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简答题或论述题

2024-07-22

历年简答题或论述题(通用6篇)

篇1:历年简答题或论述题

2008年4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法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三、名词解释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6.违法是指违反法律的规定,依法应承担法律责任的行为。

37.著作权是指作者或其他主体(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其文学、艺术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等作品,依照法律享有的权利。

38.支票是指出票人签发的,委托办理支票存款业务的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在见票时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

39.罚金是强制犯罪分子或者犯罪的单位向国家缴纳一定数额金钱的刑罚。

40.行政诉讼的被告是指原告诉称其具体行政行为违法,侵犯原告的合法权益,由受诉人民法院通知其应诉的行政机关。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41.简述社会主义法律意识对于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重要作用。

1)社会主义法律意识对社会主义法律的制定和适用有重要作用。法的制定要依靠法律意识的指导。法的适用也要运用法律意识来正确地理解和适用法律,做到公开、公正、廉洁和效能。

(2)社会主义法律意识对社会主义法律遵守有重要作用。

(3)社会主义法律意识对清除旧法律意识也有重要作用。

42.简述我国行政机关的特点。

1)它是代表国家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在其职权范围内的一切行为及其结果,都归属于国家。

(2)它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对国家权力机关负责和报告工作,并受其监督。

(3)它所行使的职权是国家的行政管理权。

(4)它实行首长负责制。

43.简述经营者应承担刑事责任的行为。

1)提供的商品或服务造成消费者或其他受害人人身伤害或死亡,构成犯罪的行为。

(2)使用暴力、威胁等方法阻碍有关行政部门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行为。

五、论述题(本大题14分)

44.试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保障宪法实施中的作用。

1)在保障宪法实施中,关键的因素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力量,负有遵守宪法和保证宪法实施的直接责任。

(2)保障宪法实施,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一切党组织和党员的活动都不能同国家宪法和法律相抵触,这是宪法得以实施的最根本保证。

(3)党还要领导全国人民认真学习宪法,通过广泛、深入的法制宣传教育,使宪法家喻户晓,成为全体人民的最高行为准则。

(4)体现了全体人民意志和中国共产党的正确主张的新宪法,又由全体人民和中国共产党努力来保证其实施,就一定能在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中发挥伟大的作用

全国2009年4月自学考试法学概论试题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36成文法是指有权制定法律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程序所制定的具有条文形式的法律文件,即规范性文件。成文法因其是国家机关制定的,所以又称为制定法。

37.知识产权是指自然人或法人对其创造性智力成果依法享有的权利。

38.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调整在保护消费者权益过程中发生的权益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39.犯罪客体是指为刑法所保护而为犯罪行为所侵犯的社会主义社会关系。

40.行政诉讼法中的受案范围,是指人民法院受理行政案件的权限范围,亦称人民法院对行政案件的主管范围。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41.简述我国法律制定的程序。2-P62-63

第1页,共12页 依据立法法对全国人大立法程序和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程序的规定,法律的立法程序分为以下四个步骤。(1)法律案的提出;

(2)对法律案的审议;(3)法律案的表决; 4)法律案的公布。

经过上述四个步骤,法律的创制即立法过程便告终结。42.简述我国行政机关的特点。5-P194-195 我国的行政机关具有下列特点:

(1)是代表国家行使国家权力的国家机关,在其职权范围内的一切行为及其结果,都归属于国家。

(2)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对国家权力机关负责和报告工作,并受其监督。(3)所行使的职权是国家的行政管理权,所担负的职能是行政管理职能,因而它不同于行使其他国家职能的国家机关,如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等。(4)实行首长负责制。

43.简述人身保险合同的特点。7-P315 人身保险合同具有以下特征:

(1)保险主体的自然性和广泛性。主体的自然性是指合同的标的是自然人的生命、健康或者身体利益,不能是法人,不能是身体之外的任何财产。

(2)保险金的定值性。是指保险标的的价值和保险金额在订约时采用投保人和保险人商定的方式,不允许在事故发生后再行议定。

(3)保险的储蓄性。

(4)保险费的非讼性。是指人身保险合同关系中,保险人不得以诉讼的方式向投保人讨要未获给付的保险费。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14分)

44.试述政权组织形式与国家性质的关系。4-P119

(1)政权组织形式与国家性质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二者的关系是内容(国家性质)与形式(政权组织形式)的关系。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映内容。

(2)有什么性质的国家,就必然有与之相适应的政权组织形式,否则,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就无法行使其国家权力,实现阶级统治。但政权组织形式对于国家本质的反映并不非消极的,形式不当或不完备,就不能正确地表现国家的阶级本质,就会影响统治阶级实现其反对敌人、保护自己的任务。所以,任何阶级在取得政权后,为了实现自己的统治,都要采取与其政权的本质相适应的政权组织形式,并不断加以完善。

(3)国家的阶级本质决定政权的组织形式。但阶级本质相同的国家其政权组织形式也有可能不同。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现象,是因为政权组织形式除取决于国家的阶级本质外,还受该国政治力量实际对比关系、革命特点、经济发展水平、民族传统、历史条件和国际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4)然而,不管政权组织形式怎样,都必须与其所表现的国家本质相适应,即必须有利于该国统治阶级行使国家权力。归根到底,政权组织形式仍是由国家性质决定的。

全国2009年07月自学考试法学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0040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36.公民,通常是指具有一国国籍的人。

37.继承权(即财产继承权)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的承受被继承人死亡后留下的遗产的权利。38.犯罪对象是指犯罪行为侵犯某种社会关系时直接遭受影响的人或物。

39.不正当竞争行为,是指经营者违反本法规定,损害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的行为。40.行政诉讼是人民法院为了解决行政纠纷,在当事人的参加下,审理行政案件的活动。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41.简述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义务。4-P163-165 根据宪法的规定,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有:(1)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2)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3)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

第2页,共12页(4)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5)依法纳税。

42.简述我国行政许可法的基本原则。5-P204 行政许可法的基本原则是:

(1)合法与合理原则(设定和实施行政许可,应当依照法定的权限、范围、条件和程序;应当遵循公 开、公平、公正的原则);(2)效能与便民原则;(3)临督与责任原则。

43.简述本票的特征。7-P322答:

本票的特征表现为:(l)本票是自付票据,即本票的出票人和付款人为同一人;(2)本票没有承兑制度,这一点与汇票不同;(3)本票的基本当事人只有出票人和收款人。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14分)

44.试述社会主义法律意识对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重要作用。3-P87 答:

社会主义法律意识对于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1)对社会主义法律的制定和适用的作用。制定任何一项法律,都要依靠法律意识的指导,从这个意义上说,社会主义法律是社会主义法律意识的产物。同时,由于法律的规定具有概括性的特点,执法人员在适用法律时,就需要运用社会主义法律意识,正确地理解和适用法律,做到公开、公正、廉洁和效能。特别是在立法还不完备的情况下,法律意识对于司法人员正确处理案件就更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2)对社会主义法律遵守的作用。社会主义法律之所以能为广大人民群众自觉遵守,是与他们的法律意识密切联系着的。一个公民如果不知法,不懂法,法律意识淡薄,就不可能指望他会很好地遵守社会主义法律。

(3)对清除旧法律意识的作用。社会主义法律意识的本质决定了它毖然要积极地引导全社会去同轻视法律、以言代法、以权抗法、有法不依等剥削阶级法律意识作斗争,清除旧法律意识的影响,以巩固社会主义法律意识的统治地位。

全国2010年4月自学考试法学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0040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36.法律责任,是指由违法行为引起的依法所应承担的带有强制性的责任。37.相邻权是指不动产的相邻人在相邻关系中所享有的权利。

38.税法是调整国家通过税务机关与纳税人之间产生的税收征纳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39.犯罪的主观方面是指犯罪主体对其行为可能引起的危害社会的结果的心理状态,通常指犯罪的故意或者过失,在某些犯罪中还包括犯罪目的。

40.行政诉讼法是国家制定的关于行政诉讼活动所应遵循的原则、制度和程序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41.简述我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立法程序。2-P62-63

依据立法法对全国人大立法程序和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程序的规定,法律的立法程序分为以下四个步骤。(1)法律案的提出;(2)对法律案的审议;(3)法律案的表决;(4)法律案的公布。

经过上述四个步骤,法律的创制即立法过程便告终结。42.简述行政法律关系的特点。5-P193-194

行政法律关系同其他性质的法律关系相比较,具有如下特点:

(1)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的一方,必定是行政机关或者根据法律的授权代行某种行政职能的社会组织。(2)行政法律关系的成立,往往以行政机关单方面的行为为根据。(3)在行政法律关系中,主体一方的行政机关往往可以直接运用国家强制力,强制对方当事人履行义务或者接受制裁。(4)行政法律关系主体之间的争议,通常通过一定的行政程序予以解决。43.简述商法的存在形式及其内含。7-P290-291

第3页,共12页(1)按照商法的表现和存在形式,可有形式和实质两种意义上的商法的划分。

(2)形式意义上的商法是指在民商分立的国家在民法典之外所制定的商法典及相关的单行法。

(3)实质意义上的商法是指调整商事关系的一切法律规范,由民商分立国家的商法典及相关单行法和民商合一国家包括在民法典和商事单行法中的商法规范构成。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14分)44.试述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法律适用原则。2-P70 答:

(1)这项原则要求每一个公民都必须遵守法律,享受法律规定的权利和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之外和凌驾于法律之上的特权。无论是谁,只要违反了法律,都要平等地受到追究。这就是说,凡属我国公民,无论其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有何差别,无论其家庭出身、本人成分、社会地位和政治历史有何不同,执法机关在适用法律时,应一视同仁,平等对待。

(2)公民在法律适用上一律平等的原则,同社会主义法律的阶级性是完全一致的,因为,社会主义法律作为打击敌人、保护人民和保障国家经济建设的工具,其本身就具有十分鲜明的阶级性。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只要能够不偏不倚地对每个公民平等地适用法

律,就是坚持了社会主义法律的阶级性。与此相反,倘若借口坚持法律的阶级性,对于同一性质的案件,因人而异地适用法律,势必破坏法律的统一标准,还会给特权思想和各种枉法行为甚至给一小撮敌对分子的破坏捣乱大开方便之门。

全国2010年7月自学考试法学概论试题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6.法律的解释,是指对法律条文的含义和适用条件所作的理解和说明。37.专利是指对某项发明创造成果享有一种独占的利益。38.抗税是指纳税人以暴力、威胁方法拒不缴纳税款的行为。

39.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状态。40.行政诉讼的证据,是指能够证明行政案件真实情况的事实。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41.简述我国依法治国的必要性。3-P91

(1)依法治国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需要。

(2)依法治国是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实现国家政治体制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需要。(2)依法治国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需要。42.简述我国行政处罚法的法定原则的内容。5-P206-207 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

(1)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行为,法律有明文规定应予行政处罚的,才受处罚。

(2)行政处罚由法律规定有权设定行政处罚的国家机关在职权范围内依法设定,无权设定的不得设定,有权设定的也不得越权设定。

(3)行政处罚由具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规定的授权的或者委托的组织也可以在法定授权或者委托的范围内实施行政处罚,除此规定以外的机关和组织不得实施行政处罚。(4)行政机关实施行政处罚,必须以法律为准绳,必须严格遵守法定程序。43.简述支票的法定记载事项。7-P322 支票的法定记载事项包括:(1)表明“支票”的字样;(2)无条件支付的委托;

第4页,共12页(3)确定的金额;(4)付款人名称;(5)出票日期;(6)出票人签章。

五、论述题(本大题14分)

44.试述我国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社会主义性质。4-P150-153

一、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性质,取决于国家的性质。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国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社会主义性质。

二、我国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社会主义性质,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公民权利的广泛性。公民基本权利的广泛性有两层含义:首先,公民享有的权利的范围是广泛的;其次,享有权利的人即权利主体也是广泛的。

2、公民权利的真实性。我国宪法不仅赋予公民以广泛的权利和自由,而且这些权利和自由是有物质保障和法律保障的,因而是真实的。

3、公民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我国公民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表现为享受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主体的统一。在我国,任何人不论功劳多大,职位多高,在享受权利的同时,都必须忠实地履行义务,国家决不允许有只享受权利而不尽义务的特殊公民的存在。其次,表现为权利和义务的相辅相成关系。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保证了公民权利的实现,激发了公民自觉地、忠实地履行自己的义务。同时,公民也只有认真履行自己的义务,才能促进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从而为实现公民权利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四、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平等性。我国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平等性,表现为公民在享受权利和履行义务方面,不因公民的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和居住期限等的不同而有所差别。这就是说,在我国,任何公民都平等地享有法律赋予的权利,也平等地履行法律所规定的义务,对任何公民的违法行为,都必须平等地予以追究和制裁。

全国2011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法学概论试题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6.国家性质4-P111 答:

国家性质即国家的阶级本质,又称政权性质,或称国体,指的是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37.行政行为是指行政机关依法实施行政管理的行为。

38债是按照合同的约定或依照法律的规定,在当事人之间产生的一方享有请求他方为或不为特定行为的权利义务关系。

39.税收是国家为了实现其管理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照法律规定的标准,参与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

40.共同犯罪是指两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41.简述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4-P118

(1)政权组织形式,是指统治阶级所采取的用以实现其国家权力的形式,即统治阶级为了反对敌人、保护自己而组织起来的国家政权机关。政权组织形式又称政体或根本政治制度。

第5页,共12页(2)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以民主集中制为原则,由人民选举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并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础,建立全部国家机构,在人民监督下来行使国家权力,实现人民当家做主的制度。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长期革命斗争,在总结革命根据地政权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创造的一种最适合我国国情的政权组织形式。42.简述民事诉讼时效的概念以及我国民事诉讼时效的种类。6-P286-287

(1)民事诉讼时效则是指民事权利人经过法定期限不行使自己的请求权,法律规定消灭其胜诉权(即人民法院对其民事权益不再予以保护)的制度。

(2)一般诉讼时效又称普通诉讼时效,在我国,是指由民法通则规定的、在一般情况下统一适用的诉讼时效制度。我们国家规定时效制度,既要保护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又要维护社会经济生活的稳定。

(3)特殊诉讼时效民法通则特别规定的短期时效和通过各种单行法规规定的时效期限,叫做特殊诉讼时效。43.简述犯罪构成与犯罪的关系。9-P362

(1)犯罪构成和犯罪是两个紧密联系的概念。犯罪解决的是犯罪的一般属性属性问题,即回答什么是犯罪和一切犯罪都具有的基本特征。犯罪构成则是解决犯罪的标准问题,即回答某种行为必须具备哪些必要的条件才能构成犯罪。(2)犯罪概念是犯罪构成的基础,犯罪构成是犯罪概念的具体化。离开了犯罪概念,离开了犯罪的基本特征,就谈不到犯罪构成的问题;离开了犯罪构成,离开了具体的犯罪标准,就无法划清罪与非罪的界限,也无法认定某一行为所构成的犯罪的性质,以及此罪与彼罪的区别。

(3)由于犯罪构成与犯罪概念的统一性,犯罪行为必然是符合犯罪构成要件的行为,符合犯罪构成要件的行为也必定是犯罪行为。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14分)

44.试述社会主义法律制定的基本原则。2-P56-58

(1)遵循宪法的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的根本法,是其他一切立法的最终法律根据。因而,遵守宪法的基本原则就成为一条最高的立法原则。国的立法竖定地以基本路线为根据,才不至于偏离正确的大方向,从而才能引导全国人民建设富强、文明和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2)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的原则。法制的统一是社会主义民主集中制和法律权威的体现,是法治的前提条件和保证。如果法制不统一,各级立法机关自行其是,势必造成国家宪法和法律的破坏,法律的尊严也就荡然无存。维护法制的统一和尊严,要求在制定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和规章时,从国家整体利益出发,从全体人民的全局利益出发,防止和杜绝任何狭隘的部门主义和地方主义偏向。

(3)保障人民通过各种途径参与立法活动的原则。这项基本原则的精神在于如何在立法过程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人民群众通过各种途径参与立法活动,其实质是充分发扬社会主义立法民主。包括由群众提出立法建议,立法机关征询群众对立法活动的意见,群众财法律案的各种形式的讨论,必要时进行全民公决等等。

第6页,共12页(4)科学和合理地规范社会关系的原则。社会主体间的权利与义务和国家机关的权力与责任,乃是法律规范和法律关系的主要内容。它们属于社会利益分配即正义问题。合理的利益分配就符合正义,不合理的利益分配就不符合正义。科学性与合理性的统一,符合客观情况或规律与符合正义的统一,就是理想的立法。

(5)依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立法的原则。立法中的法定权限,指宪法和立法法赋予不同国家机关制定法律的权力范围。超越法定权限制定的法律是违法的,因而也是无效的。法定的立法程序也很重要。立法程序是立法精神的生命形式,越是民主的国家就越强调立法的程序。因为没有严格的程序,就会导致立法质量的低劣、法律体系的混乱乃至对公民权益的损害。

(6)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制定的原则除上述立法法直接规定的立法的基本原则外,还可以总结和推导出以下几项派生的原则: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法律的稳定性、连续性和适时的立改废相结合的原则;现实性和纲领性相结合的原则。

全国2011年7月自学考试法学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0040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36.禁止性规范,是指规定人们不得为某种行为的规范。

37.法人是指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38.危害结果是指危害行为对刑法所保护的社会主义社会关系所造成的实际损害。39.物证是指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物品和痕迹。

40.外交特权与豁免,是指根据国际法或有关协议,在国家间互惠的基础上,为使一国外交代表在驻在国能够有效地执行职务,而由驻在国给予的特别权利和优遇。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41.简述法产生的一般规律。1-12(1)法律和国家同时产生

(2)由习惯到习惯法,再由习惯法到制定法(3)不断地从个别调整上升为一般调整

(4)从权利、义务的合一到权利、义务的严格区分

(5)从法律与宗教、道德的浑然一体到法律取得相对独立的地位 42.简述我国合同的担保形式。6-262(1)保证

保证是合同当事人以外的第三人以其信用,担保债务履行的一种法律行为。(2)定金

凡以担保债权的实现和证明合同已有效成立为目的,根据当事人的约定,由一方向对方先行给付一定数额的货币以保证合同的履行的为定金。(3)抵押权

担保法规定,债务人或第三人不转移供作担保的财产的占有,而仅将该财产供作债务履行的担保,即为抵押。(4)质权

质权又称质押。它是指债务人或第三人将其动产或财产权利证书交付债权人占有,在债务人不履行其债务时,质押权人可将质押物变卖,并优先受偿的担保方式。(5)留置

债权人按照合同的约定,占有对方的财产,在债务人不履行其义务时,债权人得留置其财产,并依照法律规定以留置的财产折价或拍卖、变卖,从所得价款中优先受偿。43.简述我国刑法规定的适用缓刑的条件。9-389 依照刑法的规定,适用缓刑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第7页,共12页(1)犯罪分子被判处的刑罚是拘役或者3年以下有期徒刑。(2)犯罪分子不是累犯。

(3)犯罪分子犯罪情节较轻并有悔罪表现,适用缓刑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14分)44.试述我国选举制度的含义及其民主性的体现。4-122

一、含义

选举制度是关于选举国家代表机关应遵循的各项制度的总称,包括选举的摹本原则、选举资格的确定、组织选举的程序和方法、选民与代表的关系等内容。

二、民主性的体现

1、选举权的普遍性。

我国选举权的普遍性是由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本质决定的。根据宪法和选举法的规定,凡年满18周岁的我国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这一规定表明了在我国享有选举权的人的广泛性。

2、选举权的平等性。

选举权的平等性有两重含义:

(1)每个选民在选举时与其他选民有同等的投票权(2)所有的选民都在同等的基础上参加选举。

3、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并用。

(1)直接选举是指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2)间接选举是指上一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根据选举法的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采用间接选举的方式产生;不设区的市、市辖区、县、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选出(第2条)。这一规定表明,目前在我国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并用,并把直接选举的范围扩大到县一级,这是符合我国当前实际情况的。

4、无记名投票。

投票方法有秘密投票和公开投票两种。秘密投票也称无记名投票,就是在选票上不记投票人的名字,选民按照自己的意愿填写选票,并亲自投入票箱。这样,选民可以排除外来干扰,自主地选举自己信赖的人担任代表。

5、代表向选民或原选举单位负责并受其监督。

选民对代表的监督权和罢免权是选举权不可分割的部分。选民仅有选举权是不够的,还必须用监督权和罢免权来保障选举权。列宁明确指出,任何由选举产生的机关或代表会议,只有承认和实行选举人对代表的罢免权,才能被认为是真正民主的和确实代表人民意志的机关。这是真正民主制的基本原则。

6、从物质上和法律上保障选民的选举权利。

选举法规定,所有选举经费都由国库开支。这是使选举人和候选人都能在实际上享受自由选举权利的物质保障。同时,为了保障选民自由行使选举权利,不受外力干涉,选举法明确规定,对因暴力、威胁、欺骗、贿赂等非法手段破坏选举或妨害选民自由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人,将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或刑事处分。

全国2012年4月自考法学概论试题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36.法律渊源是指用以表现法律的各种具体形式。

37.人格是指公民作为权利和义务主体的独立的资格。公民依法享有这种资格的权利就是人格权。38.危害行为是指人在自己的意识和意志的支配下所实施的危害社会的,为刑法所禁止的行为。

39.侦查是指公安机关(包括国家安全机关)、检察机关在办理案件的过程中,依法进行专门调查工作相采取有关的强制性措施的诉讼活动。

40.条约是国际法主体间依据国际法所缔结的据以确定其相互权利与义务的书面协议。广义的条约指不论以何种名称成形式出现的国际法主体间达成的国际协议。狭义的条约仅指以条约为名称的协议。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41.简述法律概念的功能。1-36

第8页,共12页(1)认知功能。

法律概念帮助人们认知各种同法律相关的情况,了解哪些是同类的和哪些是不同类的。(2)构成功能。

法律概念是进行法律判断以及构建法律原则、法律规则的材料,正如我们平常用一般概念构建话语那样。(3)规范功能。

在法律有缺漏的情况下,司法机关可以运用法律概念,从法律原则中引申出法律规则,对主体的行为加以规范。

42.简述我国婚姻法的基本原则。6-267(1)婚姻自由。(2)一夫一妻。(3)男女平等。

(4)保护妇女、儿童和老人的合法权益。(5)实行计划生育。

43.简述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的区别。9-363(1)犯罪客体体现犯罪的本质,决定犯罪的性质;犯罪对象不体现犯罪昀本质,不决定犯罪的性质。(2)犯罪客体是任何犯罪构成的必要条件,犯罪对象则并非每一犯罪都具有。(3)任何犯罪都会使犯罪客体受到损害,而犯罪对象则不一定受到损害。

(4)同一犯罪客体可以由不同的犯罪对象体现出来,同一犯罪对象也可以体现不同的犯罪客体。(5)犯罪客体是犯罪分类的基础,犯罪对象则不是。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14分)

44.试述我国国家机关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原则。4-170(1)民主集中制原则

这一原则是党的政治原则和组织原则在国家制度上的体现,是我国国家机关组织和活动的最重要、最基本的原则。(2)为人民服务的原则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工作人员是人民的“公仆”,国家机关的各种任务,归结到底,就是为人民服务。(3)法治原则

国家机关组织和活动中的法治原则,要求所有的国家机关都必须严格按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进行活动,所有的国家工作人员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严格依法办事。(4)精简的原则

社会主义的国家机构应该是有效率的、接近人民群众和便于人民群众参加国家管理的。

全国2013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36.成文法是指有权制定法律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程序所制定的具有条文形式的法律文件,即规范性文件。

37.公民或法人所享有的人身权,是指与人身不可分离或相联系而无直接财产内容的各种权利。公民的人身权不仅受民法的保护,而且还受其他法律诸如刑法、行政法、婚姻法等的保护。

第9页,共12页

38.犯罪客体是指为刑法所保护而为犯罪行为所侵犯的社会主义社会关系。

39.物证是指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物品和痕迹。

40.国际法,即国际公法,旧称“万国公法”,主要是国家之间的法律,即以国家之间的关系(包括国家与国际组织间关系)为主要调整对象的有拘束力的原则、规则和制度的总称。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41.简述法律的基本特征。1-26/27/28(1)法律是调整人们行为的一种行为规范。(2)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规范。(3)法律是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规范。(4)法律是规定权利义务的规范。

(5)法律是对社会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

42.简述我国婚姻法规定的结婚必须具备的实质条件。6-268

就结婚的实质要件而言,它包括必须具备的条件(又称积极条件)和不得违反法律禁止结婚的规定(又称消极条件)。

一、根据我国法律的有关规定,结婚必须具备的条件有三项:(1)符合一夫一妻制度;(2)男女双方必须完全自愿;

(3)结婚必须达到法定婚龄。我国则规定为男22周岁,女20周岁。

二、我国婚姻法中禁止结婚的情况有:

(1)结婚双方不得属于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旁系血亲的亲属范围;(2)不得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

43.简述正当防卫必须具备的条件。9-369/370 答:

(1)必须是对不法侵害行为才能实行防卫。

(2)必须是对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行为才能实行防卫。

(3)须是对实施不法侵害的人才能实行防卫,不允许对没有参加侵害行为的第二者(包括不法侵害者的家属)造成损害。

(4)防卫不能过当。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14分)

44、试述我国“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法律适用原则。2-70/71 答:

(1)坚持以事实为根据,就是坚持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因为构成案件的事实是客观的存在,对于负有处理案件责任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来说,案件事实是他们必须认识的首要对象。这些事实不以案件关系人的任何一方或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意志为转移,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首先必须忠实于事实真相。

(2)以法律为准绳,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要忠实于法律。

这包括两层意思:一是在查明案件事实的过程中,必须遵照法律规定的程序;二是对案件所作的处理结论必须以法律的规定为标准。

(3)以事实为根据和以法律为准绳二者作为一项法律适用原则,是相互依存的。

案件事实是构成案件本身的东西,所谓法律适用,就是根据案件的事实,运用法律去解决案件当中的问题。所以,离开客观事实,就不可能以法律为准绳,就谈不上正确适用法律。另一方面,离开法律这个准绳,即使弄清了案件的事实,也不

能对案件作出正确的处理。

第10页,共12页

全国2013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36.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以民主集中制为原则,由人民选举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并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础,建立全部国家机构,在人民监督下来行使国家权力,实现人民当家做主的制度。

37民事法律关系是民事主体之间就一定的物或其他对象(客体)而发生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现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系。民事法律关系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而不是人和物的关系。

38.公司是依照公司法投资设立的,采用股份有限公司或者有限责任公司形式的企业法人。39.共同犯罪是指两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

40.行政诉讼的被告是指原告诉称其具体行政行为为违法,侵犯原告的合法权益,由受诉人民法院通知其应诉的行政机关。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41.简述保证宪法实施的自身保障规定。4-187

(1)规定了宪法在国家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强调了宪法的权威性。(2)规定了监督宪法实施和解释宪法的机构。

(3)第三,规定了对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其他规范性文件的合宪性审查。42.简述我国处理遗产继承的基本原则。6-280 答:

(1)男女平等原则。

(2)养老育幼,保护老人和儿童合法权益的原则。(3)权利与义务相一致的原则。

(4)互谅互让、和睦团结、协商处理遗产继承问题的原则。(5)遗嘱继承优先于法定继承的原则。43.简述紧急避险的成立条件。9-370

(1)必须是为了避免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受到危险而采取的。(2)必须是正在发生危险的情况下采取的。(3)必须是不得已而采取的。(4)紧急避险不能过当。

(5)另外,还需注意,根据刑法的规定,在职务上、业务上负有特定责任的人,不得因避免本人的危险而实行紧急避险。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14分)44.试述法律的特征。1-26

(1)法律是调整人们行为的一种行为规范

行为规范即行为规则,是人们行为所应遵循的准则。这表明,行为规范所调整的亦即法律所调整的是人们的行为。法律正是通过对人们行为的调整来实现对社会关系的调整。

第11页,共12页

众所周知,法律是一种社会规范,但它又有别于诸如道德规范、礼仪规范、宗教规范、社会组织规范等其他所有的社会规范。法律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规范,有其自身的特殊性。

(2)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规范

由国家制定和认可是法律规范成立的两种不同方式,也是法律区别于其他社会规范的主要特征之一。

同法律规范相比,其他的社会规范,包括某些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在内,由于都不是经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因而就不是法律。

(3)法律是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规范

实施法律是运用法律规范来调整社会关系和维护社会秩序,从而使法律所体现的统治阶级意志在社会生活中得到实现。

任何社会规范都要有一定的强制力保证其实施,否则它就不会存在。但是,惟有法律的实施,才依靠国家强制力的保证。

(4)法律是规定权利义务的规范

国家把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现实社会关系加以规范化,概括为人们必须遵守的一般准则即行为模式,这就是法律。

法律之外的其他各种社会规范,也规定有关的人们应当做什么或不做什么、怎样做或者不怎样做,但是,它们都不受国家强制力的保障,因而都不具有法律的性质,所以都不是法律意义上的权利和义务。

(5)法律是对社会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

国家是全社会的正式代表,因而作为国家意志体现的法律的效力也必然遍及全社会,对其领土范围内的任何人都有约束力。相反,一国之内,所有别的社会规范都不具有像法律这样普遍的约束力。

第12页,共12页

篇2:历年简答题或论述题

造成政府机构膨胀(2)资源配置效率低下。(3)企业和社会缺乏动力机制。(4)容易产生腐败。简述我国行政道德的具体规范。(1)勤政。(2)廉政。(3遵纪守法,依法行政。(4)实事求是,科学行政(5)热情待人,协调行政。简述行政执行控制系统包含的基本要素。(1)衡量行政执行是否符合要求的正常标准(2)的手段(3)将当前的行政执行情况与标准相比较的方法(4)

衡量当前行政执行情况

校正当前的行政执行情况以便他达到标准的方法简述行政管理机构的特性合法性、主体性、系统性、权威性、执行性和管理性简述当代中国行政发展的基本特征答:(1)始终坚持以发展经济为中心(2)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3)借鉴国外行政改革经验与吸收我国传统行政精华并举(4)坚持渐进式改革。5)立足于中国国情试述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权力关系发展趋势及其主要原因

1、自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都出现了权力下放或地方分权化趋势

2、分权改革的内容在联邦制国家与单一制国家有所不同,但总体趋势都朝向增加地方自主性的方向发展,改变地方过分依赖中央的局面,使中央与地方间的资源分配更趋平衡

二、地方分权的主要原因有:

1、地方分权是为了提高行政效率

2、地方分权是为了适应现代经济的发展。

3、地方分权是为了适应政治民主化的需要。试述当前条件下提高我国行政绩效的具体途径(1)改革和创新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强化法治政府的行政理念,为提高行政绩效创造一个良好的行政环境(2)不断改革行政体制,进行政府的运行机制创新,做到决策、执行和监督相协调,以提高行政绩效。(3)

提高行政绩效,必须建设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4)

建立和健全良好的行政绩效评估体系,完善行政绩效管理制度,提高行政绩效水平简述行政权力公共性的主要表现(1)行政权力的主体只能是公共机构,而不是个人或私人组织。(2)行政权力活动的领域是公共事务,不是私人领域。(3)行政权力的目的是为社会公共利益服务,而不是为私人利益服务。简述我国行政职能转变的必要性(1)转变行政职能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2)转变行政职能是迎接经济全球化挑战的需要。(3)转变行政职能是实现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4)转变行政职能是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需要。(5)行政职能转变是机构改革的动因和基础。简述当代西方发达国家行政机构改革的共同趋势和特点答:(1)从“大政府”向“小政府”转变(2)行政机构内部的决策与执行职能及机构的分离(3)行政管理机构的分权化(4)强化综合协凋行政管理杌构及其职能(5)行政管理机构设置的弹性化简述行政绩效评估中经济合理性评估的具体方(1)成本与投入的比率测定法(2)行政开支和业务开支的比率测定法(3)人均投入测定法(4)单位成本测定法(5)经济改进余地测定法简述依法行政的基本内容(1)行政管理意识的法制化(2)行政职权的法定化(3)行政编制的法定化(4)行政程序的法定化(5)行政责任的法定化行政管理过程中如何正确地运用授权艺术

一、授权是指由行政领导者授予直接被领导者一定的权力,使其在领导的指导监督下,享有在本职范围内的处理事务的自主权。授权之后,授权者对被授权者保持指挥、监督、检查的权力,被授权者负有完成任务、进行报告的责任和义务。行政领导对被领导者的授权应该是全面的、系统的,包括人、财、物各方面,但是,关系全局目标、政策方针的制定等自身主要的权力不能全部授予,必须保留对下级的监督权、检查权和纠正权。

二、授权的原则

1、权责统一原则

2、视能授权原则

3、信任与监督相统一的原则

4、单一隶属原则

三、授权的方式

1、充分授权

2、不充分授权

3、弹性授权

4、制约授权试述我国政府在行政决策程序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相应的完善措施

一、我国行政决策程序上存在的问题

1、决策信息的收集和处理I作存在着信息不全和信息失真的问题。

2、决策方案的设计存在着“粗而不细”和专业化程度低的问题。

3、决策方案的评估存在着“论而不证”的问题。

4、决策方案的选择存在着民主化程度低的问题。

二、完善行政决策程序的措施针对我国政府在行政决策程序上存在的问题,要完善我国政府行政决策的基本程序

1、强化行政决策过程的信息工作

2、强化行政决策过程的咨询工作

3、强化行政决策的民主参与

4、强化行政决策的制度建设简述强势政府时期行政职能的行使方式(1)广泛使用法律手段(2)使用计划手段(3)制定产业政策(4)采取财政政策,金融政策等经济手段(5)采取直接的行动手段简述行政管理机构设置的程序(1)提出行政管理机构设置的理由,并设计出初步方案(2)对行政管理机构设置方案的评估和论证(3)对行政管理机构设置方案的批准(4)对行政管理机构设置方案的落实与实施简述行政决策的特点(1)行政决策的主体是行政机构或行政人员,尤其是行政领导者(2)行政决策内容是行政事务(3)行政决策过程是一种行政权力的运用过程(4)行政决策的目标在于追求公共利益的最大化简述依法行政的基本内容(l)行政管理意识的法制化(2)行政职权的法定化(3)行政编制的法定化(4)行政程序的法定化(5)行政责任的法定化试述我国行政职能转变的必要性及其主要内容所谓行政职能转变,是指为适应客观环境的变化需要,而对行政职能进行的转换、重组和优化,是对政府的行为方式及职能结构体系的调整。(1)转变行政职能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2)转变行政职能是迎接经济全球化挑战的需要。(3)转变行政职能是实现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4)转变行政职能是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需要。(5)行政职能转变是机构改革的动因和基础。我国行政职能转变的主要内容有:(1)职能重心的转变(2)职能方式的转变(3)职能关系的转变试述行政绩效评估的主要作用和功能(1)行政绩效评估的责任落实作用。如果不能测评政府的绩效,那么,公众很难知道公共部门负起了哪些责任,完成了什么任务。(2)行政绩效评估的对比作用。对不同行政管理部门的经济、效率、效益情况进行全面比较,这是绩效评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比较本身并不是目的,以行政组织为对象的绩效比较也不是为了奖优罚劣。其主要目的是通过比较发现问题,寻找差距,挖掘潜力,寻求改进的途径。(3)绩效评估的计划辅助作用。绩效评估在计划阶段的辅助作用,首先表现在绩效指标有助于管理目标的分化。更为重要的是,绩效评估的结果有助于确定下一阶段的指标并依此合理分配资源。(4)绩效评估的监控支持作用。行政管理工作进入实施阶段后,必须时时对执行情况进行严密的监测,如发现背离计划的情况,就要预测它的可能后果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这就是管理活动中的监测与控制。绩效评估在这里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它为监控提供了信息支持。(5)绩效评估的民主和教育作用。评估过程也是一个教育过程,能帮助公众利用绩效评估作为分析工具,总结他们同公共部门打交道的经历,激发深刻的思考,确立自己对服务质量或效益的测定标准等等。(6)绩效评估在吸引政治资源方面的作用。绩效评估把政府的开支用途、运转情况、为提高绩效所作的努力与结果、面临的困难等公之于众,有利于克服公众中固有的或因一两次不愉快经历而形成的偏见,在公众中建立和巩固对政府的信任,从而起到吸引更多政治资源的效果。(7)绩效评估还具有政治合法化、人力资源开发等方面的功能。最为重要的是,绩效评估的广泛应用,有助于在行政组织内部形成浓厚的绩效意识,从而把提高绩效的努力贯穿于行政管理活动的全过程,渗透到管理决策的各个环节。简述我国现行行政文化环境的基本特点(1)管制型行政总体价值观向服务型行政总体价值观的转变。(2)全能普化型行政功能文化向有限分工型行政功能文化的转变。(3)自律本位型行政运行文化向法律本位型行政运行文化的转变。(4)依附服从型行政公共关系文化向自主参与型行政公共关系文化的转变。述我国行政职能方式转变的主要内容(1)由运用行政手段为主向运用经济手段为主,并将经济手段与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结合起来。(2)由微观管理、直接管理为主,转向宏观管理、间接管理为主。(3)由重计划、排斥市场转向以市场为主,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简述行政管理机构设置的基本原则答:(1)适应性原则(2)协调性原则(3)权责相称原则(4)精干高效原则(5)法制性原则简述行政信息公开化的作用(1)行政信息公开化有助于促进民主政的发展(2)行政信息公开化有利于人民的生活和工作(3)行政信息公开化有利于防止行政权力的腐败(4)行政信息公开化有助于促进行政效率的提高(5)行政信息公开化有助于我国政府更好地适应WTO的要求如何理解行政发展的特点(1)行政发展是一个具有积极意义的良性互动过程(2)行政发展是一个有利于社会稳定和秩序化的过程(3)行政发展是一种制度支撑下的行政动态过程(4)行政发展是一个整体性的系统变化发展过程我国政府的行政决策程序(1)强化行政决策过程的信息工作信息是决策的灵魂,在决策过程中必须强化信息收集和信息处理这个程序。(2)强化行政决策过程的咨询工作咨询工作是决策科学化的重要保证。(3)强化行政决策的民主参与行政决策的民主参与既包括专家的参与,也包括群众的参与,特别是与决策问题有利益关系的群体代表的参与。(4)强化行政决策的制度建设完善政府行政决策程序,加强行政决策的制度建设是关键。行政管理机构绩效不高的原因

一、行政环境因素对行政绩效的制约

1、经济体制的类型会制约行政组织的绩效旧的计划经济体制导致机构臃肿、机构设置重叠、冗员很多、人浮于事,再加上计划经济时期在“以阶级斗争为纲”观点的指引下,政治压倒一切,不讲经济效益,也不讲行政效率。

2、政治制度和民主法制建设程度也制约行政绩效在现代社会中,政治制度涉及政党、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等权力中心之间的关系,也涉及公民和政府之间的关系。

3、大众传播媒介对行政绩效的制约作用大众传播媒介。

二、行政体制因素对行政绩效的制约行政组织有一套自己的体制和制度,用以维持组织的运转和发展。这种结构性的体制对于行政绩效往往起着根本性的制约作用。

三、公务员素质对行政绩效的制约

1、公务员往往在主观上排斥绩效管理行政机关通过官僚机构和公务员来运作。

2、公务员的知识水平、道德水平等职业素质必然制约着行政绩效公务员是行政工作的执行者,他们的举动和判断决定着行政行为的质量和效果。

四、行政绩效管理的制约因素

1、政府的产出在很大程度上难以量化绩效管理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必须将所有绩效都以量化的方式呈现,再据此进行绩效管理。

2、绩效管理项目本身存在的问题行政绩效管理项目目标往往缺乏准确性。许多公共项目表述过于笼统,所反映的公共项目目标含糊而不具体。简述行政权力的有限性(1)行政权力作用范围是有限的。(2)行政权力行使的方式是有限的。(3)行政权力是受监督和制约的。简述行政管理机构设置的基本原则(1)适应性原则。(2)协调性原则。(3)权责相称原则。(4)精干高效原则。(5)法制性原则。简述行政决策的基本程序(1)信息的收集和处理。2)决策方案的设计。(3)决策方案的分析、论证与选择。(4)决策方案的实施。简述行政法律规范的主要特征(1)制定主体的特定性。(2)调整对象的特定性。(3)效力上的权威性、强制性与普遍适用性。(4)行政法律规范类型的多样性与效力等级上的层级性。(5)行政法律规范的相对稳定性。简述行政绩效评估的信息收集方法(1)利用官方记录的方法。(2)培训观测者的方法。(3)公众满意意见调查方法。(4)特别的资料收集方法。试述当代行政组织的变革趋势(1)行政组织结构的变革趋势。在横向结构上,职能部门之间的地位由不平衡走向平衡;随着政府职能的调整,相应的部门有减有增。在纵向层级上,行政组织结构有从尖塔型结构向扁平型结构发展的趋势。(2)行政组织权力分配关系的变革趋势。一方面,在行政组织体制内部,既出现了横向分权趋势,又出现了纵向分权趋势。另一方面,行政组织部分权力向社会组织转移。析我国当前行政发展的阻力

一、行政发展的外部阻力

1、市场经济发育不完善。

2、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改革的不配套。

二、行政发展的内部阻力

1、来自既有行政制度惯性的阻力。

2、来自公务员的阻力。

3、来自行政文化的制约。简述政党影响行政系统的主要途径(1)通过自身的利益表达与利益综合功能,为行政系统提供有关社会民众的政治要求等方面较为专业、系统的信息,为行政系统的决策与管理活动提供依据。(2)运用自身所具有的政治社会化功能,在政府与社会之间建立起一座重要的桥梁,及时地把行政系统的有关政策信息反馈给政策制定者与政策对象双方,这日益成为当代行政系统得以有效运行、改善政民关系的重要保证。(3)通过成为执政党,从而能够通过政府运用行政权力来实现自身的政治主张。西方发达国家地方分权化改革的主要原因(1)地方分权是为了提高行政效率。(2)地方分权是为了适应现代经济的发展。(3)地方分权是为了适应政治民主化的需要。行政管理机构设置的基本程序(1)提出行政管理机构设置的理由,并设计出初步方案。(2)对行政管理机构设置方案的评估和论证。(3)对行政管理机构设置方案的批准。(4)对行政管理机构设置方案的落实与实施。行政机关实行的行政首长负责制的特点(1)在体制设计上,行政首长不仅有权召集和主持本级行政组织的常务会议以及全体会议,而且在对有关问题做出决定时,是在充分展开集体讨论的基础上,最后由行政首长集中大家的正确意见,形成行政组织的决定。(2)行政首长负责制在运行程序上首先是民主,然后才是集中,所以行政首长负责制实质上是民主集中制的一种表现形式。简述行政发展的内部动力(1)行政组织的演化(2)组织分工的细化(3)政府内部改革人士的推动行政监督系统的内部监督体系一、一般监督

1、上下级监督

2、职能监督

3、主管监督

二、专门监督

1、行政监察

2、审计监督.试述行政绩效评估的功能和作用(1)行政绩效评估的责任落实作用(2)行政绩效评估的对比作用(3)绩效评估的计划辅助作用(4)绩效评估的监控支持作用(5)绩效评估的民主和教育作用(6)绩效评估在吸引政治资源方面的作用.简述有限政府时期行政职能的发展趋势有限政府时期行政职能的发展趋势是:(1)通过非国有化,减少政府对企业的微观管理。(2)政府放松规制,更好地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3)推进公共服务职能的社会化、市场化。简述行政组织的变革趋势行政组织结构的变革可以从横向结构和纵向结构两个部分来讨论:在横向结构上,行政组织的变革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1、职能部门之间的地位由不平衡走向平衡。

2、随着政府职能的调整,相应的部门有减有增。

二、在纵向层级上,行政组织结构有从尖塔型结构向扁平型结构发展的趋势。我国行政管理机构改革的基本经(1)坚持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改革的目标,把转变政府行政职能作为机构改革的关键。(2)坚持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把精兵简政和优化政府组织结构作为机构改革的重要任务。(3)坚持积极稳妥的方针,既审时度势,把握时机,坚定不移地迈出改革步伐,又充分考虑各方面可承受的程度,审慎地推进改革。(4)坚持机构改革与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相结合,制定配套的政策措施,妥善安排分流人员,优化干部队伍结构。(5)按照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要求,加强行政体系的法制建设。简述依法行政与以德行政的相互联系。

一、依法行政与以德衍政之间的区别:

1、形成的理论依据不同。

2、运行的手段与内容不同。

3、运行机制的不同。

4、运行后果的表现形式及效果不同。

二、依法行政与以德行政的相互联系:

1、对行政权力以及行政行为的规范性或约束性作用是依法行政与以德行政的共同精髓所在。

2、实现责任行政是依法行政与以德行政的共同目标。

3、依法行政与以德行政具有一些共同的基本功能。

4、依法行政是行政管理的基石,以德行政是依法行政的补充克服行政绩效制约因素的有效途径

一、改革和创新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强化法治政府的行政理念,为提高行政绩效创造一个良好的行政环境。

1、市场经济体制、民主政治体制和法治理念,是当前我国最需要的行政环境。

2、政治体制方面的不断完善和法治政府的建立,加强了对行政组织的监督和控制,为提高政府活力和创新能力提供了保障。

二、不断改革行政体制,进行政府的运行机制创新,做到决策、执行和监督相协调,以提高行政绩效。

1、完善科学化、民主化决策机制。

2、实现依法行政。

3、加强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三、提高行政绩效,必须建设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

1、加强学习,掌握广博知识。

2、解放思想,勇于改革创新。

3、勤政廉洁,树立良好政风。

四、建立和健全良好的行政绩效评估体系,完善行政绩效管理制度,提高行政绩效水平。

1、绩效管理需要立法保障。

2、公民参与机制是行政评估体系必不可少的条件。

3、必须建立健全合理有效的评估体制。

4、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论述外源式行政发展模式的基本特征(1)行政改革与行政发展是以相对落盾的社会经济条件为基础的,所以起点比较低。(2)行政改革是在外力强迫下的“自我手术”,缺乏改革与发展的内源性和自发性。由于忽视本国的国情,主要套用其他国家的行政发展模式,改革不对路,这就导致了行政发展的结果往往适得其反,甚至加剧了专制与腐败。(3)政府权力高度集中,严重缺乏社会中介组织或中介组织发育不良。(4)动荡不安的社会局面造成了行政改革与行政发展的极大障碍,导致政府缺乏权威,体制不健全,机构涣散,效率低下。雷格斯过渡型社会行政模式的主要特点(1)该社会的行政行为已出现专业化分工趋势,但又未能有效实现完全的或者说真正的专业化分工,往往难以与其他社会行为区分开来。(2)专业化的行政机构已设立,但不能正常运作,功能有限,许多职能的发挥还需要由其他社会机构,甚至是宗族、同乡会等传统机构来完成。(3)正式建立起来的行政制度由于各种传统势力的影响而不能起到应有的规范及约束作用,往往成为摆设,形同虚设。.简述改革开放后我国行政职能重心与行政职能方式的转变。(1)用行政手段为主向运用经济手段为主,并将经济手段与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结合起来。(2)观管理、直接管理为主,转向宏观管理、间接管理为主。(3)计划、排斥市场转向以市场为主,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简述当代西方发达国家行政管理机构改革的主要内容(1)大政府”向“小政府”转变。(2)机构内部的决策与执行职能及机构的分离。(3)管理机构的分权化。(4)综合协凋行政管理机构及其职能。(5)管理机构设置的弹性化。.简述行政管理过程中授权应遵循的原则(1)权责统一原则。(2)视能授权原则。(3)信任与监督相统一的原则。(4)单一隶属原则。简述加入WTO后我国行政发展的基本趋势(1)加快从全能行政向有限行政转变的步伐。(2)重塑政府与社会的关系。(3)由权力行政向规则行政的行政理念转变。(4)从暗箱行政向透明行政转变。从行政监督系统的角度,分析如何提高我国行政监督水平

一、行政系统的外部监督系统包括:

1、权力机关的监督。

2、政党的监督。

3、司法机关的监督。

4、公民及社会团体的监督。

5、新闻舆论的监督。

二、行政系统的内部监督系统包括:

1、一般监督。一般监督是指国家行政管理机构在日常工作中根据需要随时进行的各种监督。主要包括上下级相互监督、职能监督和主管监督等方面。

2、专门监督。专门监督是指政府内部设立具有专门监督职能的机构对历有部门的行政工作以及公务员的行政行为实行专业性分工的监督。包括对人事管理的行政监察和对财务管理的审计监督。国行政管理机构改革的基本经验(1)坚持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改革的目标,把转变政府行政职能作为机构改革的关键。(2)坚持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把精兵简政和优化政府组织结构作为机构改革的重要任务。(3)坚持积极稳妥的方针,既审时度势,把握时机,坚定不移地迈出改革步伐,又充分考虑各方面可承受的程度,审慎地推进改革。(4)坚持机构改革与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相结合,制定配套的政策措施,妥善安排分流人员,优化干部队伍结构。(5)按照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要求,加强行政体系的法制建设。简述行政组织设计的影响因素(1)行政组织的目标、职能与环境。(2)行政组织的技术特征。(3)行政组织目标、职能与环境和行政组织技术特征的匹配性。简述当代中国行政发展的基本特征:(1)始终坚持以发展经济为中心。(2)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3)借鉴国外行政改革经验与吸收我国传统行政精华并举。(4)嗥持渐进式改革。(5)立足于中国国情。试述当前条件下提高我国行政绩效的基本途径:

一、改革和创新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强化法治政府的行政理念,为提高行政绩效创造一个良好的行政环境。

1、市场经济体制、民主政治体制和法治理念,是当前我国最需要的行政环境。

2、政治体制方面的不断完善和法治政府的建立,加强了对行政组织的监督和控制,为提高政府活力和创新能力提供了保障。

二、不断改革行政体制,进行政府的运行机制创新,做到决策、执行和监督相协调,以提高行政绩效。

1、完善科学化、民主化决策机制。

2、实现依法行政。

3、加强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三、提高行政绩效,必须建设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

1、加强学习,掌握广博知识。

2、解放思想,勇于改革创新。

3、勤政廉洁,树立良好政风。

四、建立和健全良好的行政绩效评估体系,完善行政绩效管理制度,提高行政绩效水平。

1、绩效管理需要立法保障。

2、公民参与机制是行政评估体系必不可少的条件。

3、必须建立健全合理有效的评估体制。

4、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行政权力的具体来源(1)强制力,是一切权力的最原始、最直接的来源。(2)诱导力,与强制力对应的是一种诱导力,它不是依靠惩罚或威胁,而是给予物质的或精神的奖励,引诱行政权力客体服从管理。(3)组织制度,这种权力的基础是行政组织结构及其所赖以运行的制度规则,行政主体可依靠层级性组织结构,通过强制或诱导,要求下级服从。(4)信息,在现代社会,信息越来越成为最重要的财富和资源。行政主体一般要经过专业训练,掌握专门知识和技能,在实施行政管理过程中,行政主体接触和掌握了大量的信息,而且行政机关还有专门信息机构。(5)个人因素,行政人员个人的品德、知识、能力、人际关系等都可以构成一种影响力,使得行政客体服从。榜样示范的力量可看做是这种权力。西方发达国家行政机构改革的主要内容(1)从“大政府”向“小政府”转变(2)行政机构内部的决策与执行职能及机构的分离(3)行政管理机构的分权化(4)强化综合协凋行政管理机构及其职能(5)行政管理机构设置的弹性化简述行政执行的主要环节(1)计划(2)动员(3)指挥(4)协调简述成本收益评估方法的具体操作步骤

一、估计成本利收益

二、成本和收益折现

三、得出最后结论,分析我国行政职能转变的必要性第一,转变行政职能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第二,转变行政职能是迎接经济全球化挑战的需要。第三,转变行政职能是实现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第四,转变行政职能是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需要。第五,行政职能转变是机构改革的动因和基础。试论述我国加入WTO后行政发展的趋势(1)加快从全能行政向有限行政转变的步伐加快政府职能从“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转变,由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转变,由微观管理向宏观管理转变,由单一的行政手段向经济、法律、行政手段并用转变的过程,从而实现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政府职能的根本转变。(2)重塑政府与社会的关系为了避免发生政府管理危机和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要求,政府的行政管制的职能将会逐步向公共服务的职能转变,向责任行政的方向转变。(3)由权力行政向规则行政的行政理念转变政府必须严格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依法行政(4)从暗箱行政向透明行政转变信息公开是贯穿于WTO规则中的一个最基本的要求。显然,WTO的有关规则在客观上能够促进政府由暗箱行政转向透明行政的进程,对于促进政府建设、推行阳光政府具有十分重大的作用,对于我们建立廉洁高效的政府也具有重要意义。行政权力与行政责任的关系(1)就行政责任的性质而言,由于行政权力的公共性,决定了行政责任是一种公共责任。(2)就行政责任的产生而言,行政责任是一种基于行政职权关系而产生的责任。(3)就行政责任的大小而言,行政责任是一种与行政权力相对等的责任。国行政决策程序上存在的主要问题(1)决策信息的收集和处理工作存在着信息不全和信息失真的问题。(2)决策方案的设计存在着“粗而不细”和专业化程度低的问题。(3)决策方案的评估存在着“论而不证”的问题。(4)决策方案的选择存在着民主化程度低的问题。.简述行政绩效评估的程序(1)制定计划。(2)初步调查。(3)管理控制评估。(4)详细评估。(5)撰写评估报告。在我国当前条件下行政信息公开化的含义及其作用行政信息公开,就是指政府将凡不属保密范围的行政信息依法向社会公开发布以使行政信息为社会所广泛知晓并得到充分利用的行政沟通行为,它属于单向沟通的一种形式,也是政府向社会进行信息沟通的一种形式。(1)行政信息公开化有助于促进民主行政的发展。(2)行政信息公开化有利于人民的生活和工作。(3)行政信息公开化有利于防止行政权力的腐败。只有通过法律把信息公开规定为行政机关的义务,实现公共信息社会共享,才能够从根源上遏制行政权力腐败。(4)行政信息公开化有助于促进行政效率的提高(5)行政信息公开化有助于我国政府更好地适应WTO的要求。试述当代中国行政发展的主要特征(1)始终坚持以发展经济为中心中国的行政改革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2)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3)借鉴国外行政改革经验与吸收我国传统行政精华并举西方发达国家在行政改革方面取得的经验和教训,是全人类的精神财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4)坚持渐进式改革。5)立足于中国国情。简述我国政府职能关系转变的主要内容我国行政职能关系转变的主要内容有:

一、理顺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上级地方政府与下级地方政府之间的职能关系。

二、理顺政企关系

三、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四、理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

五、理顺政府内部各职能部门的关系简述我国行政管理机构改革的基本经验第一,坚持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改革的目标,把转变政府行政职能作为机构改革的关键。第二,坚持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把精兵简政和优化政府组织结构作为机构改革的重要任务。第三,坚持积极稳妥的方针,既审时度势,把握时机,坚定不移地迈出改革步伐,又充分考虑各方面可承受的程度,审慎地推进改革。第四,坚持机构改革与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相结合,制定配套的政策措施,妥善安排分流人员,优化干部队伍结构。第五,按照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要求,加强行政体系的法制建设。简述行政领导授权应遵循的原则(1)权责统一原则。2)视能授权原则。(3)信任与监督相统一的原则。(4)单一隶属原则。我国行政决策程序上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1、决策信息的收集和处理工作存在着信息不全和信息失真的问题。

2、决策方案的设计存在着“粗而不细”和专业化程度低的问题。

3、决策方案的评估存在着“论而不证”的问题。

篇3:历年简答题或论述题

《2015年江苏高考考试说明 (语文科) 》中这样阐释:“文科加试题由三部分组成:文言文阅读、名著名篇阅读、文本材料要点归纳、分析和鉴赏。”其中, 文言文阅读部分要求对课外一段文言材料的全部或部分断句, 并回答相关问题。

二、难点分析

历年江苏高考附加题文言文阅读简答题的得分情况都不很理想, 笔者发现学生在该题中的得分障碍主要是以下几点:读不懂、找不到、写不出。

首先是读不懂。从材料选文内容来看, 都是课外选文, 文字障碍多, 艰深难懂, 阅读难度大;从材料文体上看, 大都是议论性语段, 比较抽象深奥;从能力考查来看, 除了间接考查“辨析文句意义”外, 侧重考查筛选归纳信息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能力层级为C和E, 要求很高。

其次是找不到。很多同学在答题时找不到答题区域, 胡乱摘抄文本, 答案游离于题干之外。

最后是写不出。因为前面的“看不懂”和“找不到”, 学生在组织答案时胡乱编造, 或者写出来的答案与题干关联度甚小, 还有的不符合字数限制。

三、方法指津

(一) 如何快速猜读文本, 把握文意

从解题环节来看, 读懂材料是解题的第一步, 也是正确答题的前提。有以下几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快速猜读文本大意。

1.利用问题, 整体把握法:问题往往是内容的概要或要点, 可以借此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2.调动积累, 联系语境推知法:在平时的学习、练习和复习中, 我们已经接触到大量的文言文, 同时积累了相当多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以及文言句式。在阅读新的文言短文时可以利用已知的词句推知未知词句含义。

3.圈画关键词句法:阅读文言短文的目的就是要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作者在材料中传达的思想内容。所以, 在阅读过程中, 有意识地圈画作者的观点句和文章中的过渡句, 可以快速把握文意。

4.留意注解和作品出处:有些考题为了降低理解难度, 会在文章后面提供一些生字词注解、作家介绍和选文出处。我们要利用这些资源, 根据时代文风和创作背景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

(二) 如何准确定位区域, 筛选信息

在理解了文意, 把握了主旨之后, 就进入定位答题区域这一环节。

1.认真审题, 明确标准。可以圈出题干中的关键词, 为筛选明确方向。

2.搜索关键语句, 排除无关的信息。带着筛选标准, 到材料中搜索相关语句, 找到相关文字, 明确答题区域, 排除干扰信息。

3.分层抓点, 防止遗漏。筛选的时候还要考虑分值 (阅卷时采点得分) , 分层抓点。有时答题区域比较分散, 在文中有几个要点, 重要语句或关键词可能不止一处, 要有得分意识, 防止遗漏要点。

(三) 如何转换内容要点, 贴切作答

理解了文意, 也准确定位了答题区域, 关键的一步到了, 那就是组织答案。如何将答题区域中的信息转化为合符要求的答案?我们来看几个例子

例1:2012年江苏省高考题

有疑陶渊明诗篇篇有酒。吾观其意不在酒, 亦寄酒为迹者也。其文章不群, 辞采精拔。跌宕昭彰, 独起众类, 抑场爽朗, 莫与之京, 横素波而傍流, 干青云而直上, 语时事则指而可想, 论怀抱则旷而且真。自非大贤笃志, 与道污隆, 孰能如此乎!余爱嗜其文, 不能释手, 尚想其德, 恨不同时。 (节选自萧统《陶渊明集序》)

问题:用原文中的词句概括作者敬慕陶渊明的原因, 不超过10个字。 (2分)

答案:文章不群, 大贤笃志。 (前一点也可答“辞采精拔”, 后一点也可答“与道污隆”。答对一点1分)

这是原文词句摘取组合法的答案组织方法, 也是最简单的一种方法。要注意找出中心句等概括性的语句, 注意字数限制。

例2:苏锡常镇四市2014届高三5月教学情况调研

是故辞主乎达, 不主乎简。刘器之曰:《新唐书》叙事好简略其辞, 故其事多郁而不明, 此作史之病也。且文章岂有繁简耶?昔人之论, 谓如风行水上, 自然成文。若不出于自然而有意于繁简, 则失之矣。当日 (曾公亮) 《进<新唐书>表》云:其事则增于前, 其文则省于旧。《新唐书》所以不及古人者, 其病正在此两句也。 (节选自顾炎武《日知录》)

问题:请用自己的话说说《新唐书》在叙事上的主要不足是什么? (2分)

答案:追求文辞简略 (1分) , 导致记事繁多而不清楚 (1分) 。

这是原文词句翻译引申法的答案组织方法。在已经定位的答题区域内, 对相关语句进行翻译, 要注意翻译时关键字词的落实和语句通顺。

例3:2014年江苏省高考题

今日读《列女传》蔡琰二诗, 其词明白感慨, 颇类世所传木兰诗, 东京无此格也。建安七子, 犹涵养圭角, 不尽发见, 况伯喈女乎?又琰之流离, 必在父死之后, 董卓既诛, 伯喈乃遇祸。今此诗乃云为董卓所驱虏入胡, 尤知其非真也。盖拟作者疏略, 而范晔荒浅, 连载之本传, 可以一笑也。 (节选自苏轼《题蔡琰传》)

问题:苏轼从哪几方面判断蔡琰二诗为拟作?请简要概括。 (不超过20个字) (3分)

答案:时代诗风、家庭影响、创作时间。 (各1分)

这是语段整体概括法的答案组织方法, 这种类型的题目, 往往要求考生整体理解材料的内容, 切分层次, 归纳概括。考生就要紧扣材料, 揣摩文意, 尽量贴近材料作答。

篇4:浅谈高考论述文客观题的答题技巧

自从2016年广东高考采用全国卷以来,论述类文本阅读的考查形式与往年高考相比有了明显的改变,由原来的客观题和主观题兼有的考查形式变成了单纯的客观题,题目由4道减为3道,分值也由原来的16分变成了9分。虽然考题形式和分值有所变化,但考查目的和能力要求依旧还是严格遵循《考试大纲》的要求,在“理解”和“分析综合”两个能力层级命题。

因此,解读论述文的客观题时,学生除了能够运用论述文的文体知识通读文本,对论述文本的结构、思路、大意了然于心之外,还需培养他们的阅读理解和分析综合能力,即论述类文章的阅读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唯有如此,才能在考场中快速准确高效地解答论述文的客观题。现依据笔者多年来的备考经验,就论述文客观题的解答思路谈谈个人的粗浅看法。

一、明了转述方式

学生除了要明了命题者设置的干扰项的特征之外,还应懂得语言转述的具體方式。论述文因其深刻的思想性和丰富的人文性,决定了阅读考查的重点在于把握文本的内容要点和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具体到客观题中,选项几乎没有照录原文语句的,都是对文章的内容要点和文中涉及的观点态度的转述。但这些转述是否符合原文的意思,需要考生在全面理解文章的基础上,依据题干的要求,做出明确的判断。所以,了解转述的基本方式也是学生去伪存真、确定选项的重要前提。现就此问题谈谈命题者设置选项常用的三种转述方式:

1. 概括式转述

概括式转述就是将原文具体的表述加以抽象,提炼其本质,上升到一般认识的转述方式。表现在语言形式上,是从一大段文字或一个长句子中抽取关键词语,重新组织成一个相对短小的句子。判断这一转述是否符合原文语意,一定要注意这种从具体到一般的提升是否符合作者的观点,也就是这种一般性结论是否可靠;二要看由抽取的关键词重新组织的句子是否符合原句的整体大意,是否符合原句中的词句之间的组合关系。

2006年全国卷第6题A项对应的原文是:“大运河涉及黄河与长江这两个古代文化、文明的核心地区,连接着燕文化、齐鲁文化、吴越文化等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文化区域,其沿岸是古代中国人口集中、文化遗址密集的地区。各个时代,大运河贯穿之地都留下了丰富的文化古迹,被誉为‘古代文化长廊,其文物价值与意义非同寻常。”

选项转述为:“大运河实际上是连结中国古代几个重要文化区域的桥梁和纽带。”

这是一个典型的概括性转述。要判断它正确与否,要看转述中传达的两个信息是否正确:⑴大运河是否连结着中国古代几个重要的文化区域;⑵大运河能否算得上是连结这几个文化区域的桥梁和纽带。原文的确列举了大运河流经的几个古文化区域,是不是“桥梁和纽带”原文没有明说,但从原文看这两个词用以概括大运河在贯通文化区域中的作用也是恰当的。因此,这个转述是正确的。

2. 具体式转述

具体式转述就是将原文中抽象概括的内容用具体的事例加以表述的转述方式。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是对原文某一个概括性观点和结论的例证。判断具体式转述是否恰当,主要从观点和材料是否统一,材料是否切合原文表达意图的角度去思考。

2014年全国新课标卷I第1题A项对应的原文是:“悲剧产生于社会矛盾、两种社会力量的冲突。冲突双方分别代表着真与假、善与恶、新与旧对立的两极,却总是以代表真、善、新等美好的一方的失败、死亡、毁灭为结局,他们是悲剧的主人公。”

选项转述为:“在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中,祝英台女扮男装外出求学,为追求爱情自由,面对封建势力的巨大压力,拒绝委曲求全,最后触碑殉情,化成蝴蝶。”

这是典型的具体式转述。选项用“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来解说了“悲剧”的形式,“祝英台女扮男装外出求学、追求爱情自由”代表“真、善、新”的社会力量,在与“假、恶、旧”的封建势力冲突中失败,最终“双双殉情化为蝴蝶”。不难看出,这个转述可以看成是用事实来论证“悲剧”的一个例子,是符合原文意思的。命题者命题的意图就是考查考生是否读懂了原文的意思。

3. 同义变式转述

同义变式转述是采用不同的语言形式,对原文语句内容不作变更的转述方式。这种转述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换一种说法”。常见的变式句有两类:一类是单句成分次序排列特殊的句子,如主谓倒装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状语前置句、宾语前置句等;一类是复句中分句次序排列特殊的句子,如因果倒置句、转折倒置句、条件倒置句、假设倒置句,条件复句、因果复句、假设复句的互换等等。判断同义变式转述是否恰当,可以利用句式变换的一些知识,方法来帮助解题。学生要特别注意那些摘抄原文多、结构形式类似的选项,需要细致辨析,不可盲目认同;而那些变换了说法和表达方式且在原文中相应语句对应的选项,却不能轻易否定。毕竟判断同义变式转述是否正确,关键还是在于判断转述的句子是否“同义”。

2015年全国课标卷I第2题D项对应的原文是:“在高度发达的造纸和印刷技术保障下,通过民间自发力量的作用和官府的强制推行,宋代社会陆续出现了诸如茶引、盐引、交子、关子和会子等新型纸质信用工具。”

选项转述为:“宋代的造纸术和印刷术高度发达,这为交子、关子和会子等新型信用工具的产生提供了技术条件。”

这个转述实质上就是由上面那段文字转述而来,只是将原文“在高度发达的造纸和印刷技术保障下……”变换“宋代的造纸术和印刷术高度发达,这……提供了技术条件。”仅仅是句式变换了一下而已,语意丝毫未变,完全符合原文的表述,是正确选项。

二、辨识陷阱类别

全国卷论述文阅读都是客观题,题目中凡是不符合题意和原文的选项都是对原文的理解或分析推断有误,都是命题者设置“虚假信息”的陷阱,所以学生在解答客观题时首先要能够辨识命题陷阱。一般论述文客观题常设的陷阱有:

1. 偷换概念

故意将选项中的重要概念予以错误解读,乍看与原文一样,但仔细推敲琢磨,却并非一回事。2016全国统一卷第1题D项“1917年王国维写的《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证明了《史记·殷本纪》所载内容的真实性。”据原文第1段“证明《史记·殷本纪》与《世本》所载殷王世系几乎皆可由卜辞资料印证,是基本可靠的”可知,是“卜辞资料”印证了《史记·殷本纪》所载内容的真实性,属于偷换了概念。

2. 张冠李戴

这种干扰项常常把原文中甲的观点说成是乙的观点。2014年课标卷Ⅱ第3题B项“宋代政府引入行会管理方法,既规定从业者必须加入行会,并按行业对经营者进行登记,又对生产经营的商品进行质量把关”,原文第3段有“各个行会对生产经营者的商品质量进行把关”的表述,可见选项的主体应该是“各个行会”。

3. 无中生有

即原文中无此论断而主观臆测,导致选项的分析与原文的论断出现偏颇,甚至风马牛不相及。2015年全国课标卷Ⅰ第1题A项“宋代的信用进入迅速发展时期,借贷、质、押、典、赊买赊卖等信用形式的产生是宋代金融的一个新特点”,比較原文第2段的表述“典当作为不动产转移的一种形式,也是在宋代形成和发展的”可知,此选项于文无据,文中只说明“典”是宋代形成和发展的。

4. 故意扩大或缩小

这种选项往往不是原文的真实表述,而是夸大或缩小某种作用、程度和范围。2016全国统一卷第2题B项“旧史学的研究既缺少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又缺乏科学的考古资料,因而它受到古史辨派的无情批判”,据原文第4段“古史辨派对一切经不住史证的旧史学的无情批判”可知,命题者故意将“旧史学”的修饰语“一切经不住史证的”删除,导致“旧史学”的范围扩大。

5. 断章取义

指选项概括原文内容不全面,并据此曲解文意,妄下结论,得出一个错误的论断。2015年四川卷第1题C项“今文经、古文经的不同是分别采用了隶书和战国的字体书写,今文经的篇目与内容相对较丰”,而原文第2段只说了“古文经与今文经不仅书写字体不同,而且同一部经典的篇章多寡也或有差别”,“今文经的篇目与内容相对较丰”完全是命题者曲解文意的错误推断。

6. 混淆已然与未然

命题者有意将文本中“未然”“将然”或推向的结果,说成“已然”的结果。即有意将原文中没有发生的事情说成已经发生。2013年全国大纲卷第5题B项“温室气体使全球变暖,并由此造成两极冰川融化的现象,从地球的立场出发,这实际上属于大自然的‘正常运作”,就是将文本第1段“人类大量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导致全球气温上升,而全球变暖将使地球两极的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进而给人类的生存造成威胁”这种将来可能发生的现象说成了既成的事实。

7. 混淆或然与必然

命题者有意将文本中“或然”或可能的结果,说成“必然”的结果。即有意将原文中可能发生的事情说成必然发生。2014年安徽卷第3题B项“古代思想家反对‘文胜质的倾向,认为繁杂的技术具有炫目的迷惑性,‘炫技势必干扰人们对于‘道的持续关注”,就是把原文第3段“繁杂的技术具有炫目的迷惑性,目迷五色可能干扰人们对于‘道的持续注视”中的“可能”表示的或然状态说成“势必”的必然状态。

8. 混淆肯定与否定

即命题者在选项转述时故意用一些具有否定意味的词语或变换句式的形式来改变原文的肯定或否定判断。2014年全国课标卷Ⅰ第4题C项“当悲剧以文学艺术的形式出现,悲剧事件与观众或读者之间就会具有一定的心理距离,这样人们就不至于获得悲剧感,从而不至于介入悲剧冲突之中。”原文第4段结尾“获得悲剧感和审美愉悦”肯定了“人们”是可以“获得悲剧感”的,选项却故意否定。

9. 强加因果

即将原文中没有因果关系的事物说成是因果关系。2015年全国课标卷Ⅱ第2题A项“文本之所以是一个‘召唤结构,一个原因就是它有一些内容有意不写或不明写,需要接受者用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想象去补充”,而原文是“艺术文本是一个‘召唤结构,因为文本有‘空白‘空缺‘否定三个要素。所谓‘空白,是说它有一些东西没有表达出来,作者有意不写或不明写,要接受者用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想象去补充”,原句中“召唤结构”与“有一些内容有意不写或不明写,需要接受者用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想象去补充”之间并没有因果关系。

三、定位检索信息

论述文阅读考查的是学生的阅读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而不是要求学生全面、系统、透彻地理解相关的专业知识。因此,答案一定在文本中,我们完全可以凭借客观题中各选项提示的信息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1. 明确题干指向

审题是正确答题的前提。明确题干的“指向”,也就是要求学生在审题时要知道命题者设题的角度和考查方向,每一道客观题的题干都包含了许多有效的答题指向信息,这些信息对我们确定答题区间和正确选项既是一种提示,也是一种限制。

①审清题干要求是选择“正确”选项还是“错误”选项,是选择“符合”原文选项还是“不符合”原文选项。全国卷的论述文客观题都是单选题,因此,学生在确定某一个选项的过程,实际上是排除其他三个选项的过程,所以在审题时务必要明确“排除”的依据。

②审清题干筛选信息的标准或依据。学生要关注题干中“表现”“原因”“结果”“观点”“性质”“主旨”“思路”等关键词,正确选项不仅要符合原文表述,还要符合题干要求。如果学生只看是否符合原文,而忽略题干要求,就有可能出现“选”非所答的问题。

③审清题干提示的信息检索区间。有的题目并未关涉全文,它只是针对文本的某一个段落或某几个段落设题,解答时只需关注题干相关涉的段落即可。此类题目往往有关键词提示本题的信息检索区间,因此,学生在整体阅读时如果能够根据题干中“关键词”的提示快速精准 “定位”,确定与本题相关的段落、语句,无疑会提高阅读的速度和答题的准确率。

④审清题干的命题特点。一般情况,不同的题型,命题者设置的陷阱也有所差别,学生在审题时如能注意命题特点与“陷阱”的某种联系,就能快速发现错误选项,准确答题。譬如“理解概念題”,常用偷换概念、以偏概全、扩大或缩小范围等陷阱命题;“理解句子题”则喜用曲解文意、混淆肯定与否定、混淆已然与未然、混淆或然与必然、加深或减轻程度等陷阱命题;“筛选信息、理解文意题”爱用偷换对象、无中生有、扩大或缩小范围等陷阱命题;“推断题”由前提和结论组成,学生要注意前提是原文的内容,结论是由前提推断出来的。只要前提正确,即使结论不是原文的表述也是正确的。所以命题者设题时往往用强加因果、无中生有、将可能当肯定、加深或减轻程度等陷阱命题。

2. 强化文本意识

一般论述文的阅读,无论是理解层次的还是分析综合层级的,解读必须依照文本,客观题的选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确定选项信息来源的“源头”,然后将选项的表述和原文结合起来,两者对照,确保选项判断的准确性。

①区间对应意识。即选项的内容,必须在原文中找到与之对应的相关段落或语句。

②选项信息与原文信息的对应意识。判断选项是否正确的依据是文本,所以,学生在解答客观题时必须将选项表述与其对应的原文内容进行比较,区别异同,做出判断。

③原文与引文的对应意识。作者在论述文中阐述自己的观点看法时往往会引述他人的观点看法加以佐证,故学生在阅读时要明确作者的观点和文中引用他人的观点的对应关系,把握作者引用的目的和二者之间的异同。

3. 锁定答题区间

依据选项中的关键词语、文本的照应词语确定与选项对应的照应句。有的题干有明确的阅读区间,学生可以直接锁定答题区域;有的题干却毫无提示,这时学生需要把题干中有引号标明的词语或其他关键词,在文本中找到他最先出现的段落,然后以此为中心,上下检索,确定信息区。与选项对应的信息一般集中在一个段落或者一个段落的某个层次,但亦有分散在互相补充的几个段落或层次。学生需要仔细分析比较,然后据此确定相应的答题区域。

四、比较原文选项

在框定的阅读语区找准与选项对应的原句,比较选项和照应句,看是否有表述差异。对学生来说,理解和分析的重要信息就是指题目选项中所涉及的,命题者在命题时往往不是直接采用原文的语言,而是改头换面,有所转换,或者是故意设计陷阱,所以,学生必须熟悉命题者设置陷阱的规律,检索出选项中命题者作为干扰和迷惑的虚假信息,然后排除干扰,不为所惑,才能对客观题选项的正误做出快速而又准确的判断。具体而言,学生可以从以下几个主要方面将选项与原文进行比较:

1. 比较逻辑关系的变化

论述文在论述某一论题时,必须阐明不同概念、论断之间的逻辑关系。常见的逻辑关系有因果、条件、转折、主次、总分等。比较选项和原文时,要特别留意命题者在选项中是否故意混淆或颠倒了原文的某种逻辑关系。2015年四川卷第2题A项“儒家经典被汉王朝宣布为国家经典,成为国家政治、法律、意识形态的根据”,与之对应的原文是“儒学作为汉代主流思想,是与中央集权的统一相适应的”,原文并无“这是中央集权统一的条件”的前提,可见此前提条件是命题者故意添加的。

2. 比较语言分寸的变化

论述文在阐述观点时,要求语言严谨,其褒贬好恶必须旗帜鲜明,不可含糊,故其在一些时态、程度、范围、语气等方面的表达上力求恰当准确。常见的表示分寸的词语有表时间先后的“目前、有时、将会、在……时、当……时、某时、某年”等;表范围大小、数量多少的“一些、有些、几乎、全部、全不、全都、所有、普遍、绝大多数、除……之外、到……为止”等;表程度深浅、质量好坏的“更、更加、尤其、最”等;表推测或肯定“也许、或许、可能、大约、大概、已经、不一定、不可能、一定、必定”等。学生在比较选项与原文时,应高度关注这些表示语言分寸的词语的变化,以免落入命题者的陷阱。2013年山东卷第2题D项“中国画以彻骨的冷寒,逼人的死寂反衬现实世界的生机,从而体现出静寒之境”,原文第4段是“似是令人窒息的死寂”却“又是一个充满生机的世界”,显然,命题者有意将原文表推测的“似是”变成了“现实”。

3. 比较论断成立的依据

论述文的论断一般都是在一定的条件才能成立,缺少了某些特定的条件,有的论断可能无法成立。辨析选项是否符合原文表述,不仅要看主要论断是否一致,还需特别留意选项在转述原文时,是否有遗漏、更改或增加了某项前提。2012年辽宁卷第1题C项“资源外延小于环境,主要分为生产资源和生活资源。只有改变获取资源的手段,才能是人与自然不再对立”,其对应的第1段原文是“一般来说,环境比资源外延要大,但更重要的是,资源是人掠夺的对象,而环境是人的家园。从自然掠夺资源,不管手段如何,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对立的”。原文用“不管”来阐明人与自然的对立是无条件的,不会因外部条件而改变结果。选项在转述时却变成“只有改变获取资源的手段”的必要条件就能实现“人与自然不再对立”的结论,从而改变了原文结论成立的依据,也改变了原来的结论。

五、选项复位验证

选项的确认不是凭空进行的,是学生在充分理解并把握文本内容的前提下,从原文中找出依据与选项进行对比、辨异,用超人的语文智慧识破并躲过了命题人设置选项的种种陷阱,最终才做出的判断。所以,确定客观题的选项后,还应把选出的答案“复位”到原文中“验证”一下,如果词义连贯,意思准确即为正确。

总之,论述文客观题在设置正确选项时,往往运用“似非而是”的手法,即在语言形式上“远离”文本原句,而在表达意义上与原句相符。为达到相应的效果,往往在变换句式时运用合理的省略、调序、增添、替换、归纳或发散,这种合理的省略、调序、增添、替换、归纳或发散就是正确的表达式。

这是考生应该了解掌握的正确表达式,它代表的是合乎逻辑的正确思维方式。为此,我们必须回顾复习相关的语言学、语用学知识,面对文本能准确转换,以期自如应对。而不仅仅是停留在关注“陷阱”的设置方式上,需知所有的“似是而非、似非而是”都将成为考生失分的陷阱。

所以我们要让学生“从高考真题中学”,“在专项训练中学”,经由经验、探究来学习。一旦学生真正形成准确、快速阅读的能力和正确转换的逻辑思维能力,论述类文章阅读得高分甚至满分是不难的。

篇5:简答题 论述题

5入党的基本要求:党的思想路线: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前提和基础理论联系实际是根本途径和方法实事求是是核心和本质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验证条件和目的三个有利于: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三个代表: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四个方面内容.它们互相联系,互相贯通,互相促进,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都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从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丰富思想文化成果中提炼和概括出来的精华,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刻内涵的科学揭示

10廉政建设:?

11党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

12十八大召开的时间:2012年11月8日

13科学执政,民主执政?

14十八大的主题: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主题:以全面深化改革为主题 16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17党的建设的四项基本要求:第一,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第二,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第三,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第四,坚持民主集中制。

18大学生入党的四项基本要求:?

19入党的基本条件:年满十八岁的中国工人、农民、军人、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阶层的先进分子,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愿意参加党的一个组织并在其中积极工作、执行党的决议和按期交纳党费的,可以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

2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21毛泽东思想的灵魂:实事求事,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22党制定一切方针政策的标准:出发点: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 立足点: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党员的八项义务:1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决议,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学习科学、文化和业务知识,努力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2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带头参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带动群众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艰苦奋斗,在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中起先锋模范作用。3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做贡献。(政治方面的要求)4自觉遵守党的纪律,模范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严格保守党和国家的秘密,执行党的决定,服从组织分配,积极完成党的任务。5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对党忠诚老实,言行一致,坚决反对一切派别组织和小集团活动,反对阳奉阴违的两面派行为和一切阴谋诡计。6切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勇于揭露和纠正工作中的缺点、错误,坚决同消极腐败现象作斗争。7密切联系群众,向群众宣传党的主张,遇事同群众商量,及时向党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维护群众的正当利益。8发扬社会主义新风尚,提倡共产主义道德,为了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在一切困难和危险的时刻挺身而出,英勇斗争,不怕牺牲。党员的基本权利:1.参加党的有关会议,阅读党的有关文件,接受党的教育和培训。2.在党的会议上和党报党刊上,参加关于党的政策问题的讨论。3.对党的工作提出建议和倡议。4.在党的会议上有根据地批评党的任何组织和任何党员,向党负责的揭发、检举党的任何组织和任何党员违法乱纪的事实,要求处分违法乱纪的党员,要求罢免或撤换不称职的干部。5.行使表决权、选举权,有被选举权。6.在党组织讨论决定对党员的党纪处分或作出鉴定时,本人有权参加和进行申辩,其他党员可以为他作证和辩护。7.对党的决议和政策如有不同意见,在坚决执行的前提下,可以声明保留,并且可以把自己的意见向党的上级组织直至中央提出。8.向党的上级组织直至中央提出请求、申诉和控告,并要求有关组织给以负责的答复。党的任何一级组织直至中央都无权剥夺党员的上述权利。

24和谐社会的内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党的纲领:最高最低社会主义的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7组织原则组织制度:党的组织制度主要包括: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即民主集中制;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党的组织生活制度;党的选举制度,党内议事规则等。

简答题:

1十八大主题: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2大学生入党的基本程序:

1、向党支部递交入党申请书、主动汇报思想(申请人)

2、建立登记档案(党支部)

3、确定积极分子(党支部)

4、填写《积极分子登记表》(党支部

5、培养教育(党支部)

6、定期考察(党支部、党小组、培养人)

7、确定并上报发展计划(党支部)

8、团组织向党组织推荐优秀团员为发展对象(团支部、院团委)

9、参加党委组织的培训(党支部)

10、确定发展对象(党支部)

11、政审(党支部)

12、向党委汇报(党支部

13、发展前公示(党支部、院党办)

14、预审(党委组织部门)

15、填写《入党志愿书》(介绍人、申请人)

16、召开接收预备党员的党员大会,并填写党支部决议,上报党委(党支部)

17、与发展对象谈话(党委指派负责人)

18、召开党委会审批(党委

19、填写上级党委审批意见(学校党委组织部门)20、填发“发展党员通知”(院党办)

22、将预备党员编入党支部(党支部)

23、预备党员入党宣誓(党支部、党委)

24、进行预备党员培养考察(党支部、培养考察联系人)

25、预备党员预备期满前半个月,向党组织提出书面转正申请,经公示、支部大会讨论通过,报上级党组织审批合格者转为正式党员。

3新时期党员标准:

一、坚持理想信念,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增强党性修养,提高精神境界,增强党性,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斗。

二、坚持勤奋学习,树立“知识危机”意识,深刻理解和掌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争做学习型党员、学习型干部,用科学理论武装自己,不断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三、坚持党的根本宗旨,始终不渝地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走群众路线,把群众的满意当作第一标准,诚心诚意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

四、坚持勤奋工作,争创一流业绩。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求真务实,大胆工作,爱岗敬业,奋发进取,乐于奉献,吃苦在前,享受在后。

五、坚持遵守党的纪律,维护党的团结。坚持党的原则,坚决抵制各种歪风邪气,勇于同各种消极腐败现象做斗争。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

六、坚持“两个务必”,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严格要求自己。发扬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始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

4党的建设基本要求: 第一,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第二,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第三,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第四,坚持民主集中制。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它既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也是群众路线在党的生活中的运用。必须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积极性创造性。

5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内容:1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2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3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4坚持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5社会主义荣辱观

6党的纲领:党的纲领包括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两部分。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这是始终不变的。最低纲领则是根据革命或建设的发展阶段的客观实际不同而有所不同。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也可以称为运动的最近目的和最高目的。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这是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纲领。

党的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党的最高理想:实现共产主义

论述题:一、当代大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第一,要认真学习。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学会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矛盾。还要学习经济、政治、法律、科技、历史、文学等方面的知识。学习主要靠自学,当然,必要的灌输也是不可少的。第二,要认真进行思想改造。除认真学习外,最重要的是要经常进行自我改造,这是一个长期而艰苦的过程,而这个改造最主要的在“内因”。要想认真地自我改造,就要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为标准,不断检视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进行必要的批评和自我批评,克服任性和偏私。还要敢于向一切错误的思想观念、腐朽的生活方式宣战,要勇于接受组织和群众的监督。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改造的目的。第三,要善于区分观念的正确与否,把握好自己的言行。比如享乐主义,这种人生观认为“人生在世,吃喝二字”,因此贪图安逸,追求吃喝玩乐。在它的影响下,一些人讲“不要活得太累”,“过把瘾就死”等。面对灯红酒绿的美食城、歌舞厅、夜总会,有的领导干部经常泡在里面,还美其名曰“工作应酬”。对诸如此类的观念和说法,必须要有一个正确的区分,对错误的东西必须要坚决抵制,否则,你原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慢慢会被这些所谓的“新观念”所替代第四,领导干部要正确运用手中的权力,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树立“三观”的过程中,作为领导干部,要经常想一想,“自己手中的权力是谁给的”、“如何用手中的权力为人民造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每个党员都应该履行的,但作为领导干部责任更大,其作用也更明显,工作有失误,可危害一片。因此,作为领导干部,应该十分珍惜人民赋予自己的权力,时刻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真正实践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三个代表”。当代大学生必须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必须要有坚韧不拔的毅力,甚至要牺牲一些个人的利益,只有这样,才能象毛泽东同志所说的,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二 如何端正入党动机,早日成为合格的共产党员?

1、入党动机:重要性:入党动机是指一个人要求入党的内在原因和真实目的。切实端正入党动机是每一个入党积极分子争取入党的首要问题。第一:端正入党动机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思想基础,第二,端正入党动机是端正入党行为的前提,第三,端正入党动机是成为合格党员的起点,第四,端正入党动机是经得起考验的基础。

篇6:党考试简答题论述题

一、论述题:

1、谈谈你对党员先进性的认识,并且以怎样的实际行动体现党员的先进性?

答:认识:①党的性质决定着党是具有先进性的政党;②党员是党的肌体和细胞,只有党员具有先进性才有党的先进性;③党员的先进性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基础和保证;④党员的先进性关系到民心向着还是背离党的重要因素。

实际行动:①不断学习政治理论,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坚定共产主义信念;②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争取优异成绩,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③遵章守纪,规范行为,做好表率;④关心和帮助他人,乐于奉献。

2、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答: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改革开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不断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上取得新的更大的成绩,不断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打下更为坚实的基础。

3、如何理解“共产党员必须自觉接受党的纪律的约束”?

答:(1)无产阶级政党是铁的纪律的部队。纪律严明是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保证;是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重要保证;是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的有力武器;是巩固党与群众密切联系的基本条件;是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

(2)党章明确规定:“共产党员必须自觉接受党的纪律的约束。”入党誓词中也有“严守党的纪律”的内容。接受党的纪律的约束是作为党员条件和党员标准提出来的,因此,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增强纪律观念,严格遵守党的纪律。

①共产党员必须增强纪律观念。②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③共产党员要勇于同一切违法乱纪行为作斗争。④必须严肃党纪,坚决处理违纪者。

4、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曾经说过:“我觉得人生在世,只有勤劳,发奋图强,用自己的双手创造财富,为人类的解放事业---共产主义贡献自己的一切,这才是最幸福的。”请结合对雷锋这段话的理解,谈谈应如何确立自己的人生追求。答案要点:

雷锋这段话告诉我们,每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当代大学生都要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

1、要坚持不懈地学习、学习、再学习。

2、要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3、要自觉地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4、要在学习和工作中努力创造一流业绩。

5、要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操和革命气节。

5.试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答案要点:

第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它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和发展战略、根本任务、发展动力、依靠力量、国防战略、领导力量和根本目的等重大问题上取得了丰硕成果,用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的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它比较系统的概括了党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之党治国治军等方面的理论成果,使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理论高度,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

第二,全面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系党和国家工作的全局,关系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关系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长远发展。我们必须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动摇,以此作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根本指导思想。

6.党为什么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答案要点:

第一,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科学的理论体系。

第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没有马克思主义,就没有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没有马克思主义,就没有工人阶级的革命政党;没有马克思主义,就没有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胜利。

总之,党只有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行动指南,才能认识和掌握事物的发展规律,制定不同历史时期的正确路线、纲领;才能树立坚定的信念和必胜的信心,始终站在革命运动和建设事业的前头,带领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完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进入社会主义的更高发展阶段,最终实现共产主义。

7.党为什么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最高理想和最终奋斗目标?答案要点:

第一,共产主义是人类最理想的社会制度。

第二,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第三,共产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理想和奋斗目标。

8、试论党章规定的共产党员的基本条件。

答案要点:

第一,“中国共产党党员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这一规定表明,党必须坚持自己的工人阶级的阶级基础;所有党员,必须要有共产主义觉悟,为着工人阶级的利益而奋斗,发挥先锋战士的作用。

第二,“中国共产党党员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身。”这一规定强调,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个人利益必须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

第三,“中国共产党党员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除了法律和政策规定范围内的个人利益和工作职权外,所有共产党员都不得谋求任何私利和特权。”这一规定要求,共产党员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党员永远不许脱离广大人民群众,永葆劳动人民的勤劳本色,永做人民的勤务员,永做人民的务实、为民、清廉的公仆。时刻牢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艰苦奋斗,无私奉献。

9.结合实际谈谈如何认真学习、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认真学习、全面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第一,要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在增强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上下功夫。

第二,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和与时俱进的精神,在全面掌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系统理论上下功夫。

第三,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在自觉运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实践上下功夫。一是坚持学习理论和指导实践相结合;二是坚持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相结合;三是坚持运用理论和发展理论相结合。

10.结合实际谈谈如何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争取早日加入党组织? 第一,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和党性锻炼,切实端正入党动机,努力做到在思想上首先入党。

第二,按照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一是正确认识和对待党员标准,明确努力方向;二是自觉接受党组织的培养、教育和考察;三是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实际行动争取入党。

第三,严格履行党章规定的入党手续,争取早日在组织上入党

11.联系自己的思想和实际,谈谈怎样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

答案要点:

党的十六大确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实事求是,切实可行,催人奋进。

第一,认真学习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

第二,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立足本职工作,在党的领导下,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艰苦奋斗,开拓进取,建功立业。

第三,保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充分发挥自身的先锋模范作用,带领广大群众一道前进。

12.党为什么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第一,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科学的理论体系。

第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没有马克思主义,就没有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没有马克思主义,就没有工人阶级的革命政党;没有马克思主义,就没有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胜利。

总之,党只有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行动指南,才能认识和掌握事物的发展规律,制定不同历史时期的正确路线、纲领;才能树立坚定的信念和必胜的信心,始终站在革命运动和建设事业的前头,带领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完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进入社会主义的更高发展阶段,最终实现共产主义。

二、简答题

1.十七大党章有哪些特点

十七大党章的特点:集中体现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党的重要主张,规定党内的重要制度和体制机制,对推进党的工作、加强党的建设具有根本性的规范和指导作用。党的十七大根据形势和任务的发展变化对党章进行适当修改,有利于全党更好地学习和遵守党章,更好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向前进。要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体现科学发展观等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把党的十七大报告确立的重大理论观点、重大战略思想、重大工作部署写入党章,努力使党章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对推进党的工作、加强党的建设提出的新要求。

2.入党积极分子如何争取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一、端正入党动机

1、树立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终身的坚定信念;

2、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3、在工作学习生活等各方面起模范带头作用。

二、自觉接受党组织的培养、教育和考察

1、主动向党组织汇报思想、工作、学习情况;

2、积极参加党组织安排的活动;

3、努力完成党组织分配的任务;

4、认真参加党组织的培训;

5、自觉接受党组织的考察

三、努力学习实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时俱进,无私为人民服务

1、坚持不懈的学习、再学习;

2、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

3、自觉坚持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4、在学习工组中创造一流业绩;

5、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操和革命气节

3.结合实际,谈谈如何认真学习党章„„

(1)学习党章,就要加强党的意识和党性观念(2)遵守党章,就要自觉遵守党的原则和纪律

(3)贯彻党章,就要努力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加强先进性建设

(4)维护党章,各级纪律检查机关就必须全面履行职责,带头遵守,坚决维护

4.应如何确立自己的人生追求

雷锋这段话告诉我们,每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当代大学生都要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1.要坚持不懈地学习、学习、再学习2.要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

3.要自觉地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4.要在学习和工作中努力创造一流的业绩 5.要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操和革命气节

5.在新世纪新阶段如何坚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

答:(1)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要紧密结合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践;

(2)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要紧密结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3)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要紧密结合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实践

(4)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要紧密结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实践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

6、党章规定的入党誓词是什么?

《中国共产党章程》第一章第六条规定:“预备党员必须面向党旗进行入党宣誓。誓词如下: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 牺牲一切,永不叛党。”

7、“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的是什么?如何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8、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党章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这是因为: 第一,党的领导地位是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中形成的。第二,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事业胜利的根本保证。

第三,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要求。

9、、简述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容

答: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

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

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

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10、.衡量一个党员是否合格的重要标准是什么? 11.共产党员必须履行的八项义务是什么? 答:根据党章第三条的规定,党员必须履行下列义务:

(1)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决议,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学习科学、文化和业务知识,努力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2)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带头参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带动群众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艰苦奋斗,在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中起先锋模范作用。

(3)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做贡献。

(4)自觉遵守党的纪律,模范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严格保守党和国家的秘密,执行党的决定,服从组织分配,积极完成党的任务。

(5)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对党忠诚老实,言行一致,坚决反对一切派别组织和小集团活动,反对阳奉阴违的两面派行为和一切阴谋诡计。

(6)切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勇于揭露和纠正工作中的缺点、错误,坚决同消极腐败现象作斗争。

(7)密切联系群众,向群众宣传党的主张,遇事同群众商量,及时向党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维护群众的正当利益。

(8)发扬社会主义新风尚,提倡共产主义道德,为了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在一切困难和危险的时刻挺身而出,英勇斗争,不怕牺牲。

12、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是什么?

答: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13.党章规定共产党员享有的八项权利是什么?

答:根据党章第四条的规定,党员享有以下权利:

(1)参加党的有关会议,阅读党的有关文件,接受党的教育和培训。

(2)在党的会议上和党报党刊上,参加关于党的政策问题的讨论。

(3)对党的工作提出建议和倡议。

(4)在党的会议上有根据地批评党的任何组织和任何党员,向党负责地揭发、检举党的任何组织和任何党员违法乱纪的事实,要求处分违法乱纪的党员,要求罢免或撤换不称职的干部。

(5)行使表决权、选举权,有被选举权。

(6)在党组织讨论决定对党员的党纪处分或作出鉴定时,本人有权参加和进行申辩,其他党员可以为他作证和辩护。

(7)对党的决议和政策如有不同意见,在坚决执行的前提下,可以声明保留,并且可以把自己的意见向党的上级组织直至中央提出。

(8)向党的上级组织直至中央提出请求、申诉和控告,并要求有关组织给以负责的答复。

党的任何一级组织直至中央都无权剥夺党员的上诉权利。

14.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什么?

答: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15.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纲领和现阶段最低纲领是什么?

答: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现阶段最低纲领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6、.四项基本原则包括哪些内容?

答: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17.吸收新党员的主要标准是什么?

答:能否自觉地为实现党的路线和纲领而奋斗,是否符合党员条件,是吸收新党员的主要标准。

18.党的群众路线是什么?

.答: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19.“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是什么?

答:“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20.三个有利于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答:各项工作都要把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平,作为总的出发点和检验标准。

21.党的纪律处分有哪几种?

答:五种:警告、严重警告、撤销党内职务、留党察看、开除党籍

19.什么情况下自行脱党?

答:连续六个月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或不交纳党费,或不做党所分配的工作,就被认为是自行脱党。

22.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题是什么?

上一篇:难过心累深情句子下一篇:爱党爱国爱家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