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现状与发展

2024-05-29

绿色建筑现状与发展(精选6篇)

篇1:绿色建筑现状与发展

中国绿色建筑发展现状与态势

[来源:中国暖通空调网责任编辑:中国节能建筑网时间:2012-12-21]直达节能吧

[字体: ]

2012年10月24日,在以“绿色低碳和谐共赢”为主题的第十八届全国暖通空调制冷学术年会大会论坛上,中国绿色建筑与节能委员会主任、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顾问总工程师王有为做了“中国绿色建筑发展现状与态势”主题发言。

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情况已经有起步阶段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王有为主任从以下七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一、绿色建筑标识数量

注:住宅建筑193个,公共建筑160个。

绿色建筑标识分为两种,一种为设计标识,工程审查结束后即向国家提出申请,这个为设计标识。另一个为运行标识,建筑物竣工以后投入运行一年,通过一年四季不同气候得出的能效数值,通过申请得到的标识。目前来看运行标识不尽如人意,2009年设计标识18项,运行标识为2项,2010年,设计标识74项,运行标识8项,2011年,设计标识229项,运行标识仅12项。下一步要想对策看如何把运行标识提高上来。

绿色建筑标识从地域分布来看,城市前五名分别为上海(47项)、苏州(41)、深圳(29)、天津(26)、北京(23),省排名前五名分别为江苏(84),广东,上海、天津、浙江。无论从城市还是省的前五名分布,可以看出,绿色建筑在中国的发展不完全是理念的问题,可能跟经济有关系,明显看到东部地区远超过西部地区。南方超过北方。这就是目前中国绿色建筑发展的现状。截至2012年9月,全国已评出556项绿色建筑标识项目,取得绿色建筑标识的建筑达到3815栋,总建筑面积达到5677.6万平方米。

二、标准规范体系

三、人才团队

2009年9月住建部成立了由规划设计、建筑、结构、暖通、给排水、电气、建材、建筑物理、施工等9个专业59位专家组成的“住建部绿色建筑评价标识专家委员会”。2010年9月增补了全国各地的359位专家,并于2011年下半年组织了培训。不仅为国家的绿色建筑开展建立了高层次的人力资源,也便于地方评价机构开展标识工作。高等院校、研究院所、设计院所也纷纷成立绿色建筑研究中心。

四、推广平台

我们国家绿色建筑的推广分为三个层次的平台,第一个为国家级的,每年三月底在北京召开绿色建筑国际会议,世界绿建委主席、各国绿建委主席都要出席。目前召开了八届,已经成为我国的品牌。近期将发布第九届绿色建筑大会的预通知。2012年绿色建筑报告也已于近日启动。

第二个是区域级,绿色建筑与气候是密切相关的,所以把我们国家的绿色建筑按照气候条件分为三大类,分别为夏热冬暖(粤、桂、闽、海南),二是夏热冬冷(中部地区)和寒冷严寒(华北、东北、西北)。“夏热冬冷地区绿色建筑联盟”、“夏热冬暖地区绿色建筑联盟”和“严寒和寒冷地区绿色建筑联盟”相继成立,标志着我国绿色建筑发展进入了一个区域合作的新阶段。实践证明,区域联盟是我国比较行之有效的方式。

第三个是地方级,省市级绿建委组织召开地方的绿色建筑推广大会。

五、政策法规

2012年4月,财政部和住建部联合颁发167号文件《关于加快推动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内容涉及到充分认识绿色建筑发展的重要意义;推动绿色建筑发展的主要目标与基本原则;建立健全绿色建筑标准规范及评价标识体系,引导绿色建筑健康发展;建立高星级绿色建筑财政政策激励机制,引导更高水平绿色建筑建设;推动绿色建筑生态城区建设,规模化发展绿色建筑;引导保障性住房及公益性行业优先发展绿色建筑,使绿色建筑更多地惠及民生;大力推进绿色建筑科技进步及产业发展,切实加强绿色建筑综合能力建设等几个方面。指出推进绿色建筑发展的基本原则是因地制宜,经济适用,合理制定地区绿色建筑发展规划和技术路线,建立健全地区绿色建筑标准体系;整体推进,突出重点;合理分级,分类指导;激励引导,规范约束。

在财政激励方面,2012年奖励标准为二星级绿色建筑45元/平方米(建筑面积),三星级绿色建筑80/平方米(建筑面积)。保障性住房发展一星级绿色建筑达到一定规模的也将优先给予定额补助。奖励标准将根据技术进步、成本变化等情况进行调整。需要注意的是一个是高于设计收费标准,绿色建筑成本增量相比,大概接近50%,这个文件是仅限于2012年,奖励的额度会浮动,绿色建筑标准还在修编当中,门槛高低仍未定。奖励对象对公益性建筑、商业性公共建筑、保障性住房等,奖励资金兑付给建设单位或投资方;对商业性住宅项目,各地应研究采取措施主要使购房者得益。奖励时间规定是对审核通过的绿色建筑项目给予以备案,项目竣工验收后,其中大型公共建筑投入使用一年后,两部组织能效测试机构对项目的实施量、工程量、实际性能效果进行评价,并向社会公示,再给予财政奖励。

另外原有的激励政策,有象在可再生能源示范城市补助方面,太阳能利用400万平方米以上的8000万元,200-400万平方米的5000万元。供热计量改造方面,严寒地区每平米补助55元,寒冷地区每平米补助45元。太阳能光电利用方面每W补助约15元。之外还有物业税减半征收、土地招拍挂前置条件、容积率返还5%和购房贷款利率优惠等“以奖代补”的经济激励政策。

六、规模化发展

住建部对于我国绿色建筑的规模化发展有三大措施:

一、到十二五末,京、沪、津、渝(四直辖市)、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海南(东部六省)及深圳、厦门、宁波、大连城镇新建房地产项目50%达到绿色建筑标准。

二、绿色生态城区的新建建筑全国执行《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的一星级及以上的评价标准,其中二星级及以上绿色建筑达到30%以上。

三、绿色建筑奖励及补助资金、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资金向保障性住房及公益性行业倾斜,保障性住房发展一星级绿色建筑达到一定规模的也将优先给予定额补助。

在这里提醒大家关注《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修编工作,本次修编有三个改变,第一个是从条数计数法判定级别改为分数计数法判定级别,突出了权重的意识。第二,增加“施工”章节,体现了全寿命概念。第三,取消了“优选项”,增加了“创新分”。目前该标准正处于征求意见与试评阶段,有望年底评审。

七、国际合作

有中美合作(清洁能源项目、建筑碳排放);中德合作(公共建筑‘中小学校和医院’节能项目、超低能耗被动房建筑技术研究与示范、中德建筑节能与低碳生态示范城市);中澳合作(每年一次论坛在两国轮流召开、南京既有建筑的绿色化改造);中英合作(合作在京建‘北京绿色建筑示范区’)等,在此不作赘述。

一、绿色建筑设计原则

1.生态性原则

所谓的生态性原则,就是指建构绿色建筑人文理念要以现代生态科学为前提,所提出的人文理念必须体现尊重自然、尊重生态规律和维护我国及全球生态系统动态平衡的客观要求。绿色建筑首先要遵循的是生态性原则,即适应自然条件,保护自然环境。通过蓄热等措施减少能源消耗,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并充分利用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包括太阳能、风能、水利能、海洋能、生物能等,减少对于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尽可能地减少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构建和谐的生态环境。

2.以人为本原则

人是社会的主体,不能以降低生活质量,牺牲人的健康和舒适性为代价。

在绿色建筑中强调舒适不是以牺牲建筑生态性为前提,而是在环保节能的基础上强调人的主观舒适度,譬如在建筑上应用新型的建筑节能材料,通过提高维护结构的保温和隔热性能,利用太阳能冬季取暖,夏季降温,通过遮阳设施来防止夏季过热,最终提高室内环境的舒适性,达到很好的效果。

3.合理选址原则:

绿色建筑强调要因地制宜,不能照搬肓从,任何一个区域规划、城市建设或者单体建筑项目,都必须建立在对特定地方条件的分析和评价的基础上,其中包括地域气候特征、地理因素、地方文化与风俗、建筑机理特征、有利于环境持续性的各种能源分布等等。例如位于美国匹兹堡市郊区的熊溪河畔,由F·L·赖特设计的流水别墅,充分的整合地形、风景等因

[论文网 ]素,创造出了一个非常优美和谐的环境。

4.整体设计原则

绿色建筑还强调整体设计思想,结合气候、文化、经济等诸多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不能仅仅着眼于局部而不顾整体。例如,热带地区如果使用保温材料和蓄热墙体就毫无意义。对于寒冷地区,如果窗户的热性能很差,用再昂贵的墙体保温材料也不会达到节能的效果。由此可见,整体设计将对建筑的节能以及舒适性产生巨大的影响。

5.和谐原则

即关注建筑整个生命周期。建筑作为人类行为的一种影响存在结果,由于其空间选择、建造过程和使用拆除的全寿命过程存在着消耗、扰动以及影响的实际作用,因此关注它的生命周期,不仅使它在使用阶段能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低耗无害的空间,而且在拆除后对环境的影响很小,拆除材料也可以进一步循环利用。

6、经济原则

绿色建筑的建造、使用、维护是一个复杂的技术系统问题,更是一个社会组织体系问题。在建设时以最小的投入得到最环保、最利于人居住的环境是每个单位、每个居民的愿望。因此,我们要推动经济型节能材料的发展,使建筑更加环保、更加节约资源、

篇2:绿色建筑现状与发展

班级:SJ0934班

姓名:姚璟

学号:200920232026

一、引言

“环保、生态、绿色、健康”已成为21 世纪人们生活的主题概念。其中“绿色”成为人们现代生活的主要追求。绿色食品、绿色消费、绿色照明、绿色建材、绿色家装等新名词的出现,使21世纪即将成为一个“绿色”时代。且人类社会面临的两大问题——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已成为当今全球经济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巨大挑战之一。我国是能源消耗大国,建筑能源消耗量占社会能源总消耗量已由上世纪70 年代末的10%,激增到2007 年的27.6%。每年城乡新建房屋建筑面积近20 亿平方米,其中80%以上为高耗能建筑;既有建筑近400 亿平方米,95%以上是高能耗建筑。随着我国城市化和房地产业的高速发展,环境保护、资源利用、能源供应方面的压力也日益增大。面对这种形势,在建筑领域落实可持续发展观,走建筑“绿色化”之路,是我国乃至世界建筑的必然发展趋势。

建筑绿色化或绿色建筑源于上世纪70 年代初能源危机的“节能建筑”风潮,后来结合“生态建筑”的环境设计理念,再融合最新的地球环保评估与生命周期评估LCA(Life Cycle Assessment),而成为崭新的建筑科学体系。建筑是由建筑材料构筑的,建筑材料是建筑的基础,设计师的思路和设计必须通过“材料”这个载体来实现。要实现建筑绿色化,必须积极研究和应用绿色建筑材料。

二、绿色建筑材料的定义及特征

1988 年第一届国际材料科学研究会议首先提出了绿色建材的观念,1992 年联合国召开了环境与发展大会,1994 年又增设了“可持续产品开发”的工作局,国际标准机构ISO 也讨论制定了对环境友善产品的标准,积极推动绿色建材的发展。目前对绿色建材较为全面的定义是:采用清洁生产技术,不用或少用天然资源能源,大量使用工农业或城市固体废弃物生产,产品无毒害、无污染、无放射性,达到使用周期后可回收利用,有利于环境保护和人体健康的建筑材料。绿色建材是生态环境材料在建筑材料领域的延伸,它并不是一种单独的建材产品,而是对建材“健康、环保、安全”等属性的一种要求,对原料加工、生产、施工使用及废弃物处理等环节贯彻环保意识并实施环保技术,保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概括起来,绿色建材区别于传统建材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以下5 个方面:(1)从原材料选用上,绿色建材生产所用原材料尽可能大量使用尾矿、废渣、垃圾等废弃物;(2)从生产技术上看,绿色建材生产采用低能耗制造工艺和不污染环境的生产技术;(3)从生产过程看,绿色建材在产品生产过程中,不使用有毒有害的催化剂,产品不含重金属等有害物质,三废排放量最小化或使之得到有效净化处理;(4)从使用过程看,绿色建材产品设计是以改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为宗旨,产品不仅具有优良的性能,而且无毒无害;(5)从废弃过程看,绿色建材产品可循环利用或可回收利用,不产生污染环境的废弃物。

三、当代绿色建筑材料发展现状及主要种类

日本、美国及西欧等发达国家都投入很大力量研究与开发绿色建材。国际大型建材生产企业早就对绿色建材的生产给予了高度重视,并进行了大量的工作。

1、绿色建材在国外的发展

为了绿色建材的发展,1978年德国发布了第一个环境标志“蓝天使”,使7500 多种产品得到认证。美国环保局(EPA)和加州大学设置了室内空气研究计划,研究和制订了评价建筑材料释放VOC的理论基础,确定了测试建筑材料释放VOC的体系和方法,提出了预测建筑材料影响室内空气质量的数学模型。1988年加拿大开始环境标志计划,至今已经有14个类别的800 多种产品被授予环境标志。丹麦、挪威推出了“健康建材”(HMB)标准,国家法律规定,对于所出售的涂料等建材产品,在使用说明书上除了标出产品质量标准外,还必须标出健康指标。瑞典也积极推动和发展绿色建材,并已正式实施新的建筑法规,规定用于室内的建筑材料必须实行安全标签制,并制订了有机化合物室内空气浓度指标限值。另外,芬兰、冰岛等国家于1989年实施了统一的北欧环境标志。1988年日本开展环境标志工作,至今已经有2500 多种环保产品,十分重视绿色建材的发展。

2、绿色建材在国内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对住宅的质量与环保要求越来越高,使绿色建材的研究、开发及使用愈来愈深入和广泛。建筑与装饰材料的“绿色化”是人类对建筑材料这一古老的领域的新要求,也是建筑材料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我国的环境标志是于1993年10月公布的。1994年5月17日中国环境标志产品认证委员会在北京宣告成立。1994年在6类18种产品中首先实行环境标志,水性涂料是建材第一批实行环境标志的产品。1998年5月,国家科技部、自然基金委员会和863计划新材料专家组联合召开了“生态环境材料讨论会”,确定“生态环境材料”应是同时具有满意的使用性能和优良的环境协调性,并能够改善环境的材料。我国“绿色建材”的发展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仍处于初级阶段,今后要继续朝着节约资源、节省能源、健康、安全、环保的方向发展,开发越来越多的、物美价廉的绿色建材产品,提高人类居住环境的质量,保证我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现代绿色建筑材料种类和数量很多,主要有:

(1)、现代绿色混凝土材料。混凝土是现代建筑的主要建筑用材,所以发展绿色混凝土材料对于绿色建筑至关重要。①高性能混凝土材料。高性能混凝土是一种新型的高技术的混凝土,其大幅度的提高常规混凝土性能的基础上,具有优良的耐久性、适用性、工作性、各种力学性能、体积稳定性和经济合理性等性能。②利用废弃混凝土生产的绿色混凝土。现在大量的研究表明,废弃混凝土可用作再生混凝土的骨料,也可取代部分优质石灰石生产水泥。实验表明再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可满足设计要求,其它力学性能指标和耐久性指标与普通混凝土基本接近(抗压强度、弹性模量有所降低),用水量比普通混凝土多。③加气混凝土。加气混凝土(其中一类)是以石英沙为基础,以水泥和石灰为胶凝材料,以石膏为硬化剂,铝粉为发泡剂,经高温高压养护后形成的多孔状材料。④合成纤维混凝土。合成纤维混凝土现已得到广泛应用。对增强混凝土早期抗拉强度,防止早期由沉陷、水化热、干缩而产生的内蕴微裂纹,减少表面裂缝和开裂宽度,增强混凝土的防渗性能、抗磨损抗冲击性能及增强结构整体性有显著作用。⑤多孔预制块植栽混凝土。植栽混凝土有连续的空隙,在空隙部分,使用特殊的工艺技术填充无机培养土、肥料和种子等混合生长基料,施工后,种子发芽和生长所需要的水分,除靠保存在生长基料中的雨水外,还可吸收植栽混凝土下面的基层培养土中的水分,不需要另外浇水,这样既实现了绿化,有能防止构筑物表面被污染和侵蚀。植栽混凝土还具有相当好的透水性能,雨水可向地下渗透,这样有可以补充地下水资源,有可以减少城市市政雨水管道的排水压力。

(2)、木材。木材成为现代绿色建材的亮点,其随着技术的进步出现了许多新的使用形式。①彩色木材:利用先进的染色技术,使原生树木中所没有的色彩渗透在木材组织中,形成彩色木材。彩色木材适合作家具、天花板、墙面等大面积表面装饰,别有情调。②瓷化木材:用饱含钡离子的化学溶液浸泡木材使钡离子扩散、渗透到木材组织和细胞内,采用一定的工艺处理过程,木材变成瓷化木材。瓷化木材疏水、稳定、阻燃性能优异。③塑化木材:将乙烯类树脂加压注入木材内部,形成塑化木材。塑化木材具有很强的压缩、弯曲、剪切综合强度,大大地缩小了诸如劈裂等缺陷,具有很强的耐磨强度和硬度。塑化木材将广泛用于地板装修工程中。④疏水木材:疏水木材在潮湿空气中膨胀率只有普通木材的一半,吸水率只有普通木材的1/5,疏水材料的原理是将木材中亲水性的活性羟基转化成疏水性的乙酰基。疏水木材可以用作浴室内装修、桌面和船舶内家具等,还可用于露天的装修。

(3)、保温隔热材料。保温材料根据其在围护结构的使用部位不同,可分为内、外保温隔热材料;根据其状态的不同分为板块状、浆体状保温隔热材料。优良的板块状保温隔热材料有:发泡型聚苯乙烯板(EPS),挤出型聚苯乙烯板(XPS),岩棉板,玻璃棉板等不同材料。浆体状保温隔热材料目前主要用于外墙内保温,也用于隔墙和分户墙的保温隔热。浆体状材料有两种类型,以胶凝材料为主的固化型和以水分蒸发为主的干燥型。其主要成分是由聚苯粒、矿物纤维、硅酸盐为主的多种材料,经一定的生产工艺复合而成的轻质保温材料。此外保温隔热材料还包括其它一些常用材料:空隙性材料,如空心砖、加气混凝土块;断桥隔热铝合金窗框,用导热性远远低于铝的隔条将铝型材隔断,形成铝材—隔热条—铝材组成的铝合金门窗型材;LOW—E 低辐射保温玻璃、中空玻璃、夹胶玻璃等。

(4)、防水材料。现代绿色建筑防水材料不仅具有基本的防水功能还具有其它如保温、去污等功能,并在生产和使用的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较小。①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这种涂料既有水泥类胶凝材料高强度,易与潮湿基面粘结的性能,又兼有聚合物涂膜弹性大,防水性好的优点,尤其是以水作为载体,克服了沥青、焦油、有机溶剂型防水材料易造成环境污染的弊端,是一种无毒无害、可湿作业、施工简便的新型绿色环保防水材料。②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是指材料中含有的活性化学物质向混凝土内部渗透,在混凝土中形成不溶于水的结晶体,堵塞毛细孔道,从而使混凝土致密的防水材料。其防水性能及其优良。③聚乙烯双面复合防水卷材。聚乙烯双面复合防水卷材采用高压法生产低密度线性聚乙烯树脂为主要原料,两面复合化学纤维无纺布,并经特殊的工艺加工而成。具有较好的综合技术性能,如抗拉强度高、抗透气能力大、低温柔性好,适应温度范围宽,-45℃~110℃无变化,抗自然老化能力强,有较好的气密性,耐酸和碱腐蚀,使用寿命长等特出优点,是新建房屋或旧房维修较好的新材料。

4、以下对当代几种主要的绿色建筑材料的情况作简单介绍:

水泥和水泥混凝土是目前用量最大的建筑材料,传统水泥消耗大量矿产资源和能源,随着科技的进步,目前已经出现了生态水泥。生态水泥以各种固体废弃物包括工业废料、废渣、城市垃圾焚烧灰、污泥及石灰石等为主要原料制成,其主要特征在于它的生态性,即与环境的相容性和对环境的低负荷性。近年来开发出的以高炉矿渣、石膏矿渣、钢铁矿渣以及火山灰、粉煤灰等低环境负荷添加料生产的生态水泥,烧成温度降至1200~1250℃,相比传统水泥可节能25%以上,CO2总排放量可降低30%~40%。虽然由于各添加料本身化学成分的变异而造成生态水泥的化学成分有所波动,但基本矿物组成、性能与普通硅酸盐水泥接近,相差不多。

建筑玻璃是现代建筑采光的主要媒介。普通平板玻璃透光性很好,但太阳光在普通平板玻璃的可见光谱和近红外线部分的透过率都很高,并不是一种绿色玻璃。目前研发并应用于实体工程的中空玻璃、真空玻璃、真空低辐射玻璃等绿色玻璃使用寿命长、可选择性透过、吸收或反射可见光与红外线,是一种节能玻璃。

墙体材料是一种量大且面广的建材产品,我国某些地区墙材构成中主要的产品仍然是传统的实心粘土砖,而实心粘土砖是典型的耗能高、资源消耗大和使用过程中保温隔热效果差的产品。绿色墙体材料具有自重轻、强度高、防火、防震、隔声性能好、保温隔热、装配化施工、机械加工性能好、防虫防蛀等多种功能,目前已广泛应用的包括新型泰柏板、3E 轻质墙板、加气混凝土砌块条板、混凝土空隙砌块、压蒸纤维增强水泥板与硅酸钙板等。

化学建材是建筑给排水、装饰装修时大量使用的一类材料。目前化学建材的绿色化主要通过优化生产工艺,使用无污染的原配料,使用时不产生有害物质等方面来实现,主要绿色产品如水性涂料,天然织物墙纸,HDPE、PP 等树脂制成的给水管道等,PVC 塑料门窗及防水卷材等。

此外,发达国家开发出许多绿色建材新产品,如可以抗菌、除臭的光催化杀菌、防霉陶瓷;可控离子释放型抗菌玻璃;电致臭氧除臭、杀菌陶瓷等新型陶瓷装饰装修材料和卫生洁具。这些材料用于居室,尤其是厨房、厕所以及放鞋柜等细菌和霉菌容易繁殖产生霉变、臭味的地方,是改善居室生活环境的理想材料,也是公共场所理想的装饰装修材料。总之绿色建材在要求实用功能及外表美观之外,更强调对人体、环境无毒害、节能、无污染。

现代绿色建筑材料具有其发展的必要性,是现代建筑材料的发展方向,日益的受到各界的重视。现代绿色建筑材料的发展现状呈现良好的态势,表明其将有非常好的发展前景,将有越来越多的新型、高质量的绿色建筑材料被开发和使用。

四、当代绿色建筑材料的发展趋势

近二十年来,欧美、日等工业发达国家对绿色建材的发展非常重视,已就建筑材料对室内空气的影响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基础研究工作,并制订了严格的法规。1992年联合国召开了环境与发展大会,1994年联合国又增设了可持续产品开发工作组。随后,国际标准化机构也开始讨论环境调和制品的标准化,大大推动着国内外绿色建材的发展。从当代绿色建材的发展现状来看,目前,国际对于绿色建材的发展走向有以下3个主流观点:

1、删繁就简:这主要是针对一些地方存在的铺张浪费和豪华之风而言的。国外已经将省钱(saving money)当作可持续发展建筑的一项指标。创造一种自然、质朴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是一致的,也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必然要求。

2、贴近自然:选用自然材料,提倡突出材料本身的自然特性,例如木结构建筑。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开始流行起来的稻草板建筑材料有其生态优势,其主要原料稻、麦草是可再生资源;生产制造过程中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等,这些都是发达国家的用材趋势。

3、强调环保: A、有益于人体健康,例如加拿大的Ecologo标志计划和丹麦的认证标志计划等,就主要是从人体健康方面出发来考虑的。B、有益于环境,对于生态环境材料,不仅要求其不污染环境,而且还要求其能够净化环境。如带有TiO2光催化剂的混凝土铺路砌块已开始走出试验室,铺设在交通繁忙的道路边的步行道,进行消除氮氧化物、净化空气的应用性试验。C、减少环境负荷。一是降低能量损耗,减少环境污染;二是充分利用废弃物,以减少环境负荷。利用固体废弃物研制建筑材料是绿色建材发展的最重要的途径。

在宏观经济的有力地支撑和有效推动下,21世纪成为了我国建筑业快速、持续发展的新时代。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城镇化的大力推进,特别是我国新一轮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开发为建筑业的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机遇,如此庞大的建筑市场需要消耗大量的建筑材料,因此,建筑材料的 “绿色化”是我国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根据国外绿色建材发展的情况,结合国内具体实际,笔者认为我国绿色建材将按如下趋势发展:

1、资源节约型绿色建材。建筑材料的制造离不开矿产资源的消耗,某些地区由于过度开采,导致局部环境及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资源节约型绿色建材一方面可以通过实施节省资源,尽量减少对现有能源、资源的使用来实现,另一方面也可采用原材料替代的方法来实现。原材料替代主要是指建筑材料生产原料充分使用各种工业废渣、工业固体废弃物、城市生活垃圾等代替原材料,通过技术措施使所得产品仍具有理想的使用功能。

2、能源节约型绿色建材。节能型绿色建材不仅指要优化材料本身制造工艺,降低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能耗,而且应保证在使用过程中有助于降低建筑物的能耗。降低使用能耗包括降低运输能耗,即尽量使用当地的绿色建材,另一方面要采用有助于建筑物使用过程中的能耗降低,如采用保温隔热型墙材或节能玻璃等。

3、环境友好型绿色建材。环境友好是指生产过程中不使用有毒有害的原料、生产过程中无“三废”排放或废弃物可以被其他产业消化、使用时对人体和环境无毒无害、在材料寿命周期结束后可以被重复使用等。

五、结语

篇3:绿色建筑技术现状与发展策略分析

关键词:绿色建筑,施工技术,现状,发展策略

0.引言

由于全国经济的不断发展, 环境问题日益严重, 能源紧缺已经成为了一个国际性的大问题, 而建筑行业对能源消耗的量是非常巨大的。为了解决能源资源危机问题, 建筑行业对于加强绿色建筑的技术研究的重视度也越来越高。建筑行业本身就是为人们提供房屋和设施建设的行业, 而使人类长久的发展才是建筑行业的最终目标,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 加强绿色建筑的设计、施工技术是非常必要的。我国绿色建筑设计施工技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如何加强我国绿色建筑施工技术是建筑行业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1. 我国绿色建筑技术的发展现状

1.1 我国绿色建筑实施体系不完善

与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绿色建筑施工技术起步的比较晚, 缺乏足够的经验, 再加上我国科学技术水平整体偏低, 对于绿色建筑无论是在硬件上还是软件上的配置都不够成熟, 对于绿色建筑的建设重点都放在建筑的实施过程以及建筑设计的过程, 而并没有加强对技术的研究, 所以我国对于绿色建筑的评价水平也处在一个比较低的阶段, 其可靠性并不高。由于绿色建筑节能减排的特殊性使得人们在设计的过程中过多的考虑建筑的节能系统以及对建筑的外观设计, 而忽略了建筑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作用与特点, 那就是经济适用。这些原因都使得我国的绿色建筑处于一个发展比较低的水平。我国建筑的耗能量是非常大的, 几乎占了全国总耗能量的三分之一, 不仅如此, 建筑中的建材在生产的过程中的耗能量也是非常巨大的[1]。

我国虽然颁布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 并且对绿色施工也有专门的《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 在这些标准中, 明确规定了室内环境节能设计设计参数、建筑与建筑热工设计以及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节能设计等, 但是在实际施工过程当中, 施工人员并没有对将这一标准落实, 很多设计并没有完全参照这一标准中的数据进行设计, 使得我国绿色建筑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实施。

1.2 绿色建筑的设计能力较低

对于绿色建筑的设计, 很多设计师都缺乏绿色建筑规划的专业知识, 并不能系统的、标准的来进行设计, 这样设计出来的建筑的绿色效应自然是得不到保障的。对绿色建筑的一个完整的步骤首先应该是从市场调查开始的, 由于市场经济的不断改革, 所有的生产设计都应该以市场的需求为主要目标, 根据市场的需求来进行设计。一个完整的绿色建筑设计应该是市场调查、建筑规划、市场运营以及建筑施工, 但是很多设计师并没有按照这一个完整的流程来进行实施。

我国的绿色建筑施工技术基本都是引进国外的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 很多建筑师虽然已经积累了一些绿色施工技术, 但是却没有真正掌握节能环保的具体操作技能。绿色建筑技术是一项学科性很强的技术, 并且它涉及到的领域也非常多, 包括信息技术、市场营销以及节能减排等多方面, 但是设计师掌握的知识却并没有这么系统。绿色建筑方与设计、施工方的交流不够也是导致他们设计不理想的一个重要原因。由于他们缺少系统全面的交流, 建筑施工方对于绿色节能知识缺少系统的了解, 所以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绿色施工并没有很好的实施, 对于施工中存在的通病问题短期内也很难改正过来。最后, 为了培养专业性强的人才, 我国对专业知识的划分越来越细致。建筑行业也是一样的, 对于很多不同方面的专业都进行了特别细的划分, 他们之间缺少必要的交流, 这就造成了整体效率普遍偏低, 甚至只有在建筑规划、设计的后期才会有节能设备以及建筑结构设计的参与, 这些都严重制约了我国绿色建筑的整体规划。

1.3 没有形成完整的经济产业链

由于人们对绿色建筑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 绿色建筑系统的理论知识已经越来越成熟, 技术方面也在不断的进步。但是在实际的施工中却并没有将这些技术很好的运用。由于绿色建筑的技能、技术在不同的地区相差比较大, 不同地区其具有高度的分散性, 这样, 导致了绿色建筑在一些民用建筑中实施起来非常困难, 使得绿色建筑在一些地区往往只是一种形式, 并没有真正起到节能的作用。在我国, 往往一个行业的发展会带动很多行业的发展, 从而又促进这一行业更好的发展。目前在我国并没有形成一条绿色建筑行业完整的经济产业链, 由于经济产业链的不完整使得我国绿色建筑行业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限制[2]。

2. 节能技术层面的绿色建筑发展策略

2.1 合理利用水资源

水资源是人类生活不可或缺的, 而我国又是水资源非常短缺的国家, 很多地区面临着严重缺水的情况, 所以在绿色建筑的发展策略中一定要合理利用水资源。节约用水的主要措施还是开源节流。住宅小区对于水资源的需求量特别大, 所以在住宅小区的建设中, 可以提供两套供水系统, 即饮用水系统和使用水系统。对于饮用水的洁净度的要求比较高, 所以这个系统的水必须是符合饮用标准的要求, 可以供居民煮饭、饮用、冲茶等。而使用水系统提供可以循环利用的水资源, 将区民洗衣洗菜的水以及屋面的雨水引入到蓄水池内, 经过过滤、净化等处理再输入到使用水系统中供居民使用, 这样可以节约大量的用水, 使水资源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

2.2 开发利用可再生资源

节能减排的另一个重要的手段就是开发利用可再生资源。太阳能是一种可再生的取之不尽的能源, 并且非常清洁, 为了减少我国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 就要充分利用可再生资源。在绿色建筑中运用太阳能不但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少对能源的消耗, 并且还可以使环境污染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 它对于太阳能的利用一般从三个层面来实现, 太阳能空调、太阳能热水器和太阳能电池。除了太阳能之外, 浅层地热也是一项可以利用的可再生资源, 对于浅层地热能的运用一般是运用在是运用在建筑物的空气调节系统中, 主要有地埋管换热、地下水换热以及地表水换热三种方式。在进行绿色设计之前, 首先应该对土壤进行测试, 然后根据土壤的不同选择适宜的系统类型和换热设备。为了避免水资源受到污染, 运用浅层地热的时候应该要在没有水污染的情况下进行。除此之外, 还可以利用风力发电、水利发电等充分利用可再生资源, 只有这样, 才能减少对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 最终实现绿色建筑。

2.3 建筑围护结构与智能化系统

建筑在使用过程能量消耗的大小受到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为了实现节能的最终目的, 应该控制透明围护的大面积使用。近几年, 建筑围护结构中透明玻璃的使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但是从节能角度上看应该尽量减少使用。虽然透明玻璃可以使室内的采光效果更好, 在冬天也能一定程度上增加太阳的辐射量, 但是由于我国现在科学技术的发展十分有限, 透明围护结构的热阻比较小, 如果在夏天经过透明围护结构进入到室内的阳关会增加空调系统的负荷, 使得空调系统能量的消耗变大, 或者会在外侧安装具有遮阳效果的卷帘等, 也增加了能源的消耗。所以在绿色建筑施工中应该减少透明围护结构的使用。另一方面, 建筑的智能化系统可以很好的实现建筑节能以及环境保护的作用, 以建筑为基础, 提供良好的建筑设备, 充分利用通信网络系统, 可以为人们提供舒适、安全、便捷的建筑环境[3]。

3. 建筑实践层面的绿色建筑发展策略

3.1 构建多维度的技术体系

绿色建筑的技术体系应该是多维度的, 相互之间应当互为联系。绿色建筑技术体系的组成要同时考虑建筑本身以及城市的整体性, 对于建筑内部的不同专业的技术系统也要同时兼顾, 并且从施工的各个阶段中都要考虑到技术的集成。建筑技术体系的多维度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绿色建筑是城市中的单体模块分配给它的功能配置, 其次是绿色建筑个体的内部的技术集成系统, 最后就是从全寿命周期角度来构建绿色建筑在设计施工以及使用中的技术综合系统。

3.2 走集成优化路线

要对绿色建筑进行改革, 对于技术组织的方式也要发生改变。绿色建筑技术要求其具有系统性以及整体性, 只有改善其技术才能使每一项技术的作用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达到理想的效果。如果只是孤立的提高某一个系统每一个部分的效率, 并不能很好的使整体效果都得到提升, 甚至可能会适得其反, 所以我们主要注重技术的系统化以及整体化。如果不对技术进行优化, 而只是简单的把很多项技术叠加在一起, 会使得系统发生冲突, 甚至会使整个成本增加, 所以我们在进行设计的时候一定要把整体设计的思想贯穿到设计的全过程中, 对技术进行集成与优化, 才能很好的发挥绿色建筑的绿色效果[4]。

3.3 引进本土化技术

由于我国的绿色建筑起步的比较晚, 所以很多新技术以及新产品都是从国外引进的, 很多建筑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完全照搬, 这对我国的绿色建筑是不完全适应的。对于国外引进的一些新技术都要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经过本土化的改造才能适用。绿色建筑技术要充分考虑当地的具体情况, 例如外界环境以及气候等, 同时也要考虑到当地的经济水平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等。总之, 就是要使绿色建筑具有较强的地域性的特点, 任何一项技术都不应该完全照搬, 必须要经过改造方能使用[5]。所以绿色建筑必须要加强对本土化技术的研究, 这样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绿色建筑节能的作用。

3.4 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进行设计施工

在实际的绿色建筑施工过程中, 一定要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进行设计施工, 建筑总平面的布置和设计应该利用冬季日照并且避开冬季主导风向, 利用夏季的自然通风, 建筑的主朝向应该选择本地最佳的朝向或者接近最佳的朝向。对于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应该按照不同的地区根据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和规范中给出的参数进行严格控制。对于采暖、通风和空调节能设计时施工图设计阶段都必须进行热负荷和逐项时的冷负荷进行计算。工程施工阶段严格按照《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的要求组织施工, 采取相应技术措施, 确保绿色施工贯彻到施工的过程, 把绿色建筑施工真正落到实处。

4. 结语

由于能源资源紧缺的国际性问题使得现在对于建筑的设计过程中, 仅仅考虑建筑的美观程度以及整体结构是不够的, 还应该考虑到建筑的生态效益, 实现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最终目的。在实现绿色建筑的过程中应该从节能技术以及实际建筑两个方面来综合考虑, 不但要合理利用水资源、开发利用可再生资源, 建立智能化建筑系统, 同时还应该构建多维度的技术体系、引进本土化的技术。将绿色建筑设计与施工技术、管理措施应用到项目实施的全过程。只有这样, 才能使我国的绿色建筑技术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胡建兰, 王桂秀.政府在推动绿色建筑发展中的作用[J].经济视角, 2013, 32 (05) :56-57.

[2]吕锐锋.发展绿色建筑:深圳城市建设必由之路[J].建设科技, 2014, 25 (07) :42-43.

[3]马维娜, 梅洪元, 俞天琦.我国绿色建筑技术现状与发展策略[J].建筑技术, 2014, 25 (07) :31-32.

[4]仇保兴.绿色建筑——通往节能省地型住宅的捷径[J].中国建设信息, 2014, 25 (05) :34-35.

篇4:浅谈绿色建筑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关键词】绿色建筑技术;现状;发展

0.前言

建筑施工现象随处可见,我国建筑施工企业发展迅速,但是,在建筑施工中,施工材料的合理使用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而实际上,建筑材料浪费现象严重,不但增加了施工的成本费用,而且阻碍着绿色建筑理念的实施,为此,在建筑施工中,要大力提倡绿色建筑技术。

1.绿色建筑技术现状分析

我国建筑施工中,绿色建筑技术已经慢慢开始投入使用,但是,绿色建筑技术在投入使用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造成绿色建筑技术没有得到良好的使用。我国绿色建筑技术与发达国家相比较,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加之我国建筑事业还处于初期阶段,在绿色建筑技术的使用上,还需要进一步的加强与推广[1]。我国越来越多的城市,现如今已经开始出台相关的绿色建筑发展指标,根据该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但是,所指定的地方性标准,在适应上存在很大的难度,为此,得不到推广与使用。我国政府相关部门,已经意识到推广绿色建筑技术的重要性,在建筑企业中使用绿色建筑技术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同时,制订了绿色建筑相关执行条例,现如今,正将绿色建筑理念向我国的各个地区推广,包括西部地区。但是我国的绿色建筑技术在设计与技术水平上需要提高,我国大多数绿色建筑技术,都是从国外引进,本国的绿色建筑技术还未成熟,而且,我国绿色建筑规划师的工作经验有限,对于环保节能结束的操作,并没有完完全全熟知,操作技能上还有待加强。在绿色建筑技术的使用上,规划院、施工方这两者很少进行沟通交流,大部分施工企业本根没有意识到绿色建筑技术使用的重要性,同时也不了解绿色节能方面的知识,绿色建筑技术在施工中难以得到良好的使用[2]。加之,建筑施工做了专业上的分类,导致整体的工作效率、协作性大大降低,在建筑规划后期阶段,才进行节能设备的安装,这样明显不能实现全体绿色建筑规划。另外,我国了掌握绿色建筑技术的施工人员人数非常少,我国所生产出来的绿色建筑材料、硬件等都不够成熟,缺乏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在施工中更是缺乏技术指导,导致我国绿色技能技术无法得到发挥。

2.绿色建筑技术的发展对策

2.1技术理念的改革

要将绿色建筑技术广泛的运用到实际的建筑当中,第一步要做的工作就是进行技术理念的改革,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们的环保意识有待加强,绿色建筑技术的投入使用,是贯彻低碳、环保以及可持续发展观的有效举措。国家要重视绿色建筑工作,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与激励机制,建立一个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并以此为依据,进行示范工程建设,提高技术支撑力,大力提倡了绿色建筑技术的投入使用,不短壮大我国的绿色建筑产业,构建一个环保、节能的建筑模式[3]。支持绿色建筑技术,政府要给予扶持,全面贯彻绿色建筑理念与技术,进行资金的扶持,通过市场的调节,增加资金的投入,全面构建绿色服务体系,从而提高我国绿色建筑的检测水平、设计水平、评价水平、运行管理水平以及科研水平,是我国绿色建筑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其次,在推广绿色建筑技术的过程中,要不断的完善标准,各个部门在日常的工作要相互沟通,相互协调,使我国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得到完善,并在短时间里可出台相关的制度,对节能、节材以及节水等,进行做详细的设计标准,规范技术规程,制定规范性的实施标准,为我国绿色建筑产业做保障。最后,对科技要本着坚持创新的态度,提升我国绿色建筑技术水平,必须要对现有的技术进行创新,负责绿色建筑的相关人员,要具备创新能力,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派遣人员到国外学习先进的技术,将先进的绿色建筑技术引入我国,加快我国绿色建筑产业的发展速度,使我国在建建筑与未来建设的建筑均达到环保节能要求。

2.2做好规划与能源循环使用工作

在建筑施工中,采用绿色建筑技术,是实现环保节能的一个有效方式,在打造绿色建筑的过程中,科学合理的至关重要。当建设一栋建筑时,需要考虑到建筑的规模大小、功能以及所建设的场地等问题,当一切均一一确定之后,再考虑该建筑的朝向问题和建筑的外形,这两者对建筑所耗材料具有很大影响。现如今,大部分的住宅建筑的内部负荷量比较小,而外部的负荷变化显著增大,具有很大的影响作用。为此,在建设建筑物过程当中,要对建筑物的外形设计做研究,尽量降低体形的系数,达到节能的目的。另外,为了达到节能目的,还需要注重再生能源的使用,太阳能是常见的一种天然能源,其使用的范围也比较广泛,在建筑工程中,可以充分使用太阳能,太阳能的来源范畴广泛,采用其光的反射原理,给予建筑物热量与光照,达到节能能源的目的[4]。使用太阳能,充分表现了绿色建筑技术的实现,绿色建筑技术在实际建筑施工中得到使用,把施工节能技术、现代科技相互结合起来。太阳能存在于自然界子宫,充分的使用太阳能,每一座建筑当中,都可使用,不但可达到节约资源的目的,而且人们可以充分感受到绿色建筑技术的重要性。

2.3建筑护栏与水资源的发展趋势

工程建筑护栏的外观、牢固性能整体改造与整个建筑使用寿命有着重要联系。根据我国近几年来的大多数建筑护栏构成中,玻璃门窗的广泛增加。以往的木质建筑逐渐减少,使用玻璃透明的建筑来增强室内光线的充足度,亦要把玻璃合理规范的安置在适合的角度,让整个透明护栏与非透明护栏外观起到隔热的作用,在炎热的夏天,阳光的强烈直晒,加上室内温度不断上升,导致空气中形成了大量的负荷。那么,在有玻璃等透明的建筑系列上装上窗帘等物体来挡阳光,减少太阳直射房间的强烈度,因此,环保木质建筑物的相比,严格控制透明玻璃物体的使用。 在建筑施工中,浪费水现象严重,水的合理使用,是值得关注的一个问题。关于如何合理使用水资源的问题,众多国家中我国是严重缺乏水资源的国家之一,目前严重缺水的城市还广泛存在,由于人们对节约用水的不重视认知能力的欠缺。因此,必须要提高人民节约用水的意识[5]。对住宅小区供水系统机械牛分类,可将其分为两类,一类是专门供应饮用水,该系统主要是人们生活用水,用来引用,对水质的要求比较高,为此,水系统必须要达到饮用水的标准,而另外一套水系统,则是专供使用水,还系统的水可以进行循环使用,例如,可将住户的洗衣水、洗菜水等,集中到蓄水池当中,经过净化、过滤等处理之后,再次使用,将其循环到用户的使用水管当中,将此类用水用于冲厕、洗车等。在建筑施工中,安装这两套供水系统,大大提高了水的使用率,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

3.结束语

在建筑工程中,我国了绿色建筑技术的使用范围比较小,提倡绿色建筑技术需要对我国传统的绿色建筑技术进行更新改革,从转变技术理念着手,做好规划与能源循环使用工作,对建筑护栏做改造以及合理使用水资源,使我国所打造出来的建筑符合环保要求,持续走环保节能路线。 [科]

【参考文献】

[1]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2009中国建筑节能年度发展研究报告[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11(02):574-576.

[2]绿色、智能通向节能省地型建筑的捷径——第二届国际智能、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在北京召开[J].中国住宅设施,2013,17(05):874.

[3]马维娜,梅洪元,俞天琦.我国绿色建筑技术现状与发展策略[J].建筑技術,2010,12(07):247-249.

[4]马维娜,梅洪元,俞天琦.我国绿色建筑技术现状与发展策略[J].建筑技术,2010,10(07):110-112.

篇5:绿色低碳建筑的意义及其发展现状

摘要:保护环境,追求能源再利用的观念日渐深入人心,绿色低碳建筑顺应了这种时代要求,受到了全球的关注。全文介绍了绿色低碳建筑的概念与特征,随后从两个方面阐述了绿色低碳建筑的意义:节约能源和资源,保护环境;绿色建筑能提供更舒适的生活环境。最后本文分析了绿色低碳建筑的发展现状,提出加强绿色低碳建筑的宣传,提高绿色低碳建筑市场需求是关键。

关键词:绿色建筑;低碳建筑;资源节约型;发展现状 绿色建筑与低碳建筑概念与特征

建筑是人类生活,工作,娱乐的主要场所,但是建筑在从规划设计开始,到施工,运行,后期的装修入户,及至最终拆迁的生命周期内,出规划设计外,其他阶段都伴随着资源利用,能源输入,以及废水,废气,废物的排放。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建筑越来越多,建筑生命周期的循环使人们意识到建筑本身就是能量堆砌的结果。正如《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对绿色建筑的定义:“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低碳建筑是指在建筑材料与设备制造、施工建造和建筑物使用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提高能效,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目前低碳建筑已逐渐成为国际建筑界的主流趋势。一个经常被忽略的事实是:建筑在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中,几乎占到了50%,这一比例远远高于运输和工业领域。在发展低碳经济的道路上,建筑的“节能”和“低碳”注定成为绕不开的话题。绿色低碳建筑的意义

2.1 节约能源和资源,减少CO2污染

建筑本身就是能源消耗大户,同时对环境也有重大影响。据统计,全球有50%的能源用于建筑,同时人类从自然界所获得的50%以上的物质原料也是用来建造各类建筑及其附属设施。尽管诸如道路,桥梁,隧道等不能以绿色建筑去衡量,但是居住区,办公大厦,公寓等对资源的利用时周而复始的。另外,建筑引起的空气污染,光污染,电磁污染占据了环境总污染的1/3还多,人类活动产生的垃圾,其中40%为建筑垃圾。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由于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对住宅,道路,地下工程,公共设施的需求越来越高,所耗费的能源也越来越多,这与日益匮乏的石油资源,煤资源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

另外,在建筑过程中使用的能量,如电能,汽油,柴油等都附属有CO2的产生,如电能来自煤的燃烧,建筑物材料的运输来自于电能或者汽油,柴油的燃烧等,而且这些耗能是巨大的。我国处在经济快速发展时期,人们对高水平的生活的追求越来越强烈,这种消费升级使得人们对建筑的要求越来越高,人均耗能也越来越高,产生的CO2废弃物越来越多,这与全球倡导的保护环境理念相违背。以火电为例,全世界火力发一度电能排放约0.5kg的CO2。我国的火力发电技术不高,初步估算一度电约排放0.7kg的CO2,而我国火力发电量占发电总量的75%左右。建筑过程中,还有一些能量是以间接电能的形式出现的,据估算至2020年我国建筑能耗将达到10.89亿吨标准煤,也意味着产生20亿吨CO2。但是如果推进建筑节能,以现在的速度和技术看,届时将减少1/4的标准煤然后,这将大大缓解地球温室效应产生的压力,也极大的保护了其他资源。

2.2 绿色低碳建筑提供更加舒适的生活环境

绿色低碳建筑、可持续建筑。绿色低碳建筑能够提供更加舒适的生活环境是由其本身的性质决定的。其内容不仅包括建筑本体,也包括建筑内部以及建筑外部环境生态功能系统及建构社区安全、健康的稳定生态服务与维护功能系统。

室外环境而言绿色低碳建筑通过科学的整体设计,集成绿色配置、自然通风、自然采光、低能耗围护结构、新能源利用、中水回用、绿色建材和智能控制等高新技术,具有选址规划合理、资源利用高效循环、节能措施综合有效、建筑环境健康舒适、废物排放减量无害、建筑功能灵活适宜等六大特点。

室内环境。这些环境本质上决定着人们的舒适度,而通过绿色建筑,可以充分利用一切资源,因地制宜,从规划、设计、环境配置的建筑手法入手,通过各种绿色技术手段合理地提高建筑室内的舒适性,同时保障人的健康生活,给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质量。

2.3 以“低碳”应对全球气候挑战

低碳设计是指采用低碳技术和零碳技术乃至负碳技术策略,实现低碳、零污染、高效率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设计方法。全球气候变化的形势大家都很关注,对我们建筑领域来讲,我们节能减排的任务意义很重大,也很艰巨,建设生态低碳城市、低碳生态社区、低碳绿色建筑,已经成为全球应对挑战领域的主要策略。低碳建筑和绿色建筑相比,在内涵和目标上是基本一致的,但是侧重点不同。绿色低碳建筑更强调减少污染排放;低碳排放是减少碳排放,它更切合节能减排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主题。绿色低碳建筑的发展现状

绿色低碳建筑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等多重理念,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要求,顺应了时代潮流。我国绿色低碳建筑的发展现状可表述为,前途光明,但路途坎坷。目前,绿色建筑、低碳建筑在中国的推广还是刚刚起步,好多问题亟待我们去解决,去探讨,需要设定对应的部门,才能保证政策的落实。我认为低碳的概念其实和节约型社会的概念是连在一起的,这也正符合我国可持续性发展的需求。它本身不仅仅是指建筑节能,而是将能源的消耗、环境等各个因素整合起来的一个概念。低碳主要是指减少整个社会的能源消耗,因此低碳是大环境下的低碳,只有在整个大环境下实现低碳,才可能真正做到可持续性发展。还急需加大低碳减排的宣传力度,使得社会各界都来积极关注绿色建筑和低碳人居,使绿色成为每一个普通居民生活方式的重要内容,才能从根本上推动我国绿色人居的进程。

3.1 绿色低碳建筑发展的积极因素

主要体现在:绿色低碳建筑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绿色低碳建材大量出现;绿色施工受到重视。各施工单位意识到并采取了相关行动,控制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气排放,扬尘,噪音,建筑垃圾等,并合理利用油漆,涂料等,一些企业还通过了ISO 14001环境管理标准认证。通过这种认证一方面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水平,另一方面又促使施工过程逐步实现节能、降耗、低污染的目标。

3.2 绿色低碳建筑发展的不利因素

主要体现在:绿色低碳建筑未走入寻常百姓家;绿色低碳建筑初期成本投入大,而长期经济效益不明显。另外,绿色低碳建筑往往意味着不能建设高楼,而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又使得高楼成为最经济的方式。

毫无疑问,绿色低碳建筑,绿色低碳观念已经收到各个阶层人员的重视。绿色低碳建筑的本质在于充分可再生资源,循环利用资源,其直接效果就是节约了资源,有利于资源的自然循环,保护了自然环境和地球环境。但是绿色低碳建筑观念并未步入平常百姓,因此政府大力宣传绿色低碳建筑带来的各种效益,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加强人们的绿色意识,从而逐渐增加绿色低碳建筑的市场需求。只有这样才能催生各种绿色建筑人才,设计人才的出现,形成有效循环。

篇6:绿色建筑现状与发展

3月14日,住建部发布印发《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要求全面推进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倡导绿色施工,完善建筑节能体系。

何为绿色建筑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提供健康适用、高效使用,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绿色建筑的“绿色”并不是指一般意义的立体绿化、屋顶花园,而是代表一种概念或象征,指建筑对环境无害,能充分利用环境自然资源,并且在不破坏环境基本生态平衡条件下建造的一种建筑,又称为可持续发展建筑、生态建筑、回归大自然建筑、节能环保建筑等。

“十三五”推进领域及重点

全面推进:从城镇扩展到农村,从单体建筑扩展到城市街区(社区)等区域单元,从规划、设计、建造扩展到运行管理,从节能绿色建筑扩展到装配式建筑、绿色建材,把节能及绿色发展理念延伸至建筑全领域、全过程及全产业链。

推进重点:建筑整体及门窗等关键部位节能标准提升、高性能绿色建筑发展、既有建筑节能及舒适度改善、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等重点领域实现突破。

主要目标

(一)到2020年,城镇新建建筑能效水平比2015年提升20%,部分地区及建筑门窗等关键部位建筑节能标准达到或接近国际现阶段先进水平。

(二)城镇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面积比重超过50%,绿色建材应用比重超过40%。

(三)完成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面积5亿平方米以上,公共建筑节能改造1亿平方米,全国城镇既有居住建筑中节能建筑所占比例超过60%。

主要任务

(一)加快提高建筑节能标准及执行质量。修订城镇新建建筑相关节能设计标准,提高建筑门窗等关键环节的节能性能;强化工程各方主体建筑节能质量责任,探索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保险制度;对超高超限公共建筑项目,实行节能专项论证制度;加强建筑节能材料、部品、产品的质量管理。

(二)全面推动绿色建筑发展量质齐升。实施建筑全领域绿色倍增行动;严格控制建筑节能标准执行质量;实施建筑全产业链绿色供给行动: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加快建设装配式建筑生产基地,培育设计、生产、施工一体化龙头企业;完善装配式建筑相关政策、标准及技术体系。积极发展钢结构、现代木结构等建筑结构体系。积极引导绿色施工。推广绿色物业管理模式。

(三)稳步提升既有建筑节能水平。持续推进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不断强化公共建筑节能管理:开展公共建筑节能重点城市建设,推广合同能源管理、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等市场化改造模式。

(四)深入推进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扩大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规模;提升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质量。

(五)积极推进农村建筑节能。积极引导节能绿色农房建设;积极推进农村建筑用能结构调整。保障措施

(一)完善政策保障机制。建立财政资金激励政策体系,研究对超低能耗建筑、高性能绿色建筑项目在土地转让、开工许可等审批环节设置绿色通道。

(二)强化市场机制创新。鼓励咨询服务公司为建筑用户提供“一站式”服务。引导采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特许经营等方式投资、运营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项目。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将满足条件的项目纳入绿色信贷支持范围。

(三)深入开展宣传培训。加大对相关技术及管理人员培训力度,提高执行有关政策法规及技术标准能力。强化技术工人专业技能培训。鼓励行业协会等对相关从业人员进行职业资格认定等。

上一篇:记忆的小河400字作文下一篇:以我的风景为题的高二优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