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发展 和谐共生

2024-07-24

安全发展 和谐共生(共8篇)

篇1:安全发展 和谐共生

安全发展 和谐共生

这里远山环绕,郁郁葱葱;这里,紧邻满堂河,地处棋盘山风景区边缘;这里,1968年建库以来,高度重视安全问题,未发生过一起安全事故。

这就是坐落于沈阳棋盘山国际风景旅游开发区的沈阳销售东陵油库。7月7日,记者走进东陵油库,立刻被这里满眼的绿色吸引,远有郁葱青山,近有嫩绿草地,乳白色油罐点缀于绿色之间,景色秀美。

东陵油库库容20万立方米,年吞吐量150万吨,辐射整个辽宁,是沈阳地区唯一具有乙醇汽油调和功能的油库。由于周边后来开发成了旅游区和居民区,油库对安全环保工作非常重视,加大污水处理力度,强化智能管理,力促企地和谐,打造了一座“绿色油库”。

污水处理为环境“添香”

“这里正在建国际风景旅游区,所以政府对油库的安全评价和环境评价要求很高,我们在这方面必须加大投入。”东陵油库党委书记李龙说。

满堂河是沈阳的母亲河——浑河的支流。为降低污水对环境的污染,油库2009年建成投用了油污和生活污水处理系统。一旦发生漏油事故,油污将通过排污管道流入油污处理池,然后通过沉淀、分离、加药、进行油水分离。生活污水则在化粪池中沉淀后进入污水调节池,净化过滤后进入氧化池。工作人员通过定期向氧化池中隔栅上的丝状菌加氧,使其降解有机物,在进入消毒池消毒后,达到排放标准。油污和污水处理系统使东陵油库达到了油污内部处理不外泄,生活污水排放零污染的目标。

“油污处理系统是为了防备油污泄漏而建设的,发生油污泄漏时才启用。污水处理系统大大改善了库区的生活环境,净化了空气,在库区已经闻不到以前的污水异味。”李龙说。

智能管理为安全护航

作为一座地处生态保护区的大型油库,安全工作自然成了头等大事。

据李龙介绍,东陵油库配有专职消防队,3辆消防车,罐区“两主两备”消防泵组,有消防泵工24小时值班。油库除了例行检查、严查“三违”、整改隐患外,还实行安全事故一票否决制,对在安全上有“污点”的员工取消一切评优和奖励的资格,严控安全事故的发生。

除了在制度上重视安全,东陵油库还投资1034万元引进了智能化管理系统,包括电视监控系统、油罐液位显示系统、红外报警系统、阀门工艺自动监控系统、输油管道自动检漏报警系统等九大智能化控制系统,严控安全。

这些控制系统有的已经启用,有的还在逐步完善中,确保时时监测,及时掌控,防患未然。

共建共享为和谐共生

油库的建设不能囿于自身的发展,东陵油库在自我发展的同时还充分考虑到周边环境和附近居民。

在东陵油库南侧几十米处是满堂街道中水社区。为使油库与周边居民区有效隔离又自然协调,东陵油库在油库和居民区之间用原来施工剩下的土方堆起一座小山,并在上面种植树木,远远望去,油库与小区自然衔接,既实现了安全隔离又使景观与周边环境自然过渡,一举两得。

东陵油库前面的中水村1号路原来是一条连接附近村庄的沙土路,路面坑洼不平,一逢阴雨天车辆进出就非常困难。

为保证顺利收发油品,东陵油库去年投资290万元把这条路修建成一条南接马宋公路、北接北沟村的柏油路,在方便车辆进出油库运油的同时也方便了周边居民的出行,获得当地居民的赞誉。

除污绿山水,严控保平安。东陵油库扎实做好安全环保工作,实现了油库与环境的和谐共生。

篇2:安全发展 和谐共生

陈建伟

所谓语文能力,其实是指运用语言去有效地表情达意,实现人际互动的能力,亦即言语能力。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必须与他人交往,以实现自己作为社会一分子的人格需求,因此,语文能力是人应当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学校教育中的语文课程,正是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为其基本任务的。

由于语言形态的多样性,人可以运用不同的语言形态去交往,不同的语言形态构成了不同的言语活动方式,既有口头的言语活动——听和说,也有书面的言语活动——读和写。由于言语交往的互动性,人的语言活动又有着不同的言语方向,人既需要运用语言将自身的信息诉诸于他人,以求得他人对自己的理解,同样也需要感受他人的言语,以理解他人传达给自己的信息,即人既需要进行表达性的言语活动——说和写,也需要进行印入性的言语活动——听和读。可见,人的言语活动是一个多形态、多极向的复杂系统,而人的语文能力也就是一种多元素、多表征的综合素质。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时候,不应当笼统地、不加分析地进行所谓的“语文能力”训练,更不应该对语文能力的诸种元素厚此薄彼,偏执于某方面的训练而忽略了其他方面的训练,而应当谨记叶圣陶先生关于“听说读写宜并重”的教诲,致力于学生语文能力的协调发展。过往的语文课程与教学确有重读写轻听说的现象存在,但进入21世纪以后的语文课程,已经拿出了谋求学生语文素养整体培养协调发展的行动。

实际上,人的言语系统即人的语文能力结构不仅是由其内部诸元素共同构成的,而且,其内部元素也是相辅相成、彼此促进、和谐共生、整体发展的。人依靠听觉器官对外界的语音进行辨识、模仿,从而学会说话,而说话实践又反过来促进了人对话语的聆听与理解;人依靠视觉器官对外在的文字进行辨认、临摹,从而学会书写,而书写实践又反过来促进了人对文字的阅读与领悟。从语言学习的各个层面看,其原理都是如此。在语文能力的培养中,从语言形态来说,书面言语要以口头言语为基础,读文章要以会听话为基础,写文章要以会说话为基础,不会听话,没有语句概念,何以读文章!儿童学作文,不也就是从学写话开始的吗?但反过来看,会读会写又能极大地促进聆听能力和说话能力的提高,因为,凭着阅读和写作,人收获了大量的语料和意义,掌握了准确的语法与经验,这些都无不有助于人把话听得更明白,把话说得更清楚。再从言语过程看,印入性言语是表达性言语的基础,人是先会听话而后会说话的,是先会识字读文而后会写字作文的,没有接受,何以使用于表达!但反过来看,说话、作文过程中练就的语言组织能力,毫无疑问又大大有助于人对话语及文章的解读。将语言形态和言语过程综合起来看,我们更能看到言语系统内部的多元相关性和互动性。多听别人的话语,不仅有助于我们把话说得更中听,同样有助于我们把文章写得更优美;反过来,把文章写得更优美,不仅有助于提高我们领略优美文章的能力,同样有助于我们把话说得更中听,等等。言语系统内部诸元素的高度关联性、共生性,应当让我们更加明确语文能力培养的综合性与协调性,语文课程与教学必须遵循人的言语系统发展的基本原理和规律,既分清同时又要贯通各个语文学习领域的客观条件与主观追求,以求得整个语文能力培养系统的最大功能。

根据以上的阐释,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绝不可仅仅依赖于单纯的写作教学,而应当建立和谐共生的语文能力发展观,将写作能力的培养纳入整个语文课程与教学的系统策划及其行动当中去,从其他语文学习领域中获取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裨益,同样又以写作学习来推动其他语文学习的进步,而从写作能力培养的本位去看,写作学习对其他语文学习的推动都同时会生成提高写作能力的同步功能。

在识字写字教学中,要做到《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的,除了“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之外,尤其要做到“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因为写作是一种积极的、连续的书面文字表达过程,“心到手到”才能保证写作思维的及时推进,作者情感的及时宣泄,从而保证写作活动的顺畅。

在阅读教学中,应坚持读写结合、在阅读中生成写作意识的学习原则,借助课文文本的典范性、多样性以及对学生学习的适度性,或以文本形态丰富学生的文体表象,或以文本题材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或以文本的章法、技法启发学生掌握作文的方法及要领,或以文本语言帮助学生积累语言素材及语用经验,等等。阅读与写作的关联在于对文本的操作,让学生在阅读中提升对作文的认知,可直接他们为练习写作打下基础。

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聆听获取文化素材及语言素材甚至于话语经验,通过说话训练学生集中话题、组织语言的能力,通过对话引导学生掌握语境、把握角色、选择话语方式的能力,还可以在一些可操作的形式上,如发言、讲故事、演讲、辩论等等,将写作纳入口头语言训练活动中去。口语交际是最切实际、最快速度的言语交流活动,这对训练学生快速组织语言的能力最有帮助。

对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尤其要看到它对培养写作能力的作用。作文可以说是所有言语活动中对人的言语素养要求最高的,最具综合性的,因此,要积极利用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生成功能,把语文能力的协调发展与写作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在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时,要注意研究每次活动过程与写作能力培养之间的关联性、相关度,充分利用综合性学习活动可资利用的条件,主动设计与培养写作能力相关的活动任务与细节,确定写作及其发表、展示的要求和方式,最大限度地谋取培养写作能力的效益。在各种语文学习领域的教学中,也要注意将学生学习写作的经验和体会加以调动,既通过反思强化写作学习的效果,又利用这些直接经验去帮助其他语文领域的学习。

总之,语言及言语的客观原理告诉我们,语文能力是一个尤其要通过内部运动去形成和发展的系统,其中的每一个元素、每一个方面都不是孤立地存在与发展的。因此,建立和谐共生的语文能力发展观,加强作文教学与其他语文学习领域的结合,不仅有益于学生语文能力的整体发展,而且是培养学生作文能力的有效途径。

篇3:安全发展 和谐共生

关键词:昆山,台商,社会融入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 在大陆招商引资的大背景和战略机遇下, 台商群体大规模地涌入, 在大陆投资、经商的过程中逐渐融入到了当地的社会发展中———这一现象逐渐引起了社会的关注。以江苏昆山为例, 如今已有数万台商家眷移居昆山, 融入到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 成为昆山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中一个重要的社会主体。而众所周知的是, 在改革开放之初, 昆山还是一个被江苏和上海都不愿意“收养”的贫困农业县。改革开放以来, 昆山充分利用江苏“东大门”, 位于上海与苏州之间的优越区位优势, 抢占先机, 锐意改革, 经济社会迅猛发展, 取得了骄人成就 (自2003年以来, 在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国百强县排序中, 昆山一直位列前三甲;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实现了“全面小康”, 成为江苏乃至全国县域经济发展的“领头羊”;在短短30余年的时间里, 奇迹般地创造了“昆山模式”, 闯出了一条率先改革、率先开放、率先发展的“昆山之路”) , “裂变”成了一块投资创业的热土, 在台湾公布的2008年祖国大陆环境与风险调查中, 综合实力排第二, 成为全国18个改革开放典型地区之一, 缔造了一部与数万台商共同书写的城市传奇 (在昆山, 平均每平方公里有台企近4家, 是大陆台资最密集的县市———截至2006年第二季度, 累计批准台商投资企业2649多家, 投资总额227亿美元, 注册台资103亿美元, 分别占全国的1/9、江苏的1/4、苏州的半壁江山。) 。客观讲, 昆山的经济腾飞, 台商绝对功不可没, 这也是世人皆知的事实。

但如今, 台商群体在昆山的社会融入的现状如何?台商群体融入昆山的核心影响因子是什么?台商经济融入与社会融入的关联性有多大?昆山本地居民对台商融入的态度如何?当前的融入出现了哪些问题?我们应该如何来理解和应对?等等问题也引起了我们的关注。昆山的发展得益于台商, 但在很大程度上也受制于台商。因此, 站在分析昆山经济社会未来发展的影响因子, 出于为昆山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政策建议的期望考虑, 我们展开了一项关于昆山台商群体社会融入的调研。

二、调研视角与方法

目前, 学界关于社会融入的研究文献主要集中在农民工、移民、城市流动人口、城市外来人口以及新市民等社会主体, 直接研究台商群体社会融入的文献非常少———国内代表性就是《上海台湾人的社会融入分析》 (胡苏云, 2006) ———其他有借鉴价值的就是关于中国商人在国外或国外商人在中国的社会融入方面的研究。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温州人在巴黎:一种独特的社会融入模式》 (王春光, 1999) 一文。此外, 还有《试比较印尼与马来西亚华人融入当地主流社会的程度》 (温北炎, 2003) 与《印尼华人融入当地主流社会的现状、挑战和发展趋势》 (温北炎, 2008) 两篇文献。这三篇文献因为扩跨越了国界而使融入当地的政治、经济、社会、人文等环境变得复杂而不具有直接可比性。

通过解读现有文献, 我们发现, 学界没有给“社会融入”做统一界定, 因此, 本研究如此界定, 即台商群体对所投资、居住地区的政府公共服务模式及水平、日常经济生活、社会交往、业余时间安排、对当地人文环境以及社会支持网络等方面的感知状况、适应程度、满意度评价以及与本地人之间相处的和谐程度。这里的社会融入是相对于经济融入而言的, 不是指包括经济融入在内的广义社会融入。关于台商群体界定为:在昆山 (三年及以上) 投资, 家庭成员大部分相对稳定生活在昆山, 享受昆山市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的, 来自台湾的商界人士所形成的社会群体。采用随机抽样和非随机抽样结合的抽样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访谈、小组座谈、实地参观、考察等方法深入。对于回收的数据、资料通过spss16.0软件及其他方法进行统计与分析。

三、调研结果及分析

本次调研, 从台商和本地市民两方面展开问卷调查与实地访谈。其中“本地市民问卷”200份, “台商群体问卷”100份, 共回收到有效市民问卷116份, 有效台商群体问卷78份。我们挑选了台湾人居住相对集中的昆山某小区进行访谈, 对象包括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监理、经理, 还有经商人员开餐厅、咖啡厅及其家属, 学生等, 基本涵盖了在昆山长期居住的各类台湾人。访谈的主要内容包括迁移过程、学历和职业、工作场所、大概工资收入, 与其在台湾时比较, 家庭构成、居住和日常生活支出、社会交往、闲暇时间安排, 家庭生活、社会关系、社会支持网络, 以及今后的打算等。通过以上调查, 主要得出如下结果:

(一) 台商与本地居民相处较为融洽

对于昆山台商群体与当地市民相处的分析, 本文采用了其与台商群体在昆山投资时间有关的分析, 这是基于一个常理假定:即认为台商在昆山的投资时间越长, 对自身与当地市民相处情况的了解越清楚。据调研结果显示, 被调查台商中, 认为自身与当地市民的相处情况均为很一般、比较融洽和很融洽, 没人选择“极不融洽”和“不融洽”, 由此, 可得出:“台商认为自身与当地居民的相处还过得去, 不好不坏”。这一点通过当地老百姓与昆山台商群体的相处的分析可得出, 认为两者相处比较融洽的比例在43.10%, 认为两者相处一般的比例在28.45%, 得出大多数市民认为与台商群体的相处还可以, 不是特别融洽, 但也不差。因此, 在当前“和谐昆山”的建设过程中, 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对政府而言也需要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和举措, 有效地促进台商群体和当地市民的融合。

(二) 较高的生活满意度成为台商投资昆山的重要前提

有70%的台商对在昆山的生活基本满意, 而有点不满或者很满意的分别占到15%。对于调查问卷中所列出的选项“强烈不满”和“不满”, 基本没人选择。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台商对在昆山生活的满意度还是挺高的。生活满意度对于台商而言无疑是建立在投资满意度基础之上的。这一点虽属常理, 但是也需要数据的支持。调查发现, 被调查的台商群体中, 有80%的人对在昆山投资基本满意, 认为有点不满或者很满意的分别占到15%和5%, 没有台商选“强烈不满”或者“不满”。这一数据不仅说明台商在昆山的投资满意度较高, 而且也可以反映出昆山的投资环境确实比较符合台商的需求。不仅如此, 这一推论也在调查中基本得到了数据支持和访谈认同。对由政府部门提供的在昆山投资的政策环境, 40%的被调查者认为一般, 50%的调查者认为比较好, 认为比较差和非常好的均占到5%, 没有被访者认为在昆山投资的政策环境感到很差。“投资时的一条龙服务、企业建设中的全方位服务、投产后的经常性服务, 正是昆山引资的磁力所在。”昆山市台资企业协会原会长戚道阜这样说到。

(三) 良好的基础设施条件是影响台商投资的最重要因素

投资环境的好坏对于吸引投资至关重要, 但为台商提供投资必需的良好基础设施条件也是必不可少的, 在一定程度上也许更加重要, 对投资者来讲也许更有吸引力。调查数据也支持了这一点。虽然影响台商选择来昆山进行投资的影响因素有很多, 如“政策环境优越”、“基础设施条件好”、“当地人文氛围好”、“当地政府公共服务水平高”以及“有昆山台协的支持和帮助”等。但调查发现影响台商选择来昆投资最重要的还是因为“当地的基础设施良好”, 选择此选项的占到65%, 其次才是因为当地政策环境优越和政府公共服务水平高, 各占15%。

此外, 在受调查的台商中确实认为“在昆山投资的基础设施条件比较好”的也占60%, 认为一般的占35%, 认为非常好的占5%。可见, 基础设施的好坏不仅是影响台商投资的最重要因素, 政府在这方面的努力往往也最容易被认同, 这就有助于促进台商群体更好地融入当地的生活, 增加与当地政府间的和谐程度。

(四) 优质的公共服务成为昆山台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多年来, 昆山政府为台商提供的公共服务多半受到了台商的好评。本调查也再次证实了这一点:受访台商对当地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基本满意的占到了65%, 认为很满意的占到10%, 认为有点不满的占到20%, 只有5%的人选择不满。难怪昆山台协原会长戚道阜曾在2002年接收记者采访时曾说“政府的厚道服务也帮台商解决了很多困难”、“昆山市不但提出‘亲商、富商、安商’等理念, 而且说到做到, 从没听官员说过‘问题不大’这样模棱两可的话”。说到昆山政府为台商提供的优质公共服务, 就不得不提昆山的社会治安状况了。被调查的台商群体中, 对昆山当地治安状况基本满意的占58.33%, 很满意的占31.67%, 有点不满的只占10%。这一点在全国很多地方类似昆山这样一个流动人口上百万的小城市是很罕见的。如果说昆山吸引台商的最大“秘诀”是昆山政府的诚信服务精神, 那么还有很重要的一个“秘诀”, 那就是“良好的社会治安”。

(五) 台商群体与当地百姓民间交往活动需继续加强

据问卷调查显示, 对于政府或民间组织的与当地市民的联谊活动, 台商的参与状况并不乐观。据问卷统计, 有45%的人从来没有过政府或者民间组织的与当地市民的联谊活动, 有30%的人也只是偶尔参加这种联谊活动, 还有10%的人不想参加, 经常参加的人只有10%。因此, 可以看出, 台商群体与当地市民的民间社会联谊活动方面的融入还是比较差的。另外, 被调查的本地居民中, 不管是在本地的居住时间为短期、中期还是长期, 均有50%左右的民众从来没有参加过这种活动, 偶尔参加的比例集中在1/4至1/3中间, 经常参加的民众占到被调查者的极小比例, 最高不超过7%。其中也有小部分的被调查者表示并不想参加类似活动。这再次说明, 台商群体和市民的活动交往、融入不足非常明显。

事实上, 台协实际上在过去的岁月里一直很关心社会弱势群体, 奉献社会公益事业, 开展各类爱心慈善活动。这些活动客观讲都是实实在在的帮助当地百姓, 引导了一部分台商群体更加深入地融入到昆山当地的百姓生活、文化以及心理认同层面, 是一种非常好的社会人融入方式。

四、结论

第一, 台商群体对昆山的投资环境整体上比较满意, 对昆山市政府提供的投资政策、基础设施、人文环境、公共服务等比较认可, 尤其是对昆山市政府提出的“亲商、富商、安商”理念赞不决口, 普遍认为这一点很好的吸引了他们来昆山进行 (长期) 投资、介绍亲朋好友来昆山进行投资, 并多数选择定居于此。

第二, 昆山本地居民对台商群体为当地经济发展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有很高的认可度, 同时也对昆山台商的行为方式、道德水平基本认同, 并且对昆山政府对吸引台商投资的理念和政策比较满意, 说明台商在昆山的融入水平比较可观。

第三, 在民间社会交往方面, 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需要昆山政府在促进台商与本地居民在日常社会交往方面探索出台一个更好的规划和指导意见, 积极促进台商与当地民众之间的互动与融合, 引导台商群体更加深入地融入到昆山当地的百姓生活、文化中去。

第四, 在当前两岸关系不能准确预测的政治背景下, 部分台商对在昆山的投资前景并不能看得很准确, 进一步投资昆山的决策并不确定, 但他们都表现出希望两岸尽快和平统一的强烈愿望。可见, 一个稳定的政治环境必将更好地推动台商更深入地融入昆山, 发展昆山。

参考文献

[1]、王春光.温州人在巴黎:一种独特的社会融入模式[J].中国社会科学, 1999 (6) .

[2]、胡苏云.上海台湾人的社会融入分析[J].社会科学, 2006 (8) .

[3]、温北炎.试比较印尼与马来西亚华人融入当地主流社会的程度[J].东南亚纵横, 2003 (1) .

篇4:安全发展 和谐共生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厅长、党组书记郭健向记者介绍了内蒙古历史悠久、光辉灿烂的草原文化。郭健代表说,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以对人民负责、对历史负责、对未来负责的态度,认真落实国家在八省区全面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不断提高草原的可持续利用能力和农牧民的生产生活水平,在维护边疆和谐稳定、维系草原文明传承上进行了积极探索。

郭健代表说,这种探索,概括来说就是“四保一完善”。

多措并举保生态。尽管国家加大了对草原生态保护建设力度,但受气候干旱、载畜量增加等因素影响,草原生态环境依然不容乐观。为保护草原生态,自治区政府从三方面着手。一是根据最新草原普查数据,把国家任务进行科学规划和分解,实施阶段性禁牧,实现草畜平衡;二是对生态恶化严重,丧失基本生产生活条件的地区,开展牧民转移安置试点工作;三是采取“四到盟市(资金、任务、办法、资金到盟市)”、“五到户(任务落实、补助发放、服务指导、监督管理、建档立卡到户)”,保障各项政策措施真正落实到位。

千方百计保收入。通过采取“一卡通”的发放方式,确保补贴资金足额到位;对禁牧区实施补贴资金保底(不低于所在盟市或旗县上年人均收入)、封顶(不高于所在盟市或旗县上年人均收入两倍)政策,保障绝大多数农牧民的利益;为各盟市旗县配套了养老、助学、创业等多种扶持政策,保证了农牧民的持续增收。

统筹谋划保供给。通过实行分期减畜、大力发展节水灌溉饲草料基地建设、大力发展农区或半农区的畜牧业等方式,保障了草原减畜情况下畜产品的充足供给。

公平公正保稳定。为了把好事办好,自治区政府兼顾草原植被类型及草场生产能力的差异,采用“标准亩”的计算方法,实现了不同类型草场补奖平衡。

完善法规、健全队伍。通过出台系列法规,使“谁利用、谁保护,谁投资、谁受益”的草原保护机制正在形成;通过加强草原保护队伍建设,使基层草原保护力度显著增强。

郭健说,从目前情况看,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政策使广大牧民得到了实惠,但内蒙古草原类型多、东西跨度大,草原生态奖补政策落实涉及面广、情况复杂,在实施的过程中,还存在诸如补偿标准低、草原管护员工资低、补奖内容还需进一步完善等问题。但郭健相信,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自治区一定能够实现草原美丽与发展共赢、富裕与和谐共生的目标,真正让草原绿起来,让草原畜牧业强起来,让农牧民富起来。

篇5:和谐共生 雅而有致

雅而有致

——来凤小学“和雅”文化建设方案

一、“和雅文化”的提出

2012年,璧山县教委结合本土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璧山的发展定位、以及璧山教育现状,对璧山学校文化建设作了深入细致的分析,提出了“绿色教育

儒雅璧山”的文化建设理念。在区域教育大环境下,来凤小学的学校文化思考必然在“绿色教育,儒雅璧山”的大理念下展开研究。准确定位自身文化发展方向,以形成有个性特色的学校内涵文化。确定了“一年谋划,两年实践,三年成效”的建设目标,适时提出了争创“特色鲜明的乡村名校”,把办学目标从“规范”调整为“特色”。

在争创特色的过程中,我们走了弯路,也收获了教训,三思而行,我们确立了文化立校、文化立魂的特色发展思路。这是因为:首先,特色学校实际上是学校长期文化积淀的一种外在表现,因而是有着独特文化风格的学校。独特的文化风格是教师文化、学生文化、制度文化、环境文化等相互作用的独特表现;其次,文化的定位和介入是特色学校创建的灵魂。第三,创新是特色学校建设和文化自觉的共通点。

来凤小学是一所百年老校,有深厚的文化传承,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曾是四川省红旗学校,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学校,现有 学生1430名,教师81人,占地面积9399㎡,中学高级1人,小学高级 57人,县级骨干教师 5 人,片区兼职教研员2名,班主任名师工作室成员1名。

学校办学理念的演变:勤学守纪——乐育群英——阳光文化。历史的名校,我们看重的是继承,是提炼,是发扬。我们追求的是实用的才是有用的,历史的文化不能照搬,也不能否定,更需要的是一种内涵的发展,一种创新,一种灵动的结合。怎样做到文化的一脉相承,是我们需要思考和解决的。

总结回顾过去,有着历史的断层和思想的禁锢,相比较乡村学校,硬件的不足,教师老龄化,学生灵性不够,师生有缺位,场地狭小,功能室严重不足,怎样冲出重围,走出当前困境,是新时期来小人的思考。

提炼总结文化的精髓,校长的思想固然重要,就像一盏明灯,而全体教师的思想碰撞才是最重要的。因为来小有一支高效精干的管理团队,有一支劲头十足的教师团队,有一张文化名校的名片在激励着师生。

为此我校提出了“根植和雅文化 创建和雅教育”的特色目标,以文化为引领,全面规划,争创特色。

基于对我们学校的思考,我们取“和雅”即“ 和谐共生,雅而有致”之义,实现“和者为仁,雅者治学”独具特色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

二、主题文化定位:和雅

和谐共生

雅而有致(主题语:小荷露尖尖

和雅润心田)

和雅文化的本质是开展德性教育。打造“和雅文化”,培养学生美好德性,引导学生成为“现代俊雅”,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那种文明的、现代的、对社会有益的人。把儒家文化的精髓融入现代教育理念中,这是来凤小学确立“和雅文化”定位的初衷和目的。

和雅文化引领学校发展,即和雅文化引导师如儒士;和雅文化熏陶生成俊雅;和雅文化提升办学品质。

三、总体目标及办学特色

今天我们提出的素质教育,恰恰与两千五百多年前的孔子的教育思想不谋而合。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这是两句极富哲理的话,含义极为深刻。多年来,学校经过充分的调研和思考,挖掘学校历史背景,逐步形成以“和雅”文化为精髓的儒家文化品牌,达到和谐雅致之高度。

“和谐共生”具体指干群之间的和谐互敬、教师之间的和谐互学、学生之间的和谐互助、师生之间的和谐互动、人与环境之间的和谐共生,为全体师生营造一个温馨的家园。

“雅而有致”则是学校文化要达到的目标,一方面指“行为儒雅、语言文雅、情趣高雅”的师生形象的树立,另一方面指优雅静美的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以及二者之间的和谐统一。总体目标是:确立“和雅”核心理念;创建办学特色;建设“和雅”文化;实施“雅行”教育;塑造“儒雅”教师;培养“俊雅”少年。

办学特色是:艺体教育。重点开展“雅行教育”主题,自编“雅行教育”校本课程。

特色项目:绘画及手工编织。基本要求是:我的舞台我作主;展示个性风采;舞台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相信自己,我能行,我最棒。

四、具体内容

(一)学校精神文化层面

精神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思想核心,是学校文化表现的灵魂。是学校发展的精神动力。

1、理念文化系统构建

主题文化:和雅

办学理念:和润雅成

核心价值观:善 正 雅

办学目标:千年凤驿名校

现代俊雅摇篮

学校校训:立于和

行于雅

学校校风:和爱

文雅

至善

学校教风:仁爱垂范

化育桑梓

学校学风:好学乐知

彬彬有礼

2、教师文化:

老师是学校发展的原动力,教师的学识、教法各有千秋,“和谐共生”的理念,则昭示了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包容精神与博大胸怀。我们通过教师学习文化的倡导,用先进的教育思想重塑教师的教育行为,让每一个教师都拥有独特的文化品位和教育智慧,以提升教师文化的育人魅力。提出:

教育以仁爱为底色;教学以育人为关键;为了每一位孩子的成长;大处着眼,小处入手;人文情怀,至微至善。

其主要途径有:

①开阔视野--外出学习;

鼓励和大力支持教师外出学习,提高专业素质和个人修养。

②名师导航--拜师求艺

学校通过以老带新结“对子”、实践锻炼压“担子”、竞赛比武搭“台子”、评选新秀树“样子”等各种形式,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促进中青年教师的发展,使一批中青年教师很快成长起来。

③走进和雅经典--开展“读书活动”,并经常发动讨论和交流,扩展教师的思维和眼界,丰富教师的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并逐渐内化成一种文化育人的魅力。每学期要求教师阅读2-5本教学业务类书刊,心得体会及交流文章上交1-3篇。

④共同发展--教师沙龙

鼓励教师根据自身专长和喜好开展校园活动,组织他们参加各种有益的社会活动,丰富教师业余生活,扩大社会交往。如校内教学月擂台赛,优质示范课研讨,卓越课堂教学探究,校际间联合教研,专家讲座,专题汇报等。

⑤思想碰撞--教后反思

课堂教学是教师工作的主阵地,很多教师习惯于“告诉”,少有提问和解问。撰写教学后记、组织教师沙龙、开展随笔征文比赛,演讲比赛,说课等活动能改善这一问题,从而培养起教师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通过打造,使部分教师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做一名有思想的教育工作者。

3、学生文化:艺体特色教育,重点融入“三和三雅”雅行教育模式。

①学生个性文化--独特素质教育

健康而丰富的学生活动,是学生学习生活的第二空间,是培养学生主体意识、提高学生能力、发展学生个性、展示学生才华、挖掘学生潜力的需要,也是学生自我价值实现和自我认同的需要。“三和”:指和之声、和之美、和之韵。和之声系列(音乐主线)

师生音乐课堂开放,课前三分钟展示(唱歌、演讲、即兴表演),乐器才艺展示(小提琴、钢琴、风琴、打击乐器),我是小能人(升旗手,主持人,鼓号手),鼓号队,舞蹈队,合唱队,大 课间才艺表演,文艺汇演,红领巾音乐之声等。

和之美系列(美术主线)

师生美术课堂开放,书画作品展示,沙画版画手工作品展示,手抄报展示,创建校刊校报,教室内外学生文化展示台(我的舞台我做主),科技作品展示,穿珠子手工作品展示等。

和之韵系列(体育主线)

体育运动项目精彩呈现,各种运动会,田径队,篮球队,象棋队,书法班,团体操比赛,篮球乒乓球比赛,跳踢比赛,大课间展示等。

②学生共性文化—雅行教育

雅行教育之一,文明礼仪教育。体现了学生的基本素养和学校的形象,表现在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与师长见面问候的礼仪;上课起立、下课道别的礼仪等。规范学生的礼仪行为,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抓细节,落实到位,使学生举止文明,品味高雅,通过外塑形象实现内强素质,最终成为文雅的人。

“三雅”指:学雅规,立雅标;练雅行,正雅态;扬雅风,诵雅德。

学雅规,立雅标:学校以《小学生日常行为准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三字经》《弟子规》《论语》《校园文明行为准则》等为蓝本,结合校本课程开发,让学生明确雅行的内容及标准,同时在校园内张贴温馨提示语。

练雅行,正雅态:无论是教室内外,课上课下,要求学生都有高雅文明的行为。如问候礼仪,尊师礼仪,同学礼仪,升旗礼仪,穿着礼仪,行走礼仪,就餐礼仪,接待的礼仪,文明的礼仪等。

扬雅风,颂雅德:定期评选校园十大博学之星、十大才智之星、十大诚信之星、十大洁美之星、十大劳动之星、十大礼仪之星、十大谦和之星、十大仁爱之星、十大艺术之星、十大忠孝之星。在十大之星中评选最高奖“俊雅”少年10名,并授牌,在校园橱窗展示,以榜样示范激励其他学生的言行规范。

学校每年同时开展文化艺术节,以“主动参与、展示自我、挑战未来”为主题艺术活动。

通过打造,努力达到教师儒雅、学生文雅,家长和雅、课堂蕴雅、校园高雅。

(二)学校环境文化层面

让学校更优美、更和谐、更具有人性化,让每一面墙、每一块绿地都成为自我教育、展示风采的最佳场所,以实现良好的环境与人的和谐共生、雅行雅趣。

1、校园环境建设。

①学校操场文化。学生一抬头就能受到激励,得到鼓舞。校门文化柱:立柱上书写“修琴棋书画乐山乐水才情雅,植 仁义礼智立心立命志向高”。

大门:新做《来凤小学》校牌。左面墙体(垃圾台边)用不锈钢烤漆或防腐木刷漆做:善正雅,百年如一,和谐共进。右面墙体做防腐木经典佳句。正面做仿中式琉璃瓦屋檐造型。幼儿园门适当改造。

门厅过道墙面:瓷砖上墙或防腐木造型。门厅过道处一面墙做学校文化理念系统及解读,另一面做文化橱窗(荣誉墙、教师风采展示、俊雅学生照片等)。

操场:树木修枝;花草培植;读书休闲区(梅骨区,2号楼小叶榕下,建室外书柜和坐凳);兰韵文化墙(兰韵区,旧宿舍围墙边,儒家文化的解读);乒乓球区(竹品区,新厕所边);廊架(菊性区,沙坑边);植物园(2号楼后面地板和围墙);主席台正立面改造。

固定的文化橱窗(含移动展板):介绍学校历史变迁,各种活动图片展,书写《论语》、《弟子规》《三字经》等经典古诗文,以启迪智慧,通明事理;对学生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设有六德(仁义礼智信孝)配以图文故事或说明。另外,预留出一部分橱窗供师生才艺展示所用。

②操场中央及侧边:黄角树周围包装,艺术景观石为载体展示。一块书写“和雅”,小荷露尖尖,和雅润心田;一块书写“善正雅”,“立于和,行于雅”。

③儒家文化墙。2号楼底楼天井处。以《弘扬儒家文化,构建和谐校园》为主题的儒家文化墙,《三字经》防腐木上墙。

2、功能室、功能楼建设。

①建立荣誉室。历史演变系列展板。对学校的发展史进行探索、梳理和宣传,将激励学生爱来小,为校争光;将激励老师爱来小,再创辉煌。

②六大功能室按上级基本精神装修。

③功能室重点突出艺体教育成果,书画作品、手工作品为主。

3、楼道文化。原则上每栋楼一个风格,设臵过道吊牌。每层楼布臵有主题,墙面以师生作品展示为主,统一规划。

4、食堂文化。增加几块图版,如《快乐开心每一天,开心享受每一餐》等。

(三)班级文化建设

班级文化是班级的一种风尚、一种文化传统,一种行为方式,它自觉或不自觉地通过一定的形式融会到班级同学的学习、工作、生活等各个方面中,形成一种良好的自觉行为习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行为。

逐步推进“雅行教育”系列活动。强化“六雅”素养的培养。“六雅”即雅行雅范,走雅步,举止文雅;雅淡雅音,说雅言,谈吐文雅;雅咏雅诵,读雅文,内涵博雅;雅趣雅致,养雅好,气质贤雅;雅度雅怀,炼雅德,品德敦雅;雅学雅思,成雅才,学识慧雅。通过系列德育活动,启迪学生思想,升华学生人格,陶冶学生情操,弘扬学生雅行规范,使文明守纪、勤奋读书、乐于助人蔚然成风。

1、班级文化的内容

主要包括:精神文化(班级文化的核心),如班级目标、班训、班风、口号等;制度文化(班级规章制度),如一日常规、课堂常规以及各种奖惩制度等;物质文化(属于班级文化的硬件),如张贴名人名言、悬挂国旗及班训、黑板报、图书角等教室内环境的布臵,重点突出学生行为文化,积极参与班级管理,让每一名学生成为班级管理小助手、小能人。

2、总体目标:

让班级充满活力,阳光自信,充满人情味,充满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文化氛围,让班级成为每一个学生温馨的大家庭。

3、班级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共4项)

班级整体面貌好:上下课秩序好,学生在集会、两操以及大型活动中的精神面貌,学生的个人卫生、班级环境洁净、课间的文明礼仪和佩戴红领巾好。

班级日常效果好:活动精彩,教室、公共区域的清洁卫生和室内桌椅、学习用品的摆放好。

班级文化氛围浓:班级黑板报、壁报、书吧、争星台、心灵论坛、图书角和其他室内布臵好。班级文化有特色:各班的班风、班训和班级公约的制定和规范张贴,有震撼力强的班级口号核心精神等。如:“向前冲,让我们与众不同”!每个同学在班级都有明确的分工,我的舞台我做主。志愿者服务队建设好,开展好形式各样的主题队会,全力做好课前三分钟演讲活动,定时完成班级手抄报等。

(四)其他文化建设思考

1、师生书画长廊及手工作品展(美术教室、科技室、劳技室、围墙),配文字说明。

2、校园记忆墙或笑脸墙(原来运动图案处)。

3、十大之星和俊雅少年墙,或做成相框挂在墙上。

4、假山一座(直饮水前)。

5、“雅行好少年”手抄报汇展(用一层楼或两层楼展示,或班级展示)

6、厕所墙布臵:搬运运动图案或学生单人照、集体照大型照片墙。7、1号2号3号楼墙面部分维修粉刷,教室和办公室内窗台下用蓝色调粉刷墙面。

8、班牌、办公室牌、功能室牌的更换。教室后面的储物间设臵,每人一格,设臵一个大型的劳动工具箱。

9、建议撤出操场原展板,另设立3块仿古木宣传栏。

10、校本课程开发。一本是《雅行教育》校本课程读本;一 本是《师生书画及手工作品成果集》。

七、时间安排:力争2014年4月全面完成。

1、成立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小组,明确分工。校长钟廷友负总则,书记邓辉武总协调,副校长黄勇具体组织实施,其他领导和教师均为成员,共同参与,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

2、经常召开工作例会,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重点开展学生雅行教育训练,及时调整细化各个板块方案。下发相应的创建工作计划,落实实施方案。

3、工作推进:

2013年12月31日前完成校园文化建设规划并上报教育科; 2014年1月5日前拟定详细的实施方案上报教育科; 2014年1月20日左右启动学校硬件建设、维修、改造、采购,拟定出环境文化布臵的详细方案,包括班级文化、廊道文化、办公室文化、功能室文化及校门、花坛、操场、橱窗、食堂、厕所等公共环境文化部分。强化学生养成习惯训练,全校参与。

2014年1-2月启动校本教材的编撰工作,3月20日前完成。师生校园文化成果集3月20日前完成。

2014年2月底前完成环境文化基本布臵。每周一个重点训练学生“雅行教育”,持之以恒,长期坚持,让办学理念、文化内涵深入师心、生心,达到一致认同感。2014年2月底前校园环境卫生彻底打扫,规范、整洁、有序。2014年2-3月继续重点训练学生“雅行教育”行为德育活动,深度融合“和雅”校本课程。加强卓越课堂建设,推进“和雅五步教学法”探究,检查平时师生训练效果,督促指导整改。

2014年3月底前,学校教学等常规档案资料基本做到与校园文化同步。

2014年3月20日前,安排好线路与重点展示项目;准备好接待与解说;师生课内外学习与活动常态化呈现;文化建设物化成果有效展示。班级文化建设成为新亮点。

篇6: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文

小时候,别人总说我长得很像妈妈,因为我们都有一双明亮的大眼睛。可是我却觉得并不像,因为妈妈的童年,眼中的家乡是那么纯净。妈妈说,那时候的小河是清澈见底的,她经常挽起裤脚,光着脚丫在河水里面摸田螺、抓鱼虾,成群的小鱼围在她的脚边,啃着她的小腿,感觉痒痒的,麻麻的。那时候的天空是蓝蓝的,像一汪泉水。

而很小时候的我,眼中的小河却是浑浊的。我耐心地在河边坐了两小时,只钓到一只小虾。我看到的天空,经常蒙着一层薄薄的轻纱。为什么我不像妈妈呢?

我对着春风说,春姑娘,你是不是也曾经有这样的感受,在高楼林立的城市中,你使尽了全身的解数,却吹不暖那冰冷的河水,吹不走天空中的那层薄纱,那是因为你敌不过流向河中的黑水,排向空中的废气。

可近几年,我发现,我越来越像妈妈了。因为我眼中的河水开始渐渐变清,我能看到小鱼在水里嬉戏,天空经常会偷偷地拿掉轻纱,让我看到她湛蓝的脸庞,像被水洗过一样纯净。

我又问春风,春姑娘,你一定也感受到了吧。虽然现代化的`脚步越来越快,但城市也越来越美丽。当路过我的家乡时,你有没有看到整个无锡都被绿色覆盖,有没有看到鱼儿在水里欢腾,有没有听到小鸟在树林里快乐的鸣叫,你的呼吸里有没有感受到花草的芬芳,有没有偷偷地和碧空上的白云做游戏。

习爷爷曾经说过,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美丽”是我国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基本特征。近几年环境的改变见证了祖国做出的努力。作为小学生的我们也可以从身边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节约用水,少用塑料袋,制止危害大自然的行为……只要人人都坚持做保护环境的卫士,与自然和谐共处,社会将变成更加和谐的社会!

篇7: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议论文

这是一个黄河边上的无名小村庄。已经,许久未雨,黄土地裂开多时了。河边,有黑压压的一群善男信女,还有一个身披彩衣的法师。他们在献祭。法师在舞,在唱。他用破嗓子大喊:“吉时已到,向河神献礼!”

那群人“咚”的一声,跪下了。随即,几个汉子把台上的“礼品”-----许多牛羊,一对童男童女,一个年轻姑娘,还有数不尽的金银财宝,扔进咆哮的黄河,人们大喊:“求河神赏雨!”

不久,下雨了。

那时,人类敬畏自然。

1925年,民国时期,夏。

初夏,江南徽雨。周庄古镇,烟雨微然。孩子们快乐极了,在青砖板路上又唱又跳。小河中的水鸟也与他们一起。小桥上,一个年轻姑娘打着一把红油纸伞,巧笑倩兮。船家们坐在船里,唱着热酒,欣赏这快乐的场景。雨的清冷声,孩子的银铃浅笑,分外动人。

天空是蓝莹莹的,空气是甜丝丝的。

那时,人与自然是好朋友。

1945年,解放时期,夏。

又下雨了。真烦人!我被淋成了个落汤鸡。这雨有股怪味。害得我身上臭臭的,脏脏的。

我打开窗户。咦?天怎么黑成这个样子?

那时,人类开始破坏自然。

21,科技时代,夏

电视台在放一则消息:

“近日,我市频频大雨,雨是有酸腐性的!观众朋友们切勿出门……

篇8:与鸟儿和谐共生

老子曰:“天地所以能长久者, 以其不自生, 故能长久。”天地无私, 故能天长地久, 无私才顺应自然规律。人类是自然界一份子, 要依赖自然界而生存。人类同时又具有高度的文明, 就更应该懂得遵守自然规律, 与自然界和谐共生, 从而达到地球生物圈的和谐有序。

沈阳地处中国东北平原南端, 位于长白山和渤海的中部, 地势平坦, 平均海拔50米左右, 属于辽东丘陵的延伸部分, 自然条件得天独厚, 鸟类资源非常丰富, 是东半球国际候鸟迁徙路线的重要驿站之一, 鸟的种类约350种。每年10月中下旬, 沿辽河流域迁徙的大量候鸟, 都会在这一带湿地湖泊落脚歇息觅食。伴随着经济的发展, 人类加速了对自然资源的掠夺, 致使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生态平衡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威胁, 儿时熟知的鸟类朋友逐渐消失于人们的视野, 童年常见的鸣雀红点颏、蓝靛冈、白叫天等;在冬季里漫天飞舞的铁雀、沙半鸡等;迁徙时于蓝天嘎嘎鸣叫的白鹤等……现在都成为罕见的鸟类。为了记住它们渐渐消失的身影, 10多年前, 我开始购置野鸟摄影设备, 对沈阳地区的鸟类进行观察与拍摄。从春天候鸟飞来, 夏季鸟类繁殖, 秋天候鸟南迁, 到大雪纷飞的冬季, 一年四季我不停地追踪着鸟儿的踪影。到如今, 已经积累了数万幅野生鸟类图片和大量的文字资料。目前我整理汇集了沈阳地区的野生鸟类近330种, 但是由于客观环境在不断地变化当中, 多种因素影响着鸟类的繁殖与栖息地, 改变着鸟类的迁徙路线, 因此还有待做继续的观察、调查与研究。

上一篇:XX年实习护士个人工作总结下一篇:2021教师节三四年级手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