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数学小数除法知识点

2024-07-21

五年级上册数学小数除法知识点(精选8篇)

篇1:五年级上册数学小数除法知识点

第二单元《小数除法》知识点

1、小数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如:2.6÷1.3表示已知两个因数的积2.6与其中的一个因数1.3,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2、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1)计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按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的上面。整数部分不够除,商0,点上小数点,继续除;如果有余数,要添0再除。

(2)计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

除数是小数,先要变整数,按照“三步走” ~ 一看二移三再算。

一看:除数有几位小数;

二移小数点:把除数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同时向右移动相同的位数(一看几位就移几位);当被除数的位数不够时,在被除数的末尾用0补足;

三再算: 按照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

3、取近似数的方法:

(1)取近似数的方法有三种,①四舍五入法 ②进一法 ③去尾法

(2)一般情况下,按要求取近似数时用四舍五入法,进一法、去尾法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选择应用。

(3)取商的近似数时,保留到哪一位,一定要除到那一位的下一位,然后用四舍五入的方法取近似数。

4、循环小数: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

做循环小数。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叫做这个循环小数的的循环节。

5、循环小数的表示方法:

一种是用省略号表示,要写出两个完整的循环节,后面标上省略号。如:0.3636„„1.587587„„另一种是简写的方法:即只写出一组循环节,然后在循环节的第一个数字和最后一个数上面点上圆点。如:1.2,0.354,3.7312.6、有限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

循环小数

无限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无限不循环小数

篇2:五年级上册数学小数除法知识点

一、小数乘法计算法则:

1.列竖式时末位对齐。2.按照整数乘法算出积。3.点小数点(如果是小数乘整数,只看小数是几位小数,就从积的末尾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如果是小数乘小数,要看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位小数,再从积的末尾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4.点小数点后,积的末尾有“0”要划掉。

二、小数除法计算法则:

列竖式时:①先写除号,再写除数,最后写被除数。②写时要先看除数是不是整数,如果不是整数,先移动小数点把除数变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几位。

计算时:①先看整数部分够不够商“1”,不够商“1”要用0占位,再点上小数点。如果够商“1”,就往下除。②除数是几位数,先看被除数的前几位,前几位不够再往后多看一位。③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上面,如果不够商“1”,要用0占位。④除的过程中,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⑤最后要检验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点有没有对齐。注意:一列二算三检验。

三、求近似数:

保留整数也就是精确到个位,保留一位小数也就是精确到十分位,保留两位小数也就是精确到百分位,保留三位小数也就是精确到千分位。

方法:精确到哪一位,关键看后一位上的数,如果是0、1、2、3、4直接舍去,如果是5、6、7、8、9向前一位进1再舍去。

注意:求商的近似数时要除到比保留的位数多一位。

四、比较大小:

乘法: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

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

除法:除数大于1,商小于被除数。除数小于1,商大于被除数。除数等于1,商等于被除数。注意:被除数不为0。

五、混合运算:

1.有括号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2.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3.同级运算按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简便计算:

1.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运用

题型:连乘、两个数相乘其中一个因数是125或25 2.乘法分配律的运用 题型:(1)左----右 和乘、差乘。

(2)右----左

乘加乘、乘减乘、(特点:有相同的数或相似的数)

3.除法的性质

篇3:五年级上册数学小数除法知识点

一、关于“数轴”教学的一点想法

数轴这个内容是初中数学中非常重要的内容, 从知识上讲, 数轴是数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工具, 它主要应用于绝对值概念的理解、有理数运算法则的推导及不等式的求解, 同时, 也是学习直角坐标系的基础.从思想方法上讲, 数轴是数形结合的起点, 而数形结合是学生理解数学、学好数学的重要思想方法.在小学中数轴也已经发挥了它的作用.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认识负数》、《认识小数》单元中就运用到了数轴.

《认识负数》单元中借助数轴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负数、正数, 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正数都大于0, 负数都小于0.其实在教学例1, 用温度计分别显示三个城市某一天的最低气温, 已为学习数轴概念打下了一定的基础.这是学生第一次在直线上认识负数, 也是学生在数的认识上的一个突破.

《认识小数》单元中数轴也发挥了它极大的功能, 课本上力求用数轴帮助学生建立两位小数、三位小数……的概念, 学会在数轴上标出小数, 学会通过在数轴上标出数来比较小数的大小.但教学下来, 如何正确的在数轴上标出小数恰恰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

我在教学《小数的意义和读写》这节课时, 面对学生无从入手的“尴尬”, 我抓住小数和分数之间的联系, 抓住小数的意义, 尝试着把思考过程化成有顺序的三个步骤, 引领学生有方向的去思考, 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课堂作业上错误的学生也极少.

以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课本第33页第9题为例.

在直线上标出下面各数的位置:

1. 定范围

先确定要标出的小数在哪两个数之间, 明确小数的范围例如:第一个数是0.5, 先确定0.5在哪两个数之间, 大于几小于几.学生一位小数的大小比较已经学习过, 还有凭着他们原有的生活经验也已经能够判断出小数的范围.

2. 把小数化成分数思考

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 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 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把所要标出的小数根据小数的意义, 化成分母是10, 100, 1000的分数.例如0.5化成5/10.

遇到像1.3, 3.75这样整数部分有数据的小数, 在确定范围以后, 可以不看整数部分, 把整数部分去掉, 看成是1+0.3, 3+0.75, 然后把0.3和0.75化成3/10和75/100.

把小数化成分数的用意旨在让学生结合分数的意义来理解小数, 从而知道是把“1”平均分成多少份, 然后再取其中的几份.

3. 平均分找准位置

学生根据上一步化成的分数, 在数轴上找相对应的点.

二、关于“根据描述写小数”教学的想法

在教完“数位顺序表”后, 一般都会安排这样的习题:

(1) 一个数的十位、十分位和千分位上都是4, 其他各位上都是0, 这个数是 () .

(2) 用0, 0, 1, 2这四个数字和小数点按要求写小数: (1) 整数部分是0的三位小数; (2) 只读一个“零”的两位小数; (3) 一个“零”都不读的一位小数.

这样的题目学生拿到手以后一般都不知从哪入手, 原因是对数位顺序表和各个数位的计数单位没有熟记于心.这样类型的题目应该先确定最高位和最低位, 然后再往每个数位里进行填空.比如第一题, 最高位是十位, 最低位是千分位, 所以小数写出来应该是___ ____.____ ____ ____, 然后再往里填空, 写成4___.4___4, 最后再将中间空余数位上的0补上, 写成4 0.4 0 4.第二个题目也能按照这样的方法进行答题.

三、关于“小数的大小排列”教学的想法

小数的大小比较中有个比较典型的题目就是排列几个小数的大小, 而这样的题目看起来很容易, 但每次做起来学生出错的都比较多.根据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先比较整数部分, 整数部分大的那个小数就大;如果整数部分相同, 就再比较小数的小数部分, 从十分位开始一位一位的比较) , 我在班上和学生探讨有没有更好的方法让我们比较的时候可以减少错误率?最后我们讨论出将所有比较的数竖着写, 而且要数位对齐, 然后再按照小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进行比较, 这样既清楚又方便比较.这种方法试行下来, 学生的作业错误率明显减少.

篇4:五年级上册数学小数除法知识点

一、教材分析

“小数乘法和除法”在五年级上册共分成两个单元,先教学小数乘整数和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再教学小数乘小数和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在这两个单元中间插入“公顷和平方千米”的教学。这样安排有两个原因:一是小数乘法和除法的教学内容多。例如用竖式计算以及四则混合运算、简便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等;在用竖式计算中又有小数乘整数、小数乘小数,除数是整数、除数是小数等各种情况,其中小数除法还涉及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等知识;为了教学小数乘法和除法,还要教学小数点位置移动的知识,等等。如果把全部内容集中在一个单元教学,大约需要二十几个课时。在这样的大单元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情绪不容易稳定持久。分成两个单元后,有利于维持学生的学习热情。另外,公顷和平方千米都是较大的面积单位,在进行土地面积计算时经常要进行平方千米与平方米、公顷与平方米的单位换算。这时,就可以应用第七单元里教学的移动小数点位置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小数点位置移动的这一规律是探索小数乘小数、小数除以小数计算方法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具体目标,这两个单元精简了有关循环小数知识的教学。在第七单元里不出现除不尽的除法,在第九单元里只结合小数除法中除不尽的实例,指出循环小数的特点,讲述循环小数的概念。在“你知道吗”里介绍有限小数与无限小数、循环小数的表示方法等内容,让学生通过阅读有所了解,不作为必须掌握的知识。进行小数乘、除法计算的教学是以整数乘、除法的计算作为知识基础。只是计算时多了小数点的处理这一“新问题”。因此,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教师应把教学过程设计成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过程,放手让学生自主去尝试、探究、归纳、总结,去发现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二、学情分析

进行小数乘整数和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这部分知识的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会进行小数加、减法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小数乘、除法的计算在日常生活以及进一步学习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小数乘整数以及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既是小数乘、除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进一步学习和探索小数乘小数、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基础:学生有了整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积、商的变化规律,以及小数乘整数、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等基础,就有利于学生完整地掌握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和相关运算规律的理解,提高应用四则计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与重难点分析

1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及本单元的知识特点,可以预定如下几个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体会小数乘、除法的意义,在熟悉的日常生活情境中探索并理解小数乘整数以及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相关的计算,并会根据具体的数量关系列出相应的乘、除法算式,并通过主动探索,理解并掌握小数乘小数以及一个数除以小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相关的口算和笔算。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近似值的含义,能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出小数乘、除法计算中积或商的近似值;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习用“去尾”或“进一”的方法求近似值;初步认识循环小数。

(3)使学生探索并掌握由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的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初步理解整数乘法的运算律对小数乘法同样适用,并能应用有关的运算律进行小数的简便计算;能主动把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推广到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中,并能正确计算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式题或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使学生在观察、探究、实践应用等活动中,体会小数乘、除法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小数乘、除法的实际应用价值,并形成继续学习小数乘、除法的积极意向。并能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增强探索数学知识和规律的能力,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2教学重、难点。

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掌握小数乘整数、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借助计算器探索,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的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能应用积、商的变化规律分别进行相应的转化,逐步掌握合乎逻辑的思考方法和计算方法;在帮助学生掌握小数乘法和除法的基本计算方法的基础上,逐步突破小数乘、除法计算中的难点,学会正确计算,并形成必要的计算技能:引导学生采用已经掌握了的“四舍五入”的方法求小数近似值。初步认识“循环小数”。

典型课例分析

(注:南师大附小贲友林执教)

教学内容:苏教版国标本小学数学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68、69页“小数和整数相乘”例1、“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二第1-3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借助已有生活经验探索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在教师的引导下初步体会解决问题的策略,学会用竖式计算小数乘整数。

2在观察、探究、应用的过程中,体会小数乘法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小数乘法的实际应用价值。

教学准备:学生带计算器。

教学过程:

师:大家买过东西吗?看屏幕(出示购物场景图),你知道了什么?

生:铅笔,每支0.3元;橡皮筋,每根0.06元;羽毛球,每只0.8元。

出示问题:买2支铅笔要多少元?买9根橡皮筋需要多少元?买3只羽毛球要多少元?

师:你会算吗?

师:请大家观察这3道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师:是的,3道算式中,一个因数是小数,一个因数是整数,都是小数和整数相乘。(板书课题:小数和整数相乘)

评析通过生活情境的引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思想,并为下面学生自主探究小数乘整数提供条件。

师:为什么这3题都用乘法算?

师:3个问题中,如买3只羽毛球要多少元,就是求3个0.8是多少。请看屏幕,我们在正方形中涂色表示3个0.8。

师:通过涂色,我们进一步知道:求3个0.8,用乘法算。从图中我们也能看出:0.8×3=2.4。刚才我们同学在口答算式时,也说出了这几道算式的结果,你能说说你是怎样算的吗?

师:大家的算法差不多。这样算,其实凭借的是感觉。但从同学们刚才交流算法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在计算小数乘整数的时候,都是把它先看做——整数乘整数。

评析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充分展示学生的知识潜能及合作能力,并自主获取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教师作为一名点拨者、合作者在重点处启发引导,帮助学生较好地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及方法。通过引导学生举例说明计算方法,给学生

提供思维发展的空间,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师:我们再看一个问题。(屏幕出示)看图,你知道了什么?

生:妈妈买了一个西瓜,正好3千克,每千克2.35元。

出示:5元,够吗?10元呢?

师:你能口算这一题,不简单!如果估算,把2.35元看做3元——

师:也就是说,买3千克西瓜的钱数,比6元多,比9元——少。

师:要用多少元,能不能用竖式计算?请大家试着在作业本上用竖式计算2.35×3。

学生试算。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试做情况。学生出现了两种写法,视频展示。

师:请大家比较,两种写法的计算结果相同,都是7.05,但两个竖式有什么不同?

师:说说你们在写竖式时是怎样想的?

写法1的学生:写小数加、减法的竖式要相同数位对齐,小数乘法的竖式也要相同数位对齐。

写法2的学生:我在课前预习时,看到书上的竖式是末尾对齐。

师:你认为小数和整数相乘的竖式应怎样写呢?

学生争执不下,双方谁也说服不了谁。

师:我们一起对照竖式,口述回顾刚才的计算过程。(学生说至“三五十五,写五进一,三三得九,加一得十,写零进一,二三得六,加一得七”,教师示意学生“暂停”)这一段计算过程,我们特别熟悉——

师:对!刚才口述的这一段内容,是按照整数乘法的算法在进行计算。所以在写竖式时,末位对齐。当成整数乘法计算之后,还要在积中点上小数点。

师:这一题的积中的小数点点在什么位置?

师:联系这之前我们的估算,7.05元,比6元多,比9元少。积是两位小数,小数点点在7的右下角。关于在积中点小数点,你有什么想法?

师:大家的想法也就是说,积有几位小数,要看——因数。积的小数位数和因数的小数位数——相同。这是大家现在的猜想。我们来看先前所算的3道题……我们发现与猜想一致。

评析在实际的问题情境中,让学生运用原有的知识经验自主地进行估算、笔算,在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计算能力的同时。让学生懂得估算也是检验笔算的一种方法。在探究计算方法时,教师为学生搭建了充分发挥自己能力的平台。利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同时又了解了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竖式笔算。

师:再看几题(屏幕出示)。

师:这几题,算完了吗?

师:对!按照大家刚才的猜想,这几题在积中如何点上小数点呢?

学生口答,教师追问:为什么这样点小数点?

结合学生的回答,课件闪烁显示所点的小数点,因数和积中小数部分的数字添加底色。

生:我觉得这几题还没有做完,乘的过程中要点上小数点。

师:说说你的想法。

生:例如第11题,4.76乘2时,积是9.52;4.76乘10时,积是47.6。952、476,都要点小数点。

师:计算过程中点不点小数点,大家的想法呢?

学生陷入思考中。少顷,一位学生起立发言:我认为,计算过程中不点小数点,只要在积里点小数点。计算4.76×12,先算476×12。用竖式计算时,我们是先把小数乘法看作整数乘法进行计算。

评析本课以图示让学生直观感受算之道理:凭感觉“先看做——整数乘整数”,让学生道出算之情理;在教与学的进程中,学生自然获得切身体验,即“小数和整数相乘”与“整数和整数相乘”尽管存在差别,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师:我也赞同他的想法。谢谢刚才两位同学,一位同学提出了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另一位同学通过思考,很圆满地解决了问题,而且帮助我们进一步理解了小数与整数相乘的计算方法。

生:第三题,103×0.025,积比103小,这和我们以前学习的整数乘法不同。以前,积比因数大;这道题,积比因数小。这就像商场卖东西打折,打折后的价钱比原来少。

师:你学数学的感觉真好!商场打折,计算时可以转化成小数乘法计算的问题,还有你谈到的因数和积的大小之间的关系,这些在今后的学习中都将要探讨。继续看这3道题,积是不是这样点小数点?我们大家所猜想的积的小数位数和因数的小数位数相同,对不对呢?请大家用计算器计算这3道题,看看计算结果是多少?

师:通过验证,我们初步确认: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位数和因数的小数位数相同。我们在后面学习小数乘法时,还要探讨“为什么相同”这个问题。现在,请大家同桌之间说一说:小数和整数相乘,应该怎样计算?

学生同桌互说后全班交流,教师在学生交流后

(学生独立完成。屏幕出示这几题的完整计算过程,学生核对,全对的学生为自己鼓掌祝贺。反馈学生做错的题目,其余学生分析错因。)

评析这里的设计,跳出了教材,又深化了教材,是在教学目标的导向下灵活处理教材的体现。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小数与整数相乘的积,再研究积与因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最终得出了小数乘整数的笔算法则。

典型习题分析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重视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让学生在数学的理解层面上总结出小数乘法和除法的计算法则。

综合运用整数乘法法则、乘法中积的变化和由于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这3项知识,从计算小数乘法的过程中,归纳小数乘法法则。教学时应根据教材给予学生3点提示,引导学生领会教材中的

(3)判断积扩大了多少倍,再缩小相同的倍数。

由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积5694扩大了100×10=1000倍。为了使积等于4.38×1.3,根据积的变化,把整数积5694÷1000=5.694。所以4.38×1.3=5.694。

按照教材引导学生领会“试一试”的3个步骤,再计算小数乘小数(积的小数部分需要补0),如0.038×0.25;计算整数乘以小数(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小数位数相同),如106×1.25;计算小数乘以整数(积的小数位数与被乘数相同),如0.024×35。

从而得出,做小数乘法,先把小数转化为整数,再做整数乘法,最后在整数积上点上小数点。当小数乘小数时,积的小数点位数等于因数小数点位数之和;当整数乘以小数时,积的小数点位数等于乘数小数位数;当小数乘以整数时,积的小数点位数等于被乘数小数位数。

最后,按照乘法的法则结构归纳小数乘法法则。小数乘法法则结构与整数乘法法则结构相同:乘法法则分为计算范围(数的范围和运算范围)和计算过程(计算顺序和结果表示的方法)。

篇5:数学五年级上册小数除法练习题

一、小数乘法

1、列竖式计算。

27×0.43(计算并验算)

0.86×1.2(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1.2×1.4(精确到十分位)

2、计算下面各题,能简便运算的要简便运算。

7.06×2.4-5.7=

2.33×0.5×4=

0.65×105=

3.76×0.25+25.8=

4.8×0.25=

1.2×2.5+0.8×2.5=

二、小数除法

1、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1)68.8÷4=

(2)85.44÷16=

(3)67.5÷15=

(4)289.9÷18=

(5)101.7÷9=

(6)243.2÷64=

(7)16.8÷28=

(8)15.6÷24=

(9)0.138÷15=

(10)1.35÷27=

(11)0.416÷32=

(12)3.64÷52=

(13)91.2÷3.8=

(14)0.756÷0.18=(15)51.3÷0.27=

(16)26÷0.13=

(17)210÷1.4=

(18)2.688÷0.56=

(19)10.625÷25=

(20)126÷45=

(21)10÷25=

(22)2.7÷7.5=

(23)15÷0.06=

(24)25.6÷0.032=

2、下面各题,商保留一位小数。

(25)14.36÷2.7≈

(26)8.33÷6.2≈

(27)1.7÷0.03≈

3、下面各题,商保留二位小数。

(28)32÷42≈

(29)1.25÷1.2≈

(30)2.41÷0.7≈

二、解决问题

1、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9.48米,它的边长是多少米?

2、小汽车8分钟行12.8千米,公共汽车12分钟行14.4千米,谁的速度较快?快多少?

3、小红、小表、小兰、小花、小梅一起去开心乐园玩,车费用去了9.5元,门票费32.5元。平均每人用去多少元?

4、解放军某部急行军3小时行了18.8千米,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5、双休日爸爸带小勇去登山。从山底到山顶全程有7.2千米,他们上山用了3小时,下山用了2小时。上山、下山的速度各是多少?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吗?

6、汽车每行驶5小时要用汽油0.8千克。如果汽车现有汽油50千克,要行驶325千米,还需加油吗?

小数乘除法练习题

班级------------姓名------------学号---------1.判断题

苹果每千克3.5元,买0.5千克苹果的价钱一定比3.5元少.()2.单选题

两个数的积,由212.5变为2.125,其中的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应 [ ]

A.缩小100倍 B.扩大100倍 C.不变

3.不计算,在下面各式的□里填上“>”、“<”或“=”.

34×0.98□34

0.6×1.01□0.6

0.02×1□0.02

789×1.001□789

3.5×5.3□5.3×3.5

4.8×0.999□4.8×1.01 4.4.75的十分之八是多少?

5.花布每米7.25元,买5.6米,应付多少元?(要写竖式)

一、填空题。

1、根据 46×5=690,1575÷15=105,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结果。

4.6×15=

0.46×0.15=

15.75÷0.15= 15.75÷1.5=2、0.8+0.8+0.8+0.8用乘法算式表示是(),求1.5的十分之八是多少?用乘法算式表示是()。

3、在下面各题的()里填上“>”、“<”或“= ”。

7.5×0.8()7.57.5÷7.5()7.5÷0.8()7.5

7.5÷1.8()7.5 4、3.7÷3的商,用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表示是(),保留两位小数是()。

5、李师傅4小时做20个零件,平均每小时做()个零件,平均做一个零需要()小时。6、3.47÷0.62,商是5.5 时,余数是()。

7、一个三位小数,保留两位小数是 1.50,这个三位小数最大是(),最小()。

8、一个小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得到的数比原数少2.52,这个小数是()。

二、选择题。

1、如果两个数相乘的积小于被乘数,那么乘数()。

(1)大于(2)小于1

(3)等于12、30分=()时

(1)0.(2)3

(3)0.53、2.5÷0.01与 2.5×100 的结果比较()。

(1)商较大

(2)积较大

(3)相 等 4、24.6× 4.6+246× 0.44+24.6用简便方法计算应该是()。

(1)24.6×(4.6+0.44+1)(2)24.6×(4.6+4.4+1)

(3)24.6×(4.6+4.4)

5、一个小数扩大3倍后得到的数比原数大 7.2,原来的小数是()。

(1)21.6

(2)3.6

(3)2.4

三、计算。

1、直接写出得数。

4.5×0.07=

6.3÷0.09=

2.5×3.6=

19.8÷3.3=

5÷0.25=

0.76÷0.4=

2、用竖式计算。

(1)5.08×0.65(得数保留两位小数)(2)9.62÷0.158(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3)14.2÷11(商用循环小数表示)

3、求未知数X。

(1)X÷0.35=0.2(2)X×0.51=10.4554、计算下面各题,能简算的用简便方法算,并写出简算过程。(1)1.6×3.9×1.2(2)35.72÷0.047÷0.32

(3)3.6÷10.1(4)0.138×6.4÷0.12

(5)1÷0.25×(1.28÷3.2)

(6)4.87×2.34+48.7×0.2665、列式计算。

(1)3.06 除以0.25与68的积,商是多少?

(2)2.5与0.4 的积,乘以2.5 除0.4 的商,积是多少?

四、应用题。

1、一种花布,每米价钱是10.95元,买2.5米要付多少元?

2、张师傅3.5小时生产28个零件,照这样计算,生产140个零件要多少小时?

3、一辆汽车24分钟行驶18千米,照这样计算,2.4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4、一间课室,长7.5米,长是宽的1.25倍,里面坐48个学生,平均每个学生占地多少平方米?(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篇6:五年级上册数学小数除法知识点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第89页例5以及练习十六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懂得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2.能力目标:并能正确进行计算,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习惯。

【教具准备】

口算卡片 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42÷21 120÷12 96÷48 250÷50

374÷34 192÷16 125÷25 1050÷5

2.计算:2250÷18

说说整数除法的计算法则是什么?(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除数是几位数就先看被除数的前几位,如果不够除,就要多看一位,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写在哪一位的上面。每次除得的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3.导入新课:从今天开始,我们来学习小数除法。(板书课题)

二、新授。

1.出示例题。

妈妈买鸡蛋用去7.98元。买鸡蛋多少千克?

2.列式。

7.98÷4.2= ( )

3.讨论。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怎样计算? 小组讨论。

试做。

可以把除数变成整数来计算吗?

提问: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同的倍数,商怎么样?(不变)怎样把这道题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

把7.98和4.2都乘10,变成79.8÷42。

4.总结:

怎样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

注意做题之前审题:除数有几位小数?被除数有几位小数?将除数变成整数时,被除数的小数点怎样移动?怎样补“0”?(学生做完后集体订正。)

三、练一练。

1.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0.12÷0.3=( )÷3 6.72÷0.28=( )÷28

0.12÷0.03=( )÷3 0.672÷0.28=( )÷28

2.计算下面各题。

4.83÷ 0.7 0.756÷1.8 0.196÷0.56

篇7:五年级上册数学小数除法知识点

班级:

姓名: 一、一般乘法竖式计算并验算

205×0.18

305×0.14

2.03×0.13

10.2×2.3

205×0.13

0.102×0.11

0.34×0.126

0.32×0.14

2.4×0.96

0.5×0.15

0.18×4.3

0.36×2.3

65×0.7

0.0016×13

0.65×0.17

0.62×5.2 5.8×0.32

0.65×7.3

72×0.03

8.7×0.92 7.65×8.5

7.4×0.98

3.7×0.016

5.76×1.3 3.83×2.6

0.12×1.4

1.28×0.04

480×0.29

二、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并验算

56.2×4.08

2.02×3.6

125×2.04

23.5×1.02 518×3.07

0.131×202

4.15×1.03

2.42×1.05 1.25×8.08

1.02×2.15

1.02×20.6

3.44×1.08

三、积末尾有“0”的乘法并验算

18.6×1.5

2.06×0.25

2.8×0.165

2.36×0.35 1.25×8.8

0.24×2.5

0.025×14

1.04×35 0.25×0.44

3.15×1.8

0.025×36

0.15×2.8

四、列竖式计算,积保留两位小数: 5.89×3.6

2.34×0.15

0.86×1.3

23.7×1.6

五、简便计算: 0.25×16.2×4

(1.25-0.125)×8

3.6×102

4.8×10.1 3.72×3.5+6.28×3.5

15.6×2.1-15.6×1.1

0.65×101

(0.25-0.025)×4 4.8×7.8+78×0.52

56.5×99+56.5

7.09×10.8-0.8×7.09

4.2×101—4.2 1.87×9.9+0.187

4.2×99+4.2

1.25×2.5×32

4.2×99+4.2 27.5×3.7-7.5×3.7

3.2×0.25×12.5

29.5×3.7-9.5×3.7

76.5×99+76.5 3.14×0.68+31.4×0.032

7.2×0.2+2.4×1.4

78.9×1.01

76.5×15—76.5×5 87.5×3.7-7.5×3.7

3.9×2.7+3.9×7.3

12.7×9.9+1.27

3.9×102—3.9×7.3 5.4×11-5.4

2.3×16+2.3×23+2.3

3.65×4.7-36.5×0.37

76.5×99+76.5 86×57+43×86

2.22×9.9+6.66×6.7

101×0.87-0.91×87

70.5×99+70.5 10.7×16.1-15.1×10.7

0.39×199

0.32×0.125×2.5

1.85×0.99 0.25×36×10.1

7.6×0.8+0.2×7.6

0.85×9.9

0.75×9.9 1.28×8.6+0.72×8.6

9.6×0.35

0.25×0.73×4

96.51×3.1+3.1×4.49-3.1 96.51×3.1+3.1×4.49-3.1

5.29 ×10.1-0.529

0.025×9.3×0.4

0.25×3.2×8 1

六、小数竖式计算并验算

75.6÷18

57.38÷95

0.21÷12

4.32÷3.6 78.48÷24

29.29÷29

15.06÷15

24÷96 0.612÷18

59.8÷23

19.76÷52

50.4÷28 43.5÷29

18.9÷27

1.35÷15

15.6÷1.2 32.8÷16

1.35÷27

28.6÷1.1

20.4÷24 75.6÷1.8

78.48÷0.24

0.612÷0.18

43.5÷0.29

32.8÷0.16

10.5×25

70.05×0.4

305×0.18

405×0.13

5.4×0.96

5.5×0.07

7.8×0.32

8.65×8.5

9.83×2.6

7.56÷18

78.48÷24

6.12÷1.8

0.756÷0.8

78.48÷2.4

80.6×1.5

1.25×8.8

0.25×0.404

43.5÷2.9

32.8÷1.6

1.25×7.8

0.612÷0.18

43.5÷0.0029

0.5738÷9.5

29.29÷29

0.598÷23

0.189÷2.7

1.35÷27

70.5×25

380.2÷4

705×0.14

0.202×0.11

0.105×0.15

0.0026×203

0.65×1.3

0.64×0.98

0.12×0.14

5.738÷95

2.929÷29

59.8÷23

0.5738÷9.5 29.29÷2.9

8.06×25

0.24×2.5

6.5×1.8

18.9÷27

1.35÷27

0.24×2.05

0.598÷2.3

0.189÷2.7

0.0021÷1.2

0.1506÷15

0.1976÷52

0.135÷1.5

28.6÷0.11

70.05×4

6.05×25

2.03×0.13

0.34×0.126

0.18×4.3

0.65×0.107

0.03×70.2

0.37×0.516

0.128×0.04

0.21÷1.2

15.06÷1.5

19.76÷5.2

0.0021÷0.12

0.1506÷0.15

5.8×0.165

0.045×1.04

0.025×3.06

1.35÷1.5

28.6÷1.1

0.025×1.04

1976÷5.2

135÷1.5

4.32÷3.6

0.24÷96 50.4÷0.28

1.56÷12

0.204÷2.4

0.2625÷2.5 4.5×0.105

10.2×2.03

0.104× 0.32

2.03×0.36

0.62×5.02

8.7×0.902

0.13 ×5.706

4.8×0.29 4.32÷3.6 0.24÷9.6 0.504÷0.28

4.32÷3.6

0.24÷96 2.6×0.305

6.4×305

0.15×2.08

0.156÷1.2

20.4÷0.24

1.4×305

50.4÷0.28

篇8:五年级上册数学小数除法知识点

一、了解学情,因“学”施教

这是笔者参加学科带头人考核的一节课,初看教学内容,心里一片茫然:小数乘、除法是两个单元的教学内容,涉及知识点多,如何在一节课中复习?怎样确定重难点?各块知识有怎样的联系,如何建立联系?如何组织自主学习、查漏补缺?计算是学生每天都要用到的基本技能,还需要复习吗?带着疑问,笔者进行了试教,结果出乎我的意料。学生的遗忘程度是比较严重的,表现在方法淡忘,计算速度慢,正确率低。相对计算能力来说,算理掌握更加薄弱,表现出会算不会说、不能抓住重点说等情况。正因为对算理理解不深,基础知识不扎实,所以一碰到灵活变化的问题,学生只能凭记忆猜测,而不是有理有据地思考。由此看来,不仅最基本的计算方法需要复习,而且与相关知识之间也需要有一个联系与沟通的过程。根据这些信息,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小数乘、除计算方法的复习,沟通小数乘除与整数乘除之间的关系。通过联系实际,进一步理解小数乘、除的意义,通过纵横比较,促成新旧知识构成有机体系,完善知识结构,提高数学能力。教学之后,深感了解学情对上好课的重要作用,所谓“以学定教”也是这个道理。

如何才能了解学情呢?除试教外,笔者认为在单元复习前先做一份单元评价卷也是一种好方法。当然,做这份评价卷的目的是了解学生掌握了什么,遗忘了什么,普遍的问题是什么,哪些内容需要着重讲,哪些技能需要重点练。在分析的基础上制订单元复习计划,使普遍问题得到重点突破,难点问题得到逐一解决,从而达到“回忆知识、理解意义、熟练技能、发展能力”的目的。而目前我们的实际情况是试卷做了不少,但缺少对情况的分析与整理,缺少根据问题而作的教学设计。盲目随意的练习增加了学生的负担,效果差。“了解学情”并依据实际情况应是上好复习课的第一步。

二、有做有说,先做再说

在试教时,笔者让学生先回忆算理,再练习巩固,结果不仅学生说不清算理,而且,由于四年级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弱,一个同学在说的时候多数学生不能随着说而思考,反而使教学成为教师与个别学生的对话过程,效率低。正式施教时,我让学生先举例再“说”,先完成典型题目再“说”。如“说说为什么积有三位小数”“为什么这里被除数去掉小数点后还要添一个0”“这些题目中,你回忆起什么”等,针对具体问题说,能给学生留下更深刻的印象。请看教学过程回顾。

师:还想得起我们是怎样学会小数乘法的吗?

生:噢,是与整数乘法相比较得出的,先按整数乘法去乘,再在积中点小数点。

师:你能举例说明吗?

生:比如0.1×1=0.1,就是先想1×1=1,再在积中点上一位小数。

生:比如0.125×8=1,是先想125×8=1000,再在积后面数出三位,点上小数点。

生:0.3×0.4=0.12,是根据3×4=12来的。

师:那么根据3×4=12,你还能说出一些小数乘法与它的结果吗?

生:0.03×4=0.12

生:0.03×0.04=0.0012

生:0.003×0.04=0.00012

师:这些积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小数位数呀?

生:比如第三个,一个因数是三位小数,另一个因数是两位小数,积就会有五位小数。

生:因数中共有几位小数,积就会有几位小数。

生:那也不一定,当两个因数相乘,积的末尾是0的时候,小数末尾的0要去掉,比如刚才我们说的0.125×8=1。

生:比如第二个,一个因数缩小100倍,另一个因数也缩小100倍,积就会缩小10000倍。

这样的过程使算理一目了然,与整数乘法算理的沟通也水到渠成。“有做有说,先做再说。”这既是教师了解情况的需要,是使教学有针对性的过程,也是小学数学学习过程的一个普遍规律,更是小学生年龄特征对教学所提出的要求。

三、抓住基础,立足原理

复习课往往时间紧、内容多,如果面面俱到就如蜻蜓点水,达不到巩固、提高的目的。因此教师们往往放弃简单内容,而选择难的、繁的、易错的练习给学生复习。笔者试教时也是这样想的,因此没有基础练习,而选择了一些学生最易出错的判断题为教学内容。但是,当学生对题目“10.8÷4.5= () A、3.4 B、2.4 C、24”进行选择时,一个中上水平的学生说:“肯定选C,因为被除数与除数都是整数,商就不会是小数了。”可见,不从基础、原理开始,“难的、繁的、易错的”题,会使教学如空中楼阁,达不到巩固与发展的目的。教学需要从基础开始,立足原理,这样才能起到查漏补缺、促进发展的作用,这是符合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的。在布鲁纳看来,学习结果就是形成认识结构,所以他强调要促使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包括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其内部规律。它的好处有:第一,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学科的具体内容,因为多数具体的问题只是一些原理、法则的具体化而已;第二,有助于学习内容的记忆,一门学科的基本结构实际上是一种概括性较高的结构化、系统化的知识网络,它有简约记忆、利于检索和提取信息的作用;第三,有利于迁移,基本概念及原理具有普遍性以及很强的基础性与再生性,利于广泛迁移。因此,在正式教学时,笔者不仅让学生先做再说,从比较中说,而且把一组易错题的选择判断改为如下一组最基本的练习,并让学生根据实际说理由。

结果,同学们的讨论可热烈了。

生:一个非0的数乘一个小于1的数,结果是小去的。而如果乘以一个大于1的数,结果是大起来的。

生:这就如买苹果,如果苹果是3元1千克,那么买的苹果超过1千克,就不止3元,如果不到1千克,就不需要3元。

生:这里一个因数是15元,那我就假设1千克猪肉是15元,如果买的千克数不到1,那就不需要15元,如果多于1千克,那就不止15元。

生:从第二行的两个看,除法与乘法正好相反,一个非0的自然数,如果除以小于1的数,结果是大起来的,除以一个大于1的数,结果是小下去的。

师:唉,为什么刚好相反呢?也能结合实际例子来说吗?

生:比如买本子,如果本子刚好一元一本,那么15元就买15本,如果本子价格不到1元,只有0.8元,那么15元就不止买15本了。反过来,如果本子是1.6元一本,那么15元还不够买10本呢。

生:我可以结合第三组说说为什么。如果买的东西越贵,那么同样的数量,总价就越多。而如果东西贵,同样的钱买的件数就少。

生:我可以结合第四组,说说什么时候积不变,什么时候商不变,比如……

看同学们的讨论过程,各种例子举不胜举,学生把怎样的情况下积不变,怎样情况下商不变,什么情况下积越大,什么情况下商越小,乘除的区别等都说了出来,思维非常活跃。这不正是“原理性”的知识理解之后,对学习所起的正迁移作用吗?其实,我们可以反思,出错的原因正是对原理理解不透彻,需要进一步理清。因此,复习需要从基础、原理开始,并创设一定的情境使之得到更好的理解。

四、纵联横比,形成结构

复习课不仅要回顾、巩固原有知识,还要对相关知识进行联系、沟通,把平时学的散乱知识形成一个知识体系,逐渐完善认知结构。小数乘、除法建立在整数乘除法的基础上,它与整数乘除有着密切联系。同时,小数乘、除也有其本身的知识结构。比如小数乘法可分为小数与整数相乘,小数与小数相乘;小数除法有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也有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等。理清这些知识的联系与结构,都是这节课的重要目标。为实现这个目标,笔者突出了以下两点。

1. 纵向联系。

整节课是以指向“联系”的问题串联的。课开始教师就问:“还想得起我们是怎样学会小数乘法的吗?”这个问题就是想唤起学生对整数乘法的回忆。接着通过学生举例说算理,实现了算理的沟通。在过渡到小数除法的复习时,教师又有意识地说:“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有紧密的联系,那么小数除法与整数除法有怎样的联系呢?”这个问题也是指向联系与沟通,学生马上想到“把除数转化成整数”等。最后在与生活实际的沟通联系时,教师又说:“能结合生活实际说说为什么填‘>’‘<’‘=’号吗?”使学生把算理与生活结合起来,使算理易于理解,便于记忆。

2. 横向比较。

比如在小数乘法的复习时,教师让同学们计算以下三道题,然后比较。

这里既有小数乘整数,也有小数乘小数,既有需要去掉小数末尾0的,也包括积的位数不够,需要添0的。通过典型题的分析,领会小数乘法的计算关键之处。

比如在小数除法的复习时,教师设计了如下五道题:

第一道是整数除法,第二、三道是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第四、五两道是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而且分别是除数与被除数小数位相同与不相同的情况。这样,通过反馈、比较,可得出以下板书,有效实现知识的联系与沟通。

{{除乘、除本身的结构之外, 乘与除之间也存在一些重要联系, 因此安排了最后一个环节:在 () 里填“>”“<”或“=”号 (上面已提到过) , 为的是把小数乘、除的比较放在一综合的、与生活实际结合的情境中, 进一步达成“形成知识体系”的目的。

五、综合练习,促进发展

任何一节课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即在原来的基础上获得发展,复习课也一样。因此,在回忆、整理知识的基础上,还需创设知识运用的情境,让学生把自己的理解、认识、能力等运用到实际情境中,在实践中检验,在运用中发展。因此,在这节课的最后环节,我安排如下一题,让学生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老师想用40元买学习用品送给同学们,先花了10元钱买了20本小练习本。还想再买20支水笔,水笔的单价是练习本的2.8倍。

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不同的学生可以提出不同难度的问题,通过交流可以相互启发与促进,也是一个小数乘、除法综合运用的问题,可以起到检验、巩固、发展的作用。

上一篇:妈妈,我讨厌你初二作文下一篇:老人过生日主持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