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教育服务与发展

2024-07-09

学生教育服务与发展(通用8篇)

篇1:学生教育服务与发展

“服务与发展”危机教育自我剖析报告

根据《维护分公司“服务与发展”危机教育活动实施方案》要求,认真学习了“服务与发展”针对个人、针对企业的重要意义,并开展了提高服务、促进发展、意识危机的思想教育。进一步加强了服务意识和发展观念,为了认真解决自己思想不足,不断加强自身学习的同时进行了深刻的自我反省。通过学习,深刻地认识到这次开展的“服务与发展”危机教育活动是一次自我加压、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良好机遇。结合思想和工作实践,对照各个方面的剖析要求,反思了自己在服务和发展认识上的不足等方面的情况,感到存在许多不足,现将学习情况汇报如下:

作为一名通信服务业的从业人员,时常在内心深处问自大如何做好服务、理解服务、认识服务?如何将客户的服务要求达到满意?从而真正的向客户提供他所期待的服务。通过学习我认识到服务是一种商品,是我们向客户销售的一种在良好硬件基础上的无形的商品,它包括舒适,友善,卫生、尊重,从微观的角度讲,服务是让客户感到满意的一种行为过程,它包含身体和精神上的满足,以及高效率服务为客人带来的方便和快捷。做为通信行业的服务行业,我们的服务简单的说就是办客户委托的事,从而达到我们对客户服务或客户的客户服务。

我认为服务的标准就是我们众所周知的热情、周到、细心、礼貌等。但服务不仅仅需要标准,我们服务的目的是为了让客人满意,而我们的标准又往往不够灵活,所以我们更需要一种标准之外的东西,那就是用客户喜欢的方式去满足他的合理化要求,除了我们的服务标准以外,我们给客人的应是一种感觉,这种感觉要超越客户的期望值。

当前,通信服务行业的竞争日益激烈,各服务企业的硬件设施设备都不相上下,如何留住客人,已成为营销的重点。在此情形下,哪家的服务做的好哪家就能成为这场角逐中最大的赢家。针对不同通信运营商和政企客户,提供不同的个性化的服务,我认为从技术管理着手,以技术实力和管理理念,把握好服务中的每个环节,控制好技术服务和企业管理的整个过程,我们就一定会成功。同时我认为还要把危机管理渗透到我们经营管理的各个流程中,危机管理好了,我们的整个服务流程就饱满了。

做为一名甘通服员工,应该做到与公司共同发展。这是我个人发展的前题,也是公司发展的前题。那么,我们如何才能与企业共同发展呢?有这样一个比喻“企业就是一棵树,而每一名员工,都是这棵树的根技叶蔓。而根粗叶绿了树才能壮大,同样树壮高大了,根才会更深更多更固,叶才会更绿更高更大。”做为个人来讲,如何才能让我和我们的公司发展下去,就必须加强对客户、对公司、对员工的服务意识,提高自已的技术能力和管理水平,不断为企业争取荣誉,争光添彩。要努力工作,把自己的才能贡献给企业,使企业得到发展,只有企业发展了才能使我个人和我们的员工得到更好的发展。

然而,公司的发展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肯定会遇到许多的困难危机,只有我们提前的认识到危机的存在,我们才会避免危机的发生,居安思危,古人云:“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做为通信服务行业,只有我们为公司付出,提供优质的服务,企业才有发展的空间。反之危机重重,因此,服务是我们发展的基础,危机是我们不断完善自我提升服务的动力源泉,发展是我们走向成功的助力器。面对现代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我们需要建立危机意识,需要高度重视危机意识,需要正确认识、对待和解决企业面临的或即将面临的危机。我们要把公司的命运同我们的自己的命运紧紧联系起来,视公司如生命,与公司共进退,让我们一起努力,把我们的公司建设的更好,让我们的人生更加精彩。

篇2:学生教育服务与发展

综观世界, 第三部门的勃兴, 减轻了政府的行政成本,发挥了很好的 / 补台0 功用, 推动社会健康有序发展。各国第三部门参与 / 社会管理0 水平已成为国际社会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在中国, 第三部门以志愿组织为主体, 其成员又以高校青年大学生为生力军。为此, 加强大学生志愿服务组织管理, 提升大学生志愿服务水平就显得极为重要。

一、国外大学生志愿服务发展。

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大学生志愿服务经验, 主要有两条进路: 一是借鉴志愿服务起源的欧美发达国家经验, 二是借鉴地域文化相仿的亚洲发达国家经验。欧美发达国家推介美国、英国经验; 亚洲发达国家推介日本、韩国经验。

篇3:学生教育服务与发展

1提高认识, 加强领导, 完善高校学生党员发展与教育管理服务工作机制

让高校充分认识到做好学生党员发展与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 普遍建立和完善党委统一领导, 党委组织部门、学生工作部门和共青团组织协同配合, 院 (系) 党委 (党总支) 贯彻落实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对发展大学生党员工作和大学生党支部建设工作进行安排, 形成完善的工作机制与工作格局。

2坚持标准, 严格程序, 保证高校学生党员的发展质量

高校能够把政治标准作为发展学生党员的首要标准, 严格按照党章规定, 着重看发展对象是否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良好的道德品行, 是否自觉为党的纲领而努力奋斗, 是否在学习和生活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同时, 注重把综合素质作为发展学生党员的重要考察内容, 注重把学生的一贯表现和关键时刻表现、自我评价和群众评议、学习情况和社会实践相结合, 防止把学习成绩作为发展党员的主要条件。在学生党员发展工作中, 高校做到坚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 严格程序、严格把关, 认真履行入党手续。

3加强教育, 强化培训, 提高学生党员思想政治素养

高校能够“以‘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 以加强教育培养为重点, 以提高发展学生党员质量为核心, 以加强培养教育为重点”, 强化对学生党员的继续教育培训, 党校的党课、思想政治课、理论社团宣讲等成为对大学生进行党的知识、党的理论教育宣传的主要途径, 提高了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素养, 切实保证了学生党员发展的质量。

4健全制度, 完善服务, 强化学生党员的党性意识

高校基层党组织积极完善管理服务制度, 落实“三会一课”制度, 坚持和完善民主评议党员制度。结合民主生活开展民主评议党员工作, 严格党内组织生活, 加强党员组织关系管理。同时, 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关爱帮助学生党员, 广泛开展结对帮扶等活动, 解决学生党员在学习、生活、工作等方面的实际困难。保障学生党员民主权利, 落实学生党员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监督权, 不断拓展学生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的途径, 在强化党员意识、促进学生成长等方面取得积极效果。

二高校学生党员发展与教育管理服务工作存在的不足

“在世情、国情、党情不断变化的新时期, 在日益纷纭复杂的社会环境中,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与机遇。”目前, 高校在学生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服务工作中还存在以下一些不足。

1部分高校基层党务工作者队伍薄弱

从高校党务工作者的配备上看, 党务工作者编制不足。在校生人数急剧增加的情况下, 党务工作者编制没有增加, 一部分高校未按1:1000学生数的比例配备组织员;部分高校未按照1:200学生数的比例配备专职辅导员;部分高校基层院系专职党务秘书、党支部书记配备不到位, 甚至一人多岗或者一岗多责, 职责不明, 精力投入不够。另外, 部分党务工作者党建素养不高, 党务知识欠缺, 党建工作经验不足, 开展党建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参差不齐。

2部分高校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挥不突出

部分高校的少数基层党组织和基层党支部组织生活不正常, 战斗力和凝聚力不突出, 战斗堡垒作用发挥不够明显。一些高校学生党支部设置不科学, 党建制度落实不到位。有的对“三会一课”、民主生活、民主评议党员等组织生活制度坚持不够, 组织活动开展不够丰富。

3部分高校党建工作保障条件有待改善

一是学生党员教育培训费用不足。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培训方面的工作任务较重, 大部分高校设立了专项经费但严重不足。二是学生党建活动经费不足, 部分高校没有党建活动专项经费。三是部分高校基层党支部书记没有工作量津贴, 即使有也相当低, 甚至是象征性的。

4部分高校党支部书记的教育培训亟待加强

部分高校对党务工作者和学生党支部书记开展定期、不定期集中教育培训不足, 甚至个别高校根本没有开展专题教育培训, 突出显现了学校党务工作潜在的危机。

5部分高校一些学生入党动机不够端正

大学生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呈现多样化, 大部分学生是怀着真诚的信仰加入中国共产党的队伍, 但少数大学生片面地把更好实现地就业作为入党追求, 产生实用主义、功利主义、个人主义等消极观念, 不良动机依然存在。

6部分高校学生党员培训亟需改善

目前, 部分高校的党校、基层分党校对大学生党员培训的内容脱离实际, 培训形式单一, 培训时间短、周期长, 培训缺乏活力和针对性, 吸引力不强, 培训效果不明显。

7高校党建工作与其他领域党建工作衔接不顺畅

高中与高校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工作衔接不够, 实习单位对实习的学生党员培养考察工作落实不到位、预备党员后续教育培养衔接不足, 毕业生党员教育管理跟不上, 毕业生党员组织关系接转不及时, 管理服务效率低。

8部分高校发展学生党员工作缺乏创新

对发展大学生党员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不够、探索不多, 创新举措少。

三改进高校学生党员发展与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的措施

“做好新形势下的学生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服务工作, 对于提高学生党员队伍整体素质, 培养造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实现‘两个100年’目标、实现中国梦, 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经济社会环境发生深刻变化, 新媒体技术取得日新月异的发展, 高等教育进入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 要做好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只有不断坚持改革创新, 不断增强高校基层党组织的生机和活力, 不断提高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才能培育宝贵的人才资源。

1注重党建队伍建设, 提高党建工作实效

健全高校党组织工作机构, 加强组织员队伍建设, 配备足够数量的党建工作人员, 提高党建工作队伍素质, 加大培养培训力度, 努力提高学生党建工作队伍专业化水平, 从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关心党建工作人员和党务干部, 要从制度上解决他们的长远发展和后顾之忧。

2设立专项经费预算, 确保党建工作开展有保障

“发展学生党员工作, 绝不仅仅是发现人才和吸收优秀学生入党, 而是要把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高校要将学生党建工作经费列入学校财务预算, 为学生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服务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 落实党建工作人员的待遇, 保障工作高效开展。

3加强党员教育培训, 永葆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

开展教育、培训, 帮助学生党员确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从学生入学到毕业, 根据普通学生、入党积极分子、中共预备党员、中共正式党员等不同阶段的实际情况, 开展有针对性的引导和教育, 开展党史、党情、党的理论政策教育, 加强党章党纪教育, “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引导广大学生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用科学的理论武装青年、锤炼党性, 重视能力锻炼, “珍惜韶华、奋发有为, 勇做走在时代前面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 努力使自己成为建设祖国的有用之才、栋梁之材, 为实现中国梦奉献智慧和力量。”

掌握新媒体技术,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 建设网络党校、电视党校等。尝试发展党员答辩制、学生党员发展导师制、教育培训学分制、教育培训网络化等, 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参与大学生党建工作机制, 实行全程教育和全过程记录, 为永葆党员的纯洁性和先进性打好扎实的基础。

4创新活动载体, 提高学生党建工作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积极创建学习型党组织, 形成党员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的长效机制。“党建活动要贴近学生党员的思想、学习和生活的实际, 要在保持严肃的基础上, 生动活泼”、喜闻乐见、寓教于乐, 深得大多数学生党员欢迎。要更加注重党建工作基本制度的执行, 完善发展后的管理和再教育工作。

5开展学生党员典型培育工作, 发挥榜样示范作用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高校要营造学先进、赶先进、创先进的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要制定完善的党内评优评先制度, 开展学生党员年度考评, 查不足、找原因、促进步, 通过各级党组织和党员个人的“创先争优”活动, 树立正面形象, 传递正能量, 做到学有榜样、行有指南。

6行使学生党员权利, 发挥学生党员在学校事务管理中的作用

“全党都要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 倾听青年心声, 鼓励青年成长”。因此, 党组织要加强对学生党员的人文关怀和服务工作, 搭建学生党员锻炼成长发展的平台。保障学生党员权利, 落实学生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监督权, 推进学校党务公开, 健全党内情况通报、情况反映、重大决策征求意见等制度。

7严明党规党纪, 维护组织发展工作的严肃性

习近平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指出, “身为党员, 铁的纪律就必须执行”。要健全党员能进能出机制, 落实发展学生党员工作责任追究制, 及时处置不合格党员, 对违反规定吸收入党的, 一律不予承认, 对违反党章和有关规定发展党员的典型案例, 要在适当的范围内及时进行通报。

8创新工作方式方法, 提升党建工作的时代感

实现学生党员管理服务的信息化、动态化管理机制, 建立统一的党组织管理系统, 实现党员身份与党员档案管理的一致性和高效性。

9重视党建研究, 及时解决学生党建工作中的新问题

及时总结推广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的好做法好经验。设立高校党建研究基金, 重视和加强对工作全局性、前瞻性、规律性问题的课题研究, 为加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依据。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2.

篇4:学生教育服务与发展

国家提出“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这一战略目标,需要基层一所所学校的实践与推动。但是,在当前我国基础教育领域内,与教育现代化尖锐对立的应试教育却依然搞得轰轰烈烈,突出表现如下。

学校办学定位偏离教育本质。以高考升学率取代人才培养的本质要求,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价值取向对学校办学的质量观、教学观、学生观等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负面影响,使得办学行为不规范。

课程设置畸形,实践教学环节被严重忽视。只开设高考科目,综合实践类课程、选修课程流于形式,实验教学也变成了死记硬背。

教学组织形式陈旧。课堂教学全部按行政班级授课,因材施教难以落实。

课堂教学方法陈旧。人灌加机灌,填鸭式满堂灌,而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好、动力与潜能等没有得到有效的激发与培养。

“重分数,轻全人教育”的现象普遍。只盯分数,教学资源不丰富,劣质、重复性学习资料泛滥成灾,学习时间被任意延长,剥夺了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时间与空间。

以分数论成败、重智育轻德育、重书本轻实践的应试教育严重违背了教育教学的客观规律,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健康发展,使得广大青少年成为了应试的机器。

湖南省长沙市一中决心针对应试教育这五大弊端进行改革与实践探索,彻底纠正应试教育不良倾向,开展以现代教育教学体系和学生发展支持服务体系为重点的现代教育实验,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奠定基础,为普通高中改革发展提供可供借鉴的经验。学校开展实践探索的顶层设计,形成《现代教育实验学校建设实施方案》。

自2011年9月开始,在省教育厅的直接领导下,学校组织力量从矫正当前应试教育的弊端出发,制定现代教育实验学校建设实施方案;2012年4月初,邀湖南师大附中参加实施方案讨论;2012年5月和7月,省教育厅党组先后两次召开扩大会议,深入讨论,通过了《长沙市第一中学、湖南师大附中现代教育实验学校建设实施方案》[1],并以文件形式向全省发布。

现代教育教学体系和学生发展支持服务体系的实践探索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各项目的研究者都是学校各方面工作的负责人,问题的探索与工作的推进紧密结合。

第一阶段主要针对教育教学资源不丰富,实践教学环节被严重忽视等问题,重点探索硬件设施的改造和现代课程资源的建设;第二阶段主要针对不顾及学生基础和追求的差异性而全部按统一标准组织教学的问题展开探索,为促进个性发展主要采取分层教学选课走班制、首席教师负责制、周期排课制等策略;第三阶段主要针对班主任难以全方位深度指导每一个学生成长的问题进行研究,在全员育人思想的指导下开始实施成长导师制;第四阶段主要针对课堂教学满堂灌、气氛沉重等问题进行探索,构建自主、合作、探究、充满活力的课堂。

1.形成正确的办学定位与科学的教育质量观

通过探索,我们认为现代教育应为国家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现代人。“以人为本,促进每位学生的全面发展”是现代教育的指导思想,“个性化”是现代教育的核心。现代教育把学生视为发展中的有个性的人,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和个体特殊性,能从每个人的不同潜能出发,促进每个人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充分发展,使每个人都成为具有健全体格、独立人格和自由意志的身心完整且协调发展的生命创造体。

学校的质量目标是“坚持以人才培养作为学校办学定位,坚持以人才培养质量作为质量追求的终极目标;建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我校教育人材观是“四看”,即“看基础,看素质,看后劲,看发展”,“敢于以天下国家为己任”。育人应着眼长远,不急功近利,不能简单地只看分数,不能以一时一事的优劣高低来论断青少年的未来。学校从严要求,多加赏识鼓励,让所有学生的心里都充满阳光和希望,让所有学生都成为人格自尊、行为自律、学习自主、生活自理、管理自治的人。这种办学定位与教育质量观已渗透到学校工作的各个环节中。

2.实施分层选课制、周期排课制,创造现代教学组织体系

实施分层教学选课走班制。学校的分层教学选课走班,是指在保留行政班的前提下,同一年级多个班级同一时段开设不同层次的同一课程,学生在教师、家长的引导下根据自己原有学科基础和自己的人生发展规划自主选择不同层次的教学班学习。首批进行分层教学实验的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等科目,均分为A、B、C三个教学层次,各层次有不同的教学目标,供学生自主选择。譬如,数学、物理、化学三科A层次教学目标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规定,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适度加快学习进度,加大学习难度,拓宽知识面,尤其强调学科思想、方法与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高”。这个层次侧重满足于有理工(包括部分经济类)类专业发展倾向或有志于向该学科及相关专业方向发展的学生的学习需要。针对分层走班后课堂纪律松弛、跑班费时等问题,学校采取了有效措施:一是年级组通过不定时巡楼等方式加强宏观管理;二是授课教师增强管班的责任意识;三是调整课表确保绝大多数学生一个单位时间内(上午或下午)在一栋教学楼或实验楼中减少跑班。随后,又针对少数学生学习能力与所在教学班不匹配的情况进行微调,使之所选层次的教学更适合其发展。

实施周期排课制。针对分层教学频繁走班费时这一问题,学校提出部分课实行两节连排的解决方案,但是出现了在一个星期有限的课时内一些课程安排不下等新问题。于是,学校打破星期制惯例,按照10天一个周期来排课,有效解决了上述问题。现在,语文、数学、英语都安排了适当的连堂课,美术、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活动等也安排连堂课,这样既减少了学生跑班所花费的时间,又能满足一些学科长课时的需要,有利于实现教学赋值的最大化。

3.实践“先学后教,以问定教,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堂教学运行体系

“先学后教”恢复了课堂学习的本来面貌。“先学”,指一堂课首先是学生直面文本,有目的地自学或训练。“后教”,就是教师在学生自学或训练后再适当地点拨。“先学后教”是对过去“先教后学”、“先教后练”模式的颠覆,虽然只是简单地改变一下顺序,却使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以问定教”主要解决教师如何教的问题。强调教师要根据学生自学或训练中所暴露的问题,或学习进程中真正的疑难问题、阻力所在,进行透彻的点拨与深入的导学,要多途径开展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式学习,带领或启迪学生再次深入文本,再次动手实验,再次尝试突破。

“自主学习”强调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每一位学生要通过自己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要通过主动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努力程度建构自己的知识与能力架构。

“合作探究”是“自主学习”的有益补充与深化,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积极互助,相互启发,共同开展搜集信息、加工信息等活动,不断向探究的目标推进。学生在合作探究中,能增进交往,获得深层次的情感体验,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开启智慧。

在“先学后教,以问定教,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堂教学运行体系中,“先学后教,以问定教”,着眼于教师,强调要先摸清学生的“底细”再教,有的放矢;“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着眼于学生,要启发、激发学生的内驱力,转变学习方式,才能提高学习能力与学习效果。

学校采用编写导学案的方法,把这一运行体系加以落实。譬如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与思辨能力,历史教研组依据课程标准用每课一主题的方法对教材内容进行整理,编写导学案。导学案一般包括六个部分。“学习目标”让学生了解课程标准中与本课相关的要求。“自主学习”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完成对有关基础知识的掌握。如主干知识的填空、对重要历史概念的理解、用表格进行知识归纳对比、经典的选择题等等。“合作共享”根据课本内容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方式解决,体验学习过程,分享学习成果。“探究交流”选择合适的内容,设计针锋相对的观点,或设计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从问题出发,深入探究,形成自己的观点,并组织材料进行辩论,有思想智慧的交锋,能引发更深的思考。“巩固自测”以选择题、材料解析题等形式,主要检测基础知识是否落实,能力训练是否到位。“拓展推荐”向学生推荐相关的著作或影视作品。当然,为了课堂环节的简洁,也可以把“合作共享”“探究交流”“巩固自测”结合到一起。在这些环节中,问题的提出也在逐渐地交给学生,以提高其质疑能力、思辨能力。

这样,借助导学案组织课堂学习,教师重在点拨、开启思维,提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材料、角度、方法,释疑解难,拓展视野;学生重在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扎实地掌握基础知识,接受基本技能训练,培养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创新教学环境,丰富现代课程资源

学校已建设了一批区别于传统教室、其学科特征更为鲜明的功能教室,建设了一批高标准的学生分组实验室、小组合作探究实验室、研究性学习课题实验室和高端实验室,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譬如新的化学实验室宽敞明亮,水电到桌,引入了立体化的通风设备,实现了实验室60人同时操作实验无异味的标准。在化学功能教室内,设计了新颖的八边形课桌,使得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与教师的讲授教学都能得以完美实现,同时功能教室中通风橱的设置、创新实验室中各种高、新、尖端化学仪器的引入,更使原来不可能进行的实验变成了现实。现已建成理化生、技术、艺术、心理学等9个学科39间功能教室。自2012年新高一第一学期起,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通用技术、艺术、体育、心理学等都在功能教室上课。

自2013年7月开始,学校用5个月左右时间,已初步建立了一个集优质上课视频、课件于一体的教育云资源中心——“长沙市一中云资源平台”(网址http://yun.hnfms.com.cn)已录制上传了80多位教师的400多堂课,在校内全体师生都可以免费点播,初步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另外,学校已与美国、韩国、法国、泰国、德国、加拿大等国家的16所中学签订了友好协议,在美国Sewickley Academy、法国蒙达尔纪森林中学等地建立了学生国外学习生活基地,为学生搭建了感受异国文化、开阔国际视野、提高综合素质的良好平台。

5.实施“学生成长导师制”

学校坚持从立德树人、全员育人出发,构建了“学生成长导师制”这一新的德育工作方式。学校制定了成长导师制度,编制了《成长导师工作手册》,包括《导师制度》、《辅导学生基本情况汇总表》、《学生个人基本情况调查表》、《工作记录表》、《家校联系记录表》和《学期工作总结》等内容,既能指导教师系统地开展成长导师工作,又能全程、全面地记载导师对学生的指导,目前已经在高2012级走班班级中铺开。每位教师大约指导10名学生,学生自主选择导师,最后由年级组统筹;导师每月至少与每名辅导学生个别交流一次,每学期与受导学生家长交流一次,每学期对受导学生进行一次综合评价。

学校现代教育教学体系和学生发展支持服务体系的实验,已完成两轮,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第一,学生学习不断进步。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学生都明显地感觉到,分层走班教学、分层作业、个性化学业辅导等,尊重了学生的选择,而且所教所练内容针对性更强,更适合自己,个性化辅导能帮助自己把没弄懂知识学好学透彻,体验学习的快乐,增强自信心。由于分层不完全固定,便很好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强烈的竞争意识,出现了“你追我赶,奋勇争先”的可喜局面。新课堂教学运行体系,促使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学习的主动性更强,综合素质得到了更好的培养。

第二,教师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两年多来,学校广大教师自觉地学习新课程理论,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为搞好分层教学工作,他们常常深入研究学生现状,探索有效教学的方法;他们常常会为教学中的某一个问题而组织教学团队讨论,群策群力解决难点。教师参加省市和全国级的赛课活动,都认真贯彻“先学后教,以问定教”、“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新课改理念。初步统计,已有40余人次在全省全国各级赛课活动中获得了一等奖。教师还积极总结课改经验,撰写教学论文。《风景这边独好——析“综合探究”教学》、《构建有生命价值的课堂》、《中学生物室教室改造的基本原则》等20多篇论文在国家级刊物发表,其中《教学随笔:透析特别的成长体验》等5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关于新课改背景下一堂好课的基本标准》等20多篇论文在全国或省市论文评选中获奖。

第三,校本教材得到好评。《中华传统美德》在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组织的2009-2013年优秀教学改革成果评比中获得一等奖,《湖湘文化》一书被列入湖南省农家书屋指定用书,在全省发行。这些教材既有助于中学生从中受到中华传统美德、湖湘文化的熏陶,而且能指导中学生身体力行,使得优秀的传统文化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今天焕发蓬勃的活力,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反思所开展的现代教育实验,还存在以下问题:部分层级班额偏大、分层幅度较小,分层教学效果提升还有很大空间;分层教学的针对性还有待增强,分层评价还没有及时跟上;成长导师的工作积极性有待提高,有效解决导师跟踪指导工作。

下一阶段,学校决心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大力度,把着力点放在完善以能力为导向的“先学后教,以问定教,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堂教学运行体系的探索上,切实提高育人质量,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奠基。

参考文献

[1]http://www.hunan.gov.cn/xxgk/szfzcbm/tjbm_ 6677/tzgg/ywtz/201207/t20120710_485962.html.

篇5:学生教育服务与发展

二、国外大学生志愿服务发展的经验探析。

( 一) 志愿服务参与全民化。

美国志愿服务普及推广非常深入民心。据有关调查显示, 美国的志愿者组织超过 100 万个, 美国大学有各式各样的志愿服务组织, 新生在入学时往往会选择几个符合自己兴趣特长的志愿服务性质的社团。约 1P4 的美国人当过志愿者,其中每人平均每周当志愿者的时间为 315 小时, 从 1992 年开始, 每年 10 月的第四个星期日是美国志愿者活动日。1997年参加了这一节日的大学生达到 130 万, 1999 年则超过了200 万, 这反映出在美国做志愿者是全民普遍的意愿。[ 2] ( P101)在美国大学生看来, 参加志愿者活动不仅仅是为社会作贡献, 更可以显示自己才能、扩大社会交往, 甚至可以积累工作经验、实现理想与抱负和赢得社会尊敬。

( 二) 志愿服务管理体系化。

美国大学生志愿者组织的规章制度非常严密。例如, 对培训的要求, 志愿者接受必要的培训并承担相应责任; 志愿者不能在活动中利用与他人接触的机会谋取个人利益; 志愿者按照既定的工作计划提供服务。志愿者组织会根据工作任务的难易程度, 匹配志愿者的能力水平, 再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工, 保证志愿服务的质量。

在韩国, 教育部特别设立了学生服务活动信息指导中心, 负责推动和规范青少年的志愿服务活动。韩国政府规定, 大学生要将志愿服务活动作为教育科目进行实施。韩国在 1972 年建立了韩国大学生社会服务委员会 (KUCSS) , 目前有 201所大学成为该会会员。KUCSS 的目标在于提供有效途径和方法推动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 激励他们的志愿精神。

( 三) 志愿服务运作市场化。

英国大学生志愿服务生存发展拥有广泛的社会基础。据统计, 在 2003 年, 有 27% 的公民会每个月参加至少一次志愿工作, 途径包括参加俱乐部、协会或其他组织活动; 有39% 的公民表示一年最少参加一次志愿工作, 其中相当一部分成员是在校大学生。[ 3]

大学生志愿服务发展模式的突出特点是市场化、公司化运作。在英国, 基本上每一个志愿组织都是独立的法人机构, 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大学生通过加入这些组织实现志愿服务的市场化运作。因为资源 ( 志愿者、社会捐献资金、政府拨款) 有限, 不同志愿组织之间存在激烈的竞争。所以, 参与其中的大学生志愿者往往都有很强的竞争意识, 他们会精心设计活动。志愿组织都在探索经营生意, 谋求利润, 支持志愿服务的发展。

( 四) 志愿服务教育课程化。

有资料显示, 2003 年日本有 716% 的大学引进志愿服务课程, 其中 26% 属于必修课, 74% 属于选修课, 学分从 1 个到 4个不等。学校要求参与课程的学生在社区、医院或其他机构做志愿服务, 以具体的实践活动来完成课程。通常, 志愿服务项目由学生自己设计方案, 由指导教师负责完善, 学校的志愿服务中心负责推动落实。学生完成志愿服务规定小时数后, 向课程老师递交评估报告, 这份报告将成为学生履历的一部分。在 1995 年的大地震中, 135 万志愿者参与了紧急援助活动, 其中志愿者主力是学生, 比例高达 75% , 青年学生志愿者的崛起并日益成为抗震救灾的生力军, 让日本社会和政府调整了志愿服务政策。此后, 日本政府对非营利部门和志愿服务给予积极支持, 50% 的大学借此机会建立了志愿服务中心, 大力推进大学志愿精神, 以此提高教育机构的声誉。志愿 精神 教育 已经 成为 日 本教 育成 功的 一 种体现。[ 1] ( P271)

( 五) 志愿服务研究阵地化。

目前, 韩国有 12 个大学建立了志愿服务研究中心, 就志愿服务的有关问题展开研究和探索, 并在南汉城大学建立了志愿服务系, 设置的课程包括志愿服务计量、志愿者管理、志愿组织管理、志愿服务经济学等等。各个志愿服务研究机构之间的学术交流也很活跃, 并拥有若干出版物。

三、国外大学生志愿服务发展的经验对我们的启示。

( 一) 更新志愿服务理念。

理念是推动志愿服务的核心。中国大学生志愿服务要突破发展瓶颈, 就必须树立现代志愿服务理念, 要从传统的慈善救济转向现代志愿服务, 从政治考量转向社会考量, 从社会动员转向个体选择, 从短期宣传转向品牌推广。传统慈善行为大多体现为有能力、有财富的人帮助无能力、无财富的人, 在 / 助人0 的同时, 也显示出助人者的优越姿态。而现代志愿服务强调的是 / 互助0 和 / 共赢0。一直以来, 中国青年志愿服务带有比较浓重的政治意味, 认为志愿服务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体现。新的历史条件下, 特别是全球化浪潮的到来, 中国青年志愿服务更多地应该思考 / 转型0, 淡化政治意味, 凸显社会意义。在动员方式上, 也要改变以往靠组织动员的 / 运动式0 和 / 别动队0 角色, 逐步向社会化动员转变。当志愿服务变得自由、好玩、富有乐趣, 才能产生长久的吸引力。志愿服务工作是一项长期而具体的工作, 并非一朝一夕, 在提高民众意识、积极争取政策之后, 要建立品牌性的工作项目, 来促进工作的开展。

( 二) 优化志愿服务环境。

环境是志愿服务发展的关键条件。中国大学生志愿服务发展的环境包括法制建设、体制机制建设等。只有通过优化志愿服务环境, 才能推动大学生志愿服务实现法制化、体系化、阵地化、信息化和社会化。

篇6:服务与发展

所谓“用户至上,用心服务。”没有用户就没有我们的一切。作为一个营销人员,或者说一个服务人员,如果要让用户选择你,相信你的产品,那么首先你不是一再的去推销你要销售的产品,而是先要尊重用户,设身处地的为用户的需求着想,跟用户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那么用户就会认同你,也认同你的产品。然后你就可以将这个产品继续推广下去,推广到用户的关系群里,这样既能满足别人的需要,又成就了自己的梦想。

当然,首先也应该具备坚持不懈的这种精神和丰富的想象力,在这个基础上,发挥创新精神,明确服务的方向,从而开发销售的市场。

下面我们来看一个坚持不懈的人物。这里有一个真实的小故事,在冬天的早上,闹铃突然想起,大部分人都会关掉闹铃,盖上棉被,继续倒头大睡。但是,这位名叫乔吉拉德的年轻人,是一个伟大的汽车销售员,他做了跟大部分人相反的动作,当闹铃一响,他立刻就会起来,大喊一声,一定要有人为我在这么冷的天气这么早起床而付出代价。当时,乔吉拉德卖了3个月的车子,但是一辆都没有卖出去,因为他知道,今天是3个月的最后一天,如果他今天还不能卖出一辆车子,那么他就会失去这份工作,失去他住的房子,他的女儿就没有奶粉可以吃了。所以这天一大早,乔吉拉德很早就起来了,来到公司,他鼓足勇气,跟老板说:“老板,我今天一定要卖出一辆车。”老板看着他的脸,想到,这个人终于醒过来了,老板说:“那我祝你今天能够卖出一辆车。”到了下午5点下班了,还是没有一个人来买车,老板就跟他说:“乔吉拉德,谢谢你这3个月来为公司做出卓越的贡献,我们从此桥归桥,路归路,咱们互不干涉。”但是乔吉拉德说:“老板,今天还没有过,你就不能开除我,我要留下来,继续卖车。”但是到了凌晨12点,还是没有卖出一辆车。老板又发话了:“乔吉拉德,谢谢你这3个月来为公司所做的卓越贡献。”从此我们桥归桥,路归路,以后互不干涉。“但是乔吉拉德又说:“不,老板,只要明天的太阳还没升起,你就不能开除我,我要留下来继续卖车。”因为如果他今天不能卖掉一辆车,那么明天银行就会收掉他家的房子,因为贷款交不出来,他也只能开最后一天的车子,住最后一天的房子,喂女儿吃最后一口奶粉。所以他还是坚决留下来卖车。但是到了半夜2点半,还是没有一个人来买车,这时,乔吉拉德非常难过,他在想,为什么我这么努力,比平时多工作了9个小时还是卖不出一辆车,难道,明天就真的会失去一切了。此时,他准备关掉灯,推开门的时候,突然进来了另外一个卖锅的业务员,全身上下挂着大大小小的锅,这时好了,一个卖车的遇到了一个卖锅的,两个人展开了意志力的斗争。但是此时,乔吉拉德已经决定不卖车了,因为他觉得这个卖锅的比自己更可怜。因为在这么冷的天,自己还有个地方窝着,还有杯咖啡喝,但是这个卖锅的背着这么多锅子还要在外面跑。所以乔吉拉德把他请进来,跟他好好的聊天。乔吉拉德:这位先生,你在做什么? 卖锅的:我在卖锅子。

乔吉拉德:那你怎么会到这个地方来啊。卖锅的:因为我看到这边有灯就过来了。

乔吉拉德:这位先生,我自己都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了,我今天就开始准备没工作了。不过像你这么认真努力卖锅子的精神,如果我有钱的话,我肯定会给你买个锅子。这样子吧,我给你承诺,以后我有钱的话肯定跟你买个锅。然后拿了一张空白单子,写到:我乔吉拉德支持保证未来有钱的时候肯定跟你买个锅。写完后交给他。

乔吉拉德:这个卖锅子的大哥,你这样带着锅子在身上去卖,卖完一个怎么去卖下一个呢?

卖锅的:我走路去卖啊。

乔吉拉德:那好吧,那你身上全部的锅子都卖完之后你怎么办呢? 卖锅的:我走路回公司啊,再领一批锅子挂在身上出来卖。

乔吉拉德:那么这位先生,我想请教你,你能不能努力的增加两件事,一,你买完这个锅子后能更快的去卖下一个锅子(速度变快);二,你卖完锅子之后能带更多的锅子出来卖(数量变多)。

就在这时,两个人的眼睛不约而同的看到了一辆车子,是的,车子既能让速度变快,也能让数量加大。所以那个卖锅的非常高兴,找到了最佳的解决方案。所以凌晨3点左右,两个人一起离开汽车营业所,一个人手上拿着一张订单,就是买了一部车子;另外一人手上拿着一张订单,就是乔吉拉德的承诺,以后等他有钱了就买个锅子。

篇7:学生教育服务与发展

一、城市化与经济结构关系的文献综述

城市化导致人口聚集,还是相互导致?这是一个长期的争论。

城市化对城市空间结构影响机制的理论主要是区位理论和非均衡增长理论。

1、区位理论。区分理论主要包括农业区位论,工业区位论,城市区位论等。

冯-杜能(J H Von Thunen):<孤立国通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1826

韦伯《工业区位论》1909

克利斯泰勒《德国南部中心地原理》19332、非均衡理论:

增长极理论由法国经济学家佩鲁于1955年提出。(增长极理论的核心是:主导部门以及有创新能力的企业,在某个区域或者某个大城市聚集形成经济活动中心。有两个效应:吸引和辐射)中心---边缘理论由美国著名城市规划学家弗里德曼提出。

3、循环累积理论,时缪尔达尔在1957年《经济理论和不发达地区》最核心的效应是“扩

散效应”和“极化效应”,在经济活动初期,经济要素的水平是大体上相同,后来由于偶尔因素,拉开了距离,这就是“极化效应”。

《工业化与商业化的比较研究》切拉力

城市化不仅影响产业结构也影响需求结构。

服务业聚集水平的国别差异

服务业聚集的变化趋势方面:虽然变化方向大体相同,但不同研究方法形成不同的结论: 科尔科的研究发现,服务业是美国集中度最高的产业之一,空间尺度对服务业集聚程度的影响较强,在郡县层面,虽然自86年以后集中程度一直不太高,但欧洲服务部门在地理上呈现出越来越集中的去向,尤其是金融和商务区服务业是聚集程度最高的两个部门。

然而,克伦茨运用B阿拉飒飒指数对iu州服务业的地理集中以及变迁进行了研究,并将产业聚集的i安华勇线性趋势惊醒检验,结果表明,服务业的地理集中和聚集在1970-2005年成仙了一种下降态势。降幅为22%

大部分服务行业的聚集水平呈现显著下降,此外,在信息技术对服务业聚集的效应方面,而科尔的研究揭示出信息技术对于制造业和服务业区选择的影响是截然不同的,信息技术将主要通过影响五行上平的运输成本对服务企业的区位选择和聚集产生需求作用

二、关于城市化化与产业结构的文献研究:

布莱恩.贝利(1692年)指出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与该国的城市化程度之间存在着某种关系,经济发展,产业结构演变与城市化之间的关系式相互作用的。

1、刘易斯-拉斯尼费景汉模型

2、乔根森模型劳动剩余的问题

3、托达罗模型收入差异和就业机会的差异

4、钱纳里的“标准产业模型”:从劳动力资源再配置看出结构变动的特点:

1、与农业产值下降幅度比,农业劳动力转移要慢很多。农业产值下降幅度快。,农业劳动占全部就业人比重36%左右。证明农业部门仍然是低效率部门。

2、工业就业增长幅度(27-28%)远远落后于农业就业下降幅度,农业部门转移的劳动力大部分被服务业吸纳。(由于工业化程度越

来越高,需要劳动力少)

城市病:是指人口过于向大城市集中而引起的一系列社会问题.表现在:城市规划和建设盲目向周边摊大饼式的扩延,大量耕地被占,使人地矛盾更尖锐。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问题,也称为城市病.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问题形成的原因很复杂,首先是经济原因。

国内学者的研究:

城市化与服务业相关性是服务经济学界多年来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之一,2011年又把改问题研究推进一步。

冉建宇 张建升(2011年)通过构建两者的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01-2009年中国国各地区城市化与服务业发展水平的协调程度进行比较分析,表明:中国各地区城市化与服务业发展水平都存在不断提高,但地区差异较大。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差异扩大,城市化与服务业发展水平呈现显著的正向相关。从协调度来看,各地区耦合度不断提高。优质协调的省份和严重失调的省份都比较少,轻度失调和基本协调的省份较多。从耦合协调度的空间分布来看,东部区耦合调度明显优于中西部地区。参阅张建生《中国城市化与服务业的协调发展研究》,载《经济与管理》2011年第7期

光环效应:中心城市把周围城市的优质资源吸引过来,被中心城市极化了,周围城市必定倒霉。应该差异化发展。

二、城市转型过程中的城市与服务业的互动的现象与理论解释

(一)、城市转型及其服务业发展是学术界 一个热门的研究话题

最著名的莫过于“配第—费雪—克拉克定理”,科兹涅茨、富克斯、钱纳里等众多经济学家的实证研究证实了其结论。

克利斯泰勒在1933年提出的“中心地理论”,但丹尼尔斯(1985年)认为的那样,与农业和工业相比,服务业的空间分布规律长期且明显地被人们忽视。诺伊利和斯坦巴克以美国140个最大的大城市标准统计作为研究样本,以就业结构为研究对象,以区位商为指标,吧美国大都市转型的结果分为四种:多元化服务或者节点型城市,专业化服务型城市、生产型城市和消费导向城市。

希兹,斯坦巴克等:服务业的发展使得大多数城市度过了持续至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难关,斯坦巴克指出,服务业的发展改造了美国城市经济。

(二)、城市与服务业互动发展已经成为全球经济的一个重要趋势

从经济史的角度看,发达国家城市经济经历三个阶段:

1、以制造业为中心的工业化时期

2、以制造业为主导,服务业为辅助的工业化后时期时代(上海)

3、服务业为主导,建有某些新兴制造业的后工业化时代。(北京)

克拉克《经济节史》

(三)城市化与服务业互动发展的理论解释:

1、早期发展经济学家的观点:

服务业是一个落后的部门,本质上是消耗性部门,所以发展史被动的,对城市化没有多少促进作用。

2、基于刘易斯二元经济模型的城市与服务业分析

如果城市化的速度超过工业化,则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在转移到城市之中后,只能在非正

规部门就业。二这些非正规部门主要是传统的服务业,这些部门是小规模的,效率底下的,无益于经济增长。这样,有服务业多推动的城市化是低效率的城市化。是贫困的城市化。评论:考虑到信息技术等因素,城市发展的更多是现代服务业,因此,对城市发展史积极的,促进作用的。

3、进一步研究:

证实了:工业化国家1920-1970年劳动力转移过程,动态比较出得结果说明劳动力在城市非农业部门特别是服务业部门集中,研究发现城市化是促成今年一个国家由农业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变的重要因素。明确了城市化是服务业发展的原因。

里德尔支出,服务业在经济发展中并不是一个被动的角色,从经济史的角度来看,商业革命是工业的前奏与先兆,二服务业的创新成为了工业革命的支撑。里德尔提出,服务业的份额的上升并不是经济增长的结果,而是经济增长的原因“服务业是促进其他部门增长的过程产业,服务业是经济的粘合剂,是刺激商品生产的推动力。”

江小娟则提出了服务业增长需要区分“名义”与“真实”,可以概括为:一实三名,新增服务消费是真实的增长,服务价格相对上升,服务专业化和外移(专门服务部门来做工业部门做的,GDP还是那些,只是记录在服务业GDP中),自我服务转化为市场化服务都属于名义增长。服务业比重上升不是好事,福利不一定增长,只是价格上升。所以应该记录在名义中。三分之二的服务业是外置的,不是实际的。

那么,在服务业增长分解中,新增服务业是占主导吗?现在还是一个谜。

城市化的两个阶段:工业化城市---后工业化城市

为什么城市化促使服务业发达,新增服务业发展强劲,原因在哪儿呢?降低交易成本与分工的深化。

亚当斯密《国富论》

这种观点认为,服务业发展与城市之间互动关系的最重要的纽带是分工。由于制造业生产过程中所存在的交易成本以及制造业非密集使用土地资源的特征。会使制造业首先在一个区域集中起来,这个过程就是城市化过程。这种城市就是工业城市。使用藤田恒久与克鲁格曼的模型进一步推到后发现,将制造业集中起来之后,制造业者之间的分工,制造环节的分工,以及功能化分工将会不断地深化。这导致交易数量(交易频繁)大为增加。这种交易数量的增加对于交易本身的专业化提出了要求,从而出现了服务业的规模化聚集(服务业专业机构),是后工业化城市出现。

(四)服务化与城市化的动态发展过程理论

城市地理学家瑟诺姆对城市化发展规律研究,城市化进程具有间断性规律。

三、城市转型与服务业发展的一般规律:

1、城市有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型是城市有低向高发展的整个过程。

2、以金融、信息为核心的高级生产者服务形成向大城市中心聚集化的趋势,从而使城市在空间上表现为中心区高度集中。

3、城市转型是伴随着产业结构升级的经济、社会、环境的全面进步与发展。

4、城市转型与服务业之间存在着一种动力机制和路径依赖,研究认为服务业在大城市的发

展是三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这三种因素是:城市的规模和服务业的多元性,城市在国际和国家城市体系中的地位和区位。

5、推动城市转型与服务业发展的力量:政府与市场的合力。

6、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转型中普遍存在首位城市现象。经济社会和资源配置的高度非均衡

性,钱和财力严重向大城市聚集。

7、就资源型城市转型来看,一般分为“产业链延伸模式”:从单纯的采掘业,到采掘业加

工制造等产业链。

篇8:中等职业教育与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一、现代服务业的特征

现代服务业实属第三产业的范畴。它的外延至第三次产业, 内容有别于传统服务业, 基础理论为产业经济学。产业经济理论于上世纪70年代末引入我国,把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分别归类于第一次产业、第二次产业和第三次产业。1985年,国家统计局《关于建立第三产业统计报告》中,将第三产业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为流通部门,包括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商业饮食业、物资供销和仓储业; 第二层次为生产和生活服务部门, 包括金融业、保险业、公用事业、居民服务业;第三层次是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包括教育、文化广电事业、科研事业、生活福利事业;第四个层次是公共需要服务部门,包括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军队警察等。

现代服务业是国家经济产业结构中最具有活力的部分。其内涵是: 伴随着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的发展而产生,用现代化的新技术、新业态和新的服务方式改造传统服务业,创造新需求,引导新消费,向社会提供高附加值、高层次、知识型的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本质就是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社会的再分工,是城市化进程在客观上的必然要求。

现代服务业是相对传统服务业而言的, 适用于现代人和现代城市发展的要求, 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具有高技术含量和高文化含量的服务业。因此,现代服务业具有“两新四高”的时代特征。 一新:新的服务领域—适应现代城市和现代产业的发展要求, 突破了消费领域的传统界限,开拓了新的生产和生活服务业、知识型服务业和公共服务业的新领域。二新:新的服务模式—现代服务业通过服务功能换代和服务模式创新,而产生的新的服务业态。四高:高文化品位和高技术含量;高增值服务;高素质、高智力的人力资源结构;高感情体验、高精神享受的消费服务质量。

二、影响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因素

自1995年7月党的十五大报告首次提出发展现代服务业以来,而五年后2000年6月十五届五中全会再次在《十二五规划》中建议,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几年来,经中央和地方政府几经推进,但收效甚微,究其原因,制约或影响现代服务业发展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中等职业教育没能把发展现代服务业摆在一定的位置上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 中等职业教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为我国在国际上创造“中国制造”的地位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性贡献。按照产业经济理论,工业化程度越高,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越充分。从而中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应以产业发展相适应,为一次、二次、三次产业提供所需技术技能人才。我国中等职业院校总共有14206所,其中,中等专业学校为3789所、职业高中5652所、技工院校2882所、成人中等专业学校1883所。与第三次产业相关或相近的学校或专业只有135个, 占全国中等职业院校总量的0.95%。而且都不是现代服务业的应用专业,随着我国步入后工业化时代, 现代服务业在人才的需求上将以亿来计算。这样的人才培养结构显然是不适应或制约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以黑龙江省2009年第三产业招生计划为例:

这13830人基本上是传统服务业。这些传统服务业在业态上需转化和提升到现代服务业上来, 将有助于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二) 工业现代化进程较为缓慢制约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我国工业化运动,自洋务运动起至今为止,也就100多年,特别是新中国成立近70年得到了迅猛发展,也只定位在半工业化的中期水平, 处于半工业化国家阶段。一、二、三次产业结构尚未达到一般工业化的初期水平,其比例是12.7:37.8:49.5。而我国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以2009年为例是3.5:50.7:45.8, 低于工业化初期水平 , 因此,工业化进程制约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三)城市化率低制约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我国经过了近70年的经济建设, 城市化率处于一般工业化中下水平,只有54%左右,而西方七国集团已达到85%以上,金砖国家中,我国只超过了印度。在我国城市服务业是个软肋,一般地说一个中心城市,既是金融中心,又是控制决策中心。以伦敦、纽约、东京三城市为例,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他们拥有外资银行分别是达到了479家、356家和100家以上;在世界最大的100家银行中分别达到金融资产的49.3%、资本60%、盈利63%;拥有跨国公司59家、37家、34家 ;以及数以千计的科研中心和世界著名大学,城市学院遍布各个角落。金融、文化传媒和医疗服务三大高端服务,占城市经济总量超过30%。由此看来,加快城市化进程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助推器。

(四)传统理论束缚影响现代服务业发展

多年来, 我们始终用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和剩余价值学说指导计划经济实践。商业服务在马克思看来是不创造价值的,创造价值的是第一部类和第二部类。所以现代服务业在经济社会中地位较低也不被承认。这些理论在几十年的经济建设中始终束缚人们的头脑, 为此现代服务业始终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受到了影响,作用也没有得到很好地发挥。

三、中等职业教育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实现途径

一个国家产业结构是否合理的主要标志是第三产业在国家产业结构中比重大小。我国第三产业经过三十几年的发展有了很大的进步,“改革大、效果小”的经济奇观将长时期存在,市场化程度低且人才缺乏也同时并存。人才需求将伴随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进入常态化。

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是人才金字塔的中段部分人群, 如何培养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有专业特色的技能型复合人才是当务之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国家经济发展中,一个新的业态出现,教育必须先行。中等职业教育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方面大有可为。因此,在培养现代服务业技术型人才上面,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培养生产性服务人才

我国正在奔向后工业化时代, 正在建设小康社会,生产性服务业将会如雨后春笋般呈现出来,为工业生产过程连续不断提供直接相关的配套服务,如三方物流、信息服务、商业服务(包括全球采购)及研发服务等方面,需求大量中低端人才,把机械电子及机电一体化等专业稍加改造培养生产性服务人才将成为现实。今后,现代制造业将沿着“专业化公司 + 信息化 + 小制造”轨迹迈进。从而打破“大而全”和“小而全”的格局,利于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二)培养离土不离乡的乡土金融人才

随着农村农业现代化的推进, 有利于农业化发展的村镇银行及农村金融领域的中介机构将大量涌现, 培养离土不离乡的乡土金融人才将成为必然。就黑龙江省而言,有乡镇944个,若一个乡(镇)两人,还需1888人,是一个很可观的数字。培养离土不离乡的乡土金融人才可极大地促进农村现代服务业的普及和提升。

(三)培养农业生产性服务人才

现代农业的推进, 农村生产性服务也会得到充分的发展,培养大批量的农业生产性服务人才成为可能。管理人才、农技推广人才、农机技术人才,在数量上不可小觑。黑龙江省可耕种土地面积1.6亿亩,按20000亩 / 生产合作社计,将出现80000万个农业合作社,管理人才,农机推广人才、农机技术人才,将会有十几万计的需求量,呈现几何级数的增长,现代服务业之花开遍城乡。

(四)培养生活型服务人员

城市化和人口老龄化是不可阻挡的大趋势, 健康产业会得到空前的发展。到2030年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全国将达到4亿以上。黑龙江省最少也要达到800万人。健康产业被誉为高端的现代服务业务之一, 数以百万计的生活型服务人员温馨地进入居家养老家庭, 将会受到居家养老人员的喜爱。

(五)培养房地产经纪人

城市化步伐加快, 促进房地产交易业发展, 彼此交换,此起彼伏,交换形式多样化,需求大批量的房地产经纪人,来为之服务。

摘要:中等职业教育与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现代服务业具有“两新四高”的时代特征。由于我国对中等职业教育重视不够、工业现代化进程缓慢、城市化率低,以及受传统理论的束缚等因素,制约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为达到中等职业教育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目的,在培养现代服务业技术型人才上面,应从培养生产性服务人才、乡土金融人才、农业生产性服务人才、生活型服务人员和房地产经纪人方面入手。

上一篇:初中生自我认知范文下一篇:mems压力传感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