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大会讨论发展问题

2024-07-27

党员大会讨论发展问题(共9篇)

篇1:党员大会讨论发展问题

支部党员大会讨论发展党员流程

(会前挂党旗,奏国歌)

1、发展党员本人宣读《入党申请书》并介绍个人情况。

2、入党介绍人(2人)对发展党员本人情况进行介绍和评价。

3、支部各党员自由发言,对发展党员的表现情况进行讨论。

4、(发展党员本人回避)支部党员举手表决。(会后奏国际歌)

5、表决通过则进行入党公示7天,如7天后无异议则填写《入党志愿书》支部意见。

篇2:党员大会讨论发展问题

大会第一项:

宣布大会开始,介绍到会领导;

**党支部总人数人,实际到会人。

大会第二项:

宣布申请人及介绍人名单;

(今天现有***同志将要加入伟大光荣的中国共产党,介绍人为***、***,有**同志要转为正式党员…)大会第三项:

入党积极分子宣读入党志愿并汇报(全部、时间不允许可以考虑几个人)

******

大会第四项:

预备党员宣读转正申请

******

大会第五项:

入党介绍人介绍即将入党的成员

(入党介绍人简单介绍即将入党的成员学习、工作情况、家庭无政治历史原因,最后表述愿意做**同志的入党介绍人)

大会第六项:

申请转正的汇报优缺点及将来的规划

******

大会第七项:

到会党员对本批预备党员和及即将转正的人员进行民主评议。

**正式党员对**即将转正人员提出问题。支部书记对即将转正人员提出建议。

大会第八项:

举手表决,表决本批预备党员和转正人员(正式党员有权利)

大会第九项:

宣读支部决议(含预备党员和即将转正人员的)大会第十项:

举行入党宣誓仪式

大会第十一项:

领导讲话

大会第十二项:

全体起立,奏《国际歌》;

大会第十三项:

篇3:讨论当代党员素质修养的问题

一、影响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主要问题

1. 经济的飞跃,造就了新时代的“共产党人”。

历史证明我们改革开放是正确的,在改革发展的36年中,我们看到的是我们经济发展的36年,是我们经济综合国力强盛的36年,也是我们为之骄傲的36年,36年的发展足以让我们感到自豪、感到骄傲。必须正视的是每一个“经济人”在这里都是胜利的,我们党在这36年中是成功的,邓小平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落后也不是社会主义”。同时也要指出的是市场经济是个“双刃剑”在经济人获得最大利益化的同时精神文明出现两条腿不一致的现象,我国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它不仅给党员的思想观念、行为规范产生很大的影响,而且给党员的价值取向和价值标准带来一系列变化,从市场经济的内在属性看,它极力促进党员树立平等、民主意识,帮助党员消除特权思想、官僚主义作风。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使等价交换原则逐渐消解党员的党性,特别是那些党员领导干部利用手中的公权力进行权力寻租,这些都给我们党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形象造成严重打击,不利于党的工作的开展。

市场经济的伟大胜利不能满足对精神的需求,在新的一轮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同时,共产党员面对诟病开始“正衣冠,洗洗澡,看看病”,对日常中出现的问题比如“权力主义”、“公私不分”、“先己后公”、“行贿受贿、吃喝玩乐”等问题,对精神的要求开始有新的要求,部分党员道德失范为新时期党的建设提出新的发展目标。

2. 政治研究的偏差造成的观点差异

在心灵与精神的绿洲中,价值观将成为一个伟大的旗帜,也会树立成一个强大的民族,共产党人为了人类的解放事业不断地在开拓进取着。马克思主义的研究随着时代的变化也产生了新的变化,创新将成为新时代的主题。

在社会信息化下,一种新的统治的模式正在产生,信息正在变成主体对客体的相互作用,信息已经成为一种新的媒介,指导着我们对新事物的认识。政治信息成为我们获取政治给养的主要渠道,价值观的认识将成为影响广大党员的主要因素。信息的真假成为我们分辨的主要方面,事实是客观的,而忽略客观事物的一般规律就会造成视觉上的误差。政治素养的养成将造成我们在研究过程中的信息选择。

3. 入党动机不纯造成了党员队伍新的问题

党员队伍的壮大在于新鲜血液的输入。在发展新党员的过程中出现新的问题,入党队伍的纯洁性是当下发展新党员的首要问题。在入党的问题上,信念不坚定、功利性强造成党建方面的问题,直接影响党的先进性。把入党看成是提高身价、显示能力、满足个人虚荣新的的捷径,入党成为某些投机分子评优评先、应聘工作、优先提拔的首要之选。入了党的门,不能成为党的人,就是当下我们党中功利性问题的首要表现。

二、新形势下要把党的承诺问题落到实处

1. 理论学习不可缺少,打牢思想根基是关键。

我们在发展党的事业的过程中对于理论性的学习一直非常重视,思想的贫困往往来源于对于理论性的学习不够贯彻,而理论的贫困往往是学习性不够。党员干部在学习党的理论过程中充分认识到,加强理论性学习是提高党员素质的重要过程。提高党员的判断能力和办事能力,维护改革开放的成果,加大改革开放的力度,没有深厚的理论是不行的。理论上的清醒是一个共产党人政治信仰的重要保证,政治上同国家保持一致,始终把社会主义事业放到首位,为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服务,市场的发展瞬息万变,如何把控在社会主义的调控,将成为新时代党员的标准。加强理论性学习有助于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在大是大非面前以清醒的头脑和党中央保持一致,净化心灵,升华理想信念,防止思想的僵化。理论联系实际,做到在成绩面前不骄傲,在困难面前不气馁,时刻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和反腐倡廉努力建造新的中国梦而奋斗。

2. 加强党性修养,做合格的共产党人。

提高党员的党性修养是新时代共产党员的新要求,是班子建设的新需要,是党员在日常工作中能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信心,关系到做到听党的话,做党的忠诚卫士的决心,关系到我们党保持高风亮节的恒心。在平时的工作中,胡锦涛同志明确指出,我们党的干部标准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德”的核心就是党性。

在新的形势下,党员要始终坚持一方面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使我们永葆青春,另一方面不断地面对形形色色的诱惑,提高对腐化思想的抵抗能力,让党时刻保持着战斗力。“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随着社会民主的失衡,我们考核党员的标准越来越严格,社会民众对于党员要求的标准越来越苛刻。党员干部在处理日常工作的时候要慎之又慎,只有把群众的事情放心上,才能在帮助老百姓做实事、做好事,老百姓才会热爱我们的党,拥护我们的党。在处理群众事物的时候,不能因为家庭条件的原因而选择性地服务,眼高手低,最终会降低老百姓的支持率。只有多办一些让老百姓放心让老百姓满意的事。同时我们党要求党员在作风建设方面保持共产党员的崇高身份,时刻把党放心中,把百姓放心中,做到忠诚我们的党,忠诚我们党的事业,使我们党成为能为老百姓办事的党。树立时刻学习的信念,不断地以马克思的学说充实我们的大脑,让党的理论成为指挥我们大脑的“司令官”。

3. 党建仍是党的发展中的重中之重。

党建是我们党发展的重中之重,在长期的执政过程中,怎么建设我们的党、建设什么样的党是一个重大的问题。党的建设直接关系到我们国家的成败,所以从严治党、坚持党要管党、坚持把我们建设成为伟大的党成为党建的一项伟大工程。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关系到党的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我们党要求从我们的党的领导班子出手,把我们的领导班子的执政能力水平就要改进办事思想,提高领导本领,改善领导方式和健全领导制度,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一个贯彻党的理论和路子方针的坚强集体。

党建就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地位。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就是要通过推动党的各方面建设是我们党的理论、方针、政策顺应时代的发展,使各级党组织不断地锻炼创新能力、战斗力。先进性和纯洁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是我们党发扬联系群众、不骄不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坚持贯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三、依托中华文明,共创新时代“中国梦”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需要建立在对中华文明自信的基础上。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姜义华认为:“从文明的角度可以更深刻地认识到,中国为什么要走自己的道路,要建立起一套适合自身国情的制度。”作为中华儿女要自信我们的文明,认真地反思和研究它,今天我们谈中国道路、中国制度的时候,正是我们对于文明的赞同。鸦片战争之后,不少中国人曾一度陷入迷茫,我们对于我们的文明又不得不重新审视,经过100多年的思考,我们已经慢慢摸索出一套适合我们自己的发展道路。习近平主席在参观国家博物馆的时候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

国家强大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保证,民富是国家强大的彰显。中国梦的实现需要依靠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党员只有模范地身先士卒,才能调动老百姓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才能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依托中华文明的丰厚底蕴最终在新时代实现数代人为之艰苦奋斗的“中国梦”。

摘要:中国共产党党员是我们党发展的基础,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前进的动力,党员素质直接影响我们国家的发展前进方向,这需要我们不断学习理论知识,提高党性修养,做合格的共产党员,严格要求自己。

关键词:党员修养,党员建设,中国梦

参考文献

[1]王淑英.对新时期党建工作的几点思考[J].吉林财税,1995,(12).

篇4:党员大会讨论发展问题

2015年5月4日 《关于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及其处置的巴塞尔公约》、《关于在国际贸易中对某些危险化学品和农药采用事先知情同意程序的鹿特丹公约》和《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缔约国大会5月4日在日内瓦拉开帷幕,来自全球180个国家的政府、民间社会和非政府组织以及企业和国际组织代表将在为期两周的时间里就全球废物管理技术指南等议题进行讨论。

《巴塞尔公约》、《鹿特丹公约》和《斯德哥尔摩公约》就保护人类的身体健康和生存环境免遭危险化学品和危险废物的危害提供了一系列控制措施。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施泰纳在三个《公约》缔约国会议5月4日开幕当天举行的记者会上指出,应建立良好的化学品和废物国际治理框架,以减少人们遭受这些物品所带来的危害,应通过建立全球化学品治理框架,防止过去百年来由于大量引进某些化学品而导致严重后果等悲剧的发生。

施泰纳指出,化学品是21世纪经济的一部分,存在于环境周围,是所使用物品的组成部分。这三项《公约》不是禁止化学品,而是提供科学平台,向决策者和民众以及环境提供保护,免遭毒性物资的侵害,减少化学品的负面影响,而对化学品实施使用限制能够向市场提供信息,需要找出替代品。

May 4, 2015 The conference of contracting countries of Basel Convention on the Control of Transboundary Movements of Hazardous Wastes and Their Disposal, Convention on International Prior Informed Consent Procedure for Certain Trade Hazardous Chemicals and Pesticides in International Trade Rotterdam and t Stockholm Convention on 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 kicked off on May 4 in Geneva. Governmental and social organizations, NGOs, enterprises and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representatives from 180 countries around the world will discuss about global technical guidelines of waste management and other issues in the period of two weeks.

The Basel Convention, Rotterdam Convention and Stockholm Convention have provided a series of controlling measures in protecting human health and their living environment from the damage of hazardous chemicals and wastes. Achim Steiner, Executive Director of the 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me pointed out in the press held on May 4 that, the same day of the conference of the contracting countries of the three conventions that, a good framework of international chemicals and wastes treatment should be established to reduce the danger people suffer from these items. A framework of global chemicals treatment should be established to prevent the occurrence of the tragedies over the past 100 years due to the introduction of a large number of certain chemicals.

Steiner pointed out that, chemicals is part of the economy of the 21st century. They can be found around environment, and are the components of the items that are used. The three conventions are not to forbid chemicals, but to provide a scientific platform to protect decision makers, the masses and the environment from the harm of toxic chemicals and reduce the side effects of chemicals. The utilization limitations of chemicals can provide information to the market and find out substitutes.

http://www.un.org/chinese/News/story.asp?NewsID=23942

篇5:党员大会讨论发展问题

各位同志大家中午好,经过一过多月的材料整理,现有21名同志符合了经支部讨论大会讨论是否能发展成为预备党员的阶段了。本次大会应到会党员12名,实到12名,有表决权的正式党员有7名,依党章规定,会议有效,因此,我宣布本次支部讨论大会正式开始。

首先有请我们支部书记发言: 此次会议有三个流程:

一、入党申请人谈谈自己对党的认识,及今后的努力方向;

二、支部委员宣读该同志的党外群众意见

三、入党介绍人介绍该同志的情况;

四、支部委员讨论该同志的发展问题;

现在就以班级为单位。依大会流程依次进行,首先由11新编班的梁盼盼上台发言:

11新编班:梁盼盼 彭倩 骈强 魏娜 高峰____吴其芳 李硕 11广编班:李亚茹 王振华————李科儒 周鹏 11公管班:黄良玉 刘春林 黄丹 陆宁——段中华 李硕 11对外班:徐炜姬———李科儒 吴其芳

11汉本班:麦永梅 陆碧兰 覃雨珊 夏超兰——李硕 周鹏 11文秘班:甘珊 高洁————李科儒 段中华 11传媒班:李云 周正新————段中华 吴其芳 12广编班:肖通峰————李科儒 段中华

2012年下半年文传学院学生第二支部组织发展名单 11新编班:梁盼盼 彭倩 骈强 魏娜 高峰____吴其芳 李硕 11广编班:李亚茹 王振华————李科儒 周鹏 11公管班:黄良玉 刘春林 黄丹 陆宁——段中华 李硕 11对外班:徐炜姬———李科儒 吴其芳

11汉本班:麦永梅 陆碧兰 覃雨珊 夏超兰——李硕 周鹏 11文秘班:甘珊 高洁————李科儒 段中华 11传媒班:李云 周正新————段中华 吴其芳 12广编班:肖通峰————李科儒 段中华

贺州学院文化与传媒学院学生第二党支部组织发展情况

一、支部委员名单:

支部书记:许洪杰

副 书 记:李科儒(10广编班)

组织委员:周 鹏(10广编班)宣传委员:岑传华(10公管班)纪检委员:刘安珊(12文秘班)

二、支部成员名单:

预备党员:11公管班:李飒爽 唐茂华 11新编班:蔡振飞

12对外班:韦晶晶

三、各学期转正和发展批次名单:

1、第一批转正同志:(1)11广编班:付浩2012年7月15日

2、第一批发展对象(21)2012年11月13日:

11新编班:梁盼盼 彭倩 骈强 魏娜 高峰 11广编班:李亚茹 王振华

11公管班:黄良玉 刘春林 黄丹 陆宁 11对外班:徐炜姬

11汉本班:麦永梅 陆碧兰 覃雨珊 夏超兰 11文秘班:甘珊 高洁 11传媒班:李云 周正新 12广编班:肖通峰

文化与传媒学院学生第二党支部

2012下半年发展党员和预备党员转正情况上报

一、发展党员名单:(共21人)

11新编班:梁盼盼 彭倩 骈强 魏娜 高峰 11广编班:李亚茹 王振华

11公管班:黄良玉 刘春林 黄丹 陆宁 11对外班:徐炜姬

11汉本班:麦永梅 陆碧兰 覃雨珊 夏超兰 11文秘班:甘珊 高洁 11传媒班:李云 周正新 12广编班:肖通峰

二、预备党员转正名单:(共1人)11广编班:付浩 中共贺州学院

文化与传媒学院第二支部委员会 二〇一二年十一月十三日

一、发展党员名单:(共21人)

11新编班:梁盼盼 彭倩 骈强 魏娜 高峰 11广编班:李亚茹 王振华

11公管班:黄良玉 刘春林 黄丹 陆宁 11对外班:徐炜姬

11汉本班:麦永梅 陆碧兰 覃雨珊 夏超兰 11文秘班:甘珊 高洁 11传媒班:李云 周正新

12广编班:肖通峰

文化与传媒学院第二支部委员会 二〇一二年十一月十三日

二、预备党员转正名单:(共1人)11广编班:付浩

篇6:党员大会讨论发展问题

同志为预备党员的会议记录

议题:讨论发展 同志为预备党员的问题

时间: 年 月 日 时

地点: 主持人:(一般为支部书记或组织委员)记录人:

到会指导的上级党组织人员: 应到人数: 实到人数: 缺席人员(注明原因): 主要内容:

主持人(姓名): 今天召开的支部大会的主要议题是讨论 同志为预备党员的问题。我支部共有党员 名,其中正式党员 名。今天因事因病请假党员 名,实到会党员 名,其中正式党员 名,(填超过或未超过)本支部有表决权党员的半数,(填符合或不符合)规定人数,(填可以或不可以)开会。

先请 同志向大会汇报自己对党的认识、入党动机、现实表现,介绍本人履历、家庭和主要社会关系等情况。

同志:汇报有关情况(宣读《入党志愿书》有关内容)。(简要记录)

主持人(姓名):下面请入党介绍人 同志和 同志分别介绍对 同志的现实表现和培养考察情况,并对其能否入党表明自己的意见和态度。第一介绍人:(记录入党介绍人姓名、职务,介绍情况要点)

第二介绍人:

主持人(姓名):下面请 同志代表支委会向大会报告对 同志的审查情况。(无支委会的支部可以由支部书记报告)同志:代表支委会汇报审查情况。

主持人(姓名):现在对 同志入党问题进行讨论,请同志们充分发表意见。(主要谈发展对象的优缺点,表态是否同意发展)

(一一记录党员发言内容,讨论发言内容不能省略,要体现多数党员发言内容)

主持人(姓名):下面进行无记名投票表决

(投票表决)

主持人(姓名):经与会党员无记名投票,同志赞成票×张,不赞成票×张,弃权票×张,赞成票超过应到会有表决权的正式党员的半数,同意接受 同志为预备党员。

篇7:党员大会讨论发展问题

一,由支部书记担当主持人,宣布开会,报告出席会议人数,提出会议的议题及开好会的具体要求。

本次会议应到人,实到人,人数到达符合中国共产党党章的有关规定。

本次会议的议题是表决周光明同志转正的事情,要求与会同志本着对周光明同志负责,客观,公平,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这个事情 二,预备党员向支部大会汇报自己在预备期间学习和工作情况,对照党章,肯定成绩,找出缺点和不足,表明态度和决心

由于周光明同志在施工一线,没有办法回来向大会汇报,特打电话委托周作华同志代为汇报。

三,党支部负责同志介绍预备党员在预备期的表现情况,提出是否转正的意见,并支出努力的方向

由李建峰书记介绍周光明同志在预备期的表现情况,并提出是否转正的意见

四,介绍人向支部大会介绍帮助教育预备党员的情况,表明自己的态度

介绍人朱学文同志应有事不能到现场,下面有吴越生同志向大会简要汇报下:

五,全体党员在充分发表意见的基础上,进行表决,做出同意转正或延长或取消预备党员的决议.现在请大家静想10秒后,举手表决

同意周光明同志转正的请举手,请放下,全体一致通过,让我们以掌声祝贺周光明同志转正。

会后我代表大家把会议决议填入周光明同志<<入党志愿书>>中,六,支部会将支部党员大会决议填入<<入党志愿书>>,支部书记签名盖章,并及时上报党委审批

会后我代表大家把会议决议填入周光明同志<<入党志愿书>>中,经支部书记签名盖章,及时上报党委审批

关于周光明同志转正程序完毕

下面请李建峰书记讲话

篇8:新时期教研员专业发展问题的讨论

教研室职能与作用的重新定位

傅禄建:教研员的专业发展问题首先要与教研室的工作定位和研究特点联系起来考虑。不同地区教研室的定位要根据本地区的情况分类, 不要一刀切。

首先, 从全国来讲, 教研室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是农村地区教师如何提高自己的学科本体知识。在新课程改革中, 许多本体知识在学科系统进行了改造, 农村教师要适应课程改革, 面临的问题还是非常多的。但是, 由于交通不便利等各种原因, 目前农村教研室发挥功能很重要的一条途径, 就是通过电视、网络等信息媒介进行传播。但是现在发现, 不少教育台、网以及提供的一些课例, 能为农村教师提高本体知识的好东西很少。现在教师培训和专业发展关注的, 似乎更多的是本体知识以外的教学方法问题, 比如教学技术怎么过关等等。然而, 我认为在农村广大地区, 作为一个区域性的服务, 第一位的还是要让教师进修学科本体知识。农村教师首先需要的是对学科知识的把握, 其次才是教学艺术、教学方法的改进。这一块我觉得各方面的关注度还是不高, 提升的水平还不够明显, 信息传媒技术运用的效益也没有真正得到发挥。从全国来看, 这是个很大的问题。

第二, 上海地区教研室到底怎么定位?对上海而言, 教研工作的第一个交流平台是长三角平台, 要与最发达地区联手合作;第二个平台是各个区县和市教研室要融为一体, 要有大教育、大资源的概念。然而现在看来, 教研室的功能和教研员的职能似乎还处于割裂的状态, 各个区的教研室相互之间也缺少沟通联系。各区教研都是小而全, 特色特点不明显。过去有过建网、建资源库的分工, 哪个区哪个学科见长就负责这个学科的建设。我觉得上海今天还是要走这样的路。应该把全市最优秀的资源集中起来, 能够相互融合而非各区独立建设一套封闭的体系。因此市教委势必面临这样一个任务:怎么来有效地配置各区县的资源?现在市教研室还是一种垂直性的方式——每个学科教研室都分别对应着区县的某个相关学科, 缺少统筹各区县资源的能力。怎样确立统筹的概念?我认为这应该是市教委需要考虑的一个着力点。市教研室不仅承担着教学研究的任务, 而且还应该承担配置全市各区县有关教学资源的任务。

李丽桦:农村与城市的教研工作, 确实在工作重点和分工职能上有一定的区别。但是, 目前教研室普遍遇到一个问题:原来只是任务的上通下达, 上面制定统一的标准要求下面贯彻执行, 而现在教研室还是要承担学校的校本课程的开发、指导学校制定方案等任务。在这个过程中教研室的分工和定位是不是有新的调整?

崔允:在新的历史时期, 随着课程体制改革的深入, 如果仅把教研室的工作职能停留在教学研究和教学指导上, 那么国家的许多教改方案到了学校就会严重失真。比如说综合实践活动, 上海的研究型课程、拓展型课程, 谁来承担指导、研究和开发?这就涉及到, 有了课程标准后教师该如何教?这个“教”和以前的教应该是不一样的。在上世纪八十年代, 我们最发达的教研领域是教学方法的总结。根据我1985年的统计, 有五百多种教学方法。各种教学法真是五彩缤纷, 丰富多彩。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教学内容已经定好了, 老师和教研员就只能在教法领域内创新。

推行新课程改革以来, 怎么教和教什么都有了很大的自由度。以前怎么教自由度更大, 现在教什么也有了很大的自由度。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和以前没有课程标准的教, 套路是不一样的。这个不一样就涉及到教研员知识的更新问题。在新的课程体制下, 在教研系统的变化过程中, 教研室的名称改不改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功能要更新。这个功能的更新就应该定位在地区的课程发展中心上, 而不仅仅是研究教学问题。国家有了课改方案, 各个地区有了课程发展中心, 才能够保证把国家的各个方案落实到学校。

课程发展还要靠管理来保障。我们在2005年时做了个大型的调查。最牛的一张课程表是江苏的一个初中, 国家规定初中是每星期31课时, 而他的课程表上是58课时, 这是怎么来的?就是管理不力, 教育行政部门管理不到位。像这样的情况, 我们如何把教研室变成地区的课程发展中心来协助行政部门, 使得国家的课程制度能够落实到学校及学生身上, 这是整个功能的定位问题。

朱志平:从我们多年来的实践经验看, 要处理好课程教学研究和管理的各种问题, 教研室需要协调好方方面面的关系。

第一, 与行政部门的关系。处理好与行政部门的关系是一个两难的问题, 一方面教研室要服从行政机关的有关政策、方案等, 保证上下一致;另一方面, 教研室必须要有自身的独立的价值, 保证自己的价值独一无二, 不会被其他机构取代。所以, 教研室处理好与行政部门的关系十分复杂, 需要把握好分寸。

第二, 与学校教师的关系。如何处理好与学校教师的关系, 关键要让教研员认识到自己的角色定位。教研员并不是凌驾于学校教师之上的, 教研员的观点并不都是正确的, 每个学校每个学科的教师都有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形成的一套课程与教学的看法和办法。教研员需要的是摆正自己的位置, 成为与教师形成的共同体中的平等的一员, 自己的看法也只是一种思路的表达。教研员作为学科教学中的佼佼者, 要有管理的才能, 还要以人格魅力来引领学科的发展。一个教研员就是一面旗帜, 这面旗帜能够把握好正确目标、方向才能吸引更多教师的参与。

第三, 与其他教研室的关系。首先, 是与上级教研室, 即省教研室的关系。可以在省教研室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中, 密切合作, 接受其业务指导和帮助。其次, 是与下级教研室, 即区教研室的关系。推进学科区域发展面临的首个难题就是各区域间的现实差异, 作为市教研室要仔细考量自己的工作范围, 要在理念指导和工作条件上尽可能地提供支持, 但不要过多地参与下级教研室的具体工作。

教研员角色与功能的调整

夏惠贤:最近中央教科所一项关于“校本教研制度实施中的调查分析与对策研究”课题认为, 教研员工作内容偏重于自上而下的工作检查, 丧失了原有的“教学研究人员”的功能。更有学者指出, 多年来“教研室”的“行政化”色彩浓厚, 教研员处于“亦官亦民”的地位, 教研员异化为考研员。显然, 这样的角色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是不相称的。

其实, 教研员对课程的指导力与课程改革密切相关。教研员的专业发展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 使课程改革在推广过程中遇到各种问题。比如二期课改进行至今, 教师已经积累了一定宝贵的经验, 但是教师现有的时间、精力与能力难以为进一步的发展提供上升空间, 即处于瓶颈的阶段, 出现瓶颈的主要原因是缺乏更高水平和层面的专业知识。而教研员却不能完全提供这些专业知识, 尤其是在课程的主阵地——课堂上, 即对于教材的充分分析, 哪些课程单元应以教师传授为主, 哪些可以让学生自学等等。教研员不应用一成不变的思路来理解整套教材, 给教师带来不必要的困惑, 而应与教师进行互动, 共同探讨各种形式的课堂模式,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崔允:我很赞同前面的观点, 我认为教研员的角色定位应该定位在专业的课程领导上。这个领导不是指领导干部, 是指引领行为和过程, 要在课程发展的领域产生引领作用, 不仅是在教学领域 (教学指导当然是核心, 是主要的方面) 。

在课程发展中, 比如拓展型课程, 学校如何做拓展型课程规划, 老师第一门课教好后, 如何让老师开发第二课程, 这就是合作关系即共同体的关系, 在这样的过程中我们就存在着相互引领的作用。

具体的讲, 教研员有五种角色:第一, 政策执行。国级、省级、地级、县市级的教研员, 都是在国家的课程制度的背景下干活的, 所以第一就是要协助教育行政部门整合多方的专业力量, 认真贯彻国家的课程政策, 要引领一种执行文化。第二, 课程设计。要根据本地的实际需要, 与相关人士一起共同研究设计国家课程方案的推广及地方课程的设计。第三, 发展服务。主要针对教师。要了解教学专业, 尊重教师的专业自主, 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平台、支持和服务。第四, 专业指导者。指导学校如何进行课程规划, 指导教师怎样开展基于教学标准的课程评价, 指导教师如何开发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等。第五, 质量促进。怎样配合教育行政部门加强统考的管理及研制地方统一的测试框架, 明确分工和责任, 提倡谁统考谁提供科学的数据与分析报告, 让统考真正成为促进教与学的重要手段。

凤光宇:对于教研员的工作, 我们定位在中观层面上。因为我认为教研员起的是一个桥梁的作用, 这个桥梁就是把上面二期课改的理念和下面教师的教学实践沟通起来。总的来讲, 嘉定区从2003年就提出了“研训一体”的模式, 教研员既要研究教学实践, 也要参与教师培训。这里的教学实践, 一方面指教研员自身的教学实践, 还有就是加强培训中的教育实践, 就是要把实践放在第一位。通过这样的教学实践来提高教师, 促进学校的发展。通过这几年来的实践, 我们对改进教研工作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第一, 必须加强自身的学科知识。通过加强学科知识来提高教师自身的学科本体, 这一点我们现在很强调。为什么?因为教研员离开课堂教学时间比较长, 离开大学的学习时间就更长了, 坦率地讲, 二期课改提出的本体知识我们有时候也并不了解, 所以要有不断的学习研究才能了解。

第二, 从中观层面看, 我们要把课程理论具体化——研究课程理论如何在学校中实施或者逐步落实。因此我们的教研员要在教育理论方面有所提升和发展, 如果只是凭借老的经验, 面对新形势我们会感到捉襟见肘的。

第三, 教研员大的定位是要提升教学经验。教研员要帮助提升学校教师的教学经验, 与此同时, 自己的教研经验也要提升。所以我要求我们区的教研员每年至少要写一篇文章, 并编订成集, 到现在我们已经编订了十册。这是非常有帮助的, 也是我们向市教研室学习来的教师专业发展的经验。

第四, 要有一定的领导能力。关于这个问题我们也是有过争论的。教研员怎么去领导?学校有校长, 有教导主任, 该如何领导?我们认为在教改过程中组织一次教研活动也是领导;在下面发现问题, 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指导教师解决问题也是一种领导。教研员的领导能力是相当重要的, 所以我们提出教研员最好是担任过学校中层干部的, 否则往往会有所缺失。

高坚荣:教研员是管教师的, 我们教师有很多人管, 为什么还要教研员管?这是因为, 对于学科的指导, 除教研员外其他人很难做到。从市的层面讲, 管的事太多了, 根本忙不过来。单是区的层面, 如果是语数外大学科的话, 高中教师就有一百五六十人;如果小学的话, 要有五六百个老师;所以区这个层面已经涉及很广了。因此, 需要有学科教学研究的组织者和指导者, 而教研员在这方面确实有很大的作用。

学校也很依赖于教研员的这个功能。学校可以管理教师的日常教学行为, 但是对于课堂教学质量的管理, 往往需要外界的帮助。教学研究一般是针对某一个学科来组织的, 跨学科的很难评价, 请专家也不是很方便, 所以专职的教研员就可以解决基层学校这样的需求。凤院长刚才也讲了, 我们教研员的功能现在越来越丰富, 教研员的负担也越来越重。许多事情一到微观的层面、涉及学科的特点, 都要找教研员。功能越来越多, 确实会冲淡一些工作职能的核心部分。我觉得现在教学研究和指导这部分, 受其他事物干扰和影响比较大, 确实是一个困惑。

陆伯鸿:教研员到底是做什么的?主要有三点。第一点是课程教材, 第二点是课堂教学, 第三点是考试评价。我们各级各类的教研员做的就是这三个点。这三个点围起来可能是一个等边三角形, 也可能是一个斜三角形。如果是等边三角形, 重心就是素质教育。也就是说围绕着素质教育, 教研员的研究应该放在课程教材、课堂教学和考试成绩上。课程教材就像是炮弹, 向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进行输送, 而考试评价就是雷达系统。所以这三者是个整体, 教研员主要要做到这三点。那么究竟怎么做呢?我个人理解, 教研员就要在教研理论和教学实践中架桥。好的教研员桥架得比较短, 一般的教研员引桥架得很长。所以我们的研究应该在理论和实践之间的“动感地带”里做文章。

张雄:从基层学校的角度看, 学校希望教研员的指导是符合学校要求的, 是具有培育性质的层面。但是就上海目前情况来看, 一部分教研员专业水平还有所欠缺, 因此整体工作的提高还是有相当难度的。这一方面与教研员的选拔机制有关;另一方面, 可能是由于教研员的工作与薪酬不对称, 因此难以吸引优秀人才。

学校欢迎的是既有理论又有践行的教研员。例如, 上海在实施二期课改的初始阶段, 各基层试点学校迫切需要有关具体的操作方法与实施指导, 学习如何架起从理念到课堂的桥梁, 而在这方面教研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现在经过几个循环的课改实践, 各试点学校已经摸索出一套较好的具体操作的实施方案和做法, 但是学校在归纳总结方面还有不足。这就需要教研室及教研员能够发挥自己的优势, 让更多的教师能够吸收已有的经验, 让更多的学校能够借鉴基本的运作规范, 形成一种行之有效的行动思路。

教研员专业发展的内容与途径

崔允:所谓教研员的专业主要是课程教学评价, 这是教育的核心, 也是教育的内涵。教研员的专业发展, 应该聚焦在课程教学评价领域中, 并由此与基层校学校的老师们合作及引领他们。

关于专业发展的内容, 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是课程发展能力。上海的整个方案设想是很好的, 但是中间没有支撑, 使得学校不会做规划。学校最希望方案像以前一样, 拿来就可以排课表。所以课程体制发生这样的变化以后还需要中间力量的支持, 也就是课程发展能力。第二是服务能力。如何建立多样的专业平台、资源库供学校教师分享;如何组织开展有效的基于教师发展需求的研修活动;如何总结、提炼、推广本地教师的先进经验?如何积累教研员的业界评价表现制度以指向服务质量的提升?如何正确理解自身与教师的关系?第三是自我发展。比如说如何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 特别是关于课程的知识和如何教的知识;如何提升自己专业的引领能力?如何坚守自己先进的教育理念并主动承担专业的社会责任?

陆伯鸿:我个人理解, 可以建立一个笛卡尔坐标系来表示教研员的能力结构。x轴是学科能力知识或者就是指智商, y轴是情商或者说是组织能力。如果把象限分成田字格, 最好的教研员在第一象限——高智商, 高情商, 这类人是起引导作用的。第二类是组织能力较强, 但学科本体知识比较差的, 可以进行补习;第三类是本体知识好的, 组织能力比较差的, 可以在原来的基础上帮他做些文章。教研员的培训这两类是重点。至于第四类 (位于第三象限的) 是培养不好的, 属于要调整的。总的来说, 教研员第一要有学术视野, 而且是宽泛的学术视野;第二要有扎实的学科素养;第三是能运用丰富的课程资源;第四要有人格魅力。

李丽桦:两位专家刚才提出教研员专业能力的新要求。传统上教研员是培训教师的, 但是自身很少接受培训, 那么要达到这些目标, 需要我们系统内外做些什么样的努力, 提供哪些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朱志平:教研员队伍的建设, 目标是从学科指导逐步走向课程领导。过去教研员的自我要求主要侧重于学科指导, 包括对学科的理解、对学科的培训以及相关的评价测试等等。但是对于整体的课程设计、课程的理解、课程的规划、课程的开发、课程的执行等方面, 教研员还没有深刻的认识, 引领作用就发挥的比较少。解决这个问题, 可以通过教研员参与学校教研组建设来进行。要指导学校进行教研组规划, 从规划学科目标、规划具体措施、规划自身评价等方面着手, 来推进校本教育, 引领学科发展。以常州市教研室为例, 对教研员教研工作的质量建立了一个评价体系, 对教研员的工作态度、方法、能力评价采取两种方式。一是建立自评体系, 主要是量化的评价标准;二是建立他评体系, 运用访谈来了解教研员的工作情况, 主要为表现式的评价标准。评价一名教研员, 既要注重结果也要重视过程, 既要敬业精神也要专业水平, 既要学习也要科研, 既要强调个性化任务, 也要有组织化要求。

陆伯鸿:教研工作是有一定的教研模式的, 要把这些基本的模式教给基层的教研员, 缩短新教研员的成长期。比如第一种是四课一反思的教学模式, 基本目的就是提高课堂教学的设计、组织和实施水平。它的基本过程就是备课、听课、评课、说课和反思。它的基本要求是要有研究的主题, 要积累教学的案例。第二种是课题研究模式。目的是解决教学问题, 提高研究水平。基本过程是发现提炼教学问题, 设计问题解决方案, 开展实践的研究, 总结归纳与推广。基本要求:课题一定要源于实践, 具有针对性。我们的教育策略是以课题为抓手, 围绕课改进行探索研究;以课堂为基地, 以课题研究成果指导教学实践。再比如说第三种展示交流模式, 这是对前一个阶段工作的总结和对下一阶段的引导。基本目的是成果展示、经验交流和动员推进。还有教学视导模式、教学评选模式、网络教育模式, 等等。许多做法需要大家去研究。

崔允:最近, 我们在探索教研员的专业研究方式, 总结了三个特点:第一个是非常聚焦, 即聚焦在课程领导力这个专业核心的培训。第二个是清、洗、晒。清就是反思, 洗就是互动, 晒就是作业。最后一个就是专业学习。我采用美国的外科医生的学习方式, 三个层次:第一是看一次, 第二是做一次, 第三是教一次。

总的来说, 要把存在的问题放在一个系统里看。新时期整个大的环境、体制和制度都发生了变化, 那么我们的教研员发展问题也要重新思考。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话题, 希望《上海教育科研》把这个讨论延续下去, 组织全国的专家、教师、教研员一起来献计献策。

篇9:发展中地方差距的问题讨论

关键词 经济 地区差距 对策

由于我国非均衡的发展战略,导致我国东西部地区的资本形成机制有较大的差异。主导产业及其所决定的结构性质和竞争力,决定着区域经济的增长质量、增长速度,竞争力和整体优势,决定着资本配置的效果。我国经济发展战略布局继20世纪80年代沿海发展战略、90年代末西部大开发战略之后,目前新的区域发展格局正成形成,即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鼓励东部地区加快发展,实行东西互动,带动中部,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一、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原因

1.自然条件。我国中西部地区地域辽阔,国土面积占全国的60%以上,但其中不易利用的沙漠戈壁和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寒地区占60%,这种相对恶劣的自然条件,直接导致了人口分布的不合理性。而中西部的地形则属于封闭式的,其地理环境比较复杂,生存条件差,气候也比较差,并且离亚太区域的经济中心比较远,所以说,光有丰富的资源,但由于自身的原因,难以招来外资,是没有办法形成生产力的。

2.历史因素。历史上,西部比较贫困落后,中原地区最先发展起来,而后慢慢向四周扩延的。在古代史上,西部就比较落后。到了近代,由于东部地区受到西方商业文明的影响而得到了非常快速的发展,中西部地区发展速度相对来说慢得多,就显得越来越落后。这个趋势一直延续到现在。唐宋以来的西部社会经济衰落和东部社会经济的大发展,正是体现这一种趋势。西部地区地貌复杂多山,在农业社会里,交通闭塞、信息不灵、土地资源不足,久而久之便造成了社会经济的落后。

3.环境影响。西部虽然有丰富的资源,但是相对来说,西部许多地方是穷山恶水,平原较少。这在农业社会,不利于农业的发展。对商业社会而言,大山大河也阻碍了交通,也不利于商业的发展。而且,交通的落后直接阻碍了文化交流地进行。改革开放后,国家采取了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发展战略,给予东部地区很多的优惠政策,比如,减免税收、建立经济特区等等,这些倾斜的政策让东部迅速的发展壮大了起来。只有现在的西部大开发战略才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有计划的开发西部。

二、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的对策

1.国家的政策干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施的开放性的政策都是成功的,三沿(沿海、沿江、沿边)对外的开放等。这些政策的实践证明了,我国东西中地区的差距正在逐步的缩小。政府还通过宏观的调控措施,加强不发达地区的投资,扶持落后的经济地区,从而达到地区间协调发展的目的。

2.加强东西部的合作。多年来,西部千方百计为投资者营造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实践证明,东西部优势互补,是企业行为的自主选择,更是政策效应之必然。实施西部大开发,是党中央高瞻远瞩,总揽全局作出的一个重大战略部署,无论在经济上还是政治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十年来,所取得的成绩是相当成功的,但是还是出现了新的问题。比如说,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的问题,经济全球化使得国家与国家,地区与地区间的竞争愈演愈烈,利益的角逐更深进入白热化。经济发达的地区凭借着自身的综合实力优势占据着有利的空间,而相对落后的西部,由于其经济比较薄弱等原因,会使自己处在一个不利的地位。现在的市场对技术,质量等方面要求都是比较高,这样的情况下西部所承受的竞争压力与风险就更大了。

3.突出地区优势。我国各地区由于自然条件、政策干预等原因,经济发展的速度也不一样,东西经济差距比较大。充分发挥东部的优势,关系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生产力的提高,缩小我国地区经济差距。东部地区较西部而言有以下的优势;

(1)市场优势:东部地区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向的时间是比较早的,其市场的程度较高,从而建立了完善的市场,为率先实现现代化提供了很好的条件。(2)金融的优势:在现代化经济的发展中,金融是必不可少的,东部由于人们的金融意识比较浓,市场也比较多,资金充足,金融体系较完善,这些都为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有利的条件。(3)人才与技术的优势:技术是现代化的动力,人才是现代化的核心,人才与技术是不可缺少的。东部地区在研究和开发经费上所花费的要远远超过西部,这使得东部能够由以往的传统产业改造为高新科技技术,从而加速了产业结构升级,加快经济现代化的步伐。

三、结束语

上一篇:153 小学五年级期末数学模拟试卷口算部分下一篇:期末学生表彰主持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