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西湖民间故事

2024-06-21

杭州西湖民间故事(共9篇)

篇1:杭州西湖民间故事

传说古时候,在天河东边的石窟里,住着一条雪白的玉龙,在天河西边的大树林里,住着下只彩色的金凤。

玉龙和金凤是邻居,每天早晨他们一个钻出石窟,一个飞出树林,打个照面就忙着各做各的事了,有一天,他俩一个在天空飞,一个在天河游,飞呀,游呀,不知不觉就来到一个仙岛上,在岛上他们发现了一块亮闪闪的石头。金凤很喜欢, 就对玉龙说: “玉龙玉龙,你看这块石头多好看呀!”玉龙也很喜欢 ,就对金凤说;“金凤金凤,我们把它琢磨成一颗珠子吧?”金凤点头答应, 他俩就动工了。玉龙用爪子抓,金凤用嘴啄,一天一天,一年一年过去了,他俩真的把石头琢成了一颗滚圆滚圆的珠子。金凤高兴地飞到仙山上衔来许多露珠,滴到珠子上;玉龙快活地游到天河里汲来许多清水,喷到珠子上。 滴呀,滴呀,喷呀,喷呀, 慢慢地这颗珠子就变得明光闪亮了。

从此以后,玉龙喜欢金凤,金凤也喜欢玉龙;玉龙和金凤都喜欢他们的明珠,玉龙不愿回天河东边的石窟去了,金凤也不愿再回到天河西边的那个树林,他俩就往在天河中的仙岛上,日夜守着自己的明珠。

这颗明珠真是一颗宝珠,珠光照到哪里,那里的树木常青,百花齐放,山明水秀,五谷丰收。王母娘娘走出宫门,一下就看见这颗明珠的宝光,心里非常羡慕,到半夜辰光, 她就派一个亲信的天兵,乘玉龙和金凤睡熟的时候,悄悄地把这颗 明珠拿走了。王母娘娘得到明珠,喜欢的不得了,连看也不舍得给人看一看,就藏到仙宫里头,外面关起九重门,锁上九道锁。

玉龙和金凤,一觉醒来,发现明珠不见了,他俩真着急呀!东寻寻,西寻寻,玉龙找遍了天河底下的每一个石窟,没有找到;金凤寻遍了仙山上的每一个角落,也没有寻着,他俩伤心极了,可还是日日夜夜地到处寻找,一心想把心爱的明珠找回来。

王母娘娘生日的那一天,四面八方的神仙都赶到仙宫来祝寿。王母娘娘摆下盛大的蟠桃会请众神。神仙们喝着美酒,吃着蟠桃,祝贺王母娘娘;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王母娘娘一时高兴,就对众神:“各位仙长,我请你们看一颗珍贵的明珠,这是天上难找,地下难寻的宝珠啊!”说着,就从衣带上解下九把钥匙,打开九道锁,走进九重门,从里面取出那颗明珠,用金盘端着放在厅堂中间,明珠亮晶晶,光闪闪,神仙们看了都叫好。

这时,玉龙和金凤正到处寻找他们的明珠,金凤发现了明珠放出的亮光,就忙叫玉龙;“玉龙玉龙,快一来看那不是我们明珠放出来的亮光吗?”

玉龙从天河里钻出头来,一看;“是呀,一定是我们的那颗明珠,快把它找回来!”

玉龙和金凤立刻朝着明珠的亮光长去,一直找到王母娘娘的仙宫里,那些神仙们正在伸头探脑围着明珠叫好,玉龙上前说;“这颗明珠是我们的!”金凤也说;“这颗 明珠是我们的!”

王母娘娘一听火了,冲着玉龙,金凤张口就骂;“胡说!我是玉皇大帝的亲娘,天上的宝物都有是我的。”

玉龙和金凤一听也来了气,一同向王母娘娘说;“这颗 明珠不是天上生的,也不是地下长的,是我俩辛辛苦苦, 一天一天,一年一年琢磨出来的!王母娘娘一听,又羞又急,伸手护住放着明珠的金,喝叫天兵天将,把玉龙和金凤赶出去。金凤见王母娘娘不讲理,扑过去就抢明珠;玉龙见王母娘娘不讲理,也冲过去抢明珠。三双手都抓住金盘,谁也不肯放松。你拉我扯,金盘一摇晃,明珠就滚下来,滚到阶沿边,从天上掉到地下去了。

玉龙和金凤见明珠往下掉,急忙翻身跟下来保护。玉龙游着,金凤飞着,他俩一会儿在前,一会儿在后,一会儿在左,一会儿在右,保护着这颗明珠,慢慢地慢慢地从天空降落到地面上。这颗明珠一到地上,立刻变成了清清的西湖,玉龙舍不得离开自己的明珠,就变成一座雄伟的玉龙山一守护它;金凤也舍不得自己的明珠,就变成一座青翠的凤凰山来守护它。

从此 凤凰 山和玉龙山就静静地站在西湖的旁边。直到现在,杭州还流传着两句古老的歌谣;“西湖明珠从天降,龙飞凤舞到钱塘。”

篇2:杭州西湖民间故事

苏小小不但生得花容月貌而且能诗善书聪明绝顶。只是因为家遭不幸才被逼沦为歌伎。苏小小虽然堕入风尘却力保自身清白。

当时一批纨绔子弟专门寻花问柳胡作非为。苏小小为了避开这些人的胡缠常常煞费心机。这日她正在鸳鸯湖边的画舫中弹琴不料那帮无赖又追随而来。帮助苏小小撑船的姑娘叫银瓶她正拿篙站在船头一看情况不对便抡起竹篙想把船撑开;可那批家伙已经赶到船边一把将竹篙拉住争着要往船上爬。这时湖中的采菱姑娘被激怒了她们抓起菱角一齐朝这帮家伙掷去打得他们哇哇直叫不得不退下船去。但他们仍旧拉住船绳抓住竹篙不让画舫开走。

一个采菱姑娘从菱桶里站起来说:“你们是什么人,大白天胆敢爬到姑娘的船上去”一个脸上生毛的公子说:“我姓李他姓孙还有姓赵、姓钱的咱爷们都是京城来的堂堂相公。苏小小的船我们为什么上不得”采菱姑娘说:“你们虽是相公却肚子空空;苏小小虽是歌伎却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你们有哪一件比得上她?”李相公一听这话拍着胸脯说:“嘿!琴棋书画我们也会。你敢小觑我们相公,来人呀把她们的菱桶拉上岸来打碎砸烂。”几个家丁一声吆喝拥到湖边拉住菱桶往岸上拖。

苏小小见状忙走出舱门来到船头柳眉一竖厉声说道:“慢!你们要我待客就叫家丁住手。”相公们一听立即照办。苏小小又说:“我虽沦为歌伎但非势能辱非力能取。你们要我待客就得懂得待客的规矩。”“什么规矩望苏小姐指点。”苏小小侧着头说:“要我待客就得以礼相待凭才取胜。”众相公呆了问:“凭什么才。”苏小小慢慢回过头说:“你们不是说都会琴棋书画么?我来给你们出个画题请各位相公每人绘一幅画给我谁画得好谁就是我的座上客。”众人齐声说:“这办法好,请苏小姐快出画题。”苏小小早已胸有成竹她看看各位相公冷笑着说:“诸位相公我看你们生得个个貌若潘安大家不如相互把相貌画下来也好让我赏识一番。”众相公听得苏小小夸他们貌若潘安心里乐滋滋的连声说:“妙极妙极!”苏小小差点笑出声来忙将袖管一拂掩面进入舱内。

相公们立即忙开了。他们叫人拿来笔墨纸砚就在湖边的亭子里把纸铺开。赵相公对着钱相公孙相公对着李相公大家相互盯着对方的鬼脸画将起来。

相公们虽然各自作画但心里打的却是同一个鬼主意:定要把对方画得越难看越好这样方能显出自己最美。结果赵相公给钱相公画上了牛鼻子钱相公给赵相公画了两只铜铃眼孙相公把李相公的舌头画得足有半尺长活像个吊死鬼;李相公把孙相公的耳朵扩大了几倍远看像只白象近看像只猪……不多久相公们的画都完成了他们一声高呼:“苏小姐请出来赏画吧!”“苏小姐快看我的画!”“看我的画!”“先看我的画!”相公们争先恐后地叫着苏小小站在船头指着赵相公的画说:“赵相公你画的是谁呀?”赵相公指着钱相公说:“我画的是他。”苏小小向采菱姑娘喊道:“你们看像不像钱相公呀?”采菱姑娘们明白苏小小的用意齐声回答:“像!”钱相公本来只顾看自己的画经采菱姑娘一叫唤禁不住回转头去看赵相公的画。这一看不要紧连他自己也吓了一跳他一把抓住赵相公的衣襟问:“这上面画的是谁?”赵相公听得采菱姑娘说他画得像因此也一口咬定:“我画的就是你呀。”“混帐!”钱相公骂了一句“啪”地打了赵相公一巴掌。赵相公吃了一巴掌侧过头去正好看到钱相公给他画的像。“啊!”他也吃了一惊转过身去一把抓住钱相公的衣襟厉声问:“你画的是我么?”钱相公看赵相公气势汹汹怕挨他的巴掌心想先问问大家再作答复。于是他大声问:“大家看我画得像不像赵相公呀?”“像赵相公!”湖边的采菱姑娘们大声说。

钱相公一听大家都说他画得像赵相公就挣开赵相公的手说:“我画的就是你。”“放屁!”赵相公抢过画蘸上墨一下朝钱相公的脸上挥去。钱相公的脸上立即出现一大块墨迹他忙用手去脸上一抹这下眉毛、眼睛都成了漆黑一团。苏小小和采菱姑娘们忍不住都哈哈大笑起来。

这时孙、李两相公也都发现自己被对方画成魔鬼一般他们和赵相公、钱相公一样也互相揪打起来。

大家挥墨的挥墨踢脚的踢脚霎时间闹得不可开交越打越凶一直打到日落西山相公们一个个都头破血流躺在地上动弹不得。

他们抹着脸上的墨汁、汗水和鲜血睁开眼想再看一看船头上的苏小小可是苏小小的画舫早已划得无影无踪了。

江南自古多名妓,钱塘的秀山媚水就曾经育出过不少才貌俱佳的青楼红颜,南齐苏小小就是其中的一个。苏小小出身于钱塘一户殷实人家,她家先世曾在东晋朝廷为官,晋亡后举家流落到钱塘。苏家利用随身携带的金银珠宝为本钱,在钱塘作买卖。到了苏小小父母这一代,已成为当地的富商。苏小小是父母的独生女儿,所以自小被视为掌上明珠,因长得玲珑娇小,就取名小小。苏家虽是商贾之家,但沿袭了祖上香书遗风,聪明灵慧的苏小小深受薰染,自小能书善诗,文才横溢。可惜好景不长,苏小小十五岁时,父母就相继谢世,苏小小失去了依靠,仍住在城中旧院里,睹物思人,易引起伤感的情绪,于是变卖了在城中的家产,带着乳母贾姨移居到城西的西冷桥畔。事情传开后,钱塘的仕宦客商、名流文士都慕名来西冷桥畔造访.然而苏小小却爱上一个名门公子阮郁,俩人如胶似漆,形影不离。萍水姻缘毕竟缺乏根基,半年之后,阮郁的父亲在建康听到儿子在钱塘与妓女混在一起的消息,立即派人把阮郁叫了回去,严加看管在家中,不许他外出半步。阮郁走后,苏小小在家闭门不出,整日仰头企盼,等待情郎的归来。一个月过去了,不见情郎的踪影;一年过去了,连一点音信也没有。苏小小由渴望、失望到绝望,终于病倒在床上。此时却遇一书生--鲍仁,上京赴考,无奈盘缠短缺,无法成行.苏小小变卖首饰,倾囊相助.就在次年春上,苏小小受了些风寒,因调治不及,加之心境忧郁,年仅二十四岁的她竟就这样香消玉殒,魂飘九霄了。这时鲍仁已在京城金榜题名,奉命出任滑州刺史,赴任时顺道经过钱塘,专门赶到西冷桥畔答谢苏小小,谁料却正赶上她的葬礼。鲍仁白衣白冠抚棺大哭,继而遵照苏小小对贾姨的嘱托,把她安葬在离西冷桥不远的山水极佳处,墓前立碑,上刻“钱塘苏小小之墓。”

篇3:杭州西湖民间故事

高效阅读以计时为手段,训练孩子的阅读速度和做题速度,一定程度上为常态教学带来方方面面的变化。但随着学生阅读数量的增加,笔者有了新的思考: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应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新课标将目光更多的聚焦在语言文字运用上,但是高效阅读注重的是阅读的速度和效率,关注的是学生做题的准确度,而非对语言文字的运用,因此在语用上,高效阅读或多或少的轻视其重要性。这与目前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指向不同。如何在高效阅读的基础上,加强学生对语用能力的培养呢?

语用的概念比较广泛,有语言的积累、语言的表达的等等,其中语言的表达又包括口语表达、书面表达等。在本文中,针对学生的故事类文本阅读,笔者关注的语用能力主要指学生阅读后说、写、演以及感受的能力。在高效阅读中这些能力的培养却被弱化。

镜头一中分析得出:高效记忆课追求的是学生的快速记忆,重在“快速”,只关注学生能否把词语按顺序记准确,而不关注学生说的能力以及在说时学生的表述有无问题、逻辑是否合理。长此以往,学生的语言能力得不到的提高,更遑论语用能力了。

镜头二中分析得出:高效阅读结束后,教师基本以选择判断题来检测学生的阅读效果,这种方法十分便于统计学生的正确率和失误率,关注了学生的阅读效果,却忽视了学生写的能力。写是学生语用能力的综合体现,在高效阅读的基础上,我们不应轻视对学生写的能力的培养。

镜头三中分析得出:高效阅读训练课上,教师关注的是学生的阅读速度和阅读理解率,对于学生本身的收获却关注的不多。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总目标的第7条明确提出: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能力。但小学高效阅读课中极少会注重学生的感受。

二、查

基于以上阅读现象,笔者对班级内40名学生就高效阅读进行了一次调查,学生根据实际对问卷进行有效选择,笔者对问卷的前5题进行详细分析:

通过调查发现,高效阅读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多而不说受学校教育的熏陶以及家庭教育的推动,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速度,在高效阅读的推进下,学生的阅读速度及阅读理解率都有所提高,但随着高校阅读课的进一步开展,其中存在的某些不足也日益凸显。虽然阅读多了,但学生说的机会、表达的机会却少之又少,因而学生说的能力并没有得到实质提高。

2.选而不表在检测学生的阅读理解率时,大多以选择题为主,因为其校对简单,节约课堂时间,提高课堂的利用率。但也存在相应的问题。选择题的大范围使用使得学生书写表达的机会减少,学生的书写能力得不到提高。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对于第二学段的写作目标第2条也明确提出: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由于课堂时间有限,考虑到学生的年段特点,笔者改用演来表现自己喜爱的段落。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也是本课题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3.练而无感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第二学段阅读目标第5条指出: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高效阅读文本杂乱不一,大多由教师自主选择,学生在进行高效阅读课的练习时,会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练习,对学生的文本体验却关注相对较少,不能及时的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交流。

对于第6题“对于高效阅读你有什么想法?”16位学生表明高效阅读对其阅读速度上的帮助,32位学生表明高效阅读没有让他们展示的机会,课堂上只要校对答案即可。

三、行

1.文本选择优而特。基于以上高效阅读对语用能力,说、写、演及感受等能力的轻视,笔者从各种文本类型中进行选择,结合目前学生对故事类文本比较感兴趣这一现实,加之故事类文本比较能引起学生说、演的兴趣,也使得学生对写产生期待。故事类文本容易激发学生的阅读感受,学生交流时有话可说。因此笔者从故事类文本中进行选择:童话故事对于中段孩子来说已经满足不了孩子的阅读需求。寓言故事以小见大,包含深刻的道理,学生阅读理解上存在一定的难度。神话故事想象夸张奇特,学生有阅读兴趣,但故事远离学生的生活,语言有时较深奥,学生不易讲述。相比较而言,民间故事作为文本载体最适合不过。

民间故事是中国文化中一颗璀璨的宝石,其语言形象上口,把人物、情节、环境描写得活灵活现、生动逼真。通过形象可感的语言,把鲜活的人物及画面,展现在读者和听众的面前,引起读者和听众的联想,产生相应的想象。运用的语言具体,读起来或听起来感到亲切、自然、增强感染力,使读者和听众有如临其境的感觉。

民间故事的这一特点,充分缓解了高效阅读中学生文本体验较少这一情况,如此形象具体的描写,使得学生身临其境,充分的体验、感受文本的魅力,并能将这种感受与别人交流。

2.故事比赛迎而上。语用是学习语文的重要目的,也是语文实践的主要途径。对于故事体裁的文本来说,三年级的孩子兴趣较浓厚,会自发自动地进行阅读,当学生掌握民间故事的高效阅读方法后,以何途径来进行实践,强化学生的实际应用呢?考虑到学生此阶段的身心特点,笔者选择以讲故事的方式来呈现,学生较易认可和参与。讲故事其实就是学生在高效采集民间故事信息的基础上,对信息进行主观的整合和编辑,通过一定的语言形式表达出来的一种语用。这种语用能力需要伴随着民间故事的高效阅读一步步不断的学习和强化。

激趣故事会是指不给学生增加任何讲故事的要求,学生随性发挥,以提高学生上台讲故事的兴趣为主要目标。

四、思

1.语言运用民俗化。《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对于故事类文本而言,无论是童话故事、寓言故事、神话故事还是民间故事,都可以在学生高效阅读的基础之上,通过说、演、感受等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民间故事由于其流传过程的特殊性,具有浓郁的民俗底蕴,这就使得学生在以《西湖民间故事》为文本载体的高效阅读课的语用过程中,或多或少的夹带着民俗性的特征.

2.民俗文本特色化。杭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重点风景旅游城市,学生对于杭州的美深有感触,但对于杭州的民间故事却所知甚少。进入三年级第一学期,学生必读书目中有《西湖民间故事》,该书收录的都是杭州地区的尤其是在西湖周围发生的民间故事,非常有地方特色。这些故事距离学生的生活较近,学生比较感兴趣,以此书为媒介,通过故事的阅读,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杭州西湖地域特色文化的了解,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随着高效阅读的进一步开展,笔者也进行了更深入的思考,本文借助《西湖民间故事》来提高学生在高效阅读中的语用能力,那么对于其他体裁的文本,我们又应该如何在高效阅读课中来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呢?学生的语用能力是十分广泛的一个概念,本文中的提高学生语用能力主要指说、演、感受的能力,那么其它方面的语用能力比如:听、读、写的能力该如何帮助学生提高呢?这将都是我接下去值得思考探索的。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13年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

篇4:杭州:福地故事

在他和朋友们的计划中,福地的办公区都是通透的玻璃墙,创业公司奋战景象一览无余,楼下还有食堂,负责“能量供给”。每平米1.7元,价格在杭州绝对算公道。

“我们的物业一定要跟杭州原来那些写字楼不一样:它们的门口就一个看门老大爷,谁进来也不管,过道黑黑的;我们把过道都装修好,外面大厅也花了几十万,门口未来可能再加个液晶显示屏,路过就自动签到,再多几个WIFI信号。我们要做成中国第一家最有互联网氛围的物业公司。”

而且一定要有咖啡馆。有人曾提出把五层那1000平方的地方租出去,李治国立马抗议:“绝对不能租,我做这个楼的梦想中就有一个咖啡馆,两三个人,一激动就租张桌子创业。去掉咖啡馆就不像硅谷了!”

现在这里成了杭州创业圈的又一个据点,也是到杭州出差会友的创业者们必去拜访的一站。挖财、米胖、网上厨房等公司悉数入内;福云咖啡开始有了点硅谷范儿;在蒋海炳的坚持下,露台上建了一个有四个灶台的小厨房,中午可以出租给一些公司“开小灶”。也有小小不便,由于“逛”抢占了五层的豪华位置,加上“网营”是个大块头(一下占了两个半层),到福云咖啡须从楼下绕过去。

回到当初,为何取名福地?“‘福地’代表好兆头,至于‘福云’,意思是下面是地,上面是云,叮嘱三五个人的小团队:做好了到下面租办公室,做不好就变‘浮云’了。而且办公室按桌子来出租,也算‘云办公’嘛。”

福地创建的过程,就像杭州这座城市中创业氛围的酝酿。有一批人在做投资,建园区,做咖啡馆,经营氛围,一步步形成圈子。

他们急切地希望杭州能成为一块创业福地。所谓“福地”,正代表了他们的期许。

创业公司,追着资本跑?

李治国从2010年9月开始做天使投资。这一年,联商网、E都市的创始人庞小伟创办天使湾创投,它的模式有些类似美国的Y-Combinator,创业团队可以在杭州参加为期三个月的“聚变”,如今已经是第三期。

再后来,杭州本地人民币基金“浙商创投”开始做天使投资,Facebook早期员工王淮也在杭州找项目。李治国、庞小伟、浙商创投合伙人李先文拉上几个朋友组成一个“天使帮”,定期吃个饭,沟通下投资进展,看是否能促成合作。

这一端是天使投资势力的兴起,另一端是创业公司的扎堆化。UT斯达康曾在杭州有很大的影响力,小灵通业务走衰后很多员工去了阿里巴巴;之后阿里巴巴输出了不少创业者(见《创业邦》杂志2011年4月期《阿里巴巴创业帮》),其中很多都在从事电商相关的行业。这两年杭州又涌现了一批移动互联网公司,很多团队都是刚毕业的年轻人组成。

“在我理解中,互联网创业需要的就是人和钱,”天使湾创投投资总监叶东东说。

“淘宝越来越大,这个生态圈理论上也应该越来越大,所以创业公司在增加,”李治国分析这里的产业集群,“另外还有移动互联网,主要是得益于杭州的创业人才多。”

庞小伟和李治国的投资思路不同:天使湾重视数量,除了“聚变”还有天使投资,庞小伟还把天使投资分为两个阶段,20万占股8%的种子投资,以及50万~600万占股不到25%的天使投资,涉及的项目遍及大江南北。

让叶东东郁闷的是,虽然希望尽量在杭州“守株待兔”找项目,但是很多好项目都在北京:“看到一个不错的,一查在北京;再看到一个,还是北京的。我经常说风凉话,如果是南方人那么到杭州创业吧!空气也好,也省得我们跑到北京去,飞机来回效率也不高。杭州的人和钱,完全可以更多一些。”

天使湾的每期聚变结束后,那些公司会回到原本所在的城市。而李治国的投资主场就在杭州,他喜欢在投资之前到对方办公室考察对方的状态,投资之后最好把项目拉到自己身边。

“网上厨房”是李治国投资的一个美食类App,创始人李卓林原本在深圳,到杭州与李治国聊过的第三天,就带着老婆与刚出生的宝宝迁到杭州创业。现在网上厨房也入驻了福云。

经营圈子

要将一个城市创业氛围逐渐酝酿起来,除了人和钱,还需要什么?

李卓林知道“网上厨房”以后会离电子商务越来越近,而在电商领域,最具活力的城市非杭州莫属。而且他希望找找互联网的感觉:“杭州让我学到很多东西,很难量化。我感觉我开始有互联网思维了。”

“找感觉”的路上,李治国先帮他开了个头:在他的介绍下,李卓林在文二路一个开放式办公间开始办公。他先占了个位置但并不付租金,与三家创业公司先交朋友,一点点开始注册公司、雇人、付房租。初来乍到、单枪匹马的他是里面较早做App的一家,开始有人拉着他讨论技术疑难问题。

杭州也有咖啡馆文化,白鸦等互联网人创办的贝塔咖啡是国内第一家互联网主题咖啡馆。在杭州经常会组织创业沙龙活动,李卓林也会去听。“例如刚好你谈到一个技术上的问题,我解决过了,那我就站起来跟大家分享一下,大家并不会窝在某一个角落里面不说话。”现在他去得少了,因为每天都是八九点下班,“挑一些有干货的过去”。

这种交流的可贵在于务实。“如果你问我,在这里与刚见到第一面、第二面的新朋友,能聊到很深的东西吗?我只能回答你,不浅,因为感觉是朋友间的交流,而且很容易擦出些新的火花。”

李卓林在福地结识了同样从常州搬来的公司“小豆淘客”,他形容创始人陈飞是个很实在、很特立独行的人,他在蘑菇街之前就考虑做导购网站,虽然没做起来,但是对淘宝的“接口”非常了解。李卓林经常直接去找陈飞请教。“在杭州我们甚至可以做一些联盟之类的东西,我在里面的应用开放一个接口给你,你导一堆用户给我,我再做出一个功能导用户给你。”中午,由于食堂“容积”有限,这些公司还会自觉分批前往。

篇5:《西湖民间故事》

在这本书中,很多文章让我特别记得,所以我似乎回到前几年。在西湖有很多有趣的故事。哪个是金山的水是杰作,海是一个小偷不改变,猖獗的霸道乌龟,偷佛三佛,杀死金山寺的老人,自己的老人来。法国海金山寺香并不坚强,他们把魔法献给感染瘟疫的人,让人们去金山寺愿望。许先生,白女士,小清看到人民的瘟疫,打开一个药房和教堂的药房,让人们可以免费使用瘟疫丹,洪水散散毒品。因此,瘟疫的规模不扩大,人民的情况改善。他们的生死亡,仁慈,愿意帮助人们得到尊重。

通过这个故事,让我感觉真实的世界有很多人需要帮助。例如在山区和儿童的灾区,以及那些老年人的社区。我在这里代表我个人的呼吁,我们的能力能够要帮助的人,我会尽我所能帮助他们。

篇6:西湖民间故事精选

天上王母娘娘生日那一天,从神仙都去赴蟠桃会。赴会的神仙真多呀,把那很大很大的一座凌霄殿坐得满满的。这天,白娘子也上天去祝寿。她是头一回来到这里,人生地不熟的,便自个儿悄悄地坐在最后边的一个位子上。

过了一会儿,仙女捧上红艳艳的蟠桃,大家开始吃寿洒,王母娘娘也出来招呼客人。她望望白娘子,左看看不认识,左看看不认识,就问老神仙南极仙翁:

“那个漂亮的姑娘儿是谁呀?”

南极仙翁捋捋白花花的胡须,笑呵呵地对吕洞宾说:

“这事情还该你来讲讲啦!”

吕洞宾弄得好糊涂,他想来想去,总想不出个所以然来。南极仙翁见吕洞宾愣在旁边,大笑一阵,便把他在西湖边卖汤团的经过讲了出来。说得吕洞宾和众神仙都笑了。

南极仙翁这番说,勾起了白娘子多年来的心事。她想,我在湖底修炼了五百年,从来都是冷清清的!眼看着湖上面这样美好的人间世界,却因自己是一条蛇,没有法子和人们一道过生活;如今我吞了仙丸,能现化成人啦,就该到人间去走一遭呀!她还想起了那个吐汤团的小伢儿,也带便去见见他。

等到蟠桃会散了,白娘子走到南天门,看见前面的南极仙翁,便追上去拉住他的大袖子问:

“老仙翁,老仙翁,告诉我那个吐汤团的小伢儿好吗?我想去见见他。”

南极仙翁见问,禁不住哈哈大笑起来,说:

“你当他还是个伢儿呀!你到天上走一趟,凡间已经过去十八年啦,那小伢儿如今早长成为年轻的小后生了呢!”

白娘子听了,不觉心里一动,又问:

“那我怎样才能找着他呢?”

“你现在下去,到西湖边去找,那个最高又最矮的人就是他。”

篇7:西湖民间故事精选

玉龙和金凤是两邻居,每天早晨,它们一个钻出石窟,一个飞出树林,总要打个照面才分开来,然后忙着各自的事儿去了。有一天,它俩一个在天空中飞,一个在天河里游,飞呀,游呀,不知不觉就来到一座仙岛上。在岛上,它们发现一块亮闪闪的石头,金凤很喜欢,就对玉龙说:“玉龙玉龙,你看这块石头多好看呀!”

玉龙也很喜欢,就对金凤说:“金凤金凤,我们来把它琢磨成一颗珠子吧!”

金凤点头答应,它俩就动工了。玉龙用爪子扒,金凤用嘴啄,一天一天,一年一年过去了,它俩真的把这块亮闪闪的石头琢磨成一颗滚圆滚圆的珠子。金凤高兴地飞到仙山上含来许多露珠儿,滴到珠子上;玉龙快活地游到天河里吸来许多清水,喷到珠子上。滴呀,喷呀,滴呀,喷呀,……慢慢地这颗珠子就变得明光闪亮的啦。

从此以后,玉龙喜欢金凤,金凤也喜欢玉龙;玉龙和金凤都喜欢它们的明珠。玉龙不愿回到天河东边的那个石窟里去了,金凤也不愿回到天河西边的那座树林去了,它俩就住在天河当中的仙岛上,日夜守护着自己的明珠。

这颗明珠真是一颗宝珠呵,珠光照到哪里,那里就树木常青,百花齐开,山明水秀,五谷丰登。

这天,王母娘娘走出宫门,一下见到这颗宝光闪耀的明珠,心里爱慕极啦。到半夜辰光,她就派一个天兵,乘玉龙和金凤睡熟的时侯,悄悄地把这颗明珠偷走了。王母娘娘得到明珠,喜欢得不得了,连看也舍不得给人家看一看,就赶忙藏到仙宫里头,一道又一道地关起九重门,锁上九道锁。

玉龙和金凤一觉醒来,发觉明珠不见啦,多么着急呀!东寻寻,西找找,玉龙找遍了天河底下的每一个石窟,没有找到;金凤寻遍了仙山上的每一个角落,也没有寻着。它俩伤心极了,可还是日日夜夜地到处寻找,一心想把心爱的明珠找回来。

王母娘娘生日的那一天,四面八方的神仙都赶到仙宫来祝寿。王母娘娘摆下盛大的“蟠桃会”来宴请众神仙。神仙们喝着美酒,吃着蟠桃,齐声祝贺王母娘娘:“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王母娘娘见了这样,一时高兴,就对众神仙说:“各位仙长,我请大家看一颗珍贵的明珠,这真是天上难找,地下难寻的宝珠啊!”

说着,她就从衣带上解下九把钥匙,打开九道锁,走进九重门,到仙宫里面取出了那颗明珠,放在金盘里捧到厅堂中间。这颗明珠儿果真亮晶晶,光闪闪的,神仙们看了,都满口啧啧叫好。

这时,玉龙和金凤正在到处寻找它们的明珠呢。金凤突然发现了明珠放出的毫光,就忙着叫玉龙道:“玉龙玉龙,快来看,快来看,那不是我们的明珠放出来的毫光吗?”

玉龙从天河里钻出头来,看了一看,说道:“是呀,这一定是我们的那颗明珠了,快,快去把它找回来!”

玉龙和金凤立刻依着明珠的亮光找去,一直找到王母娘娘的仙宫里,那些神仙们正在伸头探脑围着明珠叫好呢。玉龙走上前去说道:“这颗明珠是我们的!”金凤跟着也说:“这颗明珠是我们的!”

王母娘娘一听火啦,冲着玉龙、金凤张口就骂:“胡说我是玉皇大帝的亲娘,天上的宝贝都该是我的!”

玉龙、金风一听来了气,一齐向王母娘娘说:“这颗明珠不是天上生的,也不是地下长的,是我俩辛辛苦苦,一天一天,一年一年琢磨出来的!”

王母娘娘听了,又羞又恼,伸手护住放着明珠的金盘,大声喝叫天兵天将快把玉龙和金凤赶出去。金凤见王母娘娘不讲理,扑过去就抢明珠;玉龙见王母娘娘不讲理,也冲过去抢明珠。三双手都抓住金盘,谁也不肯放松。你拉我扯,金盘一摇晃,明珠就“骨碌碌”滚下来,滚到阶沿边,从天上跌落地下去了。

玉龙和金凤见明珠往下掉,怕摔破了,急忙翻身跟下来保护。玉龙飞着,金凤舞着,它俩一忽儿在前,一忽儿在后,一忽儿在左,一忽儿在右,保护着这颗明珠,慢慢地慢慢地从天空降落到地面上。这颗明珠一落地,立刻变成了晶莹碧透的西湖。玉龙舍不得离开自己的明珠,就变化成为一座雄伟的玉龙山来守护它;金凤舍不得离开自己的明珠,就变化成为一座青翠的凤凰山来守护它。

从此,凤凰山和玉龙山就静静地伏在西湖的旁边。直到现在,杭州还流传着这样两句古老的歌谣:

篇8:《白蛇传》故事与杭州城市文化

一.杭州与《白蛇传》故事的渊源

《白蛇传》故事流传广泛, 异文颇多, 关于该故事的发源地, 目前在学界存在杭州一源说、镇江一源说以及河南汝阳说。尽管关于此问题还存在争议, 但从故事成型后的地域性特点和主要情节分析, 杭州一源说更为合理。明人洪楩所编《清平山堂话本》的《西湖三塔记》一篇, 目前被认为是《白蛇传》故事最早的版本。这篇小说文字简略, 但已具备较为完整的故事情节:

宋孝宗淳熙年间, 临安涌金门有一人, 姓奚名宣赞, 年方二十余, 已婚, 一生不好酒色, 只喜闲耍。清明节到西湖观玩, 救一迷路女孩卯奴。卯奴婆婆寻来, 感谢宣赞, 邀至其家。见一如花似玉的白衣娘子, 不觉心神荡漾。但此白衣娘子乃一吃人心肝的妖怪, 觅得新欢后, 便要杀旧人。幸得卯奴相救, 宣赞两次逃离。宣赞有一叔叔奚真人, 在龙虎山学道, 望见城西有黑气, 特来降妖, 妖怪现形:卯奴是乌鸡, 婆子是个獭, 白衣娘子是条白蛇。奚真人化缘, 造三座石塔, 镇三怪于湖内。[1]

这个故事大约产生于宋末元初, 临安即是后来的杭州, 为南宋的行都, 涌金门便是当时的西城门, 故事中所用的官制名称如“宣赞”以及街坊巷桥道观宫殿的名称也大多为南宋临安的旧名。从故事内容来看比较原始、粗糙, 旨在宣扬人妖不可共处, 虽然它和后来的《白蛇传》故事相去甚远, 但有着明显的血缘关系。“白蛇”、“奚宣赞”、“奚真人”成为后来《白蛇传》故事中“白素贞”、“许宣”、“法海”这三个人物的原型;清明节西湖相会、石塔镇妖的情节在后来的《白蛇传》故事中也有被保留。

南宋在杭州建都, 至今大约已有近千年的历史。《白蛇传》故事形成于南宋, 明中叶广泛流传, 明末冯梦龙在《警世通言》有了第一次较为完整的文字记录《白娘子永镇雷峰塔》。我们现在所熟知的故事情节则定型于清, 它由《西湖三塔记》的故事雏形发展成为了情节曲折的《白蛇传》故事, 结合了宋朝以来杭州等地的地方风物传说。《白蛇传》故事从最初的民间口头流传经过不断加工、丰富到最后定型, 前后正好有近千年的历史。这个故事在杭州里巷、江浙一带乃至于沿海地区几乎家喻户晓, 盛传不衰。《白蛇传》故事在近千年的流变中, 始终与杭州这个城市紧密相连, 不断与本地自然人文景观、习俗道德礼仪等相融合, 成为一个富有杭州特色的民间故事。

二.杭州城市人文风情对《白蛇传》故事的叙事意义

在《白蛇传》故事的流变中, 各地都争相加入当地的地名、人物等作为专名, 演绎出一个个虚实相间的《白蛇传》故事异文。一座城市有一座城市的自然环境, 一座城市有一座城市的人文历史条件, 这些共同形成了一座城市的个性与品格。作为故事主要情节的发生地和发源地之一, 杭州的地名、地名、习俗等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在《白蛇传》故事中得到广泛的运用, 从而形成了具有杭州特色的《白蛇传》故事。《白蛇传》很大一部分魅力就在于它最能反映和代表杭州的民俗风情, 成为这座城市标志性的文学形象。

《白蛇传》故事的很多情节都附着在了杭州著名景物之上, 与杭州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 因为有了杭州的真实的专名而成为具有鲜明江南特点的地方风物传说, 从而增强了故事的可信度, 为故事打上了现实主义色彩。杭州自古自然环境优越, 繁华都市与美丽的湖光山色相傍相存, 经过长期的流传演变, 《白蛇传》故事围绕杭州的人文风情敷衍出来了一个个曲折生动的情节。杭州为《白蛇传》故事所提供的叙事空间和叙事时间, 使得《白蛇传》故事虚实相生, 引人入胜, 打上了鲜明的杭州文化印记。

1. 西湖———《白蛇传》故事的叙事空间

人物的活动总需要一定的空间环境, 为故事情节的叙述提供场景。空间环境总是与一定的文化背景联系在一起的, 而不是一个单纯的空间地点而已。真实的空间环境与虚构的故事之间往往能形成一种微妙的关系, 不但能唤起受众的亲切感和对象感, 还能营造出浓厚的地域文化氛围, 为故事的情节安排提供一个具有叙事学意义的环境。在杭州的自然环境方面, 水是最具有浙江的地方个性, 也是最能发挥链接故事的作用。“杭州之有西湖, 如人之有眉目也” (《西湖二集序》) 。西湖作为杭州标志性的景点, 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展现着杭州的城市文化主题。西湖作为《白蛇传》故事的空间环境, 它不仅仅是人物活动的场景, 还具有十分重要的叙事意义。

《白蛇传》故事发生在风景宜人的西子湖畔, 白素贞为了实现自己的爱情理想, 精心设置了“西湖相遇、雨中同船”的浪漫场景, 西湖成为酿造二人爱情的特殊场景, 这也为二人的爱情营造了浪漫的氛围。从某种程度上说, 西湖是《白蛇传》故事产生的“故事源”, 这使得《白蛇传》故事的空间建构打上了杭州特色, 西湖的灵秀使得这个爱情故事形成了风雅而世俗、梦幻又现实的旖旎色彩。如今, 《白蛇传》故事使得西湖、断桥、雷峰塔有别于一般的名胜古迹, 《白蛇传》故事已经构成了游客游览这些景点的文化冲动。

2.清明节———《白蛇传》故事的叙事时间

杨义曾经指出:“叙事过程, 实际上也是一个把自然时间人文化的过程。时间依然可以辨认出某些刻度的, 但刻度在叙事者的设置和操作中, 已经和广泛的人文现象发生联系, 已经输入各种具有人文意义的密码。”[2]中国作家喜欢把节日“视为人类与天地鬼神相对话, 与神话传说信仰娱乐相交织的时间纽结”, 以此来发挥“独特的时间刻度”的叙事作用。[3]某种程度上讲, 叙事时间不仅能够起到连缀情节的作用, 而且还能在某种程度上增强故事的文化意蕴。

在《白蛇传》故事中, 与鬼神风俗有关的“清明节”充分地被调用为故事展开的时间刻度, 作为故事的“事因”来使用。清明节在杭州是一个复合型节日, 既上坟祭祀, 又郊游踏青, 踏青与祭祀一起成为杭州清明节的主要内容传承至今。男女主人公被投放在这样一种时空中, 而使得整个故事洋溢着浓重的杭州地方风情。没有清明节这一时间刻度的设置, 整个故事就不能成立。许仙祭祖烧香归回途中, 巧遇上前来搭船的蛇仙白娘子。一方面, 清明时节之雨为男女主人公的风雨同舟提供了交流的环境;另一方面, 清明祭扫的气氛也与白娘子的形象非常和谐。也正是清明前后的祭扫活动为两人的邂逅提供了方便。正如刘勇强所指出的“与春情勃发相关的清明节这一时间刻度的设置是情爱故事赖以产生的美好季节”。[4]这也应证了巴赫金的理论:“在狂欢节式的节日庆典中, 距离感消失在狂欢中, 人们暂时从现实关系中解脱出来, 相互间不存在任何距离, 致使秩序打乱, 等级消失, 从而产生出一种乌托邦式的人际关戏。人们在常规生活中为不可逾越的等级屏障分割开来, 相互间却在狂欢广场上发生了随便而亲昵的接触。”[5]

三.杭州的城市品格与《白蛇传》故事的人物形象

空间作为叙事学中的重要维度, 也是一种重要的艺术手段。故事总是在一定的空间里发生的, 作为人物活动的环境, 为故事情节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具有叙事学意义的环境。《白蛇传》故事是一个地域性极强的传说, 杭州是其中中出现得最多的场景, 不但营造出了一种地域文化氛围, 而且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1.“外来者”白素贞

《白蛇传》故事中, 白素贞从峨眉山下凡到人间, 来到自古繁华的杭州城, 从蛇精变为人, 从而与杭州男儿许仙演绎出一段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虽然她出身卑微, 来自深山老林, 而且身为异类, 但她身上却具有许多优秀的传统美德。从深山野林进入杭州城, 是整个故事中决定白素贞性格与命运发展的关键环节, 这种叙事空间的转换, 不但推动了故事的情节发展, 也影响了人物形象的塑造。她辅助许仙开药铺, 救死扶伤, 穷乡济困, 依靠自身的努力在杭州这座城市成家谋生、创业致富, 并且嫁夫育子, 成为中国传统意义上的贤妻良母。除了精通法术和酒后现出蛇形之外, 在品行道德上, 白素贞和人间普通良家女子并无异样。

从某种程度上讲, 白素贞象征着杭州这座城市自古就有的外来人口。作为政治、文化、经济中心, 杭州具有很大的开放性和包容性, 历史上曾有大量外地人在动乱时期来到杭州, 自晋唐以来, 中原人口大量南迁, 在这里置田耕耘、安家立业。另一方面, 杭州临山傍水, 城市山林互为表里, 拥有优越的人居环境, 加上自古繁荣昌盛, 成为众多外来者所向往的理想家园。因此即使在太平盛世, 过往、流寓到杭州的外地人也不计其数。尽管这些外来者出身、经历、职业、性格等各有不同, 但都为杭州这座滨海城市所吸纳。白素贞作为一个外来者、异族者, 却迷恋上了杭州城的凡俗生活, 也正是杭州这座城市的开放性传统, 使得她能够享受到作为人的爱恨情仇。

2.“小丈夫”许仙

作为土生土长的杭州人, 许仙在西湖路遇白素贞, 向西湖边的白娘子借伞, 后来又去还伞, 如此一借一还, 便有了爱慕之心, 在白素贞的帮助下, 他开了“保和堂”药店创立家业, 济世救人, 后来却轻信法海逼迫白素贞喝下雄黄酒现了原型, 随后水漫金山, 造成生灵涂炭、田园淹没的严重后果, 白素贞也被法海和尚收入盂钵, 镇于雷峰塔下。

从许仙的所作所为可以看出, 他是一个典型的江南“小丈夫”形象, 忠厚老实、温柔多情又软弱无能。大凡江南依山带水的的城市, 都会带有一定的阴柔特质, 这种特质不仅成就了这些城市的女性性格, 也同样影响着男性的性格。因此, 许仙和白素贞的爱情故事只会发生在杭州, 而那个会让别的地方的男性觉得丢脸的“小丈夫”, 却不会让杭州人反感, 反而能获得更多的理解和同情。《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中白娘子之所以钟情许宣原因之一是“娘子爱杭州人生得好”, 这句话也蕴含着杭州人对像许仙这样的“小丈夫”类型的男性的自许。

3.“底层侠女”小青

同为蛇精变成人形的小青与白娘子情同手足, 她与白蛇姐妹相称, 但甘愿做个婢女, 不但是个好管家, 还以己之力成全许仙和白娘子的姻缘, 具有成人之美、恪守妇道的优良品德。当许仙轻信法海强迫白娘子喝下雄黄酒现出蛇形时, 小青不禁义愤填膺, 怒责许仙, 劝姐姐赶快醒悟, 不要再跟许仙过下去, 早日回山修道。小青身上透出的是一股侠义之气, 这在很大程度上也是杭州底层人民形象的真实写照, 她的善良、聪颖、义气寄托了杭州人对美好人格的赞扬, 小青与白素贞一家人其乐融融的生活场景所透出的生活情趣, 都是杭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内涵与底蕴的凸显和展露。

4.“寒儒”许仕林

白素贞被法海镇于雷峰塔下, 看起来白娘子追求自由幸福的愿望是失败了, 但她养育的儿子许仕林却中了状元, 这不仅坐实了出身于异类、地位十分卑微的白娘子能够生养子嗣, 具有与普通人一样的品性与优点, 更难能可贵的是其自强不息的精神。许仕林是一个具有寒儒本色和才子心态的杭州市民, 这与杭州浓郁的文人气息是密不可分的。杭州文化具有双重性格, 除了世俗性外, 它还带有鲜明的文人色彩, 积极进取、奋发有为的自强品行被杭州的文人书生彰显得淋漓尽致。

综上所述, 杭州的名胜古迹、地方风物等成为了白蛇传故事的重要载体, 不但对故事情节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也有重要影响;白蛇传故事包含了斑斓繁杂的杭州城市生活内容, 富有浪漫色彩的故事透着强烈的现实性, 故事掩盖下的是杭州的地方风俗、思维习惯、道德传统、价值观, 折射出杭州城市文化高雅与世俗兼容并存的城市个性, 带有浓郁的杭州城市文化色彩。

摘要:《白蛇传》故事是我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 与杭州有着深刻的渊源。杭州的名胜古迹、地方风物等成为了白蛇传故事的重要载体, 不但对该故事情节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而且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也有重要影响;白蛇传故事包含了斑斓繁杂的杭州城市生活内容, 富有浪漫色彩的故事透着强烈的现实性, 故事展现了杭州的地方风俗、思维习惯、道德传统、价值观, 折射出杭州城市文化高雅与世俗兼容并存的特点。

关键词:《白蛇传》故事,杭州,城市文化

参考文献

[1]洪楩:《清平山堂话本》,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

[2]杨义:《中国叙事学》, 人民出版社1997版, 第169页。

[3]杨义:《中国叙事学》, 人民出版社1997版, 第170一171页。

[4]刘勇强:《西湖小说:城市个性与小说场景》, 《文学遗产》2001年第五期。

篇9:美女与杭州的故事

李清照:在杭生活20多年 却只字未提西湖

在杭州的历史长河中,李清照绝对算得上是一个重量级的人物。她的诗词,既能写出“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这样的铿锵有力,也写得出“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这样的伤时念旧。她虽然不是杭州人,却在杭州生活了二十多年。如今,杭州还有一间“清照亭”,以供后人怀念。

1132年,李清照(1084—1155)来到杭州,并与张汝舟有一段为时一百天的短暂婚姻。随后,因为金军南侵杭州,李清照逃亡金华避难。1136年又回到了杭州,她寄居在余杭门(现武林门)外的西马塍,尽管生活每况愈下,却美丽依旧:“谁怜流落江湖上,玉骨冰肌未肯枯。”

在杭州,她是在孤单寂寞中度过了二十年的岁月。此间,她坚持完成了与赵明诚合作的《金石录》的整理和校勘工作,为世人留下了珍贵文物。李清照在杭州这二十年的活动记载不多,翻遍史料,才找到一段素材:1150年前后,约69岁的李清照携带自己珍藏的米芾墨迹,两次拜访米芾之子米友仁,求其作跋。1155年,李清照73岁,这年之后,再也没有李清照的任何作品和关于她的任何记载。因此人们推测,这一年她在杭州去世。她的墓在哪里?大家猜测和希望,是在孤山——这里,是杭州雅文化的代表。

不过让人疑惑的是,李清照在杭州待了二十年,为什么从来没有提到过西湖?近人夏承焘所作的《瞿髯论词绝句·李清照》中,似乎给出了一种回答:“过眼西湖无一句,易安心事岳王知。”

吴藻:喜欢女扮男装 “当朝柳永”饮酒作词

苏小小、朱淑真、陈端生……列一份杭州自古以来的才女名单,人们常会遗漏这样一个人:吴藻。

吴藻(1799—1862)原籍安徽黟县,跟随做丝绸生意的父亲长期居住在杭州,从小就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因为小时候受的教育非常好,她很小就表现出了文学方面的造诣。

在才女的眼中,理想中的婚姻状态应该是“不隔微波,可猜明月,累尔填词手。珍珠密字,墨香长在怀袖。”不过,她却在父母的催促下,嫁给杭州一位黄姓商人。虽然丈夫没有文化情趣,但却对吴藻相当宽容,还劝她出去多结交朋友。她也经常与一些文人雅士一起登酒楼,上画舫,“月夜泛舟湖上,深更不归”。她的才华在朋友中引起轰动,被称为“当朝的柳永”。

考虑到与一群男子为伍,虽然潇洒,但还是男女有别,有诸多不便。后来,每次出门参加文友聚会,吴藻都要“洗尽铅华,换上儒巾长袍”,变成一个少年公子,与男子一起出入酒楼茶馆,甚至随他们走进风月场所。有趣的是,因为经常到“风月楼”喝花酒,她与一名歌妓眉目传情,对方竟要以身相许。

虽然身处晓风残月的西湖边,但性格外向的吴藻还是写出了不少豪放悲壮的诗词。比如在岳飞墓前凭吊时,她喷涌而出一首《满江红·栖霞岭岳武穆王》:血战中原,吊不尽,忠魂辛苦。纷纷见,旌旗北指,衣冠南渡。半壁莺花天水碧,十围松柏云山古。最伤心,杯酒未能酬,黄龙府……

张爱玲:螃蟹面很美味 但只吃浇头不吃面

再来说一个跟大家距离更近一点的。这位才女,她还有很多很多的粉丝,她叫张爱玲。

尽管她是个上海女人,却与杭州有许多联系。在她的许多作品中,都有关于杭州的描写。比如她的小说《雷峰塔》中有“老婆子们解开裹脚布洗小脚,说不完的白蛇法海雷峰塔”的描述。

1952年7月,张爱玲因为想“继续因战事而中断的学业”,去了香港。去之前,她突然想到要去杭州的西湖走一走。在后来的散文《谈吃与画饼充饥》中,她这样解释去西湖的原因:因为想写的一篇小说里有西湖,我还是小时候去过,需要再去看看。

那个时候,她眼里看到的西湖是:“湖水看上去厚沉沉的,略有些污浊,却仿佛有一种氤氲不散的脂粉香,是前朝名妓的洗脸水。”

在孤山旁边的楼外楼菜馆,张爱玲挑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来,能看到近处的湖心亭和远处的苏堤。印象中,坐的是“油腻的桌子”,但螃蟹面的确是美味,汤面的“浇头确实好吃”。当然,她的吃法也很张爱玲——她把汤喝完就放下筷子,面一口没动。

上一篇:育人制度督导评估细则下一篇:两会思想汇报:实现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