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禁毒防艾知识问卷考核题

2024-07-15

小学生禁毒防艾知识问卷考核题(精选7篇)

篇1:小学生禁毒防艾知识问卷考核题

2011年小学生禁毒防艾知识问卷考核题

学校 完小 六年级学生: 成绩:

一、我会填:

1、我国法律规定,毒品包括鸦片、、、、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务院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2、毒品具有、、、等特征。

3、第42届联合国大会正式确定每年的 月 日为“国际禁毒日”。

4、云南省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是以 传播为主。5、1839年,发动了世界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禁毒运动。

6、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禁毒的决定》中明确规定:走私、贩卖、运输、制造鸦片 克以上,海洛因 克以上或者其他毒品数量大的,处十五年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7、对于生命与毒品的关系,人们的告诫就是、。

二、公正的小法官。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

1、鸦片又称“阿片”,俗称“大烟”,是世界上最早的毒品。()

2、海洛因俗称“白粉”,人吸食后极容易成瘾。()

3、吸毒只是单纯的个人行为,不属于违法行为。()

三、简答:你将小学毕业了,你认为青少年远离毒品的措施有哪些?

2011年小学生禁毒防艾知识考核题参考答案

一、我会填:

1、我国法律规定,毒品包括鸦片、海洛因、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务院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2、毒品具有 依赖性、耐受性、非法性、危害性 等特征。

3、第42届联合国大会正式确定每年的 6 月 26 日为“国际禁毒日”。

4、云南省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是以 吸毒 传播为主。5、1839年,林则徐 发动了世界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禁毒运动。

6、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禁毒的决定》中明确规定:走私、贩卖、运输、制造鸦片 1000 克以上,海洛因 50克以上或者其他毒品数量大的,处十五年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7、对于生命与毒品的关系,人们的告诫就是 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二、公正的小法官。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

1、鸦片又称“阿片”,俗称“大烟”,是世界上最早的毒品。(√)

2、海洛因俗称“白粉”,人吸食后极容易成瘾。(√)

3、吸毒只是单纯的个人行为,不属于违法行为。(×)

三、简答:你认为青少年远离毒品的措施有哪些?

(答:

1、了解毒品的危害,不产生好奇心;

2、学习有关法律知识,知道吸毒、贩毒都要受到法律制裁;

3、不听信毒品能治病,能给人带来快乐等花言巧语。

4、不吸烟、不喝酒;

5、不结交有吸毒、贩毒行为的人;

6、不进电子游戏室、酒吧、歌舞厅等复杂的公共场所。)

篇2:小学生禁毒防艾知识问卷考核题

姓名: 班级: 评价等级: 下列各题有单选有多选,1.艾滋病的英文简称是()

A.AIDS B.ATDS C.HIV D.HTV 2.艾滋病的全称是()

A.非常性的流行艾滋病 B.获得性的传染艾滋病 C.获得性免疫疾病 D.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 3.艾滋病毒的英文简称是()

A.AIDS B.ATDS C.HIV D.HTV 4.感染艾滋病毒的人有多大概率成为艾滋病人()

A.5%-20% B.10%-30% C.20%-40% D.30%-50% 5.艾滋病主要破坏人体的()系统。

A.淋巴系统 B.消化系统 C.神经系统 D.免疫系统 6.艾滋病首先发现于什么时间、哪个地方()。

A.1980年非洲 B.1981年 美洲 C.1982年欧洲 D.1983年 亚洲 7.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A.血液传播 B.蚊虫传播 C.唾液传播 D.母婴传播 E.拥抱传播 F.性传播

8.下列哪些行为不传播艾滋病病毒()

A.艾滋病人在公共场合打喷嚏 B.共同使用餐具 C.共同使用的针具 D.共用纹身的用具

9.我国艾滋病流行的主要途径是()A.性传播 B.血液传播 C.共用针管传播 D.母婴传播 10.艾滋病的分为那四期()

A.窗口期 B.潜伏期 C.病发期 D.淋巴腺期 E.综合症期 F.重症期 11.当病人感染上艾滋病病毒时经过多久能检查出来()

A.3个月 B.6个月 C.9个月 D.一年 E.一年半 F.两年 12.什么是“窗口期”()

A.患者感染艾滋病毒的期间 B.艾滋病病毒扩散的期间 C.从感染病毒到检测出病毒的期间 D.从感染病毒到发病的期间 13.我国艾滋病流行最多的省份是()

A.河南 B.云南 C.广州 D.湖南 E.广西 F.新疆 14.我国什么时候开始发现艾滋病病人()

A.1980 B.1981 C.1982 D.1983 E.1984 F.1985 15.我国艾滋病流行的真正开始是在何时何地()

A.1987 河南 B.1988 广东 C.1989 云南 D.1990 湖南 E.1991 广西

16.什么事件标志着我国艾滋病流行真正的开始()

A.在河南发现大批的艾滋病感染者 B.在云南吸毒人群中发现大批的艾滋病感染者C.在广东发廊发现大批艾滋病感染者 D.在新疆边界地区发现大批艾滋病感染者 17.国家对艾滋病感染者提供哪些帮助政策()

A.发放救助金 B.免费治疗 C.免费提供疫苗 D.免费提供艾滋病病毒检测 18.怎么预防艾滋病()

A.禁欲 B.不要生孩子 C.不要共用餐具 D.洁身自爱 E.正确使用安全套 19.什么是毒品()A.是指使人形成瘾癖的药物 B.是指使人吃了产生幻觉的药物 C.是指使人形成依赖的药物 D.是这使麻醉的药物和精神药物 20.什么是新型毒品()

A.新出来的毒品 B.新近流行的毒品 C.很好看的毒品 D.是经过人工化学合成的毒品。

21.新型毒品与传统毒品存在以下区别()A.新型毒品多为人工合成的化学合成类毒品,而传统毒品主要是罂粟等毒品原植物再加工的半合成类毒品。

B.新型毒品对人体主要是“镇静”、“镇痛”作用为主,而传统毒品对人体主要有兴奋、抑制或致幻的作用。

C.新型毒品的吸食者多采用口服或鼻吸式,而传统毒品多采用吸烟式或注射等办法。D.新型毒品吸食者一般在吸食后犯罪,而传统毒品吸食者多在吸食前犯罪。22.常见的新型毒品有哪些()

A.吗啡 B.K粉 C.可卡因 D.三唑仑 E.海洛因 F.杜冷丁 G.麻古 H.摇头丸 23.毒品可以分为哪几类()

A.可分为天然毒品、半合成毒品和合成毒品 B.可分为抑制剂、兴奋剂和致幻剂 C.可分为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D.可分为传统毒品和新型毒品 24.青少年吸食新型毒品的诱因主要是()A.无知和轻信 B追求刺激和享受 C赌气或逆反心理 D排解压力 25.毒品对社会有哪些危害()

A.削弱社会劳动力 B.使人心里产生依赖 C.扰乱社会治安 D.危害人体的生命健26.新型毒品吸食成瘾者会有以下哪些迹象()A.出现雷同行为现象,经常机械性地反得相似的动作.B.消瘦明显,老化明显.C.产生皮肤上有小虫爬的假象而搔、抓导致皮肤溃烂.D.性格、情绪出现明显变化,如多疑、猜疑、暴躁等.27.毒品和艾滋病的有什么关系()

A.吸毒可以引发艾滋病 B.艾滋病患者会引发吸毒 C.毒品和艾滋病没有关系 D.吸毒和艾滋病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28.世界禁毒日和防艾日各是什么时候()

A.12月1日 6月23日 B.12月1日 8月1日 C.6月23日 12月1日 D.8月1日 12月1日 29.你参加过“禁毒防艾”的知识讲解或者其他活动吗()A.不敢兴趣,从来都不参加 B.感兴趣,有这样的活动就参加 C.参加过 D。没有参加过

篇3:小学生禁毒防艾知识竞赛题专题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

1、世界艾滋病日是每年的何月何日?()

A.6月1日

B.8月1日

C.12月1日

D.11月1日

2、关注艾滋病防治问题的国际性标志是()。A.红丝带

B.橄榄枝

C.鸽子

D.黄丝带

3、艾滋病病毒通过血液和血液制品传播的概率,大约是()%。A、40

B、60

C、80

D、100

4、艾滋病毒不可以通过下列哪种方式传播()

A、共用针头或注射器

B、性接触

C、日常生活接触

D、母婴传播

5、下面哪种不属于兴奋剂类毒品()A.冰毒

B.摇头丸

C.可卡因

D.海洛因

6、国际禁毒日是:()A.6月6日 B.6月26日

C.6月16日

D、12月1日

7、下列哪种行为有传染艾滋病的危险()

A.共用剃须刀

B.共用毛巾、马桶

C.共用茶杯和餐具

D.蚊虫叮咬

8、我国吸毒人员吸食的毒品中,吸食最多的毒品是()。A.海洛因

B.冰毒

C.大麻

9、高危人群是指:()

A、高级干部

B、容易感染艾滋病的人群

C、危险人群

10、预防艾滋病是谁的责任?()

A、卫生部

B、政府

C、非政府组织

D、全社会

11、艾滋病患者能否治愈()。A、能

B、不能

C、不知道

12、什么是“无毒社区”?()

A.没有吸毒、没有贩毒、没有种植原植物和没有制造毒品的社区 B.没有一切毒品的社区

C.没有吸毒人员的社区

13、吸毒危害人体的正常生理机能和新陈代谢,并导致多种疾病,吸毒过量还会造成什么后果?()

A.突然死亡 B.休克 C.暂时昏迷

14、非法种植罂粟或其他毒品原植物,在收获前自动铲除的?()A、应当免除处罚

B、可以免除处罚

C、应当奖励

15、世界上最大的毒品贸易和毒品消费国家是哪个?()A、中国

B、美国

C、英国

二、判断题(每题3分,共45分)

1.吸毒一次不会上瘾。()

2.吸毒成瘾是一种疾病。()

3.《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无论数量多少都应当追究刑事责任。()

4.强迫他人吸毒的行为不构成犯罪。()

5.滥用“K粉”后会导致神经精神中毒反应、幻觉和精神分裂症状。()

6.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没有对麻黄素进行管制。()

7.预防吸毒的“三道防线”是学校预防、家庭预防和社区预防。()

8.吸食或注射毒品是犯罪行为。()

9.脱毒就是脱瘾。()

10.红丝带象征着我们对艾滋病患者和感染者的关心与支持。()

11.艾滋病病毒离开人体后在常温下可生存数小时至数天。()

12.艾滋病病人和无症状的艾滋病病毒携带者是艾滋病唯一的传染源。()

13.蚊子叮咬会传播艾滋病。()

14.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者艾滋病病人不能到一般的医疗机构就诊,应到专门的医疗机构就诊。()

15.唾液、泪液、汗液和粪便不会引起艾滋病的传播。()

三、论述题(每题5分,共10分)

1、如果有人诱惑你吸毒,你怎么办?

篇4:禁毒防艾知识讲座1

认识毒品

一、毒品的概念

(一)毒品一词的由来

毒品一词是现代社会用语,据说最早出现在欧洲,是人们在了解了鸦片等麻醉药物的危害之后才开始使用的。因此,作为一个社会用语,至今不过有两三百年的历史。

在中国,一直到20世纪20年代才开始使用“毒品”一词,到二次世界大战前后才流行起来。清代中期以来,尤其鸦片战争期间,当时只说“禁烟”,鸦片烟与毒的字面联系仅限于“流毒天下,为害巨甚”(林则徐语)及“毒害之烈”层面上,尚未出现“烟毒”连用的情况。当时的烟,即今日所说的毒品,在法律条文中,无论是《大清刑律》,还是《新刑律》,也只规定“鸦片罪”,未见“毒”的罪名。将鸦片称为毒的,最早是1904年在福建发起成立的“去毒社”。民国初期,已有“烟毒”连用见诸报端。1924年,以“拒毒会”为名的组织出现,并出版《拒毒月刊》。这时的“毒”或“烟毒”是鸦片的同义语。

新中国成立后,“毒品”一词已在社会上广泛使用,但解放初期的有关法律文件称“鸦片烟毒”,或将“禁烟禁毒”并提,很少单独用“禁毒”。这里的烟毒专指鸦片类毒品,而没有其它毒品的含义。虽然我国1979年《刑法》规定了“毒品犯罪”的几种罪名,并且在1982年的解释中已将杜冷丁、咖啡因、安钠咖等包括在内,但正式使用时仍然以“禁绝鸦片烟毒”作为概括词,可见“毒”仍指鸦片类毒品,而未对“毒品”作出一个明确的法律定义。直到1990年12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关于禁毒的决定》中才出现法律意义上的毒品定义。

(二)对“毒品“的不同理解

与其他社会用语一样,毒品一词的内容和含义,是随着时代、国度、民族、文化及所有者的角度不同而不断变化。

在一般人眼里,毒品是一种可使人身体伤害、精神颓废、病痛死亡以及引发犯罪的毒物。对于种植者来说,毒品是他们赖于生存的农作物,可用来换取金钱和食物。在贩毒者看来,毒品就是金钱和利润。

在中国19世纪40年代,毒品就是指鸦片烟,而20世纪50年代之后,海洛因、可卡因逐渐成为毒品概念外延的主要内容;20世纪80年代以来,甲基苯丙胺(冰毒)成为毒品家族中的重要成员;90年代后,“摇头丸”、K粉(氯胺酮),迷幼剂等新型毒品开始流行。

在国际社会中,第一个禁毒公约即1912年的《海牙鸦片公约》仅将鸦片视为毒品,1936年的《禁止非法买卖麻醉品公约》才将毒品的范围扩大到其他鸦片制剂;1961年联合国的《1961年麻醉品单一公约》把非法种植罂粟、古柯和大麻列为禁止和惩治的行为。直到《1971年精神药物公约》又将非法精神药物包括在内;1988年制订了《联合国禁止非法贩运麻醉品和精神药物公约》。可见“毒品”一词具有历史性和时代性。

从不同的角度可对毒品作出不同的理解。化学家认为毒品是一种由其化学特性而改变现存生物体结构或功能的物质,所强调的是其中的化学成分对人的肉体和精神的影响。医学家认为毒品是指对所有者产生依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物,吸毒是一种药物滥用行为。法学家认为毒品的实质不在药品,而在于其非法性,是一种违禁品,只有经法律明文规定禁止非法使用的药品,才属于毒品。可见,“毒品”一词具有科学性和法律性。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刑法》第三百五十七条的规定,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这一定义具有法律效力,是区分毒品与非毒品的法律依据。

毒品具有三个基本特征:依赖性、危害性和违法性。

1、依赖性。分为生理依赖性和心理依赖性两个方面。生理依赖性是指在某一段时间内不断地使用某种药物带来的生理上的变化,表现为一种周期性或慢性中毒状态,需要继续使用该药方能维持机体的基本生理活动,否则会产生一系列机能紊乱和损害反应(称为戒断症状或撤药反应)。生理依赖性的产生及其严重程度除了与吸毒者个体的生理、心理特点有关外,还与所滥用药物的种类、用药时间、频度和剂量等有关。

2、危害性。毒品的泛滥不仅对吸毒者本人,而且对其家庭、社会都产生极大的危害。

3、非法性(违法性)。我国法律规定,吸食毒品、制造毒品必须受到法律处罚,对走私、贩卖、运输、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非法持有毒品强迫他人吸毒等行为是作为犯罪而予以严惩的。

二、毒品的分类

现在国际上对毒品的分类没有做出统一的规定,这是因为毒品与药品之间没有一个严格的界限、药物滥用因人而异,并且与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同时毒品的种类在不断增加,新品种不断出现。各国立法、司法机构、政府或医学界,对毒品的依赖性、危害性和非法性持不同的认识和标准,在分类上无法做到完全统一。

我国1990年的《关于禁毒的规定》和1997年修订的新刑法,将毒品分为麻醉品和精神药物两类,与国际公约的分类一致。我国的法律未能使人形成瘾癖的酒精、烟草及某些挥发性溶剂认定为毒品。

(一)按法律管制分类

1、麻醉药品

国际《1967年麻醉品单一公约》管制的有128种,我国1996年颁布的《麻醉药品品种目录》中规定的有118种。常见的有鸦片、海洛因、吗啡、大麻、可卡因类。

2、精神药物

国际《1971年精神药物公约》管制的有99种,我国1996年颁布的《精神药物品种目录》中规定的有119种。常见的 有苯丙胺类、镇静催眼类药物、迷幻剂等。

(二)按来源分类

1、天然类毒品

主要有鸦片、大麻、古柯等。

2、人工合成类毒品

如苯丙胺类、镇静催眼类药物等。

3、半人工合成类毒品

主要指经天然品直接加工成毒品,如经鸦片提炼出吗啡,吗啡经与醋酸酐反应制得海洛因。古柯叶经化学处理后得到可卡因、麻黄碱经化学加工成苯丙胺。

(三)按对中枢神经系统的生理作用分类

1、兴奋剂

对人体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兴奋作用的药物,如可卡因,苯丙胺等。

2、抑制剂

对人体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抑制作用的药物,如巴比妥、安定类药。

3、迷幻剂

篇5:禁毒防艾知识讲座策划书

一、活动目的:禁毒防艾知识教育,提高大学生禁毒防艾知识水平,增强大学生自我保护意识。让禁毒防艾更加普及,让更多的人加入到这个队伍中来!二、三、四、五、六、活动时间:2010-11-2719:00——21:00 活动地点:T教1-1 活动对象:桂林医学院红十字会学生分会会员 活动主办方:桂林医学院红十字会学生分会 活动总负责人:王非非

活动策划人:万小凤

活动流程:

主持人致开场词,并宣布讲座开始

同伴教育小组进行授课

嘉宾和相关负责人合影留念

欢送嘉宾

主持人宣布讲座结束七、八、1、2、3、4、5、九、活动准备1、2、3、4、外联部负责邀请嘉宾姚力诠老师及同伴教育小组(提前一周)实践部提前三天挂好横幅并负责嘉宾纸的打印 宣传部画好海报并提前三天贴出;另外提前三天写好横幅 组织部负责安排观众及时就坐、维持好现场秩序,并协助同伴教育小组发放礼品(由礼仪小姐发送礼品),借好桌凳各4个。

5、秘书部负责签到、选出主持人并协助其写好主持词、选出礼仪及会后的简讯和总结

6、生活部负责提前2天买好相关物品、主持人的化妆以及申请嘉宾牌和礼仪服2套7、8、信息部负责做好开始和结束的PPT并负责照相(借好相机两部)副会杨永婵召开班级负责人会议,要求10级会员210人(星期三之前)

9、宣传部和实践部负责会场布置

10、组织部负责会后会场的整理

十、活动注意事项:

组织部负责引导会员及时就坐,不要聚集在会场门口

信息部在活动开始前检查多媒体是否正常及灯光的控制

会场布置要分工明确,注重效率

礼仪及时引导嘉宾入座

相关负责人提前两天完成工作汇报1、2、3、4、5、十一、经费预算

矿泉水:1.0元*10瓶=10元宣传纸:4张*1.0元=4元 嘉宾纸:0.2*10张=2元气球:2袋*12元=24元 彩带:1袋*5.0元=5元请柬:0.2元*10张=2元 绳子一卷:1元透明胶一卷:1元 小礼物:15个棒棒糖*0.5元 =7.5元

总计:56.5元

篇6:一年级年级禁毒防艾知识教案

一年级

陈红会

第一课 认识艾滋病

一、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艾滋病毒及艾滋病的基本概念。

2、能了解艾滋病是怎样产生的。

3、宣传并预防艾滋病,加强自我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 了解艾滋病的相关知识。

三、教学难点:艾滋病病毒与艾滋病病人的区别。

四、教学方法:讨论式、讲解式、探究式、启发式。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在这世界上,有很多人感染了“20世纪瘟疫”的艾滋病。同学们,我们今天的这一堂课是艾滋病的知识的课。关于艾滋病病人的故事很多很多。有一个很悲惨的故事。今天老师请颜曌同学把这个故事再讲给你们听听。

(故事的男主角是个王姓男青年。10年前,为摆脱贫穷,他只身到外闯荡,并加入了卖血的行当。在一次卖血中,王某染上了艾滋病病毒。可怕的是王某本人并不知道。在外靠卖血挣了一些钱后,王某回到他的家乡,在家乡娶了妻子,生了儿子。这时他还全然不知自己已经患上了艾滋病。2000年,一次偶然患上的“感冒”使王某检查出患有艾滋病!尤为可怕的是,因为王某对自己身患艾滋病毫不知情,因此王某早已把艾滋病毒传染给了妻子,他的妻子又通过母婴传染将艾滋病毒传给了儿子。当这一切全然揭晓和明了的时候,王某已经不治,很快撒手人寰。接下来的结果不难想见,王某的妻子于2001年遭受同样厄运。不久,幼子也离开了人世。两年时间,一家三口死于艾滋病,这不能不说是个惨痛的悲剧。可怜天下父母心。与王某同吃同住的老母亲,在两年的时间里,接二连三地经历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剧。

教师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故事中的男主角得的是什么病吗?(学生回答)

二、设置疑点,进行新课。

(一)、艾滋病病毒?

师问:我们知道,故事中的王某得的是爱滋病,什么是艾滋病病毒?通过对问题的讨论,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于艾滋病的现有的知识和态度,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给予解答、补充、明确、澄清疑问,进行有关艾滋病知识的科学讲解:

(指名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并板书答案。

艾滋病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英文缩写——HIV。

(二)引入问题:艾滋病病毒在人体特性和进入人体后。它有哪些特点?它进入人体后给人体带来了哪些坏处? 学生讨论:

老师总结学生所得出的答案并板书:

1、艾滋病病毒的特性主要有两个:

(1)、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弱。艾滋病病毒离开人体后,常温下只可生存

数小时至数天,高温、干燥或者通常用的化学清洁剂或消毒剂(如碘酒、酒精或医院中经常使用的一些消毒药品)都可以杀死这种病毒,甚至用自来水冲刷,水中的余氯就会使它失去活性。另外,艾滋病病毒不能在昆虫(如:蚊子、跳蚤等)体内存活。(2)、具有迅速变异能力。艾滋病病毒的“外貌”经常发生改变,有许多的亚型。例如,最早引起艾滋病流行的I型病毒(现在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地)现有11个亚型,而且这些亚型还在不断变化着。艾滋病病毒在人体的特点:(1)、病毒小(2).破坏人体白细胞(3).变异快(4).侵犯人体免疫系统

2、综合征

老师讲述一般出现的综征症状,如:(1)艾滋病相关综合征(ARC),又称为症状性HIV感染,是指HIV感染者出现多种慢性症状和体征,艾滋病的临床症状多种多样,一般初期的开始症状象伤风、流感、全身疲劳无力、食欲减退、发热、体重减轻、随着病情的加重,症状日见增多,如皮肤、粘肤出现白色念球菌感染,单纯疱疹、带状疱疹、紫斑、血肿、血疱、滞血斑、皮肤容易损伤,伤后出血不止等;以后渐渐侵犯内脏器官,不断出现原因不明的持续性发热,可长达3-4个月;还可出现咳嗽、气短、持续性腹泻便血、肝脾肿大、并发恶性肿瘤、呼吸困难等。由于症状复杂多变,每个患者并非上述所有症状全都出现。一般常见一、二种以上的症状。按受损器官来说,侵犯肺部时常出现呼吸困难、胸痛、咳嗽等;如侵犯胃肠可引起持续性腹泻、腹痛、消瘦无力等;如侵犯血管而引起血管性血栓性心内膜炎,血小板减少性脑出血等。

老师出示几张患艾滋病病人的图片,并进行讲解。

(三).课堂小结

第二课 认识毒品,远离毒品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使学生了解什么是毒品,毒品的种类,认识吸毒行为 ,认清毒品的危害性。情感目标:

让学生懂得“珍惜生命,远离毒品”,培养禁毒意识,提高学生拒绝毒品的心理防御能力和自觉性。能力目标:

1、自觉远离毒品,增强他们防毒、拒毒的意识和能力

2、认识毒品的种类;认识毒品的危害;认识吸毒成瘾的途径;认识吸毒成瘾的原因,如何预防;

二、重点难点:

1、认识毒品及毒品的危害

2、认识吸毒行为,青少年如何防止吸毒。

三、教学过程

(一)、世界禁毒日:

1、每年的6月26日是什么日子?

2、你知道为什么要设立世界禁毒日?(二)、什么是毒品: 了解毒品的种类: 各类毒品,根据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划分方法。联合国麻醉药品委员会将毒品分为六大类:吗啡型药物(包括鸦片、吗啡、可卡因、海洛因和罂粟植物等)是最危险的毒品;可卡因、可卡叶;大麻;安非它明等人工合成兴奋剂;安眠镇静剂(包括巴比妥药物和安眠酮);精神药物,即安定类药物。(三)、毒品的危害:

1、吸毒摧残人生

对身体的危害、自伤、自杀、自残、加速死亡

2、吸毒毁灭家庭

倾家荡产、妻离子散、家破人亡、贻害后代

3、吸毒危害社会

诱发刑事犯罪、败坏社会风气(四)、如何预防:

1、吸毒成瘾的途径:

2、吸毒成瘾的原因:

3、刑法有关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的有关条款。(五)、想和做:

1、别人吸毒,真的不关我们的事吗?

2、如果发现有人吸毒、贩毒,你怎么办?

3、我们在交友、选择活动场所时应注意什么?为什么青少年容易成为吸毒、贩毒者的目标?

4、当有人向你提供毒品的时候,你该怎么做?

5、小结:

根据你们的回答,老师概括出五个方法:

(1)直截了当——坚定直接地拒绝引诱。

(2)金蝉脱壳——根据不同情况找借口委婉拒绝。(3)主动出击——立刻提出反建议。

(4)秘密报案——寻找机会偷偷告诉你依赖的人,或者秘密拨打110报警,民警叔叔会迅速给予你帮助。

(5)及时告知师长——当毒贩毒友逼你吸毒并威胁你时,一定不要被他们威吓住,要在第一时间告诉你的师长。(六)、教师总结: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我们要珍惜生命,也要正确地认识毒品,远离毒品。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不盲目追求享受,寻求刺激,赶时髦。时刻记住,一旦惹上毒品,必将毁灭自己、祸及家庭、危害社会。毒品这东西一碰都不能碰。所以,我们要拒绝毒品,保护自己远离毒品,如果你遇到了有不法的毒品交易,一定要向告诉大人或报警,不能置之不理,因为禁毒、防毒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让我们时刻记住:“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第三课吸烟的危害

一、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香烟中有害物质,这些有害物质可引起那些慢性疾病和癌症。青少年拒绝第一支烟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难点:香烟可引起那些慢性疾病和癌症

三、教学过程

(一)吸烟的危害

香烟中有许多有害物质,有三千多种化学成分,大部分对身体有害。其中有焦油、尼古丁、酚类、醇类、醛类等四十种有毒和致癌物质。可导致心血管疾病引起的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还可以引起肺癌、咽喉癌、口腔癌、食管癌、胰腺癌和膀胱癌等许多严重慢性疾病。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抽一支烟寿命缩短三分钟,这是美国疾病控制中心测算的。世界上吸烟人数最多的国家是中国。具统计中国每年因吸烟死亡的人数大约100万。世界无吸烟日是每年的5月31日。

(二)什么叫被动吸烟

吸烟不但有害于自己,同时还会造成对周围局部空气的污染,是不吸烟者也受到影响,根据医学专家报道,吸一支烟喷出的烟雾中有40亿粒微尘及数百中化合物,其中包括几十中有毒物和致癌物。如果家庭中有一人吸烟,那么这一家人中的男女老少都要吸入这种含毒的烟雾,这叫被动吸烟。

有人调查父母吸烟其子女患癌症的几率比不吸烟父母的子女高50%。发现妇女因丈夫吸烟患肺癌的几率要比丈夫不吸烟的高。特别是有婴儿的家庭,家长在室内吸烟,可影响孩子的发育,并且小孩容易患支气管炎和肺癌等疾病。因此吸烟不仅害己而且害人。

(三)青少年拒绝第一支烟

吸烟还是吸毒的“桥梁”,有的青少年就是因为误吸了搀有毒品的香烟,而成为吸毒者。许多调查也证明,吸毒的人群,染上毒瘾前有吸烟习惯者占大多数。另外吸烟对健康的危害已经被证实和公认,特别是对青少年来讲,它不仅会引起一系列的健康问题,而且与青少年的不良行为有密切关系,许多吸烟的青少年可能同时具有学业欠佳、品行不端、饮酒、有过早的性行为等等。因此,预防吸烟是预防吸毒的环节,也是预防爱滋病的重要组成部分。

青少年开始吸烟的原因主要有:好奇、受家长的影响、好朋友吸烟,认为吸烟很“酷”,认为吸烟成熟等等。其中好朋友吸烟对青少年的影响最大。许多学生虽然知道吸烟的危害,但是为了使自己显的合群,为了得到伙伴的认可,或者经不住朋友的规劝,不知道如何拒绝朋友递来的香烟,而迫不得已开始吸烟。面对或伙伴的压力青少年除了具有吸烟危害健康的基本知识,还要正确认识吸烟、健康与时尚的关系,即树立吸烟不算“酷”,健康才是时尚的观点,更重要的是要掌握拒绝香烟的技巧,自信而果断地拒绝第一支烟。

青少年可以借助以下这些方法拒绝吸烟。

1、对递给你香烟的人微笑说:“不,谢谢!”,然后转移对方的注意力,或转身走开,使对方没有机会继续劝说你。

2、找借口拒绝吸烟,如“我最近有点咳嗽,不能吸烟。”

3、在别人敬烟时,立刻找借口暂时走开。

4、改变话题,例如,若对方说:“我们吸一支烟吧。”你可以说:“不,我们还是喝茶吧。”或者说我想借本书看。

5、礼貌的反复谢绝,坚决不伸手接别人递来的烟。

6、冷静拒绝,告诉对方吸烟有害健康,使对方知道你是坚定的不吸烟者。

7、与不吸烟者在一起,为自己创造一个不吸烟的环境

8、避开吸烟的场所。如果你知道那些地方经常有人抽烟,就尽量避开这些场所。

例如放学路上的某个厕所里经常有一些坏学生吸烟,那你就不要去那个厕所。

在决绝吸烟时,青少年应注意三点原则,一是要自信,坚信自己的决定是正确的。尽管拒绝吸烟可能会遭到对方的误解或嘲笑,有时甚至会破坏友谊,仍然应该相信自己。二是不论用何种方式拒绝时,都要态度坚决,不要给对方留有与你周旋的余地。如果你拒绝对方时显的犹豫,很可能在对方继续劝说下而不得不妥协。三是在拒绝时,不要态度生硬的责怪或轻视对方。如果你不能说服对方不吸烟,也不能随便激怒他,记住重要是自己不吸烟。只要自己决心树立不吸烟的健康的形象,你的朋友自然会被你的人格魅力所吸引,会欣然接受你。

(四)、小结

篇7:小学生禁毒防艾知识问卷考核题

一、单项选择题(请从下面每道题下面的备选答案中点选一个答案,每题1分,共50分)

1.根据国际禁毒公约的有关规定,按照药理性质进行分类,毒品可以分为(A)。

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兴奋药品和抑制药品

人工合成药品和天然药品

2.下列哪些毒品属于兴奋剂类毒品?(B)

麦司卡林

摇头丸

巴比妥 3.下列哪些毒品是新型毒品?(B)

海洛因

“K粉”

大麻 4.新型毒品与传统毒品的区别是什么?(C)

传统毒品是人工合成的化学合成类毒品

新型毒品对人体有“镇静”或“镇痛”的作用

新型毒品是人工合成的化学合成类毒品

5.药物依赖性包括(A)。

心理依赖和生理依赖

心理依赖和精神依赖

生理依赖和身体依赖

6.下列有关世界三大毒源地叙述正确的是(B)。

“金三角”位于老挝、越南、缅甸三国的接壤地区

“金新月”位于阿富汗、巴基斯坦、伊朗三国的接壤地区

“银三角”位于南美洲的哥伦比亚境内

7.世界上哪个国家生产的鸦片类毒品最多?(B)缅甸

阿富汗

哥伦比亚

8.云南省戒毒工作的“四个层次戒毒”的第三个层次是指(C)

集中戒毒

劳教戒毒

强制戒毒

9.经过强制戒毒后又复吸的吸毒人员应该如何处理?(B)

再次强制戒毒

送劳教戒毒

交由家庭处理

10.什么是“无毒社区”?(A)

没有吸毒、没有贩毒、没有种植原植物和没有制造毒品的社区

没有一切毒品的社区

没有吸毒人员的社区

11.云南省十届人大常委会第15次会议审议通过新修订的《云南省禁毒条例》正式施行时间是(C)。

2005年7月1日 2006年1月1日

2005年5月1日

12.国际禁毒日是每年的(A)

6月26日

12月26日

10月26日

13.世界上第一个国际禁毒公约是(B)。

《1971年精神药物公约》

《海牙禁止鸦片公约》

《61公约》

14.我国的禁毒工作方针是(A)。

四禁并举、预防为本、严格执法、综合治理

有毒必肃、贩毒必惩、吸毒必戒、种毒必究

禁吸、禁贩、禁种、禁制毒品 15.《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的毒品犯罪的罪名有(C)个。

31l16.非法持有海洛因或“冰毒”(A)克以上构成犯罪。

10017.《娱乐场所管理条例》是(A)颁布的。

2006年3月1日

2006年1月18日

2006年1月1日

18、娱乐、餐饮、旅馆、房屋等服务业的经营者对发生在其场所内的毒品违法犯罪活动放任不管的,不向公安机关报告的,最高可以作出什么处罚?(A)

5000—5万元的罚款

责令限期停业整顿

吊销许可证

19.下列有关毒品和药品的区别,叙述错误的是(C)。

药品是依法合理使用的毒品是非法滥用的 毒品就是药品

20.我国管制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分别有(A)种。

121种和130种

118种和119种

128种和119种

21.下列不属于毒品原植物的是(C)。

罂粟

大麻

鸦片

22.“冰毒”最先是由哪个国家研制的?(B)

美国

日本

德国

23.我国吸毒人员吸食的毒品中,吸食最多的毒品是(A)。

海洛因

冰毒

大麻

24.目前,我国主要的戒毒形式除了自愿戒毒和强制戒毒外,还有(C)。

社区戒毒

家庭戒毒

劳动教养戒毒 25.《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的贩卖毒品罪的最低刑事责任年龄是(A)。

14周岁

16周岁

18周岁

26.艾滋病的全称是(A)。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

人类免疫缺陷综合症

感染性人类免疫缺陷综合症

27.艾滋病最早是于哪年被发现的?(A)

1981年

1982年

1983年

28.下列哪些途径可能会传播艾滋病?(B)

吸食毒品 性、血液、母婴

与艾滋病携带者或病人共餐

29.一个人发生高危行为后,一般在什么时候经过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可以确定没有感染艾滋病?(C)

当天

一周3个月

30.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干预的主要内容是什么?(C)

心理、行为支持

艾滋病知识咨询

行为干预、心理支持、就医指导

31.如果发生职业暴露后,应在何时进行预防服药效果最好?(A)

2小时内

24小时内

48小时内 32.《艾滋病防治条例》于何时开始施行?(C)

2005年1月1日

2006年1月1日 2006年3月1日

33.艾滋病防治的“四免一关怀”政策中的“一关怀”是指(B)。

关怀艾滋病孤儿

政府将生活困难的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纳入救助范围

关怀农村的艾滋病人

34.我国防治艾滋病的基本策略是(A).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

坚持突出重点、分类指导、注重实效

依法防治、科学防治

35.世界艾滋病日是每年的哪一天?(A)

12月1日

12月26日

6月26日

36.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是指(C)。

感染了艾滋病病毒而且已经出现临床症状和体征的人

接触过艾滋病病毒的人

感染了艾滋病病毒但还没出现临床症状和体征的人

37.艾滋病病毒主要破坏人体的什么系统?(A)

免疫系统

神经系统

血液系统

38.以下的吸毒行为中,最有可能传播艾滋病病毒的吸毒行为是(C)。

吸食毒品

静脉注射毒品

数人共用注射器或针头静脉注射毒品 39.下列哪类人群不属于艾滋病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C)

性乱交者

静脉吸毒者

无偿献血人员

40.对于HIV/AIDS的诊断,最重要的根据是(B)。

具有高危行为

经确认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

临床表现

41.艾滋病的平均潜伏期是(C)。3至4年

5至6年

7至10年 42.(C)是预防经性途径传染艾滋病的根本措施。

坚持使用安全套

拒绝毒品

洁身自爱、遵守性道德

43、云南省是何时首次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B)

1984年

1987年

1990年

44.下列哪项不是急性艾滋病病毒感染的临床表现?(C)

发热

淋巴结肿大

口腔真菌感染

45.艾滋病病毒通过输血传播的概率大约是(C)。

40%

80% 100% 46.《云南省艾滋病防治办法》在行为干预方面作了哪些突破性的规定?(A)

对吸毒人员开展美沙酮维持治疗、清洁针具交换和在公共场所设置安全套发售设施

实行强制戒毒

实行自愿戒毒

47、最容易受艾滋病感染的高危人群有(A)。

性乱人群、男性同性恋、吸毒人群

高收入人群

贫困群体、白领阶层

4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目前艾滋病不能治愈,也没有有效的疫苗,所以艾滋病是不能预防的

共用注射器吸毒可以感染艾滋病,是因为毒品中有艾滋病病毒

正确使用安全套可以预防艾滋病

49.艾滋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是(A)。常见症状有:长期发热,短期内体重减轻10%以上,消瘦、乏力、慢性腹泻、慢性咳嗽、全身淋巴结肿大、头痛等

常见的感染以卡波济肉瘤最多见

以上都正确

50.目前,世界上艾滋病发展最快的地区是(A)。

亚洲

欧洲

非洲

二、判断题(对下面每个题目进行判断,在两个备选答案中点选一个,每题1分,共50分)

51.海洛因的化学名称是二乙酰吗啡。(A)

正确

错误

52.在对吸毒人员进行的美沙酮维持治疗中,美沙酮是一种人工合成的麻醉药品,但不属于国家严格管制的麻醉药品。(A)

正确 错误

53.杜冷丁不是毒品。(A)

正确

错误

54.可卡因是中枢神经抑制剂。(B)

正确

错误

55.吸毒一次不会上瘾。(B)

正确

错误

56.吸毒成瘾是一种疾病。(A)

正确

错误 57.《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无论数量多少都应当追究刑事责任。(A)

正确

错误

58.强迫他人吸毒的行为不构成犯罪。(B)

正确 错误

59.美沙酮维持治疗是通过长期限量口服美沙酮,替代毒品注射,抑制对海洛因的渴求。(A)

正确

错误

60.“冰毒”即甲基苯丙胺,也叫甲基安非他明。(A)

正确

错误

61.“摇头丸”具有强烈的中枢神经抑制作用。(B)

正确

错误

62.滥用“K粉”后会导致神经精神中毒反应、幻觉和精神分裂症状。(B)

正确

错误

63.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没有对麻黄素进行管制。(A)

正确 错误

64.预防吸毒的“三道防线”是学校预防、家庭预防和社区预防。(B)

正确

错误

65.吸食或注射毒品是犯罪行为。(A)

正确

错误

66.“快克”是可卡因的一种形式。(B)

正确

错误

67.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对易制毒化学品进行分类管制。(A)

正确

错误

68.脱毒就是脱瘾。(A)

正确

错误

69.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对单位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的,只能对单位判处罚金,不能对单位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进行处罚。(B)

正确

错误

70.目前,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将氯胺酮列入国家二类精神药品进行管理。(B)

正确

错误

71.万国禁烟会议是世界上最早的国际性禁毒会议。(A)

正确

错误

72.预防吸毒的“三级预防”中的一级预防是指对于处于吸毒高度影响下的社区和存在的吸毒人群进行禁毒预防的集中宣传教育。(B)

正确

错误

73.毒品预防教育的一般对象是指全体社会成员。(A)正确

错误

74.罂粟壳属于毒品。(A)

正确

错误

75.非法种植罂粟达到500株以上就构成犯罪。(A)

正确

错误

76.红丝带象征着我们对艾滋病患者和感染者的关心与支持。(A)

正确

错误

77.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就是艾滋病病人。(B)

正确

错误

78.艾滋病病毒离开人体后在常温下可生存数小时至数天。(A)

正确

错误

79.艾滋病病人和无症状的艾滋病病毒携带者是艾滋病唯一的传染源。(A)

正确

错误

80.蚊子叮咬会传播艾滋病。(B)

正确

错误

81.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是用来直接检测人体体内是否存在艾滋病病毒的一种检测方法。(B)

正确

错误

82.在窗口期,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血液检测不到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结果呈阴性。(A)

正确

错误

83.通过清洁针具交换可以避免因共用注射器造成艾滋病的传播。(A)

正确

错误

84.被艾滋病病毒污染过的针头刺伤后,肯定会感染艾滋病。(B)

正确

错误

85.医疗机构或其他部门在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者艾滋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向社会公布,以达到预防艾滋病的进一步传播。(B)

正确

错误

86.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者艾滋病病人不能到一般的医疗机构就诊,应到专门的医疗机构就诊。(B)

正确

错误

87、使用安全套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预防艾滋病的传播。(A)

正确

错误

88.两次初筛试验抗体呈阳性即可确诊艾滋病病毒感染。(B)

正确

错误 89.唾液、泪液、汗液和粪便不会引起艾滋病的传播。(A)

正确

错误

90.艾滋病目前无法治愈,但完全可以预防。(A)

正确

错误

91.拒绝毒品是预防经性途径传染艾滋病的根本措施。(B)

正确

错误

92.在艾滋病经性途径传播中,女性较男性更容易感染艾滋病。(A)

正确

错误

93.常规的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程序分为筛查试验和确证试验。(A)

正确

错误

94.人体感染艾滋病病毒2-12周后才能从人体的血液中检测出艾滋病病毒抗体,这段时期被称为窗口期。在窗口期内,感染者不具有传染性。(B)

正确

错误

95.自愿接受艾滋病咨询和检测的人员,可在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医疗机构进行免费的艾滋病病毒抗体初筛检测。(A)

正确

错误

96.已有的艾滋病抗病毒药物和治疗方法,能够降低艾滋病的传播危险,延缓发病,延长生命,提高生活质量,最终治愈艾滋病。(B)

正确

错误

97.共用注射器吸毒,容易感染上艾滋病,其主要原因是因为毒品中有艾滋病病毒。(B)

正确

错误

98.鸡尾酒疗法可以预防艾滋病的各种机会性感染。(B)

正确

错误

99.母亲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病人,如果其所新生的婴儿的血液中的艾滋病病毒抗体呈阳性,即可确诊婴儿感染了艾滋病病毒。(B)

正确

错误

100.原发艾滋病感染或急性艾滋病感染症状消失后,病人进入无症状感染期,此时,感染者没有任何临床症状,但可以检测出艾滋病病毒,不具有传染性。(B)

正确

错误

上一篇:网吧接纳未成年人检讨下一篇:幼儿园大班师资培训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