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的区位选择练习

2024-08-02

农业的区位选择练习(共8篇)

篇1:农业的区位选择练习

农业的区位选择

知识与技能:通过实例,了解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结合实例,分析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了解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讲授法,教师对基本概念的讲解,传授学生案例分析法,结合东山镇碧螺春生产,分析农业的区位因素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学习

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农业土地的基本概念树立支持家乡农业,热爱家乡的情操

教学重点: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和应用

教学难点:结合实例,分析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和变化

教具:PPT投影

课时:一课时

课程类型:新课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观看影视资料《大明宫》片段,引出问题“为什么唐玄宗不把荔枝树种在长安?” 师: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今天的内容“农业的区位选择”。

(板书:农业的区位选择)

新课传授:

师:我们知道农业是第一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那什么是农业呢?

生:人类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以获得所需要的产品,这就是农业。

师:很好,农业的生产对象是植物或动物,我们以栽培植物和饲养动物为例,对比不同地区的农业有什么不同的特点。

学生读图3.1 和3.2(PPT展示)

师:图中展示了泰国湄南河平原的水稻种植和澳大利亚的牧场。两者的位置有什么不同,对应的气候类型有什么不同呢?

生:略。

师:在图3.1和3.2中,你看到了哪些景观呢?

生:略。

师:图3.1中,我们看到了人力耕作的水稻田,地势低平,土壤偏红色。图3.2中,我们看到了草原上的羊群,草原广阔茂密,远处有树林。两幅图展示了完全不同的农业景观,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是因为它们的农业区位不同。什么是农业区位?

生:略。

师:所谓农业区位,有两层含义:

一是指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

二是指农业与地理环境各因素的相互联系

过渡: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有哪些呢?我们以家乡案例“东山碧螺春”的生产为例,共同探讨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

教师介绍碧螺春(PPT展示)

介绍茶树的生长习性(PPT展示)

1.阳光 光照是茶树生存的首要条件,不能太强也不能太弱,对紫外线有特殊嗜好,因而高山出好茶。

2.温度最适宜茶树生长的温度是摄氏十八度~二十五度。气温下降到-10以下时,就会受到严重的冻害,但气温如持续保持35度以上的高温时,茶树新梢就会出现枯萎和叶片脱落的现象。

3.水分:年降雨量在1 500毫米左右时最适宜茶树生长,一般在茶树生长期中,平均每月降雨量有100毫米亦可。在空气和土壤中水分不足的情况下,芽叶和枝条的生长停滞,叶片硬化粗老。

4.土壤:土壤是茶树赖以生存的基础,茶树为深根植物,要求土壤的土层深厚、土质松疏、排水和通气较好。茶树生长的土壤为pH值在4.5~6.5之间的酸性土壤。.地形:茶园地形条件主要有海拔、坡地、坡向等。在一定高度的山区,雨量充沛,云雾多,空气湿度大,对茶树的生育有利,一般选择偏南坡为好,坡度不宜太大,一般要求30度以下。

师:茶树的生长与哪些自然因素有关呢?

生:略

师:影响茶树生长的自然因素主要有气候,水分,土壤,地形。

师:东山镇能生产中国十大名茶之一的碧螺春,它具有哪些优越的自然条件呢?

教师运用PPT展示东山镇的气候,水源,土壤,地形,让学生总结其优势的表现。

一:东山镇的气候(PPT展示)

生:东山镇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降水充沛,雨热同期。

二:东山镇的水源(PPT展示)

生:降水充沛,靠近太湖,水源充足。

三:东山镇的土壤(PPT展示)

生:东山镇的土壤为酸性,适合茶树的生长。

四:东山镇的地形(PPT展示)

生:东山镇多低山矮山,具有一定的坡度,适合茶树的生长。

教师总结:(PPT展示)

 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热同期,光照充足

 水源:降水充足,靠近水源

 地形:以低山矮山为主,坡度小,适合茶树生长

 土壤:土壤呈酸性,土质疏松,保水透水性强

过渡:优越的自然条件使得东山镇成为名茶碧螺春的发源地,然而在历史上优越的自然条件却并没有促进东山茶业的发展,带动东山经济的发展。但在今天,东山成为了茶叶生产的产业化基地。(PPT展示)

师:东山为什么能从一个小镇一跃成为碧螺春茶产业化基地?主要是哪些因素影响?

师:确定农业生产的主导区位因素的方法:寻找核心点(PPT展示)

(教师介绍)每一地区的农业生产都要受到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影响,但都有其主导因素。判断某地农业生产的主导区位因素,要从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2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找出该地发展农业生产最突出的优势区位因素和限制性区位因素,然后从中找出主导区位因素。

师:下面我们来看下影响东山碧螺春生产的社会经济条件有哪些?

下列3则材料反应出何种因素对碧螺春茶业的影响?(PPT展示)

如今,碧螺春畅销国内各大城市和港、澳地区,远销美国、欧洲、日本、东南亚等国家。碧螺春茶区每到采茶季节,春意盎然,满山苍翠,茶香百里。真是“入山无处不飞翠,碧螺春香百里醉”。

两位加拿大茶商不远万里,来到苏州碧螺春原产地之一的东山镇,与东山茶厂签订了10万美元的出口订单。

十多年前,碧螺春茶初进东北,爽直的东北大汉们持怀疑态度:“你们东山人拿几片破树叶来忽悠我们?” 十多年后,东山人凭着自己独特的销售方式和经营理念、凭着东山碧螺春茶独特的品质,使碧螺春茶在东北的占有率从零提高到了现在的三成。为什么碧螺春茶在东北的占有率从零提高到了现在的三成?

生:略。

师:市场的需求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教师展示材料(交通,科技,劳动力,政策),让学生总结归纳。(PPT展示)

教师总结:影响东山碧螺春成为中国十大名茶的社会经济因素: 市场广阔,交通便捷,科技保鲜技术水平高,劳动力素质较高,政府的政策扶持。

小结: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主要有自然因素(气候,水源,土壤,地形)和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科技,劳动力,政策)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质就是农民对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PPT展示)

问题探究(小组合作讨论)书本43页活动题(PPT展示)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一: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正好满足水稻好暖喜湿的条件。地中海气候热量充足,但高温期降水少,如果没有充足的灌溉水源补充,不利于水稻的生长。

二:受地形、土壤条件的限制,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地形复杂、平原面积狭小、红壤肥力低、水土流失严重、人多地少。

三:一般说来,受市场价格影响,同样的土地,种植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园艺花卉产品,农民收益是逐渐递增的;改革开放后东南沿海地区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鲜花消费逐渐兴起,同时东南沿海紧邻港澳台地区,便于出口,市场需求量大。该地区农业生产的变化除了受市场的价格、需求变化影响外,改革开放的政策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过渡:自然因素相对来说比较稳定,社会经济因素是变化的而且其着决定性的作用。由于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某个区位因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区位因素的变化,尤其是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的发展,对自然环境影响很大,进而对农业区位选择影响也很大。

扩展思考(PPT展示)

师:假设唐玄宗和杨贵妃生活在现代,唐玄宗还需劳民伤财地运送荔枝吗?

(提示:农业的区位因素发生了哪些变化?)

生:科技水平的提高(保鲜技术和温室栽培)和交通运输的便捷(空运)

课堂总结:今天我们通过家乡农业“碧螺春”,分析了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总共有两点: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其中,自然因素相对稳定,而社会经济因素是在变化的而且其着决定性的作用。

布置作业

板书:农业的区位选择

一:农业的区位因素

自然因素:气候 水源 土壤 地形

社会经济因素:市场 交通 科技 劳动力 政策

二: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自然因素(稳定)

社会经济因素(变化 决定性)

课后反思

篇2:农业的区位选择练习

(教案)

——正阳一高柳访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掌握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及其变化。(2)了解农业地域的形成。

(3)分析和评价某一地区的农业区位选择。

(二)过程与方法

(1)运用课本活动分析影响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2)运用案例(2)分析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主要条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影响的学习,培养学生用联系和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分析问题。

(2)认识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是可以改造的,树立合理利用自然和科学改造自然的观念。

(3)了解农业地域的形成过程,建立充分合理利用土地、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思想。

教学重点——农业的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和农业地域的形成。教学难点——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俗语说:“民以食为天”,农业是人类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我国是人口大国,也是农业大国,农业在整个国家的稳定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课件展示】——农业景观图

【提问】这几个地方的农业生产差别大吗?能否相互调换?为什么? 【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不同地方的农业区位选择是不同的。但其最终目的都是要实现对土地的合理利用。【承转】那么什么是农业区位呢?请同学们看42页内容,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

一、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板书)

1、农业区位的含义(板书)

一是指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二是指农业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联系。【承转】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有哪些呢?

【展示】课本42页的图3.3让学生分类说出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

2、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区位因素(板书)自然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板书)

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运输、劳动力、科技、政策等。(板书)【教师语】请同学们看活动1,先从地图上找到孟买、北京和罗马。【提问】水稻是什么样的生长习性?分析三地的气候特征,判断三个地点哪里适合种水稻?为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 【小组代表回答】

【教师小结】水稻好暖喜湿。孟买和北京都是季风气候,雨热同期,适合种植水稻;罗马是地中海气候,雨热不同期,不适合水稻生长。——主导因素是气候。【教师语】气候(光照、热量、水分及其相互组合关系)影响农作物种类、复种制度和产量等。

例如:西北一年一熟、东北一年一熟、华北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南方一年两熟到三熟,北方种甜菜南方种甘蔗。【展示】图3.7千烟洲立体农业示意图

【提问】请同学们思考讨论:为什么千烟洲要采取“丘上林草丘间塘、缓坡沟谷鱼果粮”的立体农业布局模式?有什么好处?主导因素是什么? 【学生讨论】

【小组代表发言】

【教师小结】江西千烟洲是丘陵山区,气候湿润,年降水量大。丘陵山区全面发展耕作业很容易水土流失,适宜发展林牧业。缓坡和地势平坦的谷地土层较厚,不易发生水土流失,适宜发展耕作业。地势低洼的地区容易积水,出现洪涝灾害,应该因地制宜发展渔业。——主要因素是地形。

【教师语】地形影响农业生产方式,平原地形适合发展种植业,山地适合发展林牧业和立体农业。坡度大于25度的山地不能发展种植业,适宜发展林牧业;小于25度的坡地可以发展种植业,但为防止水土流失,应该开垦为梯田。

【教师语】不同土壤适宜种植不同的作物。如东南丘陵酸性红壤适宜种植茶树。【补充案例】我国杭州的“明前龙井”茶世界驰名,日本茶道研究者曾经把茶种带到日本栽培,但效果始终不好,请问其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茶树适宜在酸性土壤中生长,日本的土壤不适合茶树生长。【提问】河套平原被称为“塞上江南”得益于什么? 【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得益于黄河的灌溉水源。

【教师语】同学们请看活动3,讨论分析:东南沿海农业景观变迁的原因。主导因素是什么? 【学生讨论】

【小组代表回答】

【教师小结】一般来说,受市场价格影响,同样的土地,种植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园艺花卉,农民收益是逐渐递增的。同时作为改革开放前沿的东南沿海地区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鲜花消费逐渐兴起。同时东南沿海地区临近港澳台地区,便于出口,市场需求量大。——主要因素:市场、政策。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展示图片】在北京的蔬菜市场上能够买到来自海南的蔬菜,这说明什么因素的影响?

【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这得益于方便快捷的交通。发展商品农业必须有方便快捷的交通,园艺业、乳畜业等应布局在交通便捷的地方。

【补充案例】过去每到冬季,我国北方的人们只能吃单一的大白菜,通过大棚、温室种植等实现了北方蔬菜的反季节种植,使北方冬季市场上也有各种各样的蔬菜供应,请同学们说出为什么呢? 【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这是科技进步的结果,科学技术对农业区位也有很大的影响,而且科技进步也会影响到其他因素。【教师语】请同学们看案例1,思考并讨论:(1)地中海农业区位因素发生过哪些变化,对农业区位选择有哪些影响?(2)哪些因素在农业区位选择中起的作用越来越大?对地中海地区的农业区位选择提出建议。【学生讨论】

【小组代表发言】 【教师小结】(1)通过技术投入(兴修水利、拦洪灌溉、涸沼开垦)改善了该地区降水季节分配不合理性,有利于提高产量,增加经济效益。随着欧洲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逐渐形成了时鲜业的市场条件。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为地中海地区时鲜业实现区域专业化提供了必要条件,加强了生产地与市场的联系。(2)市场、交通运输、自然灾害对该地区时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越来越大。

与法国相比,西班牙具有劳动力费用低、低温冻害少的优势;法国时鲜业具有历史悠久、技术水平高、接近消费市场的优势。两国可以优势互补,利用气候的季节差异分别占领不同季节的市场,西班牙以中低档产品为主,法国以中高档产品为主等。

【教师语】由此可知,农业区位因素不是一成不变的。相比之下,自然因素比较稳定,而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变化比较快。而社会经济、文化和科技的发展,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很大,进而对农业的区位选择影响也很大。【展示图片】改造气候因素(建玻璃温室);改良耕作制度,培育良种——扩大作物的种植区域;丘陵地形(修建梯田)——发展种植业;

3、农业区位因素的利用与改造(板书)(1)自然区位因素的利用与改造(板书)(2)社会经济因素的发展变化(板书)

【展示图片】荷兰花卉出口欧洲各国、阿根廷的牛肉出现在欧洲人的餐桌上 【教师语】这些都得益于交通条件改善和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

【承转】农业生产需要土壤、水、热量、光照等自然条件,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很强。但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改造自然环境的能力得到加强。人们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农业土地,逐渐将自然环境改变成了不同类型的农业地域。

二、农业地域的形成(板书)

1、农业地域的概念(板书)

2、世界典型的农业地域类型(板书)

3、农业地域的形成(板书)

【教师语】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案例2和澳大利亚降水、气温、人口分布图,试分析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形成条件。【学生讨论分析】 【小组代表发言】

【教师小结】澳大利亚东南部气候暖湿,有质量较高的亚热带草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为发展小麦种植业和牧羊业提供了必要条件;澳大利亚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有利于大规模机械化作业;澳大利亚早期移民传统的生产和生活习惯形成了早期以牧羊业为主的农业特点,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牧羊业逐渐演化为小麦——牧羊为主的混合农业。因此澳大利亚混合农业是当地居民充分利用自然条件,适应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逐渐发展形成的结果。自然条件是基础,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起了主导作用。

三、板书设计

(一)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1、农业区位的含义

2、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区位因素 自然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

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运输、劳动力、科技、政策等。

3、农业区位因素的利用与改造 自然区位因素的利用与改造 社会经济因素的发展变化

(二)、农业地域的形成

1、农业地域的概念

2、世界典型的农业地域类型

3、农业地域的形成

四、知识反馈

1、填出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

(1)新疆的哈密瓜甜又香。——()(2)横断山区的立体农业。——()

(3)大城市的郊区一般都有农副产品基地。——()(4)江南丘陵适宜种植茶树。——()

(5)冬季,南方四川等省区的蔬菜供应到东北三省。——()(6)我国大部分省区实行了农村税费改革。——()

2、某城市周围要发展小麦、乳牛、花卉、养鱼、果园等农业类型,应该怎样进行区位选择?为什么?

篇3:《农业的区位选择》学习指津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农业地域的形成两部分。下面从重点难点、学习方法、典型考题三个方面对本节内容进行分析。

一、重点难点分析

(一)农业区位含义

农业区位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二是指农业与地理环境各因素的相互联系,这些因素就是农业区位因素。

(二)农业区位因素

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有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自然因素包括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方面,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劳动力、交通运输、政策、科技等方面。

(三)农业区位选择

不同的地区,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不同,这是由于不同的地区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有差异。

二、学习方法指导

(一)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质

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质是对农业土地合理利用的选择。一个地区的地理位置是不变的,其农业区位选择,实际上是依据因地制宜的原则,对具体农业类型的选择。

下面举例加以分析:

地形往往影响区域农业生产的类型。一般来说,平原地区适宜发展种植业,而山地、丘陵地区适宜发展林牧业。例如,从贺兰山山顶、山麓、银川平原到黄河,宜分别发展林业、牧业、种植业、渔业。

降水量也会对一个区域的农业类型产生影响。年降水量小于250 mm的干旱地区一般不适宜发展耕作业,宜发展畜牧业。例如,大牧场放牧业主要分布在有大面积干旱、半干旱的气候区,这些地区植被稀疏,不适宜发展种植业,只能用于放牧牲畜。

(二)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不是一成不变的。相比之下,自然因素比较稳定,而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变化较快。由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某个区位因素的变化也会引起其他因素的变化。尤其是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的发展,主要是通过对地形、光热、土壤的改造或对市场、交通等因素的影响,进而影响农业的区位选择,具体分析如下:

在社会经济因素中,科技的进步会促进交通的改善、保鲜冷藏技术水平的提高,从而会扩大市场的地域范围,最终对农业生产的类型、规模产生影响。

例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亚热带沿海地区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鲜花消费逐渐兴起。同时东南沿海地区紧邻港、澳、台地区,鲜花便于出口,市场需求量大。受市场价格影响,单位面积土地,种植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园艺花卉产品,农民的收益是逐渐递增的。东南沿海地区一些耕地经历的“水稻田——甘蔗地——鱼塘——花卉棚”农业景观变迁,说明了市场和政策因素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三)农业区位条件的分析

分析一个区域的区位条件,实际就是农业区位因素在特定区域的具体化。例如,20世纪90年代以来,花卉消费的国际需求迅速增长,北美、日本、欧洲成为世界三大花卉消费市场。同期,右图所示国家成为所在大洲第二大花卉出口国。

该国发展花卉产业的优势区位条件有哪些呢?一般来说,分析一个区域农业发展的优势区位条件,应该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个方面分析。

谈到影响农业区位的自然条件,同学们立即想到了从地形、气候、土壤、水源四个方面去分析,不假思索地得出“光热充足、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从图中能获取河流和土壤的信息吗?显然不能。我们只能从图中获取气候和地形的信息。

从地理位置看,该图位于赤道附近,高原地形,气候温暖;纬度低且地势高,光照充足,年温差小;赤道附近,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雨量较充沛。地形以山地和高原为主,对于花卉种植来说是不利条件。依据图中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以及地形特征,可分析出有利于花卉种植的优势自然条件:地处低纬,雨量较充沛,地势较高,常年光照充足,气候温暖,年温差小。

再分析有利于花卉产业发展的社会经济条件。从图中可以获取的信息: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交通不便;由材料知该国鲜花主要供出口,由于鲜花运输时间要求短,通过航空运输,可以方便联系北美、欧洲等花卉消费市场;从地理位置看,该国位于南美洲,为发展中国家,劳动力成本低廉;从该国经济发展水平看,发展中国家经济欠发达,国内市场狭小;图示国家成为所在大洲第二大花卉出口国,与政府的大力支持是分不开的。因此,该国发展花卉产业的优势社会经济条件是通过航空运输,可以方便联系北美、欧洲等花卉消费市场;该国(为发展中国家)劳动力成本低廉;政府决策推动花卉种植和出口。

三、典型考题分析

(2015年全国新课标Ⅰ卷)桑基、蔗基、果基鱼塘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传统的农业景观和被联合国推介的典型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基塘农业用地大部分变为建设用地,保留下来的基塘也变为以花基、菜基为主。据此完成(1)~(3)题。

(1)该地基塘转变为建设用地对局地气候的影响是( )。

A.大气湿度增高 B.大气降水增多

C.近地面风速增大 D.气温变率增大

(2)农民用花基、菜基鱼塘取代桑基、蔗基鱼塘的直接目的是( )。

A.提高土壤质量 B.节省劳动力

C.促进生态循环 D.提高经济收入

(3)桑基、蔗基鱼塘被保留的很少,反映了该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

A.与当地产业发展方向不一致 B.不具有在其他地区推广的价值

C.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不相符 D.不适应当地水热条件的变化

【解析】 第(1)小题,主要考查考生对不同下垫面对局地气候影响的认识。具体而言,就是以湿地为主的下垫面和以城镇建设用地为主的下垫面对局地气候影响有何不同。在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项A和B都与大气水分增加有关,与城镇建设用地对局地气候影响原理不符。选项C,近地面风速增大,也与原理和事实不符。选项D反映的是建设用地与湿地相比,对局地气候的日变率和年变率的影响均较大,符合一般原理。

第(2)小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开放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土地利用变化的认识。选项A和C都与改善作物生长环境有关,但花基、菜基鱼塘的生态循环环节比桑基、蔗基鱼塘差。选项B与事实不符。只有选项D符合环境和事实。

第(3)小题,主要考查了考生对桑基、蔗基鱼塘生态循环农业价值的判断及了解市场经济环境下追求土地利用收益最大化的现实。在所给的四个选项中,D选项与当地事实不符。选项B和C不符合对桑基、蔗基鱼塘正向循环价值的判断。选项A契合了当地经济快速发展和产业升级对传统农业的取舍。

篇4:农业区位的选择知识总结

1.农业的特点:[记忆]季节性、周期性;地域性

2.农业区位的含义:[理解记忆](1)农业生产的位置

(2)农业与地理环境各因素的联系

3.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记忆]自然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

社会经济因素:市场、劳动力、交通、政策、机械、科技

决定农业活动的类型和规模的要因素是市场因素。

4.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质:对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记忆]

5.对农业活动主导区位因素的判断[理解]

水稻主要分布在季风区、“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气候因素)

千烟洲立体农业(地形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亚热带沿海农业景观的变迁(市场和政策)茶叶宜在南

方酸性红壤种植(土壤因素)大城市公路边的乳畜业、园艺业(交通因素)

6.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理解记忆]

自然因素比较稳定,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变化较快。

利用科技改造自然因素例子:培育良种促进农业发展(袁隆平杂交水稻、橡胶

树种植范围的扩大);改善局部自然条件发展农业(大棚农业生产反季节蔬菜)交通运输的发展和冷藏技术的进步使世界农业出现专业化和地域化。

7.农业地域的含义:[记忆]

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在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和自然条件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农业生产地区。农业地域的形成,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合理利用农业土

地的结果。

8.影响农业地域类型的因素:[记忆]

(1)动植物的不同地域分布(2)自然条件(3)社会经济条件9.澳大利亚混

合农业的区位条件:[记忆]

自然区位条件:气候温和,降水适中;土壤肥沃;地形平坦;水源充足。

社会经济条件:市场广阔(世界主要小麦、畜产品产地);劳动力丰富;生产方

式、技术先进。

9.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主要特征:[记忆]

生产结构:种植业与畜牧业结合的混合农业(小麦—牧羊)经营方式:家庭

大农场

科技应用:划区轮牧、种植优质牧草、轮作制农业专业化、地域化水平较高发

展措施:东水西调

10、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发展条件

自然条件:东南部气候温暖湿润;地形较平坦;土壤肥沃;墨累—达令河在此经

社会经济条件:地广人稀;交通便利;鼓励政策;历史悠久;机械化水平高。

11.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不足之处:墨累-达令盆地降水少,措施:建水利工程

12、混合农业的优势:农场成为一个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农民可有效地利用时

篇5:农业的区位选择 导学案

3.1农业的区位选择

班级:姓名:小组:

【学习目标】1.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

2.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学习重点】农业区位因素;

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学习难点】

分析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及推理出相应的农业地域类型和特点。

【自主学习】

一.农业的区位选择

二.影响农业的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在不断地发展变化

影响的区位因素

练习题

南繁是秋冬季节全国各地到海南从事农作物品种选育、种子生产和种植鉴定等活动;海南冬季大量瓜菜销往内地省市。

1.读海南岛最冷月平均气温分布图,水稻玉米发芽适宜温度表和海南冬季瓜菜内地主要省市供应量图,完成下列问题。

⑴.最适宜成为水稻南繁基地的是

A.三亚B.海口C.琼海D.东方

⑵.与新疆相比,北京、广东成为海南冬季瓜菜主要供应省市的共同原因是A.城市化水平高,市场需求量大B.冬季气温低,瓜菜生长条件差C.生产技术落后,瓜菜生产量低D.土地成本高,瓜菜生产规模小

A.缩小生产规模B.扩大耕地面积C.减施有机肥料D.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⑵.与丙丁两国的农业特点相符的是

A.单位面积产量低B.人均产量高C.农业集约化程度高D.人均耕地面积大 3.读“城镇周围农业区位布局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请你根据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判断下列六个区域农业区位的选择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A地养鱼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地种小麦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地苹果园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地养鸡场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E地种蔬菜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F地奶牛场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有不合理的安排,应怎样调整?

(2011年全国新课标)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通过大量技术投入和大规模专业化生产,成为世界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巴西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种植大豆,在积极培育优良品种的同时,鼓励农民组建农场联合体,实现了大豆的规模化生产与经营。目前,巴西的大豆产量、出口量仅次于美国。中国曾是世界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近些年大豆的质量下降(品种退化,出油率低),生产成本较高,成为世界最大的大豆进口国。据此完成2~4题 1.巴西大豆总产量增加的潜力大于美国,主要是因为巴西A.技术力量较雄厚B.气候条件较优越C.可开垦的土地资源较丰富D.劳动力较充足

2.在国际市场上,巴西大豆价格低于美国的主要原因是巴西

A.专业化水平较高B.科技投入较大C.劳动生产率较高D.劳动力价格较低 3.中国要提高大豆质量亟需

A.加大科技投入B.扩大种植面积C.增加劳动力投入D.加大化肥使用量(2000年广东卷)图5-8表示昆明附近产业转化的构想,左侧表示烟草业的变化,右侧表示鲜花业的变化,读图并回答5-8题:

4.该区域发展花卉业(“彩色农业”)的气候资源 优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该区域发展花卉业的其他优势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要解决保鲜、开发新品种等问题,从而使花卉业具有国际竞争优势,最重要的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该产业转化的意义有

A.减少运输成本B.使卷烟的产量增加

C.既有益生态,又美化生活D.消除不可持续发展的隐患

(2009年高考安徽文综卷)根据材料和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8.下图中A地年平均降水量734.5毫米,其中夏季降水量占全年的61.4%;1月平均气温-12.0℃,7月平均气温24.6℃。

篇6: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

福泉中学 熊敏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区位的含义和农业地域的概念。

2.通过活动和案例说明自然、社会经济等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运用示意图、地理图片、生活实例分析归纳结论的技能。

2.运用所学原理,综合分析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原因,合理评价农业区位选择。

(三)德育目标

使学生树立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农业土地的基本观念。【重点】

影响农业的主要自然区位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难点】

运用所学原理,合理评价选择农业区位并能分析出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原因。

【教学方法】 导学法、讨论法。

【教具】

自制PowerPoint课件。【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问题导入:大家来看一下这几幅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图片,大家看了这些图片之后知道我们平时吃的食物归根结

底来自那种活动吗?(学生讨论回答。)人类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以获得所需要的产品,这就是农业。为什么北方和南方所种植的植物不一样?由于生物及自然环境的关系密切,因而农业是受自然环境影响最大的产业。究竟农业区位会受到那些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因素影响以及农业地域是如何形成的?本节我们共同探讨。

(二)教授新课

1.提问:观察、对比图3.1和图3.2,思考两地农业生产活动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提示:从两地地理位置、生产对象、自然和社会因素的差异思考。)

学生观察、讨论,教师点拨。

通过刚刚的观察,大家请说明农业区位的含义是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区位包含两层含义:一方面指绝对区位(即不同农业生产有特定的地理位置);另一方面指相对区位(即农业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联系)。

2.提问: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农业的区位选择其实质是什么?学生思考回答,教师通过课件动画展示。

3.教师提供“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各种因素及其发展变化”相关图片、资料等,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并帮助学生归纳总结。

(1)农业区位受气候因素的影响。

气候是影响农业生产最重要的自然因素之一,大米一直以来都是我们这儿居民的主食,你知道水稻喜欢什么样的气候吗?(引导学生读下列气候类型的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训练气温和降水统计图的读图分析能力。)

学生回答:水稻是好暖喜湿的短日照作物,它生长在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区。教师提醒学生从地图上查找有关的地名,平时注意多积累,建立地理空间概念。

拓展思考:从水稻的生长习性看,我国南方和北方相比哪里更合适种植水稻,为什么?

主要农作物生长所需要的温度

(2)地形、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读图3.7,让学生分析我国江西省泰和县千烟洲的丘陵地区为什么采取“丘上林草丘间塘、缓坡沟谷鱼果粮”的立体农业布局模式?

学生讨论、教师点拨,得出结论:土壤是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不同的土壤类型适宜生长不同的作物,江南丘陵的红壤是酸性土壤,适合茶树的种植。

(3)政策因素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副食品农业产生的利润远远高于粮食种植,为什么还有许多农民甘于去种粮食呢?

学生讨论、教师点拨,得出结论:国家的政策会对农业区位产生深远的影响。

(4)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亚热带沿海地区一些耕地经历了“水稻田—甘蔗地—鱼塘—花卉棚”的农业景观变迁,你知道为什么吗?

阅读案例1“环地中海地区的农业变迁”,思考地中海气候区农业产品种类以及消费地有何变化?当地农业区位条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人类如何改造其不利的自然因素?教师和学生一起归纳总结区位因素及其发展变化。特别提醒学生注意哪些因素在农业区位选择中起的作用越来越大。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承转:一个地区农业区位因素并不是单一影响的,是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和自然条件的综合作用,当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这些综合因素作用于一定的地域而形成的农业生产,就称农业地域。

5.阅读“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形成”的案例,分析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特点和形成条件。

(1)什么是混合农业?

展示《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示意图》。

(2)澳大利亚小麦—牧羊带分布在哪儿?是哪些区位因素作用的结果?

二、农业地域的形成

通过分析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让学生推导出农业地域类型的概念和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并回归教科书知识:农业地域的形成,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合理利用农业土地的结果。

(三)布置作业

调查福泉地区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举例说明一个因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因素的变化。

【板书设计】

【教后思考】

篇7:《农业的区位选择》重难点分析

例1 下图示意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读图完成(1)、(2)题。

(1)下列各区农业与地形因素关系最密切的是( )

①横断山区的立体农业 ②海南岛种植天然橡胶 ③江南丘陵种植茶树 ④吐鲁番种植葡萄 ⑤上海郊区发展园艺业 ⑥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

A. ①③ B. ③④ C. ①⑥ D. ②⑤

(2)2011年,财政部发放农资补贴986亿元,比上年增加14%,这反映了哪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

A.政策 B.市场 C.交通 D.社会生产力

解析 第(1)题,①⑥的影响因素主要是地形、②④是气候,③是土壤、⑤是市场;第(2)题,当前我国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农资价格上涨过快,种粮利润低,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粮食总产量下降。故政府发放种粮补贴以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体现了政策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答案 (1)C (2)A

点拨 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主要有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

(1)自然因素

气候:热量影响农作物的种类、分布和耕作制度;光照影响作物的产量和品种;水分影响作物的分布。

地形: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层深厚,适宜发展种植业;山地适宜发展林牧业。

土壤:土壤的酸碱性、肥力、土层的厚度、土壤的性质都对农业生产有影响。

水源: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

(2)社会经济因素

市场:市场需求量决定农业生产类型和规模。

交通:发展商品农业必须有便利的交通。

政策: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直接干预农业生产。

劳动力:劳动力的数量和素质影响农业生产的类型和经营方式。

科技:通过机械化、良种化、水利化等农业现代化技术,影响农业的发展。

二、农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例2 下图为珠江三角洲“桑基鱼塘”发展规模变动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影响“桑基鱼塘”发展规模变动的主要因素是( )

A.自然因素 B.经济因素

C.科技因素 D.交通因素

(2)珠江三角洲传统的“桑基鱼塘”转变为“花基鱼塘”“菜基鱼塘”,这种变化主要是因为 ( )

A.农业技术的改进 B.劳动力的转移

C.市场需求的变化 D.自然条件的改变

解析 读图可知,珠江三角洲“桑基鱼塘”的发展规模呈波动式变化,一个地方的自然条件是相对稳定的,而社会经济因素常存在明显的变化,因此这种发展规模的变化最可能是由于经济因素的变化导致的;近年来,珠三角的“桑基鱼塘”逐步转变为“花基鱼塘”、“菜基鱼塘”,这主要是因为市场的需求发生了变化。

答案 (1)B (2)C

三、农业的区位因素中“主导因素”与“制约因素”的区别

例3 从20世纪90年代起,新疆开始大规模发展番茄种植、加工业,番茄的生产加工能力占到全国近90%,番茄酱的出口为新疆农民增收和特色产业发展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下图为“新疆2001~2007年番茄产量和面积的变化图”。据图完成(1)、(2)题。

(1) 新疆能生产优质番茄的主要原因是( )

①夏季日照时间长,光热资源充足 ②昼夜温差大 ③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 ④机械化程度高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新疆番茄种植的主要限制性自然因素是( )

A.市场狭小 B.水资源紧缺

C.价格低廉 D.劳动力严重短缺

解析 新疆温带大陆性气候显著,夏季日照时间长,光热资源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番茄的生长;番茄生长周期短、成熟期集中,对水分需求量大,而该地水资源紧缺,限制了番茄种植业的发展。

答案 (1)A (2)B

四、农业区位选择的基本思路

例4 读“某城镇周围农业区位安排图”,完成下列问题。

(1)B、E两地中,_______处更适合种蔬菜,为什么?

(2)C地建奶牛场是否合理?为什么?

(3)麦田在D地,苹果园在A地是否合理?为什么?

(4)今年该城镇农业发展以花卉种植为主要部门是否有可能? 为什么?

解析 蔬菜生产需水量大,产品需要保鲜,应靠近水源和市场;奶产品需保鲜,奶牛场应靠近市场和交通便利的地方;平原地区发展种植业,丘陵地区可发展林果业;花卉种植主要面向城市市场。

答案 (1)B;B处靠近水源和市场。

(2)合理;C处靠近公路,交通便利,靠近市场。

(3)不合理;D处为丘陵地形。不适宜发展种植业;A处为平原地形,耕地面积大,靠近水源,适宜发展小麦种植。A处不利于果树在垂直方向上利用光热。

(4)有可能;本区有充足的水源,且随着城镇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花卉市场需求量将增大,而市场需求量最终会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同步训练】

张某承包了0.5公顷耕地,种植结构变化如图所示。当地1月平均气温3℃。完成1、2题。

1. 张某承包的耕地可能位于( )

A. 珠江三角洲 B. 太湖平原

C. 华北平原 D. 松嫩平原

2. 导致种植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 国家政策 B. 生产经验

C. 自然条件 D. 市场需求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第3、4题。

我国梨果资源非常丰富,主产区集中在华北、黄河流域。20世纪末,我国果园用工劳力亩成本年约100美元,而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果园用工劳力亩成本年分别约为3 000美元、1 800美元。我国梨果单位面积产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价格低、出口量少;一家一户的生产体制,栽培面积小,技术水平差别很大,大多数果实混级贮运。

3. 我国发展梨果业的优势区位条件是( )

A. 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便

B.多干旱、洪水等灾害

C.丰富而又廉价的劳动力资源

D.加工条件优越,市场需求量大

4. 我国发展梨果业的限制性区位条件是( )

①产业化水平低 ②果农技术水平低下 ③政策不支持 ④品种老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

篇8:农业区位选择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l.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

2.掌握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不同农业地域景观图的比较,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

2.利用图表分析法、比较法帮助学生理解农业生产的布局变化与区位因素的影响。3.以具体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农业区位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在发展农业生产时要因地制宜的思想。2.培养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的思想。【教学重、难点】

理解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布局、变化的影响。【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搜集的资料和图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展示早餐图片:俗话说,民以食为天,请问这些食物的原材料主要来自哪一生产部门呢?---农业

在初中,我们就学习过农业,本节课,我们来进一步学习有关农业的知识——农业的区位选择。

展示各地农业景观图片,引出“农业区位的概念”

通过这组图片可以看出,各地的农业类型各不相同,这就是农业区位的差异。例如泰国的水稻种植选择在湄南河平原,澳大利亚的畜牧业分布于东南部。这种差异是由农业与地理环境各因素相互作用造成的,这些因素就是农业区位因素。

首先,请阅读活动探究一。

【活动探究一 】农业区位因素

讨论:如果你是李磊,你会怎样去安排农业生产,你会考虑哪些因素呢?

同学们四人一个小组,展开分组讨论。

1、学生: 教师(追问):你为什么不全部选择种花卉或是有机蔬菜呢? 学生:

教师:那么,你的这种布局模式,你考虑了哪些因素呢? 学生:

2学生:你们小组选择的是哪种农业生产呢?为什么?

从同学们讨论的结果来看,农业区位的选择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考虑多种农业区位因素。那么,哪些属于自然因素,哪些是社会经济因素呢?

学生回答:略

承转:接下来,我们通过一组案例,来分析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

(第一大组案例

1、第二大组案例

2、第三大组案例3,第四大组案例4,展开分组讨论,请将你们讨论的结果总结在学案上)

【活动探究二 】农业的主导区位因素分析

【活动1】结合水稻生长需要的热量和水分条件,分析为什么水稻生产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温带季风气候区,而不包括地中海气候区?(展示孟买、北京和罗马的地理位置图、气温与降水分布图)教师:请回答水稻的生长习性如何? 学生:好暖喜湿

教师: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相似之处在于?

学生回答: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正好满足了水稻好暖喜湿的生长习性;而地中海气候夏季虽热量充足,但降水稀少,如果没有充足的灌溉水源,则无法发展水稻种植业。教师:为什么水稻生产分布于季风气候区呢?而不包括地中海气候呢?

教师总结:气候为农业提供所需的光照、热量和水分条件,影响农作物种类、分布和耕作制度。

【活动2】我国江西省千烟洲,是一个典型的亚热带红壤丘陵地区,这个地区为什么要采取“丘上林草丘间塘、缓坡沟谷鱼果粮”的立体农业布局模式呢?(展示千烟洲立体农业示意图)

教师:请你仔细观察这种农业的布局方式与我们平时看到的农业布局有何不同?

学生:随着海拔的变化,农业布局呈现出一层一层的结构,每层的农业类型不同,这种农业称为“立体农业”。

教师:影响这种农业布局方式的因素是什么呢? 学生:地形

教师:比如在坡度较大的地方开辟耕地,容易产生什么不利影响呢? 学生:水土流失

教师:你能具体说说吗? 学生回答:该区为丘陵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降水量较大。地势低洼处容易积水,因此发展为鱼塘;如果开发利用不当,易导致水土流失,因此在坡度较大的处适宜发展林业和牧业,坡度较小的缓坡或是平地适宜发展种植业。教师总结:地形影响农业类型及分布。

【活动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亚热带沿海地区一些耕地经历了“水稻田、甘蔗地、鱼塘、花卉棚”的农业景观变化,这是为什么呢?

教师:如果你是当地的农民,从经济效益考虑,你会选择什么农业生产类型呢? 学生:花卉利润高(市场价格)

教师:但是,同学们思考一下,如果在贫困地区,人们的粮食都不够,当地人还会去种花卉吗?

学生:不会

教师:那么,该地区的种植结构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呢?

学生回答: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迅速发展,居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对农副食品及鲜花的市场需求量大增(农民种植花卉的经济效益更高),导致了郊区农业景观的变化。

教师总结: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活动4】荷兰的鲜花出口占世界鲜花出口的60%,在24小时之内,荷兰的鲜花可以到达世界上每一个角落。荷兰人骄傲地说,是荷兰的鲜花装点了整个世界。

交通运输影响农业区位,园艺业、乳畜业等其产品易腐烂变质,要求有方便快捷的交通运输条件。

教师:根据上述案例的分析,进一步了解其他农业区位因素的农业活动的影响,采用抢答的形式展开。(1)材料一

我国东南丘陵广布酸性的红壤,红壤土质粘重且肥力低,不适宜发展种植业,但适合茶树的生长;东北平原黑土广布,黑土土质疏松,肥力高,使农作物产量较高。

结论:不同的土壤类型适宜生长不同的作物,因此土壤对农作物的种类和产量产生影响。(2)材料二

塞上江南和塞上戈壁对比,同样位居西北内陆,为什么两地自然景观差异显著呢? 结论:水源影响农业的灌溉,对干旱地区的农业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3)材料三

杂交水稻的广泛应用大幅度提高了水稻产量,为解决我国十几亿人口大国的粮食自给难题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结论:科技影响农业区位,此外在育种、喷灌、冷藏保鲜技术、耕作的机械化程度等方面也体现了科技对农业的巨大影响。(4)材料四

(展示亚洲水稻种植图,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说明劳动力和机械对农业生产的影响。(5)材料五

目前财政部安排的农资综合补贴、粮食直补、农机具补贴逐年增加。这反映了哪个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说明政策直接干预农业生产。练习:完成学案当堂检测1。【承转】

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的影响有利有弊,并且是不断变化的,人们因地制宜,发挥有利条件,改造不利条件,使之适宜农业发展。例如:梯田、蔬菜大棚的出现,请问,它们的出现是对哪些农业区位因素的利用和改造呢?

二、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学生:梯田是对地形的改造和利用。因为在山区丘陵地区,耕地较少,人们开垦梯田,可以扩大耕地面积,获得较多的粮食。

教师:那么,在山区和丘陵的任何地方都可以开垦梯田吗?

学生:不是。在坡度较小的缓坡,如果坡度过大,反而会导致水土流失。教师:非常好。蔬菜大棚是改善了什么条件呢? 学生:热量。它利用的是温室效应的原理。

展示一组图片,说明社会经济因素的变化对农业的影响。教师:请问这组图片,分别体现了什么因素的变化? 学生:市场、技术、交通和机械等。

教师:从上述案例可以看出,农业区位因素不是一成不变的,相比之下,自然因素比较稳定,而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变化很快。

【当堂检测2】分析影响下列农业生产变化的因素(齐答)

1、90年代初衢州的芦柑质量好,当地农民大面积种植。90年代末衢州的芦柑价格大跌,滞销严重。()

2、荷兰的鲜花以前主要是就地消费,近几年运销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

三、材料分析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农业区位因素的基本知识。通过学习,了解了农业的区位选择必须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做到因地因时制宜,充分合理地利用农业土地。请同学们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完成课后探究。

上一篇:我们去郊游班会教案下一篇:2020寻找最美教师颁奖典礼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