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获取信息的教学设计

2024-07-20

有效获取信息的教学设计(共14篇)

篇1:有效获取信息的教学设计

有效获取信息的教学设计

一、案例背景

1.使用教材:苏科版初中信息技术(上册)

2.教学内容:有效获取信息

3.课时安排:3课时

4.教学环境:远志纯软件教学系统、安装office软件

5.课前准备:列出常用搜索引擎网站的网址

二、教学设计

1.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① 了解常见的几种搜索引擎的特性,尝试使用搜索引擎的高级搜索功能,总结提高搜索效率的经验。

② 通过课堂讲授、启发及实践,让学生能够熟练使用搜索引擎上网查找信息。并引导学生在搜索中建立分类查找的思想,掌握对关键词的提炼技巧和要领,提高上网效率,充分发挥网络的功能与优势,令其更好地服务于学习和生活。

(2)过程与方法:

① 培养学生从网上获取信息的能力

② 培养学生的知识拓展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 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和学习习惯,自觉锻炼,动手动脑,勇于实践。正确认识网络的便利和信息化社会对于网络服务的使用要求

② 通过探究学习活动,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和培养创新精神。

2.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掌握关键字搜索信息的方法和技巧,学会下载文字、图片、文件等信息。

(2)教学难点

① 分类搜索对学生分类能力的考察和要求。

② 关键词高级检索方式(使用“空格”、“+”或“&”连接多个关键词进行检索)。关键词搜索的核心在于关键词的提炼。要提高搜索效率,做到“用最少的关键字,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最准确的结果”这样三最的标准对学生来说不是很容易,也不是一堂课就可以达到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实例练习要注意尽可能引导学生努力掌握提炼关键字的技巧,自觉培养提炼能力。

③ 总结提高搜索效率的经验

3.内容分析

《有效获取信息》是苏科版初中信息技术(上册)第一单元第2节的内容,本节课本节课以学习搜索引擎的使用为主要内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注意对使用方法和技巧的掌握,把握每次实践练习的机会,充分熟悉、熟练。理解搜索的要领,达到活学活用。

4.学生分析:

教学面向的是初一年级的学生,该年龄段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信息素养,掌握了基本的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思维比较活跃,但精神不易长时间集中,需要教师始终掌握学生思维动向,激发学生兴趣,调节学习情绪,以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5.教学策略分析:通过介绍搜索引擎的两种使用方法,让学生结合已有的网络基础知识,进一步掌握网络使用技巧,提高上网效率。教材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强调通过学生能够自主的`、自觉的使用网络查找自己所需的信息来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过程中,掌握信息技术,感受信息文化,增强信息意识,内化信息理论,使学生发展成为适应信息时代要求的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公民。

本课的讲授选用任务驱动与启发式教学相结合的方法,教学模式上使用探索研究式教学,教学过程中穿插使用分组式教学,充分利用学生好胜好强的心理,让其在教学活动中保持高度的热情以达到尽可能高的课堂效率。

三、教学过程

四、教学反思

本课先从激发学生兴趣开始,用春节旅游创设的课堂教学情景,并通过旅游情景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思考,让其形成学习动机,这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条件和前提。从学生反应来看,效果很好,导入很成功。

当学习问题呈现后,并不是由教师给出答案,而是放开学生,先让其凭自己现有的能力去解决。学生的思维被一再的调动,情绪时而轻松愉悦,时而紧张激烈。当部分学生有能力解决,或者部分解决问题后,再利用学生们争强好胜,喜欢受到表扬和羡慕的心理,让学生去做演示,让学生去教学生,这样做学生的关注程度会更高,比由教师讲授得到的效果好得多。从课堂情况看,达到了预定的目的。

考察目前上网的实际情况,对全文搜索的应用十分广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利用“百度搜索引擎”的特点,结合分类思想侧重培养了学生全文搜索的能力。但在关键字的提炼方面,有的学生产生了错觉,认为关键字越少越好,而忽略了对搜索结果准确性的要求。因此,下一步对搜索比赛中的题目还要再做调整和设计,争取能够达到在一个一个的题目中让学生逐步体会到“三最”标准在时间、速度和准确性上对关键字的要求。

在引出搜索比赛时,吸引学生对搜索题目高度重视。在最后总结比赛成绩时,鼓励学生间相互学习,培养竞争意识。对于礼物的处理,又注意培养了学生的公共意识以及与人分享的美德。这些教学中蕴含着的东西,相信对学生会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对搜索奇兵软件的介绍,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让他们对于“网上搜索”的认识不仅仅局限在使用搜索引擎上面,而是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让学生在搜索时学会更灵活的根据自己的要求选择合适的工具。当然,课堂内容还可以再丰富一些,如:可加入对IE浏览器自带的搜索引擎的介绍等等。

对于某些问题,发现一些学生有自己的理解和解决方式。在处理的时候,并没有给与否定或者批评,而是引导学生自己去比较和别人的方法有什么差异,在实现结果上有什么差距。这样既不让学生感到没面子,灰心,也不会让他找不准正确解决问题的方向。但是在比较以后,还应当鼓励学生自己讲出改正方案,这样还能够培养其在探索中勇于改正错误的精神。这点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当注意。

还有,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发现有的学生并不是不知道方法,而是因为着急或者打字速度方面的原因操作比较慢,所以比赛时没有机会展示自己。对于这样的学生,应该再注意单独给他们一些发言的机会。

本课在设计的时候尽量按照新课程标准精神,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而教师充当学生学习的伙伴,培养学生自主的探究能力。但教学过程仍有小部分可以让学生试着总结的东西由教师代为指出了。下一步应该再放开一些,给学生更多自己发挥的空间。

总之,本课从教材内容本身来说,知识点相对较少,难度不是很大。但信息技术是一门特殊学科,它以操作为基础,以能够灵活的实际应用为目的,以培养学生用熟练的操作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根本方向。网络时代给学生传授网络知识更应如此。只有学生尽可能的灵活掌握,灵活应用,才能让网络尽可能更好的服务于教育教学和生活。

 

篇2:有效获取信息的教学设计

《有效获取信息》教学反思

这是七年级第1章第2节的内容,根据课本编排的要求,在第2节课就要让学生在学习了第一节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基础上,有效地获取信息,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会从网络上获取有效信息。说到上网学生的兴趣很大,但是让他们上网浏览信息时,大部分学生也能完成,另外一小部分学生是老师讲得时候听得很明白,让他们自己操作时往往不知道从何处着手了,这让我很是着急。对这部分学生进行个别辅导时发现,他们的很大问题是文字输入,不管是英文还是汉字,速度都很慢。这样老师就不得不适当放慢讲课速度。还有在3节课让学生学习从网上下载信息,其中重点是文字和图片,很多学生老师讲了很多遍还是不知道文字复制完了以后该进行什么操作,这时我让他们记下操作步骤,不会的时候看一下,这样问题就少很多了。通过这两节课的教学,我觉得不是学生的问题,我校的学生大部分来自乡镇或农村的小学,由于条件限制,他们对计算机了解的很少,一些同学连鼠标的操作都存在问题,计算机对他们来说还有很多的盲点,你让他如何一下完成从网上下载信息的操作,这就要求老师在上课时不能一味地按照课本的编排顺序进行讲解,根据学生的情况可适当调整顺序,可以先从简单的认识Windows开始进行讲解,当学生对他面对的计算机已不再陌生,再进行汉字输入的练习,让他们逐步接受知识,这样无论是教师教,还是学生学,我想都会轻松许多。这些问题出现,是我们在备课时没有考虑的周全,在以后备课时,我想我会尽量考虑好所有可能存在的问题,对教学内容进行及时的调整,让学生在快乐中掌握知识。

篇3:有效获取信息的教学设计

一、探索学生获取数学信息的教学模式, 大力激发学生获取数学信息的兴趣、潜能和能动性。

1.引入生活, 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把数学与生活紧密结合, 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式, 创设富含数学信息的教学情境, 提取并分析情境中所包含的数学信息。 在教学序数的内容中, 教材提供了“买冰淇淋”主题图, 其意义可以从两方面理解把握:一是从认知心理的角度分析。“排队购买”这一场景对于大多数一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生活经验, 这有利于调动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 引导他们发现和解决数学问题;二是从数学知识呈现的角度来看, “买冰淇淋图”包含着丰富的数学学习素材, 能让学生在数购买人次的过程中感知自然数的另外一层含义——序数, 并且通过动画展示:小亚已买好走了, 后面的人依次上前, 在改变队伍人数的情况下变换排序。 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区分几个和第几个, 对自然数的两层含义在直观情境中加以区分, 这种情境有利于学生探讨数学问题, 获取相关数学知识。

2.鼓励撰写 “数学日记”, 激发获取信息潜能。

通过鼓励学生撰写“数学日记”, 让学生把平时观察到的一些有数学意义的生活片断及时记录下来, 发现和获取生活中有价值的数学信息, 将数学问题生活化, 不仅有利于缩短数学与生活的距离, 而且满足了学生学习和理解数学知识的需要, 体会到数学价值, 激发了获取数学信息的潜能和兴趣。

3.倡导通过自主、合作的方式收集数学信息。

教师要多方面培养学生的数学信息素养。 在课堂教学中, 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为切入口, 针对教学活动或日常生活中的场景、现象和问题, 启发和指导学生从中获取有效的数学信息。 如:教会学生动手剪贴报刊、制作含有数学信息的数字卡片、分组合作制作数学小板报等, 使学生学会思考、分析和探究所获得的数学信息, 学会解决问题。

二、运用多种策略, 提高学生处理数学信息的能力, 从而解决问题。

1.利用新旧知识链接。

该策略是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提供或引导学生找到相关知识作为探究的信息, 找到新旧知识的连接点, 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情境创设等手段, 揭示知识的内在联系和规律, 培养学生利用这些有价值的信息探究学习数学的新知识。

2.运用 “模糊信息”, 激发求异思维。

“模糊信息”是指多向、不确定性的某些条件、问题、材料等信息。 以此展开联想, 发散思维, 强化信息应用能力。 有这样一道题:小王、小李和小刘三人共乘一辆出租车, 小王在距目的地三分之一处下车, 小李在距目的地三分之二处下车, 小刘最后到达目的地, 共付车费90元, 请你设计一种方案, 三人如何合理分担车费。

某学生设计了方案 (1) :按路程的比分配。 因为三人所行路程的比为1:2:3, 所以应分别付;又一名学生提出方案 (2) :每段路程都平均分配。 第一段共付30元, 每人10元, 所以小王付10元;第二段两人各付15元, 所以小李付10+15=25 (元) ;第三段小刘自己再付30元, 所以最后小刘付10+15+30=55 (元) 。两个方案出炉后, 教师加以启发:“还有其他设想吗? ”一个男生站起来说:“除了路程是条件外, 三人是好朋友也是一个条件, 谁也不会斤斤计较, 平均分就行, 每人付30元。 ”老师点点头说“这种设想真合乎情理。 ”又一女生站起来说:“照他那样说, 三个人中, 谁最有钱, 谁多付, 谁钱少谁少付。”……

信息具有一定的模糊性, 可唤起学生不同的思考, 促使学生形成特殊的求异心理状态。 在鼓励学生深刻回味、 大胆设疑、提出问题、细心思考、挑剔弊漏的同时, 获得新的体会。

3.适时评价, 培养学生评判信息的能力。

信息难免鱼龙混杂, 教师必须指导学生“筛选、评判”, 整理出有用的信息。 为此, 教师在指导时, 应对信息的收集、整理、发布、运用进行适时评价。 这个过程有两个层面:一是学生之间讨论、交流评价这节课哪些信息资料用得好, 从而加深学生对处理信息过程的认识; 二是教师对这节课运用信息资料的过程做引导性的评价, 说说哪些同学在哪些方面做得好, 哪些方面需要努力。 有具体的事例, 学生理解起来会比较容易。可具体分析某一环节, 这样学生的进步会更快。 如:甲乙两地相距400千米, 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 2小时行了全程的一半, 问汽车行了多少千米? 本题中2小时是多余信息, 学生通过审题、分析、处理, 解题时排除了它的干扰。 之后指名分析评判思路, 教师引导评价。 因此在教学中经常设计信息多余的题目, 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重视以信息为支点, 培养学生主动快速获取数学信息, 并对信息加以正确处理的能力, 是强化学生独立获取知识、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重要一环。学生通过强化锻炼, 将逐步学会如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 从而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

摘要:建构主义现代学习理论认为, 学习是依据各种信息主动建构知识结构的过程。因此, 精彩更迭的课堂生成, 循序渐进的互动探究, 以及师生对话、质疑解惑等, 都离不开学生获取、处理信息的能力。本文具体谈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

篇4:材料信息的有效获取和解读

例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进一步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最大限度减少中央政府对微观事务的管理,是新一届政府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

材料一 2013年3月,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批准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明确提出,要减少和下放投资、生产经营活动审批事项,减少资质资格许可和认定,取消不合法不合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项目。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要再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200项以上。

材料二 2014年2月,国务院批准了《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方案》,该方案明确了放宽市场准入规则的总体思路,并提出了一系列措施:放松市场主体准入管制,降低准入门槛;实行注册资本认证登记制;改革年检制度和简化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手续等。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我国政府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重大意义。

(2)政府放宽市场准入规则会增加市场活力,最终使消费者受益。 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放宽市场准入规则是如何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使消费者受益的。

解析 政治试题信息由材料和问题两部分构成,获取和解读试题信息,可以分两个大步骤进行:

一是从问题中获取和解读信息,即审设问。设问一般由考查的知识范围、行为主体、试题类型构成。从设问中获取和解读信息,即从三个方面进行——

1. 审准知识范围,宏观上包括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四个部分;中观层面范围进一步缩小,如生活与哲学又可分为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历史唯物主义等内容;微观上则明确考查的知识点,如履行政府职能,宏观调控,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等。问题一般表述为“运用所学的知识回答……”“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有关知识……”等。由此可知本题第(1)题和第(2)题指出考察的宏观知识“政治生活”和“经济知识”。

2. 明确行为主体。政治生活的主体有:党、政府、人大、政协、公民等,经济生活中有劳动者、消费者、企业经营者等,主体不同,对应的知识点就不同。可知第(1)题主体是政府,政治生活一般与政府相关的知识有:政府的职能、责任和依法行政等,结合材料很容易找到答案。

3. 辨清题目类型,高考政治主观题的设问方式,大致可分为描述类、意义类、认识类、体现类、措施类、启示类、原因类等七种基本类型,不同的题型有不同的题眼和答题方式。“描述”类设问往往以“描述”“反映”“分析”“指出”等词为题眼, “意义”类设问往往以“意义”“作用”“影响”等词语为题眼, “认识”类设问往往以“认识”“看法”等词语为题眼, “体现”类设问往往以“体现”“反映”“蕴含”等词语为题眼, “措施”类设问一般以“措施”“建议”“要求”“做”“如何”等字、词为题眼, “启示”类设问基本上都以“启示”一词为题眼, “原因”类设问一般都以“原因”“为什么”“为何”“依据”等关键词为题眼,由此可知第(1)题“重大意义”是“意义”类设问,第(2)题是关系类设问。

二是审材料。快速、全面、准确地从题目提供的图文材料中最大限度获取有限信息,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地分析,并合理地整合,提炼中心,归纳主题,形成综合性的信息解读。

第(2)题结合材料分析:放宽市场准入规则,可以使市场上企业数量增加,从而导致供给增加和竞争加大;供给增加,能够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这使消费者受益;价格和质量都是竞争的重要手段,竞争能够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商品的价格,这也会使消费者受益。

参考答案 (1)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提高政府依法行政水平;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进一步简政放权,激发市场和社会的活力,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提高公共服务能力。

(2)放宽市场准入规则可以降低企业进入市场的成本,提高企业进入市场的积极性和速度,使市场上企业的数量增加,从而导致供给增加和竞争加大;供给增加意味着商品种类的丰富和数量的增加,有利于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竞争加大有利于提高商品质量,降低商品价格,最终使消费者受益。

练习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普及,“网络民主”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网络民主”可以充分实现人民参与政治过程的直接性、真实性、平等性,增强了行政过程的民主化、科学化程度,扩大了社会公众参与体制内民主的范围和形式。但是,网络作为一个信息平台,在提供一些真实、有效信息的同时,还会掺杂有许多谣言,谣言可能会误导公众,公众为谣言所左右,政治判断和评价就会发生偏差。由失真、过滥的信息煽动起的公众情绪所制造的肤浅的、虚假的民主,可能让决策者在人声鼎沸的公众情绪面前无法保持理性,极大地影响社会公平和公正以及行政决策的效率。

(1)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的相关知识,说明决策者对待“网络民主”应坚持的方法论原则。

(2)结合材料,从文化与政治的关系角度说明“网络民主”的积极意义。

参考答案

(1)①对网络民主的影响要一分为二地分析。它增强了行政过程的民主化、科学化程度,扩大了社会公众参与体制内民主的范围和形式;但网络谣言可能会误导公众,使政治判断和评价发生偏差。②对网络民主的内容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正确甄别,去伪存真。③对网络民主的发展态势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分析,虽然网络谣言和情绪式民主会产生负面影响,应予以纠正和引导,但网络民主已逐渐成为中国政治文明的新鲜符号,更应扶持发展。

篇5:有效获取信息的教学设计

能找到你想要的信息的十个方法:

1、搜索:动动你的手指,信息尽在指尖;网上信息让你搜——企业网站、新闻报道、行业评论等等。优点:信息量大,覆盖面广泛。缺点:准确性,可参考性不高,需要经过筛选方可放心使用。

2、权威数据库:他们是谁;国家或者国际上对行业信息或者企业信息有权威的统计和分析,是可供参考的重点,对企业销售具有重要的知道作用。优点:内容具有权威性和准确性。缺点:不易获得。

3、专业网站:很多是免费的;各行业内部或者行业之间为了促进发展和交流,往往设立有行业网站,或者该方面技术的专业网站。优点:以专业的眼光看行业,具有借鉴性,企业间可做对比。缺点:不包含深层次的信息。

4、展览:最值得去的地方;各行业或者地区定期或不定期会有展览。会有很多企业参展。优点:更丰富具体的信息。缺点:展览时间的不确定性。

5、老客户:你忽略了信息价值吗;你的老客户同你新的大客户之间会有一定的相同之处。而同行业之间会有更多的相似之处,因此,你的老客户globrand.com也会很了解其他客户的信息。销售企业可根据同老客户的关系,获得行业内部的一些信息,优点:信息的针对性和具体性,可参考性高。缺点:容易带主观思想色彩。

6、竞争对手:让对手开口告诉你你的客户信息。

7、客户企业:他会为您提供相应的一些必要信息。

8、市场考察:想畅销就得做。

9、会议与论坛:注意那些头脑们的观点,这些观点对行业的发展会起到很深的影响。

10、专业机构:为你提供专业信息。

从多个渠道收集我们所需要的信息,是保证我们信息全面的有效方法,因为客户信息对我们后面的专业判断影响甚大,因此要严格认真的对待,

在获取客户信息时,要充分明确自身信息需求,积极汇聚潜在客户信息,要以敏锐的触觉感知市场,洞悉自己的竞争对手,实时跟踪动态信息的流变,要对行业市场全貌有所了解。

信息收集后要进行归类整理,便于及时回复和节省时间。要学会挖掘提炼信息价值,使收集的各类资料最大限度的服务于企业销售。

第一,大客户基础资料

其为什么样的客户­规模多大?员工多少­一年内大概会买多少同类产品?大客户的消费量、消费模式和消费周期是怎样?其组织机构是什么样的?我们所拥有的通讯方式是否齐全?客户各部门情况我们是否了解?客户所在的行业基本状况如何?大客户在该行业中所处地位、规模?并根据大客户自身的变化,进行适当的动态管理。

第二,项目资料

项目信息是评估的关键因素,在对大客户实行战略规划时,若没有对大客户项目有基本的了解,就无从谈起后面的交流合作。客户最近的采购计划是什么?通过这个项目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决策人和影响者是谁?采购时间表、采购预算、采购流程是否清楚?客户的特殊需求是什么?

第三,竞争对手的资料

身处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下,不得不多关注自己的对手,以防止竞争对手突如其来的攻击,从而影响本企业的销售。竞争对手资料包括以下几方面:产品使用情况,客户对其产品的满意度,竞争对手的销售代表的名字、销售的特点,该销售代表与客户的关系等。

在产品同质化和市场的趋同严峻的市场中,如何制胜?挖掘到客户的实际内在需求,打动客户;了解客户的家庭状况,毕业的大学,喜欢的运动,喜爱的餐厅和食物,饲养的宠物,喜欢阅读的书籍,上次度假的地点和下次休假的计划,日常行程,在机构中的作用,同事之间的关系,今年的工作目标和个人发展计划和志向等,从心底里让他信任你,爱上你。

篇6:信息的获取教学反思

本月主要完成第二章 信息的获取

引入开心辞典,帮助自己的朋友解决问题并夺取大奖,信息的获取教学反思。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感觉信息时代的高效率及时间的紧迫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实际问题,学生明白利用网络获取信息是最快解决问题的方式。但是这一环节,不足之处在于没有公布正确的答案。提出问题,没有真正的解决问题。

搜索引擎对学生来说,可能是一个陌生的词汇。但是说到百度,却是人所共知。其实百度就是搜索引擎。针对这一现象,我具体讲解了什么是搜索引擎,它是在IE上向用户提供信息搜索服务的工具,教学反思《信息的获取教学反思》。对于分类情况,采用学生自主,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展示两个搜索引擎,学生进行对比,得出一个较为简单的判别方法。学生分小组进行判别Google、新浪、搜狐分别属于哪一类型。培养学生自主去探究知识的能力。但对于学习积极性差的同学,产生了偷懒的行为,自己不做,等着其他学生说出答案。这样的现象我还是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解决方法。讲解搜索技巧的时候,我主要采用讲授法和演示法,这样可能短时间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最后以小组的形式进行知识竞赛,学生能对所学知识加以运用。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但还有很多不足,有些小的细节还应多加修改。

篇7:《获取信息的方法》教学反思

根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结合具体操作示例,采用学生自主探充、分组协作为主,教师指导为辅的案例分析教学法。具体过程如下:

学生对上网特别感兴趣,但如果要求所有学生统一针对具体任务进行操作,不是很容易的事情,所以要求教师根据学校的条件结合学生的现有基础,对教学任务可以作适当的调整,不管是采取何种形式的任务,其最终的目的是一致的,那就是要求学生掌握这两种信息检索方式,为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实际问题服务。

1、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常见的情景问题有:请大家说说从哪些提供信息搜索服务的网站获取过信息?(引发学生的回忆和思考)针对大多数学生所提及的网站,继续设问,请哪位同学来谈一谈你的体会。教师根据学生的.叙述结合本节的目标,引出本节的任务。

2、引出活动任务。

通过搜索引擎在因特网检索有关电子地图的信息,为人们出行带来便利。通过操作和讨论交流,体会分类检索和关键词检索的操作过程及各自的特点。

3、分析活动任务,分解任务。

体会分类检索和关键词检索的操作过程及各自的特点,通过搜索引擎检索因特网上电子地图,要求标识出到达目的地的出行路线,制作出行的参考方案。

分解:选择雅虎Google或百度等专业的搜索网站;通过搜索引擎进行相关检索;讨论交流他们的操作过程和各自的特点;利用下载工具下载电子地图。

4、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针对分解的任务,教师要引导学生不断提出问题,如:每种检索方式的操作规程是怎样的,各自的特点是什么,有没有通用性,你更喜欢哪种检索方式,理由是什么,你觉得还有改进的必要吗,你的改进建议是什么,你打算如何向网站反馈你的建议通过学生的思考交流,形成各自的认识。促进学生养成自主分析、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基本信息素养。

5、自主探究学习,结合必要的讨论,完成任务。

6、课堂评价(结合过程性评价指标有选择地进行)。

7、课堂总结、巩固知识。

学生总结:通过活动过程的探究交流和体验,我们掌握了这两种信息检索方式的操作过程,为解决生活和学习中需要进行信息检索的实际问题打下了基础。

8、后续活动。

篇8:简述英语短文有效信息的获取

阅读的重点在于如何获取你需要的信息, 而不是娱乐消遣、打发时间。在教学上, 就是要培养学生以英语为工具从原文资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为达到这一教学目的, 我们在教学中应把获取信息作为学生阅读的首要任务, 帮助学生树立强烈的信息概念, 形成获取信息的思维, 培养学生学会从原文中发现﹑辨别﹑提取﹑加工、传出的方法。

语言学家认为, 语言是传递信息的工具, 阅读材料就是一个完整的信息系统。人们把自己要表达的情感和要传达的信息都隐藏在阅读材料里, 包括标点符号。我们阅读时, 就是要还原作者当时的感受和要表达的感情。阅读材料不仅有表层意思, 还有深层意思, 所以, 阅读时不仅要理解表层意思, 还要捕获作者的深层意思。为了达到这一目的, 我们就需要学会运用语言的一些基本理论, 包括词汇学﹑词义学﹑语法学﹑语义学﹑修辞学﹑标点符号知识等。

一、词汇学

在英语的学习过程中, 阅读向来在我们日常考试中都是个重头戏, 是重中之重。而口语水平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也受词汇量的制约。如果没有一个扎实的词汇功底, 阅读速度的提高就是无稽之谈!所以词汇学习就显得非常重要。这要求学生单词要记得多而准确, 释义、搭配、例句、用法越全越好。但词汇的学习也不能死记硬背, 要善用词源学理解单词的意思。单词是由前缀、词根和后缀所构成的, 前缀很多都是反义前缀, 如“like”意思是“喜欢”而“dislike”就是“不喜欢”, 再如“happy”意思是“高兴”而“unhapyy”的意思就是“不高兴”, 像这样的前缀如in、im、il、ir等表示否定的很多, 也有很多表示反对的后缀。这样就能节省很多时间, 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词义学

作者在使用一个词时, 要分析把这个词用为褒义词还是贬义词, 这个词的褒贬反映了作者的主观倾向, 可以影响到别的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如果不对这个词分析, 或者对这个词分析不准确, 就会忽视这则信息, 或者传达错误的信息, 可能导致信息失误。如cleverness/Some people are too smart for their own good.分析:本句中的“聪明”含有贬义, 不能译为褒义词“intelligent”, 但可译为“clever”或“smart”。在特定的语境中, “clever”和“smart”都可能带有贬义, 如“smartaleck”表示以为处处聪明的“万事通”, 而“clever talk”类似于汉语的“夸夸其谈”。另外在文章中的词的转意、扩意也大量出现, 一个熟悉的常用词会成为一个完全不同的词汇。如freeze本意是“结冰”, 但在The sudden bang froze us in our tracksz这句话中意思是“惊呆了”。词义理解是阅读的基础, 是阅读质量得以保障的前提。对词义的理解不正确、不透彻、不全面, 就谈不上准确的阅读理解。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正确、透彻、全面地理解和掌握词义, 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加强语言文化的学习, 获取并储备足够的知识来理解词义。

三、语法学

英语语法贯穿英语学习的始终, 首先让我们认识一下什么是语法。语言是交际的工具, 是音义结合的语法体系。语法是语言的组织规律, 它属于语言结构系统。而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 它通过语法而赋予语言以意义内容。准确理解语法的信息意义是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信息不仅存在于词汇中, 它还大量存在于语法规则运用中, 比如时态, 英语时态不仅能说明动作是否完成, 是现在完成还是过去完成, 动作是在进行之中, 还是将要发生等等, 学生们往往把握不住时态所传达的信息, 常常得出错误的信息。如Teacher asked“Tom is nine years old, Who is older, Tom and you?”Student answered“I am two years old than Tom”我们应该理解为至少要大于十一岁。教师要培养学生积极获取有价值信息的意识, 通过分析谓语动词的形态来正确判断时间关系得出正确的信息。此外, 语态语气也很重要, 被动语态除了说明主谓关系外, 还表达出信息的重点和造成客观事实的印象。语气运用更要注意, 虚拟语气常表达一种事与愿违的结果, 如I thought Tom would have comehere.其实所传达的意思是Tom不愿意来这儿但是来了。语气的运用也能判断出准确的信息, 如I pick a book.Whose book is it?回答It might be Kate’s.很可能不是Kate的书, 而回答It must be Kate’s就可以相信是Kate的书。讲解语法﹑句型的信息意义能加强学生在阅读中对信息的渴求, 自觉地把语法运用与信息传递放在一起考虑, 形成多层次分析角度。语法在英语阅读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如果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合理把握语法教学, 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其他能力都会相应提高。除了词﹑语外还要研究章法, 阅读和写作是两个相对应的过程, 阅读时要分析作者对文章的构思, 怎样组织文章, 怎样布置文章的层次, 要分析文章的篇章结构, 据此理清作者的思路, 从文章中获取对学生有价值的信息, 这样就必须掌握英语的写作技能和技巧, 分析英汉写作逻辑思维和习惯的不同。

四、标点符号

在平时的阅读理解训练中, 无论教师还是学生, 注意力一般都集中在对文字的理解上。其实, 文章中还有一些非文字信息, 如标点符号、特殊字体、图表等, 作者常常会利用这些细节向读者传达或暗示丰富的甚至重要的信息, 忽视这些信息或缺乏对这些信息的了解也会造成学生理解上的障碍。比如破折号, 它后面的部分是对前文或前文中的某个词、短语做进一步的补充说明或者解释, 它的信息价值, 可能有作用, 也可能没用处, 所以学生不要放过有用的信息, 同样也不要把时间浪费在无用的信息上。

五、其他

在英语阅读中, 还要重视一些小词包括引导从句的连接词﹑关系词, 表示句子或者段落关系的副词, 表示时间﹑地点的模糊副词﹑短语, 还有表示顺序﹑对比﹑定义﹑列举﹑补充﹑比较﹑分类﹑归纳﹑递进等意义的关系词和连接词。如We go to school.After school we go to the park.After即为时间先后;又如We don’t go to school or go to the park.用or即表示两个地方都没有去。这些词就传达着信息, 是信息符号。要重视这些词传递的信息, 在转折较多、文字复杂的文章中可以牵出文章的脉络, 使学生在阅读时可以不漏掉信息。

此外, 学生在阅读中还要从六个角度寻找信息, what (什么) , who (谁) , when (什么时间) , where (何地) , how (如何) , why (为什么) 处处疑问, 然后寻找答案, 进而获得所要的信息。

总之, 通过几方面的培养和一段时间的阅读训练之后, 学生们会发现阅读是各类题型中最容易获得高分数的题。它不像词汇和语法没见过就做不出来, 而阅读可以通过几个方面把全文的意思清楚地呈现在眼前, 学生们对阅读也会逐步感兴趣, 从而也就提高了学生们的阅读水平———获取信息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包惠南.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1.

[2]陈科芳.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课件.浙江师范大学, 2007.

[3]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

[4]施志贤, 陈德民.从学生误译看翻译中逻辑思维转换的意义.集美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6, 9 (1) .

[5]张小曼, 胡作友.英汉思维差异与翻译策略运用.合肥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5, 19 (2) .

篇9:有效获取信息的教学设计

[关键词]高中英语 阅读信心 阅读信息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9.017

閱读不仅在传统英语教学中受到了重视,也在当下依然受到了广大师生的高度重视,并在长期的教学中积累了很多有助于提升英语阅读有效性的方法。随着现代教学的不断发展,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应该将新的有助于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运用于课堂教学。新时期的教学中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有效获取信息依然是教学的重点。本文就如何提升高中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进行探析。

一、提升学生的阅读信心

有效的阅读不仅需要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做支撑,而且需要学生有良好的精神品质,这样才能收到好的阅读效果。在实际的教学中经常会遇到由于对英语阅读存在忌惮心理,而导致学生不敢进行阅读尝试的情况,严重影响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提升学生的阅读信心,教师要使高中学生明白阅读是一项十分有趣的学习活动,通过阅读能够了解很多信息,尤其了解一些西方的文化,使学生的眼界得到开阔。同时教师还要使学生明白,阅读并不是不可征服的,只要按照教师的指导进行阅读,学生就能够顺利的获取信息,很好的进行阅读。

教师不仅要在思想上使学生消除对阅读的忌惮心理,而且要鼓励学生行动起来,积极进行阅读实践,在实际的阅读过程中真正感受到阅读的快乐,纠正学生对阅读的不正确认识,进而大胆的进行阅读实践,在消除学生内心对阅读惧怕的基础上,更好的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

二、引导学生主动阅读

英语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能够采取有效措施,引导高中学生进行主动阅读。经过大量的调查研究表明,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是积极主动,还是消极被动,对学生的阅读效果产生严重影响。高中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大,想要提升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就需要教师采取一定的方法与措施。那么,在实际的教学中,高中英语教师能够通过哪些途径,有效提升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呢?

1.提升学生对阅读重要性的认识。在实际的教学中,为了使学生对高中英语阅读的重要性有清楚的认识,也为了使学生在对阅读的重要性有清楚的认识的基础上,更好的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教师要使学生明白进行英语阅读,并不仅仅是为了在考试过程中取得优异的英语成绩,而且在以后的工作中能进行有效的阅读,直接影响到能否有效工作。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有效获取信息十分关键,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不仅仅局限于汉语阅读,还要进行英语阅读,学生多掌握一种阅读方法就获得了更多获取信息的途径,也就掌握了更多成功的筹码。

2.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为了有效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教师不仅要使学生认识到英语阅读的重要性,而且还要有效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英语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实际的教学中就会发现,教师根本不用督促学生,学生不仅能够完成教师要求的阅读任务,而且能够积极主动的进行一些课外阅读,并且收到了良好的阅读效果。

三、注重阅读方法与技巧的指导

为了更好的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通过阅读更好地获取有效信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与技巧。不管是传统教学中还是现代教学中,英语阅读都受到了高度重视,因此,也积累了很多有助于提升学生阅读有效性的方法。不管是传统的阅读教学方法,还是现代教学中涌现出的阅读教学方法,只要对学生阅读水平的提升有帮助,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都应该进行灵活应用。

教师在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的过程中,要注意理论与实际阅读活动的结合。教师在对学生讲解一种有效的阅读方法之后,要及时配合相关的阅读资料,让学生进行实战演练,这样才能真正发挥阅读方法对学生阅读实践的指导作用,也才能真正达到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

在学生能够有效掌握相关的阅读方法与技巧的基础上,教师还要鼓励学生积极的进行阅读,在实际的阅读过程中不断应用不同的阅读方法与技巧,进而使不同的阅读方法与技巧成为学生的阅读习惯,切实达到提升学生阅读水平的目的。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高中阶段的学生虽然在阅读学习的过程中十分努力,然而阅读水平的提升并非朝夕可就之事,学生只有在日常的英语学习过程中,对阅读引起重视,并不断的进行锻炼才能收到好的学习效果。为了更好的提升高中学生的阅读水平,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学生英语阅读水平的有效提升需要建立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之上,高中学生学习时间紧张,学习压力大,因此,只有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才能更加轻松的阅读,并且阅读水平也能够得到有效提升。例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每天在课余时间阅读一篇与高中学生的阅读水平相适应的文章,坚持每天阅读并形成习惯,这样日积月累,学生的阅读水平自然能够得到有效提升,并且对英语其他知识板块的学习也有很大帮助。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不仅使学生不再感觉阅读是一种负担,而且逐渐学生会感觉到英语阅读的乐趣,使阅读成为学生英语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继而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五、实现读与思的有效结合

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思考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现代教学的不断发展,要求提高教师教学的有效性,同时也要提升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就阅读而言,如何才能更好的提升学生阅读的有效性,值得教师深思。同一篇文章不同的学生进行阅读,善于思考的学生通过阅读文章能够有很多收获;而不善于思考的学生,读完文章之后觉得并没有什么收获,这就体现了思考在学生阅读过程中的重要性。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否进行有效思考,也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进行培养,例如: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对培养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思考能力有很大的帮助,相反,学生盲目的进行阅读,自然无助于学生思考能力的提升。

篇10: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教学设计

课标中“信息技术基础”必修课的要求是:“以信息处理与交流为主线,围绕学生的学习与生活需求,强调信息技术与社会实践的相互作用。”“学生应该掌握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基本方法”。其中对信息获取的要求是:“知道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及其实际意义;学会根据问题确定信息需求和信息来源,并选择适当的方法获取信息。”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养成良好的信息获取习惯。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分组讨论,共同体验信息获取的过程、经历、经验,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进行总结。

情感态度与价值:体验信息技术蕴含的文化内涵,形成并保持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教材分析】

《信息技术基础(必修)》(教育科学出版社)的教材围绕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层面对学生进行了全面的引导与培养。本节内容是本教材的第二章第一节内容,是整本书的基础理论知识部分,为以后更好的学习本册书奠定基础。本节内容的重点在于如何让学生灵活掌握信息获取的各个环节并熟练地应用于日常生活学习当中。计划授课课时为1学时。

【学生情况分析】

授课对象为高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大多数在上初中的时候已经学过《信息技术基础》,另外,前面已经介绍过了关于信息的相关知识,为本章节的学习也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教学方法】

讲授法、问答法、探究研讨法等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信息获取过程的分析和信息获取方案的确定

难点:不同的信息需求决定用不一样获取方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引导学生阅读杨叔子院士打猪菜的故事。学生活动:阅读14页杨叔子打猪菜的故事。

教师活动:杨叔子院士采取了什么方法?他是否只想到这一个方法?他还可能想到哪些方法?

学生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了激烈的讨论,然后进行回答。学生给出的答案归结为:(1)直接赶猪去吃猪菜,现场观察。(2)应该还想到了其它一些方法(3)其它方法:向别人请教;直接找人引路;查阅资料。

教师活动:我们看出杨叔子当时想了很多方法,但他最终选择了一个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并顺利的完成了任务。

二、举出第二个人类主动获取信息的例子——刘蕾获取天气预报信息,引导学生总结出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14页小资料——刘蕾获取周日郊区天气情况的信息

教师活动:给出表格,请各个小组讨论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刘蕾的目标是什么

她想到了哪些方法

她选择了哪种方法

她是否达到目标

若没达到目标应该怎样做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完成表格并相互评价、修正得出下面内容

刘蕾的目标是什么

获取周日郊区天气情况的信息

她想到了哪些方法

报纸、电话、电视、网络、拨打12121查询

她选择了哪种方法

拨打12121查询

她是否达到目标 是,获知天气状况良好

若没达到目标应该怎样做

重新选择方法

教师活动:刘蕾对一系列可能获取周日天气情况的信息来源进行了判断及选择,最终选择了拨打12121收费电话的方式,从而通过电话查找到了她所需要的天气信息——天气晴好。这就是刘蕾同学获取周日天气情况信息的一般过程。由此我们上升到理论高度对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进行归纳如下图:

三、剖析信息获取的各个环节

教师活动:下面请大家阅读课本14页小资料——刘峥获取奥运有关的信息,结合我们归纳出的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思考每个环节刘峥都做了哪些工作?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每个小组回答一个环节,结果如下:

定位信息需求:奥运有关的信息

选择信息来源:各级体委的相关部门、报纸、相关电视节目、奥运会的爱好者、相关书籍(最终选择书籍)

确定信息获取方法,获取信息:选择书店计算机查询,购买书籍。

评价信息:信息全面、权威

教师活动:可见不管获取信息的行为多么复杂,只要遵循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都能成功地获取所需的信息。通过以上三个获取信息的实例,我们已经掌握了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下面来具体的剖析信息获取的各个环节。

1、定位信息需求

教师活动:讲述信息需求包括所需要的信息和要求。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时间范围;②地域范围;③内容范围。也就是说“获取什么时间什么地方的什么样的信息”。准确定位信息需求的好处:确保信息有时效性和针对性,可以减少信息获取的工作量,提高信息获取效率。

2、选择信息来源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16页的表格,了解信息的来源,思考不同信息源的实例与优缺点。

信息来源大致可分为以下四类:

①文献型信息源 ②口头型信息源(个人型信息源)

③电子型信息源 ④实物型信息源(现场信息源)

学生活动:讨论、思考每种信息源的实例与优缺点。

教师活动:各种信息来源需要互相结合,互相补充,统筹选择,更要依据具体的条件与环境。

3、确定信息获取方法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思考“选择了不同的信息来源也决定了选择了不同的信息获取方法”,并总结方法。

①现场观察法 ②问卷调查法 ③访谈法 ④检索法(文献检索、网络检索)⑤实验法教师活动:前面的实例中,主人公选择了相应的信息来源后都采用了什么方法?

学生活动:思考、回答,互评。

4、评价信息

教师活动:评价信息是有效获取信息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它直接涉及信息获取的效益,评价的依据是先前确定的信息需求。举出案例:小明即将参加高考,要查询高考试题,在网上搜索,看到一条信息“独家机密,今年高考试题,一套1万元”。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看法。

学生活动:讨论、交流一致认为是虚假信息。

教师活动:评价贯穿整个信息获取的过程,如不符合我们的需要就需作重新调整信息的来源和方法。

【教学反思】

篇11:信息的获取与管理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发现并掌握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关系性质,懂得判断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2、了解三角形稳定性的特点,并能寻找到生活中的运用。 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实验、交流、发现等活动,发展平面几何观念;

2、通过实践去感受三角形的稳定性,体会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精神;

2、在平等的教学氛围中,通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和评价,拉近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情感距离。

二、教学重点:

如何让学生在活动中观察、实验、发现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三、教学难点:

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发现。

四、教 法:

新的课堂教学采用“情境—问题—探究—反思—提高”,使学生体验到数学是一个充满着观察、实践和猜测的发现过程。

学生在教师营造的“可探索”的环境里,积极参与,生动活泼地发现新知识。

教师耐心引导、分析、讲解和提问,及时点拨,及时对学生的意见进行肯定与评议,使学生思维逐步扩展。

确定本课主要的教法为:

1、计算机辅助教学、教学模型教学;

2、实践式、讨论式教学;

3、评议结合教学。

五、学 法:

从实践中探索―――在讨论中发现―――到生活中对比。

六、教学设计

准备问题:

复习旧知识,引出新知识。课件演示: 如果我们要从A地到B地,你会选择哪种走法呢?

(说明:这一步是学生尝试活动的准备阶段,回顾学生原有的知识,为后继学习做好铺垫,让学生主动参与到知识的发现过程中。) 进行新课: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姚明是我们大家非常熟悉和喜欢的篮球明星,根据篮球明星姚明的有关资料,你能算出姚明的步幅有多大?

想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要学习: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板书课题:《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课件演示:

( 说明:设置悬念,从情境中营造可探索的环境,从一开始就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兴趣。用同学们感兴趣的事,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快乐的讨论与探索中尽可能地展示学生丰富的资源、儿童的信息,使课堂教学活动更精彩,更充满生机与活力。)

2、自己实践,发现新知:

① 动手做一做:

用长度分别为7cm、2cm、5cm、4cm的四根小棒,同学们发挥想像,任意取其中的三根,首尾连接,搭成三角形。并思考以下问题:

(说明:学生有了好奇心,同时将产生解决问题的愿望。这一步是使学生从实践活动中自己发挥创造力、发现各种可能的结果。学生进行分组实践,遇到困难可提问,同桌学生也可互相商量。这时引导学生实践就成为学生切身的需要。等实践到一定时机时,转入下一步。)

② 交流反馈

③ 形成性质

(说明:通过“做一做”使学生亲历“做数学”的过程,并在活动中发现问题。通过观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引导学生对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思考和直观的推理,获得新知,并学会初步说理,增强语言表达能力。教师根据实践中出现的各种现象,加以分析点评,并用课件总结各种可能。)

④ 作图验证

⑤ 再试一试 (说明:既使得学生会用圆规和直尺画三角形,又让学生在作图中更加体会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性质,也为下面三角形稳定性的学习埋下伏笔。)

3、继续实践,继续发现: ① 再动一动手

(说明:通过“再动一动手”这一活动,引导学生从实践中初步认识三角形的稳定性。)

② 得出性质

通过展示教具三角形与四边形。加深学生对这一性质的感性认识。课件演示

(说明:展示教具,用对比的方法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到三角形具有稳定性。通过课件,带领同学们到生活实践中的去寻找三角形稳定性的运用,同时感受生活中的数学图形之美。)

4、重点内容,尝试练习:

这一步是学生尝试活动的主体。教师要巡视,以便及时掌握学生尝试练习的反馈信息,找准学生困难在哪里,这就为后面教师讲解提供信息,对后进生进行个别辅导。学生尝试中遇到困难,同桌学生之间也可以互相帮助。

5、针对困惑,教师讲解:

根据课堂反馈信息,对尝试题进行点评。

(说明:学生互相讨论后,迫切需要知道自己尝试的结果是否正确,这时教师讲解的火候已到。教师只要针对学生感到困难的地方、教学重点和难点地方进行讲解。这是确保学生系统掌握知识的关键一步。在“想一想”这一题的启发过程中,同时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6、会学数学,学会小结

在课堂小结前,问一问同学: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后,返回到本节课的开始,让同学讨论姚明步幅有多大的问题。

(说明:通过小结,一方面使学生主动地把本课的知识内容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同时熏陶学生逐步达到“会学”数学的境界。“从问题中来,到问题中去”,这时学生已经能很轻松得回答姚明的步幅到底有多大了。)

7、推荐创新,布置作业

(说明:这是为学生课后进一步探索指明方向,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推荐作业也是为学有余力的学生准备的。)

篇12:《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教学反思

教师通过网络教室软件实现演示法,使教学更加直观、清晰,教师的操作通过网络直接传送到每一台学生机上。

通过不断的用例子去解释和演绎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强化学生的记忆,再通过详细的剖析各个环节,让学生理解性记忆,课堂中贯穿一些实践的小游戏互动增加学生的兴趣。

篇13:有效获取信息的教学设计

一常见地理材料分析的分类

1. 运用地理材料, 考查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能力

如“热岛效应”, 在一般教学中未讲, 但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地理技能后, 便可以独立分析, 拓宽知识。可这样设题:

例1:读材料1, 回答问题。

材料1:在一些发达的工业区和大城市, 由于人口集中, 大量消耗能源, 除对大气造成污染外, 还要释放大量“废热”进入大气。这种人为释放的热, 使城市的年平均气温比郊区可高出0.5℃~3℃或者更高一些。这种现象在人口密度大、工业发达的城市尤为明显。如1979年12月13日20时, 上海市中心的气温为8.5℃, 近郊为4℃, 远郊仅为3℃。这样, 城市在温度的空间分布上, 犹如一个温暖的岛屿, 称为“热岛效应”或“火炉效应”。在这种热岛效应的影响下, 城市上空的雾、云增加, 城市上空的风、降水也发生异常。

阅读以上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 产生“热岛效应”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答案:城市工业发达, 人口集中)

(2) 根据材料内容, 在下列方框中绘出城市和郊区之间的大气环流, 并回答:为何“热岛效应”会导致城市上空多云? (答案:城市上空气温高, 空气中又多尘埃, 上升气流使水汽凝结, 故常多云)

2. 运用材料设问, 考查学生对材料中蕴含的地理知识的理解能力

例2:读材料2, 回答问题。

材料2:索菲亚·安蒂波斯技术开发区, 位于法国“蓝色海岸”之滨, 在这里设立的950家公司共有来自50个国家的职员1.5万多人, 每年向该地区的经济注入28亿美元。开发区建立至今已发生明显变化, 当初索菲亚开发区专门吸引大的公司参与, 且以美国公司为主, 主要开发信息技术, 为扩大经济增长, 开发区积极开拓新的项目。目前共有202家信息和通信技术公司、49家卫生设备公司、18家能源公司、64家研究和教育机构和617家服务性公司。

法国硅谷的经验表明, 一个科技开发区需要有一个大学作基础。尼斯大学是法国最新的大学, 迄今只有29年的历史, 但是今天已发展成设有许多尖端科目, 并拥有2.4万名学生的学校。

索菲亚开发区有法国第二大机场和通向意大利的高速公路。去年春天在这里庆祝该开发区建立25周年, “索菲亚”已成为法国滨海地区的一大景观。 (选自《地理文摘》)

阅读以上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 开发区内外籍职员比例较大, 反映了法国什么国情? (答案:法国人口增长缓慢, 劳动力不足, 资源得不到充分开发, 须引进外籍工人)

(2) 该开发区实现经济增长的措施是什么? (答案:引进外资;开拓新项目)

(3) 该开发区在位置分布上反映的要求是 (A、D)

A.环境洁净优美B.接近消费市场

C.当地劳动力资源丰富D.接近高等教育区

(4) 该开发区工业部门的特点是 (B、D) 。

A.以“劳动密集型”工业为主;

B.以“知识密集型”工业为主;

C.具有“临海型”布局特点;

D.具有“临空型”布局特点。

3. 运用地理材料, 考查学生对所学地理知识的运用能力

例3:读材料3回答问题。

材料3:被誉为“江南明珠”的太湖, 即将被藻类所占据。目前太湖的藻类比十年前增长了5倍, 部分监测点的藻类数量已超过每升1亿个, 整个湖面已有2/3的面积达到中富至富营养化过渡状态。如不加治理, 太湖将面临因全部富营养化而窒息死亡。

目前, 太湖沿岸每年农业中化肥使用量达200~300万吨, 农药5~8万吨, 其中, 约有50%的化肥和农药随雨水流入湖泊河道, 仅农业和生活污水足以使太湖水中含氮量超过三类水指标。太湖沿岸工业区多, 每年有近10亿吨未经处理的工业污水排入江河, 使每个中小城市周围的地面水都受到严重污染, 形成黑水带, 并随河网扩散而影响到太湖。此外, 太湖还以“博大的胸怀”容纳着渔业、水运业和旅游业带来的污染。人们在呼唤:救救太湖! (摘自《地理教学》)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 文中提到太湖可能窒息衰亡的依据是什么? (答案:水中富营养化现象)

(2) 为什么说太湖可能窒息衰亡? (答案:水中营养元素增加, 引起藻类过度生长, 促使浮游生物的过度繁殖, 这样大量积累了有机物质。随着有机物分解和藻类生长, 水中氧气被大量消耗, 使太湖出现缺氧状态而窒息衰亡)

(3) 文中所列太湖营养元素的积累来自哪些污染方式? (答案:农业和生活污水;工业污水和渔业、水运业、旅游业污染)

(4) 太湖水体污染给沿岸居民带来哪些不利影响? (答案:使居民饮用水质变坏, 危害人体健康。若有有害金属元素污染物, 通过食物进入人体, 会导致“公害病”发生。另外, 给养鱼、旅游带来不利影响, 影响居民经济收入)

4. 通过2~3份相关地理材料的考查, 培养学生综合比较、分析的能力

读材料4~6, 回答问题。

材料4:在一般情况下, 天然降水都是偏酸性的。这是因为大气中的CO2溶于雨水, 部分形成碳酸的缘故。所谓酸雨, 指的是p H值小于5.6的酸性降水, 其形成原因是:人为排放的SO2进入大气后, 造成局部地区大气中SO2富集, 在水汽凝结过程中溶于水形成亚硫酸、硫酸, 然后随雨降落形成酸雨。 (摘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地理》下册教学参考书)

材料5:调查表明, 我国酸雨地理分布的总趋势是由北向南逐渐增加, 长江以南已形成相当范围的酸雨带, 而且明显地分为三个酸雨片区:西南酸雨区 (包括重庆和贵阳周围地区) 、华东酸雨区 (包括上海、苏杭地区) 、中南酸雨区 (包括长沙、广州、南宁地区) 当前, 酸雨比较集中且危害较重的是四川省。 (摘自郝志功主编《当代环境问题导论》)

材料6:据1993年环境监测结果表明, 重庆的酸雨频率为80%, 全年酸雨p H值平均为4.38, 最低为2.8。在这里不仅雨水受到酸化, 雾水、露水和雪水也受到严重污染, 特别是1994年以来重庆连续四次出现酸性“黑雨”现象, 尤其是1994年元月上旬的一场“黑雨”, p H值为3.92, 与家用食醋相当! (摘自《地理大观园》)

阅读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 “酸雨”与自然界的酸性降水在成因上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答案:前者是人为原因造成, 后者是自然原因所致)

(2) 根据酸雨形成原因分析, 我国酸雨地理分布的总趋势为什么呈现由北向南逐渐增加的现象? (答案:一是北方地势平坦、开阔, 冬季风强, 不利于SO2等酸性气体富集;二是北方降水频率较南方小, 空气干燥使酸雨出现机会少, 而南方相反。)

(3) 根据酸雨形成原因分析, 四川省 (特别是重庆地区) 为什么酸雨频率高? (答案:四川省大部地区位于盆地中, 盆地内工业大量排放硫氧化合物、氮氧化合物等大气污染物, 加之盆地湿度大, 静风频率高, 大气扩散条件差, 利于酸性气体污染富集, 在多雨、多雾的盆地内容易形成酸雨。)

材料分析题类型多样, 也可与图形结合起来分析, 仅举以上四例, 借以抛砖引玉。

二设计地理材料分析题时的注意事项

1. 选择材料要适当

选材时应注意与所学地理知识的联系, 与课文保持一种“若即若离”的关系, 使学生能利用材料回顾课文, 又能利用课文知识解释材料。

2. 设问不要“偏航”

要先弄清本次设问要考查学生哪些地理知识和技能, 学生能否从所给材料或所学地理知识中找到答题依据, 不能太玄。但也不能太简单, 否则会失去材料利用价值。

三结束语

篇14:例析地理试题有效信息获取

例1 下图为我国某地沿北纬38.5°所作的地质构造、地貌剖面图,图中一般地势越高地下水埋藏越深。读图,完成第1、2题。

[花岗岩][洪积物][老沉积物][新沉积物][断层][砂岩][106.5°][38.5°][108°][38.5°][城市][黄河][3000][1000][海拔(m)][④

沙丘覆盖

的平原][①

侵蚀

山地][②

洪积倾

斜平原][③

冲积平原]

(1)对图中四地地质构造成因、地貌外力作用方式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地断裂抬升、黄河干流流水侵蚀

B.②地断裂下沉、黄河干流沙砾洪积

C.③地断裂下沉、黄河干流泥沙冲积

D.④地断裂抬升、黄河干流泥沙堆积

(2)图中城市历史上曾是某朝代的都城,该王朝一般会选择在土层深厚、地下水位较深的地方修建皇家陵墓。图中较为理想的地方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 (1)图示中①处图例标识是花岗岩,获取信息后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知:花岗岩是侵入岩,反映的是地质作用中的岩浆活动过程,接着就是断裂抬升过程形成山地地形,再受黄河支流流水侵蚀后形成最终图示地形;②处是断层中的岩层相对下降后形成的洪积倾斜平原,结合所学洪积扇知识,②处地质构造是断裂下沉后黄河支流泥沙堆积而成的洪积-冲积平原;③处图示岩层下降,106.5°黄河干流穿过,有新老沉积物沉积而成的冲积平原,结合所学知识,③处地质构造是断裂下沉,黄河干流泥沙堆积;④是断层中的岩层相对上升形成的砂岩及沙丘覆盖的平原。关联所学知识,砂岩是沉积岩,沙丘是风力搬运后堆积而成,④处地质构造是断裂抬升后固结成岩形成砂岩,风力堆积形成沙丘地貌。

(2)题干材料中指出皇陵应修建在土层深厚、地下水位较深的区域,这也是非常重要的有效信息,为我们后续思考指明了方向。从背景材料中获取信息可知地势越高地下水位埋藏越深,综合可知皇陵应建在土层深厚、地势较高的区域。图示①处土层缺失,③处和④处地势过低,②处土层深厚,地势较高,故②处为皇陵修建的理想区域。

答案 (1)C (2)B

点拨 此题对同学们的信息提取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需要大家通过提取得到的有效信息,进一步结合岩层地质构造及特点、对区域工程建设影响及选址等有关内容,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本题主要是从地质构造、地面剖面图中,结合图例获取地理信息,再联系和运用断层、岩浆岩、岩浆活动、外力流水侵蚀作用、风力堆积和河流堆积地貌等相关知识来得出正确答案。此外,第(2)题的题干部分专门提到“图中城市历史上曾是某朝代的都城,该王朝一般会选择在土层深厚、地下水位较深的地方修建皇家陵墓”,必须结合该信息,才能准确得到答案,大家千万不能忽略。

例2 人类活动导致大气中含氮化合物浓度增加,产生沉降,是新出现的令人担忧的全球变化问题。一科研小组选择受人类干扰较小的某地,实验模拟大气氮沉降初期对植被的影响。实验地植被以灌木植物为主,伴生多年生草本植物。下表数据为实验地以2009年为基数,2010~2013年实验中植被的变化值(测量时间为每年9月30日)。据此完成下题。

[年份\&2009\&2010\&2011\&2012\&2013\&植株数量\&灌木植物\&1\&1.00\&1.00\&1.00\&1.00\&草本植物\&1\&1.18\&1.20\&1.21\&1.23\&地上生物量\&灌木植物\&1\&1.09\&1.10\&1.12\&1.11\&草本植物\&1\&1.47\&1.55\&1.52\&1.53\&地下生物量\&灌木植物\&1\&1.01\&0.99\&0.98\&0.97\&草本植物\&1\&0.21\&1.29\&1.42\&1.58\&]

(1)实验期间植被变化表现为( )

①生物量提高 ②生物量降低 ③植株密度改变 ④植被分布改变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实验期间大气氮沉降导致灌木、草本两类植物出现此消彼长竞争的是( )

A.植株数量 B.总生物量

C.地上生物量 D.地下生物量

(3)根据实验结果推测,随着大气氮沉降的持续,植被未来变化趋势是( )

A.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繁茂

B.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萎缩

C.灌木植物茂盛、草本植物萎缩

D.灌木植物萎缩、草本植物茂盛

答案 (1)A (2)D (3)D

解析 (1)从表格中的数据可知,2010~2013年的灌木植株数量与2009年相同,而草本植物植株数量比2009年增加,说明实验期间的总生物量提高,①说法正确,②说法错误;2010~2013年的地上生物量都在增加,因此植株密度增加,而地下生物量中灌木植物密度减小,草本植物密度增加,所以③说法正确;灌木和草本植物的分布状况在表格中未体现出来,所以④错误。

(2)从表格可知,实验期间灌木植物地下生物量不断减少,而草本植物的地下生物量不断增加,呈现出此消彼长的竞争趋势,D项正确;灌木植物植株数量没有变化,草本植物植株数量不断增加,因此A、B项错误;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的地上生物量在2010~2011年都增加,所以C项错误。

(3)表格中显示,灌木植物的地上生物量从2009~2012年一直在增加,而2013年生物量低于2012年,说明灌木植物地上生物量未来将减少,而灌木植物地下生物量一直呈递减趋势,因此灌木植物未来将逐渐萎缩;草本植物地上生物量虽在2011~2012年有减小趋势,但2013年增加,说明草本植物地上生物量波动上升,而草本植物地下生物量一直都在增加,因此其未来会越来越繁茂。

点拨 通过观察,我们可以发现,解决此题设问的关键就在于准确理解题干中所包含的这个表格。需要我们获取材料文字信息后,对表格中的数据信息进行对比分析后得出答案。该表格是以2009数据为基础,形成的变化数据表格,2010~2013年以比值的形式出现,但没有采用常见的百分比形式,因此很多同学们上手后看不懂后续数值所表征的意义,绕过这个弯后,处理题干设问并没有太大难度。

通过上面两道例题的分析和点拨,我们可以发现地理试题中的有效信息一般包括文字材料、地理图表、地理数据、地理景观和符号等,大致上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地理文字信息、地理图像信息和地理表格信息。

不论信息以何种方式呈现,从中获取有效信息,都可按以下基本步骤要领进行:

1.仔细阅读文字背景材料、地图图形、地图表格、题干设问中的所有信息,首先明确所指向的具体知识点。

2.激活、关联和调用基本的地理概念、地理数据、地理事物的分布和特点、地理原理和规律等知识,开始在脑海中构建此题的模型,从多个角度理解信息。

上一篇:中班数学活动:《趣味排序》下一篇:有关安全协议书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