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进酒__教案

2024-05-29

将进酒__教案(精选6篇)

篇1:将进酒__教案

将进酒

李白

[教学目标]

【知识与目标】:

1、体会诗人感情的起落,感受诗人充实深厚的内在情感及潜在的愤激情绪。

2、体会李白诗歌夸张的艺术手法。

【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声情并茂,准确传达情感的朗读能力。

2培养学生筛选信息,抓住关键词语进行分析的能力。【情感与价值】培养学生勇于发表自己见解的勇气。[教学重点]把握诗歌整体 内容,体味诗人感情的跌宕起伏。

【教学难点】发表对李白痛饮狂歌的见解,从而加深学生对诗歌主旨的理解。[教学过程] 展课件 课题《将进酒》

导入新课: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与酒相随相从,几乎有一种天生的缘分,多少诗人饮酒忘却人世的痛苦忧愁,因酒在自由的时空中尽情翱翔,由酒而丢掉面具口吐真言,由酒而成就传世佳作,唐代诗人李白尤为突出。他的劝酒诗也是古代宴饮诗中一道独特的风景。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将进酒》这首诗。

【解题】 “将进酒”注意读音,“将”读qiāng,意思就是“请”,连起来解释就是“请喝酒”。原来这是一首劝酒诗。李白为什么写劝酒诗,他在什么情况下写这首诗的呢?

1、展课件:背景知识

这首“填之以申己意”的名篇,约作于天宝十一年(752),他当时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做客,三人登高宴饮。当时距诗人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已达八年之久,人生快事莫若臵酒会友,作者又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之际,于是满腔不合时宜借酒诗情,来了一次淋漓尽致的抒发。

我们知道李白一生嗜酒成性,因有“诗仙”“酒仙”美誉,玩味他的诗,也能闻到一股浓浓的酒味,晚唐诗人皮日休曾作《李翰林》,认为李白连升天也带着醉意。

2、展课件 :品读诗歌。

[朗读指导] 展课件

教师指导:根据诗人跌宕起伏的感情变化,确定诵读重音及音调的变化。其实朗读指导的同时也完成了诗歌内容的梳理。

开头两联均用“君不见”领出,(“君”,按岑夫子、丹丘生)。要读得从容、亲切。这两联把天地人生都说到了,境界极其阔大,应当读得很有声势。(悲)

以下节奏逐渐加快。“人生”一联重音当落在“尽欢”和“空对月”上。正因为韶光易逝、人生苦短,所以要及时行乐。尽管诗人在政治上并不“得意”,但此时兴致高涨,在他看来,朋友间的聚会也同样是人生中的快事,大家何不高高兴兴地痛饮一场呢!想到这,他顿生豪情,把希望寄托在未来,“天生”一联更追加了“须尽欢”的理由,显示了诗人对未来的信心,应当读得掷地有声;读后宜作一顿。为诗中策一个高潮蓄势。于是连呼“烹羊宰牛”,第一个高潮在“会当一饮三百杯”这句上,应当读得豪气十足,要用升调读,“三百杯”一语尤当着力加以渲染。(欢)

“岑夫子”以下六句为诗意转换处,亦可视为下面劝酒歌的引语,应当读得亲切,节奏逐渐加快,重音依次落在“将”“莫停”“歌”“倾耳听”等字上,突出敬请之意。(狂)

.“钟鼓”一句至结尾为诗的主体部分,诗人借此尽吐胸中块垒,必须读得酣畅淋漓,再现诗人狂放不羁的个性。鲜明的爱憎道出了诗人长期郁积在胸的不平之气,感情突然由欢乐转为愤激。

为了让自己“长醉不醒”的愿望名正言顺,他还援引“古来圣贤”来证明。他赞扬曹植的豪华酒宴,其实是为曹植的生不逢时怀才不遇而叹惋,而不平,同时兼以自况。这就加深了诗人的愤激之情。(愤)

既然明鉴历史,选择了长醉不醒,于是就痛饮狂欢了。“主人”两句诗人反客为主,直命沽酒,把值钱的家当全拿出去买酒,豪放之态如见。这种狂放,从实质上看,是诗人的悲之重、欢之浓和愤激之深的集中表现。读后应稍作停顿,至“与尔同销”可两字一顿并放慢速度,再用夸张语调读最后三字,“古”“愁”之后皆当有延长音——这是全诗的高潮。用全部家当买酒,不是消一般的儿女情愁,而是积淀了很多年很多世代的怀才不遇的郁闷。所以须有强大的声势,才能显示诗人的飘逸的风格。(狂)

下面我们欣赏音画朗读,再跟读一遍,力争当堂成诵。

[朗读欣赏] 展课件

边听范读边欣赏画面。听范读感受李白诗歌语言的飘逸豪放流转自然,欣赏黄河的奔腾不息和李白豪饮狂歌的画面,感受诗人豪放不羁的个性和傲世的态度,体会诗人大起大落的复杂的思想感情。

3、展课件 :赏析全文。

首先,学生分组讨论梳理诗人感情变化的过程,体会诗人复杂的思想感情。思考:本诗的基调是什么?

[全诗内容赏析] 展课件

明确诗人跌宕起伏的感情变化的原因,明晓诗人豪放外壳下愤激的思想感情,体会诗人既有大济苍生的抱负,又有怀才不遇的苦闷,更有借酒消愁的复杂的内心世界。

[品味情感] 展课件

全诗围绕一个“酒”字,以“劝”字为线,将一腔郁勃诗情尽兴吐出,感情起伏,一波三折,由悲而喜,由喜而乐,由乐而狂,由狂而愤,千头万绪最终归结于一个“愁”字,既

有气势又有曲折。总之,这首诗中,使人感情变化极快,落差极大。

开头四句写悲,“人生”以下六句写欢,“烹羊”以下六句写“狂放”,“钟鼓”以下六句写愤激,“主人”以下写狂放。(悲——欢——狂----愤激——狂放)潜藏在酒话底下的郁怒不平之气,如黄河之水,奔涌迭宕,一泻千里。

可见,豪放是它的外壳,愤激才是它的内核。[名句赏析] 展课件 教师提问:

1)请学生谈在这首诗中印象最深的诗句,并说明理由

2)思考:李白当时已是两鬓染霜,在政治上及其失意,浪迹江湖,然而他却说“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如何理解这种思想感情?

3)如何理解“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这句诗 先请同学讨论回答,然后再此基础上鉴赏诗歌名句 展课件【名句赏析】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体会作者怀才不遇的苦闷和肯定自我价值的积极的人生态度。其实,李白从没有真正悲观消沉过,心中始终燃烧着建功立业的希望和热情。他说“我本不

弃世,世人自弃我”,每每自勉“才力犹可倚,不惭世上英”。“有用”且“必”,何等自信,何等乐观,肯定人生,肯定自我,这既是李白愈挫愈奋的性格写照,更是其人生价值的宣言与呐喊,成为全诗中最精彩夺目的诗句,传诵千古,影响深远,已化为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这句是本诗的主旨句,从中体会作者狂放不羁的个性和蔑视权贵的傲世之态。李白怀用世之才,本当位列卿相,治国安邦,却“抱利器而无所施”,而碌碌之辈反窃居高位,安享富贵,心理怎能平衡?说“富贵不足贵”决不是李白的由衷之言,而是他失望忧愤之极的反语。“钟鼓”“但愿”两句,可看做统摄全诗的中心句。正因为其人生目标不能实现,厌见污浊的现实,他才借酒麻醉自己,以减轻愁苦。

4、展课件:拓展鉴赏 [风格鉴赏] 展课件

首先让学生们搜集以前学过的李白的诗歌背诵,谈谈对李白诗歌语言风格的感受。然后在此基础上展课件,通过多媒体复习以前学过的诗歌《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望天门山》,指出这些和《将进酒》运用的修辞手法(夸张、比喻、反衬、比兴、用典),体会诗人浪漫主义风格,加深理解李白诗歌豪放、飘逸、旷达的特点。

【诗酒共鉴】展课件

李白被称为“诗仙”“酒仙”,与他的诗酒是分不开的,他的一身没有离开酒,他也写了许多的与酒有关的诗。展课件让学生更多的理解李白的诗酒人生。

李白一生与酒为伴,也为我们留下了许多优秀诗篇,那么他的朋友杜甫又是怎么评价他的呢?我们对他又有什么看法呢?

5、展课件:作业布臵

根据杜甫对李白豪饮的评价,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看法。并且搜集课外李白的诗,加深体会李白诗歌风格特点,扩大阅读面。

6、展课件:欣赏现代诗《李白之死》

退出课件时再欣赏现代诗《李白之死》,加深对李白诗酒人生的理解。

附:艺术特色

一、感情上大起大落。

整首诗以“劝”字为线,将一腔郁勃诗情尽兴吐出,感情起伏,一波三折,由悲而喜,由喜而乐,由乐而狂,由狂而愤,千头万绪最终归结于一个“愁”字,既

有气势又有曲折。总之,这首诗中,使人感情变化极快,落差极大。

开头四句写悲,“人生”以下六句写欢,“烹羊”以下六句写“狂放”,“钟鼓”以下六句写愤激,“主人”以下写狂放。(悲——欢——狂----愤激——狂放)

二、夸张的写法

从写作技巧方面来讲,夸张手法恰到好处的运用,是本诗成功的最大诀窍。“黄河之水天上来”等化眼前之景为艺术想象,使诗的气势更为磅礴。“千金”“三百”“十千”等夸大的数字表述,使人感觉其豪情而不觉其空泛。

三、行文奇偶相生,灵动多姿。

句子长短相间,句式多变,显示出奇偶相生,在表达感情灵动多姿方面的优势。“金樽”“钟鼓馔玉”等语汇与口语,使诗篇既华美如锦云,又流畅如清泉。

总之,多种艺术手法的巧妙结合,使整首诗色彩缤纷,感情充沛,纯以气象见胜。难怪严羽叹道:“一结豪情,使人不能字句赏摘。”

白九花

《将进酒》教案

篇2:将进酒__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体会诗人感情的起落,感受诗人充实深厚的内在情感及潜在的愤激情绪。

2、体会比兴、夸张、用典等艺术手法。

3、培养学生声情并茂,准确传达情感的朗读能力。过程与方法:

在朗读、欣赏、品味与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审美趣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李白乐观思想并感受其人格魅力。

教学重点

把握诗歌整体,体味诗人感情的跌宕起伏。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狂歌痛饮豪放外表下的激愤心情。

学习方法 小组活动与探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自古文人多爱酒,诗人尤其如是。在酒的沉醉中,许多天才诗人按照其独特个性释放创作能量,从而使他们的诗作闪烁耀眼的光芒。酒于是乎与诗人结下不解之缘,成为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意象。下面,请大家回顾一下,我们学习的古诗词中,有哪些含“酒”的诗句。(请3-4位同学发言,映出板书)

在这些酷爱饮酒的诗人中,唯一称得上诗酒双仙的是李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一首劝酒诗《将进酒》。二. 学生分组开展活动与探究

本节课我们采取分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映出分组安排)全班同学分为8个小组,分别是:朗读①组、朗读②组、情感赏析组、手法赏析组、课内探究组、课外探究组、情景演绎组。各组的活动方案我们已发放给大家,下面请同学们按照要求开展活动。时间8-10分钟。(映出生字注音。教师巡视,了解各组活动开展情况,特别关注发言人指定情况,并适当予以指导。)

附:各组活动方案

朗读组活动方案

1.通读全诗,给生字标注拼音,阅读书下注释。

2.推举组内朗读基础较好的同学在组内反复试读,其他组员提出改进意见。

3.小组代表准备与另一朗读组代表PK.4.朗读要求:读准字音,分清节奏,体现感情。

情感赏析组活动方案

1.通读全诗,阅读书下注释。

2.抓住关键词句揣摩诗句中蕴含的思想感情,体味诗人感情的跌宕起伏,进而把握全诗的感情基调。

3.组内讨论交流。4.指定发言代表。

5.发言要陈述诗人情感起伏变化的过程,分析情感产生的原因。

手法赏析组活动方案

1.通读全诗,阅读书下注释。

2.从艺术手法(含修辞手法)的角度进行赏析。3.组内交流。4.指定发言代表。

5.发言时既要指出手法,又要说明表达作用。

情景演绎组任务

发挥想象,将“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演绎成一段生动的文字。(写完后现在小组内交流,然后选定写得最好的一篇由小组长在班上交流。

课内探究组问题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古来圣贤有千千万万,诗人为何独独提到陈王曹植呢? 课外探究组问题

试比较李白《将进酒》与他另一首饮酒诗《行路难》(其一)在思想情感方面的异同。

行路难【其一】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

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公元742年(天宝元年),李白奉诏入京,担任翰林供奉。李白本是个积极入世的人,才高志大,很想像管仲、张良、诸葛亮等杰出人物一样干一番大事业。可是入京后,他却没被唐玄宗重用,还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两年后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行路难》三首皆公元744年(天宝三载)离开长安时所作。

译文:

金杯中的美酒一斗价高十千,玉盘里的佳肴则值万钱。但是我放下杯子,放下筷子,不能下咽,抽出宝剑,环顾四周,心中一片茫然。

想渡过黄河,冰雪却冻封了河川;准备登上太行山,大雪又堆满了山。

闲来垂钓向往有姜太公般的机遇,又想象是伊尹梦见驾船经过太阳的旁边。

行路难啊!行路难!岔路又多,如今的道路又在哪里? 总会有一天,我能乘长风破万里浪,高挂着风帆渡过茫茫大海,到达理想彼岸。

三.学生活动展示

1.朗读展示

下面我们请朗读组的两位代表给我们来一次朗读对抗赛,其它组的同学当评委。(生朗读,请2位同学点评)

听了两位代表的动情朗读和同学们的精彩评点,我很受感触,下面我试着给大家朗读一遍。

2.情感赏析展示

(1)谢谢同学们的掌声,看来我也读得挺动情。确实,读一首诗,最重要的是把握情感。下面请情感赏析组的同学为我们从情感的角度解读这首诗。(生发言)

(2)鉴赏诗歌的情感可以从关键词句入手。为了帮助大家进一步理解本诗的情感,我们来做一道仿句练习。请看屏幕。(映出仿句练习)结合诗歌内容,仿照屏幕上的句子说一句话。

从“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诗句)中,我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悲伤(某种情感)。诗人想到时光易逝、人生易老,不禁悲从中来(对这一情感的解说)。

(学生发言)学生可能的回答有:

从“天生我材必有用”中,我感受到诗人内心的自信。诗人面对失意,并不消沉,而是坚定地相信自己终将有用武之地。正如他在另一首诗中说的那样: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从“人生得意须尽欢”“烹羊宰牛且为乐”中,我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欢乐。诗人与友相聚,尽情痛饮,无比欢畅。

从“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用醒”中,我感受到诗人内心对现实的逃避。诗人不满权贵耽于享乐的现实,却又无力改变,只能用酒精麻醉自己。

从“与尔同销万古愁”中,我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愤懑。诗人和万古以来所有怀才不遇的贤士一样,只能借杯中之酒浇胸中之块垒。

其实,这首诗中诗人情感变化的线索比较明显,我们可以找出三个字来反映诗人情感变化的过程。请看屏幕板书。(映出情感梳理板书)

悲:时光易逝,人生易老 欢:与友相聚,尽情痛饮 愁:怀才不遇,功业难成 3.手法赏析展示

一只小小的酒杯,盛满浓浓的愁情,不禁让我们叹服于诗人技法的纯熟。请手法赏析组的代表为我们讲析本诗的艺术手法。(学生发言,教师可适当补充并映出板书)

(1)比兴手法的运用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诗人借“奔流到海不复回”的黄河之水引发“时光易逝”的感慨。这种“先咏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的手法在诗歌中叫“比兴”。

(2)夸张手法的运用。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极言水势之大,落差之大,流速之急,不可阻挡。运用夸张的手法描绘出一幅气势雄壮的画面,有种势不可挡的感觉。

用“朝如青丝暮成雪”极言人生之短促,抒发岁月易逝、人生易老的悲叹。

用“一饮三百杯”表现豪饮,用“斗酒十千”表现酒价的昂贵,用“万古愁”表 现愁的深广。

(3)用典

作者举曹植的典故,其实要借曹植自比,表达怀才不遇的愤慨。夸张、比兴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使诗歌的感情抒发更酣畅,更淋漓尽致。

4.课内探究展示

课内探究组探究的问题是:“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古来圣贤有千千万万,诗人为何独独提到陈王曹植呢? 请你们组的代表发言。(生发言)

参考答案:作者独独提到曹植,是基于两者的共同点而来的:有才,好饮,怀才不遇。三国时候的曹植,才华横溢,志向远大,但由于“任性而行,饮酒不节”最终没有得到父亲曹操的重用。与曹植一样,李白也有一段不堪回首的身世:他初入长安,抱济世之志,却为小人排挤,最后落个“赐金放还”的下场。他对曹植情有独衷,大加赞赏,也许是同病相怜的缘故吧。

4.课外探究展示

最后,我们请课外探究组的代表发言。他们探究的问题是:比较李白《将进酒》与他另一首饮酒诗《行路难》(其一)在思想情感方面的异同。

参考答案:同:都表现了怀才不遇的郁闷;异:《行路难》更多

地表现了一种积极的追求、乐观的自信和顽强地坚持理想的品格。尤其是末尾二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诗人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将会有一天象刘宋时宗悫所说的那样,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

5.情景演绎展示

对于末尾几句中的“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一直有两种不同的理解。有人说“五花马、千金裘”是主人元丹丘的,这样更能体现李白喝醉酒之后的狂态。有人说是李白的,这样更能体现李白的豪爽仗义,不惜钱财。下面让情景演绎组的代表给我们演绎这几句诗。

我也写了一段文字,和大家交流。(映出,师读)

李白一边高歌,一边豪饮,低头一杯,仰头又是一杯。酒坛渐空。李白斜睁着醉眼,挥舞着宽大的衣袖,催道:“丹丘生,快快上酒!”元丹丘看看李白已露醉态,与岑勋交换了一下眼神,假意道:“白兄,家里没酒了。”李白抬起头,喝道:“命你小子打去!”元丹丘又小心地说:“白兄,不瞒您说,小弟近日手头不大宽绰。”李白不悦,拂袖起身,脱下身上的紫貂裘,指着门外的五花马,厉声道:“说什么少银钱!把我的五花马、千金裘统统拿去,速速与我换来美酒,我要与尔等喝它个痛快,一醉解千愁!” 四.结束语

“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是李白一生的写照。那个直率、豪爽的酒仙李白已随历史远去了,而那个奔放、飘逸的诗仙李白却和

篇3:《将进酒》教案

1. 因声求气, 体味诗歌的音乐美和情韵美。2. 吟咏诗歌, 把握诗人情感发展变化进而认知李白的浪漫情怀。

过程与方法:诵—探—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融入诗境, 培养同学们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

重点:吟咏诗歌, 把握诗人情感发展变化进而认知李白的浪漫情怀。

难点:李白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课型:赏析课。

教法:讲展练。

引子:昨天我告别滔滔的泾水, 带着茯茶淡淡的清香, 心怀着敬仰来到陈仓, 和宝鸡学子把酒言欢;今天我站在神圣的讲堂, 感受炎帝故里的热情, 一道道美食色香诱人, 为西府人民带来安康;这是一个美丽的地方, 把西凤的酒香洒满神州, 从此山不在高, 路不再漫长, 各位朋友欢聚一堂, 各位朋友欢聚一堂!

一、导语

“酒入豪肠, 七分酿作了月光, 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 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写的是谁呢?对, 这位伟大的古人就是中国诗歌界的巨擘——李白。“一壶温酒好过冬”我们今天就温一壶热酒, 喝他个一醉方休, 细细来品味李白的《将进酒》

二、诗言志, 学达标, 我们先来明确一下《将进酒》的学习目标

1. 因声求气, 体味诗歌的音乐美和情韵美。2. 吟咏诗歌, 把握诗人情感发展变化进而认知李白的浪漫情怀。3. 融入诗境, 培养同学们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

三、诵 (感知李白)

1. 生齐读:老师诵读指导:阅读古诗要因声求气, 要注意句子的停顿要以诗人的感情为标准。古诗要读的舒缓一些。李白的诗是激动人心的, 所以我们在诵读的时候要注意感情的起伏变化, 哪些地方高亢, 哪些地方低沉, 哪些地方快, 哪些地方慢, 哪些应该重音, 我们一定要注意它的节奏, 例如, 师范读几句, (五花马句) 这样节奏感就出来了, (师边范读边打节奏) 2. 学生诵读, 其他同学配合整齐划一, 来一个简单的伴奏。同学们可以给大屏幕上的红颜色的字一个节拍。 (用手中的笔打击桌面即可) 【击打乐】

四、探 (认知李白)

“好酒要慢慢品, 好诗要细细吟”方能悟其精髓, 自主预习要求同学们结合书下注释, 各用一个字概括出作者情感发展的脉络。现在同学们先对桌交流切磋一下, 然后再确定答案, 一会我们交流。

【学生活动】最能准确精当概括出诗人情感脉络的应该是悲—欢—愤—狂。

各小组自选感情小组, 依次编为悲组—欢组—愤组—狂组。各组组长到讲台来领取本组的情感小巴掌。 (在其他组展示时, 本组有补充时可用情感小巴掌)

五、出示幻灯片

探: (认知李白) 援引课内外相关诗句, 分析解读李白情感发展各个阶段的特点 (悲—欢—愤—狂)

教师补充: (1) 各组依据各组研读的情感特点, 可引用李白的诗句, 也可引用其他的古诗词, 来印证李白在诗中的情感。 (2) 先对桌学, 再由组长组织大家集体讨论, 达成共识, 推荐中心发言人, 一会全班交流。 (3) 一会儿推荐一位同学来引导大家共同探讨, 也可以毛遂自荐, 有想法的同学可以稍作准备。

小组合作交流5 分钟。

六、学生展示

推荐一位或毛遂自荐一位同学来主持【略】

七、小结

诗人的情感由悲到欢到愤到狂 (黑板上画图) 极悲愤而狂放, 语极豪纵而沉着, 这一切缘于一个“愁”字【板书愁粗笔】, 而酒里情感的载体, 诗人用酒来宣泄自己的愤懑, 把愁表现的酣畅淋漓, 豪情万丈。我们不必把“人生得意须尽欢, 莫使金樽空对月, ”误以为是李白的沉沦, “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 ” (板书对联) 亮出来的才是李白的人生价值宣言!

八、再诵 (吟咏诗韵)

各组代表上台来一个吟咏比赛, 再次强烈表达李白的情感。师:我提议同学们全体起立, 齐声吟咏《将进酒》, 再次感受诗仙的才气, 酒仙的豁达, 与李白共谋一醉!师提议、我们共同举起酒杯, 为李白的豪气干杯!为我们自己干杯!!为唐诗干杯!!!为我们伟大的祖国一饮而尽!!!! (全体站立着)

九、当堂检测 (评价李白)

师:《将进酒》的学习和个性化的解读让我们全面认识了李白,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我们每个同学心中都有一个李白。

展示幻灯片:以《我心中的李白》为题写50-100 字的短文。 (可引用诗句, 表达自己的看法)

学生写五分钟后展示:月亮与李白、酒与李白、豪放、自信、乐观、蔑视权贵的李白

参考:《我心中的李白》

我心中的李白, 是一个“酒”李白, 他不但享有“诗仙”的称号, 也赋有“酒仙”的别称, 杜甫曾称他为“天子呼来不上船, 自称臣是酒中仙”, 他也曾说过:“百年三万六千日, 一日须吟三百杯”。在李白的世界里, 酒带给他很多的灵感, 喝了酒后微醉的他给我们后人留下了无价的财富, 有“花间一壶酒, 独酌无相亲”“金樽清酒斗十千, 玉盘珍羞直万钱”等经典名句, 在我看来他的酒里有他豪迈不羁的诗情, 他的诗里也有一股沁人心脾的酒气。

我心中的李白, 宛如夜空中高悬的明月, 既有“人生得意须尽欢, 莫使金樽空对月。”的豪情, 也有“举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人。”的空柔;既有“小时不识月, 呼作白玉盘。”的童心, 亦有“暮从碧山下, 山月随人归。”的浩然。他是狂放不羁的诗仙, 也是如明月般高洁的青莲居士。

十、结语

篇4:《将进酒》教案

【关键词】《将进酒》;教案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知识与技能:

1.因声求气,体味诗歌的音乐美和情韵美。2.吟咏诗歌,把握诗人情感发展变化进而认知李白的浪漫情怀。

过程与方法:诵—探—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融入诗境,培养同学们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

重点:吟咏诗歌,把握诗人情感发展变化进而认知李白的浪漫情怀。

难点:李白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课型:赏析课。

教法:讲展练。

引子:昨天我告别滔滔的泾水,带着茯茶淡淡的清香,心怀着敬仰来到陈仓,和宝鸡学子把酒言欢;今天我站在神圣的讲堂,感受炎帝故里的热情,一道道美食色香诱人,为西府人民带来安康;这是一个美丽的地方,把西凤的酒香洒满神州,从此山不在高,路不再漫长,各位朋友欢聚一堂,各位朋友欢聚一堂!

一、导语

“酒入豪肠,七分酿作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写的是谁呢?对,这位伟大的古人就是中国诗歌界的巨擘——李白。“一壶温酒好过冬”我们今天就温一壶热酒,喝他个一醉方休,细细来品味李白的《将进酒》

二、诗言志,学达标,我们先来明确一下《将进酒》的学习目标

1.因声求气,体味诗歌的音乐美和情韵美。2.吟咏诗歌,把握诗人情感发展变化进而认知李白的浪漫情怀。3.融入诗境,培养同学们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

三、诵(感知李白)

1.生齐读:老师诵读指导:阅读古诗要因声求气,要注意句子的停顿要以诗人的感情为标准。古诗要读的舒缓一些。李白的诗是激动人心的,所以我们在诵读的时候要注意感情的起伏变化,哪些地方高亢,哪些地方低沉,哪些地方快,哪些地方慢,哪些应该重音,我们一定要注意它的节奏,例如,师范读几句,(五花马句)这样 节奏感就出来了,(师边范读边打节奏)2.学生诵读,其他同学配合整齐划一,来一个简单的伴奏。同学们可以给大屏幕上的红颜色的字一个节拍。(用手中的笔打击桌面即可)【击打乐】

四、探(认知李白)

“好酒要慢慢品,好诗要细细吟”方能悟其精髓,自主预习要求同学们结合书下注释,各用一个字概括出作者情感发展的脉络。现在同学们先对桌交流切磋一下,然后再确定答案,一会我们交流。

【学生活动】最能准确精当概括出诗人情感脉络的应该是 悲—欢—愤—狂。

各小组自选感情小组,依次编为悲组—欢组—愤组—狂组。各组组长到讲台来领取本组的情感小巴掌。(在其他组展示时,本组有补充时可用情感小巴掌)

五、出示幻灯片

探:(认知李白)援引课内外相关诗句,分析解读李白情感发展各个阶段的特点(悲—欢—愤—狂)

教师补充:(1)各组依据各组研读的情感特点,可引用李白的诗句,也可引用其他的古诗词,来印证李白在诗中的情感。(2)先对桌学,再由组长组织大家集体讨论,达成共识,推荐中心发言人,一会全班交流。(3)一会儿推荐一位同学来引导大家共同探讨,也可以毛遂自荐,有想法的同学可以稍作准备。

小组合作交流5分钟。

六、学生展示

推荐一位或毛遂自荐一位同学来主持【略】

七、小结

诗人的情感由悲到欢到愤到狂(黑板上画图)极悲愤而狂放,语极豪纵而沉着,这一切缘于一个“愁”字【板书愁粗笔】,而酒里情感的载体,诗人用酒来宣泄自己的愤懑,把愁表现的酣畅淋漓,豪情万丈。我们不必把“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误以为是李白的沉沦,“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板书对联)亮出来的才是李白的人生价值宣言!

八、再诵(吟咏诗韵)

各组代表上台来一个吟咏比赛,再次强烈表达李白的情感。师:我提议同学们全体起立,齐声吟咏《将进酒》,再次感受诗仙的才气,酒仙的豁达,与李白共谋一醉!师提议、我们共同举起酒杯,为李白的豪气干杯!为我们自己干杯!!为唐诗干杯!!!为我们伟大的祖国一饮而尽!!!!(全体站立着)

九、当堂检测(评价李白)

师:《将进酒》的学习和个性化的解读让我们全面认识了李白,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每个同学心中都有一个李白。

展示幻灯片:以《我心中的李白》为题写50-100字的短文。(可引用诗句,表达自己的看法)

学生写五分钟后展示:月亮与李白、酒与李白、豪放、自信、乐观、蔑视权贵的李白

参考:《我心中的李白》

我心中的李白,是一个“酒”李白,他不但享有“诗仙”的称号,也赋有“酒仙”的别称,杜甫曾称他为“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他也曾说过:“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吟三百杯”。在李白的世界里,酒带给他很多的灵感,喝了酒后微醉的他给我们后人留下了无价的财富,有“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等经典名句,在我看来他的酒里有他豪迈不羁的诗情,他的诗里也有一股沁人心脾的酒气。

我心中的李白,宛如夜空中高悬的明月,既有“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豪情,也有“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空柔;既有“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的童心,亦有“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的浩然。他是狂放不羁的诗仙,也是如明月般高洁的青莲居士。

十、结语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真切的领悟到了李白乐观、自信的精神品质,我们每一个人在人生的道路都会遇到挫折、坎坷,我们一定要像李白一样乐观、自信,活出自我,一定要像李白一样“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此处生大声齐读)。

篇5:将进酒___赛课正式教教案

阳谷第二中学

赵明

教学目标:

1、披文入情,美读文本,体会把握作者如果通过诗句来表现自己的万古之愁。

2、激发学生学习李白诗歌的兴趣,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教学思想:

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突出教学目标。教学方法:

诵读引导法、探究法。教学用具:

多媒体、《将进酒》教学课件。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2′)

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与酒相从相随,中国诗人大多爱喝酒,且多半因“愁”而喝,怀才不遇,喝!功业未成,喝!离愁别绪,也喝!一言以概之,就是生活不如意,喝酒!

唐代天才诗人李白在这方面尤为突出,李白好饮也善饮,有杜甫的诗为证:“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饮中八仙歌》)李白嗜酒如命,狂放不羁,他不仅能饮酒,而且也善劝酒。这节课,我们学习他的一首劝酒歌——《将进酒》,感受他与酒的不解之缘。

【板书课题】将进酒——李白

二、初读出韵律:

要求: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读准字音,读准节奏,感悟诗歌的韵律美。(3′)

1、指名读。正音 强调 樽 材 销 三个字的字形。(3′)

2、刚才请同学读了一遍,下面老师也来读一读,请你们来评一评。(3′)过渡:(1′)

要真正读好一首诗,能读准字音、节奏这是很不够的,还必须读懂这首诗,才能把握好作者的情感。现在,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诗歌,来看看诗中表达的是一种怎样的情感?

三:再读明诗情

(一)、首先我们从诗题读起

请同学们看文章的标题《将进酒》,那就是请喝酒!那从诗题里我们就会想

1、谁请谁喝酒?(1′)

明确:元丹丘请李白、岑夫子喝酒!

2、为什么喝酒?你能不能从诗中找到答案?(1′)明确:借酒消愁!“与尔同销万古愁!” 朋友相聚,酒逢知己千杯少。板书:愁

3、那李白到底有哪些愁?请同学们再读诗歌,结合下面的材料和诗歌中具体诗句说说你体悟到的是何种愁情?并说说你的理由!(4′)【生齐读下面材料】 这首诗大约作于天宝十一年(752年),这一年,李白已经51岁,八年之前,李白到长安寻求功名,进入到统治中心以后,他原本以为能够干一番事业。然而现实却不容许他这样做,所以现实的政治遭遇使他郁郁不得志。李白的身上浸透着儒家思想的血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李白毕生的追求,是李白的一个梦。A、“人生苦短之愁”(联系创作时间、人生经历)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指导诵读】 B“怀才不遇之愁”(联系时代背景、人生经历)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重读 必 还 有才没有重用所以怀才不遇,读出对权贵的蔑视】 C“圣贤寂寞之愁”(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知音难觅)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圣贤之人,本应为统治者重用,现在反而寂寞,被冷落,可见知音难觅】

过渡:那么,此时的李白愁肠百结,那他该如何来排解内心的万千愁绪呢?

4、何以解愁?

唯有杜康,既然酒能解愁,而丹丘生又盛情邀请,那我们就跟随李白一起去丹丘生家喝酒去怎样?下面我们再来品读课文,体悟诗人的酒兴!

四、品读出酒兴

①李白他们是怎样喝酒的?请找出有关喝酒的诗句,并说说都喝得怎样?(3′)明确:

a、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喝得尽兴 b、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喝得多 c、将进酒,杯莫停——喝得急 d、但愿长醉不复醒——喝得纵情 e、斗酒十千恣欢谑——喝得放纵,f、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喝得专注,喝得任性。这就是李白。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这种喝法,莫过于“狂饮”。

②李白如此开怀畅饮,我们今天也可以和李白一起来喝喝酒,品品酒,今天咱们就找三位同学一起来模仿一下李白他们是如何喝酒的,做一次模仿达人。下面请同学们三人一组进行分工,准备模仿达人秀。准备3分钟,待会找一组和大家一起来分享那一壶美酒!用我们独特的方式来和李白品酒。(8′)③请其他同学进行评价(2′)小结:刚才,同学们表演让我们似乎闻到了一股浓浓的酒香,太精彩了!的确,全诗围绕一个愁字展开,作者因愁而悲叹人生短暂,因愁而纵酒作乐,因愁而慷慨愤激壮志难酬、圣贤寂寞,也因愁而癫狂失态,真是怎一个“愁”字了得?(1′)

五、美读展才艺:(6′)

刚才我们品读了诗情,前面吟咏了诗韵,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美美的读一读----美读展才艺!

六、拓展探究:(3′)

自古以来你,像李白这样的有志之士怀才不遇的很多,人生不如意者十有八九,面对人生的不如意,我们是否应该像李白一样狂歌痛饮呢?如果不,那我们该怎么办?

读李白的这一首《将进酒》以及他的其他饮酒诗确实能让我们产生的审美感受,但李白的狂歌痛饮毕竟还是一种消极行为。杜甫在结识他之初就看出了这一点,曾赠诗给他,写道:“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这种豪放不羁的洒脱一但与酒结缘是要以付出生命的健康为代价的。所以,敬其人,好其诗,却不可模其行。正所谓美酒诱人,可不要贪杯呦!

七、结语:(1′)

本文紧扣一个“酒”字,情感又基于一个“愁”字,跌宕起伏,不落俗套。酒是引子,愁是血液,狂是脊梁。

当我们面对挫折坎坷时,除了积极应对外,我们更应学些李白的那种“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与乐观,唯如此,我们才能乘长风,破万里浪,最终到达理想的彼岸。

如有时间,全班同学有感情的齐诵《将进酒》!

八、布置作业:

1、背诵《将进酒》

2、结合对李白的了解和学习的作品,同学们课下写一段优美的文字,不少于50字。可以参考以下题目:《我心目中的李白》《豪饮后的李白》或者《李白的心声》等。

板书设计:

将进酒 李白 .

篇6:将进酒__教案

二、巧联现实 , 深挖细品

《 边城 》 所展现 的 生 活 和 现 实 有 时 空 的 距 离 , 要 让 学生更细致地挖掘文本 , 就要紧密联系学生感兴趣的 东西。

首先和大热的电影 《 山楂树之恋 》 联系比较 ,《 山楂 树之恋 》 讲述了一段真心付出、干 净、至 死 不 渝 的 爱 情 故事。被称为史上最干净的纯爱。翠翠和静秋相比 , 显 得更含蓄、羞涩 , 翠翠内心萌动的感情始终没有直接外 露 , 连她最深爱、最依恋的爷爷也没有启齿。作者通过 人物的对话和感情变化展示了翠翠微妙而复杂的内心 世界。学生体会出我们民族表达感情的含蓄 , 更为 《 边 城 》 的美所感染。

其次让学生读翠翠和傩送交流的那段话 , 和生活 中的爱情相比较 , 和那个 “ 宁愿坐 在 宝 马 车 上 哭 , 也 不 在自行车上笑 ” 的爱情作对比 , 再 读 作 品 , 翠 翠 的 爱 情 美好纯真让人心碎 , 作品又一次打动了学生 , 学生自读 的情绪更加高涨。不愿意读的作品 , 一次次焕发出自读 的魅力。

总之 , 阅读一篇文章的过程 , 是一个审美实践的过 程。审美特别强调感受。语文学习也是这样 , 只有原原本 本地用心把文章读一读 , 才能体味到美在哪里。

叶圣陶 曾把语文阅读活动中对课文的审美实践比作采矿 :“ 你 不动手自然一无所得 , 只要你动手去采 , 随时可发现些 晶莹的宝石。” 老师可以说就是那引路人 , 只要我们引得 好 , 引得巧妙 , 一样让学生眼中枯燥的文章焕发光彩。

★ 作者单位 :甘肃永靖中学。千杯酒中的李白与酒神精神

—— — 《 将 进酒 》 教 学 内容 的确 定 顾岚岚 【 教学设想 】

最近教学 《 唐诗宋词 》, 三句离不开 “ 诗言志 ”, 学生

们在我不断地强调下也会 时 常 从 言 志 角 度 来 读 诗 歌。在 “ 清新飘逸的李白诗 ” 这个专题 学习中 , 当 我 问 在 预习的学生 ,《 将进酒 》 你读到了什么。学生借助课后注释 进行知人论世 , 说本首诗表达了李 白 在 被 “ 赐 金 放 还 ” 八年后借酒消愁的情感 , 其他没什么了。我猛地意识到 学生们近阶段学了一些诗后产生的审美疲劳 , 贴标签 的话语不断从他们的嘴里说出来。一首独特的诗在他 们面前变成了简单的几句话就可以应付过去的文字。

一个有生命的文本 , 如果只是这样简单地理解 , 教 师 不 能 带 领 学 生 走 进 去 感 受 属 于 这 一 首 诗 的 独 特 魅 力 , 不能不说是教师的失职 , 学生们也会因此而漠视 诗 , 体会不到李白作为诗歌史上一座丰碑的真正涵义。

荷尔德林说 , 文学是为 “ 存在 ” 作证 ,“ 存在 ” 是文学 的精神边界。《 将进酒 》 之所以要阅读 , 缘于李白对于存 在境遇的独特审视 , 一种从认识令人悲观现象的客观 存在、不可改变中提炼出来的理性的清澈 , 从而更积极 地面对生活。德国伟大哲学家尼采提出的酒神精神在 李白身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 我们的学生在感受 到这一点后反观自己的现状 , 是不是会受到震撼进而 学会理性地看待处境 , 能积极地面对生活呢 ? 所以仅仅 停留在李白借酒消愁是远远不够的。这首诗

最后 “ 与尔 同销万古愁 ” 的内涵和意蕴是非常丰富的 , 也是李白人 格精神的体现。我试着将这首诗的教学内容重点定位 为 :“ 理解千杯酒中的李白有着酒神精神的生活态度。”

【 教学流程 】

一、读出感受 , 读出疑问

师 :读完这首诗 , 请 大 家 说 说 自 己 的 感 受 或 感 觉 , 或者你有什么疑问。生 1:这 首 诗 最 后 “ 与 尔 同 销 万 古 愁 ”, 可 以 看 出 李 白借酒来消愁。生 2:结 合 课 后 注 释 , 这 首 诗 我 感 觉 李 白 表 达 了 自 己不得志 , 所以想解救来派遣内心的苦闷。

生 3:我 感 觉 李 白 对 金 钱 非 常 不 在 乎 , 只 想 痛 快 喝 酒。

师 :概况一下 , 大家认为这首诗想表达 :消愁、排遣 苦闷、喝酒后的痛快等。初读时我们总是找一些直接抒 情的语句 , 或者知人论世了解背景后找到意象来理解。

师 :同学们有什么疑问吗 ? 说说看

生 1:我感觉前面两行说的内容与后面内容没什么 大的关系。

生 2:我认为是有关系的。“ 黄河之水天上来 , 奔流 到海不复回 ” 我感觉就是时间像水一样一去不复返。而 “ 朝如青丝暮成雪 ” 表明时间过得 非 常 快 , 李 白 因 为 仕 途不顺 , 感叹时间易逝 , 所以会 “ 悲 ”。正因为这种 “ 悲 ”, 下面才会说 “ 人生得意须尽欢 , 莫使金樽空对月。” 要获 得快活 , 现在就是喝酒。(生笑

大语文论坛 ·教 例 品 评 75··

师 :好 , 这样的 解 释 能 够 说 清 前 后 的 联 系 , 既 然 时 间无情 , 那我何不快活一点生活呢。我想问大家 “ 尽欢 ” 你怎么理解 ? 生 1:我觉得就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师 :我可不可以理解成你说的是不要受人束缚 , 随 心所欲的意思。生 :(笑 大概是这个意思。

生 2:我感觉就是及时行乐吧。你想想时间流逝地 像流水一样快 , 而且不会回来 , 那么就要抓紧时间享受 生活。(生大笑

师 :同学们的理解我想在解读完整首诗后再来看 , 或许会有新的发现。老师也有一个问题 :后文 “ 会须一 饮三百杯 ”“ 将进酒 , 杯莫停 ”“ 斗酒十千恣欢谑 ” 这些语 句都是说要喝酒 , 为什么要用那么多语句来表达呢 ? 而 且 “ 天生我材必有用 , 千金散尽还复来。” 这个句子插在 中间 , 你怎么理解 ?(生沉默

生 1:我 感 觉 李 白 有 种 自 信 , 相 信 自 己 的 才 华 一 定 是能够得到施展的。不过我不太明白为什么要写那么 多喝酒的句子 ? 生 :“ 惟有饮者留其名 ” 不太理解 , 为什么只有饮者 留下名声 ?(突然提问 , 很意外

(生沉默 , 无人回答

师 :这个问题非常好 , 我提示一下 , 大家想想 “ 圣贤 ” 的 “ 寂寞 ” 是怎样的一种寂寞 ? “ 留其名 ” 的 “ 名 ” 是什么 ? 生 1:精神的寂寞。无人理解自己 , 无人明白自己内 心的想法。

生 2:名 , 可能是他们的作品吧。

师 :很好。圣贤对理想的追求在现实中遭遇困境 , 那种内心的孤独、彷徨、寂寞 , 通过酒来排遣 , 最重要的 是在酒中的清醒。例如 :曹操 《 短歌行 》“ 对酒当歌 , 人生 几何 ? ” 陶渊明 《 饮酒诗 》:“ 忽与一樽酒 , 日夕欢相持。” 竹林七贤的阮籍、嵇康都饮酒来寻找真实的自我。

生 3:我觉得古时圣贤是借助酒来让自己看清现实 , 同时还留下了诗作给后世 , 实现人生价值。

师 :深刻!我认同你的看法。

(板 书 :时 间 易 逝 , 人 生 苦 短 —— — 酒 —— — 尽 欢 —— — 佳作留名 —— — 人生价值

二、关于酒和酒神精神 师 :请同学们看 PPT 弗 里 德 里 希 ·威廉 ·尼 采(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 , 1844~1900 德 国 著 名 哲 学 家。西 方现 代 哲 学 的开

创 者 , 同 时 也 是 卓越 的 诗 人 和 散 文 家 , 是一 位兼 有 哲 学 家 的深 刻 思 想 , 和 诗 人 , 艺术家 的 浪漫 气 质 的现 代 最 伟 大 的 思 想家 和 哲 学 家 之 一。尼 采 为 了同 时 反 对 虚假 的 乐 观 主 义和 彻底 的 悲 观 主 义 , 用 古 希 腊 神 话中 的 酒神 狄奥 尼 索斯 的 形 象 , 来 命 名 那 种 个 人解体而 同 作 为 世

界 本 体 的 生 命 意 志 合 二 为一的 神 秘 的 陶醉境界 , 称 之 为 酒神 精 神。尼 采 认 为 , 酒神 精 神 喻 示着 情 绪 的发 泄 , 是 抛弃 传 统 束缚回 归 原始 状 态 的 生 存 体 验 , 人 类 在 消失 个 体与 世界 合一的 绝望痛苦 的 哀号 中 获 得 生 的 极 大 快 意。

生 :补充 , 我感觉李白在饮酒中找到了自己的真正价 值。他不适合官场 , 适合他的应该是远离官场的文人圈。

师 :非常好!我想把你的看法结合文本说得更丰满 些。通过补充的内容 , 我们看到了酒在李白身上的重要 作用。饮酒没有让李白沉醉 , 反而让李白更清醒地认识 现实。时间的流逝 , 生命的消逝都是无法改变的客观现 实 , 这常让人感到无望的悲观 , 何况李白此时已经被 “ 赐金放还 ” 八年之久 , 一时的极 度 绝 望 通 过 能 极 度 使 人麻木的酒让李白唱出了 “ 人生得意须尽欢 , 莫使金樽 空对月。” 我们可以读出李白内心的一时悲观和苦涩。然而李白毕竟是李白 , 这个曾备受唐玄宗重视的翰林 学士还是有着属于自己的人生判断 , 在 “ 长 醉 不 复 醒 ” 中 “ 恣 欢 谑 ”, 尽 情 地 发 泄 着 情 绪 , 他 抛 弃 了 朝 廷 的 束 缚 , 回归到生命的原始状态 , 开始审视人生。所以 “ 天生 我才必有用 ” 的那般自信出来了 ,“ 留其名 ” 就自然而然 地表达出来了。

生 :老师 , 我能够理解 “ 天生我材必有用 , 千金散尽 还复来 ” 这句话与前后文之间的关系了。李白在一度彷 徨、迷惑中找到了自我 , 所以他乐 观 地 对 待 现 实 , 更 加 积极地相信自我的才华一定会得到展现的。下面那些 与朋友不断喝酒的语句 , 实际上是表达出李白想明白 后的释然 , 感觉是非常痛快的 , 而不是苦闷的。

师 :厉害 , 我想这样的解读是真正读明白了这首诗 情感的丰厚意蕴了。三、李白诗歌中的抒情的深度与力量 1.现在再请大家说说 “ 尽欢 ” 的理解 ? 生 1:现 在 感 觉 不 是 简 单 地 借 酒 消 愁 , 而 是 遇 到 不 顺时要更乐观地对待生活。

生 2:有 些 事 情 是 没 法 改 变 时 , 我 们 能 改 变 的 是 自 己的心态 , 更加积极地面对。

师 :我赞同大家说的。“ 尽欢 ” 的内涵通过我们慢慢走近李白而变得丰富起来 , 我们也从中可以审视自己的生 活 , 看到哪些是不可改变的 , 认识到挫折、磨难是人生的 常态 , 而我们能改变的是用更加积极的态度去面对这些 不可改变的人生

常态。借助尼采的一段文字 , 同学们可 以更好地理解李白这首诗中的积极、乐观。(补充 PPT 尼 采说 :酒神 精 神 所 要 解 决 的 就 是 承 认 人 生 在 悲 剧 性 之 前 提下 如何 肯 定 并且弘扬 人 生 的 问 题 , 其实 就 是确 立 了 一 种 对 待 人 生 悲 剧 的 积 极 的 立 场。

师 :最后我想请同学们说说你怎么看李白的抒情 , 有着怎样的力量。大语文论坛 ·教 例 品 评 76··

生 1:我觉得李白的抒情不是我们原来认为的那样 , 多了不少积极的成分在里面 , 值得我去学习。

生 2:我 同 意 第 一 个 同 学 说 的 , 不 过 我 认 为 李 白 的 这种抒情带着不少理性的思考 , 他能够理智地看待人 生 , 这样的抒情很值得人品读。

师 :很好 , 学有所获。借用孙绍振教授的一段话 —— — 人的感情是有深度的 , 只有在不断摆脱现成的套话过 程中 , 才能摸到它的底。心灵的深度才是抒情的宝藏。情感是艺术的核心 , 表层是感觉 , 核心以下是深层的智 性 , 是理性。从 《 将进酒 》 中我们 看 到 了 李 白 的 心 路 历 程 ,“ 李白式抒情 ” 中既有着中式文化中特立独行崇高 伟大 , 也透着西方哲学酒神精神的自由、理性。这正是 李白诗歌抒情的深度和力量所在。

★ 作者单位 :江苏常州市第三中学。

以 《 咏雪 》 为例摭谈文言文的 审美教学 康日佳

本文结合笔者 《 咏 雪 》 的 课 堂 教 学 , 简 要 分 析 初 中 文言文的审美教学。

一、情感共鸣的鉴赏 , 提升审美的品味

何谓文学的鉴赏 ? 重庆炳在 《 文学概论 》 一书中说 :“ 文学鉴赏是人们在阅读文学作品、把握艺术形象过程 中 , 通过感知、情感、想象和理解 等 一 系 列 心 理 机 能 活 跃而形成的认识、体味和玩赏的审美活动 ”。在实际的 教学活动中 , 鉴赏不是孤立的环节 , 要根据学生的接受 能力和认知水平, 进行合理的引导、点 拨 , 达 到 预 期 的 教育效果。而鉴赏文言文 , 主要的突破口就是对重点句 子或词语的品味 , 品味是深入语言内部 , 探求语言神韵 的魅力。笔者在这一教学环节 , 做了如下引导 :“ 用 ‘ 撒 盐空中 ’ 和 ‘ 柳絮因风起 ’ 来比拟白雪纷纷 , 你认为哪一 个比喻更好 , 为什么 ? 请小组合作探讨。” 学生们通过认 真的交流探讨 , 从多个角度回答 :“ 我认为盐更像 , 柳絮 飞得过高过远 , 不像雪 ”;“ 我认为 柳 絮 更 好 , 柳 絮 的 轻 盈飘洒更像雪;柳絮更贴切 , 它预示着第二年的春天即 将到来 ……” 此时 , 笔者一 一 鼓 励 学 生 发 言 中 的 亮 点。随后把 同 学 们 所 说 的 归 纳 一 下 —— — 盐 和 柳 絮 的 颜 色、外形都比较接近雪 , 可以说都具备了比喻的先决条件 ‘ 形似 ’。可为什么大多数同学都认为 ‘ 柳絮因风起 ’ 更 好呢 ? 我想首先是 , 正如这几位同学所说撒盐像人为人

工的 , 比较刻意 , 没有诗意 , 缺少雪花的柔和之美;而轻 柔的柳絮随风而起 , 在空中漫天飞舞 , 这种轻盈飘逸的 形态非常像白雪在空中飘飘洒洒 , 比喻准确自然。第 二 ,‘ 柳絮因风起 ’ 给人以欢快轻松的感受与咏雪时融 洽、温馨(课文中 ‘ 欣然 ’、‘ 大笑乐 ’ 这些 词 语 所 反 映 出 的 其乐融融的家庭氛围相吻合。第三 , 柳絮给人以春 天即将到来的感觉 , 正如英国大诗人雪莱所说 :‘ 冬天 到了 , 春天还

会远吗 ? ’ 给人以丰 富 的 联 想 , 有 丰 富 的 ‘ 意蕴 ’。所以好的比喻不但要有 ‘ 形似 ’, 还要有 ‘ 神似 ’, 要形神兼备。” 通过笔者 “ 晓之以情 , 动之以理 ” 的细致点 拨 , 总结中蕴藉审美的启示 , 给学生提供了鉴赏的范例 和方法 , 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 这样的示范赏析 , 就能入 情入理 , 深入到语言的内部 , 学生才会感受到文言文语 言的魅力 , 再遇到类似文章时就会活学活用。

二、有感而发的延伸 , 丰富审美的内涵

课内知识的拓展和延伸 , 在文言文教学中占据重 要的环节 , 或者说是 “ 画龙点睛 ” 之笔 , 有了上一个环节 的示范讲解 , 看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这种审美技巧 , 最 后就落在拓展 “ 类文阅读 ” 的环节 了 , 在 知 识 迁 移 的 过 程中 , 既巩固已学的知识 , 又能达 到 举 一 反 三 , 触 类 旁 通的作用 , 进一步提高文言文的语感和鉴赏能力。笔者 在这一环节 , 做如下引导 :“ 讲到这里 , 老师又想到一个 例子 :唐代著名边塞诗人岑参也有一句咏雪的千古名 句。当然他所描述的景象与我们课文中所讲的 ‘ 白雪纷 纷 ’ 的景象略有不同 , 我们先来看一下他所描述的雪景 是怎样的(播放边塞雪景图景。我们课文中所描述的 是雪花飘扬的形态 , 而这幅雪景却是雪凝结在枝头上 , 生活在北方的同学一定都有这样的感受 —— — 尤其是晚 上下了一夜的大雪 , 清晨我们走在马路上或在校园中 往往就会看到这种独特的雪景。课文中谢道韫用 ‘ 未若 柳絮因风起 ’ 来形容雪花飘扬的形态 , 那么唐代诗人岑 参 又 会 用 怎 样 的 诗 句 来 形 容 如 此 雪 景 的 呢 ? —— —(课 件提示句 :忽如一夜春风来 , 千树万树梨花开 , 哪位同 学能谈谈你对这句诗的理解 ? ” 学生们回答如下 :“ 我感 觉诗人的想象非常新颖奇 特 ”;“ 我 觉 得 这 句 诗 的 意 境 特别美 , 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 诗人用梨花来比 喻白雪 , 所以偏说由春风造成的 , 这就使人几乎忘记了 冬天的寒冷 , 而感觉到了春天的气息 ”…… 学生们精彩 的回答 , 看出对课文的学习有一些意犹未尽之意 , 此时 教师及时地组织学生交流、探讨 , 这样可以最大程度的 挖掘文本资源 , 促进课内外知识互为补充 , 逐渐丰富审 美的体验。

三、举一反三的练笔 , 提高审美的能力

鲁迅曾说过 :“ 并非为美而存在 , 乃是美为人而存 在 ”。教学中的审美活动 , 它不仅仅是情感的介入 , 更难 能可贵的是基于文本的再创造 , 这是实现文言文审美

上一篇:北京市公务员考核实施办法下一篇:秋季开学第一课观后感心得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