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安全事故感想

2024-06-08

日常安全事故感想(共9篇)

篇1:日常安全事故感想

关于制造二分厂“5.27”烫伤事故的感想

5月27日制造二分厂发生的这起烫伤事故让我陷入了深思!受害者身为工段的管理人员理应有着更强的安全管理意识,却因自己在清堵时对可能存在的危害估计不足及自我保护意识不强、胆大冒险作业导致了事故的发生。这不禁让我想起一位哲人说的话,漫漫长路,使你疲倦的不是远方的高山,而是鞋里的一粒沙子将人击垮。在日复一日的单调与枯燥中,思想麻痹使人在不知不觉中产生惰性和放松了警惕-——经验主义、野蛮操作、疏忽大意等等,都是潜伏在鞋里的一粒沙子,稍有意外就会让你倒下。

企业里的每一位员工都要具有安全危机意识。安全是什么?安全究竟为了谁?安全的真正意义到底是什么?安全就是生命,它是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不被人伤害和保护他人不被伤害,珍惜生命,珍爱自己。究其本质安全就是为了自己,生命对于任何人来说只有一次,只要是热爱生活的人,都会珍视自己的生命,树立生命安全观,以意识指导行为,在行动中强化意识,热爱生命,珍视生命。

“生命有多宝贵,安全就有多重要”,那些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由于忽视安全所造成的一幕幕悲惨场面而令人震撼,日常发生的每一次安全事故令人触目惊心。这些血的事实,血的教训不得不令我们深思,是什么原因造成这一起又一起的安全事故,这些讲了千遍万遍的《安全操作规程》,怎么还会重蹈覆辙,让本该避免的悲剧再次发生呢?是安全责任的淡漠?是安全意识的不足?没有将安全真正放在心上?没有遵守安全制度?没有从根本上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安全教育没有真正触及到他们的灵魂?许多员工,只是被动地接受安全知识教育,被动地学习一些通报、被动的记录每次安全活动的内容,总认为安全管理工作是领导的事,只要自己注意一点就行,将居安思危、警钟长鸣的安全警句抛之脑后,根本不去想发生事故的根本所在,安全工作来不得半点马虎,每天上班、下班,进入作业现场,可以发现我们周围有各种安全标识警示牌,这都是为了营造一个良好的安全氛围,更是对我们一种无声的提醒,在工作中,我们要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提高安全意识,遵守各项安全规章制度,严把安全责任关,把抓安全的工作落实到现场,把正规操作作为工作的唯一方式,认真接受事故教训,总结经验,积极参加各项安全活动,在工作中相互协作,相互配合,相互监督,对违章作业人员及时劝阻,将上级的要求落实到思想上、行动上,确保不出事故,要做到精细化管理,人人事事处处把握好每一个细节,克服松懈麻痹思想,坚决消灭应付、凑合等不良倾向,切实把“安全”记在心理,增强“安全”责任心,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才能避免事故的发生。

“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生命对于我们来说只有一次,我们没有理由不珍爱自己的生命,为了企业的健康发展,为了家人的幸福平安,我们要时刻牢记,安全为我,我为安全,安全责任,重于泰山!

2012

年6月2日

篇2:日常安全事故感想

宏兴 张大彪

12月18日,宏兴煤矿一声炮响让所有干部员工都精神高度紧

张,但一个喁喁的气喘,又让干部员工松了一口气。但此次事故让干部员工对安全的防护意识进一步加强。

当你实实在在享受安全的时候,你对安全的感觉其实是很淡漠的,只有在失去安全的一刹那,你才会切实感受到它的存在。

走进医院的急诊室、住院部内,走近那些与安全擦肩而过的患

者,你就会知道,安全其实就是你的胳膊,你的腿,你残缺的身体,甚至是你的生命。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此刻的安全是那么的贴近,那么的重要。它不是一个需要外力强加在头脑中的概念,它应该是我们的血液或灵魂的组成部分。

说这些话只想表达一个意思,安全可不是挂在嘴上说说的东西,安全也不是说给别人听的东西。

但不幸的是,生活在很多时候都不得不证明了现实的悲哀,越

是重要的东西,越是容易被人有意无意地忽视。

说这些话有些背景,最近一段时间事故频发,公司狠抓安全的同时,车间班组做到班前班后做到讲工作必讲安全,讲生产必讲安全、讲总结必讲安全的状态下,影响是可以想象的,就像事故感想,主要是某些员工从来就没有真正重视过,因此也就有了这个必然的结果,前车之鉴血的教训,仿佛就在昨天,可偏偏今天重蹈覆辙,我不禁要问:那么明天会怎样呢?

是啊!明天,明天怎么办?但通过的安全事故的感想中可以看

出,在没字每句间都有安全的话题,安全事故的危险人群到底还有几

个?我们周围时时有不安全因素的存在,你的思想到底是否重视呢?

我前面说过,难道真的等到你失去安全的一刹那你才能理解?!安全还是要等到你身体残缺的时候,甚至等到你家人为你流泪的时候,才能知道安全是什么?熟视无睹是安全最忌讳的。

为了你的安全,为了你全家的幸福,让我们携手来共同把这“安

篇3:日常安全事故感想

石油化工厂生产原材料具有易燃易爆性的特点, 并且其生产工艺也具有自身的特点, 变压器应用时, 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的影响, 加强事故处理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石油化工企业主变压器的油温过高, 是其事故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石油化工厂的用电量相对较大, 在变压器的油温升高到一定的温度时, 超过了变压器自然循环时所能承受的温度最高值, 就会对其正常使用产生影响。在该种事故发生时, 要对变压器的负荷以及油温等进行检查, 从而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通过冷却装置的应用, 将其温度降低到变压器可以承受的范围内, 并且对散热器等进行及时的检查。采取以上措施未能解决问题时, 要对变压器内部结构元器件进行检查, 通过固定螺丝等方式来保证内部绝缘结构等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使得安全事故得到有效的控制。

变压器漏油或者着火是另一种较为常见的事故形式。在漏油的情况下, 为了保证生产的正常, 要对内部结构进行检查, 结合石油化工厂生产的特点, 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 防止漏油的同时, 也防止空气层的形成, 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此外, 在着火的情况下, 要及时断开开关, 从而使冷却系统停止运行, 根据着火部位的不同, 选择不同的处理措施, 对变压器的油位等进行处理, 切断火源并且采用适宜的灭火设备, 防止火势蔓延。

对于变压器保护动作所造成的事故, 要结合石油化工厂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处理从事。针对瓦斯保护的情况, 对动作信号故障等分析出现的原因, 并且对于变压器的温度、油压等进行调整, 使其能够恢复正常动作, 避免二次动作出现。此外, 要对差动保护动作进行有效的处理, 通过对变压器本身的检查, 及时发现其中的异常状况, 在空载情况下进行调整试用, 保证变压器的正常使用。对于限定电流等事故进行检查处理, 针对可能出现的情况, 对变压器的结构以及额定电流等进行检查, 并且对于接线情况进行处理, 及时解决事故, 保证其正常使用。

2 石油化工厂变压器的日常维护

为了保证石油化工常的正常生产, 对于其变压器要进行及时的维护, 减少事故的发生, 保证生产的安全和持续。对于变压器的日常维护, 要结合其使用的环境以及变压器自身的特点等。

首先, 石油化工厂的生产环境会对变压器的日常维护产生影响。日常维护过程中, 要对将环境的特点予以充分考虑, 结合变压器工作的特点, 在其安置的场所以及工作环境上进行保证, 使其远离高温以及酸碱性较高的环境, 使其能够正常工作。结合石油化工厂的生产环境特点, 对变压器的外部进行防护处理, 从而使其能够更好的使用生产环境的需求。

其次, 要注重变压器工作状态的维护。在日常的工作环境下, 要对变压器的外观状态进行及时的检查, 对其防爆膜以及相关接线的完整性和安全性进行及时的检查, 并且有效的处理发现的一些问题, 实现其各部件的安全有效运行。对于变压器的油温等进行有效的控制和调整, 使其在合理的温度范围内, 减少变压器事故的发生。

再次, 注重变压器线路的检修和维护。日常生产中, 变压器线路老化等是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维护工作中, 要对变压器的线路结构充分了解, 并且理清接线的位置以及结构情况, 采取有效的加固和防腐蚀处理, 选择适宜石油化工厂环境的线材, 使其能够更好的工作。此外, 还要加强内部线路结构的检查, 避免一些短路现象的发生。对于绕组等的结构进行仔细的检查和科学的分析, 对可能短路的结构及时的调整, 避免线路的损坏, 保证变压器的正常运行。

最后, 加强对变压器元器件的维护。变压器的正常使用, 元器件稳定性以及结构的合理性等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为了更好的保证变压器使用的安全, 在石油化工厂中, 要结合生产环境等选择适宜的变压器类型, 并且进行及时的检修。对于元器件的类型、变压器装置整体运行的安全性、绕组有无以为、变压器进油以及过滤等相关元器件的密实度等都会对其运行的整体效果产生影响。通过对元器件定期的检查, 及时更换磨损的器件, 使其变压器内部结构更为紧实, 从而避免内部元器件脱落或者绕组移位等造成的内部短路等现象的发生, 更好的保证变压器运行的安全。结合环境特点, 对变压器的外部防护膜等进行强化补充, 使其能够更好的适应环境的需求, 避免气体及液体的侵蚀, 使其更好的保证石油化工厂生产的持续性和安全性。

3 结语

生产安全是石油化工厂的一项重要任务, 变压器的应用保证了生产用电等方面的需求。变压器事故发生时, 要充分考虑生产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 并且比例事故措施应用中造成的二次事故。对于变压器的油温、线路结构等进行检查, 将其控制在合理的温度范围内, 使事故得到控制。在着火等情况下, 综合考虑环境中可能存在的易燃易爆物质, 采取适宜的灭火措施, 并且对变压器进行检修。日常的维护中, 要对变压器的内部结构以及线路等进行合理的检查, 此外, 还要加强外部防护措施的应用, 使其更好的满足石油化工厂安全生产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怀志超, 贺静.工厂变压器的日常维护与事故处理[J].内蒙古石油化工, 2004 (5) .

[2]姜魁武, 杨志刚, 姜魁伟.变压器的事故处理及其反事故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2 (30) .

[3]易静.变压器的运行维护和事故处理[J].中国科技财富, 2011 (10) .

[4]邓海峰.影响变压器正常运行的常见故障与处理方法[J].科技创业家, 2012 (8) .

篇4:日常安全事故感想

【关键词】沼气;日常管理;安全事故

沼气具有节能高效、农业增收、环保清洁等优点,近年来,国家加大农村沼气建设投入,大力扶持修建农村沼气池,农村户用沼气发展迅速,我县已成为四川沼气化县。随着农村沼气的逐步推广、普及,沼气池的安全使用、日常管理及安全事故应对等问题日益凸显,现就农村户用沼气的日常管理、安全使用及安全事故应对措施简述如下。

1 安全使用

(1)填埋废弃池。废弃的沼气池也能在厌氧条件下产生沼气,可能诱发沼气窒息或中度事故,对废弃沼气池应及时填埋。

(2)使用沼气时先开小一点,待点燃后才全部扭开,以防一时沼气放出过多,烧到身体,或引起火灾。

(3)规范使用灯、灶具。 使用灯、灶具前应认真阅读使用说明,规范操作,使用中及时清理灯、灶具上的杂物,保持清洁,燃烧过废的纱罩含有毒物质,应深埋处理,严禁手摸误食。沼气灯、炉具及输气管不应靠近柴草、易燃、易爆品,以防漏气失火,一旦发生火灾,应立即切断气源和电源。

(4)在使用沼气的过程中,要经常注意输气系统及其他配件是否破损、漏气、堵塞。如在室内闻到臭皮蛋气味,应迅速打开门窗,将沼气排出室外,此时千万不要用火柴、油灯、蜡烛、打火机等明火,以防引起火灾,当臭皮蛋气味完全消失后,才能使用

(5)禁止在沼气池导气管口点火,导气管口点火易引起回火,造成池内燃烧,发生爆炸,炸坏池子和伤害人、畜。点火试气应用3m以上长度输气管将沼气引到炉具上试验。出料及检修前排放残留气

(6)大出料和维修人员进入沼气池前,先将有活动盖和进、出料盖板揭开,清除池内料液,敞开1~2d,并向池内鼓风排除残存气体,再用小鸡、小兔等动物试验30min,若无异常现象发生,在池外监护人员监护下方能入池,入池必须系好安全带,入池后若有头晕、发闷等感觉,应立即撤出池外,禁止单人操作。

2 日常管理

(1)沼气的进、出料口要加盖,以防人、畜掉进池内,造成伤亡事故。

(2)要经常观察压力表上水柱的变化,当池子产气旺盛,池内压力过大时,要立即用气或放气,以防胀坏气箱,冲开池盖。

(3)新建沼气池经试水、试压合格后,及时添加8~10担老粪,作为发酵富集菌种,以加快启动。

(4)排除废气。 一般情况下,初期启动所产生的气体为废气,不能燃烧,应室外排放气7d,每天排放30min以上,若超过1个月产生的气体仍点不燃,则可能是料液存在偏酸或偏碱,应测试酸碱度,若偏酸应加石灰水调节,偏碱则腐沤的青草水调节。

(5)禁止各種农药、消毒水、有害杂物入池,以免杀死沼气微生物,影响产气。

(6)勤进料、勤出料。 8m?沼气池每2d应进1次约20kg的新鲜畜禽粪便,进多少、出多少,以使其能正常产气。

3 安全事故应对

3.1 室内漏气

当室内有“臭鸡蛋味”时,表明室内漏沼气,人员应迅速撤到户外,并将沼气排除室外,待室内无味时,再检修漏气部位,严禁使用明火,防止火灾发生。

3.2 沼气失火

一旦发生沼气失火事故,应迅速在室内切断气源和电源,并立即灭火。若发生人员烧伤,应迅速脱去着火的衣服,或由他人采取泼水等方法灭火,切不可用干衣物扑打,更不能仓皇奔跑,助长火势,若在池内着火,要从上往下泼水灭火,并将人员救出池外。剪开被烧坏的衣服,用洁净水冲洗身上污物,用清洁衣服或被单保护创面或全身,寒冷时节要注意保暖并及时送医院救治。

3.3 建池施工坍塌

一旦发生施工池坑坍塌压人事故,应首先将被压人头上的土方掀开,然后迅速将压人周围的土方翻开,救出被压人员并送医院救治。救人时如果池坑周围出现裂缝,应用门板等进行支撑固定,防止发生连续伤人事故。

3.4 沼气窒息、中毒

一旦发生入池人员窒息、中毒,而又不能迅速救出时,应立即采取人工方法向池内送风,输入新鲜空气,以免造成持续窒息中毒甚至死亡事故。

施救人员不可盲目入池,必须按入池安全要求进行操作,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方可入池,避免发生连续伤亡。

从池内救出窒息、中毒人员后,应抬到地面阴凉通风处,解开上衣纽扣和皮带,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同时拨打急救电话,就近送医院抢救。

3.5 不慎跌池

篇5:安全事故感想

记得刚进公司时,我对安全的理解就有很大的片面性,认为安全就是做好自己的工作,操好自己的心就万事大吉了。安全规章制度在我看来只不过是挂着墙上的一张纸,一些挤破手指、碰伤身体、烫伤皮肤在我眼里只不过是小事,并没有引起我对安全的足够重视。当我真正接触安全这份工作时,开始从思想上对安全有了新的认识,通过一次次的安全学习、安全例会,使我从中意识到安全的重要性。那一幕幕让人触目惊心的图片,那一次次血淋淋的教训,使我恍然警醒,原来事故离我们并不遥远!

每一次现场巡检,对我来说都是一次安全教育,面对一些习惯性违章,使我深深的体会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重要性,同时也使我深感自己肩上的责任重大。在每一次安全例会上,领导们讲的最多的都是些发生在身边的不安全行为和习惯性违章,这一个个微小的细节,在我们看来都是一个个的安全隐患,我们只有将这些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才能避免更多的事故发生,才能将安全工作控制在我们的手中。

篇6:安全事故感想

2012年6月17日二十三车间因员工投错料导致的爆炸事故,虽没造成人员伤亡,却给公司造成经济损失约5万元,给公司生产经营产生严重影响。

我们公司属于高危化工类企业,工作中的安全意识是我们每位员工必备的思想,“思想指导着行动”,如果缺少或没有安全意识,我们必将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而这次爆炸事故着实给了我们每个人深深的教训。

我们深知,每次的安全事故的发生不仅会给伤者及其家属带来极大的痛苦,而且也会给公司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严抓安全刻不容缓。“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此次“6.17”重大安全事故,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它一针见血的指出了安全工作的重要。值得我们深思的是:我们要从此次安全事中吸取教训,不能只做 “事后诸葛亮”,要及时发现问题,将隐患解决于未然,其教训如同“当头棒喝”一般,如此的严厉,如此的深刻。

“若盼事业长盛兴,安全警钟需长鸣”。价格可以打折,事情可以商量,但安全绝不可以“缩水”,让我们以百分百的责任感,以实际行动,落实各项安全工作,共同唱响“平安”之歌。

篇7:交通安全事故感想

运用系统工程观点方法分析可知,每一次事故发生都取决于一些基本的因素即;人《人的失误和不安全行为>,物《物的不安全状态》,管理《管理的漏洞和欠缺》环境《复杂多变的道路环境,气候等不良环境》四个要素。轨迹交叉论认为在一个环境中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的形成过程中一旦发生时间和空间的运动轨迹交叉就会造成事故,可以认为这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是引起事故的直接原因,管理的欠缺不到位,是引起事故的间接原因。

我认为1月3号这起事故是由于车队的管理不到位,没有加强对竹子林----白石洲事故多发地点的监控管理,没有对入职不久的新员工进行安全知识,安全技能,安全态度的加强教育和培训。司机彭香蓉的不安全行为,思想麻痹大意,安全意识差,存侥幸心理行车,1没有时刻牢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2不遵守公司的规章制度和安全行车指引<辅道行驶速度不能超过35码》违章操作。3在经过车辆.行人混杂的危险路段时没有提前做好预防措施如:‘一慢,二看,三通过”.没有提前减速,观察和分析路边的行人动态,没有想到万一有人乱穿马路怎么办。由于车速过快,刹车不住终于和慌慌张张急着横过马路,而没有注意有车辆经过的行人董某相撞,造成伤人事故。给伤者带来痛苦,给公司带来负面的社会形象和经济损失,给自己带来经济上的损失。

我们要在这次事故中分析原因,吸取教训,总结经验。确保以后的安全生产工作顺利进行。首先车队应该为员工创造良好的行为环境和工作环境,关心员工生活,融洽和谐的工作氛围。使员工有集体凝聚力,团队合作精神。实行有效的谈话机制,关怀员工,充分观察和了解每一个员工的素质;思想;安全心理特征;性格特点;行为动态;工作绩效。发现员工的长处加以鼓励,增加员工的工作信心。加强对员工安全知识;文化素质和安全技能;安全态度的培训和教育。加强对员工不安全行为的监督管理,主要方法有“心理调适法;激励措施;纪律措施;组织管理措施;行为抽样法”等。对这次事故依据“四不放过”原则进行处理,车队提出整改措施,加强对车队危险路段的路查路控力度。我们司机要把这次事故当作是发生在自己身上一样去体会,不要有“别人开车会出事,不关我的事,我开车保证不会出事”的侥幸心理。事故存在偶然性也存在必然性,为了预防事故发生,因此我们要努力学习,提高安全知识水平,安全素质和技能,端正安全态度。严格遵守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出车前做好“三检”工作,防止病车上路,行车中牢记线路的安全行车指引。不违章超车,不开快车,不开赌气车等不安全行为,时刻保持正确规范操作,减少失误和不安全的行为。要调整好心态,以平常心对待工作,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以饱满的精神状态进入每一天的工作,提高安全意识,时刻牢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安全生产方针。在行车中无论碰到什么紧急情况都有心理准备,关键时刻不慌张,规范操作,正确处理突发事件,防止事故发生。我们要把集体利益放在首位,不计较个人利益,有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强烈的安全责任心,做到人人关心安全,时时注意安全,事事想到安全。

篇8:日常安全事故感想

85NGGI主发电机组是中原大化集团公司六大机组之一, 它的启停与工艺高中压蒸汽管网直接相关, 也涉及到304a变电所供电运行方式, 其运行好坏, 对提高集团公司经济效益, 稳定工艺生产有重要意义。稳定85NGGI机组的运行是一项技术复杂的系统工程, 本文仅就85NGGI机组在生产中常见的一些日常管理以及事故处理提出一些见解。

1 发电机日常管理

发电机日常管理主要包括开机联络程序、并网联系程序、加减负荷程序、停机程序。

1.1 开机联络程序

总调根据蒸汽系统和电网情况决定发电机组的开车, 发布命令给压缩机岗位和电气发电机岗位, 电气人员接到命令后对电气系统进行全面认真的检查。检查完毕之后如果没有异常, 向调度和汽机汇报可以开机。汽机人员也应该对85机组汽机系统进行检查。电气人员确认可以开机升速后, 汽机人员方可开始开机升速。电气人员接到正式开机命令后, 根据发电机并网协议规定办理相关升压并网工作票准备升压并网。

1.2 并网联系程序

待汽机升速到合适转速后, 汽机人员告知电气人员把SHIC-85001置于“A”位, 且PF灯灭, 即由电气人员调节透平速度。电气人员得到准许并网操作后方可并网操作。并网操作一般采用“自动并网”, 在两套自动同期装置都不能使用的情况下, 方可采用手动方法并网。并网之后, 应将SHIC-85001上的PF灯按亮, 才能实现速度控制。

1.3 加减负荷程序

发电机加减负荷应缓慢, 汽机人员、电气人员应保持联系, 汽机人员委托电气人员加减有功负荷时, 电气人员必须征得中控室工艺人员同意, 在加减负荷过程中, 工艺人员应注意蒸汽管网, 防止因发电机加减负荷引起蒸汽管网波动。发电机调节无功负荷由电气人员进行, 应注意观察发电机的功率因数。调节时, 电气人员应及时调节无功负荷, 并密切注意进线负荷变化。一般情况下应使有功负荷不小于1 000 k W, 防止向304a以外馈电。发电机的有功负荷应保持相对稳定, 不应急剧变化。一般情况下, 发电机的有功负荷保持在2 500~4 000 k W之间。总之, 发电机有功负荷、无功负荷的调节涉及到管网和电网的安全, 操作时必须慎重, 应坚持“缓慢, 稳定, 勤联系”的原则。

1.4 停机程序

电气人员接到85机组停机的命令之后, 应与汽机人员联系, 缓慢减少有功负荷至0, 并注意监视调节无功负荷, 待发电机的有功表和三相定子电流表为0时, 用S12控制开关断开发电机出口开关, 并确认14#柜真空开关断开后, 方能减少励磁至0, 使发电机定子电压降到0。汽机人员只有接到85发电机组已退出电网后, 85MT01才能停机。发电机停机后, 电气人员应及时通知总变。发电机停机后, 电气人员应根据运行规程把电气开关置于正常停机位置, 检查或关闭冷却水阀门, 冬季还需要把冷却管内的水排净, 防止冻坏设备。

2 常见的停机事故

事故停机常见以下几种情况:

(1) 电气人员或者汽机人员发现运行中的设备出现故障, 必须停机处理时, 应由发现故障的电气或者汽机人员向生产调度汇报, 汽机人员与电气人员相互通报, 待生产调度同意并向电气人员和汽机人员同时发布停机命令, 电气人员接到命令后按正常停机操作程序停机。如确系重大故障, 危及设备或人身安全时, 可以先停机 (用S2紧急停机) , 但事后必须同汽机人员、生产调度以及有关部门汇报停机原因。

(2) 发电机保护 (包括透平保护) 动作致使发电机停机或跳开发电机出口开关时, 电气人员应密切监视报警光字牌, 确认哪种保护动作, 再根据保护动作类型, 进一步确认透平是否停机, 发电机出口开关 (VCB) 是否跳闸, 发电机励磁系统是否退出运行, 或发电机出口开关已跳应将S12控制开关扭至“分段”位置。把85NVM1-14#柜开关小车拉至“试验”位置, 若发电机励磁系统退出运行, 将S15开关扭至“分断”位置, 将R4、R5、R6调到零位, 然后把相关情况通知汽机人员, 并向生产调度汇报, 及时请示电气公司经理, 组织恢复排除故障。

(3) 发电机退出运行后, 发电机值班人员应该征得总变同意后, 尽快恢复304a的两路电源供电, 按下85NVM1-PA1的S1O1开关, 使发电机PLC退出运行。

(4) 发电机保护动作导致停机。1) 短路保护 (F51) 、逆功率保护 (F67) 、差动保护 (F87) 、定子方向接地保护 (F64Q) 、定子接地保护 (F64V) 等5种保护中的一种保护动作, 将会导致透平停机、发电机出口开关 (14Q0) 跳闸、发电机励磁系统退出运行, 若上述保护动作造成停机, 在未查出并排除故障之前不得再次启动透平开机。2) 下列保护动作会导致发电机出口开关 (14Q0) 跳闸。失磁保护 (F40) 、通过量保护 (F59F) 、温度保护 (发电机定子R、S、T三相定子绕组温度, 前后轴承温度和出口空气温度) 任一个动作及励磁系统的工作电源开关Q5、控制电源开关Q6、发电机PT二次开关任一个脱扣, 都会导致发电机出口开关 (14Q0) 跳闸和发电机励磁系统退出运行。电气人员应针对跳闸原因及时进行处理, 排除故障后可再次投励, 若投励后发电机升压正常, 则按照正常并网程序进行并网, 若短期内不能恢复, 则应报告生产调度, 按其命令执行。3) 过负荷保护动作 (F49) 、发电机出口开关 (14Q0) 跳闸后, 检查6 k V系统负荷情况和发电机情况, 确认无故障隐患时, 可以再次并网运行。4) 若供电系统晃电, 304a向外电网反送电动作 (P≤0, Q≤0) , 发电机出口开关 (14#柜真空开关跳闸) 、透平85MT01跳闸后, 应检查6 k V系统负荷情况, 报告生产调度, 按其命令执行。

(5) 对于其他保护报警, 电气人员应及时处理, 若短期内不能修复, 则应请示公司经理和生产调度, 考虑停机检修。

(6) 误操作导致发电机停机, 应查明操作者进行何种操作, 而后会同有关人员对发电机电气系统进行认真检查, 确认发电机完好后, 方可请示重新启动开机。

发电机组事故处理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主要有:

(1) 严密监视发电机控制盘, 根据声光报警指示初步确定属于哪一个故障。

(2) 与透平操作人员联系, 询问透平情况, 判断是否停机。

(3) 查看确认85NVM1-14#柜开关状态, 若是故障停机, 应将14#柜开关小车拉至“试验”位置, S12、S15开关扭至“分断位置”, R4、R5、R6置于零位。

(4) 严密观察注意6 k V系统运行工况。

(5) 向生产调度、公司经理报告故障情况。

(6) 会同有关人员, 根据故障类别进行调查分析, 并排除故障, 以待再次启动开机。

(7) 把事故处理经过正确详细地记入运行日志。

3 结语

在生产中85NGGI发电机组对于稳定整个工厂电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旦发电机组不稳定, 将会产生严重的后果, 甚至会造成工艺设备的停车。所以, 电气操作人员只有对85NGGI发电机组的日常管理和事故处理非常熟悉, 才能确保电网乃至整个工厂生产的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1]涂光瑜.汽轮发电机及电气设备[M].2版.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7.

[2]张学延.汽轮发电机组振动诊断[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8.

篇9:日常安全事故感想

一、立法问题

(一)立法权限问题

1.条例第五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依照本条例的规定,严格履行职责,及时、准确地完成事故调查处理工作。

条例明确规定,对安全生产事故调查的责任主体是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事故组织调查系政府职责,应当属于行政执法行为。我国工会组织的法律地位较为独特,既不属于政府部门,也非民主党派。法律有权设定其权利义务,但国务院在行政法规立法中作出影响工会组织权力义务的设定就值得商榷。

此外,从立法本意来说,对事故的“处理”不是组织事故调查的主要目的,事故调查组不是为查事故而设立,而是为了今后更好的预防事故发生、总结事故经验,以便采取更为有效的防范措施,实现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减少,这才是真正目的和意义所在。条例第十九条第三款规定,未造成人员伤亡的一般事故,县级人民政府也可以委托事故发生单位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但是,发生事故的单位可能是民营企业、或者是外资企业,具有“私人”性质。而事故调查权属于行政管理权,行政管理权具有“公权”性质,将“公权”赋予“私人”行使显然不合适,更何况事故调查行为是行政执法行为,“私人”组织行政执法活动、实施行政执法行为就更为不妥。条例第二十四条规定,事故调查组组长由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指定。就存在政府为民营、外资企业指定任命调查组组长的可能。

2.条例第三十二条第四款规定,负有事故责任的人员涉嫌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行为人的行为是否需要受到刑事法律责任追究的立法权归属全国人大,涉及刑事的立法权是全国人大的专属权,行政法规立法中不宜作此类规定。

(二)法律条文的表述问题

1.条例第三条对事故等级划分进行规范,笔者认为其文字表述不够严谨。对于什么是特别重大事故,笔者的理解是指,“在同一起事故中”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或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亿元以上”的事故。由于法律是针对社会不特定的对象、公众制定的,内行人可以读懂的文字不一定能让外行人也看得懂。笔者曾让几位中学生区分“有色”和“有色金属”,他们普遍表示仅对“有色金属”有些了解,对于“有色”则显得茫然。“有色”和“有色金属”在法律条文中的出现并不少见,不少条文中的“有色”就是指“有色金属”。笔者认为,将“有色金属”表述成“有色”是不严谨的。同样,条例对事故等级的划分缺少“在同一起事故中” 的限制条件,可能也会给人以误解,甚至误认为在同一行政区域的一定期限发生事故造成的后果可以累计叠加。

2.条例第二十六条第三款规定,事故调查中发现涉嫌犯罪的,事故调查组应当及时将有关材料或者其复印件移交司法机关处理。笔者不理解的是,这里的有关材料为什么不包含复印件,难道复印件不是材料?还是另有特指。如果是另有特指,则应当在法律条文中加以明确,以便操作。

二、法律适用问题

(一)适用范围

条例第二条规定,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造成人身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的生产安全事故的报告和调查处理,适用本条例。

如果一起事故未造成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经济损失的,未危及公共安全,仅仅造成生产经营单位自身经济损失,是否适用本条例?比如:单位自行发电,由于接错线路,发生短路烧毁及其设备,造成经济损失;再如,由于购买的材料、设备不符合质量要求导致发生事故,造成经济损失。此类事故,政府或者有关部门是否有必要去调查?是否有足够的人力物力来满足调查工作的需要?当前的生产经营单位,民营企业、外商独资企业所占比例不小,相对国有企业的数量而言,该比例还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在这种情况下,此类企业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和事故起数将更多。现行法律对人身侵权案件尚存“自诉”规定,即“不诉不理”、“不告不理”。笔者认为,如果事故仅仅造成生产经营单位自身经济损失,未造成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经济损失的,政府不需要组织调查组进行调查,否则,物权法有关保护私有财产权的规定将很难得到相应的体现。

(二)几个概念的理解

1.迟报、漏报、谎报、瞒报

条例第四条第一款规定,事故报告应当及时、准确、完整,任何单位和个人对事故不得迟报、漏报、谎报或者瞒报。

“迟报”,应当理解成:行为人对事故虽然已经上报,但未在法定的时限内上报,不符合有关上报时限的要求。“迟报”基本不存在太大的异议。

“漏报”,应当理解成:行为人对事故虽然在法定期限内上报,但是上报的内容不全,仅仅是整个事故的一部分,无法反映事故的全貌。“漏报”,仅仅启动了上报程序,对实体处分没有帮助。也有一说,对整个事故不报的行为也属于“漏报”。当然,“漏报”的前提必须是主观方面不存在过错。

“谎报”,应当理解成:行为人主观方面存在故意,以故意隐瞒事故真相或者编造、捏造虚假事故进行上报的行为。其形式上已经上报,时间上也满足法定要求,但是由于反映的内容不符合事故的客观真实,需要承担相应的过错责任。

“瞒报”,应当理解成:行为人主观方面存在故意,对本应依法上报的事故人为的加以全部隐瞒或者部分隐瞒。其后果是,事故的真实性没有得到及时的反映。从形式上看,“瞒报”与“迟报”相近;从结果上看,“瞒报”与“漏报”、“谎报”相近;从主观恶性上看,“迟报”和“漏报”均不存在主观故意,而“瞒报”、“谎报”则存在主观故意。

如何对违法行为进行准确定性,是行政执法机关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关键,关系行政执法机关能否“依法行政”,关系到行政执法机关在行政复议、行政诉讼中能否不败诉,关系到法律的权威和政府形象的树立。现实遇到的难题是,在事故报告中,究竟什么样行为应当定性为“迟报”?“漏报”?“谎报”?“瞒报”?它们之间的差别在哪里?如果定性错误,可能导致适用法律上的错误,导致行政违法。

鉴此,笔者建议对事故的上报行为仅作二类定性:一是“迟报”,即只要上报的内容是真实的,仅仅是时间程序上、形式上不能满足法定条件,即可以认定为“迟报”;二是“错报”,即只要上报的内容存在不真实的情况,这里包括全假或者部分假,迟报、漏报、谎报、瞒报都属于“错报”。这样的分类可能更能方便执行,更有利于操作。

2.负责人

条例第十五条规定,事故发生地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接到事故报告后,其负责人应当立即赶赴事故现场,组织事故救援。

按照现行行政管理体制的规定,我国行政机关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行政首长是本行政机关的法定代表人,是本行政机关的负责人,主持本行政机关的工作。在行政机关正职缺失时,主持本行政机关工作的副职是负责人。无论正职主持工作还是副职主持工作,行政机关“负责人”只有一人,任何行政机关不可能同时存在二个或者二个以上的“负责人”。笔者认为,事故发生时,有关负责人能赶赴事故现场组织施救固然是好事,一能体现领导对事故的高度重视,二能对事故施救起到较好的协调作用,这些都是积极有益的。但是,社会存在分工,政府与部门之间虽说分工不分家,但事实运作过程中存在分工合作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正是这种社会分工才出现职责分工,才有权责对等的需求,才有恪尽职守的要求,才能减少推诿扯皮现象。如果所有的事故都要求人民政府负责人赶赴现场,只恐怕人民政府负责人力不从心,加上政府负责人每天承担大量的日常工作,也无法抽出更多的时间来应对事故,客观现实中也没有这种必要。社会要发展,事故发生也就在所难免,而且是天天有事故。倘若让省长、市长、县长凡事故必躬亲,经常奔波于事故现场,疲于应付事故而荒于政务,现实中几乎不可能办到。笔者考虑,既然政府的“负责人”只有一个,而政府的“领导”可能配有几个,能否将赶赴现场的“负责人”改成“领导”,这样或许会更有利于操作。从人头数量来看,多配几个政府副职可能更大,更有助于解决“负责人”奔赴现场的精力体力问题。

3.“现场有关人员”、“本单位”

条例第九条规定,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

由于事故可能在生产经营单位工作场所以外的区域发生,这里的事故现场有关人员是指那些人?是与事故单位存在组织、人事、工资、劳动关系的人,还是与事故本身造成的后果存在法律上的利害关系且在现场的人员。笔者认为,在事故现场的自然人合法权益因生产经营单位发生事故受到侵害,该自然人应当属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如果该自然人与事故发生单位没有工作隶属关系或者是没有固定职业,要他们向他们的各自“本单位负责人”报告,对于事故的施救没有太多的现实意义,也有悖于条例的立法本意; 特别是对于没有固定职业的,谁又该是“本单位负责人”?需要具体的规定,以便于操作。

4.应急预案的启动条件

条例第十四条规定,事故发生单位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启动事故相应应急预案,或者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笔者认为,应当谨慎启动应急预案,能够采取其他有效措施的尽可能采取其他措施进行施救。因为每个事故应急预案所包含的内容比较多,需要涉及多个部门,需动用大量的人财物力。该程序一旦启动,其耗费将一直延续到事故现场清理、伤病人员救治直至善后处理,成本将是非常高的。如果没有一个启动应急预案的标准,该应急预案就很容易被启动,势必给事故单位增加不必要的经济负担,也会无意义地牵扯政府精力,占用社会有限公共资源,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当前,强调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有必要对启动应急救援预案的条件加以明确。现实中也没有一遇到事故就需要启动应急预案的必要。比如生产经营单位发生很小的事故,在车间作些简单处理就足以消除影响的,这就没有必要去启动应急救援预案。

5.“有关”的范围

条例第二十六条规定,事故调查组有权向有关单位和个人了解与事故有关的情况,并要求其提供相关文件、资料,有关单位和个人不得拒绝。

所有的人不应当都是有关人员,“有关”人员的范围也既不宜盲目扩大,也不宜过度缩小乃至于将真正有关人员排除在外,这就需要一个标准来认定。没有标准,可能也只能依据调查组的主观意志来自由判断?容易导致把无关的人员牵扯进来。操作起来的结果很可能造成影响生产经营单位的正常活动,甚至变相成为违法干预、侵害生产经营单位的自主权。事故调查行为属于行政执法,有些未造成人员伤亡的事故由企业牵头组成的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该调查组是否也就有权要求“有关”单位和个人提供相关文件、资料?如果“有关”单位和个人拒绝提供,该调查组又该采取什么措施?

6.“擅离职守”

条例第二十六条规定,事故发生单位的负责人和有关人员在事故调查期间不得擅离职守,并应当随时接受事故调查组的询问,如实提供有关情况。

具有法定职责岗位的“擅离职守”比较容易理解,对于生产经营单位的岗位职责可能随机程度会大一些,随时可能根据市场的变化而调整,比如岗位撤并、出差在外、无法及时赶回,客观原因失去联络无法联系,交通工具不变或者没有交通工具等等,都可能导致无法随时接受事故调查组的询问。条例规定的“擅离职守”该如何理解,如果没有主观上的故意,是否应当被认定为擅离职守?谁有权认定擅离职守?这些需要明确规定,才有利于操作。

三、其他问题

(一)事故报告的内容有待于进一步的细化

1.事故发生单位概况

事故单位的名称、证照登记编号、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姓名及其身份证号、联系电话、单位成立时间、办公地点或者住址、经营范围、主管机关等等。

2.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及事故的简要经过

时间上统一以公元时间、24时制。地点上明确到省、市、县(区)、乡(镇、街道)、村(居委会)、门牌号(当地的“土名称”。当地的交通状况,事故现场的描述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前到后,点线、条块结合等等。

3.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

上岗前或者事故发生前的现场人数清点、统计,事故发生后的人数清点、统计。可以从劳动防护用品领用情况、核对交接班对照表等方面推算事故现场的人数。损失方面重点统计成品半成品原材料、商品存货及其他物件损失情况。

4.已经采取的措施

事故上报情况,现场施救情况,现场指挥情况,是否启动应急预案,现场交通通讯情况,各职能部门协调配合情况。现场无法解决需要支援情况,比如:存在哪些未能自行克服的主要问题,对财产如何保护,对人身采取那些保护措施。

6.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

7.对报告中陈述的事实应当提供、随附有关证据。

(二)公安机关的追捕归案能力

条例第十七条规定,事故发生地公安机关根据事故的情况,对涉嫌犯罪的,应当依法立案侦查,采取强制措施和侦查措施。犯罪嫌疑人逃匿的,公安机关应当迅速追捕归案。

公安机关的侦查缉捕能力不容置疑,也是其业务之重点。但笔者还是有些疑虑,对公安机关提出高要求的出发点是好的,但要求公安机关“应当”、“迅速”、“追捕归案”可能要考虑现实。前阶段有些地方提出“命案必破”,结果是否所有的“命案”都已“侦破”,即便把一个地方的所有警力都都投入命案的侦破工作,想要“命案必破”也很难。从公安机关现有人员素质、设施配备、其他装备等主客观条件来分析,能保证依法立案,并采取积极的强制措施加以侦破已经是很高的要求了。有些犯罪嫌疑人不是主观上想让其归案就能归案的,不仅我们国家目前做不到,就西方最发达的国家也无法办到。“公安机关应当迅速追捕归案”在现实生活中是根本做不到的,而且不仅是现阶段做不到,将来也做不到,除非人类已经建立完美的共产主义社会制度,已经不存在任何社会矛盾。

(三)国务院组织事故调查组调查事故

条例第十九条第一款规定,特别重大事故由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有关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可以看出,国务院组织事故调查的形式主要有二种,第一种是国务院直接牵头组织形成的调查组,第二种是经国务院“授权”的部门牵头组织形成的调查组。这种“授权”是否需要通过行政法规立法的形式予以确定还是通过发布国务院决定的形式予以确定,目前尚不清楚。如果是以行政法规立法形式确立,那么,如果没有法定事由并依照法定程序,被“授权”的部门对此类特别重大事故均有权直接代表国务院组织事故调查组对事故进行调查,因为这种“授权”具有显著的“独占性”、“排他性”。

(四)地方政府组织事故调查组调查事故

条例第十九条第二款规定,重大事故、较大事故、一般事故分别由事故发生地省级人民政府、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县级人民政府负责调查。省级人民政府、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县级人民政府可以直接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也可以授权或者委托有关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司法实践中,“授权”与“委托”通常都是合并使用,“委托”应当办理“授权委托书”,委托的核心是授权,没有授权的委托是空洞的,委托是形式,授权是内容,不宜将授权和委托人为地分开使用。此外,地方政府无权“创设”进行“授权性”立法。在同一条例作出“省级人民政府、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县级人民政府也可以授权或者委托有关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国务院授权有关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等二种不同的规定,不难看出这二者之间应当存在较大区别。相对前款规定的“授权”,笔者认为,条例规定的“委托”应当理解成单项委托,即接受委托的部门自接受委托之日起至事故调查结束形成事故调查报告之日止,这期间有权以委托人的名义组织事故调查组对事故进行调查。对于其他事故,未经委托人委托,该部门没有调查权,不能当然的取得合法的调查资格。条例对如何办理和执行授权委托也没有具体的规定。

(五)行政执法活动具有明显的“地域性”,不得跨越行政区域进行行政执法活动(法律有特别规定的除外,如公安机关刑事侦察活动)

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特别重大事故以下等级事故,事故发生地与事故发生单位不在同一个县级以上(“以上”二字应当删除)行政区域的,由事故发生地人民政府负责调查,事故发生单位所在地人民政府应当派人参加。

事故调查的属地原则无可争议,也符合我国目前的行政管辖的基本原则,即由行为发生地管辖为主。条例规定“事故发生单位所在地人民政府应当派人参加”,其参加的地位?作用?是否作为事故调查组成员,履行事故调查组成员的职责?如果履行职责,意味着跨行政区域进行行政执法,这将涉嫌违宪。另外,事故发生单位所在地人民政府如何得知发生事故?谁负有义务、负有责任通知、报告“事故发生单位所在地人民政府”?这些问题,条例没有解决,实践中是很难操作的。

(六)建议建立事故调查组人员的回避制度

事故调查组成员应当是指参员事故调查的各成员单位,不是指个人。条例第二十三条规定事故调查组成员应当与所调查的事故没有直接利害关系似有不妥,应当是调查组人员应当与事故没有直接利害关系。笔者认为,在对生产安全事故调查中应当引入或者建立回避制度。

(七)条例第二十九条规定,事故调查组应当自事故发生之日起60日内提交事故调查报告;特殊情况下,经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批准,提交事故调查报告的期限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的期限最长不超过60日

上一篇:小学开学典礼双语主持词下一篇:临时用工协议书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