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综治中心制度

2024-08-02

街道综治中心制度(通用6篇)

篇1:街道综治中心制度

街道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各项工作制度

一、中心工作职责

1、落实区综治信访维稳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区综治信访维稳的各项工作任务,组织开展综合治理、综合管理,综合服务工作。

2、组织开展“矛盾纠纷联合调解、社会治安联防联控、重点工作联勤联动、突出问题联合治理、基层平安联合创建、重点人口联合管理”不断健全城市和社会管理长效常态机制。

3、组织指导社区开展工作,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4、收集研判各职能部门工作信息。认真分析形势,及时向各街道党工委、办事处报告工作情况,提出工作建议。

5、督促指导本辖区各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措施的落实,组织开展流动人口管理服务、预防青少年犯罪、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社区矫正、禁毒和反邪教等工作。

6、做好综管员和群防群治队伍的教育、管理和培训工作。定期组织综治信访维稳工作评估,组织综治信访维稳工作检查考核,兑现奖惩措施。

7、完成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和上级部门交办的其他任务。

二、成员单位的工作职责

1、街道综治科(司法所):负责街道综治信访维稳中心的日常管理运作,对各类矛盾纠纷、问题隐患整理分类,交办给相关科室及辖区职能部门,对各单位的交办事项进行跟踪、督促、销案。负责协调处理重大矛盾纠纷、突发事件、群体性事件及不稳定因素。负责指导、参与各社区婚姻家庭、邻里、赔偿等一般民事纠纷的调处。其全体工作人员为街道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工作人员。

2、街道安监科(劳动保障事务所):负责街道综治信访维稳中心交办的各类消防安全隐患查处,协助各类劳资纠纷的调处,指定一名工作人员负责系统的日常操作。

3、街道计生科:负责街道综治信访维稳中心交办的各类违反计划生育法规行为的查处,指定一名工作人员负责系统的日常操作。

4、街道社会事务科:负责街道综治信访维稳中心交办的各类物业管理纠纷的调处,指定一名工作人员负责系统的日常操作。

5、街道综合执法队:负责街道综治信访维稳中心交办的违章建筑、占道经营、占人行道停车等的查处,指定一名工作人员负责系统的日常操作。

6、公安派出所:负责街道综治信访维稳中心交办的各类治安隐患的查处,及处置重大矛盾纠纷、突发事件、群体

性事件的治安秩序。

7、区市场监管分局分支机构(待定):负责街道综治信访维稳中心交办的无证无照、超经营范围行为的查处。

8、社区工作站:负责各类矛盾纠纷、问题隐患的排查,调处一般的矛盾纠纷、问题隐患,并上报街道综治信访维稳中心,指定一名工作人员负责系统的日常操作。

三、定期制定工作计划、总结通报工作情况制度

1、中心年初制定工作计划,并分解到具体月份,半年、年终要制定工作总结,并上报给区综治办及街道党工委(办事处)。

2、对成员单位的通报:在每月召开一次联席会议上,通报上月中心受理及调处各类矛盾纠纷和问题隐患情况;每月对上级交办或转办要求回复的矛盾纠纷和问题隐患进行书面通报,通报内容包括具体数量、办理经过、结案情况等。

3、对中心工作人员的通报:每月召开一次上级的办公会议上,通报中心工作人员值班、受理、分流、销案及参与调处各类矛盾纠纷和问题隐患的数量及效果。

4、对办理及时、处理到位的单位、个人予以表扬;对到期不报结、经多次催办仍办理不到位,予以通报批评。将对通报后仍不及时办理报结或不符合办理报结要求,并造成不良后果的,将追究相关责任。

四、定期分析评估和上报维稳及治安形势制度

1、中心日常工作中注重收集某一时期或阶段的刑事治安案件、矛盾纠纷、信访案件、治安隐患的信息。

2、中心定期对各类信息进行整理,研究刑事治安发案的特点及趋势,预测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和重大矛盾纠纷的苗头性、倾向性的隐患。

3、中心定期向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区综治办报告辖区维稳及治安形势。重大紧急情况,随时报告。

4、报告采用书面形式,形成统一格式的信息或简报,并注意整理归档。

五、矛盾纠纷和治安问题的“三个排查制度”

1、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重在预防、源头治理”的方针,建立矛盾纠纷、治安问题和消防隐患防范体制,把各类矛盾纠纷和问题隐患解决在萌芽状态。

2、“三个排查”工作严格按照“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排查”的原则开展。

3、发展基层排查力量,建立“三个排查”信息网络,及时掌握社情民意,使之成为党委、政府第一时间发现矛盾纠纷苗头的“哨兵”和“耳目”。定期开展培训,加强基层排查工作力量。

4、以定期排查的方式深入开展“三个排查”,社区工作站每周一次、街道每月排查一次;对上级交办的不定期专项排查,相关科室、社区工作站要及时组织排查;重大节假日、重大会议、重大活动及敏感期要提前开展重点排查。

5、各社区工作站、各单位对本辖区、本系统内矛盾纠纷排查情况,逐一如实登记,做好存档备查工作。

六、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制度

1、突发事件的处置严格按照“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排查”的原则开展,重在预防问题、发现问题、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2、加强应急信息收集,在工厂、企业、较大商场及重点部位选聘信息员,建立“信息员——社区——街道”三级情报收集网络,发现突发事件的苗头,及时上报街道应急中心。

3、根据突发事件的可控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将街道辖区的突发事件分为轻微、一般、重大三类,分别由社区、街道、区政府负责处理。

4、建立街道应急指挥中心24小时值班制度,遇有突发事件及时告知街道值班领导,并上报区应急指挥中心。

5、以民兵应急分队为应急队伍主力军,社区综管员、计生指导员、志愿者等为辅助力量,定期开展业务培训和应

急演练。

6、建立事后的评估机制,应急处置完毕后各成员单位查漏补缺,总结经验教训,提高实战能力。

七、重大事件案件信息分析通报制度

1、重大事件案件信息分析通报每月一次,与每月的维稳工作联席会议同时进行。

2、中心应在每月底将本月发生的重大事件案件信息,形成书面材料报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传达到相关科室、社区工作站。

3、对出现集体上访、越级上访,赴市、赴省、赴京上访的,要求责任单位和个人在会上说明具体情况。

4、相关单位要认真对待通报的有关情况,并根据通报要求认真解决问题,并将处理结果上报中心。

5、对责任单位领导重视、排查及时、处置得力的重大事件,中心要通报表扬;对责任单位领导不重视,推诿扯皮,把本单位的矛盾推向社会,把应该本级解决的问题推给上级,造成不良影响的单位要通报批评,直至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

八、重大问题责任倒查制度

1、重大问题责任倒查制度严格按照《深圳市维护社会

稳定工作责任倒查规定》执行。

2、对已发生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启动责任倒查机制,由街道纪工委对应当追究责任的部门、单位及主要领导、直接责任人员进行调查和处理。

3、责任追究包括通报批评、黄牌警告、一票否决、党纪政纪处分、组织人事处理。

4、责任倒查应当遵循实事求是、有错必究的原则;属地管理和部门、单位各负其责的原则;分级查究、归口办理的原则。

4、责任倒查包括区域倒查和系统倒查,区域倒查分为街道倒查、社区倒查两级。系统倒查分为街道科室和职能部门两种。

九、重大隐患和问题交办、督办制度

1、对已受理的重大隐患和问题,属于相关科室和职能部门调处的,签发交办调处通知书,逐案落实到相关单位和责任人,并明确调处要求、调结时间,并做好相关记录。

2、相关科室和职能部门,对中心交办的有关排查、调处重大隐患和问题要高度重视,按时进行排查调处,对调处难度大的隐患和问题,可提交中心进行协调处理。

3、进一步明确督办职责,对挂牌督办、限期解决的重大隐患和问题,要认真进行检查,逐一落实。

4、对重大隐患和问题调处工作,由于领导不重视,措施不得当,调处不到位,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中心下发督办通知书,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调处,并向上级部门写出专门报告。

5、针对上级部门督办的重大隐患和问题,中心应严格按照街道党工委(办事处)要求逐项落实,并及时地将调处情况、调处结果报上级部门。

十、对各部门的考核奖惩制度:

1、为进一步推动维护稳定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责任制、一票否决制等各种责任制,由街道综治信访维稳中心领导小组对各成员单位进行考核。

2、考核的内容重在排查、化解工作。对社区工作站主要考核排查的各类矛盾纠纷和问题隐患具体数量,兼顾轻微纠纷的调处成效和具体数量。对各科室(职能部门)主要考核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和问题隐患的成效、反馈中心时间是否及时,兼顾化解具体数量的大小。

3、考核每半年进行一次,考核方式有查阅成员单位台帐、统计各类矛盾纠纷和问题隐患具体数量和成功率以及社会效果等。

4、考核以激励为主、惩罚为辅。年终街道综治信访维稳中心提请街道综治委,将考核情况进行通报,对考核为优

秀的成员单位通报表扬,并给予物质奖励;对不达标成员单位通报批评,并要求限期整改。

篇2:街道综治中心制度

**街道综治中心始终坚持***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和对政法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及中央、省委、市委、县委综治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在街道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深化平安建设为载体,紧紧围绕中心工作的总体部署,结合**街道实际开展综治相关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现将重点工作汇报如下:

一、**街道综治中心建设情况

**街道综治中心组建以来,坚持在县综治委和街道党委领导下,按照夯实基础、整合资源、集成高效的工作目标,不断创新发展,提升服务效能,综治中心实战化、现代化水平不断增强,不断完善运行机制,不断整合工作手段,开展维稳、民生服务需求、治安突出问题等信息的收集、处理、研判,实现街道社区的信息共建共享。

一是加强领导,严格按照“干部统一配备、人员统一培训、制度统一制定、考核统一标准”的四统一原则,成立**街道综治委,负责牵头组织开展本区域基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综治委主任由街道党委书记亲自担任,负责全面工作;综治委副主任由街道分管领导担任,负责日常工作;配备2名综治专职工作人员,负责办公室日常工作;配备84名综治网格员,负责辖区内的巡查及各项信息的收集工作。根据上级工作要求相继成立**街道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领导小组、**街道禁毒工作领导小组。

二是整合资源,大力推进综治组织建设,由综治委牵头,负责组织整合本街道的司法所、公安派出所、人民调解法庭、信访、禁毒、扫黑、民政等资源和力量,建立综治维稳中心。由街道副主任担任综治维稳中心办公室主任,负责全面工作;公安派出所、司法所主要负责人兼任中心副主任,人民调解法庭、信访、禁毒、扫黑、安监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及综治专员为中心成员,有效整合了街道综治维稳工作的力量,提高了工作效率。综治维稳中心设有综治中心综合接待大厅,并设有综治独立办公室、矛盾纠纷调处室、扫黑除恶办公室、禁毒办公室以及相关配套的办公设备,各办公室领导小组成员均由综治委成员及社区工作人员担任。

三是规范运作,建立综治工作机制,结合街道社区实际,制定街道全年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计划,明确综治工作的各项制度及目标任务,建立信息报告制度,充分发挥安全综治网格员的作用,收集本辖区信息,对本辖区发生的重要情况,可能存在的不稳定因素、苗头及时上报街道综治维稳中心;建立例会制度,每半月定期召开工作例会,总结本工作站工作,分析存在的问题,安排下阶段工作,例会情况形成文字材料存档;建立矛盾纠纷化解制度,定期组织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对排查出的纠纷及时组织人员调处,做到小事不出居委会,大事不出街道。难以调处的矛盾及时向上一级部门报告。

二、各项重点工作开展情况

**街道综治办在县综治办和街道党委的带领下,切实加强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层基础工作的开展,推进平安创建基础工程稳步进行,在扫黑除恶工作、禁毒工作、打击邪教组织工作、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服务管理工作、信访维稳工作、矛盾纠纷调处工作和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中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扫黑除恶工作

自全县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以来,**街道综治中心坚持把此项工作视为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纳入综治办的中心工作和重要议事日程,重点研究、认真谋划,确保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实效。

一是精准掌握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重要意义。**街道严格按照县委县政府及县扫黑办关于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相关文件要求和领导指示精神,第一时间召开会议,专题研究扫黑除恶工作,深刻领会党中央及***对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研究此次专项斗争的背景和重大意义。研究制定了《**街道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实施方案》、《**街道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百日攻坚实施方案》,使全街党员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进一步明确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工作目标、重点任务和工作要求。自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以来,**街道召开专题党委会议7次,专项工作小组会议13次,动员大会2次,专题党课5次,专家宣讲4次,专题民主生活会2次,每月进行1次阶段性总结,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知识学习培训6次。夯实了全街党员干部对此项工作的思想认识,有效提升了党员干部的政治站位。

二是黑恶势力排查方面,我街道综治办集中组织街道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小组成员、社区委主任、社区工作者按小组划分,在规定时间内,对辖区驻区单位、小型非公企业、学校、夜市等人员密集场所进行重点走访排查,了解和掌握是否存在打、砸、抢、强买强卖、敲诈勒索和欺行霸市等带有黑社会组织性质和违法犯罪行为,每月进行2次对黑恶势力的基本排查,1次深入排查,对辖区内是否存在黑恶势力的情况彻底掌握,通过走访调查、入户询问、设立举报箱、设立举报电话等一系列的排查工作来看,目前辖区内不存在黑恶势力组织和行为。

三是扫黑除恶宣传方面,自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以来**街道在社区活动场所设置了4块固定多媒体滚动宣传屏,坚持每天滚动宣传有关扫黑除恶的相关内容,在辖区内设置大型固定宣传栏8处,制作固定宣传图板25块,共举办徒步宣传3次、设立宣传台6次,入户发放宣传品50000余份(册),悬挂宣传条幅35条、张贴宣传海报2000余张,在大美**等微信平台发布扫黑除恶活动简报20余篇,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向辖区群众广泛宣传扫黑除恶的重大意义,激发党员干部、社区群众净化社会发展环境的责任感,坚定广大群众打击黑恶势力的决心和勇气。

(二)禁毒工作

**街道综治中心对禁毒工作高度重视,纳入日常工作的重中之重,**街道辖区在册吸毒人员共61人,61人户籍地属于**街道,大部分常年在外地居住,但均能通过电话或者亲属取得联系。在县禁毒办等相关部门的指导下,在辖区内连续开展了一系列禁毒工作。

一是成立领导小组,形成工作制度。为加强对禁毒工作的领导,街道社区专门设置了禁毒办公室,软硬件设施齐全,并相继成立了“**街道禁毒工作领导小组”和“社区网络化管理3+n工作领导小组”、“**街道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领导小组”,均由街道党委书记担任组长,街道副主任担任副组长,综治专干,社区书记任成员,把禁毒工作纳入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范畴,做到年初有工作部署,平时有督促检查,年终有工作总结。

二是加强禁毒知识学习,充分利用社区远程教育,多功能活动室集中组织社区党员干部、社区工作人员及社区群众开展禁毒知识普及教育专题辅导。每季度共集中组织专题辅导1次,每次参加人数达100余人次以上。

三是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开展禁毒宣传活动。街道携手“四联”单位,每月开展“七进”宣传活动1次,每年各个禁毒宣传日节点(禁毒日、虎门销烟纪念日、禁毒法成立日等)开展大型禁毒宣传活动,并要动员一切力量,大张旗鼓地做好禁毒宣传工作。竭尽所能宣传毒品的危害性和预防知识,街道设立电子滚动宣传屏3处,禁毒固定宣传栏4处,在社区显要位置张贴禁毒宣传画800余张,悬挂宣传条幅30条。发放《给社区居民的禁毒倡议书》4000余份,发放禁毒宣传资料等10000余册,确保禁毒宣传教育不留死角。

四是加强禁毒排查,增强打击振慑力度。对辖区公共场所、宾馆、歌舞厅、健身房、洗浴场所、休闲疗养室等人员较多而且人际关系较为复杂的聚焦场所,每月至少集中排查2次以上。同时向场所负责人和服务人员发放禁毒宣传手册。开展宣传教育,严禁在辖区各活动场所发生吸毒、贩毒案件。

五是完善吸毒人员网格化管理,校对吸毒人员信息,对辖区内吸毒人员由禁毒网格员每月定期家访,查看近期是否复吸,了解吸毒人员是否存在生活困难问题,并根据实际情况给予帮助。每次家访后详细填写纸质版档案,且将家访情况上传到“黑龙江吸毒人员网格化管理”手机AAP,做好实时做好家访工作。

(三)打击邪教组织工作

**街道综治办对打击邪教组织工作高度重视,对邪教参与人员的名单进行多次校对核实,新通过辖区派出所的帮助配合下,确定没有增加的邪教参与人员,并将原有名单人员进行分级管理,将一些已死亡的人员移除名单,华街道辖区内邪教参与人员为37人。对存在转化可能的人员进行再次的入户劝导,使其能早日脱离邪教组织,对一些冥顽不灵的人员制定防范包保措施。经过劝导有34人自愿脱离邪教组织,3人态度不明。

(四)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工作

一是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信息核实工作。**街道综治办对辖区内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每季度进行1次排查核实,现**街道辖区有严重精神障碍患者15人,其中长安社区8名,南城社区7名,“以奖代补”对象0名,15名精神障碍患者均有监护人。

二是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精神及身体健康状况的掌握。由社区街委主任、综治专员定期下委入户,走访排查,到患者家中调查情况,对登记在册的精神障碍患者进行数据核实,详细掌握辖区内精神障碍患者的身份信息、病情、住址、监护人联系方式等是否有变更,有变更的及时更新,对新发现未登记在册精神障碍患者及时登记并做好就诊送医等服务。

三是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进行分级管控,对未住院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要进行经常走访,与监护人经常联系,掌握动态。

四是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包保工作。由街道党委书记总负责,由街委主任、综治专员进行分片包保,和精神障碍患者的的监护人要保持联系,对重点患者要监护人每日联系,时刻掌握自己辖区内精神障碍患者的情况,如有异常情况及时上报。

(四)信访维稳工作

**街道综治中心对信访维稳工作高度重视,在持续稳控化解已经存在的信访案件的同时,对出新出现的信访案件和自身排查出的信访突出问题,按照“属地(委别)管理”和“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层层落实责任制,妥善处理。对以往信访案件和信访人继续做好思想疏导与法制教育,避免发生非访事件,关键节假日时期需进入战时准备,信访重点人员需对其24小时稳控。**街道共受理3+1包保案件15起,化解案件并签订息诉罢访书2起,进京劝返案件1期,处理网上信访案件2起。

(五)矛盾纠纷调处工作

**街道综治中心相继成立了矛盾纠纷调处工作组、建立人民调解委员会、人民调解员8名,每月对调解员进行一次集中培训,把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紧密结合起来。

一是抓好部门责任的落实,积极协调其他各职能部门,调动基层村、社区调委会充分发挥作用,注重围绕我社区工作实际,严格实行部门管理原则和领导责任制原则,注重“抓早、抓小、抓苗头、抓源头”,把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综治中心每年都要化解邻里纠纷、家庭矛盾等各种纠纷事件几十件。

二是对群众来访实行窗口接待,对群众来访事项分派到相关职能部门负责办理,及时向群众反馈办理结果。综治中心建立以来,共为群众解决信访等各类问题80余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健全社会稳定预警处置机制,制定工作预案,发挥网格员作用,及时收集掌握社情民意,特别是对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研判预警,做到早发现、早解决、早处置,有力地维护了社会稳定。

(六)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

**街道综治办成立“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小组”,研究探索适应新形势发展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办法和有效措施,切实提高对流动人口的管理服务水平。协助街道司法所加强对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和监外服刑人员的社区矫正、监管工作,实行各村治保会负责日常教育和转化工作、派出所实施监督的方式,加强沟通努力降低重新违法犯罪率。

三、存在问题及原因

**街道综治中心建立以来,做了一些工作,发挥了一定作用。但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街道综治中心领导和工作人员在职责分工上任务不明确,对综治中心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作用认识不清,任务分工不清晰。

二是综治中心工作流程不规范,群众反映的诉求事项和问题不能及时有效解决。原因是,有的工作人员没有严格按工作流程办事,特别是遇到重大难题时,协调县级部门能力较弱,解决问题不力。

三是街道、社区综治信息平台录入信息量不多,在实际工作中还有发挥预警、研判等作用,上传的信息数据与省市要求有差距,导致街道综治信息不能上下畅通,影响了综治工作的正常开展。原因是,综治信息平台录入权限问题,费用不到位无法开通录入,使街道综治信息录入受到影响。

四是综治中心工作人员对相关法律法规和各项政策了解掌握不够,工作起来不能得心应手,对待群众反映的事项诉求不能很好地做出政策解答,咨询内容不能圆满答复,处理疑难问题力不从心,工作质量和效率不高。原因是,综治中心工作人员都是街道原有人员,他们的人员素质、业务能力和水平参差不齐,对本职工作业务比较熟悉,但对综治工作比较生疏,没有进行系统培训,综治方面业务能力和水平不强。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严格落实街道综治中心责任任务

1、明确街道综治中心责任定位。把街道综治中心作为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平台,明确街道综治中心主要任务是,协调好本辖区的矛盾纠纷受理和多元化解工作,落实好辖区社会治安网格化管理,组织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组织开展平安社区、平安单位、平安家庭等基层平安细胞的创建活动,发展壮大辖区平安志愿者、社区工作者以及群防群治队伍力量,搞好辖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使街道综治中心工作责任任务和工作目标更加明确。要进一步健全完善综治中心每项工作任务的长效机制,形成常态化发展格局。

2、加强对综治中心领导和工作人员的日常考核、季度考核和年终考核工作,使他们能够完成既定工作任务和工作目标,全心做好综治各项工作,切实承担起所负的责任。

二是严格规范综治中心工作流程

1、加强对综治中心的工作指导。对综治中心办事流程进行了认真梳理,严格按照“受理、分流、承办、办结、督办、反馈”各环节办事,明确各环节工作任务、工作时限,规范办事流程。

2、建立统一的服务管理平台。对群众反映的各种问题和诉求,做到有人接、有人管、有时限、有答复。对辖区内群众有关社会治安、矛盾纠纷方面的求助、投诉要联动受理、处理、督办、反馈,明确责任人,做到统一受理、集中梳理、归口管理、依法处理、限期办理,按程序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解难题。

3、加强协作配合。明确各部门分工,对于群众诉求事项,街道综治中心要承担主体责任、把群众反映的诉求及时反馈各相关部门,积极协作配合解决问题,使群众反映的诉求事项,按流程衔接好,不脱节,真正做到每件事都及时得到解决,并及时向群众反馈结果,让群众满意。

三是保障综治信息上下畅通

抓好综治信息平台录入工作,找出信息录入存在的问题,研究解决办法、扩大信息录入数量和质量,全力以赴开展综治信息录入上传工作,使综治信息能够在综治工作和基层治理中发挥上下信息畅通、及时预测预警作用,不断加强信息工作,为综治工作提供有力支撑。

四是加强综治中心人员队伍建设

1、加强培训。对街道综治中心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主要从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方面入手,进行系统性培训,使他们掌握更多的政策法律知识,提升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服务群众的能力。

2、加强教育。通过教育,提高了综治中心工作人员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认识,加强了综治中心工作人员的日常学习、培训和管理工作,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和责任担当,为群众服好务。

3、完善机制。综治中心要健全完善学习、工作、业务、考评等各项规章制度,不断健全完善矛盾纠纷联调、社会治安联防、信访问题联处、重点工作联动、服务管理联抓等工作机制,实现综治中心规范化管理,提升基层综治工作水平。

**县**街道办事处

篇3:街道综治中心制度

关键词: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社区卫生服务,就诊流向

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是新医改的重要任务之一。2009年12月以来,许多省、市陆续启动了这项工作,目前,已有至少33.1%的乡村医疗点和45.7%的社区医疗服务机构参与了试点[1]。深圳市率先在福田区试点1年后,于2011年1月向全市全面铺开,并实行零差价政策,其初衷是促进合理用药,缓解看病贵问题[2]。

深圳市是一座年轻的城市,市民平均年龄不足30岁。在平时工作中我们发现,门诊病人中绝大多数属于常见病、多发病,完全可以在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社康中心)应用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范围内的药物解决。但目前的就医方式同全国其他地方一样,同样是不合理的倒金字塔模式。作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者,我们关注的是,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能否引导病人合理流向,缓解看病难的问题,促进社区卫生服务发展。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深圳市社康中心属于院办院管形式。沙井街道共有20家社康中心,均隶属于沙井人民医院。医院信息科可查阅历年各社康中心和医院各科室的诊疗数据。

1.2 方法

2010年与2011年相比,除2011年实施了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及零差价政策外,其他影响就医行为改变的因素无明显差异。通过信息科报表数据,查阅2010年、2011年20家社康中心和医院总门诊诊疗人次,计算出社康中心诊疗人次占医院总门诊量的百分比,比较这2年的百分比,可反映出病人就诊流向。

2 结果

20家社康中心中,以儿科病人为主的新二社康中心以及后亭、赛尔康和蓝天等以农民工医疗保险病人为主的社康中心诊疗人次占医院门诊总诊疗人次的百分比有所下降外,其余社康中心均有不同程度上升,总体增长了10.00%。说明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及零差价政策后病人开始由医院向社康中心流动(表1)。

注:2010年、2011年医院总诊疗人次分别为2 348 664人次和2 108 890人次。

3 讨论

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落实“零差价”政策的一个主要目的,是期望通过降低药品价格使居民用药行为发生改变,包括更多地选用基本药物、常见病和慢性病在社区就医,从而改变患者流向,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3]。深圳市人口多,且逐年迅猛增加,医疗资源相对缺乏,大医院少,致使各大医院人满为患。而深圳市年轻人占绝大多数,门诊疾病谱多为常见病、多发病,完全可以在现有的600多家社康中心就诊,没有必要拥挤到大医院。

3.1 自费病人就诊首选社康中心

从分析结果看,以自费病人为主的社康中心病人首选社康中心就诊,并开始从医院流向社康中心。说明自费病人就医时更关注医疗服务的价格。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及落实“零差价”政策,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医生超限用药,切实降低了病人的用药负担,起到了缓解“看病贵”矛盾的作用,进而使自费病人流向社康中心,因此又起到了缓解“看病难”矛盾的作用。

3.2 医保病人有流向医院的倾向

几家位于工业区、服务对象以农民工医疗保险病人为主的社康中心,诊疗人次占医院总诊疗人次的百分比有所下降,说明要求上转医院的病人增加。深圳市农民工医疗保险采取个人每月缴费4元,用工单位缴费8元的缴费方式。门诊就诊时甲类药由医疗保险报销80.00%,乙类药报销60.00%,个人自负比例小。所以,病人期望“开好药、开贵药”。而医院没有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医院医生可能是因为为了显示医院与社康中心级别不同,偏好一些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之外的药品,造成病人认为医院可以开好药,社康中心开不到好药的错觉。结果导致要求上转的农民工医疗保险病人增加。究其原因,问题并不是出在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上,而是在医疗保险制度本身。这也提示目前的医疗保险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

3.3 儿科病人开始从社康中心流失

以儿科病人为主的社康中心病人流向医院,是因为目录中儿童用药、微量元素药以及妇科用药种类少,原先的一些常用药物因不在目录内,无法继续使用,导致基层医疗机构面对这类病人“无药可施”[2]。病人在基层医院无法开到先前使用的药品而不得不回流到大医院[2]。这反映出制定政策要有灵活性,应以居民用药需求为导向,科学遴选药品种类[3]。根据地区特点及时调整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内目录用药。

总之,我们可喜地看到,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及落实“零差价”政策以后,门诊病人总体上从医院流向社康中心。作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者,我们应继续加强政策宣传的深度与广度,内强素质,完善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功能,从而将更多原本在大医院就诊取药的患者引向社区,最终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在医院、康复回社区”的政策目标[3],改变不合理的倒金字塔就医模式。

参考文献

[1]Karl Zhong.China’s health care reform faces challenges-experts[EB/OL].http://www.ceibs.edu/media/mediacoverage/clippings/53295.shtml,2010-6-8.

[2]汪雪莲,郑振佺,瞿书铭,等.基层医疗机构负责人对零差价基本药物政策的短期效果评价[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4):1080.

篇4:潍坊街道综治工作的做法与启示

潍坊街道综治工作的做法与启示

●张天明 孙靖文

上海市浦东新区潍坊街道始终把推进综合治理、维护一方平安作为第一责任,把增强群众的安全感、满意度作为执著追求,将基层社区的动员机制与保障城市安全的基础性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

城市安全;应急管理;经验;启示;建议

上海市浦东新区潍坊街道始终把推进综合治理、维护一方平安作为第一责任,把增强群众的安全感、满意度作为执著追求,二十年来连续十次获得全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荣誉称号,是上海市保持这一荣誉最久的街道,2009年更被授予“全国安全社区”的光荣称号。如何将基层社区的动员机制与保障城市安全的基础性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潍坊街道的做法给予我们一定的启示。本文主要介绍其应急管理、防灾减灾的做法。

一、基本做法

(一)形成人人有责、群防群治的格局。一是街道成立综合治理全覆盖办公室,积极配合公安派出所、消防大队等部门推进综治工作,实现与公安的分类管理相吻合,对各居民小区、各行各业的全覆盖。二是广泛动员居民群众参与综治工作。组建“护楼队”、“小红旗”巡逻队、“特保队”等群防群治队伍,参与群防群治的居民群众达到居民总人数的8%-10%,随处可见臂带红袖章的老伯伯、老妈妈在小区巡逻。三是深入发动驻区单位参与综治共建。对410余家驻区单位的安全管理人员进行预防触电、燃气爆燃、火灾等各类事故的安全培训,增强安全意识和法律责任,2010年共培训上岗350人。

(二)提高“物防”、“技防”水平。为消除火灾隐患,街道对1982年以前建造的6个小区的旧式公房公共部分的电线等进行整治,2010年投入资金约140万,全部完成了19个小区930个门牌号19522户的多层公房共用部位及车棚、独居老人家庭的电线整治,避免了因居民乱拉接等引发的各类事故的发生。为辖区内独居老人及军烈属等特殊居民家庭,免费上门更换燃气开关及橡皮管,消除泄漏隐患。为12个小区45幢旧式高层住宅楼增配874组灭火器及对其余消防设施进行维护保养。在房屋维修基金不足的情况下,街道出资三分之一资金帮助崂东小区5幢高层住宅楼更新了消防系统。

(三)建立安全巡查制度。街道联合有关部门对辖区202个地下空间每周检查1次,进行分类监管,确保地下空间的安全。在迎博、办博期间,对社区宾馆旅馆、建筑工地、娱乐场所、地下空间、餐饮场所、商场、外来人口集中居住地、特种行业、美容美发场所、学校、施工工地的用电用气、消防安全等情况进行大检查。2010年,共检查单位2613家,查出安全隐患93条,整改完成93条,整改率达100%,共处罚单位29家。

(四)多种形式开展宣传与演练。潍坊街道每年结合全国安全生产宣传日和上海市119消防日开展宣传活动,设点进行宣传咨询,发放宣传资料。组织公安、消防、供电、燃气、驻区企业等消防重点单位和社区居民共同参与,举行形式多样的消防演练,以提高居民群众和社区单位的自我防范意识。春节期间印制居民家庭应注意的安全事项的“温馨提示”5万份下发到每家每户,发放各种安全宣传资料到在建工地,并进行宣传版面巡展。

二、主要启示

(一)维护城市安全的基础在社区。潍坊街道党工委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把社区安全管理工作摆到突出位置,二十年如一日,持之以恒,坚持从严管理,“宁愿听到骂声,不愿听到哭声”,多举措查患堵漏,全力维护社区的安全稳定。上海“11·15”火灾引发的沉重思考之一,就是必须更加重视社会公共安全动员体系建设,群策群力弥补安全隐患,提高应急处置能力,从而最大限度地预防灾害、减少损失。要从社区层面就高度关注、防范和处置台风、暴雨、高温、雷击、地质、地震等各种自然灾害,道路交通事故、火灾、化学事故、生命线工程事故等重大人为灾害,推进城市管理网格化,保障城市安全、有序运行。

(二)筑牢社区安全要完善体制机制。潍坊街道把资源、力量在一线整合,把矛盾、问题在一线解决,把防线、篱笆在一线筑牢,真正形成专群结合、群防群治、齐抓共管的局面。一是形成合力。街道党工委积极支持辖区公安、消防、城管等专业部门开展工作,及时沟通信息,加强联动指挥,建立补充专业部门力量不足的辅助队伍,从而不断提高社会信息联网、重点工作联动、基层平安联创的水平。二是发挥民力。街道党工委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整合居委会、物业公司、业委会、楼组长、小区党员以及各类志愿者队伍,建立社区群防群治工作网络。成立各类安全志愿者队伍,聘请消防安全指导员,建立社区业余消防安全组织。三是舍得财力。从2004年至2009年,共投入3300万元用于综合治理工作,其中用于技防设施1700万元。针对商业或住宅物业、公共区域或高档小区,积极尝试经费投入、管理使用、维修保养的新模式,使技防建设走上了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三)提高防灾减灾的科技水平。潍坊街道在全市比较早地提出人防、物防、技防“三防”联动发展的理念,抓综治工作有规划、有项目、有检查,不断加强科技防范和专业防范力量建设。地铁运营、高楼防火、防汛防台、水电煤等市政设施、危险品生产与运输、疫病传染等是制约上海城市生产生活安全的主要薄弱环节,利用预警信息技术,可以极大地提高防灾减灾与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比如,1970年,美国拉斯维加斯老的米高梅饭店火灾之后,美国法律规定,高层建筑必须装备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之后,美国因高楼火灾引发的群死群伤事件便很少发生。宜“早规划、谋全局、集资源、协合力”,着力完善社会公共安全动员体系,提高实战性,包括研究具体的项目、方案、措施、工程,供一线部门实际操作。

三、加强上海城市安全运行与安全生产的若干思考

(一)促进针对薄弱环节的技术创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目前,美国90%以上的民用住宅装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而上海民用住宅很少装有此类系统。建议尽快立法规定,上海高层建筑都必须建立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新建超高层、高层建筑要提高消防设施标准(包括自动洒水、楼层消防栓、应急照明等系统),特别要加强对楼龄较长的老式高层民用住宅的消防设施改造。大力推广实用技术(包括视频监控、声像报警、信息分析等),进一步制订规范、提高标准、鼓励使用;大力研发先进技术(包括无线网络、“全球眼”、GPS等)。

(二)加强分级分类网格化管理。一是进一步整合条线力量。世博园运营的经验表明,建立统一的指挥平台,有利于科学决策,有利于资源配置,有利于快速反应。借鉴世博经验并形成长效机制,有必要研究把市级层面主要的安全管理与突发情况处置集中到一个统一的平台上,改变目前多头管理、衔接不畅的局面,促进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建议将市应急联动中心做大做实,建立以110(匪警)、119(火警)、120(急救)、水电煤等市政抢修热线为主,各类主要突发事件的统一发现、统一研判、统一调度、统一预警、统一先期处置的主体平台,由市公安局、建交委、卫生局抽调力量合署办公,并与各相关单位建立紧密的联动关系。建议设立市地铁安全运营监管局,进一步确保地铁安全运行。二是条块分工有待进一步明确。城市安全管理的重心在基层、在社区。应进一步明确市、区两级政府安全管理的责任,促进属地化管理,建立健全区县应急管理体系。建议各区县相应建立应急联动中心。三是进一步突出防治重点。要进一步研究危害事件发生的频率和后果程度,对灾害事件进行分类管理,对重点环节、重点问题、重点对象进行深入细致的排摸分析,将有限的公共资源用于治理最危险、最复杂的城市公共安全问题。

(三)推进资源共享与专业处置。一是充分共享载体。探头、热线等目前分布在公安、城建、区县中,应进一步加强互联互通,分级管理。二是提高研判水平。建立数据库、专家库,优化研判流程。三是增设发布渠道。充分利用报刊、电视、广播、手机、网络、户外公告牌等现代信息手段,及时有效发布信息。四是加强专业抢险队伍建设。比如,除公安消防部门外,在防火队伍建设上,还要建立社区的专业机构和志愿者队伍。

(四)建立健全相关法制保障。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进一步制订完善本市的实施细则,建立完善防止各类灾害和突发事件的规章条例,通过立法确保防灾减灾和应急管理的人才保障和资金投入,进一步强化各类设施的建设标准和管理规范,明确灾后赔偿的责任与标准。

D669

B

1009-928X(2011)07-0044-02

作者单位:张天明:上海市决策咨询办公室,孙靖文:上海社科院城市安全与应急管理研究中心

篇5:街道综治中心制度

作者:钟联社 文章来源:中共张掖市委政法委 点击数:3529 更新时间:2009-5-15 8:53:20

在乡镇、街道建立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心(以下简称综治工作中心),是今年中央和省上安排部署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它的目的在于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层基础工作,充分发挥乡镇、街道在维护稳定中的重要作用,实现基层政法综治工作的职能融合、力量整合、工作配合、网络组合和信息汇合。为了切实做好这项工作,最近在平时掌握情况和调研的基础上,自己进行了一些思考,初步形成了一些观点和思路,提出来供大家参考。

一、关于综治工作中心

1、中心的性质:综治中心是平安建设工作的联合体或平台,根据“主体不变、职能不变、联合运作、优势互补、工作联动、形成合力、方便群众、服务大局”的原则,它按照“打造平安张掖,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把“上面千条线、下面千根针”的现状转变为“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综治工作中心,它是乡镇、街道“社会矛盾纠纷调处中心”、“社情民意反馈中心”、“治安防范指挥处置中心”和“便民服务中心”等的汇总,它放大了综治工作的优势,有效提升了平安建设的效能。

2、中心的组成:乡镇、街道综治工作中心由基本部门和协作部门两部分组成。基本部门为综治、信访、公安派出所、司法所、法庭等部门(实际上就是原来的综治办),协作部门可根据本乡镇、街道的实际工作需要,吸收城建、城管、劳动、土管、计生、安全生产、水利、林业、农技、团委、妇联等部门参与。基本部门派员常驻中心办公,协作部门安排人员分批轮换进驻中心办公。人员性质不变、部门归属不变。

3、中心的职能:组织、协调、督促、指导辖区部门、单位和广大群众开展平安建设活动,具体承担排查化解社会不稳定因素和矛盾纠纷,排查整治治安混乱地区和突出治安问题,落实治安防控措施,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做好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等工作。

4、中心的制度建设:一般来说,建立首问负责制、归口受理制、催办督办制、工作例会制、矛盾纠纷排查制、联调工作制及台帐、奖惩考核等一系列的规章制度,确保中心的正常运转。

5、中心的运作流程:综治工作中心通过规范制度,完善中心“统一受理、归口分流、催办督办、跟踪回访”的运转流程,有效促进中心作用的发挥。一是综治牵头,统一受理。根据党政指导、综治协调、部门参与、上下联动的工作思路,中心采取一个窗口对外服务的模式,统一受理进驻各部门职责范围内的办证、登记、劳动中介、纠纷调处、咨询投诉、计生等事项,方便群众,提高办事效率。二是明确责任,归口分流。中心按照“归口办理、分级负责”的原则,由中心专职副主任统一签发,按部门职责,归口办理。对涉及多个部门的问题、疑难问题或者事态紧急容易激化的矛盾纠纷,由中心主任签头有关部门、村(社区)进行联合商议,制定措施,并落实专门的包案人员进行处理。根据不同情况,中心对受理的问题采取不同的处置方式,对能调处化解的矛盾纠纷,由中心安排人员调处;对政策法律咨询类的问题进行直接解答;对不宜调解或调解不成的问题,引导当事人走诉讼途径解决;对需要法律援助的当事人及时予以法律援助。三是领导签批,催办督办。对分流矛盾纠纷和群众反映的问题,中心各职能部门在7个工作日内予以回复;如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中心主任审批同意;承办期满尚未办结的,由中心工作人员进行催办,问明情况,督促办理。四是践行合约,跟踪回访。对中心办结的群众反映的问题心及由中心调解的社会矛盾纠纷,中心都按照一案一档的原则登记并存放进工作台帐。同时,定期落实中心工作人员或村(社区)综治干部对当事人进行回访,了解落实情况和调解协议的履约情况,确保问题的解决。

6、中心的工作模式:一是联调机制。中心定期召开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会议,对排查出来的问题,落实责任单位和责任人,限期解决。对直接到镇(区)要求调处或其他部门转入的矛盾纠纷及群众来信来访,实行统一受理、统一分流、统一协调、统一督办、统一归档,综合运用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等方法进行疏导化解。二是联防机制。定期召开治安形势分析会议,及时发布治安预警预报,制定防范措施。指导镇、村(社区)建立健全专群结合的治安联防工作网络,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治安巡防活动。三是联勤机制。由中心统一组织安排各组成部门及工作人员开展工作,落实值班备勤制度,制定突发事件预警处置工作预案。一旦发生突发性群体性事件,在党委、政府领导下,组织协调有关部门依法妥善处置。四是联治机制。定期排摸、梳理辖区内治安混乱区域和突出治安问题,确定重点整治地区、行业,动员和组织各部门、各单位及广大群众开展各项专项整治活动。五是联创机制。围绕平安创建总体目标,整合各方面力量,广泛组织开展平安村(社区)、平安家庭、平安企业、平安校园、平安医院等基层平安创建活动,积极组织开展“无毒社区”、“无邪教社区”等创建活动,丰富创建内涵,提高创建实效。

7、中心与综治办的关系。乡镇、街道综治工作中心和乡镇、街道综治办实行一个机构、两块牌子,统一管理、协调指挥、集中办公,联合运作。综治办在中心起牵头协调、检查督办的作用。在不增加领导职数的情况下,综治工作中心主任由乡镇、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兼任(原综治办主任),设一名专职副主任(副乡级),一般由综治办专职副主任担任,主持日常工作。中心配备2至3名专职工作人员,从乡镇、街道现有行政事业编制中调剂。

二、关于我市综治中心的有关实践

1、民乐县的实践

近年来,民乐县探索建立了乡镇综治中心,有效整合综治资源,全面抓好治安防范、维护稳定、平安创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信访工作责任制的落实,使全县平安创建工作呈现出了健康有序发展的良好态势,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他们的主要做法:

一是健全领导机制。乡镇统一设立主抓政法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常设性机构----政法综治办公室。对外称“××乡(镇)政法综治中心”,为副科级建制。乡镇司法所、法律服务所与政法综治办公室合署办公,三块牌子,一套人马。2007年上半年,结合乡镇机构改革,县委、县政府从发展经济、社会管理、维护稳定、公共服务的四大职能出发,将六坝、南古、民联3个乡镇的七站八所再次整合重组,重新成立了“办一中心”(党政办、经济发展办、社会发展办和综治中心)。在村一级统一设立综治工作领导小组、治保委员会、调解委员会(治保调解委员会主任由村支书或村主任兼任),在村支部、村委会领导下做好维护稳定工作。在中心村完善中心警务室,并组建以基干民兵为主的治安巡逻中队。其它各村组建治安巡逻小队,组一级确定一名治安信息员,专门负责情报信息(治安动态信息、违法犯罪活动、重点人口的动向和邪教信息等)的上报工作。通过规范乡镇综治中心设置,为综治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各乡镇党委对政法综治中心人员的配备高度重视,严把“入口关”。由乡镇党委副书记担任综治中心主任,专职副主任由乡镇推荐,县综治办会同组织部考察后确定,派出所长、法庭庭长、司法所长为兼职副主任。将具备大中专以上学历、有从事政法、综治工作经历,年龄在40岁以下作为综治专干的选配标准,将民政、土地、计生、农技、信访等专干吸纳为综治兼职工作人员。止目前,各乡镇综治专职工作人员均达到了3-5人,抓政法综治工作的人员总体上占到本乡镇干部的30%左右。全县共组建治安联防巡逻大队10个139人,中队44个263人,治安联防巡逻小队213个1771人,十户联防4873个56272人,帮教组织131个369人,治保会213个866人,调委会213个832人。

二是完善乡镇政法综治中心职能。首先是推行为民代理服务。全县10所综治中心均实行便民服务代理制,在各村建立了便民服务代办点,设兼职代办员,形成了乡镇服务中心、村代办点两级联动的服务体系。为方便群众,服务中心发放了“连心卡”,把为民服务的工作范围、程序、联系方式“广而告之”,把直接为农民提供服务较多的计生、农技、土地、民政、信访等业务纳入便民服务中心办理,群众一个电话即可上门服务,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镇,切实解决了群众办事多头跑、多次跑的问题。其次是开展法律咨询服务。针对目前农业生产经营中广大群众缺乏法律知识,维权困难等问题,把法律咨询援助服务作为综治中心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帮助群众解决司法难题,指导农业生产合同的签定和履行,帮助农民工维护正当权益,为群众代写各种法律文书,代理出庭。第三是开展群众信访接待服务。充分发挥乡镇综治中心信访调解的职能作用,建立信访接待制度、信访首问责任制度、领导包案制度和治安形势分析联席会议制度,采取群众到镇上上访与干部工作下沉上门排查调处两种办法,接待群众来信来访,狠抓民事纠纷的调处,民转刑等刑事案件发案率明显下降。第四是开展刑释解教人员帮教工作。各乡镇综治中心确定专人进行刑释解教人员的监管考察和帮教工作,对刑释解教人员及时进行登记造册,摸清底数,掌握其思想动态,教育他们立足本职,迈向新生,使安置帮教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有效控制了重新犯罪案件的发生。第五是强化法制宣传教育。各乡镇依托综治中心,在利用中心互联网设备、发放宣传资料,宣传典型案件进行宣传的同时,邀请市、县法律援助中心和司法局的同志举办镇、村两级法律培训班,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制教育活动,营造学法、知法、懂法、护法、守法的浓厚氛围,提高广大群众的法律意识。

三是建立了乡镇政法综治中心的五项制度:

1、重大情况报告制度。乡镇政法综治办每月向县综治办报告一次辖区内综治工作开展情况,按时报送上级综治委(办)部署的各项阶段性、专项性综治工作贯彻落实情况,遇有影响稳定的苗头性问题必须在2小时内报告,发生特大刑事案件、群体性事件及集体上访,必须在第一时间内报告。

2、治安形势分析制度。每半月分析一次治安形势,排查治安乱点和突出治安问题,组织开展重点整治。

3、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制度。每周排查一次矛盾纠纷,每月召开一次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协调会议,形成会议纪要,同时报县综治办和同级党委政府。对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明确工作措施,明确解决时限。

4、调解工作制度。建立乡镇、村组两级调解组织,对调解民事纠纷在查明事实,分清是非,教育疏导,双方自愿、平等的基础上,依据法规、政策和乡规民约,公正合理进行调解。调解纠纷做到有登记、有调查材料、有调解协议书,对已调解的做好回访工作。

5、工作例会制度。乡镇综治办每月召开一次综治中心全体人员会议,学习法律法规、政策理论和综治业务知识;传达上级文件和会议精神;总结上月工作情况,布置当月工作任务。

四是下大力气抓了乡镇综治工作中心硬件建设。县委政法委、县综治委明确要求乡镇综治中心硬件建设必须达到“六个一”,即有一块统一制作的工作门牌;有一个专门的办公场所;每位工作人员有一套统一的办公桌椅和必备的办公用品;有一个资料齐全、档案完备的文件柜;有一套标准规范的综治工作台帐;有一块专门的综治工作宣传栏。在办公室布置上,要求把“两图、两项职责、五项制度、九种表册”统一规范上墙,“两图”即行政区域图、综治组织网络图;“两项职责”即乡镇综治委和综治中心工作职责;“五项制度”即重大情况报告制度、治安形势分析制度、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制度、调解工作制度、工作例会制度;“十种表册”即群防群治队伍花名册、治保调解组织花名册、流动人口登记簿、重点人员登记簿、刑事治安案件登记簿、治安灾害事故登记簿、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登记簿、群众来信来访登记簿、会议纪录簿。乡镇综治工作中心硬件建设的全面规范,极大地改善了综治工作中心的办公环境和办公条件。

五是对综治工作经费和办公经费作了进一步明确:在县财政确保人均0.5元、乡镇财政确保人均1元综治经费的基础上,各乡镇综合治理工作经费,纳入乡镇财政预算,并由乡镇综治中心安排使用。同时,根据乡镇人口多少,每年给综治中心安排3000—8000元办公经费,用于解决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购置办公用品和开展有关活动。

由于人力资源得到了整合,乡镇综治工作由过去的“单兵作战”变为“集团军作战”,“专科门诊”变为“专家会诊”,缓解了人员紧张的矛盾,同时工作经费得到了保障,工作条件和外部环境有了改善,再加上规范健全的工作制度,有力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使乡镇政法综治工作中心真正成了快捷反映民意的直通道,领导及时掌握情况的快车道,化解矛盾处理问题的便车道,使全县的政法综治工作迈上了新的台阶。把综治中心职能延伸到农村,体现了综治工作抓基层、抓责任、抓服务的主导思想,同时也为干群之间架起了“连心桥”。通过一年多的探索和运行,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的认可,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迈出了一条贴近群众、服务群众和联系群众的路子,不仅使一些事关农村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得以有效解决,而且使各类矛盾纠纷得到了及时调处。近两年来,全县刑事案件发案数、八类主要案件发案数、“两抢一盗”等多发性侵财案件发案数逐年下降,刑事案件破案率、治安案件查处率、矛盾纠纷调处率、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率明显提升,实现了“三降四升”的目标,有效促进了农村的平安建设,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2、甘州区的实践

作为最基层政权的乡镇人民政府,如何科学准确定位,尽快实现工作中心由“抓事务、抓生产”向“抓产业、抓服务”,工作重点由事务管理向促进和谐发展、工作方法由行政推动向服务引导等职能的转变,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开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该区梁家墩镇的做法是:

一是整合机构,突出服务。他们本着“压机关、减行管、充基层、扩基层”的原则,围绕发展,突出服务,整合现有行政机构和“七站八所”,组建“三办三中心”(党政办公室、发展办公室、综治办公室、农科教服务中心、民生保障服务中心和便民服务中心)。各级构按照职权与指责相统一、财权与事权相统一的思路,把主要职能定位在服务“三农”发展、落实国家政策、加强社会管理、解决民生问题、维护社会稳定上。

二是整合干部,健全机制。根据机构设置、职能界定情况,核定人员编制,推行竞争上岗、双向选择,将镇干部重新“洗牌”编组,用责任和利益驱动优化干部配置,因事设岗,因岗定人,以岗定责,整合人才资源。对中层管理人员实现竞争上岗,经公开报名、资格审查、竟职演讲、民主测评、组织审定等程序进行聘任;对一般干部实现双向选择,根据所学专业和工作经验自由择岗。

三是健全机制,务求实效。他们按照“统分结合、兼顾全面、下放职权、目标管理、以钱养事、以事养人”的原则,建立健全机构运转机制。第一是内部管理机制。镇党委、政府对各职能机构统一预算经费、统一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统一考核标准,把财、事、人权下放,由部门归口管理,建立了责权利相统一的工作机制。第二是工作服务机制。通过便民服务中心“坐下来”服务、便民服务队“沉下去”服务、“五个一”党性实践活动“面对面”服务、部门联村服务等多种形式,实现了服务群众经常化、规范化。第三是“以钱养事”机制。根据镇村公共服务需要,科学预算服务项目经费,由“三办三中心”以合同签约形式组织实施,以养事项目定支出,以考核结果定报酬,以服务质量定奖惩。第四是考核督察机制。镇党委、政府根据责任指标和工作计划,细化各个部门责任目标,签订目标责任书,实现百分量化考核制。第五是部门联村机制。除便民服务中心外,其他部门分片联村,指导发展生产,落实各项任务。

该镇政府转变职能的做法,已经收到了初步的成效。一是优化了机构设置,下移了工作重心,改变了过去有职无权、人浮于事的局面。二是完善了工作机制,健全了服务体系,改变了过去工作搞“大杂汇”的状况。三是创新了工作方法,转变了工作作风,呈现出“三多三少”的局面。四是推进了人事改革,激发了干部活力。

3、高台县的实践

该县骆驼城乡创新服务载体,深化便民服务,为群众办事搭建了一个高效便捷的平台。

一是整合资源,构建便民服务网络。在乡政府设立“便民服务中心”,全乡干部全部纳入中心管理。按照干部包村不变、站所职责职能不变的原则,设置五个综合性机构,即党政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民生和社会保障办公室、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人口和计划生育办公室。“五办”均在“便民服务中心”实行挂牌开放性办公,并在各村设立了村级便民服务室,由驻村干部担任代理员,具体负责为本村群众提供无偿代理服务。

二是健全机构,完善便民服务机制。乡上成立由党委书记任组长、乡长任副组长,各职能办公室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乡党委副书记全面负责中心日常工作。同时坚持领导带班,工作人员集中办公,为在第一时间给群众最满意的答复,中心提出了办事标准要高、办事态度要好、办事效率要高的具体要求。

三是规范运作,畅通便民服务渠道。他们采取“中心受理、全程代办、内部运作、按时办结”的运作方式,通过公开办事程序、健全规章制度、塑造服务形象,对服务的各个环节进行规范。

四是分类管理,提高便民服务效率。根据群众所办事项的具体情况,区别对待,分类管理,并及时告知办理结果。对程序简便、可当场办理的,实行直接办理制;对需现场勘查或其他不能及时办理的,实行承诺办理制;对需要多个部门联合办理的,由中心负责组织实行联合办理制;对需要上级办理的,及时与有关部门联系,实现代理办理制;对违法违规的实行控制办理制,明确告知不予办理的理由和原因。

篇6:街道综治中心制度

〇〇街道综治信访服务中心2011年工作总结

2011年,围绕年初确定的工作目标,按照构建和谐社会要求,立足辖区治安实际,以维护区域和谐稳定为前提,以平安建设为抓手,以综治信访服务中心为平台,以复杂地区治安环境整治为重点,动员辖区干部群众自觉参与平安建设,努力实现“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为构建“和谐〇〇”提供了良好社会治安环境。

一、全面落实综治目标责任制。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严格执行综治信访服务中心制度,落实一把手负责制,明确职责任务和具体分工,定期召开会议听取汇报,全面掌握治安状况及稳定形势。

二是明确目标责任。年初与12个村居、12个成员单位签订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责任状。坚持每月一次综治例会和目标督查制度,针对出现的问题,做到事事有记载、完成有时限、件件有落实。

三是健全工作机制。年初制定下发了《〇〇街信访稳定

工作考核奖惩办法》,并出台了相应的考核细则,从矛盾排查调处、信访接待、活动开展、信息报送、档案完善等方面对各村居服务站的工作情况进行全面考察,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全年考核与奖励的重要依据。

四是完善人员配备。今年下半年我街6个农村综治信访服务站按照一年长一年轻的结构配备了11名维稳协管员。自上任以来,他们充分发挥与群众联系紧密、消息灵通的优势,及时分析社情民意进行,发现矛盾隐患苗头,累计调处大小矛盾纠纷22起(包括重大事故纠纷、家庭矛盾、邻里矛盾等),及时上报重大信访问题3件,在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

二、全力推进平安〇〇建设。

一是广泛开展综治法制宣传系列活动。以综治宣传月为契机,利用广播、板报、标语、LED电子屏等多种形式,在集市、社区广场开展大型综治宣传,利用劳动节、“6〃26”、国庆节等重要日期开展以反邪教、禁毒、保护油气管道、治理烟花爆竹等为主要内容的专项宣传活动。一年来,共举办法律知识讲座、集中大型宣传15次,累计发放各类宣传材料万余份、悬挂标语40余条、展出板报90余块。

二是扎实做好重点治理工作。我街今年将远景三村平房拆迁区域治安环境整治确定为重点治理工作。远景三村第二批农村楼房化改造工程涉及平房住户51户,房屋200余间。

我们一方面开展了大规模的重点治理宣传活动和入户矛盾排查活动,做通了拆迁过程中“钉子户”的思想工作,未发生上访事件;另一方面大力加强治安防范网络的建设,动员各方力量强化周边道路及重点部位巡逻防控,做到了相互衔接,相互弥补,不给犯罪分子留下可乘之机。

三是大力开展农村治安秩序整治工作。根据前三季度治安形势,在我街农村地区有针对性地加强对盗窃等刑事案件的防范、对烟花爆竹等危险品的防范和涉及村级组织换届选举问题的防范,广泛动员群众积极参与,将治安秩序整治的措施落到实处。

四深入做好“三个排查”工作。坚持“教育走在发生前、排查走在调处前、调处走在激化前、回访走在回复前”四步工作法,落实周分析、月排查、季总结制度,深入排查化解矛盾隐患,做到不稳定因素早发现、早介入、早调处、早解决。今年以来,共排查矛盾纠纷98起,调处93起,正在协调5起。领导接待来信来访19件,解决问题17件,其中主要领导每周安排1-2个接待日;调解民间纠纷75起,调解成功率100%。

五是开展多种形式的平安创建活动。为沙井子一村等符合条件的单位申报天津市平安示范社区(村),在多个社区开展“法律进社区”系列讲座;在各村居以油气管道保护宣传为主题开展平安油区建设活动;在各企业中开展助推“调

增上”法律服务进基层活动;在沙井子学校开展“平安在我身边” 宣讲、“家长学生同上一堂法制课”等主题活动。活动信息在天津政法报、法制网、北方网等多家媒体上发表。

三、加强重点群体管理。

一是落实安置帮教工作。制定帮教方案,做到帮教对象资料齐全,帮教工作安排到位。全街社区矫正人员42名,刑释解教人员109名,无一人脱管、漏管。在国庆等重大节日期间,分管领导、司法所干警及管片民警分别找他们谈心,掌握思想动态和日常工作、生活情况。今年以来,辖区内刑释解教人员重新犯罪率为零。

二是落实反邪教工作。深入开展“无邪教社区”创建工作和“反邪教警示教育”活动,完善同邪教斗争的宣传教育、转化巩固、防范控制等长效工作机制,做到“四问一见”,即问村干部、问群众、问原练习者邻居、问原练习者家属,见原练习者本人。同时,帮助原法轮功习练者解决生活困难,在重大节日保证24小时不离视线,确保不出现进京、津闹事,非法练功等行为。

三是建立流动人口管理体系。在各村居实行流动人口电子信息化管理,完善流动人口个人资料电子信息库,全面掌握流动人口底册,组织筑城志愿者及流动人口党员参加平安〇〇创建活动,在各项集中整治中不断加强对外来人员的排查,减少外来人口发案率。今年以来,已纳入管理的有9349

人,无一例流动人口违法犯罪案件。

四、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一是落实重大项目社会风险评估。对影响和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关问题进行专题研究、专项分析、专门解决,对重点项目建设、土地流转开发、集体资金分配、重大事件决策都分别组织相关人员进行风险评估,制定应对预案,抢占维稳防控主动权,有效预防发展过程中的不稳定问题。年初天瑞水泥征地补偿款分配过程中,我们严格按照制度评估风险,全面分析排查此项工作易引发的不稳定因素和群众上访问题,结合《滨海新区大港农村土地补偿费分配的指导意见》和我街的实际情况,合理制定分配方案并全程监督,期间未出现一例越级上访事件。

二是建立流动调解庭制度。综治中心在建立基层信息员队伍的基础上联合滨海法庭组建了流动调解庭,窗口服务下移,变“村民向上跑”为“干部向下跑”,变“被动受理”为“主动服务”,让基层农村的法律诉求和调解渠道变得更人性、更便捷、更有效,通过矛盾纠纷早发现、早控制、早化解,把调解工作做到村民的家门口,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今年下半年我街发生多起意外事故致人死亡案件引发的赔偿纠纷,流动调解庭反应迅速、应对得当,将这些矛盾妥善解决。

三是推行治安契约化承包。在六个村全面推广“街道领

导、综治管理、公安指导”为一体的农村治安契约化承包,由街综治办、派出所、村委会严格把关,按照自荐、推荐、审核、培训、上岗的流程,选聘政治可靠、遵纪守法、作风正派,群众威信高,有一定治安防范经验的人员担当承包人,按照3.5-5万元不等标准给予承包人经济报酬,再由承包人选择6-10名治安巡控队员,在片警的指导下负责治安巡逻和治安防控。通过契约化承包,调动了村民参与治安防控的积极性,降低了农村发案率。

〇〇街综治信访服务中心2012年工作思路

2012年,综治信访服务中心将继续按照构建和谐社会总要求,立足辖区治安实际,围绕全街的中心工作,深化基层平安创建,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为构建“和谐〇〇”提供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

一、注重平台建设,发挥各级综治机构作用

一是整合现有资源,发挥综治信访服务中心的纽带作用。在2010年综治信访服务中心硬件建设齐全、人员配备到位、制度逐步完善的基础上,有效整合综治办、司法所、社区检察室、流动调解庭等机构的现有资源,加强同〇〇派出所、大港检察院、滨海法庭等部门的协调联系,着力从重

大项目建设、民计民生等方面入手,解决影响辖区和谐稳定的重点、难点问题。

二是拓展机构覆盖面,发挥基层服务站的节点作用。目前,各基层服务站已完善了综治专干、调解委员会调解员、信访代理人、维稳协管员等人员配备,我们将进一步明确服务站各类人员的职责分工和工作流程,深入楼栋、庭院、田间地头,将综治工作阵地推进到最贴近人民群众的第一线,着重从民间纠纷、家庭邻里矛盾等方面开展排查调处,及时发现和上报影响辖区和谐稳定的隐患苗头,真正使各服务站和服务中心结成服务网络。

三是建立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发挥综治委各成员单位的职能作用。健全综治委各成员单位的综治工作制度,充分利用安全、经济、劳动、计生、民政等部门的职能优势,落实涉及群众利益的政策措施,认真对待人民群众的诉求,从源头上减少安全生产、劳资保障、流动人口等方面发生的问题隐患。

二、注重综治队伍建设,健全社会管理网络

一是加强综治信访服务队伍建设。定期开展村居、企业综治专干、维稳协管员培训活动。落实综治信访服务站制度,明确职责分工和工作流程,使各服务站和服务中心结成服务网络,实现问题矛盾超前发现、超前调处,将矛盾化解在最初阶段。

二是加强社情民意反馈网络建设。依托基层信访服务站和基层维稳员队伍建立社情民意收集、整理、上报、反馈、办理体系,确保民意畅通、群众需求得到及时有效解决。发挥综治信访服务中心信息沟通枢纽作用,协调相关科室、村居和企业限期对群众信访内容进行回复回访,防止矛盾的激化和升级,提高群众的满意度。

三是加强群防群治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广大干部和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深入宣传、广泛动员,扩大平安志愿者、义务巡逻队等群防群治组织的规模,加强管理、教育和培训,不断提高群防群治队伍的素质和履行职责能力。加强平安志愿者队伍建设,推行专职辅警固定点位巡逻工作机制,构建基层安全防范网络。

三、落实各项维稳制度,筑牢第一道防线

一是落实维稳“五包”责任制。由党政一把手包面、副职领导包片、机关干部包村(居)、村(居)班子包小组、村(居)民代表包户,每半月召开一次稳定工作专题会,敏感时期召开周例会,排查不稳定因素,研究处理信访问题,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二是落实大事报告制度。辖区发生重大事件,要求各村居第一时间报告,由街工委指派有关人员协助解决,村居干部必须做到不隐瞒、不漏报,并保持信息畅通。

三是落实信访稳定奖惩制度。为调动基层干部维护稳

定、化解矛盾、构建和谐的积极性,综治中心每月严格记录、通报村居服务站矛盾排查、信息报送等工作情况,年终严格按照《〇〇街信访稳定工作考核奖惩办法》及考核细则对村居实行百分制考核,并按照考核成绩兑现奖励。

四、健全维权机制,树立“维权即维稳”的理念 一是健全群众利益协调机制。在各村居推广村居和谐理事会机制,开展村居干部和村民“逢四说事”活动,实现信访制度上墙,干部群众见面,热点问题公开,从而使干群关系和谐融洽,保障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将网络等新兴舆论平台纳入矛盾纠纷排查范围,及时检索、发现和解决其中反映出来的热点、焦点问题。落实信访代理人制度,各村(居)设1-3名工作经验丰富、熟悉法律知识的人员作为来访群众的代理人,采取“帮疏导、帮代理、帮陪访”的工作方法,变“上访”为“下访”,避免集体访、越级访事件的发生。

二是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随着一批重点项目的开工建设,劳资关系问题日益突出,易引起劳动关系矛盾,2011年曾出现天瑞水泥施工人员、远景三村楼房化改造施工人员到街道上访等情况。对此,我们需要进一步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一方面定期走访辖区企业和厂矿工地,排查不稳定因素,帮助解决劳资纠纷;另一方面严格要求相关单位按合同要求向施工方、承包方收取保证金,避免出现拖欠农民工工资的事件。

三是健全群众权益保障机制。落实“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和“稳定工作责任追究制度”,在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矛盾较为集中的部位,特别是针对在建的重大项目、关系民计民生的重要工程等,都要逐一进行专门排查,切实保障群众的权益不受损害。把群众工作贯穿到维稳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着力解决辖区居民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发挥群众工作优势破解各种难题,由事后处置、被动应付向事前预防、主动服务转变,由防范、控制型管理向人性化、服务型管理转变。

四是健全矛盾调处机制。矛盾纠纷调处工作组坚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注重从企业债权债务矛盾、油田企业和地方农民矛盾、汉族与少数民族习俗矛盾、干部与群众关系矛盾等方面排查不稳定因素,提早做出应对预案,妥善处理各种突发事件,努力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使问题解决在基层。明年年初即将迎来村居班子换届选举,各类潜在的矛盾与问题将愈加凸显,对此我们需要高度关注,依托基层信息员队伍进一步使矛盾排查、上报、调处的流程细致化、规范化,防止别有用心之人借机挑起事端。

五、深入推进平安〇〇建设

一是开展多种形式的平安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平安村居、平安校园、平安企业等多种形式的平安创建活动,对太沙路沿线等重点工程相关区域、治安案件多发区域进行重点 10

治理,使刑事案件发案率得到有效遏制。健全治安防范经常性工作机制,定期对辖区治安状况进行全面排查,堵塞诱发犯罪的漏洞。结合“六五”普法规划,在辖区内的社区、企业、学校等单位开展多种形式的法制宣传活动,提高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

二是继续实施“三上、三见、三提高”工程。重点要让群众看得见治安防范的效果,从而提高群众参与社会治安防控的积极性和自我防范的意识,达到提升治安防控质量的目的。狠抓农村中心居住区的治安防范,进一步加强门卫管理,实行出入车辆登记和24小时巡控,最大限度地减少可控性案件的发生。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上一篇:宴会部服务员主要工作下一篇:童年的趣事作文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