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政策性

2024-07-09

农业政策性(共6篇)

篇1:农业政策性

政策性农业保险如何贴近农业生产实际的思考

邹友才

政策性农业保险是以保险公司市场化经营为依托,政府通过保费补贴等政策扶持,对种植业、养殖业因遭受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提供的直接物化成本保险。从长宁县2007年先后试点能繁母猪、育肥猪、水稻、玉米、油菜、烤烟等种植和养殖业险种的推行情况看,普遍反映存在农民投保积极性不高,基层干部工作压力大,社会效益不明显等问题。就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是政策性农业保险与农业生产实际存在较大差距。

一、原因分析

(一)保险条款操作性不强、可接受度低。如水稻、玉米按“一般灾害险”和“旱灾险”制定不同保险金额,其中“旱灾险”规定最高赔偿标准仅为100元,并对应“移栽成活至分蘖期”、“拔节期至抽穗期/抽雄期”、“扬花灌浆期至成熟期”三个阶段分别为40%、70%、100%的赔偿,每个阶段还要折算具体的损失程度,此外还要按损失金额的10%作为“绝对免赔率”予以扣除。由此计算,如果1亩水稻因干旱在拔节期造成死苗无收,农民获得的赔偿最多不过63元。又如对“风灾”的定义,四川省《政策性水稻、玉米种植一般灾害保险条款(2008版)》规定:“本条款的风灾责任是指8级以上大风,即

1风速在17.2米/秒以上即构成风灾责任”,诸如此类的规定在实际操作中往往难以认定。再如,一些流行性、暴发性的病虫灾害未列入保险范围。

(二)投保时间与生产实际脱节。现行的政策是当年10月就要承保下年的险种,在种植业上除油菜等小春作物可以相对准确外,水稻和玉米等大春作物要次年3月才播种,承保数量(面积、地块、品种)只能“预计”,往往与来年的生产实际脱节;养殖业方面则人为地割裂了养殖周期,特别是育肥猪仅4—5月,造成只能“保一槽”的格局,缺乏连续性。

(三)保险运行成本过高。一家一户收、缴保费的做法,占据了基层干部和农户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加上定损、赔付手续繁杂(要提供身份证、户口簿、银行存折,申请、签字、盖章等),农民往往是“路都跑大了”,花费时间、精力和路费的付出大大超出了得到的保险收入,有的农民说:“还不如不要”。

(四)保费偏高、保额偏低。按照2010年的标准,除开财政补贴外,农民每亩缴纳保费:水稻6.26元,玉米6.15元,油菜3.85元;而水稻的保额每亩最高只有300元,玉米292元,油菜280元,并且分段定损,农户到手的赔付款少之又少。有的农民觉得这几元、几十元钱“无关痛痒”,反到认为麻烦。

二、对策建议

(一)实行综合保险。农业生产主要是与自然灾害斗争,政策性农业保险就应该涵盖所有的自然灾害(除人为故意或不作为造成的),包括水灾、旱灾、风灾、火灾、虫灾、病灾等,都应列入保险范围;同时简化程序,统一费率,按损失比例该赔多少就赔多少(如水稻1亩绝收赔300元,如果因灾损失50%,直接赔付150元),实行综合保险,提高可接受度和可操作性。

(二)调整政策。可将政策设定为上年10 月初至当年9月底,补贴政策10月前发布,并随之启动油菜等小春险种;3—4月启动水稻、玉米等大春险种;常年按实际开展育肥猪等养殖险种。从而增强保险标的的针对性、确定性和连续性。

(三)降低保险运行成本。在坚持“自主自愿”的前提下,鼓励村民通过“一事一议”的方式授权委托乡镇在其对应的良种、肥料等补贴款中代缴保费,降低收、缴保费的繁重工作运行成本;自然灾害是明摆着的事实,基层干部和群众都比较清楚,充分依靠专业队伍和基层干部,严格按损失程度和赔付比例,把赔付款直接打入受灾农户账户,简化定损、理赔的手续程序、降低运行成本。

(四)提高保额标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国家惠农政策力度的加大,政策性农业保险财政负担的比例要逐年增大;同时,要适度加大保险的赔付额度,增强赔付金的吸引力和震撼力,从现实的角度提高农民的投保积极性。(作者单位:长宁县政协机关;地址:长宁县长宁镇竹都大道二段116号;邮编:644300)

篇2:农业政策性

1、什么是政策性农业保险:

政策性农业保险是投保人支付少额保费、政府补贴大部分保费,把被保险人农业生产经营过程中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造成的财产损失风险转嫁给保险人的一种制定安排。政策性农业保险具有政府补贴力度大、惠及人口多的特点。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有利于增强农业抵御风险能力,稳定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生产,培育农民市场意识与风险意见,促进“三农”和农村金融发展。

2、政策性农业保险保什么?

种植业保险责任为人力无法抗拒的自然灾害,包括暴雨、洪水(政府行蓄洪除外)、内涝、风灾、雹灾、冻灾、旱灾、病虫草鼠害等,对投保农作物造成的损失。

篇3:农业政策性

一、构建农业政策性金融体系的依据

(一)理论依据

农业基础设施是指从事农业生产的全过程中所必须的物质和社会条件,是在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所使用的劳动材料、劳动对象等生产力要素的总和。农业基础设施具有典型的自然垄断性、外部经济性以及资金积聚性的特点,它提供的服务对消费者来讲,具有一定程度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而且外部正效应明显,其建设不但具有经济效益,而且更具有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它不仅使农业、农民受益,而且使城镇居民同样受益;它不仅有利于农业、农村的发展,而且有利于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因此理应属于准公共产品的范畴。

农业基础设施的准公共产品性质,决定了其在消费过程中存在着“搭便车”和“外部性”等问题,市场机制难以发挥作用。完全依靠市场机制就无法培育出一个能满足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所需资金的金融市场。鉴于农业基础设施投资回收期长、收益率低等不利条件,以提供短期贷款为主的商业性金融不愿涉足。这样商业性金融机构由其经营准则决定所留下的资本市场空缺,需要政府进行调控。但政府财政机制的非价格性或者说财政分配的基本无偿性,无法避免农业基础设施因财政提供而产生的内部直接经济效益的损失,也就是“政府失灵”,尤其是对农业基础设施的外部间接效应缺乏评价的标准,更容易造成财政资金使用的低效,违背了经济学对资源配置的基本要求。

农业基础设施的不可或缺性和市场机制与政府机制无法单方面有效提供的局面,决定了其资金来源的有效途径是市场机制“无形之手”和政府机制“有形之手”的有机结合。这种政府机制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机制,在金融资源配置领域表现为农业政策性金融机制[1]。所谓农业政策性金融是指与政府某些经济职能相联系,为贯彻政府对社会经济政策或意图,不以商业性标准为原则,以国家信用为基础,在农业及相关领域从事资金融通,并为政府所有、参股、担保和控制,支持、保护农业生产,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发展和农业收入稳定增加的一种特殊金融活动和金融形式。通过农业政策性金融体系可以有效地促进财政资金和信用资金的相互配合,从而满足政府的农业发展政策和银行资金运动规律双方的要求,更有效地推动经济的发展。

(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在农业基础设施发展中的严重缺位

当前作为我国唯一的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的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难以满足农业基础设施的融资需求,在1995 -1998 初期,农发行作为政策性银行的职能比较全面,它既办理政策性的专项贷款,为农业基本建设、重点工程项目提供政策性支持,又为粮食棉花的购销提供资金支持,在全力贯彻国家的区域和产业政策、发展战略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绩。1998年3月,国务院对其职能做了调整,将农发行承担的农业综合开发、扶贫等专项贷款业务,以及粮棉企业加工和业务贷款划转农业银行。农发行自此专一履行粮棉油收购资金封闭管理职能。其他大量的政策性业务, 如支持农业开发、农业产业化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并没有开展起来,其支持农业发展职能名不副实,极大地制约了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民收入的增长[2]。同时,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三级管理一级经营”的管理模式(总行作为唯一法人,下设省级分行、地市分行、县级支行) 以及对应的层层委托代理关系,导致整个组织运行的高耗和低效。

二、农业政策性金融体系的构建

鉴于资金短缺对农业基础设施发展的“瓶颈”制约,以及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功能弱化,有必要对我国的农业政策性金融体系进行重新构建,组建双层合作模式的农业政策性金融体系[3],以期达到满足农业基础设施的融资需求。农业政策性金融体系的宗旨是:通过财政银行双重职能的有机结合,贯彻政府宏观经济调控的意图,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政策性金融与商业金融、合作金融和民间金融的科学农村金融构架,使农业政策性金融在贯彻低成本、高效率原则中,以服务“三农”,引导社会资金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基础设施的发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建立双层合作模式的必要性

所谓双层合作模式是相对于水平竞争模式而言,现存农村金融中的水平竞争模式无法解决农村金融中信息不对称、抵押物缺乏、非生产性融资为主等问题,从而无法满足农村经济和农民的融资需求。农业政策性金融体系也可按照双层合作的模式进行构建,一方面,上层的政策性金融机构的融资能力比较强大,但由于农村的信息不对称程度较高,对于一些小型农业基础设施项目,往往资金利用率较低;另一方面,基层的农村金融机构比较熟悉本地区的基本情况,信息不对称程度较低,但是融资能力比较薄弱,对于一些大型农业基础设施无能为力。将两者优点结合是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作用,全面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效率的关键所在。因此,通过双层合作模式构建农业政策性金融体系不仅具有合理性,而且具有不可替代的必要性。

(二)双层合作模式的框架

双层合作模式的框架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上层是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和下层的基层农村金融机构以及两者之间的互动。

1、上层的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

上层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应从现状出发。在县域以上,以现有的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为主。同时,根据适合提供农业基础设施的资金需要,在省域内,由国家、地方政府出资与农村商业银行共同建立区域性开发银行,在全国范围内成为国家全额投资设立的国家农村开发银行。

(1)国家全额投资设立的国家农村开发银行,根据经济需要设置分支机构。农村开发银行应办成开发性政策性银行[4],将原国家开发银行的有关农村基本建设等相关政府资金并入该行集中管理,主要承担农村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中长期贷款,满足大型农业基础设施项目的资金需求。

(2)由国家、地方政府出资与农村商业银行共同建立区域性开发银行,主要承担该区域内有关跨省和跨地区的联合开发项目,既有关农田水利建设、信息体系等农业基础设施项目的资金需要,以及为在该区域内的国家大型农业基础设施项目的配套资金承担筹资任务。如“西部开发银行”、“中部开发银行”。

2、下层的农村基层金融机构。

在目前情况下,下层的农村金融机构应以改制后的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县以下机构以及其他商业银行县以下机构为主,在一些地区,纳入监管体系的规范的非正规金融也可成为农业政策性金融的合作对象。这些机构扎根于农村基层,直接服务于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作为目前农业金融领域的主体,政府可以通过给予资助的方式,以低利贷款为小型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帮助,成为贯彻政府意图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具。

3.两者之间的互动

(1)在双层合作模式中,上下两层是独立核算的会计主体,有着各自独立的经营管理自主权,赋予基层金融组织独立的经营决策权是解决政策性金融供求失衡、提高政策性金融效率的关键,上层的农业政策性金融作为基层金融组织的上层机构,应限定资金的使用范围,但不干涉基层金融组织的贷款项目选择,只在每个考核期期末行使融资资金的收益要求权。

(2)在双层合作模式中,各层次的支持的农业基础设施重点应有明确的划分。对于大型农业基础设施,则直接通过上层的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提供,发挥政策性金融机构资金雄厚的优势,对于中小型农业基础设施,政策性金融机构应通过基层农村金融机构提供。

(3)在双层合作模式中,政策性金融机构应拥有对基层金融机构的必要的监管权,如准入监管、政策性业务经营绩效考核等,必要的监管,对于提高政策性金融机构的效率及政策性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至关重要。

三、农业政策性金融体系支持农业基础设施的功能和资金运作方式

(一)农业政策性金融的支持农业基础设施的功能

所谓农业政策性金融功能,是指农业政策性金融在配合政府农业政策或者贯彻宏观调控意图,支持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的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和效果。农业基础设施对农业基础设施除了有直接推进与强力拉动功能,还具有以下两种功能:

1、积极诱导和示范功能。

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由于资金规模的限制,并不能满足全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信贷资金要求,因此要重视政策性金融机构的诱导性和示范性功能的发挥。在这个过程中,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首先倡导性地对农业基础设施进行直接或间接的资金投放,引导商业性金融机构随之进行投资,对农业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资形成一种乘数效应,以达到以较少的资金推动更多的资金投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目的,形成政策性金融机构对商业性投资趋向的倡导和诱导功能。

2、逆向选择与补充辅助功能。

通过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以低于市场贷款利率的优惠贷款方式向难以得到商业性金融机构或合作性金融机构贷款的农业基础设施提供贷款,弥补商业性金融资金不足导致的农业基础设施“债务性缺口”,通过这种反向选择起到对商业性金融的补充和辅助作用。这种补充作用是政策性金融适应商业性金融的结果,但是对于这种反向选择或逆向选择,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反市场的选择,也不能理解为完全是市场机制选择的结果。

(二)农业政策性金融的资金运作方式

1、贷款。

贷款是政策性金融机构最主要的资金运用方式,政策性银行主要是有偿筹资,其使用亦要还本付息,实现借用还良性循环。通过对这些农业基础设施项目的贷款支持,有效地促进了我国农业基础设施的发展,对缓解和消除瓶颈约束发挥了重要作用。

2、担保业务。

这里所说的担保业务,并非指担保贷款。政策性金融机构要确保资金的按期收回,也要采取抵押贷款、担保贷款等形式。这里的担保业务,是指政策性银行对其他金融机构提供的农业基础设施项目的贷款给予偿还保证,对其业务对象的债务进行保证。当借款人无力偿还时,由政策性银行负责偿还全部或部分贷款。

除了贷款、担保等形式外,政策性银行的资金运用或业务方式还有贴现、补贴等形式。例如,对农业基础设施项目给予贴现,满足其资金需要;对商业银行提供的农业基础设施贷款,给予利息补贴等。

四、完善农业政策性金融体系的保障措施

(一)拓展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的筹资渠道,增强融资能力

作为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农业政策性金融,其资金来源的重要特征应是成本费用低、量大集中、相对稳定和可用期长[5]。为此要建立多元化的筹资渠道,实现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融资渠道多样化和融资方式市场化。其融资渠道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为了体现国家对农业特别是对保证农业生产的农业基础设施的支持的政策、意图,要向政策性金融机构提供资本金。同时,对提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所造成的损失,国家应通过财政安排专项资金,或税后返还,增加财政对其的无息贷款周转使用,增加其低成本和中长期的资金来源,今后这部分财政无偿拨款,应成为财政预算中经常而稳定的支出项目。

2、邮政储蓄是一种特殊的兼业形式,筹资成本较低,邮政储蓄利用的是邮局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优势,在一些人口过疏的地区,开展银行无法开展的储蓄业务,有效吸收社会闲置资金,是一项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实行邮政储蓄-财政配置体制,经过财政调度后,配置给政策性银行使用。

3、社会保险和保障基金可让渡使用权的时间跨度较长,并且随着社会保险和保障制度的完善数量也会不断增长,可以成为我国政策性金融机构稳定的、可持续的资金来源。

4、发行农业政策性金融债券。在发行债券时,采取免征税等优惠条件,在利率较低的情况下,由于认购者的利息收入不交纳税款,从而愿意购买,由此降低政策性金融的筹资成本。

5、面向国际社会筹资。承揽境外国际金融机构、国际开发协会和亚洲银行对中国的农业项目贷款和扶贫开发贷款的转贷,积极争取外国政府的低息优惠贷款。

(二)完善融资利益补偿机制

农业政策性金融是政府执行农业政策的特殊工具,离不开政府的支持,这一点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角度讲都是有其合理性的,特别是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属于亏损性或低盈利性项目,决定了其资金赢利水平极为低下,甚至低于资金的筹集成本,因此在资金运用和自己来源之间必然就留有缺口,解决的出路在于建立一个完善的财政补贴机制,通过建立利差拨付、确立合理经营费用补贴、提高呆坏账准备率等利益补偿机制,对政策性金融从事低盈利、亏本性投资所造成的政策性亏损,要给予及时弥补,实现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的保本经营[6]。另外,中央银行对农业政策性金融再贷款实行低利率优惠政策以减少政策性亏损,从而减轻国家财政负担,实现农业政策性金融保本微利的经营目标,增强农业政策性金融履行职能、抵御风险的能力。

(三)加强资金的运用管理

政策性金融机构虽不以盈利性为目标,但作为独立自主经营的金融机构,它同样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运作,要受到市场机制的制约,要遵循市场规则。因此,它需要借鉴商业性金融机构的运作方式,完善经营机制,提高自身经营管理水平,实现持续、稳健经营,为农业生产提供有效的政策性金融服务。

1、确认农业政策性银行的经营自主权。

政策性银行是政府创立或参股设立的,但不能否定其经营自主权,政府通过可以通过制定法律、法规和其它政策规定经营方针对其进行指导和监督,但不能随意干预政策性银行的经营活动。对于政策性范围内的农业基础设施项目,政策性银行应拥有独立的项目评估权、贷款自主权、项目监控全、资金回收权,这样才能保证政策性信贷资金的有效利用和如期收回。

2、加强信贷管理。

农业发展银行必须以银行的方式而不是以财政的方式执行国家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要保证资金的有偿使用、专款专用及按期收回。必须遵循信贷资产安全管理的基本原则,讲究信贷资金的流动性和安全性;建立和完善风险管理机制,努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严格审查贷款项目,对所有借款人,都要进行资信评估,确定其信用等级,尽量降低贷款的风险程度。

(四)建立健全农业政策性金融的法律法规

法律在当今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没有法律任何一个行业、领域的行为都得不到应有的规范,农业政策性金融作为一种特殊的金融形式,更应当受到法律的保护、制约与规范。世界上大部分国家在成立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之前都先进行了单独农业政策性金融立法。我国应借鉴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尽快制定出适合我国的农业政策性金融法规,界定政策性亏损与经营性亏损,建立还贷约束机制,对农业政策性金融的性质、经营方式、保障条件、各级政府的职责、财政补偿机制、农民参与形式、监管等内容进行明确和规范。使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为农业政策性金融创造宽松、和谐的法制环境,从而步入规范运作和健康发展之路。

摘要:农业基础设施的准公共产品属性决定了市场机制与政府机制无法单方面满足其融资需求,决定了政府机制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农业政策性金融是解决农业基础设施融资困境的有效途径。当前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功能的弱化未能有效满足农业基础设施的融资需求的,为此应重新构建双层合作模式的农业政策性金融体系,并就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的职能和资金运作方式,制定保障其有效运转相关政策。

关键词:农业政策性金融体系,农业基础设施,保障机制

参考文献

[1]董青马,向天雁.农业政策性金融的边界分析[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6(3):54-56.

[2]白晓燕,李锋,农业政策性金融对农业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05(7):21-24.

[3]课题组.从需求角度重造农村政策性金融[J].上海金融.2006(3):28-31.

[4]池小萍,张国亮,刘建国.论建设新农村与健全农业政策性金融体系[J].武汉金融,2006(5):53-54.

[5]姜凌.我国农业政策性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思考[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06(3):37-40.

篇4:农业政策性

1.农业政策性保险操作过程中现存的问题

1.1认识上存在偏差 农业政策性保险是指保险机构通过保险的形式,把农民因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保险保费由农民自己拿一点,国家财政补贴一点,地方财政支持一点。通过这三点,使受损单位或个人得到应有的补偿,以便及时恢复生产,保证农业生产高产稳产,灾害面前不减收。但是,实际执行过程中,由于个别地方宣传不够,致使农民认识不到位,极个别农民认为加重了农民负担,甚至有的地方极个别农民还不知道有保险这回事。

1.2宣传力度不够 有的地方农民不知道什么叫政策性保险,认为是国家变相收款,有反感情绪,交保费靠行政命令,不是农民自愿交保。

1.3勘查不到位 农民保险后,农作物受了灾,不知道找谁报案,即使向村里报案,也没人管。到赔偿时,保险公司凭主观臆断,与事实相差甚大,农民意见很大。

1.4保险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农业政策性保险公司一般由安华保险公司办理,但是安华保险公司人数少,在农作物查勘理赔中无法逐村逐地查勘,甚至逐村查勘都办不到,只是每个乡交几张照片,就算查勘。

1.5靠行政命令收费 个别村干部为了完成任务多得赔付款,套保、垫保最后套赔、多赔。这样的事例屡见不鲜。

1.6赔偿款分配不合理 受灾严重的农户得不到对等份额的补偿,农民群众怨气很大,甚至到各级党政机关上访。

1.7保费分配比例不合理 代辦机构领不到或领到很少的保费,无法及时勘灾查险。

2.产生原因

一方面,是由于有的地方工作不认真,另一方面有的地方只想到本部门利益,没有大局观念。这些问题虽然是个别的,但是如不解决,对于全国的农业保险就会产生影响,党的惠农政策就无法落到实处,农民群众就会有抵触情绪。这些问题解决不好,农业政策性保险工作就将走向反面,就不是惠农,而是坑农、害农,所以客观形势迫切要求完善农业政策性保险工作的科学操作。

3.解决方法

3.1实事求是收保费 收保费前要宣传普及,要实事求是宣传,不可夸大其词。每个乡(镇)、村、屯都要在显著位置张贴公告。并且还要逐户发放保险宣传单,要做到家喻户晓。动员教育农民自愿参保,只有农民从心底里愿意保,才能吸讷更多的人参保,让更多的人受益。

3.2组织一支精通业务的干练队伍 农业政策性保险公司,一般人员比较少,工作面大,这就需要代理队伍,这支代理队伍就是农经队伍,县(市)的农业政策性保险公司要与同级县(市)农经局(总站)密切配合。乡镇农经站是基层代办机构。村级要有代办员,要形成“四级联动”的队伍。县(市)农业政策性保险公司要定期举办培训班,培训一支精通业务,吃苦耐劳,能打硬仗的队伍。

3.3查勘要全面精准 要及时、快速、全面查勘,保险公司要成立几个快速反应组,实行包片,责任到人。县(市)农经局和乡(镇)农经站也要成立几个组,村级要建立台账园,跟踪查灾。一旦发生灾害,被保险人应及时到村委会报案,村民委员会应马上组织人员到现场查勘灾情,并做好台账园。如村委会不能确定灾害程度,应在第一时间报乡(镇)农经站,乡(镇)农经站应迅速组织人员到现场勘看,并做好记录。乡(镇)农经站也不能确定灾害程序的,应立即上报县(市)农经局,由县(市)农经局查勘。县(市)农经局不能确定灾害程度的,要立即报农业政策性保险公司,由保险公司组织专家组进行实地查勘,并做好记录。只有这样,才能实现逐乡、逐村、逐屯、逐地块查勘,才能确保查勘的准确性,才能做到全面查勘。哪里出现问题,要严肃哪里的责任人的责任。真正做到“责、权、利”的统一,才能把保险工作落到实处。

3.4理赔要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在合理确定灾害程度后,要及时进行理赔。保险公司把理赔款计算完毕后,及时在村屯公示,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在群众普遍认可的基础上,确定赔偿额。

篇5:江苏农业政策性保险

时间:2015-08-07 10:44来源:未知

江苏农业政策性保险一:

为规范我省政策性农业保险(以下简称“农业保险”)承保和理赔流程,提高保险服务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和江苏省政府关于政策性农业保险相关文件规定,特制订本实务规程(试行),请各市农业保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和经办公司遵照执行。

第一部分 承保实务

一、承保实务流程示意图

二、展业前期宣传和准备工作

(一)展业宣传

开展农业保险试点并由财政给予投保农户一定比例的保费补贴,是一项惠农措施和制度安排,其目的是保障农民遭灾受损后得到经济补偿。在“联办共保”的农业保险运营模式下,政府和经办公司应密切配合,采取电视、广播、宣传单、村务公开栏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要针对农业保险特点和农民群众对保险的需求,宣传农业保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要积极宣传省、市、县政府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部署,各级财政的补贴政策;宣传经办公司的网点、人才、经验、服务规程;宣传当地发生的农业保险重大理赔案例;详细介绍保险产品及相关条款的内容,如保险责任、责任免除、保险金额确定、赔偿方式及被保险人的义务等。

(二)展业准备

1、组织准备:各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应成立农业保险业务指导工作组,由农工办、农林、财政和经办公司派员组成,负责农业保险宣传发动,并在农户个人交费等具体工作中发挥组织保证作用;经办公司要设立专门机构,配备专职人员开展农业保险工作。

2、人员培训:经办公司应对相关展业人员进行培训,使他们熟悉、掌握国家支农惠农政策、各级政府补贴规定、农业保险条款、条款说明及实务操作规程,了解和掌握法律、法规、财务、防灾和其他相关知识。

3、承保准备:

1)相关展业人员应调查和了解本地农作物的数量、品种、种植面积、生长期、种植习惯、上年度种植单位物化成本、生产条件及管理水平等相关情况;调查和了解本地近3-5年内的暴雨、洪水、内涝、暴风、冰雹、冰冻等自然灾害以及病虫害发生的频率、损失情况和有关气象资料。

2)相关展业人员应调查和了解本地养殖业的数量和养殖规模、品种、动物标识使用、生理成本、养殖生产条件及管理水平等相关情况;调查和了解本地近3—5年内的暴雨、洪水、暴风等自然灾害及疾病发生的频率、损失情况。

3)相关展业人员应准备有关保险单证、保险条款和宣传资料。

三、组织投保

各级政府要加强领导,积极推进,在农户自主自愿的前提下,鼓励农户积极参保。政府有关部门及农村基层组织要切实履行工作职责支持和配合经办公司动员农户投保。

(一)投保方式及范围

1、投保方式

1)农业保险投保原则上以相对集中投保为主。

2)种养业大户既可参加集中投保也可直接到经办公司投保。

3)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或农业龙头企业组织农民集中投保。

2、投保范围

投保人应将符合投保条件的保险标的全部投保,不得选择投保。

(二)向投保人履行告知义务

1、按照保险条款向投保人说明投保险种的保障范围、保险责任、责任免除、赔偿处理及被保险人义务等条款内容,不得误导投保人。经办公司要按照投保清单为每个参保农户发放“农业保险提示说明材料”,重点提示上述说明内容。

2、对条款中容易产生歧义的内容,应通过书面或其它方式进行明确说明。

3、主动提醒投保人履行如实告知义务。

(三)协助投保人办理投保手续

经办公司业务人员应协助投保人办理投保手续,对投保人不清楚的地方,业务人员应根据保险条款、实务规程的规定耐心细致地予以解释,使投保人掌握保险期限、单位物化(生理)成本、保险金额、保险费及财政补贴等栏目内容。

投保单填写要符合下列规范:

1、投保单由投保人亲自填写。在投保人客观上没有能力自己填写时,可授权他人帮助填写投保单。

2、填写投保单应字迹清楚、数字准确、项目齐全。

3、投保单各要素填写要求:

1)投保人:指与经办公司签订保险合同,并支付保险费的人。投保人名称应写全称,个人投保的应与其身份证件或户口簿上的姓名一致。

2)被保险人:指受保险合同保障的人。被保险人可以是投保人,也可以是他人。投保人确定的被保险人不是本人时,应征得被保险人书面同意。集中投保的,必须填写“投保分户清单”。

3)种植、养殖地点:指投保标的的详细座落地点。

4)畜龄和标识:能繁母猪、育肥猪和奶牛要在投保清单中注明畜龄和标识。

5)保险标的项目:指保险标的的具体项目。保险标的项目较多的,可在“保险标的清单”中填写,并在“农业保险单”中注明“标的项目见标的清单”字样。

6)计量单位:

种植业:以亩、株、棵等为保险标的计量单位。

养殖业:以亩、头、只、羽等为保险标的计量单位。

7)保险数量:指按计量单位计算的承保标的的数量。

8)单位保险金额:由县(市、区)以上(含)农业保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根据省政府有关规定结合本地实际选择确定。

9)保险金额:指保险数量和单位保险金额的乘积。

10)保险费率:按照报批、报备的条款执行,不得浮动。

11)保险费:按保险金额与保险费率的乘积确定。

12)保险费交付方式及日期:政府补贴部分保险费按照各级政府有关文件执行,农民个人负担保费应在投保时一次性交清。

13)保险期限:保险责任从约定起保日的当天零时起,至保险期满日的二十四时止。

14)特别约定:保险当事人双方除保险条款规定事项之外约定的特别事项。

15)免赔率:根据保险条款规定,确定每次事故的绝对免赔率。

16)投保人、被保险人签章或签名:投保人对投保单核对无误并理解责任免除后,须在投保单投保人签章处盖章或签名,并写上填单日期。如投保人与被保险人不为同一人,则需征得被保险人的同意。

四、承保受理

(一)验险

经办公司业务人员在接到投保人填写的投保单和投保清单后,对保险标的进行承保前风险查验工作。

验险的主要内容:

1、查验保险标的是否符合投保条件。

1)种植业:

(1)标的农作物种植品种和密度是否符合当地普遍采用的品种和耕作方式,且已经种植一年以上。

(2)投保时标的农作物是否生长正常,是否已经发生了灾害事故。

(3)投保标的农作物是否生长在河滩地、水位警戒线以下及行洪、蓄洪区内。

2)养殖业:

(1)管理、设施、养殖规模和饲养年限等是否符合承保条件。

(2)卫生防疫是否符合畜牧兽医部门的规定和要求。

(3)投保标的是否在河滩地、水位警戒线以下及行洪、蓄洪区内。

2、查验保险标的实际种养面积(数量)、座落地点等实际情况是否与投保单填写内容相符。

3、验险后,对于不符合承保要求的,应明确提出承保意见和整改措施;对于符合承保条件和要求的,由验标人员签字或加盖印章后,交出单人员。

(二)录入投保信息

经办公司应指定专门人员将农业保险投保单、清单的有关信息,按照保监会的要求和公司管理规定,在经办公司业务处理程序中录入。农业保险的信息管理、签发保单、业务统计必须实行电脑微型机系统管理,不得手工操作。

五、核保

(一)本级核保

经办公司出单人员接受审验后的投保单、投保清单等有关单证后,要再次进行全面复核,录入综合业务系统,并提交经办公司核保。

经办公司核保人员应根据核保制度和岗位职责的规定,认真履行核保职责。核保的主要内容是:

1、投保单、投保清单等有关单证是否齐全。

2、上述单证填写是否符合要求,被保险人名称、保险标的座落地址、保险标的项目和保险金额是否清楚。

3、分项保额、保费与总金额是否一致,大小写金额是否相符。

4、保险费率确定和保险费计算是否正确。

5、保险起讫日期是否符合条款规定,续保日期是否衔接,签章是否齐全。

6、投保人及检验标的的业务人员签章是否完备,其它有关内容是否全面、准确。

7、核保完毕后,属于本经办公司核保权限的,核保人在投保单上签署是否同意承保的意见。对超过本级核保权限的应填写“承保审批表”,报上级经办公司核保。

(二)上级核保

经办公司的上级公司核保的主要内容是:接受投保的险别、保险责任和责任免除、保险金额、赔偿限额、保险费率、免赔额等是否需要调整;是否需要特别约定等。核保后要签署明确意见并在两个工作日内返回下级经办公司。

六、保费收取与划拨

(一)农业保险保费收缴工作由各县(市、区)农业保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安排。农户自缴保费部分,由乡(镇)政府组织推动,由三农保险服务机构具体实施;政府负责各级财政补贴保费的进帐工作。

(二)各村三农保险服务机构工作人员在农户自缴保费时,根据经办公司印制的清单,分险种进行登记造册。各乡(镇)三农保险服务机构工作人员要加强所辖农业保险投保资料的管理,建立健全农户参保档案。

(三)县(市、区)经办保险公司要加强对各乡(镇)分险种上报的投保清单与农户分险种实缴保费的核对工作,确保分险种汇总清单与农户分险种自缴保费中的实缴保费相一致。

(四)保费会齐后汇总上缴各县(市、区)级财政部门开设的农业保险保费资金专户。根据联办共保协议,政府和经办公司按比例分配已收缴的保费;双方要保证足够的保险赔偿准备金。

(五)政府与经办公司的农业保险保费账户要建立定期核对制度。

七、缮制和签发保单

(一)缮制保险单

经办公司出单员接到核保意见后,可缮制保险单,并将保单号码填写在投保单上。保单正本一联副本二联,要做到内容完整,数字准确。出单完毕后,复核员进行复核,同时提交收付员开具保险费发票一式三联。

(二)复核签章

经办公司复核人员接到缮制完成的保险单,应认真核对,并在保险单正、副本上加盖“××财产保险公司××公司农业保险联办共保业务专用章”及复核人私章。复核内容包括:

1、缮写项目是否齐全,保险单与投保单内容、数字是否相符。

2、所有数字的计算和缮写是否正确无误。

八、单证流转、装订

(一)保险单、保险费专用发票加盖“××财产保险公司××公司农业保险联办共保财务专用章”后,由经办公司业务人员收取保险费并将保单正本、保费发票送交投保人。被保险人自付部分的保费未缴清的,不得出具保险单。

(二)每天营业终了,经营公司应将当天已填具的投保单、保险单、保险费发票清理归类。投保单的附件要附贴在投保单背面并加盖骑缝章,保险单的附件要附贴在保险单背面并加盖骑缝章。业务部门留存的保险费发票应附贴在保单副本上并加盖骑缝章。流转时按下列要求进行:

1、保险单正本、保费发票一份交投保人留存。

2、送计财部门的单证有:保险单副本、保险费发票(会计留存联)。

3、业务部门留存的单证有:保险单副本及附件、投保单及附件、保险费发票(业务留存联)。

(三)业务单证必须做到统一装订和归档保管,装订顺序依次为保险费发票(业务留存联)、保险单副本、批单及附件、投保单及其他相关材料。

(四)每季终了,经办公司应将保险费发票、保险单(批单)、投保单及其附件的复印件呈送农业保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九、批改

保险单签发后,若被保险人名称、保险标的地址等保险事项有变动,被保险人应及时申请办理批改手续。先由投保人填写“保险事项变更申请书”提出书面申请,经办公司出单人员再依据批单申请录入综合业务系统,经核保后出具批单。批单文字应力求简练,一式二份,正本交投保人,副本连同保单(副本)、投保单一同装订归档。

第二部分 理赔实务

一、理赔实务流程示意图

二、接受报案

(一)经办公司接到报案后,应详细询问被保险人名称、出险险别、出险日期、出险地点、出险原因、损失数量、损失程度及估损金额等情况,并及时录入报案登记表,同时要求被保险人保护好现场。

如果被保险人到经办公司报案,可要求被保险人填写“索赔申请书”。

(二)凡接到出险案件都必须及时核查保单,并安排查勘人员进行现场查勘,并处理案件。

(三)对出险原因明显与承保内容不符的,必须经过核实后,才能做出“注销”或“拒赔”案处理,并向被保险人解释清楚。

(四)重大案件、预计超出核赔权限的案件,应及时向上级经办公司及县(市、区)政府农业保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报告出险情况。上级经办公司及县(市、区)农业保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可视具体情况授权或派人查勘现场,积极施救,减少保险标的损失。

三、理赔组织

各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要成立农业保险防灾理赔工作组,由农林、畜牧、气象和经办公司相关专家及专业技术人员组成,负责农业保险各类灾害预防,事故处理制度、标准、预案的制定以及具体工作的落实,主动、迅速、准确、合理地处理各类赔案。

农林部门要及时提供损失程度鉴定报告;畜牧部门要及时提供死亡原因鉴定证明;气象部门要负责及时提供气象灾害证明。

乡(镇)农业保险现场查勘小组由乡(镇)农经、农技、畜牧兽医站等部门以及经办公司在乡(镇)的三农保险服务机构人员参加组成,接受县(市、区)经办保险公司的现场查勘调度,在授权范围内,负责配合做好本辖区农业保险的查勘工作。

四、现场查勘

现场查勘的目的在于核实事故的真实性、初步判定保险责任、损失大小,并协助施救。现场查勘是理赔的重要环节,查勘工作质量的好坏,对及时、准确、合理地处理赔案起着关键的作用。

(一)现场查勘的准备工作

1、为了使查勘工作高效、获取资料准确,查勘人员必须在查勘前对承保情况有较为详尽的掌握,要查抄保单抄件、承保清单、保单批改内容以及保费的交纳情况等,做到心中有数。

2、根据出险时灾害事故的类别和报案情况,携带必要的查勘工具及救护用具。

3、必要时,可先走访有关气象、农业等部门,索取有关保险标的的专业技术资料。

(二)现场查勘的要求

1、在赴现场时,首先与保户取得联系,经办公司必须会同政府部门有关人员共同查勘现场。必要时,聘请有关技术部门协助查勘。

2、现场查勘要讲求工作方法,既要保证查勘工作的顺利进行,又要保证查勘工作的准确性,及时发现赔案中的道德风险和不实成份。

3、对当事人、证人做好调查询问工作,做好笔录,请被调查人签字。

4、如果灾害尚未控制继续蔓延时,应立即会同被保险人及有关部门共同研究采取施救措施,尽量减少保险标的损失。

5、查勘工作结束后,要及时完成现场查勘报告,查勘报告要对事故的真实性、标的受损情况以及保险责任是否成立等提出初步意见。查勘报告还需附有现场查勘的照片或录像以反映损失的真实状况,必要时绘制事故现场示意图,反映损失范围以及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共同查勘人要核对查勘报告和相关记录并签字留存。

种植业的查勘环节应注意以下事项:

(1)初次查勘时,应根据种植业险种的特殊性,设立不同的观察期,应先行确定保险责任和保险标的损失范围,科学开展二次或多次定损。

(2)查勘时,要查明灾害发生的时间、地点、受灾面积、成灾面积、绝产面积、损失程度、承保率、重复保险等情况,严格区分保险责任与非保险责任。

(3)估计损失金额。应根据保险标的的损失程度、损失面积、生长期等因素估计损失金额,做到心中有数,并做好记载。

(4)在初步查勘现场后、开展定损工作前,应要求投保人、被保险人或乡、村组织提供受损标的清单,损失清单应填写到村到户到座落地点、受损标的名称、损失数量、损失程度等。

养殖业的查勘环节应注意以下事项:

(1)查勘前,要注意收集掌握有关承保信息,及时查抄保单,明确出险地点,事故原因,做到心中有数。针对养殖场的环境,应携带必要的防护用具。

(2)要及时查勘。经办公司接到报案后,要在12小时内组织人员到现场查勘。

(3)仔细观察畜禽(动物)的外观和体形特征,辨认尸体表面有无外伤、淤血等异常情况,通过体温、尸体僵硬程度和臭味大致判断发生事故的时间。尸体有外伤和淤血等情况,说明是外力所致。推测事故发生的时间,如果事故发生在观察期过后不久的日期,必须进一步核实和调查准确的出险时间,以防道德风险的发生。

(4)查勘过程中,要注意对损失情况进行全面客观的了解和记录,注重证据和信息的收集。包括查阅畜禽(动物)等舍(栏)的养殖档案、兽医巡视日志、免疫档案、编号记录簿等材料,必要时征得被保险人同意进行封存或予以复印,以便掌握第一手材料。对于查勘所形成的书面记录,应由被保险人签字确认,锁定受损范围,以避免在定损过程中陷入被动。发生事故后,查勘人员不能轻易过早涉及赔与不赔的保险责任认定问题。

(5)因保险责任范围内的疾病导致畜禽、特种动物和水生生物死亡时,一般不会在短时间内大批量死亡,有个时间过程。查勘中要注意辨认畜禽(动物)标识,查勘后,应将死亡畜禽(动物)做上记号,或在现场监督深埋(根据需要),以免下次查勘时重复核损。

(6)所有因疾病死亡的畜禽(动物)必须实施无害化处理。

五、立案

(一)经办公司在初步查勘并确定保险责任后,查勘人员应及时将有关资料转交综合人员立案。综合人员应立即核对立案要素,并及时编号立案,录入立案信息,形成赔案卷宗。

(二)落实案件、报告案情。经办公司理赔部门负责人接到交来的案卷,应视案情作出不同处理:

1、对出险原因明显不属于保险责任范围的,应由相关人员签字后作“注销、拒赔”处理。

在做出拒赔结论后,要耐心做好被保险人的解释工作,并签发“拒赔通知书”通知被保险人。损失数额超过核赔权限的,须报经当地农业保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及上级经办公司批准后方能拒赔。

2、对一般案件,应及时安排查勘定损人员进行查勘定损,并处理案件。

3、对重大灾害(损失面积大、损失金额高)的案件、预计损失数额超过核赔权限的,须报经当地农业保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及上级经办公司。

凡骗赔案一经查实,保险人有权拒赔,并将案例报当地农业保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及上级经办公司。

4、经办公司对于案件较复杂、须上报的案件以及可能有异议的“拒赔”案件,应召集有关业务人员协同农业保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共同分析、研究制定理赔方案,落实查勘定损人员,将方案记录在案。对于发生原因比较复杂的案件,在处理时,要从近因角度认真分析造成保险标的损失的原因和性质,正确区分保险责任和除外责任,不要盲目表态和处理。对个别情况复杂、难以判定的案件,要本着不诱发道德危险和无副作用的原则,权衡利弊,慎重掌握,提出初步意见,逐级报上级经办保险公司和农业保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批。

5、从严掌握预付赔款。对保险责任范围已经明确、损失金额初步核定、数额较大且一时难以结案或社会影响较大的案件,如被保险人急需资金恢复生产经营,可在估损金额的50%范围内,按审批权限经审核批准后预付赔款,并在结案时予以冲减。

六、核定损失

(一)种植业险:

1、采取二次或多次查勘定损方法核定损失。

鉴于种植业险种的特殊性,应设立不同的观察期,科学开展二次或多次定损。种植业保险标的发生灾害事故后,农作物等一般都还具有再生能力,不宜一次确定损失金额,应根据保险标的生长的特性以及条款的规定,只确定相关损失面积、损失程度、损失数量等内容,待作物在条款约定时间内恢复生长特性后,对作物的恢复生长情况定期予以查勘,并记录在案。在作物收获前,再进行查勘测产、评估收获产量,并根据条款确定损失数额。若作物已无再生能力的,应根据条款及时予以结案。

2、统一定损标准。在发生大面积灾害时,由于涉及的受灾农作物较多,为保证定损客观公证,经办公司应与本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共同确定受灾农作物统一的定损原则、定损方法、定损标准。

3、借鉴专家经验科学定损。发生性质复杂、损失严重的赔案,可聘请有关的农业专家进行科学定损。

(二)养殖业险:

1、核定死亡禽畜标识,确定是否属于保险标的。

2、对死亡的畜禽分类清点后,按照保险条款的要求,确定损失数量和损失程度。

3、要认真查看饲养记录,询问饲养情况,检查尸体外貌特征,确定死亡时间。

4、如果动物因意外死亡尸体能够利用的,则要与被保险人协商扣除相应的残值。

5、对于突发性大面积发生的传染病等情况,根据政府或职能部门的扑杀令,需要集体扑杀、焚烧或深埋的,要与相关部门积极配合,密切跟踪,监督检查,防止发生道德风险。

七、理算与核赔

在保险理赔实务中,损失金额与赔偿金额不同,理算与核赔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1、从损失金额中扣除不属于保险标的或非保险责任损失的金额;

2、对不足额保险或重复保险进行比例分摊;

3、保单中约定的免赔率一般为绝对免赔率,应根据“损失金额”先计算出免赔额的绝对数值,然后再在最终赔付金额中予以扣除。

(一)种植业险的理算与核赔

经过定损环节,被保险人因遭受保险事故造成的直接农作物损毁和费用的损失金额就已基本确定,在此基础上,理算、核赔环节主要是结合保单内容和保险原理,对保单责任认定、定损原则、损失计算方法和依据等内容进行审核,并根据定损金额按照一定顺序计算保险人的最终赔款金额。

(二)养殖业险的理算与核赔

经过定损环节,被保险人因遭受保险事故造成的保险标的的损失和费用的损失金额就已基本确定,赔款计算方面,需考虑的因素有:

1、赔付比例;

2、残值处理;

3、政府补贴。

八、张榜公布

1、公示

经办公司在查勘、定损、理算、核赔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进行公示(支付赔款前至少公示一次),经办保险公司将受灾农户公示材料下发至各三农保险服务机构,由三农保险服务机构或村委会进行最终公示(公示期五个工作日)。

2、反馈

公示结束后,三农保险服务机构收集反馈信息。一般情况下应尽量做好宣传解释工作,特殊情况提出解决问题意见。

3、核实

三农保险服务机构在接到反馈意见后,及时上报县(市、区)农业保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及经办公司,对反映的问题要及时研究,核实调查。确属偏差,应及时纠正;如无偏差,应做好解释工作。

九、制作案卷

(一)收集整理相关材料。

发生保险事故后,在被保险人向保险人索赔时,理赔人员应及时向被保险人索取保险单、出险通知书、损失清单、出险证明和有关单证,以便及时、准确处理赔案。

1、出险证明由政府有关专业技术部门出具,内容要包括时间、地点、原因、有关技术性数据及损失鉴定或裁决意见等。其中,自然灾害事故证明应由区(县)级以上气象部门提供。

抄录、复制件必须加盖被抄录、复制单位的公章和抄录、复制人签字或签章。

2、被保险人提供的出险通知书、损失清单和各种原始单据,凡属集体投保的必须加盖公章和经办人章,属个人投保的必须签字或加盖私人印章(或手印)。

3、严格审查被保险人提供的各种单证、证明,确保真实可靠。对重要证明或有疑点的证明材料,应及时核实和鉴定。如发现有涂改、伪造单证等欺骗行为,保险人有权拒绝赔偿,情节严重的,应追究有关人员的法律责任。

(二)撰写结案报告。

结案报告要如实反映整个案件受损情况、处理过程和结果。

(三)缮制赔款计算书。赔款计算书一式三份,一份附赔案卷内,一份作会计支付凭证,一份交保户。

十、审批结案和支付赔款

(一)赔案材料的缮制和收集整理工作完成以后,经办公司理算核赔人员应对全案进行详细检查,经审核无误并签注经办人意见后,送负责人进行审批或报批。

(二)经办公司赔案的核批应根据上级经办公司授权权限进行,不可越权批案。赔案一经审批,理赔人员应在“登记簿”上进行登记,并将赔案迅速送财会部门支付赔款。

(三)赔款兑现前,政府和经办公司应将各自承担的赔款资金划至指定赔款账户。正常情况下,政府和经办公司应该在指定赔款账户中留足赔款周转金。

(四)保户领取赔款时,尽量使用“一卡通”或“一折通”。被保险农户直接领取赔款的要在赔款收据上签字盖章。如集中投保的,可由投保人代领赔款,但赔款收据上要由投保人加盖公章并有经办人签字。经办公司要督促投保人在5个工作日内将赔款分发到户,并将有被保险人领款签字的清单收回存档。

(五)支付赔款后,经办公司理算人员应缮制理赔批单,并交承保部门批注赔款后保险单上的有效保额。

(六)赔付结案后,经办公司应将所有单证、材料按要求整理,一案一卷装订、登记、保存,以备参考和查证。同时严格履行档案的调借手续。

十一、大灾大案理赔工作

(一)上述理赔实务是对农业保险一般赔案和正常理赔工作的要求和规范。如果出现大灾大案,即发生下列三种情况之一时,当地政府和经办公司要本着公开、透明、快速、准确的工作原则,充分发挥政府的组织作用、农业部门的技术优势和保险公司的理赔力量,启动《紧急预案》处理:

1、发生大面积种植业、林业气象灾害(如暴风、暴雨、暴雪、冰雹等)、生物灾害(如病虫害等)或火灾等意外事故。受损面积达到当地10%以上,病虫害面积占该作物的20%以上。

2、突发性养殖业大面积疫情或大范围火灾等意外事故,当地10%以上的养殖农户出险。

3、一案一次灾害估损种植业在人民币100万元以上(含),养殖业在50万元以上(含)。

(二)《紧急预案》主要流程如下:

1、组织报案

1)通知

以县(市、区)农业保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的名义,通过县(市、区)电台、电视台通知受灾农户向各村三农保险服务机构或村委会报案。

2)汇总

各村三农保险服务机构协保员或村委会工作人员按村民小组根据报案情况,制作承保出险损失清单,并进行汇总。

3)初核

各村三农保险服务机构或村委会组织村农经、农技、乡(镇)畜牧兽医站等相关技术人员对灾后出险报损种植业险农户受灾地块、受灾程度、估计减产成数、亩数或养殖业险的受灾农户/养殖户名称、损失头/只数等进行初步查勘。对受损面积占比较高、受损程度较重的村民小组,组织人员进行初步抽样查勘复验。经受灾农户签字确认后,对偏差的数据进行修正。

4)上报

各村三农保险服务机构或村委会在初步抽样查勘复验后,将受灾农户按村民小组进行汇总。向所属的乡(镇)三农保险服务机构报告受灾情况初步查勘损失情况报告,并提供汇总表及损失清单。

2、调查灾情

经办公司与本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一道,在安排受灾农户报案的同时,组织防灾理赔工作组按照保险条款赔偿计算方法,分赴有关乡(镇)受灾现场,了解损失情况,掌握一手资料。

3、组织查勘

1)汇总数据

各乡(镇)三农保险服务机构在接到各村三农保险服务机构或村委会受灾情况报告及相关报表后,应立即上报经办公司和本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

2)制定方案

县(市、区)经办公司应在向本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汇报受灾情况的同时,提交下一阶段如何查勘定损的方案。

3)分组查勘

经办公司与本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防灾理赔工作组一道,根据灾情以及研究确定后的查勘定损方案,进行分工、分组,开展估损工作。估损工作完成后,各防灾理赔工作组要提交按乡(镇)受损情况汇总表。

4)准确定责

在大面积自然灾害或特大事故、疫情发生后,各出险地经办公司要根据现场情况,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避免片面性和盲目性,及时核定承保险种、保险标的、承保形式,初步确定保险责任。以农户为单位,种植业险生长期内发生绝产需要改种、重播以及收获期受灾的,按保险条款定责赔偿;其他情况,需组织二次定损。

5)二次定损

根据种植业险特点,二次定损工作由县(市、区)农业保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防灾理赔工作组负责。在农作物收割前10天进行抽样二次定损工作,分别可按轻、中、重三级损失程度进行抽样核损,每个乡(镇)分别抽取三个行政村、三个行政村抽取三个村民小组、三个村民小组抽取三个受灾农户,再将三个受灾农户的受灾农田选定五个点进行核损。防灾理赔工作组分别汇总损失程度的抽样核损数据,求出的平均值为当地最终的损失程度。如二次定损与初次定损偏差率超过10%时,应会同相关部门进行再次抽样定损,并形成最终平均损失程度书面报告。

4、大案审批

经办公司权限内的赔案,应报本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审批;经办公司超权限的赔案,应报本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审核后,报上级经办公司审批。

5、落实资金

1)组织资金

省、市、县大面积灾害应急行动预案启动后,各级经办公司要及时与本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一道根据查勘估损情况,立即安排所需的理赔资金,确保及时兑现。

2)超赔处理

县(市、区)发生巨灾超赔时,按照省政府有关文件执行。

十二、赔案复查

要建立赔案复查制度。赔案复查每季不少于一次,每次复查不得低于当期赔案总数的5%。

复查工作由市农业保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组织抽查和经办公司自查相结合。对已经结案的赔案随机抽取,或对举报、投诉等特定案件进行核查,以保证案件的理赔质量。每案复查后,要有相应的评价和意见,并由复查者签章。

江苏农业政策性保险二:

江苏是全国6个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试点省份之一,其“联办共保”的模式在全国具有极大影响力。几年来,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开展情况如何?有哪些好的举措?又面临哪些困难?围绕这些问题,记者日前对江苏南通市如皋、海门、通州等个市(区)进行了调查。

统一模式

“联办共保、风险共担”

南通市“联办共保”模式遵循“政府引导、商业化运作”的原则,保险公司与政府联办共保、风险共担。具体来说,当年收取的保费在提取一定的管理费用后,保险公司与政府按照5∶5分成纳入各自专户存储,保险业务由政府和保险公司人员共同参与,双方同样按照5∶5的比例支付赔款。保费农户自缴一部分,其余由中央、省级和县(市、区)级财政分别给予补贴。

“联办共保”模式好在哪儿?通州区农工办吴东立科长说:“我们尝试过将农业保险完全进行商业化运作,但未能持久。江苏自然灾害并不多,如果让农户全额出钱参保,他们没有积极性,如果有大的灾害发生,即使参保,保险公司也根本无力承担。政策性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是国家的一项惠农政策,而‘联办共保’的模式又将政府引导作用与市场运行机制进行了对接,起到规范保险业务、分散农业风险的作用,更加符合实际情况。”

农民认可

农业保险撑起“保护伞”

2008年,如皋市柴湾镇天河桥村的400多亩水稻田患上了条纹叶枯病,水稻到了抽穗期却不抽穗,农民颗粒无收。正因为有农业保险,当年每亩7元钱的保费,为农民换来了每亩400元的赔偿款。

通州区西亭镇“三农保险服务站”张主任说:“几年间,农民对农业保险的态度正在一点点改变。一开始,他们不了解农业保险,动员参保有困难。有的虽然参了保,但却不懂农业保险是做什么用的、什么情况下可以赔偿,往往受了灾也没去报险。现在不同了,老百姓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农业保险的好处。许多养殖户都是亲自跑到站里来主动要求参保。”

在如皋、海门和通州,目前水稻、小麦、油菜等种植业险种的参保率都在90%以上,能繁母猪、奶牛等险种也都实现了应保尽保。

据数据显示,“十一五”期间,江苏省农业保险保费收入超过44亿元,为全省农业生产提供了约950亿元的风险保障,支付各类农业保险赔款15.5亿元,受惠农户达730万户次。农业保险为农民撑起了一把“保护伞”。

创新险种

拖拉机也可上保险

“农民开着拖拉机上地里干活,总免不了会有意外发生。农忙的时候,几乎每年都有拖拉机发生交通事故。而不同于轿车,拖拉机没有保险,出了事全得农民自己承担。”如皋市柴湾镇天河桥村党委副书记刘培璋说。

如今,刘培璋的担忧有了解决办法。就在今年,拖拉机交强险被纳入了如皋市政策性农业保险范畴,农民只需交纳少量保费,便可参保。

据人保财险如皋支公司副总经理张宏明介绍,如皋市拖拉机交强险保费为每年700元/台,最高可享受12万元的赔偿。今年拖拉机交强险纳入政策性农业保险后,拖拉机主只要缴纳350元,剩下的一半保费将由市财政进行补贴,今年,共有1900多台拖拉机上了保险。

细化标准

棚内作物受灾分级赔偿

长期以来,由于蔬菜瓜果、花卉苗木等棚内作物种类繁多、鉴定困难等原因,缺少相关险种。

海门市制定了蔬菜大棚保险附加险——棚内作物险。该市农办主任梁振中介绍说,棚内作物不分种类,保额均为2000元/亩,保费为120元,其中,农户仅需交纳15%,其余由政府补贴。作物受灾后的赔偿金额,将参照细化的标准。标准将棚内作物分为苗床期、定植期、始花期、始收期、盛产期和收获期等6个生长期,每个生长期都有不同的赔偿比例。梁振中说:由于棚内作物险是蔬菜大棚的附加险,因此,农户只有在投了大棚险(包括棚架与薄膜)的基础上,方可投保棚内作物险。以钢架大棚为例,大棚及棚内作物险的保费共计318元/亩,保额达到5600元。不过,保费的大头由政府财政补贴,农户每亩地仅需交纳48元。

海门余东镇东圩村党支部书记戴美英对记者说,长圩村有一个占地1000多亩的大棚蔬菜种植基地,去年,受台风影响,70%的蔬菜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害。“幸好我们有30%的蔬菜上了保险,挽回了一些损失。今年,我们的蔬菜全部都要参保!”

人性化服务

从宽理赔受好评

保险行业作为第三产业,理赔服务尤为重要。在农业保险开办之初,通州区便建立了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协调小组,同时依托政府部门,在各乡镇建立了由农技员、兽医等5~7人组成的“三农保险服务站”,并在每个行政村配备一名协保员。人保财险通州支公司则为各镇“三农保险服务站”配备了电脑、数码相机、资料柜、办公桌等相关办公设施,并对站点人员进行三农保险专业知识培训。接到农民报险后,理赔工作人员将在24小时之内上门查看,在定损并进行公示后,次月,财政部门便通过“理赔一折通”直接将赔款拨到受损农户手中。

“只要是基本符合理赔条件的,我们就尽量给予农民最大赔偿。”人保财险通州支公司包建国经理说,“有的农民担心水稻长不好,拼命上氮肥,到收获时,由于颗粒大,水稻出现倒伏。这原本不在农业保险理赔范围之内,但考虑到农民种地艰辛,通常情况下,我们都会或多或少给予一些赔偿。”

“非常负责任!”这是通州区东社镇养殖户冀雪峰对该区农业保险工作的评价。“一旦出了什么问题,只要一个电话,工作人员就会马上上门。”冀雪峰说。

农户声音

保额只够保成本

无疑,政策性农业保险让农民吃下了“定心丸”。但如何实现普惠于民,这才是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最终落脚点。

如皋市柴湾镇天河桥村于生明说:“对农民而言,我们目前的农业保险只能是保成本。拿水稻来说,如果受灾,最高补偿是400元。而正常情况下,水稻亩产都在1000斤左右,按照每斤1元多的收购价,每亩稻田的最低收入也在1100元以上。”

保额低同样体现在生猪保险上。人保财险通州支公司包经理说:“生猪保险与能繁母猪保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每头能繁母猪,养殖户仅需交12元的保费,出现死亡,无论大小,每头赔偿1000元。而生猪保险的赔偿标准是按照猪的重量来计算的,而且每头生猪的最高赔偿为400元。去年,通州的能繁母猪参保率特别高,而生猪险则鲜有问津。”

对于农民提高保额的期望,政府和保险公司表示,这背后涉及一系列因素。以水稻保险为例,按照省里的政策,保额分为三个标准:400元、500元和600元,提高保额,就意味着无法享受省级财政的补贴。适当增加创新空间,是他们的共同期待。

保险公司

投入资金有顾虑

对联办农业保险的保险公司,根据江苏省规定,各县级政府可自由选择,这种不稳定性增加了保险公司的顾虑。

人保财险如皋支公司副总经理张宏明说:“开展农业保险业务,需要投入人员、场地、设备、宣传、培训等大量费用,一旦政府停止与该保险公司的合作,那么前期的投入就打了水漂。因此,如果不增加双方合作关系的稳定性,将限制保险公司的投入积极性。”

工作困难

缺乏专业技术人员

据了解,由于政策性农业保险是对三农的一种扶持政策,并没有配备专人负责,目前大部分的工作只能依靠镇农技工作人员及各村组的干部。这些人员既要做好本职工作,又要兼顾农业保险,往往精力不足。据反映,由于人手少、负责范围大,遇到忙的时候,每个工作人员每天要跑上300多公里,为农户查验险情。

篇6:农业政策性保险工作汇报

政策性农业保险是政府支持农业的重要举措,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手段,对规避农业生产风险,增强防灾抗灾能力,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强农惠农和服务“三农”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快建立和完善全县农业风险保障机制,进一步增强农业抵御自然灾害和防灾减灾能力,保护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发展,按照中央一号文件和省政府《关于印发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x政[2011]113号)文件要求,就我县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情况和2012年工作思路作一简要汇报:

一、基本情况

政策性农业保险是中央出台的又一项惠农政策,政策性农业保险保费由中央和省财政负担80%,农民负担保险保费的20%。2007年,作为河北省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县之一,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各乡镇和有关部门的积极配合下,认真贯彻落实支农惠农政策,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自主自愿、协同推进”的原则,按照“低费率、低保障、广覆盖”的工作思路,立足实际,加强宣传,积极扩大区域覆盖范围,为提高农民灾后恢复生产能力,促进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做出了一定成绩。

保险品种包括玉米、小麦、油菜、棉花等农作物和养殖业的能繁母猪、奶牛。立足我县实际,主要开展了小麦、玉米、

致大面积倒伏现象几乎每年都要发生,给农业生产带来的巨大损失尤为突出。

三、几点建议

1、加强宣传,提高认识。农业保险作为一项新鲜事物,还有待加强宣传。各乡镇和有关部门应切实加大宣传力度,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体及墙体标语、明白纸、上门入户等形式广泛宣传农业保险的重要意义、政策措施和投保方式、理赔流程等。组织人员深入乡村与农民面对面开展农业保险知识讲座,做到村不漏户,家喻户晓,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投保积极性和主动性。

2、强化服务,简化程序。由于农业保险服务的对象是农民,在服务方式上要充分考虑农村的实际情况,简化手续,迅速理赔,公正定损,做到查勘快、定损快、赔付快;在赔付金额上还应考虑农民综合成本,适当提高保险理赔金额,最大限度保护农民的切身利益,以优质、高效、快捷的服务取信于民。

3、加强领导,协同推进。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农民自愿、协同推进”的原则,强化组织协调,建立由政府推动、部门配合、保险公司经营、农民积极参与的工作体系,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成立以政府主管副县长为组长、各乡镇政府和有关单位主要领导为成员的领导小组,明确责任,细化分工,加强监督检查,加大行政推动力度,引导农民积极参保。

上一篇:一年级体育教研组工作计划下一篇:培训总结的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