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学习心得体会

2024-07-29

小学音乐学习心得体会(精选8篇)

篇1:小学音乐学习心得体会

小学音乐学习心得体会

本学期,我认真学习了《音乐教学评价》一书,使我对小学音乐教学评价有了深一步的认识,音乐教育作为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不是选拔适合教育的孩子,而是面向全体学生,更多关注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情感体验等方面,让学生在音乐实践活动中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进步,发现自身的音乐潜能,建立自信,形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增强社会交往能力、合作能力,促进自身发展。

学生由于遗传和先天素质的影响,个体差异较大,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及时给予鼓励,让每位学生享受成功。

一、更新教育观念鼓励个性体验

音乐教学已从以往培养学生能唱会跳、认识简单的乐谱,转变为丰富学生的音乐体验。音乐教学中所谓的体验,是指学生在音乐活动中唱、听、动、看时所产生的感觉。学生由于个性特点、生活环境不同,对同一教学内容也会有着独立的思考、独特的见解和独特的感受。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应允许学生个性化的提问,尊重学生个性化的回答,鼓励学生个性化的表演,尊重学生个性化的实践。鼓励他们进行个性化的艺术活动,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独特性和价值,从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树立学习音乐的信心,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形成个性化的审美情趣。如听课中感受到:教师引领学生学习歌曲《小青蛙找家》后,让学生针对“跳跳,呱呱!跳跳,呱呱!跳跳跳,呱呱呱!跳跳跳,呱呱呱!”展开想像,表现出小青蛙找家时的情形。有的学生急促地跳来跳去,脚步越来越快,叫声越来越急,小脸都急红了。其理由是:“小青蛙迷路了,心里很着急。找啊找,还找不到家,就更着急了,脚步更快了,叫声更急了。”同一种表现有的学生有着不同的理由:“小青蛙找不到家,很着急,经过打听,知道家在哪儿,心里就更着急了。它想快点回到家,早点见到妈妈。所以脚步越来越快,叫声越来越急。”还有的小朋友与众不同,有着独特的见解:“小青蛙找不到家很着急,脚步很快,可家在前面出现了,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就不着急了,心情舒畅了,脚步就放慢了,叫声起来越美了。”不同的表现、不同的话语道出了学生自身的真实感受。教师切不可因循守旧,寻规蹈矩,盲目统一答案。要给学生一个自由的空间,尊重学生的奇思妙想,尊重学生的个性创造,鼓励学生的个性体验。

二、尊重个体差异 让评价更具人性魅力

众所周知,十个手指不会一般齐,更何况是学生呢?由于先天遗传和后天教育环境的差异,学生的音乐兴趣、音乐潜能也有一些甚至很大的差异。因此不同的学生在掌握知识和技能上是不一样的,对音乐的感受、理解与表现也各不相同。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老师不能以同一标准去衡量所有学生,而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教学中建立多元交互的评价标准,以学生的个性特点为基础,把全体学生参与和发展不同个性的因材施教有机结合起来,让每个学生都有权利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参与音乐活动,表达个人的情感,享受音乐的兴趣,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形成与个性的不断发展,让评价更具人性魅力。

(一)尊重学生的能力差异

学生在学习上的能力是有差异的,音乐方面也是如此。对于老师的要求,有的学生可以轻松达到,有的则费九牛二虎之力,也未见成效。如果非要让一个能力欠缺的学生,不折不扣地达到全班的统一要求,也许通过师生共同努力能勉强达到,但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是不合理的,违背了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在评价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能力差异,制定出不同的评价标准,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享受成功、体验快乐、得到发展。如学习歌曲《牧场上的家》时,把第一乐句看作全曲的基础。根据学生的能力差异,经过师生讨论交流后制定出三个不同的评价标准:基础好的学生,得优秀的标准是能够准确、流畅、有感情地演唱全曲,并把弱起小节、3/4拍等音乐元素充分表达出来;大部分基础一般,能力较弱的学生,得优秀的标准是能准确地唱完全曲;对音乐不感兴趣,能力很差的学生,如能正确地演唱第一乐句,也可以给个良好的等级。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结果在演唱中个个表现得轻松、愉快,既获得了成功,又增强了学习音乐的自信心。

(二)尊重学生的性格差异

对待同一现实,学生所持的态度和采取的行为方式是不同的,这就是性格差异。在音乐领域中,这种差异十分明显。音乐是一门强调体验的艺术,如用“标准答案”去要求学生,显然不合适。在教学评价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性格差异,采用多元的评价标准,让音乐课堂异彩纷呈,让学生个性得以发挥。欣赏乐曲《北京喜讯到边寨》时,让学生选择出自己喜爱的段落。a、b两部分表现的情绪和场面截然不同,有的学生选择了热烈奔放的a段,有的学生选择了优美抒情的b段,并说出了相应理由。评价时,教师主观上更倾向于a段,但对于两种选择都应肯定。因为学生的选择是他们真实的内心体验的外化,都说出了令人信服的理由,反映了他们的性格差异。

(三)尊重学生的经验差异

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我们们在教学中,在评价时,也应明确“教育只有扎根于儿童的生活与经验,教育才能发挥自己的效能,教育才有意义。”学生生长在不同的环境,有着不同的经历,他们的生活经验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应得到教师的理解和尊重。不同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对同一首乐曲也会产生不同的想像,在评价时,教师都应给予充分肯定。

三、坚持鼓励性评价 呵护学生的自信心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励,许多成功的课例都与教师恰当地应用激励手段分不开”。为了保持和提高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教师应及时捕捉有用信息,对学生的表现进行适当、适度的鼓励性评价,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荣誉感、自豪感,而且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减轻学生心理负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提高学生参与的水平。

在音乐课上,学生由于自己的努力,在一次成功的演唱、一段精彩的表演、一个满意的回答后,心情会十分舒畅。这时教师要及时发现,捕捉学生智慧的火花,对学生的出色表现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赏,千万不要吝啬自己的感情和语言,而要及时、巧妙地运用鼓励的艺术,激发学生的积极情绪,让学生知道你在关注他、赞赏他。二年级有一名同学自控能力差,音乐学习能力一般。一次在玩音乐游戏“寻宝”时,我们刚讲解完游戏的玩法及规则,他就高高地举起了小手。我们像发现宝贝似的请他上台“寻宝”。游戏开始了我们手里捏着一把汗,睁大眼睛看着他,没想到他是那样自如、敏捷,随着学生拍击节奏强弱的变化调整方向,节奏声强,他大步向着目标前进,节奏声弱,他立刻调整方向„„最后成功地找到了“宝物”,他甜美地笑了,我们激动地迎上去,握住他的小手赞许地说:“你真了不起,真是个出色的寻宝家!”教室里顿时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从此以后,这名学生变了,上课专心了,发言积极了,音乐能力有了明显提高。

教师的鼓励性评价应注意把握两个方面:一是参与态度的评价,教学中教师应用心观察学生参与的情况,及时进行评价。表扬态度认真的学生和小组并给以奖励——小红花,为其他学生树立榜样,以此激励每位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对个别态度不端正的学生,教师应有意识的在以后的活动中给予适当的帮助,从而达到全体学生提高参与水平的目的。二是参与效果的评价。学生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参与教学,对他们在教学活动中取得的成绩,教师应给以充分的肯定和积极的鼓励,但对参与效果的评价要因人而异,让所有学生在参与中感受到成功的快乐。

上次参与的快乐,正是下次参与的动力,如此循序渐进,会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心境,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四、合格加特长让每块金子都闪光

在以往的教学评价中,教师往往采用让学生唱一首课本上的歌曲来给学生评分,一捶定乾坤。有的教师甚至凭自己的主观臆断和对学生的大体印象给个分数,这样既不科学也不全面。不但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音乐学习情况,更会增加学生的心理负担,削弱他们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容易让学生误解音乐课就是唱几首歌,不必学习其他知识。教师不能得到正确的教学效果反馈,对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好坏不能正确评价,不能使学生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全面评价学生。学生的素质存在差异,每位学生都有着自己的闪光点。有的歌唱得好,有的舞跳得棒,有的会演奏乐器,有的能表演音乐剧。为了让学生展现自我们,扬长避短,教师组织学生讨论确定以“班级音乐会”的形式进行学期测评。两周前师生们讨论制定出不同的评价标准、评价内容和评价方式:每位学生积极准备,于一周前上报自己参评的内容。内容之一:必须演唱书上的歌曲,歌曲自选,演唱形式自定,可以独唱;可以两人或多人齐唱;也可以进行歌表演等等。内容之二:特长展示。学生根据自身爱好,发挥自身特长,演唱歌曲、表演舞蹈和演奏乐器等等均可。针对书上歌曲的演唱,制定出四个不同层次的评价标准:基础好的学生,优秀的标准是有感情地演唱歌曲,随伴奏准确开始和结束,并能准确表达歌曲的情感;基础中等的学生,优秀的标准是随伴奏准确、流畅地演唱歌曲;基础差的学生,能随范唱完整演唱歌曲即可获优;胆子小、基础极差、不喜爱音乐的学生,哪怕只勇敢地走上台,演唱一句歌词,那也是成功,会得到同学们鼓励的掌声,给予及格,守纪律的,可以加分升级至良好。

音乐会上,学生采用了多种形式:说、唱、舞蹈、伴奏及情景设计,每个学生均以自己的特长为主,形式编排非常新颖。学生采用综合自评、互评的方式,评出等级。每位学生既是演员,又是观众也是评委,他们既想当出色的演员,又想当称职的评委,也想当热情的观众,因此在音乐会上每位学生都能全神贯注地听、仔仔细细地看、认认真真地评。他们或唱或跳,或演或奏,其乐无穷。这样的音乐考试,就像一个展示才艺的大舞台,学生们激情飞扬,兴趣盎然,成果也令人惊叹。在和谐的气氛中,学生们既愉悦了身心,又陶冶了情操;既展示了特长,又增强了兴趣;既体验了成功,又促进了发展。

在音乐教学中,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时时事事从学生出发,尊重个体差异,积极地、耐心地俯下身来倾听学生的声音,用一双热情、冷静而又充满智慧的眼睛去发现、珍视每棵富有个性的小苗,并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尽情地展现自我们、展示才华。每一棵小苗都茁壮成长,让每块金子都闪光。

篇2:小学音乐学习心得体会

第一点就是课堂气氛调动问题。

我是初中音乐教学。初中生大家都知道,处在生理和心理双向发育的非常时期。叛逆,自尊心强,有自我意识但是又不原意像小学生一样那么爱自我表现。所以就连平时最活跃的音乐课有时候都会上的没有生气。学生提不起兴趣,我也觉的很没劲,这一点应该是让很多老师最头疼的地方。听了来花老师一节课后,我从中学到了很多。虽说来老师讲授的是小学教学,但是我觉得她那些调动课堂气氛的方法是完全可以运用到初中学生身上来的。我能感受到来老师在“背学生”这一环节上下了很大功夫。课一开始来老师就教学生用方言向大家问好,非常好的激发了学生的情绪,接着随着音乐自己跳了一段优美的新疆舞蹈《达坂城的姑娘》。就像一块磁铁,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注意力聚拢起来,就连我也深受感染,跟着学生一起产生了强烈的学习兴趣。讲课中,来老师不断的用语言和肢体动作、舞蹈来引导学生,整节课都有条不紊。问题的提出起伏不大,知识的衔接也恰到好处,一步一步,环环相扣,易于学生接受。课堂上学生活动思考的也多,积极响应老师,互动性强,学生们学的很轻松,愉快,乐在其中。而且课中,来老师不断的对学生鼓励和赞扬,也许在我们心里都不觉得有什么,只是些微不足道的评价。但是对于学生来说,老师的肯定在心里却像一石激起千层浪,极大的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我觉得这些这些做法都对调动课堂气氛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第二点是教师自身良好的专业素养。

听这几节课,我深刻的感受到教师自身的专业基本功是多么的重要,上好一堂好课,没有扎实的基本功是不行的。不论是来花老师的舞蹈,臧子佳老师的弹琴范唱还是张海英老师的戏曲展示都显示了一个音乐教师的音乐素养。正是因为有了这些过硬的基本功,学生们才能很快的进入学习状态,跟随老师扮演好自己的角色,配合老师出色的完成好一堂课。老师们还注重了新的教学方法,不再是单纯的教唱方式,而是让学生自己聆听、感受。重视学生在创造性的学习活动中获得愉悦的心理体验。通过欣赏音乐剧《猫》,臧老师让学生自己上台重新演绎,来体验感受《猫》剧中的感情色彩,从而达到课堂目的。而张老师在教《走进京剧》时,则把乐器带进课堂,分发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打节奏,来感受京剧的无穷魅力,使学生更简单的掌握了这节课。

第三点就是多媒体教学。

这次听课的几位老师全部都运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做的生动形象,具体直观,可见他们在此是花足了功夫,多媒体教学的合理使用对教学效果有很好的影响,可以使学生对新课产生浓厚的兴趣,歌曲的多媒体欣赏使学生学习起来有更有动力,不再像过去单凭想像那么空洞乏味。极大的帮助了音乐教学,这在调动课堂气氛上也能起到很大的帮助。

篇3:小学音乐学习心得体会

1. 学生自身条件的因素。

班集体授课形式决定了教学目标、教学要求与教学内容要面向每位学生, 而有的学生唱歌条件好些;有的则舞蹈好些;有的擅长器乐、有的擅长欣赏、有的虽在唱、跳、奏方面不行, 但在乐理常识、诗歌朗诵等方面掌握得很好。因为学生在音乐天赋、能力的差异, 项目的强弱上有明显的区别, 所以教师在对学生评价时就很难权衡把握评价的尺度。

2. 家庭培养的因素。

每个家庭对孩子的培养都有不一样的侧重点。根据家庭的经济状况和父母素质的差异, 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有的父母在孩子幼儿园时就开始学习器乐, 有的家庭因为经济条件, 家里还没有任何音响设施。那么在同一个班级中, 学生音乐学习的起点就是不一样的, 也造成教师评价的难度。

3. 音乐教材循环使用的因素。

音乐教材循环使用给学生和老师都带来了很多的不便。以前, 学生每人一本书, 感兴趣的学生在家也可以拿起书哼唱教学的歌曲, 或是完成少量的课外作业。现在, 学生只有在课堂上能看到教材, 也就是一周只有八十分钟是有书在手的。这也仅仅是看教材, 而对教材歌曲和欣赏曲目的聆听时间是少之又少了。可想而知, 对歌词的记忆、曲目的欣赏也只能是蜻蜓点水式的。同样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就存在很大的困难。

针对以上因素对小学音乐评价造成的影响, 我区开展了以此为课题的实践研究, 在课堂教学中以发展性学习评价为主要方式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评价。

二、发展性学习评价的实施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并不是对现实世界的准确表征, 它只是一种解释, 一种假设, 知识不是在各种情景都能适应的教条, 他们处于不断发展中, 在不同的情景中需要重新建构。在学习活动中,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 学习者是主动建构者, 而不是事实信息的记录者。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 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外在的信息, 而是根据先前认知结构主动地有选择地知觉外在信息, 构建当前事物的意义。所以, 我们对学生的发展性学习评价是在发展的整个过程中进行的, 旨在促进学生不断发展的评价。

1. 音乐听赏评价的实施。

在小学阶段, 学习音乐的情感与态度, 参与音乐学习的状态是对学生学习评价的首要方面, 这里, 评价是贯穿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

实音测验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 通过建立音乐题库的方法来不断完善。首先在不同的年级建成各年级段的音乐主题库, 听力测试卷可以从题库中选择音乐主题, 进行如音色的听辨、音乐风格的听辨、简单的曲式结构分辨等选择题型的试题。遇到音乐中符号的知识点也可以通过听和辨来完成测试, 不使用机械的填空等题型。这样的测试可在平时的课堂内完成, 也可在学期结束时进行, 也便于操作, 并对学生一学年或是两学年的学习作跟踪比较, 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 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 逐步积累鉴赏音乐的经验。

2. 音乐技能评价的实施。

我们所说的音乐技能包括表现和创造, 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音乐教学过程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因此, 音乐教学评价应重视学生的音乐实践活动。音乐实践活动的评价方式不仅符合音乐艺术的特点, 而且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学生的音乐技能只有在音乐实践中才能显露。当然在实践活动中, 评价的方式也是多层面的。有自评、他评、互评等方式。将评价融入活动的整个过程中。在音乐合作团队里, 有组长给每位同学打出平时参与排练的成绩, 在团队间展示时, 每个组选出一位同学组成评委组和老师一起打分, 综合各项评分才是最后的学习评价。学生在学习与评价过程中享受快乐、体验成功。

我们对学生音乐学科进行评价, 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给出学生在群体中所处的位置, 而是为了让他在现在基础上谋求实实在在的进步与发展。对学生的学习评价要用发展的眼光, 从不同阶段的回顾和对比中, 把握其进步与发展, 使评价起到激励和促进作用。同样也激励教师不断进取, 完善教学管理, 推动音乐课程的建设和发展。

摘要:随着新课程实验的不断深入, 小学音乐学科课程评价已越来越成为课程实施中的突出问题。课程评价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在众多的评价要素中, 有关对学生学习评价的探索和研究更显得重要和迫切。“评什么, 怎样评”, 直接关系到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关系到素质教育的实施进程。既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 也是保证新课程实验顺利实施的重要环节。我区通过几年的课堂教学实验、课题研究等手段, 打破了传统歌唱考核为主的评价方式, 构建具有学科特色的课程评价方式。本文重点阐述在音乐听赏和音乐技能两方面如何开展发展性学习评价的。

篇4:小学生音乐学习习惯的培养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不能只把向学生传授知识、发展智能作为自己的任务,而更应注重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学习习惯,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使其成为具有良好学习习惯的受益人。

一、建立常规,感受良好的音乐氛围

建立良好的课堂常规至关重要,它是能否上好一堂课的有力保障。孩子的天性是好动的,但是学习需要良好的课堂纪律为保障,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呢?教师应该根据这个时期孩子的特点,选择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帮助他们从幼儿生活过渡到小学生的生活。我设计了扮演小猫走路的活动。小朋友对于小猫非常熟悉,也很喜欢,知道它们的习性,所以在建立行走常规时,我就让他们扮演小猫,比比谁扮演得最好。小朋友除了好动的特点外,还特别爱表现,而且喜欢模仿,善于模仿,老师这样要求,小朋友便个个轻手轻脚地模仿起来。常规建立不可操之过急,它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先做到排队走路不发声,以后再要求队伍整齐。一下子提太多、太高的要求,小朋友记不住,也难以达到。当然,老师应及时对做得好的学生给予表扬。

除了建立良好的课堂常规以外,如何在音乐课上抓住孩子们的心,让他们喜欢音乐室,喜欢音乐课,也同样重要。作为一年级的音乐老师,首先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美丽、亲切、充满音乐氛围的课堂。可以用鲜艳的色彩,可爱的造型布置教室;可以帖一些音乐家的照片或有关的音乐符号;还可以利用教室里的音响放上动听的音乐,让老师与孩子们在音乐中自由地律动。

二、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倾听音乐”的习惯

“音乐是听觉艺术”,听觉思维的训练是提高学生音乐感受能力的重要途径。听觉体验也是学习音乐、感受音乐的基础。尤其对一年级学生而言,塑造他们“一双会听音乐的耳朵”,是培养音乐感受能力的前提。在教学实践中,我尝试让学生“带着问题听”,“想着听”,“动着听”等多元化的“听”的形式,使学生变“强迫地听”为“喜欢地听”,由“听而不闻”为“听而有感”。

在歌曲学习时,要让学生养成专心聆听的好习惯。每一节课,我都要求学生用耳用心用脑去专心聆听,不要轻易发出杂音。对于学生的表现,我会及时给予评价:“你听得真仔细,耳朵真灵,这么细微的地方你都注意到了!”当学生发言和表演时,我要求其他学生要做一位文明的听众和观众,学会倾听,倾听作品、倾听他人、倾听自己,学会接纳和欣赏他人。而当学生在课堂上有走神现象的时候,我会用一个眼神,一个手势等,使他们及时调整过来,这样就避免打扰正常的教学秩序。

三、克服喊唱,培养学生轻声唱歌的习惯

小学音乐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从一年级起,就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唱歌习惯。要学习正确的唱歌姿势,注意吐字、咬字、口形的正确,要有表情地唱歌,学习用强弱、快慢的手段表现歌曲情绪。可是,有不少学生仍存在着喊唱的坏习惯。如何改变这一现象呢?

1. 引导学生有良好的歌唱姿势。正确的姿势是保证学生歌唱时正确呼吸、发声和歌唱的必要条件。在新生入学的第一节音乐课上,我就给学生讲了坐、站的歌唱姿势,使学生一到小学就对唱歌有了一个崭新的认识。

2. 教学生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呼吸是歌唱艺术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发声的自然、音高的准确、音质的优美和歌唱时感情的表达均与呼吸有很大关系,良好的呼吸是正确揭示歌曲音乐形象的必要条件。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教师应把枯燥、抽象的教学变得直观、形象、易懂。教学时,我先让学生来摸摸我呼吸时肚子的变化,再让学生感受自己呼吸时肚子的变化,最后总结两者的不同。这样把枯燥的呼吸练习变得简单有趣,结果学生都很乐意做,教学效果就可想而知了——非常理想!

3. 运用形象的练声曲达到发声的目的。在歌曲教学前,进行简短而集中的发声练习,是培养学生运用自然、良好的嗓音进行发声的重要途径。如:为了解决喊唱问题,可多用“u”、“o”,少用“a”。在练声的时候,我用火车的声音来练习“u”;用公鸡叫来练习“o”。这样,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发声练习,使练声不再枯燥,更通俗,更易于掌握。

篇5:音乐学习心得体会

要想建高楼大厦,根基最重要,没有根基再怎么学习,也是在打一场无把握的仗。许多同学书买了不少,翻了一遍又一遍,把他书合上,问个问题让他从头到尾详细的回答下,结果就只会吱吱唔唔的瞪着老师。那到底应该怎么学呢?

首先,当我们拿到书时,先翻看,不求背,混个眼熟,就是把本科期间短暂学过的中西方音乐史重新拾起来。前一遍只要求这样,利用一个星期,把书基本看完。

其次,我们要做到分节分段把握局面,简单的说,这时要注意划分课文内容层次,着重掌握这段时期的大体历史背景和客观书本音乐史实。在这里给所有考生提个醒:在掌握音乐史基本内容的时候,千万不要胡子眉毛一把抓,一定要分层次去记。比如周代,人文思想如何?宫廷音乐怎样?民间音乐怎样?器乐是什么?对应的乐律又是怎样等等。这样你再遇到下一个朝代,你的脑海中就会浮现出这一时期的人文背景,宫廷音乐,民间音乐,乐律乐器,和前代又有什么不同等等。慢慢的你就会形成知识点的框架和结构。西方也是同样的道理,但是所不同的是,可能西方更零散。比如说中世纪音乐,我们应该先了解其人文背景,大体的时间段,这一时期主要以宗教音乐为主,没有涉及到器乐。我们所要掌握的就是关于宗教音乐的发展,其中宗教音乐中涉及到记谱法,复音音乐的发展及其变体等等。把宗教音乐作为一个箩筐,另一个大的箩筐便是中世纪末世俗音乐的发展,有哪些体裁,要条理清晰的去看。那么这样的记忆在无休止的重复养成习惯之后,自然而然,还是那句话你就会找到一个整体的框架,我们记东西也就如鱼得水了。

要记得东西太多,而你不去迈出第一步,那么你是没有资格去埋怨的。以前我也是很头疼从古典开始,尤其是浪漫主义时期的作曲家如同蚂蚁一般多,记人名都犯愁,何况再去记他们的作品,记作品就算了,还要记每个作曲家的风格,创作特征。这是我当时在还没有真正去实施行动之前的胆怯,但是当你执着的真正深入的时候,你会找到一系列的方法去实施和解决。第一,学术界一般把浪漫主义分为三个时期,早期、民族乐派和晚期。那么早期有哪些作曲家呢?民族乐派呢?以及晚期有哪些作曲家?分层次的去记。第二,当我们大概的了解哪些音乐家的时候,我们就要深入去了解每个作曲家的思想,作品和音乐特点,这时候我们也要一如既往的做好分类去记,一般每个作曲家记分四个方面记:简单的生平,几个富有特证得作品,他的音乐特征,最后再鼓吹他在音乐领域的贡献。每个作曲家都可以按照这四类有逻辑的去记。第三,不要指望任何的教科书给你特别明了的分类,最好的分类是你自己在书中挑,甚至去分类的记下来。

当你完成以上的时候,峰回路转,我们再谈谈关于最后的一个环节了―背书!很多人分不清主次,认为就是一杆尽的背书就可以了。背书为什么说是最后一个环节,在你框架、分类没有做好或者掌握之前,你觉得背书你会很痛苦。知识量太大,我们不是记忆天才,背了会忘,忘了又背,何必这样执着。而且很多东西真正要我们熟记得就那些,切记不要做无谓的功,背了不该背的东西,这个简单的道理大家应该都懂。方法很重要,不要只有股热情使劲往里面钻,掌握好方法,你再去整理,总结,再去背,不仅省去你很多时间,而且你会找到重点去背,会让你慢慢的刷知识速度越来越快。一本书其实背的只有他的三分之一而已,真的!

篇6:音乐学习心得体会

赴哈尔滨学习,对我来说是一次非常难得的机会。本着多听、多看、多学、多想的心态,度过了令人激动的五天!东三省的音乐课,各有各的特色,各有各的优势!黑龙江的课整体来说比较大胆,教学路子不拘一格,尽管有很多争议,但在争议中又拌着一定的.吸引力,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思考!吉林的课,具有一定的整体性、完整性、以“情”来贯穿课堂是吉林音乐课的一大特色!而我们辽宁的课,思路清晰、课堂活跃、在这次活动中,整体来看是独占鳌头了。

从一名普通的音乐教师的角度来讲,我主要思考了以下几个问题:

一、音乐的完整性

在歌曲教学时,少兜圈子,直接给学生一个完整的音乐形象。但并不是说,教师要一遍一遍地把歌曲播放给学生听!我认为,在给学生完整的音乐形象之后,以后每一次的重复听,都要有目的地加进一些新东西!这些“新东西”不仅要吸引学生,更要为教学目标服务。当然,不同的课,要有不同的方法,以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摸索。

二、音乐与人文的结合

在新课标的理念中有这样的指导:“提倡学科综合”、“倡导多元文化”。而在吴斌教授的讲座中,他所说的困扰音乐教师八大问题中,就有这样一个问题:在具体教学中,如何把握好音乐主题与人文知识的关系――前提是我们上的是音乐课!我的理解是:人文知识要有,但必须要突出音乐的主体性――再多知识的介绍,也是为音乐服务。

如果说黑直线代表音乐,那么围绕它的红曲线,就是相关的文化。

而决不能将两者分得太远,造成两大块的感觉,那样就不象音乐课了。

三、教师的课堂教态

我们在课堂上一直对学生表现得亲和、友善、鼓励。而黑龙江的一位男老师非常大胆,在此基础之上,他让学生坐着、站着、蹲着上课,他自己也搬了一个凳子坐在学生中间,场面十分像《音乐之声》中玛瑞雅在绿色的山坡上,带领孩子学习歌曲的镜头。让我们听课的人看起来都非常舒服。但教师坐着上课是个有争议的问题,我本人不反对。我认为在一节课上,该站就站、该坐就坐,完全看教学情境需要,只要不耽误教学,学生能够欣然接受就好!当然,我极力反对一直坐着上课,那不成专家报告了!

本次学习是一次很好的充电机会,我会努力寻找自身的不足,和自己的前进方向。争取让自己在教学中,更进一步!

篇7:师范类音乐学习心得

一、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程的理念是:“以人为本,学生是教育的主体。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首先,教师就要转换教学角色,把原来的课堂上老师教学为主体更换为学生为主体。因此在音乐课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们的自觉性,主动性,使其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这样才可能激发学生的原动力,最大限度地把他们创造思维的潜能发挥出来。我们来设想一下,例如:上一节欣赏课,如果教师先将曲名,作者,作品的表现内容等介绍给学生,这时学生还没有听到音乐,就已经把他们限制在一个框框里了,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并代替了学生的亲身体验,使得学生失去了对作品的兴趣,在欣赏的过程中就会出现不注意倾听,放弃了思考和联想。所以,在上欣赏课的时候,教师应该让学生根据自己对音乐的体验,去理解音乐的内容,体会意境,教师有意识的启发学生探索问题。这样一来,不仅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同时提高了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音乐表现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地肯定、鼓励学生,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信心。几乎所有的人都喜欢被别人夸奖,那么,积极地评价是学生的一个对症好药。学生博得了老师的表扬与鼓励,,在课堂上会表现得格外有积极性,与老师的配合也就默契了许多。另一方面也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因为学生愿意去表现,思维开拓了,活动的时候大家都动起来了,好展开了,音乐课效果也就随之有所体现。

二、激发学生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了兴趣就谈不上愉快的学习,也就没有学习效率。所以我认为,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值得我们音乐教师探索的一个问题。本人在音乐课的教学过程中认为,很多学生是非常愿意上音乐课的。原因并不是对音乐课本身感兴趣,而是因为音乐课这门学科不用考试,是一门比较轻松的科目。实际上,音乐课不仅仅是教会学生唱歌,更重要的是音乐课是开发和提高学生智力的最好形式。音乐课教学是关系到学生全面发展的大事。兴趣是一种学习的需要,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热爱音乐产生强烈求知欲的基础,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途径也是非常多的,例如:

㈠有些学生时因为喜欢某个老师而喜欢这位老师的学科的,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我认为因该用爱心去感染学生,用技艺去吸引学生。自课堂上我们要尊重、关善于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等来缩短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心灵差距,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喜欢崇敬这样的老教师,从而也就喜欢上这位老师带的课目。如果反之,教师和学生之间有很大的距离,甚至关系不融洽,学生就会对这门课没有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精湛的授课艺术,用此来吸引学生,满足他们的.道德要求和精神需求。使得学生对学习材料充满浓厚的兴趣,然后去鉴赏、品味、思索并获得各方面的启迪。作为教师要深入教材,熟悉教材,在上课的过程中用有感染力的语言和精湛的技艺进行教学,是所教的内容成为学生的兴趣中心,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㈡音乐首先是生活而不是科学,让音乐充满生活,让生活充满音乐,这不仅仅是学生的愿望也是我们所有人的美好愿望。这同时也是音乐学科与其它学科的区别所在,因此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逐渐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感,是基础教育阶段音乐教育的重要任务,也是终身教育在音乐教育中的最好体现。当然兴趣和爱好的培养不是指一般性的接触,而是通过正确的音乐教育逐步建立起对高雅、健康艺术的兴趣和爱好。只有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爱好与兴趣,他们才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到音乐作品上来,这样才可以有自己的想法,才可以创新。三.从同学们喜欢的流行音乐中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

现在的学生特别是中学生,在生活中非常的喜欢流行音乐。身边的MP3中满装了最流行的歌曲,周杰伦、蔡依林等等成为他们心中的偶像,闲下来时张口闭口也都在讨论某某明星是否出了新专辑。由此可见流行音乐慢慢的已经成了学生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那些有中华民族特色的音乐也就是所谓的“红歌”同学们都不感兴趣,甚至非常排斥。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如何的面对呢?

一直以来,在音乐教育中对流行音乐是持抵制态度的,认为流行音乐有勃于高雅艺术。因此在教材中流行歌曲是很少见的。我们不少的音乐教师在教学中会遇到这样的尴尬场面,学生唱课本歌曲时如同嚼蜡,而唱流行歌曲时是兴致勃勃、有滋有味。为什么流行歌曲对学生有如此大的吸引力呢?流行歌曲是否可以走进课堂呢?我认为,学生如此喜欢流行音乐,教师不该、也不能把它拒之门外。我们应该结合教学的实际,索性尝试采集部分流行歌曲,作为教学资源,把它引用到音乐课教学之中。例如:利用流行歌曲来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找来学生熟悉,会场的流行歌曲的曲谱,让他们来视唱,大部分学生的识谱能力和音准都有所提高。这样的教学,大大提高了学生们的兴趣,效果也是非常明显的。引用流行歌曲也正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即:“学生主体,教师主导”。

篇8:找准兴趣点提高音乐学习效率

一、从基本欣赏需求中制造兴趣

学生欣赏音乐的基本需求可分为娱乐性欣赏和求知性欣赏两方面。了解了学生的基本音乐欣赏需求, 教师就要不断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艺术品味和水平, 在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和生活情趣等方面下功夫, 满足学生猎奇求知的学习心理和欣赏习惯, 从而制造出音乐欣赏教学的兴趣。

从学生欣赏音乐的过程看, 学生的欣赏兴趣又可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直接兴趣就是学生对欣赏教学中的音乐产生的兴趣, 这是由教学内容本身的吸引力所引起的, 一般说来在思想、感情上能满足学生的欣赏需要。因此, 根据学生的欣赏心理, 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可依据教材和教学目标, 灵活地使用学生相对熟悉或喜欢的音乐素材来进行欣赏教学, 通过有时代感的音乐素材引导学生逐渐对教材中音乐作品所蕴涵的艺术表现力有更深度的感知, 这样就能避免教学中因生硬使用教材中的音乐素材而使课堂教学变成“曲高和寡”的尴尬场面, 也消除了学生对课堂教学的距离感。正如那些在制作技巧上新颖别致、距离观众生活较近的电视节目都会引起观众的直接兴趣一样, 高中音乐课堂教学也是如此。

二、用视频教学素材增强兴趣

生动的语言、优美的音乐是音乐欣赏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如果在课堂教学中恰当借助视频素材用视觉的手段进行欣赏教学, 往往也能起到增辉添彩的教学效果。在谈到“流行与古典”之间的关系时, 笔者在引导学生通过争论后, 不失时机地采用了著名歌手、音乐人刘欢在接受新浪网访谈《流行与古典音乐》的现场录像这个素材来加以推进, 这段视频的使用使课堂教学的主体目标得以提升, 教学内容得以生动, 学生欣赏音乐的理性思考得以加强。这种兴趣的营造, 使课堂教学效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在课堂教学形式上创设兴趣

由于长期受传统音乐课堂教学模式的影响, “教唱式”、“灌输式”、“填鸭式”的欣赏教学已使学生习惯于围绕着老师的指挥棒运转, 学生欣赏音乐的主动体验感和满足感日益被削弱。这种教学过程缺乏音乐性和艺术创造性, 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对音乐教育的要求, 严重制约了学校音乐教学向更高的层次发展。因此, 在音乐课堂创设具有新时代气息的学习氛围, 让学生享受音乐体验,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能够变过去在老师指导下的被动欣赏为学生的主动欣赏, 使学生在主动参与欣赏的过程中感受音乐美、表现音乐美和创造音乐美, 同时也能在很大程度上满足学生“自我认知”、“自我表现”和“自我发展”的需要。

如何在课堂教学形式上创设兴趣呢?笔者认为可以依据教学对象、教学内容、学校及周边环境等方面入手, 从课堂教学的整体布局和形式上去创设兴趣。譬如, 笔者在教学《中国古曲欣赏》时曾设计这么一堂音乐课例——课前布置:下周我们将到水绘园 (注:清代才子冒辟疆的私家园林) 去探音寻幽, 请同学们通过书中提示到的中国古曲并结合你对水绘园的了解, 分组准备一个节目 (形式不限) 在课堂上展示交流 (要求:能体现中国古曲音韵与公园人文底蕴的融合) 。此课堂教学布局的设计打破常规, 课堂形式富有创意, 能恰如其分地结合本土资源进行教学, 教学结构简明扼要, 使学生的能力与知识有机结合。学生们愿意投入极大的热情来参与这种全新的教学实践, 这是一种情感与快乐、知识与能力并举的教学思路。

四、在引导学生用心聆听音乐上突显兴趣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不难发现有这样的现象, 教师提问:“听完音乐后, 请问同学们, 音乐描写了什么场景?音乐抒发了什么情感?听完音乐后你想到了什么?……”教师们常常会习惯于引导学生进行音乐审美之外的其他体验, 要求学生聆听音乐时引发音乐之外的某些体验和联想, 总想引导学生从音乐中听出点什么名堂来。当学生被问得茫茫然时, 教师们是否想过“听音乐一定要让学生听出音乐表现了什么吗?”笔者认为不是的, 聆听音乐最好的方式是让学生用心随音乐飘荡, 用心在音乐中陶醉。那么教学中如何在“听”上做文章?笔者认为, 高中音乐课堂教学兴趣的凸显可在引导学生用心聆听音乐上下功夫, 引导学生用心聆听音乐往往能激荡出“弦外之音, 弦外之境”来。

例如, 在日常教学中会发现有的学生听古典音乐时感觉很投入, 而他们在听现代音乐时却没感觉;还有学生狂热地喜欢现代音乐, 尤其是现代流行歌曲、舞曲、摇滚音乐, 这些音乐常让他们产生强烈的摇撼和狂飚般的陶醉, 可他们在听古典音乐时同样也找不到感觉。面对这样的情况, 教师如果能很好地引导学生通过全身心来静心聆听、静心感悟音乐, 用心去抓音乐的兴趣, 不论古典音乐还是现代音乐, 音乐的魅力定会在学生心底不可阻挡的产生震撼心灵的力量!古人云:“凡音之起, 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 物使之然也……”这就充分说明:聆听音乐, 重在用心!心悟才是欣赏音乐的最高境界。高中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兴趣是教与学的兴趣点, 是聆听音乐时心动与心静的兴趣点。学习的主体是学生, 兴奋的主体也应是学生, 而不是教师讲得眉飞色舞而学生听的茫茫然不知所云。因此, 高中音乐欣赏课教学中兴趣的提升必须结合教学实际, 依据高中音乐教纲有目标、有目的、有层次地推进。

上一篇:饭店管理概论期末试题下一篇:暑期STEM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