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营销复习提要

2024-07-16

市场营销复习提要(共5篇)

篇1:市场营销复习提要

篮球运动复习提要

1、国际篮球联合会成立于1932年(瑞士),有瑞士、希腊、意大利、葡萄牙、阿根廷、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拉多尼亚等八个国家。

2、移动技术的掌握和应用与任何进攻和防守技术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3、在进攻中,运用移动的目的是为了摆脱防守,去完成选择位置,切入接球,或迅速的合理的完成传球、投篮、运球、突破的进攻技术。

4、方法是战术的具体内容,是组成战术的核心部分;形式是战术的外部表现。

5、防守技术是篮球比赛中进行防守时为了限制对手的活动和制造对手的失误、违例的动作的一些动作方法。(如:防守中的脚步动作、抢、打、封、断球)

6、爆发力是在最短的时间内表现出最大的力量和能力。

7、综合练习法是集中各种方法的特点,组合而成的一种练习方法。

8、阻挡是持球或不接球的持球的队员进行的非法身体接触。

9、撞人是持球或 不持球的队员推动或移动到对方队员躯干以上的身体接触。

10、我国男子篮球运动员首先进入NBA的是王治郅。

11、现代篮球竞技比赛的胜负往往取决于队伍中核心地位的球星的发挥水平。(正确)

12、起动是改变进攻状态的一种方法。(错误)

13、手腕、手指的力量作用于球的后下方,球的飞行方向是向前或平行的。(错误)

14、行进间运球时手指拍球的后侧方,一般是指跑两步。(错误)

15、个人战术行动是队员的独立行动。(错误)

16、在比赛由攻转守时首先要组织力量阻止对方发动快攻。(正确)

17、人盯人防守的缺点是比较容易被对方在局部范围内被各个击破。(正确)

18、篮球运动员应着力于发展力量、超本常力量(错误)

19、比赛中A队请求暂停,B对投篮得分后应立即发出信号。(正确)20、中国大学生篮球协会成立于1995年。

21、当前我国篮球竞技整体水平不高的原因是缺乏敬业、科学化训练水平高的教练员。

22、单手或双手反弹传球的地点在三分之一

23、实验测定最小入篮角度不应小于33度。

24、防守无球队员时应站在对手与篮球之间偏向有球的一侧。

25、抢篮板球的前提是抢占位置。

26、发动快攻的首要条件是强烈的快攻意识。

27、一般而言,能充分发挥队员速度快、体力好、灵活性好的特点的战术是全场紧逼盯人战术。

28、交换防守配合主要是突破对方进攻队员的掩护。

29、篮球运动训练的基本方法:重复练习、连续练习;综合练习;比赛练习法。30、全场区域紧逼战术与半场人盯人防守区域战术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

都要求队员在防守时积极移动,有声势,加重对方的心理负担,体现出攻击性;要求队员做到人球兼顾以及进攻区以多防少,远球区以少防多,有球紧,无球松; 都强调组织好协防、夹击、补位等集体配合。

不同点:

由攻转守时在全场防守的要求不同,在全场区域紧闭防守时要求队员在分工区域内落位,就近进行人盯人防守,打破了固定看人的界线;人盯人防守要求队员固定看人,没有明确的防守区域分工,区域联防要求队员除防守队员外,其他的队员要求迅速回后场防守。进攻半场阵地防守的要求不同点是区域紧闭防守战术要求队员在分工区域内盯住对手,对手在外围横向移动着,护送到监区交换防守。对手在内线向球的纵向移动时,防守人跟随他跨区防守,对手背球纵向移动时采用护送换人防守;人盯人要求固定看人,必要时才结合交换防守,区域联防是根据球的转移变化防守队形,采用转换法,局部采用局部护送控制对手的移动。

填空:

1.1975年在泰国确认了中国篮球协会在亚洲联合会中的合法席位。

2.1976年国际篮球协会在加拿大的门特尼尔举行第十届国际业余篮球代表大会正式批准恢复。3.篮球技术即是篮球比赛中为了一定目的的专门动作方法的总称,又是篮球运动攻守动作体系的总和。

4.篮球技术和战术的关系是基础、热练而准确,战术共同发展的辩证关系。5.篮球战术组成的基本要素是:技术、方法、形式

6.战术与技术两者的关系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名词解释:

7.篮球战术是个人技术的合理运用和队员相互协调配合的组织形式。8.弹跳素质是指通过下肢和全身协调用力使人体迅速弹起腾空的能力。

9.篮球运动训练是指运动员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为了提高篮球运动技术水平而专门组织的思想品质、身体素质、技术、战术、竞赛、心理状态的教育过程。10.球回后场违例是指控球的队员在前场使球回后场,在球进入后场前,最后触球的队员使球回后场。

论述题:

训练中选用练习方法应注意什么问题?

答:要有的放矢,目的性强;数量与质量并存,运动负荷量与负荷强度有机统一。运动训练中,影响运动负荷的几个因素是什么? 答:身体训练、技术训练、战术训练;一般身体训练与专项训练的安排;

基本技术与多种技术教学训练的安排;

巩固已掌握的与发展新的技术、战术的安排;

基本战术与多种战术教学训练的安排;

特长与弱点的比重安排;

攻与守的比例安排;

基本阵容配合与全对力量组织的安排;

运动量大中小节奏的安排;

运训与比赛的安排。

20世纪70年代女子篮球加入奥运会(21届)

篇2:市场营销复习提要

第一章 函数与极限 复习重点:

1、求极限

1)四则运算法则

注意:四则运算法则适用的函数个数是有限个;

四则运算法则的条件是充分条件

有理分式函数求极限公式:

a0mm1 xxxambaaamm101m1nnnn a0xa1xam1xam0xxxxlim0limnn1 bxnbxn1bxbxxbxxxn01n1nbbb01n1nnnn xxxx2)两个重要极限

nmmnmnlimsinxsin01()x0x01x101lim(1x)lim(1)xe((10))x0xx

3)两个准则

准则一: 若(1)ynxnznnN则{xn}有极限,且limxnan(2)limynlimznann

准则二:单调有界数列必有极限

单调递增有上界的数列其极限为最小的上界(上确界)

单调递减有下界的数列其极限为最大的下界(下确界)4)无穷小量

a.无穷小量的定义,注意其是变量,谈及无穷小量时一定要注明自变量的变化趋势。唯一的例外是0永远是无穷小量;

b.掌握何为高阶无穷小,低阶无穷小,同阶无穷小,等价无穷小; c.利用无穷小量求极限

无穷小量与有界函数的乘积是无穷小量

等价无穷小量替代求极限

注意:下面给出关系式是在x0时才成立

等价无穷小量替代求极限只在积、商时成立,加减时不行

1sinx~x 1cosx~x2 x arcsinx~x e1~x

tanx~x ax1~xlna

xn ln(1x)~x 1x1~ n2、连续性和间断点 1)连续定义

x0limy0,limf(x)f(x0)

xx0要求会用定义讨论分段函数分段点的连续性

2)间断点

第Ⅰ类间断点:f(x00),f(x00),即左右极限均存在 01f(x00)f(x00)跳跃间断点 0 2f(x00)f(x00)而f(x0)无定义可去间断点0 3limf(x)f(x0)xx0

第Ⅱ类间断点:f(x00),f(x00)至少有一个不

间断点的疑似点:使函数没有意义的点和分段函数分段点

要求:判断函数的间断点,若是第一类的要写出是跳跃还是可去,第二类只需写出是第二类间断点即可。

3、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

1)最值定理: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一定取得到。注意:最值定理的条件是充分条件,不满足结论不一定成立。

2)零点定理:f(x)在[a,b]上连续,f(a)f(b)<0,则至少存在一点x0(a,b),使得f(x0)0。要求:和罗尔中值定理结合在一起判断根的唯一性。

第二章 一元函数微分学 复习重点:

1、导数的定义f(x0)limf(x)f(x0)y limx0xxx0xx0要求,会利用导数的定义判断分段函数分段点处的可导性,以及利用导数定义求极限;

2、导数的几何意义 表示曲线f(x)在xx0处切线的斜率 要求会求切线方程法线方程;

3、微分的定义 dyf(x0)x(一点可微);dyf(x)dx(点点可微)

4、一元微分学中,可导、连续、可微三者之间的关系

可导必可微,可微必可导;可导一定连续,连续不一定可导

5、导数的计算 a.复合函数求导

b.高阶导数

常见高阶导数公式如下:

yexy(n)ex

yxny(n)n!,y(n1)0

nysinxy(n)sin(x)2 nycosxy(n)cos(x)2(1)n1(n1)!(n)yln(1x)y(1x)nc.隐函数求导

隐函数求导方法两边同时对x求导; 注意y是关于x的函数;

隐函数求导的结果还是隐函数;

隐函数高阶求导时一阶求导结果要注意回带,以简化运算。d.对数求导法

适用于幂指函数、无理分式函数 e.参数方程求导

注意二阶导数

6、求微分

dyf(x)dx注意不要缺失dx 第三章 中值定理和导数的应用

1、中值定理

1)罗尔定理 若f(x)满足[a,b]连续,(a,b)可导,f(a)=f(b),则至少存在一点x0(a,b),使得f(x0)0。

注意:a)罗尔定理的条件是充分的,不满足条件结论不一定成立;

b)罗尔定理的结论可理解为若f(x)满足罗尔定理三个条件,则导函数在开区间(a,b)至

少有一根;强调了导函数根的存在性,但没指出到底有几个根;

c)从罗尔定理可推出,若f(x)有n个根+连续+可导,则导函数至少有n-1个根;注意反之不成立;

d)若导函数没有根,则f(x)至多一个根。2)拉格郎日定理

若f(x)满足[a,b]连续,(a,b)可导,则至少存在一点x0(a,b),使得f(x0)应用于不等式的证明和证明某个函数是一个常函数。3)柯西定理

若f(x),F(x)满足[a,b]连续,(a,b)可导,且x(a,b),F(x)0则至少存在一点x0(a,b),使得

f(b)f(a)。

baf(x0)f(b)f(a)。F(x0)F(b)F(a)应用于等式的证明。

2、洛必达法则

定理1若limfx0limFx0xaxa

2在a,fxFx都存在且Fx0 fxfxfx3lim或则limlim

xaFxxaFxxaFx 0,,0,00,1,0等不定型极限 0xsinx1cosxlim注意:lim极限不存在,此时洛必达法则不适用。

xxx1洛必达法则应用于解决,3、利用导数判断函数的单调性,凹凸性,极值和拐点,会作图 1)单调性的判定

设函数yf(x)在a,b连续,在(a,b)可导,x)a)如果在(a,b)内f(0,那么f(x)在a,b上

b)如果在(x)a,b)内f(0,那么f(x)在a,b上 注: a、该条件为函数严格单调的充分条件 b、若函数f(x)在(a,b)内可导,则f在(a,b)内严格单增(减)的充要条件为:

对一切x(a,b),有f(x)0(f(x)0)

在(a,b)内,任何使f(x)0的点必是孤立点 c、若函数f(x)在(a,b)内可导,则f在(a,b)内单增(减)的充要条件为: 对一切x(a,b),有f(x)0(f(x)0)d、单调区间的分界点为:一阶导函数为0的点和一阶不可导点 要求:会利用一阶导函数判断函数的单调区间;

会利用单调性证明不等式;

会利用严格单调性证明根的唯一性。2)凹凸性的判定

定理:若f(x)在[a,b]上连续,(a,b)上二阶可导,在(a,b)内若f(x)0,则f(x)在[a,b]是凹的;在(a,b)内若f(x)0,则f(x)在[a,b]是凸的。

3)拐点:凹凸区间的分界点

拐点的疑似点:二阶导函数为0的点和二阶不可导点 判定定理1:若f(x)在x0处可导,在U(x0)内二阶可导,则

当xx0与xx0时,f(x)变号,(x0,f(x0)就是拐点;

当xx0与xx0时,f(x)不变号,(x0,f(x0)就不是拐点;

判定定理2:若f(x)在x0处三阶可导,且f(x0)0,f(x0)0,则(x0,f(x0)是拐点。注意,对于判定定理2,若f(x0)0,f(x0)0,结论是(x0,f(x0)可能是拐点也可能不 是拐点。4)极值

极大值:设f(x)在(a,b)有定义,存在x0(a,b),对xU(x0),若f(x0)f(x),则称f(x0)为f(x)的一个极大值,x0为f(x)的一个极大值点。

极小值:设f(x)在(a,b)有定义,存在x0(a,b),对xU(x0),若f(x0)f(x),则称f(x0)为f(x)的一个极小值,x0为f(x)的一个极小值点。

0最大值:设f(x)在(a,b)有定义,存在x0(a,b),对任意x(a,b),若f(x0)f(x),则称f(x0)为f(x)的一个最大值,x0为f(x)的一个最大值点。

注意:极值反映的函数局部的性质,它只是和极值点附近点的函数值相互比较而言它是大的

还是小的,有可能出现极小值大于极大值的情况;而最值反映的是函数全局的性质,它是和整个区间上所有点的函数值相互比较。一个区间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是唯一的,但取得最值点不唯一;而一个区间上极值是 不唯一的,可以有几个极大值和极小值。

在区间内部,最大值一定是极大值,最小值一定是极小值。极值点的疑似点:

判定定理:驻点和一阶不可导点

必要条件:可导的极值点一定是驻点。(使一阶导函数为0的点称之为驻点)第一充分条件:若f(x)在x0处连续,在U(x0)内可导,则

当xx0与xx0时,f(x)变号,x0就是极值点;

当xx0与xx0时,f(x)不变号,x0就不是极值点;

第二充分条件:若f(x)在x0处二阶可导,且f(x0)0,f(x0)0,则x0就是极值点。

0f(x0)0,x0是极大值点;f(x0)0,x0是极小值点。

注意:在第二充分条件中,若f(x0)0,f(x0)0,则x0可能是极值点也可能不是。

第四章 不定积分(计算)

1、换元法(第一种,第二种(去根号))

2、分部积分法

3、倒代换

4、整个根式换元

5、有理函数积分

6、三角函数积分

nb第五章 定积分

f(x)dxlimfixi.a01、定积分的定义

i1定积分的结果是常数,表示的是曲边梯形面积的代数和,与积分区间和被积表达式有关,和积分变量无关。

2、可积的两个充分条件和一个必要条件 f(x)在[a,b]上连续,则f(x)在[a,b]上可积。

f(x)在[a,b]有界且有有限个间断点,则f(x)在[a,b]上可积。f(x)在[a,b]可积,在f(x)在[a,b]上有界。

3、定积分的几何意义

4、定积分的重要性质

(1)无论a,b,c三者位置关系如何,baf(x)dxf(x)dxf(x)dx

accbbb(2)不等式性质: x[a,b],f(x)g(x),f(x)dxg(x)dx

aab(3)估值定理:x[a,b],mf(x)M,m(ba)f(x)dxM(ba)

ab(4)积分中值定理:f(x)在[a,b]上连续,则至少存在[a,b],f(x)dxaf()(ba)

5、会用定积分的定义求极限

6、定积分的计算

(1)换元法

与不定积分相比要换积分上下限,最后不用回代(2)分部积分法

公式 nn22 Insinxdxcosxdx00  31n1n3 nn2422 n1n3421 53nn2

(3)积分区间是对称区间的要考虑被积函数的奇偶性和非奇非偶性 aaaf(x)dx(f(x)f(x))dx

0aTT(4)周期性

f(x)dxf(x)dxa0

anTT

f(x)dxnf(x)dxa0

(5)常见公式

22(1)fsinxdxfcosxdx 00

(2)xfsinxdxfsinxdx002 (3)f(sinx)dx22f(sinx)dx00

第六章 定积分的几何应用 求面积(1)直角坐标系

篇3:中考语文复习提要

保定物探中心学校二分校 田立增

文言文复习重点举要

1、作家作品知识;(不能出错字)

2、填写文中空缺的句子;(不能出错字)

3、理解常见实词在文句中的含义;

4、把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5、归纳文章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

6、分析概括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

7、概括作者或人物的观点、态度;概括文章给人的启示或道理。

说明文阅读重点举要

1、明确说明对象

注意说明对象是具体事物,而说明的内容则是说明对象加其特征。

考查这个知识点一般有三种提问方式:A、指出说明对象是什么。B、概括说明的主意内容是什么。C、找出中心句。

2、抓住事物的特征

把握事物的特征,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A、从标题着眼B、从中心句中挖掘C、从分析材料入手。

3、理清说明顺序

A、时间顺序B、空间顺序C、逻辑顺序

逻辑顺序主要有以下几种具体形式:

A、由主到次B、由现象到本质C、由概括到具体D、由整体到局部E、按照人们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F、由原因到结果;G、由一般到个别等

4、掌握说明方法:A、会判断B、会分析其作用

说明方法主要有以下的作用:A、列数字 说明事物更具体、准确。B、举例子 说明事物更具体、形象,更有说服力。C、打比方 更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特征。D、作比较 使事物特征或事理更突出,便于读者理解。E、分类别 使事物类别更清楚。F、下定义 科学、严密、准确地说明事物本质。G、画图表 直观、清楚、一目了然。

5、感悟说明语言

这类题考查经常有下面几种方式:A、找出体现语言准确性的词语或分析该词语作用。B、家点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C、加点词语能否换成另一个词,为什么?D、某两个或多个词语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

这类题一般的答题模式是:首先解释该词语的含义,揭示其在说明事物特点时发挥的作用;必要时要区别该词语和其他词语在含义及作用方面的不同;最后总结该词语用在这里对说明事物特点不可替代的作用,或说明去掉、替换该词语所带来的不良后果(不符合实际、不准确等)

6、加强考生在说明文阅读中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答好开放性试题。

议论文阅读重点举要

1、论点的辨析、判断、提取、归纳。

中心论点应符合以下要求:

A、论点应是明确的判断,而不能是疑问句。

B、论点应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而不能是片面的,不能以偏概全。

C、论点应是完整的句子,而不能是单个词语或短语。

 

议论文的中心论点应该如何去找?

A、标题。B、开头C、结尾D、论证过程中E、自己概括、总结

2、论据

A、事实论据:包括有代表性的事例、确凿的数据、可靠的史实等。所用的事例可以是具体的,也可以是概括的。

B、道理论据:科学原理、名言警句、格言谚语、革命导师的精辟论述等可以作为道理论据。

3、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引证、类比论证等。

4、如何判断文中的论证方法,并概括其在文中的作用?

答这类题基本步骤是:手法+效果+联系中心

A、举例论证 能更具体、更充分地证明论点,增强论证的说服力。

B、道理论证 补充说明或进一步证明论点,更权威、更有说服力。

C、比喻论证 使论证更生动、更形象,更便于读者理解。

D、对比论证

5、论证方式:立论、驳论

反驳的方式有三个:A、驳论点B、驳论据C、驳论证

6、论证结构

三段式结构: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7、议论文的语言特点

议论文的语言特色表现为准确、严密、概括、简洁。

分析议论文的语言特色,要从逻辑的角度分析其用词的准确、严密;从说理的角度分析其叙述的概括性和间接性;从修辞的角度分析其用词的鲜明、生动和感情的色彩。

阅读中考查某语句的作用这类题一般从内容、结构两方面去分析。

 

记叙文阅读重点举要

1、分析记叙文的思想内容

A、侧重写人的记叙文,可以分析人物外贸、语言、动作、心理等;可以分析人物间的关系;也可以分析人物与环境的关系;还可以分析作者对人物的态度、感情等。

B、侧重叙事的记叙文,可以分析记叙的要素、事情发生发展的进程,场面细节,分析作者对事件的态度上把握事情包含的深刻意义,分析文章反映了怎样一个社会现象,或赞颂怎样的社会风尚,给人们怎样的启迪和教育。

C、侧重状物、写景抒情的记叙文(大多是散文),要通过理清行文线索,分析写法,如以小见大、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及事物的象征意义等,了解文章内容。

2、记叙文的结构

A、线索:物线、事线、人线、情线、时线、地线。

B、分段:按情节划分;按时间划分;按地点变换划分;按作者思路划分等。

概括段意、层意一定要联系整篇文章的思想内容。

3、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

A、文章运用什么表现手法,及在文中的作用。

表现手法包括象征、对比、衬托、托物言志、借物喻人、欲扬先抑、联想和想象等。

4、表达方式及作用

A、记叙主要交代事实,把人物和事件概括介绍给读者,写出人物的活动过程和事情的发展过程。

B、记叙中的议论主要作用是点明记叙的意义,揭示所叙事物的本质,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对人物、事件的态度、看法。

C、记叙文中的抒情是在记叙的基础上采用直抒胸臆的方法,抒发作者难以抑制的感情,可以大大增加文章的感染力。

D、记叙文中的描写

(1)人物描写:包括外貌、动作、语言、动作、心理、神态描写等。作用:既可以更丰满地塑造人物形象,又可以为揭示作品的主题思想服务。

(2)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描写作用是表现人物俄身份、地位、行动、心情,渲染气氛等。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是揭示时代背景,表现人物性格的时代根源。

5、文中运用的修辞方法,能创造出什么意境,表达效果如何?

第一步先答出修辞方法的一般作用,如比喻使表达更生动形象;排比增强气势等,第二步必须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联系文章的思想内容来回答。

6小说的阅读

仿句

1、要求:修辞一致求形似,注意衔接求神似。

2、中考仿句题型有以下几种:

A、仿指定格式和话题造句;

B、仿指定格式、不指定话题造句;

C、仿指定格式结合文意造句。

作文

20热门题型

1、全命题作文 2、半命题作文 3、话题作文 4、材料作文

全命题作文思路提示:

A、以议论、抒情方式构思。

B、以发散联想、直抒胸臆形式构思。

C以触景生情或特殊情节方式构思。

半命题作文

A、补题是重点:向自己擅长的文体补题;向自己熟悉生活补题。

B、符合作文要求,符合作文题意是作文的最基本的要求。

C、写作是农业,不是工作。不能从书本中找感人的东西,要多从生活中找感人的东西。不能把著名杂志中的著名文章搬到自己的作文中。

D、抄袭和速购是中考作文一大忌。

E、真情实感是作文的生命。记叙文要写真事,忌讳写假事。

F、不提倡写实验报告。

G、作文禁区:政治问题不要涉及;早恋问题不要涉及。

H、亮点铸就成功:题目是重要亮点;字迹工整;开头结尾照应。

篇4:公民道德修养复习提要

一、加强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

㈠、道德的含义、特点、功能及作用

1、道德的含义 △

2、道德的特点

道德调节的自律性、稳定性、广泛性。△

3、道德的功能

主要功能:调节、认识。

4、道德的作用 对个人: ☆对社会:

①道德能够影响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高尚道德有利于先进生产力的发展。

②道德是影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精神力量。

③在阶级社会里,道德是进行阶级斗争的重要武器。④道德能影响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和发展,高尚的道德有利于促进社会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⑤高尚道德能够调整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秩序,保持社会稳定,推进社会和谐。㈡、推进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的意义、核心及原则

二、我国公民的道德生活

三、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㈠、价值体系与核心价值体系

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㈢、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 ①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②是凝聚社会共识、实现团结和谐的基本途径。

③是树立国家良好形象、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迫切需要。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涵和特点

重庆 JDX-XQ@163.com

三者相互联系,相互贯通。

①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国家层面,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发展目标上的规定。

②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社会层面,在价值导向上的规定。③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公民个人层面,在道德准则上的规定。

3、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 ①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

②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期待。③扎根中华历史文化土壤,传承中国传统价值的精华。④广泛借鉴世界文明成果,符合人类最美好的价值追求。

⑤是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制度层面的价值取向,规定着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方向。

⑥依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反映其精神内核和根本原则。

4、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

①要深入挖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中蕴含的价值资源。②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创造精神。

③要积极探索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方法途径。

篇5:2011军事理论复习提要

中国国防

1、国防 就是国家的防务,是指为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防御外来侵略和颠覆,所进行的军事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外交、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建设和斗争。

2、扩张型国防 是指某些经济发达的大国,为了维护本国在世界许多地区的利益,实行霸权主义侵略扩张政策,打着防卫的幌子,对别国进行侵略、颠覆和渗透。

3、自卫型国防 在国防建设上以防止外敌入侵为目的,主要依靠本国的力量,广泛争取国际上的同情和支持,以达到维护本国安全、周边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4、联盟型国防 即以结盟形式,联合一部分国家来弥补自身力量的不足。

5、中立型国防 主要指中小发达国家,为了保障本国的繁荣和安全,严守和平中立的国防政策,制定了总体防御战略和寓兵于民的防御体系。

6、现代国防 是对传统国防的继承和发展,它是一种全新的国防现象和国防实践活动。又叫社会国防、大国防、全民国防。

7、国防精神 是一个国家的公民抵抗外侮,捍卫祖国独立和主权,维护国家的尊严和安全的强烈意识。

8、爱国主义精神 是各国人民都具有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崇高的感情,是为自己祖国的独立、繁荣富强贡献力量的强烈责任感和牺牲自己一切的忘我精神。

9、民族尚武精神 是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民族气质,支持国防强大与巩固,维护国家尊严与安全的爱国意识和心理素质。

10、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是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在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长期革命斗争实践中产生的,为人类生存发展和正义事业而奋斗的思想意识,是国防精神的重要内容,是爱国主义与民族尚武精神相结合的必然产物和集中体现。

11、国防战略 是对国防建设和运用综合国力维护国家安全,实现国防目标的总体构想。

12、国家的领土包括领陆、领水、领陆及领水的底土和领空。

13、领空 指的是领陆及领水的边缘线向天空延伸的一种领土理论。

14、领陆包括陆地、岛屿;领水包括内水、领海。

15、国防建设的定义和内容

国防建设是国家为提高国防能力而进行的各方面的建设。国防建设包括:武装力量、边防、海防、空防、人防及战场建设,国防科技与国防工业建设,国防法规与动员体制建设,国防教育以及与国防相关的交通运输、邮电、能源、水利、气象、航天等方面的建设。

16、国防科技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国防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

17、国防的基本类型为扩张型、自卫型、联盟型、中立型。

18、国防精神的主要内容有爱国主义精神、民族尚武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19、国防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安全保障,对于一个国家最重要和最突出的无非两件大事,一个是发展问题,一个是安全问题。

20、国防教育中需要强化的五种观念为国土观念、国力观念、国是观念、国魂观念、国耻观念。

21、现代国防的组成主要包括武装力量建设、国防体制建设、国防科学技术研究、国防工业建设、战场建设、军事交通、人力动员准备、对人民群众进行国防教育、建立国防法规等。

22、我国古代具有代表性的国防指导思想有:以民为本、居安思危等。

23、我国古代具有代表性的国防建设思想有:富国强兵、寓兵于民等。

24、我国古代具有代表性的国防教育思想有:爱国教战、崇尚武德等。

25、我国古代具有代表性的国防斗争策略有:不战而胜、安国全军等。

26、中国地方学校的军事教育起源于商朝。

27、古代兵制主要包括有武装力量体制、军事领导体制、兵役制度等方面内容。

28、我国古代历史上出现的五大兵种为:车兵、步兵、骑兵、水军、火器部队。

29、我国古代典型的国防工程建设有城池、长城、京杭运河、海防要塞等。30、长城故址西起临洮(今甘肃省岷县),东至辽东(鸭绿江),史称万里长城,现存明长城,全长6300多千米,横贯辽宁、河北、天津、北京、内蒙、山西、陕西、宁夏、甘肃等九省、市、自治区。

3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领土面积为1260多万平方千米。32、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33、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34、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35、1999年11月20-21日,我国第一艘“神舟”号试验飞船首飞成功。

36、扩张型国防的特点:

是把本国的“安全”建立在别国屈服的基础上,把“国防”作为侵犯别国主权和领土、干涉他国内政的代名词。

37、联盟型国防中,有扩张联盟和自卫联盟两种;从联盟国之间的关系看,有二元体系联盟和多元体系联盟两种。

38、爱国主义精神主要体现在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坚持保卫祖国的独立、主权和民族尊严等方面。

39、民族尚武精神的组成:卫国报国的志向;居安思危的戒备观念;刚毅坚强的斗志;奋发进取的竞争意识;刻苦钻研和磨练的勇气。

40、我国新时期国防建设的指导思想可归纳成以下几点:

一是经济建设是国防建设的基础;二是以现代化为中心建设国防;三是以自力更生为基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国防。

41、现代国防的基本特征

现代国防是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现代国防既是一种国家行为又是一种国际行为;现代国防具有多层次的目标体系。

42、在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同志重新强调了革命英雄主义的“五种精神”:即发扬革命加拼命的精神;严守纪律和自我牺牲精神;大公无私和先人后己精神;压倒一切敌人、压倒一切困难的精神;坚持革命乐观主义,排除万难争取胜利的精神。

43、国家与国防的关系为:

国防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国防是为国家利益服务的;国家的性质、制度、政策决定着国防建设。

44、国防历史的启示:

政治昌明是国防巩固的根本;经济发展是国防强大的基础;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是国防强大的关键。

45、我国的国防性质与类型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的国家利益是阶级利益、民族利益和全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的高度统一。因此,我国的国防政策是防御性的。我们坚持和平自立的防卫原则,永不搞侵略扩张,也不允许别国侵占我国一寸土地。在外交上,我们始终不渝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与各国友好合作,不做超级大国,不称霸,不依附经济大国,不同它们结盟。我国的国防完全是为了保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因而是属于积极防御、自卫型的国防。

第二部分 中国军事思想

1、军事思想 是关于战争、军队和国防的基本问题的理性认识,是人们长期从事军事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通常表现为国防和军队建设、军事斗争与事实的指导理论和基本原则。

总的说来,军事思想包括战争观、国防观、作战思想、建军思想、谋略思想学等。

2、毛泽东军事思想 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关于当代中国革命战争、革命军队和国防问题的科学理论体系。它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原理同中国革命战争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人民革命战争、军队建设和国防建设及国家防卫实践的科学总结和理论升华,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

3、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 是邓小平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新的历史时期,关于军队建设及有关军事问题的科学理论体系。其主要内容是关于相对和平时期人民军队建设的理论,其基本结论就是走有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

4、军事思想的特点

鲜明的阶级性、强烈的时代性、明显的继承性。

5、中国近代军事思想的代表人物 林则徐、魏源、李鸿章、曾国藩等

6、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特色

符合中国国情特色;丰富多样的实践特色;高度思辨的哲学特色;共同创造的集体特色;批判吸收的借鉴特色。

7、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大体上经历了四个历史时期:

萌芽于夏、商、西周时期;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发展于秦汉至五代时期;成熟于宋至清时期。

8、夏、商、西周时期形成了以车战为主体的作战思想;以天命观为核心的战争观;以“礼”和“刑”作为治军的基础。

9、《孙子兵法》流传至今,重要的版本可分为两个系统:一为传本,以《十一家注孙子》和武经七书本《孙子兵法》为代表;一为简册文本,以银雀山出土的汉简为代表。

10、《孙子兵法》的十三篇分别是:计篇、作战篇、谋攻篇、形篇、势篇、虚实篇、军争篇、九变篇、行军篇、地形篇、九地篇、火攻篇、用间篇。

11、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

12、军事思想研究对象 战争和军事问题。

13、军事思想的根本任务 指出战争的本质、战争的规律及进行战争的指导规律,研究和阐明军队和国防建设的基本理论和原则,从总体上反映研究战争和军事问题的成果。

14、在欧洲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普鲁士军事理论家卡尔·冯·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是这一时期堪称经典的代表著作。他在书中提出了“战争无非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的著名论断。

1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资产阶级的军事思想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其主要体现是:

一是“总体战争”和“联盟战略”的思想进一步确立;二是火箭核战略思想;三是“大战略”思想;四是重点准备“核威慑条件下的常规战争”和“有限战争”理论。

16、孙子十胜论

①重战、慎战、备战思想――强胜论 ②知彼知已,百战不殆――知胜论 ③运筹帷幄,庙算制胜――先胜论 ④致人而不致人――致胜论

⑤谋形造势,以镒称铢――势胜论 ⑥上兵伐谋,诡道取胜――谋胜论

⑦全争全胜,不战而屈人之兵――全胜论 ⑧因敌致胜,灵活用兵――因胜论 ⑨文武兼施,恩威并用――治胜论 ⑩选才任能,五德兼备---将胜论 17、1927年8月,在党的“八七会议”上,毛泽东提出“今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为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18、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游击战里操胜算;大步进退、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各个击破,运动战中歼敌人。

19、江泽民提出的“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涵盖了新时期军队建设的基本内容,概括了战斗力的基本要素,成为军队建设的行动准绳和纲 4 领。

20、《孙子兵法》主要的军事思想:(1)重战、慎战、备战思想

(2)知已知彼,百战不殆的战争指导思想(3)以谋略制胜为核心的用兵思想(4)文武兼施、恩威并用的治军思想(5)朴素的唯物论和原始的辩证思想

21、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科学理论体系主要由五个部分构成:

关于正确认识战争和对待战争问题的战争观,以及揭示军事领域矛盾运动普遍规律的方法论;关于创建人民军队,建立一支具有无产阶级性质的新型人民军队的理论;关于充分依靠和动员人民群众,深入广泛地进行全面的人民战争的理论;关于以人民战争为基础的适合中国实际情况的一整套战略战术理论;关于加强国防建设和保卫国家安全的理论。

(1)战争观和方法论:

第一,在阶级社会中,战争是用以解决阶级和阶级、民族和民族、国家和国家、政治集团和政治集团之间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矛盾的一种最高的斗争形式。战争是政治性质的行动,自古以来没有不带政治性质的战争。共产党人反对一切阻碍进步的非正义战争,支持进步的正义战争,根本目的是最终消灭一切战争,实现人类永久和平。

第二,战争同其他客观事物一样,存在着内部矛盾运动发展的规律。战争规律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客观物质条件的发展,战争规律也不断发展。

第三,认识和掌握战争规律是为了解决指导战争的问题。使主观指导和客观实际相符合是正确的指导战争的前提和基础。熟识敌我双方各方面的情况,找出其行动规律,并且运用这些规律于自己的行动,是正确进行作战指导的基本方法。

(2)关于创建人民军队,建立一支具有无产阶级性质的新型人民军队的理论: 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是人民军队的唯一宗旨;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人民军队建军的根本原则;强有力的革命政治工作是人民军队的生命线;加强军事建设是人民军队履行自身职责的重要保证。

(3)进行全面的人民战争的理论:

依靠人民群众进行战争;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建立三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把武装斗争同其他斗争形式结合起来。

(4)人民战争战略战术理论:

战争的目的是保存自己,消灭敌人;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实行积极防御,反对消极防御;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适时进行战略转变,灵活运用各种作战形式;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执行有利决战,避免不利决战;力争战争的主动权,正确把握灵活性和计划性。

(5)加强国防建设和保卫国家安全的理论:

必须建立巩固的国防;实行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建设强大国防军;建立独立、完整的国防科技和国防工业体系;建设强大的国防后备力量。

22、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科学价值

(1)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以弱胜强的高超战争指导艺术;

(2)毛泽东军事思想揭示的军事规律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3)提出了一系列重大的军事科学创见。

23、邓小平的现代战争理论内容包括:(1)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

(2)世界大战可以避免,但战争危险依然存在。

5(3)霸权主义是当代战争的主要根源,要维护和平,制止战争,就要反对霸权主义。(4)提出了用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的新思路,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战争消亡的理论。

24、江泽民在其关于科技强军思想的论述中提到:依靠科技进步,实现科技强军,必须结合基本国情,“抓住关键,集中力量打歼灭战”。

(1)军队素质的现代化,是科技强军的核心。

(2)优先发展若干急需和顶用的尖端武器,做到抓住关键,集中力量,重点突破。

25、胡锦涛关于国防与军队建设重要论述的内容包括:

新世纪新阶段军事战略思想;军队建设思想;新世纪新阶段国防建设思想(1)新世纪新阶段军事战略思想

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国防和军队建设; 和平是主流,安全形势严峻;

反对“台独”,做好打赢信息化战争的准备;

(2)军队建设思想 ——三个提供,一个发挥

为党巩固执政地位提供重要的力量保证;

为维护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提供坚强的安全保障;

为国家利益的拓展提供有利的战略支撑;

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发挥重要作用。(3)新世纪新阶段国防建设思想

国防与经济建设一定要协调发展; 军民结合、寓军于民;

反对“台独”,做好打赢信息化战争的准备。

26、朝鲜战争对新中国的影响

① 增强了国威,突出了中美核心问题——台湾问题 ② 东北亚冷战格局形成 ③ 推动日本经济的迅速发展

④ 加剧了朝鲜半岛南北双方的对立

27、对印自卫反击战发生于1962年,两地作战;一是阿克塞钦地区、二是麦克马洪线以南地区。

28、中苏珍宝岛之战发生于1969年,当时苏联的领导人为勃列日涅夫,他抛出了社会主义大家庭主权无限论,社会主义国家主权有限论。

29、中国于1974年的西沙保卫战中收回了永乐群岛。30、周制“五刑”。(墨刑 劓刑 大辟 剕刑 宫刑)

31、三线建设指的是自1964年开始,在我国中西部地区的13个省、自治区进行的一场以战备为指导思想的大规模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本设施建设。与经济最发达且处于国防前线的一线(指东南沿海及东北、新疆等地区)和位于中间的安徽、江西等二线省份相比,三线建设的范围包括四川、河北、山西、河南、湖北、湖南、广西、云南、贵州、陕西、青海、甘肃和宁夏等13个省、区,他们全部位于中国的中西部地区。

32、我国目前有七大军区:北京军区、南京军区、沈阳军区、广州军区、成都军区、兰州军区、济南军区。其中所辖面积最大的是兰州军区,所辖面积最小的是济南军区。

33、当前我国的南沙问题涉及六国(七方),具体是指:中国、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中国台湾省)。

第三部分:战略环境

一、国际战略环境概述 1.战略

战略――战略指导者依据其对军事斗争主客观条件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认识,全面计划、部署、指导军事力量的建设和运用,以保证有效地达成既定的政治目的。战略是“筹划和指导战争全局的方略”辞海对战略的定义是泛指国家、政党对全局性问题的谋划。

军事战略是国家总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即战略思想,军事力量和战略环境。战略思想,即国家(集团)对待军事斗争特别是战争问题的根本立场和态度,指导军事斗争的基本观点和理论原则,这是它的理论基础。军事力量,主要指国家(集团)军事力量的性质、职能、规模、作战能力等,这是它的物质条件;战略环境,包括世界战略格局、国际战略形势,尤其是周边安全和国内稳定的基本状况,这是它的客观依据。2.战略环境

环境是指周围的情况和条件。

战略环境是影响国家安全与战争全局的客观的情况和条件,是一个国家制定和实施国家战略的客观依据。

国际战略环境是一个时期内世界各主要国家在矛盾斗争或合作共处中的全局状况和总体趋势,其核心是世界范围的战争与和平问题。它包括国际战略格局和国际战略形势两个方面。国际战略格局是国际战略环境的框架结构;国际战略形势是国际战略环境的动态表现。

3、当前国际战略环境的主要特征

总体和平与局部战争、总体缓和与局部紧张、总体稳定与局部动荡并存,呈现出以下主要特征:

局部战争更加频繁

虽然世界形势总体趋向缓和,但由于民族、宗教、领土、资源等因素不断引发各种武装冲突和局部战争;三股势力不断给国际社会带来危害。

二是军事安全更加突出

冷战结束后,美国等西方国家依仗其经济、科技和军事上的优势地位,在处理国际事务中威胁使用武力和直接进行军事干预的倾向明显加强。军事安全因素必将成为各国关注的重点。

三是军事变革进程加快

当前,各国加紧推进本国的军事变革。一是加大经费投入以加强信息化建设,二是重点突出武器装备研发以加速推进信息化建设,三是继续调整体制编制,提高信息化条件下的一体化联合作战能力。

四是国际安全问题多元化

冷战结束后,传统意义上的安全因素,如军事结盟、地缘争夺、军备竞赛、武器扩散等,继续对国际安全形势产生重要影响,非传统安全因素如国际恐怖主义、民族分离主 7 义、宗教极端主义等引发的动荡、冲突甚至战争,给新世纪的国际安全增加了新的不确定因素。

二、国际战略格局

1、定义:所谓国际战略格局是指世界各主要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相互关系的基本结构。它是国际战略环境的总体框架,表现了世界力量的分布、组合和对比。在国际战略格局中,拥有强大军事实力和政治影响力的国家和地区,在世界事务中扮演着主要角色,起着主导作用,通常被称为“极”或“力量中心”。

2、样式

单极格局---一个力量中心,以下类推 两极格局 多极格局

过渡(交叉)格局。

3、意义:国际战略格局的形成是国际斗争和国际战略运作的结果,同时,新的国际战略格局一经产生,又会对国际战略的制定和运用产生直接的影响。一个国家在国际战略格局中的地位,决定着这个国家在国际战略格局中的影响力和国家的战略利益。

4、战后国际战略格局的演变(1)两极格局的形成

二战结束后,国际政治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社会主义由苏联一国发展为多国,帝国主义势力在大战中受到极大的削弱,美国一跃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美苏两国之间很快由同盟转化为对手,并于50年代后期形成了两大阵营对垒的秩序——冷战格局。(2)两极格局的终结

自20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东欧一些原社会主义国家相继发生社会政治**,原有的政治体制不复存在。1989年11月9日,作为东西方冷战和两大阵营对抗象征的“柏林墙”的倒塌,加速了东欧剧变的进程。l990年10月3日,民主德国与联邦德国实现了重新统一。l991年1月5日,经互会解散;2月25 日,华约解体。处于冷战前沿的东欧的剧变,大大改变了东西方力量的对比,从根本上动摇了美苏两极格局的基础,使雅尔塔体制濒临瓦解。1991年苏联发生了“8.19”事变。9月初,立陶宛、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三共和国宣告独立。随后苏联的其他加盟共和国也纷纷宣布独立。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宣布辞去苏联总统职务,向独立国家联合体代表俄罗斯联邦共和国总统叶利钦正式移交权力。布什政府很快承认了独立国家联合体,结束了同戈尔巴乔夫的官方关系。至此,持续了近半个世纪的东西方两大集团之间激烈对抗的冷战格局彻底终结。

5、多极格局的形成与发展

美国一超独霸图谋面临挑战

其一,美国经济在未来几年即使不出现衰退,其总产值占全球经济总量的比重,也不会再有大的增加。

其二,美国在国际政治上推行强权主义政策,对别国事务横加干涉,在道义上树敌颇多,丧尽人心。

其三,美国到处插手,势必造成其力量的分散使用和过度消耗。其他国际力量中心也在成长壮大。

除美国外,其他力量中心主要是指中国、俄罗斯、日本和欧盟。多极化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多极化反映了大多数国家的意愿。未来世界的多极化,与之相伴随的是各主要力量及其影响力的相对均衡化,是走向摒弃强权政治的国际关系民主化,是承认世界各国发展道路和模式的多样化。

6、多极格局的形成将面临长期斗争

美国建立单极世界的图谋严重迟滞了多极化的发展 主要战略力量之间的平衡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世界格局多极化的机制尚未形成三、国际安全形势

世界安全形势是指当前世界安全的总体状况以及战争与和平的发展趋势,它是整个国际形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际战略环境动态表现。

1、大国安全战略的调整

面对新的安全环境和安全威胁,世界各主要大国为了确保赢得战略主动,纷纷调整国家安全战略,其结果将直接影响甚至决定未来国际战略格局的发展走向。

(1)美国——追求绝对安全的“先发制人”战略

2001年发生的“9·I1”事件成为美国安全战略演变的“催化剂”,2002年9月20日,以《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出台为标志,美国正式推出了“先发制人”的战略,放弃了以往只有在美国受到直接威胁时才使用武力的原则,并首次将“先发制人”原则作为其对外用兵的战略指导思想。从本质上讲,美国提出的“先发制人”战略是一种在全球范围内追求绝对安全的战略理论。2003年3月爆发的伊拉克战争,是美国“先发制人”战略的首次运用。其主要特点是:

在安全威胁判断上,强调恐怖主义及“无赖国家”的威胁,特别是核生化威胁,同时注重潜在威胁。美国强调面临的现实威胁主要是恐怖主义、失败国家,极端主义与技术特别是核生化技术的结合。美国认为,对各种恐怖主义、庇护国家、一些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国家或正在寻求拥有这些武器的国家或集团,应发动“先发制人”的打击。

在安全战略的重点上,突出本土安全。为了保卫本土安全,美国对政府机构做了二战结束以来最大的改革,成立了国土安全部。

在实现安全战略目标的手段上,强调建设任何对手不可超越的军事实力,大力推进军事转型,实行“先发制人”的对外用兵指导方针。

在安全战略筹划的基点上,由“基于威胁”转向“基于能力”。意味着美国安全战略思维逻辑的转变,不管别国是否威胁到其利益,只要你有威胁的“能力”,那么美国就可以对其进行遏制或打击。2006年2月6日,美国国防部正式发布新的《四年防务评估报告》,对美国武装力量面临的威胁进行了重新定义,将战略重点从常规战争转向恐怖主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和新兴战略对手等3个新领域。该报告有4个重点,即打败极端主义、保卫美国本土、对付处于“战略十字鬟路口”的新兴军事强国、防止危险政权和恐怖分子获得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2)欧盟—推进一体化防务建设与强化共同安全相结合的安全战略一是推出了新的安全理念。二是继续推进一体化防务建设。三是制定共同安全战略,寻求共同安全。(3)俄罗斯——固本联邻的“现实遏制”战略

首次提出“先发制人”战略,俄国家安全面临的威胁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类似车臣武装冲突的内部现实威胁,二是来自外部的日益增长的不确定威胁。2003年10月,俄罗斯公布了《俄武装力量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和《俄武装力量现代化学说》,在前者中首次提出先发制人战略,即准备在必要的情况下,在世界的任何地点对恐怖主义或严重威胁俄罗斯安全利益的对象采取先行攻击。后者指出,如果北约以一个军事联盟的形式保留下来,并继续推行目前的进攻性军事战略,俄将对其军事战略和军队建设进行根本性的改革,其中包括修改核战略。

实施更趋积极的核遏制战略。俄罗斯国防部在2004年5月公布了《俄联邦武装力量发展的迫切任务》,提出了核遏制下的机动作战战略,核心思想是先发制人。

进一步明确了安全威胁,认为,不能排除直接威肋俄安全的军事威胁,不能排除在俄边境附近爆发涉及俄安全利益的大规模武装冲突;恐怖主义已由政治威胁演变为军事政治威胁、内部恐怖主义与国际恐怖主义相互交织、核武器和其他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对俄罗斯构成了现实的威胁。

大幅度改组政府强力部门,坚决打击恐怖主义。

(4)日本——变“专守防卫”战略为“主动先制”战略。

在安全环境的判断上,提出“新型威胁与多样化事态”,突出强调朝鲜、中国“威胁”,并确立了外向型防卫体制。

日本根据其对威胁的判断,确立了外向型防卫体制。

彻底改变专守防卫方针,推出“防止、改善、应对”新军事战略方针。

强调日美安全保障体制的重要作用。

(5)印度——立足于全面赶超的军事战略调整

从陆上战略向海洋战略转变。“走向印度洋,称霸南亚”,是印度长期以来的战略梦想。从常规战略向核战略转变。1998年以后,印度已成为事实上的核国家,目前仍在大力发展核力量,以求获得稳定的威慑根基。

从消极性防御向主动性进攻转变。冷战结束以前,印度主要是实行防御性的军事战略,力图保持“地区威慑”。

2、当前国际安全面临的主要威胁

(1)恐怖主义对国际社会的威胁依然严重

恐怖主义活动是极端势力为了达到政治目的而采取的有组织、有目的的暴力破坏活动,其主要特征是动机的政治性和行为的残暴性。近年来,恐怖主义活动十分猖獗,我国也存在着“东突”分裂主义分子进行的恐怖主义活动。

2005年以来国际反恐形势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一是“基地”组织虽遭受重创,但其影响仍呈扩大之势;二是国际恐怖势力的组织结构由垂直统一向分散网络化转变,反恐斗争难度增大;三是国际恐怖势力的活动地域由欧美国家向发展中国家乃至全球蔓延;四是恐怖分子的袭击对象由重要军政“硬”目标扩大至防范薄弱、人员密集的民用“软”目标。

(2)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引发世界局部动荡的主要根源

与恐怖主义一样,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也是威胁着世界和平与安全的一个重要原因,而且是主要原因。

在推行强权政治与霸权主义方面首当其冲的无疑就是美国。冷战结束之后,美国成为当今世界上唯一的一个超级大国。为了达到永久称霸世界的目的,美国在政治上推行所谓的“民主”与“人权”,把自己的意识形态强加给其它国家;在经济上以它自身的利益为标准,动辄制裁其它国家;在军事上奉行新干涉主义,动不动就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置国际公约和联合国准则于不顾,肆意干涉别国内政。

北约对南联盟进行的军事打击造成了以下三个方面的负面影响1.开创了军事集团干涉一个主权国家的先例;2.助长了民族、宗教分离主义势头;3.加剧了巴尔干地区的紧张局势。另外,还因为轰炸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造成了中美关系一度紧张,严重地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

伊拉克战争是造成的负面影响为:

——美国在中东这个世界第三大战略区牢牢地站稳了脚跟。——中东地区的力量对比格局发生根本性变化。——各大国在中东的影响削弱。——美国控制了中东的能源。

——使美国能够腾出手来,寻找下一个目标。现在已将矛头对准伊朗和北朝鲜 ——使美国的霸权主义野心更加膨胀,以为仅凭自己的力量就能整治世界。

3、中国倡导的新安全观

所谓安全观就是一个国家对安全问题的基本看法和解决安全问题的主张,它包括对安全的界定、对威胁的判断以及如何维护安全等内容。

我国所倡导的新安全观的核心内容是“互信、互利、平等、协作”。

互信---就是通过对话协商,增进相互了解和信任,国与国之间要超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异同,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心态,互不猜疑,互不敌视。这是各国和平相处和安全保证的前提,也是新安全观的基础。

互利---就是在维护本国安全的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和尊重别国的安全利益,为对方的安全创造条件。互利强调的是共同安全,反对以牺牲他国的安全利益为条件来谋求自身的绝对安全。互利是新安全观的目的。

平等---就是遵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主张国家不分大小、贫富、强弱,都是国际社会中平等的一员,应相互尊重,平等对待,积极推动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反对大国以任何理由和借口干涉小国的内政,把自己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强加于人。平等是新安全观的保证。

协作---就是通过对话协商解决争端,并就共同关心的安全问题进行广泛深入的协作,防止战争和冲突的发生。协作的模式应该是灵活多样的,包括多边安全机制、多边安全论坛、双边安全磋商,以及具有学术性质的非官方安全对话等。协作新安全观的方式。

四、我国周边地理环境与安全影响

国家安全环境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对国家安全产生影响的情况和条件。

国家周边安全环境是指周边国家对我国安全构成影响的情况和条件。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具有复杂性。

1、是陆地与海上邻国最多的国家。与我们陆地接壤的有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14个国家;海上相邻的有韩国、朝鲜、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日本、文莱、新加坡等9个国家。发生了1950年的朝鲜战争,1962.10中印边境反击战,1964—1972抗美援越,1969年中苏珍宝岛战争,1979中越边境自卫反击战等多次战争。

2、是人口与军队最密集的地区。中国周边地区的人口大国多、军事强国多。

3、有领土与海洋争议最尖锐的矛盾。我国是一个陆海大国,陆地边境线长达2.2万多公里,有960万KM2领土,卫星摇感实测面积是1040万KM2,我们有1.8万KM长的海岸线,有300万KM2的海域面积。领土争端没有彻底解决,领海争端又趋激烈。

首先是我国的发展战略必须面向海洋。我国地大物博,人口太多,人均资源十分匮乏。中华民族要生存发展,必须把目光紧紧盯住被誉为“蓝色的聚宝盆”300万公里的领海。

其次我国的安全威胁主要来自海洋。1982年4月第三次联合国海洋会议通过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该公约首次以国际法的形式,对领海、毗连区、大陆架、专属经济区等作了具体规定。所谓专属经济区,是指以领海外界线为起点向外不超过200海里的海域。沿海国家对该海域内的生物与非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享有主权权利,并对海域内的人工岛屿、设备、海洋科学研究及海洋环境保护等享有管辖权。其他国家在该区域内享有航行、飞越、敷设海底电缆和管道的自由。)“专属经济区”的规定唤醒了沿海国家开发和维护海洋资源的意识,进而引发了争夺海洋岛屿、海洋国土、海洋资源和海洋通道的新一轮较量,使世界的主要热点集中到海洋上。维护我国海洋空间发展利益面临着十分复杂的安全形势,任务相当艰巨。我国海洋国土与邻国存在着边界纠纷、岛屿归属、海域划界、资源争夺等主权和海洋权益问题。尤其是南中国海一些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岛礁,现在被我们 11 周边的一些邻国所侵占。因此,保卫我领海安全,保护支撑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海洋资源及其开发,维护我对外贸易海上航运通道和石油航线安全,打击海上恐怖主义、海盗、走私和跨国犯罪等问题,营造和平、良好的地区海上安全秩序,都是我国重要的海洋安全利益,事关整个国家的安全和发展。

第三,我们的海洋意识有待进一步培养。

五、当前我国周边安全环境的主流

(一)外敌入侵威胁减弱

改善了与俄罗斯的关系。一方面,苏联的解体,导致俄罗斯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大幅下滑,客观上缓解了我北部边境强大的军事压力。另一方面,我们发展了俄罗斯的“战略伙伴关系”。

二是与日本和印度的关系在曲折中前进。我国与印度、日本在利益中有对抗,在对抗中有利益,利益大于对抗。

(二)发展了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国政府坚持与邻相伴、与邻为善的政策,逐步营造出一个睦邻友好的周边安全环境。尽管我国与邻国爆发过数次边境冲突,但责任不在中国一方,而且中国对边境冲突的态度是克制的。随着时间的流逝,中国与发生过边境冲突的邻国的关系也走向了正常,为我国以经济建设为重心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是构成我国安全的屏障,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市场,是我们政治稳定的依托。

(三)建立了多边的区域合作机制。

由我国发起,由中、俄、哈、吉、塔、乌六国在上海共同成立的区域合作组织是上海合作组织。这一组织倡导的上海精神是:互信、互利、平等。其基本特点是三新:以相互信任,裁军与合作为主要内容的新型安全观;以结伴但不结盟为核心的新型国家关系;以大小国共同倡导,安全先行为特征的新型区域合作模式。现在已经成了五加一个,六个国家。印度、蒙古、巴基斯坦、伊朗正式成为上海合作组织观察员国。

(四)与大部分国家解决了边界问题

1、基本划定了与俄罗斯的边界。

俄罗斯与中国有着长达4300公里的边界线。中苏两国的正常化为久拖不决的边界问题的解决奠定了基础。1991年4月,中苏边界谈判小组终于结束了中苏东段边界协定草案的拟定工作。1991年5月16日,中苏东段边界协定在莫斯科签署。1992年2月,中俄两国批准了中苏东段边界协定。1994年9月3日,中俄两国外长在莫斯科签署了中俄西段边界协定。1999年12月9日,中俄两国政府在北京签署了中俄边界线东西两段的叙述议定书。2000年1月19日,中俄两国外交部互换了国内批准照会后,中俄国界线东西两段叙述议定书生效。该议定书划定了东段边界线为4195.22公里,西段边界线为54.57公里,约占中俄全部边界线的97%,并首次明确了界河上2444座岛屿和浅滩的归属权,其中1163座属于俄罗斯,1281座属于中国。2004年10月14日中俄签署《中俄关于两国边界东段的补充协定》,2005年5 月俄罗斯杜马批准了该协议,从而使两国就额尔古纳河上游的阿巴该图地区及黑龙江中游哈巴罗夫斯克旁边的黑瞎子岛达成了 协议,至此,中俄两国4300公里长国境线全部划定。

2、基本划定了与哈萨克、吉尔吉斯和塔吉克斯坦的边界。这三个国家和我们整个边界争议是19块,2.9万平方公里的面积,现已解决。

3、成功地解决了和越南的边界问题。中越陆上边界全长是1347公里,争议面积是227平方公里。经过艰苦的谈判,我国获得117平方公里。

六、我国周边安全环境面临的主要威胁

威胁的三个因素:一是利益冲突。二是威胁企图。三是威胁能力。

(一)美国对中国安全环境有综合性影响

美国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尤其是近年来不断推行霸权主义行径,到处插手世界各国的内部事务,给世界的和平与安全带来威胁。美国对我国安全的威胁主要表现在:

·军事上对我实施包围挤压 ·科学技术上实施长期封锁 ·经济贸易上制造贸易摩擦 ·意识形态上推行西化图谋 ·国际事务上干涉我国内政

(二)日本对我构成潜在威胁

1、工业高度发达,科技世界领先,经济势力强大、武器装备先进。

2、国防战略由防御性向进攻性战略转变

按照《波斯坦公告》,日本永远不准组建军队,只能组建用于防卫的自卫队或警备队,实施“专守防卫”。但日本的安全政策已发生了质的变化,已由单纯的“专守防卫”战略转变为极具进攻性的“主动先制”战略。在防卫方针上,日本已经抛弃“立足本土、专守防卫”,转向“立足亚太、攻防兼备”,并叫嚣必要时将“先发制人”;在防卫态势上,日本已从“接受保护型”转向“自主安保型”,由“国土防卫型”转向“地区干预型”,由“被动防守型”转向“主动攻防型”;在防卫职责上,日本已把向海外派兵作为自卫队的“基本任务”,并从法律上扫清了障碍。

3、军国主义根基雄厚。日本军国主义的根基--是武士道精神。日本右翼势力强大,并且非常猖狂。近年来一再发生的历史教科书问题以及首相参拜靖国神社问题的实质,就在于日本不能正确认识和对待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历史,不能以正确的历史观教育年轻一代。

4、加强对与我有争议岛屿和海域的控制

中日之间在钓鱼岛、东海大陆架以及东海油气资源等方面存在严重争端。钓鱼诸岛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部分,由钓鱼岛、南小岛、北小岛、大南小岛、大北小岛、黄尾屿、赤尾屿、飞濑岛等7个小岛组成,总面积约7千米2,是中国人最早发现、命名并进行开发利用的。但由于中国在中日甲午战争中战败,清政府被迫将台湾及其附近岛屿包括钓鱼列岛等一并割让给了日本。1945年8月,日本战败投降,附属于台湾的各岛屿包括钓鱼岛的主权,应一并归还中国。但日本当局一直在有预谋,有步骤地实施对钓鱼岛的侵占和控制,企图造成既占事实。

关于东海大陆架与油气资源问题。

依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有关规定,东海海底的地形和地貌结构决定了中国大陆领土的大陆架自然延伸至冲绳海槽,该海槽是中国大陆自然延伸的陆架和日本琉球群岛的岛架之间的天然分界线。日本则主张采用等距离中间线来划分中日两国之间的东海大陆架。

目前,在东海东部的大陆架上,存在着大片中日、中韩、日韩大陆架主张重叠区。

(三)印度对我国领土侵犯和威胁

中印边界为未划定界,全长1700公里,分三段,涉及争议面积是125500平方公里,其中印度占92000平方公里,占总争议面积的74%。

当前印度对华军事战略趋的基本要点是:

1、以我为敌,确立“攻势”防御的战略思想。

2、加强战场建设,实施重兵部署。

3、加强对华核威慑。(四)南沙海域争议问题。

南海争议涉及六国七方,我们提出的建议是“领土属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但基本形势是:“岛屿被侵占、海域被分割、资源被掠夺”。

基本策略:

1、加强政治外交斗争

2、加紧综合开发利用

3、加强军事斗争准备

我国周边安全环境十分复杂,客观上对我国安全构成了不利影响。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我国把这种影响降到了最低点,促进了改革开放。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安全的现实与潜在威胁,增强防范意识。

第四部分:军事高技术

一、精确制导武器

(一)精确制导武器概述

1、精确制导武器的定义

所谓精确制导武器,是指采用精确制导技术,直接命中概率在50%以上的武器。从这个概念中,我们可以看出精确制导武器有两大基本特征:一是采用了精确制导技术。所谓制导技术,就是控制和导引技术。二是直接命中概率高。所谓直接命中,并不是说丝毫不差,弹头击中目标的中心。而是指误差非常小,用一个术语来讲就是圆公算误差要小于弹头的有效杀伤半径。根据定义和特征,可以判断一种武器是不是精确制导武器。一个士兵经过严格训练,步枪打得非常准,可以说是百发百中,那么步枪是不是精确制导武器呢?当然不是。虽然它命中精度高,但步枪没有精确制导技术。

2、精确制导武器的产生和发展

(1)精确制导武器最早诞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2)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出现了战术导弹。(3)20世纪 60年代末70年代初出现制导炸弹。(4)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出现制导炮弹。

(5)20世纪90年代以来,精确制导武器开始向“智能化”方向发展。

3、精确制导武器的特点

精确制导武器的主要特点可以概括为四点(1)命中精度高。

14(2)作战效能高。(3)射程远。

(4)作战效费比高

4、制导方式

精确制导武器的制导方式大体上可分为四种。(1)自主制导

自主制导是利用弹载测量装置测定武器内部或外界某些固定的参考基础作为依据,产生控制信号,控制武器按预定的方案(弹道)飞行,直至命中目标。

自主制导最大的优势是不受天气影响,甚至可以云层上投放;缺点就在于发射前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进行数据资料的收集。

(2)寻的制导 寻的制导,就是通过弹头上的寻的设备,接收目标辐射或反射的能量,比如红外辐射、无线电波、声波等,然后通过这些信息确定目标的位置和速度,自动跟踪目标,直到最后命中。比如,红外寻的制导、激光寻的制导等。

(3)遥控制导

所谓遥控制导,就是在导弹飞行过程中,另外设有指令站,通过测量目标和导弹的相对位置,不断地对导弹发出指令,来修正飞行路线。像电视制导炸弹也属于遥控制导。导弹在飞行过程中,通过测量数据修正偏差,直至将目标摧毁。

(4)复合制导

复合制导,就是一种武器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制导方式进行制导。这几种制导方式可以达到优势互补,提高导弹的抗干扰能力和精度。

(二)精确制导武器的种类 总体上讲,精确制导武器可分为两大类。第一大类是导弹;另一类是精确制导的炮弹、炸弹,也可以统称为精确制导弹药。两者的区别就在于导弹依靠自身的动力装置和导引、控制系统飞向目标,而精确制导弹药自身无动力装置,其弹道的初始段、中段需借助飞机、火炮投掷,进行未端制导。

1、导弹

(1)按作战任务分,可以分为战略导弹、战术导弹。

(2)按发射点位置分,可以分为地面发射导弹、空中发射导弹、水面发射导弹、水下发射导弹等。

(3)按射程分,可分为近程导弹(1000公里以内)、中程导弹(1000-3000公里)、远程导弹(3000-8000公里)和洲际导弹(8000公里以上)。

(4)按弹道特征分,可分为弹道式导弹和巡航导弹。弹道式导弹飞行距离远,射程高,一般用于战略意义上的威慑和打击。巡航导弹,在巡航状态下,导弹以匀速等高飞行。

(5)按功能用途分,可分为防空导弹、反坦克导弹、反辐射导弹、空空导弹等。美国的“爱国者”地对空导弹,被誉为名气最大的防空导弹。一是火力强,能够对抗饱和空袭,搜索速度高,跟踪能力强,反应时间短,可以实施多个同步攻击。二是它采用直接撞击方式来阻击敌方导弹,可顺利引爆对方弹头。三是“爱国者”-3型每具发射架可装置16枚导弹,连续攻击力很强。海湾战争时期的爱国者-1型导弹,主要是用于拦截飞机,而爱国者-3的射击精度更高,具有一定的拦截对方弹道导弹的能力,是美国导弹防御系统的一部分。

2、精确制导弹药

精确制导弹药也称为灵巧弹药。根据不同的作用原理可分为末端制导弹药和末敏弹药两类。

15(1)末端制导弹药

有寻的器和控制系统,在其弹道末段能根据目标和弹药本身的位置自行修正或改变弹道,直至命中目标。主要有制导炮弹、制导炸弹、制导雷等。

(2)末敏弹药

不能自动跟踪目标,也不能改变飞行弹道,只能在被撒布的范围内利用其自身的探测器(寻的器)探测和攻击目标。末敏弹药通常由一些子弹药组成。子弹药被抛撒后,立即用其自身携带的探测器开始在小范围内探测目标,发现目标后,即可沿探测器瞄准的方向发射弹丸,对目标进行攻击,既有较大的毁伤面积、又有较高的命中精度。末端弹药探测范围较窄,一般仅为末端制导弹药探测范围的1/10左右。

(三)精确制导武器对作战影响

1、已成为现代战场的主要打击兵器。

2、使作战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

3、成为改变军事力量对比的杠杆

(四)我军精确制导武器的发展概况

一是反舰导弹:主要有“上游”系列和“鹰击”系列。二是岸舰导弹:“鹰击”-62。被称为中国海军崛起的“龙牙”,“鹰击-62”最大射程可达280公里。可进行数千公里的远程机动。是可以执行远海进攻任务的“撒手锏”力量。

三是舰空导弹:“海红旗-9”和“海红旗-16。如果把岸舰导弹“鹰击”-62和反舰导弹“鹰击”83称之为中国海军的矛的话,那么舰空导弹“海红旗-9”和“海红旗-16”就是中国海军的盾。

四是反舰导弹;“东风-21c”

二、新概念武器

(一)新概念武器的涵义与种类

1、新概念武器的定义

新概念武器,是指工作原理与杀伤机制不同于传统武器,具有独特作战效能,正处于探索、研制中或尚未大规模用于战场的一类新型武器。

新概念武器是相对于传统武器而言的一种新型武器。目前,新概念武器所处的状态,一种处于探索中,它还是一种概念中的武器,处于设计阶段,比如地震武器,气象武器。一种状态是研制中,处于试验阶段,没有用于实战,比如激光武器,粒子束武器。一种状态,它已经用于实战,但没有大规模应用,如美国的爱国者动能拦截弹。

2、新概念武器的种类

(1)新概念定向能武器:主要包括激光武器、微波武器、粒子束武器等。

(2)新概念动能武器:主要包括动能拦截弹、电磁炮等。

(3)新概念信息武器:包括智能武器、计算机病毒武器、纳米武器等。

(4)新概念生化武器:包括基因武器、新概念化学武器等。(5)新概念环境武器:包括气象武器、地震武器等。

(二)新概念武器的特点与应用

新概念武器的特点及应用情况可概括为:“三新”。即技术原理新,打击速度快;杀伤机制新,破坏威力大;作战效能新,威慑能力强。

1、技术原理新,打击速度快

(1)激光武器是在激光器的激励下,使激光沿着一定的方向射向目标,通过冲击、烧蚀等作用摧毁目标或失去战斗力。与传统武器相比,它发射的是光而不是弹丸,以每秒30万公里的速度高速传输,比普通枪弹的初速快40万倍,比导弹的速度快l0万倍,而且没有弯曲的弹道。指哪打哪,命中精度极高。

激光武器具有反应迅速、不受电磁干扰、作战效费比高、射程远的特点

(2)动能武器是通过发射超高速运动的,具有极大动能的弹头直接撞毁目标,而不是靠弹药爆炸、电磁辐射去摧毁目标。它和飞镖伤人的道理完全一样,一个物体只要有一定的质量和足够大的速度,就能产生惊人的杀伤破坏力。这里最重要的一点是动能武器不是靠爆炸、辐射等去杀伤目标,而是靠自身巨大的动能,在与目标短暂而剧烈的碰撞中杀伤目标。可以摧毁导弹、航母、卫星。所以,它是一种完全不同于常规弹头或核弹头的全新概念的新式武器。

2、杀伤机制新,破坏威力大

传统武器的杀伤破坏机制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通过化学能、核能的瞬间释放,形成强大的冲击波、光辐射来摧毁和烧毁目标;另一种是弹丸在化学能、核能的作用下快速射向目标,通过聚集在弹丸上的能量击毁(穿透)目标。新概念武器与此不同。

(1)微波武器是通过一种可以定向传输的微波束能量来毁伤电子设备或人员。也叫电磁脉冲武器。

(2)纳米武器

纳米武器是一种综合运用纳米技术、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等技术的新型武器。纳米是个长度单位,有多长呢?是1米的十亿分之一(1纳米=10-9米),这个计量单位在日常生活中很少出现,在日常生活中很少出现,因为它太小了。拿大东西头发比,普通头发就有6万7万纳米粗。因此,肉眼根本看不见纳米级尺寸的物体的。当任何材料用技术细化到这一数量级,它的物理化学性能将发生极大的变化。比如,用纳米管制作的防弹衣,薄如蝉翼,其强度将比一般的钢铁高l00倍,将纳米技术应用到武器,会使武器的性能发生大大的改变。表现出了体积、质量小;隐身性强;智能化高;成本低;适合大规模使用,能实现致敌于不备之中。

3、作战效能新,威慑能力强(1)环境武器

主要有:气象型环境武器、地震型环境武器、海洋型环境武器等。

(2)基因武器是一种生物武器,是运用遗传工程技术,按照作战需要,通过基因重组制造出来的,用来灭绝特定种族的武器。人类基因当中蕴涵着生、老 病、死的秘诀。只要掌握了某种人群的基因,在一定程度上掌握着这个人群生与死的关键。

基因武器的作战效能能迅速使敌染毒致病,大面积丧失战斗力,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具有使用方便、成本低廉、行动隐蔽、选择杀伤的特点。

第五部分:信息化战争

一、信息化战争概述

(一)什么是信息化战争

信息化战争是建立在社会信息化基础上的新型战争。具体而言,信息化战争是信息时代的基本战争形态,是信息化军队在陆、海、空、天、信息、认知、心理七维空间,运用信息、信息系统和信息化武器装备进行的战争。

概念的提出:一是钱学森的首创。我国科学巨擘钱学森1995年在国防科工委首届科技学术交流大会上的书面发言中指出:“现阶段和即将到来的战争形式为核威慑下的信息化战争。”这是首次开创性地提出“信息化战争”概念。二是中国学者的演绎与创新。外军提出了多种信息战概念,还提出了“信息时代的战争”。这就使善于战略思维、抽象思维和理性思维的中国军事理论家很自然地推测,信息战现在是一种作战样式,其内涵和外延扩大后将发展为信息化战争。

(二)信息化战争的产生与形成

自战争产生以来,我们已经经历了游牧社会的徒手战争;农业社会的冷兵器战争,工业社会的热兵器或机械化战争。

信息化战争产生与形成的主要标志

一是数字化军队的出现。数字化军队,是指装备了数字化武器装备的武装力量。二是天军的出现。天军即航天部队,是运用航天兵器和航天技术在外层空间实施作战行动,或从外层空间向地面或中低空目标实施攻击的作战部队。

三是信息化战场的出现。高技术渗透到武器装备中去,就使战场范围由陆地、海洋、空中扩展到外层空间和电磁空间,形成了信息化战场。

四是新的作战理论的出现。在信息化战争中,联合作战理论将不断推陈出新,并走向深入,联合作战的军兵种增多,指挥层次减少,指挥系统趋向扁平化,联合作战中联合的模式更多、更复杂,联合作战中的各个单位的积极性、主动性将得到充分的发挥等;

五是智能兵器的出现。在信息化战争中,武器装备与信息的结合程度将进一步提高,最后出现能够直接对信息进行处理的武器装备,即智能武器,(三)信息化战争的基本作战样式 1.精确战

精确战是在信息的支持下,运用精确制导武器对敌人实施精确打击的一种作战。2.网络战

网络战的出现是信息化战争的一个根本性标志,在信息化战争中处于特殊的地位,发挥着特殊的作用。网络战是以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为主要目标,以先进信息技术为基本手段,在整个计算机网络空间上各类信息攻防作战的总称。

3.电子战

电子战是指利用电磁能和定向能以控制电磁频谱,为削弱和破坏敌方电子设备的使用效能,同时保护己方电子设备正常发挥效能而采取的措施和行动。电子战主要包括电子侦察、电子进攻和电子防御三个部分。

4.情报战

情报战是指一个国家或集团为满足战争需要,采取各种手段,有意识、有目的、有组织地搜集和窃取敌人情报,为其制定战争政策、方略、计划和行动方案提供依据而展开的 18 活动。

5.心理战

心理战是研究如何利用人的心理规律,按照己方的目的,通过有效的信息去影响和改变对方心理的行动。心理战最基本的手段主要有心理宣传、心理欺诈和心理威慑。

二、信息化战争的基本特点

(一)信息资源主导化

信息主导,即战争中在信息获取、处理、利用以及信息对抗等方面所处的有利地位。在信息化战争中,信息优势取代火力、机动力成为衡量双方力量优劣的首要标志,成为整体作战和高效作战的前提和制胜基础,从信息优势中谋求整体对抗优势,成为信息化战争制胜的根本途径。

(二)武器装备信息化

信息化武器装备主要由信息化弹药、信息化作战平台、军用智能机器人、单兵数字化装备等组成。

1、信息化弹药。信息化弹药,即精确制导弹药,2、信息化作战平台。作战平台主要包括坦克与装甲车、火炮与导弹发射装置、作战飞机与直升机、作战舰艇等武器载体。

3、军用智能机器人。军用智能机器人是指能代替士兵遂行各种军事任务的机械装置。

4、单兵数字化装备。单兵数字化装备是从头到脚,从攻击、防护到观察、通信、定位,能实时地侦察和传递信息,具有人机一体化等多功能特点。

(三)作战空间多维化

1.“陆”。陆地是人类战争有史以来的主战场。

2.“海”。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意识到海洋的重要经济价值,海洋的权益观不断加强,再加上技术的发展为各国加强海上力量建设奠定了物质基础。

3.“空”。空战场也一直是人类现代战争的主战场之一。4.“天”。太空战场将成为信息化战争中的第四维有形战场。

5.“电”。电磁战场被称作继陆、海、空、天之后的“第五维战场”,是信息化战争的重要作战空间。

6.“网”。网络对抗是网络进攻和网络防御的总称,是指最大限度地破坏敌方计算机网络系统,并有效防止已方计算机网络系统遭敌破坏而采取的信息作战行动,是信息对抗在计算机网络空间的具体体现。

(四)作战节奏快速化

以往战争有一个共同特点,即规模较大,持续时间较长。然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战场信息传输与处理的时间极大地缩短了,作战行动节奏大为加快,战争持续的时间呈短暂化趋势。

为什么?其主要原因:

1.战争目的有限。战争的军事目的必须服务于政治目的。信息化战争中,指挥员不再谋求攻城略地式的军事征服,而是打击、削弱和瘫痪对手,动摇其政治、经济基础。

2.战争的高消耗。信息化战争是经济高消耗的战争。这是因为信息化战争中使用的各类武器装备,不仅杀伤破坏力大,而且打击精度、战场摧毁力相当高,这无疑会使交战双方的战场物资消耗与武器装备的损耗大幅增加。

3.战争的高效率。信息化武器装备在构成上由于增加了战场信息处理技术,其战场目标发现效率高,目标打击精度高,力量投送速度快,指挥决策近实时,因而带来了信息化战争的高效率。

(五)作战要素一体化

信息化战争是体系与体系的对抗。

1、作战力量。

2、作战行动。

3、作战指挥。

4、综合保障。

(六)作战指挥扁平化

以往指挥层次过多,上级指示层层下达、下级情况逐级上报,影响指挥时效和质量,其特点是金字塔状的一种逐级指挥方式。信息化战争中的扁平化指挥机构,就是在信息化战争中,将各级各类指挥机构从纵向上串起来、从横向上连起来所表现出的“扁平化”的组织结构形式。

(七)作战行动精确化

1.精确动员。精确动员是其它“精确”的基础。

2.精确选择。要想作战效果精确化,首先打击目标的选择要精确。

3.精确使用。信息化战争中,过去以量取胜的用兵观将被精确用兵观所取代。4.精确打击。可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方面火力打击的位置要精确。另一方面火力打击的力度要精确。

5.精确评估。精确评估是指对作战效能的准确评估。

三、迎接信息化战争挑战 大力加强国防建设

信息化战争已登上了战争的舞台,世界各国都把军事战略的重点转到了打赢信息化战争上。只有立足打信息化战争,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解决战争准备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才能掌握战略上的主动权,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一)加强军事理论研究,构建适应信息化战争需要的军事理论

(二)加强武器装备建设,发展遏制和打赢信息化战争的物质力量

(三)加强国防科技建设,为打赢信息化战争奠定雄厚的综合实力

(四)加强军事人才培养,造就信息化战争需要的高素质军事人才

(五)加强国防教育训练,提高全民的国防意识和信息化战争素质

四、新军事变革概述

(一)什么是新军事变革

新军事变革英文词缩写是RMA,这个概念是1993年8月,美国国防部基本评估办公室主任的资深分析家马歇尔提出的。

新军事变革,又称为信息化军事变革,是以人类技术社会形态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型为根本动因,以高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直接动力,以信息为“基因”,以“系统集成”和“虚拟实践”为主要手段,把工业时代的机械化军事形态改造成信息时代的信息化军事形态的过程。

(二)新军事变革的演变

人类历史上共发生了四次大的军事变革:木石兵器、金属兵器—冷兵器、热兵器—机械化战争—信息化战争。我们今天讲到的新军事变革,主要是指信息化战争带来的军事变革。

(三)新军事变革经历了三个时期,即萌芽、兴起和质变。

1、萌芽阶段(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末)越南战争、第四次中东战争、英阿马岛战争

2、兴起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2002年)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

3、质变阶段(2003年伊拉克战争至今)伊拉克战争

从各军事要素的变革来看,“质变”的标志则是出现了“七化”的趋势。哪七化呢?即军队人员知识化、武器装备智能化、作战编成一体化、战场要素数字化、作战方式精确化、作战空间多维化、后勤保障集约化。

五、新军事变革的基本内容

新军事变革的本质与核心是信息化。其目的是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基本内容可概括为“四个创新”。

(一)创新军事理论,推动军队建设转型

军事理论包括战争理论、军队和国防建设理论,既是军事变革的一个组成部分,又对军事变革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是军事变革的灵魂和核心。

美军用哪四种理论“打赢”四场战争的?

1991年海湾战争是空地一体战理论;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是非对称作战和平行作战理论;2001年的阿富汗战争是网络中心战和特种作战理论;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是快速决定性作战理论。这四场战争都是从不同角度探索新的作战理论,使美军适合在各种条件下打各种不同类型的战争。

(二)创新军事技术,实现武器装备的信息化

武器是进行战争的物质手段,也是衡量战争与军队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只有不断创新科技成果,才能催生新装备发挥最大效能。

60年来,我军装备发展经历了4个阶段。一是50年代末,通过引进仿制,基本实现了我军武器装备制式化;二是60年代到70年代,自力更生,成功研制大批常规武器装备,创造出“两弹一星”; 三是80年代至90年代后期,军队服从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有重点地启动一批高新技术武器装备研制。四是90年代后期以来,我军由半机械化向机械化信息化复合发展转变,武器装备加快发展,形成了以二代装备为主体、三代装备为骨干的现代武器装备体系。

(三)创新体制编制,重组军队组织结构

军队的体制编制是实现人与武器有机结合,最终完成军事变革的关键。体制编制的变革是各项变革中最缓慢的,世界各国为适应新军事变革的发展,采取了很多措施:

1、压缩军队规模;

2、变纵长形树状为扁平形网状指挥体制;

3、建立新军兵种部队;

4、使部队编制小型化、多能化、一体化。(四)创新作战方式,适应新的战争形态

军事变革从根本上是通过作战方式的变革体现出来的。20世纪90年代以来,传统的作战方式以“三非”作战方式最为著名。“三非”即,非接触、非线式、非对称作战,四场战争均涉及到。

在作战方式的发展变革中,信息战已成为主要作战样式并贯穿战争始终,而网络战已日益成为信息战的主要作战方式。

六、新军事变革对世界军事发展的重要影响

自91年海湾战争爆发,极大的促进了新军事变革的进程,到了今天,信息化战争将成为新的战争形态,世界安全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而国际恐怖主义、非传统安全威胁成为当今世界的重要威胁。这种新的军事需求给军事斗争的形式和手段带来了全新的挑战。

(一)进一步加剧了世界战略力量对比的失衡态势

一方面,美国是这场新军事变革的领头羊,拥有当今世界上最雄厚的经济实力和最先 21 进的科学技术,成为具有超级军事实力的顶尖军事强国也是无可非议的。另一方面,美国基于自身的“四大战略需求”,进一步拉大了与世界各国的差距。俄、英、法、日等世界二流军事强国造成巨大压力,导致弱国和强国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引发了新一轮的军备竞赛。这场军备竞赛主要涉及外太空、信息战、弹道导弹攻防、核武器等多个领域。一个突出表现就是世界各国的军费开支节节攀升。在今年3月4日,11届全国人大4次会议上,公布了我国最新的国防预算是6011亿人民币(914亿美元)。

(二)进一步推动了世界各国军事战略的全面调整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出于维护其霸权的需要,先后进行过六次军事战略调整。俄罗斯从前苏联解体后到现已进行了三次军事战略调整。(即应对“威胁”军事战略、非对称军事战略、现实遏制核战略)。英、法、德等欧盟集团,出于集团利益的需要,积极谋求“联盟战略”。日本以建立“合理、高效、精干”军队为目标,对其军事战略进行了全面调整,其核心是由“本土防御”转为“海外干预”的军事战略。

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实行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在战略上坚持防御、自卫和后发制人的原则。

(三)进一步拉大了世界各国军队武器装备和作战能力上的“时代差”

军事技术“时代差”在战场上体现的十分明显,呈现出“非对称性的”特征,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一方可以看到对方,而另一方根本看不到对方。2.一方可以打击另一方,而另一方根本打不到对方。3.一方拥有战场主动权,而另一方处处被动挨打。

(四)进一步增强了军事手段维护国家安全的作用

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军队的发展,以期进一步增强以军事手段维护国家安全的目的。这些军事手段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军事打击,另一个就是军事威慑。具体地讲,军事威慑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

1、捍卫边界领土安全。

2、维护国家战略利益。

3、增强战略核威慑。

4、提升联演联训实力。

上一篇:父爱小学生作文550字下一篇:大学生管理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