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工作关键在于育人责任

2024-07-12

班级工作关键在于育人责任(通用5篇)

篇1:班级工作关键在于育人责任

班级工作关键在于育人责任

班级工作是高校育人的重要环节,学生工作干部特别是辅导员、班主任要发扬真抓实干精神,转变工作作风,切实在履行工作中明确的责任为大学生培养发挥育人作用。

充分认清育人责任在班级工作中的重要意义。班级育人责任,从班主任、辅导员工作方面讲,就是抓高校党委和行政关于学生工作多项政策、工作部署和措施要求的落实责任,主动为学生健康成长成才服务的教育管理责任。班级工作的缺失主要在于班主任、辅导员育人责任不强。这是我们从多年班级工作的经验教训中总结出来的一个基本结论。诸如毕业会餐酿成打仗事件之鉴发人深省。班主任工作既是我校的优良传统,也是我校学生工作的特色之一。建校以来,我校一直高度重视班主任的选拔、培养,特别是在日常教育工作及评估期间,班主任对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关心学生成长等方面重要作用得到了进一步彰显。学前面对学生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需要我们得发扬班主任工作优良传统,真正使班主任成为班级的领导者、组织者、教育者,以巩固的当代班级建设发展,加速学生成长成才。育人责任体现在日常班级工作中,也是对班主任工作能力的主要检验。当前学生工作面临诸多压力与挑战,前进中罗列不少需要克服的困难和解决的矛盾。如果遗忘和偏离了高校根本任务是育人这一的价值,对班主任育人缺乏热情,势必会影响人才培养质量,我们已取得的成果也可能丧失。只有静心、凝气、治身,营造班主任、辅导员工作的良好氛围,攻坚克难,乘势而上,才能赢得为科技大学建设做贡献的主动权。

培养育人责任必须具有勇挑重担、锲而不舍的进取精神。班级工作的矛盾和问题是普遍存在的,学生的“问题”是发展中的问题。因此,班主任要敢于正视班级工作矛盾和学生中的问题,不应绕开走,而应深入学生中,多与学生接触,多预设一些“问题”让学生的、判断、选择,多进行陶冶精神,磨练人性的道德教育。这是班主任、辅导员在增强育人责任中具备的根本态度。在增强育人责任中抓班级工作落实,贵在持之以恒。班主任工作贵在持之以恒,难也在持之以恒。为班级工作的效果不佳成屡屡出问题,往往与缺乏经常抓、反复抓、持久抓相关。抓班级工作落实,一定要防止虎头蛇尾、忽冷忽热,一定要迎难而进、锲而不舍。增强育人责任必须发扬关心学生、真抓实干的优良作风。怀爱是师魂,是教育素质的核心。班主任、辅导员热爱学生体现的是教育的灵魂,做的是一切为了学生,彰显的是育人的人格魅力。关爱学生不能搞形式主义,而应求真务实。班级工作必须抓得具体细致不落死角,这是发扬关爱学生,真抓实干良好作风的必然要求,也是落实我校转变作风 建设的具体体现。关爱学生真抓实干要“细”,切忌凭感觉与,要突出“实”,忌“粗”与“虚”,要注重“进”,切忌远离学生与遥控指挥。

在一些班级许多问题客观地存在着,三自的采不到、热不到、抓不到、解决不了,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细”“实”“进”。

篇2:班级工作关键在于育人责任

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产品的质量已经成为企业竞争的重要因素。为此,企业的质量管理工作也由事后的检查走向全面质量管理。而质量管理的核心在于责任到位。这就需要在强化全员的质量意识同时,加强全员的责任感。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如何占领一席之地,是每个企业都在不断思考的课题。在决定市场竞争力的诸多因素中,质量则是一个永恒的关键因素。市场竞争,归根到底就是质量的竞争。质量是企业走向市场的通行证,是企业的生命。因此,为了确保质量的稳定和提高,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落实:

1、善于用人是决策者的首要任务

众所周知,管理的实质是管人,管人的实质是管心。微软总裁比尔.盖茨曾对他的员工说:“人可以不伟大,但不可以没有责任心”。一个人只有具有高度的责任感,才能在执行中勇于负责,在每一个环节中力求完美,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一个员工能力再强,如果他不愿意付出,就不能为企业创造价值。只有每个岗位的员工具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质量管理的目标才能够得以实现,否则,即使有再好的制度,再好的流程,也保证不了产品质量的稳定和提高。因此,选拔有责任心的管理者、员工充实到与质量相关的重要岗位,是决策者首要的选择。

2、细化责任、权责分明:

一个制度的落实,关键要看执行力,而执行的关键就在落实之中。因此管理者首先要以身作则,其次确保各个岗位权责分明。权责不明不仅会出现责任真空,而且还容易导致各部门之间或者员工之间互相推诿,把自己置于责任之外。责任落实的关键在于行动,落实的效果在于结果。责任落实的本质就在于抓住结果,结果第一。没有结果,一切过程都毫无意义。企业的制度必须细化到任何一个环节之中,做到看得见、易操作、责任明确。只有像麦当劳一样,将责任细化到数字中,责任才能得到最到位的落实,从而获得最好的工作结果。才能确保质量管理的目标得以实现。

3、建立责任落实流程,确保质量目标的实现:

责任心与流程都可以保证把事情做好,但责任心只能保证做好一时,而流程却能保证好的做法一再保持。因此,建立一个责任落实流程来保证责任的落实,是实现质量目标的有效步骤。

4、领导责任制度是决定企业质量管理是否取得成效的关键

质量是全企业、全方位、全过程的,企业一把手对质量工作的重视程度、责任意识,是质量管理取得实效的关键。抓质量关键在于企业的一把手、各个部门的一把手、各个车间、班组的一把手。明确一把手是质量工作第一责任人,层层建立严格的质量责任制,确保主要领导抓质量的思想到位、工作到位、责任到位。只有一把手以身作则,带头把质量管理的职能分解落实到各个环节和岗位,才能保证技术管理、生产管理、设备管理、销售管理、采购管理、综合管理等各部门都能够以质量为中心,按企业质量上的总体部署协调工作,实现上下

左右通力合作抓质量的“一盘棋”。

5、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不断提高员工的责任感。

员工素质的提高和推行科学的质量管理制度是企业能够得以立足和发展的根本,通过开展不同类型、不同形式的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在职工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事业观,弘扬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和精益求精的务实作风, 深入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崇尚爱岗敬业、爱厂如家,使大家树立起与企业荣辱与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大力推动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形成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为质量管理工作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

6、职工利益的保障是企业的责任:

人在质量建设中的作用永无止境。质量管理的着眼点就是在人,职工切身利益得到保障,职工就会视厂如家,对质量如履薄冰,对工作精益求精。企业不能一味地就质量抓质量,而能时时处处为职工着想,把职工的利益和企业的利益紧紧地拴在一起,让职工与企业共生、与产品质量同长。只有让职工无后顾之忧,让职工的利益得到保障,才能够调动起职工的积极性,为企业的发展做出更加积极的努力。

7、质量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在于求真务实:

质量管理工作不能做表面文章,搞花架子,图形式。要在求真务实上下功夫。高质量的产品是务虚不出来的,唯有真抓实干,产品质量才有保证,企业才能真正赢得市场。质量建设是企业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任何质量体系都不是一劳永逸的。企业不能寄希望于通过短暂的“质量周、质量月”活动来实现产品质量的飞跃,抓一阵停一阵,或时紧时松抓质量都不可能抓出成绩来。只有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抓下去,才能在持续改进中确保产品质量的不断提高。

篇3:班级工作关键在于育人责任

(一)

党的十八大提出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以下简称“整合”)的明确要求已近三年了。国务院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宣布将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农合交由一个部门统一管理也过去两年半了。情况如何呢?简单地说,有一定进展,但很不理想。截至目前,在区域内全部实现“整合”的只有重庆、天津、青海、广东、宁夏、山东、浙江、新疆兵团等8个省级行政区和其他省份的38个地级市,另有45个地市的91个县(区)开展。然而,由某个临时机构设计的“大病保险制度”(这个制度设计得如何,这里姑且不论),不到两年就在全国“普遍实施”了,而党和政府最高层级作出的“整合”决策却受到这般“冷遇”,行动如此迟滞,推进如此艰难,实在匪夷所思。

党和政府审时度势、总揽全局作出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战略决策,为健全全民医保制度指明了方向、提供了依归,本来是“晴空万里、一片光明”。不料却有个别旧体制的卫道士,怪论横出、大言欺世,“搅得周天寒彻”。一些地方本已拿出了“整合”方案,准备实施,因受到阻挠和责难而搁置。为什么一些地方手握权柄之士因某人的“一个招呼”“一封信”,或“一个电话”,就不敢前行、“越雷池一步”呢(当然也有不信邪的如山东等)?笔者从调研中得到的体悟和启示是:能否果敢地推进城乡居民医保的整合,关键在于对此有无认识自觉与责任担当。有认识自觉,决策就有底气;有责任担当,推进就有定力。

(二)

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自觉,是形成正确理念和自觉行动的基础。所谓认识自觉,就是指主观意识正确反映了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发展的必然趋势和规律。在许多情况下,这种认识自觉,并非来自深不可测的“高大上”理论,而恰恰是普普通通的常识。问题是,当下有一些人或因陈旧观念,或因门户之见,或因利益考量而罔顾常识、不尊重常识、违背常识,也有的把常识当“尖端”研究来研究去,争论来争论去,在莫衷一是中把机遇错过、把事业耽搁。还是那句老话,“重视不重视,关键在认识”。整合城乡居民医保也不例外。

1.“整合”是社会保险制度规则的内在要求。包括基本医疗保险在内的社会保险制度的核心价值理念是公平、正义、共享,其基本特征是制度的普遍性(统一性)、保障的公平性、适度性、可及性和持续性。其中,制度的统一性是基础性的、第一位的,没有制度的统一性,公平性等其他几“性”都会大打折扣,甚至无从谈起。正因为如此,笔者一直坚持“整合”是健全全民医保制度的第一要务,“整合”是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全民医保制度的必然要求和重要基础。

2.“整合”是提高全民医保制度保障绩效的迫切需要。由于历史原因和认识局限(更确切地说是医保制度的改革与发展是渐进式、板块式的),既形成了目前“3+1”格局(即城镇职工医保、城乡居民医保、新农合和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又造成了“三分局面”(即制度分设、管理分割、资源分散),由此带来“三重复、两损害”(城乡居民重复参保、财政重复补贴、基础设施和信息网络重复建设,既损害了制度公平又损害了管理效率)的不良后果,既给国家造成了严重浪费,又给老百姓就医造成诸多不便,既影响了全民医保制度的稳健运行,又为制度的公平可持续发展埋下隐患。已经到了非“整合”不可的时候了。

3.理顺管理体制是“整合”的必要前提。管理体制一定要适应制度模式的选择,这既是国际上公认的基本原则,也是常识范畴的认知。就我国医疗保险而言,既然选择了社会保险的制度模式,理所当然地应由社会保障部门(即“第三方”)统一管理,而不能由管理医疗服务提供的部门“一手托两家”。在我国2010年颁布的社会保险法中已有明确规定,由国务院社会保障部门统一管理各项基本医疗保险。正是这样一个清晰明白的常识性问题,被某些人当作“尖端”问题把人们“忽悠”迷糊了,或举棋不定,或不知所措了。于是出现了两个典型的滑稽现象:一是就由谁管好的问题召集众多专家反复研究论证,动用有限的外交资源到国际上求证,延请世卫组织(WHO)的官员来华说项,大有“证明你妈是你妈”做派,结果还是莫衷一是。二是搁置或绕开管理体制,单就制度整合做文章。这显然是一种回避矛盾,或“反弹琵琶”的做法。统一管理是整合制度的必要前提,只有统一管理,才能做到统一规划、统一政策、统一标准、统一步调、统一监管,否则不同的部门对“整合”的理解不一致,采取的举措不同,还是避免不了“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结果很可能是“整”而不“合”。就算是相关部门都能从大局出发,认识也高度一致,也会因工作着力点不同、信息系统不能对接、统计口径不一致等问题而使前面说的“三重复”问题得不到根治,继续给国家和人民造成巨大的浪费与损失。

(三)

在全面深 化改革、 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时期,中央主要领导同志特别强调,广大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有强烈的责任担当意识。有句话说得好,“大事难事看担当,顺境逆境看襟怀”。实践也反复证明,一分责任担当胜过十分工作能力。像整合城乡居民医保这样的“大事难事”,拷问的并非领导干部的工作能力而是责任担当。即使能力再强,没有强烈的责任担当,照样会“前怕狼后怕虎”,顾虑重重,裹足不前。所以,在一定意义上讲,“担当”比“能力”更重要。

敢于担当就是敢于承担责任。这是男子汉大丈夫的特征,更是共产党人的鲜明品格。“整合”是关涉人民福祉的全民医保建设赋予我们的时代责任,我们就应该以强烈的使命感,义无反顾地担当这份责任。为什么有的人不敢担当,像“整合”这样的事,明明是看准了的事,明明是中央早已作出决策的事,而且群众又有强烈要求,相关部门经过调查研究也拿出了具体方案,还是以“再看一看,等上面有了具体文件再定”为由不予“拍板”呢?表面上看是所谓慎重稳妥,实际上是私心作怪,怕影响关系、怕得罪人、怕影响自己的前程,等等。千怕万怕,难道就不怕中央的决策不能落地生根,国家和人民的事业受损失吗?!看来有的同志离“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的境界何止“一公里”!须知,不“整合”,仅因重复参保而财政重复补助,每年浪费的财政资金至少在200亿元左右,如果加上一些人“两头报销”、基础设施和信息网络重复建设等给国家造成的损失可以说是惊人而令人痛心的。

在调研中还发现,有关部门的一些同志存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精神状态,安于现状,不愿开拓,似乎“整合”与否都无所谓。还有的同志认为,现在已经是“小马拉大车”了,靠“五加二,白加黑”完成工作任务,如果再“整合”过来一块,更是受不了。实事求是地说,医保经办第一线的同志们这些年都是“蛮拼”的,为了医保大业埋头苦干、无私奉献、功不可没。然而却有一些人硬说他们管理不如商保公司有优势,效率不如商保高,云云,真是有失公允。各级政府应该体谅他们的苦衷,应该加大对经办的投入与建设。但一码归一码,不能因有此不公之论就不积极作为,这同样是一种缺乏责任担当的表现。现在从上到下都在开展“三严三实”的专题教育活动,如果能让敢于担当成为大家的人生追求和自觉行动,不仅“整合”可以顺利推进,许多“老大难”的问题也就好解决了。

(四)

已经实现“整合”的8个省级行政区、38个地级市和91个县区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先行者,也是对“整合”有认识自觉和责任担当的榜样。笔者就他们的做法与经验曾多次撰文予以推介。本文仅就最近到山东调研所获与大家分享,或许你能从中得到一些有关“整合”的启示、能量与定力。

在调研中,山东的同志告诉我们,如果单讲整合,相关部门的积极性都很高,而问题的关键是怎么整合,往哪里整合?一方坚持管理体制必须适应制度模式的原则,整合到人社部门,即由“第三方”管理(这也是国际通行做法);一方却坚持“一手托两家的大健康”理论,整合到卫生部门,即由管理医疗服务提供的部门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既是“会计”,又是“出纳”(由“内部人控制”,何其方便乃尔!)。据介绍,彼时后者在上级主管领导的支持下已拟好了方案,准备施行。但是东营(还有青岛、淄博、威海等)市人社部门的同志据理力争,由于他们理由充足、管理精细,相关数据全面完整准确等,赢得了发改委、财政、编办等十几个部门的认可与支持。于是,东营市政府顺理成章地作出决定,从2012年起将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整合为城乡居民医保,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管理为主,卫生部门配合。在东营等几个市整合实践并取得良好效果的基础上,山东省政府以坚定的政治信念和勇于担当的精神,果敢地作出决定,从2014年起,全面整合城乡居民医保并由人社部门负责管理(由于有关部门的干预,他们只好在“纪要”中的“由人社部门”之前加上一个“暂”字予以应对,而整合照样进行)。

到2014年底,山东省、市、县三级全部完成了新农合管理职能、编制机构、工作人员、基金资产等的移交工作,全省人社系统共接收新农合工作人员2134名。收到“665”的良好效果,达到了整合的预期目的。具体地讲,就是“6个统一”:统一管理体制,统一保障范围,统一筹资办法,统一待遇标准,统一信息系统,统一基金管理政策等。“6个规范”:规范了参保登记、缴费流程、就医结算、定点管理、基金监督、平台建设等。5个方面的成效:一是解决了人员重复参保、财政重复补贴问题。据统计,全省共剔除重复参保253.96万人,减少财政重复补助8.3亿元/年(东营剔除8.2万人,减少补助2952万元/年;青岛剔除25.41万人,减少补助1.12亿元/年,同时还清理新农合基金潜亏1亿多元)。二是打破了城乡户籍壁垒,提高了保障水平,增强了制度的公平性。原新农合的药品目录品种只有1100余种,整合后增加到2400多种,诊疗项目和门诊大病病种也有所增加,保障水平大大提高(东营市整合后城乡居民住院报销水平提高了9.3%,普通门诊提高了10.6%,门诊慢性病提高了22.1%;青岛市总体比原新农合提高了3个百分点,其中在三级医院就医提高了11个百分点)。三是全部实现了市级统筹,增强了基金的共济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四是方便了群众就医,特别是农村居民就医有了更大的选择空间。五是促进了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杜绝了过去城乡重复建设造成的巨大浪费。实践雄辩地证明,整合城乡居民医保是大得人心、大快人心的善政、德政。尽管有的部门在年终工作考评投票中给人社部门投了“0分”,但在政府的民意调查中,群众对人社部门负责的城乡居民医保整合工作的满意率高达98%,真是公道自在人心。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如此悬殊的反差还不足以说明问题、催人警醒吗?!

任何不抱偏见的人们都会从山东“整合”的实践得到深刻的启示:

启示一 , “整合” 是大势所趋,“整合”的要害是由谁管理。因此,整合制度与理顺管理体制必须统筹谋划、同步推进。不然还会“各唱各的调,各吹各的号”,结果必然是“整”而不“合”。

启示二,社会保障部门管理基本医疗保险虽然是社会保险法上明确规定的,但社保部门必须主动作为、奋发有为。有为才能有位,有为才能得到各部门的支持,有为才能为领导决策提供坚实的依据。

启示三,“整合”的关键在于地方主要领导的认识和担当,取决于政治勇气与政治定力。

篇4:班级工作关键在于育人责任

关键词:班级管理;和谐文化

在党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鼓舞下,大中小学纷纷提出和实践构建和谐校园的设想。学生是校园的主人,是教育的主体,而班级管理则是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基础。班级管理看似简单,但要想打造一流的班集体,特别是在校内外有影响力的班级就需要班主任煞费苦心了。笔者从教十多年,担任了十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在平时的工作中有些自己的思考:构建和谐校园首先要将班级建设好,而管理好班级建设和谐文化是关键。

一、制订班级管理的目标

作为一个集体,应当有一个共同的目标,这样才会不断引领我们前行。所以,一个班级组织,主要的目标就是不断扩大班主任的影响力,把班级建设成全年级乃至整个学校最具影响力的班级。

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适应一种管理方式。一样的老师,有的学生原本学习不怎么样,但换个班级环境也许就变了个样,主要原因在于能否激起学生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以及在此基础上尽可能克服人的惰性,因为按照康德的理论,人都是具有惰性的,但对待这种惰性的态度决定了人的发展程度。作为一名班级管理者,班主任首先要意识到这种惰性的存在,即假设每个学生都可能偷懒,有懈怠的想法,然后针对这种假设,考虑到每一个学生的特点,通过方式多样化和方式转换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是设计者和指挥者,对班级的管理方式应该是动态的发展的,给学生创造一个日新月异的适应学生心理动态的学习生活环境,以此消除惰性,发挥积极性,抵消学生对于“枯燥”课程的消极情绪。

二、准确的文化和价值定位

一个组织的文化和价值观是它的精神,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是全体成员在日常活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行为规范的价值观念。所以,班级管理过程就体现着文化建设。Google创始人佩奇·布林给Google股票持有人的公开信中说道:“把Google建设成为这样一个机构——它令世界成为一个更美好的地方。”这就是一个组织的文化和价值观,这种文化的作用不可小视。经济学家于光远说:“管理的关键在于文化。”一个业已形成的逐步内化到每个人心中的组织文化所产生的凝聚力和动力是难以想象的。虽然一个班级的主体是学生,但班主任在一个班级文化与价值观的形成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然而笔者发现,在实际管理中,很多班主任一些偏颇的想法或多或少地渗透到其中,如通过掌控班委来监督学生,通过挤压学生课余时间来减少学生发生意外伤害等。如果班主任是民主的、开明的人,这个班级往往气氛活跃,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如果班主任倾向专制、不愿与学生沟通,那么这个班级往往死气沉沉,缺乏朝气。所以要建设一个好的班级,班主任首先要把自己锻炼成一个好的班主任,把自己融入到班集体中去,与班级学生良性互动,最大限度地让学生管理自己,这样才构成了成为一个好班级的前提。

班主任与学生的沟通与互动是十分关键的。在西方,即使是校长也常以邀请学生喝咖啡聊天的方式创造与学生沟通的机会,从而更深入地了解到学生的心理活动。中国的学生一般没有自主的集体活动,特别是与班主任共同参与的各类活动。因此,相互之间总是表现得很含蓄,不愿吐露自己的心声。若班主任在场,学生总会显得拘谨。因此,班主任首先要把自己树立和蔼可亲的如慈祥的父母一般的个人形象,使班主任和学生没有距离感,以魅力吸引学生而不是用“棍棒”吓唬学生,以真诚感召人而不是以利益诱导人。

未来社会是一个广泛需要通才型、合作型人才的社会,这些人才的培养需要教育机构与时俱进,转变教育理念,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真正把培养经得起时代考验的优秀人才作为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己任。班主任的作用就越发体现得重要了,因为班主任不像任课老师那样只注重本学科教学,班主任要关注学生全面发展,要让学生体验集体生活,创造让他们共同合作的机会和平台。

三、以构建和谐班级文化为中心,做好班级管理工作

一个优秀的班主任不是依靠个人的努力,而是通过民主的方式组建一个富有主动性和创造性的班委,通过对班委工作的指导来引导学生的学习生活。班级管理的主体是学生,即让学生自己管理好自己,如何实现这个目标,首先就是培养一个好的班委团队,树立一个价值理念——就是班委的一切工作是为了班级的声誉以及班级中每个同学的利益而不是班主任管理班级的工具。班主任原则上不干涉班级学生具体事务,而是由学生自己解决。建立一个参与式的、开放式的班级管理模式是实现班级管理目标的关键。所谓“参与式”是指班级管理不仅仅是班委的事,而且是每个学生的事。每个人都应以把班级建设得更好为己任,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班级各项活动中,积极拥护和支持班委的决策,并协助班委做好实际工作。所谓“开放式”是指班委的整个工作过程都是透明的,接受大家的监督,广泛听取同学意见,及时修正方案。另外,保证信息的公开性。

而这一切之根本,首先在于班级的民主形式。邓小平同志说:“积极性是最大的民主。”民主在形式上是每个人表达意愿的途径,在心理上则是每个人对个人利益得到平等维护和实现的体验。因此,让大家以一种积极的,愉快的心情去完成组织目标的方式即是这个组织的民主形式。

对此,笔者认为:每个月的最后两天由班委集中搜集每位同学对下一个月班级主题生活及活动的想法,然后进行统计,根据每个月的情况,合理安排一些活动,最好是班委首先提出一个月的生活主题。在每个月的第一个星期首先召开班委会议,对上一个月的工作进行总结,并对当月工作进行部署,做到让大家心里有数。这样一来,可以充分集中大家的智慧,体现民主精神。

此外,笔者并不完全认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比如说一个由40 人组成的班级(其中男生21人,女生19人),如果男生建议一项体现男生利益的活动创意,而女生并不愿意,但民主投票21:19通过了,这能否算是民主呢?即使是39:1的时候又算吗?我们很难获得一致通过,但我们并不是说要采用一些非正规的手段达到这种一致同意的目的——那反而是不太正常的。我想说的是,这需要班委做些什么——班委应当在赞成与反对的双方之间寻求利益的平衡,在尊重民意,按民意做事的同时,也要考虑到反对者的利益,尽可能地予以弥补,同时听取他们的反对意见——也许这些意见是改进班委工作、避免失误的重要意见。

制度和规范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在班主任的关心和班长的领导下,通过不断总结经验,把好的适合班级管理的方式规范起来,把班级中形成的良好的精神风貌规范起来,把班级中形成的文化规范起来,因此这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

第一,挖掘本班丰富资源,把班级变成理论的实践场所。由于当今社会和学校条件所限,学生没有足够的参与社会实践的时间和机会,以至于他们很难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也就造成了有人对所学学科缺乏兴趣,在一种类似于强迫的流水线型教育方式下只能培养出失去了个性的所谓“高分低能”的人。那我们为何不把这个集体变成试验田呢?比如说,数学问题中的统计学知识,班委可以组织全班模拟一些如民意调查、抽奖等活动,让大家亲身体验统计学的奥秘。

第二,建立各种学习小组。学生以学习为己任,但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爆炸的社会,学生每天学习的科目繁多,建议建立一种每人专攻一项,然后通过交流,达到互通有无,触类旁通的学习模式。具体做法为:以个人兴趣爱好为基础,分为若干兴趣小组,如语文小组、数学小组、英语兴趣小组、体育娱乐兴趣小组等。依据个人精力,允许一人参加几个小组。各小组独立活动,然后定期召开全班交流会,由各小组指定人员对本小组最近研究成果进行汇报,或由其中优秀学生对近一段时期学习心得进行讲解。

第三,做好沟通工作。班委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保证信息渠道通畅,既要及时准确把班主任的精神传达给同学,同时与班主任及其他老师、机构、保持密切联系,把同学的想法传递给他们。特别是班主任要与班委保持紧密联系,通过班委了解班级每个人的发展情况。

第四,构建思想交流的平台。笔者认为,合作源自信任,信任源自了解。同学之间只有相互了解,才会打破彼此的隔阂,才能敞开心扉,畅所欲言。从目前情况看,这一点做的是远远不够的。因此,班委首先要做的是给大家创造一个充分表达自己意愿的平台,让每个人都认识自己,也认识他人。大家为何不愿说,一方面是除了学习之外交流少,另一方面是心中有所顾忌,而这就影响了学习方面的交流有序开展。

由此可知:管理好一个班级,建设班级和谐文化是关键,一切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中心,让学生做自己的主人,通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学有所乐,学有所长。

(作者系广东省茂名市体育运动学校教师 )

篇5:班级工作关键在于育人责任

关键在于落实好党风廉政责任制

“我们做的一切工作,关键在领导,核心在干部。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亦如此,尤其要抓好党风廉政责任制的贯彻落实工作。要根据责任制分工,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专项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要围绕反腐倡廉建设,按照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考核办法的要求,对日常工作进展情况要如实记载,逗硬考核;要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规定》落实到各单位各部门,落实到每位党员干部职工身上,真正把抓党风廉政建设,作为各级领导干部政绩考核、职务晋升的重要标准,对抓好党风廉政建设严重失职的,要毫不手软地实行“一票否决”。要着力打造党风廉政“大宣教”工作格局,狠抓廉政文化建设,不断创新廉政文化建设的载体,丰富廉政文化内容,继续深化廉政文化进机关活动。要进一步加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认真抓好各项廉洁从政制度落实,规范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行为,坚决制止领导干部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谋取不正当利益问题。要强化党政“一把手”的责

上一篇:表示开心心情的句子摘抄下一篇:会计实习心得体会及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