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建设专题培训学习体会

2024-06-23

校园文化建设专题培训学习体会(通用10篇)

篇1:校园文化建设专题培训学习体会

校园文化建设专题培训学习体会

校园文化建设专题培训学习体会

建设“站得住脚”“生得了根”的校园文化

6月3日,我有幸参加了区教育局在黄花初中举行的2015年“创现”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展示评比暨责任督学专题培训。在一天的观、看、听、议中,对校园文化建设有了些许新的思考,私下认为,要确保校园文化建设有实效,需做到“站得住脚”、“生得了根”。

一、“站得住脚”——校园文化建设要能提炼出自己的办学理念

“提纲而众目张,振领而群毛理”,只有提炼出真正属于自己的办学理念,校园文化建设才抓住了中心和关键,才能立得起来、站得住脚。

什么是办学理念呢?办学理念是基于“办怎么样的学校”和“怎样办好学校”的深层次思考的结晶,是统领学校教育教学行为的纲领。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践行办学理念,实施素质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学校办学品味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此,个人认为一所没有真正属于自己的理念的学校是一所没有目标的学校,同样一个没有真正属于自己的办学理念的校园文化是一个没有价值的校园文化。

怎样提炼出自己的办学理念?不成熟的思考后认为:一是从学校积淀中提炼,具有学校特色。学校通过对自身进行客观的自我评估,梳理学校优势或问题,剖析反思,提炼学校持续发展和领先发展的价值和因素,从而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办学理念。二是从学生需求中提炼,符合学生的立场和成长需求。三是从现代教育理念中提炼,符合时代呼唤,具有现代精神。

个人十分喜欢邓村中心小学的新芽文化提炼出“芽芽儿都出彩”的办学理念。一是因为符合学校特点。学校地处茶乡,多年来润浴在茶文化中,大部分师生都是种茶、采茶、制茶人,具有茶的气质和品性。二是因为展现了学校基于促进学生发展的立场。表述符合学生习惯,不生涩、不尖深,亲切、朴素,小学生一眼就能看懂。其次是符合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成长成才的需求和渴望。它总能让人在脑海中浮现这样一幅画面:邓村中心小学的孩子们就像生机盎然的新芽儿,稚嫩、纯朴、向上、生机盎然,在阳光、雨露中吸收养分、吐露新芽、昂扬成长。三是因为“都出彩”的提出,符合“以人为本”、“全面育人”的现代教育理念和自立自强的时代需求。

二、“生得了根”——校园文化建设要有行之有效的推进举措

当把校园文化建设变成一个剖析自我、挑战自我、重塑提升的历程,会不断丰富学校内涵,产生强大的教育功能,促进学校持续性发展。因此,校园文化建设从观念到行动特别需要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来推进。怎样才能让校园文化建设行之有效,生得了根基,具有生命力呢?

首先,管理要富有效能。去年开始,在教育局的领导下,各“创现”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得如火如荼,我们片区更是把2015年定为“校园文化建设推进年”,总干事朱义洲亲自抓,聘请专家、组建专班,五月举行了片区校园文化建设推进会,七月各校校园文化建设方案基本定形,年底将进行片区校园文化建设成果展示及评比。在这种形式下,各校校长把文化建设工作抓在手里,成立了引领团队,确立了阶段性的目标。正因为富有效能的管理,截止现在,片区内的校园文化建设推动比去年进了一大步,各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起了氛围,取得了一定成效。

其次,研究要助推实效。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具有问题研究的意识与用研究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方式十分重要。用研究来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一是能凝聚合力,调动起师生参与的主体意识和建设热情,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校长、校委会单一推进,老师、学生被动接受的尴尬状态。二是能优化过程,把学校里发生的一切事件看作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教育资源来研究和开发,相应的,由校园文化建设到内化为学校文化的实施过程变得更贴近需求、富有实效。三是能激发潜能,当把校园文化建设变成一个剖析自我、研究问题的过程,学校会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自我审视,自我激励,蜕变提升。如:多年以来,鄢家河小学的善文化的建设不就是在研究中自我审视、不断激发潜能,不断改进提升,直到现在全国享有盛誉吗?

第三,“儿童立场”要站稳。因为有了“儿童立场”,校园文化建设才贴近学生,满足学生成长需要,才接地气,有真价值。有这样一个案例,一个学生社团活动因没有老师和家长参与助力,仅坚持了不到60天就解散了。大部分人认为这是个失败的活动,个别老师却认为这是一次成功的活动,因为对学生而言,失败也是一种体验,是一笔难得的财富。这个案例中,同一事件因为站在不同的视角,所以有了不同的看法与评论。

思想决定行动,行动决定结果。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校园文化建设只有站在“儿童立场”上考量、设计,文化的教育与熏陶作用才会凸现。一旦站在“儿童立场”上思考,你会有新的认识。如“让每一面墙都会说话”,不会再以成人的视角和喜好去思考、布置,而是思考:要布置些什么?儿童能不能看得懂、喜欢、受教育?怎样的方式才能让学生参与到这个布置、不断更新的过程中?又如,校本课程的开发应采用什么样的呈现方式才符合学生特点?低年级,特别是一年级根据儿童喜爱图画的特点应该以绘本的方式编写,中高年级根据学生喜爱故事的情况则适宜多用案例,配以活动,课程文化就富有吸引力和实效性了。

以上观点仅是个人不成熟的思考,因水平有限,有不妥或偏驳之处敬请大家批评、指正。

篇2:校园文化建设专题培训学习体会

富民县罗免中心小学钱伟

2010年6月,按照《富民县“中小学校长校园安全管理国家级远程专题培训”实施方案》的安排部署,参加了全县中小学校长校园安全管理国家级远程专题培训,现将培训学习情况简要小结如下。一是提高认识,明确意义。我于2010年6月10日上午参加了县教师进修学校组织的培训班开班典礼直播,通过国家教育部、国务院应急办公室等有关部门领导的讲话,进一步了解到了今年3月以来发生在全国各地中小学、幼儿园校园的伤害学生、教师的校园暴力事件。究其原因,一是当前社会人群中个别人员因社会关系处理不恰当、不能很好地缓解工作、生活压力,造成人性扭曲,心理变态,产生报复社会的极端行为。二是部分中小学校园,存在管理者、教师、学生安全意识淡薄,安全自救能力差,校园安全管理不到位、安全责任不明确、安全措施落实不力、缺乏安保人员等问题,以至于让不法分子有可乘之机,把自我保护能力比较差的中小学、幼儿园学生作为行凶对象。各地中小学、幼儿园暴力伤害事件的发生,敲响了校园安全的警钟,也对校园安全管理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面对日益复杂的校园安全形势,开展中小学校长校园安全管理培训,提高学校管理者的安全管理意识和能力,加强校园安全管理,杜绝和减少校园安全事件的发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以人为本,促进校园和谐,更好地发展教育事业的一项重要工作。

二是认真学习,积极反思。在培训中,按照《方案》所安排的学习时间和学习要求,登陆中国教师研修网,申领了个人学习账号,对《学校突发事件的预案制定与处理》等8门课程进行了视频学习,并填写了个人学习记录表。同时,于6月18日上午登陆了专家答疑区域,结合学校工作实际提交了“怎样才能充分地调动全体师生的积极主动性参与校园安全管理?”、“如何才能更好地将校园安全措施落实到位,有效确保师生生命安全?”两个有关校园安全管理的问题。聆听了专家就广大中小学、幼儿园校园长提出的校园安全管理的共性问题所做的宝贵的反馈点拨发言。通过自学规定课程,与专家交流、查看校长留言等环节的学习,并对照本校安全管理工作,进行了反思,查找出了学校安全管理中的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①虽然学校逢会必讲校园安全,但部分师生安全意识不强,没有把校园安全当做头等大事来做;②学校制定了有关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但制度还不够健全,安全措施还不够具体,安全责任还不够细化;③对学生的安全管理还有一定的死角和空挡,学校安全工作的落实还没有做到面面俱到;④学校还没有配备安保人员,对师生的安全保卫和校园的安全巡查力度不够。

三是培训学习的收获和体会。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培训学习,提高了对抓好和落实校园安全管理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进一步了解了有关校园安全的法律法规和国内安全管理名校在校园安全管理方面的先进做法,学习了专家对校园安全管理、学生安全教育等方面的一些科学的理论、实用的方法。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把校园安全工作作为学校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要通过各种形式的安全教育活动,牢固树立全体师生的安全思想意识,不断健全完善学校的安全制度、措施,强化安全责任的落实,把安全工作做细做实,不留安全死角和空挡,消除安全隐患。要注重日常安全管理与重点安全管理工作相结合,抓好课间、午休、体育课、住校生晚自习到就寝、重大活动等各个时段的安全管理,做好教室、走道、楼梯、操场、宿舍等重点部位的安全巡查,杜绝摔伤、撞伤、踩踏挤压等事故的发生。继续抓好“防火、防溺水、防食物中毒、防触电、防交通事故”等安全事故的防范。及时了解校园周边群众社会矛盾动态,做好学生矛盾的排查化解工作,做好问题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防止社会闲散人员到校园滋事、学生打架斗殴的现象发生,促进校园人际关系氛围朝着和谐、团结的方向发展。要积极争取社会、家庭、公安等各方面力量,加大对校园安全工作的的大力支持和关注,形成“师生安全系万家,校园连着你我他”的一个良好的校园安全工作局面。

篇3:校园文化建设专题培训学习体会

同志们:

培训班开始时, 伟平书记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这个主题, 理论联系实际, 从为什么要开展新一轮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深刻领会省委省政府关于新一轮试点工作的决策部署、理清试点工作思路, 以及如何办好这次学习培训班等方面, 作了深入的阐述。伟平书记的重要讲话, 对于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 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 明确目标任务, 把握工作重点, 完善工作措施, 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培训期间, 中农办领导同志作了辅导报告, 省委党校、省农牧厅、省建设厅、省国土厅、省扶贫办、省政府金融办、省社科院、国家统计局甘肃调查总队等部门的负责同志和专家先后作了专题报告。他们的报告紧贴实际, 各有侧重, 既有理论, 也有实践, 讲得都很好, 针对性和操作性也很强, 大家很受启发。大家还围绕学习贯彻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省委、省政府的有关文件以及伟平书记讲话, 紧密联系各自工作, 就《试点工作方案》的制定认真进行了交流讨论。同时, 还就省委组织部组织开展的“百乡党建整推”活动进行了座谈。

参加这次培训班的学员来自于市县和省直有关部门, 负责着各地和有关部门的新农村建设工作, 熟悉基层情况, 具有实践经验, 学习和交流问题都能把中央精神和省情与各地实际紧密结合, 抓住关键, 切中要害。三天来, 大家通过培训和深入学习研讨, 无论在思想认识上, 还是在工作思路上, 都有了新的提高, 特别是在把握省委、省政府的总体部署, 把握新一轮试点工作的目标要求和工作重点等方面, 有了更加深刻的领会和理解。同时, 试点单位同省上有关部门在具体项目上进行了沟通衔接, 形成了共识。相信这次培训班会对科学制定《试点工作方案》、搞好新一轮试点、扎实推进我省新农村建设产生积极的作用。下面, 我结合学习贯彻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和伟平书记开班时的讲话要求, 就进一步搞好全省新农村建设工作, 谈以下几点意见。

一、准确把握我省农村改革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进一步深化对新农村建设规律性的认识

要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 全面完成新一轮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任务, 就要把中央决策的普遍性同我省的特殊性有机结合起来, 把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同各地实际有机结合起来, 明确目标, 理清思路, 开拓创新, 真抓实干, 使我省新农村建设迈上新台阶。

一要准确把握我省农村改革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立足省情实际, 是我们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省委在《实施意见》中提出, 我省农村改革发展总体上处在一个加大统筹力度、夯实发展基础, 发挥比较优势、发展现代农业, 推进转移就业、农村剩余劳动力逐步减少, 立足改革创新、加快农村转型的重要发展阶段。把握住这一阶段性特征, 就明确了推进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的基本方向、主要任务、根本要求和工作重点。

二要始终坚持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根本方法, 按照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根本要求推进新农村建设。十七届三中全会的决定中, 中央从农村制度建设和创新层面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的新要求, 这是我们新一轮新农村建设面临的新任务。要扎实推进新一轮试点工作, 就要在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力度, 着力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矛盾, 把城乡经济社会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统一规划, 统筹建设, 并在这些方面建立合理有效的体制机制和相应的制度。

三要分类指导, 分级负责, 分层推进, 分步实施, 走各具特色的新农村建设之路。我省从面上讲, 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能力较低。省里在部署面上新农村建设时, 始终立足于发展特色产业、增加农民收入, 立足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立足于扶贫攻坚、加强农村教育等方面, 着力夯实农村发展的基础条件。但从点上和区域讲, 始终强调按照基础条件和发展水平, 科学确定发展目标, 突出重点任务和措施。条件好、发展较快的地区, 要率先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 条件较差、发展较缓慢的地区要着力夯实基础, 重点突破。首批试点的部署是这样, 新一轮试点更是这样。新一轮3个市11个县的试点部署, 就是采取分类指导、分级负责、分层推进、分步实施的方法, 走各具特色的新农村建设之路。

四要始终坚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农村改革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落脚点, 就是持续稳定增加农民收入。新一轮新农村建设的总体部署, 把紧紧围绕农民人均纯收入到2012年突破4000元作为中心任务, 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关注民生、关注农村、关注农民的战略思想。我们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一切工作成效, 最终都要落实到促进农民增收、实现这一目标上。试点市、县要率先完成农民增收的目标任务, 切实起到典型带动作用。

五要始终坚持把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相协调, 与扶贫开发相结合, 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推进农村全面进步。我省农村人口多、农业资源有限、农村劳动力过剩、农村贫困面大。解决这些问题, 就要大力发展二三产业, 发展劳务经济, 推进城镇化, 减少农民, 富裕农民;就要把科技扶贫、产业扶贫、智力扶贫作为解放和发展贫困地区生产力的重大举措, 努力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拓宽增收渠道, 提高基本素质;就要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推动作用、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社会的帮扶和参与支持作用, 努力形成全社会参与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局面。试点市、县要在这些方面带好头。

二、明确试点目标任务, 协调推进各项建设

新一轮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的目标任务, 在《试点工作意见》里表述为八个方面。全面理解和正确把握这些目标任务, 关系到试点工作的成败。

一是要准确理解和把握试点目标任务。八个方面的试点目标任务, 是根据十七届三中全会的要求, 按照省委的《实施意见》以及省委、省政府关于农村改革发展的目标要求制定的。概括来讲, 这八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的, 体现了中央关于新农村建设“五句话、二十字”的总体目标要求。首批试点也是这样要求的。不同的是, 新一轮试点的目标任务第一个方面是要促进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第二个方面是要加强农村制度建设和创新。从这里可以看到, 新一轮试点着重强调的是通过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创新来推动新农村建设, 通过制度建设和创新来为新农村建设的持续发展提供保障。这是目标, 也是方法, 更是要求。如果离开城乡一体化发展, 孤立地去抓产业培育、农民增收, 不考虑城乡基础设施合理配置、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 那就背离了新农村建设的要义。如果不从制度层面规范城乡一体化发展, 新农村建设就不能持续、健康、稳步推进。同时, 八个方面的目标任务, 是对整个试点工作而言的, 对在具体的目标任务上也应是各有侧重的。

二是要着力推进农村制度建设和创新。建立科学、合理、有效的农村改革发展的各项制度, 是十七届三中全会的突出亮点, 也是中央对进一步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中央要求, 对中央提出的“六大制度”建设和创新, 又进一步细化为十三项, 作为新一轮试点的侧重点。这里我要强调的是, 每个试点单位, 都要把制度建设和创新作为试点工作的重中之重, 抓出成效。同时, 各试点单位要立足实际、突出重点, 有所为有所不为, 对省里细化的十三项制度建设和创新的目标任务, 要在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取得突破, 防止齐头并进, 重点不明, 顾此失彼。

三是要落实试点责任。新一轮试点的目标任务, 既有务实的, 又有务虚的;既需要试点主抓部门统筹协调, 又需要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全面参与实施。这里, 就有一个落实责任的问题。特别是农村制度建设和创新, 每一个单项的制度建设和创新, 都要落实到主管部门, 部门的负责人也是具体的责任人。多个部门协调联动的, 也要确定总负责牵头部门和总责任人。在试点工作启动时, 就要把任务落实到具体的相关部门和责任人头上。

三、科学制定《试点工作方案》, 抓好试点启动准备工作

《试点工作意见》要求在4月底前完成新一轮试点的准备工作, 只剩下2个月时间了。各试点单位要切实抓紧抓实, 加快工作进程, 加大工作力度, 确保试点工作按时进行。

一要抓好宣传培训。省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在春节前就向各地、各部门印发了《试点工作意见》, 并同时在甘肃新农村网和《甘肃农业》杂志上全文刊发。春节后, 省新农办就立即开展了新一轮试点的宣传工作, 刊发了《试点工作意见》的新闻通稿, 并以专访的形式对《试点工作意见》进行了解读。这次培训班, 也起到了宣传的作用。各试点单位要进一步抓好新一轮试点的宣传发动工作, 把新一轮试点的新精神、新要求宣传到基层干部群众中去, 把干部群众的思想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同时, 要按照分级负责、分层培训的原则, 抓好各级干部的培训, 特别要抓好《试点工作方案》和《试点实施方案》编制人员的培训, 把中央的精神把握准, 把省上的部署要求吃透, 把本地的实际情况挖清, 为做好《试点工作方案》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要认真部署好试点的布局。制定《试点工作方案》, 首先要安排部署好试点布局。从全省层面讲, 省上重点抓3个市11个县的试点工作, 而试点市县的工作要具体落实到点上去, 也就是说要落实到试点村或试点乡镇上去。试点村或试点乡镇是试点工作的载体, 是抓手。试点村或试点乡镇布局多少, 如何布局, 是连片试点、综合试点, 还是单项试点, 具体都由试点市县根据实际合理确定。总的要求是每个试点县都要有一定数量的试点村, 以达到试点示范的规模效应。

三要科学制定《试点工作方案》。《试点工作方案》是各试点单位开展试点工作的基本依据, 关系着试点工作的成功与否。伟平书记在讲话中特别强调了这一点。各试点单位要高度重视, 根据省委、省政府的政策文件和《试点工作意见》, 认真研究部署试点工作, 理清思路, 明确目标, 突出重点, 完善措施, 科学制定《试点工作方案》。要采取领导、部门、专家和群众相结合的方法, 广泛调研, 深入论证, 多方咨询, 确保方案的科学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省市两级各有关部门要抓好指导, 提供帮助和服务。同时, 要在试点市、县《试点工作方案》的框架下, 制定好《试点实施方案》, 具体目标任务可参照首批《试点工作意见》和新一轮《试点工作意见》。

四要强化扶持力度。省上从今年起把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纳入到财政预算, 专项安排, 每年专列1.1亿元, 对试点工作连续补助四年。在我们这样一个财政困难的欠发达省份, 是很不容易的, 省委、省政府对新一轮试点寄予了厚望。各试点单位要按照试点要求, 用好这笔钱。特别是有扶贫资金投入的6个试点县, 每年要确保1000万元资金用于试点建设, 试点县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要统筹使用, 合理安排。同时, 试点市县也要安排和增加试点专项资金。省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制定具体的扶持政策, 各类涉农项目资金都要适当向试点单位倾斜, 整合资源, 统筹实施, 形成合力。发改、教育、卫生、文化、建设、交通、水利、农牧等涉农项目, 要优先安排试点市、县。对试点市、县确定的试点乡镇和村的通村道路建设, 继续由省交通专项补助资金支持建设。3个试点市要结合财政分税制改革工作, 参照省上对试点县资金补助的额度, 根据试点目标任务要求, 专列试点专项补助资金, 加大对试点的投入。

四、统筹协调, 推进面上工作

根据省委、省政府的部署, 下一步全省新农村建设, 要把继续深入试点与面上推进相结合。面上的新农村建设在试点市县以外的地区要全面推进, 试点市县在着力抓好试点工作的同时, 也要同步推进面上的工作。面上的新农村建设, 重点要围绕发展项目不断推进, 要从农民群众最关心、要求最迫切、最容易见效的事情抓起, 切实让农民群众得到实惠。

一是要做好村镇建设规划。推进新农村建设, 首要的是要把新农村建设的规划搞出来, 突出的是要搞好村镇建设规划, 徐守盛省长特别强调这一点。村镇建设规划是一项关系农村长远发展的重要工作, 要超前思维, 科学规划。建设规划必须做到城镇、市区与乡镇、行政村、中心村规划相结合, 交通、供电、供水、垃圾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以及教育、文化、卫生等设施建设相统筹。这样, 就可以发挥后发优势, 节约资源。村镇建设规划要有计划、分步骤地在这一轮试点期间全部完成, 实现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合理布局, 确保新建农宅全部进入规划区。

二是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整治村容村貌。基础设施不仅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抓手, 也是村庄整治的重要抓手。我省农村发展滞后, 薄弱点之一就是基础设施落后, 直接的反映就是村容村貌脏乱差。要把整治村容村貌作为推进面上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切实取得成效。整治村容村貌首先要从加强基础建设入手, 没有一定的基础设施, 村庄整治就会落空。这项工作, 省内有些县做的比较好, 取得了经验, 各地要主动学习借鉴。其次要从“水、电、路、气、房”等民生工程入手, 搞好农村路网、电网、安全饮水、广播电视、电话通信等基础建设和合理有效配置。第三要加快“三清四改” (清粪堆、清土堆、清柴堆, 改水、改厨、改厕、改圈) 工作, 推进生活垃圾和污水集中处理, 全面开展废弃宅基地整理复垦, 实施乡村清洁和村镇绿化工程。

三是要努力培育特色优势产业, 发展主导产业。要把首批试点中按照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和市场需求变化, 调整产业结构, 培育和发展特色优势产业, 推进“一村一品”、“一地一业”和产业化经营等好的做法和经验推广开来, 继续深入挖掘农业内部的增收潜力, 抓紧谋划发展循环农业, 发展节水高效农业和草食畜牧业, 推广以全膜双垄沟播技术为主的旱作农业技术, 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要在加快农村土地流转的过程中, 同步推进连片生产、规模经营, 发展主导产业。

四是要着力推广试点经验, 充分发挥首批试点的示范带动作用。首批新农村建设试点积累了很好的经验, 探索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路子。各地要认真总结首批试点经验, 注意吸收借鉴别人的成功做法和经验, 形成推进面上工作的措施和抓手。同时, 要巩固、完善、提高首批试点成果, 切实发挥首批试点的示范带动作用, 稳步推动面上工作。

同志们, 这次培训班今天就要结束了,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 培训班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尤其是在领会政策、把握方向、理清思路等方面提高了认识, 统一了思想, 希望大家把培训班的成果充分运用到工作实际中去, 研究部署好试点工作, 科学制定好实施方案, 切实做好新一轮试点准备阶段的各项工作, 为全面完成省委、省政府安排的任务打下坚实的基础。

篇4:校园文化建设专题培训学习体会

在校长培训中,有多个变量可能影响参训者的培训预期效果,如培训政策的重新审读;培训机构的教育条件、科研水平、师资质量、培训模式建构和培训管理尺度;参训者的主观与客观因素的干扰等。这些变量的重要睦在于影响培训政策的落实与培训目标的达成,以及参训者受益的条件、范围和可能睦。因此,这些变量因素可能引致校长培训的失真。

一、培训信息的“扭曲”和“失真”

校长培训信息主要来自《中小学校长培训规定》,以及国家教育部对社会各方面教育信息综合反映分析后,对校长培训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校长培训信息的“扭曲”和“失真”首先在于这个现代社会庞大而复杂的教育组织体系内,教育信息的汇集、辨认和处理会遇到许多困难。一方面,一个教育组织在一定的时期内处理教育信息的能力是有限的,当进入的教育信息量和复杂程度超过一定限度时,该教育组织可能会制定出不切合实际的教育信息。如“新任校长必须取得任职资格培训合格证书,持证上岗。”这—制度的实施,实质上有多少地方做到,圈内人士心里都清楚,但是校长培训这一政策始终未曾修改或加强实施力度。另一方面,教育信息在流程中会出现严重的时间滞差。此外,培训政策流经各个等级的机构部门后,由于个人决断或下属的服从也会被扭曲。

其次,教育主管部门获得的校长培训信息都经过了特殊的“处理”,多少都有一些“失真”。教育主管部门听到的校长培训信息反馈意见往往是“一路赞歌”、“和声片片”。如校长培训总结与交流经验时,经常是“领导如何重视”、“培训模式如何创新”、“参训者中有多少校长成了骨干校长和名校长”,却没有“杂音”。即使偶尔有些不协调,无非是一些“培训经费不足”、“工学矛盾”等追求安全需要的反馈信息。诚如专家所言,他们采取的是“和上面合作的方式,而不是来自下面的压力的形式。”恰恰相反,那些与培训政策至关重要的诸如“培训目标是否实现”、“培训时间是否充足”等关键性的一些问题始终掩盖或避而不谈,从而导致校长培训信息的失真。

再次,缺乏同一的语境和舆论的误导也对校长培训信息的“失真”和“扭曲”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语境理论”认为:在话语理解的范畴内,语境的构成因素是很复杂的,主要有:上下文(前言后语)、时间、地点、场合、话题、语体、背景知识、社会环境、时代环境、文化传统等。在理解具体话语时,这些因素都会有影响,只不过影响有大有小,有强有弱罢了。如果相互间沟通不够,就会形成语言障碍以致引起“失真”。如“培训具体内容要视不同对象的实际需要有所侧重。”在决策者与操作者之间,在不同地域之间,使得对这一内涵的认识与理解产生壁垒,不仅会“各唱各的调”,使培训具体内容处于非此即彼、莫衷一是的两难,而且由于某些决策者的个性与偏好等原因,容易独断和偏听偏信。再则是舆论的误导,我们应该说媒体与培训经验交流对校长培训信息的关注和宣传会起一定的作用。但有正面也有误区,如校长培训教育实践考察活动的“炒作”,炙手可热,考察已无视国内进行,国内考察已激发不起校长们的欲望。而是大肆讹传出国考察,去东南亚是“小儿科”,必须“冲出亚洲,走向欧美”。这—现象已被夸大,并影响社会。专家指出:“当一种舆论形成后,由于多数人的意见占了上风,少数人就会陷人心理萎缩而沉默,使并不正确的意见得到放大而占据舆论市场。”此种现象戏称为“沉默的螺旋”。

二、构思培训计划方案的欠缺

在教育科学知识范畴内,影响教育计划方案设计和选择的最基本因素是社会科学知识。国家教育部人事司干部培训办公室宋永刚主任指出:“全国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要紧紧围绕我国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深化改革,扩大

开放,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人才战略、西部大开发,咙,略的要求和如何创造性地落实教育部‘十五’干训规划问题。”我们可以看出,社会科学知识是人类理性进步的体现,是提高人们理解和把握社会发展现实和未来能力的知识。它既是教育计划方案合理化制定和不断演进的强大动力,也是教育计划方案在实施过程中发现自己的欠缺与不足,不断加以修正、完善和提高的依据。制定校长培训的计划方案,存在以下“失真”的可能性:

—是校长培训计划方案根植干当前我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素质教育不断推进、深化的关键时期,计划方案的现实性、发展性和前瞻性毋庸置疑,但计划方案中学术的与非学术的,价值取向等意识形态层面与技术操作层面的,制定汁划方案的决策者与实施计划方案的操作者之间心智水平的,等等,使得计划方案的构思和执行产生可能的欠缺。“历史好说,时政难评”,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二是县级校长培训的计划方案都是在国家教育部和省级教育主管部门指导性文件的基础上构思制定的。计划方案的指导思想与培训目标—般来说不会发生偏差,然而在计划方案实施过程中,“拍脑袋”的即兴决策有之厂—人定调,众人附和有之;先领会精神或意图,确定基调,预知结果,然后是蜻蜒点水式地请专家培训训:座或走马看花式搞些调研的有之。对计划方案“可行性论证”谈得多,“不可行性论证”讲得少;对跟风的“热点”问题感兴趣,如培训模式问题、培训考察问题,而众多的“冷点”、“盲点”问题研究甚少,如个案培训的跟踪调查,培训中的交往、对话与互动等。使得计划方案的实质性走样而产生可能的欠缺。

三是“五年”—个轮回的计划方案(共间又不注意对计划方案作修正、充实)貌似紧贴现实,实际上却与今天的教育发展相距甚远。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的颁布,各学科课程标准的实施,各学科新教材的使用,等等。这些反映当前基础教育领域改革与发展的前瞻性内容,中小学校长应该十分关注的课题,在我们校长培训的计划方案中反映甚少或不曾反映。这些欠缺必然会导致校长培训曲解教育改革发展的现实,并造成计划方案的误差与低效而“失真”。

三、不确定性和外部性的影响

不确定性在经济学上通常是与风险联系在—起,确切地说,它表达了行为和结果之间难以预测的关系。这种行为和结果不确定性的存在,同样影响校长培训的“失真”。下列现象对我们从事校长培训工作的同行来说,不会没有相同的感触:以讲课者为中心,以集中专题讲座辅导为主要手段的绝对控制培训模式至今仍占据校长培训的主导地位,听课者无限制的大班化培训至今仍普遍存在,其结果是:听课者分心,讲课者疲惫,管理者无奈;培训活动中,接受或否定一种观点,倡导或遏制—种思想,是以讲课者的意志为转移的,无暇顾及听课者的参与,尽管讲课者有深刻的主观认识及先进理念的整合和丰富资料的佐证,但始终替代不了校长们亲身的体验和独到的理解;无论讲课者级别多高,资历多深,名气多大,当地教育行政领导和培训机构有多重视,但培训课堂不乏嘈杂与人员的流动;菜单式培训的“菜单”不是由一线校长参与制定,选择的余地又极小,怎能做到了“按需培训”?这样的培训行为,有多少令培训机构满意,讲课教师满意,参训校长们的满意呢?其结果是:钱花了,人累了,收效却甚微。

外部性影响在社会生活中普遍存在。对其最通俗的理解,就是个人收益与社会收益、个人成本与社会成本不—致的现象。由此及彼,我们可以敏感地意识到它对校长培训也有深刻影响:—方面,校长培训是政府行为,是集体行动,特别在培训过程中的培训效益表达阶段,其表达行动是以培训机构为单位组织进行的,所以培训机构的培训效益必然受到外部,睦表达行动的影响。另一方面,校长培训巾并不存在离开参训校长个人培训受益的培训机构的效益,培训机构的效益又是以各个参训校长个人的参训情况来反映的,所以参训校长个人行为的外部睦存在,对培训机构的培训效益产生直接的影响,即校长培训“失真”的存在。这样的事例,在校长培训活动中不乏鲜见。从第一方面看,就是培训不按计划方案操作,或培训计划方案没有在新形势下修正与完善,或培训临时安排和临时取消;或培训因主讲教师之原因更改时间和地点甚至更换主讲教师;或培训因某种需要改变计划方案的内容……从第二方面看,别蹴是参训校长因故不参加每一次正常的培训活动。缺席的理由会使你觉得既充分又客观,既重要又着急,你同意也罢不同意也罢,他就这样缺课了。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工学矛盾”始终是校长培训存在的永恒解决不了的难题。

不确定性和外部性是人类选择行为所不可回避的重要制约因素。它们对校长培训“失真”的影响不可低估。

四、培训主体的时滞和刚性

应该承认,校长培训中培训机构和参训校长者6是培训的主体,即“双主体”。双主体如果对校长培训有一种深刻性和客观性的认识,刃蹴有可能正确地认识校长培训的实质意义和认真履行培训的职责;双主体如果对校长培训的认识不深刻、不客观,那就有可能不正确地认识校长培训,甚至扭曲校长培训,双方都会有意无意地进行自我欺骗并欺骗他人,致使校长培训“失真”。我们

可以从培训双主体着眼,加以分析,他们同时在行动上存在时滞和刚性。

从培训机构这—主体看,时滞表现为对校长培训的认识常常是缓慢的,往往是滞后的。在某—嗍间内对有关校长培训政策、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和培训模式等宏观与微观的思考,总是等待上级部门的指导性文件,等待上级部门下达政策。在培训计划就方案形成后,非到培训“迫在眉睫”才匆匆安排教师、组织培训。可以这样说,在如今校长培训的外部环境已成气候,培训氛围已经形成的景况下,还存在诸如领导不重视、经费不落实、培训基地设施落后、师资条件差、培训模式刻板等问题约,必然与培训机构这—主体的时滞有关联。而刚性恰恰是因为培训主体的时滞,把存在了的不少问题看作客观原因,主体心目中理想化的、尽善尽美的既然实现不了,那就“耐心”等待,许诺未来。

从参训校长这—主体看,时滞表现为对参加校长培训的思想认识和个体行为。调查表明,校长上岗和在职期间参加培训认为“很需要”的几乎是百分之百地认可,然而到了培训的时间,他们就有一百个理由请假。究其原因,我们认为个体行为的时滞是最突出的。不可否认,校长上岗和校长在岗期间希望通过培训途径获得新知,提高管理水平的应该是占校长队伍中的极大多数,校长们工作量大、事务多、任务艰巨、时效性强也是事实。但也不可否认的是,—旦就任校长或校长任职几年后,由于现有校长各项考核工作还处在健全阶段,因此,不求进取、学习怠慢、培训消极的校长大有人在。这种时滞的直接行为,就是寻找种种理由企图对校长培训的教学、组织和管理加以责难,提出校长培训应该这样或那样的主观意见和建议。这也就是参训校长这—主体避免不了的刚性。

总之,校长培训政策与目标能否达到目的,不是教育决策者一厢情愿的事情,也不是教育决策者能够完全决定的事情,它与参与校长培训的管理部门、培训机构和参训校长等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探究校长培训失真有利于我们把工作做得更好。当然,可以肯定地说,除上述原因之外,还有另外原因同样可能引致校长培训的失真,有待我们深入探讨。

作者单位:浙江省慈溪市教师进修学校

篇5:校园文化建设专题培训学习体会

感谢区初中教育振兴工程特色学校建设专题培训,给予这次学习的机会,让我们12间兄弟学校相聚在襄阳,深入襄阳这历史名城当地学校,学习他们在建设特色学校工作上的宝贵经验,探索学校特色学校建设的道路!感谢吴科长、唐老师、王老师、梁老师,各种沟通交流准备工作和后勤服务,这些天你们辛苦了,非常谢谢!

10月15日---19日,我们非常有幸的参观了襄阳七中、二十五中和五中实验中学,这三间学校各具特色。襄阳七中积极践行“为每个学生营造快乐成长的空间”这一办学理念,用理念指导课程文化,为学生构建基于职业发展规划的“襄阳七中成长课程”体系,以社团活动为载体,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促进学校课程变革,满足学校多元发展!培养了许多优秀的学子。襄阳二十五中,以“创造力教育”理念为引领,以创造发明为亮点,打造科技校园,学生创造发明专利申请成绩显著,为培养创新人才奠定了基础。襄阳五中实验中学办学理念是“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做人”,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快乐,展现出自己在教学和德育管理方面办学特色!

三间学校各具特色,各有所长,办学效益突出,受益良多!

在这次培训活动之前我一直都在思考,特色学校的特色如何践行学校办学理念,特色课程如何架构,课程开设的师资力量如何解决?特色学校的建设如何能够得到各方支持和帮助,以便走得更远!

我想这几天的培训已经帮助找到答案了,之前模糊的概念,现在变得清晰!

当前,不少学校都在争创特色学校。特色学校其亮点就在一个“特”字上。“特”,意味着与众不同,内涵丰富。具体而言,“特”体现在如下几方面。

一、特色学校办学理念定位要准

办学理念是学校的灵魂,它直接引领着学校的发展的方向。办学理念的核心是培养什么样综合素质的人。这种综合素质不仅仅局限于掌握一门知识、学会一门技能,而且还在于形成一种素养、达成一种品位、实现一种境界。三间学校都根据学生个性规划人生,定位于帮助学生设立人生规划!

二、特色学校校本课程建设要“因校制宜”

没有课程的教育教学好比炒菜没准备菜!特色学校是特色课程支撑起来的!特色课程是根据学校的办学理念,编制一定的校本课程。而校本课程必须根据本校学生的个体特征和优势而编制的,学生通过对这些课程的学习,逐步实现本校办学理念所要求实现的目标,并使人人都获得充分的发展。校本课程建设要依据学校师资力量和学生需求及专家建议设置适合学生学习的课程。校本课程能够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找到自己的兴趣,激发竞争意识,提高自觉学习的能力!

三、特色学校要整合利用资源,并强化教师队伍建设

特色课程的设置要发挥教师的所长,要擅长利用于家庭学校和社区资源要能够整合各方的资源,学校的资源是有限的,但充分利用各方力量发掘出来的师资力量是无限的!家长、社工、社区具有特殊技能的人,都可以成为我们的师资力量!

教师队伍是学校发展的重要资源。基础教育的蓬勃发展需要优秀的教师,教师在一所学校特定的办学理念下,须接受系统的培训,获得各本校办学理念相一致的教学方式和教学风格,除此之外,教师还须具备展现自我特长的绝活儿,为本校的特色增加一些底蕴。以培养什么样的学生培养老师,鼓励教师开展特色课程的教师培养体制,有利于特色学校建设!

特色学校建设的路程坎坷而充满机遇,适合校情和学生需求的社团建设才可持续发展。

没有不想好好把学校建设搞好的领导,也没有不想把爱好与职业结合一起发展的老师。特色学校建设要经过论证并集思广益,没有参与感的方案是领导的一言堂,教师不会有热情,有自己参与的方案,哭着也会做完,好比做菜,别人做的挑三拣四,各种嫌弃,自己做的再差也得咽下去!特色学校的建设也是如此,找准突破口,一击即中!

篇6:校园文化建设专题培训学习体会

6月30日至7月10日,栖霞四中全部校级领导及全体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全员参与了2010年全国中小学校长校园安全管理国家级远程专题培训,大家在学习讲座后,进行了分组交流、集体讨论等多种形式的学习,并写出心得体会,加深加固。让安全教育牢记于心,懂得校园安全重于泰山,有一种高度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二、培训工作回顾

本次培训之所以能圆满完成,主要得益于:

(一)、教体局领导高度重视

教体局根据省教育厅《转发教育部办公厅关于举办2010年全国中小学校长校园安全管理国家级远程专题培训的通知》(闽教办人[2010]26号)文件及南平市教育局规定,下发了潭教安〔2010〕18号“关于举办2010年建阳市中小学校长校园安全管理国家级远程专题培训”的通知。经研究决定,还成立了建阳市中小学校长校园安全管理国家级远程专题培训领导小组。具体组成人员为:

组长:庄文磊

副组长:陈建亮、范志强

成员:赖仁潭、俞冬明、郑柏清、陈庆章、曾建芳

(二)、学校精心组织安排

篇7:校园文化建设专题培训学习体会

促进城乡融合

----“实施城乡融合战略、构筑城乡一体化新格局”专题

培训班学习心得体会 凉州区旅游局局长 王喜

2012年12月18日至20日市委组织部、市城乡融合办组织全市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在市委党校进行为期3天的学习培训。时间虽然不长,但整个学习考察紧张有序,3天时间,听了5堂讲座,观摩考察了金色大道、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园、青啤武威分公司搬迁扩建项目、高坝镇设施农业及新农村社区、荣华异地搬迁及颐养园项目等城乡融合发展建设典型。通过学习考察和交流,增长了见识,找到了差距,受到了鼓舞,开阔了思路。

这次学习考察活动,课堂学习与观摩考察相互结合,实效性和针对性很强。学习期间,市委党校授课老师不仅对十八大精神进行了系统讲解,还听取了市工信委主任杨建平、市规划局局长陈志强、市林业局局长李发江等市上领导讲解《以新型工业化推动武威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城镇带状化--对武威市城乡规划建设的对策研究》、《加快设施农牧业+特色林果业主体生产模式建设》等课题。尤其是市委党校陈开雄教授在解读《甘肃省统筹城乡发展试验区武威城乡融合发展核心区总体规划》的过程中,深入浅出,虚实

结合,形象生动,影响深刻,为我们描绘出了一副城乡融合、富裕和谐的壮美画卷。通过实地考察观摩,“城乡融合”战略优势已彻底凸显,道路带动园区、园区扶持工业、工业反哺农业、农村融入城市,真正开创了城乡融合发展的良好局面。尤其是在高坝镇蜻蜓村和十三里村考察观摩,让所有参训学员为之惊喜,村容村貌焕然一新、风俗民情彻底改变。“设施农牧业+特色林果业”这一全新农业生产的推广,彻底解放和发展了农业生产力,短短几年让凉州农民从温饱走向富裕,也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发展提供了经济保障,在城乡融合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学习考察结束后,市上领导还组织我们谈体会,交流收获,使学习考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一、几点体会

城乡一体化是世界上所有国家和地区实现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发展的一个重要过程。美国的家庭农场制度、德国的“城乡等值化”建设、日本的“造村运动”、韩国的“新村运动”都给我国的城乡一体化建设提供的宝贵的经验和借鉴。但是每种建设模式都决定于当地的自然环境、资源禀赋、经济水平、制度环境、人文历史、发展机遇等诸多重要因素,因此我们不能照搬外国建设新型农村的模式,应该结合我国农村的实际环境因地制宜建设具有中国农村特色的新农村,结合我市城乡融合发展的实际,我认为:

首先,要立足区情村情,根据不同的区域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如有的地方有丰富的文化资源或优美的自然环境可以发展旅游优势,有的地方由于地域的区位优势可以发展蔬菜运销业,有的地方有资源可以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招商引资发展工业产业。

其次,要立足于依靠工业带动农业,城乡融合发展的目的是减少城市和农村的差距。农业得到发展根本上还需要依靠农民,激发农民的生产劳动积极性,让百姓自主加入到城乡融合发展的潮流中来。通过培育“种养现代化、产业规模化、经营市场化”的新型农村发展体系,努力实现强村富民的目标。新农村需由新型农民来建设,切实提高农民自身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就显得很重要。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对广大农民的教育和培训工作,充分利用好我们现有的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等公共资源。

再次,要立足于体制机制的创新,重点是破“二元”建“一体”。实施城乡融合战略是区域内各要素之间的一个科学整合,因此我们在建设中需要政府统筹协调,综合研究,发挥主导作用。改变我们现有的城乡二元结构,在政策、技术、资金等各方面向农村倾斜,不仅要做大做强我们的传统农业而且还要大力培育新兴产业,真正实现“一村一品”,村村有产业的目标。最终让农民真正富裕起来享受到与城镇居民一样的生活待遇和实惠。

推进城乡融合战略是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的迫切需要。是解决城乡差距、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是区委推进“1126”发展战略,争先发展、跨越发展、转型发展的重要内容。转型发展是实施城乡融合战略的必由之路,必须坚持改革开放,把尊重农民、依靠农民和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结合起来,用发展的方法来解决城乡融合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将思想解放、理念创新作为转变旅游产业发展方式的不竭动力。先进地区的经验说明,在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实践中,理念落后必然导致发展落后,任何时候都必须把解放思想放在第一位,要敢于用科学发展和实事求是的精神面对困难、破解难题。我们与先进地区和城市相比,在解放思想、创新理念、改革体制机制、破解发展难题等方面还有不足和差距;在解决制约发展的一些关键性问题上,理念还不够新、办法还不够多、步子还不够快,要进一步解放和转变发展思想观念,以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为契机,切实增强理论学习与实践创新相结合的能力,真正使旅游产业发展与城乡一体化发展相互融合,共同促进。

二是以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作为加快旅游业增长的第一要务。没有旅游大项目支撑,没有旅游企业投资,旅游产业形不成规模,很难起到拉动作用。目前,我区旅游产业发展体系已逐步编制建设完成,明年在项目筛选和招商中,以

培育旅游产业链条为导向,推进旅游项目向乡村集聚,尤其是在城乡融合发展核心区聚集,打造旅游产业集群。把招商引资的重点放在大项目、大企业、高定位的招商上;招商的思路主要是围绕做大旅游产业规模、做精旅游产业品质、强化旅游产业链条、形成旅游产业板块招商。

篇8:校园文化建设专题培训学习体会

“为了明天”———海南省法治文化进校园儋州站专场演出由省司法厅、省普法领导小组主办。演出由七个小品组成, 当中穿插学生互动和专家点评。省司法厅以来自海口市未成年人法制教育中心的真实案例为原型编成小品, 用文艺会演的方式进行法制教育, 是对法制教育方式的一种探索与创新。演出给在场的师生、家长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陪陪孩子, 听听孩子的心声。小品《家访》里的两位父母真忙啊, 母亲忙于生意忙于签合同, 父亲忙于官场忙于应酬。孩子的老师到家里家访, 作为家长都没有时间陪老师坐一会, 更没有时间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孩子读初中了父亲竟然都不知道, 以为孩子还读小学。多糊涂的父亲呀!现在许多中学生与父母很少有共同语言, 究其原因, 就是父母忙于工作, 忙于应酬, 忙于享乐, 没有时间陪陪孩子, 没有耐心与孩子沟通, 没有耐心倾听孩子的心声。

孩子成长的道路上, 爱和关心很重要, 方法也很重要。小品《我想有个家》中, 让我感受到了孩子对家庭温暖的一种渴望, 对骨肉亲情的一种眷恋, 对被爱与关怀的一种呼唤。这种呼唤发自肺腑、催人泪下。小品《阿丽的生日》、《力度教育》、《迷失》中的青少年人物原型, 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屡见不鲜。阿丽过一个生日, 爷爷出手给了1万元去消费。家长的溺爱导致阿丽的攀比心理、享乐思想很严重。《力度教育》反映了父母在孩子成长道路上缺乏正确耐心的引导, 动辄就打骂的社会现象。《迷失》中, 主人翁在青春期遇到了情感困惑, 得不到正确的关爱和引导而迷失了方向走上了犯罪道路。青少年的思想、心理都还不成熟稳定, 在成长的道路上最需要家长、老师、全社会的关心和引导。小品中的主角原型如果得到正确的关爱, 得到正确的引导, 他们何至于会走到今天这种地步呢?同为人父, 回想起自己女儿在她的成长道路上也有过她的迷茫与困惑。但是很庆幸, 女儿能尽快调整并找到了她自己的努力方向。现在初二年级的女儿, 成绩优秀, 且在学校广播站主持了一个栏目, 有自己的人生理想并为理想做出规划付诸努力。

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很重要。小品《甩不掉的幽灵》中, 阿亮因为吸毒、借高利贷而走向犯罪;《阿海的哥们》里阿海因酗酒、为哥们义气打架而走进了高墙。冰冻三尺, 非一日之寒。一个个鲜明的案例中, 主人翁原型都是从平时的不遵守纪律、不遵守社会公德开始, 一步步走向犯罪深渊, 走进高墙大院的。阿海被警察抓走后他父母哭天喊地、泪如雨下, 把法治文艺会演推向了高潮。这高潮再一次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再一次震撼我们的心灵。法律是道德的底线, 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 对于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

篇9:如何建设专题学习网站

一、专题学习网站的需求分析与功能定位

需求分析与功能定位是设计与开发专题学习网站的前提与基础。专题学习网站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专题学习网站网站是个资源中心,为广大师生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以便获取更多的信息达到资源共享目的。(2)网站有具备学科特色的专题学习栏目,包括教师、研究性学习课题小组的参与,具有鲜明个性特色的专题内容,通过拓展研究性学习组织起来的大量图文并茂的多媒体信息。(3)网站提供在线交流平台,实现师生、生生之间互动交流,从而能得到及时迅速的反馈信息,让师生活动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有了这些需求分析与功能定位后,我们才能制订可行性实施方案,为具体开发作好前期准备。

在进行需求分析与功能定位时,首先要针对学生与学校实际对网站有一个总体设想,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工作,让你的网站能够很好的应用于教学,服务于教学。网站主页的题材要小而精,紧紧围绕一个学习专题,如我校的语文专题学习网站《黄河,母亲河》围绕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设计,体现“大语文”教学思想,包括“认识黄河”、“感悟黄河”、“忧患黄河”、“赞美黄河”等板块,有“自然黄河”、“人文黄河”、“黄河开发”、“诗·黄河”、“文·黄河”、“歌·黄河”、“黄河之忧”、“保护黄河”、“写作练习”等栏目,并为学生提供“在线测试”和“互动空间”所有的栏目都是围绕“黄河,母亲河”这一主题。这些内容生动、有趣、通俗、易懂,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二、专题学习网站的设计、实施

在充分的需求分析和功能定位后,我们就应该对网站的素材进行收集、整理,分栏目进行设计与开发,在专题学习网站的开发过程中,应该突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策略。

1.围绕网站主题,立足网站栏目,精心提取素材

网站的主题确定后,就需要有目的、有选择地收集和组织好相关的资料内容。因特网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信息资源库,其内容包罗万象,覆盖面广,在表现形式上,包括了文本、图形、图象、动画、音频、视频等多媒体信息。而网络上的内容五花八门,包罗万象,一定要有选择性地收集,并且应该经过一定的编辑才能保证资料的质量。可以把教师自己的科研教学成果、专题研究作为素材,更多的是还可以把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作为资源,以便以后进行拓展性研究学习。不管素材来源何处,都应把握几个原则:所有素材都是为栏目服务,信息要准确,具备权威性和教育性,在内容上注重拓展性和开放性,给学生学习创造有意义的学习情景,真正做到为教学科研服务。

如我校的体育学科专题学习网站《篮球简介》选择素材时既有NBA球星的视频,也有我校教师的示范图片,还包括学生比赛的片段。并且在选取素材时充分听取学生意见,让学生参与到网站制作过程中。

2.构建网站内容、框架、布局、色凋

网站具体实施的过程,就是将收集整理到的素材如何以丰富多彩的页面表现的过程。它不是资源的堆积,而是从网站本身的底蕴进行合理的结构化设计,网站的风格、基调都显得特别重要,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访问者。为了使网站风格和谐、统一,需要对相关的页面制作出特定的页面模板,将主要框架、页面色调进行统一设计,增强页面的视觉感。在设计过程中,我们要避免过于烦琐、花哨的页面,注重网络资源的艺术性,要清楚好的内容需要好的形式表现,网站最终能够吸引用户的是内容能否满足他们的信息需求。

三、专题学习网站的应用与维护

1.专题学习网站的应用,既是建设网站的目的,也是网站建设的过程。在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网站作为学习信息流转的节点、交互活动的中介,有着它独特的作用。同时,专题网站的建立,对于扩大学生的学习视野,特别是开拓学生相关知识面会起到较大的促进作用。通过专题学习网站学习的方式从面对面的教师教、学生听的单一课堂教学方式,变成个别化学习和协作式学习等多种教学形式,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互动教学活动,教师将不再是学生面对的唯一信息源,教师上课时将教学主页的网址向学生公布,学生可以对教学主页进行访问,使课堂听讲与网上学习互为补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创造、展示自我、阅纳他人的人格及实践能力。

在专题网站使用过程中,通过教师、学生上传新资料,并可将问题、心得、研究成果等通过新建网页、留言板、论坛等形式讨论交流,使网站内容更加丰富,功能更加强大。

2.网站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不断的更新与充实,让访问者能随时获取具有价值的信息,所以作为网站管理者要进行日常维护,检查网站是否访问流畅、稳定,不定期审查用户上载的资源是否可以发布,逐步完善网站内容,同时应该建立一个网站维护小组,负责资料收集、整理,上传,以便形成快速高效的信息资源。

篇10:校园文化建设专题培训学习体会

X月X日至X日,我参加了XX举办的生态文明及特色小镇建设专题培训班,既开阔了思路,又拓宽了视野,还增加了见识,感受良多,受益匪浅。

一、“天府之国”重点学府,静心洗礼

四川大学地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天府之国”成都,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布局在中国西部的重点建设的高水平研究型综合大学。此次培训班所在地是四川大学望江校区,该校区环境优雅、学风浓郁、花木繁茂、建筑别致,是读书治学的理想园地。踏进校园的那一刻,我就深切地体会到了四川大学“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校训的深刻内涵,它不仅蕴含着多种精神的内涵,并且恰巧暗嵌“川大”二字。于是乎,让人不自觉地静下心来,认真思考和期待在此次培训中能学到些什么?就这样开启了这趟川大培训之旅……

二、应有尽有课程丰富,精心安排

此次培训班XX为我们精心安排的课程既有专题讲座,也有实践案例;既有情景教学,也有现场教学,通过教授的分享和学员的交流,使我们在学习和认知上受到进一步的触动。且县委组织部更加精心的安排在于,我们的培训课程仔细一看,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一套完成的流程,是一副亮丽的蓝图!我来为它们排个序:指导思想(党的十九大精神解读)——解决建设用地问题的方法(土地制度改革与特色村镇建设)——生态空间规划(建设生态文明的空间格局)——特色小镇规划(特色小城镇建设研究)——生态文明与发展(生态文明与新型城镇化建设)——产业支撑(产业园区促进新型城镇化)——旅游产业发展(旅游资源的挖掘与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打造产区品牌(构建科学系统铸造强势品牌)。

三、拓宽视野增长见识,专心充电

XX教授系统地讲解了特色小镇的创建不仅是对小镇本身具有重要意义,更应该将其放在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为小城市培育、乡镇转型发展、美丽乡村建设提供动力支持。且特色小镇是具有全面性的,它应该具有规划建设、产业发展、管理运营、社会保障、基础设施齐全等内容;特色小镇也是具有门槛性的,它应该具备一定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发展潜力。特聘教授XX一开讲就直点主题:“你们需要学习的是一个新的思维,而不是学概念、学理论”,并用了三句耳熟能详的段子更新了我们的以往的观念。第一句是“世界是我们的”。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需要转变观念为“我们是世界的”,并强调了保护生态环境,就需要转变原先的观念,人们才会自觉的行动起来;第二句是“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可现在的动车组不一样了,它在靠车头带的同时,普遍采用动力分散技术,每节车厢都有动力装置,因此跑得又快又稳。寓意我们需要有团队精神,协同合作,同时发力,效率会更高,效果会更好;三是长板效应。即木桶原理说的是一个木桶的容量取决最短的那块木板,所以又称短板效应。平常的理解,应用于一个组织,说的是,要提升组织能力,获得组织的成功,就必须提升最弱的那个个体的能力;应用于一个个体的人,要提升个人综合能力,获得个人的成功,就需要提升自己最薄弱的那一点。转变思维理解,每个团队里的成员能力是不一致的,且成员在一段时间内又是相对固定的,要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优势,就需要把能力相接近的成员重组成新的小组,这样一来,各个新的小组就都是长板效应了。XX教授与我们一同分享了特色村镇建设的三个方面升华认识和九大土地策略,让我们对土地制度改革有了全新的认识。XX教授,通过自身的经历和体验,用青城山农家乐、巴厘岛度假酒店等鲜活案例,搭配上幽默诙谐的演讲,大家时而聚精会神,时而喜眉笑眼,课堂氛围和谐融洽。XX教授给我们介绍了产品从土特产到现在的产区品牌经历的模式,以及特色小镇流量+文化+产品模式,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四、特色镇村活力迸发,良心推荐

此次现场教学点一共有三个,分别是新农村建设示范点三道堰青杠树村,城乡建设示范基地三圣乡,成都市特色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农科村,无论是哪一个点,都让我们产生了视觉上的冲击、思想上的碰撞。

新农村建设示范点三道堰青杠树村,位于成都市郫都区三道堰镇,集生态环境、田园风光、川西民居、林盘特色、小桥流水、鸟语花香于一体,荣获“2015中国十大最美乡村”、“四川省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称号。2012年6月,青杠树村启动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建成九个川西民居特色农民新居聚居点。按照“高端项目为龙头,农家旅游为配套,都市现代农业为基础”的产业发展路径,大力引进一批现代农庄、休闲会所、乡村酒店和农业总部等“一·三互动”农旅融合产业项目,配套完善游客中心、停车场等旅游设施,成立粮经合作社,发展绿色有机农业,举办“踏青节”、“香草花海嘉年华”等农旅节会活动,帮助村民实现财产性和经营性双重收益。

城乡建设示范基地三圣乡,也叫“三圣花乡”,坐落于素有“中国花木之乡”之称的四川成都市锦江区三圣街道办事处,总面积达15000亩,是全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典范。如今的三圣花乡是一个以观光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为主题,集休闲度假、观光旅游、餐饮娱乐、商务会议等于一体的城市近郊生态休闲度假胜地。花乡农居、幸福梅林、东篱菊园、荷塘月色、江家菜地五个景点被称为成都“五朵金花”,已经成功创建国家AAAA级景区,园区内主要依托当地农户传统的花卉、蔬菜种植为特色,将农房进行了景观化的改造,引导农户经营农家乐,走出了一条不征地、不拆迁,农民就地市民化、农村就地变新城的道路,使农民就地享受城市化的文明成果。

成都市特色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农科村,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郫县友爱镇,是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是“农家乐”的发源地,农科村也被誉为“鲜花盛开的村庄,没有围墙的公园”。全村花卉面积数百亩,农家旅游接待户百余户,形成了以农科村为中心的花木盆景生产、销售和农家旅游基地。其中徐家大院作为中国农家乐的发源地第一家,历经了四个时期的发展,已经多次被CCTV4专题报道。其建筑以中式庭院,田园风格为主。整个大院建筑式样与附属的景观构成川西园林式建筑群体。最早修的小青瓦房最具川西民居特色,二十世纪末期修建的仿古式小楼房与本世纪初修建的房屋是现代中式建筑,各具独特的风格。并与长亭、独亭、小桥流水、喷泉、假山、长短廊等景观相映成趣,形成独具特色的徐家大院美景。

五、学思结合互动交流,真心启发

上一篇:主题班会《共同前进_和谐班级》方案下一篇:阅兵体会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