《致青年公民》教学教案

2024-04-23

《致青年公民》教学教案(共9篇)

篇1:《致青年公民》教学教案

第二课时

《致青年公民》

一、 教学目标

1、 组织学生“理解”与“朗诵”作品,在理解、感受的基础上朗诵,在朗诵揣摩的过程中加深理解、感受。

2、 组织学生“理解”与“朗诵”作品,使学生准确把握作品内容、作品的思想内涵和感情倾向

二、 教学重点

1、教学的重点是意义的构建与呈现,就是要通过一定的策略和方法,使学生把文本与直接、间接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对文本产生富有“个人意义”的理解,并用自认为恰当的声音形式来呈现这种理解。

2、分析《致青年公民》的内在情感旋律,把握诗作内容,加深理解,寻找传达诗作思想情感的声音形式

三、教学过程

1、 介绍作者和背景

这是诗人郭小川1955至1956年以《致青年公民》为总题写的七首组诗中的第一首,也是一首颇具号召力、影响力的政治抒情诗。这首诗最初发表在1955年10月《人民文学》上。1955年,全国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大会召开,诗人怀着强烈的革命责任感和火一般的战斗激情,以一种发自内心的情感,献上了这首气势磅礴诗篇,号召和鼓励青年积极呼应时代的召唤,投入火热的斗争,勇敢地挑起革命重担,完成先辈未竟事业,为改造祖国的山河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原诗较长,选入教科书时作了删节,主要删除了与当时政治背景联系较多的内容。

2、 让学生诵读

3、 理解诗歌

(1) 第1节写了什么?(第1节点明了题旨,指出青年人的身份,不应该再称作“年轻人”,不仅因为“嬉游的童年”已经过去,更是因为已经成为“祖国的精壮的公民”,意味着青年人已不再是自然人,已经成为社会人,因而应该勇敢地担负起祖国、社会赋予的历史重任。 )

(2) 第2、3节写了什么?(号召青年人“投入火热的斗争”,表明了全诗的主旨)

(3) 第4至6节写了什么?(诗人从未来、历史、现实三维空间进一步拓展和深化主题。)

(4) 最后一节写了什么?(是全诗的结尾,从祖国和自我的角度提醒青年人明白:祖国和我们的命运息息相关,我们给祖国贡献的越多,我们的生活也就越光辉越广阔。在激越的情感中渗透了人文关怀,便于读者接受。)

4、小结:冯牧在《郭小川诗选代序》中这样高度评介郭小川的创作:“他的诗篇,他的歌,使我们看到了时代前进的脚步,使我们听到了时代前进的声音。” 这首诗,恰恰就是那晶莹透亮的露珠,折射着时代的光辉。诗人以议论入诗,于感情汹涌中闪射出真理的光芒,使诗成为响亮的战鼓,时代的号角,因而受到青年读者广泛热烈的响应。可以说,化小我为大我,充满强烈的革命责任感,洋溢着真挚的革命激情,这正是郭小川诗的灵魂所在。

在形式上,诗人采用了马雅可夫斯基阶梯诗的形式。诗句简短有力,节奏鲜明,有如阶梯一样的诗行排列,造成了热情奔放的气势。郭小川在《关于〈致青年公民〉的几点说明》一文中曾解释道:“我之所以采取这种所谓‘楼梯式’的排列方法,私心倒不是想搬马雅可夫斯基的现成格式,恐怕主要是因为我不善于使用中国语言。为了表现稍许充沛一些的感情,我写的句子总是老长老长的(短句子总觉得不够劲),而如果把二十个字排成一行,那读者(尤其是朗诵者)一定会感到难念。”采用“楼梯式”排列,使诗充满了力度,增强了音乐性,形式和内容和谐统一。

当然,诗人当时正处于创作的爆发期,诗作在艺术上还不够成熟,存在议论多于描绘,思想多于形象的缺陷。

4、 作业:(1)《专家伴读》

(2)预习下课

篇2:《致青年公民》教学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了解音乐知识——圆舞曲,学会唱歌曲《青春友谊圆舞曲》。2.学习三拍子的击拍图式,并体会三拍子的强弱弱规律。

3.提高学生学习音乐并参与音乐表现的能力,并教育学生珍惜友谊。教学重难点:

1.感受三拍子的强弱弱规律。

2.表演唱中身体动作的表现及加入打击乐器进行伴奏。教具准备:

课件、多媒体、碰铃、铃鼓。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打击乐导入,判断一下是几拍子? 学生讨论后回答:三拍子

今天老师就带大家一块走进《缤纷舞曲》,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舞曲。

引入音乐知识——舞曲,圆舞曲。

根据舞蹈节奏写成的乐器乐曲或声乐曲称为舞曲。舞曲一般根据节拍或特性节奏区分为:

三拍子舞曲(圆舞曲)二拍子舞曲(波尔卡)四拍子舞曲(探

戈)圆舞曲(Walzer)又称华尔兹,它起源于奥地利民间的一种三拍子舞蹈,由于舞蹈时需由两人成对旋转,因而被称为圆舞曲。19世纪风行于欧洲各国。

• 圆舞曲的特点:

– 节奏明确、轻快 – 旋律流畅、热情

– 节拍感鲜明,第一拍重音较为突出

二、导入新课

《青年友谊圆舞曲》,歌曲背景介绍。

歌曲作于1955年。最初,这首歌唱响在当年的国庆节联欢晚会上,成为天安门广场狂欢人群跳集体舞的伴奏音乐。此后多年在群众中广为流传。2009年,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60周年,这首歌又一次回响在天安门广场的联欢晚会上。众多党和国家领导人与广大群众在这首歌的旋律中欢歌曼舞,使天安门广场汇成一汪欢乐的海洋。举国欢腾的歌舞表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热爱祖国的真挚感情,也表达了人们对祖国和谐发展、繁荣富强的衷心祝福。三.学唱歌曲:

1.教师范唱《青年友谊圆舞曲》,让学生欣赏。2.提问这首歌分为几句:共6句。

3.学生跟琴学唱歌曲《青年友谊圆舞曲》。注意乐句的断和连。4..让学生画出旋律线。歌曲的旋律进行方式以小跳、大跳为主,形成一条跌宕起伏的旋律线,与此周是,又穿插着级进和同童重复的旋律进行方式,从而使歌曲在热情洋溢中增添了一种优美抒情的色彩。

3.选择三拍子的击拍图示,并用右手练习,为歌曲《青年友谊圆舞曲》击拍,感受圆舞曲的特点。4.5.演唱最后一句歌曲,并让学生演唱中注意强弱的变化。再次齐唱歌曲。

四.巩固提高:学习自然大调音阶,熟悉音与音之间的固定关系。五.实践创造:欣赏一段演唱视频,了解华尔兹的舞步。

教师起舞示范动作,学生共同起舞。六.观看世界级的华尔兹表演。七.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唱了《青年友谊圆舞曲》,歌曲旋律活泼、优美,表现了青年人热爱和平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们在生活中要珍惜友谊,热爱和平。

教学反思:

在本学期初一教材中,第二单元为缤纷舞曲主题,第一节课我教唱了《青年友谊圆舞曲》。这首歌曲短小但不失活泼,全曲热情充满青春的活力。这节课我的重点放在了让同学们听和指挥三拍子以及通过认读五线谱把曲调唱准确两方面。

三拍子是强弱弱的舞蹈感觉,是同学比较有兴趣也比较好掌握的节奏。我在导入中引入大长今主题曲《希望》、流行歌曲《爱的华尔兹》、世界名曲《春天圆舞曲》,让学生比赛先拍手拍出三拍子。学生兴趣比较高涨。在初听《青年友谊圆舞曲》时,要求学生第一段歌词熟悉乐曲感觉,第二段歌词拍手三拍子强弱弱。在随后教唱完歌曲后,引入三拍子指挥,让同学正确而自信的指挥出歌曲,把握圆舞曲的情绪。我用《青年友谊圆舞曲》作伴奏背景的舞蹈表演直接点明了主题“圆舞曲”,消除了借班上课学生的陌生感,同时也让学生熟悉了本节课的演唱歌曲。我觉得这部分安排是非常不错的。其次,在各个教学环节上,把拍号、调式、调号、强弱规律等基础知识很好的融进教学中,很好的完成了新课标的对音乐知识技能的要求。同时,融入了柯尔文手势,唱了二声部的发生训练,为后面的唱歌教学和合唱打下基础。然后,让学生找情绪对比的句子,直接把唱会歌和唱好歌同时进行,这也是新课标的新的要求。接着,二声部合唱的加入,主动引导学生学会倾听,注意声音的均衡,这一点也是紧扣了新课标的要求。总的来说,吴老师的课很好的体现了新课标的新要求,有很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当然,也有一些小细节的地方,我觉得也可以拿出来说一说。课前圆舞曲的导入,应该在课中更好地深入,加深学生对圆舞曲的理解。然后在伴奏这块,伴奏带的前奏结束小节是X X X | X X X |,而教师的钢琴伴奏的结束小节却是X X X | ,我觉得钢琴伴奏可以再加一小节,和伴奏带形成统一。这样学生在演唱时,就不会茫然了,能更好更整齐的演唱歌曲了。

最后让学生更好的掌握三拍子华尔兹的舞步,我让学生观看了华尔兹世界比赛的视频,结合课文的拍子与学生共舞,气氛相当的不错,非常的活跃,着重引导学生去感受、体验维也纳圆舞曲的风格特点,并充分发挥想像力,体会该圆舞曲的情景,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去感受,获得不同审美体验。掌握圆舞曲的节拍,加强了学生对三拍子的体验。采取让学生参与表演的方式进行互学互助,老师成为了音乐活动的参与者、组织者,学生则各个成为了表演者、参与者。这种方式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尝试、探索和体验音乐的时间和空间,有了学习的自主权,同时学生的个人潜能更得到充分发掘和展示,树立了学习的自信心。

篇3:《致青年公民》教学教案

一、当讲则讲, 追求教学语言的简洁性

把话说到儿童的心里去, 这是教师们应该追求的高境界。对于这一点, 首先要求教师做到语言简洁。语言修养较高的教师, 课堂用语必然会字字精确、句句顶用, 没有一字多余, 没有一句“赋闲”。听这样的课, 绝对是一种享受。但在我们的课堂上, 有些教师“口无遮拦”, 往往在不经意间话就多了起来。其中表现最为明显的就是过多使用课堂提问。

教师们的课堂提问有的是特意设计的, 有的则是不良的教学习惯使然。有专家统计发现, 一位教师在40分钟的课堂里提问达120多次。在这些教师的课堂上, 我们看到教师与学生一问一答, 很热闹, 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但实际内容却并不丰富, 因为许多提问根本没有使学生的思维得到锻炼, 当然学生也就没有获得多少提高。

对此, 李吉林老师的把关很严。比如, 这位青年教师在教学设计里原先是这样导入的:“小朋友们, 你看见过月亮吗?在哪儿看到过月亮?”

乍一看, 这样的导入很自然, 似乎无可厚非。但稍一推敲就会发现,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而言, “你看见过月亮吗?”这个提问没有价值。他们肯定见过月亮了。因此, 李老师将原先的导入语进行了这样的修改:“小朋友们, 我们都喜欢看月亮。你在哪儿看到过月亮?”

这么一改, 简洁明了的导入语一下子就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活动课的主题上来, 同时也激起了学生说月亮的兴趣, 真可谓“一语中的”。可见, 设计高质量的课堂提问需要下真工夫。教师务必根据既定的教学目标, 针对相关教学内容, 并按照语言简洁性的要求进行精心设计。

二、历练语言, 讲究教学语言的准确性

语文教学是一门科学, 因此, 教师要做到用语准确。这种“准确”必须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知识的传授要准确;二是课堂的教学用语要准确;三是要有利于学生语言文字的掌握、认知的扩展。这从李老师一贯的治学态度以及她对青年教师的指导中都能得到充分的展示。

比如, 这位教师将第一条教学目标表述为:“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 激发他们探索大自然奥秘的热情。”李老师将其修改为:“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 激发他们探索天体奥秘的热情。”在这句话中, 虽然只是将“大自然”改为“天体”, 却证明了李老师用语的准确性。显然, 月亮只是天体的一个代表, 而不是自然界的代表。追求语言的准确, 就须像李老师这样字斟句酌。

再看本次教案修改中的另一个例子。

该教师在第二部分“望月说月”中描述道:“月亮像我们小朋友一样, 会慢慢长大。”李老师将这一句改为:“月亮很有趣, 它很会变。每个月的月初它的身子窄窄的、瘦瘦的, 然后慢慢变大, 变得越来越胖, 在十五的时候就会变成圆圆的了, 然后它又慢慢变瘦变小。不管是圆月还是弯月, 都是那么美。”

对于月亮的盈亏现象, 用拟人的手法说成“长大、长小”是不科学的。因此, 李老师将其改为“月亮很有趣, 它很会变”, 这样, 既符合了儿童的心理, 又揭示了月亮的阴晴圆缺的变化规律, 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课堂上, 如果我们教师经常使用不够准确、规范的语言与学生交流, 就会造成学生错误的理解或产生新的疑点。长此以往, 还会影响到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因此, 我们无论是在哪一个环节, 都应该使用规范到位的语言。

三、说儿童的话, 追求情境创设的连续性

李老师经常说, 我们给学生的课堂应该是一个连续不断的情境, 这样学生才能在这个连贯的情境里美美地想、乐乐地学。不过, 我们教师在具体操作时, 往往会因为某些环节间的过渡语表达得不够到位, 把原本连贯的情境给生硬地割断了。

比如, 在这位教师设计的“问月奔月”环节中, 情境描述道:假如现在就是中秋节的晚上, 太阳落山了, 天渐渐暗了下来, 一轮金黄的圆月悄悄地爬上树梢, 升上了夜空, 银色的月光洒满大地。我们坐在小河边入神地望着月亮, 你有什么想法或是愿望想对月亮说?你还有什么问题想问月亮? (多媒体:背景、音乐)

这段情境描述在我们看来挺有意境。但是, 作为儿童教育家的李老师非常敏锐地发现了其中隐藏的两个问题, 并进行了修改。

1. 把“假如现在就是中秋节的晚上, 太阳落山了, 天渐渐暗了下来, 一轮金黄的圆月……”改为“再过一个星期就是我们的传统节日中秋节了。假如现在就是中秋节的晚上, 抬头望, 一轮金黄的圆月……”李老师指出, 已经说了中秋节的晚上了, 怎么又出现了太阳, 天色暗下来了呢?这属于逻辑错误。学生听了这样的语言, 肯定是要给搞糊涂的。

2. 将“我们坐在小河边入神地望着月亮, 你有什么想法或是愿望想对月亮说?你还有什么问题想问月亮?”改为“我们坐在小河边入神地望着月亮, 你有什么想对月亮说?你还有什么问题想问问月亮?”这位青年教师设计这个问题的本意是想启发学生问月。李老师指出, 前面的意境渲染得挺美的, 学生也基本可以被带入情境了, 忽然问一句“你有什么想法?”, 就把情境给割断了。如果这么一问, 课堂肯定会沉闷下去。而换个问法:“你有什么想对月亮说?你还有什么问题想问月亮?”, 就贴近了儿童心理, 就能激发学生发问的兴致了。

关于创设情境, 我们必须站在儿童的立场来创设。要保证情境创设得成功, 关键在于教师的语言, 教师要把话说到儿童的心里去。比如, 上例中, 教师突然问“你有什么想法?”, 就是忘记了儿童。这么一个违背儿童心理特点的提问, 就割断了原本连贯的情境。如何才能把话说到学生的心里去呢?关键还是在于教师的心里要有学生, 要从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出发, 设计我们的教学语言。这样, 我们才能说儿童的话, 才能让学生自始至终地入情入境。

篇4:青年教师应做好“教学后记”

摘 要:“教学后记”是对教学工作进行自我总结的一种形式,是将教、听和学中所反映出来或看到的经验、教训、体会整理下来的工作。是吸收课堂信息和及时利用成功的经验,克服教学中的干扰因子。目的是扬长避短,为自己成长找一条捷径,少走弯路,促进自身进步和提高教育质量。使课堂教学向最优化方向迈进,对我们教师的成长是百利而无一害的。可以说写教学后记是青年教师迅速成熟的阶梯,它起到不断更新和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及能力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教师;教学;后记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49X(2009)-07-0107-02

为了追求更高水平的教育品质,以迎接21世纪的挑战,基础教育体系伴随着风行全球的教育改革浪潮,戮力以赴。轰轰烈烈的课程改革早已奏响了序曲,一开时它就显现出时代特有的脉动,体现着新的走向。几年内,新课程走向了数以千计的实验区,走向了数以万计的实验学校,走进了课堂、走进了教室。特别是年轻教师在教学上是目不暇洽。一位从事二十多年化学教学工作的老师认为,一般青年教师至少要两到三年才能够胜任新课改的教学工作。之后,随着教学时间的推移,逐步积累经验,就可以成为较熟练的、有经验的教师。但遗憾的是,有些教师并没有能够在教学中通过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来改进他们的教学。其重要原因之一,他们在平时的教学中,没有及时,认真地总结自己的教学工作,做好“教学后记”。而没有总结在教学上就难以有发现、革新和进步。

所谓“教学后记”,顾名恩义就是上或听完一堂课以后或在课外学习中,将教、听和学中所反映出来或看到的经验、教训、体会整理记录下来的工作,它是常规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年轻教师要尽快掌握这个环节,就必须写“教学后记”。写教学后记应从教和学两个方面找内容,每个方面都应从正反两个角度去考虑和采集,把经验、教训和一些新鲜的信息、方法用简练的符号和文字记录下来,并简要分析其原因和体会。写“教学后记”主要是针对学生对我们教学的方式方法是否易于或乐于接受这个立足点出发的,我们的教学方法是否能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及是否能适应新环境思潮的需要等等这些方面的得失。

一般说来,教师将教案付诸于课堂教学中,产生的效果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有必然的也有偶然的。但无论怎样,教师若及时地记下这些学习教学心得,并进一步修正教案,则对于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多年来,我在教学的同时,坚持做好“教学后记”,从中感到得益非浅。本文就自己的体会谈谈写“教学后记”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做到及时性

“教学后记”应在一节课后不久就进行,以便于能清晰地回顾本章节教学过程中的每个细节,在教学情景还没有在头脑中消褪时,准确地记录下自己的体验和感想,特别是在课堂教学时突发的灵感,如想到了更恰当的教学方法,对教材某处的新见解、改进演示实验的设想及学生提问题给予的启发等,不让思想的火花短瞬即逝。这是进行“教学后记”必须注意的一个问题,长期坚持下去,就可为自己积累下丰富而宝贵的教学实践经验,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并为改进课堂教学提供途径。许多青年教师也认识到了这一点,但真正实施的却很少。有的三言两语应付了事,有的长篇大论坚持不下去。教学中不怕出问题,就是怕出现问题不及时解决。例如,在讲“硬水、软水”一节的教学中,有学生问及“饮用水的硬度,对人体健康有什么影响?”,在探究CO2能灭火的教学中,有的同学问:“是不是所有物质燃烧都可用二氧化碳来熄灭?”我在写教学后记时,受这一问题的启发,在以后的教学中,备课时多方收集材料。讲课时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专门演示了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的实验,弥补了课本的一些不足,受到了学生的欢迎。不难想象,如果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只是敷衍几句就抛之脑后,而不作及时,认真地反思,则就难以及时而有效地改进教学工作。

二、体现客观性

“教学后记”是对教学工作进行自我总结的一种形式,目的是扬长避短,促进自身进步和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总结必须体现客观性,要辨证地看待教学中的得与失。如同样的教案在不同的班级上课,就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对此,许多教师往往只归咎于学生的水平差异。这就不是客观、全面地看问题。因为对教学这个动态平衡来说,教师的主导作用起着决定性的影响。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同,教师就要因材施教,在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等方面作相应地调整,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作用,促使教学平衡朝着提高教学效果的方向移动。因此,一节课的自我分析总结,应从教和学两个方面来进行。具体可参考下列各项内容:

1.这节课成功吗?最成功之处是什么?

2.假如重新上这节课,将会作哪些改进?

3.教学计划适当吗?哪些方面需要调整?

4.这节课是否达到了主要的教学目的?

5.这节课的教学气氛活跃、愉快吗?

6.演示实验如何?操作有无失误?

7.这节课是否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

8.在根据学生不同能力、兴趣和需要,使他们各有所得的个体化教学方面,做得怎样?

另外,还可以通过与学生交谈或以问卷形式征询学生对这节课的意见。

三、具有拓研性

进行“教学后记”不应满足于对教学工作所作的一般性总结,而要在总结的过程中,进行深刻地反思,努力捕捉问题症结,并作深入地研究,使通过总结与回顾,能有所发现、有所创新。还可以在此基础上,尝试撰写专题科研论文,以便更好地指导自己今后的教学实践,同时培养和提高自己的科研兴趣和能力。例如,我在讲解石灰石的煅烧时,联想到古代诗人于谦的诗句“千锤万锤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使学生体会到化学与文学有相通之处,就化学与文学,我谈了我的看法,并发表于当代教育杂志上。其乐融融,妙不可言。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平时在教学中,只要注意收集,认真做好教学后记,对我们教师的成长是百利而无一害的。

篇5:《致青年公民》教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学习作者缜密的思考和睿智的思想。

2、规划人生,设计未来思考自己的追求,对自我生命存在价值不断拷问。

二、教学方法:

问题式教学与自主、合作、探究相结合

三、教学时数: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十六七岁是编织梦想,播种希望的季节,在这样的季节里,同学们应该好好学习,尝试规划人生设计未来。那么,今天我们一起来阅读马克思在十七岁中学毕业考试时写的文章《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来思考自己的追求。

下面是当今最热门的几种职业:房地产经纪人、注册会计师、项目管理师、人力资源管理师、电子商务师、网络工程师。

同学们思考一下自己将来会选择哪种职业,为什么?

(二)作者简介:

卡尔马克思(1818.5.5~1883.3.14)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科学共产主义的创始人,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生于德国特里尔市。马克思的伟大思想“哺育了世界西方和东方两个半球的无产阶级运动”(恩格斯语)。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1、快速阅读,明确: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应遵循哪些原则?在文中把相应的语句画出来,并概括出要点。

(1)自主、合作、探究后明确:第二段,虚荣容易让人丧失理智,听任偶然机会和幻想的安排;第三段,职业不是用来炫耀的;第四段,不要用幻想把职业美化。这几段的中心就是要理智选择,务必克服虚荣心。

板书:克服虚荣心。

(2)自主、合作、探究后明确:作者还提出体质与选择职业之间的关系。超越体质限制,我们会垮的。恪尽职守而不顾体弱地努力工作固然可敬,但我认为最不可仿效。较好的是二者能够相匹配,如果体质略有赢余,那就更好了。

板书:体质。

(3)自主、合作、探究后明确:“力”,不仅指体力、体质,还指能力。能力不胜任,就会妄自菲薄。前提是正确估量自己的能力。

板书:能力。

(4)明确:作者提出要选择一种使我们最有尊严的职业。

问:这种尊严与前面提出的虚荣心有何不同呢?

自主、合作、探究后明确:尊严就是最能使人高尚起来,使他的活动和他的一切努力具有崇高品质的东西,就是使他无可非议,受到众人钦佩并高出于众人之上的东西”,强调独立性和创造性。虚荣心则不同,是“被名利弄得鬼迷心窍”“理智已经无法支配”,只能靠幻想安排了。

板书:尊严。

(5)自主、合作、探究后明确:重视作为我们职业的基础的思想,因为这样可以“提高我们本身的尊严,使我们的行为不可动摇”。

问:文章中有一段非常明确地总结出当具备了相应的条件后,“就应该选择它”,原话是怎么说的?

这是针对我们自身而言的,-那么,除此之外,还应该注意什么

问:这两者之间并不矛盾,而是相得益彰,原话是--

人们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达到完美。

板书:造福人类。

教师总结:马克思以自己十七岁的年纪向社会发出了自己的职业理想宣告:要为人类的幸福而献身。青春的激情与深刻的理性在这里交融。

2、再读品味:

前面我们讲了在选择职业时要遵循的`原则,下面请同学们思考一下马克思认为我们应该选择怎样的职业?他的最终目标是什么?马克思所向往的职业是什么?

自主、合作、探究后明确:在谈选择怎样的职业时,马克思主要提出了选择有尊严的职业、深信其正确的职业、能为我们提供广阔场所的完美境地的职业等原则。其最终目标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马克思所向往的职业是能为人类的福利而劳动的职业。

(四)、活动体验:

参见书后活动体验第3题,让学生自己填写并讨论交流。

五、作业:

请同学课后思考并对自己的未来做一个设计。

板书设计:

提出问题:青年择业应考虑什么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   分析问题:怎样选择职业

解决问题:选择怎样的职业

篇6:《致青年公民》教学教案

1.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增强学生权利意识,提升学生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公民观念,激发学生的主人翁精神。

2.通过理解公民应该履行的政治性义务,提高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增强学生的公民责任感。

3.通过学习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把握的基本原则相关知识,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和国家大事的意识,提高学生参与政治生活的实践活动能力,激发学生参与政治生活的热情。4.通过对权利与义务、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关系的分析,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参与政治生活的素养,自觉投身政治生活之中。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公民的政治权利,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

难点:全面理解选举权与被选举权;正确理解坚持公平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正确理解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

3.教学用具

多媒体

4.标签

课件、新授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同学们,2014年刚刚过去,在这一年里,我们政治生活的一大热词就是“反腐”,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观看一段视频,回顾一下中纪委2014年反腐成绩单(播放视频)。

同学们,看过视频后有什么感想呢?学生回答:略

师:刚刚我们是用宏观的视野观察国家的政治生活,其实中纪委能够取得这些成绩离不开我们普通公民对政治生活的积极参与,因为大多数案件的线索都是由普通公民提供的,也就是说:在我国,公民可以依法参与政治生活,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表达意愿,这就是——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PPT放映),它的内容有哪些呢,下面我们继续学习,一起走进高二学生张小毅的政治生活(PPT放映)。【 探究新知 】.第一幕:张小毅:“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全体公民的权利,但我都17岁了,怎么还不让我行使这庄严的权利?”

路小跃:“你急什么!选举权就是选举国家领导人的权利,与我们没有多大关系。”

郭小琦:“不对,选举权就象选举班干部一样,也要投票赞成或反对,与我们息息相关。”

第二幕:APEC会议召开期间,京津冀出台了强度史无前例的措施治理雾霾,京津都出现了难得的蓝天。

“APEC蓝”是富于创造力的中国网民新造出来的用以解释平时不注重治理空气污染、只在APEC会议期间动真格的新词。

作为国家主席的习近平听到了民众的声音,直言:感谢各位,感谢会议,让我们下了更大决心保护生态环境我希望并相信通过不懈的努力,‘APEC蓝’能保持下去。”

张小毅在微博中为***点赞,表示看到了中国政府治霾的决心和信心,看到了中国的底气和雄心。

第三幕:2014年,中国的反腐败斗争进入一个新的里程碑——不但“打老虎”持续发力,“拍苍蝇”坚定不移,而且在海外“猎狐”的国家行动中取得历史性突破。

截至2014年12月31日,“猎狐2014”专项行动共抓获外逃经济犯罪人员680名。相当于2013年全年抓获总数的4.5倍。

张小毅向来嫉恶如仇,看到这些新闻他拍手称快、倍感鼓舞,他对爸爸妈妈说:“我们也要留心观察身边的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对他们的违法失职行为积极控告和检举,为国家的政治清明贡献我们的力量,让我们的中国梦早日实现!”

综合探究一:请同学们阅读学案上的前三幕材料,小组讨论以下问题(5分钟):

1.辨析第一幕三位同学的对话,说说你是如何理解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 2.习近平主席正面回应网民的抱怨,并给予善意答复,说明公民有什么政治权利?谈谈你对此权利的认识。3.第三幕中张小毅对父母的提议反映了公民的什么政治权利?其内容是什么? 小组交流后,全班分享,师适当点拨。小结:

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从主体条件、含义和重要性方面总结)2.政治自由(从内容、意义和要求方面总结)3.监督权(从含义、内容和要求方面)【活动】.第四幕:近日张小毅听到一个新鲜词“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于是搜集了相关资料:“鉴于中国面临的国家安全和国际安全形势越来越复杂,党的十八大三中全会提出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由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任主席,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全国人大委员长张德江任副主席,旨在完善国家安全体制和国家安全战略,确保国家安全。”

之后,国家安全委员会召开了第一次会议。习近平首次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概念,强调要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补充视频资料: 当前我国面临比较严峻的国家和国际安全形势,暴力事件有从边疆向内地蔓延的趋势,而且许多暴徒把目标转向了手无寸铁的普通民众。习近平首提国家安全观,即: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的新型国家安全观。

综合探究二:看完视频之后,张小毅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之中:作为公民,我对国家、对社会应承担哪些责任呢?为什么? 请同学们小组交流,帮帮张小毅同学。(2分钟)组内讨论后,全班分享,师点拨。小结:

公民对国家、对社会应承担的责任就是公民的政治性义务,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以下四项政治性义务:

1.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其原因是: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是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也是实现公民政治权利和其他权利的重要保证。2.遵守宪法和法律,因为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是公民根本的行为准则。

3.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这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保证,是爱国的表现。

4.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这是为了保卫祖国。【活动】.刚刚我们学习了公民的政治权利和政治性义务,这是我们参与政治生活的基础和准则(板书),希望同学们珍惜、积极行使我们的政治权利,认真履行政治性义务。现在请大家把思绪转到上课初我们提到的反腐问题上来,最近几年,中央下大力气“打虎拍蝇”,大家知道到目前为止,中央打掉的最大的“老虎”是谁吗?学生回答略。师:没错,***是上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政法委书记,正国级干部,如此位高权重,最后却被开除党籍、移送司法机关,原因何在呢?我们来开相关报道,了解一下案情。(播放视频)

视频资料:经查,***严重违反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保密纪律;利用职务便利为多人谋取非法利益,滥用职权帮助亲属、情妇、朋友从事经营活动获取巨额利益,造成国有资产重大损失;泄露党和国家机密;„„给党和人民事业造成重大损失,影响极其恶劣。中共中央决定给予***开除党籍处分,将***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综合探究三:请同学们结合相关材料说明:公民在参与政治生活时不能违背哪些基本原则?(3分钟)

组内讨论后,全班交流。师点拨。小结:

公民参与政治生活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板书)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含义和具体表现)2.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关系和做法)

3.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原因和做法)【总结提升】.师:作为一位公民,学习了本课后,你有什么收获或感悟呢? 学生回答略

师出示本节课知识框架(PPT放映)

课堂小结

听了同学们的收获与感悟,我真为大家感到高兴!大家理解了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和应该履行的政治性义务,知道了如何有序参与政治生活,明白了如何处理好权利与义务、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关系,增强了公民的责任感。同学们,只有我们依法有序参与政治生活,我们的政治才能清明、经济才能发展、文化才能繁荣、社会才能稳定。“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凡我在处,便是中国”。我们每一位公民都代表着国家形象,让我们携起手来,为充满希望、充满活力的东方大国作出应有的贡献。

课后习题

一、选择题

1.根据我国宪法规定,公民依法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以下行使这一权利的是()A.团员选举团支部书记

B.村民选举村委会成员 C.工人选举职工代表大会代表 D.选民选举区人大代表

2.近年来微博反腐迅速发展,在众多反腐案件中,均可以看到微博的身影。在这里,网民通过“微博反腐”()A.行使了监督权

B.行使了决策权

C.履行了举报的义务

D.行使了政治自由权

3.某校高三学生W参加X区人大代表选举,社区领导告知一定要选本社区的现任领导。W 将此事反映给上级人大部门得到了满意的解决。这一事件涉及的公民的政治权利有()A.知情权和表决权B.选举权与被选举权、监督权 C.申诉权和控告权D.言论自由和参政权

4.中学生王佳在“十一”黄金周外出旅游时,发现一位外国游人在插有“军事禁区”标志的山林内录像。王佳随后拨打“110”报警,使这名外国游人受到了有关部门的依法查处。王佳同学的行为履行了()A.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B.维护祖国荣誉的义务 C.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

D.维护祖国尊严的义务 5.微博类似于博客与论坛的综合,用不超过140个文字在网络上发布信息、即时互动。微博在汇聚民众智慧的同时,也可能成为谣言散布的途径。公民在微博上()A.可以直接行使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力 B.可以扩大生活中的政治权利和义务 C.有发布自己掌握的一切信息的自由 D.有表达的自由也需承担表达的责任

二、非选择题

6.辨析: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因而可以无拘无束,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可见,上述命题,前提正确,结论错误。

7.人类面临一个严酷的矛盾,那就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有限与人类欲望无限的矛盾,假如把人类对财富的无限占有建立在资源供给的有限性前提上,这样的社会迟早将走向末路。因此,作为个人,不能仅仅考虑自身的消费与满足,还要考虑群体的利益与要求;作为群体,不能仅仅考虑小团体的消费与满足,还要考虑整个社会的利益和要求;作为社会,也不能仅仅考虑当代人的消费与满足,更要考虑整个人类社会的永续发展,这才是人。从公民与国家关系的角度分析过度耗费资源的消费行为的错误。D【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公民的基本民主权利的认识。我国宪法规定公民依法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指符合法律规定的公民有选举和被选为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即选举人大代表和被选为人大代表的权利,故选D。2 A【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微博反腐”是网民行使监督权的一种方式,所以A正确,B、D不符合题意,C判断错误。3 B【解析】 材料中涉及该生参与人大代表的选举,可见涉及的政治权利为选举权与被选举权。反映社区领导的违法行为,属于监督权,故答案为B。4 C【解析】 外国游人在插有“军事禁区”标志的山林内录像,这种行为危害了我国的国家安全,故选C项。其余选项与题意不符。D【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意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理解现实问题的能力。“微博在汇聚民众智慧的同时,也可能成为谣言散布的途径”,这告诉我们,公民参与政治生活时要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原则,D正确且切题。在我国,公民间接行使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力,故A不选;公民的政治权利是法定的,不能随意扩大,故B说法错误;C说法错误,公民有言论自由,但这并不意味着公民可以发布一切信息,公民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

6【解析】 本题为辨析题,着重考查学生调动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应阅读命题,划分层次,依据知识逐一展开分析论证。

【答案】 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了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②公民享有的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并不意味着不受任何限制和约束。世界上没有脱离法律的绝对自由,法律是政治自由的体现和保障,自由与法律是统一的,因此公民只能在法律范围内行使政治自由。

7【答案】 ①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保护公民合法的权利和自由,公民应履行维护国家利益的义务。②公民行使权利时,必须履行相应义务。过度耗费资源的消费行为只强调个人占用公共资源的权利,忽视了节约公共资源的义务。③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必须坚持三者利益相结合的原则。过度耗费资源的消费行为,有损国家和集体的利益。④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和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必须服从国家和集体的利益。过度耗费资源的消费行为只考虑个人利益,忽视国家和集体利益,是错误的行为。

板书

公民参与政治生活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板书)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含义和具体表现)2.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关系和做法)

篇7:《致青年公民》教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明确公民、中国公民、公民权利、公民义务等概念的含义。(2)知道公民的人身权利和公民人身自由权利的主要内容,懂得公民享有人身自由权利的重要性。(3)了解我国法律对保护公民人身自由权利的有关规定。2.能力目标:

(1)能列举实例,表明公民依法享有的人身自由权利不受非法侵害。(2)能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讲述一件依法维护人身权利的事例。(3)能根据我国宪法和法律的有关规定,对一些常见的侵犯公民人身自由权利的行为作出正确的判断。3.觉悟目标:(1)增强正确行使公民人身自由权利的意识,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关于保护公民人身自由权利的规定,不侵犯他人的人身自由权利。(2)增强依法维护公民人身自由权利的意识,积极同侵犯公民人身自由权利的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二、教学设计构思

通过初二《思想政治》上册的学习,学生对我国法律的作用和功能已有所了解,懂得了一些法律常识,这为学习本册的内容打下了基础。同时,学生也很想知道我国公民享有哪些权利,必须履行哪些义务。这表明学生对学习本节课的内容是比较感兴趣的。

本节课的概念较多且比较抽象,如公民、中国公民、公民权利、公民义务、人身权利、人身自由权利、生命健康权、搜查、逮捕、拘禁等,学生都是第一次接触,理解和把握它们有一定的难度。同时,本节课所讲述的内容有较强的理论性,学生的社会阅历有限,让学生理解公民人身自由权利的内容有一定的难度。

本节课的教学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运用实例、图示,借助多媒体等教学手段,采取讨论、表演、调查等形式,以提高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标。

三、教学程序 导入新课 教师:先请同学们看一段电影片段。(多媒体播放如下内容的电影片断画面)文化大革命期间,一群“红卫兵”闯入一老干部家中,翻箱倒柜,搜查“反党罪证”,最后将一些书籍、物品搬走。)

教师:片中“红卫兵”的行为如果发生在今天,合法吗?为什么?(学生回答略)

教师:片中“红卫兵”的行为侵犯了公民的人身权利。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由于法制被践踏,公民的人身权利得不到有效的保护,大批干部和群众遭受迫害,国家陷入混乱状态。为了避免历史的悲剧重演,我国宪法和法律明确规定公民的人身权利不受侵犯。那么我国宪法和法律如何保障公民的人身权利不受侵犯呢?初二《思想政治》第九课将讲述这方面的内容。

第九课 公民的人身权利受法律保护(多媒体显示板书)学习新课

教师:公民的人身权利包括很多内容,其中最基本的是人身自由权利。因此,本课的第一框题就是“公民的人身自由受法律保护”。

一、公民的人身自由受法律保护(多媒体显示板书)1.人身自由权利是公民最基本的权利。(多媒体显示板书)

教师:同学们经常使用公民一词。那么,什么是公民?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后回答。(1)公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含义。(多媒体显示板书)学生:公民是指具有一国国籍的人。教师:对。可见,国籍是确定公民资格的惟一条件。所谓国籍,就是一个人属于某个国家的一种法律上的身份,它意味着个人与国家的一种固定的法律关系。那么什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呢?

学生:凡是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教师:对。根据我国国籍法的规定,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本人出生在中国的,具有中国国籍;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本人出生在外国的,具有中国国籍。如果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并定居在国外,本人出生时即具有外国国籍的,则不具有中国国籍。父母无国籍或者国籍不明,定居在中国,本人出生在中国,具有中国国籍。但是,我国不承认中国公民具有双重国籍。我国国籍法规定,定居在国外的中国公民,志愿加入或取得外国国籍的,即自动丧失中国国籍。

现在请同学们讨论:以下5种人中哪些属于中国公民?(多媒体显示)①具有中国国籍,未满18周岁的人。②具有中国国籍,正在监狱服刑的人。③具有中国国籍,长期居住在国外的人。④具有美国国籍,长期居住在中国的人。⑤具有中国血统,现在已取得美国国籍的人。

学生:前3种人属于中国公民,后面的2种人不属于中国公民。

教师:对。其中的第3种人,即“具有中国国籍,长期居住在国外的人”,称为华侨。一个人取得了中国国籍,他就成为中国公民,就享有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那么,什么是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呢?(2)什么是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多媒体显示板书)学生:公民的权利,是指公民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以作为和不作为的方式取得利益。教师:对。公民享有的权利,是通过作为和不作为两种方式来实现的。所谓作为,就是做出某种行为;所谓不作为,就 不做出某种行为。公民有权按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去实现某种行为,也有权要求其他公民、国家机关或者有关组织去做或者不做某种行为,以使自己的利益得到实现。比如我国宪法规定劳动者有休息的权利,这就意味着劳动者在法定的工作日以外可以自主地休息,并且有权要求他人不得侵害自己的休息权利。同学们是否还知道公民的哪些权利要通过作为的方式来实现,哪些权利要通过不作为的方式来实现。(学生回答略)教师:公民是否可以不受任何限制地取得自己所要得到的利益呢?为什么?

学生:不是。因为公民的权利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之内行使,不得超越宪法和法律许可的范围。

教师:对。公民依法享有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法定的义务。什么是公民的义务呢? 学生:公民的义务,是指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必须履行的责任。

教师:对。公民的权利一般可以放弃或授权他人行使,但公民的义务必须履行,否则就要受到法律的追究。那么,公民的人身权利包括哪些内容呢?(3)公民人身权利和人身自由权利的内容。(多媒体显示板书)

学生:公民的人身权利包括人身自由权、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住宅不受侵犯、通过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等内容。

教师:对。在公民的人身权利中,人身自由是最基本的权利,是公民享有其他一切权利的先决条件。为什么这样说呢?

学生:因公民具有人身自由,才能可能进行正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参加国家管理,享受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

教师:对。什么是公民的人身自由权利呢?

学生:公民的人身自由权利,是指公民的人身由自己支配和控制,非经法定程序不受逮捕、拘禁、搜查和侵犯的权利。

教师:为了保障公民的人身自由权利不受侵犯,我国法律对保护公民的人身自由权利做了具体规定,对如何制裁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违法犯罪行为也做了具体规定。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这方面的规定。

2.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多媒体显示板书)

教师:保障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首先要保障公民的生命健康权不受侵犯。(1)公民的生命健康权不受非法侵犯。(多媒体显示板书)下面我们先看一个案例。(多媒体显示并配音)某校学生小刚在放学回家的路上,被无业人员赵某、刘某拦住。赵某、刘某逼迫小刚交给他们100元的“保护费”,小刚说自己没有这么多钱,赵某、刘某便对小刚拳打脚踢,将小刚的脾脏打破,经医院抢救才脱险。后来,公安机关将赵某、刘某抓获归案。教师:上述案例中的赵某、刘某侵犯了小刚的什么权利? 学生:生命健康权。

教师:对。生命健康权由生命权和健康权两部分组成。对每个人来说,生命和健康都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国法律规定,公民享有生命健康权,不容他人侵犯。请同学们说一说,侵犯他人生命健康权的行为,除了上述案例中殴打他人的行为外,还有哪些? 学生甲:杀人、虐待家庭成员等。

学生乙:排污使他人中毒致残,恫吓他人使之精神衰弱、精神分裂,建筑物上的搁置物坠落砸死砸伤他人,饲养的动物咬伤他人等。

教师:生命健康权是公民最根本的人身权,保护公民的生命健康权是国家法律的主要任务之一。我国宪法、刑法、民法通则和治安管理处罚条件等法律,都对公民的生命健康权加以保护。

(多媒体显示并配音)我国刑法规定:故意杀人,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10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

我国民法通则规定:侵害公民身体造成伤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因误工减少的收入、残废者生活补助费用;造成死亡的,并应当支付丧葬费、死者生前抚养的人必要的生活费等费用。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规定:殴打他人,造成轻微伤害,尚不够刑事处罚的,处15日以下拘留、200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

教师:可见,侵犯他人的生命健康权,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请同学们说一说,上述案例中的赵某、刘某应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学生:应承担小军的医疗费等费用,并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教师: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公民的生命健康权受到非法侵害时,受害人有权依法进行自卫,其他公民有权制止侵害行为。请同学们说一说,假如你是上述案例中的小刚,你应该怎么办? 学生丁:记住不法分子的特征,想方设法摆脱不法分子的纠缠,然后向有关部门报告。学生:如果条件允许,可与不法分子进行搏斗,并大声呼救。教师:假如你看到了同学受到不法分子的勒索,你应该怎么办? 学生:迅速拨打电话报警。

学生:与其他人一起制止不法行为。

篇8:《致青年公民》教学教案

一、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质量现状调查

(一) 基于学生的问卷调查

1. 调查对象

笔者对三个专业500名学生开展问卷调查, 执教三个专业的教师共48位, 其中40周岁以上为18位, 40周岁以下的为30位。

2. 编制评价量表

以课堂教学管理能力、教学态度、教学技能、教学方法、教学效果五个版块为一级指标, 每个版块又分四个等级, 编制评价量表。

3. 调查结果

(1) 教师教学质量总评。通过表1可以看出, 学生对48位教师教学质量总的评价为:40周岁以上教师评优率占48.7%, 高于40周岁以下教师的33.3%。可以看出, 青年教师的评优率略低。

(2) 教师教学质量学生分项评价。从表2中可以看出, 48位任课教师中, 课堂教学管理能力较强和非常强的占75.4%, 教学态度认真和较认真的占86.8%, 教学方法较得法和得法的占78%, 教学能力较强和强的占78%, 教学效果较好和好的占80.8%。其中, 40周岁以下教师只有在教学态度上略高于40周岁以上教师, 在课堂管理能力、教学方法、教学技能、教学效果方面都低于40周岁以上教师。

(二) 基于教师的问卷调查

1. 调查对象

笔者对50名任课教师进行问卷调查, 其中40周岁以上20人, 40周岁以下30人。

2. 制定评价量表

以对学校的规章制度的了解情况、培训情况、教学常规工作完成情况、教研成效方面四个版块为一级指标, 制定评价量表。

3. 调查结果

从表3可以看出, 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对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了解不够全面, 培训学习的机会相对较少, 教学常规工作的完成情况未达到完全满意, 教研成效不是特别显著。因此, 加强青年教师的教学质量刻不容缓。

二、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质量问题探析

青年教师是高职院校教学工作的主力军, 他们态度比较认真, 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 但由于教学经验较少, 社会阅历浅, 在许多方面仍存在着不足, 还不能完全适应高职教育发展的需要。下面笔者从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分析青年教师教学质量中存在的问题。

(一) 青年教师自身原因

1. 不熟悉高职教育的特点和规律

高职教育的特点决定高职教育教学以“知识实用为主, 够用为度, 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 并且要求高职教师能够熟练掌握企业和行业的标准和运行规律。而大部分青年教师缺乏企业工作经历, 不能准确把握高职教育的教学内容, 照本宣科讲教材, “放羊式”地进行课程实训, 一体化课程也不能很好把握, 对高职的人才培养目标不了解。

2. 教学经验不足

大多数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刚走出校园就走上讲台, 教学经验不足, 不能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而在高职院校参加教学培训的机会又有限, 因此, 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 对科研认识不够

根据职业学校教师成长的几个阶段, 青年教师在教学上处于入门阶段, 同时过多的教学工作量使他们难以花时间去提高自己。青年教师参与科研活动不足使他们很难掌握最新的相关研究成果, 因此在教学上很难摆脱“教书匠”的模式, 不能将理论与实践很好结合。

4. 对学校规章制度了解不多

根据笔者的调查, 大部分青年教师仅仅局限于自己的教学, 对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知之甚少, 因此, 存在不同程度的茫然和困惑。认同感和归属感的缺失使其不能很好地投入到学校的各项工作之中, 进而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 外部原因

1. 学校管理方面存在缺陷

学校缺乏与青年教师的有效沟通和交流, 在考核方面重视结果, 在论文发表方面只重数量, 忽视青年教师的内心感受, 未能健全与青年教师有关的政策与教学规章制度, 难以调动青年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学生因素对教学质量的影响

从学生方面来看, 学生的因素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一般来讲, 高职院校学生基础比较薄弱, 如果教师把握不好教学内容, 在知识宽度、课程安排、教学组织形式等方面未能合理安排, 则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影响教学质量。

3. 社会因素

从社会方面来看, 随着高校之间人才竞争的日趋激烈, 优秀青年教师的流动性显著增强。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

三、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

高职教育的发展使得高职院校引进了大量青年教师, 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青年教师的职业道德、业务能力直接影响到高职院校的生存与发展。因此, 青年教师的培养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是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任务。笔者认为保障教师的教学质量应从全方位多层次入手, 建立完善的青年教师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一) 提升教师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

外因要通过内因起作用。因此, 在学校加强管理、改进制度建设的同时, 教师也要通过外部保障机制的作用, 将制度要求转化为内在需要, 实现由他律到自律的转变, 同时也要提升自身的素质和业务水平。

1. 加强理论学习

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不仅要培养自身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 更要掌握高职教育的理论, 了解高职教育发展的规律, 清楚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 准确定位自身的角色。

2. 端正教学态度

虽然高职学生入校分数并不高, 但是教师应当恪守职业道德, 首先端正自己的教学态度, 不能抱有学生基础差, 教不好是理所当然的消极心态。教师应当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来适应高职教育教学。此外, 还要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 增强他们的信心, 虽然高职学生在理论上比本科生有差距, 但是在动手能力、实践锻炼方面更胜一筹。使他们相信通过学校的培养以及锻炼能够成长为社会紧缺的高技能型人才。

3. 改进教学方法

高职学生虽然理论知识的基础比较差, 但是动手能力却很强, 这就要求青年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 不仅要从眼、耳、手等方面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 还要指导学生动手去做, 通过亲身实践感受学习的乐趣。此外, 部分科目要实行“教、学、做、考”一体化, 比如艺术设计专业, 可将考试放入教学过程之中, 在讲授完课程之后让学生动手制作相关作品然后展示, 这样既降低了考试的难度, 避开了理论较深的知识, 也能够从学生所做作品中检验教学效果。

4. 加强生产实践

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技能人才, 因此要求学生具备很强的动手能力和良好的职业素质。这也要求教师具备“双师型”素质, 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 还应具备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所以教师应积极参加生产实践活动, 及时了解行业和企业的发展动态, 掌握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模式, 避免将陈旧的知识传授给学生, 及时将教材中过时、艰涩的内容删除, 使学生真正学到实用的知识。

(二) 建立完善的青年教师教学质量保障机制

建立完善的青年教师教学质量保障机制, 需要高职院校加强对教师的管理, 通过设定一定的条件, 形成具有激励和约束机制的制度系统, 以此来保证青年教师的教学质量。此外, 学校还要加强对教师的各方面的综合培训, 提升师资队伍水平。

1. 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制度管理

高职院校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比如建立青年教师资助制度等, 加强对青年教师的管理, 增强青年教师对院校的归属感, 提升教师对院校的适应度, 使其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之中, 进而提升教学质量。

2. 建立教学督导机构

建立专门的教学督导机构, 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过程考察及跟踪。教学督导机构收集青年教师的相关资料, 记录教师的教学情况, 定期或不定期组织评定工作, 以此促进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

3. 建立青年教师评价和奖惩体系

青年教师的评价体系用以全面考量教师教学表现。教师评价体系可由若干指标组成, 并且可以量化。对照此指标体系, 可以基本确定教师在教学方面的表现。奖惩体系则是基于评价体系的奖惩制度, 建设完善的奖惩体系对于激励青年教师不断进取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4. 建立教师进修和培训制度

学院应该使教师能够通过各种方式和方法, 提升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教师的教学质量的提高, 不仅取决于职业态度, 还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专业知识的储备和对本行业发展方向的了解。因此, 教师需要参加各种形式的培训和学习, 掌握本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首先, 高职院校应将教师的进修、培训作为一项制度进行明确规定, 确保教师培训能够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其次, 要加强对教师培训的考核和业务上的跟踪, 针对青年教师的特点, 采取多种培训方式和考核方法, 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最后, 高职院校还要加强政策建设, 从政策上保证培训工作的有序开展。

5. 经费方面的保障

高职院校可设立针对青年教师培训的专项经费, 并及时下拨给各二级单位统筹管理。各二级单位根据本部门的实际情况开展师资队伍建设活动, 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

青年教师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构不仅需要教师自身提升素质与业务水平以及外部政策的保障, 也需要各高职院校根据自身实际, 制定符合自己学校发展的培养计划。完善青年教师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全面提高青年教师的政治素质、教学教研能力、知识水平和整体素质, 有助于建设一支了解高职教育规律的高素质青年教师队伍。

摘要:随着国家对高职教育的重视以及社会对技能型人才需求的扩大, 高职教育发展迅猛, 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办出特色, 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高技能型人才成为高职院校的共同追求, 这其中青年师资的培养极为重要。了解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质量存在的问题, 从学校管理制度方面、青年教师培训方面、教师自身素质业务水平方面来构建并完善青年教师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培养一批高素质的高职教育教师队伍。

关键词: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探究

参考文献

[1]石伟平.比较职业技术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2]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7.

[3]李海宗.高等职业教育概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9.

[4]魏茂全.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探索与研究[J].潍坊学院学报, 2007 (5) .

[5]刘加铭, 周国军.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与对策[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 (6) .

[6]穆秀梅.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8 (10) .

篇9:青年教师的教学成长之路

一、对教师这一职业的认识

在西北师大上学时,就发现校内随处可见“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几个字,当时不以为然,后来在其他的师范类院校也看到了这样的字,才仔细地进行了品味,顿时觉得肩上的担子很重,面前的路很长。从踏上讲台的那一刻,我的脑海里就时刻闪现着一句话“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是一种多么崇高的赞誉啊!中华民族历来有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古人曰:“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国将衰,必贱师而轻傅”。教师肩负着开启民智、传承文明的神圣使命,承载着千万家庭的梦想和希望。

二、客观地认识自己,完善自己

巴甫洛夫曾说:“无论什么时候,永远不要以为自己知道了一切。”越博学的人常常越注重审视自己,在鲜花与掌声之中,他们没有沉醉,没有被馥郁的花香与甘醇的香槟所迷惑,而是用“败莫大于不自知”来时刻警醒自己、鞭策自己,追求更高的境界。

在我参加工作一学期以后,2005年的一次总校教学创优活动中,我虽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在接下来校内的公开课评课时,全部暴露了出来,主要问题不是课的设计而是基本功太差,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语言不精练、废话太多、语调没有抑扬顿挫等。这使我从心底深处认识到,自己的课虽有优点,但仍然存在很多缺点。我很感激,诚恳地给我提出意见的教师,但在评课过程中的滋味可不好受。觉得自己精心准备的一节课被层层扒开,挑得体无完肤。也好像是自己浑身长满刺,没掩盖好,被别人一根一根拔掉。接下来的几次公开课存在同样的问题,我颇受打击,心里很是沮丧,但同时也庆幸找到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始终认为讲课是一个教师安身立命之根本,绝不能轻视授课中存在的问题。接下来自己做了很大的调整,但又不知效果如何,教师都很忙,没时间天天去听课,怎么办?一次偶然的机会得益于一位直言善辩、经验丰富的教师的指正,几节课后我终于知道怎么改正了。在以后的每节课我都要求自己跟上公开课一样,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语言精练、语调抑扬顿挫、没有多余的话等。功夫不负有心人!一段时间后的一次公开课得到了大家的好评。

学海无涯,艺无止境。我知道自己的课堂教学中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到现在为止我一直保持着一个习惯,那就是每讲完公开课,必然会向听课的领导和教师主动去请教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并且诚心地希望听到更多的建议或意见。

三、时刻反思,及时总结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说,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是肤浅的知识。因此,他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我们最需要反思的就是自己教学行为,从教材解读与设计、教法与学法的选择、课堂细节的处理等层面去反思。作为日常的教学,近年来我常常用这样的几个问题去反思自己的教学:这节课,我投入激情了吗?对教材的解读,有更恰当的角度吗?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合理可测吗?这节课中最难忘的一个细节是什么?这节课最大的遗憾是什么?如果重新来教这节课,哪个地方最值得改进?

反思的深度,决定着教学所能达到的高度。活跃在教坛上的大师们,其实也是反思的高手,也是通过一步步的成长,才成为今日的“明星”。百家讲坛中的名师纪连海老师说,要想一夜成名,先得做好坐十年冷板凳的准备。

对于教材的处理我也是一直在思考、感悟。尤其是学生感觉较难的章节,经过长时间的思考后自己就能总结出突破的办法,如有关滑轮、浮力的计算,电学中电路图的识别与转换,画复杂电路图中等效电路图的方法等。这些初中物理学习过程中难点的突破,为学生学习物理铺平了道路,扫清了障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我深刻体会到了在现代教育形式下,教师应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做一个学习型、研究型、智慧型教师。我觉得自己脚下的路还很长很长……

四、和学生相处

有人说:人世间有三件事可以赢得永久的荣誉:第一是有道德;第二是有功业;第三是有学问。我想,这应该也是教育这条路上教师行走的力量和追求的目标。也只有这样,教师才会对学生有感染力、辐射力。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只有成为学生认可、仿效的榜样,才能引导学生求美、向善、向上。

天道酬勤,思者常新。路虽漫漫,唯积蕴至深,方可厚积薄发!

上一篇:海和鱼的秘密作文600字下一篇:嘴唇厚了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