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一堂多姿多彩、吸引学生的语文课

2024-07-10

如何上一堂多姿多彩、吸引学生的语文课(精选7篇)

篇1:如何上一堂多姿多彩、吸引学生的语文课

如何上一堂多姿多彩、吸引学生的语文课

语文是学习和工作的基础工具,它有很强的思想性和实践性。通过语文教学,还能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审美等教育。但是,要上出一堂能够吸引学生的语文课并非一件易事。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往往方法单调、缺乏一定教学手段的语文课是很难吸引学生一节课的。因此,只有教学手段多样化,轻松丰富有趣的语文课才能深入学生心中,使他们掌握更多的知识。

记得去年,本人非常有幸能够以这篇课文《听听读读──萤火虫找朋友》参加校青年教师教学比赛,并最终荣获一等奖。赛后静静分析自己成功的原因,我觉得最主要的要归功于这份教案的设计有其独特之处。在引入课题时,我先运用了一个谜语,提高了学生的兴趣: 师:小朋友,今天在上课之前老师先给大家猜一个谜语,好吗 生:好!

师:(出示课件:谜语)小姑娘,夜乘凉,带灯笼,闪闪亮。这是什么 生:萤火虫。

师:对了,你们真聪明!萤火虫喜欢在夏天的晚上,提着它那绿色的小灯笼,在草丛中飞来飞去,他在干什么呢他在找朋友。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名叫《萤火虫找朋友》。(齐读课题)

然后,我并没有像一般的听听读读课那样,在引题后直接出示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听课文录音。

资料

师:看了课题,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 生1:萤火虫找谁做朋友 生2:萤火虫是怎样找朋友的 生3:萤火虫有没有找到朋友

师:你们提的问题真好!现在就让我们看着动画,听听课文录音,重点来解决这两个问题。(出示:萤火虫先后找谁做朋友他找到朋友了吗)生:(看课件,听录音。)

这样,通过学生自己质疑的方式引出要求他们听的主要内容,既活跃了他们的思维,又能够取得比较好的听的效果,因为这些问题是学生自己乐意去了解的,而不是教师强加的。

学生很容易地就听清了课文的内容,在接下去的反复朗读中也有滋有味,一些学生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还指出了别人朗读中的一些不足。师:你们读得真不错!纺织娘说的第二句话比较长,谁来试一下 生1:好的,我一会儿就跟你玩。不过,现在我要去找小弟弟。小弟弟真淘气,不知跳到哪里去了,天黑了还不回来。你来得正好,帮我照照路吧!师:谁来简单点评一下他的朗读

生2:我认为他第一、二句话读得比较好,把纺织娘愿意和着急的口气都读出来了。第三句读得还不够好。

师:那么应该用什么语气读呢你能来试试吗 生2:你来得正好,帮我照照路吧!师:你读得真

不错,应该读出什么语气

资料

生2:应该把高兴的语气读出来,纺织娘看到萤火虫来了就好像看到了希望一样。

平时,我就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尤其在朗读上,这样也能够促进他们朗读水平的提高。

学生学完萤火虫和纺织娘交朋友的情景后,为了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我提了这么一个问题:萤火虫飞走以后,纺织娘会怎么想呢

生1:纺织娘会想:你这萤火虫这么自私,我才不要和这样的人做朋友呢!生2:你这么自顾自,肯定找不到朋友的。

然后,我让学生把刚才听到的,看到的,读到的和自己想到的表演出来,学生兴致都很浓,因为他们自己也参与了“编剧”呢。

这篇课文有个特点,就是接下去的萤火虫找小蚂蚁做朋友的那段和前面的萤火虫找纺织娘找朋友的那段在结构上基本相同,只不过说的话不同。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造发散思维,我放弃了以往相同的方法──听、读,采用了一种大胆的方法:

师:你们演得棒极了!萤火虫提着灯笼飞走了,这一次他要找谁做朋友 生:小蚂蚁。

师:让我们根据萤火虫和纺织娘的对话,猜想一下萤火虫会对小蚂蚁说些什么呢宋老师准备请一些同学来给这幅动画配配音。生:(同桌准备,然后给动画配音。)

这样,避免了繁琐的讲解,节约了时间给学生补充其他的知识,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我想肯定比简单枯燥的听读的效果要好得多。看看学生自己创设的情景吧,我觉得并不亚于课本上的内容

资料。

生1:小蚂蚁,小蚂蚁,你愿意做我的朋友吗 生2:我愿意。

生1:那你就跟我一起玩吧!

生2:好的,我一会儿就跟你玩。不过,我现在必须把刚才找到的食物送回家,妈妈病了,正等着这些东西呢。你来得正好,帮我照照路吧。生1:我不能给你照路,我要去找朋友。

师:非常精彩的对白,我想肯定不亚于书上的对话。谁还愿意再来试试 生3:小蚂蚁,小蚂蚁,你愿意做我的朋友吗 生4:我愿意。

生3:那你就跟我一起玩吧!

生4:好的,我一会儿就跟你玩。不过,我得先把这袋米去还给村口的王大爷去。你来得正好,帮我照照路吧。生3:我不能给你照路,我要去找朋友。

师:你们的想象力真丰富!让我们打开课本再来看看书上是怎么写的 学生通过先前大量的操练,已经大致能够猜想到萤火虫和小蚂蚁的对话了,而且又加入了自己的想象、扩散了思维,此时再让他们打开课本看看书上的对话,有感情地朗读一下,取得的效果就非常好了。

然后,学生很容易就引出全文的中心了,而且还能对萤火虫进行劝戒: 师:瞧,萤火虫又提着灯笼飞走了,那么萤火虫为什么和纺织娘、小蚂蚁都没有成为朋友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读全文(配乐),并思考这个问题。生:(配乐齐读全文后回答问题。)

资料

生1:因为萤火虫只顾自己找朋友,不愿意帮助别人解决困难,所以他找不到朋友。

师:说得真好!(板书:不愿帮助别人,找不到朋友。)师:小朋友,如果你遇到了萤火虫,你想对他说什么

生1:我会对萤火虫说:“萤火虫,你再这样下去,没人愿意和你成为朋友。” 生2:如果我遇到了这只萤火虫,我会对他说:“萤火虫,你只有改正了不肯帮助别人的缺点,才能找到好朋友。”

生3:我会对萤火虫说:“萤火虫,朋友之间是要相互帮助的。” 此时,按照通常惯例,我应该对学生说希望他们不要像这只萤火虫那样自私等等之类的话,然而我却打破常规,鼓励同学说,如果萤火虫改正了缺点,希望他们能够和萤火虫成为朋友,让学生学会去宽容。接着,我把前面节约下来的时间,让学生看了一篇课外读物──短文《萤火虫》,试图让学生认识到萤火虫的本来面目──一只燃烧自己,点燃周围世界的小生命。

师:萤火虫只要听了我们小朋友的话,愿意帮助别人,一定能找到好朋友的。我们小朋友愿意和萤火虫做朋友吗 生:愿意!

师:宋老师这里还有一篇关于《萤火虫》的短文。(师配乐范读)萤火虫在夏夜的草地上低飞,提着一盏小小的红灯,小心地照看着这个花草的世界。萤火虫,你不觉得自己的灯光太小了吗不觉得你是在燃烧你自己吗

萤火虫没有回答。它还是不停地飞来飞去,提着它那美丽的用生命燃起的资料

红灯,飞舞在万花丛中„„

师:让我们也来仔细读一下,体会一下短文要展现给我们的是一只 怎样的萤火虫

读过短文后,再加上我对萤火虫怎么会发光的简单解释,学生对萤火虫的印象已经改变了,由厌到爱了,这时,再次鼓励他们去和萤火虫交朋友,得到的呼声就更大了。音乐声渐起,我轻轻唱起了那首赞美萤火虫的歌曲《萤火虫》。

燃烧小小的身影在夜晚,为夜路的旅人照亮方向。短暂的生命努力地发光,让黑暗的世界充满希望。„„

在歌声中,一只“萤火虫”翩翩起舞,我再次鼓励学生们和这只改正了缺点的“萤火虫”交朋友,得到了热情的呼应。被“萤火虫”邀请到的朋友也跟着“萤火虫”高兴地飞舞着,“萤火虫”找到了越来越多的朋友,我想我的教育目的也达到了,整个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通过这些形式,每个学生在潜意识里也知道了怎么样才能交到好朋友,同时也懂得了宽容是一种美德。

这堂课上运用了电脑多媒体,使学生更直观感性地学习,通过读读、听听、记记、说说、想想、演演、唱唱、跳跳等各种方法,调动了各种感官,培养了各种能力,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扎实,而不再感觉到语文课的枯燥了。

资料

(浩然)

资料

篇2:如何上一堂多姿多彩、吸引学生的语文课

一位教师教学质量的优与劣,关键取决于一堂课45分钟的教学效率。而如何更有效地体 现课堂教学效果,则得看一位教师如何去吸引每一位学生的注意力了。

1.不同的导入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教师可以抓住学生好表演、欲成功、易满足等特点,把学生的自由式谈话(Free-talk)、演讲(Speech)、和表演(Act)作为教学的导入,吸引学生的高度注意。比如,每节英语课的前十分钟,可以让学生按照学号依次做小的演讲(Speech),他们要在课下做好准备,讲各个方面的英语内容都可以,这种做法不仅锻炼了他们的英语口语和对英语的兴趣,也在一开始就吸引了其他学生的注意力,便于下一步教学内容的开展。新课改要求增强学生间的互动,强调学生是课堂的主体, 自由式谈话(Free-talk)、演讲(Speech)、和表演(Act)正是体现了这一点,而且也是吸引学生有意注意的非常好的方法。

当然了,除了上述的方法,还有问题导入法,以旧代新导入法,直接破题导入法,等等,需要各位教师灵活的掌握。

2.讲课艺术是吸引学生有意注意的重要途径

教师在课堂上还是以讲课为主,因此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语言、上课的动作、表情以及课堂情景的设置。首先,教师应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最大限度的发挥语言艺术地效应来调动学生的注意力,这要求教师要博览群书,使语言生动鲜明,条理清晰。教师还可适当举一些有趣的例子,活跃课堂气氛。总之,教师说话应该幽默风趣,不要平淡无味。其次,教师的形体语言也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形体语言是指用眼神、手势、姿态、表情等表达出来的有形无声语言。较口语更加生动。教师的一颦一笑都会影响学生的情绪。因此,当教师精神饱满,带着微笑走进教室,用充满爱的目光巡视学生,就会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开始一节课。课堂上应该尽量用赞赏的眼光和竖起的大拇指表扬学生,用鼓励的眼神安慰学生,用自信的神情激励学生积极思考,不畏困难。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注意力更长久,延长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再者,课堂上应用一些简笔画,其幽默、栩栩如生的画面也会令学生兴趣大增,注意力集中起来。当然了,合理的创设不同的会话场景,也可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更好的集中注意力。

3.课堂上教师所给予的正确的评价也影响学生的注意力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及时适当的评价,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使他们积极参加到课堂实践中来。及时的评价,能使学生关注到教师在注意他,也能使学生时刻想到老师也在参与课堂活动,他也要参与;激励性的评价,能直接让学生分享成功的喜悦,增添学生的成就感;而有针对性的评价,能使学生了解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促进其改正;富有启发性的评价,能使学生思考更深刻,学习更钻研,从而对自己提高要求,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当然了,教师应该尽量给学生多一些表扬与肯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不要因为其一些问题答错了而批评他们,这样容易挫伤学生的自尊心与自信心,不利于其今后的学习。

4.合理安排内容保持学生长时间的“有意注意”

学习是一项复杂而又繁重的脑力劳动,在课堂上的45分钟,学生不可能都在集中精力的听讲,溜号再所难免。这种情况下,合理的内容编排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把重点、难点的内容有意地去让学生引起注意,并把这些内容分散到整节课中进行讲述。在讲述过程中可以穿插一些生动有趣的例子,这样不仅增加了内容的趣味性,又不会使学生过度疲劳,这种做法使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交替进行,可以提高教学效果。

5.提问的艺术时刻敲响每一位学生的警钟。

A.问题难易梯度按学生分为好、中、差三档,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尝到成就感。

B.打破提问的规律,让学生捉摸不透老师要向谁提问,以免学生在为自己排位而不听其

他同学的回答。

C.提问的面尽广些,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进来,尽将时间交给学生。

D.提问的方式:抢答、轮流作答(直排、横排、对角线等)、突然袭击(专门针对上课开小差的同学或故意不举手的同学等)

6.结束语

最后,课堂上的45分钟是学生能否学好的关键。因此,能否巧妙地运用各种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是教师应当研究的重要课题。教师应随时随地观察并研究学生的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使其更有效地上好整节课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当然,在课堂上你要抓住学生的吸引力不是很简单的事,更不是我所说的都正确,如果你在经验上加你的理论,在认真的去落实,我相信,你会有收获的。

篇3:语文课堂如何吸引学生

一、从问题设置吸引学生

“ 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 在创设情境时, 恰当、 耐人寻味而又环环相扣的问题可以吸引学生, 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 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更好地掌握知识, 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因此, 语文课堂中要结合教学内容精心设计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传统课堂中, 老师上课时直接就和学生说:“同学们, 今天我们来学习……”这种模式下, 学生的热情很难被调动起来, 更不用说课堂学习兴趣。 一堂课的成功与否, 问题的有效设置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问题设计得精彩、新颖, 就会吸引学生, 调动他们的听课注意力和学习的积极性, 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为上好这节课奠定基础。

如《白杨礼赞》中的一系列问题:1.标题中“礼赞”是什么意思? 由衷的赞美之情。 2.请找出文中直接赞美白杨树的语句并感情朗读。 语句:第1段“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 我赞美白杨树! ”第4段“那就是白杨树, ……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第6段“这就是白杨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第8段“我赞美白杨树, 就因为… … ”第9段 “… … 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实在”“绝不”“高声”等词饱含无限感慨和赞叹, 情感炽烈。 3.从这些重要的抒情语句可以看出白杨树的总特点是什么? 不平凡。 4.白杨树的总体特点是不平凡, 文章是从哪些方面具体表现这个特点的? 白杨树的“不平凡”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 (1) 外部形象:笔直向上, 力争上游 (干, 笔直;枝, 靠拢;叶, 向上;皮, 光滑) (2) 内在品质:坚强不屈, 有斗争精神 (倔强挺立、 向上发展、 不折不挠) “笔直”“绝无”“一律”“紧紧”“片片” 等词形象地写出白杨树的笔直向上、 力争上游;“虽……却”“哪怕只有……却”关联词语具体展示了白杨树坚强不屈、富有斗争精神。 5.品读课文, 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白杨树带给我们的不仅是视觉感官的美的享受, 更让我们感受到坚强向上、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在文中白杨树有着怎样深刻的象征意义呢? 作者赞美白杨树, 意在赞颂北方农民, 意在赞颂守卫家乡的哨兵, 意在赞颂组织和领导他们的中国共产党。 白杨树象征着共产党领导下的西北抗日军民和中华民族的 “精神和意志”。 整篇课文在问题设置上环环相扣, 由浅入深, 这样可以使学生思考问题有一个渐渐深入的过程, 更好地吸引学生, 提高课堂教与学的效率。

二、从多媒体使用吸引学生

应用多媒体教学时, 教师不仅可以利用课件向学生讲授课程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 而且可以利用实物展示台或课件制作中的链接功能向学生展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国内外的新信息、新动态、新观点、新数据等, 从而极大丰富教学内容, 拓宽学生的视野。 同时, 它使一些在传统教学手段下很难表达的教学内容或无法观察到的现象, 通过计算机形象、生动、直观地显示出来, 从而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 提高学习积极性。 另外, 多媒体教学可使原来枯燥抽象的学习内容通过图形、动画等表现形式而变得直观易懂。

从多媒体使用角度吸引学生, 主要是通过现代教学手段, 多媒体进行启发, 如电脑、幻灯、录音等现代化教学工具, 以便形声结合, 化抽象为具体, 化静为动, 化远为近, 化复杂为简单, 图文并茂, 让学生能够对抽象的东西有直观的认识。 试想, 在教高尔基的散文诗《石榴》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三课) 时配乐朗诵, 肯定比一般的范读效果更佳。 又如在教《小石潭记》 (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六课) 时, 如画一幅 “ 隔篁竹, 闻水声”, 周围“青树翠蔓”, 中间“全以石为底”, 鱼儿在潭中“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的小石潭的幻灯片、小石潭的方位、概貌、情趣就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了。

三、从教师角度吸引学生

在课堂教学中, 不同的课文所包含的感情是不同的, 这就需要老师带领学生理解, 特别是语文教学。 如果不能寻找并理解课文中的感情, 那么语文课堂就变成了枯燥的读书, 语文就变成了一堆汉字的组合, 这就违背了语文教学的初衷。 学生看到的就是一团没有生机的符号, 就变成了“死读书”, 最终会把书读死, 失去学习语文的兴趣。 所以, 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 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能力, 把课文的内容和情节, 通过语言描述、图片再现、实物演示、音乐渲染、表演描绘等手段直接展示在学生面前, 会使学生身临其境, 不断诱发联想和想象, 激发强烈的求知欲望。 老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的情感, 触动学生心灵深处的那根弦, 让学生与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 从而更深刻地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 让学生发现语文学习中的乐趣。 如:黄飞的《甜甜的泥土》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二课) 中“她, 倚着学校门口的一棵杨树, 一动不动, 宛如一尊雪雕。 ”分析这句话时老师可以启发学生:作者善于对人物进行刻画, 这里用比喻对人物进行外貌的特写。 读这句话时, 仿佛看见一个女子静静地靠在一棵树旁, 全神贯注地等待自己的孩子, 那种耐心怎么能不让我们感动, 那份对儿子的关爱, 那份急切见到儿子的心情, 那份浓浓的母爱怎能不让我们感动? 加深学生对母爱的理解。

总之, 新课标的语文课堂中有很多乐趣, 这就需要老师在课堂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 让学生在快乐学习中获取知识, 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能够得到快乐。只有这样, 语文课堂才会很有语文味, 才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才会充满生机, 才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才有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摘要:课堂是教师的主阵地, 是教师传授知识的地方。学生对课堂的兴趣关系到课堂教学效率, 这是很多老师在教学中都很关注的问题。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关注这个问题, 想办法吸引学生, 把学生带进求学的氛围中, 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快乐学习知识。

篇4:如何上一堂高效的语文课

课堂的主导是老师,主体是学生,所以课堂的高效离不开老师的课前的精心备课,课堂上的从容调度,调动学生思考,师生互动。以期在预设的基础上,能够有预想不到的生成。

其实无论上什么样的课每一个老师都应该讲求高效,所以语文高效课堂也离不开以下几个方面。

一、备课

首先要精心备课。备课当然既要备教材,也要备学生。

先说文本,作为一个课堂的主导者,教师必须对文本的方方面面甚至每个字词每个标点都能了然于胸。(这样要求,虽然有些苛刻,但是我仍然希望是这样,因为在课堂上你不知道学生会提出怎样的问题。)

比如我在备《再别康桥》这一课时,从题目到作者再到第一段的“轻轻的”而不是“轻轻地”,再到每一节的内容概括,到这首诗歌表达的情感,这首诗所运用的写作手法,这首诗所体现的新月派的写作原则,作者的生平等等一一想到,这是课前备课的基本内容。

把所有的内容都想到,然后确定上课时课堂的重点是什么。虽然我们备了很多,但很明显并不是在课堂上都要用到。那么以什么为重点呢?这正体现了一节课和教师的特点所在。

再谈备学生,其实在前面我们在确立教学重点地时候已经在备学生了。那是针对大多数学生而言。那么在上课朗读诗歌时,哪个同学极有可能把字读错,把句子读破,把节奏读乱,在鉴赏时谁喜欢不经过思考张口就说,而谁喜欢思考,慎重地回答问题,谁的朗读最好,谁的欣赏能力最高,谁外向活跃,谁内向需要引导启发,学生在鉴赏时能达到一个什么水平,这些细节考虑不到,会直接影响上课的效率和目标的实现。当然还有,如果发生意外情况怎么办,这也是应该考虑到的。

二、上课

上课时是不是把准备的东西都给学生讲了,让学会都记住就是高效课堂了?不,当然不是,这是填鸭式的高效课堂。真正的高效课堂应该是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自己的思考获得本节课应该掌握的知识,并达到本节课应达到的能力要求。这就对老师的引导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在上《再别康桥》时,我确定的第一个教学目标是学会有节奏有感情的朗读诗歌。本来我想先给学生放录音,然后让他们模仿录音的节奏和语调去读,或者我先给学生范读诗歌,然后让他们再学着去朗读,这样可能进行的更顺利一些。可是后来,我想每一个学生对这首诗歌的理解不一样,那么他读出来的风格就会不一样,而如果以一个标准去要求的话,他们就失去了自己的理解。所以我并没有教给他们怎么读,而是给他们留了几分钟的时间,自己揣摩玩味,体会诗歌的感情節奏,然后再叫他们来读,果然四个同学各有风格,第一个同学读得欢快,第二个同学读的低沉,第三个同学读的舒缓,第四个同学读的轻柔。并且在每一个同学读完之后我都会叫下一个朗读的同学评价前一个的同学的朗读,从而也就表达出了他们对诗歌的理解。尤其是第四个同学无论是感情的投入还是节奏的把握,都恰到好处。可以说我的第一个目标完成得很好。

鉴赏诗歌是艰难的,那么创作诗歌应该是快乐的吧。于是完成第二个环节之后,进入第三个环节。学写诗歌。我是这样过渡的:徐志摩在描写康桥的景物时,没有写那些名胜古迹,也没有写那些光荣历史,而是和郁达夫写故都的秋一样,选取了生活中常见的平凡事物,加以摹写,从而创作出了优美的作品。下面我们做一个小练习:

请选取生活中给你印象最深的一个事物,运用恰当的表现手法,用三五句话,写出美感、情趣或者意蕴,时间为五分钟。

很遗憾这个环节也未能很好的完成,原因可能有两个,一是时间太仓促,学生不能在短时间内创作出来,二是学生没有养成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的习惯,每天坐在四角的教室里做题,没有什么生活积累。本来我是希望他们能够交流一下,选出写的好的,读一读,一起欣赏。结果只有几个同学写完,只好让他们读了他们的作品。交流选择的目的没有达到。

最后我把这个任务留到课下完成。

课后我进行了反思,从高效课堂的角度看,我所制定的教学目标基本完成了,学生也基本学会了如何去鉴赏一首现代诗歌,最后也比较简单地进行了诗歌创作。但遗憾的是由于学生手头没有诗歌鉴赏的资料,我对他们的水平估计也不足,所以在完成第二个目标时,基本就是教师在自说自话,只有很少的几个同学去应和。第三个目标由于鉴赏时占用了太多的时间,未能很好地开展。不过值得欣慰的是学生读得还不错,不但没有错字添字漏字读破句,并且感情节奏把握得很到位,这大概与他们在自习时能很好的预习有很大关系。这节课后学生能否运用学过的知识真正的去鉴赏一首诗歌,这仍需要以后在教学中去检验。

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通过这节课,我想上好一堂高效语文课,还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预习充分。在预习中把课文读熟,掌握其内容,仔细思考布置的问题,(在预习时一定要布置有思维含量的问题,不然学生很可能只会浮泛的读读课文了事。)这很能决定一节课节奏的快慢。如果学生连课文也没有读熟,错字漏字添字,读破句子,这样在课堂上还得纠正字音疏通句子,把本应该在课下解决的问题拿到课堂上来解决,很明显会使我们的课堂效率低下。

二是在课堂上能够提出高质量的问题。有时问题的质量决定了你这堂课的质量。当然问题质量高并不是有多大难度,难倒多少学生,而是问题能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能否让他们真的能够跳一跳就能摘到头顶的果子。如果设计的问题大而不当,或过深过难,只能打消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对问题失去信心,对语文这门学科也望而生畏。

三是一定要对学生有爱心,尊重学生。如果学生没有预习好,要能够及时地调整教学任务,而不是对学生大发脾气,甚至甩手离去。当学生不能回答问题或回答不完整甚至完全错误时,一定要注意换一种提问方式,加以引导,而不是一棒子打死,甚至对学生讽刺挖苦,最后直接成了我说你记的填鸭教学。没有爱心的课堂,永远不是成功的课堂。更不是高效的课堂。

四是一定要布置适当的作业。通过学习,学生已经具有了学习此类文本的能力,课下布置几个有针对性地作业,让学生对学过的知识加以巩固和运用。只有能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这才是真正的学会知识。

篇5:如何在课堂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 注意力

【分类号】G424.21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是顺利开展课堂教学时非常重要的一环。只有打开注意力的这扇窗户,智慧的阳光才能撒满心田。良好的教学方法能激发学生的大脑对知识进行探索创造。在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注意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作为小学数学老师应努力使学生热爱数学,在课堂上想方设法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要有兴趣,有注意力才能学好数学。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必须加强对学生注意力的培养,训练学生良好的注意品质。小学生的注意力保持时间短,常常会影响到学习效率。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趣味性的开头,激发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设计一个新颖的有趣的情景怎样把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吸引来?这是我们每个老师都在思考也是不断在实践着的事情。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这点就更为重要。好说好动,精力分散是一年级学生的一个重要的心理特征。因此,一个好的开头往往就能把小孩子的注意力一下子吸引住,让他们自觉地参与到你的课堂中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平时的教学中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总是想方设法去寻找、挖掘和教学内容有关的素材,我记得印象很深的是一年级上册教学“时间的认識”时,课堂的开始就让学生猜谜语,学生特别感兴趣,动脑仔细想一想,猜出后接着就认识钟面上的数,一步一步的去认识整时,学生很容易接受新知。我觉得在课堂可以充分利用孩子喜欢做游戏、讲笑话、等来吸引学生的注意,经过我的实践,这些方法确实是有效的。

二、运用幽默诙谐的课堂语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语言表达是否准确,表情是否丰富。作为教师就应该用风趣的语言和生动的表情来调动、调整学生的注意。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博览群书,使语言生动鲜明,逻辑条理清楚。恰当有趣的例子,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还可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添学习兴趣,使学生自觉地将注意集中到授课内容,以便更好地掌握这些内容。其次是我们教师肢体语言。根据内容起伏变化,不要平平淡淡、直叙其意。在举例时,教师可以适当做一些“动作”有意识地、主动地调动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三、直观教学手段可以提高学生对数学的注意力。

加强学生的注意力,比如说直观的教具、动作表演、等多种方法使学生的学习生活多种多样,这样也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学生动手操作可以使注意集中在学习活动中。如在教学学习5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操作学具从而理解乘法口诀的意义并悟出5的乘法口诀。在二年级教学观察物体时,可拿一些实物(喜洋洋的玩具、玩具车)放在桌子的中间,让学生围成一个小圆圈分别说出做自己在不同方向观察的物体是怎么样的。实践证明让学生动手操作比单靠教师讲解效果要好得多。

四、通过鼓励、表扬的方式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一次微笑、一个信任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都会增进学生的学习信心,使学生感到莫大的欣慰和鼓舞。成功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可以促进学生好好学习的愿望。

篇6:在农村小学体育课上如何吸引学生

【关键词】教育;磁化;变化;感化

在全面提升素质教育大方针之时,又片面追求着升学率的应试教育的导向下,各门文化课教学中都有学生厌学的问题,甚至在体育课上同样有“厌学”的现象。从理论和实践上讲,此时的小学生应该是体育运动的人群。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在体育游戏中小学生是那样情不自禁地全力投入。由此可见,学生并不是从内心讨厌体育活动或体育课,而是对一些体育教师在体育课上所教的内容、教的方法感到枯燥厌倦甚至反感,这是体育教学中教与学的对立。还有面对农村小学,体育器材的匮乏、设备的缺失、场地建设落后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对体育教师又是一个严峻考验。因此,体育课上如何吸引学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体育课上如何吸引学生呢?我的做法和体会是:

一、吸引学生的前提是“磁化”

所谓的“磁化”,就是增加教学的吸引力,就像吸铁石一样吸引着铁钉。罗伯特·特拉费斯说过:“教学是一种独具特色的表演艺术,它区别与其他的表演艺术,这是由于教师与那些观看表演的人的关系所决定的。”体育课上表演的技巧性、和谐性和美感愉悦性的特点,就是教师内在的人格魅力的显露。教师的表演同演员一样在声、神、行等方面具有艺术修养,向学生展示自己的能力和真实情感。我认为学生对体育课缺乏兴趣,与其责怪学生,不如反问自己。要使体育课教学有实效,关键在于把“磁化”学生的心,使学生乐学。这样,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便形成了合力,产生了“磁化”效应,从而产生师生间的情感共鸣,既提高了学生的运动兴趣,就减少了学生厌学的现象。这样的体育课就呈现出活泼祥和的氛围,不会再有学生情不自愿的表情。

二、吸引学生的关键是“变化”

之所谓“变化”,就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的特点,变换教学方法,以求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也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1.把讲故事、猜谜语等引进体育课中

目前,体育课教学的方法基本上是教师讲解动作概念、要领,做镜面、正面、侧面的示范,然后学生随教师进行模仿练习 ,方法单调,提不起学生的兴趣,学生的自觉能动性和主动性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如果采用提问式教学法,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分层分级别教学,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针对低年级学生喜欢听故事、猜谜语的特点,我在教《前滚翻》时,出了个谜语让学生猜:“两手用力撑,两脚迅速蹬,团身如球滚,展体似雄鹰。”谜语一出,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了,积极性也调动起来了,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使学生对所学的东西易学易记。从而达到了寓教于学的目的。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教法,要有选择性和针对性,常变常新,步步深入,始终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把教学过程变成学生想学、乐学的自觉行动。

2.做一些集中注意力的训练

由于小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上课时往往是“人到课堂心未到”。本人所在学校位于偏僻的边远山区,学生是走读,多数学生要走30分钟或1小时的山路上下学,由于家庭经济问题使90%的学生成为留守儿童,学生的生活起居都有祖父母照管,行为习惯的养成、管理的缺陷,以及学生身心疲惫使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更加严重,甚至连队伍都排不好。针对这些情况,我根据教材内容,编一些韵律操,配上音乐或者指挥学生做反口令练习、模仿动物动作等新颖、有趣的集中注意力的练习,并进行心理疏通,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多采用小型竞赛

低年级学生热衷于小型竞赛,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他们的这一特点。如:当学生掌握快速跑动作后,就可以组织他们进行直线接力跑、十字接力跑;单脚跳可演变成跳进去拍人和斗鸡游戏;投掷小垒球可以组织学生打飞机、打坦克比赛,由于比赛的激烈性,学生就能很好的全身心投入。又如:学生甲在教室外玩,学生乙在其背后打了甲一下,只见甲猛一转身,拔腿就追,直到甲乙两人都气喘嘘嘘地趴在地上为止。此种在操场上屡见不鲜的镜头引起了我的思考:为什么学生在学习起跑时反应就不那么快呀?为什么学生在练习耐力跑时就不那样迈力呀?其实,学生在玩耍时都显露出其个性心里特征,如果教学过程中能适应其个性心里特征,能激发其个性心里特征的倾向性,那么教学效果就会大大的提高。

三、“感化”是吸引学生的目的

教学活动中,良好的师生关系表现为“向师性和向生性”。这就是教师与学生之间感情融洽、心里相容,形成愉快和谐的课堂氛围。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巧的全部奥妙在于如何爱护学生”。教师在教学中,从爱护、关心每一位学生出发,才能客观地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使他们能感受到教师的爱护和关心。特别是对一些“问题学生”,教师只要把全部的爱心献给他们,对他们给予了解、尊重和信任,时刻关注他们的点滴进步,给予肯定和表扬,就能转变问题学生,使他们成为优秀的学生。

在我所教的年级中有几个“问题学生”,这些学生的特征是:无组织无纪律,学习态度不认真,把教师的批评教育当耳边风。×××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曾经有一段时间经常不交作业,甚至又逃课的现象。班主任多次找他谈话,每次他都认错态度积极、诚恳,就是一出办公室的门,老毛病马山就犯,作业仍然不做、不交,真拿他没办法。在一次课外活动时,我有意接近他“×××,你的协调性很好,欢迎你加入学校健美操队”。一听这话,他兴奋了,来劲了,开心了。然后我话锋一转“×××,老师跟你聊得话还记的吗?我们到那边坐坐好吗?”他点了点头,跟我来到了操场边上“×××,老师很孤独,很想跟你交个朋友,你能答应我吗?”我用期待的眼神望着他。“老师,其实我也很孤单,我们班的同学个个都不喜欢我,不愿意跟我玩,而且爸爸妈妈又去打工了,我很想念他们,恨不得跑到他们身边去,可是条件又不允许,所以我心情天天不好,不想学习,也不想做作业,更不想上学,还有逃学的经历。”“你觉得你这些行为和想法对吗?同学们为什么不跟你玩?”“不是的,上次我的手受伤的时候,同学们个个都很关心我,对我很好的,可是我手好了之后,他们就……”经过这次谈话,×××愿意上体育课了,以前的坏习惯也改变不少,学习也有了很大的进步。有一次我在回家的路上,突然有一个人大声的喊:“李老师,我最喜欢了,也最爱上体育课。”我回头一看,原来是×××。听了这话,我心里甜滋滋的,突然间使我更进一步的体会到做一名人民教师是多么的神圣、多么的自豪,更加强了我当好一名人民教师的信念。亲历了×××的变化,我仿佛感受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的老子精华。好像万事告诉我们,只要你用心、用情去做事,没有做不好的。

总之,经过几学年的教学实践,我进一步体会到:“体育教师要用高尚的情操、广播的知识和健美的体魄、优美的示范,给学生以积极的影响。”“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会直接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端正学习态度、增强学习信心、培养体育兴趣,让他们在教室外这个桃李芬飞的天地健康的成长。

参考文献:

[1]雷志灶.小学体育教材教法.《湖南体育科学》编辑部,1998(06)

篇7:如何上一堂多姿多彩、吸引学生的语文课

在小学阶段,学生本身的年龄特性,以及许多因素导致学生认为语文课时枯燥乏味的,实则不然,语文课应该是充满灵性的,,应该成为师生智慧碰撞的舞台。语文教师应注重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合理恰当、灵活有效地利用各种手段,以及自身的教学智慧及技巧,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我用这两年从事语文教学的经历浅谈一下如何能更好在课堂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注意力

新课改要求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而创设情境则是一种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地利用音频、影像等现代教学设备,创造出一定的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情境,让学生处于这样的情境中,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小学学生的注意力,更有利于学生体会其中的情感和学习知识。

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进行知识的学习。再说,语文是生活的再现,只有创设了一个好的教学情境,再现课本中的内容,才能让学生学到应有的知识。例如:教学小学语文《桂林山水》一课,可通过多媒体播放桂林山水的美丽风景图,让学生就像身临其境一样,从而激发学生对桂林的向往,让学生能够聚精会神地听讲,在愉快的情境和动人的画面中学习理解课文。

二、认真备课,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备课,是上课的一个重要环节。首先,要备教法。在备课的时候,我们要用新课程理念来指导自己,不能像以往教师一样选择讲授法进行教学,处处以教师为本,填鸭式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而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第二,要备教材。如果教师不备教材,在教学中分不清重难点,拿不准目标,弄半天都进入不了主题,这样学生就会失去兴趣。因为,心理学家经过调查研究,发现小学生在每堂课的教学过程中只能注意25分钟左右。第三,在备课时,我们除了备教法、备教材,还要备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看用什么方法才能适应自己的学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学到知识,掌握技能,得到思想的陶冶。如果学生学习知识基础好,就可以让学生进行探究,从读中悟,从学中悟,从做中悟,教师可以少讲,甚至于不讲。如果学生基础较差,教师就要设想自己讲得颇多一些,而且要注意语言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真正投入。

1、巧用教学课件。

多媒体具有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能向学生提供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感性材料,形象生动的画面,标准逼真的情境朗读,悦耳的音乐背景,妙趣的益智游戏,把学生带入了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主动探索,积极进取,使学生会学、愿学和乐学。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具有形象性、多样性、新颖性、趣味性、直观性、丰富性等特点,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变难为易,使他们在快乐中获得了知识,接受了教育,提高了能力。

2、游戏、比赛动起来。

语文教学游戏和比赛不仅花样多而且简单易行,是培养学生情绪和注意力的有效方法,深受小学生欢迎。在游戏、比赛中,学生注意力往往高度集中,兴趣极高,接受知识轻松,处于主动学习状态。因此,在每一节语文课中,适当进行一些游戏或比赛。例如:找朋友、转字盘、比一比谁读得最好、谁背得最快等游戏和比赛。

3、变换课堂内容和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长时间通过同一种方式进行同一种活动时,如果不能够得到充分的休息,就会使得疲劳积累,最终影响到注意力。为了不使大脑皮层过于疲劳,有效的办法就是变换活动的内容和方式,避免较长时间从事一项活动。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的注意力长久地保持下去,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小学的语文课本中几乎每一篇课文都有精美的插图,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可以先不让学生朗读课文,而是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去描述课文中的插图内容,或者是由文字想象图画,或者依照文章内容作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4、通过读写锻炼学生的注意力。

任何能力都需要通过不断的锻炼才能够得到提高。每一个人一开始的时候都是通过自己的感官来对这个世界进行探索的,并建立其知识经验的基础;当孩子在充分运用感官时,其精神是处于专注状态的。在读书时对低年级的学生进行引导时,让他们伸出手指来指着字读,眼看、手指、口读、心记,既能提高识字效率,又可提高注意力,背诵记忆能力也得到培养。

5、联系实际,重参与。

“当学习材料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时,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越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更浓。”于丹讲《论语》就是在讲解中联系了生活中的小故事,才使那么多的听众追随其后。因此,我们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要有意识地将教材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从学生平时生活中看得到,摸得到的事例开始,积极地创设活动的、可操作的、学生可以做的教学内容,寓语文知识于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活动之中,并以直观丰富的客观事物为载体,增强学生对学习内容的亲切感,深深感到语文来自于生活,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在教学《三个小伙伴》时让小学生自己在表演中体会小动物们的栽树过程,小学生很乐于参加,在参加的过程中也记住了课文。

6、巩固小结,让学生游在圈中。

俗话说:编筐挝篓全在收口。由此可见,每件事结尾工作的重要性,讲课亦是如此,课堂小结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成功的一节课,小结起到了重要作用。只是,当我们进行了情境的探究之后,进行小结时,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基本上己达到了持续25分钟,所以,我们要再现知识点进行小结、提出问题进行巩固等,合理使用课堂小结,增强学生的记忆,巩固新知识,让学生注意力再次集中。这样,使学生感到“言已尽而意无穷”,跨越课堂教学和课后休闲的时空界限,课后学生还会自觉“回味咀嚼”,获得更多教益。

总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注意力是小学语文教学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教师应该牢牢地把握课堂,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心理学》韩永昌主编.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9

上一篇:常用英语词汇分类汇总下一篇:家庭带来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