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学科组计划

2024-07-09

思想品德学科组计划(共9篇)

篇1:思想品德学科组计划

思想品德学科组2011~2012上学期教研工作计划

一.抓好集体备课

加强研究,切实转变重教不重学、管教不管学、教学脱离的落后教育教学思想,在备课、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既考虑如何教,如何组织教学环节,更要思考学生如何学,如何学的更好,以及如何处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关注教学反思,要求教师们在反思环节能够回归课堂,反思教学,查找经验与不足,特别的查找学生在掌握知识方面的漏洞,以做出及时的弥补。

二.加强课堂教学研究

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下大力气精心研究课堂教学过程各环节的设置与优化。

从备课环节开始,将备学生纳入到备课中来,并作为重要环节,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及思想认识基础,做到有的放矢。

推行情景教学、案例教学,力求将课堂教学生活化。三.加大教科研,不断探究教科研新形式

1.抓好常规教研,认真进行好集体备课研究、业务理论的学习,定期组织听评课研讨活动,按照学校统一计划,我们安排每周听一节课,听后即评,发现问题,及时指出,另外组织部分教师上示范课,并由授课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方面的讲座,对部分教学水平较差的老师,通过组织进行优质课观摩、查找自身问题、细化问题、及时整改等,循序渐进的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2.创新教科研形式,大力推进网络教研

在信息技术大力发展的今天,我们充分发挥网络快速、便捷的优势,利用现代的网络交流工具,及时与全国各地的名师进行交流,互通信息,实现资源共享。这样,当我们遇到教材中的疑难问题、教育教学中的一些困惑,都在与这些名师的交流中得以解决;每年的中考之后,我们都可以及时的搜集到各地的中考试题,便于捕捉命题动向。

3.分解细化教研环节,加大小课题研究

针对当前素质教育形势,高效成为一个基本的要求,我们通过精心的思考,仔细排查制约学科教学及成绩提高的因素,将这些因素进行分解,大力推行小课题研究,以解决教育教学中切实存在的问题,在小课题研究中,坚持以课堂教学为中心,选题来自课堂,在课堂中解决,为课堂教学服务。我们发现,导致制约学生学科成绩提高的因素很多,但集中到一点,就是学生的答题能力的欠缺,如审题能力、分析能力、组织答案能力等,为此,我们进行了“各种题型解法研究”,按照思品考试中“选择题”、“简答题”、“材料分析题”、“实践探究题”等题型,针对各个题型的特点、命题规律,我们通过分工,逐个研究,最后就每种题型的命题特点、思维方法、解答思路、答案模式等形成了统一的思路,使学生受益匪浅。有效的解决了困扰学科教学质量提升的问题,实现了事半功倍,提升了学生学习的学科能力。

四.加大试题研究力度,探究考试命题趋势

我们与多家报社、出版社广泛联系,以此为平台,组织教师们定期为其撰稿,不断加强研究,把握命题趋势的能力有了增强,每年在中考中均可以较好的把握住命题的动向;较大程度上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在部分学科增加课时、作业的背景下,我们在坚持不加课、不挤占课下时间的前提下,尽最大可能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科研成果丰富,我们先后在省市及以上级的报纸刊物、著作上发表成果多篇,还有的被报社聘为特约编辑或作者。在老师们的科研成果不断丰富的基础上,我们将研究、发表的成果整理归入教学资源库,为日常的课堂教学、电子备课和电化教学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今年就爱那个在加大试题研究力度的基础上提升写作的层次。

五.了解学生情况,精心组织学生综合实践活动

将时政引入课堂。开展课前生活事例评析活动,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在日常教学时,要求学生从自己的视角来关注社会生活,选取社会生活中有价值的事物或人物与学生共同讨论。

六.今后努力方向

1.要有计划性,对学科组的每一项活动都要早计划、早安排,要有明确可行的奋斗目标。

2.不能安于现状,要有锐意进取、不断改革创新的精神。3.要继续做好教科研围绕教学、服务教学的文章,密切联系教学实际,力求发挥教科研在课堂教学中的最大作用。

4.从目前较为单纯的试题研究走出来,有意识的引导老师们对平时的课堂教学、备课教研等行为进行反思,将平时的所思、所得进行提炼、凝缩,撰写高质量的教学论文。

5.构建“大思品课堂”,使思品课走出教室,充分发挥思想品德课的思想教育功能,探索利用思品课提高学生思想认识、规范自身行为的途径。

2011.09

篇2:思想品德学科组计划

指导思想:

本学期在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继续突出有效教学,以课堂教学研究为重点,认真作好学科教研组建设,加强校本培训与研究。针对学科特点,开展专题研究与探讨活动,关注教学一线典型的新课程案例,积极发现优秀的教学改革成果,逐渐丰富课程资源。将教研工作的重点下移到学校,加强教材研究、努力构建新的评价体系。以课题研究为依托,以各种特色活动为平台,通过不同的手段以研促教,实现教学的全面提升。

工作要点:

一、加强组织建设,不断壮大骨干教师队伍。1.进一步健全教研网络。

根据教育局工作要求,不断加强和完善学科中心组建设。目前市、片两级学科中心组已组建,为使教研网络进一步健全,使活动进一步走向规范和有效,本学期将继续充分发挥中心组骨干教师的带头和辐射作用,以示范课、教学讲座等多种研讨形式做好引领和带头作用,同时,中心组教师也必须加强自身素质和业务能力的提高,不断进取,向更高层次努力。2.进一步规范学校教研组建设。

学科教研组是学校实施教学管理,开展教学活动的基层组织,是发挥教师集体力量、开展教学研究、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组织形式。根据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学科教研组建设的意见》要求,本学期,各校要进一步加强学科教研组建设,根据品德学科的师资现状,形成专、兼职骨干教师组成的队伍,并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规范教研组活动的开展。

二、加强校本教研制度,提高教学实效性。

开展“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及时解决课改中出现的问题,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落实课程改革目标,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实现教学个性化,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课改的教学理念、教学要求、教学方式要逐步转化成广大教师的教学行为。校本教学研究作为理念与实践之间的桥梁,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实践水平。积极开展相应的校本培训,对本课程的课程标准、教材编排特点等进行系统的学习和了解。加强对教师基本素养和综合素质的训练,提高教师把握教材、精心设计活动、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等方面的能力。各校可通过“案例分析、问题解决、调查研究、实践探索、区域交流”等多种教研活动方式,为教师实施新课程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1.加强教材解读与研究

按照新课程标准所编写的教材,实现了教材功能上的突破,它不仅是信息和知识的载体,更是一种语言,能与儿童进行对话。通过这种对话,学生的思想观点和认识与教科书的思想观点和认识不断融合,正是在这种融合中,教室中的儿童通过自主建构,生成一个新的意义世界。它能提高、增强学生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建构,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所凭借的话题、范例,是调动学习活动,促使学生进行自我建构的一个手段,是引发学生进行活动的一种工具。在大市、吴江市级教材培训的基础上通过校本培训,加强对品德与生活(社会)新教材的

解读与分析,把握课程性质、特点、理念、设计思路等,从而真正使教材为己使用、有效使用。

2.倡导个性化备课,促进教师自我反思

课改实验中应培养有个性的教师。个性鲜明的教师会思想、会创新、会促进教育教学的改革。教师要形成读书学习与反思的习惯,增强研究意识,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分析和解决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真实问题,克服被动性、盲目性,把日常教学工作与教学研究融为一体,形成一种新的教师职业生活方式。注重倡导教师备课的个性化。在备课中要突出三个体现、四个注重:体现课堂学习形式的多样性,体现学生的差异性,体现教案使用的灵活性和实效性;注重学法归纳与指导,注重科研目标的生成,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观察与课后访问及分析,注重课堂教学的改进措施。让教师根据自己所研究的课题、所教学生及所喜欢的形式进行创新备课研究,充分发挥教师个人的作用,实现教学个性化。3.重视集体备课制度,构建同伴互助平台

教师互助合作是校本研究的标志和灵魂。在一个教师群体当中,能够有不同的思想、观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交流与冲突,是非常宝贵的。进行集体备课,是充分发挥教师的同伴互助的有效途径。在集体备课中,教师不同的教育思想、观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能在集体备课中进行交流、讨论,甚至会有冲突,因为只有经过激烈的交锋,才能促进教师对新理念的理解。在备课中可以两方面入手:

1、吃透教材,善于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材”不局限于教科书,而是指以教科书有关的丰富多采的教学资源,“教材”也不再是单纯的知识点的汇集,教材作为一定学科的载体具有两种基本特质:其一是“典型性”,学生是通过教材习得学科内容的,教材必须是学科内容的全面、稳定、序列、准确的载体;其二是“具体性”,教材必须确凿、具体,并有助于引导学生展开智力活动。传统的教材观把教材仅仅局限于事实性知识或者原理性知识,而忽略了能力体系以及思考方式、伦理道德信念。新的教材观突出了方法论知识和伦理性知识。单纯围绕“知识点”的说教式的教材设计是片面的,是背离“素质教育”要求的。我们鼓励教师要善于发现教材中的不足,不迷信书本,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2、备学生,根据不同学校、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科学地设计教学方案。关注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心理素质、学习兴趣与积极的情感体验,发挥学生的各方面潜能等。

三、突出学科特点,加强学科教学研究。1.把握学科教学研究重点。《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新课程的实施不仅是在教材内容上的简单更新,它更多的呈现的是教学理念的转变,在教学内容上体现的是生活化,要求内容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基础;在教学方法上体现的是活动化,通过活动化教学使教学内容动态化、教学时空的开放化、学习方式的探究化;在教学效果的呈现上注重内化。本学期将以此“三化”为学科教学研究的重点,加强调研和研讨,发现典型,适时推广。2.加强教研活动的专题化、系列化。开展案例研究和行动研究,优化研究方式,积累典型案例。变常规研究为“教学案例研究”、“教学行为研究”,变“一次性教学研究”为“持续性教学研究”,工作方式由过去重横向的“点” 上的点拨为重纵向的“线”上的跟踪指导,最后,通过“教育教学随笔”的形式促进教师从理性的视角、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成为善于理性思考的教育者。

3.加强教学评价研究

本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获得反馈信息,以帮助教师改进教学,促进儿童发展,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因此,从每个学生的原有基础出发,尊重学生个性特点,开展以鼓励为主的发展性评价。本学期将积极开展小学品德课程实施状况的调查,探索合理有效的品德课程评价体系,关注品德课程与其他课程的相互渗透。

四、加大科研力度,不断丰富品德课程内涵

本学期继续以课题研究为载体,促进新课程规范实施、科学发展。通过课题出成果、出经验。以点带面,推动新课程的实施,寻求新的发展。

1.加强理论学习。

课题组教师将继续围绕小学品德活动化教学这一主题开展相关的理论学习与培训,丰富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组织课题组研究人员学习教育科研基本知识和关于课堂教学的理论,使全体课题组研究人员在研究的过程中,能在科学的理论指导下进行研究和实验,保证课题研究的科学化。2.加强专题研讨。

课题组将定期开展交流活动,共同探讨,以使各子课题的研究在相对独立的格局中兼顾整体性,并使各子课题研究进度得以平衡,质量得以保证。并针对课题研究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开展专题研究,如对活动化教学评价体系的建构、活动化方法途径的探索等,对原有教学实践进行反思和总结,以期形成具有自身特色又具有理论含量的教学经验。并通过定期组织教学观摩活动,展示活动化教学成功课例,加强教学研讨。3.加强阶段性成果总结。

要求课题组教师及时总结课题研究成果,积极撰写论文和课题研究报告,推出研究成果。利用学科论坛、《吴江教育》杂志等平台,积极推广各校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的有效经验,及时作好阶段性研究成果的资料积累工作。

具体工作:

九月:

1、制定思品与社会的工作计划。

2、常规考核:计划、备课。

十月:

1、抓好教学常规,加强思品与社会课的检查,增强全面育人、以德为首的意识。

2、常规考核: 听课、评课。

十一月:

1、学习新课程标准,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和理论水平。

2、常规考核:上课。

十二月:

1、教研组思品工作总结、交流。

2、常规考核:备课、总结

篇3:思想品德课程中情景教学的应用

为此, 我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一些尝试和探索, 巧妙地运用教学手段和方法, 倾注情感的感化、熏陶,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我的做法是:

一、以情导入

导语是教师引导学生向新的知识领域进军的第一步。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地钻研, 学会让导语饱含激情、充满活力、放射出灵性的光芒。把学生领入到带着兴趣、带着问题、蓄势待发的境地。我们应该注重在导语上创设情境、点燃激情。例如在学习《爱在屋檐下我爱我家》一课时, 采用配乐诗朗诵的方式, 在萨克斯独奏《回家》的背景音乐中, 教师深情地吟诵余光中的《乡愁》:“小时候,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学生在情景的渲染下很容易产生情感共鸣, 主动性很快被调动起来。在情感的调动中, 学生有了更深刻的体验, 体验使学习进入生命领域。对知识的学习不再是仅仅属于认知、理性的范畴, 它已扩展到情感和人格的领域。从而使学习过程不再是知识增长的过程, 同时也是身心和人格健全与发展的过程。

导入语的设计还有很多方式, 例如运用对比促发展法、新闻展播法、知识竞赛法等等。通过新颖而富于激情的导入, 可以使学生产生“心有灵犀一点通”的顿悟, 收到“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启发效果。

二、以情激学

夸美纽斯说过:“孩子们的求学欲望是由老师激发起来的。”那么, 如何激发学生求学的欲望呢?

1. 情感投资, 以爱结情。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应当成为孩子的朋友, 深入到他的兴趣中去, 与他同欢乐, 共忧伤, 忘记自己是老师, 这样孩子才会向老师敞开他的心灵。”我利用课余时间经常深入到我教的班, 对他们嘘寒问暖, 与学生们一起搞卫生、做游戏、侃大山、说故事。从此, 我赢得了学生的尊敬, 他们把我当成知心朋友, 有悄悄话也愿对我说, 发生了争论请我评判。我的话, 他们爱听, 且坚信不疑。这大概就是“亲其师, 信其道”吧。

2. 真情实话, 以情诱学。

我给七年级学生上第一节课, 首先在黑板上写出“四有”两个大字, 微笑着问其含义。当学生们说出它的内容时, 我亲切地说:“同学们都应当把自己培养成‘四有’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但你们知道吗?这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必须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才能逐渐确立, 而这恰恰是我们将要学习的思想政治课的内容。”最后, 我提高声音说:“毛主席指出, ‘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 就等于没有灵魂’。你们看, 学习思想政治课重要不重要哇?”同学们异口同声:“重要。”这堂课, 激发了学生们对思想政治课的兴趣。在以后的教学中, 我不断地“升温”, 使同学们一直保持着旺盛的学习激情。

三、以情促学

利用情感教学的课堂充满了生命活力, 充满了激情, 呈现出了生气勃勃的精神状态, 思维空气浓厚, 情理交融, 师生互动, 兴趣盎然。课堂上活的内容、活的形式、活的情境变成了活的智力、活的能力、活的情感、活的精神和活的生命。

情感教学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认知收获, 产生或多或少的生命感悟。如七年级下第三单元第五课《人生难免有挫折》, 我播放震撼全国的《千手观音》作为不能听到的常人的音乐, 并用他们仅能用的肢体语言表达出来。

在观看的过程中很多学生眼中含着泪花, 那是被一种精神所震撼的。通过这一情景, 让学生认识到认知的道路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 人生难免有挫折, 我们青少年在学习生活中也会遇到失利和失败, 我们要学习“千手观音”中的那些聋哑人, 他们那坚强的意志, 坚定的信念, 向困难发出挑战的勇气, 更是我们正常人应该有的。我们要善于把前进路上的绊脚石变成垫脚石, 从而获得成功, 实现生命的价值, 享受真正的人生。创设视听情境, 为学生进入课堂和生成知识奠定基础, 让学生从感观升华到情感, 整个课堂教学围绕教学内容, 把情感教育和德育教育糅合在一起, 可以说是一种激情智慧综合生成的过程。情感教学使预设的教学活动具有更大的开放性和生成性。让每一堂思想品德课都充满活力和激情, 成为学生成长的快乐天地。

总之, 运用情感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丰富他们的情感世界, 更有利于发挥主体作用, 让我们把微笑带进课堂, 使学生感受到来自师长的爱和期待;把激励带进课堂, 形成民主和谐的氛围;把竞争带进课堂, 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为学生特有的个性插上放飞的翅膀。让课堂充满生命力, 充满激情, 成为学生生命的精神家园, 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的同时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心理素质, 学会做人。

摘要:思想品德课是中学的一门重要学科。课程改革的目的是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成长和教师培养的阵地, 使学生获得能力发展和展示的满足感。

篇4:巧学思想品德课

九年级是整个初中思想品德课学习的关键阶段。做为即将毕业的初中学生,在九年级既要学习新知识,又要复习备考,可谓是繁忙而又紧张。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来应对紧张而忙碌的学习生活呢?笔者根据近年来思想品德中考特点,总结出一套“有序”、“有度”、“有效”学习思想品德课的方法,供同学们参考。

1.有序:赢得学习主动权。

所谓有序,就是忙而不乱、紧张而有序地安排自己的学习。

其一,规划有序。在学习的进度上,可以边学习新知识,边复习梳理旧知识;在时间安排上,每一阶段先抓什么,后抓什么以及想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标,应通盘考虑;在学习评价上,要恰如其分,要在老师评价意见的基础上,对自己做一个客观的分析,然后再对症下药。

其二,主次有序。要在注重夯实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提高能力。现在,知识考查不再是教学和考试的主要目标,但基础知识仍然是能力和价值的载体。没有那些基础性的、主干性的知识作支撑,能力提高和价值观培养便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比如基本观点、基本理论的掌握以及知识体系的构建,这些都应侧重于起始阶段,在起始阶段就要安排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做好。而有些同学一进入九年级,就迫不及待地做起中考临考前一阶段的综合测试卷,这显然有点操之过急,效果也不一定好。

2.有度:超前学习要适度。

凡事都要有一定的限度,超出了这个度,往往会适得其反。

其一,适度超越学习目标。处于各个学习层次的学生都适用这个原则。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应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制订一个适度的学习目标,即经过努力之后能达到的目标。这样在尝到成功的喜悦之后,才会不断提高学习信心和注入继续努力的动力。否则,一旦达不到目标,就会影响情绪,甚至丧失信心。

其二,适度选择学习用书。市场上教辅资料品种繁多,质量参差不齐,建议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精选几种适合自己的教辅。同时,如果能够订阅一份比较实用的报刊的话,既能及时补充时政材料,又能适度指导自己复习备考,学习效果肯定会更好。在已选资料中要取其精华而不需要每题必做、每文必看。一旦选定要做的题目,则不能光求答案正确与否,而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若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学习效果会更好。

3.有效:追求有效学习和高效学习。

其一,学习内容要有效。在开始阶段,把复习重点放在基础知识的夯实上,这无疑是正确的。然而,不少学生只对做选择题感兴趣,而对做理解分析题、实践探究题不感兴趣,还有些学生一味地进行时政热点的学习,而忽视对基础知识的梳理和掌握。这些都是不可取的,其结果可能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其二,解题方法要有效。对单项选择题,要重视审题,并注意运用排除法和筛选法;对简答题,回答要简明扼要,不要泛泛而谈;对理解分析题,要注重审清题意、找准知识结合点;对实践探究题,要注重归纳综合、联系实际、贴近生活,不要盲目作答。一般来说,各种题型都有各自的解题方法和规律,我们只有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加强解题思路的训练,总结解题方法,才能逐步培养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篇5:小学品德科组工作计划

今年是我校进行xx区品德学科教研基地建设的第一年,也是锻造优秀品德科组的起始年。品德科组全体教师将在学校行政的大力领导和支持下,在全校老师的关注和帮助下,发挥强大团队的力量,团结协作,奋发作战,共同完成一系列非凡的任务。

一、工作目标

1、规范品德学科教研基地工作,促进品德科组建设。

2、促进品德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

二、工作内容

1、科组活动每月两次,一次大科组集中活动,有明确的活动目的或研讨主题,有中心发言人,科组长作会议记录;一次年级组集备活动,有时间有地点有具体内容,自由推荐记录人。

2、开展区域开放活动,公开课可以自选主题,结合学校班级特点,结合经典教育、少年军校等进行设计教学,建议与资源包建设内容紧密结合起来,上完公开课,资源包建设也完成了。思路:设计教案——年级集备——课堂实施——专家指导——研讨反思——资源打包——博客发布。随后完成教研基地工作阶段汇报。

3、资源包建设,因为本学期将新用新版本的北师大版《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材,那么教案、课件、反思各方面资源都可能一片空白,大大增加了资源包建设的难度。这意味着很多资源都需要我们自己来原创,对我们的精力和能力都是一大挑战。但是,我想什么事情都不是一步到位的,也许我们的原创作有些优秀精美有些简单粗糙,都需要鼓励,并应该允许我们自己和他人在以后不断地修改和完善。由本年级品德老师分工协作,共同完成。

4、多外出学习,多争取向其他学校优秀同行和专家教研员学习的机会,主动积极地学习,带着目的地学习。本学期要本着机会均等的原则,扩大参加外出学习老师的覆盖面,分年段外出学习,并做好学习资料的收集整理共享。真正做到以学促教,以学促思。

5、区一般德育课题进入关键一年,品德科组将根据课题负责人的统一部署,加强校园规则教育及资源形成。

6、做好品德小课题的合同签订、开题会工作,继续深入文献调研,在三年级全体学生中开展前测和前期实施。

7、与学校德育工作紧密结合,配合学校的各种主题教育及班级特点、新情况进行品德教育,让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中形成具有良好品德的人。

三、工作安排表

月份具体内容

9月学习新课标2011年版、了解新教材2012年版

10月小课题开题

11月区域开放活动、公开课、阶段小结、12月资源包建设

篇6:英语学科组教研计划

岳秀梅

一、教学基本情况:

我组五位教师对工作乐于奉献,勤于钻研,勇于创新,均有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学生对英语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能用英语进行简单的交流。但由于学生班额大,学生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还需要教师加强学习,加强师生间的交流,力争使每一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地收获,为他们以后的英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研指导思想:

以学校总体工作为依据,以新课程标准为教研导向,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综合英语运用能力为目标,以“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教研主题,加强读书学习与研究,内强素质、外塑形象,使我校英语教学研究工作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三、教研专题重点:

1、学生良好英语学习习惯的养成;

2、“有效”的英语课堂教学

四、重点学习内容:

1、新修订的《英语新课程标准》和教材教法;

2、“有效”的空中英语课堂教学;

3、《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中小学外语教学》等杂志和网络知识;

4、《给教师的建议》《教你如何赏识孩子》等转变教育观念书籍;

5、杜郎口中学的教学模式

五、教研措施:

1、加强业务学习和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要继续深入学习《英语课程标准》,正确领会课标精神。要系统学习一些论著,提高自己的理论修养。从各类杂志和书籍中找出有价值的文章,共同学习讨论,共同进步,并做好教研记录。

2、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树立“问题即课题”的意识,加强研究交流;

4、开发课程资源,拓宽英语渠道。

教学活动安排表:

二月份

预备周:准和教材,制定个年级教学计划和进度

布置任务

三月份:

第一周:集体备课Unit 1How was your holiday ?

第二周:学习交流 如何进行有深度的二次备课

第三周:集体备课Unit 2Welcome to our school.第四周:教学研讨 小学英语学困生的成因与转化

四月份:

第五周:集体备课Unit 3 We are going to visit the Great Wall.第六周:教学研讨“杜郎口”自主英语教学的尝试

第七周:集体备课Unit 4 It’s warm today.第八周:教学研讨“导入”—课堂那个最初的精彩

五月份;

第九周:集体备课Unit 5 Shapes

第十周:教学研讨把脉英语语音教学,增强英语学习效果

第十一周:集体备课Unit 5My day.第十二周:教学研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兴趣教学

六月份:

第十三周:集体备课Unit 5Save our plane.第十四周:教学研讨英语课堂板书设计技巧

第十五周:集体备课Unit 6What’s wrong with you ?第十六周:教学研讨合理利用英语空中课堂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篇7:思想品德学科组计划

一、工作思路:

上学期,品德学科注重课堂教学,教学效果良好。组织本学科青年教师参加香洲区学科比赛,参加各项优质课观摩活动等,学科工作开展顺利。

本学期,本着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引导教师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贯彻落实学科教学建议,深入开展课堂教学研究活动,积极参加市区学科竞赛,切实抓好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学校德育课程实施中对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基本工作思路。组织本校教师深入学习和贯彻《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开展教学组工作,加强组风建设。积极开展思品教学研讨活动,以进一步提高教研组老师对教材的处理能力,对教学活动的设计能力,对课堂教学的调控能力。

二、工作目标:

继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探索课内外相结合、师生相协调的课堂教学优化模式,切实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率,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

1、低年级组《品德与生活》的教学,要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用三条轴线和四个方面组成课程的基本框架,并据此确定课程的目

标、内容标准和评价指标。三条轴线是:儿童与自我,儿童与社会,儿童与自然;四个方面是: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爱亲敬长、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自信、诚实、求上进”的思想情感。使他们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遵守纪律。

2、中年级组的《品德与社会》要根据小学中段年级学生社会生活范围不断扩大的实际、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形成的需要,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将品德、行为规范和法制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国情、历史和文化教育,地理和环境教育等有机融合,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经验、情感、能力、知识,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断能力,为他们成长为具备参与现代社会生活能力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3、高年级组的《品德与社会》是帮助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实践、学会做人;初步形成社会意识、公民意识,良好的思想品德与文明行为的习惯;综合性生活化。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是我国学校教育社会主义性质的重要标志之一。它对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养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通过教学要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

社会主义的思想情感,文明礼貌、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初步使学生在基本的思想观点与道德观念上具有辨别是非的能力,在了解唯物史观的基础上树立崇高理想和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的社会责任感。

三、工作要点:

(一)认真钻研教材,提高教学质量。

深入学习课改新理念,认真积极稳妥地进行新课程改革,及时发现和研究解决新课程推进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探索与实施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为新课程的有效实施积累经验。

1.继续组织教师认真学习课程改革理论,研究《品德与生活课课程标准》、《品德与社会课课程标准》和新编教材,确立新的教学观念,以此为指导,改革品德课教学,尤其要加强新教材的集体备课力度,使教师尽快适应、把握新编教材的特点,搞好学科教学,充分发挥品德课的德育功能。

2.着重开展未成年人道德文明建设研究、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研究,、健康心理和健康人格教育研究、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研究等,使课堂成为教师教学研究与实践的平台。

3、积极组织本学科教师参加各级举办的专业技能比赛。这学期有品德课堂竞赛、心理健康课竞赛。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课改研讨和教学观摩活动,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的教研活动,以课堂教学研究为重点推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提高教研活动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二)加强教学管理,促进教师发展

1、加强教研组建设。针对德育课程变化大,学科教师兼职多的状况,要重视学校思品教研组建设。每位思品课任课教师要认真制定期初的教学进度计划,根据教务处的相关安排,合理落实全学期的课时安排。

2、加强教师教学“六认真”工作。倡导集体备课、合作备课。教案需循环使用,注重督促本学科教师对教案的保管。要让备课的过程成为研究新教材,探讨新方法,开展和收集教学资源,统一放在学校

1.4备用文件夹/思品组。制作优质高效教辅材料。落实课堂延伸活动的运行过程。

3、学期初,教研组组织教师通读全册教材,了解教材特点,了解学生情况;在教学中留意观察和思考,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记录;针对相关问题进行学习、梳理,教研组共同商讨确定两三个重点问题,作为本学期所重点研讨的问题,即校本教研的主题。注重课后反思,做到每个学期有10-14次教后反思。

4、关注品德课程评价体系的建立,关注品德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学校少先队工作的相互渗透。

5、组织学科教师参加本学期香洲区心理健康课和品德课堂竞赛。

——小学思品教研组

篇8: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教学情境的创设

一、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必要性

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 教师可以有目的地创设或引入一个相关问题的情境, 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以引起学生一定的心态和情感体验, 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 刺激学生思考的积极性, 从而启发学生掌握和理解知识, 提高分析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和发展的, 良好的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让学生在这种教学情境中不断激发起新的学习冲动, 从而以高涨的情绪投入学习, 形成学生课堂主动学习的驱动力, 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创设教学情境可以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 有助于学生感性认识的形成, 而感性认识则是理性认识的基础, 因而在思想政治课堂中, 恰当地创设教学情境, 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促进其知、情、意、行的协调发展, 从而提高学生的心理品质。

此外, 教学情境发展了学生的应用能力, 增智长才。适宜的教学情境不但可以提供生动而又丰富的学习材料, 还可以提供在实践中应用理论的机会, 促进知识、技能与体验的连接, 促进课内向课外的迁移, 让学生在生动的活动中理解所学的知识, 了解问题的前后衔接和来龙去脉, 进一步认识知识的本质, 以便于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二、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形式

(1) 创设特定生动形象的语言情境。语言, 在思想品德课上有着与其他课不尽相同的意义。它除了可以传授马克思主义基础知识、基本理论, 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外, 更重要的是通过语言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为使学生对思想政治课有兴趣、爱学习, 就必须在教学中创设乐学情境, 而最重要的是教学语言必须形象、生动、幽默、风趣。这是一种高层次的启发式教学。在教学时, 教师的语言, 若能像相声、小品演员那样妙语连珠, 引人入胜, 将会使学生感到听课是一种享受。要使语言具有幽默感, 首先应注意语言的准确、通俗、新鲜和富有社会生活气息。其次应注意语言的表达技巧, 要有相声般的幽默, 小说似的形象, 诗朗诵那样的激情。思想品德课教材一般都是通过一个个生动具体的事例来体现一定的道德要求, 并通过道德认识来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教师为达到这一目的, 必须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来对这些事例进行描绘、渲染, 使其富有情趣, 用以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达到以情激情, 以情动人的教育效果。

(2)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特定的视听情境。多媒体辅助教学, 是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 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也是中学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多媒体辅助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 教师从单纯地讲授知识, 转变为设计教材, 启导学生学习;学生从单纯地接受知识, 转变为自主学习, 开拓智力, 发展能力。运用多媒体进行情境教学, 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积极性, 促进他们个性发展, 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作用, 提高教学效率。因此, 思想品德教师应恰当运用多媒体教学, 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浓厚的兴趣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强化学习的内在动力, 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坚持不懈地进行学习, 从而收到很好的效果。

(3) 师生现身表演创造特定的生活情境。课堂教学中,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小品师生现身表演的形式将教学内容表现出来, 学生通过对小品的表演、观看以及观看后讨论领悟教学内容。通过表演的形式, 让学生在表演、观看中去体悟我们要倡导的思想、观念、行为, 学生的理解自然深刻得多。要针对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情节、表演者、表演的时间等。让学生参与其中, 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兴趣, 避免教师唱独角戏。表演结束后, 教师要针对所提的问题组织讨论, 让大家各抒己见, 进行归纳总结。

总之, 教学情境是以直观方式再现书本知识所表征的实际事物或者实际事物的相关背景, 是学生认识过程中的形象与抽象、实际与理论、感性与理性以及旧知与新知的关系和矛盾, 它的形式是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上述类型并没有穷尽教学情境的外延。对于我们来说, 重要的是抓住教学情境的实质和功能, 树立起“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通过多样的情境创设, 充分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 进而达到理论的内化和情感的升华,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 最终达到培养健全人格的目的。

篇9:浅谈思想品德课堂中教学机智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教学机智;能力

一、教学机智的概念

“教学机智”一词是这样定义的:教师面临复杂教学情况所表现的一种敏感、迅速、准确的判断能力;在处理事前难以预料而又必须特殊对待的问题时,以及对待处于一时激情状态的学生时,教师所表现出的能力。尽管教学机智是瞬间的判断和迅速的决定,但教学机智往往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面对特殊的教学情境最富灵感的“点睛之笔”。

教学机智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主要体现在对课堂偶发事件的处理上。课堂偶发事件的发生,对教师来说是一种严峻的挑战。然而,教师应该认识到挑战与机遇并存,在偶发事件中,既有不利于正常教学的一面,也有有利于正常教学的一面,只要教师掌握教学机智的运用策略,就能使偶发事件经过教师及时、巧妙、灵活的处理,对教学起到烘托、补充和增效的作用。

二、良好的教学机智应具备的能力

由教学机智的概念可知,课堂教学机智是一种教学能力,实际上也是一种巧妙处理教与学矛盾的教学技巧,是高素质教师具备的教学艺术。教学机智一般包括处理教学失误的机智、处理学生失当行为的机智、处理教学环境突变的机智、引导学生积极听课的机智等类型,因此,教师的积极引导、冷静自制、排难解惑、灵活变通等方面的能力是必不可少的,下面将对良好教学机智应具备的能力进行深入剖析。

1.观察敏锐,见缝插针的引导能力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对老师的教学活动会做出各种各样的情绪反应和认知反馈。学生的一颦一笑无不反映出他们的内心世界。东张西望,说明他们注意力没有集中到老师这里来;眼神迷离,无精打采,反映出他们已经是身心困倦了;眉头紧锁,表情迷惑,表明他们对教学内容有疑难;面带微笑,不住点头,显示他们已经完全听懂和接受了老师的知识传授和道理灌输。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通过细致的观察,学生的课堂状态一览无余,这个时候教学工作者便要有一定的手段对学生听讲状态和对自己教学过程进行调节控制,积极引导。一般来说,教师的引导能力表现在两个方面。

①调控学生听课的情绪、注意力及思维活动,激发他们参与教学、获取知识的主动性。情绪是感情的互动,是心灵的沟通,只有把情绪积极的调动起来,才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

②调整教师讲课的节奏、方式、步骤和环节,保持传递信息的渠道畅通无阻。观察敏锐,见缝插针的引导能力,是实施课堂机智的先决条件,是教师获得教学主动权、采取最佳方法和获得最佳教学效果的基本前提。

2.沉着冷静,处变不惊的自制能力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面对突然发生的意外事件,保持清醒的头脑和稳定的情绪十分重要,用理智把握自己,并迅速判断事情的性质,思考处理问题的方法,尽快安定课堂秩序,把学生的注意力和思维活动引到正常的教学轨道上来。否则必然导致课堂秩序更加混乱,从而影响正常教学进度和教学质量。

有一次,我在上七年级上册《走进青春》这一课时,让学生总结青春期的身体变化主要表现在“性机能的成熟”时,一个男生突然大声地问道:“老师,什么是性呀?”顿时全班学生表情各异地看着我,问话的那个学生似笑非笑地上挑着眉毛,一副得意洋洋的样子。而我故作吃惊样,悠悠地问道:“啊?!到现在你还不知道你爸是男性你妈是女性呀?看来这节课,你一定会认真学习的哈!”全班学生轻松地笑开了。由于处理得当,这段小插曲并没有因它意外地出现而影响我教学的主旋律。

课堂的突发事件难以预测,因此处理这类事情需要教师具备处变不惊的自制能力,而培养自制能力的关键实际上在于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心理承受能力,不断丰富自己在不同教学情景下处理突发事件的实践,所以沉着冷静,处变不惊的自制能力能让教学工作者从容地应对各种“意外”。

3.张弛有度、灵活自如的变通能力

现代社会,信息来源渠道广泛,学生掌握了大量的课外知识,他们视野开阔、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不拘泥于定型的观点。为了适应学生主动学习和勇于质疑的精神,教师要广泛阅读各类书籍,培养自己深厚的知识素养,为课堂教学提供广阔的知识背景。当学生出现疑惑时,教师就要灵活运用具备的学识,机智、准确地予以解答。

在上《感悟青春》这一课的“男女同学之间的正常交往”时,我对学生说:“对异性同学产生好感,是很正常的;如果对异性同学没有好感,才是不正常!”非正常的言论让学生耳目一新,一副洗耳恭听的样子,这时,我马上就进入实质阶段:“不过,还是有早恋倾向的少数同学,我们自己也应该内省。”学生这时绝对聚精会神。“好感、单相思、暗恋、早恋四部曲,咱们要学会控制。喜欢这个同学,想为他(她)表现得更好,就是有好感,正常;如果到了‘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地步,就要刹车了!”学生一听老师含蓄的“文学表达”更加喜欢你的授课艺术了,教学效果自然就好了。只有这样不断给学生一点别的知识刺激,才能继续保持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激发他们积极学习的欲望,产生更大更强的学习动力。一次课间休息时间,有个同学问我什么叫给佛开光?为了增长同学们的见识,我把问题在课堂上说了一下,其中一个学生说他见过,并讲到了一些细节,其中有一个环节是把经文放在佛像的头部里。说到这,我受到启发,知识也是往脑子里装,做总结的时候我是这么说的:把经文放在佛像的脑袋是给佛祖开光,学习经文知识。我们所学的这个课,就是在给你们开光呀,希望你们不要放弃这么好的机会。这样灵活的化问题为鼓励,同学们对老师的解答也颇为满意。

变通能力一方面体现在教师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精神,敢于标新立异,能够别出心裁地进行创造性的教学;另一方面也体现在教师能够及时更新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使其教学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4.熟悉教材,深刻准确的解惑能力

我们经常说:“师者,传到授业解惑也。”那么深刻准确的解惑能力要求教师能够理解教材的内涵,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理清教材的知识点,并且能够把知识点分解为最小的单元,力求做到头脑中有目标,心中有教材,手中有方法,能够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障碍有充分的估计。为此,上课前老师必须深入钻研教材,确立教学要点、重点和难点;应根据教学内容和任务,设计教学步骤和环节,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和形式。但是,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完全按照教案进行教学也是不太可能的。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便要视教学具体情况(包括一些偶发事件),做出适当的调整和改变。

记得有次在课堂上我说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一个学生突然发问:老师,如果我遇见一个是杀人犯、一个抢劫犯,那我和谁学呢?所有的同学哄堂大笑,我立刻接过话语说:“可是你忘记了后面还有一句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同学们疑惑一开,也让我感受到了学生们对我的敬佩。

教师的深刻准确的解惑能力分为言语表达和非言语表达两个方面。言语表达能力作为课堂机智的手段,突出表现在教师运用丰富、生动、形象、准确的言语传递知识信息,调控教学过程,调整教学方案,解答学生疑惑,促进知识迁移。非言语表达能力是指教师运用一定的眼神、表情、举止神态、修饰打扮及具有象征意义的符号等无声言语来传递信息,它作为课堂教学机智的手段,能够增强课堂教学的形象性和直观性,帮助学生全面、深刻、准确地理解讲课内容,并表达一些为言语手段不能表达的思想、态度和情感,达到“不可言传只可意会”的教学效果。

三、总结语

综上所述,在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必须借助一定的教学机智,才能完成教学任务。需要指出的是,课堂教学机智作为课堂教学中的一种应变能力,并不是说教师可以随心所欲地处理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随机事件。相反,它总是受教育规律和各种因素的制约,在使用时,要体现五个“有利于”:第一,有利于教育方针、教育原则的贯彻执行;第二,有利于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第三,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第四,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第五,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体现他们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与此同时,教学机智所需的各个能力并不是单独存在和表现的,它们必须在教学工作者课堂教学中时时刻刻结合在一起,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具体传递知识信息的过程中起到言传身教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加】马克斯·范梅南著,李树英译.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富凯宁.今日做教师:教师的智慧和创新.北京:同心出版社,2001.

[3]陈厚德.有效教学.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上一篇:人格与语言魅力下一篇:二季度党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