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民意调查表

2024-07-23

全市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民意调查表(通用7篇)

篇1:全市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民意调查表

全市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民意调查表

__泾川县_(区)高平乡(镇)石家槽 _村

一、您最满意的事是什么?

各种惠农惠民政策的落实。

二、您最不满意的事是什么?

本村社会经济发展缓慢,不发展。

三、您最关心的事是什么?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从根本上摆脱本村基础差,底子薄。增加对困难和弱势群众的救助面。

四、您最急需解决的困难和问题是什么?

吃水难,饮用水不安全;地理条件差,交通闭塞。

五、您最希望村里发展什么产业?

本村基础差,底子薄,青壮年外出务工为主,村中在家以留守老人为主,普遍无劳动能力,观念陈旧,发展产业潜力不足。

六、您最希望精神文化方面提供什么服务?

加强和外界的沟通、交流,信息闭塞。

七、您对自己脱贫致富有什么打算?

通过政策扶持,探索新的产业模式,目前主要收入为劳务收入。

八、您对干部思想作风上有什么要求?

对干部思想作风非常满意,希望求真务实,多办实事好事。

九、您对党和政府最大的期望是什么?

政策倾斜、项目支撑,在本村实施移民搬迁工程,从根本改变本村发展基础,提升发展潜力。

十、您对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有什么要求?

本村老龄化程度高,空巢老人、老弱病残比例高,老无所养问题严重,能在低保等社会保障方政策上扩面提标;解决25户安全饮水问题。

十一、您在其它方面还有那些意见建议?

本村实际情况很典型,立地条件很突出,群众生产、生活环境很恶劣,发展潜力很薄弱,希望能逐渐改变现状。

泾川县气象局

2012年4月15日

注:此调查表以县(区)、部门为单位汇总上报县“双联”办。

篇2:全市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民意调查表

崇信_ 县(区)新窑 乡(镇)赤城 _村

一、您最满意的事是什么?

1.“联村联户 为民富民”行动的开展。2.党的政策好。

3.惠农政策比较好,粮补也有,不收税

二、您最不满意的事是什么?

1.物价上涨过快。

2.盖房子地基难批,地形不好

三、您最关心的事是什么?

1.提高家庭收入。2.如何脱贫。3.怎样脱贫致富。4.多赚点钱。5.收入多一些。

四、您最急需解决的困难和问题是什么?

1.修房子。

2.住房、收入情况。3.还欠的债务。

五、您最希望村里发展什么产业?

1.养殖业(牛、羊)。2.种植业(蔬菜)。

六、您最希望精神文化方面提供什么服务?

1.提供技能培训。2.发放致富书籍。3.劳动技术。

七、您对自己脱贫致富有什么打算?

1.继续努力打工。

2.养牛(发展养殖业)。

3.好好种地(继续发展种植业)。4.跑运输(发展运输业)5.希望政府予以支持。6.学一门手艺

八、您对干部思想作风上有什么要求? 1.廉洁自律。2.多和群众联系

九、您对党和政府最大的期望是什么?

1.实事求是,认真工作。

2.多关注贫困群众的生活和产业情况。3.帮老百姓商讨出摆脱贫困的办法。4.政策向贫困户倾斜一点。5.政策再好一点。6.养老保险

十、您对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有什么要求?

1.把政策落实到位。

2.进一步了解民情,倾听民声,化解民怨。3.政府多给一些技术性指导。4.给我们出谋划策。

十一、您在其它方面还有那些意见建议?

1.多提供一些惠民政策。

篇3:全市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民意调查表

一、“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主要内容及做法

“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以联村联户为载体, 以为民富民为目的, 转作风、炼干部, 抓基层、强基础, 办实事、解难题, 使广大干部受教育、人民群众得实惠、党群干群关系更密切、扶贫开发更有效、基层基础更牢固、社会建设更和谐, 促进农村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努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其主要内容包括:一是四级联动。省、市 (州) 、县 (市、区) 、乡 (镇) 四级都要广泛动员, 明确责任, 积极行动。二是综合带动。以“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为载体, 推动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和党的建设全面发展。三是全面覆盖。各级各单位、广大干部都要参与此项活动, 贫困县都要有省级领导联系, 贫困村都要有单位联系, 特困户都要有干部联系。四是务求实效。因村因户制宜, 尽心尽力而为, 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 使之真正成为民心工程、德政工程。五是长期坚持。立足“十二五”规划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建立长效工作机制, 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开展下去。

“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主要任务有六个方面。一是宣传政策。深入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国家法律法规和党委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 指导、协调、督促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得到深入贯彻落实。二是反映民意。认真听取群众意愿和诉求, 了解群众生产生活状况及对党和政府的意见建议。反映群众的各种呼声, 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三是促进发展。指导、协调和督促各类发展规划和开发项目的实施。因地制宜, 有针对性地为农村群众提供知识、技术、信息和招商引资等方面的服务, 提高增收致富能力。重点帮助贫困村和特困户分析贫困原因, 找准脱贫路子。四是疏导情绪。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做好调查研究和法律法规及政策解释, 协助当地做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探索畅通社情民意、化解社会矛盾、提高社会管理能力的新途径和新办法。五是固本强基。指导基层加强党建工作, 健全组织体系, 完善工作制度, 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 提升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帮助村“两委”班子提高工作创新能力、领导发展能力、凝聚群众能力、致富带富能力和维护稳定能力。六是推广典型。发现、总结农村改革发展中的典型经验和成功做法, 以多种方式宣传推广, 充分发挥典型的引领、示范和带动作用。

“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参与范围是:省、市 (州) 、县 (市、区) 、乡 (镇) 及所属各部门、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大中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省军区、武警部队、中央在甘单位联系贫困村。

“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联系对象是:以全省58个贫困县、8790个贫困村为重点, 由40余万名干部联系40余万特困户。

“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联系方法:一是省级领导联县联村联户。省级领导每人联系1个~2个贫困县 (市、区) , 并在每个联系县联系1个贫困村, 联系特困家庭总数不少于5户。二是部门联村, 纳入参与范围的单位根据干部人数和单位性质分别联系一定数量的贫困村。三是干部联户。在所属单位联系的贫困村中, 地厅级干部每人联系特困家庭不少于3户、县处级干部每人联系不少于2户、其他干部每人联系不少于1户。“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按照一次确定联系对象、分期分批进村入户的办法进行, 保持全年联系工作不断。联系特困户的干部因特殊原因不能履职时, 由联系单位确定新的接替人选。要确保工作的连续性, 不实现全面小康目标不脱钩。

二、“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本质内涵及特征

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就是要强化“三农”工作, 在贫困地区走出一条发展现代农业的新路子, 走出一条群众致富奔小康的新路子, 走出一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路子。俗话说得好, 农业丰则基础强, 农民富则国家盛, 农村稳则社会安。没有农村的小康, 就没有全社会的小康;没有西部的小康, 就没有全国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 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从全国来看, 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已由农业转变为非农产业, 经济增长的动力主要来自非农产业。但是, 对甘肃来讲, 农业比重大, 农村人口多, 自然条件差, 生态环境脆弱, 农业农村工作处于基础性、战略性、全局性地位, 始终是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发展不足是我们面临的主要矛盾, 加快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任务。实现“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的目标, 重点和难点在农村, 希望和支撑在农村。因此, 甘肃省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重大战略性举措的实施正当其时。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是甘肃农村工作长期奋斗的目标, 必须把握好行动的本质特征。

从其本质来看, “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其本质要求, 落实好这项任务, 实现任务目标。首先, 要发展新的产业, 打牢物质基础, 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这是“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着力点。其次, 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按照方便农民、提升农业、发展农村产业的要求, 因地制宜, 使农村的发展得到合理规划, 为农村提供更好的生产、生活、生态条件。建设好新的村镇, 这是“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立足点。第三, 要切实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基础设施, 构筑新的设施, 包括清洁安全饮水、道路交通、电力、信息网络及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第四, 要加强基础教育和职业培训, 培育新型农民, 推进农村科技, 推广医疗卫生体系等, 让他们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守法纪、讲文明的新型农民。

从其特征来看, “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具有五个鲜明的特征。一是时代性。这次行动的提出, 是在科学发展观、转型跨越、民族团结、富民兴陇的新目标以及与全国同步进入小康社会的理念引领下的创新, 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的标志。二是综合性。“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不是局限于某个生产领域或者某个环节, 而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各文明建设有机结合、综合协调的发展。这次行动以“联村联户、为民富民”为载体, 推动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和党的建设全面发展, 具有综合特征。三是联动性。“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含义和工作部署, 是单位、干部、农村、农户、城乡融为为一体, 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考虑的, 而不是就农村论农村、就农业抓农业、就贫困抓贫困, 具有联动特征。四是渐进性。“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绝不可能一蹴而就, 需要长期坚持和努力。各地、各市州的情况和状况都不一样, 必须通过科学制定规划来推进永续实施, 有效确保“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连续性和持续性, 具有渐进特征。五是动态性。“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立意十分高远、内容非常丰富, 随着时代的发展, 还将不断赋予其新的内涵和新的内容, 还要在实践中不断拓宽思路和眼界, 具有动态特征。

甘肃省委省政府确定“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战略, 是集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和党的建设于一体的系统工程, 甘肃省有86个县市区1100多个乡镇10000多个乡村, 自然资源情况各异, 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正确把握“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本质特征, 对落实好行动任务、实现好行动目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经验及启示

解决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农业增效问题, 加快农村发展和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步伐, 是“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核心任务, 也是各级领导干部肩负的重大历史使命和政治责任。从甘肃的省情特征来看, 最大压力是农民收入水平低, 难中之难是农村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如果“三农”工作上不去, 发展差距就难以缩小, 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就会落空。

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 载体是联村联户, 目的是为民富民。活动开展以来, 得到了全省广大干部和群众的热烈拥护和积极的响应。实践证明, 甘肃省委提出的“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是正确的, 是紧密结合贫困地区实际的。实践表明, 新时期新阶段要切实推动贫困地区农村跨越发展, 全面实现小康目标, 必须在以下四个方面做好工作。

㈠推动贫困地区农村跨越发展必须破解农民增收难题破解农民增收难题, 就是要把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的富裕程度作为根本目标, 不仅增加农民人均收入, 还要扩大农民共同富裕的层面, 缩小贫富差距。要解决让农民有钱花、看得起病、子女上得起学等问题, 把“三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放在农民利益上。在丰富物质生活的同时, 提高农民的素质, 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环境, 进而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提高农民的整体生活质量。

㈡推动贫困地区农村跨越发展必须破解富余劳动力转移难题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的一个基本特征, 也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就甘肃情况而言, 农民转移就业不够, 严重影响农民收入和农业比较效益的提高。因此, 推动贫困地区农村跨越发展, 必须顺应工业化、城镇化和市场化加速推进的趋势, 依靠发展劳务经济、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推进城镇化、开发利用资源等促进富余劳动力转移, 增加农民的就业渠道。

㈢推动贫困地区农村跨越发展必须破解民生基础难题要为农民多出主意、多想办法, 提供必要的政策知识和信息技术, 有效解决村上饮水、用电、道路问题, 解决农资、农产品的购销问题, 解决就医、就业、上学、养老等实际问题。让群众对“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实际效果看得见、摸得着。

㈣推动贫困地区农村跨越发展必须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农民群众是贫困地区农村跨越发展的主体。我国农民文化素质低, 学习使用农业科技的能力差, 致富门路窄小, 严重制约着贫困地区农村发展的步伐。推动贫困地区农村跨越发展, 必须把农民的素质提高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确保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农村经济持续繁荣。要围绕不断提高农村人口素质, 大力实施智力开发, 广泛开展农业生产经营技能培训, 重点培养农业技术推广骨干人才、农村实用技术带头人和农村生产型、经营型、技能服务型人才, 充分发挥好农民群众在“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主体作用, 确保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农村经济持续繁荣, 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落到实处。

摘要:加快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步伐,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我国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的主要任务。甘肃省开展的以单位联系贫困村、干部联系特困户为主要内容的“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 为加快推进欠发达地区脱贫致富的步伐和贫困地区农村跨越发展探索出有效途径。

篇4:全市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民意调查表

(2012年2月22日)

省委决定,从今年开始,在全省开展以单位联系贫困村、干部联系特困户为主要内容的“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2月20日,省委召开动员大会,随后又举行培训会议,对这项工作作了全面安排部署。今天,我们召开全市“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动员大会,主要任务是动员各级党政组织和广大干部迅速行动起来,积极投身到这项活动中,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服务发展,为率先实现转型跨越、叫响做大做靓宜居宜游凝聚力量、夯实基础。刚才,市委副书记万泽刚同志宣读了《市委关于在全市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实施方案》。稍后,市上相关领导还要作表态发言、讲具体要求。下面,我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充分认识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重大意义,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市委的部署和要求上来

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是省委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形势,顺应广大人民群众新期待,立足推动转型跨越新实践,围绕实现富民兴陇新目标,着眼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新要求,作出的一项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决策。深入开展这次行动,对于进一步提高执政能力、巩固执政基础,转变机关干部作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推动转型跨越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是贯彻群众路线,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的重要举措。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路线和根本工作方法,也是我们党永葆生机活力、不断发展壮大的生命线。我们党之所以能够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胜利,根本原因就在于始终保持了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得到了人民群 众的拥护和支持。如何在长期执政条件下贯彻好党的群众路线,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强化宗旨意识,是新时期党的自身建设和党的事业发展面临的重大历史性课题。当前,一些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脱离群众、宗旨意识淡薄的问题还比较突出,正如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上指出的,有的党员干部群众观念淡薄,党的宗旨意识不强,不依靠、不相信群众,甚至脱离群众、脱离实际,违背群众意愿;有的党员干部群众立场不坚定,个人主义严重,一事当先只为自己考虑、不为群众考虑,对群众疾苦漠不关心,对群众呼声臵若罔闻,对群众利益麻木不仁,甚至见利忘义,以权谋私;有的党员干部做群众工作方式方法简单,缺乏亲和力和感召力,按照法律和政策规定办事本领不强,习惯于发号施令、做表面文章,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重;有的地方和部门群众工作制度不健全,已有制度贯彻落实不力,一些工作领域和环节缺乏制度安排,工作的系统性、协调性、持续性不强。这四种脱离群众的表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党群干群关系,阻碍了群众路线的贯彻执行。干部是树,群众是根,根扎得有多深,树干就有多高大、枝叶就有多茂盛。2008年发生在贵州的瓮安事件,其根本原因就是长期以来当地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的关系疏远,对人民群众的正当诉求不重视、不解决造成的。我们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立足点在为民,用力点在富民,着眼点在基层,就是要根植于人民,在与人民群众的紧密联系中,进一步加强党性修养,牢固树立党的群众观点,时时刻刻把群众放在心上,悉心体察群众的冷暖忧盼,尽心尽力帮助群众排忧解难,做到在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

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是转变干部作风、培养锻炼干部的重要平台。干部作风是凝聚党心民心的桥梁,是推动科学发展的保障。近年来,我们把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创先争优”活动与转变机关作风有机结合,坚持常抓不懈,干部队伍的作风有了明显改进,特别是在生态建设和以生态建设为 引领的城镇化建设等重点工作和重大项目建设中,广大干部发扬“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甘肃精神和“五加

二、白加黑”的苦干精神,攻坚克难,狠抓落实,展现出了良好的精神状态和扎实的工作作风。但也必须清醒地看到,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待相比,我们干部队伍的作风还存在不少差距和问题。一些干部长期在机关工作,对基层情况掌握不深不透、对群众需求了解不及时、对群众呼声听得不真切,脱离群众的问题不同程度地存在。有的按部就班,循规蹈矩,缺乏创新意识;有的作风散漫,不思进取,能力素质滞后;有的浮在上面,开会发文件、做常规工作轻车熟路,但做群众工作束手无策,等等。基层是我们培养锻炼干部的大学校、大课堂、大舞台。干部只有根植于群众,在基层的实践中,工作经验才能得以总结、工作方法才能得以丰富、工作能力才能得以提高。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就是要在各级干部中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作风,让干部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在实践中增进与群众的感情,焕发对工作的激情,激发对未来的豪情,在锻炼中经风雨、见世面、长才干,促进干部健康成长;就是要让广大干部在下基层的过程中接受教育、坚定信念,到群众中去,做群众的学生,汲取群众丰富的经验和智慧,学到许多书本上无法学到的真知,找到解决各种问题行之有效的办法,使能力素质不断得到提高。

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途径。今年全市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我们的总基调是率先实现转型跨越,战略基点是叫响做大做靓宜居宜游,只要我们心无旁鹜地守住“宜居宜游”这个“一”,张掖必定是多姿多彩的。而这一切,离不开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社会管理水平不提高,各种社会矛盾不能及时有效化解,社会不满和社会冲突增加,势必影响社会稳定。没有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一切远大目标都无从谈起,宜居宜游也只能是一句空话。这些年张掖之所以能保持良好 的发展态势,我们的一些工作彰显出鲜明的特色和优势,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有一个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当前,随着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广大群众对改革发展的预期越来越高,对分享改革发展成果的要求越来越强,对物质和精神层面的诉求越来越多。开展这次行动,就是要让干部直接与最基层的群众接触,深入基层访民情、问民意、解民难,到困难多、问题多、矛盾多的地方去解决问题,到群众意见大、呼声大、怨气大的地方去理顺情绪,到工作拿不下、推不开、办不好的地方去打开局面,和广大基层干部、群众交朋友,把基层的矛盾化解好,把基层的发展推动好,把基层的期盼落实好,在推动科学发展、保障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作出应有的贡献。

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是强化“三农”工作、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我市是一个农业大市,近八成人口在农村,全市发展的基础在农村,潜力在农村,没有农村的发展就没有张掖的全面发展。我市水土光热资源丰富,耕种条件好,灌溉农业发达,发展现代农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只要农业具有相对的比较优势,张掖就有绝对优势。最近,国务院正式批复了《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规划》将河西走廊列入8个农产品主产区之一,提出要发挥甘肃河西走廊星火产业带高效节水示范工程作用,推进现代农业、旱作节水农业和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并提出要在甘肃建设国家级制种基地,这使我们发展现代农业的定位更加准确,农业的战略地位更加突出。这些年,我们在生态背景下积极探索建立统筹生态建设与现代农业相生相伴的耦合体系,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玉米种子、肉牛、鲜食葡萄、高原夏菜等特色产业已形成一定规模。我们积极探索统筹城乡发展的有效途径,总结并推广“生产专业化、生活社区化、环境田园化、农民知识化”的发展模式,成为我们破解“三农”难题的实践创举。这次行动,联村联户是手段,为民富民是目的,最终成效要 体现在促进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上。要通过开展这次行动,加大科技推广力度,引导农民学习先进科学技术,转变过去依靠量的增加发展农业的做法,把重点放在保证农产品是有机绿色上来,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不断丰富拓展“四化”模式的内涵和实现途径,努力走出一条新农村建设的新路子,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全市广大干部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坚决贯彻省、市委部署,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市委的部署和要求上来,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良好的精神状态,积极投入到行动中去,使这一行动真正成为机关作风转变的形象提升工程、教育培养干部的能力锻造工程、造福人民群众的德政民心工程。

二、牢牢把握工作的着力点,确保“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取得实效

按照省委的部署,结合我市实际,市委确定这次行动总的要求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率先实现转型跨越的总基调和叫响做大做靓宜居宜游的战略基点,转作风、炼干部,抓基层、强基础,办实事、解难题,把党的声音和温暖带下去,把群众的意愿和呼声带上来,把各种困难和问题解决好,让干部受教育、群众得实惠、扶贫见实效、基层增活力、干群关系更密切、社会更和谐,推动经济转型跨越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民族共同繁荣发展。主要任务有六项,即:宣传政策、反映民意、促进发展、疏导情绪、强基固本、推广典型。我们要把这次行动同市级领导干部联系重点工作、重大项目、重要事项相结合,同建设现代农业大市相结合,同新农村“四化”示范村建设相结合、同实施30万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程相结合,同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相结合,同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和基层党组织建设相结合,抓主抓重,统筹推进,在见实效上下功夫。

要宣传形势政策,在落实重大决策部署上求实效。确保中央和省、市委重 大决策部署进村入户,使群众能够知道政策、懂得政策、用好政策,是这次行动的重要内容。一方面,我们要采取群众易于接受、喜闻乐见的方式方法,耐心细致、深入浅出地向群众宣讲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特别是要把中央和省、市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原原本本地交给农民群众。在进村入户过程中,如果发现政策没有落实或者落实走样了的,要引导群众通过正常渠道反映,督促有关方面把政策落到实处,让政策真正能够为广大群众所知、为广大群众所用、为广大群众谋利。另一方面,要深入宣传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特别是要紧紧围绕市委中心工作,分析当前发展形势,阐释张掖从“一山一水一古城”到“多姿多彩多优势”战略转型的辩证关系和重大意义,使广大群众进一步加深对市情、民情的认识,进一步坚定转型跨越发展的信心和决心,为建设宜居宜游金张掖凝聚强大合力。今年我们要开展交通秩序整治社会大行动和服务行业标准化评星定级工作,主要目的也是为宜居宜游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做好这些工作,离不开政策的宣传、舆论的引导和群众的参与。宣传政策的前提是自己要成为懂政策的内行。广大干部要切实加强学习,在吃透弄懂政策上下功夫,在学习中宣讲、在宣讲中学习,努力提高宣传政策、运用政策、落实政策的能力和水平。

要反映社情民意,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上求实效。毛主席曾经说过:“如果我们的党员,一生一世坐在房子里不出去,不经风雨,不见世面,这种党员,对于中国人民究竟有什么好处没有呢?一点好处也没有的,我们不需要这样的人做党员。”我们只有把身子沉到基层,才能听到真话、了解实情,也才能感知百姓冷暖。广大干部要带着感情下基层,不仅“身”要下去,更要“心”下去,利用这个机会拜群众为师、向群众学习,真正和群众打成一片,同他们交心,把他们的真实意愿和想法反映好,把他们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解决好。要带着问题下基层,结合各自的工作实际,把不懂的、不明白的问题,把需要为群 众解决的问题,把自己坐在机关里面看到听到想到的问题,带到群众中去,带到基层去,把情况了解透彻、掌握清楚,获得对工作有用的、第一手的鲜活资料和信息,增强做好工作的前瞻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要带着责任下基层,对群众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和意见建议,在自己职责范围内能解决的要尽快解决,不推不拖;不能解决或者暂不具备条件解决的要耐心解释,争取理解;需要上级机关解决的要及时整理上报,协调解决。只要我们把工作做到位了、做扎实了,就一定能够赢得群众的信任、理解和支持。

要破解发展难题,在推动科学发展上求实效。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我们所遇到的各种问题,从根本上来说,都必须靠加快发展来解决。大到一个地区,小到一村一户都是这样。省委决定开展这一行动,也是基于甘肃发展相对滞后,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全面实现小康的难度和压力很大这样一个基本省情。我们要把加快发展作为最大的政治、首要的任务,通过联村联户行动,谋划好基层经济社会发展,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速、提质、提效。要立足长远,切实在增收致富上出主意、想办法,争取为联系的村找准发展路子,谋划主导产业,指导、协调和帮助村镇发展规划和开发项目的实施,提高乡村自我发展能力。要着眼当前,尽力帮助基层解决饮水、用电、行路以及农资、农产品购销等生产生活方面的急需问题,协调解决就医、就业、上学、养老等群众关切的热点问题,特别是要尽可能地为农民群众提供知识、技术、信息等方面的服务,引导他们转变思路,解决发展中的难事。对特困户要帮助分析贫困原因,找准脱贫致富路子,让群众对联村联户行动的效果看得见、摸得着。要尊重基层和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善于从群众的意见中找准问题和差距,从群众的期盼中理清发展思路,从群众的创造中寻找对策,真正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效于民,努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关键问题。

要化解矛盾纠纷,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上求实效。在社会转型时期,各类 矛盾纠纷较多,信访案件居高不下,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要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冷暖安危放在心上,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切实做好疏导群众情绪、化解矛盾纠纷的工作,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要通过开展矛盾排查和摸底工作,对倾向性问题早知道、早反映、早处理,努力做到矛盾在源头控制,纠纷在基层化解,问题在一线解决。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要深入调查研究、积极予以回应,合理解释,妥善解决,促进邻里和睦、村组和谐、大局和顺,努力在畅通社情民意、解决矛盾纠纷、加强社会管理中提升驾驭和处理复杂问题的水平。

要建好基层组织,在提高领导发展能力上求实效。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层发展的重任,归根结底要靠坚强有力的基层组织去引导、去推动、去落实。要结合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和“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以“强组织、增活力、促发展”为主题,指导农村基层党组织加强自身建设,健全组织体系,完善工作制度,提升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要积极帮助村“两委”班子提高工作创新能力、领导发展能力、凝聚群众能力和维护稳定能力,发挥好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发挥好农村党员致富带富能力和先锋模范作用。

要培育推广典型,在提升整体工作水平上求实效。创造来自于群众,经验来源于实践。近年来我们在发展生态经济、统筹城乡发展等许多方面的好经验都是基层创造的。在这次行动中,我们要认真做好发现经验、总结经验、推广经验的工作,注重发现和推广基层组织和群众在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基层民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等方面的好做法好经验,注重发现和推广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好做法好经验,真正使这些好做法好经验对全 市各级各方面起到示范带动、典型引领作用。“抓两头、带中间”是统筹兼顾推动工作的有效方法。市委、市政府决定,在新农村建设中,每年每个县区要培育一个“四化”乡镇,每个乡镇要培育一个“四化”示范村。我们要把这项工作作为“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一项重要任务,与联系贫困村、特困户同安排、同推进,形成“抓两头、带中间”,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的工作格局。

三、加强组织领导,确保“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扎实有序推进

“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能否取得实效,关键在于加强组织领导。全市各级各部门要把这项工作放在重要位臵,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狠抓落实,确保行动顺利开展、有序推进。

要落实领导责任。“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是关系全省全市实现转型跨越的重大战略部署。各级党委、政府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把这次行动作为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抓紧抓好。市直机关要走在全市前列,各级党委政府、各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要负总责,切实履行第一责任,真正把这项工作放在心上、抓在手上,亲自督促检查、亲自推动落实。各级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当好表率,带头做好各自联系点的工作,切实为基层和干部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尤其要解决好长期积累的难点问题,把联系点建成推动科学发展、保障改善民生和加强党的建设的示范点。为切实加强对这项工作的组织领导,市委成立了全市“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协调推进领导小组,下设专门的工作机构,抽调人员并整合“创先争优”活动、30万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等方面的工作力量做好日常工作。各县区、各部门单位也要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和办事机构,抓好组织实施工作。要按照行动方案提出的各项要求,根据本县区、本部门的工作实际和职能特点,切实找准本职工作与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结合点,抓紧研究制定具体方案,提出工作推进计划,科 学统筹,合理安排,增强工作的实效性。

要严明纪律作风。省委对这次行动提出了“三个防止”、八个不准”的要求,即:防止增加基层负担、防止形式主义、防止弄虚作假;不准向基层提任何不合理的要求,不准接受基层的吃请和报销开支,不准收受基层馈赠的钱物和土特产,不准参与公款娱乐消费,不准包办代替基层组织的正常工作,不准做违背群众意愿、侵害群众利益、有违当地风俗习惯的事情,不准干扰村民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不准搞层层陪同和迎送。对这些要求,我们要不折不扣地加以落实。要从严约束自己的言行,注意工作方法,自觉维护党和政府的良好形象,努力创造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业绩。在这里尤其需要强调的是,我们进村入户不是去做客,而是去做事,领导干部下去一定要轻车简从,切不可层层陪同、前呼后拥。

要营造浓厚氛围。“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是一项全局性、全民性的工作,抓好氛围营造非常重要。新闻宣传部门必须加强引导,扭住跟进,造出声势,扩大影响,打出品牌。对整个行动的每个阶段宣传什么、如何宣传、达到什么目标,都要作出超前研究,及时安排。要采取多种方式,大力宣传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重要意义、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努力营造社会高度关注、干部倾心投入、群众普遍参与的浓厚氛围。对在行动中涌现出的好经验、好做法、好典型,要及时发现、认真总结、大力宣传,用身边的事教育和激励身边的人,把这一行动不断引向深入。

要加强督促检查。各级领导小组要抽调专门力量,采取定期督查和明察暗访等形式,了解掌握工作情况,及时查找和发现问题,推动工作落实。要充分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对各联村联户单位及干部个人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民意测评,由联系村和联系群众对联系单位和干部个人作出评价,谁干得好、谁干得差,让群众来评判打分。要研究制定考核办法,使联村联户活动行有所依、干 有所循。对工作扎实、表现突出、成效明显的单位和个人要给予表彰,并作为评先、干部使用的重要依据;对工作成效不明显、群众满意度不高的单位和个人,要通报批评、限期整改。

同志们,在全市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社会关注,群众期盼。希望全市各级党政组织和广大干部按照省市委的部署和要求,以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扎实有效的工作举措、求真务实的过硬作风,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工作任务,献!

篇5:中学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断完善社会主 义新农村建设,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的新阶段。是我省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战略部署的关键阶段,“十二五”规划是确保未来五年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是稳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基础,是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环节。为了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县“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意见(方案)精神,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扶持发展特色产业,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助农增收脱贫致富,结合《渭源县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调研工作思路特制定本规划。

本规划规划期从2012年至2020年。

一、基本情况

麻家集镇位于渭源县西部山区,属丘陵沟壑区,辖区面积90.52平方公里,地势东高西低,地形复杂,坡陡沟深。海拔高度1800—2300米。属温凉半干旱农业气候区。田麻公路沿沟贯穿全境,距离县城80公里,属纯山区乡镇,经济发展历来以农业为主。无农贸集市。

全镇共辖8个行政村,17000多人,其中贫困人口9000人,占总人口的55%。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702元。

二、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麻家集镇是典型的山区乡镇,主要经济收入以种养植业和外出务工为主,经济结构以第一产业为主导。东西跨度大,人口较少,座落分布零散,资源匮乏,没有正规的商贸交易中心,且离临洮与会川两个经济商贸发达的交易中心较近,交通较为便利,是庄田麻路的穿越地,资源外流严重,难以形成合力,受自然条件的制约,生产力发展落后,经济总体发展缓慢。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处全县中下水平,与其他发展较快的乡镇相比,其区位、交通、经济都处于落后状态。制约我乡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不利因素有:一是自然因素制约,生产力发展落后;二是产业结构单一,主要以种植业为主;三是农业科技含量不高、基本无特色优势;四是分布零散,交通阻塞,难以形成商贸交易中心。

三、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和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县“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主线,以联村联户为载体,以为民富民为目的,以整村推进为抓手,结合我乡“适宜区发展果产业、局部发展畜牧产业、全面发展旱作农业”的总体思路,着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发展条件,着力培育特色产业,不断增强自我发展能力,着力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不断夯实发展基础,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推动整乡率先脱贫致富奔小康,实现我乡经济和社会协调、可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二)基本原则

1.坚持规划先行,政策引导的原则。严格按照县委“十二五”规划的总体布局,结合我乡实际做好规划,通过规划引导全乡建设向新型、节能、可持续方向发展。

2.坚持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原则。围绕“十二五”发展目标,“双联”工作必须强化产业发展基础,围绕地域资源优势,突出发展特色产业,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支撑体系,推进农民持续增收。

3.坚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的原则。坚持根据我乡实际,紧密结合资源状况和经济基础,突出高标准、低成本、可承受和可操作的特点。正确处理阶段性目标和长远目标的关系,既要量力而行,又要尽力而为,打好基础,分步实施。

4.坚持全员参与,因地制宜原则。积极创造条件,搞好服务,组织和吸引农民群众积极参与;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从解决农民最关心的具体问题入手,调动农民积极性,以农民自愿、村民自治为主,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

5.坚持整体推进和突出重点原则。以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素质,改善农民生活条件为重点,推动全乡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发展、共同进步。

(三)发展目标

通过8年努力,力争使全镇基本达到“经济社会发展,群众生活安康,环境整洁优美,思想道德良好,公共服务配套,人与自然和谐”的目标,缩小城乡农民收入差距,社会文明不断进步,各项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更加富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初步建立起和谐文明幸福的乡镇,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近期目标:到2020年底,力争实现“三通三覆盖”的目标,即:村村通网线,社社通田间路,村村通砂化路;通信设备实现全覆盖,村民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村民合作医疗实现全覆盖,使全乡基本实现信息畅通,产业结构调整基本到位,交通发达,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完成。

远期目标:到2020年底,全乡“水、电、路、气、房”等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助农增收的特色优势产业扩量提质增效,基层基础更加牢固,群众生活条件和生活质量显著提高,社会和谐稳定,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率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与全国基本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

四、规划布局

根据地理条件和发展现状,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规划建设以下几个方面:

(一)特色产业

1.建设养殖区:根据局部发展畜牧业的总体思路,以个体户养殖为基点,辐射全乡其他基地,由养殖大户牵头,联合成立养殖、销售为一体的牛产业发展的经济合作组织。

2.旱作农业区:按照全乡“十二五”规划的总体布局,在全乡大范围内发展旱作农业,改变以往的耕种模式,实现全乡年年地膜全覆盖,调整由大规模种植小麦向种植全膜玉米、洋芋转型,保证农民经济收入稳定增长。

(二)小康住宅区:结合新农村建设,整合农村危旧房改造项目,按照统一规划,统一设计,分期实施的原则,动员各村零散座落户到新村建房,集中连片建成村容整洁,居住条件大为改善,水、电、路等设施配套齐全的标准化住宅小区,将坐落较远的村社整村整社搬迁至交通便利、信息发达的集聚区,使全乡一般以上的村实施整村推进项目。

(三)公共服务区:对原有旧市场实施改造,建成占地50亩,上宅下店式门店100套,配合建成公共设施齐全、环境优美交通便利的商贸经济交易中心一处;建成基础条件良好、设施齐全的乡级养老院1处,为保障全乡村60岁岁以上“三无”群众的养老生活打好基础。

(四)文化卫生事业:以改善农民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为目标,加强健身设施、幼儿园、敬老院等公共服务设施和农村基层卫生队伍建设力度;加大对小学、中学的资金支持力度,改善校园面貌,提高教学质量;大力发展农村文化卫生事业,繁荣农村文化,丰富农民文化体育活动,不断提高农村卫生人员专业知识和医疗水平,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普及卫生知识,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营造良好的卫生环境。巩固提高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成果,政府要积极引导,加强参保力度,加强医疗保健,提高救助水平,基本解决农民家庭看病难的问题。对于一些特殊群体,要组织卫生队对他们进行定期医疗服务,让每一位群众都看得起病,能够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到 2015 年,每个村都要建立文化活动场所、卫生所和阅览室。

(六)基层党组织建设:

结合“创先争优”活动前一阶段的成果,全面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积极调动广大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和业务素质。定期举办干部培训班 和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加强党的后备力量建设,尤其是要加大对广大青少年的引导教育,提高他们对党的认识。争取把提高党的建设与各项工作紧密有效结合起来,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工作理念,认真学习体会上级会议精神,坚决贯彻执 行党的方针政策,争取建立起一批基层战斗堡垒,推动各项事业 稳步前进。

五、主要任务

(一)以发展特色产业为重点,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畜牧养殖。依据全乡自然经济发展现状和经济发展规律,以养殖为主,集饲养、贩运为一体,用养殖业带动农业发展。按照分户饲养,分户管理,统一销售的产供销模式,扩大饲养规模,改良品种,增加饲养量,鼓励发展养猪、鸡、兔等其他养殖业。

——马铃薯产业。按照扩大产业规模、优化品种结构、推行标准生产的基本思路,积极推广良种种植,以提高品质和产量,增加最大收益率为总目标,大力推广间作套种马铃薯,培育发展马铃薯仓储贩运等龙头企业。

(二)以满足群众需求为根本,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道路建设。坚持标准,量力而行,先易后难,先近后远,先主干道后支道,逐步推进,多方筹措资金,加强通村道路建设。配套基础排水渠及涵洞。

——水利建设。实施小流域治理工程,大力开展小沟道治理,修建排洪渠。实施劣质梯田改造工程,发展集雨水窖等防旱设施。——能源建设。大力推广农村新能源工程,建设农村沼气,配发太阳灶,并配套建设太阳能路灯。

——小康住宅工程。结合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危旧房改造,统一规划,统一设计,分期实施,动员各村有建房意愿的农户到新村建房,逐步取消零散居住户,建设集中连片、整洁美观的新农村,改善居住条件。

——各村整治绿化。全面推行“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工作,整治脏、乱、差现象,达到“环境整洁、道路畅通、功能齐全、管理规范”的基本要求。启动实施“四旁”(村旁、宅旁、水旁、路旁)植树绿化工程,绿化、美化村庄,改善农村人居生态环境,实现全乡绿化覆盖率达到50%以上。

(三)以加强教育培训为抓手,提高农民自我发展能力。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提高农民素质是新农村建设的手段,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目的。全乡17000人中,有将近50%的人口只有小学以下文化程度,大多数劳动力没有经过系统地农业实用技术和务工技能培训,劳动力素质低,直接制约着农业产业化的进程和劳动力的有序转移。以先进实用农业技术、务工技能和三产服务技能培训为主要内容,以把农民培养成产业农民、产业工人和三产服务者为基本目标,对农民进行职业化、规范化、专业化、标准化的培训,提高农民的科技致富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自主发展能力。坚持突出重点、分类培训。在培训内容上,重点抓住农业主导产业的生产技术和有特色、有市场、能形成规模的职业技能专业进行培训;在培训对象上,重点抓好农村科技示范户和农业产业、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带头人,抓好农村未升学的高、初中毕业生的实用技术培训,使100%的农村劳动力接受培训,熟练掌握1—2门实用技术;在培训方法上,分类施教,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阶段性培训与系统学习相结合的办法进行培训。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打造劳务品牌。以市场为导向,开展“订单”培训,建立输出基地,通过加强培训,提高农民在劳动力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促进劳动力由无序转移向有序转移,临时性转移向长期性转移的转变,真正使劳务经济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力争培养一批“致富能人”和“技术能人”,每村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1个,户均劳务输出1人。

(四)以加强公益事业为载体,推进农村和谐稳定发展。

——加强教育事业建设。重视适龄儿童的入学教育,小学入学率达到100%,在校生巩固率达到100%,不能让一个学生因贫而失学。

——加强村卫生所建设。每村争取新建村卫生所1处60平方米,配备一名合格的医生,农民就医基本实现小病不出村,不能让一个农民因贫看不起病。

——加强文化设施建设。每村争取新建村级文化舞台1座,新建农家书屋、小超市各1处,新建文化广场1处,并配套篮球架,乒乓球台等健身器材。

(五)以基层组织建设为保障,加强民主制度和精神文明建设。——加强班子建设。按照政治坚定、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廉政、团结协调的要求,以建设新农村、发展新产业、培育新农民和塑造新风貌为实践平台,切实加强基层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的思想、组织、作风和能力建设,使党员干部的宗旨意识明显增强,着力培育和打造亲民、为民、富民的好班子。

—— 党员发展工作。按照“双培双带”和优化党员队伍结构的要求,把农村经济发展能手和有文化的优秀青年作为重点培养对象,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确保每村每年至少发展3名党员。同时,积极培养合格的继任人选,巩固和发展“五好”村党支部,打造一支强有力的党员队伍。

——村级活动阵地建设。每村新建村部1处,配备先进办公设施。——大力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建立健全村民自治运行机制,加大群众参与村级管理工作,切实维护村民的选举权和村民代表议会制度,村民代表参与村内重大事务的决策。抓好村务和党务公开工作,坚持定期向村民公开村级财务情况,全面落实“一事一议”制度,推进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

篇6: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总结

按照区委、区政府的统一安排,我校“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联系村为谢河镇樱桃沟村,联系户共10户,其中樱桃沟村4户、石岗村6户(因樱桃沟村只有4户村民,经我校与谢河镇研究决定在该镇石岗村又筛选6户贫困户)。参加此次行动的干部职工共8名,其中科级干部2名,一般职工6名。自“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开展以来,我校按照区委、区政府的工作要求,积极贯彻实施意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构,精心安排部署,扎实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现将近期重点工作总结如下:

一、迅速传达学习,统一思想认识。

“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动员大会之后,学校迅速行动,组织教职工认真学习了省委王三运书记以及市、区有关“双联”行动动员会上的讲话精神,制定了学校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实施方案。通过动员、发动和深入学习,为积极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二、加强组织领导,认真安排部署。

为保证“联村联户、为民富民” 行动顺利开展,我校召开了会议专题研究行动部署事宜,成立了以校长任组长,副校长任副组长,各办、室负责人为成员的“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领导小组,并抽调专人具体负责“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日常事务工作。通过加强组织领导,细化工作措施,有

效保证了“双联”行动的有序开展。

三、深入现场对接,靠实帮扶责任。

(一)合理筛选联系户。

为了推进“双联”工作的顺利开展,确保取得实效,我校与谢河镇共同研究,把贫困农户家庭做为我校帮扶重点,筛选出符合帮扶条件的10户对象,结合他们的实际情况,进行结对帮扶,并先后多次深入帮扶户家中,详细了解帮扶群众的生产生活状况,寻找帮扶的最佳途径,制定了科学合理的帮扶计划。

(二)根据实情制定发展规划。

我校帮扶干部与乡村干部一起走访了贫困户,同他们交流,座谈沟通,详细了解帮扶户的家庭人口情况、主要经济收入来源、子女上学、看病就医、农作物耕种、禽畜养殖等相关情况,查看农户家庭的住房、生产生活用具,询问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困难和急需解决的问题等,同时与村委会干部召开座谈会,详细了解村情民情,并与乡村干部共同商讨下一步的工作计划,对樱桃沟村和石岗村今后发展进行了一次全面的“会诊”,提出了基本的工作思路,明确了帮扶的基本目标,为今后有针对性地开展帮扶工作奠定基础。同时将帮扶对象全部落实到每名干部身上,落实了帮扶责任,明确了帮扶方向。

(三)解决实际问题。

我校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充分发挥知识、技术和信息方

面的优势,于3月15日、16日连续在石岗村和樱桃沟村举办二期政策法规和实用技术培训班。培训内容主要为中央、省委、省政府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和设施农业红提葡萄栽培技术(石岗村)及标准化养羊技术(樱桃沟村)。通过培训使群众真正了解政策、掌握政策,应用政策,同时有效提高了农民的种养技术水平。

(四)力所能及为帮扶对象提供了一些帮助。这次行动开展之际正值群众春耕备耕的关键阶段,一些困难户没有足够能力备齐春耕物资,我校及时为贫困农户购置了10袋化肥,缓解了他们的燃眉之急。同时还为联系户赠送了栽培技术规程、科技图书、科技光盘等。

四、建立驻村工作站,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为了使联系户干部更加方便与村民联系,学校在樱桃沟村建立了驻村工作站,制定了工作站蹲点干部值守表以及交接班制度。蹲点干部常下去、真下去,做到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真正做到联村联户又联心、为民富民真惠民。

存在的问题

在区委、区政府和农牧局的领导下,我校联村联户工作有序开展,但在工作中还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樱桃沟村地理位置偏僻,远离城镇,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差,学校进驻帮扶困难大。

(二)对联村联户、为民行动的宣传不够,群众对“双联”

行动的认识不到位,片面理解为帮扶单位和帮扶干部下农村就是为帮扶村和帮扶户提供钱和物质,导致帮扶户对此行动的期望值过高,主动行为不高,自我发展信心不足,存在等、靠、要的思想。

(三)帮扶力量薄弱,思路不够宽,眼光不够远,方法不够多。

下一步工作打算

根据存在的问题和摸底调查情况,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加强宣传,提高群众对“双联”工作的知晓率。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创新宣传载体,丰富宣传形式,多措并举,大力宣传自强自立、勤劳致富的先进典型。充分利用黑板报、宣传栏等宣传阵地,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双联”行动这一关注民生、惠及民生的重大举措向群众讲清楚,特别要向那些未列入干部帮联的群众说明白,提高“双联”行动的知晓率,纠正帮联干部和农民群众的认识偏差,消除不必要的误解。

(二)技术帮扶。结合农时季节,深入田间地头,现场开展培训指导,或采取“请进来教”、“送出去学”等方式,加强种植、养殖及特色林果业等现代农业技术的培训;通过我校实施的阳光工程项目,加强对贫困户的劳动技能培训,帮助联系村培养种植、养殖大户和致富能手,不断提高科技增效意识。结合人才培养计划,帮扶特困户适龄青年免费到我校参加中职

教育,将他们培养成具有专业知识的技术人才。

(三)就业帮扶。开展贫困村富余人员的就业技能培训。积极搭建桥梁,积极拓展就业渠道,千方百计联系就业岗位,输转劳务,增加贫困户收入。

(四)结合村上发展实际,在深入调研基础上,帮助村组理清发展思路,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和条件,发展特色产业。具体为:帮助石岗村发展日光温室红提葡萄为主的设施农业,帮助樱桃沟村发展养羊为主的适度规模养殖,努力拓展致富增收渠道。

篇7:全市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民意调查表

民乐县地处祁连山北麓, 辖6镇、4乡、1个城市社区管理委员会, 172个行政村、6个社区居委会, 有24.52万人, 其中农业人口18.46万;全县有耕地90多万亩, 草地70多万亩, 林地100多万亩, 荒地50多万亩;全县有贫困人口2.4万户、9.1万多人, 55个贫困村, 占农村总人口的42.5%, 其中集中在沿山沿滩地带的有1.4万多户、5.8万人, 贫困程度较深, 占该区域总人口的75%。

2015末, 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达50.34亿元, 同比增长14.97%;各项贷款余额达53.79亿元, 同比增长25.54%。其中法人金融机构各项贷款达26.03亿元, 占全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的48.39%.其中: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74871万元, 累计发放妇女创业贷款6.3亿元。

二、金融机构在“双联”活动中制定的政策措施

(一) 加强组织领导

为了扎实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 更好地落实结对帮扶工作, 民乐县金融系统各单位均成立了“联村联户、为民富民”领导小组, 初步制定了《帮扶贫困村发展的实施方案》, 确保“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不走形式、不走过场。根据我县双联工作立足“八个全覆盖”、“五件实事”的任务要求, 提出中长期扶贫计划, 全力实现小额信贷和融资担保全覆盖的目标, 尽快帮助包扶对象脱贫致富, 真正实现“广大干部受教育、人民群众得实惠、三农发展上台阶、基层基础更牢固”的工作目标。

(二) 扩大扶持范围, 实现小额信贷全覆盖

一是扩大妇女小额担保贷款推行范围, 确保妇女小额担保贷款新增近5亿元。将有创业愿望的农户信贷需求纳入妇女小额担保贷款计划, 改进妇女小额担保贷款运行机制, 利用妇女小额担保贷款全额贴息的优势, 切实减轻农户经济负担, 鼓励农户开展自主创业。

二是争取县委、县政府支持, 各乡镇政府配合, 积极争取财政扶贫资金, 引导各贫困村组建扶贫互助协会, 帮助协会开展帮扶工作。

三是改进服务方式, 推行“阳光办贷”。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设立“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贷款业务专柜, 延长营业时间, 指定专人办理, 实行限时办结, 确保农户贷款随到随办、公开透明, 同时进一步转变作风, 深入开展信贷下乡到村到户服务活动, 主动了解地方政府和广大农户在“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中对金融的服务需求, 真心实意的帮助农户做好产品选择与对接工作, 为广大农户提供“一站式”服务。

四是加大自助设备和“三农”服务自助终端布放力度, 切实解决空白机构乡镇农户结算难和金融服务难的问题。目前已成功开通南丰乡炒面庄村、丰乐乡白庙村、洪水镇刘总旗村等31个便民金融服务点。

(三) 加快审批程序, 提高农贷办理效率

对农户申请的贷款, 实行“一次调查、一次审查、一次审批”, 提高办贷效率。建立客户经理联村联户工作责任制, 要求每个乡至少有一名熟悉村里情况的客户经理负责联系, 进一步优化金融服务, 保证农户生产生活顺利进行, 切实满足农户各类资金需求。

三、“量身定做”支持“双联”活动的贷款新模式

一是推出多样化的农户金融产品。推出“助农贷”系列金融产品, 并根据不同农户, 下设“种植贷”“养殖贷”“农机具贷”“特色农业专项贷”“农副产品收购加工贷”等信贷产品, 同时在全县范围内拓展和推广小额担保贷款业务。

二是创新“三农”贷款模式。针对农户贷款, 将原来单一的抵押、质押担保方式升级为专门支持农户的七大类贷款模式, 即按照“一户一卡, 一村一策、一企一记”逐户制订金融服务方案, 在授信额度、授信方式、信贷产品组合、贷款期限、利率、贷后管理方式等七个方面为客户提供“量身定做”式服务。

三是制定适宜农贷业务的贷款期限、额度、还款方式、利率政策等。在双联工程进程中, 将“联村联户、为民富民”的基础信贷需求纳入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计划, 并将评级授信白金户最高授信5万元提高到10万元、黄金户最高授信3万元提高到5万元, 优秀户最高授信2万元提高到3万元、良好户最高授信1.5万元提高到2万元、一般户最高授信2000元提高到5000元, 授信总额达到19亿元, 户均授信3万元。对沿山沿滩的55个贫困村授信面提高到95%以上, 授信总额达4.5亿元。进一步扩大授信范围, 提高授信额度, 并将贫困户和特困户纳入评级授信范围, 积极给予信贷支持。近年来, 在县政府和人民银行的支持和引导下, 启动了以“三信” (信用乡镇、信用村、信用户) 评定为基础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 着力打造农村信用工程, 优化城乡信用环境, 创新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目前与农商行建立信贷关系的农户达54900户, 占总农户的99.96%。目前采集农户信用档案5.49万户, 占全县农户总数的99%以上;已对5.49万户进行信用评定, 评为“信用户”4.61万户;建设完成1个信用乡镇、50个信用村;累计为信用户提供信贷资金34.73亿元。同时, 建立差异化、个性化利率执行体系。按照“分类指导、区别对待、互惠共赢、让利于民”的原则, 合理确定农户贷款利率的浮动区间, 对以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形式发放的农户传统养殖、种植、外出务工、危旧房改造等生产生活贷款降低利率上浮幅度, 按现行上浮幅度的基础上幅动幅度下降20%, 同时对特困户贷款执行基准利率不上浮, 切实做到让利于民。

四、取得的效果

一是畜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截止目前已建成规模养殖小区63个, 发展专业养殖村45个, 规模养殖户达到7380户。牛、猪、羊、鸡饲养量分别达到了4.3万头、16万头、25.7万只和56.38万只, 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了14.8%、5.9%、16.4%和2.4%;出栏量分别达到了5220头、16.73万头、13万只和55.68万只, 同比分别增长了30.4%、7.8%、61%和2.7%;肉、蛋、奶总产量分别达到了1.5万吨、1691吨和1.14万吨, 同比分别增长了10%、20.3%和145.2%。特别是肉羊养殖长足发展, 饲养量和出栏量同比增长率分别达到了16.4%和61%, 被评为全省“肉羊产业大县”, 成为民乐县畜牧养殖业的特色和品牌。

二是拓宽了妇女创业资金来源渠道, 推动了妇女创业的积极性。截至目前共累计发放贷款6.3亿元, 帮助12068户妇女从事规模种植业生产;共发放贷款8838万元, 帮助1752户妇女从事规模养殖;共发放贷款3820万元, 帮助712户妇女从事农副产品加工销售;发放贷款5160万元, 帮助1032户妇女从事理发、餐饮、旅游服务等个体经营。在妇女创业的推动下, 六大特色农产品基地规模进一步扩张, 种植面积达70.5万亩。设施农业加快发展, 新建红提葡萄日光温室439座、蔬菜日光温室284座、钢架大棚450座, 新安装温室卷帘机230套、滴灌设施100套。发展规模养殖村21个、规模养殖户6020户, 全县畜禽饲养量达182.9万头只、肉蛋奶总产量达2.13万吨。

三是依托种植、养殖产业的大力发展, 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的发展。截止统计日, 民乐县在工商局注册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已达1152个, 注册资金达1.76亿元, 带动农户达6.1万户, 金融支持资金近3亿元, 并且合作社的组织方式、组织结构、服务功能等方面都有了较快发展。全县共成立各类家庭农场32个, 经营耕地总面积达15137亩, 家庭农场劳动力总数达160人。金融机构注入资金2800万元, 家庭农场的专业化生产和规模化经营, 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分工, 拓宽了农民的就业渠道, 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同时提高了土地产出效率, 加快了新农村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步伐。

摘要:“联村联户、为民富民”是甘肃省委省政府实现科学发展、加快促进甘肃与全国同步进入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为及时了解“双联”活动开展以来, 金融支持“双联”工作的情况及取得的效果, 近期我们对民乐县金融机构支持“双联”活动的情况及产生的效果进行了调研。

上一篇:中一班下班级计划下一篇:关于电影的作文七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