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夫托尔斯泰《跳水》原文

2024-06-20

列夫托尔斯泰《跳水》原文(精选15篇)

篇1:列夫托尔斯泰《跳水》原文

有一艘轮船,环游了世界,正往回航行。这一天风平浪静,船上的人都站在甲板上。有一只大猴子在人群里钻来钻去,做出可笑的鬼脸,模仿人的样子。它显然知道大家拿着它取乐,因而更加放肆起来。

猴子跳到一个十二岁的孩子(他是船长的儿子)面前,把他的帽子摘下来,戴在自己的头上,很快地爬上了桅杆。

水手们都笑起来,只有那个孩子哭笑不得,光着头站在那里。猴子坐到桅杆的第一根横木上,把帽子摘下来,用牙齿和爪子撕。它好像故意让这孩子生气,指着孩子,冲着他做种种鬼脸。孩子吓唬它,朝着它大声叫喊,但是它撕得更凶了。

水手们笑得声音更大了,孩子的脸红了。他脱了上衣,爬上桅杆去追猴子。不一会儿,他已经顺着绳子爬到第一根横木上了。就在孩子想去抓住帽子的时候,猴子又往上爬了,爬得比孩子更灵巧、更快。“你逃不了!”孩子一边喊一边往上爬。猴子不时回过头来逗孩子,孩子气急了,不停地往上追。眼看就要爬到桅杆的顶端了,这时凭借子把身子尽量伸直,用后脚钩住绳子,把帽子挂在最高的`横木的一头,然后爬到桅杆的顶端,乱扭着身子,龇着牙做着怪样。从桅杆到挂帽子的横木的一头有一米多。要拿着帽子,手必须放开绳子和桅杆,此外没有别的办法。

孩子气极了。他丢开桅杆,走上横木。甲板上的人都在望着,都在笑猴子戏弄船长的儿子。但是他们看到孩子放开了绳子,两只手摇摇摆摆地走上那最高的横木,全都惊呆了。只要孩子一失足,他就会跌到甲板上,摔个粉碎。即使他不失足,拿到了帽子也难以转身走回来。所有的人都不知所措。

忽然,人群里有个人吓得大叫一声。孩子听见下边的声音才醒悟过来。他往下一望,脚底下就摇晃起来。

正在这时候,孩子的父亲——船长从船舱里走了出来,手里拿着一支枪,本来是要打海鸥的。他看见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就立刻向他瞄准,同时喊:“跞到水里,赶快跳到水里,不跳我就开枪了!”小孩在上面摇晃着,没有听明白爸爸的话。“跳到水里,不然我就开枪了!一!二!”在父亲刚喊出“三”的时候,小孩把头往下一低就跳了下来。

“扑通”一声,孩子像一颗炮弹落到大海里。二十个勇敢的水手已经由船上跳到海里。四十秒钟以后——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孩子的身体浮上来了。水手们把他抓住,拉到甲板上。过了几分钟,孩子的鼻子里、嘴里控出许多水。他又开始呼吸了。

篇2:列夫托尔斯泰《跳水》原文

法令

俄国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1828―19)一次在信中诙谐地对一位朋友说:“如果我是沙皇,我就公布一项法令:作家要是用了一个自己不能解释其意义的词,就剥夺他的写作权利,并且打100棍子。”

篇3:列夫托尔斯泰《跳水》原文

【名言解说】

人的美丽和可爱, 不仅仅是看他的容貌, 更主要的是看他的精神面貌。一个外表好看却品行恶劣的人, 会遭到众人的唾弃。而一个品质高尚的人, 即使再老再丑, 在众人的眼里却永远年轻、美丽——因为他是如此可爱。

【名人简介】

篇4:列夫·托尔斯泰的童话

俄罗斯期刊《旅伴》刊载了一篇取自《俄语阅读》第二册中托尔斯泰一篇寓言性质的童话,在这篇童话中我们看到的托尔斯泰不仅仅是道德完善的追求者,而且是一位对生活满怀激情的教诲者,他告诉人们对生活应该充满激情,应该为幸福而斗争,哪怕是碰得头破血流也不要不思进取、碌碌无为的终其一生。这篇故事讲的是兄弟俩一起出门远游,中午哥儿俩在林中躺着休息,睡醒时发现身旁有一块石头,上面写着几行字,他俩好奇地辨认写的是什么,原来上面赫然写着:

“发现此石者,尽管向日出方向前行深入村中。届时将有一条河滚滚流来,你得游向彼岸,你会见到一头母熊带着一伙熊崽,你得抱走熊崽直奔山中。到达山上你会见到一所房子,你在这间屋里就能找到幸福。”

兄弟俩看清了石头上的话后,弟弟说:“我们一起去吧,很可能过了河把熊崽子带到那间屋里,我们就会享福了。”

哥哥却说:“我不想去林子里抓熊崽,我劝你也别去。第一,我们不知道石头上写的是不是真的,很可能那上面写的是一个玩笑,何况也有可能我们理解错了。第二,如果写的是真的,我们进到森林里,天就黑了,迷了路,上哪儿去找那条河?再说即便找到那条河,又怎么游过去?因为说不定河宽水急。第三,即使过了河,要从母熊那儿抱走熊崽谈何容易;熊崽没有到手,我们就会死在母熊掌下。那才是鸡飞蛋打一场空。第四,就算是把熊崽弄到手了,我們能一口气跑进山里?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是没有写明在这所屋里我们能得到什么样的幸福?也可能屋里给我们准备的根本就不是我们希望的幸福。”

小弟说:“我觉得不是这样。人家不会随便乱写的。上面写得明明白白。何况我们照着去做,第一,不会有什么不好。第二,如果我们不去,总会有别人发现这块石头而找到幸福,我们却会一无所获,两手空空。第三,我们前怕狼后怕虎无所作为,世界上就不会有让你高兴的事了。第四,我不想让别人把我看成是一个胆小如鼠的人。”

这时候哥哥反驳说:“俗话说得好,‘偷鸡不成蚀把米’,还有‘天上飞翔的仙鹤,不如唾手可得的山雀’。”

小弟也反驳说:“我倒是听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还有‘放平的石头,水流不过;好事不等人,全凭下决心。’我看,应该去。”

小弟去了,哥哥留下。

弟弟一进树林就见到一条大河,立即纵身入水,游到对岸后就发现了一头母熊,睡得正酣,弟弟立即抱走熊崽,直奔山里,头也不敢回一下。刚到山上,迎面来了一群人,还为他带来一辆四轮马车,把他请上车后,驱车来到一座城市,随即把他拥戴为国王。

弟弟统治这个城邦5年,其乐陶陶,想不到好景不长,在第6个年头上,一个比他强大的国王打败了他,侵占了这座城邦,他本人也被驱逐出境,流落他乡,最后回到哥哥身边。

此时哥哥在农村里过着小康生活,兄弟俩久别重逢,无比高兴,彼此倾诉几年来自己的遭遇与感受。

篇5:《列夫·托尔斯泰》

1、运用教材前面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材前面的图片是托尔斯泰晚年的一张照片,看起来虽然还是毛发丛生,但因为全部是银白色的了,“因而显出几分慈祥可敬”。我首先让学生们好好观察这张照片,让大家做个假想,“请大家大胆的想象一下,这是一张托老先生晚年的照片,如果他年轻30岁,你觉得会有怎样的变化?你看到年轻的托尔斯泰,会有什么感觉?

学生一边看一边想一边就已经笑出来了,大家纷纷表示,这实在不是一张让人舒服的脸。“太难看了!”

2、运用学生的好奇心和好胜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听到他们的评价,就会提出下一个问题:“这张脸也算是个性十足了,特点十分突出,如果让你来进行外貌描写,你觉得你能写多少字?你会从哪些方面入手来写?”学生有的说自己能写200字,有的说还能多些;有的说要写他的大胡子,有的说可以写写他的眼睛和胡子。这时候我会说,“有一个人比你们写的都多些,他写了三千多字,你们想不想看看他是怎样写的比你们好的?”

篇6:《列夫·托尔斯泰》

比如, “长髯覆盖了两颊,遮住了嘴唇,遮住了皱似树皮的黝黑脸膛”;比如,“一对灰色的眼睛射出一道黑豹似的目光”; 再比如,“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

当时讲课的时候,我们着重引导学生通过外貌领悟人物的内心世界。过去这么久了,我都没有感觉这节课有什么不妥的地方,直到今天,当我读书的时候读到了这么一段话,忽然令我眼前一亮,继而,一阵深深的遗憾涌满了心头。这段话是这样的:

古人说:“相由心生”。林肯说:“一个人过了四十岁,就要对自己的相貌负责”。叔本华说:“人的外表,是表现内心的图画,相貌表达并揭示了人的整个性格特征”。陈丹青说:“在最高意义上,一个人的相貌,便是他的人”。迈克则要特意赞美鲁迅的脸:“仙人掌般不动声色坐落在时间荒原,连风沙也不敢造次侵蚀。假若当初它曾经包含美指的苦心打造,营造出了的戏剧效果倒真的不着痕迹,功劳恐怕要算到当事人头上”。每个人都是自己的脸的美术指导,要为自己的脸担负全部事故责任。要养脸,得先养心。

我就在想,如果之前我能看到这段话,并把它背下来,当我再站在讲台上,从容淡定地把这段话介绍给我的学生的时候,他们一定会对这篇课文的主题思想有更为深刻的理解。遗憾啊遗憾,此时此刻,我完全被遗憾包围,无处奔突。遗憾之余还有内疚,我的这批学生就这样错过了一处精彩。

篇7:《列夫托尔斯泰》

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通过发生不同的事情影响到人们的内心世界,他也能一一的表现出事情发生前的内心世界以及发生后的内心世界的强烈的反差,我也是我大大佩服他的地方。看他的作品感受真的很深,有人为了自己的信仰在活着,有人犯下了错但他会用他的全部力量去拟补这个错。在他的作品里,我甚至看不到一个所谓的坏人,他们都是在为自己所不同的信仰而活着,可能他们会有犯错误的时候,可是他们在极力的挽救。

我喜欢《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列文,我认为他有很明显的性格特征,他感情专一,事业他不追求那些所谓的官,他也有男人的面子,在求婚失败后的羞涩,但是他虽然嘴上不说他的感情,但求婚的失败并没有把他的感情专一的特征而抹杀掉,最后还是如愿以偿了。对于事业,他无需要城里那些位置,而是来到乡下忙着自己的事业。在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中有很多有个性的人物,他在刻画一个小小的人物的时候也好不松懈,从小人物的一举一动,来烘托出这件事对大家的影响。从细节入手,这也是我读完作品后所叹为观止的。

篇8:《列夫·托尔斯泰》教学手记

笔者以为,这样的问题不解决,语文新课程改革就不可能顺利地推进。于是我尝试性地上了几节与传统课程有别的新课型,在教学实践中,受到学生的欢迎。下面以《列夫·托尔斯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一课的设计与实践为例,介绍这种课型,敬请行家同仁批评指正。

《列夫·托尔斯泰》是著名作家茨威格写的一幅列夫·托尔斯泰的“肖像画”,也是第一单元的精读课文。作者不仅为我们展现了托尔斯泰独特的外貌特征,更为我们揭示了托尔斯泰深邃的精神世界。这样一篇文采斐然、内涵丰富的美文,老师读来还有一些难度,又该如何带领学生走进去,并能有所领悟呢?

仔细阅读全文,想找一个切入点,可全篇文章似一泓清丽委婉、汩汩流淌的泉水,无法找到一个合适的切口,思索良久还是没有好的点子。到了这个时候,我忽然想到:为什么老师总是忘不了做主宰者,忘不了做好套子让学生来钻呢?既然如此,何不从学生那里找点灵感呢?毕竟学习的主体是学生!

上课伊始,没有多说什么,让学生尽情而随意地读起了课文。因为阅读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促进学生与作品进行心灵对话,增强理解沟通的能力,提高审美情趣。待学生的读书声渐渐平息之后,我让学生自由谈起了自己的感受。

“我似乎感觉到作者要赞美老托的眼睛,但我不明白作者为什么在开头又极力写他的丑陋不堪呢?”

“文章词汇丰富,大量使用修辞,语言很美,但读了两遍,我仍是一头雾水。”

“这篇文章的描写很吸引我,写的不俗,但作者究竟要表现什么,我看不出来。”

从学生自主进入文本后的反应来看,真正能读懂文本的并不很多。分析其原因大致有两个:一是对托尔斯泰了解不够;二是对委婉含蓄、意韵深远的语句理解有困难。正在同学们七嘴八舌谈论之际,一个平时调皮的男生突然举手,“老师,别学课文了,给我们讲讲托尔斯泰的故事吧。”这位同学可能是出于好奇,想找点感兴趣的东西,但它何尝不是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呢?同时也说明解决问题的内部需求使学生自身产生了强烈的内部驱动力,这种驱动力是影响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效果的至关重要的决定性因素。内驱力调动起来了,问题的解决就会近在咫尺。

立即派课代表到资料库拿来有关托尔斯泰的声像资料,演示给学生。由于有了真正的需要,学生听得、看得格外认真。对托尔斯泰有了全面的了解,才有了研究文本的土壤。于是,我又让学生读起了课文。“重读课文你有了哪些新的感受,还存在哪些问题?”让学生再次亲近文本,细心体味,独立思考。经过这一环节,学生对文本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还不能说读懂、读透。在心求通而未得,欲言而不能之际,组织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这样做充分尊重和提高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符合“以学生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并且在学生有了“需要”之后进行,是有价值、有成效的。在学生讨论的同时,我参与到各小组的讨论之中,及时了解学生讨论的深度和广度,也顺势提出新的问题,新的任务,把小组讨论不断推想高潮。“演员”和“导演”密切合作,在较高层面上把握了文本。在学生合作研讨渐近尾声时,适时让小组派代表交流研讨成果,并提出仍存在的问题。

“领悟到了人物肖像描写的方法,即抓住特征,使用修辞,恰当选用词语。”(例句省略)

“‘这道目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钢刀刺了过来,又稳又准,击中要害。’这句话我认为是说托翁目光犀利,有深刻的洞察力。”

“‘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我理解就是说他有丰富的内心世界,对社会观察全面而深刻,目光锐利。”

“我感觉到课文后半部分是赞美托尔斯泰的眼睛,但我不明白前半部分为什么渲染其奇丑无比,普通平凡呢?”(师生研讨)

“课文最后指出他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又为什么说他肯定缺少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呢?”(师生研讨)

“我明白了‘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的道理”

我又鼓励学生给老师直接提问题,学生的思维活动进入了新的高潮。(问题略)

从学生的发言,我知道学生们读懂了托尔斯泰,让我更高兴的是,他们的情感也在对文本的理解中得到升华。

课改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在教学中真正要做到这一点不是那么容易的。听听学生的意见,根据学生需要及时调整教学进程,就能较好地实现“以人为本”的目标,使老课堂的一潭死水活起来。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师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就能激活学生学习心理的潜在因素,激发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真正有效的学习都是自主学习,而自主学习的真正源头是学生的问题意识。只有不断唤醒、强化并深化学生的问题意识的教学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学。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深感以教师的问题主宰课堂的接收式教学方式的最大不足是严重阻碍学生的问题意识,因而不利于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探究意识。尝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使用“自主—探究”式课堂学习模式,亦即改变以教师的问题主宰课堂教学的格局,代之以经过筛选、梳理、整合的学生的问题统领教学活动,进而引导学生进行深入一步的探究。多年的的教学实践证明:这种想法不仅可行,而且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积极性、创造性被充分激发,探究意识明显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显著提高。

运用“自主—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前提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主要步骤和方法如下。

一.注重初读,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

“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就是要求教师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在预习读书阶段发现问题,并带着自己的问题走进课堂。让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而不是教师、教材上的问题走进课堂,并不是排斥、拒绝教师、教材上的问题,而是为了把学生“沉睡”的问题意识激活,培养学生自我发现问题的能力,把学生从被动地接收问题转化为主动地发现问题。

注重初读的意义不仅在于让学生能提出问题,还在于逐步培养学生以探究的眼光看待教材的意识。这是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的前提条件。

二.注重交流反馈,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

通过自读时的自我反馈、课前和课堂的生生反馈(同桌之间、邻座之间、小组之内)师生反馈,构建充分的反馈渠道,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通过自行筛选,舍去自己可以解决的和没有探究价值的问题,一般情况下问题会更趋“精化”。对“问题”中存在的普遍问题进行甄别、疏导和整合。

教师应为这种反馈创造必要的条件。创设民主和谐的氛围,让学生人人敢想敢说。

三.提高问题质量,深化学生的问题意识

提高问题质量的要求必须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横向拓展和纵向延伸的提问;引导学生把“顺向提问”和“逆向提问”结合起来。“顺向提问”是指顺着作者、教材、教参的思路提问,“逆向提问”是就教材、教参的不足甚至错误大胆质疑。鼓励学生思维的“进攻性”,决不唯唯诺诺,不惟书不惟上,不安于书本上给的答案。

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独特性,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对学生的长远发展有深远的意义,将使学生终生受益。

这堂课,使我深刻地认识到:课堂应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天堂,学生永远是课堂的主人,让他们充分展示自我吧!只有这样,学生在语文课堂中才能拥有一方明净的天空,新的教学理念才能在学生的心田生根、发芽,为语文教学注入一股新鲜的活力。

篇9:列夫托尔斯泰名言

2、天才的十分之一是灵感,十分之九是血汗。

3、身边永远要带着铅笔和笔记本,读书和谈话时碰到的一切美妙的地方和话语都把它记下来。

4、幸运的不是始终去做你期望做的事,而是始终期望到达你所做的事情的目的。

5、愉悦存在于生活之中,而生活存在于劳动之中。

6、不应是为了自我的需要,而应是为了真理而活着。

7、哪里没有朴素善良和真理,哪里也就谈不上有伟大。

8、如果一个姑娘想嫁富翁,那就不是感情,财产是最无足轻重的东西,仅有经得起别离的痛苦才是真正的感情。

9、人生并非游戏,所以咱们没有权利随意放下它。

10、个人离开社会不可能得到愉悦,正如植物离开土地而被扔到荒漠不可能生存一样。

11、不知道并不可怕和有害,任何人都不可能什么都知道,可怕的和有害的是不知道而假装知道。

12、爱和善就是真实和愉悦,并且是世界上真实存在和惟一可能的愉悦。

13、就应多行善事,为了做一个愉悦的人。

14、人生的一切变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由光明和阴影构成的。

15、虚荣心同真正的悲哀是完全矛盾的感情,但这种感情在人类天性中是那么根深蒂固,连最沉痛的悲哀都难得把它排除掉。在悲哀的时刻,虚荣心表现为期望显得悲哀不幸或者坚强;咱们并不承认这种卑鄙的愿望,可是它们从来;甚至在最沉痛的悲哀中,也离不开咱们,它削弱了悲哀的力量并非美德和真诚。

16、一个人给予别人的东西越多,而自我要求的越少,他就越好;一个人给予别人的东西越少,而自我要求的越多,他就越坏。

17、仅有肚子饿的时候,吃东西才有益无害,同样,仅有当你有爱心的时候,去同人打交道才会有益无害。

18、最伟大的真理是最平凡的真理。

19、任何一个人的生活,都应当受必须法规的制约。

20、随便什么都比虚伪和欺骗好。

21、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欲望。

22、愉悦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23、有生活的时候就有愉悦。

24、做好事的乐趣乃是人生惟一可靠的愉悦。

25、勇气是智慧和必须程度教养的必然结果。

26、梦想是指路灯,没有梦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而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

27、在富有权力荣誉和独占的爱当中去探求愉悦,不但不会得到愉悦,并且还必须会失去愉悦。

28、正确的道路是这样:吸取你的前辈所做的一切,然后再往前走。

29、行善务必发奋,然而,掏恶更须发奋。

30、愉悦在于为别人生活。

31、一切利己的生活,都是非理性的,动物的生活。

32、劳动能唤起人的创造力。

33、最伟大的真理是最平凡的真理。

34、一个有良知而纯洁的人,觉得人生是一件甜美而愉悦的事。

35、如果学生在学校里领悟的结果是使自我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他的生命永远是模仿和抄袭。

36、做好事的乐趣乃是人生惟一可靠的愉悦。

37、要尽可能做一个对祖国有用的人。

38、如果学生在学校里领悟的结果是使自我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他的生命永远是模仿和抄袭。

39、人生不是一种享乐,而是一桩十分沉重的工作。

40、一切使人团结的是善与美,一切使人分裂的是恶与丑。

41、一切利己的生活,都是非理性的动物的生活。

42、脱离劳动就是犯罪。

43、行善务必发奋,然而,掏恶更须发奋。

44、被人爱和爱别人是同样的愉悦,并且一旦得到它,就够受用一辈子。

45、脱离劳动就是犯罪。

46、人生不是一种享乐,而一桩十分沉重的工作。

47、人生并非游戏,所以,咱们并没有权利只凭自我的意愿放下它。

48、愉悦并不在于外在的原因,而是以咱们对外界原因的态度为转移,一个吃苦耐劳惯了的人就不可能不幸。

49、一个埋头脑力劳动的人,如果不经常活动四肢,那是一件极其痛苦的事情。

50、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刻,而是用深度量去衡量的。

51、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刻,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

52、任何一个人的生活,都应当受必须法规的制约。

53、天才的十分之一是灵感,十分之九是血汗。

54、哪里没有朴素善良和真理,哪里也就谈不上有伟大。

55、哪里没有朴素善良和真理,哪里也就谈不上有伟大。

56、礼貌的建立的不是机器而是思想。

57、梦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

58、人类被赋予了一种工作,那就是精神的成长。

59、愉悦存在于生活之中,而生活存在于劳动之中。

60、认识真理的主要障碍不是谬误,而是似是而非的真理。

61、爱和善就是真实和愉悦,并且是世界上真实存在和惟一可能的愉悦。

62、竭力履行你的义务,你就应就会知道,你到底有多大价值。

63、纯粹的完全的哀愁和纯粹的完全的欢乐一样都是不可能的。

64、所谓人生,是一刻也不停地变化着的。就是肉体性命的衰弱和灵魂性命的强大扩大。

65、一个人务必把他的全部力量用于发奋改善自身,而不能把他的力量浪费在任何别的事情上。

66、心灵纯洁的人,生活充满甜蜜和喜悦。

67、愉悦不表现为造成别人的哪怕是极小的一点痛苦,而表现为直接促成别人的愉悦和愉悦。照我看来,它在这一方面能够最为简明地表达为:愉悦在于勿恶宽恕和钟爱他人。

68、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刻,而是用深度量去衡量的。

69、一个有良知而纯洁的人,觉得人生是一件甜美而愉悦的事。

70、要有生活目标,一辈子的目标,一段时期的目标,一个阶段的目标,一年的目标,一个月的目标,一个星期的目标,一天的目标,一个小时的目标,一分钟的目标。

71、在富有权力荣誉和独占的爱当中去探求愉悦,不但不会得到愉悦,并且还必须会失去愉悦。

72、你没有最有效地使用而把它放过去的那个钟点是永远不能回来了。

73、重要的不是知识的数量,而是知识的质量,有些人知道很多很多,但却不知道最有用的东西。

74、如果教师仅有对事业的爱,那么,他是一个好教师如果把对教育带来的爱和对学生的爱融为一体,他就是个完美的教师。

75、竭力履行你的义务,你就应就会知道,你到底有多大价值。

76、人的愉悦存在于生活之中,生活存在于劳动之中。

77、愉悦在于为别人生活。

78、不错,到达生活中真实愉悦的最好手段,是像蜘蛛那样,漫无限制地从自身向四面八方撒放有粘力的爱的蛛网,从中随便捕捉落到网上的一切

79、勇气是智慧和必须程度教养的必然结果。(搞笑qq签名)

80、人生的一切变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由光明和阴影构成的。

81、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着仅有他自我明白的东西。

82、聪明人的特点有三:一是劝别人做的事自我去做,二是决不去做违背自然界的事,三是容忍周围人们的弱点。

83、环境愈艰难困苦,就愈需要坚定的毅力和信心,并且,懈怠的害处就愈大。

84、人类被赋予了一种工作,那就是精神的成长。

85、你务必在额上流汗,以资获得你的面包。

86、记住吧:仅有一个时刻是重要的,那就是此刻!它所以重要,就是正因它是咱们有所作为的时刻。

87、你务必在额上流汗,以资获得你的面包。

88、人生并非游戏,所以咱们没有权利随意放下它。

89、劳动能唤起人的创造力。

90、我深信,再也没有比人的外表(与其说是外表本身,不如说是对外表动人不动人的信念)对于人的发展会有这样惊人的影响。

91、嫉妒是一种可耻的感情,人是应当信赖的。

92、人的愉悦存在于生活之中,生活存在于劳动之中。

93、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刻,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

94、切忌浮夸铺张。与其说得过分,不如说得不全。

95、一个有良知而纯洁的人,觉得人生是一件甜美而愉悦的事。

96、不好把学问看做是用来装饰的王冠,也不好把学问看做是用来挤奶的奶牛。

97、一切使人团结的是善与美,一切使人分裂的是恶与丑。

98、为了要活得愉悦,咱们应当坚信愉悦的可能。

99、科学的事业就是为人民服务。

100、人们过于习惯借助力量来维持秩序,所以不可能思考没有压制的社会组织。

101、一个人好象是一个分数,他的实际才能好比分子,而他对自我的估价好比分母。分母愈大则分数值愈小。

102、人生不是一种享乐,而是一桩十分沉重的工作。

103、愉悦存在于生活之中,而生活存在于劳动之中。

104、就应多行善事,为了做一个愉悦的人。

105、人生的一切变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由光明和阴影构成的。

106、被人爱和爱别人是同样的愉悦,并且一旦得到它,就够受用一辈子。

107、一切使人团结的是善与美,一切使人分裂的是恶与丑。

108、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刻,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

109、为了要活得愉悦,咱们应当坚信愉悦的可能。

110、咱们不可是这天生活在这块土地上,并且过去生活在,并且还要永远生活在那里,在整体之中。

111、没有智慧的头脑,就像没有蜡烛的灯笼。

112、有生活的时候就有愉悦。

113、梦想是指路明灯。没有梦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

114、英雄主义是在于为信仰和真理而牺牲自我。

115、如果一个姑娘想嫁富翁,那就不是感情,财产是最无足轻重的东西,仅有经得起别离的痛苦才是真正的感情。

篇10:列夫托尔斯泰语录

2.人,就是一条河,河里的水流到哪里都还是水,这是无异议的。但是,河有狭、有宽、有平静、有清澈、有冰冷、有混浊、有温暖等现象,而人也一样。

3.人的幸福存在于生活之中,生活存在于劳动之中。

4.人类被赋予了一种工作,那就是精神的成长。

5.人们过于习惯借助力量来维持秩序,因此不可能考虑没有压制的社会组织。 ——托尔斯泰

6.人生不是一种享乐,而是一桩十分沉重的工作。

7.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

8.人生的一切变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由光明和阴影构成的。

9.认识真理的主要障碍不是谬误,而是似是而非的真理。

10.如果教师只有对事业的爱,那么,他是一个好教师如果把对教育带来的爱和对学生的爱融为一体,他就是个完美的教师。

11.如果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结果是使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他的一生永远是模仿和抄袭。

12.身边永远要带着铅笔和笔记本,读书和谈话时碰到的一切美妙的地方和话语都把它记下来。

13.生活中唯一乐趣就是忘却。 ——托尔斯泰

14.思想上的努力,正如可以长出大树的种子般,在眼睛里是看不见的。但人类社会的明显的变化正发生于其中。 ——托尔斯泰

16.他的谈吐总是平易近人的,这种单纯既掩饰了他对某些事物的无知,也表现了他的良好的风度和宽容。

17.痛苦,能引起深切的同情,还会使人产生唯恐伤害别人的感情,产生对能够忍受痛苦的人的崇高敬意。 ——托尔斯泰

18.脱离劳动就是犯罪。

19.为了要活得幸福,我们应当相信幸福的可能。

20.为其所应为,这样的人才是勇敢的。 ——托尔斯泰

21.文明的建立的不是机器而是思想 ——托尔斯泰

22.我深信,再也没有比人的外表(与其说是外表本身,不如说是对外表动人不动人的信念)对于人的发展会有这样惊人的影响。

23.心灵纯洁的人,生活充满甜蜜和喜悦。

24.信仰就是生命车——托尔斯泰

25.幸福并不在于外在的原因,而是以我们对外界原因的态度为转移,一个吃苦耐劳惯了的人就不可能不幸。

26.幸福不表现为造成别人的哪怕是极小的一点痛苦,而表现为直接促成别人的快乐和幸福。照我看来,它在这一方面可以最为简明地表达为:幸福在于勿恶、宽恕和热爱他人。

27.幸福存在于生活之中,而生活存在于劳动之中。

28.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29.一个埋头脑力劳动的人,如果不经常活动四肢,那是一件极其痛苦的事情。

30.一个人必须把他的全部力量用于努力改善自身,而不能把他的力量浪费在任何别的事情上。

31.一个人好象是一个分数,他的实际才能好比分子,而他对自己的估价好比分母。分母愈大则分数值愈小。

32.一个有良知而纯洁的人,觉得人生是一件甜美而快乐的事。

33.一切利己的生活,都是非理性的,动物的生活。

34.一切使人团结的是善与美,一切使人分裂的是恶与丑。

35.英雄主义是在于为信仰和真理而牺牲自己。 ——托尔斯泰

36.应该多行善事,为了做一个幸福的人。

37.勇气是智慧和一定程度教养的必然结果。

38.有生活的时候就有幸福。

39.在富有、权力、荣誉和独占的爱当中去探求幸福,不但不会得到幸福,而且还一定会失去幸福。

40.正确的道路是这样:吸取你的前辈所做的一切,然后再往前走。

篇11:《列夫·托尔斯泰》教案

三河市第一实验中学路炜

教材依据:《列夫〃托尔斯泰》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四课。该单元的学习重点是感悟课文的思想内涵,进而了解社会,了解人生,同时注意品味含义丰富的语句。《列夫〃托尔斯泰》这篇文章正是一篇涵义深刻的文章。

教学设想:这篇文章大量篇幅都运用描写的表达方式对列夫〃托尔斯泰的外貌尤其是眼睛进行了描写,因此,学习本文要重点学习文中细致的肖像描写。而这些描写的唯一目的就是揭示他的深邃而丰富的内心世界,这是学生理解本课的难点。因此,在学习本文之前,学生有必要查阅托尔斯泰生平传记和作品以及有关资料。同时,以本课为例训练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学习文中细致的肖像描写。

2、学习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和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把课文的阅读理解与用肖像描写为主要手段写人物的写法结合起来进行教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托尔斯泰的思想变化和人生追求。教学重点、难点:

1、对托尔斯泰进行肖像描写。

2.托尔斯泰的思想变化和人生追求。

教学时数:二课时

课前准备:

熟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布臵学生查阅托尔斯泰生平传记和作品以及有关资料,通过媒体,查阅茨威格描写托尔斯泰的另一篇作品《世间最美的坟墓》,尤其是对托尔斯泰的思想变化和人生追求要有所了解。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列夫〃托尔斯泰是世界文豪,他长相平平,却有一双锐利异常,能够洞察世事的眼睛。现在,就让我们跟随作者,去凝视托尔斯泰的眼睛,并由此进入他那深邃而丰富的内心世界。

二、检查预习

1、给下列词语注音。胡髭、长髯、鬈发、黝黑、滞留、愚钝、禁锢、轩昂、犀利、侏儒、酒肆、尴尬、锃亮、甲胄、粲然、盎然

2、解释下列词语。

黝黑:黑;黑暗。

滞留:停留不动。

愚钝:愚笨;不伶俐。

器宇:人的外表;风度。

禁锢:束缚,限制。

轩昂:形容精神饱满,气度不凡。

犀利:锋利;锐利。

侏儒:身材异常矮小的人。

酒肆:酒馆。

尴尬:处境困难,不好处理。炽热:极热。

粗制滥造:指产品制作粗劣,不讲究质量。

藏污纳垢:比喻包容坏人坏事。

郁郁寡欢:心情不舒畅,不快乐。

鹤立鸡群: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头显得很突出。正襟危坐: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坐着。形容严肃庄重的样子。诚惶诚恐:惶恐不安。

广袤无垠:广阔无边。古代以东西长度为“广“,南北长度为“袤”。颔首低眉:低着头显得很谦卑恭顺的样子。

无可臵疑:没有什么可被怀疑。

黯然失色:用以表示相形之下暗淡无光。

3、作者简介: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擅长写小说、人物传记,也写诗歌、戏剧、传记、散文特写和翻译作品。作品有(月光小巷>、<看不见的珍藏>、<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象棋的故事>等。他的小说多写人的下意识活动和人在激情驱使下的命

运遭际。他的作品以人物的性格塑造及心理刻画见长,他比较喜欢某种戏剧性的情节。但他不是企图以情节的曲折、离奇去吸引读者,而是在生活的平淡中烘托出使人流连忘返的人和事。

4、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828~1910),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的文学作品在世界文学中占有第一流的地位。代表作有<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复活>以及自传体小说三部曲<幼年>、<少年>、<青年>。其他作品还有<一个地主的早晨>、<哥萨克>、<塞瓦斯托波尔故事集>、<琉森>等。他以自己漫长一生的辛勤创作,登上了当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托尔斯泰出身于古老而有名望的大贵族,但他一生始终不渝地真诚地寻求接近人民的道路,多次在自己的庄园进行改革,不过都没成功。五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战争与和平>是他前期的创作总结。(安娜〃卡列尼娜>代表他创作的第二个里程碑。(复活>是他长期思想探索的艺术总结,是他对俄国地主资产阶级社会批判最全面、深刻、有力的一部长篇小说。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找出文中对托尔斯泰外貌描写的句子,看看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了他的外貌?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例如:(幻灯片显示)

须发:

1、浓密的胡须。

2、长髯覆盖了两颊,遮住了嘴唇,遮住了皱似树皮的黝黑脸膛。一根根迎风飘动,颇有长者风度。

3、一绺绺灰白的鬈发像泡沫一样堆在额头上。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你都能见到热带森林般茂密的须发。

4、他那天父般的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

眉毛: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朝上倒竖。

额头:像是用枝条扎成的村舍的外墙那样粗糙。

皮肤:皮肤藏污纳垢,缺少光泽,就像用枝条扎成的村舍外墙那样粗糙。

鼻子:一只宽宽的、两孔朝天的狮子鼻,仿佛被人一拳打塌了的样子。

表情:这副劳动者的忧郁面孔上笼罩着消沉的阴影,滞留着愚钝和压抑……他的面容没有一点光彩可言。

长相:他拥有一张俄国普通大众的脸。

身材:矮小敦实。

目光:黑豹似的目光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

这是出现在人类面部最富有感情的一对眼睛,可以抒发各种各样的感情。

(二)托尔斯泰的外貌有什么特点?试着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他的外貌特点。学生讨论、交流。(幻灯片显示)

(1)须发:多毛、胡须浓密

(2)面部轮廓结构:失调、崎岖、平庸,甚至粗鄙

(3)面部特征:忧郁、愚钝、压抑

(4)长相:长相平平、普通

(5)拜访者失望之情

(三)作者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方法描写了他的外貌?找出来并体会它们的作用。讨论明确。例如:(幻灯片显示)

眉毛: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朝上倒竖。

须发:一绺绺灰白的鬈发像泡沫一样堆在额头上,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你都能见到热带森林般茂密的须发。

他那天父般的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

额头:像是用枝条扎成的村舍外墙那样粗糙

皮肤:皮肤藏污纳垢,缺少光泽,就像用枝条扎成的村舍外墙那样粗糙。

鼻子:一只宽宽的、两孔朝天的狮子鼻,仿佛被人一拳打塌了的样子。

目光: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作者对托尔斯泰外貌的描写,运用了夸张、比喻的修辞手法。这些修辞手法的使用,使形象鲜明,特征突出,喻意深刻,韵味无穷。

(四)作者在课文前半部分描写托尔斯泰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貌,是为什么?

小结:文章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写出了他虽然外表丑陋,但却有着深邃而丰富的内心世界。在上学期我们学习了《福楼拜家的星期天》,从中我们知道写一个人可以运用多种描写方法,这节课我们再看,写一个人可以透过他的外貌看他的内心世界。希望这一点能在写作上给同学一点启示。

第二课时

一、形象分析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文章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写出了托尔斯泰虽然外表丑陋,但却有着深邃而丰富的内心世界。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托尔斯泰的内心世界也通过他的眼睛展现出来,我们看课文第二部分哪些句子描写了托尔斯泰的眼睛?我们又从中看到了他怎样的内心世界?学生讨论明确。(幻灯片显示)

1、这道目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钢刀刺了过来,又稳又准,击中要害。

2、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3、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

4、当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它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锋刃无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

1、写出托尔斯泰目光犀利深刻,具有准确的洞察力。

2、高尔基这句话运用夸张恰当地道出了托尔斯泰那种能把万事万物尽收眼底的全方位的观察力。

3、托尔斯泰的文学创作,既来自于对社会生活,人间世态的观察、研究,同时又用他的艺术巨笔把它们准确地表现出来,展示了时代的本质和要求。

4、这句话写出了托尔斯泰作为“清醒的现实主义”作家,对现实的批判是极其深刻而准确的。课文一方面说托尔斯泰“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可见他是幸福的;但另一方面又说他得不到“属于自已的那一份幸福”,这是否矛盾?你怎样理解作者所说的“幸

福”的含义?联系托尔斯泰的生平及作品(主要是晚年的思想变化)讨论明确。(幻灯片显示托尔斯泰的生平)“具有这种犀利目光,能够看清真相的人,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这是说这样的人可以成为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的主宰和主人。而”能够看清真相的人“常常是痛苦的,如托尔斯泰看透了暴政、丑恶、虚伪和苦难,也看清了造成人间种种罪恶的原因,并尽其自己毕生的努力去改变它,但总是事与愿违,所以他痛苦。晚年的托尔斯泰厌弃贵族生活,决然放弃财产,以致和家人产生矛盾,最后毅然离家出走,而客死于途中。

简介托尔斯泰及作品,丰富对托尔斯泰的认识。幻灯片链接)作业一:听托尔斯泰及作品简介,仿照托尔斯泰的其他墓志铭,为他写一条墓志铭。

篇12:列夫托尔斯泰教案

1.学习文中细致的肖像描写。

2.体会文章涉及深广的人文背景。

教学重点、难点:

1.对托尔斯泰进行肖像描写。

2.托尔斯泰的思想变化和人生追求。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四周星期二)

第一课时

一、预习

解释下列词语。

黝黑:黑;黑暗。

滞留:停留不动。

愚钝:愚笨;不伶俐。

器宇:人的外表;风度。

禁锢:束缚,限制。轩昂:形容精神饱满,气度不凡。

犀利:锋利;锐利。

侏儒:身材异常矮小的人。

酒肆:酒馆。

尴尬:处境困难,不好处理。炽热:极热。

粗制滥造:指产品制作粗劣,不讲究质量。

藏污纳垢:比喻包容坏人坏事。

郁郁寡欢:心情不舒畅,不快乐。

鹤立鸡群: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头显得很突出。

正襟危坐: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坐着。形容严肃庄重的样子。

诚惶诚恐:惶恐不安。

广袤无垠:广阔无边。古代以东西长度为“广“,南北长度为“袤”。

颔首低眉:低着头显得很谦卑恭顺的样子。

无可置疑:没有什么可被怀疑。

黯然失色:用以表示相形之下暗淡无光。

二、导人

是世界文豪,他长相平平,却有一双锐利异常,能够洞察世事的眼睛。现在,就让我们跟随作者,去凝视托尔斯泰的眼睛,并由此进入他那深邃而丰富的内心世界。

作者简介:

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擅长写小说、人物传记,也写诗歌、戏剧、传记、散文特写和翻译作品。作品有(月光小巷>、、、等。他的小说多写人的下意识活动和人在激情驱使下的命运遭际。他的作品以人物的性格塑造及心理刻画见长,他比较喜欢某种戏剧性的情节。但他不是企图以情节的曲折、离奇去吸引读者,而是在生活的平淡中烘托出使人流连忘返的人和事。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作者通过描写托尔斯泰的外表,怎样揭示他的内心世界?

学生互相讨论、交流。

四、学习课文

(一)找出文中对托尔斯泰外貌描写的句子,体会其作用。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作者对托尔斯泰外貌的描写,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夸张是在描写人或事物时,故意言过其实,尽量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例如:

作者对托尔斯泰的目光的描写,形容它“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这种扩大、夸张的描写,把托尔斯泰目光的敏锐、犀利表现得极为生动形象,而且能引起读者丰富的想像和联想。作者对托尔斯泰的胡子、眉毛、须发、皮肤是这样描绘的:

“长髯覆盖了两颊,遮住了嘴唇,遮住了皱似树皮的黝黑脸膛。一根根迎风飘动,颇有长者风度”。

“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朝上倒竖。”

“一绺绺灰白的鬈发像泡沫一样堆在额头上。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你都能见到热带森林般茂密的.须发”。

“……他那天父般的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

“我们见到的是一只宽宽的、两孔朝天的狮子鼻,仿佛被人一拳头打塌了的样子”。

透过托尔斯泰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表,我们可见这位大文豪的不凡之处。

(二)重点理解文中描写托尔斯泰眼睛的句子。

例如:

1.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2.……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

3.当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它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锋刃无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

明确: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托尔斯泰的眼睛充满智慧,让人感受到的是一位品格高尚的伟人,是一位给人类创造巨大精神财富的伟人。

五、小结

体会文中运用夸张手法对托尔斯泰外貌的描写。

六、布置作业

1.研讨与练习一。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七.作业设计

一、辨字组词。

滞钝()锢()尴()

带()纯()涸()滥()

二、改正错别字。

粗制烂造鹤立鸡群正经危坐诚皇诚恐

无可置凝郁郁寡欢引人注目藏污纳沟

八.课后记录: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

听写词语:黝黑、禁锢、尴尬、炽热、轩昂、粗制滥造、藏污纳垢、鹤立鸡群、正襟危坐、广袤无垠。

二、介绍有关托尔斯泰的生平传记和作品。

了解他思想变化和人生追求学生搜集有关资料,在班上交流。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828~1910),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的文学作品在世界文学中占有第一流的地位。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以及自传体小说三部曲、、。其他作品还有、、、等。他以自己漫长一生的辛勤创作,登上了当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托尔斯泰出身于古老而有名望的大贵族,但他一生始终不渝地真诚地寻求接近人民的道路,多次在自己的庄园进行改革,不过都没成功。五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是他前期的创作总结。(安娜·卡列尼娜>代表他创作的第二个里程碑。(复活>是他长期思想探索的艺术总结,是他对俄国地主资产阶级社会批判最全面、深刻、有力的一部长篇小说。

以战争问题为中心,以库拉金、保尔库斯基、罗斯托夫、别竺豪夫四家贵族的生活为线索,展示了19世纪最初的俄国历史,描绘了各个阶级的生活,提出了许多重大问题。小说的中心思想在于表现人民是推动历史的决定力量,肯定了18俄国人民反拿破仑入侵战争的正义性质。

交织着安娜追求爱情自由和列文探索社会出路这两条平行发展的线索,通过这两条情节线索,小说不仅形象地反映了俄国社会的变动,同时也鲜明地暴露了托尔斯泰世界观的尖锐矛盾。

托尔斯泰在中,对地主资产阶级社会进行了尖锐无比的批判,表达了他对国家、教会、土地私有制和资本主义的看法。他以强烈的愤怒,揭发专制制度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主人公:玛丝洛娃、聂赫留朵夫。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托尔斯泰人格的美及他的形象宏伟,品格感人。

三、探究活动

课文一方面说托尔斯泰“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可见他是幸福的;但另一方面又说他得不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这是否矛盾?你怎样理解作者所说的“幸福”的含义?联系托尔斯泰的生平(主要是晚年的思想变化),与同学讨论:托尔斯泰究竟幸福还是不幸?学生讨论、交流,鼓励发表独特的看法。

四、拓展训练

教师向学生推荐罗曼·罗兰《名人传》一书,让学生更多地了解托尔斯泰的苦难和坎坷的一生,理解伟人艰苦奋斗的精神。

五、小结

本文是奥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传记作品中可以独立成篇的一节。作者用他力透纸背而又妙趣横生的文笔为我们描绘出一幅世界级大文豪托尔斯泰的“肖像画”,揭示出托尔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学习这篇课文,我们犹如与两位大师对话交谈,悉心品味,自然能体会到文中丰富而深厚的人文内涵。

六、布置作业

1.研讨与练习二。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篇13:列夫托尔斯泰名言

2· 你没有最有效地使用而把它放过去的那个钟点是永远不能回来了。

3· ?要有生活目标,一辈子的目标,一段时期的目标,一个阶段的目标,一年的目标,一个月的目标,一个星期的目标,一天的目标,一个小时的目标,一分钟的目标。

4· 一个埋头脑力劳动的人,如果不经常活动四肢,那是一件极其痛苦的事情。

5· 英雄主义是在于为信仰和真理而牺牲自己。

6· 科学的事业就是为人民服务。

7· 人生不是一种享东,而一桩十分沈重的工作。

8· 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

9· 没有智慧的头脑,就象没有腊烛的灯笼。

10· 人们过于习惯借助力量来维持秩序,因此不可能考虑没有压制的社会组织。

11· 纯粹的、完全的哀愁和纯粹的、完全的欢乐一样都是不可能的。

12· 文明的建立的不是机器而是思想。

13· 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欲望。

14· 如果教师只有对事业的爱,那么,他是一个好教师如果把对教育带来的爱和对学生的爱融为一体,他就是个完美的教师。

15· 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

16· 重要的不是知识的数量,而是知识的质量,有些人知道很多很多,但却不知道最有用的东西。

篇14:列夫托尔斯泰简介

从18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托尔斯泰增强了对社会现实的批判态度,对自己宣传的博爱和不抗恶思想也常常感到怀疑。这在《哈泽—穆拉特》等作品中有所反映。沙皇政府早就因他的《论饥荒》一文而企图将他监禁或流放,但慑于他的声望和社会舆论而中止。至此又因《复活》的发表,指责他反对上帝,不信来世,于19以俄国东正教至圣宗教院的名义革除他的教籍。这个决定引起举世的抗议,托尔斯泰却处之泰然。同年他因沙皇政府镇压学生运动而写《致沙皇及其助手们一文》;次年致函尼古拉二世要求给人民自由并废除土地私有制;19撰文反对日俄战争。他同情革命者,也曾对革命的到来表示欢迎,但却不了解并回避19革命。而在革命失败后,他又反对沙皇政府残酷杀害革命者,写出《我不能沉默》一文。

晚年时代

托尔斯泰在世界观激变后,于1882年和1884年曾一再想离家出走。这种意图在他80至90年代的创作中颇多反映。在他生前的最后几年,他意识到农民的觉醒,因为自己和他们的思想情绪有距离而不免悲观失望;对自己的地主庄园生活方式不贴合信念又很感不安。他的信徒托尔斯泰主义者和他的夫人之间的纠纷更使他深以为苦。

在托尔斯泰离家之前,他与妻子的决裂程度人人皆知。一天晚上,夫妻二人又闹不和。之后,托尔斯泰的妻子曾跪下恳求托尔斯泰为她再读一遍早年时代丈夫为自己创作的诗歌和散文,以找回当初的甜蜜,但是托尔斯泰当时已死了心。最后,他于1910年10月28日从亚斯纳亚·波利亚纳秘密出走。在途中患肺炎,11月7日(阳历11月20日)在阿斯塔波沃车站逝世。遵照他的遗言,遗体安葬在亚斯纳亚·波利亚纳的森林中。坟上没有树立墓碑和十字架。

评价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是19世纪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的杰出代表,俄国最伟大的作家。他以自己有力的笔触和卓越的艺术技巧辛勤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

托尔斯泰思想中充满着矛盾,这种矛盾正是俄国社会错综复杂的矛盾的反映,是一个富有正义感的贵族知识分子在寻求新生活中,清醒与软弱、奋斗与彷徨、呼喊与苦闷的生动写照。托尔斯泰的作品纵然其中有反动的和空想的东西,但仍不失为世界进步人类的骄傲,他已被公认是全世界的文学泰斗。罗曼·罗兰的《名人传》、茨威格的《三作家》中记述了他。

列宁: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子”;是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

篇15:列夫托尔斯泰教案

1.品味作品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揣摩关键语句的含义

2.了解托尔斯泰丰富而深厚的精神世界和人生追求

【教学重点】品味作品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揣摩关键语句的含义

【教学难点】

1.品味作品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揣摩关键语句的含义

2了解托尔斯泰丰富而深厚的精神世界和人生追求

【教学过程】

导入:上节课,我们感知了课文内容,学习了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前半部分对托尔斯泰的描写,突出了哪两个特点?

(一是托尔斯泰外貌的平庸甚至丑陋;二是他和普通人一样,混在人堆里分辨不出来。)

假如请你来对托尔斯泰进行肖像的刻画,你会怎样绘画?(找生上黑板描绘)点评。本节课,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作者是怎样描绘托尔斯泰那非同寻常的眼睛的。

一:研读与赏析:

(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第二部分,其他学生听读并思考:)

1、课文第二部分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托尔斯泰的眼睛的?

写托尔斯泰犀利的目光;

写托尔斯泰眼睛里蕴含着丰富的感情,勾画出关键词语:

(热泪涟涟闪闪发光黯然失色 麻木不仁 神秘莫测 冷酷锐利 好奇)

写托尔斯泰眼睛的威力:从“这对珠宝”到“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运用了大量的比喻进行刻画。

文中能否看出托尔斯泰的人生是怎样的呢?赞美托尔斯泰犀利的目光,同时揭示他人生的不幸:

(他的人生是不幸福的,从课文最后一句话可以看出来。)

2、课文通过描写眼睛,还写出了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这道目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钢刀刺了过来,又稳又准,击中要害”-----目光犀利深刻,具有准确的洞察力;

“在人类面部最富感情的一对感情,可以抒发各种各样的感情”------眼睛里透出丰富的感情;

“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写出托尔斯泰观察社会、人生、时代的广阔和深细,以及批判的深度和广度。

3、在写法上,与写外貌时是否相同?为什么?(研讨与练习一)

相同点使比喻夸张联袂运用;

不同点是前者多用抑笔,写托尔斯泰的外貌,突出两个特点,一是托尔斯泰外貌的平庸甚至丑陋,二是他和普通人一样,混在人堆里分辨不出来;后者高度赞美,用粗鄙的外表来保护精美的珠宝,写他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表,正是用来反衬他灵魂的高贵,反衬他的眼睛精美绝伦-----这是欲扬先抑的手法的艺术效果。这样,前半部分的描写非但没有损害托尔斯泰在读者心目中的形象,反而收到相反相成的艺术效果,相互衬托,使托尔斯泰的外貌包括眼睛给人留下强烈深刻的印象。

(二)揣摩品味语言:

1、托尔斯泰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高尔基的这句话运用夸张的修辞,恰当的、很好的道出了托尔斯泰那种能把万事万物尽收眼底的全方位的观察力。他的作品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

2、……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

这句话写出了作为思想家、艺术家托尔斯泰的文学创作,既来自于对社会生活、人间世态的观察、研究,同时又用他的艺术巨笔把它们准确的表现出来,展示了时代的本质和要求。

3、当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它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锋刃无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

这句话写出了托尔斯泰作为“清醒的现实主义作家”,对现实的批判是极其深刻而准确的。

探究讨论

课文一方面说托尔斯泰“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可见他是幸福的;但另一方面又说他得不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这是否矛盾?你怎样理解作者所说的幸福的含义?(答案不唯一,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参考答案如下:

不矛盾。幸福的标准是能认识事物,认识世界,那么托尔斯泰这个智者能看清真相,他是幸福的。从另一方面说,托尔斯泰看透了暴政、丑恶、虚伪和苦难,看清了造成人间种种罪恶的原因,并尽最大的努力去改变它却徒劳无功,这是痛苦的。托尔斯泰是不幸的,从托尔斯泰晚年厌弃贵族生活,毅然放弃财产,以致于和家人产生矛盾,最后离家出走,客死在火车站这一经历可以看出这一点。)

对比阅读

我为你的眼睛写诗/在如诗的春天/用清泉/用弯月/当流星划过天际/当春风拂过耳畔/你的明眸闪动着最美的颜色……”动人的眼睛就是一首动人的诗。我们接触过很多的作品,那有哪些写的如作者一样传神的呢?请让我们先来欣赏一下下面这些人物肖像,特别是“眼睛”吧!

鲁迅: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我很惊异地望着他:黄里带白的脸,瘦得教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纱的长衫;隶体“一”字似的胡须;左手里捏着一枝黄色烟嘴,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

(林黛玉)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曹雪芹《红楼梦》

(张飞)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罗贯中《三国演义》

(祥林嫂)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鲁迅《祝福》

拓展延伸

找学生阐述列夫托尔斯泰的三部长篇小说。

学习作者的人物描写方法,特别是眼睛的描写,写一段话关于班里的任意一位同学,不说他是谁,让大家猜。

他,有一张消瘦的面孔,膝盖骨突出的膝盖,乌黑的头发和一双翠绿的眼睛,戴着一副用许多透明胶带粘在一起的圆框眼镜。他对自己的外表最喜欢的就是额头上那道闪电似的淡淡的疤痕。 (哈利·波特)

布置作业:

上一篇:幼儿园老师毕业赠言下一篇:Windows MSSQL安全设置教程WEB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