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在内控体系中的执行力

2024-07-31

领导在内控体系中的执行力(精选6篇)

篇1:领导在内控体系中的执行力

领导在内控体系中的执行力

内部控制是衡量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标志,通过实践得出的结论是:得控则强、失控则弱、无控则乱。股份公司作为国际上市公司,必须符合上市地法律监管要求开展内控体系建设,这是美国法律的要求。,美国出台了《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其中404条款就是要求在美国上市的公司开展内控体系建设,同时公司的管理层和董事会要对内控体系建设的有效性负责。为什么出台这样的法案?众所周知,美国出现了安然事件,之后又有施乐,世界通信等一些美国非常著名的大公司舞弊的丑闻。作假欺骗公众,使得市场对股市失去了信心,美国股市从最高的10734点降到最低的7000多点。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美国政府为了迅速恢复市场对股市的信心,恢复美国的经济,所以迅速出台了《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当然这个法案有点矫枉过正,但是为了迅速见效,不得不采取这样一个办法。应该说,这是对上市公司的舞弊下的一剂猛药,而且是非常有针对性地一剂猛药。这个也可以从法案颁布之后,美国股市迅速恢复看出效果。

股份公司在美国上市,就要遵守美国的法律。萨奥法案对美国本土公司要求从开始执行,境外公司从7月1日起执行。只要不想在美国股市摘牌,我们就必须建立内控体系。这两年,因为这个法案的颁布,基本上很少有中国公司到美国去上市,普遍感觉监管太严厉,代价也太大。但是中国石油已经在海外上市,仅仅因为这个法案监管太严就要摘牌,无法向投资者解释。如果这样做,麻烦可能减少了,但是相应的,市场对我们的信心也就没有了。即使我们当初不在美国上市,在香港上市,香港市场上相当的投资者的还是美国人,虽然他没有买ADR,但他可能买H股,譬如中国石油第二大股东巴菲特,他持有的股票主要是H 股。因为现在的市场没有区域之分,都是电子交易,美国的投资者不一定非要在美国买股票。不论从哪个角度说,公司都不可能在美国摘牌,既然不可能摘牌,那就要按照要求去办,遵守游戏规则。如果没有相应的管理体系建设,很难避免出现问题。公司发展越快,越需要完善相应的控制体系和风险防范体系,这样才能使公司做到持续、有效、较快的发展。否则的话,发展越快,风险越大,垮台也越快。

传统审计和内控审计是不一样的。内控审计不是只针对结果进行审计,《萨奥法案》要求对过程进行审计。这要比只审计结果严格的多,例如在帐务处理中,结果可能是正确的,但是过程可能是错误的。如期末帐上是100万元,从结果上看可能100万还在,但是过程中可能将这笔钱挪用出去,给了不该给的人,转了一圈又回来了,这样的过程性质就变了。实现了多少销售收入、多少利润,帐上数据是对的,这是传统审计的结果。现在不只要看你帐上的钱是否准确,还要看你油的计量是否准确,钱的路径是否正确。根据审计师的估计,内控审计的工作量是财务报告审计工作量的3倍,各个环节都要进行核对。

我们必须认识到,内控审计不同于其他检查,这是个永续的过程,不是审计完了,就没事了,20要从头来。只要公司存在,只要在美国上市,独立审计师每年都要对内控体系执行情况进行审计,它不是一劳永逸的,必须看到它的长期性和复杂性。

通过两年多的.运行来看,我们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内控体系建设到底有没有作用?从国外的经验来看是有用的,通过我们与普华人员的交谈可以了解到美国公司管理层的一些CEO、CFO一开始也有很大的抵触情绪,认为增加了很大的麻烦和成本,但是在实施了内控体系之后,省了很多心思,高层管理人员特别是主要领导最后态度完全转变了,真正的由原来的“要我执行”转变到了“我要执行”。而通过我们自己的实践证明,广大干部员工的内控意识得到明显提升,从传统的按习惯、凭经验办事转变为严格按内控工作程序和工作标准办事,大大降低了管理行为的随意性,各项控制措施得到了有效落实,改变了我们的习惯作法,改变了原来的随意性。

在实际工作中,有章不循、执行不力等问题仍然存在,审计和测试时,例外事项也时有发生。中国人的习惯就是随意一些,习惯口头表达,什么事情领导的一句话、一个电话就解决了。例如我们在多次的内控测试中发现,许多钻井工程、基建工程大多是因为领导的一句话就提前施工,而且很多项目都还没有资金来源,的确我们的企业是以原油、天然气产量为第一位的,没有这些我们就什么都没有了,但是我们既然开展了内控体系,我们就要按照游戏规则进行,“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企业管理实质就是制度管理。国家层面现在反复讲依法治国,企业层面是依法治企,更符合我们企业实际的是依规治企,这是内控制度管理。我们现在一些领导动不动就讲我就负责生产,内控工作是经营管理部门的事情,我就要产量剩下的我一概不负责,这么说本身就是不负责任的表现,就如前文所述,内控体系不单单是对结果的审核,重要的是过程也要正确。所以说内控体系运行以来,还有很多领导的观念没有转变,这也是制约我们内控体系建设的一个瓶颈。

我们在内控体系建设之处就一直在强调,只有领导观念转变才能使企业内控管理工作、经营工作上水平,很多国际知名企业都有严格的制定、严格的流程,上到CEO下到一个操作人员全部按照制度流程执行,难道我们的领导也不能这么执行吗?解决这些问题并不复杂,内控体系不是高科技,也没有高难度。它的难就难在我们要按照要求去做,一步一个脚印老老实实的去做,这也像安全生产一样,只有规定动作,没有自选动作。我们企业现在可以因为存在安全隐患可以停工整改,难道我们在遇到与内控不符时也不能停工整改吗?

在从深层次来说,如果我们不按照内控体系来运行,企业存在着巨大的法律风险,造成法律案件急剧增加,如果我们体系开展得好,这类案件可以大大降低甚至避免,可以为我们企业挽回很多损失。

说到底内控体系就是一个执行问题,重点是领导的执行,通过我们与一些领导的交流,他们也很无奈,有时就是领导的一句话,明明知道存在问题与内控不符,但是没有办法还是要做,然后事后补一些资料,但假的就是假的,在实际的测试中往往最先暴露。所以当前一些领导“一支笔”、“一言堂”的做法,这与内部控制的原则和要求不一致,应当改革。实践证明,权利应受到制约,失去制约的权利极易导致腐朽的滋生,风险的发生。

综上所述,只有领导不折不扣的执行,做到依法以规治企,内控体系才能在企业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不断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篇2:领导在内控体系中的执行力

在划分重要性标准等级基础上,运用重要性标准时,要遵循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7号———重要性与审计风险》相关规定,设定符合央行实际的重要性标准量。一是要综合考虑差异或缺陷的性质、数量等因素。从人民银行内部控制角度看,可理解为错误的性质、问题的严重程度、可能造成的后果及影响面,即达到什么程度的错误或偏差是重要的,比如内部控制制度存在明显缺陷比制度执行不力更重要,重要业务授权比一般业务授权更重要,蓄意作弊造成漏报或错报比核算不认真更重要等。二是要合理选用重要性标准的判断基础。人民银行内部控制活动范围广,对于不同的业务其重要性的判断基础也不同,可考虑业务活动的业务量、内部控制的执行频率、资产总额等作为判断基础,以业务差错率、控制缺失率、资金违规率等作为判断指标,采用固定比率、变动比率等确定重要性标准量,结合近两年人民银行内部控制审计形成的一些经验数据,设定重要性标准量判断指标值的参考值,可依据人民银行分行、中心支行及县支行情况适时进行调整和设定。

二、重要性原则在内部控制审计中的运用

(一)重要性原则在审计计划阶段的运用。内部审计人员在编制审计计划和审计方案时,要科学评估重要性标准量,根据对被审计对象的初步调查,设定重要性标准量,据以确定所需审计证据的数量,合理安排审计项目,科学分配审计力量。一是按照内部控制差异或缺陷对央行履职目标实现产生负面影响的严重程度确定重要性标准,对重要性作出初步判断。二是内部审计人员还应当考虑一些因素,比如适当考虑相关管理层的需要,管理目标不同,管理层对偏离目标的差异或缺陷的容忍度也不同,管理层决策和判断差异或缺陷是否重要,受其理解、认识和需要等因素的影响,判断重要性时应从管理层的需要出发。另外,被审计单位经营活动受法律法规的影响程度、被审计单位在组织中的重要程度等也应考虑,综合考量后对审计范围中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作出最终判断。三是根据对被审计对象的初步调查,设定重要性标准量,合理安排审计力量,保证高风险业务领域能够优先得到审计,重要性标准量越低,意味着对业务活动中的差错、资金违规、控制缺失可容忍度越小,为保证审计工作能发现所有超过容忍错报的重大错误所需要的审计工作量和证据就越多,需要的审计力量就越大,这也是审计重要性原则的要求。四是审计人员应保持职业谨慎,合理确定重要性标准量,重要性标准量越高,审计风险越低,通过详细的符合性测试或实质性测试程序来降低审计风险,保证审计工作的效率与效果。

(二)重要性原则在审计实施阶段的运用。在实施内部控制审计过程中,应当按照事先制定的审计计划和方案,将重要性原则融入审计工作中。一是履行重要的审计程序。当重要审计程序不能如愿实施时,应当追加相应的替代程序,当发现可能存在错误和弊端的迹象,并可能因此导致重要性反映失实时,审计人员必须扩大审计范围,以证实问题或排除疑点。二是获取重要的审计证据。也就是获取对重要的审计意见有充分证明力的审计证据,越是重要的审计项目,就越需获取充分、相关的审计证据以支持审计意见。三是应当及时评价计划阶段确定的重要性标准量是否仍然合理,根据具体环境的变化或在审计执行过程中进一步获取的信息,修正计划的重要性标准量。

篇3:浅谈财务管理在内控体系中的作用

随着政府对高等院校办学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 高校办学规模, 财政拨款和自主空间进一步扩大。一方面很多高校都有多个校区且很多属于合资办学类型, 另一方面学生的数量也迅速增加, 学校办学经费来源多元化 (财政拨款、学费收入、银行贷款、社会引资和学校创收等) 。在这种情况下, 为维护高校资产的安全, 提高资金运用和办学效率, 高校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管理制度迫在眉睫。

二、高校财务管理内控制度面临的主要问题

1. 会计制度不健全, 核算体系存在缺失。

会计制度的设立要以国家有关部门会计法规为基础, 同时结合高校自身情况具体考量。我国高校在会计制度在制定过程中主要存在两点问题:

(1) 众所周知, 高校内部会计制度需要贯穿于高校各个职能部门和会计工作人员之中, 同时作为相关业务处理的最高准则和一种利益各方相互制约的管理制度和协调机制, 因此制定适合高校自身状况的会计制度, 可以有效的保证高校财产和业务的安全。目前, 我国大部分的高校都以企业会计准则、行业会计准则以及上级相关的文件作为内部会计制度的制定标准, 高校自身实际情况考虑不足, 这样自然会影响会计信息质量。

(2) 现今很多高校的内部会计制度制定时, 内部审计制度贯彻不到位, 甚至由于主要领导人“一言堂”现象导致内部审计制度形同虚设。在这种情况下, 已经制定的会计制度缺乏有效落实和监管。不少高校下属部门为了自身私利, 利用会计数据漏洞, 造成各种虚假账户, 导致帐实不符。

2. 治理者的经验缺乏制约了内控制度的实施。

由于我国绝大多数高校依然是公立院校, 资金来源主要依靠政府拨款, 行政色彩较浓厚, 高校领导经常以行政命令的方法代替内部控制, 使得内控制度落实的最终效果大打折扣。这也使得财会部门的职责权限范围、岗位责任制、账务处置程序、内部牵制制度等方面含糊不清, 出现问题责任人不明确。

3. 职工执业素质有待加强。

相比于企业来说, 高校内控管理更多是以财务会计为导向, 偏重会计业务的核算, 忽视管理会计的作用。因此, 负责内控业务的职工对于本职工作认识不清, 专业技能也与企业内控人员有较大差距, 缺乏实战经验, 导致很多高校的财务管理内控制度流于形式。另外, 部分高校领导在财务人员的选用上过于随意, 不能做到任人唯贤。除此之外, 有不少会计人员缺乏工作的积极性和责任心, 经常因为个人利益或者怕麻烦而弄虚作假, 这极大地影响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最后, 部分内控人员对于高校内出现的内控隐患缺乏敏锐性, 不能及时有效地采取措施, 缺乏危机意识和与时俱进的态度。

4. 绩效考核机制。

一方面, 受制于传统“吃大锅饭”的计划经济影响, 不少高校尚未建立起财务管理内控评价机制, 对于内控制度实施效果的考核缺乏系统的考核制度。很多高校并没有坚持相互分离控制方法, 内控部门与会计部门的独立性不强, 制衡机制形同虚设, 对领导的监督约束机制也有待加强。另一方面, 目前多数高效的绩效考核机制是以教学任务为导向的, 针对能控更多的是强调“不超出预算”, 但是针对资金的使用流向、使用效率、资金安全等方面缺乏有效的绩效评估, 对于那些出现问题的责任人并没有具有的惩罚措施。

三、高校财务管理内控制度建议

1. 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和议事决策机制, 对高校日常运营活动的调研、组织安排、监督等环节实施有效分离;此外, 高校还应将内控实施效果纳入有关部门和线管人员绩效考评体系之中。

2. 对于一些关键岗位的设置和人员安排要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和学校内控制度, 这里笔者建议可以实施岗位轮换机制和部门间互审制度;再有, 对关键岗位人员还要进行定期培训, 确保从业人员对于规定变更和技术调整能够及时准确的了解, 同时完善的培训机制也可以是职工及时全面掌握预算与收支、政府采购、资产与债务管理等的最新规定。

3. 预算编制和执行部门、资产管理部门之间应建立有效沟通协调机制, 尽量避免出现因信息不匹配造成的决策可操作性差的现象出现。另外预算编制要遵循“量入为出, 收支平衡, 积极稳妥, 统筹兼顾, 保证重点, 勤俭节约”的原则。预算一经批准, 各单位部门应严格按照预算执行, 不得随意更改资金用途, 对预算执行分析和决算编报要做到及时准确。

4. 对于物资、工程和服务的采购要严格依据《政府采购法》合法合规落实。一方面避免招标过程中的串谋现象, 另一方面避免“重采购, 轻管理”进而造成资源利用率低下。

5. 高校应当建立健全内外部审计监控机制。内部审计要注意与利益部门的独立性, 强调对于资金的全流程监督和审计;对于一些大型项目要根据具体情况聘请第三方审计, 避免出现利用招投标和物资采购私设小金库及收受商业贿赂的情况出现。

摘要:高校内控管理制度是为确保财产安全、收支平衡、财务资料完备而制定的一整套财务管理制度。《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也要求高校提高教育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科学研究水平、增强服务能力和优化办学结构。为促进高等院校教育质量的提高以及高校日常管理的科学性和高效性, 财务管理在高校内控体系中理应发挥更大的作用。然而现实情况是, 高校财务管理依然存在诸多问题, 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关键词:财务管理,高等院校,内控体系

参考文献

[1]王卫星.内部控制——基于高等院校的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

篇4:资金控制在内控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资金控制;内部控制;模式;重要性

企业内部的资金就像人体的血液一样,对维持企业的生存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企业资金具有两大特点,一是流动性快;一是控制风险高,所以加强企业内部的资金控制是企业内部控制中的一项难题,而且资金控制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着企业的生死存亡。

一、企业内部控制中资金控制的模式

企业内部控制中最重要的一方面就是资金控制,目前企业的资金控制模式多种多样,企业在不同的生产经营环境下,在不同的发展战略的指导下,都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自己的资金控制模式,目前企业的资金控制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统收统支

统收统支指的是企业的所有资金都集中在企业的财务部门中,各个子公司不设置单独的账户,所有资金的支出都通过财务部门进行统一的支付,而且现金的收取和支出都要经过经营者的批准,或者是经过经营者授权的代表的批准。统收统支的优点是使企业的收支情况一目了然,有利于实现企业的收支平衡,可以提高资金的流动效率,减少资金沉淀,控制现金的不规范流出。统收统支的缺点是收支过程复杂,收支环节需要的人工成本高;同时不利于子公司开源节流工作的开展,不利于各个层次的人员发挥经营的灵活性,导致企业经营活动和财务活动效率的降低。

2.拨付备用金

拨付备用金指的是企业在规定的期限内分拨给各个子公司一定的现金,以备其使用。在各个子公司的备用金支出之后,就要持有效凭证到企业的财务部进行报销,将备用金补足。拨付备用金的优点是能够保障子公司灵活的开展生产经营活动,有利于提高子公司开源节流的积极性。拨付备用金的缺点是为企业的资金控制设置了一个很大的漏洞,很容易导致虚报或者谎报现象的发生,在很大程度上会导致不明资金的流出。

3.设置内部资金结算中心

内部资金结算中心是企业集团内部设立的,用来办理内部子公司现金收付业务和往来结算业务的专门机构。资金内部结算中心经常设置在财务部门内,是一个能够独立运行的机构。它将属于企业集团的资金和来自于商业银行的信贷资金进行统筹管理,在结算的过程中统一调剂、融通运用。这样的方式能够吸收企业各子公司的闲散资金,调剂余缺、减少资金占用,加快资金的周转速度,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4.内部银行

内部银行是在企业内部管理机制中引入社会银行的基本职能和管理方式,从而建立起的内部资金管理机构。在这个模式下,各个子公司和企业集团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存贷关系,内部银行兼具着结算、货币发行、贷款、监管等多项职能。能够很好的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降低财务费用。

5.财务公司

财务公司指的是通过一些重点企业申请,通过主要的集团成员投资入股,经过中国人民银行批准成立的一种非银行金融机构。它主要的任务是为经办成员单位的技术改造、新产品的研发和产品销售提供资金支持,是一种以中长期的金融业务为主的非银行金融机构。

二、企业内部控制中资金控制的重要性

企业众多的资金控制模式表明资金控制在企业的内部控制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资金控制在内部控制中的重要性表现如下:

第一,保证企业资金的收支平衡。企业业务众多,开支众多,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由于投入在前,回收在后的经营模式导致在很多情况下企业的收支平衡不能很好的得以维持。加强企业内部的资金控制,制定合理的预算方式,保障收入的资金及时入账,建立清晰明了的财务账目,有利于维持企业的收支平衡,保证企业的健康发展。

第二,提高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率。大型企业的分公司众多,实行统一的资金控制虽然能很好的保证企业资金的收支平衡,但是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资金的使用效率。因此,加强资金控制的同时要制定合理的资金控制程序,对提高企业子公司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企业资金的周转速度,提高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三,减少不明资金的流出。在企业资金的支出中没有严格的控制制度,在公司人员进行费用报销的时候没有严格的审核制度,导致报销费用的任意夸大,导致不明资金的流出。或者由于子公司的资金支出制度监管力度不够,导致不明资金的流出,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所以要加强资金控制,严格制定资金支出规范,加强费用报销的审核力度,保证资金支出的规范性,控制不明资金的流出。

第四,为企业发展提供足够的资金保障。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资金的支撑,加强企业内部的资金控制,减少不明资金的流出,提高资金的周转速度,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能够在有限的资金内争取最大的资金回流。同时加强资金控制,建立财务公司,有利于为企业的产品研究和大规模的生产销售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

第五,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加强内部资金控制有利于保证企业的收支平衡,减少不明资金的流出,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有利于维护企业的健康发展,同时有利于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结语

资金控制是企业内部控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目前在企业的资金控制方面模式众多,每个企业都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自己的资金控制模式。企业的资金控制在企业的经营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能在很大程度上维护企业的收支平衡,提高资金的流转速度,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有利于企业实现健康发展,同时有利于企业维持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于云霞.企业资金内部控制的潜在风险及控制措施探讨[J].商业会计,2012(7):117-119.

[2]丁红霞.加强内部控制提高企业资金管理效率[J].商业会计,2014(1):50-51.

篇5:管理沟通在内控制度实施中的作用

内控制度在实施中遇到的问题

1.部分内控制度设计不完善, 存在操作误差

企业在制定内控制度时, 最初对内控制度的理论内涵认识不够, 没有建立起规范的操作程序, 工作透明度不高, 业务衔接上缺乏有效的沟通, 业务间存在重复劳动, 并导致数据上的误差。岗位间的衔接工作, 又容易被忽视, 出现管理真空区, 造成因制度不完善、流程不清楚的岗位间的工作扯皮现象。

2内控制度难以发挥应有的效果, 执行力不够

公司内各单位受自身利益的驱动, 重视经营利润的指标完成, 轻视内控管理的整合效果, 在内控制度运行期间, 一切工作让位于业务发展, 使得既定的内部控制制度失控。或因过分追求本单位利益, 使许多内部控制制度成为一纸空文或形同虚设, 从而降低了内控制度的运行效果。

3员工对内控制度的认识不足, 业务不熟练

公司内部分单位管理人员素质不高, 企业监督意识不强, 使内部控制制度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会计工作中信息失真、账实不符, 导致数据真实性大打折扣, 影响其他管理人员的判断力和执行力。

4内控监督不到位, 容易走过场

企业内的审计部门与财务部同属一人领导, 内部审计在形式上就缺乏应有的独立性。在内审的职能上, 很多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仅仅是审核账目, 而在内部稽查、评价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善和企业内各组织机构执行职能的效率等方面, 却未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由于体制不顺, 使企业经营活动的各项内部管理制度监督执行不力, 权利缺乏制衡和监督。

管理沟通在内控制度实施中的作用

1.沟通有助于改进管理工作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企业内部的沟通为各个部门和人员能提供信息, 使企业内部的渠道更加通畅, 内控管理的准确性、合理性、正确性、科学性大为增强。管理工作, 经常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 需要解决或定夺, 常常通过行之有效的沟通获取大量的信息情报来提升判断力, 最后进行决策。

企业部门之间、环节之间的协调, 关系到企业的运营, 甚至影响到企业战略的实施, 这就要求每个部门都要擅长沟通, 以增进相互理解, 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

2.沟通有助于提高管理工作的透明度

沟通能够促进企业员工协调有效地工作, 适当和正确的沟通, 能增加彼此之间的理解, 提高了工作的透明度, 也就提高了工作效率。

在实际的沟通中, 如果是领导与下级, 讲述要准确、清晰、简洁, 领导者要提高自身的演讲能力, 并且要有个人的人格魅力, 这样的沟通才能充满活力, 引起职员的注意力和共鸣, 沟通的效果也就会很好。如果是平级与平级之间的沟通, 要充分体现出对对方的尊重性, 要认真倾听。只有态度真诚, 才能让对方感到你的真诚。

各单位之间的合作有时会有一些摩擦或不和谐, 甚至利益分配上这些大的问题的冲突。这种情况下需要双方明确各自的责任、义务和权利, 进行有效沟通。什么是有效沟通?就是在实际的工作中能互相补充、互相信任。做到这些就能避免很多诸如暗箱操作等问题。有特殊情况, 双方要特别注意随时进行沟通, 不能把问题搁置。问题如果没有及时沟通, 就会使问题蔓延和扩大。及时沟通就能把各单位合作的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猜测、误解和矛盾得到化解, 确保企业员工在实施管理工作时, 能够听得明明白白, 干的清清楚楚

3.沟通有助于个岗位间的业务提升

沟通首先是有利于员工发现自身的“缺点”, 虚心听取别人的观点、意见, 通过总结和反思, 使自己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 从沟通中找到差距, 提高和改善现有业务水平和认识, 是自己在工作中“有镜子可照”。其次是通过沟通让全体员工及时地认可、遵守和执行企业战略和制度, 并且提高积极性。最后是通过全体员工全身心的投入工作, 提高企业整体业务素质, 达到提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4.沟通有助于提升员工参与管理的积极性

企业内部良好的人际关系离不开沟通:工作上的沟通可以避免差错, 提高工作效率, 提高技能水平;情感上的沟通可以增进彼此的了解, 消除误解、隔阂和猜忌, 即使不能达到完全理解, 至少也可取得谅解。这样就能减少摩擦力, 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形成和谐的组织氛围。有效的沟通可以激励员工参与管理的积极性, 达到“三个臭皮匠, 顶个诸葛亮”, “心往一处想, 劲往一处使”的和谐氛围, 提高员工的创造性和积极性

沟通的换位思考的方式和化解矛盾的能力以及增强团队凝聚力的特性, 是我们解决内控制度有效运行的根本。通过公司高层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基层员工所站角度的不同、工作内容的不同、认识上的差异, 开展充分有效的沟通和下属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组织氛围, 并站在职工的角度, 充分了解员工心声、疾苦, 及时为职工排解疑难, 来提高工作热情。通过换位思考, 许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许多矛盾也就打消了, 团队的凝聚力也就随之增强。

5.沟通有助于降低重复的管理工作

沟通能使公司高层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基层员工协调一致、目标明确地开展工作。在日常工作中, 常常会出现推诿扯皮的现象, 原因之一是缺乏合理的制度约束, 责任不清, 流程不顺, 形成管理工作的真空区;其二是缺乏有效的沟通, “各扫门前雪”, 或者是一份工作这个部门做一遍, 另一个部门又做一遍, 缺少信息交流, 造成工作浪费。更有甚者, 因为各部门所站角度不同, 造成同样工作形成相差甚远的数据反映, 并影响了更多相关部门的工作。因此, 加强各单位之间的有效沟通, 有助于降低重复的管理工作, 提高工作效率。

内控管理工作如何在沟通中开展

1.沟通从心开始

企业的生产经营, 需要各部门、各环节与整个企业的生产计划协调一致, 不能只顾追求本单位的私利, 不考虑其他部门的利益, 这就容易脱离企业战略, 使本位主义影响整体的运行。如果管理人员主观武断, 凡事都是一个人说了算, 听不进别人的意见, 更不容许对自己的错误的批评, 不进行上下级之间必要的沟通, 就会挫伤下属的积极性和对企业的责任感。这样, 一旦企业遇到困难, 员工不会有积极的表现, 更不会唤起员工的热情和积极性。沟通不仅需要良好的心态, 而且要持之以恒。不能遇到困难了“磕头作揖”都行, 风平浪静了又一切如旧。要管理好企业, 就要不断加强企业内部的互通信息、交流感情, 让员工清楚企业的方针、政策和面临的形势, 还要逐步建立起一套成熟的沟通系统, 进行真诚的沟通和真实数据信息的交流, 从而保障企业管理工作有的放矢、有条不紊地进行。

2.沟通无处不在

现代企业的人与人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企业上下级之间、以及其他各个方面之间, 特别需要沟通, 决不可认为当下是信息时代, 通讯方式多样、灵活和快捷, 手机发个短信, 电脑发个电子邮件, 方便快捷, 用得着沟通吗。管理沟通贯穿整个管理实践的全过程, 是实施各项管理职能的主要方式、方法、手段和途径。只要想实施管理的各项职能, 就必须运用管理沟通才能达成目标。管理沟通是企业管理的实质和核心内容, 包含在企业的三大项主要日常管理工作即业务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 没有一项工作不是借助于管理沟通才得以顺利进行。在管理实践中, 从管理的各个层次来看, 无论低、中、高层管理行为与过程, 也对应着不同层次和方式与内容的管理沟通。管理沟通也是创造和提升企业精神和企业文化, 完成企业管理根本目标的主要方式和工具。

篇6:领导在内控体系中的执行力

1 中小型勘探企业内控制度管理现状

中小型勘探企业一般都为资产规模不大、人员不多、管理幅度相对较小、生产结构比较单一的企业。企业的组织结构多采用直线制或直线职能制, 普遍由行政领导直接管理, 下设机构多为勘探队、技术室、财务部、办公室等, 是一种最简单的集权式管理, 一人说了算在中小型勘探企业中较为普遍, 致使内控制度形同虚设, 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各职能部门缺少参与、参谋的职能, 起不到出谋划策协助领导决策的作用。

2 目前中小型勘探企业内控制度面临的问题

2.1 内控制度不健全

目前多数中小型勘探企业基本存在内控制度, 但内控制度普遍不够健全, 不能覆盖所有部门和人员, 不能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起到应有的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等作用, 致使中小型勘探企业生产经营秩序混乱、财务核算不真实、会计信息失真等现象屡见不鲜。同时, 企业因规模小等原因基本存在直线式管理模式, 存在行政领导一人说了算的现象, 不重视内控制度的建设, 认为内控制度束缚住了他们的手脚, 他们更相信自己对市场的判断, 忽略企业内控制度给企业带来的管理效益和经济效益, 从而制约了内控制度的有效发挥。

2.2 内控制度执行人员素质较低

目前, 中小型勘探企业中内控制度执行人员普遍没有接受过内控制度培训或学习, 大多不具备或没有资格的人员从事企业内控管理。从企业财务人员、技术质量管理人员、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来看, 即不能很好的运用内控制度更不能改进和提升内控制度。

2.3 内控制度认识不到位

现在, 企业管理人员片面的认为内部控制制度就是对企业的成本控制, 没有认识到内控制度是来自企业管理部门的控制, 甚至把内部控制制度看成仅仅是财务管理部门的事, 而没有把内部控制放在整个企业经营管理的高度来考虑。

2.4 缺少监督机制

中国已形成了包括政府监督和社会监督在内的企业外部监督体系。但如此庞大的监督体系对中小型勘探企业的监督效果却不尽如人意。有的企业虽然有内部审计, 却不能充分发挥其职能。在日常经营管理方面, 比较麻木, 内部管理缺陷视而不见, 使一些事故隐患长期得不到发现和解决。

2.5 内部审计职能弱化

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据调查, 为数不少的中小型勘探企业没有设置内部审计机构, 即使具有内审机构的企业, 其职能也已严重弱化, 不能正确评价财务会计信息及各级管理部门的绩效。于是, 各级管理部门更加有恃无恐, 趁机钻了内部控制的空子。另外, 内部审计机构职能的发挥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最高层的主观意愿。

3 内部审计在评价企业内部控制中的作用

3.1 评价系统的健全性

内部控制系统的健全性测试主要解决内部控制系统是否合理、健全, 以及内部控制关键点是否齐全、准确等。通过对这些资料的测试, 来评价控制系统的健全程度。并针对内控中的薄弱点和失控点, 发现管理中存在的漏洞, 提出改进措施。内部审计人员可以通过在企业内部收集有关的经营管理制度、规章和办法, 以及向有关部门和人员调查了解, 运用调查表法或记述法等审计, 对内部控制的流程的正确程度和完善程度以及若干控制点的测试达到评价内控制度是否健全的目的。

3.2 评价内控制度的有效性

内部审计人员对企业内控制度所发挥的作用和效果进行评价, 从而充分了解内部控制制度系统的是否有效。对企业内控制度有效性的评价是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内容, 内审人员不仅要在财务领域检查监督更要在企业的管理和经营领域全方位关注, 使企业的经营活动顺利达到预期目标。

3.3 评价系统的遵循性

内部审计人员通过对一些内部控制系统控制点的测试, 分析哪些控制点上建立了强有力的内控制度, 哪些控制点上存在薄弱环节, 以评价内部控制系统在实际业务活动中的执行情况, 以及审查管理制度在执行中的使用情况, 主要检查:控制点虽然有规定, 却没有得到执行或未完全执行;规定的控制点不切合实际情况, 从而造成不能或者无法执行。遵循性测试解决内部控制制度的符合程度如何, 查明被审计的各项控制措施是否都真实地存在于管理系统中, 是否完全并认真遵守制度规定。根据测试部位可信赖程度的分析, 评价被测试系统内部控制的程度, 并找出控制薄弱点和失控点, 同时确定审计重点, 以决定将其列入实质性测试。

4 内部审计在内部控制建设中的作用

4.1 理解与沟通

内部审计人员应让公司管理层认识到内部审计确实能增加企业的价值, 而不是简单的查错防弊。要使公司管理层的充分理解内部审计工作, 就要在预防经营风险和财务违规行为、改善内部控制环境、完善内部治理机制中做出贡献, 使企业管理层认识到“十个会干的不如一个会管的”, 得到公司管理层全方位的的支持, 从而全面参与公司管理, 为公司经营管理提出更具建设性的意见。同时内部审计人员应充分与被审计单位进行沟通, 消除敌对情绪。在审计过程中, 审计人员客观上处于监督者的位置, 有时难免会使被审计单位产生敌对情绪, 审计人员应尽可能地让对方了解自己的职责, 是为了减少被审计单位的漏洞, 对已发生的错误进行及时处理和纠正, 防范更大的风险, 使被审计单位能又好又快高效健康的发展。要多理解被审计单位特别是基层的苦处和难处, 用李金华审计长提出的“用审计别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 用理解自己的理念来理解别人”这一观点来处理与被审计单位的关系, 要把换位思考和服务意识贯穿于审计工作的全过程。

4.2 通过评价内控制度提出审计意见

通过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健全性、遵循性和有效性的评估和评价, 借助询问、查账、翻阅资料等, 内部审计人员针对企业内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可以提出富有成效的意见和方案, 加强内控制度的建设。一是内部审计可以利用对政策和企业内部经营比较熟悉的优势在经营决策中发挥参谋咨询作用;二是通过经常性相对独立的审计对管理薄弱环节开展专项审计, 并通过审计报告对查出的问题予以揭示, 并提出整改建议, 为领导决策提供服务;三是, 利用内部审计接触面广、综合性强的特点, 发挥上下之间信息沟通的作用;四是在对下属单位实施审计的过程中, 对其存在的经营和管理中的问题提出审计建议。

作为被审计单位, 最希望审计部门通过审计, 运用审计人员的政策水平和业务技能, 为其改进管理和经济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办法措施。审计部门要根据被审计单位的要求, 在全面依法审计的基础上, 积极为被审计单位想办法、出点子, 提供智力支持, 搞好审计服务。要把审计结论落实与调查研究结合起来, 举一反三, 对无法纠正整改的问题, 以及带有普遍性、倾向性的问题, 特别要注意从体制、机制和制度上研究解决和预防的措施, 从宏观上积极建言献策, 力求通过机制的创新和制度的完善来杜绝类似问题的发生。

4.3 建立完善的内审机制、加强内部监督

内部审计作为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一个重要方面, 其主要任务是相对独立地监督本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是否按照所制定的方针政策和计划执行, 对内部经营单位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进行监督。它主要是为企业经营者服务。要发挥企业内部审计的作用, 就必须保证内部审计机构的相对独立性, 直接对董事会负责, 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内审人员的作用, 监督和保护企业的资产、财产安全, 监督企业朝着合理、合法的良性方面发展, 保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正确执行。

4.4 积极开展内部审计、促进企业升级转型

战略转型滞后, 是导致企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不强的根本原因;仅靠传统的结构体制和既有市场, 不可能实现企业的跨越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企业不会有光明的未来;在经营环境已发生深刻变化的今天, 内部审计部门只有全力帮助推进企业转型升级, 才能为企业做强做大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转型升级是企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集中体现, 是企业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探索又好又快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必然选择, 是决定企业兴衰成败之举!企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就是要改变单一经营市场, 培育先进勘察设计技术, 积极延伸服务环节打造设计服务一体化的产业链价值链;就是转变发展方式, 将企业转向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上来。

企业在内部审计上下功夫, 通过开展经济效益审计, 检查和评价企业各项经营管理活动的合理性、有效性, 促使企业不断改善经济结构, 提高竞争实力, 实现由粗放型经营向集约经营的转变, 一方面内部审计从现行的制度、管理方法、政策运用等方面入手, 查找、分析影响经济效益的因素, 发现典型性、倾向性的问题, 帮助组织预防和减少损失;另一方面, 内部审计部门的存在, 会对组织内的各级经营管理者和职能部门产生威慑作用, 有利于维持良好的控制系统, 并努力改善工作绩效, 无形中增加公司价值, 帮助企业转型升级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总之, 在金融危机的今天, 党中央、国务院为有效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实体经济的负面影响和冲击, 果断地调整宏观经济政策, 通过加大投资来刺激经济拉动内需, 保持经济的稳定较快的发展。这对整个铁路行业, 特别是中小型勘探企业来说, 是一个天大的喜讯。在历史机遇面前, 中小型勘探企业如何又好又快发展, 促进企业快速升级转型成了企业目前面临的首要问题, 当下之计, 内部审计部门应帮助中小型勘探企业进一步强化企业内控制度建设, 促进经营管理健康良性发展上下硬功夫, 帮助企业快速占领市场, 加快升级转型的步伐。

摘要:从目前实际情况看, 大多数中小型勘探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存在问题, 影响到企业长远发展, 提升内部审计在企业内控制度建设中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本论述就内部审计如何帮助企业促进内部控制制度提出了笔者的看法。

关键词:内部审计,内控制度,建设

参考文献

[1]李新华.浅谈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DB/OL].http://www.studa.net/qiyeyanjiu/070209/13175789-2.html, 2007-02-09.

[2]闫凤花.浅谈内部审计在企业内部控制中的作用[J].全国内部审计理论研讨优秀论文集, 2008 (, 3) :155-156.

上一篇:铁路职工家属发言下一篇:大学生自我鉴定表大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