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教育

2024-08-05

故事教育(共8篇)

篇1:故事教育

关于家庭教育的故事

每个小孩都会在其成长中,学会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去做。而作为家长,除了给予孩子们必须的父爱母爱外,更多的却要学会如何正确引导好孩子,教育好孩子。

望子成龙,是任何一个父母希望想象中的。可是,对孩子从小到大的娇生惯养,平时对其违规行为的放纵,加上孩子自己身上的自以为是等。所谓,七岁定终生。子不教,父之过。这样的小孩人生成长轨道犹如种植在盆中的盆景,苗好但长不大,更成不了才。父母可怜,老师可惜。所以一个小孩的从小生活习惯,作休时间,学习态度,认知程度等,对其将来的成长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这一切都离不开家庭中父母的监督,学校里老师的引导。许多父母在小孩出生后到进学校上学,总以为自己的孩子是孩子中的战斗机,人中之龙,鸟中之凤。但,过去的爱迪生曾有蹲在鸡窝里孵小鸡的异举,今天,您的孩子有吗?如果没有,那么当天才,做伟大的科学家,就如北京紫禁城里的厕所,大概也就没您家孩子的粪了。要知道,矛盾,华罗庚,钱学森等天才科学家,都是用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浇灌着那看不见摸不着的百分之一天才。我国古代神童伤仲永的故事,也充分说明了一个人从神人雷者到凡人庸者的蜕变!

少壮不努力,老大图伤悲。尽自己的力量,正确引导我们的孩子,督促我们的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所胃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想自己的孩子花开有果,上课认真听讲,功课认真完成,课外认真辅导,尊重老师,团结同学。培养个人兴趣,多看书,多思考。

这是必须的!世间之理想,想了就得尝试着去做,不动不做,理想就是妄想。三百六十行,只要不断努力,行行都能出状元!

篇2:故事教育

因为我自己是一个慷慨大方,热情善良,宁愿委屈自己也不愿委屈别人的人,因为我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再像自己当年那样过物质贫乏的日子,基于这两点,在儿子很小的时候,我就鼓励他与小伙伴分享自己的玩具和零食,以期培养他热情善良慷慨大方的品格,不穷养儿子的想法决定我养儿的方式,家里的玩具与零食从来不缺。

儿子好客,来我家玩的孩子络绎不绝,小伙伴来了,儿子便会倾其所有,刚买回的旺仔牛奶,一人一瓶,不一会便没了,在大家的尽情玩弄中,玩具也常常缺胳膊少腿,甚至不翼而飞,面对如此状况,我常常哑巴吃黄连,但儿子很淡定,从来不会因为少了玩具或没了吃的而伤感,因为他总会不停地央求我再去补充,对于这种情况,我很困惑,我的初衷是希望儿子成长快乐,拥有与同伴交往的能力,养成大方热情,心胸开阔的品质。

然而,面对儿子不珍惜玩具,不知柴米贵的态度,我真的束手无策,“玩具不给小朋友玩”,我说不出口,“爱惜玩具”,我可以说,但那么多小朋友,思想不一样,弄坏玩具或顺手牵羊的事,儿子管不了,而不把自己的牛奶分给小伙伴,我始终说不出口,因为只要我的朋友来,我也是倾其所有来款待,儿子早就耳濡目染了,于是在这方面,我一直都由儿子自己安排了。

接着发生的一件事,让我彻底傻了,那次,儿子吵着要我买下他的小伙伴强强的新买的玩具枪,我不明白,儿子从不缺玩具枪,质量比这个也好,为什么会看上强强的枪呢?我有一百个理由劝阻他别买

这个玩具,可依然敌不过他的软磨硬泡,结果还是将强强的枪买下来了。我原以为强强是不喜欢玩枪,是儿子看上了他的枪,可我发现,强强来我家的次数更多了,每次都是来玩那支枪,看来事情不是我想的那样,经过与儿子的多次交流,才得知,是强强的母亲不满他用自己的零花钱买下这支枪,并勒令他推掉。儿子同情强强,抓住自己妈妈的软肋,想出了这样的一个计策来帮助朋友。叫我说什么好,儿子是善良的,重朋友情义是好事,但用这样的方式来处理事情,肯定不妥。事后,我对他进行了教育,肯定了他善良的的一面,也否定了他处事的方式。儿子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上初中的时候,因为我家离学校近,经常有同学成群结队地出入我家,我给儿子准备的水果,副食品常常被他们“抢劫一空”,对这些离家的孩子,我多了一份理解和怜爱,对他们这种行为,我没有表示过什么态度,儿子也乐在其中。

儿子上高中了,住在学校,我为他准备的日常用品齐备充足,然而令我吃惊的是,洗衣液,沐浴露,卫生纸等,总是很快就用完了,我们去探望他时,总是看到有同学向他借饭卡,热水卡,零食也是供不应求。我有点招架不住了,我一个普通的工薪家庭,怎么能供给那么多孩子的需求呢?接下来发生的事真的让我哭笑不得,我儿子正在吃饭,一个同学跑过来,抢走儿子的碗筷,猛地吃起儿子的饭来,我和儿子面面相觑,却相对无言。我傻了,儿子的好脾气,儿子的无私,儿子的善良引来的竟是这样的同伴。我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来解决问题,只好每次送饭时,煮一锅饭,多做几个菜,请寝室同学一起就餐。

篇3:故事教育

在中文类的期刊或是在线文献资料中, 倘若检索“数字故事”一词, 探究起其源头来, 达纳·温斯洛·阿奇利 (Dana Winslo Atchley) 和乔·兰伯特 (Joe Lambert) 这两位的名字一定会被提及。前者被普遍认为是“数字故事运动 (The Digital Storytelling"Movement") ”的发起人, 而后者则因其主管并推动“数字故事中心”的发展而受到关注。

而根据云南财经大学现代艺术设计学院王贞子的研究, 数字媒体叙事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至1986年。当时, 致力于互动式叙事相关领域研究的劳雷尔 (Brenda Laurel) 在其博士论文《走向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互动幻想系统设计》 (Toward the Design of a Computer-Based Interactive Fantasy System) 中第一次正式提出并界定了“数字媒体叙事”这一概念, 且做了有关“交互性幻想系统”的可行性研究。 (王贞子, 2012) 当然, 真正意义上的相关实践当属阿奇利的“生活影片剪辑”, 即创设“数字故事工作室”之前, 以“Next Exit”为题, 将其过去60年间接触的重要的人和事记录下来, 形成数字影片, 所用的工具则是他7岁那年生日, 其叔父赠送的生日礼物——一台布朗尼的双镜头反光相机。由此可见, “数字故事 (Digital Storytelling) ”这一“舶来品”最早的出现并非指向教育领域, 而是作为生活需求, 以个人多媒体故事叙述的方式出现的。

从1986年“Digital Storytelling”的概念第一次被清晰界定, 继而由20世纪90年代的数字故事中心而发端的“数字故事热”, 至今仅有近30年的光景。而自其推广之后, 受到了众多教育者的关注, 进而将这一形式应用于教育领域, 为数字故事的研究开辟了新的视阈。

在国内, 最早将“数字故事”引入教育应用领域的是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教授及其研究生团队。黎老师早在2001年就关注到数字故事对于“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的魅力” (黎加厚, 2012) , 继而就这一新兴的媒体叙事形式应用于教育教学展开研究, 并逐步推广至全国范围。所涉及的研究及培训领域包括教育叙事、学科应用、技术实现、设计技巧等, 学段跨度由学前教育至研究生课堂教学。

“数字故事 (Digital Storytelling) ”的教育应用

基于故事本身的丰富意蕴, 以及经由“数字化”技术处理之后的趣味性等特点, 使得“数字故事”似乎与教育有着天然的联系。自“口耳相传”到如今的现代教学, 教育的发展随着技术的演进而不断向前推动, 数字故事为新时期的教学实践提供了新的亮色。

通过对文献的梳理与分析发现, 数字故事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所涉及的学段范围极为宽泛。从学前教育到研究生课堂教学, 都可见数字故事在教学中应用的研究与实践。而在这一领域中, 主要涉及四个方面的问题域:其一, 体现数字故事的“叙事”特征, 为教师专业发展服务;其二, 发挥数字故事的“育人”功能, 应用于学生德育;其三, 利用数字故事“数字化”的特点, 为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供渠道;其四, 数字故事的“技术”特征与“艺术”特征相互融合, 以之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新的思路。下面笔者将就这四个方面简单做一论述, 以管窥“数字故事”教育应用之一斑, 同时为后续研究奠定一定的文献基础。

1.教师专业发展中的数字故事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波斯纳 (Michalell.Posner) 曾经就教师的成长, 提出了广为流传的经典公式, 即“经验+反思=成长”。对于广大的一线教师而言, 随着教学时间的延伸, 经验的积累可谓必然, 但并非每位教师都有较为深入的“教学反思”。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教学反思日益受到广大教师及教育管理者的关注。而在众多的教学反思方式中, “教育叙事”成为大家较为热衷和熟知的一种。

早期, 教师的教育叙事主要方式是借助“日记”的方式记录自己教学过程中的思考与感悟。以此为完善自己的教学设计及教学策略提供依据。“夹叙夹议”的教育叙事形式, 往往使得教师们的所思所感得到同仁的共鸣。随着教育博客的兴起, 又使得“教育叙事”有了新的传播途径。借由网络平台, 教师们的“叙事”得以在较大范围内获得传播, 使得更多的教师能共享教学经验与体悟, 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黎加厚教授早在2005年的一篇博文中就针对数字故事的教育叙事应用有所展望, 文中称其为“可视化教育叙事”。并且指出了传统教育叙事与“可视化教育叙事”的特点与局限, 如“以文字方式记录的教育叙事, 的特点是易于操作, 可长可短, 有感而发, 给人想象空间, 引人深思。但也有局限性, 如不能够见到真实的场景和过程, 信息量有限, 看不到具体的事物”等等。 (黎加厚, 2005) (详见网址:http://www.zbedu.net/jeast/003281.html)

从本质来看, 教育叙事与数字故事两者存在一定的区别。相关研究指出, 其主要区别在于主体与考察对象、呈现形式、功能与作用等方面。 (陈静娴, 2006) 其中, 教育叙事的主体与考察对象主要是教师和教育经验及现象。而数字故事则更多涉及学生, 所考察的对象则是学生的学习过程。而就呈现方式而言, 教育叙事以文本为主, 数字故事所涉及的要素则要丰富得多, 例如, 文字、图片、音乐、动画、视频等。至于功能与作用的差异, 则主要体现在教育叙事的本质是为教育科研服务, 以“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而数字故事则在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从而改善课堂气氛, 改进教学效果。

然而, 在笔者看来, 随着“数字故事”的发展, 它为教育叙事的“可视化表达”提供了新的渠道。教师可以在开展教学活动之余, 通过结合教学日记的文本叙述, 提炼其中的关键环节和相关语句, 利用PPT之类简单易用的媒体工具即可将自己的“叙事文本”改编成一部短片, 配合以抒情悠扬的音乐, 教育叙事的“数字故事”即可成型, 从而使数字故事融合于教师教育叙事, 成为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如此, 两者在主体、呈现方式、功能与作用等方面的差异可转化为有机统一。以技术手段为教育叙事增添艺术性, 数字故事特有的感染力势必为教育叙事注入新的活力。而数字故事的制作过程则能“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 并进而“树立热爱学生的信念”。 (黎加厚, 2012) 数字故事对于教师和学生均有很大的启发与收获, 其意义不容小觑。

2.学生德育中的数字故事

德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环节。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德育工作备受关注。“感人心者, 莫先乎情” (周静、赵志靖, 2011) , 基于传统的学校德育, 引入数字故事的教学方式, 有利于借助数字故事的感染力及其故事性, 使得学生更自然地接受德育培养。这种情感的激发与学习主动性的调动是内生性的, 即以学生为主体, 由学生自发而生。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数字故事的过程, 需要他们关注生活、热爱生活、体验生活, 这一过程同时是德育的目的, 即实现过程与目标的有机统一。

黎加厚教授曾经指出, “数字故事与其他教学方式相比, 最大的特点是将感情融入教育传播之中”, 而“情感因素”对于德育而言, 只可日常渗透, 不可急于“传授”。数字故事这一教学方式, 与之正相适切。无论是观看数字故事作品, 还是动手制作自己的数字故事, 对于学生而言俱有裨益。其中由学生自己制作数字故事的效果更为显著。在德育中应用数字故事这一教学方式, 是这一研究领域的一个值得关注的方向。

3.学科教学中的数字故事应用

提及数字故事在学科中的应用, 从现有的国内外文献来看, 这一研究领域的成果最为丰硕。其中, 在基础教育阶段所涉及的学科则以语文、英语、历史等文史学科为多见。在众多文献中, 提及数字故事的教学应用, 其理论来源均有基于哈佛大学教授加德纳的著名研究成果——多元智力理论。而多元智力中首当其冲的是“语言—言语”智力。根据上海师范大学陈静娴所转引的多元智能研究成果显示, 在数字故事的制作过程中能体现学生多种智力因素的发展, 其中又以“语言—言语”智能的体现居多。 (陈静娴, 2006) 此外, 相关研究还涉及探究性课程、综合实践课程等。而在高等教育阶段, 数字故事的主要应用侧重于“作品制作”与“学习反思”。

综合文献数量及上述内容事实来看, 不难发现, 数字故事本身“可视化表达”这一外在形式与“故事”这一艺术形式的本质特征的绝妙匹配, 与语言类学科教学的特质不谋而合。其他学科如数学、物理、化学等强调“数理—逻辑”智能较多的学科被认为不适合应用“数字故事”这一教学方式。 (详见陈静娴2006硕士学位论文:数字化故事叙述在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而就这一点来说, 笔者不敢苟同。在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育人生”研究生学术论坛文集 (未公开发表) 中, 题为《数字故事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的一文, 便就数学这一被普遍认为偏重“逻辑”的学科应用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路翌, 2012) 其中提到, 可将这一教学方式应用于“数学史选讲”、“教学反思”等。笔者认为, 数字故事本身所体现出的多元模式给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无限的想象。任何一种“教学方式”都有其优势与局限性, 将教学方式与个别学科教学相结合, 需要教育工作者根据具体的情境有所变通, 即教师是教学的“设计师”, 而数字故事是给“教学设计师”们提供灵感的催化剂。如何开创数字故事教学应用的新天地, 有待一线教师们的大胆尝试与探索。

4.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不是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或辅助学的工具, 而是强调要利用信息技术来营造一种信息化的教学环境, 该环境应能支持情境创设、启发思考、信息获取、资源共享、多重交互、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等多方面要求。 (何克抗, 2008) 具体来看, 数字故事这一教学方式的课堂应用实践, 充分体现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环境创设中上述的诸要素。

(1) 教学引入—情境创设

在各个学科教学实施中, 数字故事与其他方式的教学引入相比, 在情境创设方面具有其独特性。其故事性本身对于学生学习准备、积极参与、课程实施提供了很好的铺垫。另外, 就个别具体学科而言, 其情境创设具有独到的优势。例如, 前一部分学科应用中所提及的语言类学科 (尤其历史, 其本身即“故事”) 等。

(2) 课程前期—启发思考

在教学实施前期, 数字故事的意义在于以“可视化故事叙述”的方式启发学生思考。这一点往往与前期情境创设相结合, 以作为教学前期“支架”为学生后期知识习得及概念建构的铺垫。这一过程同时体现学生的积极思考, 而非被动接受。

(3) 作品准备—信息获取

上述两点以学生“看”故事为主要行为, 而作品准备这一阶段则涉及学生参与数字故事的制作。在制作数字故事的准备阶段, 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资源检索与处理”, 如故事文本创设、图片搜索与编辑、音乐的筛选和处理等。其过程充分体现学生信息获取的主体角色。

(4) 制作过程—自主探究

在作品制作过程中, 学生主要采用自主学习的方式开展活动。学生在作品实现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 可归结为“故事”与“技术”两方面。对应于不同的学科, 教师所预设的教学策略应有所不同。如, 文史学科中, “故事”创设为教学重点, 难点则落脚于“技术实现”。故事的教学过程由学科教师指导, 而技术处理可由学生互助, 或者借助网络谋求帮助。其优势在于, 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与教师教学的主导性自然衔接。而如信息科技学科等技术类学科, 其“故事创设”过程更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而“技术习得”成为课程教学的重点。因此, 应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结合课堂教学实践, 灵活使用“数字故事”这一教学方式开展教学活动, 尤为重要。

(5) 作品完成—个性表达

在作品完成之后, 教师组织学生汇报演示, 使学生自我表达的欲望得以满足。在学生汇报过程中, 教师、学生之间应充分体现互动。评价的组织形式上由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同侪互评等方式相配合。评价手段上可由“档案袋评价”、“量规评价”等多元方式组成, 从而体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完整性。

结语及启示

本文就“数字故事”这一较为年轻的教学方式加以论述。简要就其教学应用的既有研究及相关策略加以评述, 以为教学实践及相关后续研究提供基础。

在《全新思维》一书中, 作者引述了认知科学家罗杰·尚克 (Roger C.Schank) 的话:“人类生来就理解故事, 而不是逻辑”, 可见数字故事与教学应用相互适切。同时, 书中提及的概念时代的“六感” (所谓六感, 即设计感、故事感、交响能力、共情能力、娱乐感、探寻意义六个方面) 培养与“数字故事”的教学过程正相契合。笔者相信, 有关这一领域的研究在日后会有更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贞子.数字媒体叙事研究[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12.

[2]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理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3]黎加厚.数字故事的教育意义[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2 (6) .

[4]黎加厚.数字故事, 不一样的精彩[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1, 29 (5) .

篇4:教育写作,讲述自己的教育故事

教育写作是思考的记录

教育写作,可以梳理自己的教学思路,进行深入的剖析和思考。例如,我校以“学生个案跟踪”为主题进行教育写作,采用学生个案跟踪的形式,鼓励教师从教育的角度研究学生、研究教学。“学生个案跟踪”是教师反思教育实践的一种很好的形式,教师坚持做学生成长记录的个案积累,能大大增加自身的经验积累,加快专业成长的步伐,对学生的进步成长也会起到非常大的促进作用。

通过一段时间的“学生个案跟踪”,当学生出现问题的时候,不少教师已经开始深入地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了。通过“学生个案跟踪”,教师开始用研究者的眼光关注每一位儿童,当我们把一个个来自不同家庭、不同个性的学生都看在眼里、放在心上的时候,我们已经向“关注每一个孩子”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学生个案跟踪”这样的主题写作,可以将教师自己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所遇到的困难、困惑和问题以及处理方法、改进工作后的成效、感想都一一记录下来,以此不断提高自己的反思能力,一步步向着“教师即研究者”的方向迈进。

教育写作是成长的足迹

教育写作不仅是教师自然感受的流淌、心灵的倾诉,还是教师教育智慧的沉淀、专业的成长。记得刚参加工作时,我在每篇教学设计的后面记下我在课堂上的所感所悟,一学期下来,厚厚的七八本教学反思记录着我不断成长的过程。渐渐地,书写课后反思成为我的一种职业习惯,我快乐地坚持着。这样的写作,让我在无意中回顾着自己行走的历程,留下了自己的心灵轨迹。日复一日地写教育教学中的事,在写作中回顾,在写作中反思,在写作中不断地追问,从而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时至今日,我已经写下了近200万字的反思,先后在各类报刊上发表了200余篇教育教学文章。正因为如此,在以我名字命名的名师工作室中,我倡导研修学员积极开展教育写作,已经有多篇教育教学文章发表或获奖。

教育写作是幸福的享受

在我的随笔里,记录下了一个又一个感人的故事:有学生成长的故事,有课堂的故事,有学校管理的故事,有快乐阅读的故事……正是这些教育教学的点点滴滴让我深刻地感悟到:教育原来如此丰富多彩!

教育写作,使我的为师之路多了一些喜悦与收获,多了一些充实与幸福。教育写作的根本目的是通过教师“写”自己的教育故事来反思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行为。书写教育随笔,让我感受到了为人师的幸福,在记录成长的过程中不断思考,不断前行。

篇5:教育名言和教育故事

1、苏联杰出的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一个教师如果不精通自己的业务,如果不能给学生真正的知识,那么不管你对学生如何善良,多么温和客气,你从学生那里得到的回答也只能是轻蔑和鄙视。”

2、只有当你致力于自我教育的时候,你才能教育别人。——(俄)乌申斯基

3、教师若不能取得他的学生对自己的尊敬和爱戴,那么最好让他离开教育岗位。——(俄)乌申斯基

4、语言乃是思想的有机的创造,它扎根于思想之中,并且从思想不断地发展起来,所以,谁想要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首先应该发展他的思维能力。离开了思想单独地发展语言是不可能的。——(俄)乌申斯基《<儿童世界>初版序言》

5、知识不多就是愚昧;不习惯于思维,就是粗鲁或蠢笨;没有高尚的情操,就是卑俗。——车尔尼雪夫斯基

6、如果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结果是使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他的一生永远是模仿和抄袭。——(俄)列夫•托尔斯泰

7、教育越能更多地回想起学生模仿他就像模仿伟大的人物一样,则他对儿童的影响就越强烈,他的每一次表扬就越能使儿童感觉快乐,他的每一种责备就越深入到儿童的意识中去,因而一切教育工作也更将发生无与伦比的良好作用。——(俄)杜勃罗留波夫

8、把语言化为行动,比把行动化为语言困难得多。——高尔基

9、学习,永远不晚。——高尔基

10、人的知识愈广,人的本身也愈臻完善。——高尔基

11、书籍使我变成了一个幸福的人,使我的生活变成轻松而舒适的诗。——高尔基

12、在影响学生的内心世界时,不应挫伤他们心灵中最敏感的一个角落——自尊心。——(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要相信孩子》

13、宽恕触及儿童自尊心的最敏感的角落,使儿童心灵中产生要改正错误的意志力。——(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14、一个好的教师,是一个懂得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人。——(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15、读和写是学生最必要的两种学习方法,也是通向周围世界的两扇窗口。——(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16、善于鼓舞学生,是教育中最宝贵的经验。——(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17、理解和熟记结合得越好,知识就会获得越自觉。——(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18、要求一律,就会压制个性,从而也就压制了学生的精神力量。——(前苏联)赞科夫

19、真正的教育者不仅告授真理,而且向自己的学生告授对待真理的态度,激发他们对于善良事物受到鼓励和钦佩的情感,对于邪恶事物的不可容忍的态度。

——苏霍姆林斯基

20、善于鼓励学生,是教育中最宝贵的经验。

——苏霍姆林斯基

21、懂得少年的志趣,调整好他发自心灵的乐声———这是一种伟大的教育艺术。如果你能以自己的心去感觉另一个人的心脏的跳动,那么你就能够掌握这门教育艺术。

——苏霍姆林斯基

永不凋谢的玫瑰

在前苏联的一所学校,校园的花房里开出了美丽的玫瑰花,每天都有很多同学前来观看,但都没有人去采摘。

一天清晨,一个四岁的小朋友(就读于该校幼儿园)进入花房,摘下了一朵最大、最漂亮的玫瑰花。当她拿着花走出花房时,迎面走来了该校的校长。校长十分想知道小女孩为什么要摘花,便弯下腰亲切地问:

“孩子,你可以告诉我你摘下的花是送给谁的吗?”

送给奶奶的。奶奶生了重病,我告诉她学校里有一朵很大的玫瑰,奶奶不信,我这就摘下来送给她看,希望她早点好起来,等奶奶看完了之后我会把花送回来。” 听完孩子的回答,校长的心颤动了。他牵着小女孩的手,从花房里又摘下了两朵大玫瑰花,说道:

“这一朵是奖给你的,你是一个懂事的孩子;这一朵是送给你奶奶的,感谢她养育了你这样的好孩子。”

这位校长是谁呢?他就是伟大的教育家、万世景仰的育人楷模苏霍姆林斯。

给每一株野草开花的时间

一位隐士住在山中,他很勤劳,每年春天,台阶上的野草刚探出头便被他清理掉了。一天,隐士决定出远门,叫了一位朋友帮他看守庭院。与他相反,这位朋友很懒,从不修剪台阶上的野草,任其自由疯长。

暮夏时,一株野草开花了,五瓣的小花氤氲着一阵阵的幽香,花形如林地里的那些兰花一样,不同的是花边呈蜡黄色。这位朋友怀疑是它也是兰花中的一种,便采撷了一些叶子和花朵去请教一位研究植物的专家。专家仔细地观察了一阵,兴奋地说:“这是兰花的一个稀有品种,许多人穷尽了一生都很难找到它,如果在城市的花市上,这种腊兰的单株价至少是一万元。”

“腊兰?!”这位朋友惊呆了。而当那位隐士知道这个结果时,惊呆的人又多了一个,他不无感慨地说:“其实那株腊兰每年春天都会破土而出,只不过它刚发芽就被我拔掉了。要是我能耐心地等待它开花,那么几年前就能发现它的价值了。”

人格的力量――张伯苓先生以身作则戒烟

篇6:故事素材:五个教育小故事

故事素材:五个教育小故事

1.梨的轮回

有一个叫桑迪的孩子,父母经常教育他要尊老爱幼。当家人每次买回梨后,父母都要教育桑迪,要把最大最好的梨留给奶奶吃。桑迪领会了父母的意思,每次都会把最大的梨送到奶奶跟前,奶奶笑着夸奖孙子:“桑迪真是个好孩子,奶奶牙不好,你吃吧。”接着,他又会把梨送到爸爸和妈妈面前,他们都有不吃梨的各种理由。最后,经过了一个轮回,梨又回到桑迪手中,于是,桑迪拿着那个最大的梨坐在椅子上独自享受。

一天,爸爸的朋友来家做客,懂事的桑迪马上从装水果的盘子里挑出了一个大梨,送给客人吃。家人见了都非常高兴。那个朋友高兴地说:“你们家的孩子真懂事。”虽说这个朋友不是很喜欢吃梨,但出于对桑迪的尊重,他还是接过了那只梨子。谁知,他刚咬了一口就惹来了麻烦,只见桑迪生气地冲着客人喊:“你怎么这么贪吃呢?太不要脸了!”那位朋友感到很尴尬,咬在嘴里的梨咽也不是,不咽也不是。他脸上露出了迷惑不解的神情,这孩子怎么这样啊!

桑迪恼怒地坐在一旁,不停地盯着客人手中的梨。这最大的梨向来是虚晃一枪,最终会落到他手上,他这次一点思想准备都没有,再说也没遇到过这种事,于是跟客人急眼了。

桑迪的父母自然更是尴尬万分,他们也没有想到会发生这样的事,于是赶紧向朋友解释,说这大梨向来是谦让一番,最后必定又会回到桑迪的手中。那位朋友终于明白了其中的缘由,于是赶紧起身告辞。父亲看着朋友离去的身影,无奈地叹了一口气。

【点灯心语】父母不能只教孩子在形式上做出某些动作,更重要的是让孩子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有什么意义。

2.留下思考的时间

现代原子物理学的奠基者卢瑟福对思考极为推崇。一天深夜,他偶然发现一位学生还在埋头实验,便好奇地问:“上午你在干什么?”学生回答:“在做实验。”“下午呢?”“做实验。”卢瑟福不禁皱起了眉头,继续追问:“那晚上呢?”“也在做实验。”卢瑟福大为光火,厉声斥责:“你一天到晚都在做实验,什么时间用于思考呢?”

勤奋的学生却遭到斥责,看似委屈,实际上大师是在传授真经啊。很多时候人们宁可让岁月淹没在仿佛很有价值的忙碌之中,却极不情愿拿出时间进行思考,以至于思维总是在低水平的层次上徘徊,最终一无所获。【点灯心语】在我们身边的确不乏这样的学生:勤奋却成绩不佳。我们的确很有必要问他们一个问题:你们一天到晚都在做题,什么时间用于思考呢?

教会学生思考,让学生养成思考的习惯,比教他做题更有用。

3.撒谎的惩罚

我16岁那年的一个早晨,父亲说他要去一个叫米雅斯的村子办事,一路上可以把汽车交给我驾驶,但条件是在他逗留于米雅斯村期间我要替他将车子送到附近的一个修车铺检修。要知道,我当时刚刚学会开车,但却极少有实践的机会,而到米雅斯村有将近20英里,足可以让我狠狠地过一把开车的瘾。在修车铺的师傅检修车子时,我去附近的一家电影院看电影,我接连看了四部。出了电影院,我一瞧手表,已经是六点钟了。比我与父亲约好的时间迟了两个小时!

我知道,如果父亲得知我是由于看电影而迟到,一定会生气,可能因此就不再让我开车了。于是,我心中编了瞎话,告诉他汽车需要修理的地方很多,所花时间也相应的长了。他向我投来一瞥。“贾森,你为什么一定要撒谎?””我没有撒谎,我说的是实话。””四点钟的时候,我给修车铺打了电话,他们说车早就检修好了。”我的脸顿时羞得通红。我向他承认了看电影的事实,并解释了决定撒谎时的想法。父亲认真地听着,脸上蒙上一层阴霾。

“我非常生气,但不是生你的气,而是生我自己的气。我想,我是一个不称职的父亲,我让你感到对我撒谎比说实话更有必要。我要步行回家,好在路上深刻反思自己这些年来子女教育方面的失误。”

不论我如何恳求,如何抗议,如何道歉,他都置之不理。父亲大步踏上了乡村崎岖的泥路。我赶紧跳上汽车,驱车跟在他后面,希望他能回心转意。我不停地央求他,不断地自我批评,但均无济于事。将近20英里的路程他就是这样走过,平均每小时走了五英里。

看着父亲承受着疲惫和痛苦,作为儿子,我却无能为力,这是我生平有过的最难受的经历,也是最让我刻骨铭心的一课。从此以后,我没有对父亲说过一句谎话。

【点灯心语】什么是有效的教育?这就是有效的教育!虽然它是一种惩罚,一种固执得有点极端的惩罚,不是温情,也不是暴躁,却直击人的心灵!

如果有一种方法可以使学生永远不再撒谎,我一定会去用;如果有一节课可以让学生刻骨铭心,一辈子难忘,我一定要上这节课。

这样的课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多积攒一些,用一生的时间。

4.强权下的顺从

富翁对仆人说:“茄子增进食欲,是好东西。””不错。”仆人说,“难怪它戴着顶王冠。”几天后,富翁又说:“茄子倒人胃口,还生痰,是坏东西呢。”“是呀!”仆人说,“瞧它头上长着刺呢。”富翁不满意了:“前天你说茄子是好东西,今天又说它是坏东西,什么意思?”仆人说:“我该怎么说呢?我是老爷您的仆人,不是茄子的仆人呀。”

这则外国典故后来成了成语:“不是茄子的仆人”,相当于我国的成语“见风使舵”。我想它的讽刺实在是搞错了对象。

仆人的答话难道不是源于富翁的信口雌黄?仆人不过是给富翁的胡说八道找了点注脚而已。它的确切含义应当是:强权下的顺从。

【点灯心语】想一想,学生被迫接受我们的标准答案的时候,是不是强权下的顺从?当学生听着我们说,必须这样写才不被扣分的时候,是不是正在变成强权下的顺从?给学生多一点空间,在给出我们的结论之前,多听听孩子的声音,让他们有一点自主的感觉,不要从小就让他们成为知识的仆人。

5.犯错误是他们的权利

威廉是一名体育老师,他试图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掌握“run(跑)、catch(抓住)”几个词的用法。这节课拿来一个篮球,让学生排成两队,依次传球并跑到另一队后面,威廉不停地喊run!run!catch!catch!学生很投入地做着。忽然,一个调皮的男生非常用力地把球砸向一女生,威廉跑过去一下子抓住了球,非常生气。要知道,这可是在教室内,这一动作是很危险的。中文助教在旁边静静地看着威廉如何处理。学生很快意识到自己做了一件蠢事,等待着老师训斥。很短的时间,威廉恢复了表情,把孩子喊过来,手把手教这个男生传球,这次学生传得很好。

“Good!”威廉伸出了大拇指。

其实,对于孩子,犯错误不可怕,可怕的是不允许犯错误。美国同行告诉我,对于低年级的孩子,犯错误是他们的权利,所以他们测验学生的时候,单词写错了有些是可以得分的,如水water,如果写成了wate,就可以给分,因为基本答对了。他们对孩子的考试评价,是从0分开始的,学生答对1道题,就给加多少分,直至加到满分——5分。学生永远处于赢分状态,所以他们的孩子始终充满了自信心和征服欲。

篇7:如何撰写教育随笔、教育故事

四川省乐至县石佛职业中学 钟杰

一、为什么要撰写教育故事

1.写是为了反思,反思是为了提高

为什么要撰写班级教育故事?其实答案很简单:为了反思,为了提高!没有反思,就没有进步!而反思的最好方式就是教育写作。我始终认为,看不到文字的反思是流于形式的假反思,而通过文字梳理自己工作的反思才是真正的反思。这样的反思才会真正知晓自己的成败得失,才会更快地进步,也才会真正地提高。我不敢说别的老师在自己的工作中是否犯过错误,但我要说我犯过很多的错误,甚至是不可饶恕的错误。虽然在提到这些错误的时候我心里就像针扎一样痛,但我还是要提。不仅要提,我还把这些故事写出来,时不时翻出来看看,以警醒自己要时刻记住:我是一名教师,我的一言一行都 会对学生产生影响,不是积极的,就是消极的!

做了教师,注定就是灵魂的敲钟人,所以,每走一步,都要反思自己,走对了吗?佛家所言:毁人肉体,下十八层地狱,毁人灵魂,下的就是十九层地狱。所以,作为教师,一定要养成反思的习惯,因为只有具备了反思习惯的老师,才会真正提高。

2.写是为了追问,追问能促进教师个人成长

教育故事,跟故事会上的故事是截然不同的概念。教育故事不仅要具有一定的可读性,同时还必然具备真实性。当然,还得有教育功效,能体现出教育者的教育理念。所以,一旦有了写教育故事的念头,你在处理班级事务的时候就会想,我怎么处理才更合理更人性更有效呢?做之前要反复思考。事情做了之后,要把它梳理出来。光有写作技巧是不行的,因为你得遵循真实的原则,写的时候还要不停地追问:我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呢?我这样做合理吗?还有更好的做法吗?等等。不停地写,不停地追问。每一件事,我们都做到事前反复思考,事后不停追问。几年下来,用李镇西老师的话说:想不成功都难。

3.写是为了学习,学习能促进班主任的专业化发展 一线教师工作非常的忙,这一点我特别理解,因为我也处于忙碌的水深火热之中。要找到大块的时间来静读如卢梭、杜威、苏霍姆林斯基等的著作,显然对这些老师有些苛刻。再说了,没有目的地读理论,读后即忘的现象非常严重。但是,不读又不能进步。老本儿是吃不了多久的,如果不与时俱进,最后极有可能被自己的学生赶下讲台。怎么办?

书写教育故事是快速进步的一条捷径。你要写好,就要做好;你要反思,就要找到依据。这就迫使你主动去寻找理论支撑的材料。自然,那些你看着就发晕的理论书籍在你眼里也变得可爱一些了。我是四川人,可能是常吃辣椒的缘故,性子自然要急躁一些。所以,办事或者处理问题往往风风火火、雷厉风行。一急就非理性,非理性自然就谈不上专业化了。书写教育故事的好处就是学会理性地分析问题,专业地诊断问题。

二、教育故事写给谁看 1.写给自己看

古语云:人贵有自知之明。可很多人恰恰就缺乏自知。不是知错不改,而是有错不知。有时候,教育上的失误会不知不觉发生在自己身上。如果我们没有记录和反思的习惯,错误会一直存留在身上,甚至还会把错误发扬光大,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啊!所以,教育中的每一个故事,不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应该写下来。尤其是一些失败的案例,更应该形成文字,随时翻看,随时告诫自己,让自己时刻处在清醒之中。

那些失败的教育故事就像一根根扎在我心尖的刺,只要想起,就会把我的心扎得生痛。但我从不把它从记忆中删除,我要好好地留着它,用以告诫自己:我是一名教师,如果毁了孩子的灵魂,就要下十九层地狱!

2.写给学生看

我记得美国人有这样一个观点:不管什么事,说一次,正常;说两次,重复;说三次,啰嗦;说四次,折磨。当然,也就彻底无效。现在的学生非常反感老师喋喋不休地说教。所以,我的态度是:能少说的,绝不多说;能不说的,绝对闭口。但是,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学生有错误不指出,岂不失职?不怕,我有绝招,比口吐白沬的说教效果好一百倍!我有个学生小唐,他很蛮横,有一次强吃了大胖的零食,吃了之后还很“钱霸”似的扔了两块钱。于是我把这件事写成了一篇教育故事放到博客里,竟然在《福建教育论坛》上发表了。我把这篇文章拿给小唐看,他看完,对我说:老师,我今后一定改,把面子争回来。他对他的父母说,我是他遇到的最好的,水平最高的老师。

3.写给家长看

现在的家长,你说他一点都不懂教育,他是不服气的。你说他很懂教育那肯定是带着情绪的。说孩子的好话,他难免怀疑你老师为了学校声誉或者为了自己名誉只报喜不报忧;说孩子的坏话,家长的面子哪里挂得住?不找你老师说事就算是涵养非常好了。

我就不做这样费力不讨好的事情。我只需要把家长的邮箱或者QQ号搞到手就行。谁的孩子做了故事的主角,谁就是我的第一读者。我把写好的故事发到家长的邮箱里,然后短信告知。当然文章中详细地记述了事情发生的来龙去脉,也作了细致的分析,并且还呈现了我的处理方式,以及我对此事的观点。家长看后,往往感激的不得了,然后再把他的一些想法反馈回来。在别人眼里,我好象没怎么与家长接触,但是家长却对我这个老师以及自己的孩子了解的很清楚。由于家长心里充满感激与佩服,他们在孩子面前也经常地夸我这个老师,不难想象,我在学生面前的威信该有多高。

4.写给同行看 如果说教育只是面对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我以为还是太狭隘了。教育是公益事业,是利国利民的百年大计。所以,每一位班主任都有这样的责任,当把自己教室里的事情做好、做优之后,就该把自己的经验向同行推广,带动和影响周围的同行们把教育做得更好。所以,书写出来的教育故事当拿出来与同行分享。分享的目的有二:一是交流,共同提高;二是影响,带动别人提高。不管哪一样,我以为都是功德无量的事情。

我是一线教师,默默无闻,普通得很。万千教师,谁知道这个队伍有我呢?何况以前还是在一所偏僻的农村中学。就算到了海口,也只是短短的一年,可是,很多人都知道,就因为我一直思考不断、笔耕不缀,所以,很多同行在网上看到了我。去年暑期,海南省万宁市请我去对全市的中小学班主任进行培训。其中一位老师说,钟老师,你来海南一年,就能做到这种程度,你真了不起。其实不是我了不起,是网络了不起,如果没有网络这个平台,谁又知道我呢?把自己的经验与别人分享,不仅自己提高了,别人也提高了,这是多么愉快的一件事情啊!

三、如何撰写教育故事

老人们爱用“天道酬勤”来勉励我们。这话没错,但有一点需要说明。那就是勤的方向要对!方向错了,勤得越厉害,错得越厉害,老天对你的惩罚也越厉害!所以,作为教师,首要的是弄懂什么是教育的真义?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什么?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教育?只有把这些疑问搞清楚,确定了正确方向,我们的勤奋才有回报!

方向正确,决定你前进!然后,拿起你的笔,或者敲动你的键盘,开始书写你的教育故事,丰盈你的教育人生,那么,如何操作呢?

第一,想。这是完成一篇教育故事的前提。每天晚上睡觉时,想想第二天该做什么,什么先做,什么后做,如何做,第二天早晨醒来,再梳理一下当天要做的事情,并且调整好心态,满脸阳光地去迎接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你的学生!

第二,做。想了就要做,并且要及时做。我们很多老师都有一个自己都讨厌的毛病--拖沓。想得很美,可是做的时候就推三阻四或者丢三落四。结果明日复明日,岁月蹉跎,什么也没做成。做的时候,要尽量地精彩和创新,常给学生意外的惊喜。有创意的老师,学生是非常喜欢的。并且这些有创意的点子就是撰写教育故事的最好素材。

第三,梳。每天下班,做完家事,坐在电脑前,静静地对当天的事情进行梳理,然后再进行筛选。琐碎的,常规的,毫无生气的,没有创意的,搁置一边。有趣的,有代表性的,有警示作用的重点内容就是教育故事的素材。

第四,写。有了素材,装在脑子里过几天就会忘记。因此,一旦梳理好,筛选之后,就应该及时写下来。写的时候,除了保持故事的真实性外,尽可能叙述得生动有趣。我反复提到教育故事要真实,为什么呢?因为这些故事都要给学生和家长看,如果我们提供假的素材,学生看了会觉得你这个老师简直就是一个伪君子,你的劳动不但不会赢得学生的尊重,相反,他们还会鄙视你。而家长呢,也无法了解到真实的情况,这样做,不仅是费力不讨好,简直是费力计咒骂!第五,思。这里的思是指反思。故事叙述完毕,老师应该有自己的追问与反思。所谓的“追问与反思”其实就是问自己,我这样做,对吗?我这样做的理论依据是什么?除了这样做,还可不可以有其他更好的做法呢,等等。没有这个过程,教育故事的写作是没有用的。因为我们不是创作小说,不是靠情节的曲折来吸引读者。我们要的是通过反思来提高我们的专业水平!所以教育故事的写作跟其他写作是有区别的。反思可长可短,可深可浅,那就看你的底了。相信这样一个规律:开始的时候,你可能很浅薄,但只要坚持,你会变得很深厚!

四、撰写班级教育故事应修炼哪些个人素质 1.坚持是成功的必备品质 海伦·凯勒说:“当一个人感觉到有高飞的冲动时,他将再也不会满足于在地上爬。”不管做什么事情,态度非常重要。正所谓“态度决定高度”。而决定高度的态度就是坚持!我还记得,2006年5月,我与一些朋友相约在“班主任之友教育论坛”上注册安家,我们当时激情满怀、踌躇满志、誓言铿锵,约定要一起书写教育故事,抒发教育情怀,要做一个在校园中诗意栖居的新教育人!那份对教育的热情乃至痴情把我感动得一塌糊涂,以至于好多天都茶饭不思。可是,四年过去了,很多的朋友不见了踪影,他们又回到了电视机旁,回到了麻将桌旁,回到了吆五喝六喝酒会友的世俗生活中去了。论坛上的朋友来来去去,旧人换新人,真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坚持下来的寥寥无几,不过,坚持下来的基本上在教育这块阵地里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我只想说的是 :教育是一个必须坚持的过程!而且是一个“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坚持的过程!

2.读书练笔是提高教育写作能力的不二法门

我听很多年轻教师说:我想写啊,可是,我不是学中文的,我的文笔很差。然后摇头叹息。目前全国三大名班主任:魏书生、李镇西、万玮,除了李镇西老师是中文系毕业外,余者如魏书生老师起点非常低,初中毕业;万玮老师是数学系毕业。可是他们的书却能征服每一个教师。尤其是万老师,他的《班主任兵法》上了中国教育类书籍的畅销榜。难道是他们的写作技术够高吗?非也!那是因为他们本身做得好,再加上勤于练笔,所以他们的写作技术日趋高明。

那么,如何才能提高自己的写作技术呢?读书、练笔!这是提高教育写作能力的不二法门!

以我自己来看,2005年的教育故事只是简单的记录;2006年的教育故事除了记述故事情节之外,还有议论;2007年的教育故事帖到论坛上就有许多问津者了;2008年到2009年,写出来的教育故事自己看着都会感动。

3.学习和反思是教育智慧的源泉

做,分为苦做和巧做。费力了未必讨好,老师把事情做完了学生未必认帐。所以,这里有一个巧做的问题。我的原则是:普通学生能干的,组长不干;组长能干的,班委不干;班委能干的,班长不干;班长能干的,班主任不干。偷懒也是一种智慧。那么,教育智慧哪里来呢? 我以为有两种,一是习得,二是学得。习得与各人的人生经历有关,难以模仿和复制。但是学得就不一样了。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进行学习,从而累积自己的智慧。读书是学习新知识的首要途径。不过我要提醒大家的是,拿本书随手翻翻,除非你的记忆力和理解力超群,否则很可能是翻书了然,关书茫然。我有过这样的经历:看书的时候,看得入境,会情不自禁地拍案叫绝。过后别人再问我有何得,我只能翻着白眼说:好!真好!好得不得了!然后双手一摊,不好意思,忘得差不多了!这种读后即忘的现象在很多中年教师身上反复上演,我太理解这种感受了。那么,如何避免这种现象呢?最好的办法是动笔。古语有云: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话是有道理的。做笔记,写心得,最好的学以致用的办法就是把书上学到的东西用到工作上去,用到学生身上去,然后,再形成趣味横生的教育故事。这样下来,那些可能被你忘光了的东西经过你的反复运用,早已内化成自己的了。只要不停地学习和反思,我坚信,你的做绝不会是老黄牛的死做,而是甩手掌柜的巧做!

4.做得精彩是写的精彩的前提

有老师在我的帖子后留言道:你的文笔真好!你写得真精彩!看着这些话,我心里隐隐叫屈,其实,我是做得精彩!我所写的不及我所做的万分之一。如果我做得不精彩,又怎能捕捉到并写出生动的教育故事?反过来,为了写得精彩,我每天都要挖空心思去想怎么做才能够精彩,才能够为我的笔端提供可描述的精彩故事。

5.去掉功利之心,做一个虔诚的教育者 人年轻的时候,难免有较强的功利心。其实以功利做内驱力似乎也无可厚非。不过,我始终认为,教育不同于其他职业。因为这是树人的工作,是百年大计,是一个“慢工出细活”的工程。如果教育者脑子里浸透了太多功利思想的话,必定物极必反!我之前也因为功利之心太盛,而吃过不少亏,对不起好多孩子,以至于现在看到某些孩子都不敢正面对视。

篇8:教育故事案例

由于遗传、性格、环境、生活习惯等因素的影响, 在学生身上存在很多差异。有的听话懂事, 有的倔强顽皮; 有的聪明伶俐, 有的迟钝呆板。教师应该承认差异, 尊重学生差异,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讲究方法, 要善于抓住孩子的闪光点, 要因材施教, 下面是吴老师的教学生涯中的真实事例和她的心得, 她是来自临川中学高二 ( 18) 班的班主任。

我常常以成绩好来评价学生, 把学生的成绩看很重, 学不会就会严厉的批评, 最终也没见学生考得多好。现在试着从长远的眼光看待学生, 我竟然有了意外的收获。记得上次学校要对学生体检, 轮到小红的时候, 她哭着不让医生看她眼, 医生一直劝她一直哭, 最后只有叫老师了, 她本身是我们班的一个学习好很听话的好女孩, 看到此情景, 我就想她当时一定很伤心, 为什么不想让医生看? 她哭着说我原来有沙眼, 上次体检的时候那个医生给我的眼弄得可疼, 我妈领着我去医院看了, 我不想让他们检查。我说那你让再检查一下看看沙眼好了没有? 说着医生就准备去掰她的眼, 她还是哭, 不让医生弄。我说好我们不检查了, 尊重学生的意愿。一会儿等她的心情好了, 我把她叫到一边给他讲了其中的利弊, 她就自觉的去让医生检查了。

孩子是有思想的, 孩子的心灵是脆弱的, 他需要是得到别人的理解、别人的关心、更需要得到老师的呵护, 他们不会把你的好心当作驴肝肺的。保护我们的孩子吧! 给孩子一些自尊吧! 这样孩子也会给你意想不到的惊喜。

人人都有追求完美、受人尊重和得到信任的需要。过去当学生调皮不听话时, 有些老师总喜欢以体罚的方式以示惩戒, 以威严换取尊严。但事实证明, 这种所谓 “尊严”, 不过虚有其表。只有当老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 并以其高尚的品德和真诚的情感付诸教育, 这样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尊敬。

二、关注的魅力

任何人都需要他人的关注哪怕是只有四岁的儿童, 他也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关注, 必须意识到他是一个独特的生命个体。甚至更应该付出更多的心血去关注儿童。我是江西师大的一名教育经济管理的研究生, 下面是我的所见所闻。

我有一个可爱的小侄子, 今年4 岁, 每年只要放五一或国庆长假我都会回家看他。

2013 年的五一假我早早地回到家, 可能是许久没有看到我的妈妈的缘故, 或是刚考上研究生的欣喜, 我一回到家便讲个没完没了。妈妈也听得不亦乐乎。

这样虚寒温暖大概半个小时后, 我妈妈记起了我的小侄子, 便大叫起来, 但没有听到那个小家伙的应答。妈妈大叫了大概10 多次之后仍无应答, 于是便担心起来。我和妈妈急着到处寻找, 把整个家都找了一遍, 随后便跑到外面继续寻找。

最后, 我们急匆匆的再次跑回家, 就看到我的小侄子跑到外面冲我们傻笑, 当我们问到 ‘为什么躲起来, 还不吱声时?’他回答道, ‘我是故意躲起来, 你们一直讲话, 都不理我, 你们下次还这样, 我要躲得更久……’這番話让我寻思良久, 哪怕只是個只有4岁还在上小班的儿童, 他也是这么地需要他人的关注、关怀、关爱! 后来, 我每次都会警醒我自己, 让我自己牢牢记住: 不管在任何时候, 一定要关注每一个人, 要尽量记住每一个人的名字, 不要随意地忽视某个人。

以后不管在哪个场合, 我都会注意到我的小侄子, 让我的小侄子自己做决定, 如果他的决定是错误的话, 再和他讲道理。事实上, 他总是能或多或少地接受我的观点, 这让我很惊讶!

我深深地明白, 连公园的每一朵花甚至是一棵草都需要我们的关注和保护, 更何况是一个人, 何况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让我们关注在场的每一个人, 让我们的爱洒落在每一个角落。

三、让孩子漂亮起来

自从我的侄子出生第一天起, 他总能给我们家带来快乐。今年夏天, 我在家呆了一个星期, 一天早上我看到我小侄子在穿衣服, 他先脱掉睡衣, 我不禁笑起来, 这小家伙小小年纪就一定要穿睡衣, 否则都不睡觉的。接着他从床上下来, 仔细地穿好我妈妈给他拿好的衣服, 穿好上衣之后, 他拒绝穿那条裤子, 这让我很好奇, 只见他走到衣柜前, 不停地找衣服, 过了一会儿他拿出一条与衣服相同颜色的裤子。我终于明白了, 原来他是想穿一整套衣服。

后来, 妈妈和我说起, 他就每天都记得穿这套衣服, 就算洗掉了, 也要等这套衣服干了, 换上这套漂亮衣服。妈妈还补充到, 当他穿这套衣服的时候可听话了: 再也不坐地上以免弄脏; 吃东西的时候也格外小心, 绝不滴在身上等。这时, 我也在一旁偷偷观察, 和昨天比还真不一样。他很高兴、很小心翼翼、时不时地看看自己的衣服, 偶尔还要拍一两下。当他的小伙伴们来找他玩时, 他还要特地介绍一下他的衣服。他显得特别的自豪和骄傲。

在我看来, 他现在就是一个特别听话, 特别爱干净的好孩子。更让我不可思议的是, 一整天他都十分爱惜他的新衣服。他那副小心翼翼、自豪的表情就像一个小大人。其实每个小孩都是爱干净、爱整洁的, 他们都是乖孩子。对那些调皮捣蛋的孩子, 我们不需要打骂, 不需要天天唠叨, 仅仅一件漂亮干净的衣服就能让他们收敛, 变得干净起来。因为每个小孩都是一个干净漂亮的小天使。

参考文献

[1]凯歌.小故事里的大道理[M].北京:地震出版社, 2004:163.

[2]陈方南, 宣小贵.几则故事的教育启示[J].教育文汇, 2005 (12) .

上一篇:成本管理上半年总结下一篇:婚前购房合同标准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