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重大事件时间表

2024-08-03

历史重大事件时间表(精选6篇)

篇1:历史重大事件时间表

一.历史大事年表

1、春秋末期:铁犁牛耕的出现

2、战国:商鞅变法中首次提出“重农抑商”政策

3、秦朝: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地方实行郡县制。

4、西汉:西汉中期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从此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思想;丝绸之路出现;西汉的素纱禅衣很有名;西汉出现最早的纸

5、两汉:选官制度是察举制

6、六朝:开始出现农村集市“草市”

7、隋唐:选官制度是科举制;实行三省六部制;唐朝的印刷技术是雕版印刷术

8、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出现夜市

9、宋朝:儒学有了新发展—理学;朱熹成为理学的集大成者;宋代的“市”已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10、明朝明太祖:废除了宰相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强化;明成祖在中央设内阁;明朝出现了新的经济因素—资本主义萌芽;海禁政策始于明朝;明朝的王阳明成为心学的集大成者;明末的李贽是反传统经典的思想家

11、明末清初:出现三位反封建的民主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他们的共同主张是反封建专制

12、明清时期:外交上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两大商帮徽商和晋商很有名

13、清朝雍正帝:在中央设军机处,标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达到顶峰

14、1840—1842年鸦片战争爆发,它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15、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记住其主要内容

16、1851—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1851年金田起义是爆发的标志;1853年定都天京是正式建立政权的标志;1859年颁布《资政新篇》,这是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第一个方案

17、19世纪60、70年代中华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出现)

18、1894—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1895年签订《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大大加深;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初步发展(了解初步发展的两大原因)

19、1899—19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0、1894年,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成立

21、19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成立,同盟会的机关刊物是《民报》,孙中山把同盟传报政治纲领发展为“三民主义”(其核心是民权主义)

22、1910月10日武昌起义,它成为辛亥革命开始的标志;辛亥革命的最大功绩是推翻了两千多年君主专制政体,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23、19,中华民国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它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24、民国初年(一战期间、辛亥革命后):民族资本主义获得了进一步发展(短暂的春天),记住发展的三大原因、著名的民族实业家

25、19,陈独秀在上海创刊《青年杂志》,新文化运动兴起,这场运动的口号是民主和科学,前期最大的作用是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后期是传播马克思主义;在新文化运动中第一个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是李大钊

26、19:五四运动,它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中国的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27、19,中共一大召开,标志中共成立

28、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孙中山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革命统一战线建立;国民大革命兴起。

29、1927年,四一二政变和七一五政变标志国民大革命的失败

30、1927—1937年,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也是国民政府统治前期,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较快发展

31、1927年:南昌起义,中共开始独立掌握革命武装;开辟第一块革命根据地井冈山,在井冈山时期,形成(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32、1934—1936年红军长征,会宁会师是长征胜利的标志;1935年遵义会议是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33、1935年华北事变;八一宣言;一二九运动

34、1936年西安事变;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标志

35、1937年,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正式开始;平型关大捷是抗战开始后中国军队取得的首次大捷;国民党公布中共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36、1938年台儿庄战役是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上取得第一次胜利

37、1940年彭德怀指挥百团大战(华北地区)

38、1945年中共七大

39、1946年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40、1948—1949年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基本歼灭了国民党的主力,为解放全国奠定基础;

41、1949年4月,百万雄师过大江,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标志国民党政权的垮台

42、1949年9月,新政协召开,标志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确立

43、1949年10月,开国大典,标志新中国的成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中国结束,中国开始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

44、1953年,周恩来针对印度问题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它标志着新中国外交走向成熟;

45、1954年,第一次以五大国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

46、1955年,万隆会议召开,周恩来在会上提出了“求同存异”的原则;

47、1953—1956年,中央人民政府提出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三大改造政策,至1956年底,基本完成,它既标志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又标志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8、1953—1957是一五计划,其地域在东北,行业是重工业为主,记住主要成就。

49、1956年:《论十大关系》、中共八大召开

50、1958年,中共在经济上出现“左”的错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51、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共提出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并作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定。它是中国进入社会主义新时期(改革开放)的标志。

52、1980年,开放四个经济特区,记住最早开放的四大经济特区的名称;1988年海南省成为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1990年上海浦东成为对外开放区;

53、1992年南方谈话;中共十四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九二共识”的达成。

5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三阶段:1992年中共十四大上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框架基本确立;中共十五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走向完善,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55、19香港回归;澳门回归。港澳的回归都涉及了中国的外交,而台湾问题与外交无关。

56、建国后的科技: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5年首次合成结晶牛胰岛素;70年代东方红一号。

二.世界史部分

1、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的智者运动,是西方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最主要的代表人物是普罗塔戈拉,名言是“人是万物的尺度”。

2、14—16世纪是西方历史上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其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含义是强调并肯定人的价值。

3、14—17世纪是新航路开辟时期。其中迪亚士是新航路探险的第一人;达伽马是第一个到达印度的航海家;哥伦布是第一个发现新大陆到达美洲的人;麦哲伦及其船队是首次完成环球航行的人。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市场形成雏形。

4、17—18世纪是西方历史上第三次思想解放运动—启蒙运动。其核心是理性主义。代表人物有法国的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和德国的康德。启蒙思想是法国大革命的理论基础。

5、1688年英国的光荣革命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的标志;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着君主立宪制开始确立;1721年,英国内阁制形成,成为典型的君主立宪制国家。

6、1787年美国宪法规定了美国的总统共和政体。其宪法体现了三权分立的精神,原则是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7、1765年珍尼纺纱机的问世,标志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始。

8、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9、1871年巴黎公社成立,它是人类历史第一次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10、192月的俄国的二月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推翻了沙皇的专制统治,出现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1917年4月,列宁发表《四月提纲》,提出俄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1917年11月7日,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11、1918—1921年俄国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它在战争时代发挥了重大作用,但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要记住这一政策的主要内容。

12、1921—1927年俄国(苏联)实行新经济政策。把商品、货品关系引入经济领域,从而找到了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13、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标志斯大林模式的确立。这一模式在经济上重要表现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14、1929—1933年经济危机。美国通过罗斯福新政摆脱经济危机,从而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15、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实质是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

16、1947年美国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是冷战正式开始的标志,这也是冷战在政治上的表现;1947年关贸总协定成立。

17、1948年朝鲜半岛分裂为朝鲜和韩国

18、1949年德国分裂为东西德国。1949年北约成立,其性质是美国操纵的政治军事集团。

19、1955年华约成立。其性质是苏联操纵的对抗北约的政治军事集团。

20、20世纪50年代苏联的赫鲁晓夫进行改革。

21、1961年,不结盟运动开始。记住中国不是创始国。

22、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

23、1967年,西欧共同体成立。

24、20世纪80年代苏联的戈尔巴乔夫实行改革。

25、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是《阿拉木图宣言》。

26、1993年欧盟成立。这是欧洲范围内的政治经济组织。

27、1995年世贸组织成立。中国加入。

28、19欧元问世。

29、联合国的千年首脑会议。

30、19世纪初期,文学艺术的基本风格是浪漫主义;19世纪中期,基本风格是批判现实主义;20世纪以来是现代主义。

篇2:历史重大事件时间表

公元前450年,《十二铜表法》。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结束了数百年割据混战的局面,建立了空前统一的大帝国。公元前154年,“七国之乱”。755-763年,“安史之乱”。

1215年,伦敦25名贵族迫使英王约翰签署了《大宪章》。14-15世纪,欧洲出现资本主义萌芽。14-15世纪,欧洲文艺复兴运动。15-16世纪,新航路开辟。

1487-1488年,迪亚士(葡萄牙人)航行到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

1492-1504年,哥伦布(意大利人,西班牙支持)航行到美洲,发现了新大陆。16世纪,殖民扩张。

1517年,马丁·路德宗教改革。

1519-1592年,麦哲伦(西班牙支持)完成人类史上的第一次环球航行。17-18世纪,启蒙运动。

1640-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687年,牛顿出版《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建立起一个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1688年,“光荣革命”。1689年,《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国王的权力受到议会的限制。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

18世纪,法国成为启蒙运动的主战场。

1721年,罗伯特·沃波尔成为英国史上第一任内阁首相。

17世纪上半叶是荷兰海上贸易的黄金时代,有“海上马车夫”之称。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手摇“珍妮纺纱机”。(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18世纪60年代—19世纪30,40年代,第一次工业革命。1775-1783年,北美独立战争。

1776年,北美13个殖民地宣布独立,美利坚合众国诞生。1787年联邦宪法颁布后,美国建立了联邦制国家。1789年,乔治华盛顿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1789年7月,法国大革命爆发。1791年《人权宣言》。

1792年8月,巴黎人民起义,推翻王权。18世纪后半叶至19世纪中叶,浪漫主义。

18-19世纪之交,是欧洲古典主义音乐向浪漫主义音乐过渡的时期。19世纪,中国出现近代报刊。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

1840年-1842年,鸦片战争。

1840-1919年,旧民主主义革命(农民,资产阶级领导)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

1851年,金田起义、太平天国建立。

1856年—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19世纪50—60年代,洋务运动。1859年,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华民族资产阶级产生。1860年,《北京条约》的签订。1861—1865年,美国内战。

1861年,曾国藩创办了中国第一家官办军用企业-安庆内军械所。1862年5月,林肯颁布《宅地法》。

1862年9月,林肯颁布《解放黑奴宣言》。(南北战争的转折点)1864年,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1865年,李鸿章创办江南制造总局(国内最大的官办军用企业)18世纪下半叶,英国确立了海上霸主的地位。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

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

19世纪70年代,上海开通第一部电话。

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提出了“寓强于富”的口号,开始创办民用工业。

19世纪70年代前后,在外资企业和洋务派创办工业的刺激和影响下,民族工业出现。1871年,达尔文发表《人类的起源》,进一步论证人类是从古猿进化而来的观点。1871年3-5月,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专政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1872年创刊的《申报》是近代中国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报纸之一。1872年,李鸿章创办近代第一家轮船航运公司-轮船招商局。1876年,中国境内第一条铁路,英国人建成-淞沪铁路。1876年,贝尔发明电话,创立贝尔电话公司。

1877年,福建巡抚在台湾架设第一条电报线,成为中国自办电报的开端。1881年,中国第一个使用机械开采的煤矿-开平煤矿(民用)。1881年,“唐胥铁路”,中国人自建的第一条铁路。1894年-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

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创立兴中会,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签订。

1895年,法国人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首次公映其拍摄的影片标志着电影的诞生。1898年,9月21日,戊戌政变,标志戊戌变法失败(维新变法)。19世纪末,电影传入我国。

1900年,义和团运动高潮,八国联军侵略中国。

1900年,普朗克提出了量子假说,量子理论是20世纪最深刻,最有成就的科学理论之一。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

1903年,设立商部,兴起实业救国的热潮。

1905年,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成立。1905年,《定军山》首映成功标志着中国电影事业的起步。1905年,废除科举制.1909年,詹天佑建成京张铁路。

1910年,清政府颁布准许臣民自由剪发的法令。1911年,广州黄花岗起义。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辛亥革命的开端。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

1913年,中国第一部故事影片《难夫难妻》。1914—1918年,世界第一次大战。

1915年,陈独秀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新青年>),标志新文化运动兴起。1915—1919年,新文化运动

1917.11.7(俄历10月25日),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1918年,中国航空事业的起步。

1918—1921年,俄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

1919—194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无产阶级)。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

1921—1927年,俄国新经济政策。

1922年,中共二大,第一次提出彻底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纲领会议。1922年,12月,苏联成立。

1924年,国民党一大,标志:国民党一大,标志着革命统一战线建立。

1926年,英国人贝尔德发明了电视。1927年之前,“默片时代”。

1927年起,苏联实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农业集体化政策。1927-1937年,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实现了农业集体化。

1927年8月1日,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南昌起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第一枪。1927年8月,“八七会议”。1927年9月9日,秋收起义。

1927年10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1928年,井冈山会师。

1929年10月24日—1933年,“黑色星期四”,经济危机。1931年,九一八事变。

1931年,中国第一部有声片《歌女红牡丹》摄制完成。1934年10月,红军长征开始。

1935年,遵义会议,确立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正确领导,革命形势开始转危为安。1936年,长征结束。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日军南京大屠杀,全面抗日战争开始。

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世界第二次大战。1940年,百团大战。

1941年1月4日,皖南事变。

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

1945年8月,重庆谈判,签署“双十协定”,确立了和平民主建国的方针。

1945年10月,联合国建立。

1945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WB)即世界银行正式成立。1946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在美国诞生。

1947年,发动“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爱国运动。

1947年,美国,中国等23个国家签署了《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简称“关贸总协定”。1947年,美国提出杜鲁门主义,标志“冷战”开始。1948年,美国开始实施马歇尔计划。1948年,冷战第一次高潮,柏林危机。1949年,苏联成立经互会。1949年4月21日,渡江战役。

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标志国民党政权垮台。

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谈论建立新中国的有关事宜,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形成。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49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立。1950年 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

1951年,签订《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意,德,比利时,荷兰,卢森堡。1952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成立。(欧洲经济一体化开始)1952年,彻底废除封建剥削制度。

1952年底,土地改革的完成,标志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被彻底废除。1953年,中共中央制定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1953—1956年,中国过渡时期,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1953—1957年,开始实施“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同时处理好农,轻,重的比例关系。

1953年12月,周恩来在会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3年,开始实行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诞生,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大会颁布。1954年,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身分参加,日内瓦会议。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成立。

1955年,亚非国家召开的万隆会议,求同存异方针。

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956年,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1956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1956年,赫鲁晓夫改革。

1957年,人类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苏联)。1958年,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1958年,中共八届二次会议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一大二公”。1958年,实施“教育大革命”,大跃进。

1960年,中国自己设计研制的第一枚火箭发射成功。

1960年,党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1961年,不结盟运动。

1961年,苏联发射“东方一号”载人宇宙飞船,加加林成为人类第一个飞上太空的人。1961—1975年,越南战争。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1964年,勃列日涅夫改革。

1965年,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蛋白质。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1966年,我国第一颗导弹试爆成功。

1967年,欧洲共同体成立(煤钢,经济,原子能一体)。1967年6月17日,第一颗氢弹试爆成立。1967年,在曼谷正式宣告成立东南亚国家联盟,简称“东盟”。

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落成,我国自行设计建设的长江上最长的铁路公路大桥。1968年,关税同盟建成。1969年,互联网在美国诞生。1969年,(美国)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登上月球。20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经济逐渐陷入“滞涨”状态。

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重量超过苏,美等国的第一颗卫星。

1971年,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地位得到恢复。1972年,中日建交。

1974年,籼型水稻育成,世界上首次育成杂交水稻。1977年,高考制度恢复。1978年,改革开放。

1979年,中美建交。

1980年,我国先后建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五个经济特区。20世纪80年代以来,和平和发展成为时代的两大主题。

1981年,美国第一架航天飞机试飞成功,是宇航事业的又一里程碑。

1982年,中共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完善。

1983年,银河I型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我国首次研制成每秒钟运算1亿次的计算机。1984年,全国人民六届二次会议正式确定“一国两制”为我国的国策。1985年,苏联经济全面滑坡,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

1985年,向太平洋海域发射远程火箭成功,标志着我国运载火箭技术等达到新的水平。

1989年,亚洲及太平洋地区合作组织正式成立,简称“亚太经合组织”。

1990年,开发上海浦东成为经济建设的重点,同时也成为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标志。1991年,苏联解体。1992年10月,“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3年10月,汪辜会谈达成“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史称“九二共识”,成为两岸关系的一次历史性突破。

1993年,欧盟正式成立,标志着欧共体证式由一个以经济合作为主的组织转变为一个具有经济和政治双重性质的组织。1994年,北美自由贸易区成立。1995年,中国进入互联网时代。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成立。

1995年,欧盟决定将欧洲单一货币定名为欧元。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

1997年9月,“十五大”指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

1999年,我国第一艘“神舟”号宇宙试验飞船安全发回,为我国载人宇宙飞船的升空奠定了基础。

19世纪末20世纪初,通过国际贸易,资本输出和武力逼迫等方式,以欧美为中心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2001年12月11日,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2001年,中国经济总量世界第六位。2001年,成立上海合作组织。2002年,“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2002年1月1日,欧元正式启用。2003年,科学发展观。

2003年,10月15日,中国自行研究的“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成功发射,成为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篇3:历史重大事件时间表

一百年前的十月, 驻守湖北武昌的新军率先打响了反抗清朝统治的枪声, 宣告了辛亥革命的爆发, 一举推翻了在中国延续二千余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作为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上的大事件, 辛亥革命已成为学术界研究的重要课题。

在辛亥革命期间, 中国新闻界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1911年10月10日爆发了武昌起义, 给我国新闻界注入了新的活力, 新闻事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武昌起义之后的半年时间, 全国报纸由100家猛增至500家, 总销量书超过4200万份。[1]这两个数字都超过历史最高纪录。在这样一种背景下, 辛亥革命100周年受到了中国新闻界的广泛关注, 本文以此为背景进行研究。

二、研究设计

(一) 时间范围的选取

从2011年9月10日至2011年10月10日, 时间跨度为31天。[2]

(二) 分析单位的选取

在2011年9月10日至2011年10月10日期间, 每天选取一期《人民日报》, 31天一共选取了31份报纸。后将这31份报纸中有关辛亥革命的报道和文章全部收纳, 对其进行内容分析和样本分析。由于在2011年9月10日到10月10日期间, 《人民日报》刊载有关辛亥革命100周年的报道的文章大范围出现, 所以选取该时间段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和效度。据统计, 在31期《人民日报》中, 共出现了69篇有关辛亥革命的报道。

三、内容分析

(一) 版次分析

根据所抽取的样本, 对《人民日报》有关辛亥革命100周年报道的版次进行分析, 具体统计结果如下:

由上表可以看出, 涉及辛亥革命100周年的报道在《人民日报》上版次的分布比较集中, 基本上都刊登在《人民日报》头版和要闻版上, 其中报道数量比较突出的是第2版和第4版, 其中第4版是主要的报道阵地。如果进行归纳统计:头版6篇;2-6版44篇;7-24版18篇。

由上图可以看出, 要闻版中涉及辛亥革命100周年的报道占到了所有版面的65%, 头版中涉及的内容相对较少, 仅占到了9%, 除了头版和要闻版的其他版面占到了26%, 其所占比例远远小于要闻版。

(二) 体裁分析

根据对资料进行统计, 在2011年9月10日至2011年10月10日期间, 《人民日报》涉及辛亥革命100周年的报道的体裁统计如下:

由上表可以看出, 《人民日报》涉及辛亥革命100周年的报道的体裁类型多样, 几乎涉及了所有的新闻报道的体裁。消息所占比重最大, 达到47%。其它类型的体裁所占的比例基本相当, 从总体上来看, 《人民日报》涉及辛亥革命100周年的报道还是遵循新闻性原则的, 据统计, 通讯占报道总数的19%, 图片报道占4%, 评论占17%, 其他体裁占13%。

(三) 题材分析

根据对资料进行统计, 在2011年9月10日至2011年10月10日期间, 《人民日报》涉及辛亥革命100周年的报道的题材统计如下:

由上表可见, 中国各地各界、国际各地各界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的各项活动、会议、展览等所占比例最大, 占到了35%, 由此可以看出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 官方还是民间对辛亥革命的的历史功绩及作用表示一致肯定, 也受到了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纪念。采访辛亥革命后人及追寻辛亥革命遗址占到了20%, 这些报道表达了后人对先烈们的深切缅怀和由衷的敬意。各界学者、教授、评论员、网友等对辛亥革命的历史思考及重新审视评价等报道占到了16%, 在辛亥革命100周年之际, 人们开始重新审视和思考这段历史带给现代中国的现实价值, 所以在周年之际也引起了学界、文化界的广泛讨论, 掀起了研究辛亥革命的热潮。中国国家领导人对辛亥革命100周年的重要讲话及各界引发的反响, 有关《辛亥革命》电影电视剧的新闻, 辛亥革命的历史见闻、事件等和其他分别占到了报道总量的9%、7%和4%。

(四) 专栏分析———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寻访

在2011年9月10日至2011年10月10日期间, 《人民日报》共刊登了10篇专栏文章, 分别刊登在第二版、第三版、第四版、第五版上, 这四版均为要闻版。专栏文章占了整个要闻版报道数量的22%。文章都是以记者对辛亥革命事件发生地的寻访和重要历史人物后代的采访为线索, 以通讯为主要报道形式, 显示了辛亥革命在我国历史发展进程中重大深远的意义。专栏文章的标题列表如统计表 (五) 所示。

由统计表 (五) 可见, 寻访共涉及了8个地点, 分别为南京、东南亚、北京、香港、广州、福州、天津。这八个地点都与近代中国有这千丝万缕的联系。从统计中可以看出, 此次寻访的地点并不仅仅限制在中国大陆, 东南亚和香港也是此次寻访的目的地, 由此也可以看出, 当年的辛亥革命的影响是相当广泛的, 不仅仅对中国的格局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也在世界范围内也产生了巨大的震动。

(五) 专版分析

在2011年9月10日至2011年10月10日期间, 有关辛亥革命100周年报道中, 《人民日报》共出版过5个专版, 分别为2011年10月9日的第八版的副刊专版、第四版的四分之三要闻专版, 2011年10月3日的第四版的美术专版, 2011年9月29日第二十二版的国际专版, 2011年9月28日第十八版、十九版的纪念专刊。这五个专版的体裁和内容涉及的较为广泛, 有消息、评论、通讯、美术作品展等。

四、《人民日报》辛亥革命100周年报道的特点

(一) 消息占绝对比重, 时效性较强

在有关辛亥革命100周年的报道中消息报道占了报道总量的47%, 可见消息作为一种及时、客观、准确的新闻报道题材依然受到了广泛的使用。胡锦涛主席在2011年10月10日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的讲话受到了社会各界的热议, 此报道就是以消息的形式来传达党中央对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的充分肯定, 也充分发挥了消息报道的时效性, 使各大媒体在第一时间转载《人民日报》的头版文章, 社会各界也在第一时间积极响应总书记的讲话, 这些消息报道充分表达了全国人民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共同奋斗的决心, 也传达了全国各族人民渴望富强的共同心声。

(二) 报道内容涉及广泛

《人民日报》有关辛亥革命100周年的报道内容主要分为7大部分, 以中国各地各界、国际各地各界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的各项活动、会议、展览这部分内容为最多, 同时各界学者、教授、评论员、网友等对辛亥革命的历史思考及重新审视评价、辛亥革命的历史见闻、事件也是此次报道的主要组成部分。有关辛亥革命的100周年的报道内容是符合新闻策划中的读者的获知需求, 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读者对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信息需求。

(三) 专版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人民日报》在2011年9月10日至2011年10月10日期间共刊载了副刊专版、要闻专版、美术专版、国际专版和纪念专刊。专版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以评论和通讯为主要体裁的副刊专版、消息为主要体裁的要闻专版、图画形式的美术作品展为主要内容的美术专版、辛亥革命的海外追寻为主要内容的国际专版和以《辛亥·史》、《辛亥·影》、《辛亥·论》、《辛亥·议》四个小专栏组成的两版通版, 其版面运用之多、体裁涉及之广泛充分体现了《人民日报》对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报道的高度重视。

(四) 宣传色彩突出

从辛亥革命100周年报道中消息所占比重及报道题材分析得出《人民日报》对辛亥革命100周年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宣传报道色彩突出。中国各地各界、国际各地各界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的各项活动、会议、展览等, 中国国家领导人对辛亥革命100周年的重要讲话及各界引发的反响等主题都是表现了宣传报道中的宣传特征。

五、《人民日报》辛亥革命100周年报道的改进建议

(一) 以多维视角关照辛亥革命报道

辛亥革命作为20世纪初重大的历史事件, 对中国乃至全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人民日报》有关辛亥革命的报道主要是从史学角度分析辛亥革命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巨大影响, 及其显著的历史功绩。历史事件周年纪念性报道要把握现在、思考未来, 在对历史的观照中更多地引发对现实和未来的思考和诠释, 挖掘报道深度, 揭示时代价值。从多维的视角对辛亥革命进行评价是实属必要的。辛亥革命对新闻学的历史影响、对中国的政治经济学的历史影响、以及普通民众对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观点和看法等都可以列为以多维视角关照辛亥革命报道范畴。

(二) 突出评论员文章

《人民日报》有关评论的文章占报道总量的17%, 紧跟消息和通讯的报道总量。但这个数字对以评论著称的《人民日报》来说数量是较少的。尤其是评论员文章、社论文章在有关辛亥革命100周年的报道中是有所欠缺的。作为重大历史事件的周年纪念报道, 突出评论性文章, 增加理论文章的报道内容是有必要的。

(三) 创新新闻表现形式

《人民日报》在纪念性报道中运用的主要报道形式为消息、通讯和评论, 这些都是相对传统的新闻表现形式。作为国家级党报, 《人民日报》应该紧跟时代的步伐, 新闻报道不论从内容到形式都应该做到与时俱进和不断创新, 用新的形式唱响主旋律。在重大事件的报道中, 可以采用新颖的新闻体裁, 例如评论体裁可以增加述评、思想评论等文章;副刊体裁可以增加新闻特写、诗歌或其他文艺作品等。以此来丰富新闻的表现形式。

摘要: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 从报道版次、选用体裁、报道题材等方面, 对2011年9月10日至2011年10月10日期间的《人民日报》涉及辛亥革命100周年的报道进行研究, 从其报道情况来探寻《人民日报》对重大历史事件周年纪念方面报道的特点,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改进对有关重大历史事件周年纪念报道的建议。

关键词:《人民日报》,辛亥革命100周年,辛亥革命,建议

参考文献

[1]丁淦林.中国新闻事业史[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158.

篇4:历史重大事件时间表

开始于1840年的鸦片战争,外国资本主义列强用鸦片和炮舰迫使中国接受了带有西方殖民色彩的条约体系。清王朝时期的中国。开始从独立发展的封建的中国,逐渐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从此以后,清王朝在对外战争中,在对待强大的资本主义入侵者的过程中,步步退让。逐步加深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印记。鸦片战争形成了晚清中国历史的重大转折,严重影响了此后中国近代史的发展方向。

1851年爆发的太平天国运动对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发展方向产生了重要影响。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矛头所向,虽然主要是清朝皇帝和各级地主官僚,但它不可避免地要面对因为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而深入内地的西方殖民主义侵略者。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它迫使外国侵略者重新认识中国,认识中国的统治者和农民之间的关系。调整对华政策,明确了支持清朝统治者的政策方向;这场战争又迫使清朝统治者认识到农民造反是“心腹之患”,外国侵略是“肢体之患”。从而调整了对待农民起义和外国侵略之间的政策,因为这种大政策的调整。就影响到国内政治结构的转变,中央权力下移,汉人督抚当权,湘、淮军兴起。这些转变不仅直接影响了此后政局的发展,影响了中外关系发展的格局,也影响了此后国内经济发展的形势。太平天国运动形成鸦片战争以后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第二个转折。

洋务运动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地主阶级当权派的自救运动。洋务新政首先抓军用工业,主要是为了镇压农民起义,保证政权稳定,同时也有保卫国防、对付外国侵略(所谓“勤远略”)的动机。官督商办的民用工业发展起来,西方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被引进中国,与此相适应,一批西方社会科学书籍被翻译过来,一批洋务人才被培养出来,中国工业化由此开始。19世纪六七十年代,民族工业产生。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和生产方式。虽然并未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却是中国社会的新生事物,是推动此后改良派、革命派成长的物质基础和思想基础。这个物质基础和思想基础,是推动中国社会转型的动力。因此,洋务运动的兴起客观上标志着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第三次转折。

甲午战争以后,列强纷纷在中国抢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义和团的强烈反抗使帝国主义者看到了中国昂扬的民气,不得不改变“瓜分”政策。实行“保全”清帝国的政策,同时也迫使清政府实行若干改革,1901年的新政于是发生。经济政策的放松,鼓励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这就加强了代表资产阶级的立宪派和革命派向清朝统治阶级要求政治权利的物质基础,造成了革命派和立宪派活动的空间;废除科举,鼓励海外留学,造就了大批接受西方社会、政治思想的新型知识分子,从中形成了一批反对封建专制主义和皇权统治的基本力量;新式军队的编练和皇族内阁的组成,加剧了上层统治阶级内部满汉之间和利益集团之间的冲突,辛亥革命就在这些矛盾的基础上发生了。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略中国,是晚清历史发展的第四次转折。

二、民国时期的几次重大历史事件的历史地位

1911年武昌起义胜利和1912年中华民国的建立,标志着近代中国开始进入逐渐摆脱贫弱被奴役命运的上升期。

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一连串的历史事件,形成了民国时期中国历史的第一个转折。袁世凯为代表的北洋军阀掌握北京政权。孙中山、黄兴等革命派失去政权。1913年宋教仁被刺,孙中山、黄兴发起“二次革命”,袁世凯镇压“二次革命”,宣布就任民国正式大总统。1915年底袁世凯称帝,蔡锷等在云南发动“护国战争”,袁世凯从称帝到败亡。黎元洪任大总统后,发生张勋复辟和段祺瑞“再造共和”那样的政治局面,这实际是专制与共和斗争的一个表现形式;接着孙中山在广州组织护法军政府,号召维护《临时约法》;接着发生北京学生的“五四”运动和上海工人的“六三”运动,掀起了前所未见的反帝反封建斗争。辛亥革命是中国由专制走向共和的转折期。这个时期。促成中国社会进步的阶级力量在明显地成长、壮大中。但因为资产阶级的经济力量、物质基础还不够强大,资产阶级的政治力量也就相对软弱。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924年中国国民党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形成了第一次国共合作,这个合作导致了工农运动的高涨,导致了人民群众民主意识的高涨,最终导致了北洋军阀的垮台。这是民国历史的第二个转折。这个转折标志着近代中国新兴的政治力量的形成。

1927年国共合作破裂和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是民国历史的第三个转折。这个转折埋下了国共两党长期不和、长期斗争的根苗,影响了国家的发展,影响了整个社会、文化、思想发展的走向,影响了社会制度选择的方向。

1936年12月西安事变,1937年卢沟桥事变,形成了民国历史的第四次转折。在日本军国主义侵华步伐加快的形势下,中华民族与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之间的民族矛盾急剧增长,爆发了张学良、杨虎城发动的西安事变。中国共产党看到了西安事变并非张、杨的个人行为,看到了1931年以来的民族救亡的民众运动在反蒋的政治力量中的反映,看到了日本侵华导致了中国与日本帝国主义之间民族矛盾的骤然上升,于是紧紧抓住了抗日的旗帜,代表了中国大多数民众的民族心理和要求,以此为据,促成了国共的再次合作。这次合作,不仅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而且初步改变了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形象,废除了列强在华治外法权以及《辛丑条约》强加在中国身上的沉重负担。在国共A作进行抗日战争的八年中,国共之间有许多矛盾和摩擦,特别是皖南事变使这种矛盾和摩擦达到了高潮,都是因为民族矛盾超过了阶级矛盾而化解了,没有造成国共合作的再次破裂。由于国共合作共同抗日。空前调动了全民族的救亡意识、民主意识,正是这种意识,使得中国赢得了近代以来反击外来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篇5:明朝重大历史事件

当时明世宗,也就是嘉靖皇帝朱厚熜为求长生不老,要以“吸风饮露之道”成仙。古人还有以蕉叶待露的习俗。在园中可植蕉数株,每早,阔叶上必布满甘露,晨起口干舌燥之即,吮吸若干片,可觉甘甜爽口,并有延年宜寿之说。这也只合生在环境尚未污染之时的古人使用,今人断不可取,盖今日之晨露,已囊括了多种金属重粒子矣。可惜明世宗嘉靖帝不懂此法,此人对修道成仙已近于癫狂,为采集甘露饮用,日命宫女们凌晨即往御花园中采露,导致大量宫女因之累倒病倒,遂演壬寅宫变。杨金英等十数名宫女用黄绫布几乎把这位皇帝勒死。

在这时其中一个胆小的宫女因害怕,报告给方皇后。方皇后赶到,将宫女们制服、并下令斩首,首犯凌迟处死。而且,连当时服侍嘉靖帝之端妃,也一并斩首。由于此事发生在在嘉靖壬寅年(嘉靖二十一年,公元1542年),所以后世史学家称之为“壬寅宫变”。

《明史·后妃传·世宗方皇后》记:“宫婢杨金英等谋弑帝,赖后救得免。……是夕,帝宿端妃宫。金英等伺帝熟寝,以组缢帝项,误为死结,得不绝。同事张金莲知事不就,走告后,后驰至,解组,帝苏。”《明实录》所记与此大致相同,只增多杨金英以下九个宫女姓名:蓟州(有误,别书作“苏川”)药、杨玉香、邢翠莲、姚淑翠、杨翠英、关梅秀、刘妙莲、陈菊花、王秀兰。以上为官书记载。私人著作有张合的《宙载》。张合在当时做刑部主事,亲见此案。这里将刑部审讯口供的回奏原文抄录如下,以资明经过真相:

司礼监张佐题为谋害事:嘉靖二十一年十月二十一日,奉懿旨(方皇后的命令):“好生打着问!”得杨金英,系常在、答应(低级宫婢)供说:“本月十九日,有王、曹侍长(指王嫔、曹妃即端妃)在东稍间点灯时分,商说:‘咱们下了手罢,强如死在手里!’(“手”字前可能漏一个“他”字,指朱厚熜,录供时或有意避讳)杨翠英、苏川药、杨玉香、邢翠莲在旁听说,是杨玉香就往东稍间去,将细料仪仗花绳解下,总搓一条。至二十二日卯时分,将绳递与苏川药,苏川药又递与杨金花拴套儿,一齐下手。姚叔皋(《明实录》作淑翠)掐着脖子。杨翠英说:‘掐着脖子,不要放松!’邢翠莲将黄绫抹布递与姚叔皋,蒙在面上。邢翠莲按着胸前,王槐香按着身上,苏川药拿着左手,关梅秀拿着右手,刘妙莲、陈菊花按着两腿,姚叔皋、关梅秀扯绳套儿。张金莲见事不好,去请娘娘(方后)来。姚叔皋打了娘娘一拳。王秀兰打听(当作发)陈菊花吹灯。总牌陈芙蓉说:‘张金英叫芙蓉来点着灯。徐秋花、邓金香、张春景、黄玉莲把灯打灭了。’芙蓉就跑出叫管事牌子来,将各犯拿了。”

这个奏文比官书详细得多,事件的动手情状和曲折过程,历历如绘。然而也尽有蓄意捏造,诬陷不实之处,主要是方后妒忌曹妃得宠,乘机把她打成主谋者之一。结果曹妃同王嫔并宫女等一起被凌迟处死。奏文所云“奉圣旨”,实出方后之意,因为此时朱厚熜身受重创,“病悸,不能言”。在别一《世宗方皇后传》(《古今图书集成·宫闱典》)中记载:“(端)妃实不知也,以宠故及于难。帝遂衔后。二十六年十一月乙未,宫中火,中官(太监)请救后,帝不应,后遂崩。”这虽然属于宫闱间后妃妒忌私斗,但为弄明内幕情实,却有必要把它揭露出来。

篇6:初二上册重大事件历史意义

1.鸦片战争的影响:中国不再享有完整独立的主权,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3.太平天国运动的意义: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

4.洋务运动的影响: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5.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6.甲午中日战争的国内影响:大大加深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国际影响: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狂潮”。

7.戊戌变法的影响: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8.义和团运动的影响:沉重打击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9.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影响: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10.同盟会成立的影响:革命派有了统一的领导和明确的目标,大大推动了全国的革命运动。

11.武昌起义的意义: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

12.辛亥革命的影响: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1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的意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

14.护国战争的影响:沉重打击了封建主义复辟帝制的野心。

15.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16.五四运动的影响: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7.中共一大的意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8.中共诞生的意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19.中共二大的意义: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翻地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20.黄埔军校建立的意义:培养出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随后的北伐战争作了准备。

21.北伐战争的意义:基本消灭了吴佩孚和孙传芳的主力。

22.南昌起义的意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第一枪。

23.井冈山会师的意义:标志着毛泽东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的确立。

24.遵义会议的意义: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注意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机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25.长征胜利的意义: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26.九一八事变的影响: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27.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28.七七事变的影响: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29.《国共合作宣言》发表的意义:标志着国共第二次合作正式开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30.台儿庄战役的影响: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

31.平型关大捷的意义: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

32.百团大战的影响: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33、中共七大的意义:中共七大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并未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

34.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它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彻底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础。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35.重庆谈判与召开政治协商会议的意义:为中国实现民主同意、和平建国带来了一线曙光。

36.三大战役的意义: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上一篇:高考术科考试25日开考下一篇:离职申请书模板集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