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阶段英语学科评课的几点建议

2024-07-26

初中阶段英语学科评课的几点建议(精选9篇)

篇1:初中阶段英语学科评课的几点建议

初中阶段英语学科评课的几点建议

上海市黄浦区教师进修学院周加有

一、评课和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依据一定的教育教学原则和标准,从教学目标,过程和方法,教学效果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等各方面,对一节课进行综合、全面、客观的分析评价,它是一门科学。而评课往往是某一教师个体对课堂教学的某些环节所做的有选择性的主观评价,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教师在评课的过程中评课的侧重点不同,所以说评课和教学评价是有明显的不同之处。

二、评课的功能

评课是教评双方思想交流的过程,通过评课可以帮助执教者反思教学,改进教学,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同时评课也有利于评课者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素养的提升,评课者自身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水平的提高和评课者自身的教学机智和教学艺术的发展。正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所述:“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三、评课应该具备以下的特性

积极性(positive):是从帮助被评教师提高教学的角度出发,不是挑毛病找茬;生成性(generative):是在原有教学的基础上,总结优点,扬长避短,帮助教师发现优点,总结经验和规律;同时可以针对教学过程中的不足,提供有效的教学建议;

反思性(reflective):评课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比较反思,实现自我提升;创造性(creative):评课是围绕具体教学案例,集思广益,开展教学实践研究,是教学理论和实践结合的有效途径,通过总结评课意见,往往可以解决教学实际中的一些问题。

四、评课建议

1.实话实说,客观公正

出于善意,就说一些好话,教评双方都没有收益。只有本着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精神,评课才有实际的意义。但实话实说,也要讲究方法和策略,讲究说话的艺术,要让被评教师愉快地接受改进教学的建议。

2.设身处地,换位思考

评课者要站在执教者的立场本着帮助执教者的态度去分析考虑问题,给执教者一些中肯的建议,特别是要用一种十分诚恳的态度,在充分肯定的基础上,提出改进的建议,这样才能够让执教者乐意接受。

3.言之有物,理论联系实际

有些评价者喜欢在评价的时候搬出一些空洞的大道理,像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等等,其实并没有什么意义。评课时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要运用教育教学理论知识,但更重要的是一定要找到支撑理论的具体教学亮点,甚至可以是教师的一句话一个动作,一定要细致入微。

4.突出重点,言简意赅

围绕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1)课堂教学目标的设定是否科学合理(2)教学过程的设计是否符合教材的特点和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3)教学的即时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情感(4)教师的基本素养对教学过程的影响等。

篇2:初中阶段英语学科评课的几点建议

来源莲山

课件 w ww.5 y kj.Co m来源

给新教师的建议:关于听 评课的几点想法

这学期是新一轮聘任期开始的第一学期,学校大部分老师为年轻教师,考虑到学校应该为他们提供学习锻炼的教研平台,我校与两所邻校共同开展了三校互动教研活动。我们认为,对于一个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而言,课堂教学能力是最基本最首要的专业素质能力,所以我们教研活动暂以听评课为主。听了一些年轻老师的课,不算多,有了些感想,算不得高见,仅将本人几点零碎的思考整理出来与同行分享,也希望能给某些年轻教师一些有益的借鉴。

新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能力的最佳途径:教学反思

近两学期以来,在开展校内听课及三校教研的评课研讨时,我们都会先请授课老师来谈谈本堂课的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然后再进行评课研讨,研讨后还会要求老师要及时写教学反思。前两周的评课研讨活动上,年轻老师小H上完一节数学公开课,因为自认为课上得不太理想,发言时情绪明显有些激动,还带着自责说,因为自己第一次在这么多人面前上公开课,心里有些紧张,因上课刚开始时提出的一两个问题后,没想到学生答不出来,极大地影响了自己的心态,所以后面也越上越压抑,没有激情去调动学生,课堂也很沉闷。我想,作为新教师,一堂课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之处,这是很正常的事。能够通过这一节课发现问题,吸取经验,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加以改善和调整,这就达到了提高自己的目的。对于新教师来说,最重要的不是这堂课上得多么成功,而是要有正确积极的学习心态,无论课上得好不好,我们都应该进行课后的自我反思,并将这些思考运用于今后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因为相对于我们的日常教学,外出参加各类研讨培训活动的机会总要少得多,所以我坚持认为,教学反思是新教师提高自身课堂教学能力的最佳途径。

在几次的三校研讨活动中,我看到很多年轻老师在评课时没有底气,以自己没经验为由,不喜欢或不敢发言。于是我特意提出这样一个建议——评课时把发言权首先让给新老师。因为,我认为,逃避发言很多时候是因为人的惰性——不愿意深入思考,这不是谦虚或经验的问题,一堂课听下来,只要愿意积极思考,不论你的观点正确与否,总会有所发现。而积极深入地思考并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对于每个教师来说,也是一次难得的锻炼机会。此外,在教育教学中遇到各种问题时,有一句话或许能使我们有所启发,那就是——少埋怨学生,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语言表达(包括表达习惯等)——这关乎的不仅仅是一堂课

如果有人问我,评判一个老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好坏,最基本也最重要的标准是什么?我的回答是:语言表达能力。听的课越多,便越觉得语言表达的的重要性,也越加深我的这种想法。还有极其重要的一点,语言表达能力(包括表达习惯等)——这关乎的不仅仅是一堂课的问题,而是直接影响每一堂课的教学效果。我无法想象,一个口齿不清、语言贫乏的教师如何上好一堂课。在我看来,一堂课的很多不足之处都与教师的语言表达有关。我想以这学期听过两个老师的课为例。这是本校教师小Z执教的一堂语文公开课,本堂课最主要的问题是:有部分预先安排的内容来不及教完,老师提出的几个问题大多数学生答不出来,表现不够活跃,于是老师花了许多的时间用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问题出在哪呢?其实答案显而易见,大家一致认为,原因并不在于提出的问题本身有多难,而在于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问题过于空泛、笼统,表述问题时语言不够简洁明了,有时一个问题出现多次重复解说,缺乏引导的技巧,导致学生不知如何回答或答非所问。同样,听了数学教师小L的课后,听课老师一致认为:课堂较为沉闷,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不高。给人印象深刻的是,该老师在讲课时,语气、语调都显得比较生硬,时不时夹带着“哦,哼”等语气助词几乎成了他的“语言特色”,此外,整堂课听下来,对于学生的每一次回答,他很少作哪怕一点适当的评价或鼓励。因此,在课后评议时,我们将语言的表达问题作为一个重点提了出来,并希望其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自觉加以改进和不断提高。类似的令人遗憾的课例数不胜数,因此,要成为一个课堂教学能手,要上出一堂好课,最基本也最重要的是首先要成为一个能说会道的人。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有意识地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的语言表达技巧,包括语言的规范性、逻辑性、丰富性和亲和力,并且始终将对语言的敏感作为一种自觉的追求和职业习惯。

课是上得顺利圆满了,但你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吗?

“过于刻意地注重、营造活跃的课堂,这是课改给课堂带来的误导,课堂有时是需要适当的安静,才能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来思考。”负责教研的高老师在评课时颇有感触地说。这些话我深有同感,我们在坚持课改的同时,也应该坚持批判性的理性思考。

听过许多课,常看到这样的情况:有时候,提的问题太多,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却太少,表面看起来课上得很顺,课堂气氛活跃,其实学生往往没有得到真正的思考。还有一种情况,为了把课“赶”完,甚至急于打断学生的思考或回答,因为怕学生回答不出来耽误时间使课上不完,于是没有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考时间。有的老师提出的问题本身就有问题,过于笼统,问题太长,脱离学生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等。因此我常想:老师能不能上得轻松一点,讲得少一点,慢一点,问题提得少一点,给学生的思考多一点。因为我们知道,一节课只有40分钟,老师讲得越多,学生用来自主探索与思考的时间越少,因此得到各种能力的培养、锻炼便越少,学生所得也便越有限。所以我认为,在课堂上,老师要敢于相信孩子,尽量讲得少一点,甚至“懒”一些,只要学生能通过自己努力能完成的任务,老师尽量不包办代替。正所谓,教是为了不教。在这里我有个建议:听课时,不妨把自己假设为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来听课,比如思考老师的每一次提出的问题,也许你会有新的发现。

对于备课,我自己有这样的想法——不能让学生过于轻松甚至不需要经过太多思考便能完成学习任务,甚至应该给学生设置一些难度适中的“障碍”。记得前几年担任五六年级的数学老师时,我特意买了好几本奥数,经常会从中挑出几道题,有时是抄在纸条上让他们传阅,让部分学有余力的同学在完成课本学习任务后去完成,课后,我经常看到学生们会围在一起进行思考、讨论,比赛谁先想出来,越是经过艰苦思考完成的题目,越让人觉得有成就感。这样做的目的不是为了应付奥数比赛(镇里也没有举行相关比赛),而是为了让部分学生优秀生能够“吃得饱”,在思考解题的过程中享受思维带来的乐趣。

公开课:别“习惯性”地忽略中等生、后进生

课堂应该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尽量使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参与课堂,这本是一个常识性的教学原则。然而,听过不少公开课(尤其是借班上课),却发现大多数同行们,似乎习惯性地将这个问题忽略了。经常看到这样的情景:一堂课下来,老师个人素质无可挑剔,课也上得似乎让人无话可说,学生配合默契,然而遗憾的是:回答问题的学生总是那么两三个。很多老师,尤其是经验不足的新老师,尤其是借别校的班级上的公开课。因为一心想把课上得顺利圆满,害怕学习落后的学生出错不知如何收场。可是,不知老师们有没试想过,如果这堂精心准备的公开课是成功的,如果一个学期的课都这样上的话,如果那些常被遗忘的中等生、后进生在课堂上长期得不到关注,那么结果可想而知,学生知识技能及成绩的两极分化必定更加严重。我想原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教师缺乏“关注每一个学生个体”的意识。二是教师对缺乏较强的课堂应变能力或者足够的自信(当然还有公开课的“特殊性”),这个不再多说。前者无须多说,至于后者,课堂原本就是不断生成变化的教学活动,课堂中出现各种自己预想之外的情况,如学生答不出题或课堂出现“不和谐音”,作为教师,应该把它视为一种挑战和考验,才能更准确客观地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借此不断提高自己的课堂调控和应变能力,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学技巧。这也是一个教师应有的职业素养。

文 章

来源莲山

篇3:初中阶段英语学科评课的几点建议

口语是一种利用语言来表达思想, 进行口头交际的能力。口语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读和听等输入手段获取语言信息, 经过思维对所获取的内容和语言进行加工和重组, 然后以语音的形式输出。由于种种原因, 大学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重输入、轻输出”的现象, 即重视语言知识的教学, 轻视语言技能的培养。所以, 口语课上, 大多数学生往往张不开口, 从而失去了学英语的信心。在语言交流方面难以达到运用自如, 在涉及到英语口语表达方面的事务中, 往往感到力不从心, 听不懂, 说不出, 更难以与外国人直接交流, 在外国人面前成了“哑巴”!此种现象和高校教学大纲的要求和人才培养的需要格格不入, 必须引起关注并逐渐加以克服;同时和快速发展的经济需要极不相协调, 所培养的学生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和需要, 所以, 口语教学确实是一个薄弱环节, 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和思索。

二、形成的原因分析

1.中国传统教学模式及理念的影响

中国的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的传授为主。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但在课堂活动中却非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致使英语教学形成了这样一种情形:教师讲的形象生动, 学生听的专注认真, 预习、讲授、总结、作业、复习。每一步都做得堪称完美, 传统的笔试结果也理想, 但是独独缺少了口语操练。以至于出现很多高考学生、研究生复试时笔试听力优秀, 但却说不出一句流利像样的英语。还有许多中国留学生雅斯、托福、GRE成绩都不错, 到国外后却发现很难融入进去。追其原因, 就是口语练习的缺失造成的结果。在国外一些非英语国家, 教学方式上不具一格, 灵活多样。大多数西方国家以开放式、启发式教学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参与能力, 让学生积极参与、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点, 教师起辅助指导作用。大多数学校入学考试也注重学生的实际能力而不单纯以学生的笔试为录取凭证。例如, 德国、丹麦、荷兰等非英语国家的学生从小学英语, 他们在课堂上并不过分强调语法, 而是重视语言的交流和表达, 结果这些学生大都讲一口流利的英语, 词汇量也大。

总之, 在我国的教育体制下, 学校教育看中的是学生的考试成绩而且往往以此作为衡量教师工作质量的标准和尺度, 这大大限制了教师的口语教学, 使他们在繁重的教学任务和片面追求成绩的压力下, 不敢投入过多的时间进行口语的教学和操练, 更多的强调词汇的学习、语法的讲解和传授, 严重阻碍了口语水平的提高。

2.中国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

众所周知, 东方人尤其是中国人, 在孔孟儒家思想影响下, 大都讲究委婉含蓄, 尤其在公共场合, 宁少勿滥。受这种思想的影响和熏陶, 大部分中国学生往往在课堂上不擅于大胆发言, 积极进行英语口语的操练。一怕表达不好, 说错句子, 被别人耻笑。二怕表达好了被别人嫉妒。有能力的不愿主动示范练习, 没能力的又不敢贸然讲英语。极大的阻碍了英语口语的进行和提高。而以美国为首的欧美国家的学生, 比较善于表现自己, 乐于在公共场合用外语交流。语言是一种交际工具, 学习一门外语的终极目标是进行交际, 以达到交流的目的。为了达到这一目的, 必须要大胆的开口讲, 积极的说, 做到学以致用

由此可知, 造成这种现象一方面是由于教学大纲对口语要求偏低, 同时又没有相应的口试手段的出台;另一方面, 许多院校对设立独立的口语课重视不够, 多数教师也不愿意主动去探索生动而有效的口语教学法。但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是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对英语口语的要求越来越高。

三、现阶段高速发展的社会对大学生英语口语的要求

高校公共英语学习的目的是: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 具有较高的英语阅读能力;具有听说读写的能力;在涉及外交的日常活动和业务中进行简单的口头和书面交流, 并为今后进一步提高英语的交际能力打下基础。整个教学过程强调“打好语言基础和培养语言应用能力并重;强调语言基本技能的训练和培养实际的语言能力并重。”著名的语言学家Widdson指出, “以交际为目的的语言教学要求一种教学方法, 把语言技能和交际能力结合在一起。”所以, 对高校的学生在加强基础语言知识传播和基本技能训练的同时, 着重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交际的实用能力。

四、对策和建议

1.加强语音训练, 这是学习口语的基础

针对语音训练, 加强语音知识的教学。语音是基础, 是基本的保障。教师可以把发音相近的单词置于句子的语言环境中。引导学生加强对弱读、连读、同化等语音知识的强化训练。让学生熟悉一些常见生活语境和在语境中常谈到的问题。注重把听力作为每日练习口语学习的必经之路.当然仅课堂时间是不可能真正提高英语口语的, 必须加强平时的语境训练, 课内外结合, 相互促进, 才能提高说的听力。也可以利用形式多样的材料:生动富有哲理的谚语, 绕口令;朗朗上口的诗歌。总之, 材料设计上力求内容的多样性、丰富性, 否则, 学生很难坚持;所以, 丰富的口语教学材料是提高学生口语兴趣的基础。

2.加强角色训练, 注重情镜教学, 这是口语学习的关键

交际语言理论的思想核心是“让游泳者到水中去”, 它告诉我们实践是学习口语的唯一途径。教师要从讲授的角色转变为组织者, 而学生则成为活动的主体。教师和学生角色的转换会给学生带来一种新鲜感, 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用英语表达, 更主动地投入, 从说中体会到一种成就感。在高校非英语专业开设的英语听力教程中, 每单元除了结合课文内容设计了大量的听力训练以外, 还有很多“Opening Your Mouth”的题目。这是一种实用性很强的练习, 有看图说话, 续说话题等。比如, 在学习招工面试的时候, 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别扮演面试官 (interviewer) 或接受面试者 (interviewee) 进行角色表演, 实践证明, 学生的参与意识很高, 而且印象很深, 达到了学习口语的目的。因此作为学习的引导者的教师是相当关键的。要利用好这部分材料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积极的讨论, 勇敢的交流, 在交流对话中逐步建立用英语去思维的学习习惯。

3.改变英语成绩的评估模式, 这是学习口语的保障

高校英语教学模式的改变应将口语成绩纳入学生终结性评估中。目前, 社会用人的现状使大多数学生都认识到了英语在未来工作中的重要性。有调查表明, 有75%的学生学习英语是为了找到更好的工作, 他们把英语当作一门技能来学习, 就是为了目前和将来的发展。因此, 学校必须明确培养方向, 根据不同的培养目标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学校应以学生为主, 不断地强化英语理论与实践应用能力, 并尽可能地为学生联系实践锻炼机会, 让学生能学以致用。在评估环节上要把平时的口语成绩纳入期末成绩中, 这就需要学院有相应的制度作为理论支持。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 结合专业需求有梯度地为学生安排相应的口语课时, 把口语考试纳入对学生的评估中, 这样, 让学生从一入校门就有这种紧迫感, 更加主动的训练。

4.口语课堂与课外活动的结合, 这是学习口语的延伸

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任务, 仅仅靠课堂训练是远远不够的, 还必需加入灵活多样的课外活动, 把课内课外有机结合起来, 使课内和课外形成口语技能习得的连续体, 实现课内和课外的高效动态联动。课堂上, 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将学生生活纳入口语教学实践, 把所学的英语知识纳入口语技能训练;课堂外, 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作为口语课堂的延伸、补充和拓展。我们可以举办咖啡吧、英语角之类的课余活动。设想一下:在周末的晚上, 每个教室课桌错落有致, 三四个人一起, 点着蜡烛, 喝着咖啡, 就自己感兴趣的话题畅所欲言, 是怎样一种轻松和谐的情景啊!学生们聚在一起, 没有课堂和教师的束缚、没有任何压力, 就自己感兴趣的话题, 各抒己见。既练习了口语, 又探讨了人生结识了朋友, 效果非常好!这些活动能充分调动学生口语技能习得的主观能动性和参与积极性, 使学生获得了极大的满足感、进步感和成就感, 从而激发更大的口语兴趣和学习动力。实现学与用的互动。

5.教师应把握纠正学生口语错误的时机, 这是学好口语的后盾

英语教学注重训练交际能力, 因此, 课堂上有大量的英语信息传递和交流, 学生的听说活动大大加强。这样学生表达过程中的错误信息就会显现出来。口语课教师最重要的任务应是帮助, 鼓励学生开展口语活动, 用各种方法以达到学生口语练习的最大实践量。在学生自由表达思想时, 不宜过多纠正, 在学生说话中间, 尤其不宜打断。教师要根据错误的不同类型及其成因, 恰当地选择纠错时机。逐渐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敏感性以及对语言错误的识别能力, 学生具备了这种敏感性的识别能力后就会不断地自我纠正。随着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 错误也就会逐渐消失, 这样也就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五、结束语

大学公共英语教育呼唤新思路、新方法。处于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大学英语口语教学, 是一项极其艰辛而又重要的教学任务, 作为从事语言教学和学习引导者的教师们, 必须对英语口语教学加以重视, 绝不要沿袭英语课堂上教师“一言堂”的非正常模式。要在语言教学上敢于创新, 改变观念, 大胆探索, 力求使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 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和需要, 培养出新时代新形式下的真正的英语人才!

参考文献

[1]季绍斌.非英语专业学生口语课的教学调查与研究[J].陕西工学院学报, 2002, (3) .

[2]兰祖利, 里斯.丰富教学模式[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3]刘培焕.谈外语课堂教学的互动式[J].教育实践与研究, 2004.

篇4:初中思想品德学科的几点教学建议

根据近十年的教学经验,谈谈如下看法:

一、思想品德学科应注意正文的朗读

查看历年的中考试卷你会发现,答案几乎全在教材上,而且绝大多数答案在教材中。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朗读有奇效。在课堂上对正文的朗读可分为个人朗读和集体朗读。个人朗读可使学生的脑神经处于极度兴奋的状态,集中精力,这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正文内容。全班朗读则需要班级全体成员的配合,活跃了班级生活,对心理健康有益的同时也加深了对正文的理解。朗读还是一种思维体操,有助于减轻精神压力,锻炼记忆力和表达力。叶圣陶说:“吟咏的时候,对于探究所得的不僅是理智的理解,而且是亲切的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法化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

二、思想品德课课件的运用要适时适量

课件的运用要适时。也就是说要在恰当的时候展示。多媒体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已经被越来越多地运用在教学实践中,不可否认,采用影视等多媒体技术讲授更形象生动,但有的老师制作的课件画面花哨,幻灯片数量较多,整节课老师在不停地操纵鼠标,无暇与学生交流和仔细讲解,得不偿失。个人认为课件应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如,在讲八年级上册《同学·朋友》一课时,我只运用了三四个必要的幻灯片,最后我在结束课时播放了一首关于友谊的诗歌,并让班上朗读最好的学生朗读,学生因深情的语句感染而动容,情感得到升华,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课件的运用要适量。一堂课只有四十五分钟,在课件的选择上要考虑时间的多少。如,我在听七年级上册《让生命之花绽放》一课时,这位老师选择的是《我是演说家》栏目中李帅的演讲《残疾人不为励志而来》进行导入,可以说这段演讲很感人,他让我们认识到了每个生命都具有独特性,让我们更加珍爱生命。但这段演讲长达七分钟再加上老师前面的导入共九分钟,对于一节课来说,导入所用的时间份额有点大,以至于后面学生没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去发言。

三、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所选的材料要具有时代感

作为思想品德教师,应跟上时代的步伐,多听新闻,多了解时事,以充实课堂,关怀学生的精神成长需要,用初中生喜闻乐见的内容组织课程内容,实施教学,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教育。如,在讲“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及作用”时,我运用多媒体展示了“2015年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大阅兵”片段,学生的爱国热情、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知识点迎刃而解。又如,讲《学会合理消费》一课时,在导入“怎样合理消费”这一问题时,我出示了关于“2012年我国出境旅游的人数和年消费总额的数据”及“有关国家为了赚取更多的中国人的钱而设立了相应研究中国人消费习惯的机构”的新闻,学生被这些新闻的内容所震惊,激发了爱国的情感,端正了学习态度,很好地达到了教学目标。

四、思想品德课要注意课前提问的难易度及提问方式的多变性

课前提问有利于学生牢固地掌握已学知识点。那如何提问呢?首先,应该明确提问的目的是发展学生思维,学以致用。课前提问不应过于简单,这样不能引起学生积极思考,不利于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但又不能太难,难则会让学生信心全无。因此,一定要掌握好难易度,除此以外,课前提问方式应善于变化,改变传统的教师向学生提问的方式。如,在适当的情况下进行学生与学生间的提问。这时的老师是观众、是监督者,老师要机智灵活地倾听并分析学生的问与答是否合理,当发现问题时要及时指出更正。因学生是用心问与答的,长此以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再如,在期末复习课时,教师在课前将要问的问题做成小纸条放在盒子里,上课时,由学生抽签并回答问题。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到乐而思学的目的。正如陶行知所说:“学生有了兴趣,就会用全副精力去做事,所以学与乐是不可分的。”

五、课前教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老师素质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成长。在上课时教师说的每一句话都必须是准确无误的,否则会影响到学生的认知。因此,我认为教师无论是上新课还是复习课都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哪怕只是一句过渡句。如果是有争议的、无法确定的内容,就应及时查找资料,这体现了教师的职业道德。

篇5:关于小学英语学科教学的几点建议

一、教学准备

第一条 学习课程标准,临沂市小学英语教学策略,明确小学阶段英语教学的目的、要求和内容。除重点掌握任课年级教材外,还应熟悉小学其他年级教材,了解教材编排体系,根据学生实际和英语水平,制定学期授课计划。

第二条 认真钻研教材,明确各单元的教学目标和内容,注意单位间知识点的互相衔接与渗透,注意教学内容的滚动和复现;要善于结合实际教学需要,灵活使用教材,可对多种教材的相关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合理分配教学时间。

第三条 做到一课时一教案。教案设计要确定本课时目标要求、重难点分析、教具、媒体准备、教学过程(要体现学生活动的内容)、板书设计和活动作业。教学目标设计要明确具体、可操作,设计活动层次清楚、有梯度,教学设计要结合教学内容有效运作听做、说唱、玩演、视听、读写等教学手段。

第四条 个人备课或集体备课,应分析学生语言学习中存在的问题,重视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和自学能力的培养。备课时要认真参阅教学参考书,研读主备人的教案,结合自己的特色,关注学生语言知识输入的实践过程和语言能力形成的体验过程,形成具有高效、实效性强的教案。

第五条 在书面备课的基础上,教师必须对要呈现的说唱、表演、视听、读写等作品提前进行聆听和实战演练,尤其应多听读模仿教学录音,自身整音,尽可能呈现给学生标准的语音语调,使教学具有一定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二、课堂教学

第六条 课堂是小学生接触和使用英语的重要场所。课堂教学要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语言发展实际,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开口,投入表演;教师不应过多关注自己表演,关注少数优秀学生;要善于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反映,及时调整教学设计和策略。

第七条 精心设计有效的活动和任务。活动设计要目标明确,体现梯度,操作简便;活动参与面要广,活动示范要到位,让学生明白活动的过程;活动成果应有具体的展示,对活动的开展和学生的表现应进行及时反馈。

第八条 创设语言情景,激发学生兴趣。结合小学生的生活体验,充分利用实物、图卡、词卡、简笔画、录音、录像等多种媒体手段,以及师生肢体语言,引导学生参与各种语言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在特定情景下运用所学的语言材料做事;避免情景创设过分豪华复杂,忽视语言运用的现象。

第九条 学习英语从“听”起步。听是说的前提,没有听,说就无从模仿。小学生语言敏感性强,乐于模仿,教师要训练学生静心听,认真听示范发音、先听模仿、再说实践,使其充分感知英语的语音语调特点;在培养听说能力的同时,注意读写能力的训练。

第十条 明确视听教学要求,保证视听时间平均每周20--25分钟,每学年不少于10小时,充分利用光盘、多媒体等教学手段,使学生能看懂程度相当的英文动画片和英语节目。尽可能选用纯正地道、原汁原味、体现英语文化特色的视听材料,给学生可理解的语言输入量,发挥视听媒体对小学生良好的语音语感形成的积极作用。

第十一条 朗读有利于培养学生语音、语调、节奏、语感等,也有助于“说” 的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学生朗读英语好或差,很大程度上取决与“先入为主”的示范朗读。因此,教师必须十分注重标准的范读和领读。在听的基础上,提倡学生自由读,有感情朗读,纠正集体朗读拖音明显、节奏较差、语速偏慢等现象。

第十二条 要重视写的训练,通过抄写、默写、听写、合并句子、先说后写、语篇的仿写等方式锻炼学生写的技能,巩固和运用学到的语言知识。教师要规范板书,注意大小写笔顺、笔画和标点符号的示范,培养学生正确的书写习惯。教师可根据自己的特长,帮助学生学习欣赏英文的手写印刷体。

第十三条 教学中应以主要的语言点为主干,积极带动旧知,使之滚动运用,通过铺设关键词、关键句的方式,搭建语言“脚手架”,帮助学生明确语言框架,达成语言运用;对新的语言材料提倡词不离句,句不离篇;避免过多的语法讲解,通过语言实践,引导学生发现、总结语法规则,促进学生良好的英语思维品质的形成。

第十四条 在日常的教学中坚持语音教学的渗透,使学生了解、掌握一般发音规律,提高认读、拼读能力。

第十五条 积极采用小组合作的课堂组织形式。要注意组和组之间的、组中成员之间的合理分工,教师要合理控制时间,并在组间巡回指导,避免小组活动中不使用语言,或只有个别学生说的现象。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大胆表述、认真倾听等良好的合作习惯,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语言实践发展的机会。

第十六条 课堂组织要尽可能运用英语,必要时运用母语,Speak English as much as possible.But do speak Chinese when it is necessary.语言组织要简洁明了,动作示范要准确到位;力求发音正确,口齿清楚,教态自然。

第十七条 对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错误应给予客观的评价和恰当的纠正,不要重复学生的语音或语法错误,要选择恰当的语气,给予真诚和正确的反馈,对于弱势学生应多给他们创造表现的机会,宜采用激励性评价,保护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第十八条 每堂课的最后应留出5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整理、巩固与反思,尤其应注意听说作业的当堂指导和反馈。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单独辅导,对有潜能的学生进行适当的拓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和发展。

一、运用持续不断的语言知识,培养学生持久的兴趣

小学英语教学是要重视培养兴趣,单靠唱歌游戏不能培养学生持久的兴趣。新鲜劲儿一过,孩子们就会厌倦。所以,唱歌游戏应该作为小学生学习英语语言知识、技能的一些手段,而不是培养兴趣的手段。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手段帮助小学生在记忆力强的时期多记单词,多学习语言规则,并尽可能多创造模仿的机会,提高学生的语音和语调。在英语学习中,听、说、读、写、译五种能力是可以互补的。真正做到听说先行,读写跟上。光听说不读写,很难收到高效。只靠模仿不培养学习能力,也难减轻学习负担。所以小学生还是应当认真进行语言学习。

二、英语应用能力需要相应的词汇。

目前在小学的低年级的英语教学中,不要求学生掌握词汇,而只要求学生能根据提示或图片说出该单词,其本质无非是要学生们死记硬背,鹦鹉学舌。

由于小学生们没有相应的读音规则训练,不熟悉词汇的拼写规则,单词的音、形、意三者不能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因而导致了单词记忆的困难,并成了小学生学英语的困难。

三、努力培养学习兴趣。

篇6:构建初中英语高效课堂的几点建议

一、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初中英语教师意识到要加强和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

教学方式单一, 缺乏创造性。目前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 很多英语教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 照着课本和教材教学, 没有拓宽英语知识的意识。生搬硬套各种教学方式和理念,没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也没有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差异化的备课和教学,在教学方式上缺乏创造性,制约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限制学生对英语学习能力的提高。

被动听讲效率低,师生关系疏离,学生问题无法得到及时和有效解决。目前多数英语教学是老师一言堂,学生默默听缺乏相应的互动。初中英语是学生正式学习英语的开始,由于学生对英语掌握的知识不足, 难免在课堂上出现各种不同的问题, 而课堂的45分钟, 很难面面俱到回答学生的每一个问题,课后师生之间缺乏互动,因此学生的问题无法及时解决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很难提高。各种学习困难和问题的日积月累容易使学生对英语学习望而却步。

教学活动缺乏实效性。开展教学活动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投入英语学习的课堂和氛围中, 然而有些初中英语课堂活动流于形式,缺乏实效性。学生是否真正投入英语学习中,是否对课堂英语知识有所消化和进步,教师往往不大关注,从而使课堂英语活动流于形式, 无法达到锻炼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目的。

二、构建初中英语高效课堂的几点建议

初中英语是学生实现英语入门学习的关键阶段, 如果这个阶段能让学生积极正面地学习英语将对学生的后续学习产生重要的影响,且终身受益。如何构建初中英语高效课堂,下面提出几点建议。

第一做好充分的教材阅读和备课准备。因为备课的最终目的是将知识传授给学生, 所以在备课时要尽量采用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方式引出教学内容,结合课本和教材知识,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同时深刻理解教材的内容,把握好教材的知识结构、重难重点及训练点,构成知识网,充分做好备课准备最终在课堂上游刃有余,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第二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浓厚兴趣,才能不怕困难坚持不懈地学习。因此,将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作为打造初中英语高校课堂的首要目标。教师要勇于创新,改变一言式的课堂教学方式,从各方面出发,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吸引学生融入学习英语, 将英语课堂变为学生积极参与和交流的课堂,同时引导和鼓励学生进行启发性的思考,由深入浅,将学生被动听课转变为主动思考, 如此才能逐渐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英语学习能力。

第三构建情景教学, 为学生学习英语营造良好的氛围由于英语是一门外语,不是母语,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一定的差距,所以在教学时要注意营造学习氛围。教师应当向学生了解一些必要的授课内容的建议, 再加入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堂教学。同时,在课堂中编排一些场景让学生进行对话演练,说出自己的个人学习英语的方法,从而营造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 让每个学生都发现英语的实用性,也可以结合异国风情的风俗和事例,激发学生对学习英语的兴趣。

第四利用多媒体课堂教学,增强英语课堂的生动性。多媒体是课堂教学的有效工具, 对于初中英语的课堂来说不妨增强一些风土人情的图片、视频和电子阅读等多媒体的教学,使学生百闻不如一见。抽象的英语语法是初中学生学习英语的最大障碍,通过耳濡目染的全方位教学,加入学生的手动、口动的参与才能留下深刻的学习体验。这种体验式的多媒体教学相对于枯燥的灌输式教学,多媒体教学往往事半功倍,更能提高学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加深对英语知识和内容的理解。

第五要以学生为主, 增进师生交流。在当今的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当树立将自己怎么方便教学转变为学生如何方便学习的理念,以学生为主,增进师生交流,全面了解和掌握学生的个人素养和英语水准。在大班学生中,设立小组负责人通过负责人和课代表组成的学习委员会和老师进行课程学习的传递和进度的控制。将学生的各种问题汇总,对共性的问题进行专门的讲解,针对个别学生的问题进行辅导,考虑学生之间的个性互补,多加沟通和交流。少一些师长的架子,多一些朋友间的分享,同时组织一些课外活动,给学生充分的发言机会,使学生和老师之间相互影响,共同进步。

三、结语

初中英语是学生终身学习英语的关键, 只有教师切实重视,多加关注学生的学习,重视高校课堂教学,充分信任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了解学生,并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建立生活化的语言情境和活跃的学习氛围, 这样才能构建初中英语高效课堂。

摘要:初中时期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奠基阶段,也是培养学生对英语的浓厚学习兴趣和养成良好英语学习习惯的重要阶段。英语作为一门外语,没有母语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与条件,学生学习起来自然有所生疏。为了让初中生更快更好地学习英语,教师应当重视初中英语的教学工作,积极构建高效的初中英语课堂,为学生长期学习英语打下良好的基础。文章对如何构建初中英语高效课堂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篇7:初中阶段英语学科评课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 高校英语 英语口语 建议 对策

一、大学生英语口语课的现状分析

口语是一种利用语言来表达思想,进行口头交际的能力。口语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读和听等输入手段获取语言信息,经过思维对所获取的内容和语言进行加工和重组,然后以语音的形式输出。由于种种原因,大学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重输入、轻输出”的现象,即重视语言知识的教学,轻视语言技能的培养。所以,口语课上,大多数学生往往张不开口,从而失去了学英语的信心。在语言交流方面难以达到运用自如,在涉及到英语口语表达方面的事务中,往往感到力不从心,听不懂,说不出,更难以与外国人直接交流,在外国人面前成了“哑巴”!此种现象和高校教学大纲的要求和人才培养的需要格格不入,必须引起关注并逐渐加以克服;同时和快速发展的经济需要极不相协调,所培养的学生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和需要,所以,口语教学确实是一个薄弱环节,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和思索。

二、形成的原因分析

1.中国传统教学模式及理念的影响

中国的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的传授为主。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在课堂活动中却非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致使英语教学形成了这样一种情形:教师讲的形象生动,学生听的专注认真,预习、讲授、总结、作业、复习。每一步都做得堪称完美,传统的笔试结果也理想,但是独独缺少了口语操练。以至于出现很多高考学生、研究生复试时笔试听力优秀,但却说不出一句流利像样的英语。还有许多中国留学生雅斯、托福、GRE成绩都不错,到国外后却发现很难融入进去。追其原因,就是口语练习的缺失造成的结果。在国外一些非英语国家,教学方式上不具一格,灵活多样。大多数西方国家以开放式、启发式教学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参与能力,让学生积极参与、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点,教师起辅助指导作用。大多数学校入学考试也注重学生的实际能力而不单纯以学生的笔试为录取凭证。例如,德国、丹麦、荷兰等非英语国家的学生从小学英语,他们在课堂上并不过分强调语法,而是重视语言的交流和表达,结果这些学生大都讲一口流利的英语,词汇量也大。

总之,在我国的教育体制下,学校教育看中的是学生的考试成绩而且往往以此作为衡量教师工作质量的标准和尺度,这大大限制了教师的口语教学,使他们在繁重的教学任务和片面追求成绩的压力下,不敢投入过多的时间进行口语的教学和操练,更多的强调词汇的学习、语法的讲解和传授,严重阻碍了口语水平的提高。

2.中国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

众所周知,东方人尤其是中国人,在孔孟儒家思想影响下,大都讲究委婉含蓄,尤其在公共场合,宁少勿滥。受这种思想的影响和熏陶,大部分中国学生往往在课堂上不擅于大胆发言,积极进行英语口语的操练。一怕表达不好,说错句子,被别人耻笑。二怕表达好了被别人嫉妒。有能力的不愿主动示范练习,没能力的又不敢贸然讲英语。极大的阻碍了英语口语的进行和提高。而以美国为首的欧美国家的学生,比较善于表现自己,乐于在公共场合用外语交流。语言是一种交际工具,学习一门外语的终极目标是进行交际,以达到交流的目的。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必须要大胆的开口讲,积极的说,做到学以致用

由此可知,造成这种现象一方面是由于教学大纲对口语要求偏低,同时又没有相应的口试手段的出台;另一方面,许多院校对设立独立的口语课重视不够,多数教师也不愿意主动去探索生动而有效的口语教学法。但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是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对英语口语的要求越来越高。

三、现阶段高速发展的社会对大学生英语口语的要求

高校公共英语学习的目的是: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具有较高的英语阅读能力;具有听说读写的能力;在涉及外交的日常活动和业务中进行简单的口头和书面交流,并为今后进一步提高英语的交际能力打下基础。整个教学过程强调“打好语言基础和培养语言应用能力并重;强调语言基本技能的训练和培养实际的语言能力并重。”著名的语言学家Widdson指出,“以交际为目的的语言教学要求一种教学方法,把语言技能和交际能力结合在一起。”所以,对高校的学生在加强基础语言知识传播和基本技能训练的同时,着重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交际的实用能力。

四、对策和建议

1.加强语音训练,这是学习口语的基础

针对语音训练,加强语音知识的教学。语音是基础,是基本的保障。教师可以把发音相近的单词置于句子的语言环境中。引导学生加强对弱读、连读、同化等语音知识的强化训练。让学生熟悉一些常见生活语境和在语境中常谈到的问题。注重把听力作为每日练习口语学习的必经之路.当然仅课堂时间是不可能真正提高英语口语的,必须加强平时的语境训练,课内外结合,相互促进,才能提高说的听力。也可以利用形式多样的材料:生动富有哲理的谚语,绕口令;朗朗上口的诗歌。总之,材料设计上力求内容的多样性、丰富性,否则,学生很难坚持;所以,丰富的口语教学材料是提高学生口语兴趣的基础。

2.加强角色训练,注重情镜教学,这是口语学习的关键

交际语言理论的思想核心是“让游泳者到水中去”,它告诉我们实践是学习口语的唯一途径。教师要从讲授的角色转变为组织者,而学生则成为活动的主体。教师和学生角色的转换会给学生带来一种新鲜感,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用英语表达,更主动地投入,从说中体会到一种成就感。在高校非英语专业开设的英语听力教程中,每单元除了结合课文内容设计了大量的听力训练以外,还有很多“Opening Your Mouth”的题目。这是一种实用性很强的练习,有看图说话,续说话题等。比如,在学习招工面试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别扮演面试官(interviewer)或接受面试者(interviewee)进行角色表演,实践证明,学生的参与意识很高,而且印象很深,达到了学习口语的目的。因此作为学习的引导者的教师是相当关键的。要利用好这部分材料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积极的讨论,勇敢的交流,在交流对话中逐步建立用英语去思维的学习习惯。

3.改变英语成绩的评估模式,这是学习口语的保障

高校英语教学模式的改变应将口语成绩纳入学生终结性评估中。目前,社会用人的现状使大多数学生都认识到了英语在未来工作中的重要性。有调查表明,有75%的学生学习英语是为了找到更好的工作,他们把英语当作一门技能来学习,就是为了目前和将来的发展。因此,学校必须明确培养方向,根据不同的培养目标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学校应以学生为主,不断地强化英语理论与实践应用能力,并尽可能地为学生联系实践锻炼机会,让学生能学以致用。在评估环节上要把平时的口语成绩纳入期末成绩中,这就需要学院有相应的制度作为理论支持。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结合专业需求有梯度地为学生安排相应的口语课时,把口语考试纳入对学生的评估中,这样,让学生从一入校门就有这种紧迫感,更加主动的训练。

4.口语课堂与课外活动的结合,这是学习口语的延伸

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任务,仅仅靠课堂训练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需加入灵活多样的课外活动,把课内课外有机结合起来,使课内和课外形成口语技能习得的连续体,实现课内和课外的高效动态联动。课堂上,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将学生生活纳入口语教学实践,把所学的英语知识纳入口语技能训练;课堂外,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作为口语课堂的延伸、补充和拓展。我们可以举办咖啡吧、英语角之类的课余活动。设想一下:在周末的晚上,每个教室课桌错落有致,三四个人一起,点着蜡烛,喝着咖啡,就自己感兴趣的话题畅所欲言,是怎样一种轻松和谐的情景啊!学生们聚在一起,没有课堂和教师的束缚、没有任何压力,就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各抒己见。既练习了口语,又探讨了人生结识了朋友,效果非常好!这些活动能充分调动学生口语技能习得的主观能动性和参与积极性,使学生获得了极大的满足感、进步感和成就感,从而激发更大的口语兴趣和学习动力。实现学与用的互动。

5.教师应把握纠正学生口语错误的时机,这是学好口语的后盾

英语教学注重训练交际能力,因此,课堂上有大量的英语信息传递和交流,学生的听说活动大大加强。这样学生表达过程中的错误信息就会显现出来。口语课教师最重要的任务应是帮助,鼓励学生开展口语活动,用各种方法以达到学生口语练习的最大实践量。在学生自由表达思想时,不宜过多纠正,在学生说话中间,尤其不宜打断。教师要根据错误的不同类型及其成因,恰当地选择纠错时机。逐渐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敏感性以及对语言错误的识别能力,学生具备了这种敏感性的识别能力后就会不断地自我纠正。随着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错误也就会逐渐消失,这样也就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五、结束语

大学公共英语教育呼唤新思路、新方法。处于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是一项极其艰辛而又重要的教学任务,作为从事语言教学和学习引导者的教师们,必须对英语口语教学加以重视,绝不要沿袭英语课堂上教师“一言堂”的非正常模式。要在语言教学上敢于创新,改变观念,大胆探索,力求使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和需要,培养出新时代新形式下的真正的英语人才!

参考文献:

[1]季绍斌.非英语专业学生口语课的教学调查与研究[J].陕西工学院学报,2002,(3).

[2]兰祖利,里斯.丰富教学模式[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刘培焕.谈外语课堂教学的互动式[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4.

篇8:上好初中英语阅读课的几点看法

一、 初中英语新教材中阅读题材特点的分析与论述

对英语阅读教材的特点展开分析与探讨,有助于我们了解英语阅读教材的大致内容,根据其内容和特点从整体上对英语教学进行计划性的安排和科学、合理的准备,对于提高我们教学的效率有着重大的作用。新教材中阅读题材的特点主要有以下两点:

1. 内容比较广泛

现今的初中英语教材的阅读题材所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其中主要包括天文地理、风俗人情、文化艺术、科普知识等众多的方面。比如说,在初一的英语教材中就有关于著名球星贝克汉姆的阅读材料。如此广泛的阅读题材给学生们英语学习增加了困难的同时也大大拓展了英语学习的知识面。

2. 形式比较多样

在初中英语新教材中,英语阅读题材既包括记叙文、论述文、说明文也包括人物传记、书信、诗歌等。这些题材对于培养学生的基本写作能力有着重要的奠基作用,同时也有助于促使学生今后开展大范围的阅读以及各种文体的写作。

二、 关于上好初中英语阅读课的几点看法

由于初中学生在心理上和生理上还不够成熟,其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自我控制力都比较差。而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如果采用太过于传统的教学方式,极易引起学生们的反感,严重的还会使学生产生厌学的心理。所以,在英语阅读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让老师站在促进者和指导者的角度上来开展初中英语阅读课。具体做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创造热烈的课堂气氛,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通过我们对新教材阅读题材和内容进行的分析与探讨,我们已经大致了解了英语新教材中的内容,这在很大程度上给教师的轻松教学和带动课堂气氛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比如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向学生们提问:“谁知道现任的美国总统是谁?他的主要家庭成员有几位?都与他是什么关系?”让学生们尝试着用英语问答,由于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信息传媒业的高度发达,学生对于时事一般都具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所以此类时事性的英语学习更能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进而全身心地投入到英语阅读学习中来。

2. 让学生们做好课前预习,为英语阅读课的顺利开讲做好铺垫

英语阅读课教学的过程中,提前组织学生对阅读材料进行预习,让他们带着问题去听课堂讲解,这对学生理解性的学习和记忆有着重要的帮助作用。从另一方面来讲,提前进行课前预习也可以让学生自主地进行英语新知识的学习和探索,同时也是对旧知识点的温习和回顾,这对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有着很重要的作用。最主要的一点是能够为英语教师接下来的课堂讲解作出重要的铺垫作用,学生可以更好地跟着老师的节奏展开学习。

3. 制定好教学计划,对英语阅读课进行整体上的把握

提前对教学的过程制定计划,是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材的内容对阅读教学进行整体上的统筹和设计。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有的已经安排学生进行了提前的预习,有的则没有安排学生预习,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具体的情况来安排自己讲解的速度和深度。对教学的过程进行科学安排的主要做法是对阅读教材进行细分,将其分为哪些内容是已经讲过的、哪些是需要温故知新的、哪些是学生自己能够掌握的不需要深讲的、哪些是需要重点、深入讲解的。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以及教材的具体情况来对阅读教学进行整体上的计划和安排,对于提高讲课的效率以及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果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4. 抓住英语阅读中的关键和重点,让学生养成归纳总结的习惯

在英语阅读题材中往往会有关键性的词以及重点的句子和语法,这些都是阅读中经常出现的,相当于汉语中的常用汉字和词组。在英语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应该对这些重点、难点、关键点进行反复的讲解和强调;另一方面,让学生养成善于归纳、总结阅读教材的习惯,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文章的大体意思和重点的语法结构。这种教学方法对于培养学生今后进行快速的阅读和把握关键内容所在有着重要的意义。

5. 培养学生精读文章的能力,让他们养成概括与推断的习惯

初中学生由于词汇量小,所以在阅读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生词或者是陌生的语法项目。这就需要他们通过查阅资料或者是联系上下文进行推断来判定其具体的意思,这种做法就是对文章展开精读。其实,许多英语阅读文章都是需要学生进行精读后才能具体地了解其真正含义以及上下句子的结构关系。比如说在一些科普性的阅读题材或者专业物品的说明上,都需要读者进行熟练的阅读才能够完全明白其中的含义,真正达到阅读的目的。所以说,从这个阶段就开始对初中生的精读能力进行培养,这对于他们以后的阅读能力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

总之,要上好英语阅读课,具体的教学措施和学习方法还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英语基础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来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并没有固定的规律可循,所谓“教无定法”,本文所论述的教学策略仅供同行业人士进行交流与学习所用,同时也希望更多的教育从业者为我们提供更好的教学策略,为教育的发展与进步共同努力。

篇9:关于初中英语微课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初中英语 微课 现代教育技术

微课就是一节短小的视音频,呈现某个单一的、严格定义的主题。这些简短的课程是学习活动的点缀,有利于增强课程主题的学习。这种微缩型的课程是很有效的,因为它能够在短时间内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某一个单一的主题上,减少了学生分神的机会。学生自主控制播放,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多次查看老师呈现的内容。

一、微课的内容

笔者认为,一个完美的英语微课课件必须具备下列丰富的内涵:在审美层面上,微课必须在视觉方面与听觉方面给学生带来愉悦感。在网络技术层面上,微课必须具体而微。这就要求我们把微课的页面做得大方简洁,把微课的声音录制得响亮清晰,而且还要便于网络用户精确搜索及便利使用,微课课件的名称必须凸显微课的主要内容,必须体现微课的适用对象。在微课学习者层面上,微课必须言简意赅与言约意丰。因此,大方简洁的PPT幻灯片、能够高度概括主要内容的微课名称、提供了微课信息的片头、条理清晰的正文内容、有高度总结性语言的片尾等,均是构成微课的重要元素。上述各项元素准备就绪,加上适当的细节处理,一个完美的微课课件就制作成功了。

二、微课的优势

微课是一种比较新颖、高效的教学形式,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优势:

1.有着明确的目标和主题

微课是为了解决课堂教学中某个学科知识点,或是反映课堂某个教学主题的学与教的活动,主要用于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与传统课堂上需要完成众多复杂的教学目标相比,微课的学习目标更加明确、主题更加突出、内容更加精练。

2.短小精炼

微课的主要资源是视频教学片段。根据视觉驻留规律和学生的认知特点,视频片段一般控制在5~10分钟。与传统的45分钟课堂相比,微课的资源容量较小、时间紧凑、短小精练。

3.使用比较方便

微课的视频格式一般为支持网络传输的多媒体格式,学习资源一般以文本、图片为主,便于网络呈现。学生可以利用电脑和各类手持设备在线观看微视频片段、查阅学习课件,实现远程个性化学习。

三、如何上好初中英语微课

上好初中英语微课,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精心取舍授课内容,突出教学重点

顾名思义,既然上的是微课,自然无需具备正常课堂课件那样复杂而繁多的教学内容。因为微课要求在3~5分钟的时间内完成专项教学任务。所以,制作微课时必须精选微课授课内容。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根据教学内容的难点、重点与微课课件的特点来精心选择微课视频的内容,以便在非常有限的3~5分钟时间内完成微课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率。

2.讲授线索要明亮醒目

运用微课传授重点内容时,需要罗列条理清晰的论据。罗列论据必须做到简练、精准、充分,否则就会引发学生新的质疑。在此过程中,我们必须对学生因势利导,力求在预设的3-5分钟时间内完成预设的教学任务。

3.讲授人语言要准确、简明

准确简明的语言,是每位英语教师必须具备的教学基本功。微课教学,因为受时间的严格限制,我们更应该简明准确自己的教学语言。当然,在此过程中,我们还必须充分考虑到英语语言的独特特征:既要注重语速的恰当,更要注重语调的升降与语音的清晰。

4.力求创新,亮点突出

完美的微课均有与众不同的亮点:有的微课适合细致入微的讲解,有的微课适合深入浅出的剖析,有的微课适合抑扬顿挫地诵读,有的微课适合解构文本的结构,有的微课适合品味课文生动形象的语言。制作英语微课课件时,我们必须根据课文的内容、学生的知识储备、教师的特长以及英语课的基本特点,比如读、说、写、听等来确定与彰显亮点。

四、微课的缺点

微课也有自身的缺点。微课要求我们必须习惯于在录像机前按照事先写好的微课教学脚本讲授教学内容并录音。虽然录制简单的微课无需做很多的准备工作,也无需高端的录制设备,只要一部智能手机就行。不过,制作高难度的微课视频,比如制作比较复杂的动画视频等,则需要我们做充分的准备工作,需要配备高尖端的录制设施。微课虽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强化课堂讨论的效果,不过,我们也必须动态地把握展示微课的时机。

五、结语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适当地运用微课,可以有效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2011年颁布的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加大培养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力度,创设和谐的英语教学氛围。这就需要我们打破传统的英语教育教学思维模式,将行之有效的微课引入课堂,以此达成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 黎加厚. 微课的含义与发展[J].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年04期.

[2] 焦建利. 微课及其应用与影响[J].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年04期.

[3] 袁金超. 基础教育微课资源设计开发的现状分析与策略研究[D]. 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上一篇:计生协宣传标语下一篇:生活圈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