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应急管理经验交流材料

2024-07-25

社区应急管理经验交流材料(精选9篇)

篇1:社区应急管理经验交流材料

社区经验在今年全国应急管理工作会议上被作为全国唯一社区应急管理工作经验交流书面发言。

是湖南省首个按“留地集中安置模式”建设的住宅小区。辖区面积0.45平方公里,驻有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单位、学校等单位15家,个体私营户98家。常住人口3654户、1.2万人。10月3日,总书记视察时,以“安置模式好、安居乐业好、社区环境好、文化氛围浓”给予社区高度评价。近年来,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党委、政府的要求,在“基本条件、基础工作、基层队伍”三个方面狠下功夫,切实加强应急管理工作,大力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先后获全国文明社区示范点、全国十佳学习型社区、全国物业管理示范住宅小区等7项国家级殊荣,并获长沙市平安社区、湖南省消防示范社区等一系列荣誉称号。

一、有备无患,着力改善社区应急管理基本条件

加强应急管理,必备的条件是前提。在社区应急管理实践中,注重“三个建设”,全面提升社区安全防范的基本条件。一是注重预警防控系统建设。在完善传统安全防范管理系统的基础上,去年,社区投资130多万元,大力实行“数字化管理”升级工程,全面加强社区预警防控系统建设。专门设立电视监控室,各楼栋均设置防盗门、楼宇对讲系统,对住宅口各楼栋、停车场、各出入口及重点部位实行24小时电视监控。在社区入口设立应急指挥中心,在各小区入口分别设置应急值勤室,社区内的停车坪、停车房、液化气站、中心广场等重点部位均设立值勤点,从而做到岗位值勤与流动巡逻有机结合、日常预防和应急处置有机结合、常态管理和紧急出动有机结合,大大提高了整个社区的预警防控能力。

二是注重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社区投入20多万元用于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组建了应急管理委员会及其办公室。应急管理委员由社区居委会、社区警务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驻社区单位、个体私营户代表组成。委员会下设安全教育推广、社会稳定、消防安全、居家安全、卫生健康安全、安全生产、环境安全、道路安全等8个工作小组,各小组由相关职能部门或专业机构牵头,吸收社区专职工作者、企事业单位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社区志愿者和居民代表共同组成,从而形成了“介入全覆盖,参与全方位”的网络设置。

三是注重安全教育阵地建设。社区投入50万元建成400平方米的综合会所,集阅览室、远程电教室、市民学校于一体,用于居民安全教育。充分依托社区法律服务援助站、社区报、大型户外宣传广告牌、数字化学习的平台、室内外显示屏等载体,平均每月组织一次以上的安全知识宣传教育活动。注重从居民的日常起居着眼开展安全教育工作,在社区各主要路口,消防宣传墙、防范意外伤害知识宣传栏处处可见,图文并茂、通俗易懂。还特别开设社区qq群众论坛、家长网校等系列网上交流平台,通过构建居民网上之家,不仅开展了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还为及时掌握居民的思想动态提供了信息渠道。去年,社区共举办各类安全知识宣传活动20余场次,发放各种安全知识宣传册页、宣传知识手册15000余份,使安全理念逐渐变成了居民的自觉行动。

二、整章建制,全力夯实社区应急管理基础工作

加强应急管理,健全的机制是关键。只有建立一整套完善的应急管理机制,才能推动应急管理工作走上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社区在应急管理实践中,着力建立了“三个机制”。

一是建立渠道畅通的信息交流机制。社区始终坚持把信息畅通作为应急管理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应急管理委员会与各驻社区单位、各门店签订了工作责任书,对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不报、谎报或延报的,严格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同时,在实施预防性检查后,社区定期与辖区内各单位、各门店业主召开座谈会、通报会、碰头会等,相互交流信息,通报情况,共同排查薄弱环节和可能发生的灾险情,探讨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办法。

二是建立常抓不懈的隐患排查机制。社区始终坚持把隐患排查作为应急管理的主要工作来抓。坚持早发现、早控制、早处置,促进应急管理的被动应对转向源头管理,以最大程度地减少事故的发生率。实行了信息月报和特护期日报制度,对不稳定问题进行定期督办,建立了“一月一排查”、“一月一台帐”、“一月一例会”、“一月一交办”、“一月一通报”的工作机制,形成了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重点抓、具体工作专人抓的工作格局。去年,社区共开展安全大检查30多次,发现和处置大小安全隐患40余处,从根本上杜绝了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是建立快速反应的紧急出动机制。社区始终坚持把快速出动作为应急管理的关键环节来抓。制定完善了《处置群体性事件和突发公共事件工作预案》、《生产事故应急处理预案》。对应急队伍实行半军事化管理,强调5分钟紧急出动,保持24小时电话畅通。在街道办事处的大力支持下,社区建立了三个紧急出动层次:一旦发生公共突发性事件,社区书记、驻街单位主要负责人为第一出动层次;主管政法的街道党工

委副书记及涉及事件的分管领导、相关部门为第二出动层次;街道办事处党政主要领导为第三出动层次。“三个出动层次”之间并无严格的先后顺序,主要目的是进一步强化各层次责任人的责任,随时应对可能发生的公共性突发事件。

三、优化配置,大力充实社区应急管理基层队伍

加强应急管理,过硬的队伍是保障。为适应应急管理新的形势的需要,社区在联合原有力量的基础上,组建了“新八大员”队伍,即城管协管员、综治巡防员、人民调解员、义务消防员、社区信息员、和谐监督员、志愿安全员、司法宣传员。实践证明,“新八大员”队伍在应急管理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新八大员”中,社区突出加强了“三支队伍”的建设。

一是加强信息员队伍建设。为切实做好信息采集工作,不但成立了由居民代表组成的社区治安保卫委员会、人民调解委员会,还组建了由离退休干部、热心群众、楼栋长等137人组成的信息员队伍,由居委会统一安排,轮流值勤。信息员在密切关注辖区突发事件情况的同时,坚持每天扩音喊话,呼吁辖区居民加强安全防范意识。随着信息报送渠道的不断拓宽,信息报告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也不断提高。“非典”期间,率先省、市于第一时间在社区入口、各小区、重点部门设卡盘查,并以三个医疗服务机构为中心点,划分责任区,逐栋逐户上门督促各商铺、家庭的消毒、防治工作,做到了不漏组、不漏户、不漏人。“非典”期间,确保了无一例疑似“非典”病例进入社区楼栋。

二是加强治安巡防队伍建设。为切实提高应对公共突发事件的能力,社区设立了警务室,配备了两名责任区民警,并兼任社区党总支副书记,指导社区治安工作的开展。同时,组建了由30人组成的社区治安巡防队伍,队员统一配备无线对讲通讯设备,实行24小时巡逻值勤。社区还采取自学与集中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对巡防队员进行政治、法律、业务等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培训,提高巡防队员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目前,巡防队员已成为社区处置突发事件的机动队和主力军。

三是加强社区消防队伍建设。实践告诉我们,对一个社区而言,最容易发生的公共性突发事件是火灾,造成危害最大的公共突发性事件也是火灾。防控火灾是社区应急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此,在全省率先建立了社区消防队伍,投资50万元购置了社区消防车,由20名训练有素的巡防队员组成了社区消防队,专门从事火灾救援工作。社区消防队在当地消防部队的指导下,多次进行了模拟演练和实战比武,培养了较高的消防扑救技能。由于队伍过硬,处置得力,多年来社区从未发生过一起造成较大损失的火灾事故。

加强应急管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应急管理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顺利实现了“四无”(即无群死群伤事故,无重大案件,无集体上访,无群体性闹事)的工作目标。但应急管理工作是一项持之以恒的社会系统工程,只有逗号,没有句号;只有更好,没有最好。社区将按照“持续改进,不断提升”的总体思路,继续深入扎实地做好基层基础工作,赋予社区更多安全、文明、和谐的新内涵。

篇2:社区应急管理经验交流材料

**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2011年7月26日)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局对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的各项任务要求,坚持事后救援与事前预防并重的原则,强化安全生产应急“一案三制”建设,全市应急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应急处置和应急保障能力不断加强,有效防范和处置了各类安全生产事故,最大限度地减轻和消除安全生产事故所造成的社会危害和影响,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

在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推进上,我们突出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抓应急管理队伍建设,健全完善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机构

要抓好安全生产应急工作,就需要有专门的机构实施管理,就需要投入足够的人力物力。2007年5月30日按照省局要求和省编办通知精神,**市编委会议决定成立**市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并下发了《关于**市安全生产监督

管理局加挂**市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牌子的通知》(**编[2007]7号)。**市政府积极组织中心建设,进一步明确了应急中心及应急办的职责权限和组成人员。在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人员选配上,我市按“四化”的原则把能力突出的人员充实到安全生产应急管理队伍中来。截至目前,**市局应急办编制3人,为加强工作力量,超编制配置1人,实有4人;**市**个县(市)区(局)均建立了基层应急机构,并配备有1—2名专(兼)职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人员,应急工作人员总数达到29人。在机构建设和人员配备上,我们主要从3个方面加大了工作力度:一是领导重视。**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快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机构建设,要求县区尽快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机构,实现机构、编制、职责、人员、经费“五落实”,今年,市政府安委办将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机构建设纳入了对县区政府目标责任考核内容,强力推进这项工作。二是加强宣传引导。安全监管系统内人员培训以及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培训,都将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作为重要内容,通过学习交流,深入分析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的形势、任务、工作内涵,强化对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通过提高认识,加快了机构建设工作。三是狠抓任务落实。严格要求加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把应急管理工作作为基层县区安监局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一年分两次进行考核,对县

区应急演练、应急救援队建设、预案制定和完善,部门联动等应急工作情况量化打分。最终实现了人员不断充实,机构更加健全,工作深入开展。

二、抓应急平台建设,健全完善重大危险源防控体系 做好事故防范工作是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的另一个主要方面,做好事前预防,远胜于事后救援,我们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就把握住了应急管理工作的主动权。几年来,我们一直在研究和组织实施重大危险源视频监控和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网络平台建设工程,借此实现“事前预防,事后救援;平战结合,以平为主”的事故应急管理目标。市安监局组织人员对全市**个县区的重点监管企业和重大危险源逐一摸底调查,详细掌握企业安全现状、场区布局,对工程建设视频监测点逐个敲定,2011年5月完成了项目实施的可行性研究和全部基础性工作,并向市政府提出加快建设的建议,该项目建设涵盖了监管监察、应急管理、办公自动化和公共信息服务四大功能,包括图象接入系统、主机存储系统、综合应用系统、数据库系统、应用支撑软件、无线视频监控等六大系统,该工程项目涉及全市14个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企业、28个非煤矿山、8个重点监管企业、**个县市区局共71个网络单位,预算投资1600万元,工程建设时间6个月。6月28日,**市政府第四次市长办会会议决定,同意该项目建设,现正在进行招投标工作。该项目建成后,将对

重大危险源和重点企业实施网络视频监控,实现有效监管监察;对发生的事故全程掌控,实施科学的应急处置和现场救援;同时,可以在应急网络平台上实现日常工作办理和公众信息发布。

三、抓应急救援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应急演练水平。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是“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我们深刻认识抓基础抓长远的重大意义,坚决不做表面文章,而是踏踏实实做大量基础性工作,不断加大投入,加强演练,打造“招之即来,来之能战”的应急救援专业队伍。一是应急队伍建设由兼职向专业推进。应急工作开展以来,我们多次召开会议、下发文件要求各重点监管企业努力建设自己的应急救援队伍,并按计划组织开展模拟演练活动,锻炼队伍,以备不时之需。由于企业局限于自身条件,队伍建设良莠不齐,装备低下,演练的质量不高。但在一定的时期这样的队伍依然发挥了必要的作用,实现了应急救援的部分要求。随着安监工作的深入开展和国家及各级政府对应急工作的重视,原有的队伍越来越不能适应新时期的需要,我们适时转变观念,强化了队伍建设,要求重点行业企业,依法建立专职或兼职的应急救援队伍,其他企业建立兼职应急救援队伍,没有专职队伍的企业,与邻近专业救援队伍签订救援协议。目前,全市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非煤矿山和其它安全生产重点行业领域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6个,兼职队伍11个,专职救援人员85人,兼职救援人员163人。为克服专业队伍建设难的问题,我们积极沟通、协调,充分发挥地区消防、森警力量强的优势,依托行政辖区内森警部队、公安消防部队,利用已有的够规模,有经验的企业应急救援队伍,建立县区一级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依托消防一中队成立了高层建筑、地下工程灾害处置专业队;依托消防特勤中队成立了石油化工、危险化学品泄露灾害处置专业队;依托铁力消防大队成立了交通事故处置专业队;依托友好森警大队成立了森林火灾扑救专业队;依托南岔消防大队成立了水上事故救援专业队;依托西钢企业实力,成立西林矿山救援大队。全市应急救援队共配备了24台应急救援车,2570件套应急救援器材,包括32米举高消防车、干粉泡沫联用消防车、交通事故抢险救援车、消防坦克、摩托等特种车辆器材。已初步形成市、县(区)、企业三级应急救援队伍体系。专业队伍的建立使应急救援演练更加专业,战斗力明显增强。二是演练内容由社会公共安全应急向生产安全应急推进。应急救援演练在初始时期,更倾向于社会公共安全演练,在学校、社区、公共聚集场所、办公单位开展,安监部门更多地是发挥协调和指导作用。这种演练在提高全民应急意识方面确实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深入企业实施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演练方面,精力投入少,活动搞得少,发挥作用小。各县区安全生产应急办成立后,我们逐步加强生产安全应急救援演

练的力量,加大投入,明确要求各县区生产安全应急演练不能少于两次。并列入年内绩效考核内容。今年上半年,我市各县区共组织生产安全应急演练39次,参与人员**52人,投入资金24万元,动用机动车128辆,其中出动消防、救护车辆24辆。实现了锻炼队伍,警示群众的作用。三是演练由小型个体化向大型集团化推进。以往的企业安全生产应急演练,规模小,参加人员少,装备缺乏,内容形式单一。应急专业队伍建立后,应急演练逐步向大型化集团联合作战的方式转变,演练逐步体现应对复杂形势的需要,在演练中使用高科技装备,应用高科技手段,真正体现救援能力的全面提高。上半年,西林区西钢集团组织200名多专业人员参加的应急救援演练,实现了大型化集团化演练,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四、抓预案体系建设,建立完善应急机制

科学、合理、细致的预案,是应对突发事故的最有力的武器,我们不断加强预案管理工作,一是我们深入检查县区和企业的预案编制情况,督促其完成预案编制,不断扩大预案总量,现已制定**市级预案5个,县区预案105个,企业预案1311个。二是对制定的预案加强评审和修订工作,要求所编预案必须遵循方便快速启动、指挥协调得力、方法步骤明晰、措施科学合理的实用实战原则,适时修正和完善已有预案,努力提高预案质量。同时,要求预案与演练相结合,互为补充,不断修订,力求完善。今年集中修订完善涉及市级管理的危险化学品、非煤矿山、烟花爆竹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及重点工商贸企业应急预案23个。三是预案分级管理。市、县区分别建立应急预案和应急资源数据库管理系统,县区数据库采录县区综合预案、专项预案、企业预案和县区应急救援队应急救援资源,市数据库采录市综合预案、专项预案、中省直企业的预案和市应急救援专业队伍应急救援资源。目前**市数据管理系统录入进展较好,现录入预案3**个,其中市级预案23个(综合22个,专项11个),县区级预案298个(综合55个,专项235个,现场8个)。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是应急救援工作的真实写照,反映出应急救援工作需要多个部门、单位联动,最终实现救援目的。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工作内容,不仅仅表现为安监局主要负责的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非煤矿山的应急救援,还包涵着工商贸企业、道路交通、有经营活动的公共聚集场所的应急救援工作,无疑需要多部门、多单位的支持、配合、协助。这就需要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联动机制,需要建设更加完善的应急救援体系。**市在应急实践中总结经验,逐步建立了市、县纵向贯通,部门横向联动的应急救援机制。市县贯通,就是建立完善事故报告制度,县区企业一旦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立即上报,市局应急指挥机构根据事故级别,事故的可控程度等情况对事故处置作出合理安排,必要时协

调其它县区和市直部门的支援,增强应急处置能力。部门联动,就是对各类、各行业领域发生安全生产事故,相关市安委会成员单位要参与救援,并积极发挥其应有职能作用,在市级生产安全预案中,应急指挥机构由多个相关部门组成,协调配合,共同完成应急救援任务。通过市县贯通,加强了应急实施的督导力度;通过部门联动,增强应急救援的保障能力。在机制建设方面,我们还取得了驻地森警部队和公安消防部门支持,建立了“资金投一块,队伍你来练,应急我指挥,共同保平安”的警民共建应急救援机制。这些机制的建立,有效地整合了资源,提升了应急保障的能力,提高了应急救援工作整体水平。在200*年**“…….”***大桥垮塌事件,20**年***“**”**厂**、**“*.**”**失事等事故应急处理中,事故应急救援机制发挥了突出作用,对事故应急处置快速、有效,使人员伤亡和事故财产损失减少到最小。在事故处置过程中,联动部门态度积极、配合紧密、措施得力,发挥了较好的合力作用,取得了事故救援的成功,市消防支队、市交通局等多个部门得到国家、省及上级主管部门的肯定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赞扬。通过事故检验了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应急反映机制的有效性,应急救援队伍的实战性。

尽管我们的应急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只是在前进的途中迈出了一小步,还存在着一定距离和问题,表现在事故事前预防手段、隐患排查治理水平急需提高;应急

管理人员、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力量不足;应急预案体系、应急联动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这些问题我们高度重视,将在下一步的工作中予以妥善解决。一是加快应急平台建设,实现现代化监管监察;二是将预案、机制、演练和队伍建设统一为一个整体,互为促进,提高预案的可操作性,提高应急队伍专业素质,提高统一领导、统一指挥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实战和处置水平;三是提高应急资金保障能力,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健全长效规范的应急保障资金投入和拨付制度。四是抓好应急宣教培训工作。加强应急知识宣传教育,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宣传普及应急知识,不断提高全社会应急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做好应急管理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们希望通过这次会议,多向兄弟城市学习,更好地接受省应急办的指导,振奋精神,努力工作,为推进全省的应急工作上台阶做出应有贡献。

篇3:社区应急管理经验交流材料

关键词: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社区应急管理

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 像1998年的洪水、2003年的“非典”、今年的雪灾和汶川地震等突发事件的频繁发生, 严重威胁到社会的公共安全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对各类突发事件的整个管理过程就是应急管理, 管理主体是政府。但是, 政府并不是万能的, 处理突发事件更需要社会、公民和各类组织的共同参与。社区作为部分社会职能的承担者和社会主要力量及资源的承载者, 既是各类突发事件的承受主体, 又是预防和应对的前沿阵地。因此, 加强社区应急管理, 提升社区应急运转功能, 是社区安定有序的具体体现, 也是整个社会和谐稳定的有力屏障。

一、社区应急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社区应急管理工作, 是随着国家应急预案体系的建立, 在相关政策的推动及现实需求促进下应运而生的, 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 因此, 社区应急管理的实际状况远远落后于现实所需, 与保障公共安全、构建和谐社区的要求还不相适应。

1.应急管理组织机构不规范

伴随政府机构改革和“单位制”的打破, 政府管理职能和服务重心不断向社区下移, 导致其身份不明确, 本身的自治性质和功能没有充分体现, “行政化”倾向严重。目前, 许多社区的工作重心就是围绕上级政府的中心工作而展开, 对应急工作缺乏长远规划;社区还未建立综合性、常设、专门的应急事务协调指挥机构, 应急工作人员也配备不齐, 一旦发生突发事件, 往往都是组建由社区一把手组成的临时性应急工作小组 (事故处理小组) , 等事故处理完后就解散, 没有做到应急平战结合的管理方式;在应急处置中也缺乏责任机制和职责体系, 职责交叉、相互推诿扯皮现象时有发生。

2.应急预案体系建设不完善

应急预案是社区开展突发事件预防、准备、响应、恢复的行动指南, 是提高社区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的重要保证。然而, 目前社区的应急预案存在格式不规范、内容不全面、实际操作性不足等问题。有的社区虽然制定了应急预案制度, 但其仅仅停留在文字上, 没有进行应急演练, 这就很难在事前评估预案实施的效果。

3.应急保障得不到落实

由于社区管理的经费来源少, 应急的人力、物力、医疗、交通运输、通讯保障等系统不健全, 造成社区应急能力有限, 成为制约社区应急的“瓶颈”。再加上社区应急的政策、法律、规章制度不够健全, 也给应急实际操作带来一定困难。因此, 一旦突发事件爆发就可能影响救援工作。

4.应急救援组织不健全

由于我国缺少专业的应急救援培训机构, 社区缺少具有专门技能的应急工作者队伍。目前, 社区应急救援队伍大多由群众性的自治组织如志愿者组成, 而且大多数是社区的退休人员和低保人员, 其他成员的参与意识和参与热情不高, 没有专业人员如医生、水电技术工、消防人员、律师等的参与, 一旦突发事件来临, 这只队伍显然很难及时有效应对。[1]

5.社区工作人员和居民的应急知识不足

安全意识薄弱是各地各类突发事件发生并造成巨大损失的重要原因之一。从现实情况看, 社区工作人员对应急管理理解良莠不齐、重视不够, 再加上没有经过系统的指导和培训, 缺乏对突发事件进行监测预警的能力、事发时及时组织救援的能力和事后心理疏导救助能力。同样, 社区居民的应急知识更是十分欠缺, 社区居民和公众普遍对突发事件的敏感度和反应能力非常薄弱, 对如何有效防范和减轻各种灾害损失的知识掌握不够、应急准备措施和自救互救能力等应急素质都显得不足。

二、加强社区应急管理的对策建议

随着2007年全国基层应急管理工作座谈会的召开和国务院《关于加强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的颁发, 各级地方政府逐渐认识到社区在应急管理中的基础作用, 切实提高社区应急管理能力已成为基层社区一个非常重要的现实课题。因此, 应高度重视和开展社区应急管理建设, 发挥社区潜在优势, 提高社区应急管理能力, 推动社区良性、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1.政府提供外部支持

政府是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主导和核心, 因此, 政府的指导与支持是社区层面的应急管理工作的关键。

(1) 政策支持。

地方政府要指导推动和深化社区管理体制改革, 在适度下放部分应急权力和责任的同时, 出台相关政策, 明确社区在应急体系中的地位、职责范围和管理责任, 使社区所担负的应急职责与其应急能力相匹配。同时, 相关机构要加强社区应急队伍和应急指挥员队伍的培训, 使社区应急人员具备良好的应急理论和实践知识, 并将应急培训纳入制度化和规范化的轨道。

(2) 法律支持。

有关部门要根据社区实际情况, 建立和社区特点相适应的《突发事故应急管理条例》等相关法规制度, 明确社区应急管理要遵循的法律规范、规章制度、机构设置、队伍建设 (尤其是志愿者应急队伍建设) , 使各项应急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将社区应急管理工作纳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

(3) 技术支持。

地方政府要给予社区更大的财力、物力和人力支持, 组建消防、急救和其他医疗应急设备、救灾物资储备及应急避难场所等应急后备设施, 解决社区应急管理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和后顾之忧。

2.加强社区自身应急管理规划

社区应急管理要坚持“预防为主、全面防范、广泛参与、共同建设”的工作方针, 从实际情况出发, 统筹规划社区资源, 制定切实有效的应急预案, 使应急管理协调有序。

(1) 建立完善的社区应急组织机构。

社区应急组织管理体系的完善是有效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基本组织保证, 是政府部门及外界力量救援的主要渠道, 也是科学指挥、协调和管理的重要保障条件。社区可以结合实际, 根据“平战结合”的应急原则, 设立与日常工作机构合二为一的社区应急管理组织, 把应急管理工作的重点放在社区应急预防和准备工作上, [2]在组织内部确定应急领导小组和专兼结合的工作人员, 并建立明确的责任机制。

(2) 建立健全社区应急预案体系。

社区要根据本地实际, 在广泛听取专家、管理部门和居民群众意见基础上, 制定涵盖本社区可能或易发频发各类突发事件的社区综合应急预案。综合应急预案内容包括社区危险性分析、组织机构及应急职责、信息报告、处置分工及流程、恢复重建及善后处理、宣传教育和社会动员等。[3]预案内容要简洁明了, 职责分工明确, 具有针对性、适用性、可操作性, 且与上级预案能有效衔接。同时, 组织居民参与本社区常见突发事件应急演练, 并不断修改完善预案, 也是社区预案体系建设的重要方面。

(3) 建立快捷畅通的预警系统。

社区要本着“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的宗旨, 根据“平战结合”原则做好事前准备工作。社区要按需求配备应急器材, 并在专业人员和居民参与作用下, 建立健全危险源辨识、隐患排查、监测监控、信息报送、预测预警体系。[3]对社区内各类危险和自身脆弱性进行评估时, 尤其要注重社区治安事件、火灾事故隐患、社区卫生、公共设施安全等方面的信息, 做到早报告、早预防、早处理, 争取主动应对各类突发事件。

(4) 建立突发事件事中处理机制。

突发事件发生后, 社区要第一时间做出反应, 充分发挥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 组织发动群众、企事业单位和其他各类组织做好自我防护和自我保护工作, 并尽量控制事件影响力, 防止事态进一步发展衍化扩散。对于影响特别重大的突发事件, 除了及时向有关单位和救援机构报告、向社会发布准确简要信息外, 还要在专业救援部门到达前, 紧急发动群众及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适当预防和自救互救措施;在外界救援到来后, 发动居民配合上级及专业救援队伍, 帮助现场取证、指引道路、维护秩序, 并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使突发事件得到更为迅捷有效的控制处理。

(5) 建立恢复重建评估机制。

在恢复重建社区工作中, 社区不仅要配合相关部门处理迫在眉睫的善后处置、资源补偿、医疗康复和恢复重建等工作, 更要借用各种心理治疗的手段, 疏导突发事件承受者的心理, 使其安全度过重大打击后的危险期。所有事情处理完后, 社区要对应急处置和恢复重建工作进行评估, 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修改并总结应急中的经验教训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形势。

3.组建专业性强的社区综合应急救援队伍

在应急救援过程中, 社区应急队伍始终处在第一线, 这支队伍的战斗力直接影响事情解决的效果。因此, 一方面, 要对社区干部加强应急意识、理论知识和实际的工作经验的培训, 明确其应急职责和作用, 建立一支拥有专业知识的应急指挥员队伍;另一方面, 应坚持“应急联动, 协同应对”的理念, 建立一支应急救援队伍, 并配置应急车辆、应急通讯等必要设备, 保障社区发生突发事件时能在最短的时间内, 集中有限的应急资源迅速出击有效应对。我国的社区应急救援队伍也可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 广泛发动群众, 充分利用志愿者组织, 实现“自救、互救、公救”的社区应急救援目标。

4.培育良好的社区应急文化

只有社区每个居民都具有较高的应急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才能在事发后积极自主采取行动应对, 从根本上消减突发事件带来的重大冲击。因此, 培育良好的社区应急文化也是社区应急工作重点。社区一方面要运用广播、张贴栏、网络等渠道, 并针对社区常见突发情况编印防灾减灾通俗读物、举办知识讲座等多种形式和载体, 对社区不同人群, 采取不同方式进行应急知识宣传和应急能力教育培训和演习, 尤其要关注社区内老人、小孩、学生、外来流动人员等弱势群体, 使社区每一个成员具有良好的安全意识和应急生存处理能力。[5]另一方面, 要加强社区意识和社区归属感的培养, 让每个居民都自觉加强应急知识的学习, 主动参与社区应急活动, 形成“自己的生命自己保护”、“自己的社区自己保护”的基本防灾理念和自救互助救灾机制。

参考文献

[1]马英楠.社区应急管理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安全月刊, 2007, (06) .

[2]王柳.城市社区公共危机管理能力建设[J].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07, (06) .

[3][4]丁辉.基层应急预案框架研究[J].安全月刊, 2007, (06) .

篇4:社区应急管理能力现状及对策研究

关键词:社区;应急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X9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2-0036-01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不断推进,社区作为社会的基本单元,越来越成为社会成员的聚集点、生活的支撑点、各种矛盾的交汇点。社区作为社会管理的基本单元,是居民生活、工作的重要场所,社区成为公共突发事件的最直接承受者,是防灾减灾、应对突发事件的前沿阵地,也是最初的响应者,它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反映中起着基础性的关键作用。如何预防和应对各种风险、危机及突发事件,减少损失,应急处置、是防灾减灾的最终效果。充分发挥社区在突发应急事件中的积极作用,已成为健全社会应急管理机制的一个重要课题,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实现小康具有重大意义。

一、社区应急能力涵义

随着人类实践认识的逐步深入,应急管理是人类活动的内容之一,该项活动也逐渐由被动而变为转向主动出击,逐渐变成人类的一种自觉行为,由实践转向理论直到今天的理论与实践并重。应急能力是指政府及其他公共机构在突发事件的事前预防、事发应对、事中处置和善后管理过程中,通过建立必要的应对机制,采取一系列必要措施,通过科学、相关技术、拟定计划、突发时实施、保障民众生命、健康、财产安全,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的有关活动的一种能力。

二、社区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社区应急管理工作取得一定的成绩,然而,社区自身管理体制不顺、自治建设薄弱和外部支持不够等限制了社区应急管理能力的发挥。

1.管理职责不清。一是无专门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机构应急协调、指挥乏力,应急体系建设完全靠行政手段推动,难以使之上升为各级各部门的自觉意识,对现有应急体系的考评缺乏依据,检查工作缺乏力度,无法对各系统的应急管理体系实施统一管理。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建设相关部门的职能定位还有待明确。

2.预案配套不够。由于突发公共事件所涉及的部门往往难分主次,仅有牵头单位的主体应急预案是不够的,必须有相关部门的配套预案。目前,绝大部分单位都有了主体预案,但大多没有配套预案,且已形成的配套预案本身也不配套,前后融合性差,缺乏科学性和完整性。有的应急预案表面上看很优秀,但在使用上存在缺陷,预案不能快速、准确、有效地提取所需信息,包括预案的基本信息、现场情况信息、空间环境信息、应急资源信息;不能帮助决策者进行信息筛选和整合。有的在预案实施后发现有许多不适应之处,也不进行修订、完善,致使预案再次启动时出现问题。

3.资源尚待整合。目前,随着政府职能的逐步转换,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建设逐步得到重视。各单位纷纷开展应急体系、应急队伍、应急信息网络的建设,但各系统自成一体,不仅造成重复建设,而且各系统互不相干,资源无法实现共享,造成应急救援、信息资源的极大浪费。

4.科学技术手段落后。一是对突发事件的内在机理,在进行专业性、行业性的规律分析情况较少,一般性的机理角度分析,按照经验,几乎所有突发事件都具备的规律性,但人们的认识不足;二是没有从实际操作中发现更为科学理性的评价方法。

三、对策及建议

1.加强领导,健全机构。根据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的要求,结合各地方相关部门的职能和工作特点,对应急处理职分解到各相关职能机构,确保应急工作有机构抓、有专人管。在已建立应急管理办公室的前提下,将机构进行升格,以提高应急管理办公室的统一协调和组织能力。各部门必须建立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的领导体制,应急管理办公室主任一般都由党委或政府办公室的副主任兼任,他们在从事应急调度时,起更大作用的是党委或政府办公室的身份,而不是应急管理办公室的身份,这跟应急管理办公室是个新部门有关,也跟各地各部门的重视程度有关,做到有专门的机构管事、有专门的人员办事,从而形成全区完整的应急管理组织网络体系。

2.积极宣传,开展培训。加强对各级干部以及群众的宣传教育,宣传活动要面向社会、面向基层。使宣传活动既适应应急管理工作和经济发展需要,又贴近群众生活,特别是各级党员干部,面对突发公共事件,要冷静思考,找到合理的应急预案,积极配合做好群众工作。要通过集中宣传、社会化宣传、应急演练等多种宣传形式,拓展应急科普宣传的受众面。加大对应急队伍的培训力度。可以通过多种演练,在各线上已进行专门培训的基础上,挑选一部分素质高、身体好、能力强的队员,进行综合培训,加强他们的综合处置能力。

3.形成制度,强化责任。要建立奖惩严明的长效机制,把责任落到实处。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管,相关部门分工协作,积极配合,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工作局面。作为社区,应明确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把政府布置的重要任务抓实抓好。根据属地管理原则,社区应全面负责行政区域内,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预防应对工作。各级领导要善于处理难题、积极面对,勇于承担责任。对那些在应急管理工作中,办事拖拉,预防工作不到位,事情发生后处置不得力,玩忽职守、造成严重后果的单位和个人,依据有关规定进行严厉的处分。奖励那些处置工作做得好,预防工作做得扎实的单位和个人。各地组织部要将应急管理工作纳入干部政绩考核体系。

4.现代科技,提供保障。为切实提高应对城市内涝灾害能力,就要大力发展防灾、减灾方面的科学技术研究,把科技减灾纳入城市发展规划;要积极开展构建应对城市内涝灾害能力体系的理论研究和防治内涝灾害研讨,掌握灾害规律。要特别发挥信息技术在防治城市内涝灾害中的作用。加强救援力量建设和社区应急能力建设。政府专门救援力量的建设应当以职业技术培训的认定为基础,建立灾害评估系统和医疗保障和应急物资储备制度;加强社区应急能力建设。社区应急能力建设应当以社区救援队伍建设和社区应急预案为基础,从制度上保证救援人员质量。

篇5:应急管理工作交流材料

提高处臵能力 一切为了方保障公司人员生命和财产安全

——在集团公司应急管理工作会议上的经验交流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兄弟公司:

大家好!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安全越来越受到重视,作为安全工作的最后一道防线,应急管理工作是一项我们不希望真正用到,但却又是一项不能不时刻准备着,并必须要长期坚持、不断努力完善、不断提高要求的工作。多年来,在集团和总部的正确领导下,xxxx公司积极采取措施,努力提升应急管理水平和突发事件应急处臵能力,应急处臵能力明显增强。回顾和总结我们的应急管理工作,有几点体会与大家一起探讨、交流:

一、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体系,是应急管理工作的基础保障

预案是我们实施应急救援时的指示文件,为救援工作提供正确的思路,预案编制的是否合理、措施是否有效是全面做好应急救援工作的基础保障。

xxxxxxx公司按照总部全面建设HSE管理体系的安排部署,通过对以往应急管理工作的经验总结,于2009年上半年在集团和总部的支持帮助下,结合HSE体系建设要求,认真编制完成了含综合应急预案1个、专项预案12个、现场处臵方案40余个的应急预案体系。

在预案编制过程中,xxxx公司始终坚持“覆盖全面、指导性强”的原则,编制之初将内审员队伍分为三个小组,深入一现场了解生产实际后,初步形成预案初稿;随后,通过全员参与的方式,集中各生产一线的业务骨干,共同对预案的应急流程和处臵措施进行全面评审;再次修订后,再次由公司安全生产委员会进行会审后方才下发实施;最后,通过各生产现场不断演练验证,不断修订完善,不断提高预案的适用性和有效性。

二、健全机制,加强领导,是做好应急管理工作的保证 首先是要理顺管理体系,xxx公司与基层各单位均建立了应急领导管理机构,逐步形成公司一把手总负责,分管领导牵头,基层领导现场实施的应急管理体系。

公司明确各级部门负责人是应急管理工作的责任主体,按照分片负责、条块结合的原则,落实责任管理。将应急工作纳入目标考核内容,与运营管理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考核,促进全公司应急管理工作的落实。

其次是建立人员配臵合理,队伍职责清晰的各类应急基本队伍。任何事故的应急依靠的是各应急队伍之间的协调配合,通过各司其职,各尽其责从而完成对事故的预防、控制和消除,如果没有合理的队伍分配,那么事故发生的时候现场就很有可能是一片混乱,反而不利于有效的开展救援。云南公司采取当班人员编组方式,按照岗位将人员分为抢险

组、救护组、联络组等,将应急职能进行分解,从而确保应急救援工作协调有序开展。

最后要加强一线领导干部的组织指挥能力。突发事故下现场的指挥者和管理者是否能够有效组织开展救援往往是控制事态发展,降低事故伤害和损失的关键,这就要求我们要全面加强现场的组织者的培训工作,并定期开展针对性的考核工作,不断促进他们具备较高的组织能力,确保他们熟知事故应急程序和应急救援职责。

三、完善应急装备,是提高应急处臵能力的有力保障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充分的配备应急救援准备和器材是确保有效实施应急救援工作的前提。在突发事故的情况下,由于没有一个小小的螺丝刀或者是一个灭火器的失效都可能导致事故的进一步扩大,甚至是造成无法挽回的事故损失,为此应急物资的配备是否到位、是否有效是应急管理工作的首要任务。

xxxx公司通过对照各类事故处臵预案,认真梳理每一个救援活动过程所需要到的应急器材和工具,确保细致到一根撬棍和一个抱箍等细小配件,首先形成较为完善的应急救援器材清单,随后根据器材清单尽可能配备完全,对于其中的一些大型的设备和高端的、专业技术较强的装备,在资金和人力的客观限制下,xxx公司采取与外部单位联动的方式,就近选取供应商和专业单位进行约定,签订应急联动协议,明确24小时联系人和联系方式,确保突发情况此类设备设施及相关专业人员在最快时间内赶赴现场协助救援。

在应急器材的管理上,xxx公司采取专人负责制,要求各库站必须制定专人进行管理,并定期对各类器材进行检查,确保其时刻处于有效的备战状态。

四、提高人员应急处臵能力,是有效开展应急处臵的关键

石油行业事故的救援,最关键的就那么短短3—5分钟初期的扑救,一旦等到外部救援的专业力量到达现场的时候,那按老话来说就是“黄花菜都凉了”,已经晚了。实践告诉我们,应急管理工作不是日常生产管理中的正常操作,也不是安全管理中的制度规范。它是在特殊环境下、特定条件下或各种突发事件处理中的特殊操作,既要有效保证安全又要降低灾害损失,有风险,有责任,它主要由特殊人群操作完成,主要是生产岗位上技术熟练、经验丰富的骨干,预案再好,关键在于执行;装备再好,关键还看会不会使用,如果不会用,那么就是“拿枪的不如拿棍的、抗铲的不如手刨的”,再先进的装备和设备都成了废铁,反而拖累的救援。

近年来,xxx公司始终要求各生产现场要将应急培训和演练工作作为日常工作来抓,在制定工作计划和培训计划的时候,必须充分考虑应急管理工作,截至上半年公司各单位共开展各类预案演练38次,其中现场演练18次,桌面演练20次;此外,公司还依靠外部专业的力量大量开展了现场紧急救护、突发性疾病急救知识、火场逃生知识、消防应急常识等知识以及依靠供应商开展各类应急设备和装备的使用知识等内容的专项培训,不断提升人员的应急处臵能力。

下一步xxxx公司计划通过制作了现场“应急操作”教学片,采取现场操作、实例讲解、观片警示相结合的方式,把岗位上应急处臵中容易出现的错误行为和标准操作拍摄下来,制作成录像片在各单位播放,用简洁明了的画面语言,教育员工深刻认识应急操作的规范要求,使应急培训更具直观性,杜绝“忙中出错”的现象。

五、加强外部协调,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是提高应急处臵能力的有效途径

油库和加油站在突发事故、事件升级后的处臵仅靠自身是难以独立完成的,需要与周边友邻单位和当地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加强沟通联系,寻求他们对各项工作的支持,发挥各自优势,齐心协力完成各类突发事件处臵。

在制定预案的时候就充分考虑与周边单位和当地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的接口关系问题,并与他们进行对接,共同签订互帮互助协议;同时,将预案和库站基本资料向当地政府有职能部门进行报备,并建立周边友邻单位和当地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的联络台账,确保事故发生时能够及时借助周边友邻单位和当地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的力量,控制和消除事故。

今天,通过参加这次工作交流会,使我们进一步开阔了眼界,分享了更多的经验,增强了信心。回去之后,我们将进一步完善应急工作措施,不断提高公司应急工作能力与水平,使xxxx公司的应急管理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篇6:省应急管理厅交流发言材料

坚持探索先行

扎实推进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省应急管理厅交流发言材料

提纲

一、坚持对标夯基,高标准完善组织体系

1.是明确组织机构

2.是明确救援力量标准

3.是明确应急指挥体制

二、坚定清晰明责,高质量构建责任体系

1.是责任到底

2.是赋权一线

3.是党建引领

4.是网格共治

三、坚决推动落地,高水平健全保障体系

1.是经费政策支撑

2.是统一规范标准

3.是考核奖惩落地

正文:

在应急管理部和...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重要论述精神,以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为突破,提请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出台《关于加强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的意见》,持续深化改革、先行先试,全面提升应急管理工作水平。

一、坚持对标夯基,高标准完善组织体系

1.是明确组织机构

整合乡镇(街道)安全生产、防汛抗旱、森林防灭火等职责,通过设立应急管理所(办)、加挂牌子等方式,由一个工作机构承担应急管理工作,并在行政村(社区)设立应急服务站(点)。全省...个乡镇(街道)均明确工作机构,落实专职人员...名。地级市萍乡市、...市辖区内所有乡镇(街道)设立应急管理所(办),万载县乡镇应急管理机构由县应急管理局和属地双重管理。

2.是明确救援力量标准

整合乡镇(街道)现有民兵、森林防火等力量,组建不少于...人的应急救援队伍;行政村(社区)组建不少于...人的应急救援队伍。全省乡镇(街道)应急救援队伍共...万余名,平均每个乡镇(街道)...人,其中萍乡市乡镇(街道)均建立应急救援中队,应急救援响应时间从...分钟缩短至...分钟。

3.是明确应急指挥体制

建立由乡镇(街道)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总负责人、相关工作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应急指挥体系,统一指挥队伍力量、调配装备物资,统筹灾害事故信息接收、会商研判和应急处置。积极推进乡镇(街道)应急指挥中心和指挥系统建设,实现灾害事故应对“四个统一”(统一监测预警、统一信息发布上报、统一抢险救援组织、统一应急指挥)。

机构改革后,全省各乡镇(街道)共修订各类应急预案...余个,组织业务培训和实战演练近...场次,基层现场处置和应急实战水平有效提升。

二、坚定清晰明责,高质量构建责任体系

1.是责任到底

明确乡镇(街道)党委、政府承担自然灾害防治主体责任和安全生产领导责任,班子成员履行“一岗双责”,并履行组织制定工作计划等...项领导责任;乡镇(街道)应急管理工作机构落实...项工作责任,行政村(社区)落实...项工作责任,网格员落实...项工作责任,着力解决职责不清、责任不明的问题。

2.是赋权一线

贯彻《关于深化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意见》,将安全风险较小、与基层群众关系密切、有利于基层组织实施的...项县级权限赋予全省乡镇(街道),另有...项与基层经济发展关系紧密的权限赋予能有效承接的经济发达乡镇(街道),着力解决权责不一、有责无权的问题。...市推行乡镇(街道)应急管理机构和网格员“检查吹哨”、行业监管部门“报到查处”的检查执法模式,取得较好效果。

3.是党建引领

争取省委组织部大力支持,做实“党建+应急管理”,推动全省基层党建信息化指挥平台、功能、资源与应急管理业务深度融合,实现点对点视频连线...万余个基层党组织、...万余名党员,有效将预报预警、转移避险、救灾救助、宣传教育等延伸至村级党组织。

4.是网格共治

整合现有灾害信息员、护林员等网格资源,加强与综治、消防网格员融合,一体化推进“多员合一”的综合性应急管理网格队伍建设。全省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两级共有应急管理网格员...万名、每个行政村(社区)至少...名,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应急管理格局。

三、坚决推动落地,高水平健全保障体系

1.是经费政策支撑

联合省财政、民政等部门在全国率先出台意见,省级财政每年预算安排...万元,用于乡、村两级应急管理网格员(灾害信息员)补助支持。万载县按人均...万元预算标准,落实乡镇(街道)应急管理所工作经费,由县应急管理局采取报账制代管。

2.是统一规范标准

落实乡镇(街道)一套应急管理制度、一套应急工作机制等“十个一”工作标准,全省乡镇(街道)设立应急物资储备点...余个,在...个多灾易灾乡镇(街道)预置救灾物资...万余件(套);设立应急避难场所近...个,面积近...万平方米,可容纳...余万人。鹰潭市“村村响”智能广播系统覆盖全市...个乡镇(街道)和...个行政村(社区),实现山洪地质灾害等预警信息有效传递。

3.是考核奖惩落地

省委、省政府将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纳入市县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评价体系,推动各级党委、政府制定出台实施方案;省政府将应急管理纳入及时奖励重要范畴。同时,严格实行责任倒查和问责追究,对应急管理工作落实不到位、失职渎职的,依规依纪依法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

篇7:社区应急管理经验交流材料

(2011年 12月5日)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应急办的精心指导下,我区按照“抓基层、打基础,抓落实、求发展”思路,紧紧围绕全区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大局,积极建立和完善应急管理工作体系,提升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卓有成效地开展了大量的基础性工作,有效地减少了重大突发事件的发生,最大限度地减轻了突发事件的影响,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现将今年以来我区应急管理工作简要总结如下: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扎实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我区应急管理各类工作机构,明确由区人民政府常务副区长分管应急管理工作,应急管理办公室设在区人民政府办公室,负责协调开展全区突发事件应急工作,切实做到“认识、组织、人员”三到位。通过加强协调、整合资源,设立了交通、水利、卫生、民政、治安等多个专项应急管理工作组,逐步形成以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系和高效运转机制。全区9个乡镇(街道)都成立了应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落实行政“一把手”负责制,把应急办与党政办合署办公,平时设2-3名专职干部抓应急管理工作;同时,全区107个行政村、13个社区都设立了信息员,为实现“信息早报告、苗头早预防、隐患早排除、矛盾早化解、事件早处置”的目标,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修编完善预案,加强预案体系建设。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面覆盖、不留死角”的原则,结合实际,1-11月份共 组织制定专项预案17项,部门预案66项。

(三)加强应急队伍建设,组织应急救援演练。坚持“立足现实、着眼长远、专兼结合、整体联动”的原则,抓好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和演练。全区共建立治安巡逻、公共卫生、森林防火、矿山救援、疫病防治、抢险救灾、专职消防等应急救援队伍20余支,应急后备力量3800余人。同时,加强对应急人员培训,先后开展各类知识讲座和技能培训70期,组织开展公共卫生、消防、地质灾害等应急演练。

(四)强化应急管理宣传教育,提高群众应急意识和应急能力。通过网络、报刊、广播、短信等方式,向广大群众广泛宣传应急法律法规和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知识,增强人民群众的忧患意识、自救和互救能力。今年来,共出动宣传车巡回宣传35辆次,出宣传板报73期,发放宣传资料9700余份,受教育群众16万多人,为应急救援管理工作打下良好的民众基础。

(五)及时处理应急突发事件,不断提高应急救援反应和救助水平。在处理应急突发事件中,在快速反应的基础上,坚持将最大限度的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害、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作为第一宗旨,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妥善处置相关事件。今年以来,积极协助区领导处置“XX镇有感地震”、“XX省有毒液体泄漏”等突发事件,维护了人民群众安全和社会稳定。

(六)加强应急管理工作信息报送,切实发挥信息功效。完善应急值守制度,把政务值班和突发性事故事件处置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保持24小时信息畅通,坚持突发性事故、事件在接报后第一时间向区领导报告,一些重大事故直接向区政府主要领导报告,确保了区委、区政府处置重大紧急情况时指挥有力、应对从容、及时 有效。

二、几点体会

回顾今年以来的应急管理工作,我们深刻地体会到:

(一)领导重视是做好应急管理工作的基础。我区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工作,把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作为政府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把保障广大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作为己任,把应急工作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紧密联系起来,积极主动地、全力以赴开展好各项应急工作。

(二)开展应急演练是提升应急处置能力的重要手段。在做好日常突发事件监测和物资储备的前提下,我区积极组织开展综合应急演练,及时查找存在问题与薄弱环节,不断提高应急指挥、信息沟通、组织协调以及广大群众应急防范意识和应急处置水平等综合能力。

(三)加大宣传力度是做好应急管理工作的保障。突发事件中遭受侵害、损失较大的往往是基层群众。因此,我区切实加强应急舆论宣传工作特别是对基层群众的宣传,努力提高广大群众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形成了全民动员、预防为主、全社会防灾减灾的良好局面。

篇8:基层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经验交流

有人的地方就有管理, 也需要管理。管理就是对组织的资源进行进行有效的整合, 以达到组织既定的目标与责任的动态创造性活动。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更有效地实现管理的目标, 追求最佳效率和效果;管理的对象是组织的人力、资金、物资、信息和时间等资源;管理的有效性在于充分利用各种资源, 以最少的资源实现组织的目标;管理的过程是对管理职能 (包括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 一体化的实施;管理环境包括人、财、物等内部环境, 和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教育以及人群健康状况、医疗需求、卫生服务系统等。

2 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的特点

国内从事社区卫生服务的专家经过多年实践探索, 大多认为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的定义应该是:运用现代管理学理论、方法和技术, 通过组织、计划、协调和控制等基本手段对涉及社区卫生服务的人力、财力、物力、时间、空间、信息等资源进行科学管理, 使之充分运用, 发挥最大效率, 取得最大效益, 实现社区卫生服务目标[1]。

2.1 综合性与交叉性

社区卫生服务管理涉及管理学、全科医学、医院管理学、卫生经济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社会医学、医学心理学、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和相关人文科学等。社区卫生服务的管理者必须具备相关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技术, 将其综合集成应用于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之中。

2.2 技术与管理的双重属性

社区卫生服务管理者不但要熟悉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相关技术, 包括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社区诊断与干预等;还要掌握和运用管理的方法开展工作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活动。

2.3 社会性与实践性

社区卫生服务的管理者不但要协调社区服务机构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关系, 还要协调与其他卫生机构以及社会相关机构的关系。因此, 社区卫生服务管理者需要具备丰富的管理学知识和社会人文科学知识。社区卫生服务管理重视人的因素和团队作用, 注重与人的沟通和交流, 需要在实践中广泛、及时、准确地收集、传递、贮存、反馈、分析和使用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信息[2]。

3 所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经验交流

社区卫生服务管理是一个新型的管理模式, 除了有管理学的共同特点外, 他又有他自身的特点, 对于各个社区具体而言, 有各自有特点。我中心前身为医院的一个门诊部, 2008年转型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所有财务、人事管理均在医院, 中心所在工作人员均为医院的医务人员, 大部分年龄较大、临床经验较丰富。基于以上特殊情况, 在转型过程中各有利弊:利:医院转型, 管理较规范, 人员素质较高, 与医院较好建立双向转诊机制。弊:医院领导对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的工作了解少, 科室医务人员不了解社区公共卫生服务, 主动服务意识差, 认为社区工作是日常工作额外的工作;社区与其他卫生部门及居委会等社会关系没有建立起来。基于以上情况, 社区管理要从实际出发, 驱利去弊, 从以下做起: (1) 中心主任首先转变观念, 要有从过去的等患者到现在主动服务、管理患者的意识。 (2) 经常向院领导传输社区公共卫生服务观念, 争取院领导的支持。 (3) 完善及落实制度。要以医院的制度为基础, 制定适合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可实施性的制度, 并且定期学习, 加强落实。 (4) 定期开会, 给医务人员灌输社区卫生服务的理念, 把社区卫生服务列入日常工作的一部分。 (5) 把基本医疗与公共卫生服务结合起来, 齐头并进。 (6) 定期组织医务人员学习公共卫生服务规范。 (7) 根据服务人群及服务性质, 分别落实责任到人。根据管辖4个社区组建4个管理团队, 全科医生为组长, 带领全科护士、防保人员;根据管理的重点人群 (包括老年人、高血压、糖尿病、儿童、孕产妇等) 分别设定管理员。 (8) 根据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制定详细的绩效考核标准, 并分别指定人员按月统计工作量, 发放绩效工资。 (9) 加强与医院业务科室的沟通, 提高业务水平及服务能力。

参考文献

[1]陈博文, 杨文秀.社区卫生服务管理[M].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8:17.

篇9:社区应急管理经验交流材料

关键词:应急管理人员社区信息需求语境

中图分类号:D630.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6938(2012)06-0091-05

社区作为最基本的灾害应对主体之一,在应急响应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一点已经成为联合国以及世界各个国家和组织的普遍共识。早在1999年7月,由联合国组织的国际减灾十年活动(InternationalDecadeforNaturalDisasterReduction,IDNDR)(1990~2000)论坛通过的16条“日内瓦基本结论”中,就明确指出“多数防灾和减灾行动需要社区的理解和参与,因此,必须以社区为单元进行确信的灾害风险评价及灾害损失和减灾效益分析。人们往往对社区的环境和处理机制了解得更清楚,从而能采取更有效的减灾措施。……国家、区域和国际性的减灾行动是必要的,但应该看成是对社区减灾行动的支持性措施”[1]。我国在2006年8月,由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提出“要以社区、乡村、学校、企业等基层单位为重点,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在应急管理工作中的作用”。此后,2007年由国务院办公厅颁布了《国家综合减灾“十一五”规划》,清楚的认识到社区减灾是我国综合减灾的薄弱环节之一,明确对城乡社区减灾能力和建设社区减灾能力示范工程进行了部署。

在应急管理过程中,社区应急管理人员面对着各种不确定性,需要收集、处理和使用大量信息以便及时做出正确的应急处置。MurrayE.Jennex指出,应急管理中需要的典型数据、信息和知识至少包括[2]:关于资源的数据和信息(资源类型、数量和位置);应急响应所需要的专门知识,例如步骤、所需设备、风险和人事知识以及专门的技能和知识能力(capabilitiesknowledge);响应程序和过程;来自先前事件的经验教训;关于环境的地理和地图数据;工业数据和信息;规则数据和信息(regulatorydataandinformation)。高质量的应急决策,强烈依赖于决策者可获得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可靠性[3]。一旦这些信息需求不能得到有效的满足,就会造成应急响应的拖延,这势必增加人员伤亡、经济损失以及社会动荡。

显然,我们需要了解社区应急管理人员在工作各环节中的信息需求,以便进行相应的信息准备并开发有针对性的信息系统,从而切实提高社区应急管理能力。然而,不仅社区应急管理人员信息需求的产生受到语境的影响,而且其信息行为的发展和信息利用都和语境息息相关。例如,确定提供什么样的背景知识以方便信息的利用;对观察到的信息行为进行解释,探索背后的目的和意图等都依赖于语境。可以说,对语境的认识是确定社区应急管理人员信息需求内容和格式等的前提条件。但具体该如何对语境进行分析呢?理论上来说,整个社会系统就是所有人类活动发生的语境,可是社会系统过于庞大和杂乱,不具有完整分析的可行性。因此,本文提出利用活动理论来解决这一问题。首先,介绍了当前主要的语境分类系统,并总结了这些分类的不足。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活动理论在分析社区应急管理人员信息需求语境方面的优势和可行性。

1什么是语境

然而,什么是语境?语境的概念在各个学科领域广泛使用,“可以说,在有说明和解释的地方,就会有语境概念的使用”[6]。语境一词源自拉丁文的texere,意思是“编织”。在哲学领域,语境强调一种认识论的整体主义。在情报学领域,尤其是信息行为和信息检索研究中,有很多研究者就此进行了讨论,但是目前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定义[7]。

在实际研究中,大多采用的是研究者主观确定的语境分类系统(部分研究中对语境的划分见表1)。其中,MassimoBenerecetti把语境划分为物理语境和文化语境两大类,物理语境由一系列环境特征构成,而文化语境包括了用户信息、社会环境等内容。AlbrechtSchmidt则将语境扩展到三个维度,包括了物理环境、人的因素和时间。这里所说的人的系统和MassimoBenerecetti的分类中的文化语境包含的特性相同。此外,Lieberman、RichardHull、Chalmers、Lucas、BillSchilit、AnindK.Dey等人也都给出了各自的定义和分类。与上述各研究不同,GuanlingChen对语境的划分采用了非常宽泛的类型:积极的语境和消极的语境。所谓积极的语境,是指对人类行为产生了影响的语境,而消极的语境则指虽然和人类行为相关但影响不大的那一部分语境。

3活动理论

活动理论(ActivityTheory)是为数不多的起源于前苏联但同时能够在西方世界获得认可的社会科学学派(School)。到目前为止,活动理论的发展可以大体划分成三个阶段[9]。其代表人物依次为维果斯基(Vygotsky)、列昂节夫(Leont'ev)和芬兰学者恩格斯托姆(Engestr?m)。尤其是恩格斯托姆,作为当代活动理论的主要倡导者,在继承前两代活动理论的基础上极大地丰富了该领域的研究。人类的活动在早期的活动理论当中被视为由主体、工具和客体构成的三角结构,后来恩格斯托姆等人进一步发现社群、规则、劳动分工在活动中拥有重要的地位,从而将其拓展成为更复杂和全面的理论框架,形成了通用的人类活动稳定模型。这个模型包括了主体、客体、社群、工具、规则和分工等六个要素(图2)[10]。

[图2人类活动的结构][工具][主体][规则][客体][结果][社群][分工]

nlc202309032029

主体(Subject)是活动的发起人,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拥有共同目的和动机的团队。整个活动是在主体的驱动下展开的;客体(Object)是主体活动操作的对象,既可以是物理实体也可以是规划、理念等精神层面的东西。主体为了把客体转化成结果(Outcome)而采取了活动。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客体来区分不同的活动。活动的主体无法完全隔绝的完成活动,还需要和社群(Community)中的其他人进行交互。社群也称为共同体,是除了活动主体之外参与活动的其他个体和小组的集合。社群成员横向的任务分配和纵向的权利与地位的分配构成了活动过程中的劳动分工(DivisionofLabor)。

简单来说,活动就是主体和社群共同协作试图把客体转化成结果。在这个过程中,主体和社群将会借助某些工具(Tools),同时,受到一定规则(Rules)的约束。工具可以是物理的,比如锤子,也可以是心理工具,比如语言、文化或者思考方式。计算机被认为是一种特殊的工具类型[11];规则则指的是和活动相关的法规、政策、社会规范、工作指南和原则等。同不同的工具会影响活动的效率个样,社群采取什么规则,对于结果的影响也非常大。例如,随着移动设备的普及,在危机发生以后,公众会积极通过网络发布关于灾情的信息,但是由于没有严格的评审和确认制度,以及信息发布规范,很多公众提供的信息并不能及时有效的为应急部门采用。

在活动理论的六个要素中,通常把工具、规则和分工成为媒介要素。工具是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的中介,规则是主体和社群之间关系的中介,而分工则是社群和客体之间的中介[12]。

最后,我们通过一个实例来对活动要素进行理解。这是Kuutti在“活动理论作为人际交互研究的潜在框架”一文中给出的例子[13]:软件开发团队为终端客户编写一个系统。其中,客体(object)是未完成的系统,现在需要把它转化成为可以交付使用的,没有缺陷的应用系统。这个团队是一个共同体(community),他们具有共同的客体。当然,也许某些客户代表也会参加到这个共同体中来。这个活动在管理者和下属之间、软件开发者和用户代表之间以及团队成员之间都有明确的分工。有一系列的规则(rules)来限定共同体成员的行为。这些规则有些是法律中明文规定的,有些是上级组织或者团队管理者设定的。但团队管理者设定的规则往往隐含在工作文化或者团队工作中。有些规则也许仅仅是为了专门的项目制定的,例如,如何对待特定客户的用户代表。在转化(transformation)的不同阶段,使用不同的工具和方法(instrument)。例如,分析方法、计算机、编程工具、经验等。这些工具集是公司和团队长期积累和挑选的结果。在任何项目中,都有可能进行增删。在项目中无论团队成员具体做什么工作,都受到活动所在语境的影响。

3利用活动理论描述信息需求语境

活动理论能够很好的解决当前语境分类系统存在的问题。在活动理论中,以活动作为分析单元,活动本身包含了最小的个人行为语境(minimalmeaningfulcontext)[14]。它比研究人员主观选择的语境更合理、更稳定,同时也比社会系统更好操作。因为语境已经包括在分析单元中,即便研究的核心关注点在个人的行为上,活动分析也已经集成了语境的因素。这个最小的个人行为语境包含了对人类行为产生影响的主要的语境要素,并通过活动的6大要素提供了一个相对标准和统一的形式。同时,活动要素的三角示意图还为我们展示了各个语境要素之间的关系,使得对语境要素的考察不再是相互割裂开来的状态。

其中,个人语境又分为心理和生理语境两个部分,包括心情、专长甚至身体是否残疾等信息;任务语境是关于用户正在做的事,包括目标、任务活动等;时空语境则指的是时间、地点等属性。环境语境包括用户周围的服务、人员、设备以及可获得的信息;社会语境则描述用户社会性的体现,例如承担的角色等。

让我们从社区应急管理人员的一个工作片段开始①:某街道的综治办工作人员早上11点10分接到巡防队员的电话汇报,在建东市场停车场门口发现一名形迹可疑的女性,年龄在60岁左右,沿雁儿湾路张贴小传单、向路人散发宣传品。经初步判断,这些传单和宣传品疑似宣扬邪教,但也包含了很多佛教的内容。巡防队员无法断定,为了在跟丢该女性以及她散发更多传单之前予以处理,请示尽快给出处理意见。综治办工作人员通过询问很有工作经验的综治办主任得知,一年前处理过的一起涉及邪教的事件中,出现过类似的传单。于是该工作人员检索了电脑中存储的去年综治信息和简报的底稿,在与邪教相关的一起事件中找到其中提到“某某”邪教,其宣传品与巡防队员汇报的有相似之处,但该简报描述过于简单,仍然无法断定。于是该工作人员联系街道维稳和反邪教工作信息员,通过该信息员查找到了区应急管理专家库中宗教方面的专家。联系该专家后,该专家指出,“某某”邪教具有一个代表性的标记,其花纹和佛教的传统花纹非常相似,鉴于时间紧张,鉴别这个标记是最简便的方法。于是综治办工作人员要求巡防队员用手机拍摄宣传品当中的相关标记,发送给该专家判断。经过专家判别,认定是“某某”邪教。于是巡防员密切跟踪,综治办向派出所赵所长电话汇报。派出所立即派出三位民警出警,于当日11点45分在中科宾馆旁的小区门口将其现场抓获(活动要素见图4)。

按照Kofod-Petersen等人的观点,活动的要素对应了各种种类的语境信息。因此,活动要素分析实际上是帮助我们把数据收集阶段了解到的各种语境信息进行分门别类的梳理(见表2),以备将来进行信息需求分析时使用。

5结论

参考文献:

[1]张军涛,郑远长.国际减灾十年活动论坛的基本结论[J].中国减灾,1999,9(4):27-28.

[2]JennexME.CrisisResponseandManagementandEmergingInformationSystems:CriticalApplications[M].Hershey,PA:InformationScienceReference,2011.

nlc202309032029

[3]MehrotraS,ButtsC,KalashnikovD,etal.ProjectRescue:ChallengesinRespondingtotheUnexpected[M].16thAnnualSymposiumonElectronicImagingScienceandTechnology.SanJose:SPIE.2004:179-192.

[4]WilsonTD.OnUserStudiesandInformationNeeds[J].JournalofDocumentation,2006,62(6):658-670.

[5]WilsonTD.InformationBehaviour:AnInterdisciplinaryPerspective[J].InformationProcessing&Management,1997,33(4):551-572.

[6]杜建国.语境与意向性[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5,22(4):16-18.

[7]张露,成颖.信息检索中的语境研究综述[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9,(10):14-21.

[8]KaenampornpanM,O'neillE.ModellingContext:anActivityTheoryApproach[A].AmbientIntelligence:SecondEuropeanSymposium,EUSAI2004.Springer.2004[C]:367-374.

[9]郑太年.从活动理论看学校学习[J].开放教育研究,2005,(01):64-68.

[10]程时伟.基于上下文感知的移动设备自适应用户界面设计研究[D]:浙江大学,2009.

[11]KaptelininV.Activitytheory:implicationsforhumancomputerinteraction[A].ContextandConsciousness:ActivityTheoryandHuman-ComputerInteraction[M].Cambridge:MITpress.1996:45-67.

[12]UdenL.ActivityTheoryforDesigningMobileLearning[J].Int.J.MobileLearningandOrganisation,2007,1(1):81-102.

[13]KuuttiK.ActivityTheoryasapotentialframeworkforhuman-computerinteractionresearch[M].ContextandConsciousness:ActivityTheoryandHumanComputerInteraction[M].Cambridge;MITPress.1995:17-44.

[14]KuuttiK.TheConceptofActivityasaBasicUnitofAnalysisforCSCWResearch[A].TheSecondEuropeanConferenceonComputer-SupportedCooperativeWork[C].Amsterdam:KluwerAcademicPublishers,1991:249-264.

[15]Kofod-PetersenA,CassensJ.UsingActivityTheorytoModelContextAwareness[A].ModelingandRetrievalofContext:SecondInternationalWorkshop[C].Edinburgh:Springer,2006:1-17.

作者简介:牛春华(1978-),女,兰州大学管理学院讲师,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情报学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公共危机信息管理。

上一篇:施工工地宿舍安全卫生管理制度下一篇:《公司安全管理人员的辞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