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队党委议事规则

2024-07-07

部队党委议事规则(共6篇)

篇1:部队党委议事规则

为认真落实江泽民同志关于“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十六字”方针,更好地贯彻执行党委统一的集体领导下的首长分工负责制,建立健全民主科学的决策执行程序,充分发挥党委的核心领导作用,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条例》以及军委 、总部的有关规定, 参照《海军军以上党委常务委员会议事规则》,结合XXXX师团党委实际,制定本规则。

一、议事范围和内容

师团党委常务委员会需要讨论和决定的重大问题是:

1、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国家的宪法、法律,军队的条令、条例、规章制度,党中央、中央军委的决策和上级党委的决议,上级首长、领导机关的命令、指示及上级重要会议精神在本单位的贯彻执行。

2、部队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军事高科技知识的学习教育,师团党委中心组的学习和领导干部的学习教育,部队的思想政治建设。

3、贯彻军委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和江泽民同志关于海军建设重要指示的长远目标和规则,战备训练、政治教育、后勤保障、装备管理与维修、行政管理、教学和科研等工作的目标、任务和措施,年度和阶段性工作计划,涉及部队全局性重要工作或重大任务的部署和总结。4、党委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建设和党的纪律检查工作,基层党支部建设,以及共产主义青年团和军人委员会建设的重大问题。

5、干部队伍建设的重大问题,对所属部队领导班子的调整配备,干部的培养、培训、考核、选拔、任免、调配、转业复员、离退休、奖惩、职衔晋升福利问题,专业军士的选改,战士的提干、考学等。

6、贯彻落实《军队基层建设纲要》, 加强基层全面建设的规划、目标、任务和措施;对基层建设、两个经常性工作、部队人员思想、安全稳定形势的分析,解决问题的办法,以及预防案件和事故等重大问题。

7、向上级党的委员会的请示、报告; 本级党的代表大会和党的委员会决议的贯彻执行情况及向本级党的代表大会和党的委员会的工作报告;对下级党组织发布的指示、通知、通报和下级党组织重要请示的审议、批复。

8、部队先进典型的培养、树立、表彰和奖励,预备党员的审批和转正,重大违法违纪问题的处理。

9、年度经费预算、决算,预算外经费及工程建设经费等重大项目开支的审核。师每半年、团每季度听取一次财务等有关部门经费执行情况的汇报。

10、其它必须经党委常务委员会讨论决定的重大问题。

二、议事制度和规定

1、会议制度:党委常务委员会实行例会制度,一般情况下每月1至2次, 特殊情况需要召开可临时确定。

2、议题确定:党委常务委员会会议的议题, 由正副书记在征询常务委员会委员意见的基础上协商确定,会上不得临时动议。

3、议题准备:提交常务员会讨论的议题或文件,由机关有关业务部门进行调查研究,准备好议案和有关材料报送常务委员会委员,认真做好会前准备。

4、会议主持:会议由书记或副书记召集并主持,如正副书记都不在时,一般不宜召开常务委员会会议;遇特殊情况需要开会,可由正副书记指定临时负责的常务委员会委员主持,会议情况应在会后及时向正副书记报告。

5、会议程序:开会时先由主持人讲明会议议题,然后逐个议题展开讨论;程序一般分为听取汇报、展开讨论、归纳意见、进行表决、形成决议等步骤。6、列席人员:会议的列席人员, 由正副书记根据会议讨论的内容确定。

7、回避规定:会议讨论的问题, 如涉及到常务委员会委员及其亲属和列席会议人员,除需要个人予以陈述的外,有关人员应当回避。

8、会议记录:会议由组织部门专人记录,讨论决定问题时委员的发言,应尽可能记原话。表决情况和决议要完整准确地记录,不能涂抹或修改,并按规定保管存档。查阅 会议记录须经书记或副书记批准,或上级党委和政治机关决定,任何人不得随意调阅。

9、议事纪律:党委常务委员会会议的内容,除经会议决定可向机关、部队传达或公开的以外,与会人员必须严格保密,不得以任何形式泄露。凡泄露者,应追究责任,情节严重造成不良后果的,要依据党纪条规严肃处理。

10、文件签发:会议决定的事项需形成文件上报下发时,由书记或副书记审定签发。书记、副书记不在时,可由正副书记委托其他常务委员会委员签发。

三、议事原则和要求

(一)集体领导。1、凡属部队建设的重大问题, 必须由党委常务委员会民主讨论,集体作出决定,任何个人或少数人无权决定应由常务委员会集体决定的重大问题。如遇紧急情况,必须由个人作出决定时,事后应迅速向常务委员会报告。2、党委常务委员会会议必须有半数以上委员到会方能开会,讨论干部任免等重大问题时,应有三分之二以上的常务委员会委员参加,书记、副书记一般均应到会。委员因故不能出席,在可能的情况下,应在会前征求意见,并在会后及时通报决定问题的情况。3、党委常务委员会讨论决定问题,要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国家的法律、法令,军队的条令条例和上级的有关指示、规定等为依据,防止集体作出错误决定。每个成员都要讲党性、讲原则、讲大局,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力,对表决的问题是赞成还是反对,都要有明确的态度。4、不得采取领导碰头、文件传批、征求意见和首长办公会等方式决定本应由常务委员会集体讨论决定的重大问题。

(二)民主集中。1、对提交常务委员会会议讨论的重要问题,会前要进行调查研究, 征求机关和部队意见;对一些关系重大而不好确定的问题,要组织有关人员进行专题论证和可行性分析,必要时应准备两套以上方案供讨论时进行比较和选择。

2、召开党委常务委员会讨论决定问题时,必须坚持平等议事的原则,正副书记要有良好的民主作风,充分尊重委员的民主权利,认真听取少数人的不同意见,吸收其中的合理成份;常务委员会委员要敞开思想,畅所欲言,充分发表意见,积极参与决策。3、党委常务委员会讨论决定问题,必须坚持先民主后集中的程序, 会议结束或每一议题结束时,由主持人归纳多数人的意见,适时进行表决,正确实施集中。

(三)个别酝酿。1、在召开党委常务委员会会议时间确定后,除紧急情况外, 应提前向常务委员会会议时间确定后,除紧急情况外,应提前向常务委员会委员报告会议的时间和议题,并报送议案和有关材料,以便进行充分酝酿;常务委员会委员要积极主动地酝酿需要讨论决定的问题,不仅要酝酿好自己职权范围的事,而且要酝酿好党委职责范围内的事。2、对提交党委常务委员会讨论决定的问题, 正副书记要主动协商通气,交换意见,达成共识,并与常务委员会委员进行沟通,认真征询大家的意见,特别是对一些重大敏感问题,要把酝酿工作做在前面,把分歧意见解决在会前。3、对没有经过个别酝酿的或酝酿不充分的重大问题不宜提交会议讨论。(四)会议决定。1、党委常务委员会讨论决定重大问题,要先定原则后议事,决定问题前,要根据议事内容,认真组织大家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有关文件规定,提出符合本单位实际的议事原则,为讨论决定问题提供基本依据。2、党委常务委员会会议在决定问题时,要严格坚持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形成决议。决定重要问题要进行表决,表决以超过应到会人数的半数为有效,未到会委员的意见不能计入票数。3、会议如对重要问题产生争论,双方人数接近, 除在紧急情况下必须按多数人意见决定外,应当暂缓作出决定,待进一步调查研究、交换意见后,下次开会时再表决。特殊情况下,也可将分歧意见向上级党委报告,请求裁决。

四、决议的执行和检查

1、党委常务委员会对部队建设中的重大问题作出决定以后, 按照首长分工负责制原则,属于军事工作方面的,由军事主官负责组织实施;属于政治工作方面的,由政治委员负责组织实施。在实施中,军政主官要互通情况,加强协调,密切合作,互相支持,并及时向常务委员会汇报决议的执行情况,接受检查监督。2、军政副职和部门领导要按照职责分工,积极负责地抓好党委决议的落实,并向军政主官负责,对超出自己职权范围的问题,要及时提出意见,报军政主官审定。军政主官要充分发挥副职和部门领导的作用,注意听取和尊重他们的意见。

3、对党委常务委员会集体作出的决定,常务委员有不同意见可以保留,但不得在行动上有任何抵触,不得在会外发表不满言论和不同意见。如在工作中发现新的情况,可以提出意见或提请复议,但在常务委员会没有重新作出决定之前,不得有任何与原决议相违背的言行。4、常务委员会委员在执行决议的过程中,如遇到紧急情况可临机处置, 但事后必须向常务委员会报告,并对常务委员会负责。5、常务委员会要经常检查军政首长执行决议的情况,发现偏差及时纠正,必要时要专门召开常务委员会会议,研究解决办法。师每半年、团每季度由军政主官向常务委员会报告贯彻党委决议的情况、问题及建议;有些专项工作,也可委托分管副职和部门领导报告。6、党委常务委员会要把集体领导和各项决议的贯彻落实情况作为民主生活会的重要内容,对照本规则,每半年进行一次认真检查,切实加强监督。

篇2:部队党委议事规则

为坚持和健全党的 民主集中制原则和集体领导制度,更好的发挥党委会在处理日常工作中的决策和保证监督作用,根据党内有关法规和党的十五大精神,结合学校的实际,特制订本议事规则。

一、议事原则

1、坚持认真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维护大局的原则。在重大问题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保证上级组织政令畅通。

2、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原则。注意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讲实话、讲真话,在充分发表意见的基础上,形成符合实际的正确决策。

3、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坚持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防止个人说了算和极端民主化的两种倾向。对重大问题实行一人一票表决制,允许发表各种 不同的意见,严格按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作出决定。

4、坚持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原则。凡属党委会职责范围内决定的问题,必须由集体讨论决定,任何个人或少数人无权决定重大问题。个人对集体作出的决定如有不同意见,在坚决执行的前提下,可以保留意见,也可以向上级组织报告。每个成员对分管的工作要敢于负责,切实履行职责;对不属于自己分管的工作也要关心,主动提出意见和建议。

5、坚持保密原则。对应该保密的会议内容和讨论情况,与会人员必须严守秘密,不得泄露。

二、议事内容

1、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党组织指示、决议的主要措施;2、加强党的建设的规划措施及重要问题;

3、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规划措施;

4、坚强和改进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措施;

5、学校党员大会的组织筹备;

6、学校干部的管理、奖惩等重要制度的制定、修改和废除;

7、报请上级任免的干部,后备干部的确定;

8、学校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问题;

9、校党委和工会、团的机构设置及定员编制;

10、工会工作有关重大问题,主要有:(1)贯彻上级党委对工会工作的重要指示和上级工会的重要决议的意见;(2)学校职代会的有关事宜;(3)报上级表彰命名的劳模、先进工作(生产)者和学校表彰的先进工作(生产)者;(4)工作计划、总结;

11、团委工作有关重大问题,主要有:(1)团代会的有关事宜;(2)工作计划、总结;(3)工作中的重要问题。

12、干部审查中的重要问题;

13、学校党委表彰决定和报请上级表彰的先进党组织和优秀个人;14、党委的工作计划、总结,向上级报送的重要请示、报告;15、党委重要制度的制定、修改、废除;

16、组织发展工作,主要有:发展计划、各支部发展党员工作;17、综合治理、统战工作中的重要问题;

18、其他应由学校党委会议研究的重要问题。

三、议事程序

1、会议组织

(1)党委会一般每月召开一次,遇有重要情况可随时召开;

(2)党委会必须有半数以上成员到会方可召开。讨论干部问题时,应召开党委扩大会(党政领导班子全体成员),必须由党委成员和应到会总人数分别达到三分之二以上方能召开;

(3)党委会由党委书记主持,书记不能参加时,可由书记委托副书记召集并主持。

(4)党委会议应明确议题,议题由会议主持人确定;议题确定后,一般不予变动或临时动议。

2、会前准备

(1)党委有关部门,按照党委会议的议事范围,提出提交党委会议讨论的议题,并由党委办公室指定专人进行收集和整理,送交会议主持人确定。

(2)议题确定后,应提前两天将议题和开会时间、地点通知党委成员和列席人员,并将会议有关材料一并送达。党委成员因故不能参加会议,应在会前请假,其意见可由书面形式表达。

3、召开会议

(1)会议主持人介绍出席和列席人员情况,通报会议议题和开法,按议题顺序逐项进行。

(2)会议讨论问题时,既要充分讨论,集思广益,又要提高议事效率和质量。汇报人要突出重点,简明扼要,实事求是;发言要开门见山,紧扣议题充分发表意见,表明自己的态度。

(3)根据工作需要,会议主持人可确定有关人员(或部门)列席党委会议。列席人员在其议题讨论完毕后,即可退席。

(4)会议进行表决时,赞成票超过应到会人数的半数为通过。召开党委扩大会议讨论决定干部任免时,要逐个表决;赞成票超过与会党委成员半数和与会全体人员半数方可为通过;如原拟人选被否决,应按规定程序重新提出人选,下次会议再议,不得在本次会议临时动议,决定其他人选。

(5)决定重大问题,如发生分歧,双方人数接近时,除了在紧急情况下必须按多数意见执行外,应暂缓作出决定,需进一步调查研究,交换意见,下次再表决。在特殊情况下,可将争论情况向上级组织报告,请求裁决。

(6)党委会由党委办公室指派专人记录,决定有关事项应编发会议纪要。4、组织落实

(1)党委成员要根据会议决议,对自己分工的工作,要制定具体措施,积极组织落实。

篇3:部队党委议事规则

一、高校党委和行政议事决策制度的重要性

高校“党委和行政议事决策制度”,主要是指党委常委会(全委会)议事规则和校长办公会(校务会)议事规则(以下简称“两个规则”)。这两个规则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能否落到实处的重要载体和关键所在。

从依法办学上看,两个规则是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治理高校的具体体现。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在教育领域最核心、最本质的要求就是依法治教、依法治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高校的根本领导体制,两个规则是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在制度层面上的集中体现。《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实施意见》辟出专门一章为“健全党委与行政议事决策制度”,重点对两个规则做出规定,可见对两个规则的重视程度。

从实践上看,两个规则的作用发挥还有待进一步彰显。事实上,“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近些年来高校办学实践和高教研究领域的一个持续性话题。在中国知网上分别以“篇名”“主题”和“全文”查询“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分别有270篇、372篇和9415篇文章 (截至2014年10月17日 ), 通过“发表年度”查看每一年发表的论文数量, 可以看出,自1998年《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高校实行 “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以来的十几年间,每年都有相当数量的论文专门讨论或涉及该问题,数量上总体呈现出一种稳中有升的趋势,这说明该问题受到多年持续关注,至今不减。但已发表论文主要在“论”体制的优势,“讲”完善的道理 ,“谈”宏观的原则 ,缺乏制度上具体操作的内容,尤其是针对两个规则如何切实发挥作用论及不多。

基于以上认识,本研究拟从操作层面———聚焦于两个规则的完善,来探讨如何更好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二、“两个规则”存在的问题与完善思路

(一)主要问题:“割裂”现象突出

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必须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分工合作、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这也就意味着两个规则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但《高等教育法》《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等已有的法律法规,在对党委职责和校长职责的规定中,并没有明确将它们连接为“有机整体”,即党委的职责中没有出现校长或校长办公会的字样,校长的职责中也没有提及党委或党委常委会,有的只是“党委统一领导学校工作”“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支持校长依法独立负责地开展工作”等宏观定调。在最近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实施意见》中,首次将两者联系在一起,“校长办公会议或校务会议是学校行政议事决策机构,主要研究提出拟由党委讨论决定的重要事项方案,具体部署落实党委决议的有关措施……”,但这里“研究提出拟由党委讨论决定的重要事项方案”仍显笼统。正是由于法律法规长期以来没有在两者“有机整体”关系上做出明确规定,存在“割裂”现象,使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在实际落实中依不同理解而出现不同效果。

调研情况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上面的问题。笔者通过电话问询、实地走访和网上查询等方式,调研了全国40所教育部直属高校 (20所“985高校”、20所“211高校”)两个规则的建设情况。结果显示,调研高校100%制订了两个规则,45%的高校由两个或两个以上部门分别制订两个规则,主要是由党委办公室和校长办公室分别制订或牵头制订;55%的高校由一个单位制订或牵头制订,主要在学校办公室(党委办公室和校长办公室合并组建)。87.5%的高校,两个规则制订或修订的时间不完全同步,97.5%的高校在两个规则的框架和文字表述上不统一,在内容上没有严格照应。

以N大学为例。学校党委常委会工作规则和校长办公会议事规则分别于2005年和1999年制订。如果分别来看,两个规则都自成体系,除了个别内容有些陈旧, 与现行的法规和文件内容不相符合之外,看不出有什么问题。但如果把两者对比来看,就会发现,党委常委会的职责与校长办公会的职责都列了数条,彼此之间有重复和交叉,甚至有矛盾,语义模糊,界定不清。可以想见,这样的规定在实际操作中很难落实到位。

调查得到的基本结论是:两个规则在各高校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存在“割裂”问题。两个规则的核心内容是党委常委会和校长办公会的议事范围,许多高校议事范围的规定失之于“粗放”,都是把有关法律法规条款照搬照抄,而前后几次法律法规条款在内容和表述上不完全相同,所以“照搬照抄”哪一个版本的都有;职责的规定也失之于“割裂”,没有挖掘党委和校长两者职责的内在关联,在内容上没有严格照应,在规则框架和文字表述上不统一。这样,两个规则就不能认为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下的两个“有机的”支撑规则。

(二)完善的基本思路:分立不分割

党委工作和行政工作是高校内部相对独立的两大块工作, 高校内部存在着差异比较显著的两个系统———党委系统和行政系统,两个规则分别对应于两个系统的工作,因此分立是合理的。但分立不能分裂,两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性,即关联于“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这一体制。党委与行政的职能要明确,责任要分清。分立的目的是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但工作中协调配合更重要,学校的重要工作都需要党委与行政密切配合[3]。这决定了两者决策范围具有必然的交叉性,议事程序具有紧密的连贯性。“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能够富有成效的关键,也是指导“健全党委与行政议事决策制度”的基本原则。

基于上述认识,建设和完善两个规则的基本思路是:统筹两者,协调一致,分立不分割。第一,内容上照应, 主要是指两个规则在职责交叉部分应相互照应,在议事程序上应紧密衔接。第二,框架上统一,两个规则整体上具有相似性,所以在框架上可以统一,比如,都可包括规则依据、议事范围、成员构成、议事程序、会务、监督约束机制等条款。这种形式上的统一也是为了体现两者作为一个整体的照应性。第三,表述上一致, 即在一些相同的内容和程序上做到表述一致,否则,可能会带来多种理解,客观上造成规则在认识和执行上的较多障碍。

三、“两个规则”完善的具体建议

两个规则最为核心的有三个要素, 即议事范围(“做什么”)、议事人员 (“谁来做”)、议事程序 (“怎么做”)。其中“议事程序”在有关文件中已经规定得比较明确,这里讨论前两个要素。

(一)议事范围:分为三类,相互对应

党委常委会和校长办公会的议事范围,在法律法规上的直接依据主要有3个:《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1998年)、《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2010年)、《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实施意见》(2014年)。此外,其他规章制度的间接性规定,尽管里面并没有直接规定相关内容,但通过分析, 可以认为有些内容应是两个规则的议事范围,比如《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直属高校贯彻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的意见》(教监〔2011〕7号)、《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规定》(教育部令第32号,2011年)、《高等学校学术委员会规程》(教育部令第35号,2014年 )、《普通高等学校理事会规程》(教育部令第37号,2014年)等。

高校在制订两个规则时,需要对法律法规规定的或宏观或综合的内容进行进一步的梳理。可以从对上级、对对方(党委常委会和校长办公会之间)、对自身三个层面,将议事范围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学习、贯彻、落实法律法规和上级精神。这一部分直接体现公立大学与国家意志的密切关系,涉及诸多大学与外部的关系和事务。两个规则都应有这方面的内容,只是两者分别侧重贯彻落实“上级党委”和“上级行政”两方面内容。

第二类:两者共同讨论或决策的事项。是指校长办公会需要拟定、提出报请党委常委会决定或教代会审议的有关重要事项,而相应地,党委常委会需要研究决定校长办公会提交审议的重要事项。这两者应该严格对应。这部分是贯彻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关键内容,也是现实中容易出现偏差的地方。

第三类: 两者分别决定自身可以独立决策的内容。校长办公会研究决定学校行政工作的重要事项;党委常委会研究决定学校党务工作的重要事项。

上面三类议事范围最受关注的是第二类共同讨论或决策的事项。不同的法律法规对这一类事项有不同程度的规定,且并不严格对应。 (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2014年出台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实施意见》对党委和校长职责的交叉部分规定得最为详细,但也并非一一对应关系,只是从字面上可以分析出,校长“组织拟订”的事项,必然要党委最终“讨论决定”。

根据上述思路和法律法规的有关内容,可以将两个规则的议事范围和具体议事事项分成三类。 (见表2) 表2中的各条款具体内容主要依据现有的法律法规。当然,每一所高校可以根据自己的校情、传统和未来发展需要,增加一些新的条款。

这样把党委和校长讨论决策的事项根据议事的性质和权限划分为三类,既体现了举办者的利益(落实上级精神), 又体现了党委和校长的共同职责部分(相同议题 ,不同权责 )以及相对独立职责部分 (分别相对独立决策)。

(二)议事人员:扩大范围,兼顾效率

党委常委会议事人员就是常委,不是常委的行政领导班子成员可根据议题列席会议,这在各校都是一致的。但校长办公会的议事人员,各校有较大差异。

调研的40所高校的校长办公会或校务会议的固定参加人员(包括正式成员和列席人员)组成情况见表3。

实际情况比上述统计还要复杂些,固定参会人员往往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和具体个人情况而定,几乎一校一样;此外,在固定参会人员中,正式成员与列席成员的规定也有差别。但从复杂情况中还是能够找到规律,即两种极端情况是:“简版”的只是行政班子的成员参会,“全版”的是党、政班子成员加上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都参会,其他情况是在这两种情况的中间状态的“繁版”。上面的统计没有计算比例,只是列出典型学校,原因也在于此。但总体来看,“简版”的学校较少,而“繁版”和“全版”的学校占大多数。

注:以上调研情况依据各校两个议事规则的相关规定。

《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实施意见》对此的规定是:“(校长办公会)会议成员一般为学校行政领导班子成员。党委书记、副书记、纪委书记等可视议题情况参加会议。”可见规定的是“简版”,但实践中多数学校是“繁版”和“全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尽管文本表述上看似两个议事队伍, 实际上人员多数重复。党委常委会的正式成员是7~11人的常委,包括学校党政领导班子成员;校长办公会的正式成员是校长和行政副职,校长助理等,一般党委书记也会参会。这样,如果按照“简版”的规定,校长办公会也只相当于2~3名常委没有参会 (一般包括一名副书记、一名纪委书记,有的学校常委为组织部长或党办主任等)。这少部分常委没有参加校长办公会,就可能带来一些问题。因为许多时候,校长办公会的议事事项与党委常委会的议事事项之间难以有一个“泾渭分明”的界线,尽管已经做了大致的区别,包括笔者上面的三类划分,但诸如“重要事项”“基本制度”“重要政策”“重大举措”等字眼, 何为重要、基本、重大,依然会把规定的界限模糊掉。还有,字面上一方是“做出决定”,一方是“部署落实”,看似清晰明了,“以校长为核心的行政管理系统是党委决策的贯彻执行者,主要职责是在教学、科研和行政管理等方面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通过规定、命令、布置、检查、督促等方式将党委意图、决策部署落到实处。”[6]但在实际工作中,“部署落实”中涉及“做出决定”,“做出决定”中伴有“部署落实”,大事情的“部署落实”可能比小事情的“做出决定”还要重要。所以,如果只是机械地把常委会定性为“做出决定”,把校长办公会定性为“部署落实”,在实践中恐怕行不通。实践的复杂性决定了文本上的界限清晰并不等于完事大吉。在这样界限难以完全清晰的事实面前,如果校长办公会的参会人员覆盖面不够, 没有覆盖所有学校党政领导,那么一些客观上重要事项的决策,部分领导就没有参与其中,不利于在领导层保持政策信息畅通,认识一致,和谐融洽。正基于此,很多学校在校长办公会的参会人员上往往覆盖了常委会的人员。

所以,确定参会人员的范围,主要应有两方面考虑:一是从实际出发,有利于学校领导层形成共识。职责在字面上划分得再清楚,实施中也不能避免彼此之间的模糊地带。如果参会的人员覆盖面较大,就能够弥补对职责划分和理解不同可能带来的问题。二是从效果出发,有利于提高会议效率。会议规模太大会导致效率较低,所以,会议规模应适中,可适当减少职能部门人员作为固定人员参会,职能部门人员可通过校务公开等方式了解学校层面的决策。笔者建议可采用表3中的第三种情况,即行政班子+党委常委的人员组成模式。当然,各校应依各自的实际情况确定。

四、小结

在“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这个大的框架下,如何更好地发挥党委和校长两方面的积极性,形成合力,对于推进学校健康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可以从两个层面来建设,制度层面与人的层面。制度建设和依法治理是基础,只有增强制度的科学合理性和执行力,才能保证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在制度和人的相对关系上,制度建设在当前显得更为根本和重要。当然,制度需要人去执行,人的因素同样不可低估[7]。党政一把手的相互理解、密切配合,班子成员间的支持协调是落实这一体制所必不可少的,治理终究需要“礼法合治”。

仅从制度建设的层面上看,目前高校两个规则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没有统筹考虑,缺乏衔接对应,存在“割裂”现象。加强统筹协调是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重要基础和基本途径,也是完善和实施两个规则的基本思路和重要保障。具体落实到两个规则上,就是要内容上照应,表述上一致,框架上统一。特别是在议事范围交叉的部分,要尽量界定清楚,减少模糊地带,清晰议事程序。当然,议事范围很难做到完全界定清楚, 在议事人员的规定上可适当扩大范围,以弥补因议事范围不清、决策者参与决策程度不同而带来的负面影响。

摘要: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从制度层面上规范完善党委常委会(全委会)和校长办公会(校务会)议事规则,更好地发挥党委和校长两方面的积极性和协同性,对于推进学校健康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调查结果看,目前高校“两个规则”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乏统筹考虑,衔接对应,存在“割裂”现象。“加强统筹协调”是完善两个规则的基本思路。在议事范围方面,党委常委会和校长办公会可分别划分为“对上级落实要求、与对方共同议事、对自身独立决策”三类事项,两个规则可内容对应、表述统一;在议事人员方面可适当扩大范围,兼顾议事效率。

篇4:议事规则:让民主“运转起来”

一身浅灰色休闲西服,脸上带着温和的微笑,袁天鹏看上去像个30多岁的职业经理人。

《中国新闻周刊》上一次采访他是2010年10月。彼时,他在安徽阜阳南塘村实践推行“罗伯特议事规则”, 为他赢得“卖萝卜的人”的雅号。两年之后,这一规则和他最初的实践行动,集结成畅销书《可操作的民主》,不仅被引入中国顶级企业家圈子,甚至影响了多个地方政府管理部门。

“中国人不喜欢使用规则的习惯由来已久,根深蒂固。”这是袁天鹏2003年回国时对开会的体验。

这和他在国外接受的议事精神完全相悖。在现代社会,开会议事需要遵循一定之规,用以保证公平和效率。由亨利·马丁·罗伯特撰写的《议事规则袖珍手册》中首倡并以其命名的议事规则,是在洞彻人性的基础上,精心琢磨设计的一套开会议事规则,力图通过对细节的精致完美的设计,最大化实现开会议事的公平与效率。

实际上,1876年出版的这本小册子,经过130多年的研究與修订,已经集结成了一本厚重庄严的“法典”。它为美国带来了议事规则的和谐与稳定,成为民主和法治的基础,成为了常识、习惯和风俗。

作为美国议事专家协会的首位中国会员,袁天鹏在电信行业摸爬滚打了三年之后,丢下计算机专业,开始一门心思在中国推行这套“罗伯特议事规则”。在袁天鹏看来,中国基层自治试验20多年了,但很多人还不懂得如何开会、如何议事,而“中国今天的发展变化对议事规则提出了强烈的诉求”。

他说,在一个民主“先天不足,后天发育不良”的土壤里,推销理性和民主思维是一件“技术活”,需要耐心,技巧,坚持,有时是一点点运气。

“萝卜规则”的最近一个“买家”,是2012年10月,一家名为“正和岛”的企业家SNS网站里,一群青年企业家自发组织的读书会“一起读”。

“一起读”的目标很具体:用一年时间将600多页的《罗伯特议事规则》啃下来,最终将其用于各自的企业或组织,在规则和人情世故的碰撞中,向民主和理性前行一步。

袁天鹏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当时他觉得这个主意挺怪异的,不容易实现。

然而“一起读”的发展出乎他的意料。两三个月后,便从六七个人“一起读”增加到三十余人,并计划在参与者掌控的企业中选择一个,作为“试验田”开展实践。这也给了袁天鹏信心,他希望可以借此机会,开发出“萝卜规则”的企业版本。

政府的兴趣

最鼓舞人心的,大概要算来自庙堂之上的响应。

十七大以来,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扩大基层群众自治范围等一系列方针措施逐步落实。浙江温岭的“乡村民主恳谈会”,成都、贵州等地的“乡镇党委书记公推直选”,在基层政府主导下的基层民主的有益尝试并不鲜见。

在这样的背景下,袁天鹏与寇延丁合作,在2012年4月推出《可操作的民主》一书,立刻引起了许多地方政府对“萝卜规则”的兴趣。深圳市罗湖区社工委就是其中之一。

在找袁天鹏之前,社工委已经在文华社区进行了居民代表“楼长”普选,用社工委主任吕毅的话说,“首先,这些人(居民代表)要真的是居民选出来的。”

当地计划,未来的居委会将由这些普选出的楼长选举产生。

有人说这是搞间接选举,但袁天鹏认为,“不认识候选人,再怎么直选,那不都还是假的嘛。”

“自治,必须有资源可治。”行政主导社区治理的老路下,每年投入大量资源,却并不能收获居民的认可;但如果将这笔投资“打个包”,由居民自己决定这笔钱如何采购各种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的成效会立即显现。

“有兴趣并不等同于推进基层民主的真诚意愿。” 袁天鹏说,并非所有地方官员的想法都一样,他同北京市朝阳区某街道办事处的合作就不是一帆风顺。

接洽之初,该区街道方面想通过引进“萝卜规则”来解决社区内干群关系紧张等问题。经过接触,袁天鹏发觉,在这些街道干部眼里,罗伯特议事规则只是一个“处理麻烦的工具”,他们也没有系统推进的打算,袁天鹏犹豫起来。

“很多基层官员一看到‘可操作的民主,觉得这个好啊,可他内心想的却是‘可操纵的民主。”

但这并没有影响袁天鹏对未来的乐观,他说:“我不觉得我们要找到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模式,我更希望以成功的案例告诉大家,需要构建起哪些元素,才能让民主运转起来。”

妥协也是一种民主

并不是所有人都持支持与赞赏的态度。“罗伯特规则是伪民主,推广者全都是不安好心。”这样的指责,也曾传入袁天鹏耳中。

“即使只是给了一部分权力,框定了范围,这也不能说是欺骗。”基层从无权到有权自治,这本身即是进步。这一进步本身也是对自治能力的培养,学会如何按程序主张自身的权利,学会如何团结起来主张自己的权利,这是极其重要的。

袁天鹏认为,一步到位地向基层放权,并不是好事,“基层有能力捡得起来么?”如果答案是没有,则会形成一种恶性循环,上面不敢放权,下面没有能力“捡权”。

于袁天鹏而言,这并非仅是学理上的判断,还包含了在西安欧亚学院推进学生自治的实践观察和经验。

学生自治组织制度架构并不困难。按照立法、执行、司法三权分立的原则,学生自治组织设立了议会、执行会和监察会。但运作过程中,却出现了非常奇特的现象——所有被选上来的学生,都不知道“我为什么要自治”,议会中的学生代表享有制定规则的权力,却开始抱怨“闷在小屋子里开会”比不上执行会做活动的风光。

没有人认识到立法者的重要性,袁天鹏对此见怪不怪。“就像很多官员一样,GDP是最重要的,业绩最重要,搞制度建设有什么价值呢?”

而到了出现矛盾的时候,“中国人不会讨论”的判断再一次应验。

一次,议会在职权范围内,根据多数“议员”的判断,否决了执行会提交的一位部长的任命,执行会“马上就跳起来了”质问议会:“你们这是代表人民投票,还是为了一己私利滥用职权?”但在罗伯特议事规则中,绕过动议本身去质疑对方的动机是不允许的。

在袁天鹏看来,这是中国社会缺乏“妥协思维”而处处充斥“斗争思维”的结果,“既不懂在民主议事过程中要博弈,也不知道相互理解”。袁天鹏认为,有序的、渐进的放权和争权,才是真正可行的路径。在他的理解中,治理权力的放与不放,这个过程本身就饱含着博弈与妥协的艺术。

“燃灯者”

会场之上袁天鹏常利用“妥协”达到民主,但是面对“江湖游戏”,他一直拒绝妥协。不知是否与此有关,尽管他希望“用微弱的火光,聚起越来越多的同行者”,但他至今也没组织起自己的团队。

“很多志愿者希望能帮我一起推广,但承诺能够做事的还不多。”

但对于自己所倡导的“议学”,袁天鹏有着工程师对自己技术一般的自信,“这是我的事业,我绝对看好它的发展。”

袁天鹏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得益于多年推进基层民主的实践,他的研究早已不仅局限在议事规则的技术层面,而是指向一个非常重要但并未得到足够重视的问题:“如何让民主运转起来。”

政治生活中,并非每个人都拥护规则,选举出的代表也是一样。多数人认同规则而使规则文化占据优势地位,迫使掌握权力者按规则行事,这就是袁天鹏眼中民主制约权力的原理。

“这些东西存在于每个人的心目中,如果人的内心不相信规则,再好的宪法和司法系统都实现不了我们所期待的民主制度。”

篇5:局党委议事规则

为切实加强党委自身建设,全面正确地贯彻民主集中制,建立科学规范的局党委议事制度,完善党委决策机制,实现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程序化和制度化 ,充分发挥党委的集体领导作用,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有关规定和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特制定局党委议事规则。

一、党委及党委会议

劳动保障局党委直接对市委负责,是劳动保障局的政治领导核心,负责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劳动保障法律、法规,贯彻落实市委重要决策和上级的工作部署,组织带领全局干部职工完成各项劳动保障工作任务,指导劳动保障局机关党务工作。党委会议既是局党委议事决策的基本形式,也是局党委对全局统一组织领导的具体实施形式。

二、党委会议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1、民主集中制原则;

2、实事求是原则;

3、讲政治、议大事、顾大局的原则;

4、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原则;

5、对领导干部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监督原则。

三、参加党委会议人员和会议的召集

1、党委会议由党委委员参加,必要时,经党委书记决定,可通知有关同志列席会议,但不参加有关事项的表决。

2、党委会议由党委书记主持召集,也可由党委书记委托其他党委委员召集或主持。局办公室主任具体承办会议的通知、记录以及有关文件的草拟。召开会议由局办公室主任负责提前通知与会对象。如有特殊情况临时召开会议,可临时通知。会议必须超过全体党委委员三分之二方可进行。

四、党委会议内容

1、传达贯彻市委、市政府以及上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要会议、文件精神,审定需上报的重要文件、材料;

2、讨论和研究全局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和组织建设,并对机关党组织和下属单位党组织工作提出指导性意见;

3、讨论和研究决定本局职能科室和下属单位的干部任免、调配等人事调整以及考核、奖惩工作;

4、讨论和研究劳动保障工作的发展规划、目标任务、重大投资建设项目和行政工作的重要决策等;

5、讨论研究党委自身建设,召开民主生活会,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的学习安排;

6、审定依照权限在我市范围内执行的规范性文件,以及重要的内部工作制度;

7、研究决定全系统预算、决算。审定全系统的正常行政经费预算、决算以及设备装备购臵和基建工程预算、决算;

8、其他需要在党委会议上研究决定和通报的事项。

五、民主生活会和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

1、党委民主生活会每年至少召开一次,通过开展积极健康的思想交流和广泛的交心谈心活动,运用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法,进行党内监督,实现党内团结。会议具体内容,按照市委有关文件精神执行;

2、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的学习,按照市委和上级有关指示要求,有计划地组织理论学习,党委成员在参加中心组学习的同时,还应利用业余时间进行自学,完成理论学习任务。

六、党委会议程序

1、党委会议一般每月召开一次。需要提交党委会讨论的议题,应事先向党委书记汇报。会议的议题、时间、地点最终由党委书记确定,会议前通知与会人员;

2、凡是党委会上要讨论的议题,各位党委委员及有关与会者应作充分的准备,会议研究决定涉及全局的重要问题,事前应广泛征求意见,形成初步方案。研究人事、经费等重要问题,分管领导和职能科室、单位应在会前将初步方案向党委书记汇报;

3、党委开会议事,要充分发扬民主。与会人员应认真讨论,畅所欲言,发表明确意见。要充分考虑少数人的不同意见,力求协商一致。对于分歧较大的议题,或者有重大问题需要核实的,除在紧急情况下必须按多数意见执行外,一般暂缓作出决定;特殊情况下,也可将争论情况向上级组织报告,请求裁决;

4、党委会议决定问题的表决,由与会党委委员作出,一般采用口头表决的办法。如会议决定多个事项,应逐项表决。决定干部任免、奖惩事项,应逐个表决。表决以赞成票数超过应到会人员的半数为通过,并按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形成决定。

七、党委会议决议的执行

1、党委会议的表决结果,由党委书记当场宣布,并指定局办公室主任向缺席者传达;

2、党委会议要有会议纪录,如需形成文件,由局办公室起草,报党委书记签发;

3、党委决定必须执行。党委书记要检查督导,党委委员应及时向党委会议或党委书记汇报决定执行情况。

八、党委会议的纪律要求

1、党委会议必须有三分之二以上党委委员出席才能召开。个别委员确因特殊原因不能参加的,会前要向党委书记请假并征得同意。未到会党委委员的意见可用书面等形式表达;

2、党委会议讨论干部任免,必须严格遵守以下纪律: 不准临时动议决定干部任免;不准违反有关规定决定干部任免(党委有关干部任

免的决定,在通知下发前需复议的,必须经半数以上党委委员同意方可进行);不准泄露酝酿讨论干部任免的情况;

3、坚决维护党委集体领导权威。党委会议一经形成决定,党委委员必须无条件服从并坚决执行,个人有不同意见允许保留,但会后不得发表违背党委决定的言论,维护党委的团结和统一。对因重大突发事件和紧急情况,来不及召开党委会议的,党委书记或党委委员可临机处臵,但事后应及时向党委报告;

4、党委实行集体领导下的分工负责制。党委委员要在分管工作中,认真执行党委决定,及时向党委书记报告工作进展情况。同时,分工协作,相互尊重,相互支持,增强党委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5、在党委会议上,党委书记与党委委员的关系是平等的同志式关系。党委书记在集体领导下负主要责任,在重大问题的决策上应负责地提出意见和见解,同时又要善于听取和集中与会人员发表的各种意见,自觉接受集体的监督。党委委员要认真履行职责,提好建议,当好助手,并自觉地接受党委书记的督促和检查;

6、严守会议的机密。党委会议的内容和决定,凡属必须保密的,与会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执行党的组织纪律,不得以任何方式向外泄漏;属时效性的秘密,应根据工作进展情况在一定范围逐步公开;

7、党委会议实行回避制度。党委会议中涉及到党委委员的配偶、子女及其直系亲属的提拔、使用和奖惩等问题时,本人应主动回避。

篇6:党委议事决策规则

根据《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地方委员会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等规定,按照县委要求,结合本镇实际,制定本规则:

一、党委议事要坚持民主集中制。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确保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

二、党委的重大事项,必须通过党委会集体讨论决定,形成会议决议,不得以个人意见代替党委的决策。如遇到特殊情况,必须由个人当场作出决定时,事后要迅速向党委报告,在下一次党委会上通报情况。

三、书记办公会。议事范围:酝酿需要提交党委会讨论决定的问题;对党委会决定事项的组织实施进行协调;交流日常工作情况。参加人员:书记、副书记,人大主席和纪委副书记列席,党政办主任负责记录。讨论人事安排时,组织委员应参加。书记办公会可根据工作需要召开。

四、党委会。议事范围:主要是研究贯彻上级党组织和乡镇党员代表大会(党员大会)的决议、意见;研究和决定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事项,提出和确定党委工作计划。会议由党委书记主持,特殊情况可委托副书记主持。党委会议题一般首先由党委民员根据分管工作实际,提出需提交会议研究的具体内容,由党委书记根据总体安排,提出会议研究的议题,由书记办公会讨论确定,并提前将议题通知参会人员,不允许临时动议。参会人员:党委成员,人大主席列席。召开党委会必须有三分之二以上党委参加方可召开。党委会议对重大问题的决策,一般应经过以下程序:

1、在会议召开前一个星期左右提出议题,让每位成员知情。

2、由分管或主管负责人指导有关人员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方案,重大问题应该提出两个以上可供参考比较的方案。

3、方案提出后一般应征求下级党组织的意见,有的还要组织专业人员进行科学的分析论证,作出评估。

4、召开党委会充分讨论,进行表决。表决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进行票决,必须有三分之二以上成员赞成方可形成决议。

5、对决策进行重大调整或变更,应由党委会议决定,主要负责人不得自行决定。

党委会一般每月召开一次,遇有特殊情况可随时召开。党委会议研究安排的工作,必须确定专人负责,有计划安排,有工作督查,有工作结果的报告,在下一次党委会上相关负责人必须简要汇报上次会议安排工作的落实情况。

五、党委扩大会。议事范围:主要是传达贯彻上级党委、政府的重要决议、指示和会议精神,通报党委会议的决定、党委工作的情况,讨论研究重大事项的实施办法,研究部署重要工作。党委扩大会由党委书记主持,特殊情况可委托党委副书记主持。

上一篇:高中生自我鉴定1下一篇:网页制作教案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