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刘光祖传的原文和翻译

2024-07-26

宋史刘光祖传的原文和翻译(通用5篇)

篇1:宋史刘光祖传的原文和翻译

宋史刘光祖传的原文和翻译

宋史 原文:

刘光祖,字德修,简州阳安人。登进士第,除剑南东川节度推官。淳熙五年,召对,论恢复事,请以太祖用人为法,且曰:“人臣献言,不可不察:其一,不量可否,劝陛下轻出骤进,则是即日误国;其一,不思振立,苟且偷安,则是久远误国。”以丞相赵汝愚荐,召入。

光宗即位,除军器少监兼权侍左郎官。劾罢户部尚书叶翥、中书舍人沈揆结近习,图进用,言:“比年以来,士大夫不慕廉靖而慕奔竞,不尊名节而尊爵位,不敬君子而敬庸人。既安习以成风,谓苟得为至计,今日之患,在于不封殖人才。臣处当言之地,岂以排击为能哉?”徙太府少卿。

宁宗即位,进起居舍人。论:“政令当出中书,陛下审而行之,人主操柄,无要于此。”知阁门事韩侂胄浸擅威福,故首及之。迁起居郎。集议卜孝宗山陵,与朱熹皆谓会稽山陵,土薄水浅,乞议改卜。既而熹主祠,光祖言:“汉武帝之于汲黯,唐太宗之于魏征,皆暂怒旋悔。熹明先圣之道为今宿儒又非二臣比陛下初膺大宝招徕耆儒此初政之最善者今无故去之可乎再疏,不听。赵汝愚既罢相,韩侂胄擅朝,遂目士大夫为伪学逆党,禁锢之。光祖撰《涪州学记》,谓:“学之大者,明圣人之道以修其身,而世方以道为伪;小者治文章以达其志,而时方以文为病。

好恶出于一时,是非定于万世。”谏官张釜指为谤讪,夺职,谪居房州。起知眉州。吴曦叛,光祖白郡守,焚其榜通衢,且驰告帅守、监司之所素知者,连衡以抗贼。俄闻曦诛,则以书属宣抚使杨辅,讲行营田,前日利归吴氏者,悉收之公上,以省饷军费;奖名节、旌死事以激忠烈之心。侂胄诛,召除右文殿修撰。嘉定十五年卒,进华文阁学士,谥文节。

(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五十六》,有删节) 译文:

刘光祖,字德修,简州阳安人。刘光祖考中进士,被任命为剑南东川节度推官。淳熙五年(1178),刘光祖被召回京城奏对,谈论恢复失地的事,他请皇上效法太祖的用人原则,并且说:“对大臣们说的话,不能不考察:一方面,不考虑自己的实力,劝陛下轻易出兵,快速进兵的,那么就会立即危害国家;一方面,不考虑振兴国家,苟且偷安,就是长期危害国家。”因为丞相赵汝愚的推荐,刘光祖被召回朝中。

光宗即位后,刘光祖被任命为军器少监兼权侍左郎官。刘光祖弹劾罢免了户部尚书叶翥、中书舍人沈揆,(因为他们)巴结被皇帝宠信的人而谋求晋官升职,他说:“近年以来,士大夫不追求廉洁和谦恭而追求名利,不尊崇名誉与节操而尊崇爵位,不敬佩君子而敬佩平庸的人,已经安于习惯(现状)并成为风气,认为苟且取得(以不当手段取得)是最好的谋略,现在的祸患,在于不任用和培养人才。

我身为言官,哪能以排挤和攻击人才为有能力呢?”刘光祖转任太府少卿。宁宗即位后,刘光祖升为起居舍人。他论奏说:“政令应该由中书省制定,陛下审察之后再执行,君主掌权,没有比这更重要的。”知阁门事韩侂胄渐渐恃势弄权,所以刘光祖首先谈论这些。刘光祖升为起居郎。百官集中讨论占卜孝宗的墓陵,刘光祖和朱熹都认为会稽山的陵地,土薄水浅,请求决定重新占卜。不久,朱熹被贬管祭祀的闲职,刘光祖说:“汉武帝对汲黯,唐太宗对魏征,都是暂时发怒很快就后悔。朱熹通晓古代圣贤的学说,是当今有学问的老儒者,又不是汲黯、魏征二人所能比的.。

陛下刚即位时,招揽老儒者,是刚执政时最好的举措。现在无缘无故地罢去朱熹,能行吗?”刘光祖两次上疏,皇上都没听。赵汝愚被罢去宰相后,韩侂胄专权,就把士大夫看成伪学逆党,不准他们做官并且永不叙用。刘光祖撰写《涪州学记》,说:“学问大的人,通晓圣人的学说并用这些学说来陶冶自己,而现在却以圣人之学为伪学;学问小的人写文章来表达自己的志向,而现在以写文章为害。好恶是暂时的,是非是由后世来判定的。”谏官张釜指责刘光祖,刘光祖被罢官,贬到房州。刘光祖后又被起用为眉州知州。

吴曦反叛,刘光祖向郡守汇报,在交通要道烧掉(吴曦张贴的反叛)告示,并且骑马去联络帅守、监司中那些一向与自己相知的人(或一向与自己相知的帅守、监司),(希望大家)联合起来共同抗贼。不久听说吴曦已经被杀,刘光祖就给宣抚使杨辅写信,讲应该推行营田,以前归吴氏所有的利益,都收回来归国家所有,以便节省军费;奖励表彰有名誉与节操、为国而死的人以激励忠烈之心。韩侂胄被杀后,刘光祖被召用为右文殿修撰。皇上采纳了。嘉定十五年(1222)刘光祖去世,他被进升为华文阁学士,谥号“文节”。

篇2:宋史刘光祖传的原文和翻译

宋史

原文:

周葵,字立义,常州宜兴人。少力学,自乡校移籍京师,两学传诵其文。宣和六年,擢进士甲科。调徽州推官,除监察御史,徙殿中侍御史。在职仅两月,言事至三十章,且历条所不当事凡二十条,指宰相不任责。高宗变色曰:“赵鼎、张浚肯任事,须假之权,奈何遽以小事形迹之?”葵曰:“陛下即位,已相十许人,其初皆极意委之,卒以公议不容而去,大臣亦固志。假如陛下有过,尚望大臣尽忠,岂大臣有过,而言者一指,乃便为形迹,使彼过而不改,罪戾日深,非所以保全之也。”高宗改容曰:“此论甚奇。”陈与义执政,改湖南提刑。桧死,复直秘阁、知绍兴府,过阙,权礼部侍郎,寻兼国子祭酒。奏:“科举所以取士。比年主司迎合大臣意,取经传语可谀者为问目,学者竞逐时好。望诏国学并择秋试考官,精选通经博古之士,置之前列,其穿凿乖谬者黜之。”起知抚州,引疾,改提举兴国宫,加直龙图阁、知平州水坏圩堤,悉缮完,凡百二十里。傍郡圩皆没,惟当涂岁熟。市河久堙,雨旸交病葵下令城中,家出一夫,官给之食,并力浚导,公私便之。进集英殿修撰、敷文阁待制、知婺州。孝宗即位。孝宗数手诏问钱陛下劳心庶政日有咨询若出人意表今皆微文细故此欲售其私不可不察盖指龙大渊曾觌也孝宗色为动,尝乞召用侍从、台谏,孝宗曰:“安得如卿直谅者。”遂荐李浩、龚茂良,孝宗皆以为佳士,次第用之。虞允文、陈康伯相,葵即求退,除资政殿学士、提举洞霄宫。起知泉州,加大学士致仕。闲居累年,不以世故萦心。淳熙元年正月,薨,年七十有七。上闻震悼,赠正奉大夫。后以子升朝,累赠太傅。

(节选自《宋史.周葵传》)

译文:

篇3:宋史刘光祖传的原文和翻译

“对一个译者来说, 译一个词, 不仅要正确地把词义译出, 而且要把这词所具有的特色、词义的细微差别以及作者褒贬的态度和正反的说法, 不温不火、不多不少地加以体现。”黄邦杰先生的这句话是建立在大量的翻译实践基础上的一句经验总结, 很精辟。我们通过字典, 通过所学的语法知识了解的字词含义, 只是一般意义上的含义, 可以说是对字词本身的一种表面理解。然而语言是活生生的, 只有了解了字词在实际情况下的具体意义, 才可以说是真正地理解了字词。

我们来看下面这句话:I am never at a loss for a word, Pitt is never at a loss for the word.理解是翻译的基础, 在理解时, 译者必须注意分析原文中的每一个细节, 即使小到冠词也不能疏忽。在这里“a word”指的是一个词“the word”指的是最恰当的那个词, 因而, 我们不妨把这句话翻成:我从来不愁找不到一个词来表达思想, 而皮特则从来不愁找不出最恰当的那个词来。

再看看下面这个句子:He was a fool for danger.这句话我们如果逐字直译, 将会使译文生硬晦涩, 让读者一头雾水。“a fool for danger”字典里找不出对应的解释, 这个时候我们就要反复阅读原文, 根据理解对词的意义进行处理。“一个傻瓜, 不知道什么是危险”, 我们不妨借用中文里的一个俗语来形象地传达原句的意和情:他是个天不怕地不怕的人。

值得一提的是, 在文学翻译中要做到绝对的“信”, 是比较难的。因为源语和译语在文化内涵、思维方式等方面有较大差异, 很难做到翻译完全对等。我们只有通过反复阅读原文, 根据字面形象去揣测作者的心思, 理解原文字、词、句的深层内涵, 并把信息传递给译者, 才能使译语读者准确地理解原文作者的思想感情。直译, 字当句对地翻译, 容易让译文读者一头雾水, 不知所云。

二、再现原文的风格和意蕴

“假如译词而不译意的话, 那只能算是翻译了一半, 所以说一加一还是等于一。如果翻译了原文的意思那才可以算是一加一等于二。如果不但传达了原文的意思, 还传达了原文内容所有、字面所无的意味那就是一加以等于三了。”王佐良先生也曾指出“翻译时当一切照原作, 雅俗如之, 深浅如之, 口气如之, 文体如之”。这些名家名言向我们传达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思想, 那就是在文学翻译中, 除了要译准原文的字词, 还要力图再现原文的风格和意蕴。一般性翻译, 只要译文准确、通顺, 大抵就说得过去了, 而文学作品的翻译要求却高得多, 译文除了准确、通顺外, 还必须传达出原文语言上的文学“味”, 否则就没有尽到文学翻译工作者应尽的职责。我们来看一些例句:

(1) Is it necessary to shout?这是一个很普通的英语句子, 我们很可能会把它译成“有必要大喊大叫吗?”似乎这样译也很忠实通顺, 然而在原文的情境中说话人是用一种非常含蓄委婉的口气在说话, 不愿意或不敢张扬事态, 想好言好语同听话人交流。这样一来, 译成“有必要大喊大叫吗?”就有责备听话人的语气在里面了, 不太合适。我们来看看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是怎么翻译的吧:说话就说话, 非得叫唤不可吗?

(2) What the devil use would they be to Pickering?这句话很俗, 译文当然不能雅, 否则就有失原文的味道了。“皮克林要它作什么屁用?”杨宪益先生的这个译文就很传神。

(3) That Home is Home though it is never so Homely.这句话中“Home”“Home”“Homely”三个词形, 音相同或相似, 那我们如何在翻译时把这种精妙的韵味表达出来呢, 且看刘炳善教授是如何处理的:家虽不佳仍是家。“家”“佳”“家”三字绝好地和原文中的三个词形成映照。

文学翻译是一项艰苦卓绝的工作, 要很好地理解原文, 除了上述语言层面的要求, 还必须具备相关话题的历史、地理、社会等背景知识, 否则就难以完全看懂全文, 建立在一知半解基础上的翻译又如何能准确地将原文信息传递给译文读者呢?意思尚没有准确传达, 风格意蕴就更是空中楼阁了。从这个意义上说, 准确理解原文应该是文学翻译的第一要务。

摘要:一般性翻译, 只要译文准确、通顺, 大抵就说得过去了, 而文学作品的翻译要求却高得多, 译文除了准确、通顺外, 还必须传达出原文语言上的文学味。本文通过举例, 谈谈如何在文学翻译中理解英语原文的字词, 表达原文的韵味。

关键词:文学翻译,理解,表达,文学味

参考文献

[1]许渊冲.翻译的艺术[C].北京:五洲传播出版社, 2006.

篇4:宋史刘光祖传的原文和翻译

王刚中,字时亨,饶州乐平人,博览强记。王刚中,字时亨,是饶州乐平人,见闻广博,记忆力强。

绍兴十五年,进士第二人。绍兴十五年(公元1145年),考中进士第二名。

故事当召试,秦桧怒其不诣己,授洪州教授。按照惯例,他应被召面见皇上,秦桧怨恨他不去拜见自己,只授予他洪州教授之职。

桧死,召见,擢秘书省校书郎,迁著作佐郎。秦桧去世后,皇上召见王刚中,提拔他为秘书省校书郎,又升为著作佐郎。

孝宗为普安郡王,刚中兼王府教授。孝宗做普安郡王的时候,王刚中兼任王府教授。

每侍讲,极陈古今治乱之故,君子小人忠佞之辨。每次为郡王讲课,都竭力讲清古今治乱的原因,讲明如何分辨君子、小人与忠臣、奸邪。

迁中书舍人,言:“御敌今日先务,敌强则犯边,弱则请盟。王刚中升为中书舍人,他对皇上说:“抵御外敌入侵是当今的首要任务,敌人强大就会侵犯我国的边境,敌人弱小时就会请求与我国结盟。

今勿计敌人之强弱,必先自治,今天不必考虑敌人的强弱,必须首先自治,

择将帅,搜战士,实边储,备器械,国势富强,将良士勇,选择将帅,搜寻战士,充实边境的储备,准备好兵器辎重,国势富强,将良士勇,

请盟则为汉文帝,犯边则为唐太宗。”上韪其言。当敌人请求结盟时就如汉文帝所为,使之臣服;当敌人来侵犯时就如唐太宗所为,将其消灭。”皇上认为他的话很对。

会西蜀谋帅,上曰:“无以逾王刚中矣。”正巧西蜀谋求良帅,皇上说:“没有人比王刚中合适的了。”

以龙图阁待制知成都府、制置四川。王刚中以龙图阁待制之身份,被任命为成都府知府、四川制置使。

时吴璘累官阀至大帅,其下姚仲、王彦等亦建节雄一方。当时吴璘步步升迁担任大帅,他的下属姚仲、王彦等也执持符节,称雄一方。

惟刚中检身以法,示人以礼,不立崖堑,驭吏恩威并行,羽檄纷沓,从容裁决,皆中机会。只有王刚中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以礼待人,不设陷阱,管理吏属恩威并行,紧急檄文纷沓而至,王刚中也能从容裁决,且都切中时机。

敌骑度大散关人情汹汹。敌军骑兵越过大散关,人心惶惶。

刚中跨一马,夜驰二百里,起吴璘于帐中责之曰:“大将与国义同休戚,临敌安得高枕而卧”璘大惊。王刚中跨上一匹马,连夜飞奔两百里路,把吴璘从帐篷中叫起来,责问他说“:大将应与国家同悲欢共命运,面对敌军来犯,怎能高枕而卧?”吴璘为之震惊。

又以蜡书抵张正彦济师。王刚中又派人送蜡裹的书信给张正彦,要他前来支援。

西师大集,金兵败走。西面的军队一起聚集,打得金兵落荒而逃。

方议奏捷,刚中倍道驰还。正商议向皇上奏捷报功,王刚中兼程而行。

谓其属李焘曰:“将帅之功,吾何有焉。”回到自己军中,对他的`属下李焘说:“这都是将帅们的功劳,我有什么功呢?”

焘唶曰:“身督战而功成不居,过人远矣。”李焘赞叹说:“临敌亲自督战,打了胜仗却不以功臣自居,超过一般的人很远了。”

成都万岁池广袤十里,溉三乡田。成都的万岁池有十里宽,浇灌着三乡之田。

岁久淤淀,刚中集三乡夫共疏之,累土为防,上植榆柳,表以石柱。因年岁久远淤积了许多泥沙,王刚中召集三乡壮丁共同疏通,垒土为堤,在堤防上种植榆树、柳树,并立石柱记载、表彰此事。

府学礼殿,东汉兴平中建,遭时多故,日就倾圮,属九县缮完,悉复其旧。府学的礼殿,是东汉兴平年间兴建的,因历时久远,多有变故,一天天倾塌,王刚中也吩咐九县百姓把它修缮完好,全部恢复了它的旧貌。

葺诸葛武侯祠,表贤以示民。王刚中又派人修缮了诸葛武侯祠,表彰贤者来为百姓树立榜样。

有女巫蓄蛇为妖,杀蛇,黥之。有一个女巫养蛇施行妖法,王刚中派人杀掉了她的蛇,并对她施以黥刑。

孝宗受禅,金犯淮,有旨趣刚中入见,陈战守之策。孝宗即位后,金人侵犯淮地,皇上下旨召王刚中入宫觐见,王刚中陈述了战守之策。

刚中曰:“战守者实事,和议者虚名,不可恃虚名害实事。”王刚中说:“战争守备是实实在在的事,而和议只是徒有虚名,不可以依仗虚名而损害实事。”

又奏四事:开屯田、省浮费、选将帅、汰冗兵。刚中又启奏了四件事:开屯田、省浮费、选将帅、汰冗兵。

居任,属疾卒,年六十三,赠资政殿大学士、光禄大夫,谥恭简。王刚中在任职时患病而死,终年六十三岁,皇上赠他资政殿大学士、光禄大夫之职,赠谥号为“恭简”。

建炎间,诏阶、成、岷、凤四州刺壮丁为兵,众以为忧。早在建炎年间,皇上下令要在阶、成、岷、凤四州强迫征壮丁为兵,百姓深感忧虑。

刚中建言五害罢之,免符下,民欢呼,声震山谷。王刚中进言此事之五害,请求加以罢除,皇上的免除令颁布后,百姓热烈欢呼,其呼声震动山谷。

比去,蜀父老遮道,有追送数百里者。等到王刚中离开蜀地时,蜀地的父老乡亲拦在路上,有人追送他数百里之远。

繇布衣至公卿,无他嗜好,公退惟读书著文为乐。王刚中从平民而至担任公卿,没有其他嗜好,办完公事之余只是以读书作文为乐。

篇5:宋史刘光祖传的原文和翻译

翻译是一门极为复杂的语言科学, 著名翻译家张培基教授说“翻译是运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准确而整体地重新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 (张培基, 1999) , 强调“准确而整体地表达”。然而, 这并非是件简单的事情。很多人以为, 汉语是我们的母语, 从小就耳濡目染, 因此我们中国人做汉英翻译, 理解汉语原文不成问题。事实上, 无论是汉英还是英汉翻译, 其过程是一样的, 理解是表达的前提。在很多情况下, 汉英翻译的译文质量不高, 表达不准确, 原因并不在于译者的英语水平有问题, 而在于其没有正确理解汉语原文。在翻译之前, 正确梳理原文往往不可或缺。

2. 原文梳理

2.1原文梳理的定义和意义

原文梳理是指迅速识别文本类型、行业特征、应用场所、文体特征和目标读者, 尽量理顺其叙述思路, 划出较难处理的词句, 剔除其可能存在的非常规表述, 同时调整其句间联系, 从思想上做好词汇量、句型复杂程度、交际层次等的准备工作。 (常玉田, 2010)

做翻译的是译者, 但是汉语原文的作者同译文的质量有很大的关系。经常发现, 中文原著或原稿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错误, 或者原文词不达意或过十简化、造成含义模棱两可, 这就给译者增加了困难。拿来就译, 往往见树不见林, 容易影响到最后译文的整体质量。

2.2原文的错误

2.2.1数量词

例1:徐明林身为 (老挝) 昌胜达公司丰沙里县子公司负责人……他手下管着30个种植场的工人……

分析:原文中的“30个种植场的工人”到底是“30个种植场”的工人, 还是“30个工人”?难以定夺。后经查询, 种植场只有一个, 数量为30的是30个种植的工人, 不是30个种植场。原文意思梳理后, 译文如下:

Xu Minglin, who is in charge of (Laos) Changshengda Company Phongsali Subsidiary, has 30workers to grow coffee.

2.2.2错别字和词语误用

最简单的梳理是纠正原文中的错别字和其它笔误现象。有时原文是手写稿, 打字员或看不清或看不懂, 就猜着打印出来找人翻译了。有时则是因为业主与中介、中介与译者之间采用了传真、复印、扫描等媒介, 致使有些文字难以辨识。有时则是原文作者的问题。无论什么原因, 只要译者不加梳理就开始翻译, 极有可能形成错误。

例1:唐时, 宋州 (今河南商丘) 、毫州 (今安徽毫县) 生产的绢帛质量最高。

分析:原文的“毫州”、“毫县”可以肯定是错的, 按照“毫”字查字典进行译音翻译必然误己误人, 应当是“亳州 (安徽亳县) ”。对原文进行梳理后, 译文如下:

During the Tang Dynasty, the silk produced in Song Prefecture and Bo Prefecture is of high quality.

例2:马琳在世乒赛决赛时的表现差强人意, 令人失望。

分析:成语“差强人意”是说“差不多”, 目今媒体和学生作业中, 这个成语用作“不如意”理解的比例极高。对原文进行梳理, 删去“差强人意”后, 译文如下:

To our disappointment, Ma Lin didn’t play well in the World Table Tennis Competition.

2.2.3形式逻辑

相对于英语而言, 汉语允许有所含糊, 而英语更为注重形式逻辑。部分原文叙述中的分类, 有的时候比较混乱, 有些术语不够统一, 或者叙述顺序不够清晰, 都会造成译者难以下笔。只能在翻译的过程中, 由译者主动地仔细梳理、安排, 在句型、词序和叙述顺序上做出相应的调整。

例1:我最爱阅读外国文学作品, 英国的、法国的、古典的, 我都爱读。

分析:这个句子划分“外国文学作品”这个概念的标准混乱, 前面的按国别分, 后面的按时代。对外国文学作品分类标准不一致, 导致分类不当。对原文进行梳理, 将“古典的”删去后, 或另起一句, 译文分别如下:

I like reading foreign literary works best, such as British, French, and so on.

I like reading foreign literary works best, such as British, French.I also like reading classic ones.

例2:幼儿教育是开发人的智力的最好时期。

分析:“幼儿教育”是教育的一种类型, 跟“时期”不是一类概念, 用判断词“是”把二者联系起来, 属于不当判断, 应把主语改为“幼儿教育时期”。判断不真实、不恰当, 就造成了语病。对原文进行梳理后, 译文如下:

The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period is the best time to develop human’s intelligence.

例3:我们能不能培养出“四有”新人, 是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 也是教育战线的根本任务。

分析:前边说“能不能培养出”, 后边说“也是根本任务”, 那么“不能培养出”也成了根本任务了。犯了一面对两面不能照应的逻辑错误。对原文进行梳理, 删去“我们能不能”后, 译文如下:

The cultivation of a new generation with"Four Qualifications" (ideals, morals, knowledge, and disciplines) is not only a crucial thing for the development of our Party and nation, but a basic task for education.

2.2.4病句

“病句”是指按照汉语语法来看属于病句, 但不至于影响到译者的理解。假如译者不加重视, 不去进行梳理, 又会直接影响到翻译过程中的具体工作, 甚至造成译文读来感到好笑, 或者目标读者可能会觉得费解。

例1:近视患者都应当接受专业医师的检查, 选择合适的眼镜, 切忌不要因为怕麻烦、爱漂亮而不戴眼镜。

分析:“切忌不要”, “忌”本身就含有“不要”的意思。应将“切忌”或“不要”删去, 对原文进行梳理后, 译文如下:

Near-sighted people should take the inspection by the professional doctors and wear suitable glasses.It’s not advisable to refuse to wear glasses for fear of trouble or disgrace.

例2:经过两年多的实地考察论证, 已于2011年7月成立 (老挝) 昌胜达咖啡有限公司, 从此开始在老挝丰沙里省的咖啡项目的运营。

分析:原句缺乏主语, 但不影响到译者的理解, 而英译时需加上主语, 对原文进行梳理后, 译文如下:

Yunnan Changshengda Investment Co., Ltd., seized the opportunity and established (Laos) Changshengda Coffee Co., Ltd.in July 2011 after more than two years of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evaluation in Phongsali Province, Laos.Since then the company has started the coffee project.

2.2.5语意不明

语意不明有两种类型:“费解”和“歧义”。“费解”指一句话不知道怎么讲;“歧义”是一句话有两种理解意。

例1:到北京参观奥运村及新改造后的“地铁”是我这次旅行的归途。

分析:“参观”怎么会是“归途”?作者的意思是说“......是我预定在归途中要做的事。对原文进行梳理后, 译文如下:

On my way back home, I shall visit the Olympic Village in Beijing and take the newly-built subway.

例2:校长、副校长和其他学校领导出席了这届迎新会。

分析:是“其他学校”, 还是“其他领导”, 发生歧义。对原文进行梳理, 这时需要向原作者询问清查, 知道是“其他领导”后, 译文如下:

Principal, deputy principal and other leaders attended the orientation meeting.

2.3其他调整

译者要本着为客户服务的精神, 多花一些时间整理一下原文, 以求完整而充分的理解, 也方便了自己往下翻译:梳理的目的不是为了帮助原文作者学好用好汉语, 而是为了我们自己译对译好英语——只有做到了, 才能更好地服务原文作者和译文读者。

例1:我们做这样一个项目, 除了有公司全体员工精诚一致、拼搏努力外, 还得到了云南省人民政府、昆明市政府、老挝各级政府及相关农林局、禁毒署、香港乐施会、北京大学、云南大学等的大力支持。

分析:“还得到了……的大力支持”在中文中, 中间罗列了一大串定语, 中文是可以这么说的, 而且还是很地道的中文, 但是如果照原文翻译, 只怕会不合英语表达方式。因此英译时需先说出中心词“支持”, 再用介词短语说明“支持”的来源, 对原文进行梳理后, 译文如下:

During the development of our project, all the staff of the company are of one heart and working hard, and we also received lots of support from all walks of life, among whom are the People's Government of Yunnan Province, the People's Government of Kunming City, the Lao government at all levels and the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Bureau, the UNDCP, Oxfam Hong Kong, Peking University, and Yunnan University.

3. 译者定位

由于汉译英这件事的性质本身使然, 希望译者应当注意以下四个方面:一、批判地审度原文;二、虚心地重视基础;三、勤奋地查阅资料;四、细致地落实细节。这四个方面其实是同一个主题:要认真对待, 要解决“态度”问题。

4. 小结

由于客户要求翻译的东西真可谓五花八门, 同时交来的汉语稿子中的汉语文本, 各类问题实在是千奇百怪。在做翻译本身之前, 必须先对汉语原文作一番细致的梳理。梳理正是理解原文的过程, 也是争取译文语意正确的保障, 否则翻译的时候容易事倍功半。“翻译首先在于实践。只有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一规律, 不断练习, 不断总结, 逐步认识汉英两种语言在表达方面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 才能积极而有效地提高翻译能力” (吕瑞昌:1983) 。

摘要:无论是汉英还是英汉翻译, 其过程是一样的, 理解是表达的前提。在很多情况下, 汉英翻译的译文质量不高, 表达不准确, 原因并不在于译者的英语水平有问题, 而在于其没有正确理解汉语原文。本文旨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从自己大量的实践中, 探讨汉英翻译原文梳理重要性。

关键词:汉语原文,错误分析,翻译

参考文献

[1]常玉田.商务汉英翻译 (研究生) [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10.

[2]吕瑞昌.汉英翻译教程[M].陕西:陕西人民出版社, 1983.

[3]张培基.英汉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9.

上一篇:怎样当好班主任下一篇:十一国庆寄语致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