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学院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2024-06-08

外交学院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精选8篇)

篇1:外交学院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外交学院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一、招生规模与学制

1.20拟面向全国招收硕士研究生310名。其中学术型210名,专业型100名。根据国家政策,所有纳入国家计划的研究生都要缴纳学费,国家和招生单位通过设立奖学金、助学金、助学贷款、三助岗位、绿色通道等制度,建立多元奖助体系,提高研究生待遇水平。我院具体学费标准和奖助体系另行公布。

2.我院部分专业可接收推荐免试生,欢迎获得推荐免试资格的学生报考我院,具体申请办法在《外交学院年招收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章程》中公布。

3.学制。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英语)专业和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学制为三年,其他专业学制均为两年。

二、报考条件

报名参加全国统一考试,须符合以下要求: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二)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三)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招生单位规定的体检要求。 具体标准参照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

(四)考生必须符合下列学历等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录取当年9月1日前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一般应有学士学位。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一般应有学士学位。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从毕业后到录取当年9月1日,下同)或2年以上,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且同等学力人员报考还必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①所学专业与报考专业相同或相近;

②在国家核心期刊上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过两篇以上(含两篇)与所报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

③具有大学英语六级证书或大学英语六级成绩达到550分以上。

以同等学力报考者通过初试后,须加试两门本科专业基础课,加试科目在通知复试时公布。

4.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5.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五)报名参加法律硕士(法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除以上条件外,还须符合下列条件:

之前所学专业为法学专业(仅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法学门类中的法学类专业[代码为0301]毕业生。

(六)报名参加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符合第(一)、(二)、(三)项的要求。

2.大学本科毕业后有3年及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或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有5年及以上工作经验,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或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并有2年及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

三、报名

1.考生报名时应实事求是,仔细核对本人是否符合报考条件,报考资格审查将在复试阶段进行,审查现场确认截止日期(11月12日)前是否具备相关报考资格,凡不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将不予录取,相关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2.报考我校的考生均须在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上报名(网址:yz.chsi.com.cn/),报名时间按教育部统一规定,逾期不再补报,也不得修改报名信息。应届本科毕业生原则上应选择就读学校所在省(区、市)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手续。其他考生原则上应选择工作或户口所在地省(区、市)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手续。

四、考试与录取

1.入学考试分初试和复试两部分。初试在考生所选择报考点进行,时间为12月26-27日,复试在外交学院统一进行。

2.初试成绩公布后,我院将根据教育部有关进入复试的基本要求,结合本院实际情况按专业确定复试分数线和复试名单。复试采取差额办法。

3.复试后,我院根据国家招生计划,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基本原则,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宁缺毋滥。

4.简章所列各专业招生人数仅为计划,在录取时可根据实际报考情况和考生考试成绩做相应调整。

5.应届本科毕业生如未能按期毕业,取消入学资格。

五、其他事项

1. 有关我院2016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入学考试参考书目、报考说明附后。

2.复习资料无指定版本,简章中所列书目仅供参考,并非考试范围。我院研究生招生办公室不举办任何形式的辅导班,不提供任何参考书及复习资料,也不代为办理采购。

3.考生在报考及录取期间,有关招考问题可通过电话(010-68323297)和电子邮件(yzhb@cfau.edu.cn)直接向我院研究生招生办公室咨询。考生所反映的有关问题我们将通过校园网回答或发布相关信息,欢迎大家经常浏览我院主页。

4.凡报考我院的考生,如有任何问题,如查询招生简章、招生进度、初试成绩、复试情况、录取情况等均可在我院校园网上进行。成绩单及复试通知也只在网上公布,不再函寄。

5.我院公共管理硕士、法律硕士(法学)专业招生简章另行公布,请及时查阅相关信息。

6.我院研究生招生办公室对本简章规定及相关招生问题有解释权,如有政策调整,另行公布。

篇2:外交学院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学校代码:10040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展览馆路24号

电话:010-68323297

传真:010-68323297

邮政编码:100037

一、招生规模与学制

1.拟面向全国招收硕士研究生220名。

2.我院各专业均可接收少量推荐免试生,欢迎外校有推荐免试资格的学生报考我院,具体申请办法详见网上通知。

3.学制。英语系的相关专业为三年,其他专业均为两年。

二、报考条件

报名参加全国统一考试,须符合以下要求: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2.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情况之一:

(1)国家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的应届本科毕业生。

(2)国家承认学历的往届本科毕业生(须获得学士学位)。

(3)同等学力人员,包括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以及获得国家承认的大专毕业学历有两年以上(从大专毕业之日到录取当年的9月1日)工作经历者。同等学力人员报考还必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①所学专业与报考专业相同或相近;

②在国家核心期刊上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过两篇以上与所报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

③具有大学英语六级证书或大学英语六级成绩达到550分以上。

以同等学力报考者通过初试后,须加试两门本科专业基础课,加试科目在通知复试时公布。未获得学士学位的往届本科毕业生,报考条件与同等学力者同。

(4)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的人员(只能报考委托培养或自筹经费硕士生)。

(5)在校研究生征得所在学校同意可以报考。

3.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1969年8月31日以后出生者),报考委托培养和自筹经费的.考生年龄不限。

4.身体健康状况符合规定的体检标准,标准参照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

三、报名

1.考生报名时应实事求是,仔细核对本人是否符合报考条件,报考资格审查将在复试阶段进行,凡不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将不予录取,相关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2.实行全国统一网上报名,具体报名时间和办法请注意网上通知。

3.考生可选择全国任一报考点就近报名考试。

四、考试与录取

1.入学考试分初试和复试两部分。初试在考生所选择报考点进行,时间约为1月中下旬,具体由教育部统一发布;复试在外交学院统一进行,时间为4月中下旬。

2.初试成绩公布后,我院将根据教育部有关进入复试的基本要求,结合本院实际情况按专业确定复试分数线和复试名单。复试采取差额办法。

3.复试后,我院根据国家招生计划,本着宁缺毋滥的原则,严格按照考生入学考试成绩(含初试和复试),结合考生综合素质以及身体健康状况择优录取。

4.简章所列各专业招生人数仅为计划,在录取时可根据实际报考情况和考生考试成绩做相应调整。

5.应届本科毕业生入学时交验本科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两证不全者取消入学资格。

五、其他事项

1.报考英语系的考生,凡二外是德语和西班牙语的入学后将改学二外法语或二外日语。

2.考生在报考及录取期间,请不要与导师联系,有关招考问题可通过电子邮件(yzhb@cfau.edu.cn)直接向研究生招生办公室咨询。考生所反映的有关问题我们将通过校园网回答或发布相关信息,欢迎大家经常浏览我院研究生部主页(www.cfau.edu.cn/yanjiusheng)。

3.复习资料无指定版本,简章中所列主要书目仅供参考,并非考试范围。我院研究生招生办公室不再提供任何参考书及复习资料,也不代为办理采购。

4.我院从不举办任何形式的辅导班,与考试范围、内容及所用教材有关的问题我处也概不回答。考试样题已在网上公布,招办不再印制和提供历年试题。

5.凡报考我院的考生,如有任何问题,如查询招生简章、招生进度、初试成绩、复试情况、录取情况等均可在我院校园网上进行。成绩单及复试通知也只在网上公布,不再函寄。提醒大家充分利用网上资源,有关研究生招生信息将在研究生部主页(www.cfau.edu.cn/yanjiusheng) “招生办公室公告”栏目内发布。

篇3:外交学院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一、影响工程硕士招生质量的因素

1. 国家对在职工程硕士招生的制度规定。

(1) 招生条件过度强调学士学位。根据国务院学位办文件, 一所高校录取具有国民教育系列大学本科毕业学历但未获得学士学位的人数, 不得超过本校当年录取限额的10%。按此规定, 一所高校录取100名工程硕士研究生, 只能有10名为具有国民教育系列大学本科毕业学历但未获得学士学位的考生。而现实情况是, 大量已经参加多年工作并通过自考、函授等方式拿到本科学历的工程师们, 由于曾一直处于精英化的大学教育时期, 没有拿到学士学位。但他们工作出色, 有很强的工作经验并在实际工作中发现许多问题, 希望继续深造来解决这些技术难题, 由于10%的条件限制, 使得无学士学位考生的录取分数线大大高于有学士学位的考生的录取分数线。这些考生没有拿到学士学位并不代表他们的理论水平或者工程实践能力差, 事实恰恰相反, 他们不仅具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 而且在努力学习新的知识, 在国家统一组织的GCT考试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2) 录取分数线单一, 对不同地区没有区别对待。在职工程硕士采取的是统一划线, 对西部地区没有区别, 仅在文件中规定“新疆、西藏地区不参加GCT成绩百分位排序”。培养在职研究生, 对少数民族地区、边远山区、经济欠发达地区来说, 是提高当地人员综合素质的很好途径。但东部发达地区和西部地区统一划定一条线, 而且分数线一直偏低, 导致在职研究生的质量很难保证。 (3) 允许录取GCT成绩百分位在30%以下人员。国家允许高校录取GCT成绩百分位在30%以下的考生降低了在职研究生的招收质量。虽然国家对高校录取GCT成绩百分位在30%以下的考生数量有具体规定, 并且区分了西部高校、西部考生以及不同工程领域给予了不同的招生名额, 但是, GCT考试成绩百分位30%以下的分数过低, 400分的总分, 后30%的分数一般在180分以下。如果录取如此低分考生, 质量确实难以保证。

2. 在职工程硕士生源组织的力度和政策。

我们强调在职工程硕士的招生质量, 生源的组织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只有组织好的生源才能有效的进行学员的选择, 从而保证招生的质量。影响一个学校生源数量和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一个学校的声誉、学校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性和质量等都影响到考生对一个学校的选择;学校的各项政策也会影响到师生员工对组织好生源的积极性等。

3. 国家联考和学校专业课笔试与面试的水平。

要保证在职工程硕士招生质量, 科学的选拔方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考试题目的难易度、灵活度, 面试题目的难度、面试技巧的把握都将影响到对在职工程硕士的选择。国家和学校必须通过不断实践寻求合理的适度的测试方式。

二、实现在职工程硕士研究生招生质量的保障措施

影响工程硕士招生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本文将主要从招生方面探讨保障工程硕士质量的方法。

1. 树立全方位的招生理念。

(1) 以追求在职工程硕士招生质量为目标。要树立全面的招生理念, 以高质量为目标。不能片面追求招生数量, 忽视招生的质量。学校的声誉是最重要的, 我们要培养出社会评价度很高的在职工程硕士研究生, 只有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更优秀的在职员工报考。 (2) 结合行业特点和办学优势, 实现人才资源利用的最大化。要积极结合行业特点和办学优势寻求高质量生源。以南京邮电大学为例, 该高校六十多年来培养的大量人才分布在电信、移动、联通等运营商和大型通信企业, 电子信息的高速发展, 使企业对员工知识更新要求越来越高, 要利用这些校友资源, 一方面为企业培养人才, 一方面扩大高校在职工程硕士研究生的生源。 (3) 考虑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实现用人单位利益的最大化。在考虑扩大工程硕士生源的基础上, 也要从用人单位利益的最大化入手, 为企业考虑, 将科技与实际应用相结合。要建立学校和企业的长期合作关系, 不仅在工程硕士的培养上合作, 还要考虑毕业生的分配和科研项目等各方面合作, 要和企业建立良性的长期合作关系, 在课程设置、课时安排等方面充分听取企业的意见。 (4) 真正为在职工程硕士考虑, 实现研究生个人发展的最大化。在办学理念中, 要考虑学校、企业, 同时也要考虑工程硕士本人的利益, 要实现研究生个人发展的最大化。不仅使他们真正学习到知识, 拿到硕士学位, 而且尽量不影响他们的工作, 减少学员的费用, 减轻学员物质方面的压力。

2. 展开招生宣传, 运用多种途径寻求高质量生源。

目前各学校在优秀生源争夺方面竞争激烈, 但从下列数据可以看出, 并不是工程硕士的市场已经处于饱和, 生源问题的症结在于社会需求处于潜在状态, 需要有效的强化和激活。“据推算, 目前全国有56.4万名高校教师以及约130万名研究机构、大中型国有企业的科技工作者不具备研究生学历。预计其中将有相当部分的人将通过非全日制的形式提高学历层次, 仅此两项就可以在2015年前每年稳定地提供10万名左右的非全日制研究生生源。”要从各个方面采取有效措施激活社会的潜在需求。 (1) 扩大招生宣传对象的范围。对南京邮电大学而言, 要从电信、移动公司等运营商向开发商等公司扩张。目前南京邮电大学的生源主要集中在电信、移动等运营商, 还有大量的本科毕业生集中在中兴、华为等开发商, 所以要扩大招生宣传的范围。 (2) 扩大招生宣传者的范围。做好招生宣传不仅是招生部门的事情, 也是全校的事情, 要形成人人抓生源, 人人关注招生质量的问题。学校出台相关政策, 让学校教工利用自己与企业的合作关系, 展开多方面的合作, 包括在职研究生的培养。 (3) 结合行业特点和办学优势, 扩大学校的特色宣传。以南京邮电大学为例, 该校是以工学为主体, 以信息学科为特色的江苏省属重点高校。“信息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五大内涵之一, 正好抓住社会发展机遇和南京邮电大学的办学特色, 吸引信息领域的有志之士在职攻读硕士学位。 (4) 利用优质的教学水平和培养质量做宣传。教学水平和培养质量是吸引生源的重要指标。南京邮电大学非常重视在职工程硕士的培养质量, 集中有着丰富教学经验具有高级职称的教授为工程硕士研究生讲授课程、指导论文。必须让考生了解学校培养的质量, 才能吸引到优质的生源。

3. 作好入学前考试选拔工作。

入学前考试选拔工作是对考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进行全面评价的重要环节, 是保证招生质量的关键因素。学校必须注重选拔质量, 对参与招生选拔的老师进行高标准筛选, 同时定期培训, 形成一直有丰富经验的面试团队。

4. 国家对在职工程硕士招生制度做必要的改革。

国家的招生制度是方向指挥棒, 决定着招生的范围和规则。国务院学位办正在酝酿在职工程硕士招生改革工作, 应在学位设限、分区对待以及成绩限定等方面进一步改进。如: (1) 区别东西部地区分开确定分数线, 同时根据每年考试的情况, 在现有基础上, 适当提高分数线。 (2) 取消录取GCT成绩后30%考生的情况。

摘要:随着全日制工程硕士的扩招, 如何采取有效措施, 稳定在职工程硕士招生数量和质量是一个颇受关注的问题。本文在分析影响招生质量各因素的前提下, 探讨了确保在职工程硕士招生质量的保障措施。

关键词:工程硕士,招生,质量保障

参考文献

[1]时伟.数量与质量关系辩证法——扩招后高等教育质量问题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 2001, (11) .

[2]张卫刚, 等.规范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 完善我国研究生教育体系[A].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新进展[C].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151.

[3]王万雨.非全日制工程硕士招生管理工作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电力教育, 2010, (18) .

篇4:硕士研究生招生制度研究综述

关键词:硕士研究生教育;招生制度;综述

中图分类号:G64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 (2011) 17-0241-02

根据美国、德国、俄罗斯等国的经验,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研究生教育的第一步便是甄选人才,即招生。近年来,我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话题因几次扩招受到空前关注,而研究生招生制度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

一、概念及现状

所谓“研究生"是指大专和本科之后的深造课程,统招研究生分为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根据《中国教育年鉴》(2008)所述,2007年全国共录取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420014 人,比2006年增长5.50%。其中硕士研究生361952人,比2006年增长5.89%。我国硕士研究生招生比例不断增加的同时,招生的重要性也得到研究学者的普遍认可。沈跃进(1992)认为研究生招生制度是研究生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常宝英(2009)认为研究生招生工作是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首要关口;董世平、徐国英(2010)认为研究生招生是研究生培养的入口,其生源质量之间影响到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二、国际上硕士研究生招生制度的研究

(一)美国

美国的高等教育成果举世瞩目,在研究生招生制度上也自成体系,为很多国家所效仿。沈跃进(1992)指出美国研究生招生工作由各高等学校自行进行,招生计划通常由研究院制定。招生类别从录取性质上分为正取生、备取生和试读生,按学习时间划分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类;郑浩(2004)指出美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成绩只是入学资格获得的一个必要条件而不是决定性要素,录取要综合考虑个人成绩、研究兴趣、研究潜能和教授推荐信;常宝英(2009)指出美国现行的研究生招生管理权呈现分离状态,且对申请人本科阶段的学习成绩和表现非常重视。

(二)英制下的英国、新加坡、香港

英国大学以其高质量的本科教育闻名于世界,它认为没有高水平的本科教育做支撑就无法发展研究生教育,故在研究生招生时比较重视本科就读的学校与学习成绩。在英制教育影响下的新加坡、香港亦是如此:胡丽娜(2008)指出新加坡研究生招生由各大学的各个学院录取,分为研究型和修课型;汪基德(2008)指出研究生入学没有全港统一的考试,申请时提交本科学位、英语成绩和个人研究计划一篇便可,这体现了对学生独立研究能力、创新意识培养的重视。

(三)德国

德国研究生教育在世界研究生教育发展史中有重要地位。但在德国,硕士研究生不属于研究生教育的范畴,研究生招生只指博士研究生。

(四)日本

日本经济的高速展与高等教育的发展有紧密联系。李旭(2006)指出日本研究生招生考试由外语、专业知识和口试组成,外语主要考察对学术期刊的翻译能力;王威(2008)指出日本以本科教育为主,从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扩大研究生招生范围,注重招生对象的多层次和多背景。

三、我国现阶段硕士研究生招生制度的研究

(一)硕士研究生招生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1、对招生制度问题的研究

吴佩林、魏勇(2004)认为现行的招生制度对招生工作人员缺乏有效的保护与监督机制;梁大战(2008)指出我国研究生招生的集权化管理使高校缺乏自主权。

2、对招生模式问题的研究

赵研(2006)把招生模式分为考试型和非考试型两种;杨晓晰(2009)总结了国家教委自1985年将招生计划管理体制改革后开始招收委托培养和定向培养研究生的意义。

3、对招生考试问题的研究

李旭(2006)在中日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比较研究中指出我国研究生招生考试形式过于单一;陈明灿(2006)指出有必要加大力度改革研究生的考试流程与人才选拔方式;张喜梅(2007)在中美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比较研究中指出我国对硕士研究生报名的年龄限制、单位证明等条件会导致不公平现象,自主出题的专业课成绩统一划线也没有可比性,导师在考试中的自主权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覃红霞(2008)指出我国研究生招生考试组织中统一与多样有矛盾,招考公平与扩大自主权有矛盾,教育公平与有效选拔人才有矛盾;岳爱武(2009)梳理了我国研究生教育从酝酿到现今考试制度的历史演变;卢洋(2010)指出现如今没有健全完善复试制度。

4、对考试科目问题的研究

我国硕士研究生招生主要通过考试的形式,其初试一般是外语、政治、专业课。李旭(2006)指出研究生考试内容过于片面,忽略了考生的综合素质;赵研(2006)认为公共课中的外语和数学难度太大,分散了学生的复习时间;张永泽(2007)指出招生考试初试自命题科目太多且难以统一,有必要由“四”改成“三”;梁大战(2008)指出考试科目的内容不合理;覃红霞(2008)指出招生考试科目设置的公共性与专业性有矛盾。

(二)对单一学科或学校招生的研究

硕士研究生招生分学校与专业进行,在众多研究生招生的研究中也有部分是针对单一学科或学校招生制度进行的研究。赵令湖、吕海燕(1998)针对地学类研究生招生制度改革进行了思考;晋建华等(2004)针对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招生进行初探,提出要注意考察报考者入学前的临床能力;董世平、徐国英(2010)针对兰州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的研究表明选拔优秀生源的重要性。

(三)前期研究的不足

1、研究内容不够全面

关于研究生招生制度从国外高等教育强国到我国都有比较丰富的研究,但内容上却不尽全面。对美国、德国、英国、日本、我国等研究生招生制度的研究基本限于招生考试,以下内容涉及较少,可进一步补充:

(1)招生模式

众多文献中,仅一篇文章论述了招生模式,并将招生模式分为委培型和定向培养型,但这样的分类并不完善。另一篇文章简略提到了招生模式,且分为考试型与非考试型,也不尽全面。我国研究生招生模式在外界看来比较混乱。例如,现如今存在的招生模式究竟有哪些类型,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委培、定向培养、专业硕士的招生有什么区别,公费研究生招生模式与奖学金制度的招生模式的区别等。

(2)对不同学科招生制度的单独研究

已有部分研究针对单一科学进行,但并没有体现不同学科招生的区别。由于不同学科对学生能力要求不同,统一的招生制度必然不利于学科发展。例如我国是否可以借鉴英制将研究生招生分为研究型和授课型的方式,是否可以借鉴香港对自然科学类与社会科学类招生的不同理念进行改革。

2、研究结果不够深刻

目前对研究生招生制度的研究结果仅体现在表层,还有待进一步深化。在批判我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制度不合理的同时并没有深刻的研究结果以证实这个观念,仅是重复表达现如今招生制度不利于人才培养,却未能用实证结果证明制度不利于怎样的人才培养,为什么不利于此人才的培养。纵使对国内外招生考试制度研究颇多,也未能就其考试方式、考试科目做具体研究,基本千篇一律的泛泛之谈。

3、研究方法不够丰富

研究生招生制度的研究并没有运用丰富的研究方法,甚至较少进行实证研究。在论述招生制度不适合人才培养的时候,不妨以研究生培养标准做效标进行实证研究,以数据分析证实招生制度的不合理。

(1)效度测量——实证招生制度是否真的不利于人才培养

借用对考试效度测量的方式,以研究生读研期间的研究成果做效标,并与其考研成绩做相关分析,得出区分度和效度。若是效度高,则证明我国研究生招生考试具有有效的筛选力;反之,则不利于人才培养。

(2)量表法——考查招生制度不利于人才培养的方面

倘若我国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不利于人才培养,那么可以通过测量研究生的各种指标是否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来证实招生制度阻碍了研究生培养的哪一方面。例如运用创造力量表测量创新性,智力量表测量智商,态度量表测量对学术研究的态度,满意度量表来测量对读研生活的满意度等。

(3)问卷法——进一步考查招生制度对不同专业研究生的有效性

问卷法可以在短时间内收集大量数据,研究生招生制度因不同专业、不同模式可能有不同的鉴别力。可以通过问卷收集信息,并运用统计软件交叉分析,得出招生制度的优劣在研究生培养上是否存在专业性、模式性的差异。

除此之外还有文献资料整理法、比较法等研究方法可以借鉴使用。

综上所述,从1992年到2010年,对国内国外的硕士研究生招生制度的研究已有一定成果,但仍有相当大的空白可以深入研究。既然研究生招生是研究生教育的第一步,那么笔者在此抛砖引玉,期待随着研究生招生制度的深入研究促进教育改革,不仅使我国培养出更多的优秀研究者,也可以吸引众多留学生来中国,使我国实现高等教育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的伟大目标。

参考文献:

[1]沈跃进.美国的研究生招生制度[J].中外高教研究,1992,(9).

[2]常宝英.研究生招生制度改革探析[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9,(17).

[3]董世平,徐国英.硕士研究生招生中的优秀生源选拔[J].学术纵横,2010,(4).

[4]郑浩,常思亮.实施研究生创新教育需要什么样的招生模式[J].扬州大学学报,2004,(3).

[5]胡丽娜.新加坡研究生教育及其启示[J].世界教育信息,2008,(9).

[6]汪基德,杨改学,周凤瑾.香港研究生教育的特点与启示[J].香港电教,2008,(10).

[7]吴佩林,魏勇.现行硕士研究生招生过程中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J].扬州大学学报,2004,(6).

[8]陈明灿.试论我国所示研究生招生制度[J].商业经济,2006,(9).

[9]李旭,张群,王红梅.中日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特点的比较研究[J].中国冶金教育,2006,(3).

[10]张永泽,岳志伟,余伯阳,于锋.浅议我国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科目“四改三”的必要性[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6).

[11]张喜梅,牟宏,李旭.现阶段我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存在的问 题及解决对策[J].辽宁教育研究,2007,(7).

[12]梁大战.我国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中的问题与改革策略[J].高 教论坛,2008,(8).

篇5:浙江传媒学院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浙江传媒学院是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建的高校,是目前全国培养广播影视及其他传媒专门人才的主要基地之一,素有“北有中传,南有浙传”的美誉,先后荣获浙江省“平安校园”、“文明校园”、“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等称号。建校30多年来学校为中央和地方传媒行业输送了大批专业人才,目前有在校学生万余人,拥有杭州和桐乡两个校区,总占地1286亩,总建筑面积近61万平方米,设有13个二级学院和3个教学部,建有7个省级以上研究机构,拥有4个省重点学科及2个国家一类特色专业。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有正高职称87人,副高职称204人,省151工程人才31人,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9人,省教学名师2人,省教学团队4个,省科研创新团队1个,荣获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多项。

近年来,学校分别与英国考文垂大学、浙江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浙江大学等海内外高校开展联合培养研究生工作。学校被列为“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试点单位,获得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实现了我校办学的从本科教育向本硕教育的转变。学校坚持学生为本,教师为要,以学校为主,开放合作办学,遴选骨干教师担任校内导师,聘请新闻传媒一线专家担任业界导师,实行双导师制;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和培养措施,切实保障研究生教育质量。

根据国家统一招生安排,20我校招收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具有现代传播理念与国际化视野,深刻了解中国国情,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能够创造性地从事新闻传播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一、报考条件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二)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三)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1972年8月31日以后出生者)。

(四)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招生单位规定的体检要求。

(五)已获硕士或博士学位的人员只准报考委托培养或自筹经费硕士生。

(六)考生的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自考本科生和网络教育本科生须在报名现场确认截止日期(11月14日)前取得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证书方可报考)。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经2年或2年以上(从高职高专毕业到年9月1日,下同),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且符合招生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培养目标对考生提出的具体业务要求的人员。

4.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和成人高校(含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5.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

二、报名

报名包括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两个阶段。

应届本科毕业生原则上应选择就读学校所在省(区、市)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手续。

其他考生应选择工作或户口所在地省(区、市)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手续。

(一)网上报名:报考2013年硕士生一律采取网上报名方式。

1.网上报名日期:月10日―31日每天9:00-22:00(逾期不再补报,也不得再修改报名信息)。

预报名时间为年9月28日至9月29日(每天9:00-22:00)。

2.考生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公网网址:http//yz.chsi.com.cn,教育网址:yz.chsi.cn,以下简称研招网)浏览报考须知,按教育部、本人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管理机构、报考点以及报考招生单位的网上公告要求报名,凡不按要求报名、网报信息误填、错填或填报虚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在上述报名日期内,考生可自行修改网报信息。

3.网上报名填写报考信息时注意事项:

(1)考生只填报一个招生单位的一个专业。待考试结束,教育部公布进入复试基本分数要求后,考生可通过研招网调剂服务系统了解招生单位的生源缺额信息并根据自己的成绩再填报调剂志愿。

(2)同等学力的报考人员,应按我校要求如实填写学习情况和提供真实材料。

4.已被招生单位接收的推免生,不得再报名参加统考。否则,将取消推免生资格,列为统考生。

5.现役军人报考地方或军队招生单位,以及地方考生报考军队招生单位,应事先认真阅读了解解放军及招生单位有关报考要求,遵守保密规定,按照规定填报报考信息。不明之处应事先与招生单位联系。

(二)所有考生均须到报考点现场确认网报信息,并缴费和照相。

1.报考点现场确认时间

2012年11月10日至11月14日。逾期不再补办。

2. 现场确认程序

(1)考生到报考点指定的地方进行现场确认。

(2)考生提交本人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学历证书(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校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持学生证)和网上报名编号,由报考点工作人员进行核对。

自考本科生和网络教育本科生须凭已经取得的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证书方可办理网上报名现场确认手续。

所有考生均要对本人网上报名信息进行认真核对并确认。经考生确认的报名信息在考试、复试及录取阶段一律不作修改,因考生填写错误引起的一切后果由其自行承担。

(3)考生按规定缴纳报考费(考生办理报考手续缴纳报考费后,不再退还)。

(4)考生按报考点规定配合采集本人图像等相关电子信息。

三、考生报考资格审查

招生单位对考生网上填报的报名信息进行全面审查,并重点核查考生填报的学历(学籍)信息,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准予考试。

对考生的学历(学籍)信息有疑问的,招生单位可要求考生在规定时间内提供权威机构出具的认证证明后,再准予考试。

招生单位在审查考生资格时,发现伪造证件情况时,可扣留伪造证件。

四、初试

(一)2012年12月25日-2013年1月7日,考生可凭网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研招网下载打印《准考证》。《准考证》正反两面在使用期间不得涂改。

(二)考生凭下载打印的《准考证》及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参加初试。

(三)初试日期和时间

2013年1月5日至1月6日(超过3小时的考试科目在1月7日进行)。

考试时间以北京时间为准,上午8:30-11:30,下午14:00-17:00(1月7日,起始时间8:30,截止时间由招生单位确定,不超过14:30)。

(四)初试科目

1月5日上午 101―思想政治理论(100分)

1月5日下午 204―英语(100分,不招收其它语种的考生)

1月6日上午 334―业务课一(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150分)

1月6日下午 440―业务课二(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150分)

每科考试时间一般为3小时;初试方式均为笔试。

(五)考生须到报考点指定的考场考试。考生入场时须接受考试安全检查。考生在每科考试开考15分钟后不得入场。初试交卷出场时间不得早于每科考试结束前30分钟,具体出场时间由省级教育招生考试管理机构规定,交卷出场后不得再进场续考,也不得在考场附近逗留或交谈。

五、复试与体检

我校于2013年3月在网上公布考生初试成绩,根据教育部研究生招生复试分数线及要求确定复试考生名单,考生在学校网站上查询是否进入复试名单。根据学校复试具体安排,凭《复试通知》、《准考证》、有效期内的身份证、学历证书、学位证书原件来校参加复试。复试内容包括:外语笔试、专业综合课笔试、外语口语和听力测试、专业课和综合素质面试。

(一)应届考生复试时应提交下列材料:

1.大学课程学习成绩单原件;

2.学生证原件(入学年份为,要求每学期均注册);

篇6:四川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考研频道 ]四川美术学院是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艺术学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为了培养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在本学科领域内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艺术创作与设计、艺术学科研究、艺术教学和管理工作能力的高级美术与设计人才,20我校面向全国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

一、专业、学制及招生计划

招生学科与专业:

1、艺术学专业(艺术学理论1301、戏剧与影视学1303、美术学1304、设计学1305)

2、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美术135107、艺术设计135108)

各专业研究方向详见我校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学 制:三年

招生计划:2012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暂定160名,其中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招生计划占13%左右,具体招生计划数以国家下达的2012年研究生招生规模为准。本校将保留根据国家下达的计划及各专业上线生源情况对各专业招生人数进行调整的权力。

二、报考条件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具有本学科专业或相近学科专业较坚实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业务能力较强,具有学术发展潜力,并有志进一步学习提高、潜心学术研究的大学毕业生。

年龄不超过40周岁,报考委托培养、自筹经费研究生的人员的年龄可适当放宽。身体健康状况须符合招生体检规定的合格标准。

报考人员学历条件: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经2年(从高职高专毕业到2012年9月1日,下同)或2年以上,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

4、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和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5、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的`人员,可以再次报考硕士生,但只能报考委托培养或自筹经费的硕士。

自考生和网络教育学生须在报名现场确认截止日期前取得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证书方可报考。

在校研究生报考需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三、报名程序

1、网上报名时间:10月10日―10月31日(以教育部公布的为准)

2、报名网址: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yz.chsi.com.cn或yz.chsi.cn)

3、现场报名时间:月10日―11月14日(以教育部公布的为准)

4、现场报名地点:四川美术学院招生办公室(重庆市大学城校区)

5、报名办法:

①2012年硕士研究生报名实行网上报名。网上报名时,考生应根据教育部规定的网报时间与网址,如实正确地填报考生基本信息与所报考的专业名称及代码、院系名称及代码、考试科目名称及代码等。

②考生网上报名后,应在教育部规定的确认时间到报名点进行现场确认,交验有效身份证件、毕业证(有学位证的必须提供学位证)、缴纳报名考试费。

③凡未在我校报名点进行现场确认的考生一律不予准考。

四、考试

1、全国研究生招生统一考试:

考试科目:思想政治理论、英语、业务课一、业务课二。

思想政治理论、英语满分均为100分,考试时间为3小时;两门业务课满分各为150分,考试时间:造型基础、设计基础为6小时,专业理论为3小时。

同等学力及跨学科专业报考的考生须在全国研究生招生统一考试时加试与所报专业相关的两门业务课。

考试地点:四川美术学院(重庆市大学城校区)

考试时间:按教育部规定的时间为准。

同等学力及跨学科专业报考的考生将在全国研究生招生统一考试结束后第二天进行加试。

2、同等学力及跨学科专业报考的考生加试科目:

戏剧与影视学、美术学、设计学、美术、艺术设计专业:①专业基础②艺术理论

艺术学理论:①艺术评论②写作

3、专业复试:

对政治理论、英语单科成绩达到教育部控制分数线,业务课考试成绩均合格,总分达到教育部最低控制分数线的考生(同等学力及跨学科专业报考考生的加试科目成绩必须合格),我校根据招生计划数原则上按一定比例组织差额复试。

各专业复试科目详见“专业目录”。

考生应在复试报到时交验以下材料:

A.往届考生应交验本人身份证、学历证书、学位证书、大学期间成绩单的原件及复印件。

B.应届本科毕业生交验本人身份证、学生证、大学期间成绩单的原件及复印件。

五、体格检查

进入专业复试的考生均须参加体格检查,体格检查由我校在复试期间统一安排。

六、录取

我校按照德、智、体全面衡量,贯彻确保质量、宁缺勿滥的原则,对统考科目达到教育部规定的控制分数线、业务课复试合格的考生,根据全国研究生招生统一考试成绩和复试成绩的权重分数,思想政治表现,身体健康状况,择优录取。

对弄虚作假及舞弊者,不论何时,一经查实,即按有关规定取消报考资格、录取资格或学籍。

七、考试相关费用

考生参加全国研究生招生统一考试、同等学力或跨学科专业的加试、专业复试均应缴纳相应考试费用,具体收费标准按照当年物价部门的规定执行。考生报考研究生的往返路费、食宿费和体检费等,均由本人自理。

八、培养费等收费标准

为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激励研究生出成绩、出成果,我校试行研究生奖学金制度。奖学金评定按川美[]91号文件《四川美术学院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奖学金实施办法(试行)》执行。未取得奖学金的按物价部门核准的标准全额缴纳研究生培养费。

九、毕业与就业

研究生学习期满,完成学业,成绩合格,达到硕士学位授予条件的授予硕士学位。

毕业研究生就业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实行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定向及委托培养研究生毕业严格按合同规定回委托单位。

十、其它

1、现役军人报考我校硕士研究生,按解放军总政治部现行规定办理。

2、定向及委托培养的考生,须在复试期间到我校招生办公室办理相关手续。

3、本简章如与当年教育部规定不符,以教育部规定为准。

地 址:重庆市沙坪坝区大学城四川美术学院校区

邮政编码:401331

电 话:023―65921056

传 真:023―65921055

电子邮箱:zhaoban@scfai.edu.cn

篇7:浙江海洋学院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20学校招收海洋科学、船舶与海洋工程、水产、工程(交通运输工程领域)和农业推广(养殖、渔业、农业机机械化、农村与区域发展、农业科技组织与服务、农业信息化、食品加工与安全和设施农业等领域)硕士研究生。

(一)培养目标

培养热爱祖国,热爱海洋和农(渔)村工作,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具有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管理等工作能力的高层次学术型专门人才以及具有较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报考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学校规定的体检要求。

4.考生必须符合下列学历等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录取当年9月1日前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学历后满2年(从毕业后到录取当年9月1日,下同)或2年以上,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且符合我校根据本校的培养目标对考生提出的具体业务要求的人员。

4)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5)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

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三)报名

报名包括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两个阶段。

1.网上报名

1)网报时间:10月10日~31日每天9:00-22:00(逾期不再补报,也不得再修改报名信息),

预报名时间:209月25日~28日每天9:00-22:00。

2)网上报名要求:

①考生应在规定时间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公网网址:http://yz.chsi.com.cn,教育网址:yz.chsi.cn,以下简称“研招网”)浏览报考须知,并按教育部、省级教育招生考试管理机构、报考点以及报考招生单位的网上公告要求报名,报名期间,考生可自行修改网报信息。逾期不再补报,也不得修改报名信息。

②考生报名时只填报一个招生单位的一个专业。

③以同等学力身份报考的人员,应按学校要求如实填写学习情况和提供真实材料。

④考生要准确填写本人所受奖惩情况,特别是要如实填写在参加普通和成人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等国家教育考试过程中因违规、作弊所受处罚情况。对弄虚作假者,学校将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和《全国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严肃处理。

⑤报名期间将对考生学历(学籍)信息进行网上校验,并在考生提交报名信息三天内反馈校验结果。考生可随时上网查看学历(学籍)校验结果。考生也可在报名前或报名期间自行登录“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网址:www.chsi.com.cn)查询本人学历(学籍)信息。

未通过学历(学籍)校验的考生应及时到学籍学历权威认证机构进行认证,在现场确认时将认证报告交报考点核验。

⑥按规定享受少数民族照顾政策的考生,在网上报名时须如实天下贰少数民族身份,且申请定向就业少数民族地区。

⑦考生应按要求准确填写个人网上报名信息并提供真实材料。考生因网报信息填写错误、填报虚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2.现场确认

1)现场确认时间:年11月10日~14日。逾期不再补办。

2)现场确认要求

①所有考生(不含推免生)均应在规定时间内到报考点指定地方现场核对并确认其网上报名信息,逾期不再补办。

②考生现场确认应提交本人居民身份证、学历证书(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校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持学生证)和网上报名编号,由报考点工作人员进行核对。

③在录取当年9月1日前可取得国家承认本科毕业证书的自考本科生和网络教育本科生,须凭颁发毕业证书的省级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办公室或网络教育高校出具的相关证明方可办理网上报名现场确认手续。

④未通过网上学历(学籍)校验的考生,在现场确认时应提供学历(学籍)认证报告。

⑤所有考生均要对本人网上报名信息进行认真核对并确认。报名信息经考生确认后一律不作修改,因考生填写错误引起的一切后果由其自行承担。

⑥考生应按规定缴纳报考费。

⑦考生应按报考点规定配合采集本人图像等相关电子信息。

⑧考生报名时须签署《考生诚信考试承诺书》。

3.报考资格审查

学校根据教育部规定,对考生报考信息和现场确认材料进行全面审查,确定考生的考试资格。

考生填报的报名信息与报考条件不符的,不得准予考试。网上学历(学籍)校验未通过的考生,学校要求其在规定时间内提供权威机构出具的认证报告后,否则不准予考试。

(四)打印准考证

2014年12月15日~29日15:00,考生登录“研招网”自行下载打印《准考证》。《准考证》正反两面在使用期间不得涂改。考生凭下载打印的《准考证》及居民身份证参加考试。

(五)考试

学术型研究生、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均分为两个阶段:初试和复试。

第一阶段――初试:考生凭下载打印的《准考证》及居民身份证参加初试。

一)初试时间:2014年12月27日~28日

二)初试科目

1.学术型研究生

考试科目设置四个单元(思想政治理论、外国语、业务课一和业务课二,各科目考试时间均为3小时。思想政治理论、外国语满分各为100分,两门业务科目满分均为150分)。

①第一单元:采用统考政治理论试题。

②第二单元:采用统考英语一试题。

③第三单元:海洋科学业务课一为学校自命题科目,也可选用统考试题;船舶与海洋工程业务课一选用国家统考科目数学一;水产的业务课一可以选用国家联考科目,也可采用学校自命题试题。

④第四单元:海洋科学、船舶与海洋工程业务课二均采用学校自命题试题;水产的业务课二可采用国家联考科目,也可采用学校自命题试题。

2.专业学位研究生

考试科目设置四个单元(思想政治理论、外国语、业务课一和业务课二,各科目考试时间均为3小时。思想政治理论、外国语满分各为100分,两门业务科目满分均为150分)。

①第一单元:采用与学术型专业相同的统考政治理论试题。

②第二单元:选用统考英语二试题。

③第三单元:交通运输工程业务课二采用统考科目数学二。农业推广硕士业务课二采用招生考试试题自行命制。考试内容根据《2012年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农业知识综合》科目命题指导意见》(农推指委[2009]12号文件)执行,其中:

篇8:外交学院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一、深化体制改革, 提升招生管理的灵活性与科学性

调整研究生招生体制是改革的关键。在这方面, 一些西方国家的做法值得借鉴。美国的招生体制是典型的“市场主导”模式, 具体表现为招生自主权在各招生院校, 招生院校根据自身条件与社会需要确定生源计划、设置课程和录取标准; 社会性的考试服务机构根据招生院校的需要提供考试服务, 招生院校根据考试机构提供服务的质量, 自主选用任何一家考试机构提供的考试成绩作为录取的参考依据。这种模式的优点非常明显: 招生院校和导师自主权大, 可以根据人才需要和自身条件进行人才选拔培养; 考试机构提供专业化的考试服务, 考试更加科学、公平、经济; 录取标准多元, 符合人才选拔规律, 效度高。欧洲一些国家的招生体制则是“学术主导”模式。这种模式以学术和知识的代表———教授或教授委员会为主导力量决定招考方式。研究生招生不设考试, 教授或教授委员会根据学生成绩、论文或研究报告、面试等环节决定录取与否。这种模式与这些国家的学术传统以及招生规模有关, 利弊参半。有利的方面是导师作为招生主体, 自主权大, 体现了高层次人才选拔的专业性; 其弊端是招生规模扩大的情况下, 选拔效率低, 成本高, 如果缺乏相应的监督和制约机制, 还容易滋生腐败[1]。

基于我国的历史与现实, 我们建议研究生招生体制改革可以分两步走: 第一步是, 在坚持当前统一管理的模式下, 用三年左右的时间, 向地方和招生单位逐步下放研究生招生中的一些核心权力。包括: ( 1) 下放部分招生计划制定权。全国总体的研究生招生计划仍由中央制定, 但不是每年下达一次具体到各类型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招生计划, 而是每5年下达一次各省分类型招生计划。各省再在综合评估各研究生招生单位学科实力、教育资源、历年报考生源数量以及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基础上, 分类型下达各招生单位的招生总量计划。招生单位则可以在省下达的招生总量计划范围内, 根据自身实际情况, 相对自主地、动态地制定年度招生计划。 ( 2) 扩大自主划线招生单位的范围。在现有考试方式未做变革的情况下, 逐步将所有“211”高校确定为自主划线招生单位。第二步是, 在完成第一步改革的基础上, 再用3 ~ 5年的时间, 建立国家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宏观调控和监督, 考试机构提供考试服务, 招生单位自主决定招生计划、自主确定考试方式与录取标准的招生体制。

二、调整招生结构, 明确不同类型研究生的性质

今后的研究生招生制度改革, 在控制当前研究生总体规模的基础上, 首先要进一步明确研究生招生的结构。要确立硕士研究生以专业学位为主、学术型学位为辅的招生基本原则。特别是传统文科专业及一些纯理论性理科专业, 要大幅降低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规模, 将学术型硕士与专业学位硕士的总体比例控制在3∶7左右。这样既可以缓解学术型硕士规模过大、供过于求的问题, 实现学术型硕士的精细化培养, 也可以将更多的教育资源切实配置到专业学位硕士的培养上。

三、改革招生初试, 提高考试方式和内容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在考试方式上, 第一, 将当前“以初试成绩为主、复试成绩为辅”的考试录取标准, 改变为“以初试成绩为辅、复试成绩为主”的考试录取标准。将初试定位为资格考试, 通过初试者方可进入复试阶段, 但初试阶段的成绩不带入复试阶段。这样, 国家可以在基本要求层面保持对硕士研究生生源质量的总体控制, 而招生单位和导师也可以基于复试, 切实拥有招生的自主权。第二, 简化初试形式, 取消单独考试和联合考试, 只保留全国统一考试及推荐免试招生方式。这样有利于总体上把握生源质量, 避免当前单独考试和联合考试中出现的一些不合理、不正当的做法。作为补充, 对于那些原本通过单独考试解决的有特殊情况和要求的考生, 国家可以组织实施专项硕士计划, 以推荐和面试的方式录取考生。第三, 调整初试次数, 变1年1次为1年2次。两次初试可考虑放在每年的3月和9月举行, 在校大学生只有升入四年级后方可参加初试, 这样可以保证应届大学生能有2次参加初试的机会。同时, 所有参加初试的考生, 初试的单科成绩具有2年有效期, 超过2年仍未获得初试资格或未通过复试的, 需要重新参加相关科目的初试。这样既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重复考试与管理任务, 也可以增强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弹性, 有利于考生更好地协调学习、考试、就业之间的关系。

在考试内容上, 第一, 不再将思想政治理论作为一门独立的国家统考科目。只在复试阶段要求考生提供大学期间相关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学习成绩单, 以及由其所在单位出具的思想政治表现评定表。第二, 不再将外国语作为每一位考生必须参加的国家统考科目。可统一依据一定时间限期内的各权威性的外语等级考试成绩, 划定招生资格线。听力和会话能力, 仍按现制, 放在复试阶段考察。国家可以针对那些获得外国语等级成绩超过4年, 或没有获得外国语等级成绩的考生, 组织实施统一的外国语考试。第三, 改变目前全国统一命题与招生单位自主命题并存的格局, 改为全部统一命题[2]。第四, 今后全国统一命题的初试, 主要设置三门科目的考试: 外国语、综合能力和专业基础。其中, 外国语为部分未达相关外国语等级考试成绩考生的必考科目。综合能力主要考察考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书面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数理运算能力、问题分析能力等。专业基础则根据一级学科层面考生需要具备的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 考虑考试内容的设置。第五, 实施专业特长生破格录取制度。对于初试科目中外国语和综合能力2科未达到资格线10分之内, 但有特殊才能的考生, 由本人申请, 递交相关证明材料, 招生单位审核, 报省考试院审批同意的, 可以破格参加复试, 破格比例不能超过招生单位年度招生总计划的1%。

四、健全复试制度, 提高复试工作的规范化程度

随着硕士研究生招生初试的定位、形式与内容的变化, 复试的地位变得更加突出。建议: 第一, 复试每年举行一次, 具体时间由各招生单位自己确定。各招生单位确定复试时间时应注意两点: 一是要结合1年2次的初试时间安排复试时间; 二是各招生单位复试的时间应尽量错开。第二, 复试包括2个环节、5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是笔试, 进行专业课1和专业课2两项内容的考试; 然后是面试, 进行外国语听力和会话能力、专业综合素质和思想政治素养三项内容的考察。第三, 取消调剂制度。第四, 坚持差额复试。差额比例不低于1∶1. 5。如果报考考生人数等于或少于计划招收名额, 则通过减少招收名额的方式实现差额复试。第五, 强化复试的信息公开与监督机制。复试考生产生方式、面试分组方法、面试的评分方法、面试成绩与总分的关系、面试的结果、总分排名、录取的基本原则等, 都应该通过校园网、公告栏张贴等渠道明确地告知参加复试的教师、考生及相关工作人员, 接受大家的监督。

五、完善推免制度, 改进优秀应届本科人才选拔机制

第一, 取消具有推荐免试资格学校的限制, 使每所本科院校都具有推荐免试资格。同时, 可根据学校综合实力分配不同的推免指标。第二, 统一为各专业推免生比例设置一个上限。第三, 禁止用强制手段将学生留在本校, 亦不可硬性将学生推免资格规定为学术型或专业学位型。第四, 建立推免的管理信息系统, 以避免工作混乱和信息黑箱。同时, 合理安排推免工作的时间, 各招生单位复试时间尽量错开, 以保障招生单位推免工作的秩序和学生的选择权。第五, 探索推荐免试与公开招考有机结合的方式。考虑将推荐免试定位为“免初试”, 他们同样都要参加公开招考的复试。

六、优化工作方式, 提升招生工作的公平性与有效性

提升质量、促进公平、增进效率, 是研究生招生改革的根本目标。以上建议, 实质上都是围绕这三个目标展开的。除此之外, 现行招生工作中还有两个方面直接妨碍着硕士研究生招生的公平与效率, 结合实际, 建议: 改进工作方式与程序, 完善网络应用和服务功能。其一, 可探索硕士研究生招生初试网上机考。这样, 可以优化命题 ( 采用试题库形式) 、试卷寄送、试卷评阅、成绩登报等工作流程, 减轻工作任务。其二, 建立更具综合性的网络报名系统, 增加报考条件的审核功能。报名工作环节中, 考生网报时增加考生上传电子照片、网上支付报名考试费, 并确认考试资格; 加强网络验证, 和教育部学历、学籍库互联, 网络在线自动验证, 并要求考生打印核对, 以简化资格审核、现场确认等工作环节。其三, 改进招生数据的管理流程, 建议逐步取消数据的上传下载功能, 推广实时在线的招生管理系统, 提高数据的安全和权威性。

七、建立保障机制, 形成研究生招生制度改革的支撑体系

硕士研究生招生制度改革是一项整体的、系统的改革, 必须有相关工作作为支撑, 并与其他制度形成联动, 改革才能切实展开, 取得实效。第一, 要进一步完善招生工作的监督与惩罚机制。强化对招生工作全过程的监督, 并建立责任追究制度。第二, 要进一步完善申诉规则和程序。考生和导师权利受到侵害时, 应能够依照有关法律和政策规定进行必要的申诉, 请求处理。教育主管部门和招生单位应制定复议制度, 规范复议的程序、处理方式和结果反馈办法。第三, 要深化招生专业进退机制与学位授权审核制度改革。建立招生单位招生专业与学科结构调整的同步进退机制, 鼓励招生单位根据社会需要、自身学科布局规划和定位, 凝练学科方向[3]。对一些长期没有科研项目、毕业生就业难、生源不足的专业, 可以通过学位授权审核定期评估, 予以撤销, 并将报考生源数量和招生质量, 与授权学位点定期自评结果挂钩。第四, 建立研究生培养质量与导师招生计划分配的联动机制。对于研究生培养质量较高, 成绩突出, 评价较好的导师, 可适当增加其招生名额。

参考文献

[1]陈睿.关于硕士研究生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思考[J].中国考试, 2011, (2) .

[2]孙晓.关于研究生招生制度改革的几点思考[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9, (3) .

上一篇:省级卫生城市复查反馈会讲话下一篇:命运初三作文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