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业会计信息失真思考会计信息论文会计论文

2024-07-30

保险业会计信息失真思考会计信息论文会计论文(精选8篇)

篇1:保险业会计信息失真思考会计信息论文会计论文

保险业会计信息失真思考-会计信息论文-会计论文 ——文章均为 WORD 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摘要:保险企业会计具有自身的特点,其与一般企业会计特征不同。在当前商业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新形势下,保险企业会计环境越来越复杂,特别是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存在,给保险企业的发展带来了较大的风险。因此,需要针对保险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并进一步对保险企业会计信息失真进行有效防范,为保险企业健康、有序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保险企业;会计信息失真;原因;防范措施

一、保险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1.保险机构自身经营理念不成熟

我国保险行业起步晚,无论是经营理念还是经验都有所欠缺。在当前保险行业发展过程中,更重视对企业规模的扩大,部分保险企业甚至将保费规模作为考核的重要指标,下属公司在发展过程中,往往会不计成本来争取实现保费规模的扩大,这不仅会增加保单获取成本,而

且还不利于保险市场的有序发展。

2.保险企业财务费用政策和考核指标设置不科学

当前,保险总公司通常会依据分支机构的业务量来进行下拨费用,而且对下拨费用管理采用比例控制原则。但由于在实际运营过程中,各分支机构面临着复杂的市场情况,各项费用支出比例通常会高于总公司规定的比例。而为了达到总公司的费用考核要求,往往会人为对费用科目进行调整。当前保险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再加之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及消费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各地保险分支机构经营管理及发展业务的成本也存在差异。但保险总公司在对分支机构费用政策制定时缺乏细致的市场调查,对分支机构的管理缺乏针对性,分支机构费用紧张已成为普遍问题,这就会使其为了运营需要而采用各种规违方式来套钱。

3.保险企业内控制度执行不力,管理方式粗放

当前,很大一部分保险公司对分支机构按照一定的费用率进行相应费用拨付,但对于经费具体的使用情况缺乏有效管理。而且,在业绩考核时缺乏严格的把关,对分支机构经营数据缺乏稽核和审计,给各分支机构在会计信息数据上作假提供了可乘之机。另外,在管理上更侧重于对二级机构的重审,对三级和四级机构的管理较为薄弱,这也使

三级和四级机构数据作假现象较为严重。

4.缺乏完善的外部监管体系,监管力度不够

我国保险市场发展不完善,各种制度还没有全部理顺,对违法违规行为缺乏有效制裁。同时,监管部门主要依靠行政处罚手段来治理会计信息造假现象,由于会计信息造假成本低,再加之受制于利益驱动,从而导致当前保险行业会计信息失真现象较为普遍。

5.保险企业会计从业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我国保险企业会计人员综合素质普遍较低,且法制观念淡薄,缺乏应用职业道德,能力差,在工作中往往会屈服于压力而进行违规操作,从而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发生。

二、保险业会计信息失真的防范措施

1.建立健全效益导向型的经营理念

保险公司要树立科学发展的理念,要建立健全以效益为导向的业绩考核制度和财务费用制度,降低考核指标中保费规模的权重,提高利润、效益、内含价值等指标权重。

2.建立科学的财务费用政策和考核指标体系

保险企业为了能有效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需要在费用管理上确保支出的弹性,并进一步对经费使用审批管理进行加强,避免制定费用预算时过细,对各类费用支出比例在设定时,要确保各分支机构对控制费用支出额度和流向上要具有一定的权限,同时还要对各分支机构自主支配费用的额度和范围进行压缩,从而更好地对分支机构数据造假行为进行规避。

3.加强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

建立高效的内审机构,强化内审部门的力量,提高其工作效率及 性。在内部审计工作中,需要加大对数据真实性的检查和考核力度,通过逐级、同级及抽查等多种方式对各分支机构的业务数据进行广泛覆盖。同时,还要通过对资金等重要控制点进行管控和集中管理,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同时,也确保能更好地对会计信息失真现象进行有效防范。

4.加强外部的会计监管力度

社会审计对企业会计信息具有监管职责,特别是在当前经济环境变化的新形势下,在审订工作中更重视对会计报表进行审计,这就给会计信息造假提供了机会。因此,需要在审计业务开展过程中对保险企业的会计造假现象进行重点关注,同时注册会计师也需要不断强化自身的职业道德素质及执业能力,以便能对会计信息造假现象进行有效防范。

5.提高财务人员整体素质

进一步对保险会计人员从业资格制度进行完善,提高道德规范水平,加大对会计制度法规的培训力度。提高保险会计责任人的任职资格和资历要求。通过对财务人员进行法律风险防范教育,使其通过法律风险知识的学习,更好地掌握法律基本理念和知识,努力强化保险会计人员的法律意识,提高其自身的法律修养,同时还要进一步充实自身的知识结构,从而有效提高会计工作质量,保证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三、结语

会计信息作为重要的社会信息资源,不仅是投资者及债权人对财务状况进行了解的重要依据,也是企业改善经营管理及对风险进行防范的重要信息数据。因此,需要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当前,保险业发展过程中会计信息失真现象较为严重,需要进一步对制度进

行完善,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对会计信息失真进行有效防范,更好地促进保险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梁志明.保险会计信息规则性失真问题分析[J].会计师,2011(6).[2]王敏.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分析[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1(3).

篇2:保险业会计信息失真思考会计信息论文会计论文

会计,是经济管理特别是多元复杂的市场经济管理的重要工具,不可或缺。只有通过会计的核算与监督,才能为经营者提供某一项目或某一时期的收支、成本与效益的信息,从而决定下一步的行为策略。

“孔子尝为委吏矣,曰:‘会计当而已矣’。”孔夫子的意思是让我管仓库,我便把仓库里的账目算的清清楚楚。这句话对会计从业人员提出了要求,要恪守中道、坚持原则、不偏不倚。朱镕基也曾强调,中国政府特别重视会计职业道德建设,要求所有会计人员必须做到“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做假账”。这些都是会计人员的基本职业道德和行为准则。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会计工作也越来越彰显出其重要性。然而,在各企业间激烈竞争的大环境下,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人际社会关系也随之复杂化,于是,不少人在物质财富中迷失了方向。会计信息虚假失真的现象越来越严重,给宏观调控和微观管理都造成明显的负面影响。会计人员身处于十分关键的地位,这就要求必须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

首先,要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其法律素质、职业素质和道德素质。在校教育、在职继续教育都是不可或缺的,同时,会计学会应督促检查职业道德教育成果,以行业自律为主,政府介入为辅,培育和发展成熟、强大的会计专业组织也是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基础和关键。另外,自我教育也极为重要,不仅需要努力认真地学习专业文化知识,提高对现代会计的认识,而且要自觉反省自己,以正确的会计职业道德观念战胜错误的会计职业道德观念。同时,还要依靠社会教育来强化,将德治与法治有机统一起来。最终,使得会计人员实事求是、严肃认真。

其次,严格财经纪律,加大惩处力度也十分重要。从法律规范上完善各项制度,明确会计监督、审计监督的执法职责和权限,以实施清晰明了的监督职能,促使会计人员遵守和提高自身的道德。再者,加大惩罚力度,使造假成本大于其造假的收益,要求管理部门以及执法部门要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对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坚决按照有关规定进行严肃查处。在对相关会计人员、有关企业进行惩处的同时,应进一步加强社会中介机构的整治和规范,强化行业自律性监督体系,加强执业质量的监督检查。

最后,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完善企业制度建设也十分重要。明确会计机构及会计机构负责人、各岗位的职责,严格内部的稽核制度,使得企业真正做到权责明确,管理科学。

篇3:会计信息失真的思考

第一, 加强队伍建设, 注重素质教育。会计工作者深受业主与行业主管部门的双重支配, 会计队伍及其人员素质是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关键要素。只有加强会计人员队伍建设, 注重素质教育, 才能保证会计行业立于不败之地。加强队伍建设, 要着力探讨“考任弹劾制”。考任是对各行业、各部门、各单位的在职会计人员实行统一的业务考试、考核, 并按编制限额确定录用人数。经考试达到规定要求理论水平的, 由会计主管部门委 (聘) 任后, 继续保留会计身份, 并在规定的年限内全供职于会计岗位。考试成绩不合格或者分数较低的, 由单位作出统一安排, 限期调离会计岗位。凡不服从安排而无理取闹的, 作自动下岗处理。弹劾是由会计主管部门会同纪检、监查、组织、人事部门, 对因失职、渎职或某种过失造成重大责任事故或经济损失以及产生严重违法犯罪后果的会计人员做出的处理决定。通常, 受到弹劾处理的财会人员, 终身不得再次从事财会工作, 凡有违反犯罪前科的财会人员, 不得继续担任会计工作, 必须限期调查离会计岗位。凡发布严重失真的会计信息, 造成决非策失误或重大责任事故的, 在承受法律制裁的期限内不得从事财会工作。会计人员要积极参加与之相关的学历教育、继续教育、业务技能教育和会计电算化教育, 力求更新知识, 扩大视野, 提高技术技能, 适应信息现代化的需要。凡未取得国家规定学历而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 必须拟定学习计划, 达不到目标要求的, 自行淘汰、放弃会计职业, 凡未参加国家统一考试而评定会计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 一律不得享受相应的经济待遇, 同时, 会计工作者要严格遵守法律规定的“轮岗、回避”制度。这是国家防范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举措, 也是预防财会人员职务犯罪的必要方略。

第二, 注重专业技能, 提高信息质量。专业技能是保证信息质量的基础, 信息质量是检查专业技能的尺度, 二者相互依存, 对等互补。因而, 会计人员在掌握基本专业技术技能的前提下, 仍需苦练内功, 把握信息收集、加工、提纯的各种方法、技巧, 使会计信息的失真度尽量降低。会计信息的收集、加工、传播和使用, 必须严格坚持“多、快、好、省”的基本原则。多, 是指会计信息的收集面要广, 覆盖面要大, 信息量要多, 密集度要高, 以其详实的信息, 准确反映某一经济活动的全程。快, 是就信息加工、传播速度而言的。会计人员务必将其责任范围内发生的每一笔业务, 以最高的效率, 最快的速度将零乱无序的原始资料加工成规范的符合法规、制度要求的传递速度将信息送达信息终端, 使其在传播过程中免受干扰, 避免失真或变异, 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好, 是就信息质量做出的客观公证的评价。会计人员必须按照科学的方法收集、分类、加工、处理业务资料, 提高浓缩度, 压缩多余度, 使会计信息持续增值, 不断增效。高质量的会计信息, 来自于高素质的财会工作者, 来自于他们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辛勤劳作, 对信息资料的科学加工、管理和储存。省, 是就会计信息的生产成本而言的。会计信息本身也要进行成本核算。会计工作者务必以最少的经费投入, 最低的生产成本, 收集、加工出更多的货真价实的高质量的信息产品。省, 就是会计业务物化劳动与活劳动的节约。

第三, 建立健全信息责任制, 加强会计业务的审核监督, 不断提高信息质量。为了有效地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现象, 改善会计工作的内外环境, 目前广泛推广的“会计委派制”, 对会计队伍的归属和会计信息管理做出大胆尝试。但是, 不论多么严厉的法律或严密的管理体系, 都不可能全面根除因会计行为违法而形成的经济犯罪, 更不可能彻底制止会计信息严重失真而造成的社会危害。因此, 在不改变现行会计隶属关系的情况下, 以“财会监理制”审验、稽查、监督、控管会计人员、会计业务科会计信息, 更符合当前的具体国情。“财会监理制”较之“会计委派制“更具有广泛性、实用性、科学性、严密性。不变更现任会计的隶属关系, 一是有利于会计人员充分发挥业务专长;二是有利于规范会计行为, 保障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三是有利于建立健全信息责任制, 使会计人员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高效、快捷地处理经济业务, 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四是有利于会计人员依法执业, 增强责任心, 发挥积极性;五是利于提高会计人员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 总结工作经验, 提高技术技能, 发展会计理论, 使会计信息达到标准化、规范化、程序化、信息化的目标要求。财会监理对会计人员与业主做出的监理结论, 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未经财会监理审验的会计信息不准发布或传播;审查不合格的会计信息, 必须限期修改、更正、充实、完善;财会监理对严重失真的会计信息承担失职、渎职、连带等法律责任;业主、行业主管、党政官员的所有费用单据, 未经财会监理审核、验证、签署意见, 会计有权拒绝核销, 单位会计擅自核销的, 视同违纪论处;会计轮岗、交接或任职期满, 业主离职或调动, 都必须由财会监理进行重点审查并的做出审理结论。否则, 有关人员不得擅自离岗;财会监理因公务需要, 有权追究既往, 稽查会计任期内所有凭证、账簿、报表等一系列财务收支资料。

第四,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严肃财经纪律,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职业道德是会计人员的思想政治基础和精神支柱, 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必备条件。通常, 会计主管与财务负责人的任职期限以三年为宜, 最多不得超过五年。严肃财经纪律, 就要对财会队伍采取“拉网战术”实施清理整顿, 进行财务检查, 确保会计队思想纯正, 廉洁自律, 自觉遵守财会法规, 提高职业道德水准, 在进行业务素质教育有同时, 率先进行职业道德教育, 使良好的职业道德成为会计人员行为规范的准则。严肃财经纪律, 整顿财会队伍, 就要敢于碰硬。对弄虚作假, 贪赃枉法, 浪费贪占或挪用国家资财的会计人员和性质恶劣、手段卑鄙、问题严重的会计业主, 要绳之以法, 以此规范会计行为, 确保信息质量。

第五, 加强会计信息资料的会计储存和保管, 严禁失、泄国家财务机密。财会计人员要珍惜自己辛勤劳动用心血换来的业务成果, 务必妥善保管信息资料。未经领导部门批准, 不准擅自转抄、借阅、摘录、复制会计信息资料。泄漏国家经济机密同样是也犯罪。

篇4:关于防范会计信息失真的思考

摘要:本文针对新形势下会计信息失真这一现象,分析了会计失真的原因及危害,并提出如何防范会计信息失真,以保障会计信息质量。

关键词:防范;会计信息;失真

随着经济的发展,会计工作的服务对象转向多主体化,会计信息成为管理者、投资者、债权人以及政府部门改善经营管理、评价财务状况、做出财务决策的重要依据。因此,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显得尤为重要。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所谓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信息未能真实地反映客观的经济活动,给决策者的相关决策带来不利影响的一种现象。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1.会计法规之间的摩擦及矛盾

我国先后颁布了《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等法律、法规和一些具体准则和会计制度。但这些法律、法规和制度之间却存在一些不协调和不一致。例如,会计核算制度要求企业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并计入损益,而税法一般情况下对未来发生的资产损失不允许在应纳税所得额前予以扣除,这就产生了矛盾而必须协调问题。

2.会计法规本身有待完善

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中某些定义和释义具有模糊性,加之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具有稳定性,一经制定,在短期内一般不会随意改变,而新事物、新问题层出不穷,可能超出准则和制度所规定的范围,有些业务没有一个统一标准,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减弱了制度的作用,导致会计信息不可比而失真。

3.对会计违法查处力度和执行力度不够,有法不依,执法不严

会计执法难,是会计信息失真的一个重要原因。有关资料表明,我国自1985年颁布《会计法》以来,几乎没有一例由于违反《会计法》而直接受到处罚的案例,这不能表明现实工作中没有会计违法,相反却是会计违法屡屡发生,只是由于地方保护主义、权力大于法律以及执法系统的低效率和低权威而形成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实,纵容了单位领导者和会计人员以身试法,并极易成功。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

1.会计信息失真误导国家的宏观调控

会计信息失真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基础数据。会计信息失真会误导国家在宏观调控上决策的失误。比如目前普遍的虚增利润,就会导致国民收入超量分配等不良后果。同时,失真的会计信息掩盖了许多经济问题,国家不能及时的制定政策解决,一旦问题爆发后果将不堪设想。

2.会计信息失真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虚增成本,多列费用,截留收入是企业惯用的偷税漏税手段,因为虚假的会计信息,国家每年损失巨额的税收收入,不利于国家以税收为手段调节收入分配,也阻碍了国家基础设施建设。

3.会计信息失真导致资源浪费

虚增利润,粉饰业绩,把投资列入问题企业,导致了银行、广大投资者与股民的巨额损失,也动摇了投资者的信心,导致信用危机。同时也造成了资源浪费,使真正需要资金的企业得不到资金,延缓了它们的发展。

三、防范会计信息失真,保障会计信息质量

1.强化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从源头上保证会计信息质量

(1)加强对内部审计的领导,确保内审工作的独立和权威

内部审计是独立监督和评价本单位及所属单位财政财务收支、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的行为,是审计监督体系以及单位内部管理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防止会计信息失真,要切实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领导,完善内部审计工作制度,要让内审部门独立地开展工作,不受其他部门的干扰,并在管理权限范围内,授予内审机构必要的处理、处罚权,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内审工作的客观性、公正性和权威性。同时,要让内审组织机构有足够的地位和层次,内审组织机构的组织地位和设置层次越高,权威性越大,内审的作用就发挥得越充分。

(2)不断提高内审人员素质,加大内审督导的深度和广度

内审部门要想在会计信息质量控制上有所作为,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首先要提高内审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一是要加强学习和培训,提高现有人员的业务能力,努力培养“复合型”、“专家型”的内审人才。要支持和保障内审人员参加国家审计机关和内部审计协会组织的各项业务培训和岗位资格、后续教育培训;二是要继续充实审计队伍,补充新鲜血液。人员选拔进口要严,起点要高。要注意选用思想品德优秀,具有良好专业素质的人员从事内部审计工作,把那些懂经营管理、熟悉业务流程、精通现代信息技术和财经、审计等多方面知识的专業人员充实进内审队伍;三是要加强内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要加强作风建设,做到严谨细致,一丝不苟,求真务实,公正严明;四是建立竞争和淘汰机制。凡是业务考试过不了关、思想品德差的内审人员采用竞争的方式淘汰。另外要加大审计督导的深度和广度,对单位会计信息全过程进行控制。

2.坚持财务管理第一,从根本上保障会计信息质量

(1)健全的财务内控制度是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必要条件

健全的财务内控制度要从整顿、健全、完善财务制度着手,努力探索财务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高效化。建章立制一要侧重于财会人员的岗位职责,明确规定了各个财会岗位的工作范围、性质、内容、职责、要求,以及部门内上下左右之间的衔接关系,做到财会人员岗位有职责,考核有标准,奖惩有依据,从制度上确保财会人员行为的规范,提高基础管理水平;二是侧重于规范经营决策程序,明确规定各种决策(如项目投资、对外抵押担保、大额资金拨付等)的审批权限、报批程序、审批责任、监督制约等条款,使决策纳入规范化渠道,避免由于“一支笔”的随意性给企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三是保持和健全公司内部完整的多层次和多类型的财务会计制度综合体系。

(2)科学的预算管理体系是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方法

以预算管理作为财务事前控制和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突破口,既可通过编制预算来分析效益目标和财务指标,又可通过与预算对比来检查实际执行情况,还可通过预算分析来寻找挖掘潜力、降本增效的途径。全面推行预算管理,在层次上实行分级预算;使预算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上;在时间上实行分段预算,如资金收支按月预算,费用开支按季预算,财务指标按年预算;在形式上实行分类预算,如投资项目按单项预算,收付业务按月使用资金归类预算;在管理上实行跟踪监控,发现预算执行中的偏差,均需纠偏,修改预算必须报批。实行预算管理,不仅使工作有抓手,而且对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提供有效的方法。

3.构建会计信息质量保障体系,是保障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手段

(1)不断完善会计规范体系

会计规范体系是对会计信息提供者的会计行为的规范。一般应包括三个层次:会计法规体系、会计准则体系、会计制度体系。目前,我国虽然基本建立了会计规范体系,但还有许多方面有待进一步完善:①有关的配套法规有待进一步健全,更具可操作性;②有关会计法规与会计准则,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以及会计法规与其他有关经济法规之间有待衔接或协调;③会计准则的制定落后于实务,从而使会计造假有机可乘;④企业单位的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十分薄弱,有待进一步完善。

(2)建立健全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体系

会计规范体系为会计行为提出了约束条件,但具体执行过程中,会计行为的主体即会计人员是否能自觉遵守,还要取决于其职业道德素质。现实中的会计人员,由于受到来自环境的各种压力,可能持有不同的立场,。这种多变的立场与会计本质不符,与会计发展的内在要求相符,与市场经济会计的基本规范不一致,有必要建立一套完整的行之有效的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体系。具体内容应包括: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经理人员道德规范,社会中介机构及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规范,以及相配套的具体的操作方法、评价标准、处罚规定、专门教育等。

4.大力提高财会人员的综合素质,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关键

会计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对会计人员既要重视业务素质的提高,也要重视政治素质的提高。一是加强财会人员职业化管理,完善会计人员从业制度,严格确定从业任职资格的条件,并由专门机构统一负责管理和考核;二是加强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严格定期培训制度。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分期、分批选拔中青年财会人员脱产到大专院校进修,鼓励和支持会计人员参加多种形式的学历教育,以提高理论水平和业务技能;定期进行会计知识培训,加强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更新、补充新知识。

篇5:会计信息失真解决途径思考论文

在私营企业里,有一些私企老板为了偷税等目的,也强令会计人员做假帐。会计处理方法的可选择性导致会计信息失真。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和陆续颁布实施的具体准则从执行角度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企业必须遵照执行,无权变更的;一类是给企业留下选择余地的,对同一业务事项可以采用不同会计处理方法,如存货领用或发出的成本计价、坏帐损失的核算方法、长期投资的具体会计处理方法、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等。由于后一类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不同,对于同一业务事项会计反映的结果往往相差很远。

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目标利益不完全一致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目标利益不完全一致也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一个根本动因。国有企业的唯一所有者是国家,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代表国家对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实施监督,但由于它不是国有资产的所有者,也不拥有剩余索取权,因而,缺乏根本的利益机制和动力机制,这种监管是低效的,它还不能干预企业的经营权。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发生分离,企业经营者的权利得以膨胀,国有企业的会尊核算以经营者的利益为中心,企业会计行为的价值取向直接受制于经营者的利益。于是在监督不力执法不严的情况下,经营者可能授意或强令会计人员制作虚假会计信息,干扰会计工作秩序。由上可以看出,企业经营者应对会计失真承担主要责任。

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对策:

1认真贯彻实施《会计法》。是提高信息质量的保障。新《会计法》的立法宗旨就是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新《会计法》要求单位负责对整个会计工作过程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对会计工作结果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还要求单位负责人有保障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的责任,加大了对造假主要负责人的惩罚力度。认真贯彻实施《会计法》,依法将造假源头控制住,有望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

2建立健全会计监督机制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有效手段。1)做好企业内部监督工作。首先,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新《会计法》明确规定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内部监督制度,并具体规定了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应符合的“四条要求”,为单位制定内部控制制度指明了方向。其次,要实行内部监督责任制,提高内部会计监督的有效性,没有有效的监督和控制,会计核算质量就难以保证,会计信息的失真也就不可避免。再次,建立内审机构,对会计最终产品进行符合性测试检验和监督。第四,充分发挥内部监督的日常与全过程控制作用,把一些违法、违纪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2)健全和完善社会监督机制。目前我国的社会会计监督机构仍处于一种起步状态,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正在进行的会计师事务所脱钩改制工作就是一个很好的制度建设,它将有效地使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规程和方法开展业务,提高监督质量,使其对会计的审计监督具有合法性和有效性。3)强化政府监督。政府监督包括财政、审计、税务、人民银行、证券监管、保险监管等部门对有关单位会计资料实施监督检查。在全国会计工作会议上,提出了整顿会计工作秩序的“约法三章”,主要内容是:保证会计工作秩序和会计信息的质量,提高会计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财政、税务、审计等部门要加强对会计工作的领导和监督。财务部门要认真完成新《会计法》赋予其对会计工作的监督权和行政处罚权;审计部门要充分发挥审计监督作用;税务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根据有关规定对纳税人的会计资料和其他资料进行税务检查;其他部门应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授权和职责分工对有关单位会计资料实施监督检查,但应避免职责交叉和重复检查。

3稳步推进会计委派制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客观要求。会计委派制将会计人员从现行的所属机构人员编制及隶属关系中分离出来,由企业所有变为国家所有,确立了第三者的法律地位,使之能够站在中介立场上,实施法律监督与会计监督,从而客观公正地记录和报送各种真实、准确的会计信息。它具有监督经济活动的全程性、及时性、监督与管理的双重性以及利益的独立性。这利新兴的会计人员管理机制,会计人员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独立地进行核算,将有利于为会计主体、社会公众的公平竞争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使会计信息质量有了根本保证。

篇6:保险业会计信息失真思考会计信息论文会计论文

摘要:随着 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入发展,为我国企事业单位的创新和改革带来了重大的机遇,为了进一步促使企事业单位在市场经济下的良性发展,并净化市场环境,就要进一步加大力度去处理会计信息失真的情况,从而实现反腐倡廉,并为经济社会的蓬勃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鉴于此,本文着重分析了在外部监管视角下,出现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并对此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几点解决策略,旨在为进一步提升会计信息质量献力。

关键词:外部监管视角;会计信息失真;治理对策

当前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态势下,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和影响逐渐暴露出来,甚至成为了当前较为热门的进行的讨论话题,会计信

息质量下降,在金额以及会计主体等方面进行造假等问题更是愈演愈烈,若是不进行及时的治理更是会影响与企业的投资者和债权人等主体的利益,那么,基于外部监管视角下来处理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势在必行。

一、外部监管视角下会计信息失真出现的原因分析

(一)外部监督环境的缺失

外部监督环境的缺失是当前外部监管视角下会计信息失真出现的重要问题,由于当前我国的确有着代表国家利益的财政审计税务等相关的国家监督部门,以及履行社会监督职能的中介机构,但是,这些机构在对企业内部会计信息进行监督过程中却不能充分的发挥出自身最大的作用和价值。除此之外,一些财政、审计、税务等部门更是处于各自为政的状态,对于企业会计信息的监督也会处于重复监督或是忽视监督,而且执法的力度不够统一,更是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国

家整体的监督力度。除此之外,当前我国一些注册会计师的从业能力良莠不齐,自身素质也是高低不一,在这一背景下进行的执业方式更是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整体的执业水平,也不利于监管部门进一步发挥出自身最大的价值。

(二)相关会计法律制定的不完善

相关会计法规制定不完善是当前外部监管视角下会计信息失真出现的又一重要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当前我国所制定的会计理论不够完善,现有的会计理论,仍有很多方面不能更好地满足当前业务方面的需要,特别是在货币计量的基础上更是不能有效的反映客观情况,即使在预计过程中也会出现少预计甚至是不预计等情况的发生,从而影响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其次,当前《会计法》作为我国会计工作的根本大法,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仍会面临一定的不足之处,特别是在违法处罚规定条款制定过程中更是会出现制度漏洞,从而给一些会计的工作中造成了可乘之机,影响了会计信息治理的整体水平。

(三)会计人员的工作能力缺失

会计人员的工作能力缺失是当前外部监管视角下会计信息失真出现的又一重要问题,当前会计信息失真等相关违背法律的事情成本较低,这一现象更是助长了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的泛滥,而且还有很多会计处理职业判断为信息失真提出更多的可能,也会造成实际的会计核算结果产生一定的不确定性,以及折扣减值准备等等,这些都会不同程度加剧了会计的造假。除此之外,当前考取会计资格证的人员逐渐增多,但是会计人员的实际业务能力和个人素质却是良莠不齐,很多会计人员的专业能力不足,对待工作的积极态度缺失,在工作的过程中经常会因为由于自身的能力不足或者是工作的疏忽而造成失误,若是严重则会为公司的发展造成巨大的损失。除此之外,还有些会计自身的个人思想素养有待提升,甚至会因为一己私利而做出挪用公款等事情,在会计账目上作假,甚至是挪用公款等案件当前在我国更是频繁发生,若是不及时进行治理,更是会愈演愈烈,从而影响市场经济的良性发展。

二、会计信息失真治理对策的有效途径

(一)加强外部监督检查力度

加强外部监督的检查力度是提升会计信息失真治理水平的重要举措,在这一过程中需要进一步提高行业的审计收费,以及规范行业工作质量等方式来进一步减少会计事务所在行业竞争中出现恶意压价,恶性竞争等问题,避免会计事务所以及相关注册会计师基于收费的压力来减少审计成本,还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会计事务所内部控制,通过建立完善的全过程审计质量控制机制来不断的完善审计工作程序,工作方法以及质量控制机制,以此来进一步强化执业的规范化和标准化。除此之外,还需要进一步推行同行业的互相监督制度,以此来扩大整体的检查单位,也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检查制度,特别是可以在同行业互查的情况下对双方质量控制系统以及实际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估监督,从而有效规避注册会计师外部监控难等情况的发生。最后,要充分的发挥出政府监督的最大作用,政府监督主要指的是利用财政,审计,税务等机构来代表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对企事业

单位的会计行为展开监督检查,那么,政府的相关职能机关需要做到依法行政,特别是内部相关的监督部门需要根据会计法对企事业单位内部财务收支情况进行严格的审计和检查,还要在此基础上建立健全完善的政府监管行为责任约束机制,要充分发挥出政府监管部门的职责,特别是要建立完善的政府监管行为的社会评价和责任约束机制,以此来实现政府的监管科学化,并进一步提升监管效率,有效地治理企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

(二)建立健全完善的会计相关法律的建设

建立健全相关法律建设是当前有效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又一重要举措,当前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之所以愈演愈烈主要体现在一些企业为了达成阶段性的发展目标从而促使会计对账目进行调整,从而给投资者提供不真实的企业内部财务信息,主要原因便是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建设,造成一些企事业单位的会计经常会钻法律的漏洞,那么就要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的建设,有关部门需要尽快建立健全完善的符合当前我国国情的法律法规体系,还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重申法律法规的严肃性和权威性,特别是要明确规定触犯法律的行为要进一

步加大处罚力度,以此来有效地消除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除此之外,还要制定民事赔偿机制,并加强对违规会计事务所以及注册会计师的处罚力度,不仅要吊销营业执照,还要对注册会计师进行公示,并追究其民事赔偿的责任,从而提升会计事务所以及注册会计师的风险意识,也能有效的规避会计信息失真的情况再度发生。

(三)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能力

规范会计人员的工作内容是当前有效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又一重要举措,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制定高质量的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来有效约束企事业单位会计的工作行为,企业的会计报告都要按照国家所颁布的会计准则为基础进行编制,还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企事业单位的管理者需要对会计人员进行专业能力方面的培训,以此来提高其业务能力,也能在工作中减少不必要的失误产生,在进行阶段性的培训后,要对其展开考核,将考核的成果与员工的绩效相挂钩,以此来提高会计人员的培训积极性和培训效率,除此之外,在工作中若是发现为了一己私利挪用公款,账目作假的会计要予以辞退,还要追究其法律责任。除此之外,还要加强完善公司治

理结构,保证企业内部董事会、监事会以及总经理三权鼎立,通过权力分配、权力制衡机制,从而提升决策的精确程度。

三、结论

总而言之,加强会计信息失真治理水平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会计信息失真是一直困扰着政府的监管部门以及外部使用人的重要难题,若是不对其进行及时的处理,不仅会为社会带来巨大的损失,更是不利于外部监管体系充分发挥其自身最大的作用。因此,加强外部监督检查力度、建立健全完善的会计相关法律的建设、规范会计人员的工作内容是有效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举措,更是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篇7:保险业会计信息失真思考会计信息论文会计论文

摘要:近年来,会计信息失真问题频发,如若听之任之,无论是对企业而言,还是对社会而言,乃至是整个国家而言都是一个巨大的隐患。为此,结合会计信息失真方面的研究经验,就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展开探讨,以期为进一步提高我国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做出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会计信息失真;原因;对策

引言

会计信息可以说决策者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所在,因此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可靠性也直接决定了信息的使用者能否作为正确的决策。尤其是近些年来,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会计信息失真问题频频发生,不仅给企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隐患,也给社会经济建设带来了巨大的危害。所以,进一步规范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提高会计信息的准确程度尤为重要。为此,笔者从有意识与无意识两个方面入手,对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其解决对策展开粗浅的探讨,以供参考。

一、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第一,因为有意识问题,而造成会计信息失真。所谓的因为有意识问题,而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其主要是指在进行会计操作时会计从业人员明明知道自己已经违反了会计法的相关规定,但是仍然肆意妄行的错误操作。而造成有意识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根本原因则是因为制造虚假会计信息能够让企业或者是企业的管理者获得一比不菲的收入。首先,由于企业经营管理者自身的问题造成会计信息的失真问题。造成这一问题的关键就在于不少企业,其本身的经营者与所有者之间往往处于代理与委托的一种合作关系,因此二者寻求的效用指

标是不同的,所以在效用函数的利用上就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进而造成会计信息失真。其次,因会计主体行为而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其主要是指在会计从业人员并没有清楚的掌握并且拥有应用国家最新推出会计法律的能力,以至于在实际业务操作过程中无法将其科学地应用到日常工作之中,且部分会计从业人员缺乏职业道德极易因为利益做出违法会计职业道德的行为。最后,因企业内部其他员工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其主要指企业的其他员工在基础数据上作假或者进行了不规范的处理,导致会计从业人员所拿到的基础数据就是错误的,其所制作出来的会计信息势必也会出现失真问题。第二,因为无意识问题,而造成会计信息失真。因为无意识问题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主要表现在会计政策与会计方式的不同选择之上,可以说会计报表与会计账目虽然对应着相同的原始凭证,但是因为同一个会计项目其能够反映出来的会计成果也是有所区别的,所以也就使得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在会计信息的利用上对财务状况的真实把握情况也不尽相同,从而引发无意识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首先,会计方法与会计理论这两者本身就存在一定的缺陷。我们都知道会计学不仅拥有着经济学对于某些数据需要进行假设、估计的特点,其还拥有这较为严谨的数学逻辑性,而这两者之间恰恰存在着较大的矛盾性。所以在会计操作的过程中,往往会因为一些不可抗力因素,对会计信息的真实性造成一定的偏差。归根结底,还是因为这些会计信息的主观因素过于强大,且又无法避免,在实际操作工作中往往都是依靠会计从业人员自身的主管意识进行计算的,所以对会计从业人员的会计业务水平、会计业务

经验都有着极为苛刻的要求,一旦这些因素发生变动,那么势必也会对会计整体工作质量造成巨大的影响。其次,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备本身的设计就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我们都知道会计信息的制作者与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二者之间往往存在着一定的利益关系,且两者的利益分配不同,而会计报表之中所反映出来的数据信息恰恰就是使用者利益评判自身得失的关键依据。但如若会计信息的制作者其本身与这些数据信息存在一定的牵扯,那么就有可能因为个人利益,造成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此外,我国现行的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其本身就存在着不确定因素,因此也会对会计信息的真实性造成影响。最后,会计从业环境会对会计信息造成一定的影响。这是因为在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信息化技术被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之中,而在会计工作之中的应用,也进一步影响到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准确性。传统的会计信息在初期的整理与收集过程中不仅需要财务部门提供相应的数据,还需要企业的其他部门进行配合提供原始数据。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会计从业人员可以通过更加先进的手段从企业外部获取这部分信息,此举虽然 地提高了数据收集与整理的速度,但也多多少少影响到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二、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解决对策

第一,针对有意识会计失真的解决对策。针对因为有意识而造成的会计失真,笔者认为,首先应该在企业中为全体工作人员制定出一套完善的监督与奖惩管理机制,并将其充分的运用到企业经营管理者的身上,从而使其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能够谨记职业道德与国家的法律法规,进而做出对双方都有利的正确选择。企业应该定期组织会计从业人员的培训工作,将会计法律法规灌输给每一名会计从业人员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与职业道德素养,从而保证构建一个健康有序的会计主体。此外,企业还要对能够对会计信息真实性造成影响的其他员工进行全面的监督,为其构建出一套晚上的监督与管理体系,从而确保原始会计信息的准确性。第二,针对无意识会计失真的解决对策。针对因为无意识会计失真问题时,首先,要从会计方法与会计理论存在的缺陷问题入手加以完善。这是因为再次构成中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极易受到主观因素的直接影响,所以在手机会计数据时必须要尽可能地减少主观因素所带来的影响,使用科学的方法获得会计资料,并通过会计确认标准的构建,对会计核算模式、会计政策进行改变,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其次,针对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中存在的问题,会计从业人员要尽可能地战胜会计准则之中的各项不确定因素,必须要严格地按照会计实际操作对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进行逐一的修正,在会计政策的选择上要将企业各个方面的利益关系都斟酌进去,从而达到均匀分配利益的最佳理想

状态。最后,要从会计从业环境加以改良,为会计工作提供一个更为健康的工作环境,并加快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将由科学技术所带来的不确定因素降到最低点。

结语

通过本文笔者的粗浅阐述也是希望能够让更多的人更加清楚地意识到,会计信息失真可以说是一个极其难缠的问题,如若想要彻底杜绝会计信息失真的出现往往极为困难,但是如若听之任之也势必会给整个企业、整个社会乃至整个国家都带来巨大的威胁。所以,笔者认为,会计从业人员在针对会计信息失真这一问题时,必须要始终保持正确的立场,严格按照国家会计法律法规开展各项会计工作,积极主动地为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准确性而尽自己的一份力,从而促进会计工作向着更加良性化的发展道路不断前进。

参考文献:

篇8:保险业会计信息失真思考会计信息论文会计论文

会计信息失真是当前我国经济生活中较为普遍的现象和十分突出的问题, 它直接动摇了人们对会计信息的信任;误导了投资者的经济行为;造成了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导致了国家或地方财政收支预算的编制出现方向性错误, 给国家造成了巨大损失, 严重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和企业改革的顺利进行。

二、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果把会计信息失真定义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根据会计信息进行决策而造成的与真实情况下所做的正确决策之间的偏差, 那么按其产生过程来看, 可把会计信息失真分为三个阶段:输入性失真、处理性失真、输出性失真。

(一) 输入性失真

即真实数据从企业各部门向会计部门传送时发生的失真。这类失真产生的原因有客观和主观之分。客观因素即非人为因素, 比如在实际工作中统计核算所提供的信息资料, 往往存在失真的问题。而主观因素即人为因素, 主要是由各部门人员为自己谋私利造成的。比如供应部门向会计部门故意提供高于实际采购价的采购价, 从中获取差价。

(二) 处理性失真

即会计部门对会计数据进行处理的过程中发生的失真。这是一种目前比较严重的失真。按照其产生原因不同, 可以分为制度性失真、违法性失真和技术性失真三类。

1. 制度性失真

即由于会计准则及其相关法规、制度本身引起的失真。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有:

(1) 会计准则的滞后性。每当新情况、新领域、新行业出现的时候, 可能很难找到相关制度。这就往往需要会计人员创造性地运用其会计知识进行处理, 而任何主观操作都存在一定误差。 (2) 会计方法的可选择性。对同一经济事项, 往往有多种会计处理方法可供选择。企业管理层一般会选择对自己有利的方法, 从而使会计信息失去客观性。 (3) 由会计原则本身导致的失真。比如稳健性原则要求人们在有两种以上方法或金额可供选择时, 采用对本期资产或利润不利的方法或金额, 这常常使会计信息偏离实际, 而且还不易被发觉。

2. 违法性失真

即因会计信息提供者故意违反会计准则或相关制度, 对外报告对自己有利的信息而导致的失真。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 造成了会计信息提供者与使用者双方信息的不对称。这就为会计信息提供者的不诚信和欺诈提供了可能。这是一种目前问题比较严重的一类失真。

3. 技术性失真

我们不能保证所有会计人员都透彻理解会计准则, 因此这类失真始终是存在的。而且我国会计人员业务素质普遍不高, 其专业水平难以胜任。大多数会计人员知识老化, 不熟悉新的会计制度, 而一些年轻会计人员又缺乏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业务操作技能。

(三) 输出性失真

即会计信息使用者对报表误解导致的失真。这类失真产生的原因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由会计报告的形式所限, 公司对外提供的财务报告的主体部分都是一些数字, 而光靠数字是难以将情况完整表述出来的, 容易引起报表使用者的误解。另一方面, 会计信息使用者的构成越来越复杂, 他们处于各自的背景、知识结构、主观偏好、利害关系, 很可能对同一数据有不同的理解, 从而导致误解的发生。

三、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新思路———事项会计

(一) 事项会计的原理

事项法的优点在于, 首先, 它满足了不同使用者的企业外部“个性化”需求, 从而提高了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能力。

其次, 由于事项法提供的是经济事项, 而不是经过处理的会计数据, 因此, 也就不存在会计信息偏重于某些团体的问题, 因此, 事项法提供的会计信息更加客观中立, 更符合公允性的要求。

最后, 事项法能够提供最充分的会计信息。由于传统会计处理基于四大假设, 并按特定的会计方法加工会计信息, 这不可避免地会造成原始数据的流失。

(二) 用事项会计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优越性

事项法会计对于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来说, 是一种科学的“治本”的思维模式。首先, 它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输入性失真”。由于事项法将企业各部门的一举一动全记录在“事件数据库”中, 有利于加强企业内部各部门的稽核。降低了有些部门为一己私利, 向会计部门提供虚假数据的可能性。

其次, 它能从根本上解决“处理性失真”的问题, 而这个问题是目前导致会计信息失真最严重的问题。对于“制度性失真”, 传统的会计对之束手无策, 因为会计准则及其相关制度是会计进行数据处理的依据。如果依据本身的缺陷无法避免, 则“制度性失真”无法避免。这种由会计准则的缺陷带来的失真常常会对社会生活带来极大的危害。

对于“违法性失真”的治理, 在传统会计模式下, 只能通过法律制裁、加强监督等间接手段加以缓解, 不能根治。由于会计信息的提供者与使用者在信息上的不对称这个问题是客观存在的, 只要会计信息使用者拿着企业经营者编的自己“监督”自己的报表进行决策, “违法性失真”就始终存在。而事项法是将企业的经济事项“原汁原味”地提供给会计信息使用者, 由会计信息使用者自己根据需要进行加工, 而不是由企业进行加工, 这就从根本上避免了会计造假的问题。

对于“技术性失真”。传统会计模式对会计人员专业素质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会计政策的选择、会计估计等主观判断的合理性上。而凡是主观判断都有失误的可能。而事项法平时只是原封不动地记录每个经济事项的全部性质, 至于会计方法的选择留给会计信息使用者。在事项法下, 可设置一个“财务报表生成器”的表单作为人机交互的界面。会计信息使用者可以通过它查询在不同会计方法、计量属性核算下得出的会计信息。这一方面降低了对会计人员专业水平的要求, 另一方面满足了不同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实在是一箭双雕!

最后, 它能很好地缓解“输出性失真”。因为, 由于估计和判断的客观存在, “不确定性”充斥着整个会计处理过程。而传统会计模式却试图要掩盖财务会计处理所具有的这个固有的特点, 利用会计人员自己的经验和判断, 在财务报表上列示单一的、仿佛十分确定的数字。但事实上, 面对不确定性, 不同的信息使用者将做出自己的判断和选择。只有采用事项法, 将会计信息的处理权交给会计信息使用者本人, 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总之, 会计信息失真一个是长期以来困扰会计界的问题。严重损害了国家利益, 干扰了社会经济秩序, 对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运行也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目前我国会计界对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研究主要是集中在治理违法性失真的间接原因上。一方面没有对引起会计信息失真的全部因素提出一个完整的治理方案。另一方面, 目前的方案大多是针对解决间接原因, 治标不治本。而事项法会计模式从根本上解决了会计信息失真问题, 更好地满足了决策有用观。必将成为未来会计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乔治·H·索特;张敏.基本会计理论中的“事项法”[J].经济资料译丛, 2005.1:35-40.

[2]吴联生.会计信息失真的“三分法”:理论框架与证据[J].会计研究, 2003.1:25-30.

[3]关宏伟.谈事项法与会计信息披露[J].财会月刊, 2004.2:17~18

[4]裘宗舜, 罗筱颖.网络财务报告模式事项法“发展的七大理由”[J].会计之友.2006.2:93~94

上一篇:农村敬老院工作人员管理办法下一篇:市社会福利中心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