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调查报告

2024-08-29

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调查报告(共9篇)

篇1: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调查报告

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调查报告

1、自然概况

砀山酥梨自然保护区位于XX县中部,位于东经116o09′~116o35′,北纬34o22′~34o34′,大致处于黄河故道的南北大堤之间。行政区划上包括官庄坝镇、西南门镇、唐寨镇北部,玄庙镇、周寨镇、葛集镇的南部,良梨镇、权集乡、砀山果园场、XX县园艺场、XX县果科所、XX县林场、官庄林场的全部。

地势呈西北高,东南低,海拔高度在54.3~40.4m,地貌类型可分为黄河故道、高滩地、背河洼地、缓坡平原、湖洼地等,以缓坡平原为主要类型。

土壤成土母质为黄泛沉积物,类型简单,为潮土类的黄潮土亚类、碱化潮土亚类和盐化潮土亚类,以沙土属和泡沙土属为主。

水系属淮河流域的新汴河水系和南四湖水系,前者主要有利民河、大沙河、巴清河、文家河和东洪河,后者主要有故黄河和复兴河,故道的南大堤是两水系的分水岭。

气候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年均气温14.1℃,年均降水量761mm,58%的降水集中在6~8月。

自然植被类型只有沟谷草甸和沼泽植被二种类型,人工类型有果树、防护林、村片林、农作物等。

保护区范围内的主要生境有果园、套种果园、湿地、防护林、村落、农田、荒地等。果园是保护区内最主要的生境,主要树种为砀山梨、苹果、桃、李、葡萄、石榴、柿等,其中以砀山梨树种的覆盖面积最大,其次是苹果树。在一些果园中套种玉米、花生、山芋、小麦、大豆等作物;湿地生境主要分布在黄河故道中,主要植被有芦苇、菖蒲、莲等;在农作区和堤坝上有呈带状的防护林,主要树种是泡桐、杂交杨、刺槐等;村落及其周围有村片林和四旁林,主要树种是刺槐、柳、榆、椿、樟等;沿故道两侧在果园与果园之间;在黄河故道的西端有大面积的沙土地,大部分为荒地,周围种植一些山芋和豆类作物。

2、调查时间与调查方法

2.1调查时间

本次调查从20**年5月份开始,于20**年11份,历时7个月,前后进行了4次野外调查。20**年5月28日至6月1日重点调查鱼类、两栖爬行类和夏候鸟;20**年10月1日至10月4日重点调查旅鸟和啮齿类;20**年11月28至30日日重点调查冬候鸟。

2.2调查方法

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采用定性调查的方法。在调查区域的水域内雇用当地居民用撒网捕获鱼类,将调查时采集到的鱼类、两栖和爬行类用甲醛固定后制成标本带回实验室鉴定。

啮齿动物采用铗日法定量调查,铗具为铁板铗。

鸟类采用定性、定量和访问调查的方法。每次调查选择相对固定的路线,采用路线调查法,按一定的方向,于天明之后,10:00之前,以及16:00之后,天黑之前统计路线两则50米范围内所遇见的鸟类种类和数量,其它时间作定性统计。根据数量统计划分常见种和优势种。访问村民和果农中的鸟类爱好者,通过图谱中鸟类形态的识别和特征的描述,了解当时鸟类的季节分状况。巡访鸟市,了解笼养鸟的野外来源。

3、脊椎动物种类组成与区系分析

3.1物种组成

本次调查在XX县酥梨自然保护区录得鱼纲13种。分属于5目,其中鲤形目8种,鲈形目3种,合鳃目1种,鲇形目1种。

录得两栖和爬行类6种。两栖纲无尾目4种,爬行纲有鳞目3种。

本次调查录得砀山酥梨自然保护区鸟类96种,分属于13目,30科。

本次仅录得兽纲兔形目1种,食虫目1种。由于仅布铗一次,在果园套种的花生地中置铗86只,未捕获到鼠类。据刘春生等1984年9月在黄楼乡,张家林等9月在黄河故道,刘洪等20**年3月高寨的调查,本区域共有啮齿目6种,食虫目1种。此外,《安徽》记述该地区有啮齿目的东北鼢鼠和食肉目的狗獾分布,因此,共有兽纲4目12种。

3.2区系分析

在两栖爬行中,古北种占33.3%,东洋种占22.2%,广布种占44.5%,广布种占优势。在93种鸟类中,留鸟25种,冬候鸟30种,夏候鸟23种,旅鸟15种,留鸟和夏候鸟共47种,因此,繁殖鸟类中,东洋种占31.9%,古北种40.4%,广布种占29.8%,可见黄河故道的鸟类区系表现南北过渡的特征,但以古北界鸟类为多。在11种兽类中,古北种9种,占81.8%;东洋种1种占8.2%,古北种占优势。

4、生态分布

保护区范围内的主要生境有果园、湿地、防护林、村落、农田、荒地等。

4.1果园

果园中分布的主要脊椎动物有两栖纲的中华蟾蜍(bufogararizans),爬行纲的丽斑麻蜥(eremiasargus)。鸟纲有燕隼(falcosubbuteo)、灰背隼(f.columbarius)、山斑鸠(streptopoliaorientalis)、珠颈斑鸠(s.chinensis)、四声杜鹃(cuculusmicropterus)、戴胜(upupaepops)、家燕(hirundorustica)、金腰燕(h.daurica)、白鹡鴒(motacillaalba)、白头鹎(pycnonotussinensis)、虎纹伯劳(laniustigrinus)、棕背伯劳(l.schach)、黑枕黄鹂(orioluschinensis)、黑卷尾(dicrurusmacrocereus)、灰椋鸟(sturnuscineraceus)、喜鹊(picapica)、红点颏(lusciniacalliope)、大山雀(parusmajor)、暗绿绣眼鸟(zosteropsjaponica)、麻雀(passermontanus)、金翅雀(carduelissinica)、黑尾蜡嘴雀(eophonamigratoria)、三道眉草鹀(emberizacioides)等,哺乳纲的北方刺猬(erinaceuseuropaeus)、大仓鼠(cricetulustriton)、黑线仓鼠(c.barabensis)、黄胸鼠(rattusflavipectus)、黑线姬鼠(apodemusagrarius)等。这一生境中的动物以鸟类为主,夏季以山斑鸠、黑卷尾、灰椋鸟、大山雀和暗绿绣眼鸟为常见种,以山斑鸠为优势种;冬季以山斑鸠、灰椋鸟和大山雀为常见种,灰椋鸟为优势种。在果园生境中,由于树种单一,物种丰富度低,而套种玉米、花生、山芋、蔬菜等作物的果园,由于食物多样化程度相对较高,吸引了不同食性的鸟类,因而鸟类的丰富度相对较高。

4.2湿地

河道中一部分面积较大的水域人工放养了鱼类,相当一部分为低洼的浅滩,分布的鱼类为一些小形鱼。在故道的东端,两侧开垦种植水稻。由于黄河故道区地面水域面积相对较小,因此故道的水域成为动物重要的水源,同时又为鱼类和喜湿的两栖爬行类和水禽提供了适宜的栖息环境,因此该区域的动物类群最多,物种最为丰富。两栖爬类以泽蛙(ranalimnocharis)、黑斑蛙(r.nigromaculata)、中华蟾蜍(bufogararizans)、红点锦蛇(elapherufodorsata)较为常见,黑斑蛙和泽蛙是优势种。鸟类中常见的小(tachybaptusruficollis)、苍鹭(ardeacinerea)、池鹭(ardeolabacchus)、黄斑苇莺(ixobrychussinensis)、栗苇莺(i.cinnamomeus)、黑鳽(i.flavicollis)、绿翅鸭(a.crecca)、斑嘴鸭(a.poecilorhyncha)、黑水鸡(gallinulachloropus)、白骨顶(fulicaatra)、白腰草鹬(tringaochropus)、扇尾沙锥(g.gallinago)、须浮鸥(chlidoniashybrida)、普通翠鸟(alcedoatthis)、家燕(hirundorustica)、灰鹡鴒(motacillacinerea)、白鹡鴒(motacillaalba)、灰椋鸟(sturnuscineraceus)、大苇莺(acrocephalusarundinaceus)、黑眉苇莺(a.bistrigiceps)、黄胸鹀(emberizaaureola)、灰头鹀(e.spodocephala)、田鹀(e.rustica)、白眉鹀(e.tristrami)。小、黄斑苇莺、栗苇莺、白骨顶、须浮鸥、家燕、白鹡鴒、大苇莺为夏季鸟类群落的优势种,小、绿翅鸭、斑嘴鸭、扇尾沙锥为冬季鸟类群落的优势种。

4.3防护林

区域内农田之中、堤坝上、公路边的防护林为高大的乔木林,为鸟类提供了适宜的繁殖和栖息环境。常见的鸟类有雀鹰(accipiternisus)、大鵟(buteohemilasius)、普通鵟(buteohemilasius)、白尾鹞(ciruscyaneus)、燕隼(falcosubbuteo)、灰背隼(f.columbarius)、四声杜鹃、大杜鹃(cuculuscanorus)、山斑鸠、灰头绿啄木鸟(picuscanus)、大斑啄木鸟(picoidesmajor)、星头啄木鸟(p.canicapillus)、山鹡鴒(dendronanthusindicus)、白头鹎、棕背伯劳、黑枕黄鹂、黑卷尾、灰椋鸟、灰喜鹊(cyanopicacyana)、喜鹊、大山雀、暗绿绣眼鸟。山斑鸠、白头鹎、灰椋鸟、喜鹊大山雀始终为优势种,暗绿绣眼鸟为夏季的优势种。防护林鸟类兼有农田、村落的群落特点。

4.4村落

村落动物主要两栖类中的中华蟾蜍、爬行类的赤链蛇、多种鸟类和小家鼠(musmusculus)、褐家鼠(r.norvegicus)、黄胸鼠等小型兽类。鸟类主要栖息于村落的房前屋后的村木以及四旁林和村片林,在树上营巢或在房屋等建筑物上营巢。常见的鸟类有四声杜鹃、大杜鹃(cuculuscanorus)、山斑鸠、珠颈斑鸠、火斑鸠、戴胜、灰头绿啄木鸟、大斑啄木鸟、星头啄木鸟、家燕、金腰燕、山鹡鴒、白鹡鴒、树鷚(a.hodgsoni)、白头鹎、红尾伯劳、棕背伯劳、黑枕黄鹂、黑卷尾、灰椋鸟、灰喜鹊、喜鹊、北红尾鸲(phoenicurusauroreus)、乌鸫(t.merula)、大山雀、银喉长尾山雀、暗绿绣眼鸟(zosteropsjaponica)、麻雀、金翅雀、.黑尾蜡嘴雀。留鸟中山斑鸠、白鹡鴒、灰椋鸟、麻雀为优势种,夏候鸟中家燕和金腰燕为优势种,冬候鸟中灰椋鸟为优势种。

4.5农田

农田作物春夏季以小麦为主,秋季以玉米、大豆、花生、水稻、山芋等为主。见于农田的两栖动物有中华蟾蜍、花背蟾蜍、泽蛙、黑斑蛙等,泽蛙和黑斑蛙是优势种;爬行动物有丽斑麻晰、红点锦蛇、白条锦蛇(elaphedione)和赤链蛇等,丽斑麻晰是优势种;常见的鸟类有鹌鹑(coturnixcoturnix)、雉鸡(phasianuscolchicus)、山斑鸠、珠颈斑鸠、戴胜(upupaepops)、小云雀(alaudagulgula)、家燕、金腰燕、白鹡鴒、田鷚(anthusnoraeseelandiae)、树鷚(a.hodgsoni)、白头鹎、红尾伯劳、棕背伯劳、楔尾伯劳(l.sphenocercus)、黑卷尾(dicrurusmacrocereus)、灰喜鹊、喜鹊、麻雀、金翅雀(carduelissinica)、黄胸鹀(emberizaaureola)、灰头鹀(e.spodocephala)、三道眉草鹀、田鹀(e.rustica)、白眉鹀(e.tristrami)、山斑鸠、家燕、金腰燕是夏季和秋季的优势种,山斑鸠、灰椋鸟、金翅雀、麻雀是冬季的优势种;常见的兽类有北方刺猬、大仓鼠、黑线仓鼠、东北鼢鼠(myospalaxpsilurus)、黄胸鼠、黑线姬鼠等,大仓鼠、黑线仓鼠为优势种(刘春生等,内部资料)。

4.6荒地动物

黄河故道的.荒滩只有一零星的农作物主要是豆类、玉米和山芋等,沙土质的开阔地。心玉米、大豆、花生、水稻、山芋等为主。常见的爬行动物有丽斑麻晰;常见的鸟类有山斑鸠、戴胜、大鵟(buteohemilasius)、普通鵟(b.buteo)、三道眉草鹀等。据村民反映,砀山的黄河故道西部,有大鸨分布,当地居民称之为“绵羊脯”。我们对该地进行了察访,未发现大鸨,但发现官庄附近确有大片适于大鸨越冬的生境,至于是否有大鸨分布尚需进一步调查。

5、果园和湿地野生动物保护

在砀山酥梨种质资源自然保护区中,黄河故道46公里的河道,横贯保护区,是安徽最北部重要的湿地之一,成为鸟类的重要栖息地,同时也蕴含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整个保护区内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8种,是安徽省一级保护动物9种,二级保护动物19种。这36种重要动物中,鸟类占30种。

在果园生态系统中,食虫鸟和猛禽在捕食食物链中充当重要的角色,对于果园虫鼠害的防治起到积极的作用。食虫鸟终年基本上以害虫为食,食谷鸟一繁殖季节亦大量捕食害虫,是果树害虫的重要天敌;猛禽大量捕食果园害鼠,有效地控制鼠害。它们的存在维持果园生态系统的稳定,可大大减少农药的使用,对无公害水果的生产具有积极的意义。

基于鸟类大果园生态系统中不可取代有地位,建议采取下列措施加以保护,以维持果园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

(1)栖息地的保护要加大故道内湿地的保护力度,减少湿地的开发利用等人为干扰,恢复受损湿地的植被,维持湿地的自然面貌,保护湿地鸟类的栖息地。在果园生态系统中增加生境的复杂性,如采用果园-灌木林-经济林-农田相合的景观格局。使鸟类栖息的环境多样化,从而增加鸟类的多样性。

(2)繁殖生境的保护禁止采割故道中的芦苇和菖蒲等,保护湿地繁殖鸟类的繁殖生境。在已经进行鱼类养殖的河段,种植水生植被,恢复水鸟的繁殖生境。在果园中设置巢箱招引食虫鸟类,设置栖木招引猛禽。

(3)开展保护野生动物的宣传教育通过当地的媒体(广播、电视)和中小学教育等途径向公众宣传野生动物保护的知识,林业公安加大乱捕乱猎野生动物行为的处罚力度。

篇2: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调查报告

广西花贡自然保护区两栖动物初步调查

8月采用路线调查法对广西花贡自然保护区的两栖动物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该保护区有两栖动物17种,隶属11属5科1目;区系组成以华中区与华南区共有种为主;生态类型以陆栖静水型和流水型种类占优势.该保护区与同样地处桂西的澄碧河自然保护区、大王岭自然保护区、龙滩自然保护区、岑王老山自然保护区的`两栖动物群落相似系数较大,而与桂东北地区的猫儿山自然保护区和桂林漓江风景区的两栖动物群落相似系数最小.

作 者:曾小飚 苏仕林 黄珂  作者单位:百色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系,广西,百色,533000 刊 名:福建林业科技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FUJIAN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年,卷(期): 37(1) 分类号:Q959.5 关键词:两栖动物   物种组成   区系特征   生态类型   花贡自然保护区  

篇3: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调查报告

1 调查方法

调查时间主要集中在2010-2014年春夏两季,调查地点共选择了包括百瀑泉、八仙洞、原始森林、松月潭、鸳鸯岩、雷劈石、观鸟台、松树王等十几条线路、多条沟谷、从低海拔到高海拔大面积实地采集标本,拍摄照片,并对照《北京植物志》核对鉴定植物上百种,选取典型植物制成了腊叶标本,并按科属进行归类整理编号;同时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对松山地区药用植物资源多样性进行了分析总结。

2 结果与分析

2.1 松山常见药用植物种类组成

调查结果表明松山自然保护区常见药用植物种类共有79科225属310种(不含变种、变型和亚种,下同),主要由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构成。其中蕨类植物7科7属8种;裸子植物3科4属4种;被子植物69科214属298种(双子叶植物纲63科197属270种;单子叶植物纲6科17属28种)。种类组成绝大多数是被子植物,共计298种,占松山总植物种数的96.13%。具体数据详见表1。

松山保护区药用植物资源丰富,种类多样。主要集中在菊科、豆科、唇形科、毛茛科、蔷薇科、大戟科、蓼科和百合科等科中,其中菊科44种,蔷薇科21种,唇形科17种,百合科17种,毛茛科16种,豆科14种,以上6个科种类占总种数的41.61%。除此之外,虎耳草科有8种,蓼科7种,十字花科7种,石竹科6种,伞形科6种,桔梗科6种,玄参科6种,堇菜科5种,荨麻科5种,萝藦科5种,报春花科5种,占总种数的21.29%。由此可见松山药用植物优势科属基本与我国优势科属构成一致,具有典型的药用植物科属特征,从菊科、蔷薇科、唇形科、百合科等科丰富的蕴藏量来看,一定还能开发挖掘出更多对人类有益的新药源。

2.2 松山常用药用植物入药部位统计

依照全国中草药明鉴归类标准的统计,松山自然保护区310种药用植物共有451个药用部位(有些种类多个部分入药)可分为8类,见表2,具体如下:

以根及根茎类入药的药用植物种类多达144种(占31.93%),代表种为棉团铁线莲Clematis hexapetala,紫菀Aster tataricus,半夏Pinellia ternata,玉竹Polygonatum odoratum,地榆Sanguisorba officinalis,羊乳Codonopsis lanceolata,防风Saposhnikovia divaricata,细叶小檗Berberis poiretii,北乌头Aconitum kusnezoffii,白头翁Pulsatilla Chinensis,东北天南星Arisaema amurense,蝙蝠葛Menispermum dauricum等。

全草入药的药用植物118种(占26.16%),代表种为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透骨草Phryma leptostachya,大丁草Leibnitzia anandria,铃兰Convallaria majalis,白屈菜Chelidonium majus,卷柏Selaginella tamariscina,紫花地丁Viola yedoensis,竹叶子Streptolirion volubile,鸭跖草Commelina communis,米口袋Gueldenstaedtia multiflora等。

果实及种子入药的药用植物57种(占12.64%),代表种为牛迭肚Rubus crataegifolius,菟丝子Cuscuta chinensis,牛蒡Arctium lappa,独行菜Lepidium apetalum,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山楂Crataegus pinnatifida,大果榆Ulmus macrocarpa。

茎叶入药的药用植物53种(占11.75%),代表种为照山白Rhododendron micranthum Turcz,胡枝子Lespedeza bicolor,紫苏Perilla frutescens,桑Morus alba,一叶萩Securinega suffruticosa等。

花入药的药用植物23种(占5.10%),代表种为翠菊Callistephus chinensis,金莲花Trollius chinensis,槐树Sophora japonica,华北蓝盆花Scabiosa tschiliensis等。

地上部分入药的药用植物22种(占4.88%),代表种为火绒草Leontopodium leontopodioides,薄荷Mentha haplocalyx,益母草Leonurus Artemisia,龙芽草Agrimonia pilosa,糙苏Phlomis umbrosa等。

皮部入药的药用植物19种(占4.21%),代表种为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白桦Betula platyphylla,小花溲疏Deutzia parviflora,大叶朴Celtis koraiensis,元宝槭A-cer truncatum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等。

2.3 作为民族药的松山常用药用植物种类

我国民族药材资源丰富,各地区之间彼此相互借鉴,同种植物可作不同的民族药,如诃子在7个民族间使用,天冬有18个民族使用,马鞭草有20个民族使用,鱼腥草有23个民族使用,车前多达29个民族使用。依据《中华本草》记载松山地区共有91种植物属于民族药,其中像益母草、车前草、射干、桑等植物同时应用于藏族、蒙古族等4个民族,牛蒡、玉竹、蒲公英、天南星等植物同时应用于3个民族,青蒿、黄芩、地榆、桔梗等植物同时应用于2个民族,还有像薄荷、小蓟、白头翁、半夏、紫菀等47种植物也都在各自民族中发挥作用。同种植物在不同的民族药中药用名称、药用部位和主治也有差异,如马齿苋可作苗药、傣药、藏药,苗药叫窝咪仰,傣药叫帕拨凉,藏药叫马齿苋;中医用紫菀的根及根茎入药,藏药中则使用花;中医用地梢瓜的全草及果实,蒙药则用其种子;黄花蒿有清热解疟、驱风止痒功效,而藏族则用以消肿、止血、治疮疡;卷丹能养阴润肺、清心安神,藏药中多用来治疗月经病。由此可见松山地区民族药植物种类多样,资源丰富,可为药用资源优势转化提供有力保障。

3 讨论

3.1 松山自然保护区野生药用植物种类丰富

本次调查表明,保护区有主要药用植物79科225属310种。其中被子植物69科214属298种,被子植物门占科数的87.34%,占总属数的95.11%,占总种数的96.13%;含1种的单种科有33科,占总科数的41.8%,占总种数的10.6%;含2~5种的寡种科有33科,占总科数的41.8%,占总种数的33.0%;含6~10种的中等科有7科,占总科数的8.9%,占总种数的14.8%;含11~20种较大的科有4科,占总科数5.1%,占总种数的20.6%;含20种以上的大科有2科,占总科数的2.5%,占总种数的21.0%。以上结果表明北京市松山自然保护区野生药用植物无论从种类还是科属结构都具有明显的多样性,种类十分丰富。

3.2 部分种类亟需保护

从总体上说延庆县保护区药用植物资源得到了较好的保护,生物多样性也得到了较好的体现。但由于某些客观原因,植物资源的破坏也时有发生,主要表现在:虽然植物种类较多,但很多植物蕴藏量逐渐变小。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1)采挖过度。由于当地政府对植物资源保护的宣传力度不够,当地居民及外来药农为眼前经济利益所动,毫无节制地采挖药物资源,使一大批原来资源十分丰富的药用植物几乎濒临灭绝。如阴行草Siphonostegia chinensis Benth,木贼Equisetum hyemale L,柳穿鱼Linaria vulgaris、党参Codonopsis pilosula(Franch.)Nannf、防风Saposhnikovia divaricata等以前很常见的药用植物现在却少见或不见了。

(2)学生实习时随意过量采挖标本。由于松山自然保护区风景优美,药用植物众多,从而吸引了北京及河北许多高校师生来这里进行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在实习过程中常常需要采挖一定的标本,但是有些学生在采挖标本的过程中不注意对植物资源的保护,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从而加速对药用植物资源的破坏,所幸目前这种现象已经改善,现在学生要求只采集地上部分,且尽量少采或不采,最大限度地保护植物资源。

3.3 制定合理措施保持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

为保护好该地区这一重要的药用植物种质资源,保证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出以下建议:

(1)加强对相关政策、法规的宣传,提高人民保护植物资源的意识。鉴于当地草医及外来药农对药用植物资源保护意识的淡薄,各级政府应大力宣传植物资源保护的相关政策、法规,使人们充分认识到药用植物资源保护的重要性,自觉地保护药用植物资源,特别是对濒危物种和当地已非常少见物种的保护。

(2)各校应尽可能规范师生在药用植物学实习时的行为习惯,在标本采集时做好以下两方面工作:一是尽量不浪费植物资源,用多少采多少;二是对物种稀少的植物要尽量少采或不采。

(3)在野生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要制订详细的前期、中期和远期发展规划,要有明确的方向性、原则性和前瞻性,保持保护区内野生药用植物资源健康、长期、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林茂祥,刘正宇,韩凤,等.大娄山山脉药用植物资源调查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8,24(9):820-822.

[2]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5:131-159.

[3]刘彩琴,张粤,钟象景.广东象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药用植物资源调查[J].广东林业科技,2008,24(3):33-37.

[4]戴宝合.资源植物学[M].北京:农业出版社,1993:232-467.

[5]叶凡,杨小波,岳平,等.海南省保亭黎族地区药用植物资源调查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09,20(12):3130-3134.

[6]宋丽艳.中药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对策[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9(1):86-87.

[7]肖培根.新编中药志[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8]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篇4: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调查报告

世界自然基金会总干事兰博蒂尼表示,哺乳动物构成了维系地球生物的生态系统结构,是人类对地球这一唯一家园所作所为的一个晴雨表。忽视哺乳动物种群的下降将会使我们为此付出代价。现在可以感觉到天空上的飞鸟少了,同样森林和海洋中的哺乳动物也在下降。这向人们传递了一个非常明确的信息:人类并没有以一种可持续的方式在生活。新发表的报告显示,人类在地球上的足迹在增加。砍伐树木的速度超过了树木增长的速度;捕鱼的速度超过了鱼类繁衍的速度;人类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超出了海洋和森林可以吸纳的水平。简而言之,人类并没有在走一条可持续的发展道路,然而必须要对此加以改变。

Since 1970 the populations of mammals around the globe dropped 52 percent, and that is to say in less than two generations' time, the number of vertebrates decreased a half. The 2014 Living Planet Report released in its Earth Vitality Index by World Wildlife Fund (WWF) that the populations of birds, reptiles, amphibians, and fish declined 52% since 1970.

WWF International Director General Marco Lambertini said mammals consist of the ecological system of the earth and they can be treated as a barometer of human's doings on this planet and also the only home. If people neglect the drops of numbers of mammals, they would pay for that. Nowadays there are less and less birds in the sky as well as decreasing animals in forests and oceans. It conveys a very clear message that, mankind lives no sustainable way of life. The newly released report shows that, human's footprints on earth are on the rise. The speed of tree-cutting is faster than its growth rate; the speed of fishing is faster than its reproducing; carbon dioxide emitted by human beings is above the level that seas and forests can absorb. In short, mankind is not on a way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they have to change.

(http://www.un.org/chinese/News/story.asp?NewsID=22674)

篇5: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调查报告

为了开发利用百山祖自然保护区野生猕猴桃资源,对该区猕猴桃进行了调查,经分类鉴定,有11种2变种,列出分种检索表,并就野生猕猴桃资源开发利用进行论述.

作 者:毛昌福 胡敬北 杨龙 作者单位:毛昌福(浙江省庆元县龙溪乡林业工作站,浙江庆元,323803)

胡敬北(庆元县百山祖乡林业工作站)

杨龙(庆元县圩上乡林业工作站)

篇6: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调查报告

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专业介绍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野生动物繁育、驯养、检疫、疾病防治和自然保护区规划设计、管理等方面的知识,能在野生动物科研院所、国家海关和边境口岸、工商、自然保护区、动物园等部门或单位从事野生动物保护、利用、检疫和自然保护区资源管理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

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保护生物学、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预防兽医学、自然保护区资源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显微制片技术、动物解剖、生物化学分析、饲料营养成分分析、自然保护区规划、动植物检疫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野生动物资源调查与评价、野生动物产品鉴定与开发利用、经营管理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备扎实的数学、物理、化学等基本理论知识; 2.掌握林学、生物学、畜牧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3.掌握显微制片、生物化学分析、饲料营养成分分析、野生动物无线电遥测技术、野生动物种群数量及自然保护区资源调查方法; 4.具有野生动物繁育、保护、利用、疾病防治、检疫,自然保护区规划设计、动植物资源调查、监测及经营管理的初步能力; 5.熟悉我国野生动物保护利用及森林资源保护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6.了解国内外野生动物学科、保护生物学学科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及发展动态。 主干课程: 主干学科:林学、动物科学、自然保护区规划设计。

主要课程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森林生态学、森林环境学、生物技术、动物学、野生动物组织解剖学、生物化学、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学、野生动物生理学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实验、教学实习生产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一般安排30---35周。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农学学士 相近专业:林学 森林资源与保护游憩 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

热门大学,专业排行,志愿填报延伸阅读--------------

一.填志愿,学校为先还是专业为先?

一本院校里有名校、一般重点大学,学校之间的层次和教育资源配置,还是有较大差异的。在一本院校中,选学校可能更重要一些。学校的品牌对学生未来就业会产生一定影响。如果你进了名校,但没能进入自己最喜爱的专业,你还可以通过辅修专业等方式,来完善学科知识结构。而且,如今大学生就业专业对口的比例越来越小了,进入一所积淀深厚、资源丰富的学校,有助于全面提升自己的素质与能力。

二本院校中,大部分学校都有鲜明的单科特色。建议考生结合自己的特长、兴趣爱好,以专业为导向来选择学校。

二.如何看待专业“冷门”“热门”?

专业的热门与冷门,随着经济和社会形势的变化而变化。有些专业,看起来热门,许多学校都开设,招收了许多学生,导致若干年后人才过剩。有的专业,在招生时显得冷门,但毕业生就业时因为社会需求旺盛,学生成了“抢手货”,而且个人收益也不错。家长可以帮助学生,收集多方信息,对一些行业的发展前景进行预测,带着前瞻性的眼光去填当下的高考志愿。同时,学生也要从自己的特长与兴趣出发来选择专业,有兴趣才能学得更好,日后在就业竞争中脱颖而出。

高校新专业的产生有不同的“源头”。有的是在老专业基础上诞生的,专业内容变得更宽泛一些,此类新专业的分数线通常与往年差不多。有的是某一老专业与其他学科交叉而产生的,这类新专业在培养实力方面可能比老专业弱一些。有的是根据社会需求而设置的全新专业,录取分数线可能会在校内处于较低分数段。

三.高考咨询问些什么?

4月下旬起,各高校招生咨询会此起彼伏,密度很大。为了提高现场咨询的效率,咨询前不妨做些“备课”,在相关部委的官方网站、校园网等网站上“预习”一些对外公开的基本情况。

比如对高校办学条件和水平,有了比较才有认识。从高校隶属关系看,既有国家部委所属院校,也有省市所属院校。隶属不同,经费投入、招生范围等也有所不同。目前,全国30多所列入“985工程”的高校都是出类拔萃的高校,而列入“211工程”的高校也有百余所。

另外,还可查询一下高校师资水平和重点学科数据。代表师资水平的数据包括院士、大师级人物有多少;作为未来院士“预备队”的“长江学者”有多少;博士生导师有多少等。国家重点学科是经教育部严格评审,在各个高校相同学科中排名前一、前二名的某些学科。一所高校的“重点学科”越多,其周边也必然聚集着一个较高水平的相关学科群。

在正式咨询时,再问到更细的专业层面。应真正了解专业方向的内涵,包括研究些什么、学哪些课程、将来在哪些领域就业、以往就业率如何、未来社会需求怎样、招生计划多少、过去几年录取情况,以及这个专业的历史沿革、在同行中的水平、是否具有硕士点博士点以及现有哪些名师等。其中,录取分数线情况应掌握近几年的数据,参考其趋势变化。

四.20热门专业排名前十名:

1、电子与信息类: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长沙牛耳软件教育是湖南最专业的电脑软件培训学校)。

2、外语类:外贸英语、小语种。

3、法学类:法学、社会学、治安学、侦查学。

4、机械类: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工业设计、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

5、土建类:建筑学、城市规划、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给水排水工程。

6、会计类:会计学、财务管理。

7:中文类:对外汉语、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学、广告学、编辑出版学。

8、医学类:临床医学、麻醉学、医学影象学、医学检验、口腔医学、药理学、中药理论。

9、环境、心理类:环境科学、生态学、心理学、应用心理学。

10、工商管理类: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旅游管理。

好就业专业:据统计,排行前十的专业

一,同声传译

同声传译员被称为21世纪第一大紧缺人才,随着中国对外经济交流的增多和奥运会带来的会务商机的涌现,需要越来越多的同声传译员。

同声传译员的薪金不是按照年薪和月薪来算的,是按照小时和分钟来算的,现在的价码是每小时4000元到8000元,相关人士说。4年之后入驻中国和北京的外国大公司越来越多,这一行肯定吃香。

二.3G工程师

据计世资讯发布的相关研究报告称,估计国内3G人才缺口将达到50万人以上,由于目前3G人才比较少,尤其是复合型人才奇缺,预计4年之后3G工程师的基本年薪会在15万元到20万元。从目前的一些趋势来看,在无线增值服务行业里的一些精通2.5G技术的人才年薪都在10万元左右,中国已经进入3G时代了,这些人才的收入应该会更高,业内人士表明。

三.网络媒体人才

目前,类似与在新浪和搜狐的网络编辑的月薪都在5000元左右,中等职位的收入都在8000元到10000元之间。相信4年之后整个网络媒体的广告收入越来越多的时候,从业人员会有一个更好的回报,目前,不少网络编辑对自己所从事的行业都颇有信心。

四.物流师

物流人才的`需求量为600余万人。相关统计显示,目前物流从业人员当中拥有大学学历以上的仅占21%,许多物流部门的管理人员是半路出家,很少受过专业培训。据相关人士透露,对此人才有需求的某知名企业在国内招聘的应届大学生目前的薪金是每月6000元到8000元。

五.系统集成工程师

据悉,一名刚刚毕业的学生,毫无工作经验的学生应聘系统集成工程师之后的薪金是年薪8万元,用户对系统集成服务的要求不断提高,从最初的网络建设到基于行业的应用,在到对业务的流程和资源策略的咨询服务,未来系统集成工程师应该是一路走高的职业。

六.环境工程师

相关资料显示,目前我过环保产业的从也人员仅有13万余人,其中技术人员有8万人,按国际通行的惯例计算,我国在环境工程师方面的缺口在42万人左右,据悉,随着国内房地产行业发展,国内园林设计师,景观设计师的月薪都在七八千左右。

七.精算师

篇7: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调查报告

第二条 具有下列条件之一者,可以建立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自然保护区”):

(一)对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具有多种功能,植物资源丰富或者次生植被好,通过封山育林和各种抚育措施,能够逐步恢复原来植被的不同自然地带的典型森林生态系统的地区;

(二)珍贵稀有或者有特殊保护价值的动植物种的主要生存繁殖地区,包括:国家重点保护动物的主要栖息、繁殖地区;候鸟的主要繁殖地、越冬地和停歇地;珍贵树种和有特殊价值的植物原生地;野生生物模式标本的主要产地;

(三)其他有特殊保护价值的林区。

第三条 建立自然保护区,应当按照下列规定报请批准:

(一)国家自然保护区由自治区人民政府报国务院批准;

(二)自治区自然保护区由自治区林业主管部门报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

(三)市、县、自治县自然保护区分别由市、县、自治县林业主管部门报本级人民政府审核后,再报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

第四条 在本自治区的国家自然保护区,由林业部或者自治区林业主管部门管理;自治区自然保护区,由自治区或者所在市、县、自治县林业主管部门管理;市、县、自治县自然保护区,由所在市、县、自治县林业主管部门管理,自治区林业主管部门负责业务指导。

公安、环保、土地、水电、旅游、工商行政管理等有关部门,根据各自的职责,协同林业主管部门对自然保护区实施管理。

第五条 建立自然保护区,要注意保护不同自然地带的典型综合体,以保护热带、亚热带珍稀动植物为重点,为科研、教学提供实验研究基地。

第六条 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必须贯彻“保护自然环境和珍稀动植物,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大力发展和合理利用资源,为国家和人民造福”的方针。

第七条 建立自然保护区,要注意保护对象的完整性和最适宜的范围,考虑当地经济建设和群众生产、生活的需要,尽可能避开集体的土地、山林(含群众的自留山);确实不能避开的,应当严格控制范围,并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由上一级林业主管部门协同当地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统筹兼顾、合理安排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

第八条 自然保护区的面积和保护区界线,由林业主管部门征求有关乡、镇人民政府的意见后提出方案,经所在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同意,按照本条例第三条规定报批。

自然保护区范围一经划定,其管理机构应当即与当地人民政府商订区界协议,落实土地、山林权属,明确周边界线,标桩立界,并划分管护责任区,建立健全各项岗位责任制。

国家计划进行重大经济建设的地区,以及有土地、山林权属争端的地方,不宜新划为自然保护区。

第九条 自然保护区的解除或者变动级别、调整范围、改变隶属关系的,必须报经原审批机关批准,并报上一级林业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条 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机构属于事业单位,其人员编制、基建投资、事业经费等,经有关主管部门批准后,分别纳入国家和地方的计划,由林业主管部门统一安排。

第十一条 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必须贯彻执行国家和自治区有关自然保护区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加强保护管理工作。其具体任务是:

(一)开展保护自然资源的宣传教育工作;

(二)保护自然保护区生物种源及其自然环境;

(三)定期进行动植物资源监测和调查,掌握资源变化情况;

(四)开展科学研究,探索自然演变规律和合理利用森林及动植物资源的途径;

(五)进行巡逻检查,制止乱砍滥伐林木、乱捕乱猎国家和地方保护的野生动物,护林防火,防治林木病虫害;

(六)利用荒山、荒地开展造林育林,扩大森林面积;

(七)保护和发展珍贵稀有野生动植物资源;

(八)在确保自然资源不受破坏的前提下,带动和帮助当地居民因地制宜开展多种经营。

第十二条 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应当会同所在和毗邻的县、乡人民政府及有关单位,组成自然保护区联合保护委员会,制订保护公约,共同做好保护管理工作。

第十三条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需要,可以在自然保护区设立公安机构或者配备公安特派员,行政上受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领导,业务上受当地上级公安机关领导。

自然保护区的公安机构或者公安特派员负责保护自然保护区的自然资源和国家财产,维护自然保护区的社会治安,依法查处破坏自然保护区的案件。

第十四条 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可以根据自然资源情况,经上级林业主管部门批准,将自然保护区划分为核心区、实验区。核心区只供进行观测研究;实验区可以进行科学实验、教学实习、参观考察和驯化、培育珍稀动植物等活动。

第十五条 自然保护区内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由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统一管理。未经林业部或者自治区林业主管部门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进入自然保护区建立机构和修筑设施。

禁止在自然保护区修建损害自然生态环境的工矿企业及其他设施,已建立的要限期治理、调整或者拆迁。

第十六条 任何部门、团体、单位与国外签署涉及国家自然保护区的协议,必须征得林业部的同意;涉及地方自然保护区的,必须征得自治区林业主管部门的同意。

进入自然保护区从事有关活动的人员,必须遵守本条例和有关规定,并交纳保护管理费。收费办法由自治区林业主管部门会同财政、物价部门制定。

第十七条 自然保护区内的居民,应当遵守自然保护区的有关规定,固定生产、生活活动范围,在不破坏自然资源的前提下,从事种植、养殖业,也可以承包自然保护区组织的劳动或者管护任务,以增加经济收入,并协助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做好自然资源的保护工作。

第十八条 在自然保护区开展旅游活动,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一)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统一管理旅游业务,所得收入用于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保护事业;

(二)有关部门投资或者与自然保护区联合兴办的旅游建筑和设施,产权归自然保护区,所得收益在一定时期内按比例分成,但不得改变自然保护区隶属关系;

(三)对旅游区必须进行规划设计,确定合适的旅游点和旅游路线;

(四)旅游点的建筑和设施要体现民族风格,同自然景观和谐一致;

(五)设置防火、防盗、卫生等设施,实行严格的巡护检查,防止造成环境污染和自然资源的破坏。

第十九条 具有下列条件之一者,各级人民政府或者林业主管部门应当给予表扬或者奖励:

(一)保护、管理和发展自然资源成绩显著的;

(二)开展科学研究,探索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途径和生物资源自然演变规律,成绩显著的;

(三)同破坏自然资源的违法行为作斗争有功的;

(四)其他对自然保护区保护工作有显著成绩或者重大贡献的。

第二十条 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及其主管部门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或者进行其他违法活动,致使自然保护区资源或者财产遭受损失、破坏的,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批评教育、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一条 本条例由各级人民政府组织实施。自治区林业主管部门根据本条例,可制订实施细则,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后施行。

第二十二条 本条例具体应用中的问题,由自治区林业主管部门解释。

篇8: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调查报告

1 自然概况

猫街自然保护区地处云贵高原边缘,地层属中生代三迭纪砂页岩,地貌为山原山地,一般海拔在800~1000 m之间,相对高度为100~ 600 m,境内最高峰王子山海拔1883 m。主要河流有两条,一条是古障河,全长58.1 km,另一条是清水江,发源于云南省,流经猫街华石板,与八大河汇合注入南盘江,县内长度30.5 km。该保护区处于南亚热带西部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兼受西南风和东南季风的控制,具有桂西北山区冬暖夏凉的特殊气候。年平均气温在16~18℃之间,年平均降水量1260.9 mm,集中在5~9月。干湿季明显,相对湿度在80%以上,土壤由砂页岩发育而成。区内现有森林面积146 km2,覆盖率55.8%。地带性植被为半湿润季风常绿阔叶林,但基带的典型森林已遭破坏,现存植被为次生林植被。海拔830~900 m为由栓皮栎、白栎等组成的落叶阔叶林;海拔8900~1200 m为针阔混交林,以细叶云南松、栓皮栎、麻栎、白栎为共建种,灌木层以南烛、毛杨梅为主;海拔1200 m以上,主要是由瓦山栲、光叶柯、罗浮栲、广西木莲组成的山地常绿阔叶林。保护区植物资源丰富,据调查有维管束植物117科、319属、422种。保护区丰富的植物种类和森林植被为动物提供了优越的生活栖息环境[1]。

2 调查统计方法

2.1 调查方法

在广泛查阅文献的基础上通过野外实地调查采集标本,同时辅以访问法调查。野外调查以路线调查法为主、区域集中调查为辅。根据保护区地形、地貌和植被特征以及两栖动物的生活习性和分布特点,设置调查样线及调查区域,对不同类型生境分白天和夜晚时间段进行,白天主要调查森林和山涧溪流,夜晚调查农田、溪沟、河流。利用调查的空余时间访问当地农民及林场职工,并发动群众提供信息和标本,从而获得两栖动物资源调查结果。

2.2 统计方法

参照杨道德等[2]的方法确定资源量等级,分别将采集和观察到的两栖类个体总数在5只以下、6~15只、16只以上,确定为资源量稀少(稀有种)、一般(常见种)、丰富(优势种)。

采用公式:I=2c/(a+b)计算相似系数,比较猫街自然保护区同广西其它地区两栖动物群落的相似性,其中I表示A、 B两地的相似系数,a和b分别表示A地和B地的物种数,c为A地和B地的共有物种数。

3 结果与分析

3.1 物种组成

根据野外调查采集标本鉴定[3,4]两栖类15种,加上文献[1]记载1种,猫街自然保护区共记录到两栖动物16种(物种名录见表1),隶属12属6科2目,分别占广西科、属、种总数[3]的60.0%、48.0%、21.1%,占全国科、属、种总数[5]的54.5%、20.3%、4.9%,由此可见猫街自然保护区两栖动物物种多样性较为丰富。其中有尾目1科1属1种,占该保护区两栖动物属、种总数的8.3%和6.3%;无尾目5科11属15种,其中蛙科有6属7种,分别占该保护区两栖动物属、种总数的50.0%和43.8%,为优势科;树蛙科有2属3种,分别占16.7%和18.8%;姬蛙科和蟾蜍科均有1属2种,各分别占8.3%和12.5%;雨蛙科1属1种,分别占8.3%和6.3%。黑眶蟾蜍、泽陆蛙、饰纹姬蛙等为数量优势种。

猫街自然保护区地处云贵高原外围向桂中低山丘陵过渡、中亚热带向南亚热带过渡的一个特殊地带,气候温暖且湿润多雨,地形错综复杂,植被类型多样,水文资源丰富,为两栖动物生长繁衍提供了复杂多样的生境条件,是猫街自然保护区具有两栖动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

3.2 区系分析

根据张荣祖《中国动物地理》[6]中的划分,我国动物地理划分为2界,3亚界,7区,19亚区,54个地理省,猫街自然保护区隶属于东洋界,华南区,闽广沿海亚区,滇桂山地丘陵省,生态地理动物群落为热带雨林性常绿阔叶林、农田动物群。作者的调查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特征。分析表1可知: 保护区16种两栖动物除大鲵属于古北东洋界广布种外,其余15种均属东洋界种类,其中华中华南区物种有9种,占该区总数的56.3%,华中区、华南区、西南区物种则各有2种,各占该区总数的12.5%。不难看出,区系组成上该区以东洋界华中区与华南区共有成分占优势,但华中区成分、华南区成分、西南区成分也渗透到其中。张荣祖在概括华南区闽广沿海亚区两栖动物地理分布特征时指出:本亚区区系组成在整体上是华南区与华中区成分的共有,而以典型的热带性成分作为本亚区的标志[6]。猫街自然保护区不仅拥有众多的华中华南区成分,如黑眶蟾蜍、沼水蛙、泽陆蛙、虎纹蛙等,而且有无声囊树蛙、锯腿小树蛙等典型的热带成分分布,表明该区两栖动物区系具有典型的华南区闽广沿海亚区特点。但由于该区位于闽广沿海亚区的西北部,属于动物地理的华南区向华中区、西南区过渡的地带,故有华南区成分、华中区成分、西南区成分渗透到该动物区系中,而且占有一定的比例。这体现了猫街自然保护区的地理特色,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复杂生态环境,为这里的两栖动物群落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资源,使它们能顺利的繁衍生息。综上所述,猫街自然保护区的两栖动物区系在地理区划上确应划归东洋界的华南区闽广沿海亚区,同时,具有华南区、华中区、西南区三个动物地理区之间过渡地带的特点。

续表

注:区系:①为华中区;②为华中华南区;③为华南区;④为西南区;⑤为广布种。数量等级:+++:优势种;++:常见种;+:稀有种。生态类型:R为流水型;TR为陆栖流水型;Q为静水型;TQ为陆栖静水型;A为树栖型。依据:C:采到或见到标本;Z文献记载。

3.3 生态类型

依据两栖类成体主要栖息地,综合考虑产卵、蝌蚪及其幼体生活的水域状态,可将两栖类归为5种生态类型[7]:流水型R、陆栖流水型TR、静水型Q、陆栖静水型TQ和树栖型A。猫街保护区两栖动物所属生态类型见表1。上述5种生态类型依次有5、0、2、5、4种,以流水型和陆栖静水型种类占优势,这反映了该区两栖动物生态类型的主要特征,也表明该保护区具有较大的生境多样性。猫街自然保护区地理位置特殊,地形复杂,植被类型多样,水文资源丰富,形成了复杂多样的生境,为各种生态类型的两栖动物繁衍生息提供了良好场所。

3.4 与广西其它地区的两栖动物群落相似性比较

相似系数的高低可反映出两地生物群落物种组成的相异性,也可反映出不同地区动物区系成分的差异。将猫街自然保护区与广西其它地区的两栖动物群落[8,9,10,11,12,13]进行相似性比较,结果见表2。

表2显示猫街自然保护区同大王岭自然保护区[8]的相似系数最高,表明猫街自然保护区的两栖动物同大王岭自然保护区的最相似,另外与岑王老山自然保护区[9]的相似系数也较高,而与桂林漓江风景名胜区[10]和玉林市挂榜山[11]的相似系数最小。这和猫街与大王岭、岑王老山同属桂西地区,地理位置相近,植被类型、气候等环境条件相似有关,也说明桂西与桂南、桂北地区在两栖动物种类、区系组成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3.5 资源现状

保护区16种两栖动物中,大鲵、虎纹蛙不仅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还分别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Ⅰ和附录Ⅱ;大鲵、棘腹蛙、棘胸蛙被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14];除大鲵外的其它15种被列入《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15],黑眶蟾蜍、沼水蛙、泽陆蛙、花姬蛙等8种被列入《广西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由此可见,保护区不仅物种多样性丰富,而且珍稀濒危及保护物种也较为丰富。两栖类多以昆虫为食,是农林业害虫的天敌,本身又是一些小型兽类、爬行类、鸟类的食物,因此在农林业生产和维护生态平衡中起重要作用。但在访问调查中,许多老农反映目前蛙的数量与二三十年前相比已有天壤之别,过去成百上千只蛙聚集在一个池塘跳跃欢唱的壮观场面早已经一去不复返,娃娃鱼在本地可能已经绝迹。作者野外调查统计结果显示,16种两栖类中,优势种仅3种,占总数的18.8%,而稀有种却达9种,占56.3%,说明保护区两栖类尽管种类较为丰富,但种群数量却普遍稀少。可见,加强两栖动物保护已迫在眉睫。

4 资源保护

4.1 两栖类致危因素

4.1.1 生境破碎及改变

生境破碎及改变是导致两栖类种群数量下降最主要最直接的原因[16]。两栖类是从水栖向陆栖生活的过渡类群,其形态结构和生理机能尚不完善,生存对环境的依赖性特别大。由于种种原因,当地乱砍滥伐、毁林开荒破坏生境的现象时有发生,给当地两栖动物的生存造成极大威胁。

4.1.2 环境污染

两栖动物不能远离水域,大多数种类依赖于水环境而生存。而保护区地处少数民族贫困山区,文化教育普及程度较低,居民环保意识很差。大量的使用农药、化肥、除草剂,使许多水域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水质污染对两栖类的分布、繁殖、卵及幼体的成长和存活均产生负面影响,导致两栖类种群数量急剧下降。

4.1.3 乱捕滥猎

两广地区喜食蛙类,捕食、倒卖蛙类的现象屡见不鲜。保护区内就有一些人把捕蛙贩蛙作为脱贫致富的手段。而当地一些部门对中央有关野生动物资源保护条例、指示等执行不严,组织管理不善,宣传不力,对乱捕、买卖两栖动物不闻不问。过度捕猎导致娃娃鱼、棘蛙类、虎纹蛙等经济两栖动物资源锐减。

4.2 保护对策

4.2.1 加强保护区的建设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对野生动物实行就地保护的最有效手段。但由于地方财政困难等原因,猫街保护区成立20多年来,一直由国营古障林场代管,目前仍未建立保护管理机构和配备保护人员。有关部门应尽快落实保护管理经费,健全保护机构,切实发挥保护区的作用。

4.2.2 加强栖息地保护

栖息地是野生动物赖以生存的家园,要严格执行《野生动物保护法》、《森林法》、《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防止破坏森林和动物栖息地的现象发生,改善动物的栖息环境,进而保护两栖动物资源。

4.2.3 开展宣传教育

宣传教育是提高广大人民群众保护意识的有效途径,可以在保护区内的各村、屯利用广告牌、图片宣传栏开展动物标本展览、本地生物资源介绍和环保等一系列宣传活动,使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轻松接受科普教育。通过不断的普及、提高,使人们认识到保护野生动物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从而自觉参与到保护野生动物的工作中来。

4.2.4 加大执法力度,合理开发利用

篇9: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管理问题研究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管理对策

1.野生动物危害的种类和原因

我国地域辽阔,气候多样,地形地貌从高山峡谷到平原湿地复杂多变,为野生动物进化提供了丰富的自然条件,从而成为世界上野生动物种类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我国十分重视野生动物保护工作,先后颁布实施了《野生动物保护法》《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行政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强化对野生动物资源的保护管理。同时,在野生动物重点分布区域,建立了许多自然保护区,为珍稀野生动物生存繁衍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野生动物野外种群数量逐年增长。但是,由于我国长期对森林的采伐、过度的放牧和开荒蚕食湿地等,使野生动物的生境退化、丧失和破碎化,导致了野生动物与人类的生存环境直接冲突。

1.1野生动物危害的种类

野生动物的危害分直接危害和间接危害两大类,直接危害主要表现在对林业、农业和牧业三个方面。草食动物在冬春季食物短缺时啃咬柳杉、洋槐、松等树种的皮,鼠类在林区打洞生活,咬断树根,破坏苗圃,影响了土壤的保墒,狼、豹等肉食动物捕食牲畜,野猪拱食庄稼,熊类掰食玉米等均属于直接危害,而大象在迁移过程中毁坏了道路、田地、茶园和羚牛在发情期顶死人畜等则属于间接危害。

1.2野生动物危害的原因

1.2.1一些动物种群数量过多

由于我国先后启动了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加大了对野生动物保护的力度。同时,公安部门收缴了群众的猎用枪支和弹药,非法的狩猎活动被遏制,野生动物栖息地环境得到改善,野猪等野生动物种群数量的增加,导致其对生存环境需求的增加,与当地群众争地盘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伤人事件频繁发生,对农作物和林业苗木等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1.2.2羚牛等动物在发情期脾气暴躁

每到发情期,雄性成年羚牛就开始进行激烈的争斗,斗败的雄性羚牛不敢接近牛群而变为独牛,致使性情发作。同时,有的头牛受伤或有病跟不上牛群也成为独牛,它们都成了林区内的流浪汉,它们的性情十分暴躁,行为反常,到处乱窜,极易窜到人口稠密的地区对人、畜造成伤害。

1.2.3人类活动干扰了野生动物的行为

野生动物吃人和主动攻击伤人的情况十分少见,更多的情况是因为群众上山挖药、采野菜等,进入野生动物生活区,干扰了野生动物取食、饮水等活动,距离野生动物太近,致使野生动物无法逃遁而袭击人。

1.2.4野生动物的活动空间过小

由于人类活动范围的不断扩大,野生动物生存的环境愈来愈小,野生动物基本上分布在全国数量有限的保护区内。除我国西部少数保护区外,大多数保护区被居民区包围而成为“孤岛”,不能给大象、羚牛等动物提供充足的食物条件,它们往往到保护区外去寻找食物、矿物质和新的领地。

1.2.5生态系统的自然控制作用降低

一般来说,野生动物受有限的资源、气候等自然条件限制和疾病、天敌的控制,其种群数量很难无限增长。但由于人类长期使用农药,最终使处于食物链顶端的鼬科动物和猛禽类数量锐减,从而导致鼠害的猖獗和松毛虫等病虫害的大发生,给林业等造成极大的损失,严重影响了退耕还林的成效。

2.控制野生动物危害的措施

国内外控制野生动物危害的方法很多,但在实施以前必须认真调查和研究,查清一些野生动物的种群数量是否真的过多,危害的种类、程度等,然后再根据不同动物的危害而采取相应的方法。

2.1加强野生动物危害知识宣传

广泛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多种形式,通过“爱鸟周”、“野生动物宣传月”等活动向社会大力宣传保护野生动物的同时,加强野生动物危害方面的知识宣传,使广大群众充分了解野生动物危害的种类、原因、途径和防范措施,特别要加强人身安全方面的宣传教育工作。

2.2选择性的活捉、猎杀过多种群的部分个体

野生动物种群数量超过环境容量时,它们盗食庄稼,啃食苗木,给林木资源、森林生态环境、农业和牧业等带来一定危害。野生动物管理部门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每年给群众下放一定的狩猎指标。在秋季庄稼成熟期,群众可向林业部门申请,并经当地公安机关同意,选择性地猎杀野猪、野兔;同时,野生动物管理部门还可以组织人力对羚牛等动物进行活体捕捉,将捕捉到的活体动物送到动物园或野生动物繁育饲养中心进行驯养繁殖,科学合理地利用动物资源。

2.3轰赶和化学药物控制

在庄稼成熟期,通过击鼓、鸣枪、放炮轰赶动物,也可以在庄稼地边扎许多稻草人吓唬动物,这些方法往往还是很有效的,可以交替使用。对于鼠害等则要运用生物和化学综合防治技术,投放安全、高效的鼠类专用药,避免造成对食物链中其他动物的危害。杀死不需要也不应该杀死的大量无辜的生物,会破坏物种的平衡,最终也破坏了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

2.4调整农作物结构

野生动物危害农作物,往往集中在一定的季节。对海拔比较高、坡度较大并且野生动物经常出没的地方实行退耕还林,不再种植玉米、水稻、土豆等传统农作物,而是栽植花椒、山茱萸、核桃、板栗等经济作物,也可根据当地气候等情况,选择适于本地生长的优良种子,将农作物成熟收获期安排在野生动物野外食物充足的季节。

2.5与野生动物相遇后及时回避

群众常进入林区从事挖药、割竹、采野菜等副业生产活动,特别在一些自然保护区,旅游路线直接穿越野生动物的活动区。而旅游季节正是许多野生动物交配、群居的时期,旅游产生的噪音等使动物产生惊惧和不适,限制了动物的栖息范围和取食、饮水、迁移等行为。同时,在许多旅游区,尤其是中高山区,游人随意丢弃吃剩的食品,没有及时捡拾、清理,羚牛等有蹄类野生动物为了弥补矿物质的不足,常常到旅游线路上舔食塑料袋等,这时野生动物可能与人会不期而遇,人可能会遭到大象、羚牛等大型动物的攻击。各保护区应加强对游客的宣传工作并在旅游线路上设立必要的警示牌。当与野生动物突然相遇时,要保持肃静,如果与动物很近时,爬上大树,若被动物追赶时,扔下衣服或其他物品分散野生动物的注意力,并以迂回的方式向下坡方向逃离。

2.6建立野生动物危害的补偿机制

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有关法律条款规定,对因保护国家、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而造成农作物或其他损失的应予以补偿。但这些规定都没有细化,缺乏具体的补偿办法,特别是在野生动物伤人方面遭遇法律空白,全国各地人大代表呼声不断。针对野生动物危害事件,云南、陕西、吉林和西藏率先出台了《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造成人身财产损害补偿办法》,规定了可取得补偿和不予补偿的几种情形、补偿标准、补偿金额等。我国也应尽快修改《野生动物保护法》等,使现行法律法规能适应新时期情况的变化。

3.结论

种类繁多的野生动物是我国一项宝贵的自然资源,而野生动物资源的管理与利用现状令人堪忧。所以,野生动物资源的保护迫在眉睫,而且这不仅仅是一个人,一个组织的任务,而是每个公民的义务与职责。希望更多的人都能進一步加强野生动物保护意识,来保护我们那已为数不多,甚至濒危的“野生朋友”。

【参考文献】

上一篇:宝宝第一天上幼儿园下一篇:社区元旦晚会主持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