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联邦法院的层级与管辖

2024-07-08

美国联邦法院的层级与管辖(精选5篇)

篇1:美国联邦法院的层级与管辖

美国联邦法院的层级与管辖

美国联邦法院(America federal court)是根据美国宪法和美国法律成立的法院。其中美国宪法只指明要成立最高法院,其余法院由美国国会(America Congress)授权成立。美国联邦法院系统由94个联邦地区法院、13个联邦上诉法院和1个最高法院组成。

联邦法院的层级(Hierarchy):普通法院和专门法院

一、普通法院(common court): 普通法院分为三级,从下到上分别是:

地区法院(The District Court)

上诉法院(除了联邦区域上诉法院)(The Appeal court)最高法院(Areopagus)

二、专门法院(special court): 专门法院有:

破产法庭(The bankruptcy court)税务法庭(The tax court)国际贸易法庭(International Trade Tribunal)联邦区域上诉法院(The Federal appeals courts)联邦法院的组成人员:

地方法官 642名 上诉法官 179名 最高法院大法官 9名 共840名联邦法官,均为终身制(Lifelong system)。

联邦法院的管辖(Jurisdiction):

一、地区法院

地区法院是初审(The trial)管辖法院,只有联邦的司法管辖权(right of jurisdiction)。经联邦地方法院判决的案件,大多数可以上诉到联邦上诉法院,有少数几种可以直接上诉到最高法院。

二、上诉法院

上诉法院只有上诉管辖权,受理经辖区内联邦地区法院判决的案件的上诉,也审查联邦贸易委员会(The Federal Trade Commission)之类的独立管理机构的行动。

三、最高法院

联邦法院是最后上诉法院。

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的管辖权分初审管辖权和上诉管辖权。其初审管辖权只适用于两类案件:一是涉及大使(Ambassador)、其他公使(minister)和领事(Consul)的案件,另一类是一州为一方当事人的一切案件。第二类案件中,州与州之间的法律争执,初审管辖权为最高法院所专有。而一个州与联邦政府之间的诉讼,或者一个州与另一州的政治实体(Political entity)、法人团体(Body corporate)或公民之间的诉讼,最高法院虽然拥有初审管辖权,但最高法院也可以让联邦下级法院去初审。

篇2:美国联邦法院的层级与管辖

摘要:美国法院的长臂管辖权经过在美国的发展最终确立为一项美国法院的管辖权依据,这种管辖权改变了传统属人管辖权的连接点,确立了以“最低限度联系”为标准的管辖依据,长臂管辖权在美国普遍运用于涉外民商事案件的管辖中,美国各州的立法以及联邦立法中对此做出了相应的规定。美国法院的长臂管辖权弥补了传统管辖权的不足,对丰富传统的属人管辖权具有重要意义,但其也在一定程度上也存在着不足。

关键词:长臂管辖权、最低限度联系、正当程序条款

Abstract:Long-arm jurisdiction of American Court through a long time development and eventually became the basis of jurisdiction ,this kind of jurisdiction changed the junction of traditional Personal Jurisdiction rules,finally established the Minimum Contacts of the basis of junction.Long-arm jurisdiction was widely used in foreign-related civil and commercial cases in America.every state and federal legislation all made the corresponding regulation about it.Long-arm jurisdiction of American court made up the shortcoming of traditional Personal Jurisdiction,it has a great significance in enriching traditional Personal Jurisdiction,but to some extent it also has some shortage.Key words:Long-arm jurisdiction;Minimum contracts;Due process of law.长臂管辖权制度是英美法系民事诉讼管辖制度的一种特属的管辖制度,该制度不仅使用美国的州际民事管辖权的确立中,同时也被广泛的适用到该国的国际民商事诉讼的管辖权诉讼中,并且在实践中不断的得到发展。简单的说,长臂管辖权是指当非法院地居民与法院地之间存在某种限度的联系,同时,原告提起的诉讼又产生于这种联系,法院对于被告所主张的管辖权。它实际上是对根据普通法管辖权规则对物管辖权的人和法人行使管辖权。1很显然,对本来没有管辖权 1 张愚:“论美国民事管辖权制度中长臂管辖权与不方便法院原则”,贵州大学,2009届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1页。的公民和法人行使管辖权,这无疑是一种管辖权的扩张。关于长臂管辖权,下面将论述以下几点:

一、长臂管辖权的确立背景

(一)长臂管辖权的发展背景

传统的美国民事管辖权分为属人管辖权和属物管辖权,长臂管辖权是由属人管辖权发展而来的,传统的属人管辖权是基于传统普通法的效果原则和自愿服从原则,以权利支配理论理论为基础2。并通过1877年“彭诺耶诉纳夫”案件所确立的“领土主权的方法”来行使的。这项原则把法院管辖权定义为:法院对其领土范围内的人和物具有司法权利,其他的非法院地不具有这一权力,任何行使域外管辖权的企图与行为都是对他州主权的侵犯。在彭诺耶诉纳夫的案件中联邦最高法院通过确认对其领域内的人和物拥有管辖权,从而同时确立一般管辖权行使的依据是“存在”,即被告在法院地内的“实际存在”为确立对其管辖权的基本依据。但是这种普通法上对人行使管辖的原则和方法使得法院对非法院地居民以及非居民被告管辖权的行使收到很大的限制,这种管辖权的弊端在跨区域的交往不断扩大的情况下越来越明显。

此后,传统的管辖权理论受到了只要和挑战,对传统的以“实际存在”为依据的管辖权的改变始于“国际鞋业公司诉华盛顿州”一案中。在该案中联邦最高法院认为由于本案的交纳义务直接产生于被告在华盛顿州的活动,古该公司于华盛顿有足够的联系,因此认为华盛顿州法院对该案行使管辖权时符合先发的。该案中,最高法院对宪法“正当程序条款”限制下的属人管辖权做出了全新的发展,而这种发展也弥补了“实际存在”为依据的管辖的弊端,这种“最低限度联系”的原则使得法院地对非法院地居民和法人的管辖权得到适当的扩展。按照“国际鞋业公司诉华盛顿州”案的判决,所谓“最低限度联系”主要取决于两点:第一是被告是否在法院地从事系统的和连续性的商业活动;第二,原告的诉因是否起源这些商业活动。至于被告是否在法院地实际出现,则无关紧要。

该案是美国民事诉讼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成为长臂管辖权萌生的开端。被告于法院地之间的“最低限度联系”成为论文一种新的管辖权确立依据。联邦最高法院对国际鞋业公司案的判决并没有完全放弃彭诺耶案的属地原则。它所确立的最低联系原则对属地原则的内容加以修证,级国家主权仍然限制着司法管辖 2 李芊:“论美国民事诉讼中的长臂管辖权”,西南政法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第1页。权,但其约束力已不那么严格。因此,严格的属地严责为最低限度联系原则所取代。3

(二)长臂管辖权的发展原因

笔者认为,长臂管辖权的产生有其必然性,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一下几点:

首先,最为本质的原因是国际民商事交往的不断扩大,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美国经济更是日益不断的强盛起来,国际民商事诉讼的不断增加使其有必要去保护其本国的利益,但是随着国际民商事案件的不断增加,案件也越来越复杂,一味的追求严格的使用传统刻板的属人管辖权已经不能使用时代发展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就需要开拓一种新的方式去扩展其管辖权,以此来更好的保护本国利益。

其次,纵观美国长臂管辖权的发展历史,我们不难看出,最初产生的长臂管辖权主要是适用于解决美国州际之间的民商事案件,如“彭诺耶诉纳夫”案和“国际鞋业诉华盛顿州”案,美国法院通过这两个案件是确立了长臂管辖原则,从这个两个案件中我们可以看出最初依据长臂管辖原则来扩大管辖权主要是解决美国这种跨区域间的民商事交往,这种管辖权的扩大在一定程度上与美国的政治制度以及立法制度是分不开的。可以说长臂管辖权也可以说是一种从内走向外的管辖权,它先从美国本土发展起来,然后又逐渐扩张到国际民事诉讼的纠纷管辖中。美国这种联邦制政治体制是它发展的重要基础。由于美国是联邦制国家,其各州都有独立的立法权,因此各州之间在管辖权规则上难免会有冲突,随着地区间的交流不断扩大,这种管辖权的冲突变得越来越明显,这种管辖权的冲突使得法院对跨区域的民商事案件越来越难以行使管辖权,而且,这种跨区域的民商事案件的也增加了当事人的诉累,因此,法院亟需通过一种新的管辖方式来确定这种跨区域间的民商事纠纷,长臂管辖权的出现顺应了这种需求,所以它得到了美国法院的普遍认可,而这种管辖权的出现也解决了法院种种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法院管辖,也减轻了当事人的诉讼负担。

再次,科技的发展给法律的使用带来了新的挑战,也产生了组多新的领域需要调整,如互联网案件的出现。互联网案件有其特殊性,传统的管辖权很难对其有效地调整,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长臂管辖权的发展。4随着人们越来越多的运用互联网进行商业活动,从传统活动所建立的“联系”到通过互联网建立“联系”,这种“联系”的纽带的转变也必然会促进传统的属人管辖向以“最低联系 34 张茂:《美国国际民事诉讼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53页。

李芊:“论美国民事诉讼中的长臂管辖权”,西南政法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第32页。原则”为标准的长臂管辖权发展。

二、长臂管辖权的适用条件

无论是美国联邦法院还是州法院,在适用长臂管辖权时都必须符合正当程序原则。正当程序原则的依据是美国宪法的正当条款,级联邦宪法修正案第5条和第14条,主要内容是“非经正当法律程序,不得剥夺任何人的生命、自由或财产。”正当程序要求除非一州采用合理方式将诉讼通知送达某人,并给其合理的申辩机会,否则该州不得对其形式司法管辖权,及时该人处于该州的私法管辖之下。5在正当程序下运用长臂管辖权需要遵循最低联系原则、可预见性原则和合理性原则。

(一)最低限度原则。在美国无论是法院还是学者都没有给出一个确切的定义,但是关于何种联系课构成最低限度联系,美国冲突法重述将各州的长臂管辖权的内容归纳了10个方面:当事人在该州出现;当事人在该州有住所;当事人是该国国民或者公民;当事人同意该州的管辖;当事人出庭应诉;当事人在该州从事业务活动;当事人在该州曾为某项与诉因有关的行为;当事人在国(州)外坐过某种导致在该州发生效果的行为;当事人在该州拥有、使用或占有与诉因有关的产业。凡是具有上述情形之一的,均可被视为该当事人与该州有最低限速联系,该州法院即可对其行使管辖权。长臂管辖权要求被告与法院地有最低限度的联系,从而使法院能对被告提出的产生于这些“联系”的诉讼请求行使管辖权。原告提起的诉讼请求必须是与该联系密切相关的。同时,联系又被告建立,在确定是否存在“最低限度联系”是,其考察的核心在于被告于法院地、与诉讼之间的关系。如果联系是由于原告的行为建立的,而不是出资被告本身有意识的行为,则词联系不能作为长臂管辖权的依据。而且,这种联系必须是有意识建立的。该最低限度联系必须是被告于法院地州“有意识的”建立的,并且被告在由法院地去的了利益或者被告依据法院地法律取得了保障或权利。6即使与法院地唯一的联系是单一且孤立的行为,只要所提起的诉讼源于此行为,则法院亦有管辖权,即决定是否成立最低限度联系的是被告的行为。

(二)可预见性标准。即“世界大众汽车公司案”的标准,在坚持“最低限度联系”时,联邦最高法院在世界大众汽车公司案中还确认,并非任何与法院地的联系均构成长臂管辖权的充分依据,被告对于诉讼可能在法院地提起的“预见 56 周丽霞:“论美国冲突法中的长臂管辖权”,大连海事大学,硕士论文,第13页。

李芊:“论民国民事诉讼中的长臂管辖权”,西南政法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第9页。性”也应是行使长臂管辖的要件之一。正是依据“可预见性”的标准,联邦最高法院在世界大众汽车案中认为下级法院对零售商和地区代理没有管辖权,而是维持了联邦下级法院对进口商和制造商的管辖权。此外,联邦法院还强调被告与法院地的联系是由被告“有意”建立起来的,这虽然不是标准,但这是我们更好地理解“诉讼的可预见性”,即制造商确定某州为其销售市场时,应被推定预见到了在当地法院诉讼的可能性。7

(三)合理性标准。“国际鞋业公司案”引入最低限度联系原则,并把它作为检验管辖权是否公正的方法,可预见性标准则更进一步,当非居民与法院有某种联系时,还需被告能预见到诉讼在该地提起,从而使被告服从长臂管辖权符合公平正义。此外,合理性原则也被用来作为检验公正的标准。8在美国相继判例中,法院也确立了审查理性标准的以下几点因素:1.被告人到法院地应诉的负担;2.法院地审理纠纷的利益;3.原告得到翻遍有效地私法救济的利益;4.州际之间使纠纷得到最有效的解决的司法体制的利益;5.州之间存在促进基本的社会实体政策方面的利益。这些应该考虑的因素,联邦最高法院也通过相应的判例阐述了它的合理性。

三、长臂管辖权适用案件的立法模式

美国法院在确定采用长臂管辖权的时候有两种不尽相同的模式,即州法院模式和联邦法院模式。因为各个州和美国国会都会有独立的立法权且长臂法规都各自不同,所以美国长臂管辖权的立法和法律适用情况非常复杂。但是有一点是相同的,无论是州法院还是联邦法院,在确定长臂管辖权的时候都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立法上不许有明确的管辖权依据,二是该管辖权依据是满足正当程序条款的要求。9

(一)各州长臂管辖权立法基本上有两种类型。一种类型是以立法形式规定行使长臂管辖权的具体诉讼标的种类,只有在有关诉讼属于这些诉讼种类时,才可以行使长臂管辖权。一些州对所使用的类型加以了列举,《统一州际和国际诉讼程序法典》也采用了列举式,此类立法要求法院在案件中审查两项内容:1.被告的行为是否属于法律规定的类型;2.如果符合,是否满足正当程序条款固有的传统的公平观念和实质正义。另一类型的立法则是只是关注以上第二项内容,78 郭玉军、甘勇:“美国法院的长臂管辖权——兼论确定国际民事管辖权的合理性原则”,第271页。

李芊:“论美国民事诉讼中的长臂管辖权”,西南政法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第10页。9 李芊:“论美国民事诉讼中的长臂管辖权”,西南政法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第11页。这些立法并未详细的列举可以行使长臂管辖权的类别,而只是直接授权在符合正当程序条款的任何情况下都可以行使长臂管辖权。10如加利福尼亚州的民事诉讼法典规定,本州法院可以再不违背本州宪法或联邦宪法基础上行使管辖权。在第二种立法模式下,法官在裁决是否适用长臂管辖权时具有极大的自由裁量权,他只要遵从联邦的正当程序原则,但也正是它的弹性调大而没有严格的标准而为常人所批评。在第一种模式下,使用长臂管辖权的标准相对较为严格,因为他不但需要符合联邦的正当程序原则,还需要符合州的长臂管辖权的立法规定,法官的自由裁量权相对较小,如果被告的行为和法院的联系不在长臂管辖的立法范围内,那么法官就无权行使长臂管辖权。11

(二)联邦法院与州法院在行使长臂管辖权方面有着较大的差别。国会虽然对联邦法院的属人管辖权有立法权,但是很少使用这项权利,而且,过会虽然对也没有为联邦法院制定一部全面联邦管辖法律。联邦法院的司法管辖权主要由《联邦民事诉讼程序规则》规则4支配,该规则于1993年作出大幅度修订。《联邦民事诉讼程序规则》规则4为联邦法院提供了三种基本的属人管辖授权:第一,它授权联邦法院“借用”所在州的长臂管辖法律。对于联邦地区法院管辖权的界定,州的长臂管辖法规具有重要作用,因为规则4允许联邦法院在各类案件中借用所在地州的长臂法规,这也弥补了过会未制定长臂法规的缺憾,而且增加了联邦法院适用法律的灵活性;第二,联邦法院可以行使任何适用的联邦法律中所包含的管辖权。尽管没有全面的联邦长臂法规,但一些联邦制定法中包含了专门条款,对依据该法提起的诉讼中的送达以及对人管辖权予以规定。这些规定多数明确允许美国联邦地区法院在世界范围内向被告从事交易或者可以发现被告的任何地方进行送达,并获得对被告的管辖权。其他则仅限于在美国范围内进行送达12;第三,新修订的第11款第2项规定了某些联邦问题案件中构成联邦长臂管辖权的具体情况,即如果被告不收任何一州的管辖,则任何一个受诉法院都可以使用“国家联系”标准,如果认为该被告于美国整体之间的联系已构成“最低限度联系”则可以据此行使管辖权。因此,在联邦问题案件中如果可以确定外国被告于至少一个州存在最低限度的联系。13总之,联邦法院无论依据那个规则行使长臂管辖权,宪法正当程序条款都是唯一的限制。

孙劲:《美国的外国法院判决承认与执行制度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年10月第1版,第71页。11 李芊:“论美国民事诉讼中的长臂管辖权”,西南政法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第13页。12 李芊:“论美国民事诉讼中的长臂管辖权”,西南政法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第12页。13 张茂:《美国国际民事诉讼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97页。

四、对长臂管辖权产生的评价

由于长臂管辖权在许多方面发展了属人管辖权,因此它改变了传统的普通法有关管辖权的规则,管辖权规则更是富有弹性和灵活性,逐步摆脱了传统普通法的机械与呆板,使其适应了现代社会的发展。14在长臂管辖权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如最低限度联系,商业经营中的持续性和系统性原则,网络侵权案件中的活动范围都是应对现代生活的产物,如合意管辖、出庭应诉管辖等美国所谓的长臂管辖在今天已为各国所普遍承认,而侵权行为地的长臂管辖权在去他国家也是普遍存在的一个管辖权依据,只不过在其他国家这类管辖权可能称之为特别管辖权,如我国。15

不可否认的是,这一制度也存在在很大的负面影响:

首先,是对法律确定性的极大挑战。由于“最低限度接触”原则,最高法院没有做出具体的规定,因此法院在行使管辖权时实际就有十分宽泛的自由裁量权。自由裁量权的不适当行使有可能造成法院做出有可能偏袒某一方的判决,这样就可能影响案件的公平公正的审判。而且宽泛的自由裁量权也会导致法院对同类案件做出不同的判决,从美国的实际判例情况看,适用长臂管辖权导致的这种情况是大量存在的。

其次,这种域外管辖权也很难得到其他国家的认可。因此,这种一项的管辖权极有可能造成其他国家的报复性的管辖立法,以争夺国际民事管辖权,从而造成恶性循环,不利于国际民事争端的解决。毕竟在管辖权方面至今还没有什么统一的国际条约,因此,外国处于保护本国利益而拒绝承认美国法院域外管辖的判决也是很正常的。同时,国家之间的管辖权争夺以及报复性的管辖权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不利于保护当事人利益以及诉讼的及时解决,而且管辖权的也可能会造成国家之间的更多纠纷。

再次,这种管辖权的扩张导致了国际民事管辖权的积极冲突。造成国际民商事案件管辖权的泛滥,这即有损于国家司法主权,也不利于保护当事人双方的合法权益,甚至引发国际争端。16管辖权是国家主权的象征,管辖权的扩张就是国家主权的对外延伸,管辖权扩张不能控制在合理的限度之内,必然会导致管辖权的泛滥,而且也极有可能触犯到一国的国家主权。国家主权的神圣不可侵犯,使 1415 郭玉军、甘勇“美国法院的长臂管辖权——兼论确立国际民事管辖权的合理性原则”,第25页。

李芊:“论美国民事诉讼中的长臂管辖权研究”,西南政法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第33页。16 张愚:“论美国国际民事管辖权制度中长臂管辖权与不方便法院原则”,贵州大学,2009届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26页。得管辖权的扩张也应该要有适当的限制,这样才能避免管辖权的冲突,才能更好地解决涉外民商事纠纷。

五、结语

美国法院的长臂管辖权的发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这种管辖权适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改变了属人管辖权的不足与弊端,这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法院充分合理的行使管辖权,也有利于当事人诉讼纠纷的及时解决。同时,美国是最早将长臂管辖权纳入立法并加以不断实践的,其理论和实践发展都要比其他国家成熟,这在另一方面也为各国合理的扩张管辖权提供了参考,要知道随着国际民商事的不断发展,各国适当的扩大本国的管辖权这是一种必然的趋势,美国长臂管辖权的发展将为各国提供重要的参考与借鉴,这也会为传统的属人管辖注入新的内容。

参考文献

一、著作类 1.白禄铉:《美国民事诉讼法》,经济日报出版社,1998年版。2.孙劲:《美国的外国法院判决承认执行制度研究》,中国公安大学出版社,003年版。3.蔡彦敏、洪浩:《正当程序法律分析——当代美国民事诉讼制度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4.张茂:《美国民事诉讼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5.徐卉:《涉外民商事诉讼管辖权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6.刘力:《国际民事诉讼管辖权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年第1版。7.徐伟功:《冲突法的博弈分析》,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二、中文论文 1.郭玉军、甘勇:“美国法院的长臂管辖权——兼论确立国际民事案件管辖权的合理性原则”,《比较法研究》,2003年第3期。

2.李芊:“论美国民事诉讼中的长臂管辖权研究”,西南政法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2007年。

3.周丽霞:“论美国民事诉讼中的长臂管辖权”,大连海事大学硕士论文,2005年。4.张愚:“论国际民事管辖权制度中长臂管辖权与不方便法院原则”,贵州大学,2009届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5.廖志敏:“国际民事管辖权冲突漫谈——从长臂管辖权说起”,《金融法苑》,第12期。6.徐伟功:“美国国际民事管辖权中的两大阀门——不方便法院在原则与禁诉命令”,《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6年3月。

7.郭玉军、向在胜:“网络案件中美国法院的长臂管辖权”,《中国法学》,2002年第6期。

篇3:美国联邦法院的层级与管辖

各级人民法院有其固定的管辖权范围, 在一般情况下各级人民法院应在其管辖权范围内审理第一审刑事案件, 不得随意扩大自己的管辖权范围, 影响司法秩序。但在实践中, 经常会存在上级法院指定下级法院管辖上级法院审理的案件, 下的现象, 在法律中对这种司法现象有无具体规定, 这种行为是否具有合法性, 这是个值得讨论的问题。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二十六条上级人民法院可以指定下级人民法院审判管辖不明的案件, 也可以指定下级人民法院将案件移送其他人民法院审判。即上级人民法院有权制定下级人民法院管辖案件, 但是指定的案件范围有两点:一是案件的地区管辖不明, 而地区管辖是指同级人民法院之间在审判第一审刑事案件上的权限划分;二是原来有管辖权的法院出于某种原因不适宜或者不能审判该案, 而根据最高法《解释》第十八条: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因案件涉及本院院长需要回避等原因, 不宜行使管辖权的, 可以请求上一级人民法院管辖;上一级人民法院也可以指定与提出请求的人民法院同级的其他人民法院管辖, 也就是只能是上级人民法院指定两个下级同级人民法院之间进行管辖权变动。以上两点所指出的管辖问题都是发生在同级人民法院之间的不包括不同级人民法院, 且人民法院做出的指定管辖只能是针对自己的下级人民法院。同时, 根据最高法《解释》第二十二条规定:上级人民法院在必要的时候, 可以将下级人民法院管辖的案件指定其他下级人民法院管辖也表明上级法院在指定下级法院管辖案件时, 应该是针对同级法院之间的管辖权调动。因此, 上级人民法院是无权指定下级人民法院管辖黎某一案的本由上级人民法院管辖的。

那下面再让我们探讨一下究竟下级人民法院在何种情况下有权管辖本应由上级人民法院管辖的案件。导致管辖权变动的形式有以下几种:

(一) 移送管辖。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二十五条规定:几个同级人民法院都有权管辖的案件, 由最初受理的人民法院审判。在必要的时候, 可以移送主要犯罪地的人民法院审判。明显根据该条法律, 下级法院也无法获得上级法院审理案件的管辖权。

(二) 指定管辖。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二十六条上级人民法院可以指定下级人民法院审判管辖不明的案件, 也可以指定下级人民法院将案件移送其他人民法院审判。这一点上文中我一进行了阐述, 也不适用。

(三) 上级人民法院提审。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二十三条规定:上级人民法院在必要的时候, 可以审判下级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刑事案件;下级人民法院认为案情重大、复杂需要由上级人民法院审判的第一审刑事案件, 可以请求移送上一级人民法院审判。同时根据最高法《解释》第四条规定:人民检察院认为可能判处无期徒刑、死刑而向中级人民法院提起公诉的普通刑事案件, 中级人民法院受理后, 认为不需要判处无期徒刑以上刑罚的, 可以依法审理, 不再交基层人民法院审理。可见, 在不同级人民法院进行管辖权变动时只能是下级向上级变动, 无法从上级向下级变动。

根据以上分析, 我们可以看出, 无论是在何种情况下, 上级人民法院的管辖权都无法变动到下级人民法院。而上级人民法院无权指定下级人民法院管辖由其管辖的案件, 而小下级人民法院在收到上级人民法院管辖本由上级人民法院管辖案件的指定时, 也应根据自己的判断做出正确的选择。

因此, 法院在审核其对具体某一案件是否有管辖权时应更严谨认真, 对那些不应归本法院管辖的案件也应结合案件具体情况分析, 哪些法院对其具有管辖权, 再按照法律的规定对案件的管辖权进行转移。案件管辖是案件审理的第一步, 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如果第一步都无法做到尽善尽美, 那么很有可能导致整个案件审理都在朝错误的方向发展。只有人民法院在审理案件管辖权时能严格依照法律, 保障司法程序的公正严明, 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社会主义法治化建设。

参考文献

[1]李浩.论级别管辖权异议制度的完善, 法学评论, 2009.

[2]龙宗智.刑事诉讼指定管辖制度之完善, 法学研究, 2012.

篇4:论反垄断民事诉讼中的法院管辖

【关键词】级别管辖; 地域管辖; 集中管辖

管辖权制度是民事诉讼理论中最重要的制度之一,作为通往司法正义道路上的第一道生命线,其意义是毋庸置疑的。目前,两大法系对“管辖权”的定义差异较大。大陆法系语境中的诉讼管辖权,是指在法院具有审判权的前提下,各法院之间对所管辖案件的具体分工,确定法院受理和审理案件的范围。而英美法系语境中的诉讼管辖权,则是指联邦或州法院有无受理并审理某一案件的审判权。

由于反垄断案件具有较高的复杂性和专业性,其管辖注定会面临着诸多问题。首先在地域上,大型的垄断企业可能会对本地的法院造成压力并影响其判决;在级别上,大型的垄断企业可能会利用公权机关的关系使法院无法进行公正的审理;普通法院可能会因为专业能力的局限而无法审理反垄断案件等等。就我国的管辖而言,究竟是采取集中管辖还是一般管辖,抑或指定管辖都还有待进一步的探讨。

一、国外管辖制度的相关规定

(一)美国的诉讼管辖

美国反托拉斯案件的诉讼管辖权经历了一个历史发展的过程。1904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埃金斯法》。该法规定,联邦最高法院集中审理以政府为原告的一切反托拉斯案件。但1975年颁行的《反托拉斯程序处罚法》改变了这一规则。联邦最高法院有权对大部分是否上诉的案件进行司法审查。《反托拉斯程序处罚法》还否决了律师要求反托拉斯案件由巡回法院审理的请求。所以,法院改变了以往将反托拉斯案件作为特别重要案件进行处理的方式,可见反托拉斯法在法律方面的顾虑比公共政策更加慎重。[1](p106)

关于管辖标准的确定,《谢尔曼法》规定,州际之间商业贸易活动中的反托拉斯行为必须受到规制,后来的《克莱顿法》又将受规制的行为范围扩大到影响州际商业贸易活动的行为。联邦最高法院认为,只要能够证明被告的行为对关联市场产生了实质性的影响,就可以认为被告达到影响州际商业贸易活动的标准。对此,联邦最高法院继续解释,任何违反《谢尔曼法》的侵权行为,其违法的关键点在非法协议本身,因而分析焦点是实质性的后果。因此,原告不必主张或证明对州际商业存在实质性的影响。目前,影响标准是联邦反托拉斯民事案件诉讼管辖权的主要标准。

在确定反垄断案件由联邦法院管辖之后,就需要确定具体审理案件的联邦法院。目前是以审判地标准来确定的。《谢尔曼法》第七条规定,任何因反托拉斯违法行为而遭受财产或营业损害的人,可在被告居住的、被发现或有代理机构的区向联邦区法院提起诉讼。《克莱顿法》第四条也作了类似的规定,对企业提起的诉讼,不仅可以在其作为居民的司法区,也可以在企业违法行为被发现或有营业的区提起。可以得出,美国反托拉斯案件的诉讼管辖,实际上是遵循了原告就被告的原则。

(二)欧盟的诉讼管辖

欧盟竞争法对反垄断诉讼的管辖做了专门规定,所有反垄断案件均由欧洲法院二级法院和欧洲初审法院专属受理和判决。不管原被告所在的国家和地区,反违反欧盟竞争法而引起的反垄断诉讼都只能在这两个法院进行。根据2002年第46号的《民商事案件管辖权及判决承认与执行规则》,原告可以选择违法行为发生国的法院或者被告所在地国家的法院提起诉讼。[2](p108)

(三)德国的诉讼管辖

德国是联邦制国家,其法院系统分为区法院、州法院、州高等法院以及联邦最高法院四级,实行四级三审制度。为此,德国《反限制竞争法》授予州法院对反垄断民事案件行使专属管辖权。同时,为促进卡特尔案件的审理和保证司法适用的统一,允许一个州法院可以同时审理多个辖区的反垄断案件。德国州高等法院设有专门的卡特尔庭,受理当事人对州法院就反垄断民事案件判决的异议而提出的上诉和对州法院就反垄断民事案件作出的裁定而提出的控诉。同样,基于审理方便和保证司法适用统一的目的,州高等法院可以对一个或几个州法院审理的案件行使专属管辖权。德国联邦最高法院也设有卡特尔庭,受理符合其级别管辖的案件。[3](p105)

(四)日本的诉讼管辖

日本《禁止垄断法》规定了由东京高等法院专属管辖的特定案件的范围,同时还规定了除此之外的其他案件管辖适用其他诉讼法的一般性规定。根据该法第85条、第86条的规定,东京高等法院管辖:有关公正交易委员会的诉讼;有关第25条规定的無过失损害赔偿诉讼;有关第89条到第91条的犯罪的诉讼。而且,因提存而免除裁决的执行、提存物的没收、紧急停止命令、对违反裁决的罚款以及对违反紧急停止命令的罚款规定的案件由东京高等法院专属管辖。在这样的规定下,日本不考虑原被告所在地,因为受诉法院是唯一的。[4](p266)

此外,为配合修改后的第24条规定的停止侵害的请求权制度,增加了第84条第2款,规定对于“请求停止侵害”的诉讼案件,有权受理其一审的法院除了依据日本民事诉讼法第4条及第5条的规定拥有一审管辖权的地方法院之外,各高等法院所在地的地方法院和东京地方法院也同样拥有对这类诉讼案件的一审管辖权。并增加第87条第2款,规定在有关停止或预防第24条所规定的侵害之诉被提起的场合,当同其他法院受理的与同一或同种行为有关的同条所规定的诉讼相关联时,法院可以考虑到当事人的住所地或所在地、应询问的证人之住所、争论点或证据的共同性以及其他情况,并认为适当时,依据申请或职权,将诉讼之全部或其中一部分移送给该其他法院或就该诉讼而言依据第84条第2款拥有管辖权的其他法院。这也是为保证日本禁止垄断司法审判活动的专门性和公正性。

分析得出,日本的模式代表了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做法,即反垄断案件的一审由本国司法体系内的中等级别以上的法院来管辖。只不过是日本将保证判决统一的意图发挥到了极致,把全国的反垄断案件的一审都集中到了一个法院。可见,各国都充分考虑到了处理反垄断案件的难度,要以高水准的司法人员和审判级别去对待。此外,也可以得出,各国在规定管辖的时候都意识到了反垄断案件所具有的影响范围广而分散的特点,因此,特别注意方便审理和保证案件处理的权威性,允许一定程度的集中审理和约定管辖。

二、我国法院管辖制度的确立

(一)我国应当在现有司法体系中审判垄断纠纷案件

我国现有的法院诉讼管辖制度在应对反垄断案件方面还存在体制上的障碍。首先要解决的,是否需要设立专门的反垄断诉讼法院,还是在现有的法院体系中挑选出部分法院负责审理反垄断案件的问题。对此,笔者认为,我国并不需要设立专门的反垄断诉讼法院,而应当在现有的法院体系中挑选出部分法院负责审理反垄断案件。设立专门法院的最大好处在于专案专办,法官专业化程度高,司法处理统一性也比较有保障。缺点则是需要比较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相配套,在司法资源上需求比较高。考察我国目前设立的军事和海事法院,要么是可能涉及军事机密,要么在处理方式上具有高度的行业特色。反垄断案件虽然专业性极强,却仍然是经济案件中的一种类型。从已有的案例来看,我国现有的法院系统完全有能力胜任反垄断案件的审判工作。因此,我国不需要设立专门的反垄断诉讼法院,在现有的法院体系中审理反垄断诉讼也是最节约我国司法资源的做法。

(二)我国反垄断诉讼的级别管辖

选择哪一级法院来负责审理反垄断案件,这要从级别管辖和地域管辖两方面来考虑。通过分析比较,我们知道,目前世界上绝大多数实施了反垄断法律制度的国家,其反垄断诉讼基本上都是选择了本国法院体系内中等级别的法院来管辖。换言之,由类似于我国中级人民法院的司法机关,来负责反垄断案件的一审。这样做的原因,很明显是基于反垄断诉讼的专业性以及相伴而生的审理难度。一般来说,法院的级别越高,法官的水平也越高,业务钻研能力也越强,能够给审理反垄断案件更高的质量保证。同时,反垄断案件往往影响范围比较广,超出一个基层法院管辖的范围,由中级法院来管辖更可能保证案件处理结果的统一性。其实在司法实践中,基于相同的考虑,我国已经将相当部分的案件一审交由中级人民法院来审理,比如专利案件、涉外案件等。对一审判决不服提起的二审应当由该中级法院的上一级法院受理,和我国的审级制度保持一致。

我国现有法院体系中,中级人民法院的数量是相当庞大的,那么是否每一个中级法院都有权受理反垄断案件的一审,笔者对此持否定意见。并认为,应当围绕反垄断执法机关来确定反垄断案件的受诉法院,理由如下:

第一,应当以反垄断主管机关的所在地来确定反垄断案件的一审法院。①换言之,只有反垄断执法机关及其派出机关所在地的中级法院者才有权受理反垄断案件的一审。当然,其前提是在反垄断执法机关的设置上,脱离现有省市行政区划,以大区制设立反垄断执法机关,并下设反垄断派出机关的观点。笔者认为,反垄断案件受诉法院的数量应当保有一定的限度,并且数量不能太少,像日本一样将全部反垄断案件集中于首都的一个法院(东京高等法院)的做法在我国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合理的(此做法在日本已经备受垢病)。[5]但数量也不能太多,因为反垄断案件的专业性决定了将来每一个反垄断案件的判决结果都有可能被当做案例指导,并且有可能作为企业经济参考和决策的行为预判。因此,判决既然承载了样板与教科书的功能,就必须保证司法裁判的规范化与标准化。所以,笔者认为,受诉法院的数量应该要控制,而围绕反垄断执法机关确定受诉法院能够将受诉法院的数量限定在一个适中的程度上。

第二,有利于保障司法的独立。司法独立不是反垄断诉讼单独面临的问题,而是目前中国司法体制的问题。在人事权、财政权都被地方政府所掌控的现状没有改变之前,让审判完全避免行政干预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我们要努力使审判尽量少受干预。在我国反垄断领域急待解决的是行政垄断,行政垄断总是以一定的行政权力为依托,如果受诉法院仍然按照现有的省市行政区划来确定,难保不会受到行政权力的极大干预。脱离现有的行政区划确定受诉法院應当更有利于保障司法独立。当然,按大区制设立反垄断执法机关目前还只是学界的建议,如果立法最终没有采纳这一建议,而规定按现有的行政区划设立反垄断执法机关及其派出机关,则笔者建议像专利诉讼那样,指定若干中级人民法院审理某一地区范围内的所有反垄断案件,这是另一种控制受诉法院数量的方法。

(三)我国反垄断诉讼的地域管辖

级别管辖是从纵向确定受诉法院的序列,但还需要按各法院的辖区与反垄断案件的隶属关系来确定地域管辖。

确定地域管辖有不同的标准,可以是诉讼当事人的所在地(尤其是被告的住所地)与法院辖区之间的联系,也可以是诉讼标的、诉讼标的物或法院事实与法院辖区之间的联系。同一案件可能同时符合不同标准,此时应当结合民、行、刑三大诉讼法规定的地域管辖标准来确定。具体来说,行政案件适用原告就被告原则,由作出行政裁决的行政执法机关所在地法院管辖。刑事案件由犯罪行为地法院管辖。由于反垄断民事诉讼是反垄断法依据民法上侵权法的原理给予当事人的救济。因此,笔者认为民事案件的受诉法院不仅应当包括被告所在地法院,还应包括侵权行为地法院(包括侵权行为发生地和侵权结果发生地)。②

以上是一般情形下的反垄断诉讼管辖。在笔者看来,我国反垄断法还应当同时规定管辖权转移制度。③管辖权转移制度在我国诉讼制度中已经存在,基于两便原则和保证司法裁判的权威,受诉法院应当考虑当事人住所地或所在地,涉诉案件事实发生地,证人所在地或证据的共同性等因素,依职权或依申请,将案件全部或部分转移给其他法院。这种转移应当报上级法院备案,并审慎进行。当群体性案件出现时,上级法院也可以裁定由某个法院审理该批全部案件。

(四)我国反垄断诉讼的集中管辖

这里的集中管辖,主要指将分散到各基层法院、中级法院管辖的反垄断民事案件的管辖权集中到级别较高、案件较多、审判力量较强的高级别法院来管辖。优势在于,可以集中到最优秀的司法工作人员的力量审理难度较大的案件。调整后,只有少数基层、中级人民法院行使这一类案件的管辖权,大多数的案件将由最高人民法院终审。

在笔者看来,我国施行集中管辖,对现阶段的反垄断民事诉讼案件的审理工作来说是具有积极意义的。首先,反垄断民事案件本身的特殊性对审判人员的素质要求极高,高级别法院审理反垄断民事案件集中了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最大优势,通过公平、高效的审理,避免在反垄断法实施过程中出现不必要的错误;其次,避免司法腐败,高级别法院审理反垄断民事案件能够保持相对的专业性和独立性,有效规避抑或减少地方保护势力的干预,所以集中管辖符合我国现阶段民事司法的选择。

注释

①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因垄断行为引发的民事纠纷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三条规定:第一审垄断民事纠纷案件,由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计划单列市中级人民法院,直辖市辖区内的中级人民法院以及最高人民法院指定的中级人民法院管辖。很明显,立法已经采纳在保留部分中级法院的基础之上进行集中管辖的建议。

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因垄断行为引发的民事纠纷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四条规定:垄断民事纠纷案件的地域管辖,分别依照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有关侵权纠纷案件和合同纠纷案件的管辖规定确定。

③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因垄断行为引发的民事纠纷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五条规定:受诉人民法院认为被告以原告实施了垄断行为为由提出的抗辩或者反诉确有证据支持或者认为案件的裁决需要以反垄断法为依据,但其没有垄断民事纠纷案件管辖权的,应当将案件移送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

参考文献

[1]刘宁元.中外反垄断法实施体制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2]王健.反垄断法的私人执行—基本原理与外国法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

[3]李俊峰.反垄断法的私人实施[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9.

[4][日]村上政博.日本禁止垄断法(姜珊译) [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

[5]邓杰.论我国应确立仲裁庭管辖权自裁原则[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 (2):50.

作者简介

萬宗瓒,(1980—)男,汉族,重庆市人,广东海洋大学法学院教师,法学博士,研究方向:民事诉讼法.(广东 湛江 524088).

基金项目

篇5:美国联邦法院的层级与管辖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九十三条 利害关系人因情况紧急,不立即申请财产保全将会使其合法权益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的,可以在起诉前向人民法院申请采取财产保全措施。申请人应当提供担保,不提供担保的,驳回申请。

人民法院接受申请后,必须在四十八小时内作出裁定;裁定采取财产保全措施的,应当立即开始执行。

申请人在人民法院采取保全措施后十五日内不起诉的,人民法院应当解除财产保全。

第二百五十条 人民法院裁定准许诉前财产保全后,申请人应当在三十日内提起诉讼。逾期不起诉的,人民法院应当解除财产保全。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

31、诉前财产保全,由当事人向财产所在地的人民法院申请。在人民法院采取诉前财产保全后,申请人起诉的,可以向采取诉前财产保全的人民法院或者其他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

32、当事人申请诉前财产保全后没有在法定的期间起诉,因而给被申请人造成财产损失引起诉讼的,由采取该财产保全措施的人民法院管辖。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经济审判工作中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若干规定(1994年12月22日 法发〔1994〕29号)

6、人民法院在审理国内经济纠纷案件中,如受诉人民法院对该案件没有管辖权,不能因对非争议标的物或者对争议标的物非主要部分采取诉前财产保全措施而取得该案件的管辖权。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经济纠纷案件级别管辖的复函(1995年2月16日法经〔1995〕46号)

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

你院《关于第一审经济纠纷案件级别管辖的规定》收悉。经研究,同意该规定,望认真执行。执行中如有问题,请及时反映。

附: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第一审经济纠纷案件级别管辖的规定(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1995年1月6日讨论通过)

……

五、人民法院根据当事人申请,采取诉前财产保全措施后,当事人又向该法院起诉的,该法院没有管辖权的,应告之当事人向有管辖权的法院起诉。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如何理解《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31条第1款的批复(1998年4月2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970次会议通过,自1998年4月25日起施行。法释[1998]5号)

山西省高级人民法院:

你院晋高法[1996]148号关于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31条第2款如何理解的请示》收悉。经研究,答复如下: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31条第2款的规定是指:在人民法院采取诉前财产保全后,申请人起诉的,应当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采取诉前财产保全的人民法院对该案有管辖权的,应当依法受理;没有管辖权的,应当及时将采取诉前财产保全的全部材料移送有管辖权的受诉人民法院。

此复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诉前财产保全几个问题的批复(1998年11月19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030次会议通过,自1998年12月5日起施行。法释〔1998〕29号)

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

你院鄂高法〔1998〕63号《关于采取诉前财产保全几个问题的请示》收悉。经研究,答复如下:

一、人民法院受理当事人诉前财产保全申请后,应当按照诉前财产保全标的金额并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关于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的规定,决定采取诉前财产保全措施。

二、采取财产保全措施的人民法院受理申请人的起诉后,发现所受理的案件不属于本院管辖的,应当将案件和财产保全申请费一并移送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

案件移送后,诉前财产保全裁定继续有效。

因执行诉前财产保全裁定而实际支出的费用,应由受诉人民法院在申请费中返还给作出诉前财产保全的人民法院。

上一篇:激励读书的座右铭下一篇:励志的高考祝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