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市农村公路建设质量年活动实施方案

2024-07-12

三亚市农村公路建设质量年活动实施方案(精选6篇)

篇1:三亚市农村公路建设质量年活动实施方案

三亚市农村公路建设质量年活动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海南省农村公路建设质量年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琼府办[2008]69号)精神,确保农村公路建设质量年活动取得实效,提升我市农村公路建设质量和安全水平,我市决定从2008年开始,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为期3年的农村公路建设质量年活动。为抓好此项活动,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国家有关质量工作方针,坚持“好字当头、质量为先”的原则,全面提升我市农村公路建设管理水平,确保工程建设的质量,实现农村公路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夯实农村公路发展基础,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活动目标

总体目标:通过质量年活动,实现“五个明显”的目标,即质量意识明显增强,监管力度明显加大,质量水平明显提升,安全状况明显改善,群众满意度明显提高。

具体目标:质量管理制度基本完善,质量保证体系基本健全,建设项目优良率逐年提高。力争全部平均质量抽检项目总体合格率在2007年的基础上每年提高一个百分点,其中路基压实度、路面强度与厚度、混凝土强度指标合格率达到95%以上,全市农村公路建设制度化、规范化管理水平得到明显提高。

三、活动安排

(一)活动范围:2008—2010年全市农村公路新建改造工程、危桥改造工程和渡改桥工程,包括县际及农村公路改造工程、省安排的通畅工程以及市政府安排的农村公路新改工程和新农村示范点道路改造工程。

(二)参加单位:参加我市农村公路建设的管理、施工、监理、设计等单位。

(三)时间安排:本次活动自2008年5月开始,至2011年3月结束。主要分为组织动员、具体实施、总结评比三个阶段进行。其中,2008年5月为组织动员阶段;2008年6月至2010年12月为具体实施阶段;2011年1月至2011年3月为总结评比阶段。

(四)质量年活动各阶段主要任务

组织动员阶段:制定并下发质量年活动实施方案;开展质量年活动宣传月,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杂志、信息网络等媒体和其他行之有效的方式,广泛宣传开展质量年活动的目标要求及重要意义。各建设单位开工前召开质量动员大会,对全体参建人员进行宣传教育,通过宣传教育,形成全社会关心农村公路建设质量的良好氛围。

具体实施阶段:按照省质量年活动方案的要求,分解措施,落实责任,组织质量检查,公布质量状况,逐年对质量年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总结,对有关单位质量管理工作进行评价等。

总结评比阶段:市政府全面总结本次活动经验,评估本次活动成效,对质量管理优秀、建设成效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劢;对质量管理差、整改不得力的施工单位提出批评并列入黑名单报省政府,三年内不得参与本市范围内得农村公路建设。

四、有关要求与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职责

市政府成立质量年活动领导小组,其组成人员如下:

组长:郭保红(市政府副市长)

副组长:王平(市政府副秘书长)

陈治邦(市交通局局长)

成员:崔海龙(市交通局副局长)

林涛(市发展与改革局副局长)

陈海兴(市财政局副局长)

鲁正兰(市建设局副局长)

陈日新(市林业局副局长)

何世刚(市国土资源局副局长)

潘德超(三亚市公路局副局长)

李骥(田独镇镇长)

陈向奋(海棠湾镇镇长)

吴天直(凤凰镇镇长)

冯永杰(崖城镇镇长)

蒲慧芳(天涯镇镇长)

董朝周(育才镇镇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交通局,由崔海龙兼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室具体负责本次活动的组织、实施和协调工作,明确工作目标、内容和责任,制定活动工作安排,督查质量管理各项措施的落实,总结推广质量管理经验,宣传质量年活动成效。负责向市政府报送质量年工作进展情况,向市政府提出先进单位和个人建议。

(二)健全质保体系,确保管理到位

1、建立健全有效的“施工单位自检、监理和监督单位抽检、群众参与监督、建设单位监督、督导组过程监控、市交通局及所属相关单位巡查监督”的质量保证体系。

2、提高设计质量。每项工程都必须在省内选择有相应设计资质的单位进行设计,农村公路设计要按照节约、环保、安全和实用的设计原则,合理选择使用年限,交通安全设施、防护排水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设计深度能满足施工要求。

3、充分发挥媒体和社会监督作用。每项工程在开工前都要在媒体上向社会公示,同时在施工现场设立公示牌,公布质量投诉和举报电话,欢迎社会各界人士参与农村公路建设的质量监督工作,对发现擅自改变建设规模和标准的,虚报工程数量的,拖延合同工期、施工组织混乱的,偷工减料、降低工程质量的,建设材料不合格的都可进行举报。建设单位还要聘请有责任心的群众代表参与质量监督工作。

(三)完善规章制度,依法严格管理

1、落实招投标制度。严格按照市政府有关工程招投标的规定,对每次工程通过招投标选择质量信誉好、有农村公路建设经验的施工单位进行建设。

2、引进监理机制。通过招投标选择有从业资质的社会监理单位开展对农村公路工程建设的监理工作,监理单位要严格按监理程序进行工程监理,关键部位的施工设专人旁站,认真负责地进行各项技术指标的检验,并做好检验原始记录及存档工作。

3、规范建设过程。施工单位要严格按照设计文件和合同规定组织施工,明确质量责任人,制定质量保证措施,加强施工现场质量控制,按规范切实做好工程自检工作。

4、严把质量验收关。对于农村公路通畅工程项目,要严格按照《海南省农村公路通畅工程竣(交)工验收办法》做好质量认定工作,对其他农村公路建设项目,也要参照《海南省农村公路通畅工程竣(交)工验收办法》进行验收,确保工程质量。

5、加强质量检查和督导。建设单位领导应每月不少于两次到各施工单位进行质量和安全检查。分管工程的技术人员要每天到施工现场进行检查,发现质量问题要及时提出,并要求施工单位现场改正,对质量问题严重的施工单位应勒令其停工。同时,建设单位要主动与通畅工程督导员进行联系,每月不少于一次到各施工现场进行巡查。资金拔付要严格合格计量拔付制度,对不合格的工程坚决不予计量。

6、实行质量缺陷责任期和质量保证金制度。对混凝土路面工程、中桥以上桥梁及遂道工程设定至少1年的质量缺陷责任期,以施工合同额5%的金额作为质量保证金。

篇2:三亚市农村公路建设质量年活动实施方案

为确保我县农村公路建设质量年活动取得实效,提升农村公路建设质量,现制定古田县农村公路建设质量年活动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国家、省、市有关农村公路质量工作方针,坚持“好字当头,质量为先”的原则,实现农村公路由速度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确保农村公路建设质量,夯实农村公路发展基础,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活动目标

(一)总体目标:通过质量年活动,实现“五个明显”的目标,即质量意识明显提高,监管力度明显加大,质量水平明显提升,安全状况明显改善,群众满意度明显提高。

(二)具体目标:质量管理制度更加完善,质量保证体系更加健全,建设项目优良率更有保障,确保全县农村公路建设项目质量抽检合格率达到96%以上。

三、活动安排

(一)活动范围:2008农村公路新改建工程。

(二)参加单位和人员: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县直机关挂点帮扶单位,县交通局农村公路管理所,县交通工程管理站,相关建制村,建设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人员,以及应聘参与农村公路质量监督的人员。

(三)时间与安排:质量年活动自2008年3月开始,2009年1月结束。其中,2008年3月至2008年4月为组织动员阶段;2008年5月至2008年11月为具体实施阶段;2008年12月至2009年1月为总结评比阶段。

(四)质量年活动各阶段主要任务。

组织动员阶段:制订质量年活动方案,广泛开展质量年活动培训与动员,确保每个乡(镇)、街道办事处有建设任务的建制村培训一轮,强化质量意识,明确质量目标,完善质量管理各项制度。集中开展形式多样的质量年活动宣传,形成全社会关心农村公路建设质量的良好氛围。

具体实施阶段:县交通主管部门按照质量年活动方案,分解措施,落实责任,组织质量检查,公布质量状况,对有关单位质量管理工作进行评价。质量监督机构,建设、设计、施工、监督、检测等相关单位作为质量年活动主体,按照质量年活动方案要求,认真做好各项工作,确保质量年活动各项措施贯彻到位、质量责任落实到人、质量管理坚强有力。

总结评比阶段:县交通主管部门总结质量年活动经验,评估质量年活动成效,对质量年活动中质量管理优秀、成效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

四、有关要求与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管理职责。

1、县交通局负责制订质量年活动实施方案,组织指导各乡镇、街道及有关单位质量年活动的开展,明确质量工作具体职责,检查质量管理各项措施的落实,总结推广质量管理经验,宣传质量年活动成效,表彰奖励先进单位和个人。

2、各乡(镇)、街道根据县实施方案负责制定本辖区的质量年活动实施意见,组建质量年活动机构,指定具体承办人,明确工作目标、内容和责任,完善质量管理制度。

(二)健全质保体系,确保管理到位。

1、交通工程管理部门要加强农村公路建设质量监管,建立和完善“政府监督,专业抽检,群众参与,施工自检”的质量保证体系,创建适合本地区实际的质量管理模式。要分解质量管理目标并纳入工作绩效考核,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做到质量管理实用化、质量监督制度化、质量措施具体化、质量目标数量化。

2、质量监督机构要加强对农村公路建设质量的监督与指导,重点抓好关键部位、关键工序和主要指标监督检查,指定宁德市交通工程质量检测站的工程试验室负责工程主要材料、关键工序、重要指标的质量检验,推进质量监督与抽检工作制度化、专业化、规范化。

3、建设单位要具体落实各参建单位质量责任,细化质量工作目标,强化质量管理,建立责任明确、目标明晰的质量管理制度。

4、进一步提高设计质量。农村公路设计要按照节约、环保、安全和实用的设计原则,合理选择使用年限,交通安全设施、防护排水设施要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设计深度应满足施工要求,要防止机械照搬,不顾建设成本的倾向。

5、落实施工单位质量责任。施工单位要严格按照设计文件和合同规定组织施工,明确质量责任人,制定质量保证措施,加强施工现场质量控制,严格执行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试验,使用合格材料,把好路基压实、混合料拌合、水泥混凝土摊铺和试验检测等关键环节,确保工程重点部位、重点环节、重点工序质量管理不缺位、不断档、不留死角。

6、积极利用社会监督力量。各业主单位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不同形式的监理模式,有条件的地方可通过招标或聘请社会监督方式开展监理工作。

7、充分发挥群众监督作用。各业主单位要聘请有责任心的群众代表参与质量监督工作,施工现场公示工程质量标准主要施工工艺和质量管理措施,公布质量投诉和举报电话,广泛发动群众监督。

8、加强施工安全管理。各有关单位要依据职责加强农村公路建设安全管理工作,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和各项措施。施工单位要从现场管理、质量控制、工艺流程等具体环节入手,落实责任,抓住关键,明确安全生产负责人,把好安全生产的第一关。

(三)完善规章制度,依规严格管理。

1、落实质量与安全责任制。要建立健全农村公路质量与安全责任制度,建立工程质量与安全工作责任档案,落实各参建单位的具体责任,完善农村公路质量与安全管理网络。各参建单位要

切实履行质量与安全责任,确保农村公路质量与安全。

2、规范建设市场管理。要根据当地实际完善农村公路建设市场准入要求。将农村公路各参建单位质量信誉纳入建设市场诚信体系,加强市场监管,严格责任追究,规范建设市场秩序,禁止转包、违法分包和个人承包。

3、健全农村公路建设招投标制度。要根据农村公路特点,建立健全农村公路建设招投标管理制度,对符合法定招标条件的,要严格实行公开招标,对其他工程,可采用询价招标或竞争性谈判方式,选择报价合理、有能力、讲信用的施工单位。

4、严格开工审查制度。要按照有关规定,严格审核项目开工条件,做到资金不落实的不开工,没有设计图纸的不开工,没有技术交底的不开工,施工设备和技术管理人员不到位的不开工。

5、加强质量管理与验收工作。要结合实际,加强农村公路质量管理。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不得交付使用。

6、建立质量奖惩制度。要对工程质量优、安全管理好的单位给予表彰奖励;对发生质量和安全事故的,要进行通报批评,并依据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7、开展技术交流与人员培训。要依托示范工程,探索和总结质量管理经验,组织交流与推广,以点带面,推进农村公路质量上台阶。要充分发挥县交通部门的技术和人才优势,加大对基层单位的技术指导和培训力度,提高一线人员的技术素质和管理能力。

8、鼓励技术创新,做好科技成果推广。要结合农村公路实际,研究推广适合农村公路特点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提高科技含量,确保工程质量。

9、做好工作管理资料收集、整理和归档工作。特别是属于世行项目库的交通局指定负责人,要按照世行要求,做好资料整理、报表和上报工作。所有农村公路建设技术档案资料最终归集县交通局管理。

篇3:三亚市农村公路建设质量年活动实施方案

1.充分认识开展环境综合整治活动的重大意义

2006年以来,全省相继在108个镇、3331个行政村开展了新农村建设,深入实施了泥草房改造、绿化村屯、安全饮水、清洁能源、人畜分离、道路建设、美化亮化、村内小流域治理等重点项目建设,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建设。但是,总体上农村环境整治工作远没有到位、任务相当艰巨,主要表现在部分村屯脏乱差问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人畜混杂的状况依然存在,畜禽粪尿污染环境现象严重,柴草乱堆、垃圾乱倒、东西乱放、乱涂乱画和街道、庭院、室内不整洁现象突出,环境卫生管理队伍、制度建设和经费保障缺位,环境整治存在着东部好于中部、中部好于西部等不平衡问题。

深入开展新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活动,是改变农村落后面貌、建设清新整洁新农村的当务之急,是倡导科学文明生活方式、保障农民群众身体健康的有效途径,是积极改善民生、拉动内需快速增长的战略任务,是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生活条件同质化的必然要求,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各地、各部门要切实把新农村建设环境整治工作当成大事、要事来抓,确保一年见成效、两年变面貌、三年达标准。

2.明确开展环境整治活动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开展新农村建设环境综合整治活动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实施新农村建设“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为动力,以清垃圾、清粪堆、清柴草、清路障,改院、改厨、改厕、改圈,绿化、美化为内容,以加强公路线、铁路线、旅游线和城镇郊区环境建设为重点,以建立环保队伍、规章制度、经费保障为前提,加强组织领导,全民动员动手,社会广泛参与,集中力量打好农村环境整治攻坚战役,整体推进村屯环境整治,尽快提升农村环境建设水平,努力创建“环境优美、村容整洁、生态环保、文明向上”的新农村。

在开展新农村建设环境综合整治活动中,要坚持以下几项原则:

2.1科学规划,分类指导 遵循发展规律,根据不同区域、不同经济基础、不同民俗文化特点,实行分类环境综合整治。大力推行旧村改造、异地新建、迁屯并村、民改居、功能分区、社区管理等多种模式,保留传统,突出特色,扬长避短,因村制宜,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组织实施,确保新农村建设环境综合整治活动有序推进。

2.2点面结合,分层推进 开展新农村建设环境综合整治活动,既要抓面、改变整体面貌,又要抓住重点、突出改造重点部位;既要实现普遍推进、全面达标,又要提升一批重点村屯、发挥示范引领带动作用。

2.3广泛发动,全民动手 广泛动员乡(镇)、村集体和农民群众,积极投工投劳,依靠自己的力量,建设美好家园。推行在村两委的领导下村务理事会管理建设新农村的做法,充分发挥农民群众自我建设、自我投入、自我管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4建立队伍,完善制度 从长远建设需要出发,以村屯为单位,建立健全环境卫生管理队伍和各项规章制度,完善长效管理机制,不断巩固新农村建设环境综合整治成果。

3.细化环境综合整治各项建设任务

要按照“四清、四改、两化”的总体要求,细化和落实各项新农村建设环境综合整治建设任务。具体有20项:

3.1道路建设 通村、通屯的道路和屯內巷道实行水泥路、油路硬化,道路两侧建有畅通的排水沟并及时清除污物,农户庭院保持整洁。做好道路清扫保洁工作。

3.2.房屋整修 泥草房改造成节能环保新式农居砖瓦房,有条件的对旧砖瓦房统一换彩钢瓦、墙面抹水泥粉刷涂料,更换塑钢窗。

3.3大门院墙 做到统一规划、整齐美观。有条件可进行统一改造,定做铁大门,统一修砖墙、水泥墙面、水泥柱栏杆、铁栅栏、铁丝网栏。也可建设生态榆树墙。

3.4柴草垛堆放 远离村屯,整齐规整,统一堆放在下风头。

3.5垃圾处理 实行户收户集,统一堆放、转运和填埋,做到日产日清。主要村屯(含公路、铁路沿线和旅游景区等村屯)设有垃圾箱和垃圾堆放点。

3.6清理粪堆 清除村屯内、道路旁大小粪堆,选择村屯外适宜地方合理堆放。

3.7卫生厕所 推广粪尿分集式生态无害化卫生厕所、沼气厕所等多种类型,保证通风、清洁、无污染。有条件的建设室内水冲卫生间。中心村屯要建标准化公共卫生厕所。

3.8清洁能源 结合改厨,积极推广沼气池、秸秆汽化炉、秸秆气化站,积极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推广节能吊炕或“地火龙”。

3.9人畜分离 结合改圈,推广建设远离村屯的畜禽养殖小区,推进牲畜、家禽标准化集中饲养,逐步杜绝散放散养。做好畜禽粪尿无害化处理。

3.10安全饮水 保证村屯地表水和地下水没有污染,无异味、臭味,排灌沟、渠,河、湖、水塘等里边的水保持清洁。饮用水没有高氟、高砷、高汞和其它有害物质超标,有条件的推广引用自来水。

3.11绿化美化 绿化美化村屯,创建绿色家园。道路两侧及村屯四周、荒山、荒坡、荒滩、荒沟种植树木,巷道两侧及庭院前后有序种植花、草和树木,有条件的打造村屯景观带。

3.12村屯亮化 有条件的村屯实施亮化工程,主要街道、巷道和庭院大门两侧设立路灯,主要街路的商铺、企业设置美观灯饰。积极推广节能灯和太阳能灯。

3.13村屯小流域 村屯内流经的小河流,河岸两侧砌浆砌石,河道清理干净,河岸上边要绿化美化,铺好人行道。

3.14村部等建设 村部、村卫生所、村小学和其他公共服务场所,房屋院落建设新颖美观,绿化美化层次分明,室内外卫生整洁,办公物品摆放整齐有序。

3.15健身广场建设 按照城建部门绘制的效果图,建设健身广场,广场硬化,艺术性地种植花草树木、修建桥涵、水系、雕塑,配套各类体育健身设施。

3.16广告标语 村部、健身广场等地方可设美观整齐的村务公开栏、各种宣传栏,主要街道两侧院墙可粉刷醒目的宣传标语,也可绘制各种有益健康、文明、向上的宣传画。

3.17功能分区 以村屯为单位,进行合理规划、功能分区建设。有条件的可划分生活居住区、工业开发区、特色农业园区、畜禽养殖小区、办公健身区等。有旅游条件的,还可划分旅游景观区。

3.18集市管理 有农贸市场或定期集市的村屯,要设立指定的贸易场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卫生管理,保证道路畅通。

3.19旅游景点 有自然景观、古迹、旅游景点的村屯,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环境卫生管理,确保旅游舒适和安全。

3.20其它方面 保证村屯内无乱搭乱建、乱摆乱放、乱泼乱倒现象,管理有序。无违法焚烧秸秆垃圾等现象,空气质量好。没有发生环境污染事故和破坏生态环境事件,杜绝随意砍伐林木、破坏草原、开山采矿、乱挖中草药及捕杀国家保护的野生动物。积极消灭村屯及室内外老鼠、蟑螂、蚊子和苍蝇,提高公共卫生水平。

4.强化环境综合整治的推进措施

开展新农村建设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必须精心组织、科学谋划、全力推动,确保各项任务顺利完成。

4.1加强领导,纳入日程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切实把新农村建设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纳入重要日程,加强部署,统筹安排,明确任务目标,落实工作责任,形成一级抓一级、齐抓共管的局面。各地每年都要在春秋各规定1个月时间作为环境整治月,进行集中整治、突击攻坚、重点突破。

4.2广泛宣传,营造氛围 要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开展新农村建设环境综合整治活动的重大意义,多渠道、多侧面宣传报道环境整治先进典型,利用图片、展览、现场观摩、介绍经验、文艺表演、新旧村面貌对比等多种形式展示环境整治取得的重大成果,努力营造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

4.3加大投入,提供支持 要充分利用国家扩大内需、增加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加大民生改善力度的有利契机,多争取和谋划一批农村道路、清洁能源、基础设施、村屯绿化美化等建设项目,加快环境整治步伐。省、市、县三级在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中,都要安排一定额度的资金专门用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采取专项补助、以奖代投等形式,调动基层和农民群众开展环境整治的积极性。

4.4建章建制,规范管理 要建立健全村屯环境卫生管理的长效机制,完善村屯环境卫生管理村规民约,约束不卫生、不文明、不健康行为,提高农民的环境意识、卫生意识和公共道德意识。要建立保洁制度,落实农户包保责任,保证街路、巷道、庭院、村屯整体干净。建立每周一次的全民卫生日制度,集中搞好室内外卫生,不留死角,彻底解决农村脏乱差问题。

篇4:三亚市农村公路建设质量年活动实施方案

海南省三亚市政府下发《2016年农村危房改造实施方案的通知》,通知提出农村危房改造任务800户,2016年11月30日前完成所分配的危改任务,并根据等级获得相应的补贴。以下为通知全文:

为了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农村危房改造力度的部署和根据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省委、省政府2016年为民办实事十大事项》(琼办发〔2015〕64号)要求,加快推进三亚市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以人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宗旨,以解决三亚市农村困难群众的基本住房安全问题为目标,依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开展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加快改善三亚市农村困难群众的居住条件。同时,结合美丽乡村的建设,全面加强农村危房改造的风貌管理,提升农村住房的整体形象。

(二)基本原则

1.因地制宜、经济实用原则。农村危房改造要从当地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量力而行,大力推广节能材料和技术,确保改造后的房屋经济、美观、适用、节能、防风抗震,能满足农村困难群众的基本居住要求。

2.最贫困、最危险原则。不搞普惠制,把本地经济最困难、住房最危险作为危房改造对象确定的必要条件。同时充分尊重农村困难群众的意愿,充分听取他们的意见,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3.统筹规划、重点安排的原则。危房改造要符合村镇规划,优先安排利用原宅基地、闲置宅基地和村内空闲地,避免土地、资金的浪费。要结合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部署,推动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危房改造。

4.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政府扶持农户对危房进行改造,坚持政策公开、申请审核程序公开、审批结果公开、补助标准公开,并接受审计和社会监督。

二、目标任务和分解

2016年海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发展改革委员会、省财政厅联合下达三亚市农村危房改造任务800户。经摸底调查三亚市农村住房的危房存量已不多,故今年800户危房改造任务分为D级150户和C级650户,各区政府、管委会应于2016年11月30日前完成所分配的危改任务。

三、2016年三亚市危房改造补助标准

符合规定条件,并于2016年11月30日前完成危房改造的农户可获得财政补贴,补助标准为:

(一)D级

少数民族普通贫困户每户补助3.5万元; 汉族普通贫困户每户补助2.5万元; 民政扶持对象每户补助4.5万元; 残疾人家庭每户补助4.5万元。

极度困难户每户补助6万元(如家庭有两位以上含两位重大疾病或伤残患者)。

(二)C级

补助标准为1.5万元(不分少数民族和汉族)。

四、实施工作内容及要求

(一)制定实施工作方案

各区政府、管委会要根据市政府2016年农村危房改造任务安排,3月底完成制定具体实施工作方案,做好组织分工,明确目标任务、责任和工作措施等。同时,实施方案还应包括申请条件、申请程序、审批程序、报建程序、完工时间、质量标准、监督检查、绩效考核、档案资料、补助资金标准及拨付条件等内容,方案报市农村危房改造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二)改造范围及补助对象

改造范围是指地处本市各区政府、管委会所辖的行政村危房贫困农户。补助对象是指具有当地农村户口,并自愿申请进行危房改造的农户。重点是居住在危房中分散供养的五保户、低保户等民政扶持对象、贫困残疾人家庭和其他农村贫困户,同时,结合精准扶贫项目协助贫困户摆脱旧危房;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提升农村住房的风貌管控。

1.各区政府、管委会应对本区域范围内的危房户情况进行全面普查,并根据实际情况分

类统计汇总。各区政府(管委会)危改部门根据当地农户人均年纯收入确定是否是贫困户,要有相应村委会及区政府收入证明等资料。

2.确定补助对象需严格执行农户自愿申请、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民主评议、村(居)委会审核、区政府(管委会)审批的认定程序。

3.建立健全公示制度,做好补助对象基本信息和各审查环节结果的适时公示及公示资料的收集存档工作。

(三)改造方式

1.D级危房改造以农户自拆自建为主。拆除重建住房面积以满足基本居住为主,原则上改造后的住房建筑面积要达到人均13平方米以上。为确保所改造的危房能符合当地农民的需求,对于不超过报建规定的“占地面积不超过175平方米,房屋建筑面积不超过270平方米、层数不超过三层”的均可享受政府补贴;要为危房改造户将来扩建住房预留好接口,防止群众盲目攀比、超标准建房。同时,农户自建中确实有困难并有代建意愿的,各区政府、管委会可推荐有资质的施工队伍进行代建或统建。

2.C级危房属于修缮加固。各区政府、管委会根据各自实际情况,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加强特色风貌建设等工作,以自然村为单位安排改造。

(四)改造程序

1.危房鉴定:各区政府、管委会要将任务尽快分解到各个村委会,并落实农户名单,由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委托具有资质的鉴定机构进行鉴定,并出具报告,经鉴定符合D级或C级危房条件的农户方可进行改造申请。

2.农房报建:农村危房改造应当符合村镇规划,对于纳入国家及省农村危房改造计划的农户,必须按《海南省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海南省农村居民建房审批办法》和《海南省农村居民建房指导意见》等有关文件履行农房报建手续,经审核符合规定后方能进行建设。各有关部门应为农房报建提供便利,简化程序,并按相关规定对报建费用予以减免。改造后农户住房产权归农户所有,并根据实际做好产权登记。

3.施工管理:农户可以选用市规划、住建部门推荐的通用图或有资质单位的设计方案,并严格按照通用图或设计方案进行施工,不得擅自更改。农户自行选择设计的,设计方案应当符合抗震要求,符合农民生产生活习惯,体现民族和地方建筑风格,注重保持田园风光与传统风貌。各区政府、管委会在改造过程中要加强对项目建设质量安全监督,聘请有

资格的监理员深入改造现场,加强对地基基础和主体结构施工的旁站监理,为改造户提供技术服务。要加强对施工单位、承包人和工匠的管理,督促建设各方严格落实质量安全责任,落实改造房屋保修和返修责任。

4.完工验收:改造住房完工标准为:房屋主体结构完工、外墙装饰完工、门窗安装完善、拆除外脚手架、平整周边场地,达到基本入住要求。维修加固的房屋要有特色的外立面改造,符合当地民族特色和时代风貌。完工验收由改造户提出申请,参照《海南省农村危房改造绩效评价办法》(琼建村〔2014〕618号)要求,区政府(管委会)负责组织,由区危改部门制定验收方案,协同区住建、区规划、区国土部门及村委会负责人和户主共同参加验收,逐项检查和填写验收表。需检查项目全部合格的视为验收合格,否则视为不合格。凡通过验收的房屋可进行竣工验收备案,悬挂改造标识牌,拍摄照片并归档。并在一周内全额拨付补助款,凡验收不合格的,需要整改合格后才能全额拨付补助款项。

(五)改造要求

1.加大宣传引导:积极宣传农村危房改造政策,认真听取农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及时研究和解决反映的困难和问题,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参与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的积极性,各区政府、管委会要设立农村危房改造举报电话,在各村村务公开栏显著位置公示,并对农民群众反映的问题及时处理答复。要积极宣传和普及农房抗震加固常识,有效提升农房抗震防灾能力的作用,集中力量加快解决农房抗震安全问题。

2.强化质量监管:各区政府、管委会要完善农村危房改造质量安全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农村危房改造抗震安全基本要求(试行)》(建村〔2011〕115号)和《农村危房改造抗震安全基本要求(试行)》。各区政府、管委会要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加强对农房施工的指导和审查,从规划选址、设计方案、原材料和构配件使用、施工作业、竣工验收等环节着手,全程加强质量安全巡查与指导监督。对发现有不符合基本建设要求的当即告知建房户,并提出处理建议和做好记录。

3.加强农村危房改造风貌管控:根据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加强农村危房改造特色风貌建设的通知》(琼建村〔2015〕93号)要求,在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工作中,与打造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加强特色风貌建设,特别是房屋外形设计、造型、装饰和色彩使用方面尽量做到突出本地特色,又实用、美观、大方。市规划、住建部门可推荐改造设计图集,由各区政府、管委会危改部门指导农户选用。市危改办将对选用市规划、住建部门推荐图

集的改造户给予1万元奖励,奖励资金由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直接拨付。各区政府、管委会在实施农房建设风貌管理工作中,汇总设计图集、风貌管理要求、实施风貌管理的危房改造户比例情况,并于年底前报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危改办。

4.完善改造户信息档案管理:各区政府、管委会要按照《关于建设全国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农户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的通知》(建村函〔2009〕168号)要求,完善危房改造农户纸质档案。各区政府、管委会负责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的部门要实行动态跟踪管理,及时掌握各改造户的改造进度,填写和完善农户纸质档案,实行一户一档,批准一户,建档一户。每户农户的纸质档案必须装订成册,农户档案资料包括:房屋鉴定书、家庭所有成员身份证复印件、五保(低保、残疾)证明等复印件、农户收入证明、农户纸质档案表、农户个人书面申请、农户申请审批表、各级公示、协议、危房改造前、中、后的对比照片、竣工验收、补助资金发放证明等有关资料。建立健全真实、完整、准确录入系统。各区政府、管委会需安排专人将农户申请的纸质档案信息录入全国农村危房改造农户档案管理信息系统,按照绩效考评和试行农户档案信息公开的要求,加快农户档案录入进度,提高录入数据质量,加强对已录入农户档案信息审核与抽验,合理处置系统中重复的农户档案。

5.严格资金管理和拨付:根据各区政府、管委会意见,三亚市住房城乡建设局负责做好危改任务安排,市财政局负责做好危房改造补助资金的安排,按任务及时拨付到各区政府、管委会。各区政府、管委会要按照《海南省2009年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琼建村〔2009〕211号)的有关规定加强农村危房改造资金的使用管理。政府补助资金实行专项管理、分账核算、专款专用。要健全内控制度,严禁截留、挤占和挪用。按规定时间节点完工并通过验收的改造户可申请领取补助资金,由各区政府、管委会经“一卡通”的形式直接拨付给补助对象。

五、工作制度

(一)确定D级危房改造户

各区政府、管委会须3月30日前上报D级危房改造户名单给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危改办,4月初开始统一进行危房等级鉴定工作。

(二)定期的月信息报告制度

各区政府、管委会负责农村危房改造的部门要严格执行项目进度月报制度,于每月25日前应将当月农村危房改造的进度、存在的问题和有关建议措施等情况,形成书面报告市

农村危房改造领导小组办公室。市危改办汇总后报市政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做到动态跟踪与监督管理。每月进度缓报或不报的将在年终绩效考评时扣除相应分值。

(三)监督检查制度

农村危房改造实施全程监管和绩效评价。各区政府、管委会要主动接受纪检监察、审计和社会的监督。市财政局将不定期对资金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市危改办要不定期抽查各区政府、管委会在落实危房改造过程中的具体环节,同时建立健全投诉举报渠道,及时收集和处理群众举报信息,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严肃处理,问题严重的将按程序追究责任,确保合理合规的完成农村危改任务。

篇5:三亚市农村医疗救助实施办法

第一条 为建立我市农村医疗救助制度,规范农村医疗救助审批程序,根据民政部、卫生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农村医疗救助的意见》,特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农村医疗救助制度是政府拨款和社会各界自愿捐助等多渠道筹资,对患大病的农村五保户和特困户家庭成员实行医疗救助的制度。

第三条农村医疗救助对象是本市常住农村户籍村民,持有五保供养证和救助证的五保户、特困户家庭成员。

第四条农村医疗救助对象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的个人缴费部分,(年人均标准10元)从财政预算的农村医疗救助基金中支付,由镇、区合作医疗管理工作站配合镇(区)民政部门统一办理有关手续。

第五条 农村医疗救助以在农村合作医疗市内定点医疗机构就医为前提,区别门诊医疗和住院医疗,救助标准按人年累计,享受合作医疗报销后余下住院医疗费并累计金额超过起付线的,可申请享受医疗救助,住院医疗救助额封顶线为3000元。

(一)孤儿、五保户:门诊就医,医药费每人每年累计在250元内给予全部救助;住院就医,未达到合作医疗规定补偿起付线的医疗费用,其农村医疗救助起付线为零元,并免住院押金,实报实销,享受合作医疗补偿的,其报销后余额在救助封顶线3000元以内给予救助。镇、区对孤儿、五保户住院治疗期间,生活不能自理的,应指派人员照料,并给予一定的补贴。

(二)特困户:其住院的医疗救助额按享受合作医疗报销后的余额给予确定起付线,起付线标准为:卫生院住院为150元;在市级医院住院为200元;在市级以上医院住院为250元。超过医疗救助起付线以上的合作医疗报销余额,扣除起付线按50%给予支付,全年个人累计原则上不超过医疗救助封顶线。

第六条农村医疗救助实行属地管理,分级审批,门诊医药费的救助资金由镇(区)民政部门审批结付;住院费由镇(区)民政部门审核并上报市民政局审批后,其符合医疗救助部分的医药费用,由民政局直接下拨镇(区)民政部门由其支付。

第七条农村医疗救助按下列程序审批:

(一)由申请人(户主)向村委会提出申请,填写申请表,并提供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出具的医疗诊断书、医疗费用单据等有效材料,经村民代表会议评议同意后报镇(区)民政部门。

(二)镇(区)民政部门对上报的申请表和有关材料进行逐项审核,自收到申请表和有关材料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做出同意或不同意的审核意见,对符合医疗救助条件和审批权限的上报市民政局。

镇(区)民政部门根据需要,可采取上门入户、邻里、定点医疗机构访问等方式,对申请人的医疗支付和家庭经济状况等有关材料进行调查核实。

(三)市民政局应当自收镇(区)民政部门上报的有关医疗救助材料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做出同意或不同意的签署审批意见。对符合医疗救助条件的要核准其享受医疗救助金额。

(四)市和镇(区)民政部门对不符合享受医疗救助条件的,应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第八条《三亚市农村医疗救助证》是农村特困对象领取医疗救助资金的凭证,也是检查医疗救助资金是否发放到户的凭证,由市民政局统一核发。每户一证,每年审核一次,每月在确定救助对象后,要重新编造一次救助对象花名册,要做到花名册、救助证、领款签名表三者一致。每年建档存查花名册、领款签名表、统计表一式三份,镇(区)民政部门和市合管办、市民政局各存一份。

第九条市人民政府在财政部门建立独立的农村医疗救助基金,由市财政按实际需求列入预算。基金来源包括财政拨款、彩票公益金、社会各界自愿捐助、利息收入等。

第十条市级财政部门在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中建立农村医疗救助基金专户(简称“农村医疗救助基金专户”),用于办理资金的汇集、核拨、支付等业务。市、镇(区)民政部门设立“农村医疗救助基金专户”,用于办理资金的核拨、支付和发放业务。

第十一条 农村医疗救助资金收支计划由市民政局函给市财政局后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财政局每月按计划(或用款报告审批)从“农村医疗救助基金专户”中拨款给市民政局设立的“农村医疗救助基金专户”管理,然后根据各镇(区)救助情况将款拨到各镇(区)民政部门设立的专户兑现给救助对象。市民政局定期向市财政局和省民政厅报送收支计划执行情况。

第十二条市、镇(区)两级财政预算安排资金按季统一拨至市级财政部门“农村医疗救助基金专户”。经批准用于农村医疗救助的彩票公益金应及时由财政专户划拨到“农村医疗救助

基金专户”。市级财政部门收到上级补助资金之后及时全额划拨至“农村医疗救助基金专户”。社会各界的捐款及其他各项资金及时交存市级财政部门“农村医疗救助基金专户”。第十三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发生的医药费用不属农村医疗救助基金支付的范围:

(一)因违法犯罪、酗酒、故意自伤、服毒、自残、自杀、交通事故等所致医药费用;

(二)经鉴定属医疗事故或已经发生医疗纠纷尚未经过鉴定的;

(三)使用《三亚市新型合作医疗基本药物目录(试行)》之外药品的费用;

(四)无有效转院手续住院治疗或在非合作定点机构就诊后所发生的住院医疗费用;

(五)与疾病无关的检查费、治疗费和处方药品及诊断不符的药品费用。

(六)医疗救助基金不予支付的生活服务项目和服务设施费,诊疗项目等,参照《三亚市新型农村合作制度医疗实施办法(试行)相关内容执行。

第十四条农村医疗救助工作在当地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由民政部门管理,并组织实施,有关部门要各负其责,积极配合,共同抓好落实。

(一)民政部门要认真调查研究,掌握情况,建章立制,完善程序,并做好综合协调工作;要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实行医疗救助公示制度,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

(二)财政、审计部门应对医疗救助资金实施监管和审计,确保医疗救助资金按时拨付和合理使用。

(三)卫生、物价部门、合作医疗管理机构,应加强对提供医疗救助服务的医疗机构等的监督管理,统一药品价格,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如实提供情况,配合医疗救助工作调查。

第十五条本实施办法由市民政局负责解释。

篇6:三亚市农村公路建设质量年活动实施方案

(市民宗局

二OO六年七月二十日)

为全面贯彻落实全省民族地区民房改造工作会议精神,根据《三亚市2002—2006年扶贫开发规划》和农村少数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历史任务和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把民房改造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紧密结合起来,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组织社会各界力量,加大民房改造工作力度,不断改善少数民族群众居住条件,为加快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

二、工作目标

(一)、根据省的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市的实际情况,2006至2007这两年是我市基本完成民房改造的攻坚期限,2008年后茅草房改造也将以群众自力更生的形式转变。

(二)、今年全市民房改造任务为1000户,各镇要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民房改造工作的指导思想和要求,以“2003年5月22日止全市农村少数民族茅草房居住普查登记户”为基数,认真制定本地区民房改造工作方案,加大工作力度,把民房改造任务量化分配到各个村委会、自然村,力争完成今年民房改造工作任务。

三、主要措施

(一)明确责任,加强领导

成立三亚市民房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市民房改造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市政府副市长王诚安担任;副组长由黄春梅(市民宗局局长)、岳 进(市财政局局长)、林由俊(市审计局局长)、曾清泉(市规划局局长)、欧桂芳(市建设局局长)、宫建国(市农业局局长)、王忠江(市监察局局长)等担任。市民房改造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市民房改造办公室(在市民宗局),办公室主任由市民族宗教事务局局长黄春梅兼任,其成员由市民族宗教局民族经济发展科人员组成,具体负责全市民房改造的日常工作。

(二)做好综合服务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1、各镇民房改造工作领导小组要认真做好对基本备好建房材料,正在动工兴建和需要申请建房物资材料的建房农户的统计报表工作,全面准确掌握现有茅草房居住户的建房情况,杜绝重报漏报现象。

2、市民房改造办公室要认真搞好建房农户物资材料供应的审批工作。审批程序是:农户备好建房材料后,由各镇民族助理员统计核实并填写“三亚市农村少数民族建房登记表”,经各镇分管民房改造工作的领导签名,方可上报市民房改造办公室审批。

3、市民房改造办公室可根据各镇的民房改造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对不属于民房改造补助对象的建房农户,要报市政府分管领导审批后,方可从市民房改造机动资金中予以补助。

(三)发动社会力量支持,抓好经济建设促进民房改造

1、各镇党委政府要积极动员社会各界力量,从财力、物力上大力支持民房改造工作。特别要发挥市直机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包点单位的力量,争取包点单位从资金上支持建房群众。

2、各镇党委政府要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拓宽农民经济收入渠道,不断积累建房资金,为民房改造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四、补助标准和资金管理

(一)、民房改造工作实行以农户自筹建房资金为主,政府补助为辅的方针。坚持“先建先补,不建不补,”的原则。今年市政府给予每个建房户补助标准为5000元。补助款主要用于购买红砖、钢筋等建筑材料。对已自筹资金建好房子并符合补助条件的建房农户给予适当的现金补助。

(二)、将民房改造资金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资金捆绑使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建设国际性热带滨海旅游城市的重要战略任务.对于整体改造,统一规划、设计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村庄优先落实建房资金,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顺利进行,把我市广大农村建设成为生机勃勃、环境优美、和谐安康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三)、改造办公室要根据省、市民房改造专项补助资金安排的计划,严格民房改造资金管理审批程序,设立专款帐户,实行专款专用。

(五)、市民房改造办公室要积极配合省、市财政部门对民房改造补助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检查监督,保证民房改造补助资金或建房材料及时发放到位,真正落实到建房农户上。对挪用、挤占或变相使用民房改造资金或占用建房材料的单位和个人,要追究法律责任。

五、工作要求

(一)、切实加强领导。各镇要成立相应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民房改造工作的组织领导,实行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领导小组成员由5人组成,具体负责本镇的民房改造工作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确保民房改造工作任务的完成。

(二)、各镇民房改造工作领导小组要认真做好民房改造宣传发动工作。积极引导群众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克服等靠要思想,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精神,增强建房创新意识,积极参加民房改造。

上一篇:白岩小学教师技能大赛活动方案下一篇:开学典礼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