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发展民营经济经验材料

2024-04-21

*镇发展民营经济经验材料(精选11篇)

篇1:*镇发展民营经济经验材料

优化环境 强化措施

努力开创民营经济发展新局面

××镇位于章丘市中部,辖61个行政村,5.7万人,总面积55.9平方公里,是山东省综合经济实力200强乡镇和济南市小城镇建设重点镇。近年来,我们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推进富民强镇步伐的有效手段,不断强化措施,优化环境,全镇民营经济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2002年,全镇民营经济税收达800余万元,占全镇工商税收的60%。民营经济已经成为我镇农民增收、财政增长、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途径。

一、突出三个到位,为加快民营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民营经济要发展,外部环境是关键,良好的社会环境是加快发展民营经济的重要条件。为此,我们始终坚持做到宣传发动、政策落实、管理服务三个到位,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舆论环境、政策环境和服务环境。

1、宣传发动到位。××镇作为章丘千年古城,群众素有务工经商的良好传统,这种传统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了民营业户“小富即安”、“小成即满”的意识。为了改变这一现状,近年来我们对民营经济采取“思想放开、政策放活、路子放宽、环境放松、扶持发展”的策略,不断提高民营经济的地位,让民营经济唱主角、演大戏。同时,我们充分利用各种舆论阵地,采取多种形式,大张旗鼓地宣传民营经济的地位和作用,宣传党和国家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努力创造一种从事民营经济光荣、勤劳致富高尚的社会舆论氛围,积极引导民营业户闯大市场、办大企业、当大老板,有效促进了民营经济向规模型、效益型发展。

2、政策落实到位。我们始终坚持“眼前让利、长远得利、直接让利、间接得利”的思想,对民营经济高看一眼、厚爱一分,纳入国民经济发展总体规划统一安排部署。在落实省、市关于发展民营经济优惠政策的同时,我们结合实际制定了《××镇关于加快发展民营经济的暂行规定》,对民营经济在注册登记、经营范围、基础条件、税费征收、户口迁入、奖励政策等方面予以放宽。在落实优惠政策的同时,我们始终强化三条措施营造民营经济大发展的浓厚氛围,一是及时抓典型,从政治上关心、从思想上教育引导,使一批有开拓精神、能带领群众发展民营经济的能人走上村级领导岗位,从而带动民营经济的大发展。二是在经济上奖励、资金上扶持。每年都在镇、村干部大会上对做出突出贡献的10家民营大户进行奖励,在广大干群中引起很大震动,从而使全镇很快形成了你追我赶、征相发展的热潮。三是坚持每年召开两次民营经济大户新上项目流动现场会及每季一次的民营经济大户座谈会,让好的民营经济大户介绍产品结构调整、开拓市场等方面的经验,启发引导他们在对比中互相学习找差距,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

3、管理服务到位。近年来,我们采取多种措施,努力为民营经济发展营造一流的服务环境。一是实施了“民营企业协理员制度”,开展了“服务在群众身边、管理在服务中间”活动,对全镇纳税前30名的民营企业派驻协理员,负责解决民营业户发展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同时,通过改善对镇直单位、机关部门的管理,以优质、高效的服务催生了民营经济的活力。二是建立领导干部与民营企业联系点制度。副镇级以上领导成员每人联系一家民营企业,协调解决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水、电、场地、治安等困难和问题。同时,还尽可能地在信息、科技、信贷、法律等方面为民营企业提供服务和支持。

二、搞好三个结合,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

民营经济要实现集约化发展,需要相对集中、布局合理、设施配套的发展载体。为此,我们认真做好民营经济发展与民营园区、专业市场、小城镇建设相结合的文章,为民营经济发展打造了良好的发展载体。

1、与园区建设相结合,发展加工业户。园区建设是实现生产要素优化配置、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有效措施。近年来,我们不断加大民营园区建设力度,确立了以桃花山民营工业园为龙头,积极规划建设了西皋、金盘、南套、寨子、山南、茂李等6个村级工业小区的发展思路,形成了民营经济“一园带六区”的发展格局。98年,我们着手规划建设了桃花山民营工业园,占地面积416万平方米,通过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园区实现了“六通一平”,园内企业达86家,从业人员2600多人,固定资产投资超亿元,形成了以济南金魁工程机械有限公司、济南民星饲料厂、济南远大建材厂、义达精铸有限公司等企业为代表的建筑塔机、饲料加工、装饰材料、焦宝石深加工等四大支柱产业,2002年,工业园完成总产值达3亿元,并成为济南市重点工业园之一。今年,我们围绕扩展机械锻打、木器家具、机械加工等行业优势,进一步规划建设了南套、茂李、寨子等6个村级工业小区,拉开了发展框架,为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宽阔的发展空间。

2、与发展专业市场相结合,发展经营业户。我们坚持把培育、壮大专业市场作为发展民营经济的重要载体,立足“建设大市场、发展大商贸、搞活大流通”的原则,依托传统产业优势,不断加大专业市场建设力度,形成了以绣江路沿线市场组团为龙头、专业市场为主体、集贸市场相配套、在全市乃至全省具有较强辐射力的市场流通网络。目前,全镇建有钢铁、机电设备、三星宠物、闫家仔猪、康陈果蔬、大葱批发等六大专业市场,总占地面积400余亩,2002年完成市场交易额3.5亿元。其中,钢铁市场有经营业户800余户,固定经营摊位700多个,经营品种有钢板、线材、车床等150多个,年交易额达1.5亿元,利税超过500万元。在发展专业市场的同时,我们坚持以市场带动一产、拉动二产,积极引导业户从初级产品交易向加工转化增值发展。钢铁市场带动了机械锻铸产业的发展,全镇仅人力三轮车加工即达20余家,年销售收入达5000万元,其它机加工企业有50多家。

3、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发展商贸业户。为发挥城镇的辐射带动作用,吸引民营经济更快聚集,我们本着“筑巢引凤”的原则,不断加大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先后硬化城区全部道路,形成了城区“三纵四横”的交通大框架,同时,实施了城镇“净化、绿化、亮化、美化工程”,塑造一个环境优美、设施完备、文明有序、品味较高的小城镇,为商贸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空间。目前全镇城区商贸业户达400余户,丰富了群众生活,繁荣了城镇经济。

三、实施三轮驱动,推动民营经济总量迅速膨胀

我镇作为工业老镇,虽然民营经济发展较快,但整体规模小,外向型、科技型企业发展滞后。为此,我们从加快民营经济结构调整入手,采取强化领导推动、骨干大户带动、招商引资促动等措施,推动民营经济实现 “生级提速”。

1、强化领导推动。我们坚持把发展民营经济列为“一把手”工程,成立了由党委书记、镇长任正副组长,城建、土管、工商、财税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民营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并分工一名党委副书记具体负责民营经济工作。同时,各村也相应成立了领导小组,组建了工作班子,真正做到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全力抓,其他领导配合抓,一抓到底的领导格局。每年初,镇上与各村签订民营经济考核责任状,下达发展民营经济目标任务,实行超奖欠惩,使全镇每位干部都受到了极大鼓舞,有效带动了民营经济发展。

2、骨干大户带动。骨干企业是镇域经济实力的代表,近年来我们实施了“扶优扶强”工程,着力培植大集团、强企业,拉长产业链条,重点扶持了东方石化、惠津药业等一批初具规模的企业,形成了“骨干企业为龙头、民营企业跟着走”的发展格局。骨干龙头企业的壮大,催生了一批中小民营企业。目前,全镇已培育起销售收入过500万元的8家。

3、招商引资促动。近年来,我们把依靠外力、实施外向带动作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实现了借梯上楼,借水行船。通过实行全员抓引办、落实引办工作领导责任制和各级干部目标责任制,采取以情招商、以企招商、以商招商、网上招商等措施,迅速膨胀经济总量,取得了明显效果。通过引进引办,加强技术合作,有效提高了民营经济的科技含量和竞争能力。截止目前,全镇已有2家民营企业获得自营出口权,1家通过了ISO9000认证,5家民营企业与外商建立了合作关系。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镇民营经济呈现出两大特点:一是由小规模、小群体向大规模、大群体发展。目前,全镇民营经济业户已发展到1500余户,从业人员达14900人;民营经济涉及20多个领域,形成了10个专业村、4个主导产业,一个市级重点民营工业园和多个重点村级工业小区。二是由小地域、小市场向大范围、大市场发展。目前,我镇民营企业生产的三轮车已销往河北、天津、石家庄等大城市;钢铁市场购销范围辐射至辽宁、江苏、河南等十几个地市。三是由低水平、低效益向高科技、高档次发展。原先我镇民营业户科技含量低、经济效益低,通过实行重点企业扶优扶强、引进引办提高科技含量,民营经济呈现出科技含量、经济效益、市场竞争明显提高的良好势头。新上的济南文君公司可降解快餐盒项目、惠祥集团的硝化棉项目成为科技含量高、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支柱项目。可以说,我镇民营经济初步形成了以主导产业为依托,以园区建设为重点,以专业市场为龙头,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的发展新格局。

篇2:*镇发展民营经济经验材料

树品牌固基地培育支柱产业

**镇位于**县东北部,全镇8个行政村,总人口2.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2万人,农村实有劳动力1.2万人。2004年全镇转移劳动力5100人,占劳动力总数的42.5;2005年转移劳动力6310人,占劳动力总数的52.2,劳务收入3500万

元,占全镇GDP的28,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1以上。

一、抓劳务输出工作的主要方法

1、加强引导,转变观念。在贫困的半山区农民心中,“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草窝”、“在家千日好,出门事事难”等陈旧观念根深蒂固,许多农民宁肯死守自己的1亩3分薄地过苦日子,也不愿挪动一步出门挣钱。“等、靠、要”思想十分严重,祖祖辈辈对生活质量要求很低,认为:有饭吃、能填饱肚子就行;有衣穿、能遮身去寒就行;有房住、能避风挡雨就行。农民这些保守观念、低追求致使我镇劳务输出起步难,发展更难。镇里1999年与烟台签订了300人的用工合同,经多方动员,只有116人报名前往。针对这种实际情况,镇党委、政府迅速在全镇干部群众中深入开展“走出农村,学会赚钱”活动,号召农民外出务工,挣钱致富。镇上为劳务输出的典型示范户命名授牌,披红戴花,在全镇干部群众中营造了一种“务工致富光荣”的良好舆论氛围和社会风气。观念更新,万两黄金。从此,封闭落后的双岔河人开始走出乡村,闯荡世界,从开始转移几百人发展到现在的每年转移5000多人。这些人上省城、进京城、下闽粤、闯关东,活跃在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几年来从外地挣回大量现金,为加快镇域经济发展奠定了雄厚的资金基础。

近年来,尝到了务工致富甜头的**人已经由过去被动的“要我出去”转变为自发的、主动的“我要出去”,逐步形成了一种气候。为了保持这种良好势头,进一步把我镇的劳务输出产业做大做强,镇党委、政府切实加强了对劳务输出工作的宣传力度,县电视台多次对我镇劳务输出工作进行专题报道,镇主要领导组织人员,深入到北京、山东、天津等地用工单位考察回访,精心制作了《离开土地挣钱去》、《创业者的足迹》等多部电视专题片,编印了《**外出务工创业者典型事迹简介》等宣传材料。各村两委班子也非常重视劳务输出,他们利用广播、黑板报、刷写标语、请务工能人现身说法等形式,大张旗鼓地宣传劳务输出的重要意义、典型经验和相关知识,以正确的舆论导向动员和激励更多的人外出创业,积累资本,建设家乡。

篇3:*镇发展民营经济经验材料

1 明确指导思想

夏坝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因地制宜, 科学布局, 以市场为导向, 以科技为支撑, 以效益为中心, 以产业化经营为突破口, 整合项目、资金、力量, 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扎实工作, 促进农业发展, 农民增收, 大力发展观光农业、休闲农业、生态农业, 带动乡村旅游发展, 提高农业效益。特制定《2013年夏坝镇特色效益农业实施方案》 (夏坝府发[2013]185号) 。

2 落实目标任务

2013年, 夏坝镇以发展0.08万hm2优质油菜种植产业为重心, 在产前积极争取被纳入江津区产油大县项目, 在产中以院坝会、田间现场授课等形式做好栽培管理技术培训, 产后引进2家榨油厂深加工, 同步完善观光步道等基础设施, 打造“金色花谷”观光景点, 发展休闲旅游, 形成了产、供、销一条龙发展模式。

3 合理规划布局

3.1 气候条件

3.1.1 气温

夏坝镇地处四川盆地和贵州高原边缘, 受二者交互作用影响较大。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区, 热量丰富, 夏长东段, 四季分明, 雨量充沛, 无霜期长 (平均337 d) 适宜油菜生长。春季回暖早, 但气候不稳定, 春早、寒潮时有发生, 夏季气温高, 光照强, 降雨集中。

3.1.2 降水量

夏坝镇年平均降水量为1107 mm。降水量较多, 夏长冬短, 暖湿气流影响时间较长, 以致雨量较多, 但分布不均, 常有冬旱和春旱。夏季雨水虽多, 因降水量集中, 易发生暴雨, 容易造成洪涝。雨后往往出现连晴高温天气, 形成夏旱和伏旱, 尤其7—8月伏旱较多。

3.1.3 日照

夏坝镇属中浅丘陵地区, 植被稀疏, 日照时数较多。年平均日照时间最多为1629 h, 最少为984 h, 无霜期平均为337 d。

3.1.4 风力

夏坝镇的风力一般在3级以下, 17 m/s以上的大风每年主要在春、秋、夏出现。主要是空气强烈的水平运动。在春秋季节由于强寒南下, 多吹偏北风, 夏季由于暖空气迅速北上, 多吹偏南大风。另外由于地形复杂, 在7—8月份常在局部地区发生雷雨大风。

3.2 地理条件

3.2.1 地形地貌

镇域境内地形东高西低, 南北地势高于中部, 因而东、南、北三条溪流均汇合于五岔场, 东面有栀子山高岗, 海拔400 m左右, 绵延7 km, 形成东部边缘一自然屏障。其最高岗名大路边, 海拔429.3 m。在东侧山岗以西, 尽为开阔浅丘地带, 海拔300 m左右, 为镇之心腹地区, 其最低点在五岔场以西一华里的五险滩, 海拔242.9 m。綦江河南来沿镇境西侧, 流经余粮村、鸭江村、五岔场向北流去与长江汇合。

3.2.2 山脉与水系

(1) 山脉。栀子山系綦江县太公山之余脉, 镇境高丘坡地, 向北入杜市镇、高歇场境区, 向南经广兴镇跨綦河折入綦江县境。山系横据在镇境西部的双新村、大坪村、鸭江村、余粮村境内。山上出产青松、柏树、棕榈、青杠、竹子等, 为全镇之冠。昔日松柏苍茂, 翠竹成阴, 鸟兽成群, 沟底有流水潺潺, 别有一翻景致。青山系栀子山支脉, 距青江街四华里, 五岔场五华里, 在大坪村境内。昔日林木葱翠, 四季常青故名。

(2) 水系。綦江河为流经镇域的最大的溪河, 发源于贵州省桐梓县山区, 绕綦江县流入镇境余粮、鸭江村、五岔场, 西侧经贾嗣镇、西湖镇、青泊、真武、仁沱、顺江注入长江。流经镇境段长10.5 km。

3.3 规划布局

根据气候条件、地理条件, 全镇0.08万hm2优质油菜产业以5个纯农业行政村为主。这5个农业行政村地处綦河边上, 小气候良好, 土壤肥沃疏松, 适宜油菜生长。该地有油菜种植习惯, 往年种植面积200余hm2, 种植相对集中, 但品质差, 管理粗放, 产量低, 经济效益不高。为大力发展乡村生态观光休闲农业, 带动乡村旅游发展, 提高农业效益, 增加农民收入, 夏坝镇积极引导农户规模种植高产优质油菜, 2013年连片成规模种植油菜达0.08万hm2, 有效推动了该镇乡村旅游休闲产业的发展。

4 建设内容

4.1 创新服务机制

引导技术人员、村 (社) 干部, 转变工作职能, 以集中培训和现场指导等多种技术指导相结合, 建立科技培训体系。

4.1.1 主体培训

进村培训骨干新型农民, 每村30~40人, 辐射带动300~400人, 实行分季节、分阶段、有针对性地培训3~5次/年, 并进行现场示范、现场指导、印发技术资料等。

4.1.2 主导品种

根据江津区农业部门的主导品种 (油研10号) 、物化技术, 配送到村、供应到户。

4.1.3 主推技术

推广集成简化技术。 (1) 油菜秋发技术, 稀播是培育壮苗的关键; (2) 测土配方施肥、病虫统防综合高产配套技术; (3) 物化技术, 如配方施肥等, 将技术组装配套, 综合应用。

4.2 整合支农资金

充分利用产油大县项目发展资金, 加大对油菜产业的支持与保护力度, 提升农业装备与发展水平。

4.3 建立示范片

建立品种展示、新技术示范、物化技术配套、高产攻关于一体的示范片, 实现领导指导有点子, 群众观摩有样子。

4.4 实行订单收购

积极培育、扶持、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组织收购产品。实行订单到村、分户造册、保底价格、随行就市、优质优价原则, 引导农民按照标准订单生产, 产业化经营。

4.5 创品牌产业

(1) 农产品深加工, 增加附加值。引进加工企业, 对油菜进行深加工, 创优质无公害绿色菜籽油, 并注册商标 (富硒菜油) 。 (2) 引导群众根据新农村建设要求, 对自家房屋进行改扩建, 完善设施, 创办农家乐, 推动休闲农业与第三产业发展。

5 主要措施

5.1 强化领导, 保证项目顺利实施

夏坝镇政府成立项目领导小组:镇长任组长, 分管副镇长任副组长, 农业中心、财政办、经济办、监察办、宣传办、驻村组为成员单位的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分工明确, 职责细化, 确保了项目的顺利实施。

5.2 加强宣传, 打牢项目实施基础

夏坝镇向种植户大力宣传油菜产业发展的重要性, 宣传打造特色效益农业经济紧迫性, 宣传调整农业结构必要性, 宣传大力发展优质油菜产业以及项目实施的目的意义、政策措施、技术要求等, 提高群众积极性, 增强群众自觉性。

5.3 加大投入, 提升现代农业

(1) 争取产油大县项目资金, 保证项目资金及时足额到位, 按项目方案组织实施, 并强化考核, 项目实施进行以奖代补, 夏坝镇委、镇政府将特色效益农业纳入年终目标考核。 (1) 对种集中连片种植规模达66.67~100.00 hm2的村, 其中核心示范片33.33 hm2, 政府补助工作经费1000元;规模达100 hm2以上, 其中核心示范片33.33 hm2, 补助工作经费2000元;166.67hm2以上, 其中核心示范片33.33 hm2, 补助工作经费4000元; (2) 对连片种植规模达1.33 hm2以上的种植大户 (提供土地流转合同, 并在镇农业服务中心有档案) , 政府奖励1000元/户;对连片种植规模达3.33 hm2以上的的种植大户 (提供土地流转合同, 并在镇农业服务中心有档案) , 政府奖励2000元; (3) 对加工企业收购油菜籽达150 t政府给予5000元奖励。 (2) 要求农户加大对项目实施的资金人力投入, 保障项目顺利实施。 (3) 引导龙头企业参与产业化经营。 (4) 借助项目实施, 完善服务体系, 增强服务功能, 提升现代农业装备技术水平。

5.4 制定公开、公正、合理验收细则

夏坝镇政府制定《2013年夏坝镇特色效益农业验收细则》 (夏坝府发[2013]186号) , 确定验收时间、奖励兑现时间、验收程序、验收内容和验收方法等, 充分调动农民、大户、企业的积极性。

5.5 建立网点, 转变职能

有计划、有组织、有针对性地逐步建立服务网点, 科技培训、现场指导、订单收购为一体, 通过物化技术服务, 转变职能, 方便农民, 科技入户, 发展特色效益农业。

5.6 产业经营, 促进产业发展

篇4:*镇发展民营经济经验材料

一、乡(镇)域经济发展的意义

在谈乡(镇)域经济之前,有必要谈一下县域经济,以更好的理解乡(镇)域经济涵义。县域经济,是在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服从国家管理的前提下,由县级政权所领导的,以市场为导向,从本地优势出发,优化资源配置。形成自身特色的功能完备的地域经济综合体。县域经济是在县级行政区划内活动的经济范畴,由村域经济、乡(镇)域经济和县域经济构成。村域经济、乡(镇)域经济是县域经济的基础,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经济体。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壮大县域经济的指示,并将壮大县域经济作为缩小工农差距、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的重要举措。县域经济是农村和城市沟通的桥梁,在促进城市与农村之间的经济等交流上起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样,乡(镇)域经济是“村”和“县”的桥梁,在推进城乡统筹中一样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黄甲“麻羊”—— 乡(镇)域经济的典范

(一)成就

黄甲镇是成都麻羊基地,素有“麻羊之乡”的美誉。1996年以前,全镇养羊户仅有700余户,年出栏麻羊不到10000只。目前,已有3000余户养殖户被带动,常年存栏麻羊10万余只,年出栏15万多只。麻羊养殖及加工就为农户创纯收入4000多万元,养羊户年平均纯收入增加5330元,人平均增加1600元以上。麻羊养殖专业协会实行财政监管的财务会计制度,2007年度每股分红20元,2008年度每股分红15元。

(二)经验

1、比较优势,特色产业是核心

发挥比较优势,发展特色产业是解决市场上产品严重趋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黄甲镇利用本身良好的种养殖条件和区位优势赢得了麻羊产业的迅速发展及累累硕果。黄甲镇地处牧马山腹地,幅员面积32.0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3367亩,辖13个行政村,总人口1.87万人。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年降雨量1000mm左右。

2、有机养殖,技术是关键

推广养殖新技术是黄甲麻羊养殖成功的关键。传统的黄甲麻羊养殖,主要是本地自繁自养,导致品种不断退化。如今,通过技术引进及改良,在品种提纯、“舍式高床圈养”技术的基础上,不仅建立了成都麻羊核心群和保种扩散群,建立成都麻羊基因库,对成都麻羊品种进行种提纯复壮,保护地方优良品种。而且大力推广了“稻——草——稻”轮作等牧草种植、秸秆氨化、秸秆微储技术,有效解决了饲料的来源。

三、基于麻羊模式的乡(镇)域经济发展对策的思考

黄甲麻羊对于乡(镇)域经济的发展可谓一个成功的典范,通过深入了解黄甲麻羊的发展模式,对于我们发展地方特色的乡(镇)域经济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抓住重点,发展特色

一直以来,城乡二元经济的存在,政策、机制的不完善以及工作生活条件的长期落后,导致人才大量流入城市,农村不可避免的被“冷落”或被“遗弃”,从而更加落后,这样的恶性循环到现在依然存在且严重。

(二)产业协会,不可或缺

产业协会(专业合作社)的出现是农村商品生产走向专业化、规模化和社会化的必然要求,是农村微观经济组织的重大创新,对于开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改革不适应农业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创新农业生产组织制度,开拓农村市场和增加农民收入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为它一头连着农户,一头连着市场,正逐步发展成农业产业化的组织载体和重要力量,今后,它的发展将成为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的经济带动点和增长点。

(三)信息的通畅至关重要

进一步加强政府的引导工作,推进乡镇信息化体制的建立健全,用信息化推进市场化,要处理好政府主导与市场机制的关系,把政府的推动、引导和市场机制有机结合起来。同时,要不断加强农村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把信息网络的覆盖面全面扩大,加快信息化建设向农村地域推进,缩小信息鸿沟,农村信息站点上网费应予以优惠,由政府会同接入网提供单位商定宽带上网、拨号上网收费标准。根据各地差异,鼓励灵活经营。

走在黄甲的大街上,一尊尊羊的雕塑屡见不鲜,处处弥漫着麻羊文化的气息,羊文化已经深入黄甲、深入人心。我们慨叹其成果的同时,也从中受益良多。

篇5:朱老庄镇发展经验材料

近年来,朱老庄镇以科学发展为主体,围绕建设“经济文化强镇”的奋斗目标,解放思想,真抓实干,实现了全镇社会经济又快又好发展。

一、全力抓好招商引资,增强了经济发展后劲

一通过制订优惠政策,落实招商引资责任制,优化发展环境,调动全镇了广大干部群众招商引资的积极性和自发从事民营经济的主动性。二是积极参加市、区组织的各类招商活动,广泛接触洽谈,积极捕捉信息,引进了投资规模大、财政贡献大、社会效益大、带动能力强的鹏博砼业、联合食品、鲁发面粉厂、祥慧饲料、奥祥食品等一批大的项目。三是把企业推向招商引资的主战场,充分发挥企业营销网络广、客户资源多的优势,变营销网络为招商网络,积极走出去、请进来,招商引资渠道不断拓宽。

二、着力突破工业经济,促进了经济全面发展

一是鼓励引导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加强联合与协作,拓宽融资渠道,扩大规模,实现规模效益。二是抓大扶强、培植壮大骨干企业。按照抓大带小、促优扶强的原则,加大扶持力度,完善激励机制,培植了一批具有市场竞争优势、技术创新能力的骨干企业,提高了核心竞争力。三是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提高了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四是进一步完善了镇工业园基础设施,提高了园区的吸引力和承载功能,为民营经济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三、加快益华项目建设,推动了产业发展升级

盛世天湖生态环保科技园项目,位于朱老庄镇驻地,占地面积945亩,一期投资约12亿元,由广东益华集团投资兴建,今年已被列为聊城市十大重点工程之一,目前已全面开工建设。一是依托项目服务业发展加快。我镇在李田路北侧、聊阳路东侧高起点、高标准建设了一个新的商贸区,“两纵两横”四条各具特色的商业街为三产发展提供了良好平台。二是依托项目加快了现代农业发展。充分利用项目建设的影响力和辐射力,有效整合现有的农业资源,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现代农业,目前已建成刘集葡萄采摘园、辛十李绿色果品基地、杜庄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等现代农业基地。

四、努力调优农业结构,加快了新农村建设

一是坚持不懈地抓好农业结构调整。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前提下,抓好蔬菜、林果种植,大力推广名优特品种,提高种植业科技含量,实现科技推广促种植业增收。做强做大畜牧养殖业,实现由畜牧生产大镇向畜牧生产强镇转变。二是以小城镇建设为载体,大力发展商贸流通、餐饮服务,提高了第三产业的比重和水平。三是惠农政策全部落实到位。四是紧紧抓住各级继续加大对“三农”投入的机遇,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多渠道增加投入,全面加强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五是进一步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步伐,重点启动了朱老庄中心社区和观堂社区两个示范点的建设。同时优化配置了小城镇道路、电力、给排水等基础设施,提升了小城镇品味。

五、大力发展民生事业

一是搞好了平安建设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二是全面落实计划生育、土地、环保三大基本国策,实现了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三是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发展加快,社会保障覆盖面不断扩大。

六、强力推进干部队伍建设,全面提高了工作效能

篇6:*镇发展民营经济经验材料

*年,*镇将紧紧围绕全区“转作风、抓落实、促发展”的要求,突出高质量发展,全力抓好“党建引领、项目立镇、抢抓招商、镇村同治、产业兴农”五项措施,上下同欲抓落实,凝神聚力促赶超。力争全年实现税收收入*万元,固定资产同比增长*%。

一、项目立镇突破重点。

牢牢树立“项目为王”观念,持续优化服务,做大项目总量。推动*等*家规模以上企业加快技术升级、动能升级,凝聚生产要素全力做好企业服务,切实为企业解难题、促发展。积极培育*等中小企业,精准施策、精准服务,力争全年新增规模以上企业*家。全力做好在建项目服务,加快推进*等*个在建项目建设进度,力争早日投产达效。

二、镇村同治提升环境。

统筹人居环境、乡村文明、城镇建设三个方面,全力营造新时代文明新乡村。一是加强人居环境整治力度。常态化开展人居环境整治行动,继续加大对各村环境卫生脏乱差,“三大堆”,“牛皮癣”乱喷涂,小广告乱贴等突出问题的整治力度。着力解决农村垃圾清运不及时不彻底、处置不规范等问题。二是加快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倒排工期,保证质量,确保*社区三期*月底完成分房安置。在过渡安置期间,做好群众工作,定期开展走访慰问,确保群众过渡安置期间住房安全和生活保障。三是持续推进镇村文明创建。规范道路、市场、店外秩序,加大文明创建宣传力度,加快推进镇驻地环境改善。切实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作用,积极开展丰富多彩文明实践活动;发挥好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等制度,让文明新风润泽乡俗。

三、抢抓招商补齐短板。

一是摸清家底,挖掘潜力。对闲置厂房和闲置用地进行全面摸底,根据产业发展规划,进行点对点招商,全力破解用地难题。二是壮大平台,发挥优势。立足*中小企业创业园、*工业园*个工业园区,进一步发挥平台优势,将园区壮大作为重要任务,进一步优化园区路网结构,逐步完善水电网等基础设施配套,力争将工业园区打造成为全镇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三是建好队伍,提高本领。在做好全员招商、全方位招商的同时,加快专业招商、重点招商力度,加快成立招商队伍。围绕全区产业规划和布局,全面招引产业链项目、高端项目,推荐优势项目向开发区等优势平台集聚。

四、产业兴农夯实基础。

一是做强农业品牌,立足全镇特色农产品,进一步扩大种植面积,精心策划包装,全力打造*樱桃、*等特色优势品牌。二是强化农业保障,新建扬水站*座、重建桥梁*座。推进水肥一体化*亩,化肥、农药减量超过*%,统防统治*万亩,全力争取粮食稳产增产。积极争取上级农田水利项目,确保农业基础持续巩固。三是加快村集体增收,继续强化工作力度,细化工作措施,多措并举,确保全镇*个村集体收入稳定达到*万元以上。四是壮大农业产业,以*希望养殖、*养殖等规模化养殖企业为龙头,推动*牧业、*农牧等现有养殖企业提升产业层次,不断壮大全镇养殖企业规模。

五、奋力办好民生实事。

一是做好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有效衔接。落实好“四个不摘”要求,继续深化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加强防止返贫检测帮扶机制,确保*户*人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和生活。二是公共服务用心用力。启动*路、*路、*路、*路、*路等*条老旧破损公路改建,施工里程*公里。依托镇便民服务中心和*处党群服务中心,持续深化“马上办、网上办、一次办、就近办”,畅通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三是持续夯实社会保障。加快社会大救助体系建设,全面落实各项救助政策。统筹做好重点群体就业、退役军人服务管理和优抚优待工作,全面兑现落实特殊群体补助资金。四是保持全镇和谐稳定。扎实做好信访化解,压实责任、分类处置,真正将矛盾解决在基层;持续加强网格员队伍建设,用好综治信息平台,全面构建严密的风险隐患处置网络;狠抓抓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强化职工安全培训,维持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加强企业排放治理、镇驻地扬尘治理、农村焚烧治理,综合做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五是抓紧抓细各项防控措施。不断完善*各项措施,确保万无一失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

篇7:xx镇发展民营经济汇报材料

xxx镇位于xxx县域东北部,东接xxx市洛龙区,西连柳泉镇、石陵乡,北与xxx县毗邻,南与城关镇、城关乡隔河相望,区位优势明显。xxx县北城区位于该镇境内,总面积122.3平方公里,下辖31个行政村,总人口62042人,加之流动人口,全镇常住人口达10万人。xxx县新城区、工业园区、xxx生态园(1-6期工程)全部在我镇境内。2008年以来,x万吨供水项目、xxx区改造、廉租房建设、xxx烟草物流中心、河南22万伏变电站项目、xxx项目等多项重点工程落户xxx,既是xxx县的东大门,也是xxx县城的新窗口。

近年来,全镇上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工作,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做大做强镇域经济的突破口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攻方向,发挥优势,优化环境,打造特色、培育亮点,民营经济步入经济发展快车道。全镇民营经济的崛起和迅速发展,成为推动我镇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强大动力,成为我镇经济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至2009年12月底,全镇实现民营企业销售收入达到72.94亿元,增加值32.58亿元,税金1.21亿元,出口创汇1250万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各项经济指标均在全县前列。

其中新上项目20个,已竣工项目17个,合同利用资金

13.7亿元,到位资金5亿元,资金到位率位居全县第一。这些项目主要有:投资5300万元的xx轴承项目;投资4300万元的xx工贸有限公司项目;投资5300万元的单晶硅棒项目;投资5300万元的xx营销中心项目;投资1亿元的河xxx精密铸件项目;投资4000万元的xxx建材二期项目;投资2亿元的22万伏变电站项目;投资1亿元的xxxxx置业有限公司府琛花园项目;总投资2亿元的xx花园项目。

篇8:*镇发展民营经济经验材料

1 典型引路,及时引导,迅速扩大养殖规模

2002年,庙坝村一社农民钟朝礼引进了4头肉牛进行养殖,获得纯收入4400元,成为庙坝镇养殖肉牛的第一人。在钟朝礼的示范带动下,2006年发展到14户,154头。镇上主要领导及时发现并对庙坝1社14户农民自觉养牛这一新的养殖门路进行深入调研,决定把发展肉牛产业作为庙坝镇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来抓。

按照突出抓好适度规模户,不放弃小户的原则,全镇以22个大户为重点,每村确定了2~3户为该村的中心示范户,全镇共建45户村级中心示范户。对庙坝村养殖肉牛20头以上的大户给予表彰奖励。以大户典型示范,经验交流,组织农户现场参观、学习等方式带动了一大批周围农户投身肉牛养殖,迅速提高了产业规模,去年庙坝村发展2500头,仅庙坝村1社就发展到17户、810头。

2 领导重视,措施得力,快速推进肉牛产业

2.1 制定目标,严格奖惩

镇上成立了以书记为顾问、镇长为组长、副镇长为副组长、其余班子成员为成员的肉牛发展领导小组,还细化了一系列工作目标和措施。每年各村下达肉牛发展目标任务,签订工作责任书,对镇上不同编制的干部收取金额不等的押金,完成任务的,退还押金,另给予多于押金一倍的奖励;完不成任务的,扣留全部个人工作押金,年终不评先进,并扣目标管理分。

2.2 鼓励先进,鞭策后进

镇上分别在2007年7月和10月召开了两次全镇会议,让先进村交流工作经验、后进村总结工作教训。对先进村进行表彰,实行个别谈话问责制,由镇肉牛领导组负责同志先后对后进村村干部进行个别谈话问责25人次。

2.3 制定了主导支撑庙坝肉牛产业发展的一系列惠农政策和扶持措施

分别出台了关于加快肉牛发展的实施意见、加快庙坝镇大户发展的优惠政策。对养牛农户5头以下的每头奖励10元;5头以上10头以下的每头奖励20元;10头以上的每头奖励30元;沼气配套养牛100头以上的大户,每户一次性奖励1.5万元,建圈舍补助4000元等。

2.4 推广种植高产优质人工牧草

2007年发展皇竹草、黑麦草种植达720亩(1亩=667 m2,下同),2008年从外省调进“桂牧1号”6吨,免费发放给养殖户,通过种植与扦插,目前达到330余亩。

3 加强服务,专合带动,打造“川南肉牛之乡”

强化对肉牛的饲养管理技术培训和技术服务。分别在2007年4月上旬、12月中旬由镇畜牧兽医站牵头,邀请市、区科技局和畜牧局的专家来庙坝镇举办了100人以上的养殖技术、疫病防控、秸秆微贮技术等培训2次,并通过镇广播电视站播放肉牛养殖专题光盘宣传185场次,发放资料840份。全镇实行畜牧兽医站技术人员包户,一对一指导、解决养殖户的引种、诊疗、销售等产前、产中、产后等服务。推行名片、预约等服务形式,公开服务电话号码,为肉牛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

设立“庙坝镇肉牛专业合作社”。镇上及时抓住肉牛产业迅猛发展的有利时机,为养殖户的产业发展着想,积极宣传政策法规,于2007年9月,动员庙坝村多个肉牛大户,依法发起设立“庙坝镇肉牛专业合作社”,为养殖户提供产供销一条龙服务。同时,组织养殖大户经常进行座谈与交流,共同提高饲养管理水平。合作社已成功注册了“庙坝”牌肉牛商标,并积极搭建平台,开拓肉牛和犊牛市场,与外地大公司签订了购销合同。从去年9月至今年6月底止,合作社为农民购进小牛9000余头,销售大牛8000余头,每头牛只收农民5元的服务费。经过近1年的运作,公开透明,明码标价过磅结算,让农民买得进、卖得出,合作社得到了广大养殖户的充分肯定。

篇9:如何完善镇域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

镇是县域经济的载体,是连接和沟通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的桥梁,是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关键。将镇域经济发展的潜能与优势转化成现实生产力,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是当前我国面临的重要理论和实践课题。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镇域经济的发展需要向改革要动力,不断完善相应配套体制和发展机制。

新型城镇化不是简单的撤乡并镇。撤乡并镇的目的在于为基层组织“消肿减负”。同时,撤乡并镇还有利于促进农村土地流转,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实现农业的规模化经营,帮助农民摆脱传统的依靠土地的生产模式,更多发展非农产业和非农经济,实现收入的增加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但单纯的撤乡并镇会造成因管理半径扩大而带来的农民生活成本提高和公共服务提供匮乏等问题。因此,撤乡并镇必须和扩权强镇有机结合起来。长期以来,乡镇政府承担着大量的事务性工作,但其经济和行政权力却极为有限,很多乡镇政府都面临着“看得见的管不了,管得了的看不见”这一事权与责权不匹配带来的现实矛盾。因此,为了更好地发挥乡镇一级政府在镇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必须要按照“依法下放、能放就放”的原则,切实赋予中心镇部分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并对财政权进行重新分配,实现镇政府的责权匹配,增强其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能力,为新型城镇化的顺利推进提供必要的体制保障。为此,须从以下方面入手,完善相关机制建设。

资金筹集机制。政府的财政资金必须落实到位,并建立相应的乡镇发展专项基金,专项基金的数量需要根据情况逐年增加;政府应积极鼓励各大金融机构到基层设点,并放开农村金融准入限制,使民营资本能够投资设立小型金融机构,同时允许农民以土地承包权为质押向金融机构借款,逐步实行农村宅基地和城镇建设用地的置换,促进农民财产性收入的增加,解决镇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资金短缺问题。

产业发展机制。乡镇政府应在辖区的有利位置建立工业园区,并在土地、税收和配套设施等方面实行优惠政策,主动到经济发达地区招商引资或承接来自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待相关产业建立起来之后,再由市场检验产业本身的生存能力,对于那些能够存活下来的产业,乡镇政府应继续予以扶持,并引进上下游产业以形成一定的产业集群。

农民参与机制。确立用货币购买农民劳动的理念,尽可能把镇域经济的发展与当地农民的劳动结合起来,用货币购买农民参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劳动。通过增加对农民的直接补贴、完善农业科技项目等保证农民获得稳定收入来源,使农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主动参与到镇域经济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建设中来。加强农民新型城镇化方面的培训,提升农民自主管理的能力。

生态维持机制。找准自身定位,发挥自身特色,围绕高效农业和农业产业化,推动农业生产(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农产品流通(物流、仓储、专业市场)—农业旅游(观光农业、体验农业、乡村旅游等)—农业服务业(农业技术服务、农业劳务服务、农业机械服务、农业管理服务)的产业链,避免和县域城市产业同质化,最终在保持乡村特色风貌的基础上走出一条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相配合的集约、节能、保护生态的新路子,真正实现镇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镇域平衡机制。在对乡镇进行合并的基础上,对于那些落后的乡镇,应建立财政转移支付的第二通道,通过设立专项资金的方式重点支持落后地区发展工业和非农产业,实现产业和经济的起飞。要建立科技帮扶制度,利用高校和科研机构的技术优势,实行一对一的对口帮扶和科技特派员制度,帮助落后地区的乡镇提高农业种植技术和现代化程度。实行乡镇政府官员的异地交流制度,选拔发达地区年富力强、能力突出的官员交流到落后地区和乡镇,推广经济发展经验。

为保障相关机制发挥出应有功能,切实推进镇域经济发展,需解决如下现实问题:

适时推动“超级大镇改市”,解决镇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责权矛盾。在我国,超级大镇改市面临一系列问题,主要表现在“市”的设置模式上,即采取“切块设市”模式还是“县辖市”模式。切块设市虽然使得本级政府的权力更加完备,为辖区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但却面临着与所在县区的利益分割和行政边界确定问题;县辖市虽然可以避免利益分割带来的问题,但会加剧层级政府之间的矛盾以及中国基层政权的混乱。虽然两者各有利弊,但从镇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小城市建设的角度来看,切块设市似乎是一种更好的选择。

搭建镇域经济发展的政府融资平台。成立镇域经济建设投融资公司,充实资本金,完善治理结构,通过引进民间投资的方式承担有稳定经营收入的公益性项目,最后通过上述收益清偿债务。放宽对民间资本投资城镇基础设施、公用设施的限制,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鼓励民间资本和境外资本以股份制、公有民营、民办公助等多种形式参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根据镇域经济发展的具体要求,大力支持农村资金互助社、村镇银行以及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实现商业金融、社会互助金融和政策金融等多种金融形式的有机结合。

改革考核制度,实现对官员的有效激励。在具体的制度设计中,一方面根据各乡镇的发展情况,将其划分为中心镇、重点镇和一般镇三个层次,依据经济总量、经济增长速度、城镇化水平、财政收入、生态保护等种种指标对每一层次的乡镇进行年度考核,对中心镇和重点镇给予税收返还和补助奖励的政策优惠;另一方面也要将上述指标赋予不同权重对官员进行考核打分,使考核结果起到奖罚激励作用。

篇10:碾庄镇经济社会发展汇报材料

(2011年8月24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镇深入贯彻落实市三级干部大会和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大力弘扬水杉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抢抓机遇,紧紧咬定全年各项目标任务不放松,各项工作扎实有效推进。

一、主要指标完成情况。1-7月份,财政总收入完成1.02亿元;一般预算收入完成7902万元,完成序时任务的103%;地方工商税收完成4402万元,同比增长47%;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6亿元,完成全年任务的64%;工业企业销售收入完成25亿元,完成全年任务的62.5%;工业企业利税完成6.4亿元,完成全年任务的64%,其中大长实机械工程税收过千万;到账外资完成200万美元;自营出口额完成901万美元;工业用电量达到4555.7万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的75%以上。

二、工业经济加快发展。一是新上7个项目,其中亿元以上项目4个。分别是:投资3亿元的徐州光环钢管项目,10000㎡厂房和1500㎡办公楼主体完工,排水管网及环保处理设备安装到位,8000㎡厂房基础封顶,正安装设备;投资1.5亿元的中德合资大蒜深加工项目,院墙及排水管网建设完毕;投资1.5亿元的诗雅食品项目,16000㎡双层厂房已完工,设备已订购;投资

1.1亿元的徐州浣纱电器项目,4000㎡厂房完工,设备正安装调 1

试,地下管网环保设施完工。二是转型升级8个项目,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个。分别是:投资2亿元的徐州金虎工具项目,6000㎡多层厂房已完工,设备正在安装。3000㎡厂房开始竖立柱;投资1.8亿元的徐州大长实工程机械项目,5000㎡厂房完工,5000㎡厂房地基建设完工,快锻压力机及部分设备到位。三是工业集中区建设。投入512万元,完成9600㎡道路铺设,建成10座桥、涵,530米U型渠和1000米排水管网,绿化2000㎡。

三、中心镇创建有序推进。一是开展镇容镇貌整治。投入920万元,对镇区六条主要道路、三条商业街和中心广场,实施“六路三街一场”综合整治,完成了16000㎡道路修建、26000㎡生态砖铺设、16000米路牙石更换和18000㎡的绿化,镇容镇貌焕然一新。二是集中开发居住小区。锦绣华庭居住区,一期3万平方米主体工程已完成,二期已完成规划设计。李庄新区、金虎新区有序推进。三是加大功能配套建设。总投入3500万元,全面实施7个公建项目,分别是:垃圾中转站、小学和幼儿园教学楼、广场和游园、污水管网、6000㎡卫生院门诊大楼、15000㎡农贸市场、6座水冲公厕。

四、高效农业扩面提升。一是引进建设红豆杉基地。由徐州南国农业科技公司投资1500万元兴建,前期土地流转、清障已全面结束,正施工建设6000㎡连栋大棚。二是大力发展林下养殖、规模养殖。新扩林下养殖1300亩,围栏设施正在建设。新建规模养殖小区40个,养殖场2个,面积达8.2万㎡,已全部完成。1-7月份,三禽出栏量达450万羽,生猪出栏达4.5万头,新增养殖专业合作社4个。

五、财政税收开源堵漏。狠抓个体税收代征站建设,5月份

启动以来,已完成机构设置(一个业务大厅,三个稽查组)、人员培训、600㎡办公场所装修,已对辖区内个体工商户和应纳税企业及个人开展委托代征业务。土地使用税调查摸底全面完成,即将组织收缴。

六、重点工程稳步实施。

岱山500kv线路建设工程自3月中旬开工以来,79基塔基

施工任务已全部完成,塔基组立已完成62基,其余正按序时推进,阚双侧(T线)、徐塘侧(G线)的放线也正在进行中。500kv徐塘侧(G线)涉及我镇64户房屋补偿安置,其中住宅48户、构筑物14户、宅基地2户。目前,已完成59户签约,签约的安置户已拆迁3户,动拆11户,月底可全面完成拆迁任务。同时,220kv中能硅业专线,已完成前期各项准备工作,排除天气因素施工方可随时开工。

下半年,我镇咬定“率先建成中心镇,综合考核一等奖”的目

标,突出抓好以下五项工作:

一、坚定不移抓好工业经济。一是加大新上项目建设力度,力争早完工、早投产。二是加大产业招商力度,紧紧依托五金机械制造产业,着力引进关联性强、产业链长、附加值高的一批龙头型、基地型重大产业项目。三是加大工业集中区建设力度,9月底前全面完成路、水、电、垃圾处理站等基础配套设施。四是加大企业帮扶力度,积极引导大长实工程机械、金虎工具等骨干企业与高校、研究所合作搭建科技创新研发平台,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五是全力做好外资外贸工作,确保完成全年任务。

二、全力以赴抓好城镇建设。一是加快在建项目进度。锦绣华庭小区一期、二期工程,确保年底5.6万㎡全面竣工。积极做

好紫金花园、金桂花园城镇综合体等项目的前期规划、设计和土地挂牌等工作。二是主攻城建招商,拓宽融资渠道。遵循“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把城建推向市场,把投资主体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城建,全力打造城镇综合体。

三、一着不让抓好现代农业。确保完成今年设施农业扩面

3000亩,林下养殖扩面3500亩的全年任务。同时,深入学习“丰沛铜”现代农业理念,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设施农业,按照农业基地化建设思路,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将红豆杉基地打造成全市有一定规模的农业观光旅游基地。

四、集中精力抓好财政税收。一是继续挖掘财源潜力,夯实基础财源,确保按序时完成全年任务。二是培植新兴财源,着力培植税收过千万企业,形成新的财政增长点。三是完善委托代征模式。配合国地税围绕城镇建设加大建筑营业税、契税、土地出让金的征收,围绕食品、建材、机械设备等企业对增值税、所得税的清算,围绕运输业的发展加大车船税、营业税和所得税的清算,下半年预计征收土地使用税200万元,建筑税120万元。

篇11:民营经济发展工作经验材料

**市经济委员会 二〇一〇年九月十二日

**市位于辽宁省北部,是辽北古城,隶属&&市,位于&&市的东北部,辽河中游东侧。这个曾经在2001年还是辽宁省经济指标排在后10名的欠发达地区,却在2009年一鸣惊人,成为全国2003个县(市)中,发展速度最快的100个县(市)之一,被国家评为中国县级市成长竞争力100名当中的第4名。2010年5月25日,辽宁省召开的全省县域经济现场会在**召开,**市被作为经验学习的主要对象。2010年8月15日,第十届全国百强县发布会在海城召开,全国百强县评价中心正式发布,**市2009年进入全国百强县行列,排名第85位,名列东北十强县的第8位。由此**市实现了由全省贫困县到全国百强县的历史性跨越,创造了**发展史上新的奇迹,这是**前所未有的荣耀和辉煌。**没有资源,没有区位优势,却在一片贫瘠的土地上创造了高速发展的奇迹,这主要是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高瞻远瞩、务实拼搏、真抓实干,更得益于我市民营经济的高速发展。

一、有正确的发展思路,牢固树立工业强市的观念; **在辽北率先提出了工业立市的发展战略,把工业放在全市经济发展前所未有的高度,全力推进工业化,以工促农、以工兴贸、以工促城,2001年初,**市委新一届领导班子组建后,立即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思想解放大讨论,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在准确把握市情的基础上,确定了‚开放立市、工业强市、商贸兴市、做大城市‛四大发展战略。&&市委、市政府确定‚五大战略‛和‚双轮驱动‛的发展模式后,**市结合实际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统筹推动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不断丰富完善发展思路,确立了阶段性的新目标,先后提出了建设辽北现代化小都市、现代化中等城市,进入全省10强县、全国百强县的跨越发展目标,对确定的目标,咬定青山不放松,不达目的不罢休。2001年到2005年,主要经济指标实现‚5年翻一番‛的目标,2006年到2009年,主要经济指标连续实现2个‚两年翻一番‛的目标,**县域经济实现了持续跨越。

二、坚持招商引资,发展民营经济成为重中之重

**市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发展民营经济的重中之重,主要领导亲自抓招商,成立专门的招商队伍,瞄准世界500强和国内500强的企业招商,强化招商引资的激励机制,不断优化环境,使**市成为广大客商的成本洼地、服务高地、发财宝地。同时积极采取以情招商、以商引商、园区招商、网上招商等有效方式招商。我市依据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廉价的劳动力优势,始终坚持一切工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建设以招商引资为中心的指导思想不动摇,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进一步强化招商引资的中心地位,努力提高

招商引资的质量和效益,实现新的突破,以缩小和先进地区的差距。世界500强的德国太阳能板生产公司、国内500强企业江苏雨润、三洋重工、鸿浩食品相继到**办厂。2009年,我市引进191个项目,其中亿元以上项目62个,超5亿元项目20个,到位资金总额121亿元。经省经济合作办公室检查,**市招商引资的总量和质量在全省44个县(市)中排名第二,被市委、市政府授予‚项目年‛活动标兵单位。

**市去年招商引资项目总量大体现在**市引进的项目中超亿元、超5亿元项目多、到位资金多;质量高体现在生产加工型项目多、产业集群项目多、新兴产业项目质量好、房地产开发项目异军突起4个方面。在**市引进的191个项目中,生产加工型项目达170个,成为招商引资项目中的绝对主角。其中深冷气体液化设备、大宇纸业、远宇压缩机等先进装备制造业项目为**工业区的未来发展积蓄了后劲。在170个生产加工型项目中不乏飞盛纸业、远宇压缩机等投资超5亿元的大项目。投资超5亿元的项目中,生产加工型项目就有11个。

产业集群项目也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有62个产业集群项目落户在**工业区。至去年年底,**工业区装备制造机械加工产业园企业总户数已达118户,产值实现180亿元,其中68户企业生产起重机或与起重机配套的产品;五金建材塑料模具产业园已入驻61户企业,其中70%以上是去年招来的,已成为东北县级市中最大的

管材原料利用基地;循环经济物流基地年交易额达1亿元以上;食品工业产业园已在南区、北区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集群。去年引进的62个产业集群项目全部投产达效后,**工业区年总产值将在现有350亿元的基础上再增长50%以上。

新兴产业项目的引进为**市的引进项目质量进一步增色。在20个超5亿元大项目中,4个风电项目赫然在列。其中,由辽能集团投资5亿元建设的业民风场风力发电项目已实现并网发电,装机容量4.95万千瓦。

在项目构成中有14个是房地产开发项目,数量仅次于生产加工型项目。其中,世纪经典房地产开发项目总投资达到10亿元,家和美商城开发项目总投资3亿元。

陈政高省长对**曾经这样高度评价:‚**市地处辽北,不沿边、不沿海、不临港,区位条件不算好。没有储量大的矿产。没有大型能源和工业基地,资源条件一般,面对这样的条件。他们不喊困难,不怨天尤人。而是立足自身,埋头苦干,创造条件筑巢引凤,借助市场谋求发展,在实践中走出了一条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成功之路。‛这是**创造的另一个‚**奇迹‛。

三、营造最优的软环境,打造民营经济发展的高速之路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制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全民创业、大力招商引资、着力提升素质、形成发展合力,提供强有力的组织和领导保证,成

立以市长和政协主席为组长的企业服务班子,对企业实行全程代办,实施保姆式服务。

(二)、营造政策环境

建立《**市中小企业信用培植工程实施方案》,以完善信贷、纳税、合同履约、产品质量的信用记录为重点,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建立《**市成长型中小企业发展计划实施方案》,培育一批中小企业骨干群体,发挥其在我市中小企业保增长、调结构、上水平、增实力的示范作用,推动我市中小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其他 主要政策法规等。

(三)、打造最优越的外部环境

**市始终把为企业发展创造一个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优惠宽松的政策环境、安静和谐的社会环境、公正严明的法制环境、干事创业的发展环境、舒心顺心的服务环境作为企业发展的第一要务。

**的投资环境最优越。从以下四个方面体现出了最优。一是我市的软环境建设的新思路新观念已形成了共识、见到了实效。第一个共识是‚思路决定出路、观念决定贫富、细节决定成败、环境决定发展‛;第二个共识是‚抓环境就是抓发展,抓环境就是抓生产力,治理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第三个共识是‚资源+环境+项目=**的发展=投资商在**安心创业、发财‛;第四个共识是‚硬环境不能有‘软肋’,软环境不能有‘硬伤’‛。要做到‚硬件不足软件补、政策不足服务补、优惠不足感情补‛。二是始终

坚持‚双赢‛的宗旨和理念。就是‚你发财我发展,你获利我受益,你投资我保护,你创业我服务‛,互惠互利,相得益彰。这个宗旨我们过去坚持,今天坚持,明天仍要一以贯之地坚持下去。三是政策优惠,扶持客商在**投资创业。一方面,凡是在**投资创业都能享受到国家和辽宁省委省政府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所有政策和&&市制定的优惠政策。另一方面,对**发展有支撑、有潜力,能够解决就业、有利于**又好又快发展的好项目,可以‚特事特办‛、‚一事一议‛,让政策随着项目走,除消防、安全、环保等需要获得审批外,其它的可以‚先发展后完善,先运作后规范,先上车后买票‛。一句话,就是‚到**投资创业一切都好商量‛。四是手续简化,服务到位。几年来,我们**不断地转变政府职能,设立了行政服务大厅,行政审批事项已经从500多项削减到现在的50项。另一方面,创新服务流程,实行‚限时办结、超时默许‛制度和‚一门代办受理、一次会议审批、一个公章生效‛的‚三个一‛制度。第三个方面,服务优质到位。我们承诺、对所有投资者一律7个工作日之内可全部办结项目开工建设的各种手续,设立项目秘书,实行保姆式服务、秘书式服务、亲情服务、微笑服务、上门服务;对所有审批项目招之即来,来之能办,办之能成,让所有投资者到**投资创业感到舒心、安心、宽心、放心。

四、全程服务,解决民营经济发展的后顾之忧

(一)、加大扶持力度,着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设立中小企业促进专项基金。鼓励财政预算安排,设立专项用于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府性基金,同时也要给予政策上的支持,鼓励其他社会渠道投资、集资设立各种层次的专项社会性基金。专项资金设计内容主要包括:技术改造项目补助资金、高科技项目补助资金、信用担保奖励资金、名牌产品驰(著)名商标奖励资金、中介机构服务补助资金、安置就业补助资金、出口创汇补助资金、环境治理补助或奖励资金、节约资源奖励资金、专项配套资金和工作经费等。

坚持法人化管理和市场化运作,中小企业的资本构成应该多元化,除地方政府和中小企业出资以外,还应广泛吸纳社会各界的扶持基金。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制约,让大批中小企业直接进入主板市场还不太现实,因此需要在主板市场之外另辟一个创业板,建立一个有利于支持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产业化和融资的金融体系。因此,要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就要大力扶植中小银行,以使它们有一个更大的发展,使其充分满足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融资需求。目前解决中小企业融资的途径有:一是市政府专门召开政银、银企对接会议;二是企业努力完善质押条件;三是吸纳社会闲散资金;四是政府积极服务,广泛推介;五是补助、贴息、担保、搭建融资平台等。

(二)、组织培训,服务企业

1、加强企业家自身素质的提高,通过组织企业家参加‚国际装

备制造业博览会‛、听取国学大师翟鸿燊讲座和去清华大学,东北大学等高等学府学习新知识、新方法、新技术和新的管理手段,拓宽眼界和思维,提高个人的水平和修养,提高公司整体管理水平,改变传统的家族式的企业管理模式,使企业走上健康持续发展的轨道,能够随着市场变化迅速调整企业的发展及时做好应变准备。

2、牢固树立‚人才兴企‛观念,重视在职员工队伍的稳定性,加强职业技术培训工作,树立员工诚信、守时、好学、注意工作过程中的细节、工作节奏快,敢于打破常规性做法和习惯性做法,创新能力强等责任心,增强企业凝聚力。

培育和建立企业诚信机制。各级政府要在强化企业主体责任的前提下,监督企业履行社会、安全、环境承诺,帮助企业树立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理念、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对信用良好的企业,在信贷、保险、人力资源和技术资源等方面予以支持,形成一种长效机制。

3、改善服务质量,为投资者排忧解难。贯彻和落实‚全市百户企业帮扶‛的指导精神,积极为企业解决产前、产中、产后实际困难,扶持企业的发展。对新引进的中小企业,在办证、用地、用电、用水等方面认真做好服务。做到‚扶上马,送全程‛,切实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五、重点扶持、打造特色,发展县域经济

(一)、重点扶持成长型中小企业

在2009年辽宁省政府组织实施的‚辽宁省成长型中小企业发展计划‛评选中,**市共有46户成长型中小企业得到省重点支持,占&&市入选企业的39.7%。最具成长性的中型企业1户,占&&市的12.5%;最具有成长性的小型企业有6户,占&&市的46.2%。其中:**市宏大机械有限公司在最具成长性企业100户中排名第66位,**市富康食品有限公司等6户企业被评为全省100户最具成长性小型企业。市政府将重点对列入千户成长型中小企业进行重点扶持,深入开展‚送管理、送咨询、送服务‛等活动,进一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并着力解决融资难等相关问题。

(二)、打造总部经济,构筑服务业业态基础。

总部经济是知识型服务业的重要服务对象,可以促使城市现代服务业加速向知识化方向发展。企业总部在中心城市聚集,必然带动相关服务业,特别是知识型服务业的发展,形成为企业总部服务的知识型服务业产业链,包括由通信、网络、传媒、咨询等组成的信息服务业,由银行、证券、信托、保险、基金、租赁等组成的金融服务业,由会计、审计、评估、法律服务等中介服务业,由教育培训、会议展览、国际商务、现代物流业等组成的现代服务业等。

加快打造总部经济基础,要统一规划。在总体规划里要构筑总部入驻的战略框架,实施分阶段、抓重点、逐步推进的策略,避免资源浪费。同时辅以一定优惠政策,吸引公司总部进入,给予在投资领域、外销比例、投资服务、税收等方面提供更多的优惠。

(三)、发展县域经济,打造特色产业。

县域经济其实就是区域特色经济,引导和培植县域经济努力形成区域经济优势,是增强产业竞争力,促进农业工业化、特色产业规模化和城乡一体化的有效模式。我市的起重机、揽拌机、化工设备及绿色农副产品加工业经过多年来的培育,已形成产业集群,紧紧围绕‚扩量、提质、增速‛三大环节,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做强做大县域经济。

上一篇:花的学校教学课件下一篇:儿童学习沙画的好处,房鑫介绍沙画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