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辅编辑工作心得

2024-06-29

教辅编辑工作心得(共8篇)

篇1:教辅编辑工作心得

编辑部的工作既繁琐又枯燥无味,无论严寒酷暑,他们都得静下心来慢慢地阅读稿件。如果没有耐心,他们不可能坐在办公室不厌其烦地工作着。细心同样很重要,因为这关系到新闻播出效果的好坏。哪怕一个字,一个小小的标点符号,都会影响到新闻播出的质量。所以,即便他们再累也得提起精神,仔细检查,宁可多看几遍,也不愿意放过一个错误。如果不细心,他们不可能做出如此高质量的新闻节目。

实习让我收获了很多,无论是理论上的知识,还是实际生活中的知识,这些知识都让我受益非浅。我认识到在学校学好本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应该多参加些社会实践,拓展自己知识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不断学习,多思考,多练习,多听多看。同时要学会与人相处和沟通,处理好人际关系。

做任何事情都要对自己有信心。相信在我们的努力下“有志者事竟成”。

我在工作上的收获主要有:

1、基本学会photoshop的应用和网页制作;

2、熟练掌握教育新闻与社会新闻采写的区别,熟练掌握教育新闻稿的一些写作方法和技巧等;

3、基本了解并初步学会教师频道的研发;

4、在这期间我不仅可以较好地配合各位前辈工作,还可以自己独立采写完成具体的教育新闻作品。主编每次安排的任务都基本可以顺利完成。

篇2:教辅编辑工作心得

现在,我认为很幸运,因为20xx年11月,我在红袖注册,找到了一个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同时结识了很多朋友和老师,让我收获了太多的友谊和进步。更幸运的是,20xx年4月,我遇到一个严谨而又优秀的师傅――琴韵秋水,因为她的耐心辅导,我沿着实习编辑的足迹,迅速的进步和提升……

现在回首,做了一个多月的正式编辑,感受颇多,下面我就拿出自己的感受和大家一同体会,一同分享,诚邀朋友们,来作为我初为编辑,成长的见证。

一个多月了,说短也不短,下面让我努力搜索近期成为编辑的感触,呈现给大家。

一,编辑来自写手,要高于一般写手:

这样说,并不是说作为编辑一定要写作水平很高,非要高出一般写手一大截子。我的意思是,作为编辑在写作水平超过一般的情况下,对诗歌的鉴赏水准要高一些,对作品审核的尺度要高一些,例如在审视、编辑一篇作品时,作品的格式,标点,内容,思想等审核尺度,一定要高标准,来不得半点马虎,编辑的审核水平不仅代表自己,也代表着网站。

二,编辑要耐心细致的处理文字,更要热情洋溢的与作者沟通:

初当编辑,给我印象较深的是,秋水老师对我的耐心指导和指导过程关于文字处理的严格尺度,让我感慨且感动。第一天审核,老师不厌其烦的指导审稿的步骤,审稿的各项要求,审稿注意的细节,一遍一遍,细致耐心。当她忙不过来时,还请情迷于风老师过来帮忙。那时,我从老师们的身上,学到了细致。另外,在与秋水老师交流时,她也不止一次的给我提到,作为编辑一定要与作者热情耐心的沟通,只有沟通了,作者才会更好的支持编辑的工作,才会给编辑更多的敬重和理解。

三,编辑不仅用手工作,更要用心审视:

诗歌编辑也和其他编辑一样,要承担起长期繁琐的审核工作,用手收获喜悦和赞美,诗歌编辑和其他编辑有点区别的,还有更要用心审视诗歌作品,因为诗歌是一种独特的文体,精炼,跳跃,且形式众多。这样对诗歌的审核提出更高的要求,审核诗歌要用心体验,根据审核原则,好的就好,不好的,千万不要因为感情把作品“抬高了”,不然,代表着编辑审核水平的作品给编辑留下不是感谢,而是一种伤害。这样对作者,读者,编辑都不好。作为编辑,我们真的需要拿出真心,去和一篇篇作品风雨同行……

四,编辑工作是叶的事业,这个事业要使“百花”更艳。

说实在的,刚开始审核诗歌作品,标点,格式,文章思想都需要认真揣摩和掂量,而且作品量很多,有时审核久了,总是自己一人犯嘀咕,这个时候老是再想,审核作品图的什么呢?这个问题有时一下子真的回答不清楚,一人茫然,后来思虑再三,编辑工作是叶的事业,编辑在网站的背后默默的工作,就是让作者的作品一展风采,这就是一种衬托的事业,“默默的青翠,衬托花清澈的优美”。其实编辑工作使别人“美丽”的同时,自己也得到了荣誉和认可,不为什么,在忘却一些利益之后,拿出一点时间,给自己一个体验兴趣和快乐的时空,这样何等优雅和浪漫……

很高兴向朋友们一吐心声,也很感谢朋友们耐心看完刚刚走上编辑之路的一个新手的文字,作为新编辑,还有很多不足,因此还有很多感受以待朋友们耐心倾听,还有很多缺点敬请大家指正。

篇3:教辅编辑必备的几种意识

关键词:教辅编辑,必备,意识

资料显示, 中国目前有专业的教辅出版单位100余家, 每年出版教辅产品的种类和数量占图书种类总量的20%, 但其产值却占据整个出版行业的70%, 达到250亿元左右。中国约有2亿中小学生, 每个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 或多或少都要用到教辅材料。受中国社会传统文化的影响, 中国家长都特别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 中国家长在孩子教育方面的投入, 从来都是毫不吝惜的。受到巨大利益的吸引, 目前还有更多的出版社、甚至是一些没有正式出版资格的民营公司也都正在或者已经向教辅行业进军, 希望在这一场教辅盛宴中来分一块蛋糕。

庞大的教辅市场造就了教辅编辑出版行业的整体繁荣, 也吸引了大量的年轻人从事教辅编辑工作。这部分编辑大多数毕业于大专院校的相关专业, 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 经过三年左右的工作, 往往就能成为一个成熟的教辅编辑。从某种程度上来说, 这样的编辑在各家教辅出版单位都占绝大多数。然而, 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教辅编辑, 除了应该具备一般编辑的素质外, 还应该培养几种专业意识, 比如导向意识、策划意识、读者意识、质量意识、团队意识, 努力编辑出读者喜闻乐见的版面。

一、牢固树立导向意识

众所周知, 出版物是文化产品, 是精神产品, 对读者的认知起引导作用。出版物的导向与国家文化安全及社会稳定有着密切的关系。编辑在工作的过程中, 要时刻树立导向意识, 避免不利于国家稳定团结的敏感话题、激进导向出现。这就要求编辑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 及时发现各种隐患, 为党和人民把好关。教辅报刊的读者是中小学生, 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有形成, 他们缺乏判断力, 极易受到外界的影响。正因如此, 教辅报刊编辑更应该注重产品的导向作用, 积极向上的导向是教辅报刊所应达到的最基本的要求。

二、强化策划意识

有一句话形象地道出了编辑工作的特点:甘为他人作嫁衣。传统的观念往往认为, 所谓编辑工作就是对他人的作品进行整理加工, 消灭其中的错误后, 进行出版。也许, 确实有人是这样从事编辑工作的, 但这样的编辑绝对不是一个优秀的编辑。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编辑, 必须要关注市场动向、了解市场需求, 要根据读者的需求和兴趣, 不断创新产品形式, 更新产品内容, 不断提高编辑的附加值, 所以说编辑的劳动应该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古语说:“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这里的“预”, 就可以解理为是“策划”。编辑的策划包括对内容和形式的策划, 具体地说, 主要有以下三种:

1. 选题策划。

编辑要根据版面和栏目的功能与定位, 精心做好选题策划, 把版面和栏目办出鲜明的个性。教辅编辑的选题策划要求编辑胸怀大局, 站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 站在广大师生的角度来考虑问题, 通过深入了解、观察、分析, 找准读者感兴趣的热点和焦点。如在历年高考语文科目中, 由于作文占60分, 占据整份试卷总分的40%, 所以成为高考师生、家长甚至社会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 也最受到高考考生的重视。某教辅报社编辑抓住这个特点, 与该省著名一线语文教师精心策划了一系列稿件, 从不同角度谈如何能使作文写得出彩、得到高分。稿件刊发后, 受到广大考生甚至教师的一致欢迎, 甚至带动了该报发行量的大幅提升, 为公司赚取了丰厚的利润。

2. 栏目策划。

栏目是版面的灵魂, 是统帅。无论是期刊, 还是报纸, 都有许多栏目。这些不同定位、不同特色、满足不同读者需求的栏目, 构成了报刊的主要框架, 形成了报刊相对稳定的特色和个性。因此, 一旦栏目确定后, 编辑就要根据栏目的设置要求, 认真筛选与栏目相对应的优质稿件。如某教辅报刊有一栏目———“漫画成语”。这个栏目由两部分组成, 一部分是成语及其出处、意义、用法, 另一部分是由一组 (四幅) 连环漫画来阐释这个成语。这样的形式, 避免了传统枯燥的文字解释, 版面显得图文并茂, 很受读者的欢迎。

3. 版面策划。

稿件到位后, 编辑需要将几篇稿件组合成一个版面。一般来说, 一个版面常有4篇稿件。编辑组织版面时不能做简单的加法, 不能像拼积木那样把几篇稿件随意拼凑成一个版面就算完成任务, 要精心组织、周密策划, 力求达到“1+1+1+1>4”的效果。常用的方法就是站在不同的角度或立场来看问题, 讨论问题, 解决问题。这样一来, 经过编辑精心组合的版面所产生的整体效应, 远远超过单篇稿件的简单组合。当前许多教辅产品都将读者对准了中、高考考生, 在找准了这个特定读者群体后, 某家公司就做了精心的策划, 推出了“X年高 (中) 考X年模拟”这样的产品。产品一经推出, 就迅速占领了全国市场, 收到了极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三、增强编辑的读者意识

读者的需求是报刊图书生存的根本, 也是办报办刊的出发点。《浙江日报》原总编江坪曾经说过:“心向读者, 为读者服务, 是办报的出发点与归宿。”编辑必须心系读者, 处处为读者着想, 只有这样, 产品才能易于读者接受。教辅编辑在选稿时, 就要根据“贴近教师、贴近考生、贴近课标、贴近教材、贴近考试”的要求, 以是否能满足读者的需要作为取舍稿件的标准。同时, 也要积极运用多种编辑方式, 努力提高稿件质量。

1. 教辅编辑面对的是相对稳定的学科内容, 更需要对内容进行精心提炼, 使读者能够快速抓住稿件重点。

否则的话, 就容易千人一面, 千篇一律, 人云亦云而失去自己的特色, 失去读者, 进而失去市场。

2. 教辅报刊自身显著的特点, 就是以讲授专业学科知识为主。

知识往往是枯燥而单调的, 很难引起读者的兴趣。因此, 在表现方式上, 教辅编辑更应该“寓教于乐”, 通过多元化的形式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在处理篇幅较长的稿件时, 可以把原文化整为零, 在文前加导读或阅读提示, 同时为正文每个部分加小标题, 以方便读者阅读, 使读者在轻松愉悦的状态下, 学到知识和技能。

四、增强编辑的质量意识

任何一个产品的质量都不是一个环节能够决定的, 教辅产品也不例外。作为一名教辅编辑, 面对的读者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中小学生。这个群体人数多, 据不完全统计, 我国目前有中小学生约2亿人, 几乎每人都在使用教辅产品。这部分读者毕竟和社会上的读者不一样, 社会上的新闻类或其他类报刊如果出现一个错字、别字, 甚至是一个病句, 一般不会对读者的阅读造成困难, 也不会对读者产生太多影响。而教辅产品则完全不一样, 一旦学生们使用的教辅产品出现内容质量差错, 将会对他们产生极为深刻的负面影响, 甚至会影响他们今后的考试和前途。所以, 教辅编辑要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对待自己的工作, 在工作的各个环节, 都要重视产品质量, 尽全力打造最优质的产品。

五、加强编辑的团队意识

当今社会, 任何一个产品都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教辅报刊也不例外。一份教辅报刊从策划到送达读者的手中, 要经历作者—编辑—排版—印刷—发行等多个环节, 整个过程需要许多人共同参与劳动。无可置疑, 编辑工作是整个过程的核心环节, 但不是惟一的。正如一台演出, 前台表演的演员是最重要的, 但舞美、灯光、乐队、音响服装、化妆等也是绝不可少的, 全体演职员共同努力, 才能完成一台节目。因此, 身为编辑, 要善待同事、尊重他人, 善于向他人学习, 积极与他人交流沟通, 绝不能自以为是、忽视他人的劳动。

篇4:教辅编辑提升专业能力的途径

教辅出版是我国出版行业的一个重要门类,其出版价值主要在于通过教辅产品这一载体为基础教育阶段的广大学生提供丰富的课程学习资源,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从而达到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的目的。由于读者基数庞大,教辅图书市场历来是出版企业兵家必争之地。据统计,全国近600家出版机构中,约有90%的出版企业涉及过教辅出版领域。不可否认的事实是,目前的教辅出版行业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化认证和准入制度,这也直接导致长期以来教辅行业乱象丛生、鱼龙混杂的市场格局。具体到教辅产品,则相应出现质量良莠不齐、内容同质化严重、与教学需求匹配度低等现象。但从近年来教辅市场的发展来看,原创的品质教辅因其产品功能的优越性,通过持续的修订完善和产品沉淀,仍然是市场的必然选择。此背景下,教辅编辑的专业能力提升对于教辅出版企业的产品工作乃至经营工作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一、教辅编辑专业能力的表现

所谓专业能力,一般指胜任一种具体职业而必须具备的能力。笔者认为,对于教辅编辑而言,其专业能力应该是贯穿教辅出版业务的全流程,并且在各个业务环节都有具体的专业性表现。

(1)选题策划阶段。教辅编辑的专业能力在选题策划阶段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①具备较强的教育教学信息搜集能力,了解相关教育政策、考试制度的变化,洞悉教育改革方向;②具备较强的教材、教参和课程标准的研究能力,熟悉教材版本使用和更迭情况,了解各级考试的考查风向变化;③具备较强的走进学校的能力,对中小学的教育活动有深刻理解,能够抓住教学实际中产生的需求变化;④具备较强的市场调研能力,包括产品调研、渠道调研和学校调研;⑤具备较强的市场敏感度和快速反应能力。

(2)组稿和编前阶段。此阶段教辅编辑的专业能力主要表现为:①具有一定丰度的作者资源基础和较强的作者资源建设能力,在作者遴选上具有较强的辨识能力,能够根据选题特点匹配合适的作者;②具备较强的选题沟通能力,能够与作者在选题的编写要求和编写特点方面充分达成共识;③具有较强的作者管理能力,能及时跟踪书稿编写进度,进行样张质量监控管理,从而确保成稿达到选题预期。

(3)出版运作阶段。此阶段教辅编辑的专业能力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具备扎实的教辅文案功底,对于书稿中的结构性、知识性、科学性和规范性等问题能够及时发现并予以解决,确保产品的内容质量过硬;二是具备一定的教学研究积累,能够很好把握教辅产品与教材的吻合度,确保图书内容更贴近教学实际,并符合各学段学生的认知规律;三是具有一定的图书审美能力,能够根据产品特点和读者对象的偏好提出对路的版式封面设计思路;四是具备较强的出版流程把控能力,保证产品按时出版、如期上市。

(4)产品修订阶段。对于教辅图书而言,尤其是同步类教辅产品,根据教材变动、教学变化、考试变化及市场反馈及时进行修订完善,是提升产品品质、培育产品市场、实现产品健康持续发展的必要手段。此阶段教辅编辑的专业能力主要表现在:一是调研资源建设能力,具有较丰富的调研班级和调研教师储备,以使产品上市后能够及时进行调研使用;二是调研意见搜集能力,能够通过调研教师、作者、读者、渠道商、网上评论等渠道有效开展调研意见搜集、汇总和分类工作;三是调研意见辨识能力,能够依托自身的学科基础、教学理解和市场判断,对各方面的调研意见进行梳理、分析,形成完整而系统的产品修订思路。

(5)产品营销阶段。作为教辅产品的策划者和生产者,教辅编辑在产品的营销策划和市场推广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其专业能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宣传文案的创作能力,能够根据宣传对象的不同,如渠道商、教师、学生、网店等,有针对性地进行文案创作,各有侧重,充分展现产品定位、特色和亮点等信息;二是营销活动的参与能力,能够积极而适度地参加产品的市场活动,助力产品推广,并在此过程中反证产品的适用性和市场认可度,为产品的修订提升做准备。

二、教辅编辑专业能力提升的途径

通过以上归纳可以发现,教辅编辑的专业能力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具有共性要求的基础能力,如编辑运作能力、市场调研能力、沟通能力、审美能力等;另一类则是教辅编辑在其负责的学科方向上通过一定时期的工作实践和研究积累所沉淀下来的学科能力,这种能力主要体现在具体学科的教学把握、产品设计、内容把关和资源建设等方面。那么如何提升教辅编辑的专业能力?笔者认为,这是一项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结合的系统性工作,具体有以下几方面的思考。

1.做好学科分工

学科分工是保证教辅编辑的专业能力,尤其是学科能力向纵深发展的重要前提。只有在学科方向上进行明确分工,教辅编辑的产品工作才会更聚焦、更细化,才能在负责的学科研究方面扎得更深、更透,最终也会体现在学科产品的内容质量提升和教学适用性强化方面。当前教辅出版企业中在编辑分工上既有套书运作制,也有学科分工制,采用何种机制主要还是基于企业的产品情况和运营特点来确定。前者对教辅编辑的基础能力要求明确,更强调套书运作的整体性和流畅性,但在产品的内容研究方面有所弱化,这类编辑一般称为运作编辑;后者则是通过学科分工来细化教辅编辑的产品工作,在出版运作的基础上注重教辅编辑在其所负责学科的产品设计和内容研究方面,这类编辑可称为学科编辑。两类编辑在业务定位上不同,但从教辅编辑专业能力提升的全面性和深入性来看,合理的学科分工无疑是必要前提。

2.加强三个研究

教辅编辑的研究能力是其专业能力的重要表征。具体到产品工作,产品研究、学科研究、市场研究贯穿整个业务流程,从市场调研、选题策划,到出版运作、产品修订,每一个业务环节都需要教辅编辑的研究积累和研究所得作为工作开展的依据。其中,产品研究主要强调对负责产品、主要竞品、目标产品在产品设计、内容质量等方面进行深入的比对研究或独立研究,以期取长补短、发现需求,为产品修订工作或选题策划工作提供重要依据。学科研究则要求在产品研究的基础上,更加深度地介入并解决好学科产品的教学适用性问题,这就要求教辅编辑对其所负责的学科的教学活动实际和教学改革方向具有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从而保证产品设计能够抓住并有效满足学科教学中的现实需求。市场研究旨在提升对教辅市场活动的整体认识,是教辅编辑把握产品潮流更替、销售渠道变化、营销活动发展等的重要抓手。可以说,这三个方面的研究能力是教辅编辑专业能力在产品工作中的主要体现。

nlc202309091256

3.重视两个建设

优质的调研资源建设和优质的创作资源建设是教辅编辑业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辅编辑专业能力提升的有效办法。两类资源的质量和丰度,一定程度上是教辅编辑是否成熟、专业的表征。重视调研资源建设,一方面可以加强教辅编辑对产品的教学适用性的认识,为产品的修订提升提供合理思路;另一方面也可以加强教辅编辑对学科教学的理解,并通过挖掘教学活动中的新的需求,为选题策划工作提供线索。重视创作资源建设,则是教辅编辑做好产品工作的应有之义,一支质量高、响应度好、配合默契的作者队伍是教辅编辑进行产品培育、新选题实现的重要支撑。此外,在调研资源和创作资源的建设和使用过程中,教辅编辑个人的沟通交往能力、学科表达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也能够得到有效的锻炼和提高。

4.坚持一项制度

从学习型组织角度讲,知识和能力的创造、获取和传递需要更加开放的、分享的、制度化的学习交流环境。对于教辅出版企业而言,在编辑部门确立并坚持有效的学习交流制度,可以帮助教辅编辑共享教育信息和市场认知,分享工作经验,同时通过横向学科间的交流提高教辅编辑对本学科在整体教学活动中的定位的认识,通过纵向跨学段的学科内交流可以帮助教辅编辑开拓、延展学科思路,从学科教学发展脉络上做好学科产品的定位和衔接。此外,通过学习交流制度可以营造积极向上的业务学习氛围,有助于推动和引导教辅编辑团队在专业能力提升方面创先争优。

5.强化考核导向

对于企业来说,考核的指挥棒对于业务的开展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因此,为促进教辅编辑的专业能力提升,教辅出版企业可以在编辑考核上做针对性的设计。例如,可以要求教辅编辑在学科研究方面形成每年一到两次的学科教学发展研究报告,在产品研究方面形成专项的产品研究报告、修订方案,市场研究方面形成市场研究报告,资源建设方面则根据业务需要做出明确要求。考核时,在产品工作业绩为主的基础上,将上述报告的数量、质量,以及资源建设的进展等,引入一定的权重进入考核,从而引导教辅编辑专业能力的自我提升。

总之,教辅编辑的专业能力提升一方面需要教辅编辑随着个人职业生涯的延伸,不断完善对专业能力内涵的认识,并从职业自觉出发,逐步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积累、提高;另一方面也需要教辅出版企业将其纳入编辑队伍建设的顶层设计,在编辑管理、工作要求和考核设计等方面进行针对性的引导和培养。这是一个渐进式的过程,并且因人而异、因组织而异,只有保持编辑队伍稳定,上下结合、达成共识,并在业务活动中一以贯之方能取得成效。

(作者单位系中国科技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篇5:编辑工作实习心得体会

“责任”

当我第一次看到华立的品牌商标时,深蓝色的似振翅欲飞的大鹏造型抓住我眼球。当时第一感觉就是,这个大公司很稳重,责任意识很强。果不其然,在走进了华立40年发展史的点点滴滴后,发现她确是扛着“责任”二字一路走来的。“成功源于责任”,汪董常以这句话鞭策华立人。华立怀着对自己的百年事业、对员工及其子女、对客户、对投资者、对整个社会的强烈责任感,创造了许许多多惊人的业绩。《华立志》编辑部的成员们对自己所承担的编纂工作一丝不苟,兢兢业业,非常负责。因为曾在华立努力过,因为曾耳濡目染华立之风气,所以在以后的漫漫长路上,我会将这种责任意识继续发扬,对自己负责,对工作负责,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勤俭敬业”

宝剑锋自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华立40年的风雨兼程,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在夹缝中创业,在勤勉之路上奋斗、拼搏出来的。华立老一辈员工历尽艰辛,为学习新技术穿草鞋翻山越岭,为省下住宿费夜宿灵隐寺;华立新一代深知创业难,发扬勤俭节约精神,从节约用电、纸张再利用做起。这些都体现了华立人勤俭起家,爱岗敬业,在岗位上升华人生的信条。在编辑部实习的日子里,我的学生气尚未全部褪去,没有真正将自己的角色转换到职场,或者说转换不够到位,所以有时在工作热、累、麻烦的时候缺乏一定韧性。这也是我在华立的一大收获,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后才能更加完善自己,“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我的找工作之路马上开始了,我会谨记“勤俭敬业”精神,这在任何时候都是最重要、最值得尊敬的法宝。

“简单做人”

做个简单的人很难。华立提出“简简单单做人,踏踏实实做事”的做人标准朴素却又内涵深厚。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是相互联系的,个人不能独立存在,有人在的地方必然要处理的就是人际关系。有时它很繁琐扰人,有时它又很单纯感人,说到底,“简单”还是存在于自己心里。这句话很好地提醒了被无形的人际环境困扰的人们,心态简单、言语真诚对待每一位同事和顾客,世界将会很美好。想起我们山东大学的校训“气有浩然,学无止境”,养浩然之气非一朝一夕之事,但是简简单单做人,我想以此为开始。

“团队至上”

在华立,“团队”这个词所发出的火热光辉处处可见。《华立志》的编纂、司庆的准备、火炬接力跑、外出拉练等等,大家都团结一气、分工协作、互相支持。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正是华立坚固不可摧毁的团队凝聚力,铸就了华立40年风雨史的坚强脊梁。而我,作为一个外地实习生,刚到编辑部,就被很好地包容进去,受到了大家各方面的关照,我们一起努力完成了编纂任务。在这样优秀的团队中,我有一种自豪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这种团队精神一定能鼓舞我在将来的职业生涯上和队友们一起前进。

“踏实做事”

从华立人身上还能看到踏实与稳重的气质。他们认为工作着是美丽的,把做事放在第一位,这种轻松和快乐的心态应该是源于他们内心的诚实守信和脚踏实地吧。简单做人,踏实做事。客观公正,不偏不倚,不带过多感情色彩,所以他们能更好地并且更高效地去把握工作,去解决工作中的各种难题。我这个初出茅庐的应届毕业生,大学时期成长在敦厚朴实的孔孟之乡,但是朴实有余,踏实却不够。想踏踏实实做事,要静得下心,做得了“冷板凳”。在这方面,我还要下一番工夫。

“自我修炼”

“上善若水”,老子所谓水的性格的确很适合来诠释华立。水滴石穿的韧劲,有容纳大的心胸,随机应变的灵活,滴水之恩的回报等,这些不仅体现在华立整各发展过程中,也体现在每个华立人的身上。华立人善于自我修炼,想一个不满的向上的车轮,总是在不停完善自己。我亲睹了诸多华立人知书达礼的风范,读书破万卷的专业精神、请教问题时的礼貌态度、彼此见面时的相互问候,以及回答问题时的低调谦虚等等;也看到了他们多才多艺、热爱生活的一面,摄影、集邮、象棋、收藏、登山、瑜伽、跳舞以及各类体育活动等等,他们在工作之余,不断丰富、充实自己的精神生活。这在“神”与“形”的全方位提高上都为我作了很好的榜样。

“与人为善”

华立人很热情,在工作中能总能感觉到“尊重”的存在,并且总是以一颗宽容、平常的心去对待人和物。刚进编辑部时,梦菲姐和丹丹就详细地告诉我班车的路线,后来又帮我收拾办公桌,搬电脑、擦桌子、领饭票,她们的细心体贴使我备受感动。李老师不仅提供了相关的编纂资料给我阅读,还为我仔细讲解了许多编纂志书的技巧,让我增长了见识。在实习过程中,李老师还经常给我锻炼自己的机会,如写新闻、查资料、编索引、摄像等等,并且耐心地给我分析得失。非常感谢这些宝贵的机会,让我认识到自己的文笔仍需提高,有许多问题还需要注意和改进。另外三位老师也经常授予我知识,赠予我书籍。这种关心下一代成长的德行值得我一生尊敬和铭记。

“超越自我”

从一个带有计划经济痕迹的中国企业到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华立在发展过程中居安思危、创新进取、超越自我的能力让人深深佩服。为自己准备好“过冬棉袄”,这种不断反思、谨慎前行、不骄不躁的危机意识与理智的应对措施值得所有人学习。在以后的求职与工作生涯中,我也会时刻谨记居安思危,在取得满意成绩时“胜不骄”,在遇到挫折和打击时“败不馁”,用一位前辈的话就是“跌倒了趴着,等一会再起来”,用趴着那段时间反思、警惕自己再犯错误。只有更好地认识自己、反思自己,不断冲破思想的牢笼,敢于尝试新东西,保持一颗进取心,才能不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

篇6:编辑工作者实习心得报告

如果没有激情,他们不可能为此付出如此巨大的精力。

编辑部的工作既繁琐又枯燥无味,无论严寒酷暑,他们都得静下心来慢慢地阅读稿件。如果没有耐心,他们不可能坐在办公室不厌其烦地工作着。细心同样很重要,因为这关系到新闻播出效果的好坏。哪怕一个字,一个小小的标点符号,都会影响到新闻播出的质量。所以,即便他们再累也得提起精神,仔细检查,宁可多看几遍,也不愿意放过一个错误。如果不细心,他们不可能做出如此高质量的新闻节目。

激情让我们对工作充满热情,愿意为共同的目标而奋斗;耐心又让我们细致地对待工作,力求做好每个细节;细心让我们严把每一份稿件,做到精益求精。

在编辑部工作也有很闲的时候。没稿件的时候,编辑们都会看看杂志和报纸打发时间,或是聊聊天,说说笑。而此时,我总会很自觉的地抓紧时间多看看些新闻编辑的书记或是拿出之前改好的稿件,学习和总结一些常见的稿件错误。

总之,编辑部是一个既充满欢乐气氛又可以学习和拓展知识面的地方。

实习让我收获了很多,无论是理论上的知识,还是实际生活中的知识,这些知识都让我受益非浅。我认识到在学校学好本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应该多参加些社会实践,拓展自己知识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不断学习,多思考,多练习,多听多看。同时要学会与人相处和沟通,处理好人际关系。

篇7:团报编辑部工作心得6

本学期,我有幸成为了东科院团报编辑部的一员,担任副部长。团报虽脱胎于宣传部,但其对工作的细致程度要求更高,专业性要更强,所以我也付出了更多的努力,在团报的这一短时间,我获得了一番全新的工作体验。虽然只是短短的一个学期,但我却收获良多,感触良多。

在团报,我主要学到了一下几点:

第一、积极完成任务,抓住机会提高写作能力。

不管任务大小,我都一视同仁,积极配合完成。对各种文体的写作都有涉及,尤其注意加强对采访稿的写作, 通过锻炼,写作水平得到了较大提高,任务完成效率逐步提升。

第二、做好部门建设,增强部门成员责任感和团队合作意识。在编辑部的日子里,各项任务接踵而来,部门建设思考的空间较少,但是通过工作中的不断交流,和部长、副部长配合,通过帮助和鼓励,帮助部门成员形成了较强的责任感和团队意识。同时,以邮箱为桥梁,通过一些范文和写作模式的写作培训,实现提高部门成员素质的目的。

第三、处理人际关系,融入团委大家庭

在团委工作,我感受到了书记、老师的关爱,学长学姐的指导,各部门成员的互助,我们一起努力,在团委这个大家庭里,相亲相爱,携手并进。同时继承 “我们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分工不分家”的优良传统,努力让编辑部和其他部门互相帮助、共同前进、携手将学院团委建设的更为美好。

以上,就是我在编辑部的收获,同时对于团委各部门的发展,我有一点建议:希望老师们可以到各部门指导,把最新的工作动态、政策导向带到广大团委成员中,抽出时间参加各部门的例会,听取我们的工作进度,给出建议。这样也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更高效地做好工作。整个编辑部作为团委一股新生的力量,其实仍存在一些问题.所以,个人有如下看法和建议:

首先,编辑部工作被动,职能不明确。本学期编辑部的工作被动,主动性未能发挥,在资料的募集上体现得尤为明显,应该健全机制,比如定期让各学部缴纳新闻素材,我们部门则负责专门校对。同时,在三个小组中,美编摄影组形同虚设,造成了人力资源一定程度的浪费。这可能是部门仍在成长,机能还不成熟所造成的,希望下学期可以改进。

其次,任务完成后的反馈信息缺乏造成下次工作任务定位的模糊,我们应该在每一次院报出版后,都去听取意见,或者设立专门的邮箱,收取意见和建议,这样以便下次改进,让《东方青年》能够得到长足的发展。

本学期,我在编辑部的工作经历是我从未有过的,和大家相处的日子是很快乐的,我可以骄傲的说,我付出了,我努力了,至于《东方青年》,我想说,它是我们团报编辑部所有成员的心血,可能它不够完美,可能它还没有让人见识到它的光彩,但我坚信,当它展翅高飞的那一刻,必定会让所有人为之惊艳!

院团报编辑部副部李越

篇8:浅谈教辅编辑的基本素养

一做一名会做计划、落实计划的教辅编辑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辅编辑,首先应当具备的素养是有计划性,但经验告诉我们,会做计划往往比认识计划更难以人手。由于教辅报刊自身的特点和属性,必然要求从事这一行业的编辑人员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它不同于一般的工作计划,可以根据组织的战略、目标,列出日计划、周计划、月计划、季度计划、年度计划等等,而要围绕教育发展规律、教学进度、读者的认知特点等方面综合考虑,制订出合理的编辑计划来。从前期的策划、约稿、采稿,到中期的组稿、改稿,再到后期的排版、审稿、校稿、定稿,一系列的内容都要将教育教学的因素渗透进去。因而,编辑在做计划前,必须吃透教材,熟悉教学,关注课堂,甚至做必要的调研工作。这时候,“行万里路”对于编辑们来说,意义更为深远。一方面需要客观深入地把握教研教学最前沿的信息;另一方面还要糅合自己的编辑思路,把教情、学情、编情完全地结合到一起,再返回来拿捏、推敲、修改、润色自己的编辑计划。即便这样,做出来的计划也不一定完全到位,因为教学是不断发展变化的,随时随地掌握到的这样那样的信息,都会使编辑重新审视自己的计划是否符合实际需要,进而要求编辑再回过头修改、补充,直至完全符合课堂教学的实际需求。

再者就是做计划时,切忌“华而不实”的文字或语言。计划最终是自己去落实、跟进的,以笔者多年的编辑实践来看,有的编辑思路很清晰、很有条理,可在做计划时繁文缛节性的文字太多,表面上很好看,但在落实计划的过程中,由于时间紧张,很容易造成顾此失彼的情况,而且还会导致一些常识性的错误出现。对于这些教训,每一名教辅编辑都要在思想上给予足够的重视。所以,一份合格的计划一定是主题突出、框架清晰、语言凝练、目的明确的。当然,因人而异,有的编辑可以在某一条计划后附上一些细节(自己平时容易忽视的地方),以起到提醒的作用,也有的编辑喜欢用一些经过加工浓缩的顺口溜来组织,读起来顺口,也便于铭记。简而言之,我们做计划的基本态度应是“我的计划我负责,我的计划我明白”。

然后,要谈到落实计划这个问题,每个人的计划不同,落实的时候也会有所区别。这其中要说四个字,即不折不扣,这既是一个工作态度和责任心的问题,也是一种精益求精的表现。计划是实现既定目标、完成既定目标的第一步骤,为了将计划按时、准确、严格地落实到位,就必须在不折不扣上下工夫、做文章。所谓不折不扣,即用心专一、行动专一。围绕自己的计划,不跳跃,不空想,不瞻前顾后,按照顺序扎扎实实地、一个一个地完成。这样下来,自然能达到“心正锋正”的境界。在遇到阻力或者困难的时候,适时地调整一下策略,向周围同事取取经,也会取得不错的效果,久而久之,点滴积累下来的经验就会升华成编辑智慧,更有助于指导实际工作。

二做一名掌握要求、规范操作的教辅编辑

对于教辅报刊来说,掌握要求,规范操作,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教辅报刊是最终服务于教育、教学的,它的服务对象很明确,就是青少年在校学生。编辑在出版的过程中,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青少年群体还处于一个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初步形成的阶段,在接触社会前,对社会的理解和认识还不能作出准确的判断。而从我们编辑的报刊中释放出去的每一个信号,都可能对青少年读者在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认识上产生一定的影响。

掌握的“要求”既包括国家出台的一些规定、条例,如《报纸出版管理规定》及教学大纲、目标要求,也包括报刊社自己制订的一系列独立的、规范的、特点鲜明的操作流程。当然,每一位编辑都希望自己编的报纸、期刊让读者喜爱、满意,都不愿意听到不好的声音,或者看到错误、瑕疵。但如果编辑对“要求”没有系统学习,深入了解,小错误、小问题就如同小尾巴一样,怎么甩都甩不掉,甚至大的事故也有可能发生。国家颁布的规定条例、教学大纲和操作流程,这是编辑在出版前必须掌握的三件法宝。唯有如此,才能把报纸、期刊编辑得更完美,让读者放心、满意地阅读、使用。

至于规范操作,这里强调一点,即严格。谁严格,谁受益。严格到什么程度呢?一是在对待是非问题上,丝毫不能马虎过关,一定要鉴别清楚,特别要站在读者的立场去思考问题,将读者放在第一位。只有站在这样的高度,才能在前进的道路上不至于迷失方向。二是不能存在侥幸心理,想着蒙混过关。一份报纸、期刊经过编、审、排、校4个环节处理,一个环节没有到位,都会直接影响到后面的环节,既延误了出版时间,降低了出版效率,还给后面环节造成了一定的隐患。三是正确面对错误,无论是哪种错误,都不要回避,回避错误是对自己不负责、对读者不负责的最愚蠢的做法。当然,还应该正确对待处理错误,犯错误、栽跟头,不是耻辱,也不是末日,对于那种勇于探索、追求真理的“错误”还应当给予鼓励,以及适时的点拨和指导。

最后,我们还必须关注这样一个问题,编辑一般的工作常态是编、审、排、校等很具体的业务,为了加强业务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报刊社都会安排一些培训、讲座、会议、活动等,再加上日常的节假日,这样势必分散编辑的注意力,若忙中生乱的话,很可能导致稿件、排版、印刷错误,我们常把这种普遍存在的现象称为“周期性综合征”。为此,编辑需要做好两手准备,一方面要提前打预防针,把各项工作提前安排好,分布均匀,明白前面做了哪些工作,后面需要做哪些工作,与前面的工作进行衔接;另一方面要按照流程,把自己的环节做到位,交代清楚,不留尾巴,做到自己用心,同事放心,也就是把计划、要求和流程有机地结合到一起。

三做一名善于协调、照顾全局的教辅编辑

一名优秀的教辅编辑,扮演的角色会很多,除了编辑以外,还要帮助同事排忧解难,与读者沟通心得、交换意见,进行课题研究等等,这就要求编辑具备另外一种基本的素养——善于协调,照顾全局。

协调的目的是和谐一致,解决问题,服务大局。编辑内部要和谐,编辑与教学也要和谐。一个指向内部,一个

指向外部。希腊雅典不仅有古老的传说和神话,同时在人的发展和教育的配合方面,提出了许多至今为人类所倡导的“天人合一”的教育思想。音乐教师念念不忘的,是他们年轻的学生能养成自制和摒除一切过失的习惯。他们教学生演奏竖琴,跟他们一起研究抒情诗人的作品,并把这些作品融入音乐,使孩子们跟和声的节奏相应,服从于和谐和节奏,习惯于温顺和柔和,从而进一步跟言语和行动相适应,因为人的生活在它整个的表现上都是需要和谐和节奏的。编辑也应该回归到这种“天人合一”的境界,为了共同的事业和共同的目标,相互之间要了解、理解、沟通。有时候事情繁多,需要了解、理解、沟通得很多、很深。但我们有没有想过,这样的协调意义是不是更大呢?那种在“艰苦创业、并肩战斗”之类的情境中产生和形成的感情,往往是最令人羡慕的感情,这种感情也可以发生在我们的身边,我们应该倍加向往和呵护,而不是为了解决问题而扯皮、推诿、炫耀。

协调就是为了有效沟通,达成共识。“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同的人面对同样的事物都会有不一样的看法,更何况面对的是不同的环境、不同的问题。其实,我们手中所编的报纸、期刊,就是一种有效的沟通媒介。编辑会经常走下去,和读者进行座谈,因为读者对课堂、教学了解、理解得更多、更深,他们的了解、理解对编辑来说,就是一种资源。把读者的了解、理解融入到出版物中去,编出来的出版物能不让读者赏心悦目么?当然,这个相互协调沟通的过程会很长,但起到的作用也会很明显,不知不觉中自己的修养和素质就提高了。但同时也必须认识到,有时候读者会提到一些比较刁钻的问题,让我们一时半会无所适从,不知道从哪里谈起。所以,编辑有必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这个过程既是考验编辑耐心和智慧的阶段,也是最能锻炼编辑实践能力的阶段。编辑必须好好地把握起来,用光明磊落的气量和豁达开放的度量面对这样的沟通,用自己的语言去拉近与读者的距离,这也是表达我们感情最好的方法,“取民之所乐民取矣”,然后写出高水平、高境界的总结,把问题解决掉。

四做一名寓学于乐、实践创新的教辅编辑

教育离不开实践,实践离不开学习。任何时候,一名编辑想要从平凡到优秀,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就是一条最快捷的途径。如果你懂得了教育的本质,那么你就懂得了教育的目标和自我发展的方向,也就懂得了学习的真谛和快乐。面对书的海洋,你要做的是广纳博学,吐故纳新;面对纷至沓来的稿件,你要做的是耳聪目明,去伪存真;面对日益复杂的环境,你要做的是勤学好问,丰富实践。

编辑的发展,直接推动着报刊的发展。编辑学习和实践机会有很多,除了报刊社组织的培训、讲座外,还有各种各样的书籍、刊物、网络资源等等,通过这些方面获取的知识,也可以直接服务于工作。以笔者看来,对于教辅报刊来说,学习效果最明显、最直接的地方还是一线教学。一线教学经验来自于多年教学实践的摸索和总结,不论是成功的,还是正在探索的,他们一路走来,凝聚了很多年轻编辑几十年都不可能学到的经验。学习他们的经验和做法,可以让编辑少走很多弯路,提升更多的信心。编辑学习的时候,应该加以判断、改造,哪些可以运用,哪些可以借鉴,要区别对待。然后在实践中去验证,或者再产生新的想法和结论,而不能把自己圈起来,那就成了堡垒主义,典型的出工不出力,想出力也出不了力。

谈编辑素养,谈学习实践,自然要谈到发现和创造,也就是创新。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首先是活生生的、寻根究底的、探索性的思考。没有思考就没有发现(哪怕是很小的、乍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发现),而没有发现就谈不上教育工作的创造。创新的根源还在于日常的积累和发现,所以学习和实践是实现创新最基础的条件。教辅报纸、期刊的基础性,决定了编辑创新的性质。大到编辑理念、思路、模式,小到一个版面、一个栏目、一句话,甚至是一个词语的变化,都可能引起读者的思考和共鸣,这就是创新。不论任何事物,只要体现在报纸、期刊上,能够给予读者一种崭新的思考,或者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就是创新。而且,这种创新对于编辑的成长是很有作用的,能够起到以点促面的效果,有助于整个编辑群体创造力的发挥和形成。因此,教辅编辑在日常的工作中,要主动实践、参与学习、积极创新,通过学习、实践、创新的交互作用,使之能够促进报刊的整体发展。

借着国家对振兴文化产业的雄心和决心,借着国家剥教育改革进行规划和推进的东风,每一家报刊社都应该肩负起努力提高编辑素养,实现教辅产业繁荣稳定的光荣使命,为我国基础教育和文化出版事业作出积极的、有益的贡献。

上一篇:四年级数学上册备课组工作计划下一篇:气排球竞赛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