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医药工作总结

2024-07-08

2018年中医药工作总结(精选14篇)

篇1:2018年中医药工作总结

2018年发展中医药知识对乡村医生培训的工作总结

按照2018非中医类别执业医师中医药知识培训计划,经过努力,圆满完成了本我院中医药知识培训任务,现总结如下:

一、取得的成绩

2018,我镇参培非中医类别人员共有14名,实际培训14人,培训率为100%。并掌握了基础中医只是理论。

二、具体做法和体会。

(一)建立我院中医药人员培训工作组织领导体系,保证工作顺利开展。2018年,我院由张霞院长、公共卫生科人员具体负责培训工作,从组织上保证了中医药人员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采取多形式、多渠道的培训学习方式进行业务培训,提高了中医药人员综合素质。

1.通过学习使大家了解了中医理论,掌握了用西医诊疗手段配合中医辩证施治进行诊疗活动,使我镇非中医类别执业医师的中医理论知识和业务水平得到了提高。

2、科室内组织学习。各科室均把中医学习纳入了科内学习计划,开展了多形式、多内容、符合本科实际情况的读书、病例等活动。

(三)落实各种措施,加强考核考试。

为促进我镇医药人员自觉学习、钻研业务,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对医药人员进行了两次操作和理论考试,把考核成绩与上岗资格挂钩,进一步促进了相关人员将压力变为动力,拾书补遗,取得了理论水平和实践技能都有所提高的实效。并制定人员职责、制度、中医药医疗技术操作规程。

三、存在的问题

2018年我院中医药人员培训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1.工作时间与学习培训时间冲突的矛盾。通过一年的中医药培训工作,我们发现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工学矛盾,常出现因排班上的问题没有参加学习培训。

2.部分非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对培训工作重视不够。参加培训学习不认真,学习流于形式,并有缺席现象;有些人员不愿意学习,不愿了解当前医学科学和中医药学术发展的趋势和中医的发展方向,对现代中医药新知识疏于学习,这些问题都有待解决。

四、努力的方向

我们要在2018年中医药知识培训工作的基础上继续发扬成绩,总结成功经验,并针对存在问题,进一步加强广大非中医类执业医师对培训工作的重视,合理安排好工作时间和学习培训时间,积极参加培训学习,从而提高全乡人员中医药业务素质和综合素质,推动我镇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2018年3月6日

篇2:2018年中医药工作总结

2018年全省中医药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认真贯彻省两会精神和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省委省政府推进中医药强省建设决策部署,紧紧围绕贯彻落实《中医药法》和中医药强省战略,以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为中心,以落实《省局共建框架协议》和《江西省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为抓手,精准发力,积极作为,推进中医药事业与产业融合发展,加快中医药强省建设步伐。

一、深化中医药综合改革

1.全面推进《中医药法》贯彻实施。协调省人大教科文卫委、省政府法制办实施《江西省发展中医条例》修订工作,开展中医药法实施调研,做好中医药法学习培训、执法监督和贯彻实施,拟定中医药法配套政策实施细则并组织实施等工作。

2.推进公立中医医院综合改革。推进江西省中医医疗集团建设,筹建江西省中药院内制剂中心。落实对中医医院的投入倾斜政策,探索有利于中医药特色优势发挥的医院运行新机制。推动调整中医医疗服务项目和价格,充分体现中医药技术劳务价值。

3.探索符合中医药特点的医保支付方式。落实《关于进一步深化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支付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探索符合

中医药特点的支付方式。开展中医优势病种收付费方式改革试点。抓好国家新修订的中医临床路径实施工作。

4.推动建立分级诊疗制度。公立中医医院全部参与医联体建设,开展城乡对口支援工作。推进中医药参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鼓励二级以上中医医院中医类别医师下沉基层牵头或参加签约团队。

5.加快推进社会办中医。支持南昌市开展社会办中医试点工作。实施《关于支持社会力量提供中医医疗和健康服务的意见》。落实《中医诊所备案管理暂行办法》,促进有实力的社会办中医诊所和门诊部(中医馆、国医堂)做大做强,推动连锁经营、规模发展。

6.开展中医药改革试点。继续开展中医食疗法规试点,探索开展热敏灸小镇建设。

7.开展中医药政策研究。完成首届中医药管理和健康政策高级研修班。围绕中医药助力医改、中医药健康服务等重点专题开展研究,产出一批具有一定理论水平和实践意义的研究成果。

8.加强中医类别医师资格准入。实施《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注册管理暂行办法》,出台实施细则,做好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工作。建设中医类别医师资格考试实践技能考试国家基地。做好中医类别医师资格考试工作。

二、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

9.提升中医医院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开展新一轮中医医院等级评审工作。加强中医重点专科(专病)建设,开展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建设。实施新一轮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深入开展“服务百姓健康行动”大型义诊活动周,深化三级中医医院对口帮扶工作。探索开展中医诊疗模式创新试点工作。强化中医医院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管理,加强医疗机构中药饮片管理。

10.深入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三五”行动计划。开展行动计划实施督导活动。积极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加强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综合服务区(中医馆)建设。加大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力度。

11.做好中医药应急和传染病防控工作。参与新发、突发重大传染病防控等卫生应急工作。落实《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十三五”行动计划》,做好中医药治疗艾滋病工作,扩大中医药治疗覆盖面。

12.促进中西医协同。做好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临床协作试点工作。开展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和妇幼保健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创建,提升非中医类医疗机构中医药服务能力。

13.加强中医药监督工作。加强中医药监督执法队伍建设,开展中医药监督知识与能力骨干培训。开展中医医疗机构依法执业、传染病防治和感染防控监督执法专项检查。

14.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强化中央和省级财政中医药专项资金的预算编制和执行,加强中医药资金绩效评价和结果应用。编制中央和省级中医药专项资金项目库,下达年度项目资金和绩效目标,加强预算执行监管。

三、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

15.医教协同深化院校教育教学改革。落实《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中医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推进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改革试点工作。深化省局共建江西中医药大学。

16.加强高层次人才培养。实施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百千万”人才工程(岐黄工程),启动中医药人才培养“杏林计划”,推进第四批全国中医优秀人才研修项目及全国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才、中医护理骨干人才、中医优势特色技术传承人才培训项目。开展第四届江西省名中医评选工作。

17.深化中医药继续教育。完善中医药继续教育制度,实施好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开展“西学中”人才培训工作。

18.加强中医药基层人才培养和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继续建设一批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推进中医类别全科医生培养,继续实施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培养。开展基层卫生技术人员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加强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建设,强化师资培养,严格结业考核和评估,提升培训质量。

四、发展中医药健康服务

19.促进中医养生保健发展。创建全国中医养生保健示范区和示范基地。推广一批针对特定人群的中医治未病调理方案,实施一批治未病特色技术方法。提高中医药健康管理覆盖率和服务水平。

20.发展中医药健康养老。落实《关于促进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发展的实施意见》,支持社会力量举办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提供机构,探索中医药特色健康养老示范基地建设。开展中医药健康教育基地建设。

21.推动中医药健康旅游发展。推进上饶市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建设,开展第二批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和示范项目创建。

五、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

22.加强中医药传承项目建设。做好国家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百千万”人才工程重大项目的遴选和实施。启动第六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开展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推进江西省国医名师工作室建设。

23.搭建中医药科技平台。开展第二批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申报工作。推进中医药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加强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重点中医医院的科研能力建设。加强中医药康复科研协作体系建设。

24.加强中医药传承。加强中药炮制技术的传承基地数据库建设。加强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数据库建设。

25.强化重大科研项目管理。做好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和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等项目的管理和结题验收。

26.加强中药资源保护与利用。开展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完成新增普查县的中药资源普查工作,同时做好普查工作成果的转化应用。持续实施中药标准化项目工作,加强对全省项目建设单位中药饮片及中成药品种的监督管理,切实推进项目实施。

六、弘扬中医药文化

27.推动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深化中医药机构文化建设。推动中医药文化进校园、进课堂、进教材。支持中医药文化产品开发,鼓励中医药影视、动漫、游戏等文化精品创作,促进中医药文化产业发展。

篇3:近30年中医药研究全球发展概况

中医药减轻了我国约40%的医疗负担, 且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中医药和西医药齐头并进、同等使用的国家, 中国全国人大甚至为中医药颁布了相应的法规制度。近年来, 由于中医药特殊的功效, 人们对其的需求也呈上升趋势。首先, 对症治疗的西药存在明显劣势, 如副作用多、慢性疾病治愈率低、价格昂贵、耐药性等, 促使医药公司不断开发研制新的药物, 或者从天然药物中提取有效成分。据估计, 约有25%的新药是从天然药物中提取或者半合成而来的, 在中医药中所占的比例更高;其次, 已有严格的科学实验采用对照-观察组法对中医药、针灸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展开研究, 并试图阐述其作用机理;也有科学家试图将中医药纳入常规治疗的范畴中;再次, 一些基于中医药理论的新的治疗手法逐渐发展起来, 比如无痛、无创的激光针灸法, 促进了高科技与传统中医药的结合, 提升了人们出于健康原因而对中医药产生的接受度和利用度。然而, 关于中医药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和稳定性的争议也随之而来。越来越多的学者试图采用现代色谱技术和电泳法来分析中药处方, 生化方法和分析工具的发展将促进天然药物成分的分析及其质量的控制。中医药的一致性和有效性一直以来是众学者争议的话题, 因此有关该方面的研究文献比例也呈稳定上升趋势。

1 研究方法

所有参与分析的文献均来源于基于web of science的SCI-E数据库 (1980-2009) 。采用相关词和短语关键词法搜索相关文献, 具体如表1所示。文献的格式包括文章、编辑资料、通讯论文、会议摘要、笔记、综述、会议论文、书评、新闻、校正文、再版文、传记、讨论等。本文对文献类型分布、中医药分类、内容、国家、研究机构以及国际合作情况进行了分析。文献计量影响分析采用单篇文献平均引用率 (CPP) 为指标, 即总引用率与文献总篇数的比值。CPPc指国际合作出版刊物统计的引用率与其收录的文献篇数比。CPPt指总出版刊物统计的引用率与其收录的文献篇数比。CPPc=Cc/Nc, CPPt=Ct/Nt, 其中Cc是国际合作出版刊物统计的引用次数, Nc为国际合作出版刊物数;Ct为总出版刊物统计的引用次数, Nt为总的出版刊物数。

2 结果与讨论

2.1 文献类型分布

最近30年的16 536篇中医药相关文献被分成14类, 除了注解型文献篇数在30年中逐渐降低外, 其它13类文献数量均呈逐年上升趋势。如图1所示, 文章类型的文献所占比例最高, 约有70%, 且在这30年中呈逐渐上升的趋势, 表示有很大比例的中医药研究都是原创的, 该类文献的引用率为78.42%, 远高于其他类型的文献, 但近30年来其引用率锐减。综述作为数量排名第二的文献类型, 其所占比例和引用率均呈逐年上升态势。具体考察每种文献类型的引用率可知, 综述的CPP值为16.80, 居于首位, 表明综合的、全面的、广泛的、多面的研究更容易引起人们广泛关注。各类型文献的CPP值在2000-2009年最低, 1990-1999年最高。

2.2 文献研究方向分类

图2中为1980-2009年期间3种中医药分类文献的发表情况。19世纪80年代, 有80.51%的文章是关于针灸疗法的, 但是在随后的几十年中, 该类文献数目迅速下降, 最近10年仅占38.92%, 取而代之的是中医和中药方面的文献, 其在近10年中发表量迅速攀升, 特别是中医方面的文献, 其发表量已居首位。文章引用率也呈现相同的趋势, 中药类文献的CPP以10.55排名第一, 尽管该类文章都篇幅较小。针灸疗法是国外首先被认可的传统医学, 国外学者对针灸的临床效果进行了严格科学的实验, 因此早期关于针灸的文章很多。随着中医和中药逐渐被引入到国外, 且国人对针灸的研究不如国外那么狂热, 因此出现了上述的变化。

2.3 各研究方向文献发表地域分布

图3为1980-2009年各类文献发表的国家分布。东亚地区以9 125篇文献发表量居于首位, 占55.18%, 紧随其后的是北美和欧洲, 分别为3 633和3 237篇文献。

2.4 各研究方向文献具体国家分布

图4为中医药类文献分布最多的前8位国家, 其中中国以5 842篇文献居于首位, 美国以3 285篇文献排名第二。日本、台湾、英国的文献发表量均在1 000~1 500篇之间。但是, 美国地区发表的文献的引用率为42 714次, 占总引用次数的29.34%, 比其文献所占比例还高出10%。中国地区发表文献的引用率以27.43%屈居第二, 而其文献数量所占比例为35.33%。近年来, 中国在中医药文献发表方面的贡献不容小觑, 但是在引用率方面仍不及拥有先进科学研究技术的发达国家。在这8个国家中, 英国的CPP值以15.22居于首位, 表明英国地区的科学家已经开始重视中医药的研究。

3 结语

中医药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 其在临床应用及新药研发中的潜力也逐渐被发掘出来。本文通过对全球近30年来中医药3种研究方向的文献发表情况进行文献计量学统计, 将16 536篇相关文献分成14类, 其中普通文章所占比例最大, 针灸类文献的发表量逐年降低。东亚地区对中医药的研究最多, 发表的文献量也最多, 而欧美国家则对针灸学的兴趣浓厚;东亚地区中尤以中国发表的相关文献最多, 占所有文献数量的50%以上;引用率方面, 哈佛大学发表文献的引用率最高, 韩国庆熙大学发表的关于针灸方面的文献数量最多。从CPP值上来看, 中国仍需提高科研水平, 提高引用次数与文献数量的比值。

摘要:中医药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即中医、中药和针灸, 且因其显著的医疗价值逐渐引起广泛重视。采用文献计量分析法对关于中医药以及其分支研究的文献进行分析, 数据来源于1980-2009年科学引文扩展数据库, 共收录16536篇相关文献。统计结果显示, 关于针灸的文献数量呈明显下降趋势, 而关于中医和中药的文献数量则大幅上升。东亚地区是发表中医药文献最多的区域, 紧随其后的是北美和欧洲。虽然在东亚各国中, 中国是发表中医药文献最多的国家, 但是美国的文献引用率居全球首位;东亚学者的研究重点在于中药, 而北美和欧洲各国则更重视针灸的研究。在过去的30年中, 中国取代日本成为中医药研究第一大国, 而美国则继续保持其在针灸研究方面的优势并保持上升态势。在所有研究中医药的科研机构中, 中国科学院居于首位, 韩国庆熙大学发表的关于针灸的文献最多, 而美国哈佛大学发表的关于针灸的文献引用率最高。

篇4:2018年中医药工作总结

关键词:2015年中高考;备考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4.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5)12-0016-02

2015年的第一个月,长安区教育局组织召开了全区中高考备考工作交流会议。首先,区教研室对今年的中高考备考工作进行了动员和部署,特别是对重点工作进行了安排。希望各校对照已经上报的《2015年中高考备考方案》进行修订和完善,在备考工作中定思路,树理念,讲方法,求实效,将备考方案深入落实到每一个教师和学生身上,稳步推进,扎实复习。下面介绍几点备考策略。

一、学校教学领导要树立“落实责任目标”意识,将工作重心下移,率先垂范,激励师生,鼓舞士气

各学校要全方位构建保障教学质量提升的长效机制,学校主要领导要亲自挂帅,逐级落实中高考工作责任,将任务分解到人,把责任落实到人,一级抓一级,一级督一级,层层抓落实,运用有效管理手段,发挥责任目标的约束和激励作用。各校要善于运用和组织中高考百日誓师大会、家长会、学生座谈会等各种活动形式,鼓舞师生士气,振奋精神,调节师生心态,积极迎考。

二、学校要树立“备考无干扰”意识,全力创设良好的备考环境,营造良好的教育教学氛围,确保中高考备考有序进行

学校各部门要为中高考备战提供有力的后勤保障,在人、财、物方面尽量向毕业班倾斜,优先保障毕业班教学需要,使毕业班教学工作不受其他因素影响。除上级部门要求必须组织的活动外,不再组织其他的活动,尽量避免对毕业年级教学秩序造成干扰。在中高考攻坚进入白热化阶段,各校要树立“一切工作围绕中高考中心运转”的思想。从现在开始全区进入备考无干扰模式,目标是取得优异成绩。教研室将转变工作方式,把时间留给学校,以服务学校、帮助学校为出发点,根据学校主动提出的具体需求,针对学校提出的具体问题,进行专项调研和听课等活动,不再主动去学校进行常规的调研,避免影响学校的复习备考工作。

三、学校备考和教学管理工作要树立“落实细节抓规范”的意识,教学管理工作努力做到严、细、实

学校管理层对毕业班的各项工作要做到适时监控,科学统筹,合理安排。学校领导要大大提高跨学科指导教学的能力和水平,严格检查、认真分析各学科备课组复习计划的科学性、可行性与实效性,通过科学的数据分析,尽早发现薄弱学科,找准短板,尽快改进办法,及时调整教学安排。

四、学校在备考工作中要树立“团队协作”的意识,引导教师处理好个人与团队的关系,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学校要引导教师每个人都从集体的利益考虑,备考教师要坚决扬弃本位主义思想,杜绝各自为阵、单打独斗、各打各自小算盘的做法,发挥团队作用,协同攻坚,打好整体仗,尽可能减少因为个人而内耗掉集体的能量。同时学科名师和骨干教师也要发挥带头作用,带领教师团队为本校的备考和教学工作服务,帮助年轻教师尽快成长。

五、学校在备考工作中要树立“学生主体”的意识,服务各层次的学生,以学生的需求和发展为本,提高复习效益

教学和复习备考中,始终牢记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要善于处理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发挥好教师在复习工作的引领性作用,占位不越位。布置相应的学科教师对尖子生、苗子生、推拉生进行重点关注,制定菜单式培养方案,保证优秀生群体不断壮大。同时也要加大对边缘生、后进生的指导与监督,保证良好的班风与纪律,保证普高上线率不下滑。学校要在备考的各个阶段,适时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心理调试与疏导,为学生排忧解难,帮助其消除生活上、心理上、学习上的后顾之忧,使学生轻装上阵,轻松应考。

六、学校在备考中要树立“数据分析”的意识,做好各阶段的质量检测成绩数据的分析工作

学校要对班级、学科、教师和学生个体等不同层面的检测数据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研读,找优势,查不足。教研室及时提供一模、二模等考试数据。要善于运用网阅后的数据去阐明问题,认识到数据背后的教育教学现象和规律特点,真正把网阅的成果落在实处,见到实效。重教研,轻考评。

七、学校要树立考后“及时宣传”的意识,在中高考成绩公布后的第一时间,达到宣传力度最大化,喜报频传的效果。

各校要在成绩发布后尽快收集成绩信息,抓紧核实,在确保准确无误的前提下,第一时间将成绩喜报通过短信、报道和稿件的形式,广为发布和送达。要通过不同角度和层面的分析汇总,将学校的突出进步和特色亮点等客观的呈现出来,还可以是本学校的进步程度,提高幅度等等角度。但是所有对外宣传口径要一致,要经过一把手校长的审核,表述一定要客观公正,切忌夸大事实,绝对不允许借贬低其他兄弟学校来抬高自己。

区教研室部署了今年的中高考备考工作之后,81中、23中和45中分别进行了专题发言。这三所学校代表不同层面,对各自备考安排、备考经验和备考特色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为全区学校的备考工作提供了典型引领。

篇5:2018年中医药工作总结

金堂县又新镇人民政府

2010年中医药工作总结暨2011年中医药工

作计划

为了能使我镇的农村中医药工作能得到更好的开展,为了巩固我镇在农村中医药工作中取得的成绩,为了让我镇农村中医药工作能有明确的发展方向,现将我镇在2010年的农村中医药工作进行一个总结,并对2011年的农村中医药工作做出具体的计划。

一、2010年度农村中医药工作总结

在2010年中,我们巩固了在2009年农村中医药工作中所取得的一些成绩,继续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作为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在镇农村中医药工作领导小组的指导下,我们深入到群众中去,以全面推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为工作指导思想,加强了

创省级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领导小组的领导和监督,制定了相关计划、实行中医工作优惠政策,镇政府也加大了对中医工作的投入。今年,进一步地规范卫生院、村卫生室的中医药处方、病历书写、入院手续等,用标准化建设要求规范“三房”建设。通过到上级医院进修、请专家到医院坐诊等形式培训中医药工作人员,提高了大家的理论和临床水平。同时,镇政府还拔付专项资金用于卫生院、村卫生室的“三房”建设、中医药工作人员培训,做到了专款专用。在社区服务、农初级卫生保健和新型合作医疗建设中做到中、西医同等对待,有明确的中医药工作指标和实施方案。在广大群众中大力宣传中医药知识。

二、2011年工作计划

1、进一步加强我镇中医药工作领导小组的工作,完善职能,加强指导督查工作;

2、进一步规范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中、西药库房、药房、炮制室建设,规范中医临床科室建设,规范处方、病历书写;

3、培养中医药医护人员,全面提升专业技术人员的理论和临床水平。

4、进一步在社区服务、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和新型合作医疗建设中做到中西医同等对待,普及中医药知识

5、在财政上对中医药工作实行专款专用。

此页无正文

二○一○年十二月十四日

主题词: 2010年 总结 2011 计划 报告

又新镇党委行政办公室

2010年1月14日印制

篇6:2016年中医药工作总结

(2016年)

今年是余干县中医院搬迁至新址的第二年,在县委县政府和县卫计委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我院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为保障,以县级公立医院改革为契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深入开展中医药工作,狠抓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加强中医药健康教育指导和居民中医药健康保健知识宣传,不断提高临床医师的中医诊疗水平和全县人民的中医保健意识,在各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一、大力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和《江西省基层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切实加强我院中医药服务能力和开展基层中医药服务指导工作,结合我院实际,开展了一系列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作。

(一)、建立健全我院中医药人才教育培训制度

鼓励在职在岗人员参加中医药专业学历教育和继续教育,加强中医药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工作力度,开展了名老中医带徒工作。

(二)、进一步落实对乡镇卫生院中医药人员的帮扶指导工作

定期安排中医药专家对全县乡镇卫生院进行中医药工作指导,开展多次巡回医疗和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同时免费接受乡镇卫生院人员进修学习,大大提高了乡镇卫生院中医药人才的服务水平。

(三)、加强中医药特色优势建设

我院各科室均配备了中医综合治疗室,根据临床需要,为患者提供针灸、推拿、按摩、拔罐等中医药技术服务。

二、加强“治未病”服务能力建设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要求,我院积极落实“治未病”工作任务,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不断拓宽中医药服务领域。以治未病为方式、健康辨体质为工具、健康促进为手段、健康管理为平台,建立新型的中医健康管理模式。

(一)加强“治未病科”建设

自2014年我院设立“治未病科”以来,我院以中高级中医药人才为主力军,添置了多台电脑治疗仪、中药熏蒸机、足疗仪、高电位治疗仪及中医辨识软件等诊疗设备。自开展工作以来,每年接受数千名患者咨询治疗。(二)开展切实有效的工作

根据服务对象的需要进行各种服务,对就诊人员进行未病和已病的体质辨识,对体质分类并制定预防保健方案,包括:体质状态评估、易患疾病分析、生活习惯改变、饮食调整、中医药技术干预等。同时进行健康养生教育。

(三)、加强“治未病”工作的宣传

“治未病”工作不是一种纯粹的医学行为,而是一项工作量很大的社会工程。加强宣传工作有助于提高社会对该项工作的认识。我院“治未病”科印刷了大量的宣传资料,并通过墙报、电视、网站等多种媒体进行宣传。

三、促进重点专科建设

我院康复科是国家级的重点中医特色专科,骨伤科是省级重点中医特色专科,近几年以来我院逐年加强了这两个科室的建设。

(一)、康复科的建设

康复科是集医疗、康复、教学、科研于一体的中西医结合的国家级临床特色专科,中医特色鲜明,专科专病特色优势明显,康复治疗技术及设施在县级医院中处于领先水平,具有较强的区域影响力,县内外就诊者络绎不绝。

作为国家级的重点中医特色专科,我院在引进一名针灸推拿专业的硕士研究生之外,还通过多种方式充实人才队伍。一是在全县范围内物色针灸专业的人才,二是让本科室的人员去省级医院进修学习。

加强康复科建设,今年我院与河南省中医院进行了合作,我院派了两名康复医师到河南省中医院进修学习,同时参照参照河南省中医院康复科的模式,对我院康复科进行了重装,购进了大量先进康复设备,把我院住院部七楼专门用于建设康复科。

(二)、骨伤科的建设

为了加强骨伤科的建设,我院特与江氏正骨的传承人江新浩联手。江氏正骨在余干县及周边地区声名远扬,历经百余年的发展,形成了一种自成体系的诊疗方法。坚持中西医结合的治疗理念,以祖国医学思想为指导,秉承中医骨伤科学“动静结合、筋骨并重、内外兼治、医患合作”的治疗原则,在充分发挥传统中医正骨特色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既有内服外敷中药、按摩理筋手法、中药熏洗、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等中医特色治疗方法,又能熟练开展脊柱、关节、四肢等部位的骨折创伤手术以及断肢、指(趾)再植、畸形矫正、关节功能重建、周围神经修复等。为了更好地配合骨伤患者的康复治疗,骨伤科特派护士长亲临江西省中医院骨伤科进修学习,学成归来把先进的方法和理念带到我院。

今年,我院江氏正骨非遗传承人江新浩副院长获得了上饶市十大名中医称号。

2016年,在院领导和全院职工的共同努力下,我院业务量也上了一个新台阶,预计可达8000万;中医药比例进一步提高,初步预计达30%,同比增长25%。

四、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2016年中医药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问题仍能存在。

(一)、中医药人才的短缺

在当前形势下,中医药人才的收入较低,这大大打击了中医药人才的积极性。造成中医药人才流失、转岗。

(二)、中医药意识淡薄

中医药虽然是我国瑰宝,但在西医的冲击下,人们对中医药意识淡薄。

(三)、中医药资金不足

篇7:2012年中医药培训工作总结

2012年中医药培训工作总结

2012年我院中医药培训工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中西医并重,充分发挥中医药在防病治病中的作用,为人民群众就医需要培养德才兼备的急需中医药人才。按照年初制定的中医药培训计划,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周密安排,采取多种形式认真开展培训工作,取到了显著成效。现将培训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建立健全组织,切实加强领导

为切实搞好中医药人才培训工作,成立了以分管业务副院长为组长的中医工作领导小组,对我院的中医药培训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检查,并成立了中医管理科,具体负责培训工作,从组织上保证了中医药人员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明确了相关职责,做到了培训工作有人管、有人抓,具体事务有人办,将培训工作落到了实处。

二、精心组织,周密安排

为了将中医药人才培训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医院制定了中医药培训计划。根据2012年初制定的中医药人才培训计划,对培训的对象、方式、重点内容、管理、考核办法、时间、经费等进行了安排。做到了通知到人,有签到册、记 1

录、讲稿等。

三、集中培训,以会代训。

5月29日组织中医专题培训,我院医药人员共有23名,其中中医药人员11名,村卫生站人员48名,其中中医药人员11名,按计划应培训71人,实际培训71人,培训率为100%。

培训主要内容:

1、重点人群中医健康保健方案及慢性病健康管理方案;

2、中成药临床运用指导原则;

3、国家基本药物中成药临床运用指南;

4、中医体质辩认识与调养;

5、中医适宜技术中的针灸疗法、艾灸疗法等。

培训结束后,进行了有关知识理论测试,合格率达到90%以上。

同时,卫生院中医科成员定期到村卫生室督导,加强对村卫生站中医药指导,对中医药人员进行业务指导、质量检查等指导临床实践和技术操作;举办培训班和学术讲座。本我院通过乡村医生每月例会制度,举办了9次中医药人员集中培训和2次中医药学术讲座,通过学习使大家了解了现代中医理论及技术的发展,掌握了用西医诊疗手段配合中医辩证施治进行诊疗活动,使我镇中医药人员的理论知识和业务水平得到了提高。

四、存在的问题

2012年我院中医药人员培训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1.工作时间与学习培训时间冲突的矛盾。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工学矛盾,常出现因单位排班上的问题没有参加学习培训。

2.部分村卫生站对培训工作重视不够。参加培训学习不认真,学习流于形式,并有缺席现象;有些人员不愿意学习,不愿了解当前医学科学和中医药学术发展的趋势和中医的发展方向,对现代中医药新知识疏于学习,这些问题都有待解决。

3.2012年是我县进行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复评工作年,我们要在2012年中医药人员培训工作的基础上继续发扬成绩,总结成功经验,并针对存在问题,进一步加强广大中医药人员对培训工作的重视,合理安排好工作时间和学习培训时间,积极参加培训学习,并积极培养青年中医药技术骨干和中级职称以上中医药人员,使我院中医药人员培训工作顺利开展,从而提高全镇中医药人员业务素质和综合素质,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篇8:2011年中医药工作计划

为了促进中医药工作的发展,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便捷、经济、适用的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满足患者对中医药防治疾病的要求,切实增强中医药服务能力,继续加强和巩固振兴中医药事业建设成果,按照医院相关规章制度,特制定本年度中医药工作计划如下:

1、健全中医药工作领导小组体制

在上级主管部门领导下,我院成立了中医药工作领导小组,并制定相关中医药工作制度,每半年开一次中医药工作小组会议,并对中医药工作做出规划。

2、继续加强业务知识培训

积极组织中医药工作人员参加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培训,不断引进和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同时在临床科室广泛推广应用。医院定期举办中医药学术活动业务讲座,组织全院中医药工作人员学习。

3、加强中医专科专病建设

继续巩固和发展中医科、针灸理疗科,更加体现中医特色优势,以提高病人量,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扩大中医药在当地群众中的影响。

4、加强中医医疗文书的规范和管理

要求中医人员运用辨证论治诊疗疾病,按照中医病历规范书写门诊和住院病历,促进中医业务水平的提高和进步。

5、建成网络健全的中医药工作体系

定期到科室督查,包括对其医疗文书、药品质量、环境卫生、技术操作、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应用的业务指导和考核,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

6、继续加强对中药房、中药仓库、中药炮制室的建设和管理

定期督查,抓好中药饮片质量,做好规范化药房的保持巩固工作。

7、加强中医药预防保健知识宣传工作

每季度以宣传栏的形式宣传中医药防治传染病和城市多发病常见病,提高部队及患者中医药防治疾病的认可。

8、督促中医管理科履行职责

篇9:2018年中医药工作总结

中医药文化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医药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传承承和发展中医药事业,我院在上级卫生部门的知指导下积极开展工作,现将一年来我院中医药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基本情况

我院是以中医药为主要疗法治疗颈肩腰腿痛的专科医院,诊疗科目围绕中医针灸推拿,中医理疗、康复、中药等开设,体现传统中医药特色。我院在治疗颈椎病、腰腿痛、关节炎、肩周炎等疾患方面,一直沿用传统中医推拿、针灸、康复、中药内服外敷、中药熨烫等特色中医药疗法。2013年我院扩大规模,从科目完善、设备购臵、开展疗法等都坚持体现中医药特色,为打造中医特色突出、优势明显、疗效显著医院品牌,是我市中医药特色明显的专科医院。

至今为止,我院设有门诊诊室25间,住院部诊室10间,在用病床380余张。现推拿科设有推拿科医师诊室及推拿治疗室20余个,推拿医师及推拿治疗师超60人;针灸科设有针灸医师诊室及针灸治疗室12个,针灸医师及针灸助理17人;康复科设臵康复训练大厅,占地500平方米,还设及康复住院区,开设床位50多张,配备康复医师及康复师10人及相应护理人员;理疗

科设理疗诊室5个,占地超600平方米,理疗师22人。

诊疗科目方面,健翔理筋推拿、温针、艾灸、中药熏蒸、中药封包、中药敷药、中药饮片等中医药项目是我院特色优势项目,在我院患者费用中,这类型项目费用占据总治疗费的80%以上。

建设情况

2013年以来,我院加强中医特色建设:

1、推行中医病历。医院分次组织了临床医生们学习中医病历书写和规范化,并组织了多次考核和医疗质量检查及病历书写检查后。至今为止,全院住院部中医病历使用率达到100%;

2、规范中医药处方书写。组织医师们学习中医药处方的规范书写,从药品名、剂量、格式等方面做了强制统一规范,经过多次检查后,中医药处方合格率达98%以上;

3、开展更多的传统中医药疗法。针灸科开展了腹针、蜂针、隔姜灸、麦粒灸等传统特色的针灸疗法,理疗科还增加了药包烫、泥灸等中医药特色明显的理疗科目;4加强中药房建设,新医院落实使用后,这里设有中成药调剂室,中药、成药库房,中药煎药室等,在设备、场所设臵、药方品种方面大有提升,自制的中药制剂在临床治疗上占据了更大的份额;

5、管理方面,强化中医药特色建设管理,坚持在会诊制度、查房制度、讨论制度等核心制度落实中坚持中医药特色,在招聘时重点招聘中医类专业人才,医务人员参加中医药类培训。

蜂针疗法泥灸药物药包烫

不足及努力方向

中医药类人才普遍年轻,培养和技术提升时间长,导致一些疑难病种科研难以开展。坚持中医特色管理步步艰辛,把直观的现代医疗和传统中医结合,难以平衡结合,特别年轻医生难以找到平衡点。开展大专科小综合,单纯的中医疗法对一些病种,如心脑血管、高血脂等的治疗遭遇技术人才不足等。这些不足正制约着我院特色专科品牌的建设,通过加强专家人才的引进,提高疑难病种的诊疗技术水平,通过以老带新更好地培养新人才,才能全面加强医院人才实力。在科室建设方面,加强小综合科室建设,坚持体现中医特色,是坚持医院品牌建设的唯一方向!

佛山健翔医院

篇10:医药公司年中总结演讲稿

大家好,我是XX,是XX药业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一名业务员,我于2017年6月加入公司,之前从事的不是医药行业,初入这个行业,对一切都感到有些陌生。由于对医药知识的匮乏,在刚开始工作时,有些迷茫,为此,我还专门买了书学习,即使这样,在实践中,还是遇到了许多困难,有很多不懂的东西,面对一次次的拒绝,我有些畏缩,但是领导及时给与了我帮助,带着我一家店、一家店的拜访,指出了我的不足以及需要提高的地方,通过这个过程,让我重拾了信心,也对医药行业有了更深的了解。

医药行业是一个充满竞争的行业,也是很能锻炼人的行业,它需要不断坚持与付出,在我刚开始独立跑业务时,在炎热的夏天去一家家拜访药店,自己感到很努力,效果却不理想,自己每天晚上思考总结,经常请教领导与同事,慢慢的有了一些技巧和感悟,首先做销售,要对自家的产品了如指掌,其次是沟通技巧,勤奋与努力也是成交的基本保障,此外,长期合作,人品也很重要,所谓人品,就是诚实守信,让客户感到你是可以信赖的人。有一次,去谈一家门诊部的合作,接连去了两次都没有见到负责人,经过打听,我了解到这家诊所的负责人只有晚上才来,于是我第二天晚上来到这家诊所找到了负责人,用用短短几分钟时间向他介绍了几个公司产品要点,刚开始他还有些犹豫,问我几个药品相关问题,通过我细致的解答,他得到了满意的答案,也初步达成了合作的意向,再后来的多次拜访下,最终达成了长期合作。

XX药业集团2000年成立至今,发展为集医药批发、仓储、配送、现代物流、第三方冷链、医药技术研发为一体的集团化公司,公司为员工制定了完善的福利制度,对员工的生活也给与了很多关怀,让我感动得是,公司对家属也特别照顾,比如父母过生日会友生日福利,诸如此类,让我深切地感受到家的温暖,作为XX的一名员工,我感到很自豪也幸运,因为刚踏入这一行,就进入了一家正规有实力的公司,优秀的产品,让我在介绍的时候充满自信,坚信能给客户带来满意的口碑,给患者带来有效的治疗。

自从加入公司以来,我深深地感受到,有着传道解惑的领导,有着乐于助人的同事,有着同舟共济的团队氛围,我想我只要不遗余力地奉献自己的智慧与力量,在做好自己工作的基础上,不断地提高自我,为企业分担压力,我相信我会成为一名优秀的员工,实现自己的价值。

篇11:2018年中医药工作总结

为全面贯彻执行国家《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规范》、《老年人中医健康管理技术规范》和《0-6儿童中医健康管理技术规范》,全方位开展我镇0-6岁儿童和65岁以上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工作,确保2015年我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全面丰收,现结合我镇具体情况,制定中医药健康服务工作计划如下:

一、加强领导,健全班子。

为加强对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工作的领导,医院成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和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工作领导小组,由医院分管负责同志任组长,相关职能科室负责人为小组成员,分别负责对全镇上述两项工作的宣传、组织、管理、检查和指导,确保服务项目的顺利实施。同时,组建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工作技术指导小组,由中医科科长任组长、公共卫生科科长任副组长。公共卫生科儿童保健医师和老年保健医师为工作责任人,医院服务团队成员和乡村医生直接参与各村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工作。通过完善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制度,明确各个环节在健康管理服务工作中的职责,使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的技术规范在我镇得到有效执行,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工作的乃至整个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社会效益得到最大发挥。

二、注重培训,提升能力。

医院将针对0-6岁儿童中医药保健指导、65岁以上老年人中医体质辨识、穴位等五种调摄方法的运用等实用技术进行再学习和再培训,做到医院服务团队成员、全体乡村医生和全体公共卫生服务人员人人参加培训、人人考试过关、人人能够独立开展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使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成为低成本、易实施、疗效好、受欢迎的优势项目和特色项目。2015年,我镇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专题培训不少于4次,每次均按照有通知、有签到、有课件、有影像、有考试、有小结的要求进行,重在解决问题,决不流于形式。同时,通过阅读专业书刊、参加上级培训和到村现场指导等方式方法,努力提升全员业务水平和服务能力。

三、形式多样,开展健教。

协调老年保健、儿童保健和健康教育等诸多环节,充分利用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的现有平台和有效手段,将0-6岁儿童和65岁以上老年人中医保健知识列入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内容。计划通过健康讲座、健康咨询、健康知识入户等多种形式,让中医保健知识进学校、进商场、进机关、进家庭,积极营造了解中医、拥护中医、积极参与和自觉接受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的良好氛围。

四、考核督导、常态管理。

公共卫生科对全镇基层各卫生室实施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现场督导每月不少于一次,督查覆盖率100%。督查时主要对工作进度、工作质量、群众满意度和电子档案录入情况进行抽查,及时发现和纠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常态化管理,保证工作的真实性、规范性和时效性。每次现场督导必须有有效的现场督导笔录,并存入工作档案。公共卫生科对各村卫生室中医药健康管理工作每季进行一次考核。考核结果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绩效挂勾,作为发放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费、奖惩和年终评先选优的依据之一。

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还将对镇村两级中医健康管理服务档案工作进行探索。对相关基础信息进行调查摸底,对工作中形成的各种表册做好收集、整理、统计、分析、报告和归档工作,建立和完善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工作软件体系。

五、咬定目标、整体推进。

按照国家《中医药健康管理规范》和市卫生局的部署,2015年我镇中医药健康管理工作具体任务目标如下:

1、掌握辖区内65以上老年人口现状,为65岁以上老年人提供1次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内容包括中医体质辨识和中医药保健指导。

(1)中医体质辨识。按照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记录表所列33项问题采集信息,根据体质判定标准进行体质辨识,并将辨识结果告知服务对象。到本年末完成中医药辨识3500人,并将结果录入电子档案系统。

(2)中医药保健指导。根据不同体质从情志调摄、饮食调养、起居调摄、运动保健、穴位保健等方面进行相应的中医药保健指导,计划完成3500人。

2、在儿童6、12、18、24、30、36月龄时对儿童家长进行6次儿童中医药健康指导。内容包括:

(1)向家长提供儿童中医饮食调养、起居活动指导;(2)在儿童6、12月龄给家长传授摩腹和捏脊方法;(3)在18、24月龄传授按揉迎香穴、足三里穴的方法;(4)在30、36月龄传授按揉四神聪穴的方法。

3、做好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资料的收集与录入工作,并及时向当事人书面反馈服务结果,对偏颇体质者进行病因分析、治疗与保健指导。

篇12:2018年中医药工作总结

一、2011年度中医药工作总结

一年来,在县委、县政府及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我县中医工作认真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和《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加强医院中医文化内涵建设,强化中医特色专病专科建设,按照二级甲等中医院及医院管理年的标准和要求全面推进全县各项中医药工作,有效地促进了中医药事业发展。现总结如下:

(一)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继续加强中医药工作,建设好中医特色专科,努力培养优秀中医药人才队伍,克服困难,振奋精神,扎实工作,不断推进我县中医药工作再上新的台阶,开创中医工作新局面。

(二)坚持以人为本,加强自身建设

1.坚持以人为本,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充分发挥中医药“简、便、验、廉”的优势,把工作重点放在农村,做到“为民、利民、便民、亲民”,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今年中医专病门诊达到5000余人次,到医院就诊人员85%接受了中医治疗,中医治疗率、中药使用率、治愈好转率、病床周转率、日平均医疗费用等各项技术质量指标都有明显好转,县中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2.加强自身建设,增强发展后劲。一是按照二级甲等中医医院的标准,积极实施“二甲”创建工作;二是建立健全机构,做到职责落实、权责相符、责任到人、工作到位;三是建立和完善相应的工作制度,做到有章可循,促进科学发展;四是加强对乡镇卫生院联合协作,开展好中医药下乡和业务指导活动,逐步形成良性互动、共同繁荣的良好局面。

3.发挥中医药人才相对集中的优势,注重培养和推广常规的“简、便、验、廉”的中医药诊疗技术和方法,使其全面覆盖农村和社区群众。坚持培养和引进并重,重用和激励相结合的方法,充实和壮大中医药人才队伍,逐步提高中医药人员的比例。

4.积极争取项目和资金,加快中医基础设施建设进程。

县中医院在经济还比较困难,创等级医院任务重的情况下,院领导班子和全院职工统一思想,努力克服困难,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强医院基础设施建设和改善就在环境,添臵各种必要的医疗设备。2011年县中医院共获得国家和自治区发展中医民族医专科建设等项目共2个(中医骨伤科平台建设、中药房建设项目),获得中央补助资金和医疗设备共计31.96万元,县财政拨付人员经费104.93万元,还拨付设备购臵经费200万元,投入到改善医院的医疗环境和添臵医疗设备,使医院的中医民族医特色专科建设得到了加强,也大大提升医院的综合服务能力,为创建等级中医医院打下了良好的硬件基础。

(三)提高医疗质量,强化内涵建设

坚持以医疗服务市场为导向,强化内涵建设,以分级管理评审为主线,抓好专科专病科室建设,进一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

1.严格执行现已出台的各种诊疗规范、操作规程以及医疗质量控制标准,加强医疗质量自控、逐控和监控。加强医疗质量全面自查,找出薄弱环节,实行重点整治,彻底理顺医院质量管理工作。

2.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加强中医专病专科建设。今年县中医院新增医务人员4人,有2人为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选派业务骨干8人次到上级中医医院进修,并有多人外出参加各种业务及医院管理的培训和学习,提高了医务人员的业务技术水平;加强中医特色专科建设,增设了针灸推拿康复科病房;利用国家和自治区中医专科建设项目支持,加强了骨伤科、肛肠科和中药房等特色科室建设,从科室环境、人员、设备方面加大投入,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继续在技术上扩大横向联系和协作,加强与上级医院的技术协作协作,邀请上级医院专家到我院进行坐诊、临床技术指导及学术讲座,在上级医院的指导帮助下,年内开展了多项诊疗新技术项目,并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也提高了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

(四)注重中医药文化的建设,加强中医药科普宣传,创造良好中医药氛围。

县中医院在医院环境建设、医院价值观念的培育及完善医院行为规范中逐渐注入中医药文化的元素。医院重视中医药科普知识的宣传工作,通过各类报刊、宣传栏和电视台等传媒宣传,并经常深入12个乡镇开展义诊活动,大力宣传中医特色的服务品牌,努力营造全社会尊重、保护中医药传统知识和关心、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良好氛围。同时积极发挥县级龙头中医药作用,召集各乡镇村医开展中医药基础知识培训班,向基层医务人员传授传统地中医药知识和疗法,充分利用教育平台,发挥县级中医医疗机构的作用,将养生保健等具有中医药特色的服务项目有机的融入各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

(五)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医院人才不足,流失严重。由于县中医院长期以来人员编制不足,在招聘人员方面没有吸引力,尤其是中医药专业等技术人才没能够得到充实。导致部分科室人员严重不足;而职工的住房紧张、县中医院的职工福利相对较低等因素,以至很难招聘到合适的专业人才,这严重制约医院各项业务的开展和中医院的长远发展。

2、资金紧张,县中医院必需的医疗设备不能配足等诸多困难,而县医疗保险中心拖欠县中医院的的医疗费较为严重,加剧县中医院的经济困难,影响到医院的正常业务的开展,希望得到上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

3、县中医院的一些特色科室业务用房不足。尤其是中医外、骨科业务用房严重不足,已影响到该科室的进一步发展;尤其是住院病房不足,造成许多病人就诊住院困难,我院现正在寻求得到县委县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和帮助。

二、2012年工作计划

1、指导思想: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臶,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和积极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完善制度,创建中医特色专病专科,按照二级甲等中医医院及医院管理年的标准全面推进医院各项管理工作。

2、继续深入开展“以病人为中心,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年活动,并以此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医院内涵建设,强化管理措施,实施医德医风、组织纪律、技术水平和业绩贡献相结合的综合目标管理办法,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和医疗技术规范,加强对医务人员的“三基”训练和业务知识培训,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提升医院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

3、加强中医特色专科建设,扩展医疗业务。继续加大对特色专科的建设力度,充实和培养专科人材,继续加强和完善与上级医院的业务及技术协作,聘请专家指导,培养业务骨干,引进和开展新技术新项目,扩展医疗业务服务,尤其是中医民族医药特色服务,重点扶持中医骨伤科、针灸推拿康复科、壮医科、肛肠科、中医妇科和精神病科等特色专科建设和发展,形成名科、名医和品牌效应,努力发挥中医民族医特色优势,实施“中医立院、人才强院、特色兴院”医院的发展战略。

4、争取上级项目支持,加大对医院基础设施和改善环境的投入,尤其是在增加医疗业务用房的建设,力争在2012年内争取到项目支持昭平县中医医院业务综合楼建设,解决我县病人就诊住院的困难;继续加强对特色专科建设的硬件投入,完善中药房及骨科病房建设,计划增设中医妇科病房;增加医疗设备,尤其是中医特色科室的中医诊疗设备,提高诊疗技术水平;继续开展上级支持的中医特色专科项目,完善中药房建设和中医骨伤科、肛肠科等建设,并按项目方案要求完成工作。

5、争取县委县政府的支持,增加中医医院人员编制,同时完善招聘人才制度措施落实,大力引进人才,加强专科骨干队伍建设;同时年内争取建设业务综合楼,解决职工住房困难的后顾之忧。

昭平县卫生局

篇13:2018年中医药工作总结

一、不断巩固原有专科

以发挥中医药特色为核心,不断规范中医骨伤科和中医脾胃科为我院的品牌科室,为进一步推动其发展采取了如下措施:一是加强中医知识的培训。二是制定中医诊疗规范。三是完善中医病历的书写,规定所有专业技术人员必须书写中医病历,并由专人负责审核病历。四是骨伤科疾病必须采取两种以上的中医特色疗法促其恢复,并制定严格的奖惩制度。通过以上措施,使骨伤科疾病的治疗形成以中药、西药、中医特色疗法、现代康复医学相结合的完整的一套治疗体系。

二、常见病多发病适宜推广项目

为充分发挥中医药技术在防病治病中的优势,医院积极申报各种中医药项目,基层常见病多发病适宜推广项目今年已启动实施。一是医院选派7名中医专业人员到省内培训学习,掌握了刮痧、针灸、按摩、拔罐、穴位贴敷等中医特色疗法。二是安排中医专业技术骨干,筛选出10项简便、易学、有效、实用的中医药适宜推广技术,在临床中积极推广使用。三是通过培训,提高了我院的中医技术水平,并把这些疗法应用到临床当中,使部分患者的疗效得到了提高。随着中医药项目的深入开展,医院的中医特色更加凸现,中医药临床技术得到推广和普及。

三、加强合作,积极谋划新兴专科,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 一是今年9月份医院积极与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联系、接

洽,双方经过友好协商,本着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原则,建立为友好协作医院,在医疗各个方面开展合作。甘中附院不定期派遣专家到我院进行会诊、举办学术讲座、技术指导,提供中医药医疗技术的最新信息。通过与甘中附院的合作,医院建设将实现跨越性发展,中医药治疗水平得到大幅提升。二是完成远程会诊平台建设,通过与省级三甲医院的合作互动交流,提高诊疗水平和应急水平。

四、加强中医护理工作

对各科护士长及护士进行中医理论、中医技能的培训,在工作中开展辨证施护,并充分运用功能位摆放、刮痧、针灸、艾灸、拔罐等中医特色疗法。

五、促进医院中医文化建设

篇14:2018年中医药工作总结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10年中医药工作要点

2010年中医药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的各项任务要求,围绕卫生工作的总体部署,着力做好推进中医药继承与创新,大力发展中医医疗和预防保健服务,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和科技支撑体系建设,繁荣发展中医药文化等工作,抓住机遇、改革创新,扎实工作、狠抓落实,努力开创中医药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新局面。

一、积极参与实施医改各项重点任务

(一在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中,认真研究制定有利于提供和使用中医药服务的优惠政策。各地调整新农合补偿方案时,要落实好统筹补偿方案重点提高使用中医药有关费用补偿比例的政策措施,引导农民应用中医药适宜技术。

(二按照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意见,认真做好中药基本药物配备和使用管理以及各省(区、市增补中药品种的遴选工作。与卫生部联合制订《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临床应用指南(其他医疗机构配备使用部分》中成药卷。开展国家基本药物中的中成药临床应用培训和应用情况的监测与评估。

(三在健全基层医疗服务体系中,继续组织实施县中医医院建设项目,加强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中医药条件建设。完善各类中医医疗机构及中医科室建设标准,进一步强化县、乡、村三级网络协作。继续参与实施“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组织开展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工作,建立一批三级中医医院与县级中医医院对口协作关系,确保10%以上的县级中医医院接受对口支援。加强中医临床适宜技术筛选工作,制定中医适宜技术筛选研究工作指南。积极推广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建立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长效机制。

(四落实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的中医药内容。将应用中医药预防保健技术和方法、发挥中医药在公共卫生服务中的作用,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体系并列为重点指标予以考核。

(五积极稳妥推进公立中医医院改革试点。各地特别是在国家级的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地区,要在公立医院区域布局和结构调整规划中,合理规划公立中医医院的布局,探索建立有利于公立中医医院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财政补偿机制和具体补助办法,落实对公立中医医院在投入上的倾斜政策,协调相关部门完善中医医疗服务收费项目及价格政策。深化中医医疗机构应用临床路径管理的试点研究与创新,加快研究制订常见病的中医临床路径和中医电子病历标准和规范。加强公立中医医院的运行管理和内涵建设,建立健全有利于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医院管理和服务监管的评价指标体系。开展中医执业医师多点执业试点。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中医医疗机构,推进符合条件的药品零售企业举办中医坐堂医诊所,研究制定中医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是名老中医开办中医诊所鼓励政策。

二、加强和改善中医医疗与预防保健服务

(六巩固发展城乡基层中医药服务,推动中医药服务进乡村、进社区、进家庭。印发实施《农村中医药工作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10 2011年》和《农村中医药工作指南》。进一步完善农村中医药服务网络,抓好农村医疗机构中医特色专科、针灸理疗康复特色专科,县级中医医院中药房、急诊急救能力等项目建设。认真总结经验,做好将农村具有中医药一技之长人员纳入乡村医生管理工作。继续开展全国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先进单位创建活动,加大《社区中医药服务工作指南》推广实施力度。探索建立中医类别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对全国10000名中医类别执业医师进行岗位培训。修订印发中医民族医(师承和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试大纲。制定加强民间医药和民营中医医疗机构工作的意见,推动民间医药的挖掘整理和推广应用。

(七继续做好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工作。建立健全中医药参与重大疾病防治与突发公共事件卫生应急工作机制和应急网络。进一步加强中医药防治甲型H1N1流

感、手足口病等重大传染病工作,继续开展中医药治疗艾滋病试点项目,在项目省试行《中医药治疗HIV/AIDS疗效评价分期标准及指标体系》。

(八努力提高中医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继续开展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为主题的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加强中医医疗机构医疗服务质量管理与评价,促进中医医疗机构因病施治、规范诊疗、合理用药。大力实施中医“三名三进”战略,加快培育一批中医名医、名科、名院。继续组织实施重点中医医院建设项目。实施重点专科(专病行动计划,继续开展临床诊疗方案验证和临床治疗难点解决工作,组织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的评审验收。推进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提高中医药服务科学化管理水平。加强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印发《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指南》,开展“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创建活动。

· Ⅰ ·

光明中医2010年3月第25卷第3期CJGMCM March2010.Vol25.3(九加强和改进中医医疗机构中药服务管理。加强与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协调,完善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管理办法。实施中医医院中药制剂能力建设项目,加强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的研制,出台提高中药饮片质量的政策措施,继续推广使用小包装中药饮片和新型煎药机。规范中成药合理应用,对中药处方书写提出规范要求。

(十组织实施中医诊疗设备促进工程。制订关于发展中医诊疗设备的意见和中医医院设备配置标准,组织实施“改造一批,提升一批,开发一批”中医诊疗设备项目,适时开展第二批中医诊疗设备推荐工作。

(十一继续实施“治未病”健康工程。对第一批中医预防保健服务试点单位试点情况进行督导,加强对“治未病”服务的效果评价和总结工作。建立健全中医预防保

健机构和人员等方面的管理规范,并开展试点工作。继续组织举办“治未病”高峰论坛及其系列专题讲坛。

三、切实做好中西医结合与民族医药工作

(十二大力促进中西医结合。加强重点中西医结合医院和重点中西医结合专科建设,总结交流中西医结合医院建设经验,制定印发《中西医结合医院工作指南》,采取有效措施,鼓励西医师学习中医,培养一批中西医结合人才。

(十三印发实施《全国民族医药工作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10 2011年》。继续加强重点民族医院、民族医重点专科(专病建设。督导检查《关于切实加强民族医药事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的贯彻落实情况。研究制定民族医名词术语、疾病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等标准。开展民族医药文献整理及适宜技术筛选推广项目,支持一批重要民族医药文献的校勘、注释和出版,挖掘规范、推广一批疗效明显的民族医适宜技术项目。推动将傣医、朝医、壮医纳入国家医师资格考试。

四、加强中医药科技支撑体系和能力建设

(十四认真做好中医药继承工作。适时开展中医药古籍普查登记工作,建立综合信息数据库和珍贵古籍名录,加强整理、研究和利用。继续加强名老中医研究型传承,设立一批当代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研究室,提炼并推广成果,促进知识和技术传承。做好973中医理论基础研究专项实施。

(十五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完善科研组织管理模式和机制。组织实施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项目,加强业务建设和重点病种研究,开展临床科研能力培训。深化重点研究室内涵建设,适时开展交流活动。建立科研实验室开放交流服务的信息平台。统筹协调做好传染病重大专项的实施,加强中医药防治传染病临床科研体系建设,促进临床科研紧密结合,为更好地发挥中医药优势提供科学证据和技术支撑。探索防治疾病、保障中药质量科研体系的组织模式和机制,完善分级管理制度和部门协调机制,开展中医药科技资源调查,启用中医药科技管理系统。制定发布加强中医药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的指导意见。

(十六加大中医药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力度。制定发布关于促进中医药科技成果转化的指导意见,实施中医药科技成果推广项目,面向需求,总结重大疑难疾病、常见病、针灸、中药研究等方面研究成果,以临床证据为基础,结合研究名老中医药专家经验,明确中医药治疗的优势病种和优势环节并加以推广。加强与知识产权保护部门协调,研究制订加强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的指导意见和中医药专利审查标准。

(十七为中药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组织开展中药资源普查工作,促进中药资源的保护、研究开发和合理利用。扩大道地药材保护和规范化基地建设试点。与国家发改委共同实施现代中药产业发展专项。积极协调相关部门,研究制定有利于中药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

五、加大中医药人才培养力度

(十八继续做好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和第二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开展中期检查。加强“国医大师”等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的传承工作,研究中医药人才成才规律,探索符合中医药发展规律的人才培养机制。

(十九继续推进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工作,建立重点学科共享管理平台。贯彻落实《中医药继续教育规定》,强化中医药继续教育组织管理,完善各级中医药继续教育管理体系,加强中医药继续教育基地建设与管理。做好有关中医药院校共建工作,开展中医药院校教育质量评价试点工作。会同有关部门制订其他中医药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标准,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加强与教育等部门协调,研究提出推进中医药院校教育改革的方案,制定重点中医临床教学基地建设方案,协调教育部选择部分高等中医药院校进行中医临床类本科生招生与培养改革试点。建设一批中医临床教学基地。

(二十加强农村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印发进一步加强农村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重点实施方案,建立健全农村中医药人员培训制度,开展乡村医生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加强县级中医临床技术骨干培训。继续抓好农村中医药人员学历教育,完成24000名的乡村医生中专学历教育计划,协调教育部开展农村基层中医药人员中医专

业大专学历教育。探索定向为农村培养中医药人才的措施,通过招聘、师带徒等多种途径吸引中医药人员进入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工作。建设一批农村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示范基地。

六、努力提高中医药文化建设水平

(二十一研究制定中医药文化发展中长期规划,并协调有关部门将中医药文化建设纳入国家文化发展规划。继续组织实施好“中医药知识宣传普及项目”。做好中医药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

· Ⅱ

·光明中医2010年3月第25卷第3期CJGMCM March2010.Vol25.3(二十二认真做好“中医中药中国行”活动总结和深化工作。深入实施中医药文化建设“五个一”工程,即建立一支中医药文化科普人才队伍,建设一批门类相对齐全、布局比较合理的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开展一批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中医药文化科普宣传活动,开发一批科学、规范、普及性强的中医药文化科普创意产品,探索建立一个文化科普工作的长效机制。

(二十三进一步推进中医药机构文化建设。继续做好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试点工作,研究制定中医药教育、产业机构文化建设指导意见,适时开展中医药文化建设经验交流活动。

(二十四加强中医药新闻宣传工作。加大新闻发布工作力度,深入开展中医药新闻宣传,正确引导舆论。加强与各地信息的沟通,及时了解和宣传各地中医药工作的重要进展。加大对中医药行业先进集体、先进人物的宣传力度。

七、推进中医药法制化、标准化、规范化建设

(二十五进一步推动中医药法制建设。加快中医药立法进程,开展立法中重点难点问题的研究,抓紧完成《中(传统医药法》草案和说明的起草,配合卫生部尽早上报国务院。做好中医药行业法制宣传教育和“五五”普法总结验收工作。

(二十六加快推进中医药标准化工作步伐。推动中医药标准体系构建,继续做好中医药名词术语、服务规范等国家标准的制修订任务,推进中医各科常见病证诊疗指南和中医诊疗技术操作规范的研究制定。加强中医药标准化支撑体系建设,加强中医药标准化人才特别是国际标准化后备人才的培养。

(二十七加强中医药监督工作。进一步规范中医类别医师执业行为。加强对中医医疗机构和中医医疗服务质量安全的监管。继续开展虚假违法中医医疗广告监测和查处工作,完善中医医疗广告出证查询系统等管理措施。严厉打击假冒中医名义的非法行医行为。加强中医药监督工作的基础条件建设,完善有关规章制度,开展从事中医药监督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培训。

八、继续深化中医药对外交流与合作

(二十八制定实施新时期中医药对外交流与合作中长期规划。继续加强与世界卫生组织合作,促进“传统医学决议”各项任务的落实。进一步加强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力争将中医药纳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世界记忆遗产代表作名录。认真筹备开好国际标准化组织中医药技术委员会(ISO/TC249第一次会议。提出中医药国际标准制定的重点领域,推动我国中医药标准向国际标准转化。配合世界卫生组织做好国际疾病分类代码(ICD-11传统医学部分的研究制定工作。建设好中国-东盟传统医药合作长效机制。继续加强与非洲的传统医药合作,推动中医药治疗艾滋病、控疟等项目的落实。加强政府间双边合作,落实各项合作协议。加强和指导民间中医药国际交流与合作。

(二十九推动中医药对外文化交流,组织好中医药海外文化巡展系列活动。协调有关部门,制定实施促进中医药服务贸易发展的政策措施,开展中医药服务贸易试点工作。深化中医药贸易便利化工作,在中医药服务贸易谈判中发挥积极作用,破除有

关技术壁垒。逐步完善中医药对外交流与合作的支撑体系,加强基地和人才队伍建设。

(三十进一步推动与港澳台地区的交流与合作。抓好内地与港澳合作协议的落实。促进“两岸搭桥专案”中医药领域的合作,建设好两岸中医药稳定的交流平台,促进两岸中医药实质性项目合作。

九、科学编制中医药发展“十二五”规划

(三十一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变化和卫生事业发展的新要求,全面总结“十一五”规划实施情况,开展重大问题的研究,确定“十二五”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基本目标、重点任务、主要措施及项目需求。同时,做好中医药规划与总体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的衔接,将中医药内容更多地纳入总体规划和卫生专项规划。

(三十二加强重大项目的设计和筛选论证工作,加强与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将中医药重大项目纳入国家和各地总体规划重点支持项目。参与做好中药产业发展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工作。

十、全面加强中医药队伍自身建设

(三十三大力加强行业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完善医德医风教育制度,总结推广各地在加强行风建设方面的经验。弘扬大医精诚的优良传统,发扬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和无私奉献精神,继续开展向先进典型的学习活动。

(三十四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认真贯彻中纪委十七届五次全会精神。加强中医药系统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重点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深入开展反腐倡廉经常性教育,继续深入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加强对项目和资金的监管,坚决纠正行业不正之风。

(三十五继续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服务型机关、和谐团队活动。加强学习,开阔视野,结合中医药改革发展的实践,提高科学领导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加强中医药信息和政务公开工作。进一步更新思想观念、调整工作思路、提高工作

效率、转变工作作风,深入基层,贴近群众,开展调查研究,了解和掌握真实情况,不断增强服务意识,进一步营造团结和谐、奋发有为的环境和氛围。

· Ⅲ ·

上一篇:赴台材料清单下一篇:组长培训心得体会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