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民主管理渠道 切实维护职工权益

2024-07-29

拓展民主管理渠道 切实维护职工权益(精选9篇)

篇1:拓展民主管理渠道 切实维护职工权益

拓展民主管理渠道切实维护职工权益

南京市轮渡公司聂宝忠

国有企业工会组织,在进一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南京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升级的进程中,必须正确面对新形势带来的新挑战,继续发挥好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发挥好协调稳定劳动关系和稳定职工队伍的维护调节作用,更好地发挥好企业民主管理作用,这是时代赋予的历史责任。

荣获江苏省建设工会系统“先进基层工会”和市总工会“模范职工之家”称号的南京轮渡公司工会,努力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全体员工办企业。工会依照《工会法》坚持以职代会和厂务公开制度为重点的民主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机制,坚持以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为重点的维权机制,勇于探索,不断创新,使国有企业工会在企业民主管理工作向规范化、科学化迈进的过程中,更好地发挥应有的作用,维护职工的切身利益。

一、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全体员工办企业

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办企业,落实职工群众当家作主的政治民主权利,是工会在企业两个文明建设中的本质要求。公司工会在企业两个文明建设中,从抓细抓实工会各项工作入

1手,把参与企业两个文明建设作为重要任务之一,在企业各项活动中切实加强源头参与力度,自始至终地参与安全渡运、生产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充分发挥了在新的历史时期国有企业工会在组织开展各项活动中充当排头兵作用。公司工会通过经常走访基层,深入了解第一手资料,将职工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了然于胸,全年将两会召开作为工作重点,积极开展厂务公开、民主管理测评、建家满意度测评,发动职工群众提合理化建议等形式,不仅为公司职工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民主空间,同时促使企业步入创新发展的快车道,工会的各项工作得到了扎实推进,职工群众在企业中的主体地位得到切实保障,聪明才智得到充分发挥。

二、坚持职代会和厂务公开的民主机制

职工代表大会是企业民主管理基本形式,是职工参与民主管理的主要途径。公司工会坚持以职代会制度为重点的民主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机制,不仅维护了企业的利益,同时也维护了职工的利益。坚持从细化一系列民主管理制度入手,健全完善各级民主管理网络,规范了职代会的操作程序,保证了议案的质量和审议的重大议案切合公司发展的实际,多年来工会与公司行政就《集体合同》、《工资集体合同》、《女职工专项保护协议》等进行协商,确保在工资增长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管理、培训、考核,培养员工爱岗敬业奉献精神,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劳资

双方共赢。

厂务公开是扩大基层民主的有效形式,是职工参与企业民主管理的重要手段。公司工会通过多年的探索,在工作中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方法。一是提高公司各级部门对厂务公开工作的认识。二是发挥职代会主渠道和“网络、公开栏、简讯”等辅助载体的作用,通过多种形式公开厂务,增加各项管理工作的透明度,特别是建造趸船、客渡船实行公开招投标。三是建立一系列规章制度、建立一套完整的工作机构、建立良好的工作机制。四是发挥党委的领导作用、行政的主体作用、公司工会督促和公司纪委监察室监督作用、职工的参与作用。五是重大决策问题全面公开、生产经营管理方面的重要问题实时公开、涉及职工切身利益方面的问题及时公开、党风廉政建设密切相关的问题真实公开、职工比较敏感的重大事项全过程公开。如在管理岗位招聘和企业招工等职工敏感问题上完全做到了全过程公开等。

民主机制的运用,既增强了职工的参与意识,又增加了企业生产经营的透明度,并且还使职工的知情权得到了有效保护,企业管理更加有序,这样一举三得,为构建和谐企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始终坚持维护的基本职责

“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责”,这是《中 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赋予各级工会组织的神圣使命。企

业工会作为党组织领导下的工人阶级群众性组织,是职工利益的忠实代表,这一点在什么时候都不会改变,也不能改变。公司工会始终坚持把“维护”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以制度和措施加以保证。通过协商签订的《集体合同》,公司克服企业在发展中的重重困难,连续四年为职工长工资,增幅均在12%以上。在履行《集体合同》的过程中,工会充分发挥集体合同监督检查小组的作用,在监督检查中,把重点放在劳动报酬、休息休假、工作时间、保险福利、劳动安全与健康、职工培训等问题上。同时,将监督检查情况和公司行政解决问题的情况及时向职代会报告。公司通过招工和人员调整等一系列措施,基本解决了基层一线职工超工时问题。

为帮助本单位职工减轻因本人生病造成的个人医疗费用负担,公司发扬职工互助互济的集体主义精神,推进和谐企业建设,在八届一次职代会上,通过了公司医疗互助基金会章程,得到了全体职工的拥护和响应。从2008年至2011上半年共资助91人次,金额达10万元。工会和行政进行协商,对门特和重病职工实行离岗疗休,疗休期间的待遇按照南京市社平工资按月发放,减轻了重病职工因离岗治疗带来的更大家庭困难,进一步将贴心工程、温暖工程做好做实。目前医疗互助门诊试行办法,正在征集职工代表意见拿出 具体操作办法。

上述一系列惠民政策的实施,体现了“三个责任”。一是对岗上职工身体健康情况的责任,二是对构建和谐家庭的责任,三是对企业用工和社会信誉的责任。

由于职工权益得到了有效维护,促使职工思想产生巨大的工作动力,进而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公司多年做到安全生产无事故,行风建设无投诉。

四、始终围绕企业中心目标找准工作的切入点

民主管理工作是工会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现代化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其主要目的是通过职工对企业发展、改革、决策和生产经营的参与,提高企业决策和管理的科学性、可行性,使企业提高经济效益,这与企业其它各项管理工作的目标完全一致。

完善机制是落实民主管理责任重要保证。做好一项工作必须靠一种好的机制来约束或激励。公司工会健全和完善了从主席到工会专职干部等责任到位机制。为确保企业目标的顺利完成,将企业中心工作与争创“优质服务窗口”、“巾帼文明岗”、“服务明星”、“模范职工之家”等考评紧密结合,不仅保证了工会各级人员生产经营责任制的落实到位,也提高了工会工作的质量。

工会工作要开展得红红火火,必须围绕企业目标来进行,否则,会偏离工作方向。而开展工作成功与否,必须要看是否找准了工作的切入点。公司工会在参与制定企业目标

阶段,总是积极主动地动员职工献计献策,提供信息,协助行政领导作出正确决策;在实施方针目标阶段,则通过民主渠道制定好各种实施措施,组织职工千方百计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开展劳动竞赛,充分体现了参与管理和为企业生产经营服务的原则。

企业工会是联系职工群众的纽带和桥梁,工会干部一定要深入到职工群众中,关心、了解他们,与他们打成一片。要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及时把职工对生产、经营、分配以及劳动保护、生活福利等方面的意见和要求反映上来,使职工的主人翁意识不再停留在口头上、字面上,真正转化为实际行动,推进企业的发展。

终上所述,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使国有企业工会工作面临的关系更加复杂,职工民主管理工作的任务更加重大。公司工会工作证明,只要努力适应新的形势,正确把握加强国有企业民主管理的基本规律,不断拓宽民主管理的新思路,探索切实可行的民主管理新形式,国有企业的工会组织就会在民主管理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〇一一年八月

篇2:拓展民主管理渠道 切实维护职工权益

灵武市某某公司工会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深化以职代会为基本载体的厂务公开管理制度,积极构建和谐企业劳动关系,有效推动企业稳定发展。

关注职工关心的热点问题,不断深化公开内容。物资采购及奖惩工资、福利待遇等透明公开,制度上墙、绩效上墙、加班奖惩上墙。上班出勤、加班考核等涉及职工利益的具体工作中,全体职工亲自参与、相互监督,每人做到心中有数,很少有职工在福利待遇方面反映问题。

篇3:拓展民主管理渠道 切实维护职工权益

1 政策制度落实到位, 使职工群众的利益有法可依

一要切实落实职工民主管理制度。民主管理是办好企业的根本制度和维护职工群众权益的基本途径。当前一些国有企业打着改制变革的幌子, 过分地拔高董事会等机构的决策权限、错误地降低职代会的议事作用。在企业管理中, 不把职工群众当主人, 而是当雇佣劳动者, 不是依靠职工群众, 而是单纯依靠少数所谓精英, 决定重大问题不是集中群众智慧, 而是靠少数几个人甚至一个人说了算。其结果不仅严重挫伤了广大职工群众积极性的发挥, 更不可避免地造成决策失误甚至国有资产流失, 最终引发腐败。因此, 必须严格落实以职工代表大会为主的职工民主管理制度, 坚决杜绝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落实职代会制度就是要强推七项制度, 即:会前报告制度、文件预审制度、重大决策审议制度、民主评议领导干部制度、无记名投票表决制度、职工代表巡视制度、领导联系职工代表制度;严把三关, 即:议题确定关、议案审议关、大会决议关;狠抓四个规范, 即:时间上规范、组织上规范、内容上规范、程序上规范, 使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更完善、质量上台阶、作用得发挥。

二要建立健全领导干部调查研究制度。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深入基层、体察民情、了解民意、指导工作、解决问题。“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群众路线作为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 首先要从职工群众中来, 眼睛向下、深入调研、倾听意见、虚心学习、接受批评, 以此作为制定企业制度政策的基础;其次要“集中起来”, 占有材料、形成概念、抓住本质、加以提炼, 形成正确的制度、规定和办法;最后要回到职工群众中去, 进行宣贯执行, 把企业的决策转化为职工群众的行动、变为推进企业改革发展的助力, 在职工群众的实践中检验其正确或错误的程度, 再来修正、完善、提升。这就是领导干部调查研究的根本目的与行为准则。

三要建立有效的密切联系群众的运作机制。好的制度要靠好的机制来落实。一是建立考核机制, 把每个领导干部落实联系群众制度的情况作为年度考核的主要内容, 一并纳入企业党委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 用契约的形式进行保障;二是完善评议机制, 扩大职工群众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让职工群众对领导干部联系群众的情况做出评议。同时, 要加强党内监督和舆论监督, 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体要求, 认真执行中央“八项规定”, 确保群众路线各项工作有效进行;三是强化激励机制, 对职工群众公认的干部, 要在提拔重用上给予优先考虑, 对群众意见较大的干部要给予诫勉批评, 对连续受到批评的干部必须降免职处理, 仍不悔改者坚决不用。通过奖优罚劣调动广大领导干部密切联系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 硬件设施投入到位, 使职工群众的利益有物可保

一要改善一线职工群众的生活条件。施工建筑企业项目所在地大多地处偏远、信息闭塞、环境艰苦, 必须结合一线职工群众的生产生活实际, 切实加强以“生活线、文化线、卫生线”为主要内容的“三线建设”, 做到在投入上倾斜、资金上保证、建设上重视。项目开工之初, 必须将“三线建设”与施工总体方案同时规划、与文明工地和标准化工地建设结合实施, 形成党委领导、行政支持、工会保障、群众监督的闭环状态, 使“三线建设”有据可依、顺利推进。

二要加大安全生产投入, 维护职工群众生命健康权。无数血的事实证明:安全是施工企业最大的政治、最大的成本和最低的红线。生产必须安全!因此, 企业要充分利用平等协商、集体合同、企务公开等重要载体, 定期就有关职工劳动安全卫生等事项进行公示、协商、落实、改进, 对安全决策、安全投入、劳动安全卫生条件等关乎职工群众利益的问题进行审议和监督实施, 参与和组织职工群众进行安全生产监督检查;要进一步健全各级安全质量责任体系和奖罚机制, 严格落实“四不放过”和“一岗双责”;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改善安全生产硬件设施, 通过自动化应用和信息化系统的监控, 提高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水平, 筑牢安全生产防火墙。

三要多措并举, 切实加强职工队伍素质建设。提高员工队伍素质的必由之路是教育培训。各级组织必须以扎实抓好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 以“工地夜校”、现场观摩”、“以会代训”、“导师带徒”、“送外培训”等形式, 通过抓理论学习、抓技术经验交流、抓业务技能提升, 建立教育培训长效机制;要高度重视并充分发挥职工群众在小革新、小创造、小发明、小建议等方面的主观能动性, 不仅给予其物质奖励, 更要给予其精神荣誉, 努力创造勇于改革、善于创新的良好环境;要革新选人用人机制, 改进职工绩效考核方式, 同岗同酬、易岗易薪、多劳多得、不劳不得, 形成“能者上、庸者下、平者让”的良性循环, 进一步激发职工群众的生产热情和工作激情, 使素质教育落地、见效。

3 实际困难关心到位, 使职工群众的利益有情可系

一要建立健全帮扶救助困难职工的长效机制。要把“三不让”承诺作为各级党委、行政、工会组织认真履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有效形式, 更好地帮助职工群众解决实际困难。重点抓好资金及时拨付、规范救助流程, 不断扩大覆盖面, 提高救助的时效性。要探索创新“三不让”承诺的工作方式, 针对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及时提出解决的有效措施, 着力解决好项目一线职工群众看病难、子女上学难等问题, 让职工群众时时处处感受到企业的关怀和温暖。

二要坚持开展送温暖活动、创新送温暖活动内涵。要加大“送温暖”基金的筹款力度, 确保资金按时、足额到位, 做到重大节日定期送、特殊情况及时送、帮危扶困日常化;要扩大“送温暖”范畴, 不仅送资金, 更要送技能、送精神。对生活的确困难的职工要在岗位上适当倾斜、技能及业务素质提升上重点考虑。特别是对大学生困难职工, 要充分发挥感情留人、文化留人的政策, 通过各种方式方法促其岗位成才并坚定其忠诚企业、奉献企业的理想信念;要建立健全良好的信息档案管理制度, 把需要帮扶的对象其具体情况录入软件, 动态管理, 长期跟踪, 为有针对性地做好困难职工帮扶工作提供可靠依据。

三要切实解决一线职工的后顾之忧。空谈误企, 实干兴业。要掌握市场经济规律, 推动企业科学稳健发展、规模适度扩张, 并经妥善调研, 合理出台企业招聘政策, 通过企业自行招聘等方式, 为职工子女尽量多争取就业机会和岗位;针对建筑施工企业大龄男女职工比例严重失衡的现状, 企业工团组织要充分发挥“红娘”作用, 根据职工本人意愿或籍贯或拟购房驻地等条件, 在全国范围内划分片区、与地方单位如纺织企业、院校医院等单位组织联谊活动, 或者整合企业年轻未婚男女职工资源, 利用QQ、微信等互联网软件打造企业自己的“非诚勿扰”交友平台, 通过各种方式解决职工婚恋难题;要充分利用兵改工企业自有土地资源储备丰富的优势, 通过独立开发或合作开发的方式, 想方设法为职工解决住房问题, 使职工除确后顾之忧, 轻装上阵, 为企业的改革发展贡献力量。

摘要:本文主要研究了国有建筑施工企业在当前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过程中须重点抓好的三项工作, 要落实以职工代表大会为主的民主管理制度, 要加强基层项目的生活线、文化线、卫生线及安全经费、职工教育培训等硬件投入, 要全面履行三不让承诺制度, 切实帮扶困难职工, 解除职工群众后顾之忧, 使职工群众的利益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物可保、有情可系, 从而为企业的改革发展贡献力量。

关键词:群众路线,建筑企业,民主管理,改革发展

参考文献

篇4:拓展民主管理渠道 切实维护职工权益

一、发挥工会协调作用,切实维护教工合法权益

一是完善劳动关系协调维权机制。随着教师人事改革的深化,劳动关系的协调工作将显得更为突出。学校工会要依据《教育法》《教师法》《工会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积极探索建立健全教职工工作、生产、生活状况调查分析机制、劳动关系矛盾预警机制、劳动争议调解等,把解决劳动关系中的矛盾和问题纳入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切实维护好职工劳动权利,建立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

二是完善源头参与机制,提高依法维权水平。在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过程中,源头参与涉及职工利益的政策措施的制定,要把岗位聘任、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等关系教职工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工会工作的重点。学校的重大决策、改革方案以及有关规章制度的出台均要提交教代会审议。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学校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努力保持职工队伍的团结统一,保持学校的稳定和谐。

二、发挥工会参谋作用,服务于学校中心工作

工会组织要有大局观念,要紧密围绕学校党政中心工作,步调一致,积极配合并出谋划策促进中心工作。例如创先争优活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及学校招生、教育教学管理、师德学风建设等工作中,学校工会要积极组织教职工出谋划策、全方位参与,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合理化建议。

三、发挥工会保障作用,切实加强工会组织建设

学校党总支要加强对工会的领导,支持并保证工会独立负责的工作。一是从政治思想上领导工会。党要求工会能充分反映职工群众的情绪、意愿和要求,通过自已的方式方法开展工作和各项活动,教育教职工群众正确地理解和自觉地接受党的政策和主张,并为之实现而积极行动。二是党委要在工作中注意发挥工会代表职工群众的参政议政作用,支持工会按照自己的特点独立负责的开展工作和各项活动。

四、发挥工会教育职能,努力抓好教职工队伍建设

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体,能否充分发挥人的能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是构建和谐社会最直接和决定性的因素,只有人的素质提高了,社会文明了,才能促进和谐社会的快速实现。因此,坚持以人为本,努力建设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教职工队伍,是建设和谐校园的根本保证。工会组织作为党领导下的群众团体,要把努力提高教职工队伍整体素质,组织教职工为建设和谐校园,促进学校高水平发展做贡献作为重要任务来抓。在校内教职工中开展“三育人” (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及树立典型、弘扬正气,宣传先进事迹,为教职工提供身边可以学习效仿的对象。

五、发挥工会桥梁作用,建立信息畅沟通机制

学校工会要建立教职工思想信息反馈机制和多层次多渠道的信息传递网络,及时掌握教职工的各种心态,洞察教职工中的各种不稳定因素,了解他们的意见和建议,研究和分析教职工队伍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依据工会的各项职能積极加以处理与调节,为学校党政领导了解民情,集中民智搭建坚实的平台。例如教代会作为教职工行使民主权利的最基本形式,工会要按规定按期召开教职工大会或教职工代表大会,充分听取教职工的意见或建议。教代会提案内容可涉及教师生活、福利及教学环境的改善,涉及教育管理服务及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率先垂范等方面,做到提案条条有答复、件件有落实;通过教代会,增强教职工参政议政民主监督意识,强化学校行政领导倾听群众呼声,不断改进工作方法,使学校决策更民主、更科学,同时,教职工的合法权益得到进一步保障,学校民主政治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

六、发挥工会“送温暖”作用,完善扶贫帮困机制

当教职工的贴心人,努力为教职工群众服务是工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社会转型时期,一些教职工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形成困难群体,影响了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进程。扶贫帮扶是工会“实干”的体现。工会要进一步完善扶贫帮困等保障机制,关心教职工生活,全心全意地为他们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工会必须坚持“五必访”“五必谈”制度,积极开展送温暖活动,真正做到把组织的温暖送上门。如关心离退休教师、维护女教职工特殊利益、开展职工互助互济活动等途径,真心实意帮助解决教职工实际困难。同时,要把解决实际问题与解决思想问题结合起来,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帮助广大职工认清形势,顾全大局,正确对待改革发展中的利益关系调整,正确处理个人和集体、局部和整体、当前和长远的利益关系,通过正常的渠道、运用合法的形式来表达利益要求,解决实际问题。

七、发挥工会凝聚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

篇5:拓展民主管理渠道 切实维护职工权益

高国丰 | 2007-09-21 | 阅读 399 次

电力主辅分离改革是国家电力体制改革与整个国有资产管理改革的重要环节。由于电力系统的行业特殊性,以及历次电力改革中的渐进性,导致电力主辅改革仍存在我们亟待认真对待的事情,其中电力企业主辅分离改革过程中、乃至主辅分离后,如何维护职工、尤其是电力辅业职工的合法权益乃是事关电力改革成败的关键。

一、电力主辅业分离现状及维权难点

江西省电力公司已率先在电力主辅分离走出了关键一步,其在2006年就提出了实现主业年内无多经的目标,但综观电力主辅分离改革,其涉及的电力企业面广、地区差异大、电力企业就业人员数量多,又加上相关利益错综复杂、政府政策相对滞后以及配套措施不足等原因,电力主辅分离改革成为电力体制改革的攻坚战。这项改革的核心难点主要集中在主业和辅业在人员与业务上的双关联上,相应地,电力企业职工的合法权益维护也存在双关联。具体而言,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电力辅业公司治理体系不完全健全。公司治理指股东、出资人、所有者(委托人)对董事会、监事会、经营班子(代理人)的管理,公司治理是企业管理的基础。公司治理一般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治理结构,另一个是治理机制。治理结构包括股权结构、资本结构以及治理结构设置。如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等;治理机制有外部的,最典型的是资本市场的监管、也有企业内部的,重要的是如企业的用人机制、监督机制和激励机制等。建立或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可解决公司体制问题、建立或完善治理机制可解决公司机制问题。

电力体制改革以前,电力多经企业是基于为主业减负增效而设立的,多经企业资金多由职工持股而来,因职工持股人数众多,且大多也比较平均。这种本质上的投资行为在职工脑海中往往被误化为集资,他们对回报的期望值很高。但对持股企业(多经企业)运作、管理、决策不甚关心,或关心、关注不够。而对于多经发展决策的投资人权力一般就让渡给对应主业的领导班子。没有真正建立起严格意义上的法人治理结构。这种异化了的公司治理体系客观上将辅业的运作风险在一定程度上转嫁到了主业。另外,多经企业的用人机制、监督机制、激励机制不甚健全,也没有也不可能建立严格意义上的法人治理结构。

电力辅业企业的市场化竞争遭到严峻挑战。电力辅业的业务定位往往是与主业密切相关的领域,例如,电力工程、电力设计、电力物资、电力设备制造、电力主业的物业服务等。电力多经企业的业务需求方基本上就是对应的电力主业机构,市场化程度不高,即使市场化程度较高的沿海发达地区电力辅业,也存在市场竞争社会化程度低、市场占有率较窄、市场开发程度不高等现象。从而导致电力辅业人员的市场化意识、市场化能力不足。鉴于此,导致电力多经企业没有开拓社会业务的压力和动力,电力企业应对外部市场的冲击能力较差,主辅分离后,电力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压力增大,电力辅业从业人员压力也相应增大。

电力辅业用人机制不够灵活。电力多经企业内部的主要经营管理生产人员基本上都是来自于原来的主业机构,这些人员大多数更习惯于把从事的工作当成一件原主业衍生的任务,而不是当做一个独立的企业来考虑。他们习惯于把原主业的工作方式、工作习惯、工作模式运用到电力辅业工作中来,从另一方面来说,这些来自于原主业的经营管理生产人员也存在重重思想顾虑,担心电力辅业会垮,担心不能再回到原主业工作等,但总拿自己与主业工作同志相比,有一定思想包袱。再有,电力辅业基本上都存在“三种人”的问题,一种是电力主业委派的管理人员或其他从主业富余分流的人员;另一种是集体工(家属工);第三种是社会招聘人员。前一种人待遇明显高于后两种人,“同工不同酬”的现象非常普遍地存在于电力辅业中。由此导致前一种人压力不足、后两种人动力不足,影响了企业的健康发展。

总之,电力主辅分离改革涉及到的利益及关系错综复杂,问题与冲突相互交织、历史与现实间矛盾重叠,因此在主辅分离过程中,维护辅业职工的合法权益乃是当务之急。

二、从电力企业内外部关系来看,应建立相应维权机制及采取相应的举措,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一)从外部来看,应建立和健全关于电力体制改革的配套措施,从体制上确保电力体制改革中及其后的职工合法权益。

电力改革本身是一件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因此,相关的配套政策是否到位,政策是否科学并具操作性对于稳定分离后的电力辅业职工合法权益显得至关重要。从整个国家层面出台的政策看,目前是方向性、原则性的文件多,而可操作性、配套措施到位的则相对较少。另外,电力辅业发展起来本身是历次改革的产物,如今要通过新的改革来解决众多历史问题。因此从国家层面上来说,应完善政策体系,制定相关改革配套措施,对电力辅业的改革进行系统的规划,力求实现辅业企业业务的平稳过渡、各方利益矛盾的基本协调平衡,从而有利于电力辅业人员乃至电力主业人员的稳定;从具体实施国家电力体制改革部门来说,应制定相关改革配套措施,如对主辅分离后,建立可进可退的主业人事用工代理制度、辅业职工社会劳保统筹可代由主业承担、从事辅业(多经)工作满十五年并年龄在五十岁以上职工可回主业工作直至退休等等,从而在体制上解决职工的后顾之忧。

(二)从电力辅业内部来看,推行内部体制与机制创新,为维护辅业企业职工合法权益奠定坚实基础。

优化和调整电力辅业企业股权结构。必须率先筹划股权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在股权机构调整过程中,对于权属不清的要加以界定,对于直接从事电力辅业企业运作管理的核心管理人员及核心技术人员需要有大力的倾斜措施,同时要规划和正确处理主业人员股权的处置问题。在此基础上,建立科学的决策体系。要做到股权明晰,稳步实现主业与辅业的人事分开,管理分开、资产分开,从而优化辅业的股权结构,建立健全法人治理机制及结构,使经营者、管理者都应该是真正意义的股东,从而能实现公司治理的良性发展,做到责、权、利的三者有机结合。推行职工董事、职工监事制度,企业的职工代表要依法进入董事会、监事会。从而在法人治理结构上确保辅业员工的合法权益。

加强电力辅业企业职工从源头的参与企业管理,积极发挥工会组织的职能及作用,进一步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作为职工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工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代表职工参与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事务的管理,从源头上进行维护。新修改的《工会法》对此做出了明确规定。在“总则”第5条中,《工会法》规定:“工会组织和教育职工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行使民主权利,发挥国家主人翁的作用,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协助人民政府开展工作,维护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政权。”与此同时,《工会法》第33条、34条还对工会参与管理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事务的主要形式和途径作出了具体的规定,增加了工会组织的责任,为工会进一步强化源头参与创造了必要的条件。进一步健全职工参与企业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机制。具体到电力主辅分离过程中的辅业企业,就是要加强工会的职能建设,发挥工会在企业“三重一大”制度实施以及在企业其它重要制度制订和修改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凡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都要经职代会讨论通过,大多数职工不同意的,不予实行。辅业企业制定改革及重大制度时,应充分考虑职工的承受能力和切身利益,在符合政策的原则下,条件尽量从优。凡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未提交职代会审议不实施,职工安置方案未经职代会表决通过不生效,通过工会的源头参与,不仅可以把广大职工群众的意愿和要求充分反映到企业的决策过程中去,有利于促进各项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同时也可以使企业制定的各项制度更加符合广大职工群众的利益和要求,从总体上实现对职工权益的维护。

要重视和稳定劳动关系,建立健全用工机制。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如何构建和谐社会,其中

第四部分讲到加强制度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正确处理企业内部矛盾”。这是对劳动关系和谐之间内在联系的深刻阐述与准确把握。从一定意义上说:劳动关系是现代社会是否和谐的标志。劳动关系稳定是社会和谐的基础与前提,而社会和谐又是劳动关系稳定的体现与保证。随着电力体制改革、主多分离到位,多经企业内部不同职工成份利益的多样化,对工会协调各方利益关系的能力,载体等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解决电力辅业企业用工中同工不同酬现象,就必须建立科学的用工机制,打破电力辅业企业“三种人”的身份限制,因事设岗、因岗设人、因岗定资,真正建立起现代企业用工制度,体现责、权、利三者的紧密结合。同时正如本文前述把一些不愿意和不符合电力辅业企业工作的全民身份人员按照相关制度让其回到主业工作,从而就能在用人机制上确保电力辅业职工的合法权益。

企业发展的根本在人,尤其在电力辅业的经营团队,不断地调整与提升经营团队的能力与素质显得刻不容缓。在电力分离改革过程中,以及改革后的运作发展,可以说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经营团队的管理意识与经营能力。提高电力辅业经营人员的整体素质,认真谋划和规划经营人员的素质及水平提升乃是维护当前电力辅业人员合法权益的又一关键所在。

进一步夯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基础,进一步丰富对困难职工的扶助措施。坚持工会与企业行政联合对履行合同情况进行督察,坚持把集体合同履行情况向职代会报告,有力地维护职工的经济利益。广泛推行和履行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协调稳定劳动关系。同时要开展“送温暖”活动,健全困难职工档案,发挥工会的维护职能,当好对困难职工情况的第一知情人、第一报告人、第一帮助人,真情扶贫帮困。

篇6:拓展民主管理渠道 切实维护职工权益

切实维护广大职工合法权益

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总工会王羽

大港地区的工资集体协议签订工作始于2002年。在各级党政支持下,大港总工会按照天津市总工会和滨海新区总工会的要求,站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把它作为履行工会维护职能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制定出了切实可行的工作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此项工作,总结起来,我们主要有以下做法和体会:

一、加强指导,提高认识,明确推动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目标责任。

为有效地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开展,多年来,我们始终把它列入工会工作的重要日程。特别是在起始阶段,总工会主席深入基层调研、推动,亲自与街、镇党政主要领导进行沟通,使街、镇领导层充分认识到进行工资集体协商是非公有制企业调整劳动关系、维护员工合法权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自身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的内在需求;是帮助员工实现最迫切也是最基本经济权益的一项重要制度,同时也是构建和谐稳定劳动关系的有效机制。从而引起了各街镇党委的高度重视,负责工会工作的副书记亲自部署、安排,狠抓落实。形成整体联动的工作机制,1

采取属地管理原则,明确了由各街镇工会具体负责完成辖区内企业的工资集体协议签订任务,总工会履行指导、协调、服务和监督的目标责任。我们本着先建机制,增强意识,后补充完善,逐步规范的思想来推动这一工作。工资协议每年度签订一次,为使协商内容有法律、科学依据,在协议书起草之前,双方对上一年度企业的生产经营、劳动生产率及经济效益等情况进行全面分析,根据企业经济效益增长的幅度协商确定职工收入增长的比例。

二、强化培训,分类指导,因企制宜推动工资集体协商工作。

针对基层工会没有做过此项工作不会签、企业效益差不敢签和部分企业经营者对工资集体协商不理解不愿签等情况,我们组织了多种形式的培训:一是转发了国家、天津市劳动保障部门和市总的指导性文件,并通过对签订工资集体协议重要性、必要性的阐述,使各级工会干部和企业工会主席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二是请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的同志对签订工资集体协议书的内容、程序和要求进行了详细的讲解;三是组织有关人员观看模拟录像,加深对工资集体协议书签订工作的全面了解。

我们针对有些企业因效益差不敢签和有些企业不愿签的实际情况,认真研究了市里下发的工资集体协议书范本,同时在工作中做到因企制宜,从实际出发,分类指导,不搞一个模式。生产经营正常的企业工资协商重点放在如何提高工资水平以及条款细化量化上;亏损企业工资集体协商重点放

在基本劳动报酬的保障和执行最低工资上。针对大港经济开发区建会率偏低的实际,指导他们签订了区域性工资协议。另外我们对协议书条款不断进行调整和充实,制定了与不同经济类型企业相适应的工资集体协议范本,供签约企业参考。对实行计件工资的企业制定了相应的计算劳动报酬的条款。使各类企业在签订工资集体协议中既做到实事求是又突出自身特点。工作中我们注重与有关部门配合,加强相关政策、法律、信息的探讨与交流,同时为保证工资集体协议的落实,我们每年都要和人社局联合进行检查,并将检查结果进行通报,确保了协议条款的履约兑现。

三、工资集体协商工作成效日趋显现。

多年来,经过我们与人社局的密切合作,以及各街镇和企业党政工的共同努力,工资集体协议作为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稳定企业劳动关系的有效形式,其作用已日趋显现。

(一)有效地维护了职工经济利益。大港太平镇宏远钛铁有限公司工会在开展工资集体协商过程中,根据职工提出的工资定额分配不合理的意见,多次与企业行政协商,并对各工序的生产情况进行调研,促使企业重新科学合理地制定了各工序的工资定额。星河集团、港升化工有限公司等16家企业,在协商签订集体合同时,增加了为职工交纳社会保险一款,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大港开发区新开工的一外资企业,所定劳动报酬低于天津市最低工资标准,由于签订了区域性的工资集体协议,开发区管委会和工会联合会积极从履行工资集体协议条款和遵守《劳动法》、《工会法》的角度,及时纠正了该企业的错误做法,提高了工资标准,维护了广大员工的合法权益。

(二)提高了工资收入水平。自签订工资集体协议后,大港地区企业员工的工资水平均有明显提高,仅开发区三合铁制品有限公司与未签工资集体协议前相比,连续两年员工工资增长率为11%,在对待进城务工人员方面,我们采取同工同酬的标准确保外地职工与本地职工享受同等待遇,按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并将其纳入社会保险的覆盖范围。为保证进城务工人员的权益,我们和有关职能部门加大了对建筑施工企业的监督检查力度,督促企业合法用工,并全面实行工资个人账户管理,防止了工资拖欠行为的发生。

(三)促进了企业劳动关系的稳定和谐,为区域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据人社局的统计,大港地区涉及工资纠纷的案件呈逐年下降趋势。这与工会坚持和推行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建立健全工资平等协商机制有着密切关系。

篇7:维护职工权益,促进民主管理

(工会宣)本学期以来,油田外国语高级中学工会积极主动开展工作,关心职工利益,了解职工需求,及时反映群众呼声,使学校沟通渠道畅通。使学校在许多问题上处理及时得当。由于职工突出意见少,专心致力于教学工作,在我校构建出一个团结和谐,奋发向上的校园氛围。

随着学校移交地方工作的进行及油田百合园住宅房的分配,在学校职工思想上引起了很大的混乱,11月以来,学校工会就针对这一状况,认真研究,仔细分析。及时了解和反映职工呼声,加强协调和沟通。对职工急切想知和盼望的事情,向学校及时提出,并督促学校按程序向上一级反映。另外,工会注重自身职能的发挥,达到了学校放心,职工满意。把年级工会小组作为学校与职工群众的联系纽带,做到职工在学校中民主管理、民主参与、民主监督,做好校务公开和公开办事,激发和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由于学校工会积极维护职工利益,想职工之想,及时协调和沟通,使学校干群关系融洽,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使本学期学校工作得以正常有序的进行。

油田外国语中学工会

篇8:拓展民主管理渠道 切实维护职工权益

[关键词] 女职工组织;履职;维权

针对新形势下女职工维权工作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工会女职工委员会不断探索创新维权工作机制,切实履行女职工组织的维权职功,做到“三个到位”,以平等协商为抓手,监督落实女职工权益保护专项集体合同的履约,最大限度地维护女职工的合法权益和特殊利益,为促进公司发展、构建和谐钻井做积极的贡献。

一、思想认识到位,把女职工维权工作纳入工会维权大局之中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工会维权工作涉及面更加广泛、难度增大,这给工会和女职工组织维权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新的形势,针对女职工权益维护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通过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调整工作思路,统一思想认识:广大女职工是推动企业发展、构建和谐家庭、和谐企业的重要力量,做好工会各项工作,离不开广大女职工的积极参与,离不开广大女职工干部的辛勤努力。要维护好女职工的合法权益和特殊利益,在加强工会维权机制建设中,就必须充分发挥女职工组织的作用,把女职工维权工作融入到整个工会维权大局中去认识和把握,制定了“坚持三个结合,达到一个目标”的基本思路。坚持三个结合,即坚持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与维护女职工特殊利益相结合,坚持解决当前实际问题与建立长效机制相结合,坚持发挥女职工组织作用与协调部门联动相结合;达到一个目标,即以建立协调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构建和谐钻井为目标。

二、保障措施到位,积极营造女职工维权工作氛围

为切实维护好女职工权益,要注重加强工会女职工组织维权机制建设,不断提高女职工组织主动维权,依法维权,科学维权的能力和水平。一是加强机制建设,优化维权条件。为依法维护好女职工的合法权益,着重抓好签订女职工权益保护专项集体合同工作。按照上级工会组织的工作部署,女工委经过调查论证,多方努力,反复与有关部门进行沟通和协调,并经平等协商形成共识,签订了女职工特殊权益保护专项集体合同,女职工权益保护专项集体合同的签订,为更好地代表、维护女职工的合法权益和特殊利益,促进工会女职工维权工作法制化和规范化奠定了基础。二是加强组织建设,优化维权基础。针对女职工工作的特殊性和综合性,始终坚持把女职工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公司党委、工会定期听取女职工工作汇报,研究女职工工作,在人员和部门设置上,公司配备了专职女工委主任,基层工会均成立了女职工委员会;在日常工作中采取措施,及时解决女职工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从政策制定、经费保证等方面提供有利条件,保证了女职工工作的顺利开展,夯实了女职工维权工作的基础,全公司女职工组织组建率达到100,配备专兼职女工干部9人。同时,要建立一支素质高、业务强的女职工干部队伍,采取“请进来、走出去,请上来、走下去”等方式,加大培训力度,逐步解决女职工干部在为何维权、如何维权等方面存在的认识问题,一方面增强她们做好维权工作的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另一方面提高她们的理论政策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三是加强宣传教育,优化维权环境。维护女职工权益离不开良好的社会环境。要充分利用“4·3”宣传日等强化宣传,加大对有关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宣传力度,为女职工维权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尤其在新修改的《妇女权益保障法》颁布施行后,广泛开展了妇女权益保障宣传活动,通过简报、宣传栏、黑板报、网站等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并组织女职工开展妇女权益保障知识竞赛活动,从而营造关注和维护女职工特殊权益的良好氛围,进一步强化广大女职工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同时,还应加大向各级党政领导的宣传力度。通过送达有关女职工维权方面的文件和法律知识读本、邀请参加有关女职工维权方面的活动等形式,向党政领导宣传女职工维权工作,进一步加深党政领导对女职工维权工作的认识和了解。

三、工作落实到位,力求女职工维权工作取得实效

?以平等协商为抓手,不断充实女职工权益保护专项集体合同的内容,完善监督检查机制,最大限度地维护好女职工的各项权益。

一是努力实现女职工素质整体的提升。素质的提升是从根本上的维权。把“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当知识型职工”活动与女职工素质提升工程结合起来,开办女职工周末学校、举办女职工素质教育课堂系列活动,引导女职工根据自身情况,积极参加多种形式的业余学习,建立女职工素质档案。不断提高女职工学习、创新、竞争、创业能力,促进公司与女职工共谋发展,从而实现公司与女职工个人的双赢。

二是维护好女职工经济技术创新的权益。各级工会女职工组织把女职工岗位练兵、技术比武、导师带徒作为实现对女职工技能维权的有效形式和载体。针对不同单位不同工种女职工的特点,分工种开展女职工技术比武,创新女职工经济技术活动的内容和形式。

三是维护好女职工的特殊权益。工会女职工紧紧围绕女职工最直接、最关心、最现实的问题,不断加大工作力度。第一是坚持把女职工的劳动保护、“四期”保护、妇科病普查、女职工禁忌劳动、女职工特殊劳动保护用品等特殊保护,作为重点内容纳入到专项集体合同之中,促进公司不断改善女职工劳动环境、劳动条件,通过职工代表巡视、联合党群有关部门检查的方式,对女职工权益保障情况进行监督、对专项集体合同的履约进行检查,对侵害女职工权益的行为坚决及时予以纠正,切实维护女职工的特殊权益。第二,突出特色,维护女职工的生命健康权。近年来,在进行女职工劳动保护调查时发现,女职工妇科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坚持每年一次的女职工女科病普查,增加TCT等新项目,定期开展女职工健康知识讲座,并为女职工办理了特病团保,这些活动的广泛开展,为维护女职工的身心健康构筑了一道自我保障、互帮互助的防线。第三是维护好女职工特殊群体的特殊权益。对单亲困难女职工开展“帮扶维权”,建立了单亲困难女职工家庭信息档案,并实行动态管理,做到一人一档,专人负责,及时准确地掌握她们的实际状况,切实担负起帮扶单亲困难女职工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女职工通过开展“姐妹献爱心”、“金秋助学”、“送温暖”等活动,为困难女职工做好“三送三帮”工作:送知识,帮助她们转换观念;送资金,帮助她们解决生活困难;送温暖,幫助其子女完成学业;对外创市场家庭女职工,通过开展“姐妹结对子、保外创市场”活动,为外创市场女职工送温暖、送亲情,落实“2+1”帮扶,为她们解决生活中困难。

篇9:拓展民主管理渠道 切实维护职工权益

2010-06-04

关于进一步完善农村宅基地 管理制度切实维护农民权益的通知

(国土资发[2010]2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厅(国土环境资源厅、国土资源局、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副省级城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各派驻地方的国家土地督察局:

规范农村宅基地管理,对于统筹城乡发展,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保持农村社会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贯彻落实中央有关要求,现就进一步完善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切实维护农民权益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加强规划计划控制引导,合理确定村庄宅基地用地布局规模

(一)加强农村住宅建设用地规划计划控制。根据新农村建设的需要,省级国土资源行政管理部门要统筹安排并指导市、县国土资源行政管理部门,结合新一轮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组织编制村土地利用规划,报县级人民政府审批。在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镇建设扩展边界内的村土地利用规划,要与城镇规划相衔接,合理划定农民住宅建设用地范围;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镇建设扩展边界外的村庄,县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在摸清宅基地利用现状和用地需求的基础上,以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村土地利用规划为控制,组织编制村庄宅基地现状图、住宅建设用地规划图和宅基地需求预测十年计划表(即“两图一表”),制定完善宅基地申请审批制度,张榜公布,指导农民住宅建设按规划、有计划、规范有序进行。

(二)科学确定农村居民点用地布局和规模。市、县在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中,要按照城乡一体化的要求,结合城镇规划,合理确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划定的城镇建设扩展边界内的城郊、近郊农村居民点用地布局,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防止出现新的“城中村”。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镇建设扩展边界外的村庄,要结合县域镇村体系规划、新农村发展规划和产业规划,在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合理确定保留、调整和重点发展的农村居民点用地,统筹农村公益事业、基础设施、生活、生态、生产用地需求,合理确定中心村和新村建设用地规模,指导农民住宅和村庄建设按规划有序进行。

(三)改进农村宅基地用地计划管理方式。新增农村宅基地建设用地应纳入土地利用计划,各地在下达土地利用计划指标时应优先安排农村宅基地用地计划指标,切实保障农民住宅建设合理用地需求。占用耕地的,必须依法落实占补平衡。农村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应结合农村居民点布局和结构调整,重点用于小城镇和中心村建设,控制自然村落无序扩张。

二、严格标准和规范,完善宅基地管理制度

(四)严格宅基地面积标准。宅基地是指农民依法取得的用于建造住宅及其生活附属设施的集体建设用地,“一户一宅”是指农村居民一户只能申请一处符合规定面积标准的宅基地。各地要结合本地资源状况,按照节约集约用地的原则,严格确定宅基地面积标准。要充分发挥村自治组织依法管理宅基地的职能。加强对农村宅基地申请利用的监管。农民新申请的宅基地面积,必须控制在规定的标准内。

(五)合理分配宅基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镇建设扩展边界内的城郊、近郊农村居民点用地,原则上不再进行单宗分散的宅基地分配,鼓励集中建设农民新居。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镇建设扩展边界外的村庄,要严格执行一户只能申请一处符合规定面积标准的宅基地的政策。经济条件较好、土地资源供求矛盾突出的地方,允许村自治组织对新申请宅基地的住户开展宅基地有偿使用试点。试点方案由村自治组织通过村民会议讨论提出,经市、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审核报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批准实施,接受监督管理。

(六)规范宅基地审批程序。各地要根据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规范农民建房用地的需要,按照公开高效、便民利民的原则,规范宅基地审批程序。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镇建设扩展边界内,县(市)要统筹安排村民住宅建设用地。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镇建设扩展边界外,已经编制完成村土地利用规划和宅基地需求预测十年计划表的村庄,可适当简化审批手续。使用村内原有建设用地的,由村申报、乡(镇)审核,批次报县(市)批准后,由乡(镇)国土资源所逐宗落实到户;占用农用地的,县(市)人民政府于每年年初一次性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或省级人民政府授权的设区的市、自治州申请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经依法批准后,由乡(镇)国土资源所逐宗落实到户,落实情况按向省(区、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备案。

宅基地审批应坚持实施“三到场”。接到宅基地用地申请后,乡(镇)国土资源所或县(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组织人员到实地审查申请人是否符合条件、拟用地是否符合规划和地类等。宅基地经依法批准后,要到实地丈量批放宅基地,明确建设时间并受理农民宅基地登记申请。村民住宅建成后,要到实地检查是否按照批准的面积和要求使用土地,符合规定的方可办理土地登记,发放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证。

(七)依法维护农民宅基地的取得权。农民申请宅基地的,乡(镇)、村应及时进行受理审查,对符合申请条件,且经公示无异议的,应及时按程序上报。县(市)人民政府对符合宅基地申请条件的,必须在规定时间内批准,不得拖延和拒绝。各地县(市)人民政府要建立健全农民宅基地申报、审批操作规范,并根据本地区季节性特点和农民住宅建设实际,明确宅基地申请条件和各环节办理时限要求,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切实维护农民依法取得宅基地的正当权益。

(八)加强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发证和档案管理工作。各地要按照相关规定,依法加快宅基地确权登记发证,妥善处理宅基地争议。要摸清宅基地底数,掌握宅基地使用现状,并登记造册,建立健全宅基地档案及管理制度,做到变更一宗,登记一宗。要积极建立农村宅基地动态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宅基地申请、审批、利用、查处信息上下连通、动态管理、公开查询。

三、探索宅基地管理的新机制,落实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

(九)严控总量盘活存量。要在保障农民住房建设用地基础上,严格控制农村居民点用地总量,统筹安排各类建设用地。农民新建住宅应优先利用村内空闲地、闲置宅基地和未利用地,凡村内有空闲宅基地未利用的,不得批准新增建设用地。鼓励通过改造原有住宅,解决新增住房用地。各地要根据地方实际情况制定节约挖潜、盘活利用的具体政策措施。

(十)逐步引导农民居住适度集中。有条件的地方可根据土地利用规划、城乡一体化的城镇建设发展规划,结合新农村建设,本着量力而行、方便生产、改善生活的原则,因地制宜、按规划、有步骤的推进农村居民点撤并整合和小城镇、中心村建设,引导农民居住建房逐步向规划的居民点自愿、量力、有序的集中。对因撤并需新建或改扩建的小城镇和中心村,要加大用地计划、资金的支持。对近期规划撤并的村庄,不再批准新建、改建和扩建住宅,应向规划的居民点集中。

(十一)因地制宜地推进“空心村”治理和旧村改造。各地要结合新农村建设,本着提高村庄建设用地利用效率、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和维护农民合法权益的原则,指导有条件的地方积极稳妥地开展“空心村”治理和旧村改造,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对治理改造中涉及宅基地重划的,要按照新的规划,统一宅基地面积标准。对村庄内现有各类建设用地进行调整置换的,应对土地、房屋价格进行评估,在现状建设用地边界范围内进行;在留足村民必需的居住用地(宅基地)前提下,其他土地可依法用于发展二、三产业,但不得用于商品住宅开发。

四、加强监管,建立宅基地使用和管理新秩序

(十二)建立宅基地管理动态巡查和责任追究制度。县(市)、乡(镇)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建立健全农村宅基地管理动态巡查制度,切实做到对宅基地违法违规行为早发现、早制止、早报告、早查处。县市国土资源执法监察机构和乡镇国土资源所是农村宅基地动态巡查工作的实施主体,对动态巡查负直接责任。建立动态巡查责任追究制度,对巡查工作不到位、报告不及时、制止不得力的要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十三)建立共同责任机制。市县、乡镇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当与市、县有关部门、乡镇政府、村自治组织建立依法管理宅基地的共同责任机制,建立农村宅基地监督管理制度,落实工作责任,形成执法监管合力,共同遏制违法占地建住宅的行为。

(十四)依法查处乱占行为。各地要认真负责依法查处宅基地使用中的违法行为。对未经申请和批准或违反规划计划管理占用土地建住宅的,应当限期拆除、退还土地并恢复原状。对超过当地规定面积标准的宅基地,经依法处置后,按照《关于进一步加快宅基地使用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8〕146号)要求予以登记的,村集体组织可对确认超占的面积实施有偿使用。对一户违法占有两处宅基地的,核实后应收回一处。

(十五)加强指导,不断研究解决新情况新问题。各地务必从实际出发,切实加强对宅基地管理工作的指导,抓紧落实通知要求的各项措施,尽快研究制定符合本地实际的具体政策规定。同时要深入调研宅基地管理中的倾向性、苗头性的问题,主动采取措施解决,并及时上报,确保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各派驻地方的国家土地督察局要加强对督察区域内农民宅基地审批与管理情况的监督,确保农民合法居住权益得到保障。

上一篇:供电证明下一篇:鄂教版三年级下册 品德与社会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