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春五年级科学质量分析报告

2024-08-04

2023春五年级科学质量分析报告(精选6篇)

篇1:2023春五年级科学质量分析报告

2013年春五年级科学质量分析报告

一、试卷内容分析

这次考试主要涉及到科学五下4个单元的知识内容,包含了有趣的动物、到 苗圃去、能源与矿产、环境污染与保护,试题能依据教材,紧扣教材,知识面广、全,题活,有一定的难度。从各部分分值的分布来看,第1单元占32分,第2单元占12分,第3单元占24分,第4单元占32分,根据学生记忆的特点以及国家对能源和环境保护的重视,这个分值分配还是比较符合时局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也符合期终试题出题知识覆盖及分值分配的特点。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1、得分率较高的题主要是第一大题看图答题,第二大题观察研究题以及第三大题实验题和第四大题考察题及第七大题简答题。

这些题考得好是因为老师讲解这些题时讲解得透彻,实验题都亲自做了,考察题也让学生亲自考察了,亲临实践了的印象深刻,记忆深刻,故考得好。

2失分率多的题主要是第五大题实验简答题和第六大题试验操作题。

第五大题实验简答题主要涉及的实验目的说不清楚,由于上课老师亲自带领学生做这一小实验时,没有强调实验的目的,此题失分老师也有一定的责任。

第六大题试验操作题“番茄”与“茄子”嫁接能否成活,结出的果实是什么样的?答案不一,失去了一部分分。只能说明部分学生脑筋不灵活。

总之,失分的主要原因是学生的学习态度不够踏实,玩性大。作为我本人来说,试题上的这类知识我都讲到过,只能怨学生没有掌握牢。

三、考试成绩分析

试卷总分值100分,全班56人全部参加考试,考试总分为5144分,人平91.9分,优秀人数53人,优秀率94.6%,及格人数56人,及格率100%,综合指数是0.964.四、今后努力方向

1、认真备课,着实提高课堂效率,争取在课堂40分钟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下,落实并巩固基础知识,减少学生课后负担。

2、多进入课堂,走进学生,了解学生,对个别班级的个别学生多加关注与指导。

3、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观看科技节目,科技书刊,在课外提高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

篇2:2023春五年级科学质量分析报告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一眨眼期中考试已经过去。这次考试我班的情况是:

本次参加考试14人,平均分65.5,及格11人,及格率78.6℅,,优秀1人,优秀率7.1℅,无过差率。四率和151.2。成绩比去年下滑较多。与咱们田庄其他学校相比虽然是第一,但相差无几,并不占优势。

为此我对本次考试做了如下分析:

本次试卷语文知识覆盖全面,积累运用37分,课外阅读33分,作文30分。整体来说,平时只要用心学并不难。但是,成绩出来之后,我原本充满期待的心,一下子失望了。学生的语文成绩,真的不敢恭维。

从我自身来找原因的话有这样几项:

1、时间保证和责任心方面。由于我平时有其他工作,可能会耽误学生上课。当我不在的时候,学生都是在自习。当然,我在校的话一定是抓紧时间认真完成工作,尽量不耽误学生的时间。另外,早上7:40开始晨读,我二年级五年级楼上楼下来回看班监督。

2、课前准备方面。我在手写了一部分教案之后,备课以课件为主。所以在检查作业时按课件上的学习目标、自学提示、学探练展进行了打印,提前备课备了课件,手写教案未同步。

3、课堂效率。讲课抓不住重点,课堂上缺乏引导启发。

4、分层启发。清楚明白每个学生的薄弱环节,也有针对性进行了一些指导。但是都没有坚持系统的指导。

5、没有把握好知识点。第一大题的第八小题,综合实践。积累运用一综合性学习的原题,我在讲的时候没有当做重点,结果学生在回忆时说出的答案都不够严谨或者说不够全面,因此,考场语言组织肯定不太到位。另外,我没有做到有针对性阅读指导课,以前没有给学生们介绍过关于议论文的常识。阅读理解一其实问题不难,但对于他们没有接触过议论文而言,论题、论据、论证这些方面甚至弄不清含义。因此做起来有一定难度。

6、给学生布置任务,有要求,无反馈,缺乏督促。我教这个班语文已经三年了,感觉学生已经摸透了我的套路,而我也对他们放松了警惕。自以为对他们很了解,却忽略了他们的成长中的小九九。我把任务布置给他们后,总是很相信他们,以为他们会按部就班的完成,所以理所当然的不再时刻监督。而他们觉得我布置后总是不再过多关注他们对任务的完成结果,因此也开始糊弄起来我来。我缺乏监控,他们不够自律,把任务布置完之后没有要求学生及时反馈,任务完成的结果自然不好。

7、书写要求不到位。网上阅卷,对学生书写要求提高。而对语文而言,书写就是考察语文的一项重要指标。班里有几名学生平时写字态度不够认真。我没有做到有针对性的指导,而书写不好的几名同学成绩都不太理想。

未来工作要把握的重点:

1、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今后将对课文中的生字词,以及积累运用进行深入学习。认真钻研教材,研读课程标准,正确把握教材的重难点,精心组织教学活动。摒弃以前工作中的浮躁的工作作风,严格要求学生的同时为学生做好榜样,扎扎实实的搞好教学工作。注重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提高审题的能力。平时把一些类型的题目训练贯穿在课堂中,不到期末临时抱佛脚。加强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从卷面的情况看,一些同学在写字方面对汉字的基本笔画,间架结构的书写欠规范,在卷面上出现的错别字较多。教师平时应有意识地培养他们认真书写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的认真阅读的态度,平时提高要求,端正态度,作业的质量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学生做完题认真检查的习惯。

篇3:2023春五年级科学质量分析报告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研究对象:我们于2006-2007学年第二学期随机选择第二军医大学临床医学院军医2004级本科学员, 对同时担任相应内科学授课任务的教员共10名进行课堂教学质量评价, 所有参评教员职称均为副教授以上职称 (含副教授) , 按年龄分为两组, 即45岁以下组和45岁以上 (含45岁) 组, 每组各5名教员。

评价指标和方法:本研究参考以往研究方法, 并借鉴其他单位经验选择课堂教学评价指标, 采用调查表形式, 选取十项评价指标 (见表1) , 每项指标设优, 良, 中, 差四个档次, 调查表中分别相应以A, B, C, D表示。所有调查表于教员授课后即时发放, 发放后24h内由学员不记名完成填写并回收。

统计方法:两组间各评价指标比较采用两样本等级资料比较秩和检验, 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学员对教员课堂教学质量总体评价较高, 所有评价结果中“良”以上评价占98.4%, 无“差”即“D”评价结果出现, 两组教员绝大多数评价指标无显著差异 (P<0.05) , 在介绍学科前沿知识和推荐参考资料方面, 两组总体评价结果亦均较高, 但两组间存在显著差异 (P<0.01) , 45岁以上组优于45岁以下组 (见表2) 。

3 讨论

目前, 我校临床医学院本科学员临床生产实习共两年时间, 而内科实习约占一年时间, 学员对内科学知识的了解、掌握和应用主要来自于这一年的生产实习, 大多数学员虽然可以通过病房实习和自学等方式对内科学专业知识有进一步了解, 但从实际情况看这还是远远不够的。因此, 课堂教学作为传统教学方式其作用仍至关重要, 这也对教员课堂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为检验效果和督促整改的方式,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当然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教员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有多种方式, 包括学员评价、同行评价和主管领导评价等。学员的本质特征是其主体性[2], 他们是教学活动的主体, 是课堂教学的全程参与者, 所以他们对授课教员教学水平的高低, 对授课效果的好坏有着最直接和最深刻的感受, 因此学员评价的结果更为客观公正, 以往有关研究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点。基于上述情况, 本研究主要采用学员评价的方式。从本研究结果分析, 学员对内科学教员课堂教学质量总体评价较高, 绝大多数评价为良以上, 这一方面说明了我院内科学教员整体素质较高, 专业和教学水平均达到相当的高度, 且备课等教学准备工作充分到位, 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得到了学员的高度认可;另一方面, 不完全排除学员对教员评价的模糊性和主观性以及极少数学员对待评价工作的不认真和敷衍了事, 当然这也是评价中无法避免的问题。

此外, 在对不同年龄层次教员各项评价指标的比较中我们发现, 在态度认真, 精神饱满和准时到课, 按时下课等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方面, 所有参评教员均完成较好, 这可从评价结果中优、良所占的极高比例得到验证, 部分指标甚至无中、差结果出现;在条理清楚, 重点突出和联系实际, 难点讲透等方面两组教员也未见显著差异;两组唯一出现显著差异的指标是介绍学科前沿知识, 推荐参考资料。该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内科学授课教员对于各自专门学科知识研究最新进展的洞悉和掌握情况。我们知道, 内科学各学科发展迅猛, 在疾病诊断治疗等方面新的研究成果和进展层出不穷, 了解这些最新进展对于学员更好地掌握和应用所学知识以及完成临床实习是很有必要的, 而内科学教材受其特殊角色、作用和形式限制, 不能完全及时地使学员了解这方面的内容, 所以教员应该在课堂教学中酌情讲述这些内容。一个有意思的研究结果是, 高年资教员在这方面反而比低年资教员完成得更令学员满意, 这说明高年资教员在教学准备工作中对此给予了高度重视, 同时说明部分低年资教员仍有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较大空间。

本研究尚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比如参评教员和学员数量偏少, 未分析各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等等, 这也是今后进一步研究需要解决的问题。需要强调的是,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本身是手段, 不是目的, 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督促教员改进教学手段,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3]。医学生是我国卫生事业的未来, 在课堂教学中, 教员应树立全新的教学观念, 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员的全方位能力尤其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更好的为广大学员服务, 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合格的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马梦华, 纪岩文, 李士英.利用满意度调查促进临床教学质量[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5 (3) :18-19.

[2]苏博, 刘鉴汶.高等医学教育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4.

篇4:2023春五年级科学质量分析报告

1.教师教学质量评价

所谓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就是利用教育评价的理论和技术对教学过程及其结果是否达到一定质量要求所做出的价值判断。教学质量评价简称教学评价,既是理论问题,又是实践问题。

2.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作用、意义

每位教师都关心自己的劳动成果,希望对自己的教学质量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使自己劳动成果的价值得到认可。对教师教学质量的客观公正评价,是引导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以教师及其教学活动为主要评价对象,其作用是教师利用评价的结果可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发现教学存在的问题,明确教学工作努力的方向,反思和改善自己的教学过程、教学效果。

二、教学质量分析

要对教师教学质量真正做到准确的评价,不但涉及对教学质量评价意义的认识、内容范围的界定、评价标准的确定及不同学科指标的可比性问题,而且涉及评价者的水平和评价技术、方法的科学性问题。综合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不但要考虑教师基本状况的因素,而且要考虑学生群体基础发展的水平。而学生发展水平又是多个教师及学校多方面工作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其评价指标体系是若干复杂因素群交互作用的统一体。

1.教学质量定量与定性分析与教师评价

所谓定量分析,就是对事物的量的方面的分析和研究。事物的量就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速度、程度,以及构成事物的共同成分在空间上的排列等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所谓定性分析,就是对于事物的质的方面的分析和研究。事物的质是它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部所固有的规定性。定性评价以系统的教学目标体系为依据,定量评价则以反映教学目标达到程度的具体指标体系为依据。

教学质量定量分析可以对教学过程进行定量分析,也可以对教学结果进行定量分析,这里论述的是利用学生考试成绩结果的定量分析。考试分数是一种可操作、可测量、数量化的尺度,对于平行分班的班级的考试成绩定量分析有利于提高评价的准确性,也便于区分出等级。但是对定量分析的数据要客观地看,要综合地看平均分与分班的基础分差,看班级学生成绩的分布等,只要在允許的范围内都是可以认同的。

教学活动具有极端的复杂性,有些内容如:班级之间的发展不平衡、教师之间的教学能力水平差异因素、学生间的内在因素等无法量化,而这些内容对教学过程来说又有极大的影响,仅靠定量来做判断是不合理的。

学生考试成绩便于数据处理,它只是我们用来了解教学目标实现程度的一种手段,而不是教学目标本身,考试分数只是用来判断教学目标实现程度的一个评价指标而已。定性基础上的定量评价,或者用定量手段做定性的评判,才可以增加评价的效度。

2.教学质量效果与效率分析与教师评价

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一是要看效果,教学效果不仅仅是看学生考试成绩,还要看学生掌握的知识是否牢固,学科思想及能力的提高是否明显,是否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二是要看效率,类似生产中的投入产出比。少数教师以加重学生负担、牺牲其他学科时间为代价,靠时间里泡,功夫里磨,题海里战,拼出来的质量。

课堂教学质量受到组成课堂教学结构的各个模块的组合优化程度的影响。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效果应该优化构成课堂教学结构的各个模块。如时间结构模块,大量的实际测量和调查结果分析认为,师生时间分配比值应在0.8~1.0之间较为合适,即在传统的45分钟的课堂教学时间结构中,教师所占有的时间不应超过25分钟。一旦教师能使自己的课堂教学结构优化,就会使教学中的投入与效益的输出比率大大地降低,实现有效课堂、高效课堂、智慧课堂。

3.教学质量过程与结果分析与教师评价

课堂教学质量是课堂教学的综合评价。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是教师处理构成课堂教学结构的各个系统(教师系统、学生系统、媒体系统、时间系统等)的结果。

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应该从处理这些系统的效果来评价,如时间系统,如果教师所占有的时间量超过了总体的平均水平,则可以认为在时间系统的得分是比较低的。在时间系统方面,造成课堂教学质量低下的原因可能是:①讲授新知识所用时间过

长;②在学生注意力比较集中的时间段里教学内容组织松散;③课堂教学时间整体安排不合理……

在媒体系统方面,造成课堂教学质量低下的原因可能是:①对学习材料不熟悉;②处理学习材料不熟练;③所选用的教材过深、过难;④学习材料不充分……

教师系统要看教师在教学中主导作用发挥得如何,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等等。关注教学及教学管理的全过程,最后可以根据各项得分进行综合评价。

三、教师评价的意义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教师是课程实施的主体,也是影响课程实施的众多因素中具有决定性的因素。教师评价适当与否,不但影响教师参与教改的热情,而且与教师工作成效和专业发展密切相关。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四、教师评价的目的及目前我国比较通行的教师评价体系

1.教师评价的目的

教师评价的目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提高教学效能”,即通过衡量结果、评判等第、明确职责、奖优罚劣或解聘不称职的教师来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它通常与教师聘任、提升、增薪等人事决策相联系;二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即通过诊断问题,提供教师优缺点信息,鼓励改进,帮助教师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和专业水平。

2.目前我国比较通行的教师评价体系

目前,我国教师评价体系主要以提高教学效能为主要目的。这种评价体系与其基本理论假设是分不开的:一是现行教育中存在低效的教学和不合格、不称职的教师;二是在可预见的时间内,要使这些不合格的教师把自己的教育质量提高到预期水平,主要依靠实施奖惩和施加外部压力;三是在学校教育活动中,实现外部组织目标比满足教师个人内在需求更为重要。因此,必须加强评价,否则就会影响教学质量。

这种教师评价体系尽管在历史上起着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也有其自身难以克服的缺陷:首先,使教师片面追求学生考试成绩和升学率,阻碍了素质教育的顺利推进。教师所关注的是积累考试资料,强迫学生掌握与考试相关的知识,提高学生应试技能。这种残缺不全的评价活动,不但难以促使教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且扭曲了学生的心灵,违背了素质教育的根本宗旨,是一种反人性、反教育、反发展的评价。其次,不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整个教师职业的专业化。现行教师评价体系使教师无暇顾及本学科的前沿问题,无暇考虑教育教学方法的真正改进,无暇顾及也无力开展真正的教学科研,窒息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需求和动力,进而造成整个教师职业专业化发展的迟缓和落后。

教学评价结果涉及教师自身价值以及他所期望的社会价值能否取得确认的问题,因此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就成了一个比较敏感的问题,使其政策性要求很强,也使其客观性、科学性要求很高。评价不科学、不客观、不合理,不仅不能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激励功能,反而会挫伤教师的积极性。因此,在评价过程的把握上尽可能做到全面细致,严格操作程序,严肃评价纪律,这样才能确切地反映出评价的真实水平。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赋予更高的要求,更多的期待,更大的职责,也呼唤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建立科学的教师评价制度。

参考文献:

[1]陈玉琨.教育评价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2]钟启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沈玉顺.现代教育评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周卫勇.走向发展性课程评价:谈新课程的评价改革.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5]王斌华.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作者单位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州昭苏县乌

尊布拉克乡学校)

篇5:2023春五年级科学质量分析报告

一、考试质量情况。

本次考试,我班级共有60名学生参加考试,平均分为94.52分;及格率为100%,优秀率为86.5%。本次测试内容全面,难度适中,从测试结果看学生对数学知识掌握较好。

二、试卷命题的分析。

试卷由3部分组成,第1部分考核数学概念包括: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第2部分考核计算知识包括:口算题、简算题、解方程;第3部分解决问题。整份试卷,命题立足课本题材均是学生所学过的非常熟悉又熟练的内容;紧紧围绕课本为主,注重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的考查,彻底地对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做较全面的摸底;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设置一些与生活实际相关的、能体现综合应用的和创新思维的内容,有与生活相关的题,也有个别是能力提升题,从题型上看,试题全是学生常见的,熟悉的题型。

三、对学生答题的分析

基础部分学生掌握得较好。学生集中失分题有填空题的2题:“把一根5米长的绳子简称同样长的四段,每段长()米,每段占全长的()米。”平时训练学生对于分数的两种意义已有较好认识,但由于审题不仔细,将每段绳长算做4/5米因而导致失误。选择题的第5题:一个长方体的底面积为3平方米的正方形,它的侧面展开图正好是一个正方形,这个长方体的侧面积是()平方米。此题难度较大,首先需要学生对于长方体展开图有个空间表象,进而分析出侧面长为宽的4倍。大部分学生没有深入思考分析,不会运用学过的知识和方法解决而失分。

计算部分学生训练较好,多数学生对算理算法理解并灵活运用,但仍有因粗心造成的计算错误如分数计算结果不化简,看错运算符号。

在解决问题中,由于复习较全面平时讲练得也较多,因此掌握得较好。主要问题仍是少数学生因审题不仔细和计算粗心而失误。

另外从本次考试中的选做题部分完成情况令人欣慰,选做题是具有一定思维难度的爬坡题,以往部分学困生碰到此类题采取放弃,而此次完成率100%。得满20分的22人,得12分的24人,得8分的16人。

四、今后努力方向

1、爱学生

继续着眼于教材,稳扎稳打,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要用一颗真心持之以恒地关爱他们,尤其是两头学生,注重情感交流和方法的指导,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2、重过程

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利用多种方式与途径去分析弄透每一道题目,尤其是面对复杂的应用题的教学,要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的展示,先让他们自己来分析题目,设计解题的策略,多种思维去分析与解决。

3、用数学

除此之外,数学注重的是“用”,因此结合教材,尽量的为学生提供一些有用的学习材料,多做多练,把身边的数学引入课堂,引进教学之中,给学生创造一个用武之地。结合我们生活实际,让学生自发,自主地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这样学生会觉得很有成就感,而且会有浓厚的兴趣去学习与解决。这种自发的学习与解决是最有效果的。最终能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4、抓习惯

篇6:高校自然科学类学报编校质量分析

关键词:高校学报 自然科学 编校质量

编校质量是决定一本刊物出版品质的首要因素。为研究目前我国高校自然科学类学报的编校质量现状,本文依据《中国图书馆分类法》所提供的分类标准,选取了552种高校自然科学类学报进行编校质量检查,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试图为其未来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我们选取的高校学报样本为2011年公开出版的最后一期,内容抽检3万字,依据《图书编校质量差错率计算方法》中的相关条款,以万为单位计算差错率,计算方法为:差错率=差错数/3万字。本文针对抽检数据进行了定量与定性分析。

一、现状研究

(一)总体状况

据统计,在552种高校自然科学类学报中,万分之一>差错率≥零的有166种,占30.07%;万分之二>差错率≥万分之一的学报有167种,占30.25%;万分之三≥差错率≥万分之二的学报有96种,占17.39%。綜上,在所考察的高校自然科学类学报中,差错率控制在万分之三以内的达77.71%,整体编校质量较好。

(二)分类状况

首先,从主办单位层级来看。根据高校学报主办单位的情况,我们将其自然科学类学报分为大学本科院校主办和高职高专院校主办两类,并通过对这两类学报的编校质量问题进行分析后发现,大学自然科学类学报的编校质量差错率平均值为2.12‰,低于高职高专自然科学类学报的2.21‰。同时,前者在3‰以内的占78%,高于后者的73%。因此,大学所办学报的编校质量在整体上优于高职高专院校所办学报的编校质量。

其次,从地区分布来看。本研究将样本学报按照主办单位所在的省份进行差错率统计分析,发现江苏省高校的自然科学类学报差错率平均值最低,为1.41‰,贵州和黑龙江高校自然科学类学报的差错率平均值较高,均超过了3‰。

第三,从学科分类来看。根据《中国图书馆分类法》所提供的分类标准和此次抽检的高校学报所涉及的学科类别,本研究将552种学报大致分为自然科学综合类、医学卫生类、农业科学类和工业技术类。比较不同学科种类学报的编校质量差错率平均值,医学、卫生类最低,为1.86‰;自然科学类在其次,为1.93‰;工业技术类最高,为2.46‰。

同时,有83%的医药、卫生类学报差错率控制在3‰以内,其合格率最高,因此在自然科学类学报中医药、卫生类学报编校质量优于其他学科学报。

第四,从学报性质来看。本研究同时抽取了179份高校文理综合类学报,将它们的编校质量差错率情况与自然科学类学报进行比较可知,自然科学类学报的编校质量差错率平均值为2.12‰,低于文理综合类学报的2.66‰;同时,78%的自然科学类学报编校质量差错率在3‰以内,优于文理综合类学报(68%)。因此,高校自然科学类学报的编校质量整体优于高校文理综合类学报。

二、现存的主要问题

为了充分了解我国高校自然科学类学报编校质量存在的具体问题,本研究对样本学报中出现的编校质量问题进行分类汇总,经统计,得出以下结论:

(一)参考文献著录格式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文内标注问题,包括文献序号未注入正文中、文内标注不规范等问题。文后参考文献表问题,包括责任者不详、专著出版项缺失、层次标题与列项说明不规范等问题。这些不规范问题是学报编校质量方面存在的重要问题。

()计量单位、公式、图表、数字等使用问题

计量单位符号、公式、图表等是科技论文中经常出现的重要项目,如果频繁出现使用不规范的问题,会严重影响到论文的质量和规范性。本次研究所选取的样本学报中,这方面的问题也较为突出,其中量和单位(包括数理式、外文字母正斜体等)、图表、数字不规范等问题较为明显,这一方面是校对问题,另一方面是作者写作过程中不规范造成的。其具体表现为:量名称用错;量符号用错;未用法定单位;未用单位的国际符号或符号用错;不符合单位的书写规则;不善于使用词头或词头用错;数理式及数学符号问题;字母正斜体、大小写问题等。

(三)语言文字使用问题

本次调查发现语言文字使用不规范的问题较为普遍,其中主要包括科技名词术语使用不规范、语言文字使用不规范等问题。

1.科技名词术语使用不规范问题有一些是校对不认真导致的,另外有一些是对术语的认识不清晰所导致。

2.语言文字使用不规范问题。这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况:首先,用词不当问题,如词类误用,别字或未用首选字,词义误用,代词误用,数量词误用,介词误用等。其次,成分残缺问题,如缺主语。再次,搭配不当问题,如主宾不搭配等。第三,详略失当问题,如语句重复、啰嗦、表意不明等。最后,标点符号误用问题。

三、原因分析及对策

(一)原因分析

1.部分学报未能严格遵守国家学术出版规范。调查显示,高校自然科学类学报编校质量的差错有相当大的比例表现在参考文献著录格式问题上。目前,国内现有的相关国家标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的《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OB/T 7714-2005),它是一项专供著者和编辑编撰文后参考文献使用的国家标准。虽国家只推荐使用,没有强制要求,但进一步完善学术规范是我国学术出版的内在发展和与国际接轨的需要。有些学报在对相关标准的执行上较为随意,经常按照自己的编排规则向社会发布,影响我国学术出版的规范化进程。

2.对学报的审读把关不到位。本次调查发现,很多学报出现的编校质量差错问题与审读把关不到位有关。编辑审读粗心大意、技术加工把关不严、排版制图粗糙草率等都是导致高校学报编辑规范欠缺的重要原因。

3.学报编辑的人文素养亟待提高。本调查发现,相当多的高校学报出现了语言文字类差错,这些差错的出现一方面是校对不认真,另一方面则指向了学报编辑人员人文素养的缺乏。

()对策建议

学报编辑过程中出现的以上不规范现象,严重影响了学术成果的规范化传播。为提升高校自然科学类学报的编辑质量,特提出以下建议:1.强化国家标准的适用性。要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参考文献著录格式的国家标准,增强标准的指导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为学报编辑人员提供必需遵循的编辑规则。2.建立学报的质量抽查制度。要加强对学报的监督力度,建立规范化的程序,如内容检查,专家评审等,提高学报论文的规范性。3.提高学报编辑的知识素养。要提高学报的质量,编辑的素质非常重要。因此,要把提高学报编辑的语言文字修养、人文素质、专业素养等作为重要的工作内容。4.探索建立编校质量量化考核机制。为了提升学报编校质量,要从制度上着力,量化考核机制,加强编校工作。

上一篇:2022年度工程部安全保卫工作计划下一篇:迎中秋、庆国庆、常回家看看策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