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教学反思

2024-09-08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教学反思(精选6篇)

篇1:《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教学反思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教学反思

教材分析和教学准备。例1这类问题,我在上学期就已经把学生教会了,但大部分学生只掌握了一种解题方法,所以今天这节课的任务是教会学生掌握第二种解法,即A%-1和1-A%的方法。百分数可以表示两个量的比较结果,而比较的结果可以用两种方式来表示“谁是谁的百分之几”和“谁比谁多(少)百分之几”,这两种不同的数学表达形式所表达的实质内容是一样的。所以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我要让学生彻底理解这种同一性,并在此基础上掌握另外一种解法。

准备题:红花的朵数是黄花的112%,红花比黄花多百分之几?通过条件你知道谁多谁少,多百分之几呢?你是怎么解的?同法解决“白兔占黑兔的80%,白兔比黑兔少百分之几?”

——准备题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感知:条件和问题所表达的意思相同,只是表达的形式不同。两者有密切的联系,因为红花的朵数是黄花的112%,可知红花比黄花多,多百分之几呢,就是比单位1多的百分率。

教学例题采用,给出条件学生提问的形式,选择四个问题分别是:实际造林是原计划的百分之几?原计划造林是实际的百分之几?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原计划造林比实际少百分之几?

快速完成这四个问题的列式解答。重点讨论学习后两个问题的第二种解法。算式和线段图结合让学生理解20÷16-100%,100%-16÷20的解题思路。两种方法的比较。A%-1和1-B%的比较,为什么前者1在后,后者1在前。

教学反思:书上的问题“这两题的计算结果相同吗?为什么”被我遗忘了。虽说大多数学生会回答,但这个问题的价值还是不容忽视的。通过这个问题至少可以让学生理解虽然绝对的相差量----实际造林与原计划造林的公顷数之差----相同,但是因为用比较的标准(单位“1”)不同,所以比较的结果(百分数),也就不同了。

因为是开学的第一天,所以来不及让学生带计算器,准备不足。

旧知复习,讲解思路的耗时太多,练习少做两道。

篇2:《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教学反思

作者:无锡市陆区镇中心小学 许洪燕 课一开始,我并没有按照通常的教学模式先复习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再引到新例题,而是用学生感兴趣的北京中办奥运会的话题导人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2008年奥运会在哪里举行吗?

生:(齐声)知道,在中国北京。(脸上洋溢着喜悦、自豪)

师:(深情地)是呀!207月13日,对很多中国人来说,那是一个不眠之夜。当萨马兰奇主席说出了”北京“这个让13亿中国人期盼已久最动听的话语时,中国一片欢呼声,所有中国人都跳了起来。中国人骄傲,中国人自豪!

生(抑制不住喜悦,小声议论开了)

师:那么当你听到这个喜人的消息时,你有什么感想呢?

生1:我想说:祖国妈妈你真了不起。

生2:我想说:2008年奥运会我们中国肯定会有特好的表现。

生3:我想,2008年我已经18岁了,我一定要去北京观看奥运会。

师:你们想知道许老师听到这个消息时想到了什么吗?

生:想知道。

师:许老师想了解中奥成功时我们北京的得票情况,你们想了解吗?

生:想。

师出示统计表如下:

中奥第二轮各城市得票情况统计:北京56张,多伦多22张,巴黎18张,伊斯坦布尔-9张

师:北京中奥成功后,很多报纸、电视评论”北京得票数遥遥领先“,这是为什么?

生1:北京得票数比其他三个城市的总和还要多。

生2:北京得了56票,比伊斯坦布尔多了47票呢。

生3:北京得票数是巴黎的3倍多,是伊斯坦布尔的6倍多。

师:老师也有一种比较方法,用北京得票数与多伦多比,求”北京得票数比多伦多多百分之几?“(板书)(看同学们热情高涨之时,提出本课学习课题。)

问题出来以后,我让学生自己先静想一会儿,然后小组讨论。(讨论时可以参考提示)最后全班交流。

提示:

①单位H”的量是谁?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②谁和单位“1”的量进行比较?

③要求北京得票数比多伦多多百分之几,就是求是的百分之几。

师:通过小组研究,你们认为这道题应该怎样来解答?

生1:(56-22)÷105

生2:(56-22)÷56

生3:(56-22)÷22

生4:56+22-1

通过进一步的.讨论和分析,帮助学生弄清解决这一问题的基本思路并对上述解法逐一作出判断。

师:你认为做这道题的关键是什么?

生:做这道题的关键在于提示③,求北京得票数比多伦多多百分之几就是求北京比多伦多多的票数是多伦多得票数的百分之几。

师:对呀!关键在于把今天所要学习的新问题转化成己经学过的问题。

师:我们以前也运用过转化的方法吗?

生:学习圆的面积时,是把圆转化成长方形来求的。

师:转化的方法是我们学习、研究数学的好办法。我们以后遇到难题时也可以用转化的方法试试。

师:下面请同学们算出结果。生汇报结果154.5%

师:北京得票数比多伦多多154.5%,能不能说多伦多得票数比北京少154.5%?

生:(齐声)能!师:究竟能不能,列式就可以知道了。学生列式,不要求计算。

师:结果可能一样吗?为什么?生:结果肯定不一样,因为被除数一样,而除数不一样。

师:看来多百分之几和少百分之几还是不一样的。

师:刚才我们比较了北京和多伦多的情况,北京和其他城市能不能也这样来比?学生在自备本上自问自答,做好以后同桌互相检查。

师:为了迎接2008奥运会,北京人民正在努力搞好绿化工作,一个绿色的新北京将展现在我们眼前。在叔叔、阿姨的绿化过程中遇到一个问题,你们想帮他们来解决吗?

生:想。出示选择题:北京某区去年原计划造林12公顷,实际造林14公顷,实际比原计划多造林百分之几?( )原计划比实际少造林百分之几?( )

篇3:《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教学反思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 新课程理念融入了我们的课堂, 带给我们活力。可一些教师在课堂中玩起了花俏, 把课堂包装了起来。我认为真实的课堂才是最美丽的。因此, 备课时, 我认真研究所要上课的内容, 如“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本节课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这是百分数应用题中最基本的一类, 也是生活中应用最多的一类, 同时它还是后面学习求百分率的基础。

教材先是复习“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应用题, 接着引发学生思考:百分数应用题的解法和以前学过的分数应用题相同, 想一想, 这是为什么?紧跟着教材提供了两个例题:一个是简单的“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一个是稍复杂的“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 (或少) 百分之几”的应用题。我在深入钻研教材, 认真研究教法和学法的基础上, 认为编者的处理仅重视了百分数应用题与分数应用题之间的联系, 却未能充分考虑百分数的意义在生活中的现实性, 并且两个例题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系, 使学生容易产生为了做题而做题的厌烦情绪。因而, 我在构思时, 完全放弃了教材所提供的教学思路, 努力打造一个简洁、高效、动态的课堂。

〖教学实录〗

师:什么是百分数?

师:在我们的身边有许多百分数, 如我们学校六年级综合实践班有男生32人, 女生28人, 你能根据这条信息, 说出一个百分数及它的意义吗?

生1:32÷28=114.3%, 表示男生人数是女生的114.3%。

生2:女生人数是男生的87.5%, 可以这样列式28÷32 =87.5%。

生3:老师, 我还能算出男生占总人数的百分之几以及女生占总人数的百分之几。

师:大家能自己解答吗? (学生独立解答) 32÷ (32 +28) =53.3%;28÷ (32+28) =46.7%。

师: (指着黑板上的87.5%、114.3%、46.7%、53.3%) 你能再说说这几个百分数的意义吗?

师:我们刚才解决的这几个应用题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你们是怎样解答这类题的? (小组讨论并汇报)

生1:这几道题都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都要用除法来计算。

生2:在除的时候需要分清应把哪个数量看作除数, 哪个数量看作被除数。

生3:在列式前要仔细分析所求的问题才能找准被除数和除数。

师:大家说得非常好!看来大家都认真思考了, 谁还能从这条信息中再想出一些百分数呢? (同桌小声议论开了)

生1:我还可以想到男生人数比女生少百分之几?

师:怎样解答?

生2:应该用男生比女生少的人数除以女生的人数, 也就是 (32-28) ÷28=14%

生3:我还可以求出女生人数比男生多百分之几?列式为 (32-28) ÷32=12.5%

师:比较这两个算式, 你想说什么呢?这两题又有什么特点呢? (小组讨论、汇报)

生1:虽然这两题多的人数与少的人数一样, 但多百分之几和少百分之几的结果却不同。

生2:主要是单位“1”不同。

生3: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时, 我们只要用多或少的数除以单位“1”就可以了。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我曾执教过多次, 可每次执教总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课后细细回味, 才发现课前的精心准备反而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本学期,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 我没有翻阅更多的教学资料, 也未使用较先进的教学媒体, 在看似平淡的教学中, 却使课堂实现了最优化——简洁、高效、真实、愉悦, 教学效果甚佳。

第一, 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与欲望。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与欲望, 是支持他们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当学生具有学习的兴趣与欲望时, 才会积极地投入数学学习活动, 探索数学内容的真谛, 体验学习的乐趣。而六年级的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已不再停留在活泼的教学形式、绚丽飞动的多媒体画面上, 而是知识的实用价值与独特魅力。本节课所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不再是老师预设的习题, 而是学生自己不断提出的实际问题, 在知识不断产生的过程中, 学生的学习才会带有更大的刺激性, 他们才会不断地提出新的问题。

第二, 使学生体验到了身边有数学。教学时仅从学校六年级的综合实践班人数展开, 班级中有不少实践班的学生, 激情很高, 其他学生也乐于参与, 这要比教材中“三好生”、“东山造林”现实、有趣的多, 同时学生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了身边的数学。

第三, 更好地体现了知识的系统性。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以及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实际是一类问题, 只不过一个简单, 一个复杂。本节课就是由浅入深, 让学生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知识间的区别与联系, 从而抓住问题的实质。

篇4:《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2课时例2。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建立“倍”的概念。2、初步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问题的数量关系,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3、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方法来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的一般解决方法。

教学难点:把“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问题转化为“求一个数里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的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谈话引入:提问口答:6里面有几个3?用什么方法可以算出来?10里面有几个2?15里面有几个5?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用什么方法来计算?(用除法计算)

1、收集信息

师:今天,卢老师来到学校,发现学校的校园非常干净,看来我们学校的同学都是爱劳动、讲卫生的好孩子。你们瞧,三(1)班的同学们正在做卫生呢!

(1)问: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

师:这两个同学说的信息也就是(擦桌椅的有12人,扫地的有4人)板贴

师:把我们刚才收集到的信息连起来说一说。

2、提出问题

问:你想到了什么数学问题?

师:你打算用什么方法解决呢?

师:除了算之外,还有什么办法?(用摆、画的方法)(板书:摆一摆,画一画)

3、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出示学习建议: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学习建议,你们推荐一位同学来读读。

学习建议:独立思考,可以画一画,并列算式。

同桌合作,结合自己的图相互说说算式的意思。

准备汇报,怎么说更容易让别人听懂你的意思。

来完成在练习纸上。

4、汇报交流。

师:老师收集了3位同学的作品,咱们来欣赏一下,这是谁的作业,你来做做小老师,说说什么意思。

生反馈:你来介绍一下,4表示什么意思?那12呢又表示什么意思?

师:还有谁听明白他的意思了呢?

师:是呀,这样可以让人一眼看出擦桌椅的人数是扫地人数的几倍呢?

来,请看大屏幕,老师把刚才小朋友们画的搬到了大屏幕上,请看。(课件出示)

小结:小朋友们刚才用圈一圈的方法让我们知道了擦桌椅的人数里面有3个扫地的人数这么多。

列式解答,小结提升

师:解答这道题,我们用了画一画、算一算的方法。来,回想一下,这里的12、4、3各表示什么意思,在我们的图上能找的到吗?

师:为什么用除法来计算?

师小结:擦桌椅的是扫地的多少倍,其实就是求12里面有多少个4,12里面有3个4,就说12是4的3倍。

说明:“倍”是一种关系,不是单位名称,所以3后面什么也不写。

5、比较提升。

(1)师:来,孩子们我们一起看板书,刚才我们在解决问题,擦桌椅的人数是扫地的几倍?(板书:解决问题)可以用画一画和列算式来解决。那我们是不是做对了呢?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生:检查。(板书:检查)

师:扫地的4人,擦桌椅是扫地的3倍,也就是4的3倍正好是12,刚好是擦桌椅的人数,看来我们计算结果是正确的。

最后我们还要写答。

二、联系实际,巩固提高

1、老师发现我们班的小朋友真棒,学的真好。接下来要用我们所学的这些知识玩闯关游戏。

拿出练习纸 快速完成第一关:《枫桥夜泊》 提问:诗句字数是标题字数的几倍?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知道哪些信息?来,快速完成第一关。

课件出示:仔细观察这两题,他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师:原来他们都是用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也就是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都是用除法,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解决问题,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板书课题)

2、来,完成第二关: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反馈分三种类型。

A.直接出示问题和算式。小鹿的只数是小猴的几倍?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用到哪些信息?

B.出示小兔的只数是天鹅的几倍?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用到哪些信息?看来我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要选择有用的信息来解决?(板书:有效)

C.有个孩子的算式是这么列的(24÷6=4)你觉得他的问题是怎样的?

最后,我们来个有难度的,挑战一下,来,完成练习纸上第三题。

3、第三关:第一行 黄带子12厘米

第二行 红带子6厘米

估计一下,黄带子的长度是红带子的( )倍。你们估的对吗?想不想验证一下?好,拿出直尺动手量一量,算一算,,请大家拿出练习纸。

谁的眼力很准呢?

三、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我们是怎么解决问题的?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擦桌椅的有12人,扫地的有4人 收集信息

擦桌椅人数是扫地的几倍? 提出问题

就是求12里面有( )个4?

12÷4=3 解决问题

答:擦桌椅的人数是扫地的3倍。

篇5:《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教学反思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问题是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的内容,它是在上学期已经学习了利用实物比较一种图形比另一种图形多几或少几,借助学生在生活中经常对两种物体的个数进行比较,面对实物能判断哪种实物的个数多,哪种实物的个数少,哪种实物比哪种实物多几或少几的知识经验为基础,来教学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所以教学中我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一、承前启后,做好新旧衔接

教学中我有效的使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找寻合适的突破口,让新旧知识之间有效的连接,并能让学生在已有基础上不断提升认识,构成完整的认知体系。在这节课中设计比较的复习环节,目的有三个:

1、是让学生回顾一一对应进行比较的知识,先让学生摆一摆男女生同样多的情况,然后再摆女生比男生多3人的情况,为后面学生进行摆小棒的操作学习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作了很好的铺垫。

2、是在复习之后,让学生先从以前的摆一摆比较的方法升华到用计算解决问题的方法,起到呼应延伸的作用,将新、旧知识进行对比联系,便于学生更有效地掌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3、用所学的求两数相差多少的知识进行叙述和比较做引子。由承接前面的已有的.知识经验,到变式为新授的知识巩固练习,再延伸到学生的学习情境中,灵活运用所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将新知旧识串联在课堂中。

二、动手操作,促进理解

在教学中我尽量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探索的时间和机会,在学生独立思考和交流讨论的基础上,让他们自主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操作,摆一摆、想一想、说一说,让学生自主探索,亲历“操作――思考――交流――概括”这一获取知识的过程,真正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同时我有效的利用摆小棒帮助学生进行理解,在学生有了观察、操作的感官认识,以及自己独立思考的前提下,让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对具体操作进行必要的抽象与概括,逐步获得对数学问题的实质认识,寻求解决问题的数学方法。这一课教学重难点是学习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的口算方法。这一环节的设计上,让学生在摆一摆之后,再指一指多出来的部分,教师特别通过课件展示,用虚线将多出的3个与前面的5个分开,并让学生也用分一分,说一说,进一步明确多出的部分。说算理固然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可以让孩子在操作中领悟,在操作中体验,从而加强对算理的理解和叙述。在想一想多出的3个是怎样求的过程中,我让学生通过自己摆的小棒,一边指一指,一边说一说,理解是从8个小棒中去掉同样多的5个之后,剩下的部分就是四班比三班多的部分,所以用减法计算。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手脑并用,让操作真正成为促进学生理解算式含义的“阶梯”。教师在引导学生逐步由操作到抽象出算式的过程中,加深理解和交流让学生在比较和思考中发现问题的实质,从而获得解决问题的“钥匙”。由此得出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问题实际就是求两个数相差多少的问题,都用减法计算的道理。

这节课的不足之处有以下几点:

1、课堂中的提问不够精炼。有些问题我反复问而且反复用同一种表达显得不够生动也缺少启发性。在课堂小结时问学生:本次课你有什么收获?学生的回答答非所问,这证明学生对本次课的教学重点掌握的还不够深刻,我在教学重点的突出上还是不够明显。

2、在课堂中我过多的关注于自己的教对学生的学重视得不够。

篇6:《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教学反思

从教学情况来看,我认为本次教学的教学目标、重难点明确:使学生明确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时,运用减法计算。能让孩子们自己动手操作,通过摆一摆,比一比的方法让他们直观感受到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这点我自认为是比较成功的。

但是通过与听课老师的交流之后,我进行了一个自我反思,觉得还有以下几个方面做的不够好:

1、从教师引导角度来看,引导得不够到位,在讲授桃子比胡萝卜多几的地方,将自己都绕进去了,我想孩子们在这一块可能会比较疑惑。

2、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能力培养方面注重不够,如语言表达能力,观察能力、审题能力、自我评价等能力不够。在很多情况下,孩子们其实知道意思,但他们有的可能比较胆小,有的知道意思,却不敢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这都是因为平时没有给他们更多的机会进行锻炼造成的。

3、教师在教学中的激励、评价性语言不够丰富,问题设置、教学口令不够明确,以至于课堂掌控效果欠佳。

4、课件中的主题图不够清晰,练习题稍微过多,导致孩子们笔下练习得多,嘴上说得较少。

5、板书字迹比较潦草,工整度不够,一年级的孩子正处于高度模仿期,这样可能导致孩子们写字不按规定比划,随意书写。

针对以上几点不足,我觉得以后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1、深度研究教材、教参,研究教法,精心备好课。

2、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多动口,多动手。

3、选择适合教育、教学的书籍阅读,使自己的激励、评价语言更丰富。

4、加强自己基本功训练,(粉笔字,教学语言)。

上一篇:中国临床试验发展阶段下一篇:托福独立写作常见误区 学会修改多用句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