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用经费支出细则

2024-07-01

公用经费支出细则(精选8篇)

篇1:公用经费支出细则

公用经费支出科目核算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用于公务活动所需的公务费、设备购 置费、修缮费、业务费等项开支,

发生各项公务经费开支时,借记“公用经费支出”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 目,

期末,将公用经费支出科目余额转入经费结余帐户,借记“经费结余”科目, 贷记“公用经费支出”科目。

例:1995年10月10日,某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向某建筑公司支付办公楼维修费 10000元。

借:公用经费支出 10000

贷:银行存款 10000

篇2:公用经费支出细则

为规范和加强学校公用经费支出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安徽省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深障机制改革的通知》,和《舒城县中小学财务管理制度(试行)》,以及教育局有关公用经费管理的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办法。

一、公用经费可以开支范围:教学业务与管理、老师培训、实验实习、文体活动、教学资料印刷、水电、取暖、交通差旅、邮电;仪器设备、图书资料、教学软件(课件)等购置;房屋、建筑物及仪器设备的日常维修维护等。要按轻重缓急,统筹兼顾的原则安排使用公用经费,既保证正常教学工作,又适当安排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所需经费,一般按下列支出顺序进行使用:

1开展教学业务与管理活动;

2维持学校运转必须的水电、邮电、印刷、交通差旅等日常费用;

3开展实践实习,文体活动,学生体检; 4其他学校公务活动所需要列支的支出。

二、确保教育教学正常运转的同时,也要做好以下几方面支出需要。

1教师培训费:按照学校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10%安排,用于教师培训所需的差旅费、资料费、伙食补助费、住宿费等。教师培训经费不准用于公款旅游、休假、疗养等与教学无关的支出。

2购置采购:学校购置仪器设备、教学办公用品及图书资料等,小学每年按照学校公用经费预算总额不低于10%安排;中学按不低于15%安排。主要用于学校教育教学仪器设备的购置。每学均要编制购置计划,并填报采购表,报核算中心审批。购买单价在1000元至5000元以下的物品,由学校自己采购,购买单价在5000元以上的物品,送交县核算分中心审批,按有关程序办理采购。

3、学校对房屋、建筑物、附属设施及教学设备等进行维修,不少于公用经费预算总额不低于5%安排要编制维修预算,并实行报告制度。小学5000元以上、中学10000元以上维修项目由中心学校审批;30000元以上的维修项目要呈报县教育局同意后方可实施;并要实行竞争性谈判或邀请性招标,工程完工后要申请验收和决算审计。

三、公用经费不准开支范围:不准用于人员津贴、补贴、奖金等;不准用于基本建设投资;不准用于偿还债务;不准用于吃喝招待,购买烟酒礼品等费用支出;教师培训经费不准用于公款旅游、休假、疗养等与教学无关的支出。

四、资金审批与拨付: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实行“以县为主”、“校财局管”的管理体制,由财政局拨入教育局在会计中心设立的账户,教育局根据学校年初的编制预算和用款计划,以及申请拨款书。拨付到中心学校在银行设立的账户,并及时分配到各学校帐户,中心学校根据小学的用款计划和实际需要拨备用金;各校对实际支出凭证,按有关规定要严格审核签批、公示,并向核算中心报账。

五、会计人员(报账员)职责:中心学校及所辖学校要配备一名熟悉会计业务的报账员,负责编制、申报分月(分学期)公用经费使用计划;收集、审核整理各项业务的原始凭证,按照《会计法》规定对单位财务活动的真实性、完整性、合法性负直接责任,向会计核算中心办理备用金领取、保管、分配及支出凭证的报账手续。负责各项备查账的登记与资金、财物.财产及会计档案资料的保管工作。中心学校及所藉学校的财务会计工作由学校校长负责管理,学校会计(报账员)具体承办。

六、账务设置:中心学校与所辖学校,要建立备用金领取与发放、公用经费的支出与报账、银行存款等会计业务发生所必须的备查账,及时准确登记账簿,所辖学校要定期与中心学校对账、中心学校要定期与会计核算中心对账。要加强单位资产管理,设立固定资产备查账,建立物品采购登记台账,建立健全物品验收、保管、领用制度,明确责任,严格管理。

七、会计凭证管理:依据《会计法》规定,中心学校及所辖学校在公用经费支出中,所取得的原始凭证必须具备:凭证的名称.填制日期和编号;接受凭证单位的名称、业务内容、数量、单位和金额;填制单位的名称和财务(会计)专用章; 经办人员签章。内容必须真实、完整。对弄虚作假、营私舞弊、伪造涂改原始凭证等违法违纪行为,会计人员拒绝付款、报账或执行,情节严重的要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八、财务制度建设:中心学校及所辖学校,要按照规定制定本校公用经费内部管理制度,并将制度上墙公示,坚持民主理财,强化制度建设,制定公用经费开支定额标准,实物配备和耗材标准,细化支出范围,加强实物消耗核算,建立规范的经费、实物等管理程序,厉行节约,提高经费使用效益。要建立公用经费使用情况“两公开、一监督”制度(即公开办理结果、公开办事程序,接受师生和群众的监督),切实加强学校财务管理,要将公用支出每季度或学期上墙公示一次、中心学校及所辖学校报账员的培训制度,开展定期培训,提高报账员的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

九、审查:1学校成立由教师参加的稽核小组,确立工会负责人审核,校长一支笔审批。稽核小组,审核人,审批人依据上级有关财务规章制度和以上条款,本着以确保教育教学工作正常运转为前提,坚持原则,秉公办事,做到廉洁自律,认真负责开展对财务监督管理。使公用经费有计划科学有效使用,各项开支合理、透明、手续完备,按程序,按要求审核报支单据。

十、中心校对中小学公用经费的使用进行严格管理,加强监督,定期或不定期组织检查,在报账审核中做到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督,对一些购置、维修等支出要到学校实地核查,做到账、据、物相符。在检查中.如发现不按本办法规定使用公用经费,并造成截留、挪用、贪污公用经费行为的,将依据《会计法》和《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给予严厉处罚,并追究相关单位和责任人责任,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严惩。

城冲中心校

篇3:公用经费支出细则

一、中小学公用经费支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公用经费是中小学校“过日子”的专项经费、是维持学校正常运转的基本保证。公用经费开支范围包括:教学业务与管理、教师培训、学生体检费、实验实习费 (含教学计划内的社会实践活动) 、文体活动、水电、交通差旅、邮电通讯、仪器设备及图书资料购置, 房屋、建筑物及仪器设备的日常维修 (护) 费等, 不得用于工资福利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房屋大修理支出, 不得用于校舍建设、专项设备购置等形成固定资产的资本性项目支出。当前中小学公用经费支出管理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公用经费各个支出项目具有较大的随意性

公用经费涵盖着中小学日常教学活动和后勤服务等各方面开支的各项费用。由于管理制度中并没有对公用经费主要支出项目的比重进行逐一量化规定, 所以某些项目能否开支, 开支多少, 各个项目大致可以占到公用经费总额的比重是多少, 如招待费、会议费、交通差旅费等, 这些科目使用的上限或者下限是多少?各地、各学校的具体情况不同, 使用情况也大相径庭。公用经费管理暂行办法中, 只对教师培训费一项进行了量化规定—“学校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中, 教师培训费按照不低于5%的比例安排, 用于教师按照学校年度培训计划参加培训所需的差旅费、伙食补助费、资料费和住宿费等开支。”对于其他项目, 则无具体的约束性指标, 多采取定性描述的方式。这就可能造成有些学校用于办公费用、公务接待、后勤服务、交通差旅、以及房屋设备维修等方面的经费过多, 而用于教育教学的经费却相对较少, 从而没有最大限度的提高学校公用经费使用的效益。

(二) 公用经费支出结构不合理, 细节管理不到位, 浪费现象比较严重

学校缺少完整的公用经费支出计划, 使用上弹性很大, 支出结构很不合理。表现在办公费、招待费、交通费、会议费等后勤服务等方面的支出占公用经费的比例比较大, 甚至占到绝大部分:有的学校办公用品累计金额较大, 采购缺少计划性, 没有真正做到精打细算, 严格控制价格成本, 有的甚至高于市场价格。对纸张、文具、耗材没有建立必要的出库入库手续, 低值易耗品没有登记领用手续, 管理上比较粗放, 不能真正做到精简高效, 厉行节约。有的学校教学交流活动频繁, 人员往来较多, 招待费占比超过公用经费的10%-15%;有的学校由于寄宿学生较多, 仅水电费就要占到公用经费的15%左右。有的学校由于各级、各个条线的指定或摊派, 每年仅订购的报刊杂志费就要占到公用经费的10%左右;有的学校校舍、设施、设备比较陈旧, 每年会支出相对较大的维修费用;有的学校公务用车审批不严, 管理松散, 随意性大, 甚至公车私用等, 造成交通费支出额度较大。相应的能用于教师培训、学生体检和教学专用材料费等教育教学等方面的支出却占到很少比例。公用经费支出结构不合理, 用于后勤服务的比重过大, 用于促进教育教学的比重过小, 要解决资金的有效使用, 避免铺张浪费, 降低教育办公成本, 勤俭办学, 厉行节约, 最大程度地提高公用经费的使用效益。

(三) 公用经费被挤占挪用的现象时有发生

公用经费挤占挪用是指公用经费没有按照国家的规定用于相关支出, 而是被用作其他用途。中小学公用经费明确规定不得用于工资福利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房屋大修理支出、偿还基建债务等方面的开支, 不得用于校舍建设、车辆购置、专项设备购置等形成固定资产的资本性项目支出。公用经费被挤占挪用一方面表现在学校层面:有的学校由于其他项目资金的不足, 通过压缩公用经费的开支标准, 千方百计节省本应用于教育教学的相关开支, 用来购置学校的设施设备, 弥补学校自有资金的不足。有的则用于学校基本建设开支以及偿还债务等;公用经费被挤占挪用还表现在另一层面:某些地区公用经费被地方政府财政挤占挪用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即地方财政的公用经费不能及时、足额的按照预算划拨, 影响到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

(四) 公用经费的会计核算不规范

公用经费支出的相关会计科目使用混乱, 会计数据缺乏准确性。会计人员没有根据《中小学校会计科目表》来准确记录会计业务, 制作会计凭证时随意填列会计科目, 使得按照会计科目所归集出来的会计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受到限制。比如单位为了控制招待费总额, 将相关的餐饮费, 烟酒费、礼品费等支出项目分别记入招待费、会议费、培训费、甚至办公费中;还有的学校公用经费支出审批手续不完整:一是报销凭证上, 经办人、证明人、审批人不全;二是支出凭证的附件资料不完整。主要表现有: (1) 购置的办公用品, 只有总金额, 没有单价、数量等的明细单; (2) 招待费支出数额较大, 但是仅以一张或者几张大额发票报销, 没有具体的用餐接待记录, 没有相关菜单明细作附件; (3) 维修费只有劳务发票或人员工资, 而没有具体的维修明细和劳务用工明细记录; (4) 租车费只有发票没有详细的租车事由, 未附有学校公务用车的派车单; (5) 培训考察费只有发票, 缺少培训通知或批复文件; (6) 会议费只有发票, 没有会议通知单, 会议方案、参会人员签到表, 会议费的开支项目和招待费界限不清。

二、如何加强中小学公用经费支出管理

(一) 做好预算编制工作

为了有计划的安排学校的预算收支, 必须做好收入预算、支出预算, 包括公用经费的支出总额和具体支出项目的预算。预算编制人员要根据计划年度的公用经费额度进行大致的匡算和具体测算。确定各个项目的开支金额, 开支标准, 以及占年度公用经费总额的比重。一般是通过分析上一年度各个项目的数据, 分析影响计划年度预算收支的各种有利和不利因素, 预测这些相关因素对该项目的影响程度, 确定增减调节量, 从而测算出计划年度的支出额度。做好预算编制工作, 预算细化, 有利于按照轻重缓急, 科学合理安排支出, 平衡收支, 使各项支出严格受到预算约束。

(二) 确保财政资金拨付及时到位

“巧妇难无米之炊”。只有财政经费按时足额拨付到位, 公用经费的支出才有保障。公用经费一般由教育主管部门或财政部门根据每个学校的学生数乘以生均标准确定年度总额, 直接拨付给各个学校, 以保障学校教育活动的正常开展。必须保障该项资金的按时足额到位。一般是在会计年度中按序时进度, 逐月或者按季度拨付到校。特别是春、秋季学期开学前, 一定要及时拨付相应资金到每个学校, 确保学校正常运转的需要。公用经费一律应由学校管理和使用, 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以任何名义统筹集中或挤占挪用。

(三) 保证合理的支出结构, 统筹兼顾, 突出重点

公用经费支出是学校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支出, 主要分为工资福利支出、商品和服务支出、对个人和家庭补助支出三大类。公用经费支出主要表现在“商品和服务支出”的相关科目中。公用经费支出包括了学校的办公费、水电费、邮电费、差旅费、劳务费、培训费、会议费、专用材料购置费等等一切日常费用。既要保证学校开展日常教育活动所需的基本开支, 又要统筹兼顾, 突出重点, 全力安排保证教师业务能力的提升、学生全面发展所需的活动经费开支。各个支出项目的支出额度和比重应当科学合理。要注意学校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中, 教师培训费按照不低于5%的比例安排, 用于教师按照学校年度培训计划参加培训所需的差旅费、伙食补助费、资料费和住宿费等开支。学校公用经费的使用, 在确保学校正常运转的基础上, 要有利于学校创建办学特色, 提升学校办学品质, 要注重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益。

(四) 勤俭办学, 厉行节约, 注重细节管理

制定学校公用经费支出内部管理办法, 细化支出范围与标准, 加强实物消耗核算, 建立规范的经费、实物等保管、领用制度, 严格执行物品采购的计划、审批等管理程序。坚决执行中央关于严控“三公经费”支出的政策, 厉行勤俭节约, 反对铺张浪费, 把强化公务接待、公务用车等的管理, 真正细化、落到实处, 制定详细、可行、有效的管理方案, 并严格执行, 可在一定范围内将公用经费的使用情况进行公示, 自觉接受师生、群众的监督。真正做到厉行节约, 降低教育办公成本, 提高经费使用效益。要倡导绿色校园, 注重节能减排。加强教育宣传力度, 节约使用水、电、煤、然气、汽油及办公用纸等一切耗材物资。对每月的水、电、煤、气、汽油等能源消耗, 要结合能源耗用表, 逐月对比分析, 找出增减因素, 通过细节管理, 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五) 加强会计核算和内部控制, 定期进行财务分析, 体现过程管理

要加强公用经费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 明确中小学公用经费的支出范围、分类科目。各学校应按规定要求, 对公用经费进行明细核算, 以准确反映学校公用经费支出状况。不属于公用经费开支范围的项目, 坚决不得计入公用经费科目中支出, 保证用好用足公用经费。会计人员应以审慎、负责的态度, 从严格审核每一张原始凭证入手, 充分发挥会计工作的核算、管理、监督职能。应按月分析学校的事业支出明细表, 根据公用经费各个明细科目的当月发生额、累计金额来分析公用经费各个项目的预算执行情况。对严重偏离预算计划的项目, 要进行详细的分析, 并将情况及时反馈给领导, 寻找原因, 适时调整, 以免出现严重偏离预算, 大幅度超支的情况。通过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 实现对公用经费使用过程的控制管理。

(六) 加强外部监督检查力度

财政部门、教育部门要做好公用经费专项管理工作, 加强监督, 定期进行检查, 对不按规定使用公用经费的, 要严肃查处, 并按照有关法律、财政法规, 追究相关单位和个人的责任。教育局作为教育主管部门应做好宣传教育工作, 学校负责人及财务人员要从思想上提高廉洁自律意识。财政、教育、审计、各级政府教育督导室对中小学校公用经费使用情况进行定期检查, 对未按规定使用公用经费, 挤占、挪用公用经费的, 按《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有关规定进行查处, 并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学校外部监督部门对学校公用经费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有利于发现问题, 并及时进行处理, 确保中小学公用经费全部用于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

综上所述, 公用经费支出管理, 要真正做到“勤俭办学, 厉行节约;统筹兼顾, 提高效益。”只有这样, 才能既保证学校开展日常教育教学活动所需的基本开支, 又保证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从而更好的提升学校的办学品质, 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最大程度地提高公用经费的使用效益。

摘要:公用经费支出是中小学财务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学校财务收支管理的重要内容。文章从中小学校公用经费支出中存在的若干问题着手, 对如何加强公用经费支出管理, 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分析, 提出了一些建议和策略, 力求最大程度地提高公用经费的使用效益。

关键词:中小学,公用经费,支出管理

参考文献

[1]上海市中小学校长培训教程编写组.中小学校长财务管理培训教程[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 2009.

[2]河北省教育厅.中小学财务管理实用手册[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 2010.

篇4:压缩公用经费支出的意义何在

8月7日,财政部发布了今年上半年的国家预算执行情况。今年上半年国家预算收入完成34808.19亿元,同比增长33.27%,国家预算支出22882.02亿元,同比增长27.69%,收支相抵,盈余11926.17亿元。

这的确是一个值得认真思考并慎重回答的问题。从表面看,当前我国的财政实力非常雄厚。不仅财政收入增势迅猛,而且,收支相抵之后的盈余,已经达到了相当规模。凭借这样的实力,似乎没有必要为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而在公用经费上大动干戈。然而,脱离收支操作或收支对比关系的局限而放眼全局,压缩公用经费支出,便是一个凸显历史和现实意义的重要举措。

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需要的资金量是庞大的。尽管可以通过每年的财政预算做出相应的支出安排,并让其随着财政收入的增加而持续扩大,但从动员尽可能多的资金投入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的事业计,我们仍要从节省每一个铜板做起。由中央政府带头压缩5%的公用经费并相应削减其他方面的支出,便是为此而做出的一个重要姿态。此其一。

这些年来,我国政府部门的行政经费支出,一直都在呈持续高速增长的态势。而且,一直都在以高于GDP增速的速率增长。长此以往,不仅客观上难以持续,而且会带来越来越大的负效应。故而,抓住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这一特殊时机,采取一切可能采取的手段,大幅度地压缩政府部门的行政经费支出,并以此抑制来自一些政府部门的铺张浪费,无论从哪方面看,都是一项富有效力的利国利民之举。此其二。

每年的预算盘子,无论是收入规模还是支出规模,都是事先安排好的。与财政收入相比,财政支出更能体现政府政策的意图。而财政支出结构的变化,则会鲜明地反映政府政策意图的变化。中国的财政体制及其运行格局,已经走上公共财政的道路。作为一项以公共化为取向的财政制度变革,财政支出结构的调整尤为重要。缩减公用经费支出并用于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数额虽小,其所带来的财政支出结构调整效应以及随之所体现的政府政策意图,却折射出了十分积极的意义。朝着这个方向走下去,我们所收获的,将不仅仅是政府行政经费支出的必要削减,而且,财政支出结构也将由此加快趋向公共化的进程。此其三。

在政府为改善民生而可操用的诸多棋子中,财政收支的安排是一枚分量最重的棋子。这是因为,政府的事情,政府的职能,总要同财政上的“钱”联系在一起,总要靠财政上的“钱”去铺路。钱到,事到,政府的职能到。抗震救災和灾后重建,乃是特殊时期的特殊民生问题。对此,财政的积极介入责无旁贷。在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的背景下而实施的压缩公用经费支出行动,正是这一逻辑的合理展开。它体现了党和政府关注民生、改善民生的决心,也为公共财政建设做了有力的形象诠释。此其四。

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要求我们在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同时,以极大的努力遏制通货膨胀。在财政政策上,遏制通货膨胀的有效手段之一,就是压缩财政支出规模。鉴于当前我国的财政支出结构正处于趋向公共化的调整期,更鉴于改善民生是我国当前以及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重心,故而,将压缩财政支出的重点放在政府的公用经费支出上,并将由此腾出来的资金转用于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既可收遏制通货膨胀的宏观调控之效,也可由此推进我国财政支出结构的优化调整。此其五。

篇5:公用经费支出细则

一、预算单位公用经费支出中存在的问题

(一)公用经费定额管理尚需完善 目前,行政单位的预算由基本经费和项目经费两部分组成,财政部门对基本经费中的公用经费预算实行定额标准管理。公用经费按定额标准进行分档,部分单位实际预算安排人均公用经费最高与最低相差数额较大,且同一定额标准的单位人均公用经费也存在较大的差距,预算标准与实际执行脱节。公用经费除财政按定员定额安排外,还通过各单位的自筹资金和项目经费安排,按定额标准安排的公用经费占公用经费预算总额比重不到一半。本人认为虽然财政部门要求部门预算编制采用零基预算法,但在实际操作中,基数法仍被普遍沿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资金的使用效率,公用经费预算定额标准并未从根本上解决部门之间行政经费苦乐不匀的问题,离真正意义上的零基预算尚有距离。

(二)公用经费支出挤占项目经费 一是业务招待费、会议费等预算编制标准较低,部分公用经费无标准,实际支出存在普遍超标准现象。目前,业务招待费按照单位公务费一定比例编制预算,已远不能满足实际需要。特别是随着部门间跨地域的行政业务交流活动的增多,招待费用支出明显增加。目前,会议费、物业管理费等项目无预算编制标准,对此类费用主要是按单项核定,存在一定的随意性,造成部门间的差距及资金使用效益不高,加大了对资金监管的难度。

二是预算约束力不强。一些部门单位对行政经费支出控制不严,预算资金混用、占用的现象普遍存在。由于项目经费使用权掌握在部门和单位手中,因此不少单位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存在项目经费与公用经费支出使用界限不清,一定程度上挤占了项目经费。此外,财政性资金的绩效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主要表现为下拨的专项资金被闲置、移用、出借的问题,部分出借经费用于弥补公用经费、设备购置,财政性资金在下属单位长期挂账等情况,影响了资金的使用效益。三是对下属二、三级预算单位的监管不力。如有的部门下属子单位较多,业务涉及面广,收费项目多,监督机制相对滞后,部分经济业务“下沉”至下属的二、三级单位进行核算,产生违规情况;财务管理薄弱,部分收支未按规定入账、固定资产入账不及时、账实不一致,固定资产产权关系不清,管理不规范, 固定资产长期未清理等问题;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存在违规征收等问题。

(三)公车管理及交通费用控制不严

相关职能部门未按制度规定及时对预算单位的人、车增减情况进行核实,车辆购置、编制核定未能得到有效的控制,大部分单位实际配置或使用的车辆数大于编制数,交通费用超过预算定额比例较高,个别单位交通费超过预算执行数额较大。

部分单位车辆资产产权不明晰、入账不及时,借用下属及相关单位车辆情况较多,车辆过户手续未办理。对一些无法通过正常渠道报销的费用放到公务用车维修、保养项目中,公务用车的成本高出社会车辆的几倍,交通费用逐年上升。

二、产生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

上述问题的存在,既有主观上的因素,也有体制机制等客观因素,具体原因分析如下:

(一)预算编制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公共财政管理体制有一个逐步建立、完善的过程,预算管理的改革需要循序渐进,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需要通过不断改革、创新,出台相关的政策措施来逐步解决。近年来,财政部门每年都出台预算编制政策,规定了预算编制原则和要求,但实际预算编报不够细化、完整。目前,公用经费支出中包括差旅费、通讯费补贴等福利性支出,在公用经费定额标准不能增加的情况下,造成部分单位挤占项目经费,以自筹等资金弥补公用经费不足。

(二)预算执行缺乏强有力的约束机制。对预算执行还没有明确的绩效标准和考核制度,使得对行政成本控制情况的评价缺乏基础。特别对于接待费、会议费、差旅费开支现有制度建设尚不完善,有的制度出台较早,与现实情况脱节,难以实施;有些虽有制度规定,但比较笼统,操作性不强,只能依靠各单位的自我约束、自我管理来控制,缺乏必要的制度约束,随意性较大。部分支出

篇6:公用经费支出细则

各医疗卫生单位、机关各科室:

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六项禁令和总书记关于大兴勤俭节约之风,反对铺张浪费的讲话精神以及县委《关于贯彻落实<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的若干意见的通知》要求,大力压缩一般性和非生产性支出,集中精力、财力用于2013年卫生重点项目建设和民生实事。结合卫生系统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各医疗卫生单位和机关各科室要统一思想,严格按照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压缩和严控公用经费要求,强化节约、节俭、节能意识,进一步改进机关建设作风,提高工作效能,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坚决压缩一切不必要的开支,节约一切可以节约的费用,保证完成今年公用经费等预算支出的缩减目标。

二、总体要求

开展厉行节约压缩公用经费支出的总体要求是: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六项禁令和总书记关于大兴勤俭节约之风,反对铺张浪费的讲话精神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经费支出管理,进一步抓好会议接待差旅、日常管理费用支出和车辆等其他方面的管理,开源节流,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工作质效,形成崇尚勤俭节约、注重工作质效的良好风尚,建设节约型机关。

三、采取措施

(一)加强财务管理,合理支出

压缩消费性支出。严格控制压缩会议费、招待费、差旅费、培训考察费等消费性支出。减少异地出差考察活动。坚决执行各项廉 政建设规定,严格控制接待和用餐标准,减少住宿、餐饮、差旅等费用。

(三)加强公车管理,严禁公车私用

局机关的所有车辆,一律由办公室统一管理、统一调度。不准借用下属单位车辆办理私事,不准在下属单位报销车辆费用。严格定点加油、定点维修、定点保险制度。驾驶员一律实行统一管理、统一调配、统一值班,严禁公车私用。各医疗卫生单位也要制定公车管理办法,严禁公车私用。

(三)改革会议形式,精简会议数量

1、减少会议数量。能不开的会议一律不开,能合并的会议一律合并,凡能以文件形式安排部署的工作,一律不召开会议。

2、严控会议经费。凡可在机关会议室召开的会议,不安排在宾馆和其他经营性场所召开。会场布置要简朴。严禁提高会议用餐、住宿标准,严禁以各种名义发放纪念品。

3、压缩会议规模。全县卫生工作会议控制在2小时内,人数不超过80人。交流发言不超过3人,实行限时发言。

(四)压缩发文规模,减少发文数量。

1、精简文件数量。凡能通过电话、传真落实工作的,不印发文件。对普发性文件或转发上级文件又没有提出新工作要求的,不再转发。对已通过会议或其他形式作出安排部署、任务明确的,不再发文。

2、提高文件质量。文件、简报要突出思想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提倡短、新、实。下发文件一律不超过3000字;上报文件一般不超过2000字;简报信息一律不超过1000字;调研报告一般不超过3000字。

3、规范行文程序。所有文件实行统一收发、审核、登记、签发。除办公室外,其它科室不得对外发文。

(五)强化节能减排,推进节约型机关建设 采用节能产品,加强水电管理。建立车辆节油奖励制度。提倡电子媒介修改文稿,双面用纸、循环利用。积极推行网上办公,降低运行成本,提高工作效率。自觉减少使用一次性纸杯、签字笔等用品。

(六)规范表彰奖励,控制奖励性开支

按照中纪委有关评比达标表彰活动的通知要求,凡可以撤销的评比、达标、表彰项目要坚决予以撤销。严格遵守表彰奖励报批程序,规范称号名称,控制评选范围和数量,以精神鼓励为主,不得滥发奖金或奖品,不得要求下级单位配套奖励。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监督检查。各医疗卫生单位和机关各科室的贯彻落实情况将纳入年终(科室)考核范围,并加强督促检查。对违反规定的,实行问责、严肃处理。

(二)完善制度,狠抓落实。要本着简便易行、便于操作的原则,从实际出发,从细微处做起,针对日常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漏洞,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和办法,逐步建立起建设节约型机关的长效管理机制。

(三)加强宣传,注重引导。在厉行节约压缩公用经费支出的过程中要大兴勤俭节约之风,反对铺张浪费,改进工作作风,开源节流,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工作质效,形成崇尚勤俭节约、注重工作质效的良好风尚,建设节约型机关。

篇7:公用经费问题的申请

县教育局:

我校成立于2011年7月,位于城南坪兴寨一华里处,是一所全封闭式寄宿制完全中学。我校初中部现有6个班330余名学生,教职工28人。

十年来,我校初中部为上级学校输送了一批批合格的新生,有力的配合了为我县“两基”攻坚工作,缓解了城区学校大班额和教师工作超负荷的现象,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我县农民工子女进城读书难教育难的问题,为我县教育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社会的稳定和谐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十年来,我校的教学质量、师资队伍建设、学校常规管理等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交口称赞,多次受到县委县政府和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表彰、奖励。

办学十年来,学校法人代表王智勇先生已投入800余万元资金致力完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师的待遇、对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进行扶助和奖励、对学校的各项硬件设施进行完善„„。但个人的财力毕竟有限,相比同级同类学校,我校在各项设施方面因资金缺乏还存在诸多不足,比方说实验仪器配备不足,在教学过程中,很多实验无法进行和操作;音、体、美、卫等学科的器材配备不足,图书配备不足,学生的课外知识相对缺乏,视野不够开阔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教学楼、学生宿舍等硬件设施也相对较差。再加之,我校85%的学生来自农村留守孩子,寄宿制学校收费标准仍是2001年标准。当前大环境下,物价上涨,教师工资、师资培训、网络、水电费、现代设施设备的投入、办公费等支出比原先大大增加。这更是让原本捉襟见肘的学校财务不堪负重。

为保障学校的正常运转,让全县的学生享受到更优质的教育资源,让更多的家庭更多的学生享受到国家的惠民教育政策;也为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我们智成中学特向县教育局提出申请,诚恳地请求上级解决我校关于义务教育阶段生均公用经费问题。

篇8:公用经费支出细则

我国目前义务教育阶段在校中小学生近1.93亿人,义务教育被视为涉及利益人群最广的社会公共事业之一。根据《义务教育法》的规定,义务教育有免费性与强制性的特点。“免费性”强调由政府财政支付学生的义务教育经费,“强制性”强调学生的监护人必须让未成年子女接受义务教育。也就是说,享受政府提供的义务教育,是每一个适龄学生应该享受的、不可让渡的权利。

从发展导向来看,义务教育是公共产品,是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共同责任。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获得义务教育经费资助具有法律依据。事实上,中央拨款已含有民办学校的学生。教育部相关部门负责人接受人民网采访时表示,“生均公用经费是以人头为基数,中央和地方财政按一定的比例拨款,无论民办和公办都应得到国家的支持。即使是民办学校,也分担了国家义务教育的任务,只是采用不同的机制。”

不难看出,国家给学生拨付的是公用经费而不是公办学校经费。因此,无论是民办学校还是公办学校,学生无论在哪里接受义务教育,都应该享受国家同等的资助政策。但在实践中,一些地方政府只把义务教育责任转嫁给了民办学校,而民办学校在承担这一任务时,却得不到与公办学校一样的生均经费资助。

上一篇:第42期申请律师执业人员培训班举行商事模拟仲裁实务培训下一篇:高校科研成果的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