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输液护理管理

2024-07-27

静脉输液护理管理(通用6篇)

篇1:静脉输液护理管理

一、名词解释

1.静脉输液(intravenous infusion):是将大量的无菌溶液或药物直接输入静脉的方法。

2.输液微粒污染:指在输液过程中,将输液微粒带人人体,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的过程。

二、填空题

1.静脉输液是利用(大气压)和(液体静压)形成的输液系统内压高于人体静脉压的原理,将液体直接输入静脉内。

2.静脉补钾时不宜过浓、不宜过多、不宜过快、不宜过早

3.静脉输液的原则是先晶后胶、先盐后糖、宁酸勿碱、见尿补钾。

4.常见输液故障有液体不滴、滴管内液面过高、滴管内液面过低、滴管内液面自行下降。

5.对于长期输液的病人,应先从四肢远心端静脉开始使用,逐渐向(近心端)移动,做到有计划的使用静脉。

6.静脉输液时,应根据(病人的年龄)、病情和 药物的性质来调节输液的速度,一般成人 40~60 滴/分,儿童20~40 滴/分。

三、选择题

1.空气栓塞时应采取的卧位是(d)

A.半卧位

B.端坐位

C.右侧卧位,头低足高位

D.左侧卧位,头低足高位 E.左侧卧位,头高足低位

2.急性左心功能不全病人应采取的正确体位是(d)

A.平卧位

B.半卧位

C.坐位

D.坐位,双下肢下垂

E.中凹位

3.静脉补钾的浓度一般不超过(b)

A.0.2%

B.0.3%

C.0.4%

D.0.5%

E.0.6%

4.下列输液所致的发热反应的处理措施,哪一项是错误的(a)

A.出现反应,立即停止输液

B.通知医生及时处理 C.寒战者给予保温处理

D.高热者给予物理降温 E.及时应用抗过敏药物

5.配制过敏试验液的溶媒是:(A)

A、0、9%氯化钠液

B、注射用水

C、5%葡萄糖液

D、1、2%氯化钠液

6.皮肤过敏试验阳性,常用脱敏注射的药物是:(D)

A、青霉素

B、细胞色素C

C、链霉素

D、TAT 7.静脉输液的目的不包括(D)

A.补充营养,维持热量

B.输入药物治疗疾病

C.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维持酸碱平衡

D.增加血红蛋白,纠正贫血

8.空气栓塞致死的原因是气体阻塞(A)

A.肺静脉入口

B.下腔静脉入口

C.肺动脉入口

D.主动脉入口

9.小儿头皮静脉输液如误注入动脉,局部表现为:(D)

A.局部无变化

B.沿静脉走向呈条索状红线

C.苍白、水肿

D.呈树枝状分布苍白

10.与输液发热反应原因无关的是:(D)

A.输入药物不纯

B.药物含致敏物质

C.药液灭菌不彻底

D.药物刺激性强

11.茂菲氏滴管内液面自行下降的原因是(A)

A.茂菲氏滴管有裂缝

B.输液管管径粗

C.患者肢体位置不当

D.输液速度过快

12.一病人输液过程中出现咳嗽、咳粉红色泡沫样痰,呼吸急促,大汗淋漓。

此病人可能出现了下列哪种情况(c)

A.发热反应

B.过敏反应

C.心脏负荷过重的反应

D.空气栓塞

E.细菌污染反应

13.病人输液过程中出现急性肺水肿,护士首先采取的措施是(d)A.立即通知医生

B.给病人吸氧

C.安慰病人

D.立即停止输液 E.协助病人取端坐卧位,两腿下垂

14.为缓解急性肺水肿的症状,可协助病人采取下列哪种体位(c)

A.仰卧,头偏向一侧,防止窒息

B.左侧卧位,防止空气阻塞肺动脉口 C.端坐位,两腿下垂,减少回心血量

D.抬高床头15~30°,减少回心血量 E.抬高床头20~30°以利于呼吸

15.一病人静脉点滴青霉素30分钟后,突然寒战,继之高热,体温40℃,并伴有头痛、恶心、呕吐。判断此病人可能出现了哪种情况(a)

A.发热反应

B.过敏反应

C.心脏负荷过重的反应

D.空气栓塞 E.细菌污染反应

B型题

(16~20题)

A.致热原

B.多次输血

C.输入异型血

D.输入速度过快、量过多 E.输入刺激性强的药物

16.过敏反应是由于(b)

17.溶血反应是由于(c)

18.发热反应是由于(a)

19.心脏负荷过重的反应是由于(d)

20.静脉炎是由于(e)

X型题

21.静脉炎的临床表现是(ace)

A.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

B.局部组织发痒

C.局部组织肿胀

D.局部组织发暗 E.有时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

22. 对输液微粒的描述,正确的是(ace)

A.是非代谢性颗粒杂质

B.是代谢性颗粒杂质 C.其直径一般为1~15μm D.其直径一般为1~12μm E.少数可达50~300μm 23. 输液时,溶液不滴的可能原因是(bcde)

A.压力过高

B.针头紧贴血管壁

C.针头阻塞

D.静脉痉挛

E.针头滑出血管外

24.防止输液时发生空气栓塞的有效措施是(abcd)

A.加压输液时,护士要在旁看守,不能离开

B.输液管内空气要排尽

C.开放式输液时要及时添加药液

D.输液导管连接处要紧密 E.要用一次性输液器

25.对输液病人巡视时应观察的内容包括(abcde)

A.有无输液反应

B.有无液体外渗

C.液体是否滴完

D.针头有无脱出、阻塞或移位

E.橡胶管有无扭曲、受压

26.输入液体速度不宜过快的病人有(bde)

A.发热病人

B.婴幼儿

C.严重脱水的病人

D.患心肺疾病的病人

E.年老体弱的病人

27.输液时防止空气栓塞的护理措施是(cd)

A.认真计算输液量

B.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C.排尽输液管内的气体

D.加压输液时护士要在旁看守

E.加强巡视,防止药液渗出

28.无菌药液自输液瓶输入到静脉内应具备的条件是(abde)

A.液体瓶必须有一定的高度

B.需要具有一定的水柱压

C.液面上方必须与大气隔绝

D.液面大气压强大于静脉压

E.输液管道通畅

29.晶体溶液的特点有(bd)

A.分子大

B.对维持细胞内外水分的相对平衡有重要作用

C.在血管内存留时间长

D.可有效纠正体内的水、电解质失调 E.能有效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

30.胶体溶液的特点是(cd)

A.分子小

B.在血液内存留时间短

C.能有效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 D.可改善微循环

E.可有效纠正体内的水、电解质失调 31.发热反应的常见原因有(acd)

A.输入致热物质

B.输入的溶液有刺激性

C.输入药物制品不纯 D.输液瓶清洁灭菌不彻底

E.输入液体温度过低

32. 液体不滴的常见原因是(abce)

A.针头滑出血管外

B.针头斜面紧贴血管壁

C.针头阻塞

D压力过高

E.静脉痉挛

四、问答题

1.静脉输液的目的1)补充水和电解质,维持酸碱平衡。

(2)补充营养,供给热量,促进组织修复,获得正氮平衡。

(3)输入药物,控制感染,治疗疾病。

(4)增加血容量,维持血压,改善微循环。

2.急性肺水肿的主要原因

(1)由于输液速度过快,短时间内输入过多液体,使循环血容量急剧增加,心脏负荷过重引起。

(2)病人原有心肺功能不良,尤多见于急性左心功能不全者。

一、名词解释

1、静脉输液与输血法

二、填空

1、小儿输液常选用的静脉输液法_________.2、输血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3、静脉输液常用的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血液制品的种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常见的输液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单项选择题

1、静脉输液的目的不包括:

A.补充营养,维持热量B.输入药物治疗疾病C.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维持酸碱平衡D.增加血红蛋白,纠正贫血E.增加循环血量,维持血压

2、空气栓塞致死的原因是气体阻塞:

A.肺静脉入口B.下腔静脉入口C.肺动脉入口D.主动脉入口E.上腔静脉入口

3、小儿头皮静脉输液如误注入动脉,局部表现为:

A.局部无变化

B.沿静脉走向呈条索状红线

C.苍白、水肿

D.局部紫绀、水肿

E.呈树枝状分布苍白

4、与输液发热反应原因无关的是: A.输入药物不纯 B.药物含致敏物质 C.药液灭菌不彻底 D.输液管附着硫化物 E.药物刺激性强

5、茂菲氏滴管内液面自行下降的原因是:

A.茂菲氏滴管有裂缝B.输液管管径粗C.患者肢体位置不当D.输液速度过快 E.压力过大

6、因静脉痉挛导致输液滴注不畅的处理方法是:

A.简慢滴速B.加压输液C.抬高输液瓶D.注射局部血管进行热敷E.调整肢体位置

7、输液引起急性肺水肿的典型症状是:A.紫绀、胸闷B.心悸、烦躁不安C.胸痛、咳嗽 D.呼吸困难,咳粉红色泡沫痰E.面色苍白、血压下降

8、对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增加血容量及提高血压有显著效果的溶液是: A.5%的葡萄糖溶液 B.10%的葡萄糖溶液 C.0.9%的氯化钠溶液 D.5%的碳酸氢钠溶液 E.低分子右旋糖酐

9、患者李某,男,42岁,患胰腺炎,于上午8时开始输液,输液量共1500ml,每分钟滴注60滴,预约下午做B超检查,请估计何时完成输液:

A.2:15PM

B.3:30PM

C.2:30PM

D.4:15PM

E.3:15PM

10、由于输液速度过快,量过多,患者突然呼吸困难,气促,咳嗽,咯出泡沫血性痰,下列急救措施中何项不妥:

A.立即停止输液B.20%~30%乙醇湿化吸氧C.置左侧卧位和头低足高位D.四肢轮流结扎 E.遵医嘱给予强心剂和利尿剂

11、输液时,液体滴入不畅,局部肿胀,检查无回血,此时应:

A.改变针头位置B.提高输液瓶C.用手挤压橡胶管,使针头通畅D.局部热敷E.更换针头重新穿刺 12、20%甘露醇250ml,在20分钟内输完,每分钟滴数为(滴/分):

A.147

B.157

C.167

D.177

E.187

13、输液时除哪项外都可引起溶液不滴:

A.针头滑出血管外B.针头阻塞C.压力过低D.情绪紧张E.针头斜面紧贴血管壁

14、输入两袋血之间应输入少量的溶液是:

A.0.9%NaCl

B.5%GNS

C.4%枸橼酸钠生理盐水

D.10%葡萄糖酸钙

E.5%GS

15、静脉输液利用何种原理:

A.负压作用B.虹吸作用C.液体静压D.空吸作用E.以上都不是

16、输液时,病人诉胸部不适,随即发生呼吸困难,严重紫绀,心前区听诊闻及响亮的持续的“水泡声”,此属:A.发热反应B.右心衰竭C.过敏反应D.急性肺水肿E.空气栓塞

17、溶血反应第二阶段的典型症状是: A.胸闷、呼吸急促

B.腰背部剧痛、四肢麻木 C.黄疸、血红蛋白尿 D.少尿或无尿 E.寒战发热

18、不宜快速大量输液的疾病有:

A.急性胃肠炎

B.直肠癌

C.糖尿病

D.高血压心脏病

E.休克

19、间接输血法时,须凭取血单与血库人员共同做好:

A.三查、七对

B.二查、七对

C.三查、八对

D.三查、六对

E.四查、七对

四、简答题

1、如何防治急性肺水肿?

2、静脉输液时,如何选择血管?

3、如何评估静脉输血病人?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静脉输液和输血法:是指利用大气压和液体静压的作用原理,将一定量的无菌溶液(药液)或血液直接滴入静脉的方法,是临床快速抢救和治疗病人的重要措施之一。

二、填空题

1、头皮静脉

2、直接静脉输血法,间接静脉输血法

3、晶体溶液,胶体溶液

4、全血,成分血,其他血制品

5、发热反应,空气栓塞,循环负荷过重,静脉炎,三、选择题

1、D

2、C

3、E

4、E

5、A

6、D

7、D

8、E

9、A

10、C

11、E12、E

13、D

14、A

15、C

16、E

17、C

18、D

19、C

四、简答题

1、答:预防:输液中滴注速度不宜过快,液量不可过多,对心脏病、老人及儿童尤需注意。处理:①如出现肺水肿症状时,立即停止输液。使病人端坐,双腿下垂,以减少回心血量,减轻心脏负荷。②加压给氧,可使肺泡内压力增加,减少肺泡内毛细血管渗出液的产生。吸氧时使氧气经过20%-30%酒精湿化后吸入,因酒精能减低肺泡内泡沫的表面张力,使泡沫破裂消散,从而改善肺部气体交换,迅速减轻缺氧症状。③根据病情应用镇静、扩血管、强心、利尿等药物治疗。④必要时进行四肢轮扎。用止血带或血压计袖带行适当加压以阻断静脉血流,但保持动脉血流通畅,每隔5-10分钟轮流放松一侧肢体上的止血带,可有效地减少静脉回心血量。症状缓解后,止血带应逐渐解除。此外,对无贫血的病人可通过静脉放血200-300ml以减少回心血量。

2、答:根据患者的病情、输液量、液体的种类及病人的年龄选用血管。一般选择四肢浅静脉。长期输液者,注意保护和合理使用静脉。一般从远端小静脉开始穿刺。

3、答:(1)身体状况:全面收集病人的病史、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等资料,综合分析、评估病人的情况,心肺功能与有关需要可作为合理输血的依据。(2)血型、输血史及过敏史:这些可作为输血时查对及用药的参考。

(3)穿刺静脉:根据病情、输血量、病人年龄选用静脉,一般采用四肢浅静脉;急需输血时多采用肘部静脉;周围循环衰竭时,可采用锁骨下静脉、颈外静脉。

(4)心理、社会状况: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及对输血有关知识的认知程度,为护理和健康教育提供依据。

常见的输液反应________,_________,循环负荷过重,静脉炎。微粒本身作为抗原,可引起机体____及______。

如果病人出现循环负荷过重,给予高流量______氧气吸入,同时湿化瓶内加入______乙醇。

“输血前,一定要做_______和_________,以免红细胞表面的抗原和血清中的抗体发生抗原抗体反应所造成的溶血。”

大量输入库存血时,要警惕________和_________。

输血时的三查指的是检查_________、________、输血装置是否完好。

输血反应有_________、_________、溶血反应,和大量快速输血后反应,其他反应。

输血开始滴数宜慢,约_______,观察______分钟,无不良反应后再根据病情调节滴数。

输血时的八对,即对床号,_____,_______血袋号,血型,交叉配血试验结果,血的种类和剂量。

通过输血传染的乙肝在输血后_________时间发病,疟疾在输血后_______时间发生。

在输成分血同时还须全血时,先输________,再输_______。

篇2:静脉输液护理管理

操作者准备: 着装规范、洗手

评 估: 患者病情、血管情况、自理程度、合作程度、治疗计划、药物对血管影响;解释、问二便

核对医嘱:检查药物名称、剂量、用法、有效期、有否混浊、变

用物准备: 治疗车上层:软包装液体1袋(或瓶装液体1瓶)输

液吊篮、药物、输液管、头皮针、输液贴(胶布、小纱)、止血带、皮肤消毒剂、棉签、砂轮、治疗碗、手表、治疗执行单输液卡、手套、快速手消毒液

治疗车下层:污物回收盘、锐器回收盒

加 药: 核对后拉开软袋输注口保护套消毒锯开安瓿→消毒→

掰开选择合适的注射器(检查有效期、有否漏气)→抽取药→加入液体中→摇匀→再检查有无混浊、沉淀

挂补液: 再核对、协助患者取合适体位、消毒输注口插入输液

器选择合适头皮针(检查有效期、封口是否完好,有无破损等)挂于输液架上

排 气: 排出的药液盛于治疗碗内检查输液管内有无气体,排净管内小气泡、备输液贴(排气时,将精密过滤器垂直提高,让药液均匀缓慢地浸润

过滤膜)

选静脉: 戴手套、在穿刺点上方6cm处扎止血带,选择合适的血管

消 毒: 范围:直径5×5cm 方法:以穿刺点为中心,由内向外螺旋式消毒

查对、进针:再次排气、查对进针:与皮肤呈20°角→见回血降

低角度再进少许→松止血带→打开调节器

固 定:

输液贴→穿刺点→头皮针软管 胶布、小纱:胶布贴

针翼→小纱盖于穿刺点→头皮针软管贴于小纱上→输液管贴于前臂上

调滴速: 成人:40~60滴/min老人、儿童:20~40滴/min,根据病情、年龄、药物、医嘱、调速

查对 交代注意事项

整 理: 整理床单位、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整理用物、分类

篇3:静脉输液的临床护理管理体会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8月~2013年8月本院100例,男60例,女40例,年龄6~85岁。在手背静脉留置针28例,足背静脉留置针40例,在静脉留置针22例,在大隐静脉10例。

2 护理管理

2.1 操作程序

出诊前认真核对医嘱和护理治疗单,准备用物。静脉输液器具包括外周静脉输液穿刺针、静脉封管用具和输液容器等,临床上可根据输液的目的、输液时间的长短、患者的全身和局部血管情况,以及其经济承受能力来选择输液器具。与患者方取得联系,确定出诊的时间、地点,并告知家属事先应做的准备工作。入户时应认真核对地址及患者姓名。操作步骤参照“静脉输液”操作标准。操作完毕,详细向患者或家属交待输液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常见并发症及换瓶方法。

2.2 静脉输液巡视制度

巡视有无液体外渗、滴速是否正确、输入是否通畅、液体余量多少、有无输液反应、有何生活需求。输液过程中,做到每小时巡视1次。护士应合理安排操作与巡视。每次巡视后按巡视卡上要求的内容认真填写,对巡视的6项内容做到心中有数。护士长根据每日输液人次合理排班,根据在班护士情况,安排护士做好输液巡视。加强8:00~16:00班力量,视工作情况增排巡回护士1人,以确保输液巡视制度的落实。

2.3 静脉输液的原则

2.3.1 无菌原则

执行护士在整个静脉输液操作过程中应严格遵守并执行无菌操作的原则。护士在实施操作时,必须使用最大限度的保护屏障,实施插入中长静脉导管、中心静脉导管以及动脉置管操作时,还应穿隔离衣、戴防护眼镜、铺大的无菌单等。完成穿刺部位最初准备步骤后,在放置动脉、中长、中心和经外周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之前应更换无菌手套。应尽量使用无粉手套。确认所用产品的完整性、无菌性和有效期限。必要时可去除患者穿刺部位过长的毛发。

2.3.2 选用合适的消毒剂

目前公认的皮肤消毒剂有2%碘酊、10%聚烯吡酮碘、1%碘伏、75%酒精、洗必泰等,以上消毒液可单独使用或混合使用。

2.3.3 皮肤消毒注意事项

评估患者皮肤状况,了解有无消毒剂应用过敏史。要严格按照消毒剂使用说明和规范选择、应用消毒剂。根据所选择的不同导管,确定消毒面积,消毒面积应大于所覆盖的敷料的面积[2]。用消毒液进行皮肤消毒后,应等待消毒液完全干燥后再进行血管穿刺,使穿刺部位皮肤达到有效的消毒标准。消毒后穿刺部位应保持无菌状态。

3 输液反应处理

3.1 采取措施

停止输液,更换液体与输液导管,同时安慰患者,报告医生,按医嘱执行抗过敏等治疗措施。护士应配合医生积极抢救,并留专人护理直至病情平稳。体温超过39℃的患者应立即抽取血培养,以后每隔1小时送检1次,连续3次。

3.2 检查

由当班护士、值班医生共同检查剩余药液与输液瓶,按要求填写“输液反应报告单”。

3.3 交班

对发生输液反应的患者,应将输液反应经过与治疗护理措施以及观察护理要求等详细记录于护理病历中“向下一班护士交班”。

4 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是通过服务流程的持续改进,提高服务质量。医疗机构的质量管理模式已经从质量控制、质量保证、质量评估发展到持续质量改进,目前已进入全面质量管理阶段。在静脉输液护理实践,质量管理的目标是以最低的成本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减少静脉输血相关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根据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论,质量管理强调以结果为导向的,以标准为基础,预防为主,进行有计划、有系统的动态监测和管理方案,因此,制定标准,通过静脉输液的质量管理,开展质量教育,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以达到质量标准,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实现护理质量管理目标。

参考文献

[1]李小寒,尚少梅.基础护理学.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84-303.

篇4:静脉输液护理管理

【关键词】 中心静脉导管(PICC);深静脉输液;感染;护理管理

PICC作为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它以其独特的优势在临床上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主要以肘正中静脉、贵要静脉、头静脉等外周静脉为插入途径,最终进入至上腔静脉。由于血管比较直观,穿刺点暴露于外、创伤较小,而且非常便于操作。目前,临床应该日益广泛,随之而来的而引起PICC置管后发生感染的几率也呈现出逐年上升的发展趋势。据临床统计数据显示,PICC深静脉输液感染发生率约为15%,因此它也成为医院感染的一部分。本文主要将我院100例患者PICC深静脉输液进行置管的部位、方法、时间以及导管相关性感染关系等方面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具体的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2012年入住我院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62例,女38例;年龄13-79岁,平均(45.82±11.00)岁;病种源于医院各个科室:普外科32例(占32.00%),肝胆科27例(占27.00%),妇产科24例(占24.00%),胸外科17例(占17.00%)。

1.2 穿刺方法与血管的选择 PICC置管根据深静脉穿刺的具体方法严格地进行无菌化操作,准确地选择好穿刺血管,穿刺点距离血管约为5mm。患者上肢的位置与患者身体保持垂直,头部尽量与穿刺上肢接近。血管的选择在老年患者中肘正中静脉占35%、贵要静脉占45%,剩余的20%为头静脉。但是在临床上使用最多的是贵要静脉,经分析,主要原因是采用贵要静脉穿刺的成功率较高,达96%以上。

1.3 留置导管感染的判断标准 符合如上三个方面的条件之一者则可认为是PICC感染:①静脉穿刺部位有脓液排出,或有弥散性红斑。②沿导管的皮下走行部位出現疼痛性弥散性红斑并排除理化因素。③导管置入静脉局部有压痛,无其他因素所致。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均由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及分析。

2 结 果

2.1 总体感染情况 本组患者PICC未出现相关性感染,但家庭护理导致感染的患者有8例,占8.00%。但是引起静脉炎以及上肢肿瘤约占25%,经分析,笔者认为这可能与老年血管变脆存在一定的关系。

2.2 本组感染的病原菌分类构成 本组100例患者中,共计分离100株菌株,其中革兰氏阳性菌(G+菌)44株,革兰氏阴性菌(G-菌)45株,真菌11株。在44株革兰氏阳性菌之中,主要包括9株表皮葡萄球菌(占9.00%),8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占8.00%),7株溶血葡萄球菌(占7.00%),5株屎肠球菌(占5.00%),6株其他葡萄球菌(占6.00%),5株粪肠球菌(占5.00%),4株其他病株(占4.00%);45株革兰氏阴性菌中,12株铜绿假单胞菌(占12.00%),9株肺炎克雷伯菌(占9.00%),7株鲍氏不动杆菌(占7.00%),5株阴沟肠杆菌(占5.00%),6株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占6.00%),5株大肠埃希菌(占5.00%),1株其他菌株(占1.00%);11株真菌中,6株白色假丝酵母菌(占6.00%),3株热带假丝酵母菌(占3.00%),2株其他菌株(占2.00%)。

3 讨 论

为了能够更好地预防PICC深静脉输液的感染,应该采取有效的护理管理措施,具体包括如下几点:

3.1 置管过程应保持无菌环境下操作 PICC置管于远端静脉置入,与锁骨下深静脉置管的无菌条件要求一致,置管应该在特定的治疗室加以实施,操作环境应该与预防控制感染的管理要求保持一致,并出具常规的空气质量检测报告。

3.2 置管后的管理

3.2.1 清洁穿刺点皮肤 在穿刺中经常发生穿刺点留有血迹,用乙醇棉球擦拭干净,并用无菌棉球放置在穿刺点位置上,再覆盖贴膜。放置PICC管1、2d内有可能穿刺点再次出血(临床上发生12例),及时用乙醇棉球或碘伏棉签擦拭干净,并更换贴膜。

本研究主要选择我院代表科室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结果显示:本组患者PICC未出现相关性感染,但家庭护理导致感染的患者有8例,占8.00%;引起静脉炎以及上肢肿瘤约占25%;本组中革兰氏阳性菌与阴性菌构成比比较接近,主要菌株有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阴沟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氏不动杆菌等。

综上所述,医院护理人员应该规范工作以及规范护理管理,加上正确操作相关仪器,能够预防PICC感染的发生;此外,加强家庭护理管理是非常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 糜祖煌,秦玲,金辉.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β-内酰胺酶基因分型及菌株亲缘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13):1621-1623.

[2] 马海英,申丽旻,赵鹤龄.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临床分析及预防策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8):1565-1567.

[3] 肖永红,王进,朱燕,等.Moh narin2008 年度全国细菌耐药监测[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16):2377-2383.

[4] 叶文,王锦权,陶晓根,等.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临床分析[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06,41(6):698-699.

篇5:静脉输液护理论文

1—般资料

我院是一所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开设24个病区,展开床位980张,护理人员652名。年成立静脉输液护理学组,主要负责全院静脉输液护理质量的调查研宄和监测、护理人员的在职理论教育和培训、临床技术指导和帮带、推广新理念和新方法,对全院静脉输液中的共性问题进行持续质量改进,为护士长和护理部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依据。为使专科培训常态化、继续教育持续化、输液护理个性化、科学管理规范化,静脉输液护理学组自201月设立了科室静脉输液护理质量监控员,目前全院共有27名监控员,均为女性。年龄26~38(30.2277.78%;主管护师6名,占22.22%。

2方法

2.1监控员的选择

由静脉输液护理学组制订监控员标准:护师职称,大专以上学历,具有3年以上临床工作经验。采取自愿报名和科室推荐相结合的原则,确定各科室报名者1~2名,护士长对本科室自荐和推荐的监控员做书面评价,内容包括:对护理工作的责任心和学习的主动性,静脉穿刺技术水平,语言沟通及教学能力,对新技术和新业务的接受能力,临床观察能力,法律、法规意识,慎独、自律等职业素质。经综合评估第一批来自全院18个护理单元的23名监控员入选。年、7月仍采取上述方法,分别发展监控员3名和1名并建立业务档案。

2.2监控员的职责

监控员负责本科室静脉输液治疗过程中不良事件(主要为药物不良反应、输液并发症、留置导管非计划性拔除)的记录和报告,对本科室各类动静脉留置导管的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和病情观察,对护理过程中更换敷料、输液局部和整体情况的观察、导管维护进行全程质量监控,对治疗过程中的疑难问题、护理难点及时与静脉输液小组成员进行沟通,共同探讨解决方案。监控员每月活动1次,时间1~2h,重点反馈理论知识学习及技能操作培训的效果,探讨临床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2.3监控员的培训

借鉴国内外医院中心静脉置管专职护士的培训模式,参照美国静脉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标准,实施先培训后使用的原则,对我院静脉输液护理质量监控员实施培训与考核,培训的主要方式为:①邀请院内外专家进行专题讲座。②参加军内外各类静脉输液护理培训班和学术交流会。③购买静脉输液护理相关书籍和订阅护理类核心期刊供自学或查阅。④进行模拟静脉输液治疗不良事件案例分析和报告点评。⑤组织静脉输液相关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的训练与考核。

2.3.1理论培训3年累计授课15次,约28学时。主要内容包括:护理程序在静脉输液中的应用、静脉输液常见不良反应的观察和护理、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高警讯药物的定义与管理制度、静脉输液感染控制的目标性监测与手卫生、中心静脉导管的日常维护及并发症的处理、静脉输液并发症的预防、静脉注射药物安全应用、静脉输液不良反应报告制度及处理预案、职业安全与防护、治疗性沟通的技巧、静脉输液历史回顾与展望、静脉输液治疗的安全管理、临床用药安全及护理风险意识、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预防策略等。

2.3.2技能培训技能培训紧密结合临床实践,3年来累计培训12次,约26学时。主要内容包括:特殊药物监测单的设计和应用、高警讯药物临床应用操作流程、肝素帽及正压接头应用操作流程、微量泵及输液泵使用操作流程、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技术规范、中心静脉导管换药流程与规范、胰岛素的正确使用和操作规范、化疗药物配置与操作流程、静脉高价营养液的配置与操作流程、中心静脉导管床边评估指南、静脉输液患者床头交接班指南、7步洗手法等。

2.4监控员的质量督导

依据医院“以患者安全为核心”的护理管理理念和实施“公开对待缺陷、及时上报非惩罚性处理”的护理管理新方法3,静脉输液护理学组对静脉输液的质量控制和对监控员的督导工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措施:①建立静脉输液不良事件报告表,根据事件发生报告情况,分析、查找原因,逐步建立静脉输液安全护理保障制度。②设立中心静脉置管输注(化疗药物和高营养药物)上传表,外周静脉留置针使用情况登记本(记录留置血管和留置时间),科室监控员对本科室静脉输液工具选择的合理性进行自评,护理学组对监控员的质量控制情况进行不定期的现场调查和全面核查,以确保登记资料的准确性和上传资料的及时性。③监控员对科室内的静脉输液质量进行连续监控,静脉输液护理学组每月1次对各科室静脉输液护理质量进行督导,及时反馈科室自控情况,分析存在的不安全因素,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做好持续质量改进。④设计“患者及医生对静脉输液护理满意度调查表”通过每季度1次的问卷调查和每半年1次的监控员理论和技能考核,反馈临床静脉输液护理的品质和内涵。

2.5监控质量的评价指标

①外周静脉输液并发症:依据美国静脉输液协会制定的《静脉输液实践指南》4的规定,统计外周静脉炎、外周静脉渗出和外渗的发生率。②中心静脉输液并发症:指留置导管的非计划性拔管率以及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ztheter-RelatedBloodStreamInfection,CRBSI)。③静脉输液不良反应的漏报例数。④患者和医生对静脉输液护理的满意度。

2.6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2.0统计软件包,采用*2检验进行数据处理。

3效果

3.1静脉输液并发症的发生率和药物不良反应漏报率下降。

4讨论

4.1静脉输液护理质量监控员的临床实践,提高了输液治疗的安全性

临床科室设置监控员以后,外周静脉输液静脉炎的发生率从9.20%下降为3.70%,静脉外渗的发生率从7.74%下降为2.66%,中心静脉留置导管非计划性拔管率从6.44%下降为2.80%,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率从3.79%下降为1.36%;药物不良反应漏报率从18.92%下降为3.03%(P<0.01或P<0.05),说明静脉输液护理质量监控员在提高输液治疗安全性方面所发挥的作用。有调查资料显示5-6,输液安全是患者和医护人员共同关注的问题。而静脉治疗是一种有创性介入治疗,存在着发生各种输液治疗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风险。因此,在临床科室设立静脉输液质量监控员对于有效规避输液风险、提高输液治疗的质量显得尤为重要,同时监控员不断反馈临床质量控制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做好持续质量改进,这对于保障患者安全、提升护士对自身职业的满意度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2静脉输液护理质量监控员的质量管理,提高了医生和患者的满意度

篇6:老年静脉输液渗漏护理进展

[摘要]我国目前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由于老年人患者的逐步增加并且发病呈现反复性,致使住院时间与频数都日益提高,使得静脉输液成为治疗老年疾病的主要措施。随着老年人的机能退化与各器官的相对性生理老化,静脉出现不同程度的弹性差、管壁硬化、回血减慢、皮肤松弛与血管轻脆等症状,且血管因多次或长期性输液出现较大损伤,因而老年病人的静脉输液护理操作具有特殊性。本文首先系统分析了老年静脉的特点并静脉输液发生渗漏的原因进行了剖析,进而从药物外渗的发生率与危害等方面介绍了静脉输液安全的意义以及对近年来有关静脉输液外渗的合理针对性护理策略进行综述,为明确以人为本为核心的护理策略提供指导。

[关键词] 老年;静脉输液渗漏;护理进展

据了解,2014年中国65岁以上老年人数量已达1.37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0.1%,且老龄化的趋势还再日趋严重,未富先老的问题已逐步成为民生所向。有相关报道证实,由于老年患者的年龄较高,其生理、行为功能与心理等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减退,诱发自身皮肤松弛、静脉血管轻脆、反应迟钝以及疼痛感下降。这些问题在将静脉输液应用于临床实践过程中会导致注射针头出现移位、注射部位回血及出血等,最终药液出现渗漏现象。静脉输液渗漏问题的发生不只给老年患者的精神与身体造成损伤,在一定程度上耽误了患者的抢救时机,倘若护理不恰当,注射部位的组织可能会出现坏死或伤残。而由此带来的额外经济损失还会造成医护人员与家属间的怀疑,最终引发医患纠纷。因此,对老年静脉输液渗漏这一问题进行积极合理预防,并对出现该问题的患者进行有效护理,则可有效提高老年患者的静脉输液安全,促使患者康复, 并为老年患者的相关治疗提供合理保障。本文则从该角度出发,通过对老年静脉的特点、静脉输液发生渗漏的原因、静脉输液安全的意义以及对合理针对性护理策略四个方面进行综述,详见如下。1.老年静脉 1.1老年静脉的特点

汪玉珍2011年在中华民族民间医药发表的题为浅谈老年患者的静脉特点与穿刺方法一文中指出[1],老年人的血管管壁出现硬化增厚、弹性降低、管腔变窄以及血管轻脆,而皮肤相应的肌组织出现松弛,最终造成老年人静脉输液部位的回血减慢、血管固定较易与凝血加速等。刘英华则在护理园地发表的老年患者静脉特点与穿刺方法一文中指出[2],众多老年病患的静脉管壁的厚度增加以及管腔则变得又硬又窄。静脉的弹性差甚至消失,造成其脆性的相应增加。在软组织与肌肉出现渐进性松弛的情况下,应用静脉穿刺技术则会造成老年病患的注射部位凝血速度加快而回血速度降低等症状。1.2老年静脉的生理病理变化

龙丽春[3]于2010年在中国民康医学杂志上发表的题为老年患者的静脉特点与穿刺法的探讨一文中发现,伴随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体力活动减少,而卧床时间相应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步上升,机体主要器官的相应老化造成负荷加重,功能下降受损,造成机体出现一系列病理问题,在静脉部位的变化主要集中于胶原纤维的增加而弹性纤维的大量减少、静脉瓣趋于狭窄以及血管内膜增厚,最终导致静脉血管硬化、脆化及其钙化等。王雪莲[4]则在相关文章中指出静脉的生理与病理性变化主要集中于60岁以后的老年患者,其自身凝血酶原的纤维增加,继而造成血小板的聚合力增强,使得血液凝固时间缩短,静脉内膜部位的弹性纤维减少,最终导致静脉弹性降低,个别出现硬化钙化。1.3静脉输液发生渗漏的原因

阚宁[5]在临床护理杂志发表的老年患者的静脉输液原因及其护理对策一文中指出,引发输液外渗的原因可主要分为三类:(1)自身问题:老年人器官退化,高血压、糖尿病及动脉粥样硬化扥慢性疾病的机率增加,血管管腔狭窄、管壁硬化、弹性变差、血管松脆、回血变慢以及皮肤松弛发生率提高,生理、行为功能与心理等逐步减退,造成注射针头出现移位等;(2)外力因素:由于老年病患的输液速度较慢,疲劳度高且时间久,肌肉易出现不自主运动、因而选择利于活动且较舒适的位置进行静脉输液,患者的上厕所或取物品时会导致针头脱出;(3)技术因素:同一部位进行多次穿刺、药物推注的作用力使用不当及其针头固定不牢靠等问题造成输液外渗,当然输液管道堵塞与维护不恰当也是造成渗漏的原因之一。

田茂利[6]等在中华民族民间医药杂志的对105例老年患者发生静脉输液渗透性损伤的原因与护理措施进行了分析,从而改变了传统的任务药物外渗完全是护理操作不当造成的结论,已改变现有的护理格局。其发现,患者的局部血管与全身状况使得药物渗透至静脉血管外的可能性增高。其原因主要包括:患有糖尿病的老年人患者;长期的进行高渗液输送与静脉痉挛等。例如,进行多次静脉穿刺操作易致使老年静脉血管内皮细胞出现变性问题,个别老年患者因末梢循环欠佳造成药物在局部血管的血药浓度存留时间增长或相应增高,造成血管损伤,最终致使静脉输液使老年患者的外渗漏渗发生率增加。其研究还发现,具有糖尿病问题的老年病人,因为自身代谢异常致使外周血管出现病变甚至是血管造成缺血、运动及其感觉神经病变,最终使得局部感染、静脉炎、坏死与血栓的发生率提升。2.老年静脉输液安全的意义

安全管理[7]的意义是指以保障患者的精神与身体健康为旨进而针对可能会出现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及时、有效与科学的控制。现今静脉注射技术应用于老年疾病的治疗,其安全事故的发生频率逐步增加,其发生原因是因潜在的安全隐患并没得到有效及时的处理。伴随我国老龄化问题的日趋严重,老年静脉输液渗漏问题的安全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提高护理人员的扎针等技术水平、优质的信息沟通、加强医疗环境的改善及其着重静脉注射的排气等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可为老年静脉输液渗漏等过程提供合理的治疗基础。静脉输液安全的可靠性可提升老年的医疗安全程度。2.1 药物外渗的发生率

老年静脉注射药物外渗主要发生于中心及外周静脉,部分也发生于各种类型的注射通道装置,其主要涵盖植入泵、隧道式中心静脉导管、非隧道三中心静脉导管及其硬膜外与骨内的输液方式。据相关统计,老年外周静脉的化疗药物出现外渗的发生率可达0.2%-6.4%,而中心静脉的药物出现外渗的发生率为0.4%-4.9%。卢文英[8]在泰山医学院学报发表的题为护理干预降低老年患者的静脉输液故障发生率的临床观察一文中发现,采取静脉输液治疗疾病的200例老年病患的主要输液故障发生率表现为:外渗病例7人,占比重为3.5%,输液不滴与针头拔出的发生率分别是4%与17.5%,而老年病患穿刺一次即输液成功的发生率仅为80%。

张煜[9]等发表的开展OCC活动以减少老年患者的静脉输液药物外渗发生率的效果探讨一文中发现,在QCC之前药物外渗的例数为356例,占整体比重约为16.7%;而应用QCC活动后,患者药物外渗的例数仅为90例,占整体的3.3%,其证明此活动可有效保障患者的安全。2.2药物外渗的危害

江舒琪[10]在中国煤炭工业医学发表的老年患者静脉输液的外渗原因的分析与对策一文中指出,呼吸内科的89位应用静脉输液技术治疗老年慢性疾病的患者的主要危害表现为:治疗部位的肿胀与疼痛及其中度直至重度的疼痛。相应的常见表现为刺痛、灼烧、回抽均无回血、局部红肿与部分水炮等,最终因皮肤变硬变黑而形成恶性溃疡等。

周书萍[11]则在2010年发表的静脉输液外渗对机体损伤的防治进展中对外渗造成的机体损伤等方面进行了详见介绍。具体表现为:(1)局部组织损伤:外渗状况较轻者的注射部位易充血酸胀甚至产生疼痛感;而状况严重患者的局部组织会产生水泡甚至破损,且伴发灼烧与刺痛感。炎症介质的介导与药物的毒性作用最终引发局部组织的坏死,皮肤出现溃疡;(2)血管损伤:老年静脉组织外渗造成的周围血管的结缔组织大量增生,进而使血管管壁变硬变厚、管腔狭窄或堵塞、与血管痉挛等,最终出现静脉炎问题;(3)骨筋膜综合征:因药液大量渗漏至组织内部,皮肤的扩张程度加大,造成血液间的供应困难,最终引发神经与肌肉部位的缺氧缺血,使代谢废物增多。而药液本身造成的增透性明显的毛细血管导致药液过多渗入至骨筋膜的间隔部位,使得压力得以更大提高造成缺血-水肿再缺血的极恶循环,最终使机体的运动与感觉功能障碍甚至是残疾等。3.老年静脉输液渗漏护理措施 3.1 血管的恰当选择

依据不同药液所具有的性质以选择恰当的血管, 同时要着重弹性佳、粗直、滑动性低以及固定方便的静脉。对于长期进行输液的老年患者则应进行有针对性地合理使用与保护静脉, 通常从肢体的远端直至近端, 由小静脉过渡至大静脉, 同时静脉一个进行更换交替使用[12]。对靠近关节、受伤、瘢痕与感染相关的静脉尽量避免使用;有病变组织或血液循环不良的部位也应避免使用;同样在关节处及其掌侧部位也应避免穿刺,[13]其原因在于掌侧神经在体内的分布较为丰富, 使得疼痛的敏感性增强, 而关节部位因本身活动较大, 血管固定较为困难, 因而血管易出现刺破从而造成注射部位的药液外渗。同时使用热敷技术以辅助自身循环差、穿刺困难或静脉出现塌陷的老年病人,保障血管充盈程度,以提升静脉穿刺技术的成功率。待穿刺成功以后,应用胶布将穿刺针正确固定, 在必要情况下可使用保护性地约束手段, 从而防止因外力的过度牵拉造成针头在老年血管内的活动以减少针头脱出或移位的发生率。3.2 微粒数量的有效控制

静脉输液的全程规范操作须加强无菌的观念, 进而将操作流程规范化。相关研究发现, 在加药前可使用75%乙醇浸泡过的棉签对安瓿进行消毒后再掰开, 减少针头多次反复使用问题的发生率,尽量使用一次性注射针头。进行抽药工作时应垂直地将针头插入安瓿瓶底部,应用微孔滤过膜以过滤部分杂质的的输液管可最终使得静脉输液的微粒有效滤除率达到80 %以上。3.3 护工的责任感与耐心培训

医护人员须对输液患者与家属进行输液宣教工作, 其主要包括对输液的目的、输液全程中须注意的环节与可能出现的主要问题进行介绍, 同时指导家属及病人进行自我观察[14-15]。在输液的过程中强调巡视管理的重要性, 培养护理人员的责任感与耐心[16],可使用输液与巡视的登记卡并详细记录每次巡查后病人输液的情况, 并严格规范执行交接班与分级护理等程序。3.4 护工扎针等基本技能的培训

静脉输液相关的穿刺技术有效提高, 力求做到一针见血;待穿刺成功完成后须将针头妥善固定;严防针头出现滑脱或血管壁出现划破。老年病人的主诉须格外注意, 一旦病人提示输液注射部位出现不适, 须立即对相应部位进行观察处理, 若发现静脉注射渗透应及时对注射部位进行更换, 并根据渗漏的危害程度而给予50 %硫酸镁对局部进行湿敷。输液完毕应采用新拔针技术, 其实指首先拔出针头, 然后对皮肤和血管两个穿刺点进行5min ~ 10 min的按压,且力道均匀适中[17]。同时可使用5.5号静脉留置针[18],因其对血管壁的刺激低, 固定性较易, 静脉穿刺次数得以有效减少,成功率高,从而使得病人的浅表静脉总破坏程度降低, 最终静脉炎与静脉渗出的发生率降低。3.5 不同药物的针对性护理

向老年患者输注20 %甘露醇等高渗溶液时应对药液进行加热再使用或采用局部注射部位热敷技术,从而降低血管扩张的程度、加速血液循环, 对因过速加压造成的药液对血管壁的侧压力减小。在持续应用间羟胺与多巴胺等血管收缩性药物时[19], 可将静脉的两条通道同时打开, 每隔2-4 h 静脉交替输注将不含升压药及其富含升压药液, 以严防因药物自身对血管产生的强力刺激造成的血管损伤。另外,在将化疗药物进行静脉输注时要最大化稀释, 在给药的前后使用0.9%的生理盐水以冲洗静脉[20], 从而确保针头完全地处于血管内时再行给药,减少静脉炎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上一篇:凤凰、孔雀的神话故事下一篇:园林绿化图纸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