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小知识

2024-08-03

公务员考试小知识(通用6篇)

篇1:公务员考试小知识

公文知识

一、公文概念:党政机关公文是党政机关实施领导、履行职能、处理公务的具有特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是传达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公布法规和规章,指导,布置和商洽工作,请示和答复问题,报告和交流情况等的重要工具。

二、各级党政机关的办公厅(室)是公文处理的管理机构,主管本机关的公文处理工作,并对下级机关的公文处理工作进行业务指导和督促检查。阿

三、公文处理的三方面任务:拟制,办理,管理 公文的拟制:包括公文的起草、审核、签发等程序。公文签发的要求:

(一)重要发文和上行文由机关主要负责人签发。

(二)党委、政府的办公厅(室)根据党委、政府授权制发的公文,由受权机关主要负责人签发或者按照有关规定签发。

(三)签发人签发公文,应当签署意见、姓名和完整的日期;圈阅或者签名的,视为同意。

(四)联合发文由所有联署机关的负责人会签。公文的办理:收文办理,发文办理和整理归档。

公文的管理:包括建立机要保密室和阅文室,配备人员和设备;发文立户申请;涉密文件管理及公文平时的归档、年终的立卷、查阅、归档等。

公文的传递和传输要求严格、安全保密。

新设立的机关应当向本级党委、政府的办公厅(室)提出发文立户申请。经审查符合条件的,列为发文单位,机关合并或者撤销时,相应进行调整。

四、公文处理的基本要求:应当坚持实事求是、准确规范、精简高效、安全保密的原则。要求做到及时、准确、安全。

五、行文规则

1.行文总规则:要求注重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2.一般不得越级行文,特殊情况需要越级行文的,应当同时抄送被越过的机关。包括了向上和向下行文两种情况。3.上行文规则:原则上主送一个上级机关,根据需要同时抄送相关上级机关和同级机关,不抄送下级机关。

党委、政府的部门向上级主管部门请示、报告重大事项,应当经本级党委、政府同意或者授权;属于部门职权范围内的事项应当直接报送上级主管部门。

下级机关的请示事项,如需以本机关名义向上级机关请示,应当提出倾向性意见后上报,不得原文转报上级机关。

除上级机关负责人直接交办事项外,不得以本机关名义向上级机关负责人报送公文,不得以本机关负责人名义向上级机关报送公文。

受双重领导的机关向一个上级机关行文,必要时抄送另一个上级机关。请示应当一文一事,不得在报告等非请示习性公文中夹带请示事项。

4.下行文规则:党委、政府的办公厅(室)根据本级党委、政府授权,可以向下级党委。政府行文,其他部门和单位不得向下级党委、政府发布指令性公文或者在公文中向下级党委、政府提出指令性要求。

5.党委、政府的部门在各自的职权范围内可以向下级党委、政府的相关部门行文。

六、平行文和联合行文规则:

1.同级党政机关、党政机关与其他同级机关必要时可以联合行文。属于党委、政府各自职权范围内的工作,不得联合行文。各联合行文机关行政层级应相当;有共同管理的事项或者有关联的事项;联合行文应当确有必要;应当明确主办机关,主办机关一般排列在前。

2.党委、政府的部门依据职权可以相互行文。

七、文种:

1.命令(下行文):适用于公布行政法规和规章、宣布施行重大强制性措施、批准授予和晋升衔级、嘉奖有关单位和人员。特点:

作者的限定性:地方县级以上国家机关及其领导人(包括县级)。作用的强制性:有如圣旨。

内容的限定性:适用于颁布各种法律法规、指挥和处理重大事项,采取重大行政措施,内容要保持相对稳定性,不能朝令夕改。分类:公布令、行政令、任免令、嘉奖令。2.决定(下行文):适用于对重要事项作出决策和部署、奖惩有关单位和人员、变更或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事项。只要发文机关认为属于重要事项,就可以再权限范围内作出决定。

特点:决定是领导机关发出的

权威性:具有强制约束力,收文单位和个人必须严格执行。

决断性:在法定范围内做出决策和安排,不受其他因素、条件的限制。符合一文一事的要求。

3.批复(下行文):适用于答复下级机关请示事项,请示在先,批复随后。特点:其内容相当于对下级请示事项的结论性意见。反应了领导机关的指示性、决策性意见,具有较强的约束力。必须紧紧围绕请示事项行文,既可以肯定也可以否定请示事项。行文简明扼要,用于精炼简洁,语气肯定。复合一文一复的要求。

批复一般只发给提出请示的单位,但答复的问题具有普遍性,或批复事项涉及其他许多单位时,就要用通知形式转批有关单位。

批复意见:如“经研究,现批复如下…….”、“经研究,同意...……” 批复结语:特此批复、请遵照执行。

4.意见(上行文、下行文、平行文):适用于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作为下行文侧重指导和指示功能。作为上行文具有请示功能 作为平行文可供对方参考。

5.公告:适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法定事项。特点:

公布的广泛性:公告的收文对象不做具体限定,发布的范围是最宽的。宣告的庄严性:庄严郑重的宣告重大事项,发挥宣告天下的重要作用。作者的限定性:国家领导人、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国务院及其有关部委、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地方各级政府等领导机关制发。内容的单纯性:内容符合一文一事的要求。

表达的简洁性:直述其事,简洁明了,语气庄重严肃,不解释、不议论。分类:公布法律的公告;告知消息的公告,宣布事项的公告。结尾多用”现予公告“”特此公告“等结语。

6.通告(下行文):适用于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特点:

使用的广泛性:涉及内容广泛:政治、经济、文化、各个领域,各个行业。公布方式的多样性:政府公报、张贴、登报、电视、广播等。使用单位广泛: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都可以使用通告。

内容的周知性:通告直接面对告知范围内的人员,而不是在系统内部逐级下达,因此通告大多不必写主送机关。

效力的强制性:政策法规效力和制约性很强。

语言的通俗性:通告直面大众,因此语言要朴实简明、通俗易懂。结尾提出明确要求,常使用”请认真遵照执行“”特此通告“。

通告具有法定约束力,强制性明显。因此,要明确规定允许做什么,禁止做什么,做了后直面处罚等内容,遵守一文一事规则,主旨明确。但由于通告它毕竟不是法律,因此在内容和处罚规定上,不能与现行法规相抵触。

7.通知(下行文、平行文):适用于批转下级机关的公文,转发上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传达要求下级机关办理和需要有关单位周知或执行的事项,任免人员的结果等。通知的使用频率最高、应用范围最广。分类:

指示性通知:用于传达领导机关的重要指示精神,部署下一阶段的工作任务以及要求下级机关执行的事项,是通知中最为重要的一类。

规定性通知:用于针对某些工作或行为出台明确规范,要求人们遵照执行。

批转、转发、发布性通知:用于批转下级机关的公文,转发上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发布条例、规定等规范性文件。事务性通知:用于办理临时性的具体的工作事项。

知照性通知:用于要求有关单位周知的临时性活动或一般事项以及沟通公务的信息等。聘任通知:专门用于任免干部和聘用有关人员。

特殊紧急情况下的发文,可以在标题中写明”关于......……的紧急通知“,以体现紧急程度。

批转,转发、发布文件的通知,标题中应当写明”批转“”转发“”印发“等字样。被批转、转发、发布的公文属于法规制度类文件,应当在原标题外加书名号; 内部会议通知、聘任通知等可以省略发文机关名称或者事由部分。

主送机关:如果属于普发性通知,应当概括标明下级机关名称,如”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市直属机构“。

正文:依次由通知的缘由、通知事项和执行通知的要求或希望三部分组成。

总结:通知的关键是将通知事项交代清楚,以便收文机关迅速执行与办理有关事项。因此通知的中心内容要明确肯定,条例要清晰,表达要简练,为了提高工作效率,保证行文时效,撰写通知必须及时快速,以免耽误时机。在拟写指示性通知时,要特别讲究逻辑关系。

8.通报(下行文):适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和告知重要情况。特点:告知广泛:由于通报所涉及的人物或时间具有典型性,旨在宣传教育、启发引导或广泛沟通,因此下发范围较广。客观真实:具有事实上的绝对准确性。

行文及时:通报的目的在于尽快把情况传达出去,引起广泛注意,促进工作,因此特别要求及时迅速行文。

正面引导:无论是表扬先进、批评错误、还是传达重要情况,都是在引导人们明辨是非,吸取教训,弘扬正气,树立新风。

分类:表彰性通报;批评性通报;情况通报。

总结:通报的内容必须准确无误,以免造成失信、被动的结果。通报的事实必须真实典型,言语必须恰如其分,亦要讲究时效性,要趁日打铁,时过境迁再来行文,通报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9.请示:适用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凡属于职权范围内无权解决。无力解决或者不知如何解决的问题,均需报请上级机关给予裁决、指示或批准,不得越权或擅自处理。以下事项适用于请示:

对有关法规、政策、决定有不理解之处,或执行过程中需要变通处理时,应请求上级机关予以解释、指示与认可。

请求审批或转批本机关制定的重要规章、重大决策等。

请求批准人员编制、机构设置、干部任免、领导班子组成与调整、经费预算以及重要人员或事物的处理。

请求协调与解决本机关无法解决的困难或问题。根据规定必须履行审批手续的事项。

特点:成文的条件性:请示应确属本机关权限内无法解决的困难与问题。

行文的超前性:请示必须在事前行文,不能先斩后奏。这样有助于上级机关及时了解情况,帮助审核把关,减少和避免出现重大失误。内容的单纯性:严格执行一文一事制度。

结果的期复性:上级机关收到请示后无论同意与否,都有责任尽快予以办理和答复。总结:有请必复是上级机关处理请示与报告两种文种的重要区别。请求指示类请示:我们请求怎样做。批准类请示:我们请求这样做。批转类请示:我们请求同级机关这样做。

主送机关:请示通常只能选择一个主管上级机关作为主送机关。受双重领导的机关。应当根据公文内容,主送一个负责答复的上级机关,抄送另一个需要了解情况的上级机关。单位内部行文,在主送机关位置,可以写分管领导人姓名,视同分管部门。请示在上报的同时不能抄送下级单位。

正文:说明请示原因,讲清原因后常用“为此,特请示如下”“现将.......……事项请示如下”等引出请示的主体内容。

提出请示事项。提倡积极帮助上级出谋划策,不能简单消极地上交矛盾。提出行文要求。常用“以上请示当否,请批示”“以上请示如无不当,请批准”“特此请示,请予审批”“以上请示如无不当,请批转各有关单位执行”等惯用结束语,表达行文要求。

总结:请示严格按照隶属关系逐级行文,不能多头主送,也不能主送领导者个人(领导人明确要求的除外)。在为获取上级批复之前,不得抄送下级机关。

10.报告(上行文):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应情况,回复上级机关的询问。按报告的内容,可分为综合报道和专题报道。

按报道的目的,可分为工作报告、情况报告、答复报告、报送文件等报告。

答复报告:是一种被动行文。当上级机关有所询问时,针对比较简单的问题,可以口头答复;针对比较重要的问题,要用书面形式答复。要注意有问有答,问啥答啥,切记答非所问。

正文:说明报告的缘由。陈述报告的主要内容。

采用结语结束全文。如”特此报告,请审阅“”特此报告“。如果有请求上级批转要求的,应当使用”请示“或”意见“。

总结:一般来说,报告采用记叙为主的方式,概述工作内容及其完成情况。既不用描写细节,也不需要罗列过多事例,但要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紧扣中心,试试要写清楚,情况要说透彻,有喜报喜,有忧报优,并且做到重点突出,点面结合。报告一般属于单向的沟通工具,不求上级机关回复,因此,报告中不得夹带请示事项。

11.议案(平行文):适用于各级人民政府按照法律程序向同级人大及常委会提请审议事项。

特点:行文关系的限定性:作为行政公文,议案的发文机关和收文机关具有严格的限定性。只能是人民政府向同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发议案。

程序的法定性:议案的提出和受理机关、内容范围、受理程序、提出和处理时限等在法律上均有严格规定,必须遵照执行。

内容的单一性:议案的内容必须遵守一文一案的要求。结果的期复性:议案经受理机关认定后,必须给予处理和答复。

12.函(平行文):适用于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正文:从函的授权关系来说,有发函和复函两大类。发函:商洽函、联系函、请求函、询问函、告知函。

首先要说明发函的理由、根据,理由要充分明确,合乎情理;询问说明问题、告知哪些情况要写的清楚、明白、诚恳,以取得对方的理解和支持;发函的结尾要写明要求大幅、并使用诚恳、谦和的语言和商量、征询的语气。如“特此函告”“请即复函”等。复函:答复函和批准函。

首先要针对来函表示“收悉”,然后针对来函请求、商洽、询问的有关事项,明确答复或表态。函的结尾使用“特此函复””此复“等惯用语。

总结:函不是写信,写信随意性较大,而函是国家法定公文,写作过程要符合相关规范。正文要开门见山,使用礼貌商洽的言语,对上级机关要尊重,对下级机关要平和。对平级机关和不相隶属的机关要诚恳。复函的态度要明确,不能含糊笼统,模棱两可。

13.纪要(平行文、下行文):用于记载和传达会议基本情况和议定事项,是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指导工作、解决问题、交流经验的重要工具,是会议信息的主要载体之一。分类:

决议性纪要,记载和反映领导层制定的重要决策事项; 协议性纪要:记载双边或多边会议达成的协议情况。

研讨性纪要,记载和反映经验交流会议、专业会议或学术会议的研讨情况。消息性纪要:用于宣传报道会议精神,发布会议新闻。标题:由“会议名称+纪要“和”会议事由+纪要“构成。正文:

第一部分:会议概况,用来反映会议的组织情况。第二部分,会议精神,用来反映会议的一定事项和结果。

总结:除了纪要外,其他公文全部要求有发文机关署名,包括传真电报。

14.公报(下行文):公报是党和政府以及其他高层社会组织在法定职责范围内向国内外公开发布重要会议情况时使用的文种。特点:权威性、告知性、及时性、新闻性。

15.决议(下行文):决议是对工作活动中的重要事项或重大活动作出决策和安排,并经过正式会议讨论通过的会议文件。特点:权威性、规定性、约束性。

1,审议批准性决议:反映会议审议批准的文件、机构设置、财务预决算等事项。2,专门事项性决议:反映会议针对有关专门问题讨论后形成的决策事项。

3,方针政策性决议:主要着眼于从宏观的角度反映会议结果,特别要反映在路线、方针、政策上统一思想认识,以确定大政方针的重要事项。

近似文种的区别

1.决定与决议:决议的内容必须是经过会议讨论并表决通过的,而决定则不一定,有的决定是经过会议讨论通过的,也有的是行文机关作出的 2.决定与命令:

在使用权限方面:命令在公布行政法规和规章,宣布施行重大强制性措施是,要严格按照《宪法》规定的权限使用,决定则可较普遍使用。

在适用方面:命令涉及的是特定的具体事务,决定则既涉及具体事务,也涉及一些非特定的、具有普遍性的、反复发生的事务。

在表达方面:命令高度简洁,志表达作者的意志和要求,决定则既表达意志、要求,又阐述一定的道理,交代执行方面的要求,指明界定有关事物的标准。

3.公报和公告:公告多用于公布重大消息,内容一般十分简要,而公报的内容一般是比较具体地公布某一重要会议或重要事项的内容。

4.通知与通告:通告是普遍告知的意思,是把某一机关、组织的意图、要求普遍告诉人们知道并加以遵守;通知有可能告知所属全部下级、平级机关、单位、人员,也可能告知部分下级、平级机关、单位,要求他们知晓或办理。

在具体使用上,凡是向社会上公开告知人们遵守某一事项时,应使用通告;内部行文告知下级、平级机关办理某一事项,应使用通知,而不能通告。5.公告与通告: 一是从使用者看,公告的制发者是国家行政机关以及被授权的机关;通告则不然,各级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均可使用。

二是从发布内容看,公告内容的重要性大于通告,是郑重宣布重要事项或法定事项;通告则主要用于发布应当遵守或周知的事项。

三是从公布范围看,公告是面向国内外的,范围广;通告则是针对社会某一方面,用于局部范围。

“公告”的行文方向是面向国内外的,必须通告媒体公开发布,其内容必须是重要事项或法定事项。如:《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夏时制的公告》、地方国家行政机关很少使用“公告”。

“通告“的行文方向是面向社会公众,公开发布,可以张贴,其内容是社会各有关方面应当遵守或周知的事项。如:《国务院关于保障民航安全的通告》、《城市交通管制通告》、《房屋拆迁通告》等。6.通知与通报:

通知的内容侧重于直接提出要求。明确界限;通报的内容侧重于说明、介绍某一事物或问题的情况。

通报既可以提出下一步工作要求,也可以不提任何要求,而通知有工作意见与要求。通知可用来批转、转发、印发公文,通报则无此功用。7.意见与报告:

在行文方向上,报告仅用作上行文,意见则可多方向行文,既可作上行文使用,也可作下行文和平行文使用;意见用于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报告则主要是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答复上级询问;意见作为上行文时,一般按办理件的程序和要求办理,报告一般只作为阅知性公文处理。

8.意见与请示:在行文方向上,请示仅用作上行文,而意见则可用做上行文、下行文、平行文。意见若为上行文,只能用于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的建议,而请示则无此限制,对符合请示条件的所有请示和批准的事项均可涉及;

意见必须对重要问题表态并提出处理问题的办法,请示则可以直接提出问题,请求上级机关指示、批准。

9.意见和通知:意见侧重指导性,通知侧重于指令性。

用”通知“印发”意见“的情况经常出现,如”关于印发XXXXXX意见的通知“,可改为”关于XXXXX的意见“直接印发;还有”关于报送XXX意见的报告(函)“,可改为”关于XXXX的意见“直接报送。10.请示与报告;一是在行文的目的上,请示旨在请求上级机关的指示和批准,是为了解决问题;而报告是一种陈述性的文件,旨在单向反馈信息,让上级机关了解有关情况。

二是在行文时间上,请示必须在事前行文,不能先斩后奏或擅自处理;报告则可以在事中或事后行文。

三是在内容要求上,请示的内容单纯,必须执行一文一事的规则;报告的内容可以具有综合性的特点,可以同时反映多方面的情况和问题。

四是处理结果上,请示要求上级机关给予答复;报告则不需要上级机关行文答复。11.请示与函:

一是在行文时间上,函是视内容可事前、事中、事后行文,而请示只能事前行文。二是在行文方向上,函主要用于平行文,而请示只能用于上行文。

三是行文功能上,除了两者的共同特点外,函还可以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请示只能请求指示、批准。

四是在行文结果上,因为发函机关与收文机关不相隶属,所以作为收文机关收到函后,一般只能用函答复,而上级机关收到请示后,无论对请示事项是否同意,都要给予答复。12.纪要与决定:

纪要所记载的是会议的主要情况和议定事项,不一定必须像决定那样只针对重要或重大事项;纪要不仅仅反映会议议定的事项,还要记载会议提出的其他方面的事项、要求等;决定必须是完全确定的决策而不必反映其他意见;纪要中的议定事项时有关与会各方确立的意见,决定的内容则可根据有关规则由与会者中的多数人确认并通过即为有效,产生法定效力;在表达方面,纪要需要综合反映会议的全面情况,对有关意见和观点进行阐述,决定则一般无这些内容。13.决定、命令、通报

命令适用于国家行政机关嘉奖有关单位和人员,被嘉奖的对象必须是在全国或在一个大的区域内具有突出成就或作出重大贡献且有重大影响的先进典型,一般授予荣誉称号,是最高级别的奖励,制发的机关层级规格高。

决定主要用于命名性表彰,表彰的事项、事迹比较突出,表彰在全国或某一地区、某一系统内有较大贡献、较大影响,能在更大范围内起到教育和引导作用的先进集体和个人。通报用于表彰一般性典型,对于某一具体工作、任务或者业务工作性质的表彰,制发机关层级较低,越是基层单位越多用通报少用决定或命令文种表彰先进。

用于批评、惩戒错误时。决定适用于惩戒错误或过失比较严重、造成严重影响的有关的单位和人员,具有一定的普遍教育作用;通报是用于批评错误,其错误或过失有一定影响但有一定限度,主要目的是引起警惕,吸取教训。

发文字号中常见的错误

发文字号常见错误主要集中在格式上,如未使用六角括号,编虚位,加”第”,未加“号”等均是很常见的错误。

签发人标注的常见错误

上行文未标注签发人是最常见的错误。公文标题中常见问题

发文机关、事由、文种,三要素缺一不可,特别要注意不能缺少发文机关。

书名号使用的常见问题

根据规定,“公文标题中除法规、规章名称加书名号外,一般不得用标点符号”,但实际公文制作中,与该规定向违背的标题却屡见不鲜。有的不该用的却用了。

如“关于印发《关于加强某某工作的若干意见》的通知 应该为”印发关于加强某某工作的若干意见的通知。转发《某某局关于向某某同志学习决定》的通知 应该为:转发某某局关于向某某同志学习决定的通知 关于印发《某某市体育局局财务管理办法》的通知、应该为:关于印发某某市体育局局财务管理办法的通知。

有的该用的却不用

如:关于印发某某工作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

可该写为:关于印发《某某工作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转发类公文标题常见问题

转发类公文中,可能会有几个“关于”出现,一般保留一个引导具体事由而不是引导转发关系的那个“关于”。如:《南京市财政局(关于)转发江苏省财政厅(关于)转发财政部关于提高离退休人员福利待遇的通知(的通知的通知)》,括号内的文字都是可以省略的。

主送机关中的常见问题

除命令、通告、公告、纪要外,公文必须标明主送机关,并使用全称或规范化简称。上行文只能标注一个主送机关(个别情况如抬头“省委、省政府”除外),下行文可以有多个主送单位。正文中的常见问题 关于层级序号 第一层为:

一、第二层为:

(一)第三层为:1.第四层为:(1)

在一段文字内部常使用”一是、二是、三是……”或“首先、其次、第三……”等。关于日期、时间表述

1.年、月、日采用阿拉伯数字,成文日期也采用阿拉伯数字。

2.具体时间采用24小时制式:09:00,不能有“上午09:00”或“09:00时“等情况。3.不能出现今年、去年、明年或今天、昨天、明天等,要写具体的年、月、日。关于数字的表述

用分数和整数表述数字范围时,也不能省略第一个数字后的单位,如”5万-10万人“不能写成”5-10万人“、”18岁至20岁“不能写成”18至20岁“、4%-6%不能写成4-6%。

表示时间范围时,可用”2000-2005年“、”3-4月“,但不能用”2000-2005年度“、”3-4月份“。表示概述时,邻近的两个数字应当并列连用,中间不应使用顿号隔开,如”三四天“,不能写成”

三、四天“、”七八十年代“不能写成”

七、八十年代“。关于文件引用

引用公文应先引发文机关(有时省略)、标题,后引发文字号。附件说明中的常见问题

附件是正文的一部分,公文如有附件,在正文下空1行、左空2字标识“附件:”,后标附件名称,附件不加书名号,附件名称后不加标点符号。成文日期标识中的常见问题 所有公文的成文日期均用阿拉伯数字 附注常见问题

“请示”必须在附注处标明联系人和电话。容易用错的词:

在法律法规和公文中统一用“其他”,不用“其它”一词。

篇2:公务员考试小知识

第二种变换:外来意识向主体意识的变换

如果某项公务员写作的任务是由领导交办的,是要为领导代拟文稿的,这就意味着要把领导的意识变换成公务员自己的意识。虽然变换成自己的意识了,却还不能改变领导意识的原样。写作过程中表现出的所谓主体意识,其实不过是领导者的意识实现。这种变换是文学创作甚至一般应用文写作中所没有的。

第三种变换:写作原材料向文章材料的变换

公务员写作需要事先进行大量的收集材料工作。在收集过程中要尽可能多地网罗材料,但最终哪些材料会用在一篇文章中,还需要公务员做深人的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筛选工作。从原材料变换成文章中适用的材料,公务员不能在这过程中对材料做随意的加工改造,必须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

第四种变换:材料到观点的变换

公务员写作不能只罗列材料,必须通过陈述和分析,变换成写作者鲜明的观点或意图。

第五种变换:思维到语言的变换

思维也是一种语言现象,运用的是“内部语言”,把思维的经过和结果变换成明确肯定的“外部语言”,用文字符号记录和反映出来,这就是写作,公务员写作也不例外,只是公务员不能在思维时天马行空,任意驰骋自己的思维和想像,更多的是要“揣摩”领导者的意图、“挖掘”材料背后的蕴涵、“传递”自己明确的意思表不

第六种变换:文章自属向文章他属的变换

公务员写作的文章一旦“出笼”,立刻不再从属于公务员自己,要么属于领导者(是领导者交拟的文稿),要么从属于工作(是为完成某项工作写作的),要么从属于接收者(如批复、复函等专为收文者写作的文书),所以也就没有了文章的自属性

根据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公务员写作的基本规律包括三个阶段:

1.采集材料,解决文章的“言之有物”问题。不管是领导交拟的文稿,还是自己从工作需要出发产生的写作行为,采集材料是首先要做的工作,要让文章产生应有的作用,材料采集至关重要。有的材料是“活”的,要去调查摸情况来获得;有的材料是“死”的,要通过阅读查找来获得

2.构思分析,据握文章的“言之有理”、“言之有情”问题。材料中包含的理和情并不总是存在于浅表层面,往往需要条分缕析,深人挖掘,需要作者进行充分的论证。惟其如此,才能令文章产生说服力,才能达到作者预期的目的。在此过程中,公务员掌握政策的水平以及大局观往往起决定性作用。

3.谋篇布局,实现文章的“言之有序”问题。一般说来,文章的结构和语言是写作中的最大难点,所谓文章的结构就是文章的展开轨迹,说自了,就是按照什么顺序来说,用什么样的语言来说,才能最容易让人看得明自,听得清楚,读得上口,才能使文章简约、得体、生动。“序”是一种技巧,也是一种规矩

二、公务员写作的要求

1.讲政治,懂政策,学法律,晓理论

公务员要在政府中行使国家权力,执行国家公务,不讲政治、不懂政策、不学法律、不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当然是不行的,公务员写作行为是履行自己职责的行为,而且是组织行为,不是个人行为。要通过写作实现明法传令、上情下达、下情上达、交流沟通等,文章中经常涉及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涉及政治、经济、法律、法规等内容,涉及对上级指不精神的正确理解与贯彻,所以,要完成好这项工作,必须有较高的思想政治觉悟和政策理论水平,必须懂法守法,依法办事(写作)

2.多元化的知识积累和合理的知识结构

任何写作都需要一定的文化知识方面的储备,在写作过程中,有些知识直接呈现在文章中,而更多的知识则是构成写作者思维基础,帮助作者拓展视野,开阔思路,高瞻远瞩,纵横裨阖

写作需要多方面知识,要有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知识,也要有自然科学知识;要有历史知识,也要有现实知识;要有专业知识,也要有边缘科学知识。尽管大多数公务员过去都受过某种专业知识的教育和训练,有的甚至是某些方面的专门人才,但新的时代要求公务员还要是通才,一专多能。做公务员工作,从事公务员写作,必须不断学习,经常“充电”,与时俱进地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以适应工作的需要。很强的语言表达能力

篇3:公务员考试知识要点与训练

浙江网友“320101”:申论综合论述题的标题位置是在中间, 还是在第一行前空四格排列呢?作答中数字、标点符号如何占格呢?

答:在汉语言书写习惯中, 标题都是居中排列的。目前, 我国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公文以及报纸、图书等纸质媒介的标题都是居中排列的, 没有在第一行前空四格之说。申论综合论述题的标题也应在答题卡的第一行中间, 书写时要居中排列。在正文作答中数字、标点均占一格, 引号、书名号不占格 (与引入的第一个和最后一个字在一格中) , 每一行的第一格不能写标点。

北京网友“ZQXZ”:我想考国考, 申论练习哪个省的题比较适合国考的思路?

答:就目前看, 国考申论和地方考申论是不同的, 二者在作答要求、难易程度、评分标准、考查侧重点等许多方面都是有差别的。如果要考国考, 就要认真研习国考的历年真题和有代表性的模拟试题, 而不应把重点放在练习地方考上。

吉林网友“CHOO”:申论试题中有的要求答概括问题, 有的要求答概述问题, 概括和概述有什么不同吗?

答:概括和概述是不同的。概括是归纳、总结, 是把事物的共同特点归结在一起并简明地表述出来, 目的是让人们尽快知晓主要问题或主要内容;概述是大致地叙述出来, 目的是让人们了解事物的大概状况或发展过程。在申论作答中, 概述讲究详实, 概括讲究提纲挈领, 概述是在概括的基础上, 还要有评述、论述和必要的分析, 比概括内容涉及得广, 字数要求得也比较多。

河南网友“牡丹小姐”:求解两道数字推理题: (1) 35, 28, 11, 16, ( ) A.9 B.5 C.1 D.-5 (2) -1, 1, 0, 1, 1, 4, 25, ( ) A.64 B.216 C.841 D.1265

答: (1) 题中的数列规律是, 62-1, 52+3, 42-5;32+7, 那么下一项就应该是22-9=-5, 选D。 (2) 题中的数列规律是, 前两项和的平方等于第三项, 依次往下推, 空格处的数为 (4+25) 2=841, 选C。

江苏网友“红红火火”:2010年湖南省公考类比推理有一道题, 水:农业 ( ) A、消费:经济B、婚姻:人生C、文字:文化D、娱乐:生活。很多人说选A, 对吗?

答:此题选A不对, 应该选C。农业和文化都是产业, 经济不是一个产业;再者消费对于经济是一种行为, 是动态的, 不像文字对于文化是一个基本组成要件, 类比程度不如文字和文化贴切。作答类比推理, 一定要选择与给出的一组类比最为相近、最为恰当和贴切的词。

二、阅读理解与表达练习题

l.A国政府于1985年启动了“国家胆固醇教育”项目。25年来A国人均寿命延长了6年, 其中3.9年________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有效预防, 包括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的实施。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归功于 B.归结于

C.是由于 D.受制于

2.针对时下有媒体称“吃疫苗鸡蛋就能抵抗禽流感”这一说法, 中国工程院院士、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闻玉梅教授在上海召开的“新发、再发传染病防控对策国际研讨会”上明确表示:这种说法过于夸张, 且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纯属谣言 B.无稽之谈

C.匪夷所思 D.不可理喻

3.刘勰撰著《文心雕龙》的钟山定林寺, 自唐代以来就________, 从此寺庙的位置成了历史上的谜团。随着南京“钟山二号寺庙”考古发掘的不断深入, 这个谜团终于被专家________。在日前的《文心雕龙》国际学术研讨会上, 有关专家首次全面披露了钟山定林寺遗址的考古发现。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沓无音讯 揭开

B.消失怠尽 发现

C.扑朔迷离 揭晓

D.时隐时现 发觉

4.1896年茅盾出生在浙江桐乡乌镇一个中医兼小商人的家庭, 他生活的时代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的时代, 先后经历了辛亥革命、中国共产党创建、五卅、北伐、抗战等社会变革。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波澜壮阔 风云激荡

B.波澜不惊 风起云涌

C.波涛骇浪 风卷残云

D.浊浪冲天 风声鹤唳

5.总之, 《百姓纪事》是一档高格调、高质量、高品位的民生新闻节目, 它讲述的一桩桩百姓身边的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让人深切体会到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 体会到了党中央实行亲民、富民政策的无比威力。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贴近生活 生动感人 反映实际

B.生动感人 贴近生活 反映实际

C.反映实际 贴近生活 生动感人

D.贴近生活 反映实际 生动感人

6.今年以来, 气候变化、二氧化碳排放、碳足迹、节能环保等词汇频频见于报端。在社会上, 这是最________的语言;在新闻中, 这是最________的报道;在政客身上, 这是最具________的政治;在商人眼里, 这是最有________的商机。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时髦 频繁 影响 潜力

B.流行 持续 英明 潜能

C.时尚 连篇 开放 利益

D.开放 深入 实际 利润

7.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也过于侧重功能性, 传统美德教育相对弱化, 感恩意识便在漠视中逐渐“断裂”。这样一来, 出现把父母的爱看做天经地义, 对别人的关心无动于衷的“冷漠群体”, 也就在所难免。

这段文字论述的矛头指向:

A.应试教育 B.缺乏感恩

C.冷漠群体 D.弱化教育

8.“轻松”的背后, 是巨大财力的支撑。一个占世界1/5人口的农业大国, 要办免费的义务教育, 没有财力谈何容易?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 财政收入增加, 免费义务教育才提上议事日程。从2004年起, 中央财政投入农村义务教育的经费陡增, 不久前又将106亿元春季学期的经费预拨到位。这样短时期、大幅度地投入农村教育, 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前所未有的。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我国已经具备了在农村实行免费义务教育的实力

B.我国对农村义务教育投入逐年增加

C.办免费教育必须有强大的财力支持

D.我国第一次在这么短时间内国家财力大幅度地投入农村教育

9.“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我国资源节约过多地专注于生产过程中的节能降耗, 比较忽视工业产品类型的改变。推广节能降耗、环境友好的新产品, 效果将更明显。比如半导体照明, 比传统的照明方式耗能低75%, 使用寿命高几倍到几十倍。

这段文字主要是谈资源节约与:

A.节能降耗

B.工业产品类型

C.节约型用具

D.半导体照明

10.毛泽东《论持久战》刚发表, 周恩来就把它的基本精神向国民党将领白崇禧作了介绍。白崇禧深为赞赏, 认为这是克敌制胜的最高战略方针。后来白崇禧又向蒋介石转述, 蒋介石也十分赞成。在蒋介石的支持下, 白崇禧把《论持久战》的精神归纳成两句话:“积小胜为大胜, 以空间换时间。”并取得了周恩来的同意, 由军事委员会通令全国, 作为抗日战争中的战备指导思想。

通过这段文字可以知道, 《论持久战》:

A.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B.对整个社会的影响很大

C.深受国民党最高层的赞赏

D.对抗日战争具有战略指导意义

11.事实上, 医院并非越大越好。医疗是一个特殊行业, 合理的规模, 才能产生最好的效益。因此, 现实中有的医院规模可能确实需要扩大, 有的医院则不然。现在, 很多医院是靠贷款、举债盖大楼, 为了早日还债, 就必须多创收, 从而为过度治疗提供了土壤, 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危害极大。

这段文字是针对什么问题阐述的?

A.医院服务不让百姓满意

B.医院靠贷款、举债盖大楼

C.医院盲目地扩大规模

D.医院注重创收, 加重患者负担

12.经常有人问我:“国学究竟有什么用?”要说没用也真没用, 既不能当饭吃, 也不能教人如何投资赚钱。但其精华部分能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 增强民族的凝聚力, 协调人和自然的关系以及人和人的关系, 能促使人把自己掌握的技术用到造福于人类的正道上来。________。

这段文字后画线部分最可能是:

A.因此, 有必要去学习国学

B.所以说, 国学很有用

C.所以我奉劝大家要学习国学

D.这是国学无用之大用

13.有西方学者认为, 中国作为一个大国, 之所以在大规模经济改革的过程中保持了社会稳定, “先试验, 再推广”的改革策略是一个主因。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 以深圳为代表的经济特区不仅缔造了自身的经济奇迹, 更为国家的改革闯出了道路。改革的“试验策略”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经验”。

根据这段文字, 可以推出的结论是:

A.中国是一个经济大国

B.中国经济改革保持了社会稳定, 就是因为采取了“先试验, 再推广”的策略

C.深圳的发展就是坚持了“先试验, 再推广”的“中国经验”

D.改革的“试验策略”是西方学者认为的“中国经验”

14.作为国家美术馆, 普拉多最令人称道的就是它对本民族画派作品的收藏。在多达3万件的馆藏作品中, 西班牙画派的作品占1/3。西班牙绘画在15世纪后半叶接触了佛兰德斯绘画, 在17世纪受威尼斯画派和卡拉瓦乔写实主义影响之后进入全盛期。从里贝拉、苏巴朗、穆立罗这些画家的作品中就可以看到其中的发展脉络。而普拉多博物馆对西班牙画派3位天才——埃尔·格列柯、委拉斯开兹和戈雅作品的收藏, 无论质量还是数量都堪称世界第一。

对这段文字理解正确的是:

A.普拉多国家美术馆收藏的画主要是西班牙画家的作品

B.西班牙画派的作品都是本民族画作的精品

C.西班牙绘画的风格从15世纪到17世纪在不断地改变

D.埃尔·格列柯、委拉斯开兹和戈雅的作品的数量是世界第一

15.漫步在克里姆林宫中, 可以感觉到它似乎被划分成了三个功能明确的区域。靠西一侧为军械库和兵器馆, 靠东一侧则为行政机构所在地, 而中间偏南坐落着几座教堂。这样的布局似乎是在提醒人们, 政教合一, 军政合一, 是俄罗斯一贯奉行的国策。兵器馆和墓地, 博物馆和总统官邸, 宗教与世俗, 军事和政治, 历史和现实……不同的元素在这里交织, 使克里姆林宫成了俄罗斯国家体制的一个生动象征、俄罗斯民族历变的一份神秘标本。

这段文字后面将要谈论的内容最可能是:

A.俄罗斯的国家体制

B.俄罗斯的民族历史

C.克里姆林宫的功能

D.克里姆林宫在俄罗斯的地位

答案

篇4:公务员考试知识要点与训练

选词填空题(三)(承上期)

作答之道

之二:辨析词义。词语填空的四个备选项大部分都是近义词,这就需要对这些备选的近义词进行辨析,弄懂它们各自的含义、通常的搭配、习惯用法、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等等,特别是要找到它们的细微差别。然后再根据这些细微差别,判断出应该选用哪一个词。比如:

对一篇规范的论文,因版面限制而去砍综述、删注释,实在是_____的不智之举。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削足适履 B.扬汤止沸

C.矫枉过正 D.舍本逐末

【解析】对于选项中的四个近义词,削足适履是指为了把鞋穿上而把脚削小,比喻为了适应一个外在的东西而不顾实际和具体条件把内在的东西损害。扬汤止沸比喻办法不彻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矫枉过正是指把弯的东西扳正却又歪到另一边,比喻纠正错误超过了应有界限。舍本逐末是指舍弃事物的根本、主要部分而追求细枝末节,形容本末倒置。语段的意思是因版面限制这些客观、外在的因素,就去砍综述、删注释这些论文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典型的削足适履。所以本题选A。

之三:关键词法。关键词法是指要善于发现和捕捉语段中对作答有关键作用的词,通过这个关键词来推断画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在一些语段里,句子与句子之间往往要有顺承连接,要有前铺后垫,要有逻辑顺序,要有前因后果,这些都会通过一些词来体现出来。我们就可以利用体现上述关系的这些关键词所带的信息来推断出应填入的词语。重点是要能发现这个关键词,并且能从关键词中看出有用的信息来。这就要求平时要多读多练,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比如:

世界主要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目前已就发展低碳经济达成共识:以经济发展模式由“高碳”向“低碳”转型为______,通过市场机制下的经济手段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以减缓人类活动对气候的破坏并逐步达到一种互相______的良性发展状态。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目标 协调 B.手段 促进

C.标志 制约 D.契机 适应

【解析】此题中第二个画横线处前的“互相”就是一个关键词。互相一定是指两个什么事物,一个是不会称之互相的。通过上下文我们可分析出这“两个”是指高碳经济和低碳经济,判断出这一点,就可以知道两种经济发展模式目前应该是协调发展。这样此题就迎刃而解了,答案为A。

例题精讲

既然编全集,希望完整地________某一文人学者的形象,正反两方面的资料便都应该保留下来。可说实话,古往今来,经得起这么折腾的人物不是很多,你很认真地为其辑佚、整理,不放过任何________,好不容易弄出全集来,不只没加分,还减分。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描绘 蛛丝马迹

B.还原 一鳞半爪

C.展现 闲言细语

D.呈现 只言片语

【作答讲解】把一个文人学者的稿件、言论汇集在一起编全集,是对一个文人学者形象的呈现,是希望真实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对资料进行认真辑佚、整理,不放过的应该是“只言片语”。因此本题选D。不选A,是因为“描绘”一词带有描写和画的意思,“蛛丝马迹”指的是不明显的线索,这两个词都不符合语段的意思。不选B,是因为“还原”是指呈现本身的面目,填入此词曲解了语段的意思。不选C,是因为“展现”没有“呈现”更恰当,再者“闲言碎语”有贬义色彩。

考题练习

1.今年以来,气候变化、二氧化碳排放、碳足迹、节能等环保词汇频频出现于英国。在社会上,这是最 _______的语言;在新闻中,这是最_______的报道;在政客身上,这是最具_______的政治;在商人眼里,这是最有_______的商机。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时髦 频繁 影响 潜力

B.流行 持续 号召 价值

C.时尚 丰富 前途 前景

D.倡导 深入 前瞻 优势

2.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就是让大学生把视线从厚厚的专业书上,以年轻而真诚的心灵去________社会、________民生、________发展,在用所学知识贡献社会的同时,悟出“书本之外”的“真知”。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关注 感受 体察

B.体察 感受 关注

C.感受 关注 体察

D.关注 体察 感受

3. 1896年,茅盾出生在浙江桐乡乌镇一个中医兼小商人的家庭。他生活的时代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的时代,先后经历了辛亥革命、中国共产党创建、五卅、北伐,抗战等社会变革。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波澜不惊 风起云涌

B.波澜壮阔 风云激荡

C.波涛骇浪 风卷残云

D.浊浪冲天 风声鹤唳

【答案】1.A。2.D。3.B

公务员申论讲解与训练

(一)申论讲堂

2014年4月12日部分省市区

公务员联考申论真题

【题目要求】根据“给定资料2”,谈谈你对“文化输出”的理解。要求:全面、准确、有概括力,不超过250字。

【思路点拨】“给定资料2”就是讲文化输出的,有许多内容可以参考,关键是要答出对文化输出的理解。应该答四部分内容:什么是文化输出、文化输出有什么意义、应该怎样看待文化输出、文化输出什么。这四部分内容,都可以在“给定资料2”中找到,全部找到后进行总结、提炼,答出即可。

nlc202309082137

【高分作答】

文化输出,就是将中国文化推广到国外,走向世界。它是对外开放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形式,可以扭转中外文化交流的逆差,拓展中国文化发展空间,增强后劲。文化输出,一要与引进相结合,拿来和输出并举;二要创造性输出,以原创作品为主;三要符合世贸协定;四要在人类文化发展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文化输出的是中国文化中的优秀部分,要保证质量,伪劣的要杜绝出口;要有自己的文化精神,能代表国家、人民和民族文化形象;要输出包含中国价值观,中西会通又从现实需要出发,体现时代特点的原创性文化观念、文化思想和文化产品。

【简要点评】这份作答把文化输出理解得很透彻,也很全面。所有内容是“给定资料2”里的内容。作答分四个层次,先是答什么是文化输出,文化输出是一个概念,从整个给定资料看文化输出也是发展文化的一个举措,理解一个词首先从概念理解,必须把文化输出的意思先答上。接着答了文化输出的意义,一项措施有什么意义至关重要,分析理解类试题答意义也是很必要的。然后,又答了对文化输出的认识,也就是应该怎样看待文化输出,作答的四个方面都是在“给定资料2”归纳概括基础上提炼出来的。最后,答的是文化输出要输出什么,将文化输出应该输出什么样的文化观念、文化思想和文化产品都答了出来。

(二)对话申论

“sycrool” 15:31:29

申论考试的试题,一般都有若干项要求。题目要求很重要吗?

“高守国公考公选” 15:33:47

当然了,题目要求非常重要。每一项要求,都对应着一定的分数,只有达到这个要求才能给分。作答前一定要把题目要求每一项都弄懂,甚至每一个字都要吃透。弄懂之后再去考虑作答的事。一定要严格按照题目要求作答,要求让怎么答就怎么答,老老实实作答,力争使作答最切合题目要求。

“sycrool” 15:35:57

什么是最切合题目要求呢?

“高守国公考公选” 15:38:39

就是要使你的作答内容,一眼看上去就让人感觉到你是按题目要求答的,所有题目要求你都达到了。千万不要让评卷者对此产生哪怕一点的怀疑。

“sycrool” 15: 45:21

哦,记住了。现在,申论大题有的要求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怎样理解这一要求呢?

“高守国公考公选” 15:52:59

这就要求对给定资料要在“度”上进行把握,既不要过分局限于给定资料的框定,要突破给定资料给你的思维限制,又不能过度脱离给定资料而随心所欲、天马行空。要这样做:首先你的论述引题、观点、所感所想所议都要源于给定资料,由给定资料所引发,也就是文章的“根”要在给定资料上。其次,申论是选拔性考试,要把真正有思想有观点的优秀人才选拔出来,因此你的论述又不要受给定资料的局限,要超越给定资料,要看得更远更深,理解得更全更透,要有自己独到的务实合理的见解和韬略。这就是这一要求的本质,也是我们作答应该着重把握的。

篇5:公务员考试知识储备大全

一、用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指引人生

我认为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是科学的、高尚的人生目的,值得我们终身尊奉和践行。因为:

1.只有自觉地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才能在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实践中创造人生的价值,肩负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2.将为人民服务作为我们的人生目的,能使我们在为他人、为社会作贡献的同时,不仅获得物质上的利益,而且更能获得才智的锻炼、精神的提升;

3.只有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才能高度警惕和自觉抵制各种错误人生观的影响,以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对待人生、对待生活,在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总之,我认为这样的人生才是真正的有意义的人生,才是光荣的人生、闪光的人生。

(结合岗位)

二、人与自然的关系

我认为:任何人要走好人生道路,创造有价值的人生,都必须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因为,无论怎样发展,人都改变不了这样的事实:人来源于自然界又依存于自然界,人永远是自然界的有机组成部分。

现实中,当人们为史无前例的经济大发展兴高采烈的时候,生态失衡、环境污染、土地沙漠化、酸雨增多、粮食短缺等现象日益严重,人与自然的不和谐与日俱增。所以,要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必须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观,使这一部分人的发展不能损害、影响另一部分人的发展,这一代人的发展不能损害下一代人的发展,经济的发展不能损害自然环境和生态的健康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平等互助,才能形成人类以及人类每个个体持续、健康发展的格局。

我还认为: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的同时,一定要大力倡导节约型消费模式和环保意识,使每个社会成员都能从自身做起,从日常养成做起,厉行节约,保护环境,努力形成人人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尽责出力的良好风尚,共同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结合岗位)

三、个人与他人交往中需要注意的原则

我认为: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要与他人进行交往,形成个人与他人之间的关系。人离不开交往。所以,在交往中我们要注意如下原则:

1.平等原则。平等待人,互相尊重是协调个人与他人关系的前提。平等是尊重的基础,尊重是平等的表现。俗语说“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只有平等待人,才能换取别人的平等相待。一个自持清高、看不起别人、不尊重别人的人,是很难获得别人的尊重的;

2.诚信原则。诚信是做人的传统美德,也是个人与他人关系得以延续的保证。诚信包括诚实和守信两个方面:诚实就是实事求是,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守信就是恪守信用,“言必信,行必果”;

3.宽容原则。“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宽容是协调个人与他人关系必不可少的条件。因此,在人际交往中要遵循宽容的原则,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求同存异,互相包容。当然了,宽容不等于怯懦,更不等于无原则的迁就;不在非原则性问题上斤斤计较并不意味着对坏人坏事的姑息包庇;

4.互助原则。互助是协调个人与他人关系的必然要求。在交往中如果能够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则既满足了交往双方各自的需要,又增强了彼此的理解,加深了彼此的感情。因此,在交往中了解他人的困难,主动帮助他人,为他人排忧解难,应当成为一项基本原则。只有学会帮助他人,才能在需要的时候得到他人的帮助。

(结合岗位)

四、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更多文章索取:河北科信教育http://hb.china-gwy.com

我认为:中华民族历来都有一种为了国家、社会或民族的整体利益,而不惜牺牲自己的奉献精神和对国家、社会的使命感、责任感和忧患意识。

„„就是一种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形成的爱国奉献、以天下为己任的集体主义精神。它表现在公私观上,“公义胜私欲”,公而忘私,是公的最高表现;在义利观上,“舍生取义”达到了义的最高境界;在生死观上,“死而不朽”,体现了人生的最大价值;

„„是我国传统美德的精髓,已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深入人心,代代相传。

总之,我们的先人前辈常常为了国家、社会或民族的整体利益,舍小家顾大家,不惜牺牲自己,所以我们要继承革命遗志,继往开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结合岗位)

五、如何理解科学发展观。

我是这样理解的:科学发展观通常是指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中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的一种方法论。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内容包括:

第一,以人为本的发展观。

第二,全面发展观。

第三,协调发展观。

第四,可持续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深刻解释了发展的价值取向,发展的核心是与人为本。强调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就对为谁发展,靠谁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科学的回答,阐明了发展的根本动力和终极目的。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总结起来说,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正如曾培炎同志所概括的,它包含以下五个方面: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促进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的;保持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则;实现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重要体现;实行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我们党对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重大发展。

(结合岗位)

六、如何理解爱岗敬业

我认为:爱岗敬业就是要求从业人员,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应该干一行爱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益求精,尽职尽责。

爱岗和敬业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爱岗是一种责任,真正有道德的人是有责任感的;爱岗也是一种情感,真正热爱生活的人对职业岗位和职业劳动是有爱意和热情的。敬业主要是通过对工作的极端负责任、对技术的精益求精表现出来的,对待工作的态度应该是恭敬的,勤奋认真,不偷懒,不怠工,上班不迟到,下班不早退,在工作中,不断学习,不断提高,不断超越现有的成就等爱护自己的职业岗位。

我还认为,即使有人不情愿地成为现有职业的劳动者,在还没有调换工作之前,仍应当坚守工作岗位,履行职业责任,努力调整自己的工作方式和行为态度,在积极乐观的情绪下尽心尽力地工作。

(结合岗位)

七、如何理解诚实守信

我认为:诚实守信是“立人之本”“企存之基”。诚是一种真实无妄、表里如一的品格;信是诚实无欺、言行一致、坚守诺言的品格。诚实就是真实无欺,不自欺也不欺人;守信就是信守诺言,讲信誉,守信用。

第一、诚实守信要求人、企业等应该诚实劳动、遵守纪律,“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 第二、诚实守信要求人、企业等应该有一分力出一分力,出满勤、干满点、不怠工、不推委,遵纪守法;对待他人应该严格履行合同契约,守信用、讲信誉、说到做到、不说谎、不欺人、不弄虚作假、不偷工减料、不以次充好、不惟利是图、不做缺德事、不做亏心事。

总之,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之一,也是人类文明的共同财富,是健康发展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必须履行的一项基本道德规范,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

(结合岗位)

八、依法治国、以德治国

我认为:依法治国是最根本的治国方略。以德治国是在依法治国的基础上,对人们的思想道德提出的更高要求。

首先,对一个国家的治理来说,法治和德治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法治属于政治建设,属于政治文明;德治属于思想建设,属于精神文明。所以,二者并不矛盾,也不可偏废,二者是缺一不可的;法律是道德的底线,凡是法律所禁止和制裁的行为,也是道德所禁止和谴责的行为;凡是法律所要求和鼓励的行为,也是道德所培养和倡导的行为。

其次,法律是道德的重要载体,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充分实现,有利于社会主义道德的推行,有利于提高公民的道德水平。反之,推行以德治国,社会主义道德水平的普遍提高又必然促进社会主义法治的有效实现;

总之,中共中央提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这是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全局出发,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为指导,在认真总结我国法治建设实践经验,借鉴世界法治文明成果的基础上,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标志着我们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规律、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把握。

我们作为公务员只有把法治和德治二者结合起来,使“依法治国”不断完善,使“以德治国”深入人心,才能使人们不失去正确的目标并有正确的行为规范。

(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内涵是:可以概括为依法治国、执政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五个方面。)

九、“荣辱观”教育对青少年现实意义。

(1)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荣辱观”,抓住了当前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一个热点,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根本性问题;

(2)要承认在当前社会生活中也存在着一些不文明、不健康现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在一些人中还有市场,少数人思想混乱,道德缺失,是非、善恶、美丑混淆,这些问题的出现和蔓延,对我国青少年的道德体系造成了冲击,污染了青少年的心灵;

(3)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荣辱观”,既有对社会公德的要求,也有对个人私德的提倡,既有对不文明行为的摈弃要求,更有对文明行为的遵守要求,对开展青少年道德建设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4)要以“八荣八耻”的“荣辱观”为指导,通过言传、身教、奖惩和榜样教育等多种形式,引导人们坚持从具体事情做起,通过学习、立志、躬行和自省等环节,加强自身修养,培养公民特别是青少年的正确荣辱观。

十、请你谈谈你对胡锦涛总书记“三不”的看法。

1、“不动摇”,就是要坚信党的改革开放路线不动摇。邓小平曾语重心长地说,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只能是死路一条;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总书记在讲话中系统阐述了改革开放“十个结合”的宝贵经验,强调要“倍加珍惜、自觉运用”,坚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绝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绝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这是关于对“不动摇”问题的一个非常鲜明的作答。

2、“不懈怠”,就是要有很强的忧患意识,始终做到在成绩面前不松劲、不歇脚,在困难和矛盾面前

紧抓机遇、知难而进。然而我们看到,现实中患“懈怠病”的干部不在少数,正如有网友说的那样,“懒举改革旗帜,懒听民众呼声,懒做惠民实事,懒对民众怨气”,这无疑消解了党的凝聚力,伤害了社会和谐。改革发展任重道远。我们既不能满足取得的成绩,也不能面对困难意志消沉,惟有一如既往、锐意进取,才能将改革开放伟业推向前进。

3、“不折腾”,就是要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毋庸讳言,现在有些官员只图出名挂号、求官保官,成天琢磨花花点子,炮制“政绩工程”,以求上面注意,不管下面死活,不仅浪费了大量资源,更让百姓叫苦连天。改革开放更需务实求真。只有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理念,才能更好地把党的事业当成自己的毕生事业,重实际、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推动各项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结合岗位)

十一、胡总书记说:“权,用于民;情,系于民;利,源于民。”作为一名公务员,你是怎样看的?

【答题参考】考官,对胡总书记这句话,我是这样理解的:

第一、权为民所用,集中反映了共产党人的权力观。我们党作为执政党,始终认为自己手中的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人民服务,决不能用来为小集团和个人谋私利。同时,能否做到权为民所用也是检验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的重要标准,也是检验党的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标准;

第二、情为民所系,集中反映了共产党人的群众观。我们党在长期的奋斗历程中,对人民群众的力量和作用有深刻认识,常常把人民群众比之为土地、大海、衣食父母等,而把党自己比作种子、鱼儿、赤子等。鱼儿离不开水,种子只有同土地结合才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没有人民群众这些衣食父母的养育,共产党人一刻也不能生存。我们党的奋斗历程表明,人民群众是党的事业取得成功的深厚力量源泉,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社会向前发展,根本在于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第三、利为民所谋,集中反映了共产党人的利益观。我们党是中国工人阶级和中国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除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一心一意为人民谋利益,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利益观,也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

总之,如果我被录取为公务员,我一定要做到权为民所用,正确看待和运用手中的权力,始终以党和人民的事业为重,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用人民赋予的权力服务于人民、造福于人民,绝不以权谋私;做到情为民所系,坚持与人民群众心连心,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切实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绝不脱离群众;做到利为民所谋,时刻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始终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立志为人民做实事、做好事,绝不与民争利。答题完毕,谢谢!

十二、请你谈谈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的关系。

【解析】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首先,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离开党的领导,人民只能是一盘散沙,意志力分散,民族缺乏凝聚力,人民民主根本无法得到保证,这样人民当家作主也就成立空话;

其次,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立法、行政、司法等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的职权是人民通过法定程序授予的,必须用来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依法施政;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能未经人民授权或者超越人民授权去发号施令,更不能以言压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侵害人民群众的合法利益;

再次,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就是指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

十三、八荣八耻的内容

篇6:公务员考试知识点总结

资料分析的一组材料,是由材料和5个试题组成,不像是其他部分那样,一个试题下面紧跟着4个选项,试题材料和题目的信息量并不是很大,我们只需要短暂的记忆试题即可,而资料分析由于材料的信息量很大,有些试题和材料相距比较远,所以我们在解答的时候,就要有意识的在材料中进行标记。

1、试题标记目的

我们在上面已经说过,由于资料分析的材料,尤其是文字材料,信息量很大,而且有的试题和材料距离比较远,那此时如果我们不进行标记,就容易忘记或者记忆混乱而造成找出错误的数据,最终得到错误的答案。

对于信息量比较大的表格材料来说,由于表格的行、列比较多,如果我们不进行标记,那么很容易找错行或者列,从而找出错误的数据。

对于图形材料来说,由于数据比较凌乱,所以我们在解答的时候,倘若不进行任何标记,那就有可能会将这些数据“张冠李戴”。

总而言之,我们进行标记的目的,就是为了找准数据,那在实际操作中,如何进行标记呢?且看下面的讲解。

2、如何进行标记

不论是文字材料,还是其他材料,我们在解题的时候,都是先看试题,然后根据试题的关键词来到材料中定位,找出关键句解答,所以在做标记的时候,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1)对于刚开始确定出来的关键词,我们就可进行标记,把关键词用圆圈圈住或者用直线标出;

(2)然后返回到材料中寻找关键句,我们可以根据比较明显的“指标”进行跳跃性的阅读,从而找出关键句,并用直线勾画出关键句。

二、结合选项分析

不论是资料分析,还是行测的其他部分,都是给出了4个选项,那这4个选项是凭空给出来的吗?当然不是,如果不是,那这几个选项在设置的时候,有什么特点,我们如何结合选项来解题呢?这就是本节将要讲解的内容。

1、选项特点分析

行测资料分析给出的4个选项,必然有一个正确的,其余的要么是用来迷惑你的,要么就是正确答案附近的,用来打酱油,对应资料分析而言,一般来说选项的设置也有以下几个原则(当然说的是一些计算性试题中):

一、正确选项,这个显然是必须有的;

二、最大迷惑选项,如要求2005年的值,在选项中给出2006年的值;

三、打酱油选项,这类选项一般都是和正确答案比较接近的选项,有时候会给我们的计算带来不小的麻烦。

2、根据选项选答案

这种方法一般应用在选项中的数据特点比较明显,如上个资料分析的例题,其次也可以应用在当选项中的数据比较接近时,这时由于增长率比较接近,所以基期和末期的比值是十分接近,往往选项中把这两个数据均给出来,此时,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增长率的大小,来快速得到答案。

三、重点回顾主要概念

资料分析中的计算型概念考查频率较高,比如:同比与环比、百分数与百分点、比重、倍数与翻番、平均数、年均增长率等,对于这些概念,要重点回顾其定义与列式方法,并注意相近概念间的差别。其中,百分数与百分点这两个概念,在考试中出现频率最高,且最容易混淆,要结合例题重点关注。

四、重点关注速算技巧

资料分析计算量大,在时间非常紧张的考试中,合理运用速算技巧对于考试获取高分至关重要。中公教育专家建议广大考生在这段时间里,可以抽出时间重点关注以下简化技巧、计算技巧:乘除转化法、分子分母比较法、年均增长率的简化算法、尾数法、首数法、范围限定法、数字特性法、运算拆分法。在复习时,要注意其适用条件和使用要点。

五、把握常见题型应对策略

针对不同的命题特点技巧解题是考生快速攻克资料分析堡垒的基本功之一,对资料分析中常见的命题形式如计算题、查找排序题、计数题、综合分析题等要重点关注。并相应采取以下应对策略:

计算题:整合数据关系,正确化简计算,根据涉及数据和选项的特点判断是否可以使用计算技巧,选择正确的计算技巧快速解题。

查找排序题:找到相关数据,在对要排序的数据进行计算时,要注意运用合理的计算技巧,把握好放大和缩小的程度,通常可以对数据两两组合先进行比较,再进行下一步讨论。

计数题:认真阅读题干,根据题干要求在资料中确定有效数据,比较有效数据与题干给出的数据之间的大小关系。注意避免多数、漏数、重复计数。

综合分析题:一般要从整个材料中撷取数据进行分析、对比、计算才能得到正确答案。考生在分析时,可以从最容易计算或分析的选项入手,逐一排除。

六、必考三大增长率公式

复合增长率的公式为r=(1+r1)(1+r2)-1=r1+r2+r1×r2;

比重增减公式为(A/B)×(a-b)/(1+a),注意a为分子的增速,b为分母的增速。

倍数增速的公式为r=(a-b)/(1+b),注意a为分子的增速,b为分母的增速。

从这三个公式来看,我们在解答试题的时候,只要直接套用公式就可以快速的得到正确答案,一般来说,复合增速公式应用在相对于2003年,2005年某指标的增速;比重增减公式,主要应用在求不同年份相同指标的比重差值;倍数增速公式,则主要应用在求平均数的同比增速上面。

【真题示例1】2010年上半年,全国原油产量为9848万吨,同比增长5.3%,上年同期为下降1%。进口原油11797万吨(海关统计),增长30.2%。原油加工量20586万吨,增长17.9%,增速同比加快16.4个百分点。

126.2010年上半年全国原油产量比2008年同期约增长了()。

A.1.8% B.4.2% C.6.3% D.9.6%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增长率这一知识点。

材料中要求的是2010年上半年相对于2008年上半年的增速,是一个复合增长率,我们直接套用公式。

2010年上半年相对于2008年同期的增速为5.3%+(-1%)+5%×(-1%)≈5.3%-1%=4.3%。结合选项,选择B选项。

【真题示例2】全国2007年认定登记的技术合同共计220868项,同比增长7%;总成交金额2226亿元,同比增长22.44%;平均每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突破百万元大关,达到100.78万元。

136.2007年平均每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同比增长率为多少?

A.8.15% B.14.43% C.25.05% D.35.25%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增长率这一知识点。

由于平均每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总成交金额/技术合同数,且知道2007年总成交金额/技术合同数的增速,可以采用倍数增速公式计算。

根据倍数增速公式可知,2007年平均每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同比增长率为(22.44%-7%)/(1+7%)=15.44%/1.07,结合选项,首位数不相同,而计算式的首位数为1,那么我们就可以快速的判断正确答案为B选项。

【真题示例3】2010年,我国出口贸易总额为15779.3亿美元,同比增长31.3%。其中,我国机电产品出口9334.3亿美元,同比增加 30.9%;高新技术产品出口4924.1亿美元,同比增长30.7%。船舶、汽车零部件出口保持较快增长,其中船舶出口同比增长的44.5%,汽车零部件出口同比增长44.1%。

117.2010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到出口总额的比重与上年相比约()。

A.增加了10个百分点 B.减少了10个百分点

C.增加了0.1个百分点 D.减少了0.1个百分点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比重这一知识点。

这个需要计算2010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到出口总额的比重的增减情况,我们直接套用比重增减公式即可。

由于30.7%<31.3%,所以2010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到出口总额的比重比上年下降,排除a、c选项,由于增速差别不大,所以变化值不大,排除b选项,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选项。<>

上一篇:本月医疗质量检查的主要情况下一篇:成长为主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