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2024-07-07

怎样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精选11篇)

篇1:怎样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咸丰县丁寨乡中小学  冉琼玲

我从教小学语文20多年来,我深深体会到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是一种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复杂性活动,更是一门艺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既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要从教师的素养上优化教学过程。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学习着、感动着、快乐着、收获着;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放飞思想、张扬个性、形成能力;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融入智慧、生成智慧。如何构建优质、高效的语文课堂呢?下面就我执教的小学六年级《詹天佑》一课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构建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对一个老师来说,不但要有又专又博的知识,还要有敏捷的思考能力和良好的语言素养。教学语言不同于普通语言、它是在逻辑语言、科学语言的基础上提炼升华而形成的,是构建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的基础,是构建语文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之一。

我在教学《詹天佑》一课时,为了弄清詹天佑是在什么情况下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我鼓励学生在查找资料的基础上,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2、3自然段:可以默读,可以大声读,可以和小组同学一起读,读到让自己感动的地方还可以站起来读……学生读书的兴趣一下子提高了,学生在读书的基础上很快弄清了清詹天佑是在什么情况下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并且领悟到了詹天佑的爱国情怀。在交流汇报时,我又提问:谁想来说说?教师里举起了几十只小手,争先恐后地回答问题,课堂如此生机勃勃,充满活力,学生又怎能不全身心的投入到课堂中呢?

二、重情境教学,促进高效课堂的构建。

作为一名教师,你对于学生的关注,必然会有积极的回报。就我刚刚接手的这个班孩子而言,学生素质一般,每次考试成绩都在全乡末位。通过多方调查了解和我上课的留心观察,发现学生的语文基础极差,学习习惯也不好,大部分学生对语文不感兴趣。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我决定走进学生集体。课下,我经常和学生一起活动,晚上注意经常询问寄宿学生冷暖,经常用赞美和鼓励的语言激发学生热情,避免说伤害孩子们的语言。课堂上,自己又总是首先进入角色,将无声的文字,通过丰富、激情,绘声绘色的语言和朗读,在学生面前展示出一幅幅绚丽多姿的画面,再现那动人的故事和场境,以此吸引学生,启发学生的想象,扩大学生的思维空间,引起他们感情上的共鸣,使他们获得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睹其事的感受。

例如我在上《詹天佑》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了解“从两端向中间凿进法”和“中部凿进法”,我引导学生采用绘图的方法,并用大屏幕呈现两种开凿方法,让学生不仅了解到隧道的开凿的方法,更加领悟到詹天佑超人的智慧;在让学生领悟“人”字形线路的设计方面,我采用大屏幕呈现火车走人字形路线的动画情境,既节约了时间,又让学生感受到了詹天佑严谨的科学态度、坚忍不拔的毅力、超人的智慧和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学生,学生学习兴趣浓厚,积极有效的投入,这正是高效课堂追求的体现。

三、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用提问来指导学生学习课文,这是语文教学比较流行的一种方法。课堂上问与不问,问什么,怎样问,是关系到教学成败的大事。提问的时机、提问的方式选择得当,能启发思维、发展智力、活跃课堂气氛;选择不当则可能弄巧成拙,破坏课堂气氛。如何设计提问正如红花还需绿叶衬一样,选准时机,巧设疑难。在教学《詹天佑》一课后,当我在问学生:如今,当你乘火车经过青龙桥附近,看到詹天佑的塑像是,你最想说点什么?有的说:詹天佑,你是京张铁路的主持者,在当时帝国主义者的百般阻挠下,能提前量两年竣工,你真了不起!有的说:詹天佑,你是中国人的骄傲,你是民族的骄傲,我敬佩你!还有的说:詹天佑,你那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感染了我,我一定要努力学习,将来长大后为祖国做贡献!……言语中,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升华,思维与思维产生了真实的碰撞,从而达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的。

四、注重朗读训练,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朗读是阅读最基本的方式之一。学生通过这种阅读方式可以获得更丰富的感性经验,使学生的思维有一个准确,得心应手的工具。他们可以用这些工具将自己的感受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出来,可以与人交流,并通过不断的交流逐渐提高自己的水平。朗读可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增进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在教学《詹天佑》一文时,我注重了学生的朗读训练,特别是詹天佑接受任务的背景这一部分,我在讲读课文的过程中,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让学生了解到了当时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了解到了帝国主义者的张狂,更加体会到了詹天佑“不怕困难,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任务的勇气和他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从而让学生对文章的主旨理解更为深刻,达到了知识教育与情感教育同步的目的。

以上几点是本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体会,也是努力构建语文高效课堂的一点尝试。总之,高效课堂是语文课堂发展的必然,它体现了以人为本,尊重了学生的自主,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还需要我们语文教师持之以恒地去探索,去实践,才能真正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浅谈怎样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篇2:怎样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摘 要:快乐的数学课堂是激发小学生潜能的重要场所,是从小培养学生数学兴趣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高效快乐;数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8-249-01

快乐的数学课堂是激发小学生潜能的重要场所,是从小培养学生数学兴趣的重要保障。教师应该认真研究教学策略,构建快乐的数学课堂,使数学学习成为学生愉快的童年生活的一部分,让学生喜欢数学,热爱数学。

一、创设情境,唤醒学生

根据小学生对有趣、新奇的事物感兴趣的特点,创设各种数学情境,诱发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使之产生学习的内驱力,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比如:在教学《倍数的意义》一课时,笔者采用了故事表演的方法创设问题情境:制作了小兔妈妈和小兔的头饰,由两名同学分别扮演兔妈妈和小兔,表演拔萝卜,通过她们拔萝卜的个数来体会倍数的意义。通过创设生动而有趣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学生在情境中发现、互动、内化、应用、创造。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情境活动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的数学理念。

二、组织游戏,吸引学生

根据学生大都好动,爱玩的特点,在课堂上组织一些有助于教学的游戏。再内向的学生,一提到游戏,也会产生兴趣,每个学生都有向往快乐的内在要求。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精心组织些数字游戏,激活学生心中的快乐因子,对培养学生热爱数学,形成活泼健康的个性,创建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很有帮助。如果学生总能保持良好的心境,就能在数学课堂上畅游,数学游戏恰恰能让学生达到这种心境,能让学生愉悦的参与课堂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如在教学《前、后、左、右》时,我组织一个营救队员的游戏:首先在操场上画一个比较大的方格图,方格图中标出两条行进路线。将学生平均分成两组,每组选出一名指挥官,一组在左,作为被营救的队员,另外一组在方格图的右面,作为营救队员。营救队员的眼睛用手帕蒙上,在指挥官的指挥下顺着路线前进,如指挥官说“向前走两步”“向左三步”“向后退四步”“向右走五步”……营救队员根据命令前进,走错一次视为营救失败,最早将队员全部营救归队的小组获得冠军。通过这个有趣的游戏使学生领会前、后、左、右的意义,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让学生感受到数学课堂是快乐的、数学是美丽的。

三、提升素质,感染学生

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启发者、质疑者和示范者,充分发挥导向作用。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学生普遍存在着对未知的渴望。课堂是学生智慧的发源地,是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播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师应善于把自己的思维过程呈现出来,去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引导学生去交流、质疑、创新,形成民主和谐的氛围。教师通过自己平易近人的态度,有亲和力的语言,亲切的目光,表现出对学生的信任、鼓励、热爱,从而使学生产生对教师的信任和热爱,进而热爱数学学习。教师幽默的讲解、巧妙的点拨、良好的状态,平等的理念会刺激学生的求知欲,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修养,提高把握课堂的能力。

四、感受成功,激励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学习中获得成功,是学生精神力量的唯一源泉。”每一位学生都渴望成功,希望获得同学的尊重、教师的喜爱、家长的肯定。成功能让学生喜悦,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组织竞赛活动,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机会获得成功,提高所有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他人竞赛和自我竞赛相结合的形式,会让优秀的学生通过“跳一跳,摘到果子”去探究更深层的知识,中等生通过努力不断进步,向优秀生看齐,学困生也能在自己的原有水平上有所提高。从而让所有学生都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相反,如果学生不能体验到成功,而是多次体验到失败,就会产生厌学、消沉等消极情绪。学生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必然会以更饱满的情绪投身到让他感到愉悦的数学活动中,感到数学不再枯燥,不再乏味了。

五、联系生活,引导学生

数学来源于生活,学生的现实生活中有许多数学问题。充分挖掘,利用生活中的数学资源,使学生亲身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中的联系。同时,使学生感到数学是有用的,有趣的,数学学习就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学生的生活经验促进数学知识的学习,更应让学生明白,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是让数学回归生活,服务生活。如,在教学《100以内加减法》时,我给学生布置的作业是回家后询问家庭成员的年龄,并且计算一下每两人之间的年龄差距是多少?学生在完成作业后,都急于表达自己的结论,学生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中增加了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篇3:怎样构建高效语文课堂

一、营造和谐的语文课堂教学氛围

和谐的课堂氛围能营造出具有感染力的教学情境,能让我们教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主动探究知识。那么,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怎样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呢? 在学习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时,我采取了这样的措施:

1.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是否具有融洽的关系,决定着课堂教学氛围是否和谐。这种融洽不是强制的,不是靠“铁”的纪律塑造出来的,它靠的是教育理念的转变、教师角色的转变、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因此,在学习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时,我积极破除“师道尊严”,与学生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例如,在学习《第一次真好》一课时,充分尊重学生人格,与学生进行民主对话、民主交流,与学生建立一种协商式的师生关系;在学习《行道树》一课时, 我用自己的高尚人格感染学生,以饱满的情感感染学生。只有这样的新型师生关系,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氛围。

2.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声音、图像、游戏、动画等形式辅助教学活动,给学生生动、形象、直观新鲜的视听感觉,对有着强烈好奇心的初中生来说,有很大的吸引力。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恰当运用多媒体,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例如,在学习《安塞腰鼓》一课时,我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了西北黄土高原的农民表演“安塞腰鼓”的场面,学生在声情并茂的动画中了解了独具魅力的舞蹈形式,理解了陕北高原民众的豪放朴实。

二、采用师生平等对话教学形式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在师生平等对话中进行”,这种“对话理论”直击“一言堂”“满堂灌”的传统教学形式,体现了新课改的教学理念,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是语文课改的一大进步。 因此,在学习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时,我采用了这样的措施:

1.营造真诚的对话空间

建立平等对话关系是师生对话的关键,教师只有在人格上与学生保持平等,才能给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平等的对话氛围。因此, 在学习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时,我总是努力放下教师架子,放弃自己的权威地位,把发言权还给学生。例如,在学习《济南的冬天》《化石吟》《月亮上的足迹》等课时,我用亲切的话语、平等的姿态和学生对话,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使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动了起来,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2.巧妙设计对话主题

要想搭建好对话舞台,就应该巧妙设计有价值、有意义的对话话题。王尚文教授说:“在语文教学中,教学不应该是告知、传递,而是设计让学生产生感受与体验的碰撞,为了让教学对话更有质量, 一定要设计好对话主题。”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端午的鸭蛋》一课时,我与学生围绕我国的传统节日展开对话,这样的主题激活了学生的对话期待,提升了学生的思维层次,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提倡小组合作学习方式

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创造是新世纪教育的主题,合作是学生适应社会、干好工作的基础,由于受社会竞争观念的影响,学生的竞争意识越来越浓厚。 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是构建高效课堂的一条有效途径。因此,在学习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时,我采取了这样的教学措施:

1.小组成员合理分工

小组合作学习活跃了课堂教学气氛,但也容易造成混乱的局面。 因此,在学习《金黄的大斗笠》《宋定伯捉鬼》《种树“种到”联合国》等课时,我在小组内设立了组长、汇报员、记录员等,小组长负责人员分工,组织全组人员有序开展讨论交流、探究活动等;汇报员负责归纳总结;记录员负责记录活动过程;小组成员既承担个人责任,又密切合作、相互支持。

2.教会学生合作

小组合作是新课改提倡的一种学习方式,但是学生合作时,有时乱讲一气,有时坐享其成。因此,在学习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时, 我总是尽可能地教会学生合作技能。 例如,教会学生分工方法;教会学生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教会学生倾听别人意见等等。

构建高效语文课堂,让学生主动积极学习,是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需要考虑的问题,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深入,我相信,只要我们教师与时代同步、与课改同步,我们的学生一定会带着兴趣学习, 我们的课堂一定会是高效课堂。

摘要:从三个方面论述了怎样构建高效语文课堂:营造和谐语文课堂教学氛围;采用师生平等对话教学形式;提倡小组合作学习方式。

篇4:怎样构建高效语文课堂

关键词:高效课堂;师生对话;小组合作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被人尊重的需要,要想给学生构建一个高效的语文课堂,就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需要,不要把教师自己的意愿凌驾于学生身上。可是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很长时间以来,我们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课堂上教师是全盘的讲,学生是被动的听。作为一名新课改形势下的教师,应该彻底打破这种传统教学形式,给学生构建一个高效语文课堂。

一、营造和谐的语文课堂教学氛围

和谐的课堂氛围能营造出具有感染力的教学情境,能让我们教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主动探究知识。那么,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怎样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呢?在学习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时,我采取了这样的措施:

1.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是否具有融洽的关系,决定着课堂教学氛围是否和谐。这种融洽不是强制的,不是靠“铁”的纪律塑造出来的,它靠的是教育理念的转变、教师角色的转变、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因此,在学习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时,我积极破除“师道尊严”,与学生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例如,在学习《第一次真好》一课时,充分尊重学生人格,与学生进行民主对话、民主交流,与学生建立一种协商式的师生关系;在学习《行道树》一课时,我用自己的高尚人格感染学生,以饱满的情感感染学生。只有这样的新型师生关系,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氛围。

2.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声音、图像、游戏、动画等形式辅助教学活动,给学生生动、形象、直观新鲜的视听感觉,对有着强烈好奇心的初中生来说,有很大的吸引力。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恰当运用多媒体,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例如,在学习《安塞腰鼓》一课时,我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了西北黄土高原的农民表演“安塞腰鼓”的场面,学生在声情并茂的动画中了解了独具魅力的舞蹈形式,理解了陕北高原民众的豪放朴实。

二、采用师生平等对话教学形式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在师生平等对话中进行”,这种“对话理论”直击“一言堂”“满堂灌”的传统教学形式,体现了新课改的教学理念,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是语文课改的一大进步。因此,在学习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时,我采用了这样的措施:

1.营造真诚的对话空间

建立平等对话关系是师生对话的关键,教师只有在人格上与学生保持平等,才能给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平等的对话氛围。因此,在学习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时,我总是努力放下教师架子,放弃自己的权威地位,把发言权还给学生。例如,在学习《济南的冬天》《化石吟》《月亮上的足迹》等课时,我用亲切的话语、平等的姿态和学生对话,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使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动了起来,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2.巧妙设计对话主题

要想搭建好对话舞台,就应该巧妙设计有价值、有意义的对话话题。王尚文教授说:“在语文教学中,教学不应该是告知、传递,而是设计让学生产生感受与体验的碰撞,为了让教学对话更有质量,一定要设计好对话主题。”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端午的鸭蛋》一课时,我与学生围绕我国的传统节日展开对话,这样的主题激活了学生的对话期待,提升了学生的思维层次,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提倡小组合作学习方式

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创造是新世纪教育的主题,合作是学生适应社会、干好工作的基础,由于受社会竞争观念的影响,学生的竞争意识越来越浓厚。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是构建高效课堂的一条有效途径。因此,在学习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时,我采取了这样的教学措施:

1.小组成员合理分工

小组合作学习活跃了课堂教学气氛,但也容易造成混乱的局面。因此,在学习《金黄的大斗笠》《宋定伯捉鬼》《种树“种到”联合国》等课时,我在小组内设立了组长、汇报员、记录员等,小组长负责人员分工,组织全组人员有序开展讨论交流、探究活动等;汇报员负责归纳总结;记录员负责记录活动过程;小组成员既承担个人责任,又密切合作、相互支持。

2.教会学生合作

小组合作是新课改提倡的一种学习方式,但是学生合作时,有时乱讲一气,有时坐享其成。因此,在学习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时,我总是尽可能地教会学生合作技能。例如,教会学生分工方法;教会学生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教会学生倾听别人意见等等。

构建高效语文课堂,让学生主动积极学习,是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需要考虑的问题,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深入,我相信,只要我们教师与时代同步、与课改同步,我们的学生一定会带着兴趣学习,我们的课堂一定会是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周立波.创设和谐高效的语文课堂.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10(01).

(作者单位 湖北省利川市民族实验中学)

篇5:怎样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先学后教,教学互导”的课堂教学模式,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课前预习自学,根据年级的不同,对学生的预习也提出不同的要求。比如:低年级主要读通课文,标划好自然段,尝试自学认识生字。中年级在此基础上,结合课后练习题或根据老师提供的问题,进行阅读,并进行初步的质疑和标注;高年级则在中年级的基础上对课文进行初步的分析,并谈自己的感受。

第二步:检查预习、巩固预习,重在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等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引导学生根据预习问题再次进行尝试性自学,看看是否有了新的理解和感受。(这也是防止学生假学)

第三步:集体研讨,主要引导学生探究问题,突出思考的习惯以及合作意识的培养。在操作中,紧扣预习中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集体研讨,教师适当引导,落实以学定教,进行合作释疑,这是重点。在此过程中,发现学生的疑难点、易错点、兴趣点,并有效的将教学内容与学生兴趣点进行有机的结合,做到“以学定教”和“三讲三不讲”(讲学生通过自学还未解决的问题,讲规律、讲方法;学生没有充分预习的不讲;学生通过自学能解决的问题不讲;学生通过交流能解决的不讲)。以此培养学生的“三学会三养成”(学会自学、学会独立思考、学会交流与思考,养成参与课堂讨论,倾听老师和同学意见,并准确表达自己观点的习惯。)

第四步:检测巩固,反馈学生学习情况,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

整个教学环节环环紧扣。第一步,教师在每次新授课之前,都要安排预习内容,提出预习要求,设计自主探究的题目,要求预习任务具体化,以题引领预习,使学生有目的地自主学习,并将自己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第二步,利用上课5分钟的时间,检查学生对生字词以及课文朗读的检查,夯实生字词的基础。然后再根据预习中的其他内容进行简短的再次自学,目的是为集体研讨打基础,为小组交流做准备。第三步,集体研讨,本组内之间、组与组之间进行讨论,教师根据学生研讨情况进行引导,实现知识的迁移,情感的升华以及对内容的内化,达成学习的目标,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

第五步,反馈矫正,巩固所学。通过第四步的教学,教师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进行有目的的训练,进行达标测试 高效课堂的评价

篇6:怎样提高小学语文教学高效课堂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项复杂的活动,是一门艺术。如何在有限的四十分钟时间内提高教学质量,成为小学教育目前普遍面临的问题。长时间以来怎样提高语文高效课堂成为每一位老师努力的方向,现结合工作实际谈谈对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浅薄的认识:

创设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基础和前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师生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教师教得愉快学生学得轻松,双方交流活跃,教学效果就会好。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越高,课堂教学效果就越好。设置悬念激发兴趣,这确实是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高效性的有效方法。

开端引趣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之一。开端引趣的方式有“故事引趣”、“谜语引趣”、“小品引趣”、“悬念引趣”等;推陈出新、刻意求新,同样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参与竞争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措施。

保征高效课堂的关键和核心:充分发挥学生课堂的主体权

教师充分把握新课程标准,认真践行“自主、合作、探究”教学理念,自觉将传统教学方式和现代教学手段紧密结合,以教师为先导、学生为主体,课堂教学兴趣盎然、有条不紊,教学相长、师生互动,当堂过关、效果良好。老师在课堂上讲的少,突出教学的关键部分,引导学生自己去学习,去思考,教学甚佳。要实现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学生营造宽松、良好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具有积极参与的心理状态。同时让学生在课堂上多读、多思、多听、多说、多写,使学生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

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运用多种形式来学习,从而实现课堂的高效性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认识内化成行为的具体表观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我们应创设情景给学生以主动施展才能的舞台,促成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所以,我们教师应该精心组织学生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从而提高课堂的高效性。

高效课堂的关键: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精心的设计

有了对文本的细心研读,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40分钟里快乐、积极地走进文本,吸取文本的精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对课堂教学各个环节的精心设计:有效导入、有效提问、教会学生学会学习等都是高效课堂的关键。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教学策略的进择要富有科学性、恰当;新课导入要富有趣味性、简洁生动。

高效的保障:小学语文课堂生成的智慧处理

“课堂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理念。在新课程中,我们应鼓励师生互动中的即兴创造,以超越预设的目标和程序。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要善于捕捉课堂上的每一个契机,为课堂生成创造条件,随时处理课堂生成的信息,给学生搭建一个个展示个性的舞台,同时还要防止学生在生成中迷失,让学生的笔管汩汩流淌出个性化的思想和语言,使其率真的思想与张扬的个性跃然纸上,让他们的灵性在“笔在纸上快乐地蹭痒痒”般的想象中自由飞扬。面对学生稍纵即逝的生成信息,我们要善于运用自己的教学智慧,充分利用生成性的教学资源,进行正确的引导,使课堂有效生成,让课堂焕发勃勃的生机,小学语文课堂生成的智慧处理正是高效课堂的保障。

高效课堂的直接原因: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能否注意力集中

学生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很多,有些学生理解相对比较弱,无法跟上老师教学节奏;老师上课的内容比较枯燥无味,无法吸引学生的眼球;一些孩子上课爱发言,但涉及到写作业时就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半小时能完成的作业总是要做1-2个小时才完成;一部分孩子并不是正意义上的“注意力缺损”,而是某项或多项学习能力较差而造成了注意力集中短暂;

高效课堂的推进器:课后注重“课堂教学反思”

数学反思是课常教学再认识、再思考、再提高的过程,但许多教师做不到,上完一节课就认为万事大吉、任务完成。实际上,大量优秀的教师对课后反思非常重视,也都丰常重视课堂反馈并在教学中坚持长期思考的习惯,不断地反思教学过程。

篇7: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构建

通过高效课堂能够帮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帮助教师充分完成教学目标,进而全面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水平。

本文主要探讨了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策略,仅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所谓的高效课堂,即为使用尽可能少的时间与精力,获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最终达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高效率的课堂教学。

通过高效课堂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效率与教学水平,而且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帮助其掌握更加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并且对其语文素养与综合素质的提升都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那么如何有效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呢?对此,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树立明确的教学目标是高效课堂构建的前提

教学目标是开展课堂教学的前提,其会直接指导教学活动的开展。

只有教学目标明确,教师才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与教学大纲制定出科学的教学计划,才能够按照教学计划高效、有条不紊地开展教学活动,进而构建出高效课堂。

特别是对于小学生而言,其个人的理解能力还较差,假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没有明确告诉学生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什么,那么就会使得学生在上完整节课以后,仍然抓不住教学的重、难点,因此更谈不上教学效率。

因此,在开展一堂课之前,教师首先要树立明确的教学目标,使得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的,然后再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更加科学、高效地完成课堂教学活动。

二、科学导入新课是高效课堂构建的基础

为了构建科学合理的高效课堂,那么教师就要科学地导入新课,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课堂教学开始初期,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采用各种教学手段为学生导入新课。

例如,可以采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图片、视频,通过为学生讲故事与听音乐等形式,为学生导入新课。

如在讲解《桂林山水》这一篇课文时,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好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上为学生播放多媒体教程,使学生充分了解桂林美丽的山水与秀丽的自然景观。

进而使得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体会到桂林山水之美,更好地领悟《桂林山水》这篇课文中所渗透的内涵,更好地与作者引起思想上的共鸣,

使得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状态下掌握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与相关知识,有效地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这种科学合理的课堂导入,可以使得学生更好地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进而为高效课堂的构建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是高效课堂构建的保障

为了可以构建高效的课堂,那么教师就要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氛围,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轻松、愉悦地融入到学习活动中,从而为构建高效课堂提供有利的保障。

对此,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要积极地转变原有的不正确的教育教学理念,要充分认识到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认识到自己是教学的引导者与指导者。

因此,教师要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在开展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核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地位,并且充分发挥自身的指导与引导作用;其次,要积极鼓励学生。

教师要及时鼓励与引导学生。

对于学生在学习上所取得的一些进步,教师要给予及时的鼓励与表扬。

对于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挫折教师也要及时给予鼓励,并且合理地引导学生,使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充分了解自己的优势与不足,才可以奋发向上,不断进步。

四、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是高效课堂构建的关键

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效率、构建高效课堂的关键。

因此,教师就要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采用更加科学、多样化的教学模式。

例如小组合作式学习法、探究式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以及自主学习法等,只有这样才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语文知识,

更好地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这样不仅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而且对学生探究能力、与他人协作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并且对教学目标的实现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总而言之,高效课堂不仅可以有效提升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而且对学生语文素养与综合能力的培养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树立科学的教学目标、要科学地导入新课、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并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等,这样才能更好地构建出高效课堂,进而为小学语文教学水平的提升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龚春艳.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构建[J].未来英才,,04(11).

[2]叶莹.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构建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03(11).

篇8:如何构建高效小学语文课堂

一、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 让学生成为快乐的学习者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语文学科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才会产生参与的主体性与主动性, 成为快乐的学习者, 这正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先决条件。而学生对学科是否感兴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师生关系。这正是平时我们所说的“亲其师, 信其道”。要知道传统教学中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定位于单纯的教学关系, 师生之间是不对等的, 学生对教师只有恐惧, 又如何会对其所任教的语文学科产生兴趣, 又何谈构建高效课堂呢?这就需要我们重新审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师生之间是一种相对平等而和谐的关系, 自然可以换来学生对教师的尊重与喜爱, 学生自然也会将这种积极的情感转移到语文学科的学习上来。

1. 师生地位的平等。

学生是与教师有着平等地位的学习主体。教师不要因学生小而包办代替, 而是要尊重学生, 平等对待学生, 体现师生之间的平等, 让学生与教师组成学习共同体, 一起参与到教学中来, 享受平等的话语权。只有体现师生之间的平等, 强化学生的平等意识与主体性, 才能换来学生对教师的喜爱、对学科的热爱。

2. 师生情感的互动。

在教学中从始至终都伴随着师生之间微妙的情感变化, 正是这种微妙的情感不断地推动着学生的认知活动。因此, 我们不能单纯地将师生关系定位于简单的教与学的关系, 而是要在师生之间展开情感的沟通与心灵的互动。教师要对学生倾注爱心, 热爱学生, 在师生之间展开微妙的情感沟通, 拉近师生距离, 建立和谐而融洽的师生关系, 这样才能换来学生对教师的热爱和对语文学科的热爱。

二、巧妙运用提问, 引导学生展开主动的探究, 让学生成为知识的构建者

高效课堂建立在学生主动参与的基础上, 在教学中, 我们要变以教师为中心为以学生为中心, 不再是教师一味地讲解, 而是要运用提问, 提出富有启发性与探索性的问题, 以问题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 引导学生以主体身份来展开主动而积极的探究活动, 改变学生被动参与和机械接收,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知识的主动构建者。

1. 以趣味性问题来吸引学生注意力, 引导学生主体参与。

小学生有意注意时间短, 难以将注意力长期集中于某一事物上。在具体的教学中, 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 此时教师可用一个富有趣味性的问题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将学生分散的思维与注意力集中起来, 让学生更加专注于新知的学习。

2. 以启发性问题来开发学生的智力, 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学生的主动探究建立在学生主体参与和主动思考的基础上, 而小学生正处于认知的初级阶段, 他们的探究并不能独立完成, 他们会在探究中遇到很多困难。此时就需要教师加以引导, 教师可以利用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来开发学生的智力, 激活学生的思维, 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处, 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展开主动探究。

3. 以探索性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推动学生主动求知的内在动力。因此, 我们要善于运用提问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激起学生更为强烈的探究欲望, 从而使学生展开更加主动而积极的探究。这样才能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才能构建高效课堂。

三、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引导学生自主提出问题, 让学生成为自主的发现者

爱因斯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提出问题的过程代表着学生思考的过程, 因此, 在教学中, 我们不仅要让学生通过解决问题来学到知识, 更为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地提出问题, 让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学会思考, 掌握学习方法, 这样才能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发现者与创造者, 这正是高效课堂的核心所在。

1. 培养学生批判意识。

教材是教学的重要依据, 但在以往的教学中视教材为经典、为权威, 严格照搬教材, 不敢越雷池半步。学生即使心有疑问, 也不敢问。因此, 要鼓励学生质疑, 勇敢地提出问题, 就要让学生正确认识教材, 增强学生的批判意识, 培养学生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教师的精神。这样, 学生才能不唯书、不唯师, 才能产生更多不同的观点与见解。

2. 营造民主氛围, 还给学生话语权。

教师要为学生营造愉悦而宽松的教学氛围, 带给学生自由与轻松, 让学生能够勇敢地发表个人不同见解与感受, 并引导学生之间展开充分的交流与激烈的讨论, 进行不同思想的交汇与不同观点的交流, 这样才能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从而使学生不断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 让学生成为真正的探究者。

3. 重视提问方法的指导。

要让学生能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不仅要让学生敢问, 还要让学生会问, 这就需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加强提问方法的指导与传授, 使学生透过文字表面深入文章的本质, 提出更有价值的问题。学生敢于提问, 有提问的话语权, 并且还会提问, 才能真正地学会学习。

4. 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教师要正确对待学生的提问, 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如果教师只是简单地就学生所提出问题的价值来进行评价, 势必会打击大部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尤其是中差生, 由于自身基础薄弱, 往往很难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如果教师只是就提出的问题的价值来进行评价, 会打击他们提问的积极性。所以, 教师首先要肯定学生勤于思考、勇于提问的积极性, 这样才能不断强化学生提问的信心, 引导学生展开更为主动而积极的思考, 勇于提出各类问题。

篇9:怎样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一、充分把握课堂效率

要想实现初中语文教学效率的有效提高,首先需要做的便是将课堂效率进行充分把握。下面将从课堂教学的课前预习、课堂内容以及课堂训练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1、重视课前预习

在语文课堂开始之前的课前预习是尤为重要的,如果对课文缺少充分预习,那么学生就难以在语文课堂上跟上老师的上课节奏,从而影响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所以,在语文课堂开始之前教师应该要求学生对课文进行预习,并且了解其玉溪情况,事先熟悉学生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疑点和难点,如此一来,教师便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高效的引导学生处理疑难点,从而实现语文课堂效率的整体提高。

2、明确重点课堂内容

初中语文教学与其他科目相比有很大的不同,它的知识涉及面非常之广,包括字形、字音以及文章内容和结构等等,教学内容相对较为复杂,因而在语文课堂的有限时间之内,要想做到知识点的面面俱到是非常难以实现的。所以,在课堂上教师进行讲解的过程中,找出课堂内容的切入点非常重要,应该找出课文的重点和难点进行详细讲授,并粗略介绍次要内容,分清主次。经观察发现,现阶段的语文传统教学存在着这样一种公式化教学方法,即先介绍课文作者,再是课文背景资料,接着便是每一段的内容和涵义,然后是文章的中心思想,最后重点讲解文章的写作特点,然而这样的教学方式很难实现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进行,也很难将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培养出来,甚至会影响学生智力发展。故而,在进行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将文章重点内容明确找出,准确切入,如此才能实现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提高。

3、加强课堂训练

复习内容也好新授课程也罢,课堂训练都是必不可少的,并且用于课堂训练的习题都需要进行精挑细选。为此,便需要教师将以讲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摒弃,而明确以学生为主体,使得学生的自主学习得到充分发挥,利用课堂训练实现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有效培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进行课堂训练和提问时,需要做到精讲巧问,从而培养学生对语文科目的学习能力。

二、找寻新的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效率

我国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师往往使用的教学方式千篇一律,缺少创新,即教师独自在讲台上进行讲授,而学生往往只能被动地去选择接受,缺少师生间的互动与交流,这样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很难将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提高起来。在新课程改革的影响下,教师便更加应该注重去找寻新的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可以选择将游戏方式代入语文课堂,使得学生在参与游戏的同时进行学习,寓教于乐,并且这种方式还可以很好的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同时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培养。

例如,苏教版初中语文课本中有一篇文章《唐睢不辱使命》,教师在对其进行讲解的时候,可以将这篇文章作为话剧剧本,并将学生组织起来让其扮演文中的各个人物,使其在演绎的过程中,一边享受游戏的乐趣,一边体会并理解文中人物的性格与情感。这样一种游戏的方式将比较传统的讲授要好得多,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增加了师生之间的互动和沟通,从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初中语文课堂的高效性。除此之外,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古诗词抽查的时候,可以利用“击鼓传花”这一游戏方式进行,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增加语文课堂学习的趣味性,还可以有效提高对文章内容的检验效率,在这样一种紧张刺激的游戏环境下学习,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对课文内容的记忆更加深刻,并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教学效率。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要想实现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首先需要做的便是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实现课堂效率的最大化,同时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进一步提高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教学效率。

篇10:怎样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摘要:现代化社会,没有文化是行不通的了,教育就是要从娃娃抓起,小学是一个重要的阶段,许多家长会花费大价钱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好的学校。现在教育正在进行创新与改革,其中热议的是“少教多学”高校课堂的构建,这是全新的教学模式,对老师与学生来说都是一个挑战,所以我们必须重视起来。“少教多学”教学模式很大程度上加大了教学效率,但有些学校的并不能达到完美的效果,原因是多方面的。语文是我们的国学,是自己本土的语言,虽然是我们的母语但并不像我们所想的那么简单,更多的需要自己去探索,有些时候学生自己理解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本文就小学语文“少教多学”高校课堂的构建进行分析,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分析。

关键词:少教多学;高效课堂;课堂效率

一、“少教多学”课堂的构建对老师的分析

(一)课前的备课方面

“少教多学”高效课堂的构建,其实在本质上大大缩短了上课的时间,表面上看老师的工作量减少了,但是实际上老师的工作量与压力更大了,因为从来上课时间就短,提高课堂效率就是要让老师在课前的备课充分?老师在备课时不仅要保证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讲完所有课程,还要让学生听的懂。所以老师的压力很大,我认为首先教师要找准侧重点,了解学生情况,看出哪些课程更适合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关注的不仅仅是教材本身,要对应“少教多学”的目的进行备课。所以优秀教师在备课时,不是以物化的备课笔记来衡量自己的备课是否完成,而是以自己的储备是否能从容面对学生来作为标准。

(二)课堂中的要求

“少教多学”的侧重点要放在少教上,教的少并不意味着不重视这一过程,而是高校教学,这就非常考验一个老师的能力了,小学的一堂课是40分钟,如何利用好这40分钟就需要老师进行一些研究,比如:可以先讲解教材内容,再进行提问,最后进行拓展让学生进行讨论自学。再如,可以进行分小组教学,小组教学的好处就是学生在一起进行讨论学习,教师只要管理好数量有限的小组,然后让小组内部的学生管学生即可,大大降低了管理难度。另外,小学生在小组中直接面对的是自己的同学,这可以让他们感到轻松、自在,更利于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这样可以让高强度的学习中加入一些乐趣。语文相对于其他理科来说,还是比较好教学的。不过也是非常枯燥的,老师要多进行扩展课外知识,学生会被这样的知识吸引,让后跟着老师的思路一直走,可以长时间集中注意力,然后就达到高效的结果。

(三)课后的要求

课后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老师在这个阶段的作用不大,只是起到一个监督作用。在上完每一节课的时候就留一些课后问题让学生独自思考。这些问题的选取是关键,问题一定要与课堂的内容相结合,不能太难超出学生思考范围,也不要太简单,减少学生的思考难度。其实开放性的题目是最好的,这些题目大多都是答案不确定的,开放性作答。同时也要与时俱进,可以结合最近发生的实事。老师在课后要总结与查看教学效果,及时发现并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可以多开一些教研会,将老师集中起来商讨教学经验与其中好的想法,刚开始的模式就是要多多研究,找到真正适合的方法才是最好的。

二、“少教多学”课堂构建对学生分析

(一)课前的预习工作

学生是一个课堂的主体,现在的小学生的自制力不强,是因为现在的学生有手机电脑的诱惑,再加上学生的自制力不强,很容易就对学习产生厌恶感。课前预习在“少教多学”的模式下非常重要,因为课堂上的效率高了,就说明会讲的比较快,若是不进行预习可能一个部分没听懂就,导致这节课的效率底下,最终的结果就适得其反了。具体实行的措施就是老师布置的任务要明确,家长在家要进行监督,现在科技的发达也可以起到一些作用,家长可以通过手机看到老师的要求,对自己的孩子监督学习,老师也可以了解每个学生在家的学习情况。对于学生自己本身来说,就是要靠自己的自制力了。

(二)课堂的学习

课堂上的学生在这种模式下是特别容易丧失学习的信心的,教学中的高强度虽然可以让学生持续集中注意力,但是缺点是学生一但有一部分没听懂很可能会错失后面内容的学习。这就需要看老师与学生课堂上的配合了,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可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随堂练习也要认真完成。课堂上学的好,课后的学习不会太吃力。学习是环环相扣的,一但你一部分听不懂很可能影响到后面的学习。

(三)课后的学习

“少教多学”的侧重点就是学习,这个学不同于课堂上的学习,而是学生课下的自学,学校只是给学生提供一个学习环境,“少教多学”的目的与用意就是为了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学生可以在上完课后对学习内容进行巩固,然后举一反三把老师留下的任务结合所学内容再加上自己的思考,得出完美的答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是老教育家孔子说的,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过程就是“学”的过程,课后的独自学习就是“思”的过程,我们要将两者进行兼容,进行合理分配,“少教多学”并不是将学与思的平衡打破,只是更加注重了思的过程,所以学生在课后要多开动自己的现象进行思考。

三、家长在“少教多学”中作用

家长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支持老师的教学模式,不能对其进行阻挠,不过可以与老师共同商量对策与更好的教学方法。在“少教多学”这种教学模式中家长的作用还是很大的,因为这个模式就是让增加学生在家的学习时间,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问题,家长就要在家里多关注孩子在家的学习,必要的时候对他们进行引导。这个模式的对象是小学生,他们的心智还不成熟,家长若是发现孩子在学习时出现什么问题或情况时,要及时与老师沟通反映,好尽快的改变教学模式。

四、结束语

现在的学生都是国家的未来,“少教多学”教育模式的创新对一个国家来说是一个挑战与机遇,成功的话可能会普及到所有小学,进行教育改革,但如果失败影响的是这一届的学生。所以国家非常重视这项工作的进行,我国对教育事业的投资很大,同时得到的收益也是不错的,近几年我国的教育水平有所提高。针对小学生来说,他们刚刚踏入真正的校园,这个时候的教育是最重要的,一个好的开端决定一个好的结局。全新的教学模式能否真正起到预期的效果,需要多方面的配合,老师、学生、家长三者要相互监督,不久的将来我国一定会成为教育大国。

篇11:如何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语文课程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教学的总目的之一是“能主动地进行探究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为了体现上述教学理念,改变高耗低效的教学现状,使语文课堂和谐、高效,我们应在语文教学中采取了有效的教学策略,从根本上改变“费时多而收效微”的状况。

把握好课堂,向40分钟要质量是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保障。上完一节课后,我们每个人都要习惯问问自己“我教给了学生什么?”,问问学生“你们学会了什么?”其实,无论语文教学被注入什么样新的精神,有一点应该是不变的,那就是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是务实高效的。课堂应该实在一些,要尽量做到在短短一堂课里,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更多的方法,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的学习情感和兴趣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和加强。可以说,高效是我们课堂教学的目标,务实是课堂教学的手段。如何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呢?以阅读教学来说,我认为:

一、潜心领会教材文本。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地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什么是“文本”呢?语文阅读教学中所说的“文本”指的就是教材,即语文课文。语文课文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隐藏在课文之中。在现代化技术越来越丰富的今天,许多教师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制作课件等教学辅助手段上,而文本被抛在了一边,直到上课前才匆匆地拿出教学参考书看一下,这样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其实语文教材中的文章,文质兼美,意蕴深远,作为一名语文老师,首先应以一个学习者的身份,和字面上的文本及文本后面的作者认真对话,静心凝神地加以研读。教师只有做到吃透文本,准确把握文本,方可引导学生正确解读文本,让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祖国的语言文字。

试想,如果教者自己没有对文本很深刻的领会,又如何能使听者走进文本呢?不少优秀教师的课堂没有华丽,只有朴实;没有太多精美的课件,只有书本与粉笔,而我们每一个听课的老师却往往不知不觉地陶醉其中,随着教者在课堂

上的引导,或喜或悲或乐或怒,仿佛置身的不是课堂,而是走进了文本,自己就是文本中的角色。语文文本有大美而不言,只有用心与文本对话,才能重拾文本的美丽。因此,用心理解课文应做到:

1、正确解读文本。通过钻研教材,来确定“教什么”,也就是解决教学内容的问题。首先要“钻进去”,依据《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年段目标、单元目标、课文特点、课后思考练习等,综合课文的教学内容。然后再“跳出来”,站在学生的角度,依据教学目标,结合课文特点确定本课语言训练的内容,确定课文教学的重难点。

2、多元化地解读文本。课文是一座精神花园,教师把学生带进这座“花园”,不仅要让学生看到红花,还要让学生看到绿草。因此我们应该秉承一种欣赏并悦纳的良好心态尊重学生多元化地理解课文。

3、能超越性地解读文本。“超越教材的过程,就是让学生多角度、多渠道、全方位从书本中积累文化知识,间接获得情感体验、生活体验等人生涵养的过程。”因此,超越文本使孩子的文学素养更厚实,使孩子的人文素养更沉实。

用心与文本对话,从而正确地引领学生在文学世界里漫游,并在其中自我发现、自我提升、自我成长。

二、返朴归真,精心设计课堂。

“语文教学一定要删繁就简,要返朴归真,简单实用,提倡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崔峦语)何谓简单?“简单不是草率,不是省事,是要改变繁琐的、或面面俱到地分析课文内容、或离开课文语言挖掘人文内涵的教学套路,依据阅读教学的基本规律,突出语言的理解、积累与运用,来构建简约、实用、高效的阅读教学。”

我曾执教过的《秋天的怀念》一课。整个课堂设计由两大部分组成:围绕主题“好好儿活”构建课堂;读出韵味,读出思考。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层层推进:感受“咱俩”的“好好儿活”,体会“我俩”的“好好儿活”,思考“我们”的“好好儿活”,教学过程环环紧扣,条理清晰,新颖简洁。

但语文课程不能一味的追求活跃而忽视了基础。新课程推行以来,“课堂气氛活跃”成了评价一堂课质量的标准,为了避免课堂上出现冷场,我们许多教师在教学时采用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们既要从表面上看课堂是否活跃,而且还要从基础知识入手,语文基础知识是语文的基石,没有基础知识的训练,语文

教学的创新发展也就失去了意义。活跃的课堂气氛固然重要,但这并不是最终的目的,我们应把静态的语言文字训练转化为动态的实践活动,这样就会使语文训练与人文精神的熏陶融为一体。

“简简单单教语文,其中一点要做到教学环节要简化。而环节的简化,最重要的体现在对学习内容的精选,对理解、积累、运用语言整合的处理上。”纵观众多的优秀课例,他们无一不是遵循这样的原则,根据教材特点,结合学生的特点精心设计,实现了老师在简单中教,学生在快乐中学的教学境界。

三、灵活选择教学模式。

如何使课堂效果达到最佳,怎样的课堂才是务实高效的课堂?我们说只有学生感兴趣、学得轻松、学得深入、学得自主的课堂才是有效的课堂。由此看来,课堂上运用灵活的方法手段进行教学尤为重要。

心理学认为,愉快的环境可以使人感到自由、轻松。在这样的氛围下学习,更有利于知识的生成。因此,教师要善于运用语言、课件、音乐等各种手段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使学生以一种自由、放松的心态投入学习中。然后再通过一系列的问题,把学生逐步引入课文深处,让他们不知不觉中进入深层次的学习之中。让他们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探索知识,把精力集中到所要研究的问题中来,为实现高效课堂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同时,在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提倡教师发扬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尊重学生的表现。而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过分强调学生的独特体验,对学生的回答加大表扬,没有否定之词,这样扼杀学生的创新思维。我认为课堂上应给学生一些合作学习的机会。让小组成员积极参与,从而达到真正的学习目的。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无数事实证明,“问”是培养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切入口。有人说,学习的过程是从“无疑”到“有疑”再到“无疑”的过程。只有学生有了疑问,才会产生探究的兴趣。因此,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发言,让学生在探究中寻找答案,这一过程中,教师适当做以点拨和补充,这与原来老师将现成的答案一下子“端”给学生,效果会截然相反。所以,语文教师应恰当设计课堂提问。问题的设计应注意:

1、问题要有明确的目的性,紧扣教学目标,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引导他们生动活泼的学习。

2、问题要得当、适量,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能力。

3、设问要尽量让全体学生都积极参与思考,使更多的学生有被问到的机会,并激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对答案质疑辨析。

因此,教师必须在课堂教学中,通过问的技巧与艺术,体现出教学新理念。问到关键处,问到有用之处,问到学生心里去,问出水平来,才能更好的促进我们的教学,利于学生的发展。

另外,每节课结束,设计一些具有巩固拓展作用的练习非常必要。好的练习不仅可以使学生在无意之间进行了知识的强化和巩固,而且一些拓展题更使学生增加了课外知识的积累,使所学的课内知识更丰富、充实。另外,设计合理巧妙的练习还可以激发学生对生活的思考,培养学习的兴趣和科学精神,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有效的练习是高效课堂的保证。

总之,构建高效课堂是语文课堂发展的必然,他体现了以人为本,更明确地说是尊重了学生的自主,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只有让学生心甘情愿的学习,带着兴趣去学习,在欢乐和谐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获得最优的学习效果。

作者:刘昌汶

工作单位:咸安区汀泗桥镇花纹小学

如何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

一、人们对有效的课堂教学的追求

自从教育产生以来,诸如“如何有效地教”、“怎样做一名成功的教师”、“教师如何教得轻松而学生又可以学有所成”等问题历来是教学实践的基本要求。在以机器大工业生产为标志的工业社会,“效率”意识尤其得到强化,与之相应的教学活动也随之更加重视“效率”。有人说,现代教学论就是追求以效率为核心的“有效教学论”。

“有效教学”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一个基本追求,但在不同时代却有不同的关注主题。从夸美纽斯开始,以及后来的赫尔巴特学派,“有效教学”的理想落实在“规模效应”及其相应的“教学模式”上。后来,以杜威教育理论为代表的“进步主义教育”开始从“人的问题”、“教育与生活的关系”等视角来考虑有效教学的出路,有效教学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再后来,有效教学实践及其研究越来越强凋“设计意识”(或“教学设计”)和“反思意识”(或“教学反思”),越来越强调课堂教学的改革不是一种教学方法或教学技术的更新和调整,它需要在“教学理念”或“教学信念”的支持下展开“教学设计”。所以,现今的课堂 5

教学就要在科学的理论指导下,设计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师生在有效的教学生活中得到发展。

人类初始的教学方式往往显示为“个别化教学”。后来出于追求效率的需要,“个别化教学”逐渐演化为“小组教学”,再由“小组教学”演化为“班级教学”。不过现代教学的危机导致教学组织形式越来越显示出由“班级教学”转向“小组教学”,进而由“小组教学”转向“个别化教学”的趋势。其实,这样的转变并不是教学组织形式的循环或轮回,更不是重复或倒退,它是当今人们追求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必然结果,是关注人的发展和生命成长的必由之路。今天,个别化教学向班级授课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作为在课堂中担任主要角色的教师首先要考虑到如何优z化课堂结构,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

二、当今的课堂教学缺少什么

新课程的推广确实使当今的课堂发生了诸多喜人的变化。但仔细思考起来,似乎还缺少了许多重要的东西,就教师要克服旧有的教学习惯来说,要将新的教学理念转化为真正的教学行为就十分艰难,这中间要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1、当今的课堂教学多“牵引”,少正确“引导”

今天的课堂中,教师虽然不像过去那样把结论、答案直接告诉学生,而往往是以启发的方式提出问题,但教师往往缺少等待,提出问题后很快就会以暗示性的语言迅速把学生的思路、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到设计好的标准化的路线上来,然后在教师的牵引下迅速指向标准答案。一个教学过程就这样完成了。这对知识的传授也许是高效的,但是高效背后牺牲的却是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及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的空间和权利。与其说是引导,倒不如说是‘“牵引”,因为学生的主动性完全被抹杀了,而是被动地跟着教师转。

笔者日前在某中学听了一节初三英语课。整节课学生都整齐、安静地坐在座位上听讲,除了时而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外一直都保持鸦雀无声。我当时就在想:学生为什么那么安静?学生为什么那么服服帖帖?每一个要学生回答的问题都是教师预先准备好的,教师唯一想要的就是让学生背下答案和一字不落地听写在黑板上。

所以说,当今的课堂教学重要的一条是教师要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主动地去“探究”,而不是完全被动的“接受”。因为,教学方式变革的背后是师生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革,它最能反映出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的改变,也最能反映教师的教学水平的高低。接受式学习从形成到发展经过了一个漫长的发展阶段,它之所以具有如此顽强的生命力,与教学过程的本质特征是有很大关系的。实践证明,接受式学习至今仍是最为经济、有效、快速的教学方法。但是,也有许多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的时候犯了非此即彼的错误,认为要实行探究式学习,就要抛弃传统的接受式学习。以至于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的教师难于控制课 6

堂而觉得无所适从;采用接受式教学方法的教师咬定青山不放松,不敢越雷池半步。

2、当今课堂教学缺少教师精心设计和系统反思

首先,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是教师课前必备的环节,几乎所有的教师课前都能做到认真备课,都知道要吃透教材,也知道要有沉着、自信的心理状态去面对学生,而很多教师却没能做到超越教材,没能做到在课堂上遇到突发事件要准备好保持镇定、随机应变、从容应对的教学机智,以及克服困难需要具有的耐心、恒心、意志力和执着精神。其次,课堂教学过程中同样需要教师的精心设计,设计知识呈现的方法,设计逻辑思维的过程,设计与学生交往的方式等等。教师理应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教师在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同时,应积极主动随时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去,在教学活动和情感交流中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而现实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是游离于学生思考和生生互动之外的。再次,教学实践之后的反思已成了课堂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新课程特别强调反思,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而许多教师更是上完课以后书本一夹就完事,很少做到将课堂中的感受、得失及时记录下来,更缺乏对教学实践的系统反思,写出随笔、碎思之类的教学感悟了。

3、当今课堂教学缺少智慧的生成

什么是智慧?“智慧是每个个体安身立命、直面生活的一种品质、状态和境界”,“智慧不能像知识一样直接传授,但它需要在获取知识、经验的过程中由教育的细心呵护而得到开启、丰富和发展”。今天的课堂上,很多教帅依然担任着“搬运工”的角色,基本上是按部就班、原原本本地把教科书、教参上的内容搬到课堂,告诉学生。在这样的教学过程、教学方式中,教师很难有什么创造性,学生的创造力也同时被扼杀了,更谈不上生成智慧了。缺少智慧的生成说到底还是对教师和学生的层层束缚造成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倡导解放儿童的创造力时就提出过著名的六大解放。今天的课堂教学更需要解放教师和学生的头脑、手脚、时间和空间,让师生在教学交往互动中自主发展。

4、当今课堂教学缺少对生命的关照

我们似乎从未怀疑过“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这句话,但“以学习来促进学生更好地成长”这一工作却很少有人能出色完成。今天的多数课堂中教师还是把学生看成是接受知识的容器,并没有真正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是智慧、力量和一切美好的情感的唯一载体。舍却生命,还谈什么教育?

三、有效的课堂教学应具有的品质

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才算是有效的?说到底这是一个课堂教学评价或诊断问题,它应以课堂教学任务的完成度为取向。也可以说,凡是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 7 的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结果的教学活动都可称之为“有效教学”。但问题是我们应该确立什么样的教学目标,如何最优化的组织教学环节,怎样的教学效果才算是有效的或是高效的。传统的课堂教学过程被看成是一种学生的“特殊的认识过程”,将学生获取知识的多少,掌握知识的牢固程度作为衡量标准;以有效教学理念为比照,我们认为,当今的课堂教学过程应是“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作用,创造性地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因此,我们应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解构,重构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换句话说,有效的课堂教学应是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应是动态生成师生教与学的智慧的教学;应是关注师生双方生命健康发展的教学。

首先,有效的课堂教学必须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在现实的课堂中,许多老师为了体现教学向生活的回归,往往致力于创设各种生活情境,却没有意识到课堂教学本身就是教师和学生的生活。所以说,课堂教学必须基于学生的真实生活,学生应当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

其次,有效的课堂教学中必须彰显教师的主体性。新课程在强调学生主体性的同时并不排除教师的主体性。因为课堂教学同样也是教师的生活,有效的课堂教学应该充满智慧、激情、潜能和创造力。只有具有主体性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具有主体意义的学生。教师的主体性主要体现在如何为学生发展创造条件上,体现在和学生的教学交往中怎样发挥引导的作用,更体现在对自我的认同和自我反思上。所以说,一节课展示的不仅是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教学艺术,而且展示的还是一位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和独特的教学风格。

第三,有效的课堂教学应促进师生智慧的生成。有研究者提出,要“让智慧回归教育,让智慧唤醒课堂”。实际上,评价一节课质量的高低,关键应看教师怎样促进学生主动地学习,怎样在师生的教学交往、情感交流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动机。只有智慧的教师才能创造出智慧的课堂、培养出有智慧的学生,也才能使课堂焕发生机和活力。

第四,有效的课堂教学必须关注师生生命成长。叶澜教授说过,“课堂教学应被看成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对于学生而言,课堂教学是其学校生活的最基本构成,它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当下及今后的多方面发展和成长;对于教师而言,课堂教学是其职业生活的最基本构成,它的质量,直接影响教师对职业的感受、态度和专业水平的发展和生命价值的体现。”要将生命融于教育,将教育融于生活,让教育成为生命的诗意存在,凸显生命的灵动、自由和独特,并以此渐臻生命的完满与幸福。

文章提要:

一、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把微笑带进课堂,营造和谐课堂氛围。

二、突出民主交往的方式,营造和谐课堂氛围。

三、借助教材,注重情感沟通,营造和谐课堂氛围。

四、以激励性评价为主,把鼓励带进课堂,营造和谐课堂氛围。关键词:融洽的师生关系 微笑带进课堂 民主交往

情感沟通 激励性评价 鼓励带进课堂

和谐社会需要和谐教育,和谐教育关键是要构建和谐课堂,让课堂教学成为鲜活的、发展的、动态的、师生共荣的载体,成为师生生命价值、情感交流、知识建构、心灵碰撞的生态乐园,让学生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获得全面发展。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最终达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呢?

一、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把微笑带进课堂,营造和谐课堂氛围。

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课堂管理的顺利进行。在课堂上,老师真诚的笑容,信任的眼神,都会从心灵深处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从而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良好的乐学氛围。如教学人教版第八册《尊严》一课时,当学生初读课文之后,我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质疑,有的学生看着我,欲说又止。我就面带微笑地注视着学生,学生怯切的目光与我亲切期待的眼神相撞,感受到一种信任与平等,于是一个个跃跃欲试,纷纷举起小手,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就这样,在学生的质疑声中,课堂掀起了思维的风暴,涌动着智慧的春潮。我根据学生的质疑,引导学生读书、思考、探究、讨论,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实践证明,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期待是通过微笑来传递的,学生在这种爱的感召下,就会受到鼓舞。正如教育家夏丐尊先生所说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里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

二、突出民主交往的方式,营造和谐课堂氛围。

课堂永远是师生互动与心灵对话的舞台,是师生共创奇迹的时空,是向每一颗心灵都敞开温情的怀抱、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因此,教师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进行有效高效的教学交往,是教师永恒的追求。课堂交往的方式一般有三种:第一种方式是师生单向交往,即教师讲、学生听,第二种是师生双向交往,即教师不但讲、还要重视反馈信息,尊重学生的意见,第三种是师生双向交往、生生互相交往,即教师引导、师生交流、学生之间互相探讨、启发,在研究中学习,也就是我们提倡的民主交往方式。

很显然,在营造和谐课堂过程中,我们应该积极实施师生双向交往、生生互相交往的方式,形成良性循环,营造和谐融洽的教学环境,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教学人教版第八册《自然之道》一课时,通过精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交流阅读感受。课文中小幼龟的命运牵动着我和同伴及向导的心,向导的态度、做法就是一个激活学生思维、发表个性化感受的引发点,可以引起课堂的争辩。于是我适时抛出问题:向导明明知道我们的想法会伤害幼龟,为什么还要抱起幼龟朝大海走去?他这样做你是赞同呢还是反对呢?学生通过读书、感悟来体会向导思想感情的变化,然后小组交流各自的看法。有赞同的还有发对的,同学们各抒己见,讨论十分热烈。等时机成熟,我又指名学生在全班交流,对学生的不同见解,我又加以引导,同时说出自己的观点。整堂课,学生兴趣盎然,在讨论、交流、归纳的过程中求异的思维碰撞出了智慧的火花,充满了自信的生命力。

三、借助教材,注重情感沟通,营造和谐课堂氛围。

语文教育需要激情,语文教师不但是一个感情丰富并学会煽情的人,还必需要善于利用教材,抓住教材的情感点和学生的情感点,创设教学情境,以自己的情感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的情感与课文交融在一起,受到审美教育,受到人伦情怀的熏陶。

如在教学人教版第八册《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一课时,我注重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情感沟通。运用饱含深厚情感的教学语言,引导学生对重点词句进行仔细研读、认真感悟并展开想象,讨论交流阅读感受。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感受,教师细心点拨,巧妙移情,再播放《爱的奉献》这首脍炙人口的经典老歌,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感情朗读。学生的情感与主人公的情感融到了一起,产生了情感共鸣,此时和谐的教学氛围使教学充满了活力,学生在激荡的情感中受到感染、熏陶和激励,从而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四、以激励性评价为主,把鼓励带进课堂,营造和谐课堂氛围。《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所以老师在课堂上要积极鼓励学生发言,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思考问题。

在实际教学中,对学生的任何回答,教师都应细心处理。学生答得好,及时称赞,学生发言说不到要害或没说清楚,教师也要积极肯定学生的勇气和胆量,鼓励学生再思考,引导其他学生积极补充,不使学生感到难堪,让学生保持愉快轻松的心情。要让全体学生在课堂上感觉到有希望、有信心、有兴趣,爱上你的课,和谐的教与学的氛围也就自然产生了。

同时,教师的评价语还要丰富中肯,包含感情。我常采用的鼓励性评语如相信自己,你一定能读好、再来一次你再试试你真棒等。如在朗读课文中,学生经常有添字、丢字的现象,有的学生就在下面纠正或小声议论,使得这位学生很不好意思。我马上对其他学生用眼神或手势予以制止,并对那位学生说不要紧,以后细心一点就行了;当学生读对时,我就说你真了不起。老师鼓励性、欣赏性的评价语不但会使学生感到一种满足,还激发了他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当然,课堂教学评价还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使学生在评价自己和评价他人的过程中不断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

和谐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教育永恒的追求,也是我永远的追求。就让我们一起以融洽的情感气氛为基础,以民主交往的方式为途径,充分挖掘教学资源,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健康成长、快乐学习,和谐发展的乐园吧!

如何构建小学英语高效课堂

兴趣、知识和能力是现代小学生最需要的,也是我们英语教师所追求的。随着小学英语课改的进一步深化,实施课堂有效教学,提高小学英语教学质量越来越被广大教师重视。本文就如何构建小学英语课堂有效教学谈几点自己的做法,以便与同行商榷。

一、巧妙的课堂导入

一个好的开端可以给学生带来亲切的感受;富有艺术性的开端,可以使学生自然地进入新知识的境界,并能激发学生积极学习的情感、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乐学,爱学,因此教师要巧设开头,先声夺人,用最短的时间把学生带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小学英语导入新课的方法很多,没有固定的模式,我们要依据一定的教学任务和内容,学生的年龄和心理需求,灵活多变的加以运用。我经常采用1.歌曲式导入,2.提问式导入,3.简笔画式导入,4.图片、课件电教手段导入,5.悬念式导入,6.复习式导入,7.游戏式导入等。如在教学生“what’s this? It’s a …”时,可以利用图片先用已经学句型复习以前学过的单词,如book, pen, dog, bike等,通过出示图片、玩具和实物,请几组同学依次用 This is a…句型进行复习。然后自问自答引出what’s this? It’s a …句型。在学生基本掌握这一句型结构后再引出单词panda和 tiger。

二、教学方法多样,生动活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兼收并蓄、集各家所长,采用综合的教学路子。情景法、视听法、直接法、结构法、功能法(交际法)、全身反应法、沉浸法、折衷法、综合法等,只要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都可以采纳。

创设情景、相互交流、激励情意,启发学习动机,树立学习信心。教师要充分利用教科书中的课文创设栩栩如生的情景,如打电话、购物、生日聚会、野餐、旅游、问路、看病等,为学生提供使用英语进行交流的机会。每当孩子们进入角色,成功地做成一件事,他们便情不自禁,喜形于色,因此兴趣倍增、信心加强,动机和情意受到了很大的激励。

练习形式多种多样,手、脑、口、耳、眼、肢、体并用,静态、动态结合,基本功操练与自由练习结合,单项和综合练习结合。通过大量的实践,使学生具有良好的语音、语调、书写和拼读的基础,并能用英语表情达意,开展简单的交流活动。

设计任务型活动,开放空间,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创造思维。这类活动,可以自始至终引导学生通过完成具体任务活动来学习语言,让学生为了特定的学习目的去进行特定的语言活动,通过完成特定的交际任务来获得和积累相应的学习经验。课堂上所设计的任务一般都要给一些语境(图示或文字说明)和词语提示,但要给学生留有思考和想象的空间,启发学生动脑思考,这不仅有利于发展他们的求同思维,更有利于发展他们的求异思维。

三、教学组织和课堂安排灵活,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短时间、高频率、保证学生多次接触英语和足够的实践量。由于小学英语课每周仅可能有2—3课时,为保证让学生多一些接触英语,可把一整节课安排多种听、说、读、写。

开展两人小组、多人小组、成行、成排、半班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这是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特点之一。只有开展这些活动才能使每一个学生充分地参与课堂实践,才能体现出语言的交际性,才能实现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性。

四、运用激励机制,鼓励学生积极进取

要重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每个学生取得的成绩及点滴进步都予以肯定。可采用多种表扬和奖励的方式,如:我在上课时给认真听讲的学生的书上画上五角星,或在其桌面上贴上彩色五角星,并将每节课时英语学得好一点的学生指命为当天的小老师,并加两颗红五星,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利用小学生的好胜心理,在平常教学时,让他们用所学知识分组比赛,并由教师或其他同学给予评分,这也能促使他们更加认真听讲。

五、画龙点睛的结尾

一堂成功的小学英语课不仅要有妙趣横生的开头,独具匠心的教学设计,异彩纷呈的教学活动,还有画龙点睛,耐人寻味的结尾。有效的课堂小结有利于学生构建知识的联系,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理清学习思路,巩固学习的效果。课堂小结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直接式、悬念式、归纳式、探究式、练习式、学以致用式等,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兴趣和掌握情况而定。针对学生的疑难处、知识的关键处、后续学习的连接处而展开,要通过课堂小结活动巩固新知、感受成功、增强信心,感受英语学习的快乐。

总之,高效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不仅要充分体现新理念“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乐于学英语,善于学英语,真正成为学习英语的小主人;而且还要使教学活动的设计符合新理念下的教学目标与要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学生在多元化评价中形成持久的学习动机,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体验学习成功的愉悦,以完善和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

创设高效语文课堂之我见

我们正置身于一个教育改革的时代,正置身于一个使学生成为学习主人的时代。教育根本不像某些人理解的那样“自古华山一条路”,只有一种模式,而是“条条大路通罗马”,多种多样。教育实验和改革是教育科学、教育艺术的生命,为了教育的体内永远流淌着新鲜的血液,我们必须改革。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种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复杂性活动。世界上不能只有一朵花,而应当有多种样式的花。课堂教学应该是各种样式、各种方法,都在竞争,都在开放,这才是大好局面。只要它能开放出特色来,它就有生命。在我们倡导的新课程改革下,小学语文课堂究竟应以什么样的姿态才是最有效的课堂教学方式,如何才能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对创设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浅薄的认识:

一、导语精妙,能抓住人心

导语设计得如何,往往关系到全局和教学效果的好坏。因此,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导语,也是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说过:课的开始,其导入语就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或者歌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语文课堂的导入也应该精心构思,巧妙设计,具有形象美、情感美、和谐美、悬念美,使教学过程引人入胜,扣人心弦,生机盎然,充盈着美的气息,让学生感受一种神圣、魅力和诗意。

好的导语,是一块磁铁,能牢牢抓住学生的心魄,将他们引入知识的海洋。看到一些著名教师的教案,会发现他们对导语的设计无不精心备至。从一定程度上说,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导语设计。那么如何设计出高质量的导语呢?是不是一定要像小说一样充满悬念,跌宕起伏,极尽峰回路转、一波三折呢?其实不然,成功的导语只要做到以下几点即可深入人心:

1、激发兴趣,设置悬念

入选小学语文教材的课文内容很丰富,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导语时首先要考虑如何激发学生对这些课文的学习兴趣,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拓展学生的思维跨度,使学生处在心求通、口欲言的“愤”、“悱”之中。

2、触及重点,短小精悍

导语设计贵短,切忌“作者生平”、“时代背景”、“创作过程”等内容简单罗列;过于冗长的导语,除了有喧宾夺主之嫌外,易使学生疲劳、注意力分散。

3、创设气氛,营造氛围

语文课程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容,对人们的精神领域产生着深广的影响,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学生随时受到语文材料的熏陶感染,并产生独特的体验。人文性和情感性决定了我们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要努力营造出动人的教学情境与氛围。而选进教材的课文,绝大部分是文质兼美、情文并茂的名篇佳作,教师在设计导语时,除了考虑知识的传授外,还必须把握文中的“情”,以创设一种氛围,使学生入情、移情、冶情。

总之,“教无定法”,一堂课的导语设计可根据课文的内容、学生的程度随机应变,但不管采取何种形式,都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则。导语设计的原则是注意启发性、知识性、趣味性。只要新课伊始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拨动其思维之弦,让他们以最佳的兴奋状态投入学习活动,都是成功的导语。,即:能够提高我们的课堂效率,更好的完成教学。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教学过程

(一)脱去老师的外衣,尊重学生,教态亲切,平等待人 一堂成功的语文课,首先应是一篇流淌着诗意的美的散文。对一个老师来说,他不但要有又专又博的知识,还要有敏捷的思考能力和良好的语言素养。教学语言不同于普通语言、它是在逻辑语言、科学语言的基础上提炼升华而形成的、为浓烈的感情浸泡透了的、形象化的、韵律和谐而又优美动听的语言。教师运用这种审美化、情感化了的语言去讲课,就能极大地唤起学生的感情,充分显示出教学语言“以情激情”的巨大美感作用。

对上的课没有预习有两种不同的处理方式,取得的效果却截然不同。一种是埋怨式,居高临下——你们怎么没有预习呢?是不是不感

兴趣?还是看不懂?还是„„?一连串的发问,将好端端的一个课堂弄的一片死寂,学生的才气和灵性就这样被扼杀了。另一种则是鼓励式,身临其境——当问及学生没有预习的时候,一句:那很好,既然我们都是一张白纸,那就让我们一起来个第一次接触吧,看谁能够最先画出优美的图画?学生是需要鼓励的,结果士气大振,整堂课如行云流水,对老师所提的问题,学生们一个比一个回答的漂亮,并且大部分学生都积极踊跃、愿意发表自己的见解。

(二)课堂提问的整体优化

用提问来指导学生学习课文,这是当前语文教学比较流行的一种方法。课堂上问与不问,问什么,怎样问,是关系到教学成败的大事。提问的时机、提问的方式选择得当,能启发思维、发展智力、活跃课堂气氛;选择不当则可能弄巧成拙,破坏课堂气氛。教师教学效率的高下,基本可以从课堂设问的性质和方法上做出评价。提问应掌握火候,选准时机,巧设疑难。具体来说,提问要注意:置问于教材的关键处;置问于教材的疑难处;置问于教材的矛盾处;置问于教材的含蓄处。

课堂提问的作用是相互的,但教的目的是为了学,教学活动的协调和教学水平的提高,仍然是为教学这一活动服务的,其受益者仍然是学生,所以,为了更好地发挥课堂提问对学生的作用,优化我们的语文课堂,我觉得语文教师在处理课堂提问时应遵循以下四个原则:

1、设计的问题要有明确的目的性,紧扣教学目标,能够激起思考。因此,教师要从教材的实际出发,钻研教材,认清教材的知识内

容,把握教材特点,明确教学要求,确定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思考价值,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能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引导他们生动活泼的学习,使他们经过自己独立思考,对知识融会贯通,从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问题要大小得当,多少适量,难易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能力。

教师对课堂中所提问的问题应在备课时精挑细选,严格控制数量,克服课堂提问的随意性。要做到数量适中,也要避免两种倾向, 太多或太少。提问太多,学生没有思考回旋的余地,对所学知识难以理解、消化;提问太少,讲授太多,学生难有参与的机会,最终会产生厌倦情绪。

3、设问要有一定的艺术与技巧,杜绝形式主义的问答(这种做法在本质上仍然是注入灌输的)方式。

设问的形式主义倾向是课堂教学中的一大弊病。问题或过简,或过琐细,或过于雷同、千篇一律,或过于空洞不知从何答起,这些都是形式主义的设问造成的。结果往往是启而不发,课堂沉闷,或者相反,课堂表面轰轰烈烈实际却一无所获。还有的教师自己闭门设计好了问题与答案,却与学生的实际不符合。学生答问与老师的答案不一致时,教师不善于变通引导,而是仍旧反复问,让学生再答,直追到与自己的标准答案一致为止。这种锲而不舍一再追问的做法,也是主观主义与形式主义在作怪。

4、设问要尽量使全体学生都积极参与思考,使更多的学生有被

问到的机会,并激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对答案置疑辨析。课堂提问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启发学生思维、传授基本知识,控制教学过程,进行课堂反馈的一个重要手段。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成败。教师必须细细揣摩,问到关键处,问到有用之处,问到学生心里去,问出水平来,才能更好的促进我们的教学,利于学生的发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通过问的技巧与艺术,体现出教学新理念。

(三)根据自己的实际优势,争创个性化的教风

首先,教师的知识底蕴是教学之本。丰富的学科专业知识是语文教师教好课的基础。深厚的学科专业功底犹如泉水源源不断,始终滋润着我们的教学生命。一位举手投足浸透着文化芳香的语文教师总是有着常人无法企及的魅力,在这样的老师课堂上,你会如沐春风。其次,小学语文课是欣赏课,它所反映的感情多种多样,或慷慨激昂,亢奋高歌;或如泣如诉,低声吟唱;或淋漓尽致,缠绵哀婉。而有的教师感情充沛,善于以情感人;有的教师思维敏捷,注重设疑问难;有的教师嗓音清脆,通过诵读课文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有的教师表达言简意赅,从不经意处入手引导学生步步深入。语文的学习是美文的欣赏、是情感的交流、是品格的塑造、是素质的培养,课本中的文章都是通过精挑细选,对学生的成长有帮助的经典范文。不同的课文有不同的风格,因此也要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

最后,讲究营造教学气氛艺术。良好的气氛应当是民主、和谐、宽松、愉悦的,它是创设高效语文课堂的前提。教师要满腔热忱地组织教学

活动,做到情绪饱满,态度和蔼,语言亲切,富有激情,用教师的情绪、情感、人格魅力感染学生,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在自主学习中享受学习的快乐。

三、以趣结尾,余音缭绕

正如红花还需绿叶衬一样,一堂高效的课除了做到以上几点以外,还必须有一个好的结束,也就是我们的结语。它应该是整堂课的一个凝聚,是概括的高度深化。好的结尾,有如咀嚼干果,品尝香茗,令人回味再三。一堂好课的结尾,不仅可以对教学内容起到梳理概括,画龙点睛和提炼升华的作用,而且能延伸拓展课堂教学内容,取得“课虽尽而趣无穷、思未尽”效果。在语文课的结语中,选取一些趣例作为结尾,往往令人萦怀难忘。

总而言之,语文教学的改革是一项由观念到行动,涉及方方面面的系统性工作,需要教师付出开创性的努力。我们已经迈出了开创性的第一步,但是我们的研究还相对滞后,还有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创设新课标下小学语文的高效课堂还需要语文老师们不断探索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还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打造高效课堂模式,在课改进行的如火如荼的今天,打造真实、高效的生命课堂,克服课堂的低效甚至无效,使老师和学生都从繁重的课业负担中解脱出来。这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应致力的方向。我作为科研组的一名成员,也在自己的课堂中且行且思。经过两个月的时间摸索,我已经清晰地感觉到课堂的变化:

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出来了,学生的责任意识强化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更明晰了。自从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呈现以来,安排学生设计了自己小组的名称,呼号,图标,学生在同样的队呼下,知道了自己本组四个人的休戚相关,每当有同伴遇到困难时,小队的同学能立即实施督促、帮扶,使本小队的工作能协调向前进展。避免了教师一人盯着众多人,结果一次次因补差任务繁重,学生的消极怠工,无功而返。安排各项任务时,尽量都用小组的方式参与,每队的四个组员,能因共同的目标任务而团结在一起。每人都在因共同的任务而竭尽全力。诗歌单元学完后,学生的写诗兴趣大增,教师就可以趁热打铁,引领学生把个人的诗歌融入小组,以小组的形式展小组诗集,时间为一周,经过小组的集体商讨与酝酿,《幽梅诗花》《柠檬上的梦》《放飞童年》《花开花落与蒲公英》《诗情画意》《四季诗韵》《落英诗韵》《蓝天下的泡泡》《花落诗未落》各小组的诗集也自然问世。无论是形式还是编排,都尽显学生的智慧,突出了各小组的特色。

高效课堂的推行,克服了我们大班额管理中的瓶颈。使以往被

老师忽略的学生也有了自己的参与空间。因为小组的分工,每人都要发言,因此,使以前课堂上游离于学习之外的学生也必须倾情投入,学习倾听,学习更得体、自信地发言。现在的课堂上常常看见一组的学生围着学困生,尽其所能地帮助,兵教兵的引进,必将形成兵强兵一荣俱荣的可喜局面。

高效课堂的推行,促使老师在课堂的实施方面,为了优化学生活动的效果,教师必须静下心来,依据学生的实际,量身打造每节课的目标,使学生真正一课一得。在不断的筛选中,教师提炼课堂核心目标的意识更强了。比如:为了上好一节诗歌综合实践课,我在预定目标时,设计了如下三个学习目标:

1、能借助工具书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借助对诗人、写作背景的了解,体会诗人的情感。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能依据《白桦》《太阳的话》,探究现代诗和古诗的异同。

3、结合学生拓展的《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能按一定的方法给诗歌分类。

但在反复的比较中,感觉容量太大,如果兼顾的话,肯定每一个目标的落实都是蜻蜓点水,考虑本班学生的特点,做了取舍之后,把本节课的目标定为:

1、能借助工具书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借助对诗人、写作背景的了解,体会诗人的情感。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能依托《白桦》《太阳的话》,联系前面的古诗,探究现代诗和古诗的异同,并完成表格。

而把对古诗的归类整理作为下节课的学习引子,激起了学生对下节课小组合作探究任务的向往。如此删减之后,感觉在课堂实施时,避免了因赶任务而走环节的浮而不入的现象。因为学生的学习是真实的,深入的,所以学生在参与时,就更加专注。在教师的巡回过程,教师必须眼疾手快,及时洞察各小组在学习过程中呈现出来的合作方法、合作意识、合作实效等,进行有效引领,尽快促使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陶行知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一文中写道:“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他提出了“六大解放”,解放儿童的头脑,使之能想;解放儿童的双手,使之能干;解放儿童的眼睛,使之能看;解放儿童的嘴,使之能说;解放儿童的空间,使之能接触大自然和大社会;解放儿童的时间,不逼迫他们赶考,使之能学习自己渴望学习的东西。学生通过自己的方式得出结论的效果,往往要优于教师的直接告诉。高效课堂在我校推行两个月有余,通过观摩同伴的课堂,自己在课堂中的摸索,发现:当教师明晰了目标,并有明晰的小组合作探究问题引领时,学生在课堂上参与的积极主动性是前所未有的。

任何一种模式的运用都得因人而异,因科而异,因地而异。在导学案的尝试过程中,通过三节课的现场听课,感觉导学案在语文

学科的运用需慎之又慎。如果把每节课的目标外现为僵化的类似的训练题时,以下现象值得商榷:

1、语文味的缺少。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但导学案的实施,使语文的工具性强化了,使语基础知识可以得到巩固,但语文丰富的情感因为缺乏情感的酝酿、碰撞而变得干巴巴的。失去了灵动性就缺少了生成性,缺失了生、文本、教师的碰撞,课堂充满了理性。人文性缺失的语文是不正常的。

2、导学案模式的推进,造成了对部分学生的学习干扰,学生依赖工具书,出现机械抄袭的现象,课堂上照本宣科。

上一篇:暑假里的我作文七年级下一篇:汽车销售公司求职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