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彩风景画的教学思考论文

2024-07-28

水彩风景画的教学思考论文(通用10篇)

篇1:水彩风景画的教学思考论文

风景写生的特点

风景与静物不同的是,静物可以由人来支配组合,人为的因素比较多,而风景则更加自然原本,不受画家的情感的支配,只是画家在选择和描绘时才加入了感情的因素,因此风景画更能锻炼画家的观察力和概括力。

在画风景的过程中,应选择不同的内容来训练绘画的技巧。如同一风景在不同的季节、气候及光线下的变化,可用水彩画的干湿的不同技法来表现不同的内容、气氛和色调。如:雨天和雾天的景色就适合用水彩的湿画法来表现,晴天和阳光下的景色则适合干画法,而有些景色则需用干湿结合的画法来表现,要根据不同的对象特点灵活选择相应的技法,以达到画面的完美。

风景画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取景,也就是我们的视角,应从绘画的角度出发,强调绘画的特殊语言,用造型、比例、色彩、构图和色调来表达我们的情感世界。

在这里介绍一点最基本的水彩技法,当你通过自己的实践的积累,经验丰富之后,具体画什么就不成问题了。画得好坏就看你是否经常练习了。

风景写生的空间处理

初画风景的时候常会碰到如何处理空间的问题,所面对的景物空间可能是十分复杂的,要比在室内画静物时的空间复杂了很多,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以下几点是一些有效的办法。

1.处理好画面景物的明度变化

色彩的明度变化可以很自然的给画面拉开空间,一般来讲,远景的明度比较高,近景的明度比较重,如:当观看群山的色彩时,就会发现群山远近的色彩明度变化了。

2.刻画的精细程度对空间的影响

一般来讲,在一幅画面里刻画比较精细的物象会在视觉的前面,更引起观者的注意,相反则会在视觉的后面,比较虚。

3.色彩的纯度(彩度)的处理

在人群中最能引起注意的是身着鲜艳色彩服装的人。同样画风景时,就应将前面的物象或主体的颜色画得纯度高一些,远处的物象及次要的物象的色彩纯度画得低一些。

4.色彩的冷暖对空间的影响

一般来讲,暖色给人近的感觉,冷色则给人远的感觉。在处理画面时应用比较暖的色彩来描写前面的主体,用比较冷的色彩来表现后面的次要的东西。

5.笔触的处理

在一幅画面里,一般笔触大而明显的部分会更触动人的视觉,更引人注目,而笔触小而模糊则会引不起视觉的关注。所以描绘的过程中一定要考虑笔触运用对空间的影响。

6.光影对空间的影响

在一组风景中,光影的变化会对空间产生很大的影响,光影的对比愈强烈愈会加强画面的空间感,我们要加强画面主体及前方物象的光影对比,远处及比较虚的物象则应减弱光影的对比。

7.干、湿画法的运用

水彩画的实践证明,干画法与湿画法的不同运用对空间的变化有着十分明显的影响,一般我们都会用干画法来表现前面的主要物象,用湿画法来处理远处的比较虚的物象。8.不对称的形象可加强空间感

我们在画风景时要尽可能不让画面上出现对称的形象,因为对称的形象会使画面缺少空间的感受。

另外我们还可以在画面上人为的点置一些小动物或一些与画面有关的器物及图案和肌理来处理画面的空间。

风景写生步骤

白桦秋色(渲染法重叠法),水彩风景步骤图。

用HB铅笔画出白桦树的姿态。

将白桦树干及主要的技子用遮盖液涂上,树干下面的草地部分,用蜡笔不同的冷暖色点出不规则的点子(省略图例)。

将天空、远山和近处的草丛的颜色涂出,涂色彩之前先将纸面用清水打湿,草丛涂上色彩后,用了喷水、弹色及撒盐的方法,产生了丰富的肌理变化,使草丛色彩更加丰富生动。

将画面上所有的遮盖部分用橡皮擦去,之后深入的刻画树干部分及树枝的变化,点出树的叶子,调整画面的关系,丰富草丛的色彩。

这幅作品采用的是渲染法和重叠法,表现深秋时节白桦树的姿态及优美的秋天的色调和丰富的色彩变化。强调白桦树的动态表情和特有的高雅的性格、画树木时,一定要了解树的生长特点和它结构的特征,用生动的形态来表现它们的个性和精神。

篇2:水彩风景画的教学思考论文

(教案)

课程名称:水彩风景写生 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

作为色彩教学中的水彩风景写生,是一门帮助学生理解和认识基本的构图、造型、色彩、审美等规律的有效方法。它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客观景物的观察,在研究绘画基本规律的同时,理解水彩画这一包含丰富技法的画种,有意识地充分发挥它的技法之长与表现特色,树立起自己的审美意识,探寻自己的艺术表现形式(水彩语言),表达出自己的艺术个性。教学内容

通过多年的水彩风景写生和教学实践,以下我想从观察、表现、情感三个方面谈谈水彩风景写生。这三个方面是水彩风景写生的重要环节,并相互紧密联系,构成一个完整的整体。观察是水彩风景写生的第一个环节。在这一环节中,首先要解决怎样观察的问题。水彩风景写生作为一门眼睛的艺术,是要把繁杂、百变的自然风景看成一幅画。由此,要有从局部看到一个大画面的能力,尽可能地掌握主动性,树立整体的作画意识,并忠实于自然。其次是要善于发现,要在丰富多变的自然物象世界中去发现画面。在观察中,从所关注的自然物象的结构、形态入手,从中寻找点、线、面的构成规律。如:建筑物空间构成关系,树木枝叶的线面关系,天、地、物的形状构成及色彩构成,从中寻找我们所要求的绘画空间和画面构成,最终在自己的脑海中形成一幅整体的画面景象。这种画面景象是朦胧的、不确定的,具有诱人的美,使画者产生表现的欲望和激情。风景写生中对自然物象的观察要强调对瞬间美的记忆和把握,特别是光影与色彩的变化。这是写生中变化最快、最大的两个因素,从时间上说变化以早上和傍晚最大。因此,对光影与色彩 瞬间定格,也是观察中最难的。它依赖于大脑对瞬间物象的记忆能力,也依赖于画者对空间结构、光影透视、光色原理的掌握程度,依赖于画者表现技术(技法)的熟练程度。

过程。方法步骤

风景画,特别水彩风景写生,应首先画天空,因为天空的色彩与云雾,是瞬间万变的,有的还须用记忆才能捕捉住,若稍一迟疑,就会时过境迁,只好望天兴叹了。又因为天空的色彩,直接反映在景物上,是构成画面色彩基调的重要组成因素之一,如早、晚的霞光和碧蓝的天空色彩对景物色调的影响是多么强烈与不同。再是因景物中参差不齐的树枝等画上去后,再去补天空,那就费力不讨好了。

再由于天地交界处便是远景,远景较虚,色彩与天空相近,正适宜于在画天的色彩将干末干时画远景,易取得协调与深远感。

当然,如果景物较整体,天空色彩影响不大,又急须抢抓景物的明暗节奏与时光色彩,那么先画景物后画天也无妨。这就要灵活掌握。

1、由远到近,分部进行法

水彩风景画,多从远到近、从浅到深、从虚到实进行渲染、描绘,这样容易掌握干湿与色彩和明暗层次,色阶的衔接过渡较自己然、柔和,对初学者也更便于掌握。不过,须注意掌握时间,否则前后时间差太大,色调与明暗就来统一,容易失调。特别早晚的景,日出日没,首先要定下明与暗色光对比和位置,不然就难于准确表现特定的效果。

这种分部进行法,不能看一点画一点,须有整体观念,切勿孤立地抠局部,要尽量缩短“时光色彩”的差距,并加强色彩记忆,以便于补充与调整。

2、由近及远,层次推移法

在有些特殊情况下,如时间极为勿促,或早晚橙红色的阳光照射在险峻的绝壁与古刹上,出现一种神秘而绝妙的色彩与构图,那当然即应挥笔捉住这瞬间即逝的景象,首先定下光感与色彩在景物上的位置、对比强度及冷暖关系,而后调整形体,再从中景到远景、天空,这样反推移完成。很明显,这方法带有强烈的速写性,也须有一定绘画基础之后,才掌握得住。而这种或其他随心所欲的方法、对抢镜头、抓色彩,是势所必行的,否则按步就班地画过来,偶现的景观就早已景象全非了。

3、全面铺开,统筹兼顾法

这种画法,是先求“共性”,后求形象,要求有很强的整体观念和预见能力;在进行中,看起来画面有些零乱,实则步骤性是最强、最科学,是须有一定能力和经验才能掌握的。

所谓先求“共性”,就是由浅到深地先抓基本调子(包括由浅到深的明暗关 2 系与色彩倾向),即首先用浅色铺出受光面的最亮部分,留出高光,然后用最具有画面调子倾向的浅色由亮到暗,即由高光、亮部、次亮部、次暗部、暗部、最暗,再由浅到深,即次暗、次亮、亮部。又如色彩由淡黄、中黄、桔黄、桔红、大红、紫红、青莲......这样循环推移,直到取得统一而丰富,表现出协调而有节奏的色彩与明暗关系为止。这样,画面的大体关系就基本完成了。

所谓后求形象,是避免一开始就把注意力放到具体的形体结构细部上而冲淡了对色彩的观察与感受,这首先要求集中精力把最突出的色彩感受,用最果断的笔法全面铺开,把握瞬间的微妙色彩效果后,然后才在这色调与节奏的统一下,具体地刻划出主要景物的形体结构与形象特征,最后再经调整而完成。

篇3:水彩风景画的教学思考论文

在写生过程中,师生沿途搜集不少当地的风情文化素材,很好地了解该地区的民族文化与民族艺术,使学生深入其境,耳闻目染,亲临感受徽派建筑及黄山的自然风光,较好地完成写生任务;使学生今后学习具有更广阔的视野。

每一位老师所使用的绘画工具及水彩表现技法、 教学方法都不一样,导致教学特点及利用课程资源的内容、方式方法各不相同。 2013级美术学(师范)一班的任课老师为田鲁老师,水彩基本功牢固,为传统湿画法风格,注重用笔、用水及用色,技法娴熟,擅长写生,指导学生耐心。 他每天组织学生出去采点写生,现场作画,有条不乱,每一幅范画都能让学生看到他作画的整个过程,让学生从他的范画中感受到水彩要领、技法的运用。 每次田老师画完作品后, 都会抽时间具体给学生看画,并加以辅导,晚上回来后定期让学生点评作业,通过几个星期的水彩风景教学, 使学生基本掌握水彩风景写生要领及其技法。 在课程写实期间田老师还带着部分学生到上海看画展,拓宽眼界,满足学生的审美需求。

2013级美术学 (师范 )二班的任课老师为王俊 ,他每天起得特别早,五点左右就出去写生,尽管此时其他老师还没醒,他还是坚持下来, 据他说这是读书时与朱辉老师外出写生时养成的作画习惯。 就这样王老师每天坚持7点20分吃早餐前完成一张16开的水彩画,把每一天徽州早晨的色彩记录下来,暖暖的画面带有水彩速写的味道,很和谐,他用的是国产的保定水彩纸及温莎牛顿颜料, 尽管对目前国内纸张生产质量下降及颜料性能的不稳定无计可施,但还是尽量在水彩的用水、用色、用笔及时间的把握方面下工夫弥补画材的不足。 王老师所用纸张是在长沙买的,分16开、8开两种大小,每种由许多纸张粘在一起,形成一个较厚的纸画板,每画完一张就用小刀割下来,剩下的纸板第二天或下午再画。 早餐以后,美教二班的学生在楼下集合等王老师整理画具下来一起出去踩点画画,他所带的学生都很自觉。 这主要是由于王老师的范画画得好,画面富有诗意情调,同时嘴巴能说会道,言行有分寸,学生跟着他感到学习有盼头, 早上他总会和学生一起画一张八开的作品,我有一次看他画画,每一步有条不紊地展开,心中有数,色彩变化吩咐,画面收尾艺高,学生从心里佩服他的技艺和色彩修养。 我所带2013级艺术设计专业视觉传达二班的两个学生钟赛、王鹏经常跟着他出去写生,特别是钟赛每天起得很早就出去画画, 她跟我说有一次下午跟王老师出去踩点找景花了一两个小时,最后王老师找了一个地方画,刚开始觉得这个景点很普通,但是等到王老师快画完时,一束阳光照在建筑物上色彩非常漂亮,这让她印象很深,感觉老师对景物、画面的色彩早已了然于心。 就这有点我向王老师请教,他说选景先要学会辨方位,这点朱辉老师在风景写生时是非常注重的,即在每一次到一个地方写生,首先要熟悉这个地方,把握好东西南北方位,主动把握阳光一日的变化规律,使得在选点作画时采取主动,不至于被景物牵着鼻子走,特别是每画一张就要交代清楚画面呈现出的特定时间,不要每张画都让人感觉在同一个时间完成,没有时间、季节、天气等因素概念,千篇一律,色调类同。 值得一提的是跟随在王老师身边的一位已毕业的2007级美术学(师范)专业学生周兴龙,他现在在广州一家美术培训学校教书,授课对象大多为中学生,每次在王老师带学生外出水彩风景写生时, 他总是向单位休假跟随王老师一起外出写生,继续学习充电, 从一个侧面反映王老师的人格魅力及艺术魅力。同时,这类学生实在难能可贵,他这种执著的艺术追求是所有在校及已毕业的美术学(师范)专业学生学习的榜样。这对其培养好中学生打下更好美术技能基础及进一步提高自身艺术修养,以便更好地为中学美术课外教学服务。

晚上我常常拿画给他看,所提意见如上,同时他强调,朱辉老师说过,每张画面要有画眼,要学会营造一种气氛,这样不至于画面平平,不能打动人。 至于王老师的作品非常耐人寻味,画面既有色调又有情调,注重画面意境的传达,色彩氛围浓厚,同时注重画面时间的表达,因为早晨、上午、中午、下午、傍晚的色彩及光线是不一样的。 这几天晚上王老师还不时地集中学生进行点评。 写生回来后得知他把这次写生的作品拿到长沙装订成一本可翻动的册子给朱辉老师指点, 提了不少意见,对今后艺术的提高很有帮助。

这次美术学(师范)专业两个班级在写生回来后分别组织水彩风景写生师生汇报展并取得师生及学校领导的一致好评。 同时,两位任课老师继承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良好的教学传统,以现场示范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且熟练的水彩表现技法让学生信服,加上老师为人师表、悉心指导使学生很好地完成水彩风景写生,为将来的专业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同时对日后师范生所从事的中学美术课外写生教学起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 为中学美术课课程课外资源开发与利用奠定研究基础。

摘要:本文以吉首大学美术学院2013级美术学(师范)一二班级水彩风景写生课为例,展开对带队老师进行的水彩风景写生教学经验与效果进行回顾,以便今后更好地开展水彩风景写生教学,且对湖南张家界两位水彩老师的艺术造诣及教学进行推广。同时,对中学相关美术课课外资源开发与利用有实践指导作用。

篇4:浅析水彩风景画的意境表达

关键词:意境;水彩风景;情境合一

一、归纳文献,学习众家所论,理论阐述意境

意境,广泛的含义是指文艺作品或自然景象中所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意”,指的是情感,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境”,指的是境界,是表现自然形象的画面。“意”,是借景来表达的,“境”,则是由意而触发的,而不是自然形象的照搬。作为衡量艺术美的一个重要标准——“意境”,在中国一直得到各艺术门类的推崇,成为其追求的理想境界。叶朗先生指出:“从逻辑的角度看,意境说在中国古代美学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从历史的角度看,意境说的发展构成了中国美学史的一条重要的线索”。

意境理论诞生在中国,在中国文化中,儒、道、释艺的思想是贯穿于华夏民族文化发展的基本精神,体现在中国艺术的创作和审美之中。欣赏和学习水彩都能得到心灵上的陶冶和艺术上的享受,水彩画因材料的特性、技法与其他画种不同,形成自己的艺术特色,犹如轻音乐或抒情诗般的轻柔。而在这种独特中表现出一种绘画作品中的一种风度,气质和精神境界,显现出它独特的水彩意蕴。

二、水彩风景画的意境美

水彩画传入中国后,因湿润流畅、晶莹透明、轻松活泼的特性,很容易向中国水墨、工笔淡彩等轻灵的画风靠拢,它本身就可以表现西方绘画明暗、光、色等。 因此,水彩风景画在表现意境方面能兼容中西绘画之长,含纳虚实、空灵,塑造入微之韵,给人以妙趣天成的视觉审美感受。西方风景画发展到十九世纪以印象派写实到达顶峰,元代以后中国水墨画最高成就主要在山水画上,以现在的眼光来看无论西方印象派风景还是中国水墨山水,只要优秀的绘画作品都有意境。西方风景画意境的表现是短暂的有限的,而中国水墨山水画表现是永恒的无限的。中国画由于受传统文化儒、释、道思想的影响,重视主观情感的投入,力求情景合一,形成了以“意境”为核心的艺术特征。

一般情况下,水彩风景画在追求意境时,作品可以不必求逼真、形似、工整等,却以神似、写意、简约的特点追求一种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独特风格。在水彩画中,意境是对画面形象精神气质的概括,还带有一种类似味觉的感性品质,特别是风景画中,水的特点和彩的韵味更体现出水彩画的精神深度和语言优势,因为水彩风景之意境与真实风景之意境实际上是相契合的。水彩画的意境虽然是一种精神气质的最终表象,但它最后要表达的是真实风景背后画家所传达的一种真情实感的融入。

三、具体阐述水彩画意境的营造和表达

意境的构成是以空间境象为基础的,是通过对境象的把握与经营得以达到“情与景汇,意与象通”的,这一点不但是创作的依据,同时也是欣赏的依据。

威廉·透纳表现自然界天、水、云、影的变化深有研究,追求色彩与空气表现技巧的运用,他用光亮明快的色彩,精奇纯熟的技巧,表现了似有似无、若隐若现、耐人寻味的“水城”幻境,在他创作的画面上产生一种难以捉摸的运动着的形与色的交替效果,营造出光与色的波动使人感受到朦胧的意境之美。

东西方在运用水彩的表现技法上各有千秋,西方偏重于块面造型,善施艳彩,强调光与色的变幻关系,而中国画家却注重线条,讲究墨与色的表现力,强调墨色的深浅层次变化,即“墨分五色”,同样具有丰富的层次感。例如: 吴冠中先生的水彩画《故乡雨色》以浓重的黑、大块的白,使画面呈现强烈的对比和视觉效果,而微妙的灰色使画面柔和,将中国画的水墨意趣自然的溶入其中,使细雨中的江南显得婉约而素净。王肇民先生自幼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的熏陶,所以他的作品凝重而饱满,坚持“真则美,力则美”的艺术观,在水彩画创作中注重作品格调、力度,作品造型坚实有力;在色彩上单纯、厚重、概括而浓艳,强烈的色彩构成形式使作品极富现代感,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营造出极具中国风度的高雅格调和深远意境。上海画家韩尚义的作品《天歌》,看似逸笔草草,却胸有成竹抒发意趣,在造型上颇具中国写意特色。

四、总结

意境是潜藏在中国画家内心深处的一种极致的艺术美追求,因为所处的民族精神和文化背景,使得他们始终把意境看作是艺术美的最高准则。意境是中国水彩画的精髓,如何让意境在创作中达到完美的诠释,首先需要画家们不断提高自身的内涵和修养,其次是注重对生活和自然的观察,只有以大自然和生活体验为根基,我们的心灵深处才能获得最真切、最深刻的感悟,最后要注重绘画技巧和艺术表现能力的提高。每一幅精美的水彩画作品都是高超的表现技巧和真情实感的完美结合。

参考文献:

[1]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

[2]鲁心恒,季红《论水彩画的意境美》[D],《视觉经验》,2004

[3]袁振藻.《中国水彩史》[M],上海:上海画报出版社,2000

[4]王维新.《水彩的艺术表现》[J],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

[5]宗白华.《中国艺术意境之诞生》、《艺境》[M],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

[6]宗白华.《意境》[M],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

篇5:浅析水彩风景画的社会美因素

社会美是社会生活中客观存在的社会事物、社会现象的美。指那些包含着社会发展本质规律、体现人的理想愿望、给人以精神愉悦的社会现象。社会美随着人类审美意识的发展而发展, 它具有直接鲜明的社会功利性和明显的价值取向。社会美包含社会实践的美和人的美, 就水彩风景画这一范围而言, 主要表现在自然环境的美、社会环境的美以及社会活动的美, 体现在人对自然的理解和认识在思想、情感、品格等内在心灵的美。

水彩画常被人称之为“轻音乐”, 使用人群广, 特别是水彩的抒情性和便携性特点, 非常适合人们表达大自然瞬息变化的万千姿态, 是很多人外出写生的首选方式。从专业画家到兴趣爱好者, 从水彩专业的学生到环境艺术、建筑设计的学生, 从专业艺术院校到综合性大学及普通师范院校都有广泛的参与者, 因此可以说, 风景画是水彩艺术中最基础、最常见、社会参与度最高的艺术样式。

水彩风景画以其自身的优势与特点, 成为人们观察世界和表现世界的重要艺术形式。风景写生是创作者在生活中的情感体验, 既能加强对材料技法表现力的理解, 又能在现场感的紧迫中强化感受的敏锐性。风景创作通过写生或考察的视知觉体验, 把浓烈且真实的感情融入作品中再现并传达给观者, 使之成为人与人交流情感, 分享世间万物的艺术。

然而, 在水彩风景写生训练和实际创作中, 我们对水彩画的作用仅限于训练技法, 提高审美, 加强视觉感受, 创造出赏心悦目的自然美景, 甚至有人认为水彩风景画承负起太多的艺术境界、思想内涵或文化精神是不切实际的。这种观点如果对单纯以技能训练为主的课堂习作来说尚可理解, 但如果从整个水彩风景画的层面上予以断定, 就难失偏颇。我们都知道立意当求高远, 求其上则得其中, 求其中则得其下。因此, 我们应从更高的层面来看待水彩风景画在水彩的发展过程中作用, 它不应仅限于训练技法, 提高审美, 加强视觉感受, 创造出赏心悦目的自然美景, 它还拥有弘扬文化、传承历史、展示人文风貌的社会功用。

18世纪英国水彩画发展的代表形式“地形画”, 充分展示了英国当时的历史风貌和人文特征。透纳在风景画中注入了历史的因素, 改变了人们对传统风景画的单一认识, 大大提升了英国风景画的艺术地位, 被称为历史风景画。也许并不一定非要在水彩风景画中强植一些历史、人文、社会责任感等价值观的具体形象, 但我们主动运用这些观念去认识或指导对水彩风景画的体悟和实践将有助于拓展其信息含量和社会认知度, 将能从更高的层面上来理解水彩风景画, 进而推动水彩画更广阔的发展。

转换水彩风景画当前唯美的、无意识的、纯自然的状态, 应该加强对社会美因素的关注, 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第一、拓宽题材范围, 转换选景视点。

所谓题材, 就是艺术家按照一定的创作意图对社会生活进行选择、提炼、加工、改造而在艺术作品中予以表现的社会生活。水彩画风景画本身已是限定的题材, 虽然风景画的内容千变万化, 但一般情况下包括自然风光、城市风景、乡村风景、海景、夜景等相对固定的内容。而今, 我们的生活环境已经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既存在着人类在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创造的辉煌成就, 也面临着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能源危机等自然的挑战。我们可以在风景写生或创作时经意或不经意间注入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 当然这种思考是作者主动的、积极的、具有选择性和针对性的思考, 而非画面外需用语言解说的某种关系。

我们不否认一般选景视点审美性和艺术价值, 但有明确地主题意识将会产生出更广泛、更深层的社会影响。表现自然风光、乡村风景, 选择人类伟大的建设工程三峡截留前后的变化, 那一幕幕消失的风景和村庄, 水位上升后形成的新景观, 将具有记录时代风貌、历史变迁和思考人与自然关系的社会功用, 如从陈勇劲的《远航》、坎勒的《森林的报告》等作品中可以看出作者积极的生态意识和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画海景, 选择客轮、游轮、货轮、渔船等不同形式的组合, 关注点在海上贸易、国际交流与合作而非船只本身, 这样既能展示时代经济发展面貌, 又能反映社会需求的转变。画建设场景、山川河脉, 既有人与自然合作的鬼斧神工、恢弘磅礴的气派之象, 亦有人在大地上留下点点伤痕的破坏。

题材的转换和拓宽最为关键的问题在于视点的选择, 选景的视点无论何时都应该停留在最能表达自身情感和最能表现现实生活的方面。艺术家关注现实生活的主要方面、重点方面和当今的时代, 我们更应该关注和思考人们现实生活的压力, 还有科学的发展所带来的利与弊。故此, 水彩风景题材应该拓展这些能够起到呼吁和提醒作用的绘画方向上, 使我们的题材视点具有更多的社会价值和审美功用, 在急速发展的时代中以美的凝思带动人们精神生活的优化。

第二、加强风景的时代性特征。

与自然美相比, 社会美更直接依赖于社会历史条件, 具有时代的经济、政治、文化和民族、阶级的特色。风景除了有鲜明的地域性特征和建筑的历史特征外, 从景的角度讲, 人类文明的几千年发展进程中并没有明显的区别。然而, 艺术作品时代的标签却非常明晰, 艺术家生活于时代环境下, 作品反映时代生活, 艺术语言体现社会认知, 每个时代都有其鲜明的艺术特征, 这种差异从美术史中清晰可见。水彩风景画不仅在传统概念的内容与形式上反映时代精神, 其语言形态还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新的技术手段和形式不仅丰富了水彩艺术语言, 同时也深化了传统水彩画的表现力。这种深化不仅体现在对当代社会生活的描述记录, 也体现在新的形式中包含的精神表现与人文关怀。

要体现时代特征我们可用的方法是多方面的:首先, 我们可以选择有现代特征的景物作为描绘对象;其次, 运用现代的水彩艺术语言和材料技法;最重要的是, 以当代的艺术观念、表现形式来展示当下人们对风景的审美认识和价值取向。时代不同, 人们所经历和感悟的东西也不尽相同, 我们应该将我们自身的感受同我们的时代相互结合, 从而充分表达出我们所生活的时代特点, 我们的艺术才能够更具有生命力。

第三、深化人文关怀意识。

在漫长的历史中, 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一直创造着许多非自然的东西, 它们或以遗存形式存在, 或以物品的形式存在。自然物原有的形式被变更, 以更加丰富、美妙的形态和功用, 装点人的生活, 满足人的需要。更重要的是, 在它们身上直接显现了人的智慧和创造能力, 不断证明了人的本质力量并深刻地体现了人的观念。然而, 另一方面, 人与自然的关系并不是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 大自然既是那么的慷慨, 又是那么的脆弱, 在人类无限索取的时候, 不但破坏了生态环境, 也伤害了人类自身, 因此, 人与自然的关系应该是和谐共处、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水彩风景画是以自然景物为主要描绘对象, “和谐、健康、可持续”这种宏观的人文意识可以体现, 一些如生死、是非、永恒等具体的哲学理念也可以通过隐喻、象征等手法表现出来。在风景画的发展中, 人文意识也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文人情怀中的内涵、委婉、清韵都是促进艺术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优秀的水彩风景作品都有一定的意境, 意境表现的好坏决定了一幅画的好坏, 而人文关怀意识是意境表现的思想源泉。

篇6:水彩风景画的教学思考论文

关键词:树木;土石;风景;水彩画;表现技法

水彩画产生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画家以水为媒介,用毛笔调和轻胶性透明颜料在纸上作画,它最初是起源于“风土地形图”,18世纪地志学和制图术的发展对欧洲水彩画的形成产生了积极作用,经过众多画家的努力,水彩画的表现技法逐渐得以完善与成熟,发展为艺术的主流,提升到能够同油画相抗衡的地位。19世纪中叶以后,水彩画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传入我国至今已有二百多年。因其清新明快,灵动活泼,既具备写实绘画的应物像形,同时兼具畅神抒怀的写意功能而深受国人喜爱,并应用到教学训练之中。

水彩风景画是水彩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题材,同时也最能代表水彩画的绘画特点。水彩风景的重要特征就是注重写生,画家通过对光线、色彩、空气、景色的主观构造,从而构成新颖灵巧、色彩明亮、格调清新、用笔流畅的风景作品。风景水彩画包括的题材内容一般有山川树木、湖海泉溪、日月星云、建筑物和点景的人物、动物等元素,这其中以树木和土石为主要内容。树木山石的表现技法之丰富在古今中外的山水画和风景画中可谓玲琅满目、蔚为大观。作者试图梳理出可供参考学习的风格样式,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创作实践,总结出若干技法和步骤,供学习风景水彩画者参考研究。

一、中国山水画于风景画中可供学习借鉴的技法

中国的山水画之于水彩风景,可供借鉴处极多。尤其是山水画中的树、石题材,更是风格流派众多,历代名家辈出。从隋唐时期山水画发轫始,各种科目树的勾画铺陈,南、北方不同质地山石的皴擦点染,均有系统详尽的表现技法。中国画倡导的“计白当黑”、“水墨交融”、“一气呵成”均与水彩画的灵动鲜活的画风有暗合之处;针对树石,中国画提出的“石分三面、树分四枝”强调“阴阳相背”等正是暗指山石的黑白灰的构成关系和树枝前后左右的穿插原理;而所谓“疏能跑马、密不透风”则是强调树干、树叶和山石结体的繁简关系。历代画论、画谱和画家题跋中总结的不同树种树叶的双钩法、点法、没骨法;山石的皴法和设色法;乃至书法用笔中的中锋、侧锋、逆锋、散锋等至今影响着现代的画家。如宋代的李成和郭熙的传神写照、元代的赵孟頫、倪瓒、王蒙强调笔墨个性、明清时期的董其昌、四王、四僧等高度的符号化语言等等。西方自文艺复兴时期,德国著名的版画家、油画家丢勒就开始尝试创作水彩,之后的英国的康斯泰博,保罗·桑德比到美国的萨金特、怀斯均是一代大家。而油画中的丹枫白露画派、印象派、点彩派、巡回画派等流派所倡导的理念和风格同样给现代水彩风景画家无尽的启示。

二、水彩风景画中树的画法

树木花草在水彩风景画中往往起到烘托气氛、整合画面、掩映虚实、彰显主题的重要作用,甚至很多作品以树木为主题进行创作,因此,熟练掌握树木的画法、是水彩风景画画好的前题和关键。学习之初要秉持着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原则,从一棵树开始画起。要观察树的生长形态,尤其是从主干生发的分枝的前后穿插关系。一般可用小号水彩笔或毛笔由下向上依前后主次顺序描绘,画的过程中要考虑到树干树皮的质感和体量感,还要兼顾到被树叶花果遮挡的部分。树叶的用笔和用色要与树干有明显区别,常用方法有点叶法、钩叶法和钩点结合的方法,要是根据主次、前后来选择,树冠受光部分用色要注意明度和纯度,描绘的也要更精细,背光和后面的树叶则需概括,降低色彩的纯度,注意空间和色彩的科学有序。水份的运用同样要适度,要树根和枝干偏干画法,树叶则根据树种和画面需要选择湿画法或干湿结合法表现。用笔的过程中应根据树的生长态势和叶片的形态选择平涂、积色、撞色或是用侧锋擦,用散锋秃笔点出。

当一棵树的画法逐渐掌握后,则可练习两棵树、三棵树和树丛、树林的画法。这期间树与树的前后穿插、顾盼呼应、虚实冷暖可产生无穷的变化,要锻炼大胆落墨、细心收拾的画面掌控能力,尤其是在处理远处树林的时候,往往一笔下去一块颜色就代表一颗甚至数棵远树。庄稼 、农田 、花圃和杂草的画法同理,强调色彩的纯净和运笔的意趣,要精炼、概括、酣畅淋漓。

三、水彩风景画中山石的画法

在风景水彩画中,山石的表现多选择水份较少的干画法,运用赭石、熟褐、土黄、土红、棕色等矿物质颜料,表现出石块的体量和空间,运笔则以勾勒皴擦为主,以求质感坚硬结体结实坚固。由于石块这种不规则的多面体在光线的照射下会产生复杂而模糊的冷暖变化,所以天空,流水和树木花草等复杂的环境色对它的影响均需兼顾。积土为丘、积石成山,在掌握一块石头画法的基础上,就需要面对更为复杂的山水风光。我国地大物博,各个地域山川地貌的变化极大。一般来说,南方山势平缓,多土坡丘陵,植被丰富;北方多高山大壑,深谷幽涧,在画家笔下,就要因地制宜选择适合当地面貌的表现技法。水彩风景画中,山石与树木在用笔和着色上要注意对比和统一。一般说来,山石凝重而稳固,用笔用色宜大胆概括、沉着厚重;树枝树叶轻快活泼,往往用色鲜明用笔轻快;而四季的更替、阴晴雨雪的变换,均要求画家随时随地调整颜色调子和水份变化。总之,山石树木在水彩风景画中是需要长期积累不断总结的重要主题 。

四、现代水彩风景画中树石表现技法的创新

随着科技进步,新绘画材料的产生,20世纪的水彩画已不再局限于透明水彩与不透明水彩两大范畴,只要能用水稀释作画的材料都包含在水彩画的领域之中,如压克力、透明水彩液、水彩铅笔等。针对树石的表现如刀刮法,针对画面中需要着意强调的细枝,如竹竿、柳条部分,可在画面干后调整时用美工刀刮出;蜡笔法则是利用腊与水色不相容的原理,先用蜡笔对山石或树的枝干进行描绘,然后在用水彩铺;吸洗法、喷水法更多的是在处理树叶与远山是所选择的常见方法;另外撒盐法、拓印法、油渍法等均能在画面中产生特殊的肌理。以上这些技法运用得当往往让作画的过程事半功倍、乐趣频出,会使山石树木产生独特的韵味。现代的水彩画艺术不但可以表现出具有清新、透明、湿润、流畅、欢快的效果,还可以达到浑厚、粗犷、劲拔等扣人心弦的境界。它善于汲取其他画种的有关技法和多种风格形式,不断丰富和发展水彩画艺术,保留并弘扬了水彩画在物质材料、形式语言、精神意蕴诸方面特有的艺术风貌。

以上文字是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和写生过程中积累的一些经验总结而成,水彩风景画是一门系统的艺术科目,有着自身的发展规律和特殊的个性。在学习和创作阶段,一方面不断吸取传统绘画中优秀的理论和技法,同时要不断实践,勇于开拓创新,力争创作出无愧时代的水彩风景画作品。

【参考文献】

[1]史密斯.水彩风景画[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 2004

[2]潘非.色彩写生基础[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3]叶维.山水画技法举要[M].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01

篇7:浅谈水彩风景写生

什么时候去?“春山谵活而如笑, 夏山苍翠而如滴, 秋水明净而如妆, 冬山惨淡而自委。”不同的季节, 有不同的美感。具体哪段时间去由工作性质定, 或由心情而定, 但不管什么时候去都有它的好处。周末你可以带着画具出去走走, 看到好的风景坐下来描绘一番, 带回去留着欣赏.领悟一下“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美妙感觉.

去哪?我国北方风景的雄伟, 南方风景的恬静, 东部城市的繁华, 西部边境的幽静, 都让我们的感受到我国自然景物的无限美丽。“风景随处可见, 可对于我们迟钝的眼睛可能并不会去注意它。只有在我们知觉有目的的时候, 日常的风景才会成为艺术中的风景。”只要交通方便, 路途并不遥远便可以作为选择。比如附近的学校、公园或是荒郊野外, 只要能让你心静下来就可以了。

触景生情, 有感而发。景色到处都是, 可真正有感觉的就是那么几处。这也许是在当然景物也会因人的心情而变化,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如果画家想要把某种构思体现在作品中, 他首先就要在周围环境中感知直接表现在构图上的东西。”“感受到的客观事物的个别特征愈丰富, 对该事物的知觉也就愈完整。”

取景, 不要贪多求全, 寻找一些触动心灵的东西, “触目黄斜千万朵, 赏心只有三两枝。”面对大自然复杂的景物, 去繁求简, 概括取舍, “要使风景画中的形象具有艺术性和典型性, 就不能只对景物进行如实抄写, 还应有所概括和取舍, 从而使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所谓概括, 就是指在选景后表现时, 将琐碎、分散以精练的运笔和色彩, 从大关系上去描绘其总的精神状貌。寻找感兴趣的主体物, 比如, 某栋房屋, 某棵大树, 几亩良田等等, 不要把所有感兴趣的都画进去, 尽量以小观大。我认为寻找一个闪光点, 然后从它开始展开, 可以形成一幅画。比如我看到了一位老妇人在河边洗衣, 于是我以她为中心, 把周围景色画下来, 便是一副美丽的画。

构思。所谓“可游之境”是也。“可游”还要“可居”, 一栋房屋也有必要。“可耕”或“可渔”离不开地和水, “可息”离不开绿树之阴。空气必不可少。契斯恰可夫说:“画面中应去掉一切不必要的东西。”我认为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东西还是需要的。符合自然规律, 具有真实的美感;又适应人们的认识规律在情理之中, 对某些符合情理, 能增强画面主题思想和情趣的景物, 我们可以按照美的法则, 予以增减或是移动其位置, 根据作画者的意愿和画面需要来改变景物。“人的全部感觉都喜欢多样, 而且同样讨厌单调, ”“避免单调是绘画构图的一个不变得规则。”从一开始就拿定主意, 设想到最后的效果。

“天空——这是关键的音符, 这是一个完整的音域, 这是感觉的基本源泉。”从一开始作画我们考虑到的便是天空。晴天天空蔚蓝而色纯, 有时天上会有云, 或暖黄色, 或纯白色。阴天则灰而色浊, 颜色统一。

远山朦胧色彩单纯, 形体简单。特别是雨后。山顶色浓而山脚色浅。晴天有点色彩变化, 阴天则灰朦。山的起伏讲究气势, 尽量一气通之。若有多层山也应当表现, 一般为远山淡而近山深。山顶树木当点而为之。

远树在天空的映射下格外清晰, 树干要注意动态, 树枝要注意穿插, 树冠要细细刻画其外轮廓和丰富内部变化, 作为树叶空出的天空定当留住, 此乃点睛之笔。也可谓“透”。尽量做到精、气、神一体。

阴影在整幅画当中至关重要, 他是表现一切物体所必须的因素。“捕捉光影之美, 巧妙地安排到画面中去, 会使作品增色不少。”

房屋是我们身体的庇护所, 他同样是我们心灵的归宿。阳光下墙壁会有屋檐的明显投影, 边缘轮廓清晰, 阴影部分带蓝紫色, 受光部分偏黄。雨天则屋顶特别亮而冷, 屋檐下暗而暖, 投影轮廓不清晰。画房屋用笔注意尽量整体, 既避免锁碎, 不要被瓦片和砖墙所迷惑, 又应有一定的细节。窗户和门要能显现出来, 木材和空洞尽量做到精确而色彩相像。阴天木材冷而空洞暖, 晴天木材暖而空洞冷。门前常有小树, 墙脚时有青苔。这些都可以作为破几何形的因素。受光面和背光面颜色也应有区别。房屋和周围物体的关系也应处理好, 可用树去体现房屋, 也可以用水面去倒影房屋, 形成前有碧水, 后有青山的感觉。

小路弯曲, 或青石板, 或黄泥巴, 下雨天还会有一滩积水。路上一道道的辙。那是一条通往我想要去的地方的羊肠小路。怎能不是我要认真表现的对象呢?青草, 在阳光下格外显眼, 在棕红色泥土上随风摇曳。路亮, 路边的草地颜色暗, 总有一部分草会遮住一部分路, 形成参差不齐、若隐若现。积水的颜色受天光的影响亮而蓝, 周围的路则暗而成棕黄色, 暗部的路面甚至成红紫色。积水面积若宽还会有远处物体的倒影。

绿树成荫, 他给我们带来了阳光, 送走了雨露, 还给我们来了新鲜的空气。清晨走进树林, 听听鸟语, 难道你不想把照进来的第一缕阳光记录下来吗?午后, 坐在树林里看着依稀的房屋, 难道你不动心吗?一幅画应具备一定的季节, 时间、气候、地域的光色特点和合乎情理的自然组合规律。中午太阳光线直射, 景物多为顶光, 呈一片白色, 景物处在强烈白光的笼罩下, 从色感来说不是增强而是平淡了。物体对色光的吸收与反射能力增强, 色相比较鲜明, 明暗反差较大。体积感强, 物体的受光与背光的补色关系较强受光面的反射也强, 环境色清晰可辩, 受光部的色彩偏冷, 背光部的色彩偏暖。阳光的色彩桔红味重, 整个大地笼罩在一片桔红、红、红紫色调之中, 一切景物几乎都失去它他的固有色。这时的景色很美, 令人陶醉神往, 这种转瞬即逝的美景, 也迫使我们只有采用速写的形式从速作画, 否则太阳落山后景物就完全改变了。夜晚, 一切景物吸收和反射光色的能力都减弱了, 都处在天空的蓝灰色彩和反差不大的冷暗色调之中, 只有月亮、星星和点点灯火在深暗的色调中保持较为鲜亮的色彩。给人以宁静、朦胧的气氛和神秘、梦幻的美感。你可以选择任何景色, 任何时辰来画, 但你一定要把握到它的规律。

对于使用的笔触则可根据你的喜好择取。比如同样描绘户外景致的种种变化, 法国的莫奈是尝试以直率的笔法记模糊轮廓来传达他的感知, 而同时的英国的布朗却是以精准的轮廓及谨小慎微的笔法来试以表达。“如果一种高级的艺术类别使线条消失而代之以动荡不安的体块, 那么它不仅仅是为了一种新的逼真, 而且也是为了一种新的美。”在雷斯达尔的画中, 树和山的轮廓濛濛地融合着, 霍贝玛则喜欢优美的跳跃的线条, 扩散的叶簇, 色彩斑驳的地面, 以及迷人的晕影。

英国艺术理论家赫伯里德在《艺术的真谛》中这样说到:“画风景的艺术家, 其意不在描绘风景的表象而在告诉我们一些关于风景的知识, 这些知识也可能是我们与艺术家共享的一种情感或情绪, 但多数情况下, 它往往是艺术家渴望向我们传达的一种独特发现。这种发现越独特, 我们就会越加赞赏这位艺术家, 总期望他技法娴熟, 能够清晰有效地进行沟通, 交流。

摘要:水彩画不外乎是用水与彩去表现自己喜欢的东西的形体。而水彩风景画写生就是留住大自然的美。取景, 构思, 本文将介绍如何获得一幅美丽的作品的。

篇8:水彩风景写生感悟

摘要:风景写生是理论应用于实践、接触大自然的最好方式,把自然美升华为艺术美,是艺术创造的任务。本文从构图、表现内容、色调和意境几个方面谈了水彩风景写生的一些感受,在水彩风景写生中提高创作者的艺术修养、审美能力。

关键词:水彩 ;构图 ; 色调 ;意境

中图分类号: J2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7-159-002

记得最初学习水彩画,是司宝库老师带我入门,他扎实的基本功和独特的画法让我至今记忆犹新,后来考研时我毫不犹豫的选择了水彩画专业,从此与水彩画结下了不解之缘。读研究生时常常跟随导师赵云龙去各地写生,山区、林区、渔村、民居......看多了大城市的喧闹、繁华、人来人往、行色匆匆,忽然到宁静、平淡的地方,与世隔绝一段时间,像世外桃源一样,每一处景色都很吸引我,水彩风景写生一直是我喜欢的创作方式,身临其境地感受大自然赐予人类的生动与真实,感叹着自然的魅力,会产生出无限的创作激情与灵感,这是室内创作所不能比拟的,在风景中享受着水和颜色之间在纸面上的碰撞所带来的快乐。

水彩风景写生这一课程是非常重要的,是国内外高校美术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是学习室外光色规律、掌握水彩画的技法、研究绘画意境、色调等的重要手段。由于水彩材料的便捷、简单,非常适合室外写生,所以水彩风景写生在深入生活,讴歌自然方面是首选的方式之一。经过长期户外风景写生训练,不仅可以在绘画表现水彩画技法,对风景的观察、概括以及表现能力方面得到充分的锻炼,同时还可以提高人的审美修养,陶冶情操,激发我们热爱生活,使我们能够更加体会自然、热爱自然。我们熟知的画家萨金特、怀斯等水彩风景写生作品亦都作为独立的艺术作品存在,在水彩史上闪烁着永久的光芒,深受大家的喜爱,为后人探讨、学习,赞叹大师娴熟、高超的技艺。

辽阔的祖国,北方风景雄伟壮观,南方风景恬静安逸,东部城市繁华发达,西部边境幽静苍凉,都让我们感受到大自然景色的无限魅力!北宋山水画理论家、画家郭熙在《山水训》中写到:“真山之烟岚,四时不同。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欲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是从一个画家的视角借用雾气的不同特点来描写四季山峦不同的奇妙景色。所以,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风情!不同的季节,有着不同的美感!即使是同一处景色,每个人作品的表现也各不相同。在写生时,我们一行的学生都认为很普通的景色,可是赵老师作画表现出来时却是惊奇的迷人、精致,这就是画家的修养和经验吧!

在水彩画风景写生过程中,构图和取景是至关重要的,是写生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在水彩风景写生中,首先应该根据一些绘画的基本规律以及形式美的法则,对景物进行点、线、面、黑、白、灰、色彩等各种元素进行组合,使画面在变化中有统一,均衡中有节奏和韵律,正确处理好各种关系。在写生中无论采取何种构图,都应强化自己的感受,突出主体。往往一些风景写生的初学者容易被错综复杂的自然物象所干扰,应力求做到简化。在构图时要学会取舍、要有主次,要有层次,要有繁简,要有对比。构图好不好是一幅画成败的关键,作画动笔前一定要对景色进行认真的观察、取舍、整理、思考,通过移花接木、删繁就简、去伪存真,进行反复推敲,方能落笔无悔。如何构图?和作者想表达的审美是有直接关系的,它体现着作者的审美品位和审美修养。在同一地点写生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处理方式,不同的选景、构图,这需要经验的积累。即使同一风景,同一个人随着对构图、颜色的认识,也会出现不同的构图。如画家莫奈《鲁昂大教堂》,作画共20多幅,其中最出名的是四幅,构图新颖多变,每幅画的色调也不相同,同一教堂所呈现的形象和气质也不一样。当然,风景画不可能把透视法则画得像测量一样精确,但对基本透视原理必须掌握,要运用好透视规律,处理好视平线和景物的关系,这对于表现远近的空间层次则是很必要的。

在水彩风景写生中,写生的内容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天空是关键的“音符”,是感觉的基本源泉,决定着作品的氛围。从一开始作画我们就应该考虑到天空。天空的面积、天空的纯度都是影响整幅画色调的重要因素。晴天的天空蔚蓝、纯粹,有时候会有云彩,对比鲜明,蓝是蓝,白是白。而阴天的天空则或混而色浊,或乌云密布,颜色统一。在画天空时,切忌拖泥带水,用笔要果断,色彩要准确。

远山较为朦胧,色彩单纯,形体也简单些。特别是在雨后,晴天时有色彩变化,阴天时则灰蒙一片。多层山最为好,空间深远,变化丰富,视野开阔。山的起伏是要讲究气势的传承。一般为远山淡一些,近山深一些,山顶的树木当点而为之,用笔要随意,轻松。远景的树在天空的对比下显得格外清晰,树干要注意动态,树枝要注意穿插,树叶要透出天空,这样会“透气”。要尽量做到气韵一体。近景的树则需要细致刻画,通常采用干湿结合画法,以点彩的形式去点缀树叶,用线勾勒出树干、树枝,根据树枝的生长规律以及树种的形态特征来用笔,要特别注重对树之外形的处理,边缘线的处理体现出空间关系。

建筑物是风景中较为重要的一项,通常面积较大,是我们心灵的归宿,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因地域原因,各地建筑物各有风格,由于颜色以及材料的区别,在画面上表现出各有情趣。在画建筑物时,结构和透视现象要求比较严格,必须准确。要分清屋顶和墙壁两部分结构,一定要画出墙壁和墙壁之间的明暗转折关系,这决定着房屋的体积。要抓整体效果,不要追求建筑物的局部,色彩要服从明暗规律。不必要的细节部分要果断的省去,如瓦纹、砖块等只需作象征性的表现,若照样描写,会让人觉得琐碎,要概括些,用写意的笔法处理,取其精髓,要注意疏密对比,打破单调的重复,窗户和门的表现也是精彩的一个点,不可大意。

风景写生中常常出现的还有小路,或弯弯曲曲、或平坦径直。或水泥石板,或黄泥巴,或冷或暖。下雨天路面偶尔还会有一滩积水,路上一道道的辙,斑斑驳驳的花纹,破碎的图案,经过多年的雨水打磨,行人踩踏,在色彩上已是相当的和谐,青草,在阳光下格外的显眼,在路边随风摇曳着。路亮,路边的草地颜色暗一些,还有一些石板缝隙钻出的小草看起来是那样的坚韧。也会有一部分草会遮住一部分路,形成了若隐若现、参差不齐的样子。积水的颜色受光的影响亮而蓝,周围的路则暗而成暖色,暗部的路面甚至成红紫色,冷暖衔接,好看极了。积水面积若宽一些,还会有远处物体的倒影,这些都是刻画的对象。

当然,阴影的处理也是至关重要的,它是表现一切物体所必须的因素,是物体位置的确定。阴影的位置,面积、色彩对比程度决定着写生的时间、天气,要捕捉光影之美,巧妙运用好光影效果,会让写生作品增色许多。

任何一幅好的水彩风景作品,都会强调色调,都是画家品味的体现。色调是色彩气氛的高度概括,能给人总的感受和印象。在大自然中,我们常常见到这样一种现象:不同颜色的物体或被笼罩在一片金色的阳光之中,或被笼罩在一片轻纱薄雾似的、淡蓝色的月色之中;或被秋天迷人的金黄色所笼罩;或被统一在冬季银装素裹的世界之中。每一幅画都具备一定的季节、时间、气候、地域的光色特点和合乎情理的自然景色。通常早晨光色微弱,色彩对比较弱,色调微弱,朦胧一片。中午太阳光线直射,景物多为顶光,呈现出一片白色,景物在强光的照射下,色感减弱。受光部色彩偏冷,背光部色彩偏暖,环境色清晰可辨。一切景物几乎都失去了它的固有色,这时的景色很美,很令人陶醉神往,是一种转瞬即逝的美景,所以我们要迅速作画,抓住强光下的景色。夜晚,一切景物都弱了,只有月亮、星星和点点灯火在黑暗的色调中保持较为鲜亮的色彩,成为画面的一个个亮点,给人以宁静、朦胧的气氛和神秘、梦幻的美感。你可以选择任何时间、任何景色,但你一定要总结出它的色彩规律。色调是一幅作品成功的必不可少的因素,是画家最能体现个性风格的因素之一。时代的变化带来观念的变化,绘画的色彩如同音乐等其他艺术形式一样,所追求的目标形式多样,从东方到西方,从具象到抽象,人们对绘画色调的爱好是多种多样的,对色调的追求都趋向单纯、新颖、夸张和风格化。绘画的色调随着时间的推移,也逐渐成为绘画中有力的艺术表现手段而被探索、创造和运用,从而显示出色调自身独立的艺术价值。

作为一个写生者,要用心观察景物中的一砂一石、一砖一瓦、一草一木......用心体会万物的生长历程,要沉浸在美景的兴奋和激动中,才能产生作画的激情,在激情和感动中,创作表达出景物最精华的部分——意境,也是写生作品成败的又一个关键,自身对美的鉴赏力,画者不同的气质修养决定了对自然物象的感悟和表达也会各有千秋,因而形成多样的艺术形式和风格,画作也就呈现出不同的意境美。在营造作品的意境时,画面的色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决定着画面的最终效果。或晴朗、或灰暗、或浓艳、或清淡......利用不同的色彩倾向,来表达出一定的意境,做到借景抒情,用画笔与自然对话。

篇9:水彩风景画的教学思考论文

秋末将至, 天高云淡, 湖边银杏叶边渐黄, 每每看到如此美景是否都有想把它画下了的冲动呢?这个时候就想到了水彩。

所谓水彩画, 广义上讲就是用水调和颜料作画的一种方式。狭义上讲是专指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开始发展起来的一种画种, 是既包括用水调和颜料又包括用胶调和颜料作画的一种手段。近代水彩画又更加的广泛, 使用的技法与材料也多种多样。但不管运用什么样的方法和材料, 水彩画最基本的特征就只有两点:一是透明色;二是水。水是水彩画的第一大要素, 把握了水的特性并适度的运用它, 就可以说是掌握了水彩画的基本要领。不过由于水的不定性, 想要创作出优秀的水彩画, 还要靠画家们平日的经验积累与艺术修养。

水彩画画纸、透明颜料 (或半透明颜料) 和水的组合, 构成了水彩画的基本内容和作画特点, 同时也决定了水彩画表面的视觉特征。例如:油画的表面特征具有深沉, 浑厚以及琥珀般的肌理效果。而水彩画的表面特征具有流畅、透明、轻快的效果。

二、水彩画的技法

技法的研究一直是一个有趣的课题。技法在绘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幅画的成败与技法的熟练与否息息相关。水彩画技法是通过运用不同的工具和材料, 在大量的实践与试验中总结出来的。水彩画的技法包括常规画法与非常规画法。首先我们来说常规的技法, 常规画法主要是干底着色画法和湿底着色画法。

(一) 干底着色法

干底着色法是一种多层画法。这里的“干”并不是指一点水都不用, 而是使用极少的水, 用层涂的方法在干的底色上着色, 不追求明显的颜料渗化效果, 使画面色彩丰富、层次分明。这种画法可以细腻的描绘对象, 充分的表现出物体的质感。

干底着色法又分为平涂、罩色、填充、点彩、枯笔等具体方法。

平涂:也就是干的重叠。在上一遍着色完全干后再进行着色, 一层层重叠颜色表现对象。有些地方画一遍就可以, 有些地方则要多画几层, 但次数不宜过多, 否则颜色容易变脏, 确实透明感。

罩色:事实上也是一种干的重叠。罩色使用的面积更大一些, 比如画面中有几块色彩不够统一, 于是等这些颜料干透之后再在上面罩一层颜色, 使之统一起来。

填充:顾名思义, 就是在已经干了的颜色之间填补新的颜色, 色块之间没有相互渗化。也可称为接色。

点彩:类似水粉画的技法, 是通过点状笔触层层叠加绘制的方法。

枯笔:笔头水少色多, 运笔容易出现飞白;用水比较饱满在粗纹纸上快画, 也会产生飞白。有些类似国画和书法的手法。表现闪光或柔中见刚等效果常常采用枯笔的方法。

(二) 湿底着色法

湿底着色是指在被水湿润 (全部浸湿或部分刷湿) 的纸上, 在所有颜色未干之前一气呵成, 形成色与色之间的相互渗透与流动, 避免产生色迹和明显的笔迹, 形成水色交融的画面效果。特别适合表现雨雾气氛、湿润水汪的情趣。作画过程中可以靠喷水或湿毛巾保持其湿度, 有时甚至可以利用雾气、细雨等自然界的水汽, 别有一番情趣。不过这种画法难度较大, 主要凭借经验与感觉。

湿底着色法又分湿纸着色、连接、湿重叠、晕染等具体方法。

湿纸着色:就是在一张浸湿的画纸上作画, 利用画纸的湿润使颜色自然的晕开, 是湿底着色法的基本画法。在表现天空与云彩上是其特长。

连接:和干底着色法里的填充相似, 只是这里是在上一块颜色未干之前在旁边进行新的颜色着色, 使之互相渗透流动, 形成色与色自然的变幻, 使用这种画法的作品色彩丰富多变。

湿重叠:和连接差不多, 是在未干的颜色上直接叠加新的颜色, 这时应注意对水量的掌控, 每叠一次水量应递减, 否则颜色灰脏。

晕染:就如中国的扎染技术般, 通过颜色的自然晕开形成渐变, 使画面流畅灵活, 减少生硬的感觉。

在实际作画中, 一般是运用多种技法, 很少单独使用一种技法去完成一幅创作。多种技法的综合运用, 可以在不影响整体画面效果前提下, 使画面更加丰富多变。

三、水彩画的非常规画法

非常规画法则包括变换着色画法、变换底面画法、变换颜料画法、变换结合剂画法。

(一) 变换着色画法

变换着色画法即不同于基础画法的笔触, 主要采用喷、滴、吸、留白等比较特殊的着色方法。

喷:为了表现有些物体的肌理或雨季的景色时, 画家们经常会采用喷的方法。在喷雾器里装入清水, 将之喷在画面上。这时水会把之前画的颜色挤开, 留下白点, 使画面有一种雨季的朦胧感。这种方法时需要注意纸的湿度, 太干挤不开颜色, 太湿留不出白色斑点, 需要绘画者们自己把握。

滴:滴和喷有异曲同工之妙。在一块颜色未干之前, 用笔蘸上颜料滴在画面上, 新滴上的颜色会把之前的颜色挤开, 形成一个个小色圈。

吸:当画面中有一块颜色需要淡一些或需要出现柔和的白色时, 可以拿一块纸巾或者海绵轻轻蘸取, 吸走想要减淡的颜色, 和画素描用纸或手指把线条模糊减淡的方法目的相似。

留白:这个不需要什么特殊的工具或动作, 只需在绘画开始时预留出大片空白, 之后也不再在空白中绘画。这种画法主要运用在表现雪, 远处的天空, 甚至水面等明净干净的景色中。

(二) 变换底面画法

变换底面画法即摒弃原始的水彩纸, 运用各种其他类型的底面作画的手法, 例如:染纸、色纸、粉底、胶底、油底以及各种纹纸皱纸等。

(三) 变换颜料画法

作画用颜料多种多样, 随着时代发展, 画家们研究实验出越来越多的颜料成为水彩画的重要道具, 比如水粉色、染料色、盐、蜡笔、照片色、丙烯颜料等。

(四) 变换结合剂画法

结合剂泛指固结磨具中各类结合剂与磨料粘结的材料。这里主要说的是蛋剂、糨糊、酒、酒精、松节水、洗洁精等。

不可否认, 任何绘画的表现力总是有限的。这种“有限”性一方面受制于传统语言的规范, 另一方面受制于本体语言和固有材料的缺陷。不过在现如今, 各种艺术之间的相互融合已成为可能。各种画种在维持自身特有的优点之余也在不断融入其他画种的方式特点, 不断扩大其内涵。

参考文献

[1]米征.色彩[M].成都:四川美术出版社, 2006.

篇10:水彩风景画的教学思考论文

【关键词】水彩风景 创作 山水画 融合 探究

前 言

水彩画传入中国近百年,它与中国画保持着天然的联系,经过众多老一辈水彩画家的消化、吸收、改造和实践、探索与创新,由萌芽期到成长期、发展期、高峰期、改革繁荣期,使其技法日趋精湛。在受到强大的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中国美学、绘画与哲学领域的影响,西方水彩画已经中国民族化了,并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水彩画在坚守本体语言的同时,呈多元化发展的态势。登上了国际大舞台,令世界画坛刮目相看。

当代水彩风景画创作中对中国山水画传统的借鉴

1.在笔墨技法的运用方面

中国画讲究用墨的层次,色不碍墨,水具有调墨、滋润的效果,适当用水使画面墨色饱和、骨法用笔,用笔“稳、准、狠”,构图上讲究散点透视,即高远法、平远法、深远法。不强调物体的立体明暗,不追求物象的真实,而在于“似与不似之间”,是集诗、书、画、印为一体的艺术形式。而西方水彩画具有薄而透明的特点,“水”作为调色剂,在流动渗化的过程中将颜料与胶质快速分离,使色粉沉淀,形成肌理效果。用水少,画面会干涩,缺少色彩的艺术魅力,用水太多,形体会跑得无影无踪,散乱无序,以“水”构成而又取决于“水”,所以有效地控制水分是决定画面成败的关键。

在用笔上不同,水彩画造型严谨,靠色彩的用笔塑造形体,注重对象的块面结构,国外水彩画家常用扁头笔、圆头笔、板刷等工具。而中国画家擅长用毛笔,充分利用笔尖、笔腹、笔根,通过书法的笔触,将艺术家的思想情感倾注于笔端。蒋跃的水彩画《山村春早》运用写意画的笔墨,表现了偏僻山村,远处山峰洗练概括,中景破旧的房屋及稀疏的树木是画面的重点,近景概括,主次分明,线面结合的用笔很有节奏感,更像一幅水墨山水画。

2.在意境的表现方面

意境是东方美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意”是作者在观察和体验生活后所获得的独特感受。“境”是具体的景物与景象,两者结合后,就形成了一种艺术境界。中国山水画讲求“因心造境”“像由心生”“借景抒情”,水彩画的意境是表现空间透视的“实境”,水是它的灵魂。而中国画表现虚实相生、空灵悠远的“虚境”。

中国山水画注重“造境”,西方水彩风景画注重再现实景,画面追求写实性。当代名家陶世虎创作的表现雪景系列组画,借鉴中国传统写意画的骨法用笔,画面借助水的晕染,再现了山林的静谧与幽深,寒气扑面而来,灵动而优美,厚重而细腻,中国画的意境美在这里得到了体现。王涌钟情于静物,他的水彩画《花语》主体物是陶瓷与花卉,运用现代构成的形式,借用中国写意画线面结合的形式语言,进行平面化装饰变形处理,抛弃了光线与体积感,不追求形似,湿画法一气呵成,营造意境美,具有浓郁的装饰味。

3.在材料的运用方面

水彩画所用颜料是管状或固体状,颜色透明,覆盖能力差。纸张最初采用国产保定纸,近年来多用质量较好的欧洲进口纸,如:阿诗、霍多福等,着色沉稳,颜色丰富,干后不易褪色,适合长期保存。颜料多用国产马利、温莎-牛顿、格文等,颗粒细腻,色彩鲜亮,质量上乘。除此以外还采用水粉、色粉、丙烯、国画颜料。从近10年来全国美展的参展作品来看,以写实为主的风格占主导地位,风格多样,还在不吸水的有色纸、卡纸、白板纸、木板、布料上作肌理。在当代水彩画家中,广东画家黄增炎在颜料中添加新的物质,在白版纸上做底子,借鉴版画的技法,利用水彩颜料的透明性、覆盖性差,在有油脂的纸面上重复着色,会产生另类丰富的画面效果。

由于材料与工具的局限,根据表现对象的需要,水彩画家必须寻找新的突破口,反复琢磨,尝试摸索出一些特殊的技法来表现,如:涂蜡、留白胶、刀刮、撒盐、拼贴、沉淀、揉纸及溅、洗、吸、沾、擦等不同技法,使画面在水与彩交融中呈现出全新淡雅的情趣与意境。

4.在对水的运用方面

中国水彩画与中国山水画都离不开“水”这个媒介,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水彩画中的用水,是将颜料快速溶解,水与色冲撞、融合、化解颜料中的胶质,调节色彩的浓淡与变化,相当于油画中的调色油,用水的多少决定画面调子的明暗,水多则泛滥,水少则干涩。

中国水彩画借鉴中国画“破墨(色)”等传统技法,生宣纸薄而吸水性强,利用毛笔中水分的多少及落笔的先后,使水与墨色交叉重叠,可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先浓后淡或先淡后浓,使水与墨、水与色相互渗化,落笔速度与间隔时间应有适度的把握。水彩在画面半干的情况下,快速滴水或色,水冲色后产生丰富多变的肌理,即可表现雨、雪天气、幻境等,王涌、张小纲常用此法。第一遍着色后,洗掉浮色,再薄罩第二遍色,层层叠加,透而不闷,增加画面的厚重感,陶世虎就是很好的例子。

5.在表现形式方面

西方绘画注重写实,客观地描摹对象再现自然,无论是早期丢勒对《兔子》毛发细致入微的刻画,还是后来眷恋故乡的怀斯《克里斯蒂娜的世界》对家乡环境与人物进行动情细腻的描绘,勾起观者对主人公命运的深切同情并产生情感共鸣,激起人们对现实一种无限追思。中国画则运用意象的形式表现客观现实,在“似与不似之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表达,笔墨情感倾注于笔端,画出心中的山水丘壑,画家的意象思维给观者寄托了无限的想象。写实绘画与写意精神并不矛盾,反而促使写实性画面更具诗意般语言,传达出一种融情感、韵律、唯美的意境美。

水彩风景画创作对中国山水画传统的借鉴与思考

笔者在创作水彩画《归》(图1)时,起稿时提前用留白胶涂了树干部分,待大面积着色结束后,去掉留白胶,再仔细刻画树干的结构与动态,在天空处将纸润湿快速着色将树叶融入背景,表现它的婀娜多姿。起伏的路面是画面最亮的地方,显示光线的耀眼,突出天气的炎热。画面冷暖、动静、虚实结合,黑白灰关系明确,形成画面的总体色调,凸显了水彩画的技法美与色彩美。

满车的玉米秆是画面的中心,笔者进行主观处理,从整体出发找大块明暗关系,利用毛笔顺着结构画整块的冷暖关系,注重用笔的干湿浓淡,充分利用毛笔的侧锋、逆锋、中锋、散锋,点、线、面结合,水色浑然一体,画出它的蓬松与质感。左下方的地面笔者采用喷、溅的方法表现土地的干涸。注意用笔的书写性,全面吸收中国画的用笔方法,体验水与色碰撞的魅力。

人与牛车是画面的中心,笔者采用横构图,表现天空的辽阔与黄土地的厚重,构图中借鉴中国画的“开合”原则,留出中心的缺口,有意安排土崖与路面的边缘曲线呈“×”形,富有动感张力,把观众的视线引向中心,以造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吸收中国山水画树木的造型,曲折多变,树分四枝,枝杈间交叉形成大小不等的不规则形状,注意树木的疏密穿插关系,不显杂乱,具有韵律美感。路两旁成组的树木形成回拢的气势衬托视觉中心,远山与近处地面较为概括,画面疏密对比强烈,主体突出。

整个画面呈暖色调,为表现秋天的景象,采用了干湿结合的画法,趁湿用大刷子铺色画晴朗的天空,湿笔抹出远山的蒙眬。左面黄土崖受光,呈暖色调,用透明颜色多遍叠加,表现黄土的厚重与干涸,右面暗部呈冷色调子,颜色一次性给足,一气呵成不再反复叠加,凸显了水彩画水色淋漓的韵味之美,增强了作品的意境。

结束语

笔者在创作过程中,借鉴了许多中国传统绘画的元素,增强了画面的表现力和艺术效果。总之,要完成一幅创作,必须先有生活积累,再收集整理素材,提炼加工,进行构思构图,再画素描稿,后画小色稿,直到大幅作品的完成。画面不仅仅靠技法的熟练,还必须借鉴其他绘画艺术的营养,多研读绘画理论,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功夫在画外”,多读多看多练多悟,经历无数次的失败,总结经验与教训,产生艺术灵感,才能创作出感人的艺术作品。

参考文献:

[1]中国美术家协会:《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水彩——粉画作品集》2014,10。

[2]王海涛:《和而不同——近20年中国写实水彩画风格之比较》,青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5。

上一篇:中国培训行业现状下一篇:小班《手印热带鱼》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