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树立新理念

2024-07-07

工匠精神树立新理念(共5篇)

篇1:工匠精神树立新理念

为探寻工匠精神内涵,提升技能人才培养质量。近日,郑州市商业技师学院院长、党委书记刘岳主持召开“践行工匠精神”座谈会,党委副书记时春霞、副院长李顺发及各系师生代表参会。

座谈会上,各系领导、教师代表、学生代表踊跃发言、各抒己见。与会代表从教学管理、技能传授、德育培养、实习就业、校企合作、创新实践、教师发展、技能学习等方面,对“如何有效践行工匠精神”进行了分享交流。同时,结合工作学习中的实例对“精益求精、严谨、一丝不苟、耐心专注、坚持不懈、专业敬业”等优秀工匠品质进行了佐证,进而从发展的角度探讨职业教育的发展目标、教学方向、教学内容等,发现问题、找出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刘岳院长充分肯定了师生们的发言,他认为工匠是看得见的,精神是无形的。只有先成为技能精湛、业务熟练的工匠,才能渗透出坚持、坚守、耐心、创业的工匠精神;也只有具备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才能成长为真正的大国工匠。

刘岳院长指出,教师的言行是学生参照的基准,身为教师要坚守职业道德,将“职业技能+职业素养=优质就业”作为教育教学目标,率先成为践行工匠精神的典范,要身体力行,通过每一堂课、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将工匠精神影响并传递给每一位学生,做到“用工匠精神弘扬和培养工匠精神”。

机电工程系主任王莉:工匠精神是一种情怀

我理解的工匠精神是一种情怀,是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理念;工匠精神是一种素养,是认真、敬业、执著、创新的职业追求。培养工匠精神,要注重职业院校的师资培养和专业教师队伍建设。

首先,让工匠精神扎根心中,提高教师们的思想认识和对职业教育事业的追求以及执著的坚守,自动成为工匠精神的传播者;

其次,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的优质课评比、技能比武、创新制作等形式,让乐于和善于专业技能学习并在专业方面有一技优势的教师脱颖而出,通过榜样和引导作用,带动师资技能不断的提高,促进技能工匠的形成。

再次,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比赛,通过赛前专项培训、赛事观摩、赛事淬炼,促进教师将工匠精神应用到实践中去。

最后,在教学上,因材施教,因需施教,因用施教。可设立培优班,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的不同因才培养,师生砥砺,让工匠精神普惠更多人;设立兴趣班,尝试让部分学生愿意学、喜欢学,让工匠精神渗透到更多人;设立学期教学研讨机制,实时、适时、及时根据教学、就业、专业实际,修改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让工匠精神体现在更多人。

机电工程系教师皇甫志远: “专、精”兼备的一技之长

“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一技之长并非普通意义上的技术技能,只有“专”与“精”兼备才能称得上“长”。在世界技能大赛中,代表国家拿到金牌的,往往都是那些够专注、能坚守、有耐心、敢创新,以及不断突破自我的人。

我认为,要将学生培养成为大国工匠,首先,教师自身必须具备工匠精神,要够专注、能坚守、有耐心、敢创新。教书育人、传授技能是教师的本职工作,所以教师必须坚守在岗位上,专注做好本职工作,不被外物迷失本心。

其次,虽然职业院校的学生基础差,个人行为规范不够严谨,但教师一定要有耐心、不抛弃、不放弃,以身作则,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他们。

最后,在快速发展的今天,知识技能更新的非常快,作为专业教师,更应该不断地接触新兴事物,不停的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不被社会所淘汰,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好就业,不失业”。

机电工程系学生姚尚尚:工匠精神指引我成长

我以个人为例浅谈对工匠精神的理解。在初高中阶段,由于对文化课提不起兴趣,经过慎重考虑打算选择职业院校就读,进入了郑州商业技师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

最初,由于对学习内容不了解,学习态度也不够端正,总是认为“差不多”就可以,实操课上也得过且过,认为只要完成老师布置的课程任务就可以。以硬线配盘为例,我就想着能把线接上,不乱能通电就好,结果配出来的线歪歪扭扭,甚至有交叉,简直就是一团乱麻。而老师配出来的线却都工工整整、横平竖直,完全不存在交叉。如此一来,老师就只能不厌其烦地一遍又一遍教我,这让我发现自己不够专注、不能坚持,也让我看到老师的专业敬业和精益求精。

此后,我的学习态度开始改变,对自己的要求也在逐渐提高,意识到要干一行,爱一行,干一行,精一行,在将来才能有所建树。虽然我现在还有所不足,但我相信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在“精益求精、严谨、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的指引下,我一定会取得更好的成绩,做一名合格的职业院校学生,做一名高技能技术人才,一名光荣的大国工匠,为实现“中国制造梦”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园林建筑系主任郭正恩:技能大赛是培养工匠精神的最佳载体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职业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与经济发展对技能人才的需求还有相当距离。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它更注重技能人才的培养。市场需要要求职业院校毕业生能够与工作岗位无缝对接,因此职业院校必须从学生在校时期就注重对其注入工匠精神的理念,使学生养成对学习、工作的高标准、严要求,让每一个人能够以敬畏的姿态对待自己的职业。技能人才恰恰是工匠精神的最佳传承者,他们唯有脚踏实地、专注持久的锻炼技术,方能在所处领域成为专家和品牌。

我认为技能大赛是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最佳载体。首先,大赛的初衷就是激励从业人员刻苦钻研、勤练技能,以提高一线作业人员的技能水平。在各行业营造“岗位练兵、岗位成才”新风尚和“尊重技能人才、争当技能人才”的良好氛围。

其次,每一个赛场都是学生们的专业技术课堂,评委都是来自各个行业的顶级“匠人”,充分实现“以赛促教、以赛促练、以赛促学”。

最后,赛前培训更是培育工匠精神的有效方式。在培训中的各项学习工作过程中做到精益求精,力求严谨,一丝不苟,耐心,专注,坚持,专业,正是工匠精神的实质所在。

园林建筑系老师张庆新:把工匠精神融入教学实训

完美的产品需要一流的技工,而一流的技工必须具备高超的技能和优良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需要培育,技工院校是培养高级技工的主要阵地。我们在培养学生技能的同时,应强化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职业素质培养,将工匠精神纳入思想教育、各类主题活动、社团建设、实习实训之中,融入职业素养课之中。同时,也要积极探索,铺设强化工匠精神培养的有效路径。

第一,教学是根本,改革教学是培养创造力的最坚实一步,“心灵手巧”是创新者最本质的写照。为此,让实践教育贯穿中职教学中。

第二,将工匠精神文化有效融入校园文化,通过校园文化日积月累的熏陶,在学生身上积淀工匠精神的底蕴。

第三,将工匠精神充分地渗透到专业课程教学和实训教学中,通过富有特色的专业教育,使学生具有成长为技能大师的理想和信念。

第四,将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作为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重要途径。通过实施深层次的产教融合工程,使学生在实际工作场景中体验职业文化,锻造工匠精神。

旅游烹饪系主任韩枫:树立优秀典型,培养大国工匠

为培养更好的、具有工匠精神的技能人才,我认为职业院校要具备以下条件。

首先,作为职校教师应具备的工匠精神。敬业,热爱本职工作,工作有主动性、有奉献精神、全身心投入;精业,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知识、技能水平,精心准备每一堂课、每一次实习,做到准确、完美。

其次,培养学生要从兴趣开始,培养出学生对职业的兴趣,是培养优秀工匠的基础。因学生质量参差不齐,整体培养有一定的难度,我们可以从少而精开始,以点带面,以个别专业带动全系。

最后,打破局限性,对现有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进行优化调整。给学生一些自由支配的时间,增加专业技能的学习训练时间和场地,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但要匹配完善的管理制度和相应考核办法。如选拔优秀学生作为重点培养对象,开设技能大师小课堂,制定专业培养标准,并培养他们参加各类比赛、竞赛活动,树立学生典型,形成学院学习技能、实践技能的良好氛围,进而培养出更多具有工匠精神的高技能人才。

旅游烹饪系老师李梦涵:爱岗敬业是工匠精神题中之意

弘扬工匠精神,离不开职业教育。我认为工匠精神尤其应该传达给即将实习的学生。目前学校分配出去的实习学生,能够完成实习阶段任务的少之又少,尤其是实习的第一个月,是辞职的高峰期。

“水土不服,辞职;跟同事闹矛盾,辞职;被经理指责,辞职;上班单位离住宿的地方远,辞职;宿舍住的人太多,辞职;好朋友没有分到一起工作,辞职„„”这不仅给实习单位造成困扰,也会影响学校的品牌建设。这就是学生缺失工匠精神的现象级表现。

所以,对于即将实习的学生,应注重提升职业素养、提高工作质量,降低辞职率,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开设一门课程――岗前培训,主要给学生传达工匠精神,教育学生爱岗敬业。例如学习面试技巧、着装礼仪;培养自我保护意识,学习社会生存常识;提前了解实习单位情况,做好思想准备等等。

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五大精神:热爱祖国、热爱企业、热爱学校的崇高精神;积极乐观的工作精神;谦虚好学勇攀高峰的追求精神;团结互助,互帮互爱的团队精神;承担责任,全力以赴地执著精神。

商业贸易系副主任赵凌:工匠精神是深入钻研的务实精神

工匠精神是深入钻研、务实的精神,从教学管理到具体教学实践,从学院、教师到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学成果转化,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只有每个层面都发挥出这种钻研、务实的精神,协同运作,教学效果才会更显著。

首先,做好教学管理注重提高学生与教师两个教学参与主体的内在驱动力,采取有力措施促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工匠精神从来不是从外植入的,而是一个人的内在追求驱动。对教师而言,自我职业发展的需要以及有效的激励措施,才能辅助教师提升自己的内在驱动力。钻研教学、教研创新、教师队伍的活力和创新发展能力是教学发展的原动力。学院应注重营造以教学质量提高为导向的工作环境和氛围,增强对教师的人文关怀,减轻不必要的额外工作,把教师的精力收拢到务实教学、静心教研,教学质量才会有质的提升;对于学生而言,教师深入备课、规范优质教学才能有效地收拢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其次,以就业为导向,做好技工院校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方向以及达成的技能等次的定位。技工院校培养的是职业化的基层劳动者,这是一个基本定位,各专业从人才就业需求入手,深度调研企业需求,倒推出技能培养的着力点;梳理课程体系,调整教学计划,创立特色技工教育,与其他各层次的培训、学历教育区别开来;定位精准,动态调整,与行业更新和发展相适应,教师也在确定的课程体系下,精钻2~3门课程,成为在某专业培养方向上的行家,定期入企业社会实践,才能使教学与企业用工需求真正接轨,才能为企业输送合格实用的劳动者。商业贸易系教师黄银生:多渠道共促学生培养工匠精神

我认为培养工匠精神,职业院校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是知晓学生学什么。具体来说,要先学做人,再学技能。要先培养学生的职业品质,引导他们对职业技能要有不懈追求和执著的坚守,对职业要敬畏、对作品要负责,多注重细节与品质。另外,在课程设置上应以行业当前的主流应用为基础,进行改革,以培养企业急需的人才。

二是指导学生制定职业规划,明确职业目标。职业院校学生大多正值15~16岁的年纪,对未来的概念较为模糊,毕业时又将面临工作,所以在校期间,让他们树立清晰的人生目标,并有计划、有步骤地去完成,是教师的必备课。要将本专业的社会发展现状和前沿知识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帮助学生完善职业规划,从专业前景及专业素质等方面给予学生指导,培养职业兴趣,制定职业目标。

三是加强校企合作、改变教学模式,增强学生专项技能的培养。要能够根据学生的兴趣与特长,对他们进行针对性的培养。多与社会上的企业连接,研读他们的人次培养体系,和教学实践有效嫁接。

四是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校园文化活动,增强荣誉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艰苦奋斗和自强自立意识。创造平台,打破专业壁垒,实现专业间的合作、校与校的合作与交流等,开阔学生的视野,营造出学技术、练技术的育人氛围。

商业贸易系学生王朝阳:精益求精是成长为“大国工匠”的必备要求

我理解的工匠精神都是从班主任吉老师身上学来的。入校二年来,在吉老师的带领下,我的专业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我们班也拍出了很多优秀的作品,如《商院有个神奇牌》《影视男神女神嗨起来》《青春校园》《青春是什么》等一系列的作品。我们在创作中找到了学习的兴趣,明确了专业的发展方向,在学习中劲头越来越足。

通过拍摄作品,我发现一部好的作品,离不开很多专业设备的支持,更离不开对作品付出心血的多少与认真的态度。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工匠精神,对我们学生来讲,就是在专业学习上克服苦难、用心钻研。我清楚地记得,在做《青春校园》这部片子时,剧本不停地改,拍摄不停地做,音乐听了不下千遍,剪辑点对了不下百遍,遇到很多困难,例如设备使用不当、学生演员不到位、资金困难等等,但班主任一直帮助我们解决问题,也身先士卒陪着我们熬夜、加班,并不断鼓励我们要做得更好。重于经过多日的不懈努力,片子终于做了出来,并且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通过这部片子,我收获良多,也成长进步了很多,充分领悟了对待工作要一丝不苟,做起事情要满怀激情、精益求精,我想这就是对工匠精神最好的诠释。

数控车焊系副主任王志明:执著专注,精益求精

我认为工匠精神的内涵要素包含以下几点。

一是精益求精。做技术的,要有钻研和创新精神,不断地学习才能用好技术。做服务的,要主动迎合用户的心理需求,努力把服务精细化。对教学而言,每一步骤都要认真筹备、组织和实施;对教师而言,要刻苦钻研、努力创新,以高标准要求自己,尽最大努力把工作做到最好,让学校、家长和学生都满意。

二是细心之外还要有耐心、专注和坚持。身为教师要静要稳,必须专注于教学和教育,然后全心全力地精雕细琢,不管什么艰难险阻,都要坚持下去,那才有成功的可能性。例如,对待一位问题学生或者是没有班级管理经验的新任班主任,我们不能轻易放弃,要有足够的耐心,善于发现每个人身上的闪光点,发挥其特长。

三是专业和敬业。只有专业才能打造卓越的产品,只有敬业才会让你出类拔萃。教师本职教书育人,不能仅满足于普普通通的工作表现,而且要时刻以“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激励自己,不断在实践教学中创新发展。特别是对于学生,除了培养其专业能力,更要加强德育教育和职业指导,培养他们的敬业精神,使家长满意、企业满意、社会满意。

数控车焊系学生鲁献伟:技能大赛开启“匠心”之门

2015年我参加了第一届国家技能大赛,并获得了优异成绩,这个过程对我认知工匠精神的内涵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比赛前,我一直犹豫是否参加,在老师的鼓励下,我果断报名。每天下课后到车间找老师进行辅导,反复练习,找同学陪着我一起练,在加快速度的同时提高质量。那些天,我真正体会到,只有辛苦付出,才有真正收获。那段时间是探索的过程、是付出的过程、是互助的过程、是快乐的过程,更是收获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理论和实践结合的重要性,了解团结互助的关键性,这会书本上没有的专业技能,用到平时接触不到的工具。我也发现即使你很出色,也不要认为自己每件事都比别人做得好。做事方法有多种,遇到困难不妨试试别人的建议。

我认为职业院校的学生,要有想法、有目标追求,有学好一门好手艺的工匠精神。对于职业学习来说,工匠精神除了要依靠职业教育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家长和学校要从小培养学生工匠精神,让学生从小认识到坚持、细心、严谨的重要性,并身体力行实践。只有这样,在未来的职业教育中,学生才能更快地融入到“工匠”的角色中,更好地学习。

医药化工系主任王红心:工匠精神之职业敬畏

工匠精神包含的内容很多,这里我想重点谈谈对职业的敬畏。敬畏职业,源于对生命的敬畏。古人云:“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遇有逾规,亦不出大格。”敬畏是一种态度,是对职业的一种信念。

首先,教师要对职业敬畏,要保持工作热情,把关爱学生作为主要职责。从情感上打动从制度上约束用行为引导,将教育教学中的各类小事、细节做实做好,争取在班级管理中行之有效。我认为不做好工作誓不罢休的精神就是源于对工作的敬畏,是应该在教师队伍中倡导的工匠精神。其次,学生要对学业敬畏。敬畏身份,学生认清自己的身份,在穿衣打扮上就会注意,就会少有上课睡觉、迟到等情况;敬畏纪律,纪律是学习的保障,班级内有一个或者几个学生不遵守纪律,就会蔓延到整个班级;敬畏同学,尊重同学、互相学习,不会因为贫富、美丑而有差别,大家在人格上彼此平等,学会与同学和睦相处,学会用恰当的方式解决同学之间的冲突和纠纷;敬畏老师,和谐师生关系是教育的基础。学生应该对教师保持应有的尊重,见到老师要问好,要信任老师,不能从思想上与老师对立。

医药化工系老师杨海科:教职工是践行工匠精神的先行者

我认为,每一位教职工都要成为践行工匠精神的先行者,要立足岗位,坚定理想信念、崇尚劳动、敬业守信,精益求精、敢于创新。作为一名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言传身教,让学生树立自尊、自信、自爱;在掌握技术技能中,养成严谨、细致、专注、负责、诚实、创新等精益求精、锲而不舍的工作态度,以及对工作的认同感、责任感、荣誉感、使命感、逐步成长为支撑“中国制造”走向“优质制造”“精品制造”的主力军。

一是要让工匠精神在学校扎根、开花、结果。比如,我们要搜集整理有关工匠精神、大国工匠等一系列宣传材料作为新生入学教育的第一课,成为他们在学校教育阶段自始至终的必修课。

二是在课程中,特别在德育、实操课中应加入工匠精神这方面内容,使工匠精神融入到学生的血液中,让它成为职业教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三是工匠精神的核心是爱岗敬业。建议学校加大对立足本职,爱岗敬业、刻苦钻研业务,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业绩的教职工表彰和宣传力度。

在教学、招生、培训方面,一是学校要培养出具有高技能的人才和工匠,需加强对高级工、高级技师的重点培养,打造一支饱含工匠精神的领军队伍。

二是随着新农村的建设,郑州市郊几个县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失地农民的行列,还有一部分没考上高中,又错过技能教育的人,这部分人急需短期培训、尽快就业,职业院校应给予培养平台和空间。

三是学校应牵头建立技术交流的平台,把民间的能工巧匠,特别是有特殊技能,特色才艺的人吸引到学校来,给他们一个展示才能的机会。与长期工作在生产一线,有丰富经验的技术骨干建立技术交流的平台,进而与企业建立合作的平台,帮助企业解决一些技术难关和实际问题。

总之,要让工匠精神在职业教育中扎根,要让能工巧匠在职业学校有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

篇2:工匠精神树立新理念

年中考时政热点专题:弘扬法治精神,树立法治理念

1、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事关重大,任务艰巨,需要统一部署、突出重点、分批实施、逐步推进,用3至5年时间完成方案提出的各项任务,加快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2、2013年2月5日,国务院批转了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和保障部制定的《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要继续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优化收入分配结构,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与和谐稳定,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扎实基础。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妥善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突出的矛盾和问题,突出增量改革,带动存量调整。

3、在2012年11月21日召开的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座谈会上,李克强说,“改革是中国最大的红利”。

4、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强调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不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成功开辟和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为实现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确立了正确方向。

5、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要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拓展人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推进依法行政,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增强全社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绝不允许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要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是权力正确运行的重要保证。要“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6、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基本建立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形成有利于创新创造的文化发展环境。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管理体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基层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网络,建立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的体制机制。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二、热点与教材的链接

1、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3、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在我国,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立法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

4、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它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它的确立,是由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决定的。我国基本分配制度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5、选举权与被选举权是公民最基本的政治权利。依法有序地参与选举,既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最重要方式,也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最重要途径。

6、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目标,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依法治国的主体是人民。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其中有法可依是前提,有法必依是中心环节,执法必严是关键,违法必究是重要保障。

7、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生活在法治国家里,每个公民都要自觉学法守法用法,树立法制观念,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依法维护国家利益,依法规范自身行为。

8、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的最高行为准则。宪法又是一切团体和组织以及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我们要认真学习宪法,树立宪法意识,自觉遵守宪法,热情宣传宪法,勇于同违反宪法的行为作斗争,维护宪法尊严。

9、我国宪法和法律规范并保障公民权利,与公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实行依法治国,保证法律有效实施和司法公正,需要加强监督和制约机制。

10、公民积极行使监督权,可以督促国家机关及工作人员依法行政,公正执法,可以为人民谋利,使政府取信于民,国家长治久安。我们要有国家主人翁意识,关心国家大事,积极参与政治生活,行使批评建议权和监督权。公民行使监督权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正确行使,以事实为依据,有正确的善恶是非观念、掌握行使监督权的有效方法。

11、改革是一场全面深刻的社会变革,包括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等各领域的体制改革。本质是体制的根本性变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12、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还不成熟、不完善,存在体制上的种种弊端,抑制了劳动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使经济组织失去了应有的生机和活力,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只有通过改革才能为生产力的发展扫清障碍。

三、典型题例解析

1、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理解正确的是(D)

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味着我国已经跨越了社会主义阶段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要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发展③我国是人口大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不可能实现的④全面小康社会,将是一个非常平衡协调发展的社会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2、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因为(B)

①目前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②反映了经济快速发展后,致富的老百姓更没有安全感了③说明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不可能实现的④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3、21世纪中国发展 “三步曲”:第一步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二步,构建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第三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以下符合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是(A)

①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②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③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④人民生活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实现共同理想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4、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的目标。下列描述不合理的是(D)A.生态环境将得到明显改善B.人民生活将更加幸福美好

C.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将进一步显示D.我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

5、我国目前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够发达,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矛盾突出。为此,我们应该(D)

①坚持改革开放②大力发展生产力 ③鼓励人们不消费或少消费 ④继续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6、为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强调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体现了(A)A.可持续发展战略B.科教兴国战略 C.人才强国战略D.西部大开发战略

7、“解决当前很多现实问题的出路在于深化改革开放”。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C)

A.改革开放是我国现阶段的中心工作B.改革完善和改变了社会主义制度,给我国社会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C.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D.改革开放能使我国迅速赶超发达国家

8、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D)

A.坚持四项基本原则B.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D.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9、在2270名中共十八大代表中,有4名大学生村官和26名农民工代表,他们代表全国2.1亿农民工为党的十八大建言献策。农民工党代表的出现,充分说明在我国(A)A.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B.农民工直接管理国家

C.中共十八大代表由人民直接选举产生D.全国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的权力机关

10、提高基层人大代表特别是一线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代表比例,降低党政领导干部代表比例。这样做(C)

①有利于进一步扩大人民民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②可以消除城乡差别③有利于人民直接管理国家事务④有利于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1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

11、下列有关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D)

①有法可依是依法治国的必要保证②有法必依是依法治国的中心环节 ③执法必严是依法治国的关键④违法必究是依法治国的必要保证

A.①②③B.①③④B.①②④D.②③④

12、安徽省通过媒体、互联网等途径广泛征求公众意见,并召集水利、规划建设等各方面专家多次进行论证,先后收到3 000多条意见和建议。这说明(D)

①当地政府坚持依法行政,科学民主决策②公民依法享有批评建议权③公民参政议政意识和能力显著增强④我国公民依法直接参与政府的决策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

13、两会期间,代表和委员们通过网络搜集社情民意,利用电子邮件、博客、微博等渠道加强与民众的互动;民众通过网络表达自己对两会的看法,积极建言献策、参政议政。这(C)

A.表明公民可以直接决定国家大事B.是公民行使监督权的最重要途径

C.有利于公民依法行使批评建议权D.说明网络是公民行使合法权利的最佳平台

14、(1)召开座谈会,听取社会对报告的意见和建议。对此怎样理解?

(2)为了当好国家小主人,你准备通过哪些途径或方式向国家有关部门建言献策?在行使权力的过程中你觉得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答、(1)在我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群众参政议政,有利于发挥其国家主人翁精神,有利于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发扬人民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也有助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途径:打电话、写信、网上发帖、发送电子邮件、网上在线交流等。注意问题:依法行使建议权和监督权,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合理有序地参政议政等。

15、材料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材料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1)材料一告诉了我们什么?

(2)结合材料

一、材料二,谈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什么要深化改革开放?

(3)要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请你谈谈在深化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些什么?(4)请你从改革的角度,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献计献策。

答.(1)我国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党和政府致力于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让发展的成果更多地惠及全体人民;我国大力推进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工程等。

(2)①才能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②才能不断提高科学技术水平和民族文化素质。③才能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生机和活力。④才能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⑤才能实现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

(3)①改革的实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③在对外开放中既要敞开国门,又要维护自身安全;既要借鉴、吸收一切先进的东西,又要摒弃一切腐朽的东西。④要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

(4)①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不断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以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②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人民当家作主。③深化文化体制等各方面体制的改革,坚持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提高人们的科学文化素质,发展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16、某校九年级(2班同学在看了有关十八大报告的新闻后,决定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主题开展一次实践探究活动。现请你参与其中共同完成以下问题:

(1)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国应坚持哪些基本国策和发展战略?

(2)假如你是你所在地区的主要负责人,你认为本地区在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应采取哪些重大举措?(3)为促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们青少年应该怎么做?

答、(1)基本国策:对外开放、计划生育、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等。

(2)尊重人才,大力发展科技;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经济建设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坚持改革开放;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等。

(3)要树立远大志向,立足中国的基本国情,着眼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努力学习,提高素质,自觉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担当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2历史使命。

1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

答、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主要“特”在哪些方面?为什么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答、(1)首先就特在这是一条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的人民民主;就特在走出了一条既遵循民主发展的客观规律,又符合本国国情,以本国社会制度、历史传统、文化背景和经济发展水平为依据,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政治道路,是一条切实可行、有效建设民主的道路。还特在建立和坚持了共产党领导多党合作制度。(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坚持这条道路,就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坚持和发展这条道路,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有利于促进人民民主的发展,有利于形成和保持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发展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19、我国人民是如何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中学生应该承担哪些责任?

答、(1)在我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有权决定国家的重大事务。广大人民群众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选出代表,由他们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组成国家权力机关。再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行政、审判、检察等机关,分别行使管理国家,维护社会秩序的各项权力。

(2)进一步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积极宣传法律;自觉遵守宪法,树立宪法意识,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与权威;认真学法、知法、守法,敢于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20、“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要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是权力正确运行的重要保证”。为什么要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公民依法行使监督权的途径有哪些? 青少年学生行使监督权利的时候,应注意什么?

答、(1)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能保障公民依法行使批评建议权。公民依法行使批评建议权,有利于国家机关加强廉政建设,督促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严格依法办事,防止违法乱纪现象发生;有利于促进国家机关提高决策水平和办事效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2)公民行使监督的途径:①向人大代表或人民代表大会反映情况。②向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写信、打电话、发电子邮件、来访等方式提出批评建议或反映情况。③向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互联网等新闻媒体反映情况。(3)对于监督权等政治权利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以合法方式正确行使。①公民行使监督权利时,应当实事求是,以事实为依据,如实反映情况,必要时出示证据和各种证明材料。②投诉或举报时,不得捏造或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也不能采用贴大字报、聚众闹事等方法。

21、人民网、新华网等多家主流媒体开辟“直通车”,邀请党的十八大代表与网民面对面的交流,此举有何重要意义? 答、①为广大网民表述诉求、传达民意、建言献策提供一个迅速快捷的平台。②有利于公民更好地参政议政,充分有效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行使批评建议权和监督权。③有利于政府了解民情、汇聚民智、科学执政、民主决策。④有利于依法治国,政府依法行政,推进民主法制建设,实现社会公平。

22、在现阶段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有何重大意义?

答、①有利于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②有利于预防和遏制各种违法犯罪行为,保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健康有序地进行。③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④有利于调动人民群众的工作积极性和创新热情,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等。

23、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重点领域立法,拓展人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有什么重要意义?

答、(1)有利于从制度上、法律上确保党的领导核心地位,确保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2)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确保社会和谐稳定。(3)有利于促进科学发展,推动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完善和发展。(4)有利于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5)有利于推进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顺利实施,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奠定坚实的法制基础。(6)有利于保障公民个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

24、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增强全社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这有何重要意义? 在推进依法治国进程中,我们青少年应该怎么做?

篇3:“工匠精神”打造企业新力量

从前,国内企业热衷于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从而忽略了产品的灵魂。工匠精神与之相反,强调企业要不断雕琢自己的产品,持续改进工艺,强调精益求精,强调对匠心、精品、完美的坚持和不断追求。工匠精神,重要的不在于工匠的方法;重要的是一种精神追求,一种持续精雕细琢、永不满足、永不妥协、永远跟自己较劲、追求完美的态度。

优质产品一直是市场竞争取胜的法宝,过硬的质量才能赢得消费者口碑,每个企业都会筑牢“以质量树信誉,以信誉拓市场”的这样一道生存和发展的“防火墙”,而精良产品则是企业占领市场最有说服力的“名片”。

打造优质的产品需要“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对工作执著、对所做的事情和生产的产品精益求精、精雕细琢。

工匠精神最讲究表里如一,没有瑕疵;是将99%提高到99.99%。好木匠做的柜子,背面与正面都是一样的。用手做事,那是工人;用手和脑做事,那是工程师;只有手、脑、心并用,那才是工匠。要成为工匠,就必须像一个艺术家那样,既用手,还要用脑,更要用心,去营造一件完美无缺的艺术品。有了细节的完美,才可能有艺术品的完美;有了对细节的关注,才可能有精致的产品。

企业要打造出精品,每位员工就得像“工匠”一样,严格执行技术操作规程,极度注重细节,不断追求完美和极致,对待质量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对每一道工序、每个节点,精心打磨,专心雕琢,使自己所生产出的产品经得起市场的考验和推敲。“差不多就行了”的产品必然被市场淘汰。

追求技术创新需要“工匠精神”。企业要在竞争中处于主动,不断创新至关重要。“工匠精神”专注于手头工作,追求极致的专业水准,制造出卓越的产品,匠人追求的是对工艺、技术与科技的陶醉、痴迷与精益求精,崇尚的是“做专、做精、做细、做实”的“匠气”作风。没有对职业的敬畏、对工作的执著、对品牌文化的负责态度,没有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创新活力,就不可能在工作上有所突破,在创新领域推陈出新。

企业发展需要“工匠精神”。一年企业靠运气,十年企业靠经营,百年企业靠文化。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企业,能把各个方面、各个层次的人都团结在本企业发展的航标上来。企业内具有一种凝聚力和向心力,企业才能渡过难关,走得更远。“工匠精神”其核心是把工作不当作赚钱的工具,更重要的是一种对工作职业的追求,这种精神无法用金钱去衡量,企业员工一旦具有了“工匠精神”,责任感和使命感自然增强,员工也勇于为实现企业目标而做出个人牺牲,信念、信仰会使得产品不断改进、不断完善,最终成为同行的骄傲。

篇4:践行工匠精神 树立职业英雄

座谈会上,各系领导、教师代表、学生代表踊跃发言、各抒己见。与会代表从教学管理、技能传授、德育培养、实习就业、校企合作、创新实践、教师发展、技能学习等方面,对“如何有效践行工匠精神”进行了分享交流。同时,结合工作学习中的实例对“精益求精、严谨、一丝不苟、耐心专注、坚持不懈、专业敬业”等优秀工匠品质进行了佐证,进而从发展的角度探讨职业教育的发展目标、教学方向、教学内容等,发现问题、找出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刘岳院长充分肯定了师生们的发言,他认为工匠是看得见的,精神是无形的。只有先成为技能精湛、业务熟练的工匠,才能渗透出坚持、坚守、耐心、创业的工匠精神;也只有具备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才能成长为真正的大国工匠。

刘岳院长指出,教师的言行是学生参照的基准,身为教师要坚守职业道德,将“职业技能+职业素养=优质就业”作为教育教学目标,率先成为践行工匠精神的典范,要身体力行,通过每一堂课、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将工匠精神影响并传递给每一位学生,做到“用工匠精神弘扬和培养工匠精神”。

机电工程系主任王莉:工匠精神是一种情怀

我理解的工匠精神是一种情怀,是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理念;工匠精神是一种素养,是认真、敬业、执著、创新的职业追求。培养工匠精神,要注重职业院校的师资培养和专业教师队伍建设。

首先,让工匠精神扎根心中,提高教师们的思想认识和对职业教育事业的追求以及执著的坚守,自动成为工匠精神的传播者;

其次,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的优质课评比、技能比武、创新制作等形式,让乐于和善于专业技能学习并在专业方面有一技优势的教师脱颖而出,通过榜样和引导作用,带动师资技能不断的提高,促进技能工匠的形成。

再次,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比赛,通过赛前专项培训、赛事观摩、赛事淬炼,促进教师将工匠精神应用到实践中去。

最后,在教学上,因材施教,因需施教,因用施教。可设立培优班,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的不同因才培养,师生砥砺,让工匠精神普惠更多人;设立兴趣班,尝试让部分学生愿意学、喜欢学,让工匠精神渗透到更多人;设立学期教学研讨机制,实时、适时、及时根据教学、就业、专业实际,修改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让工匠精神体现在更多人。

机电工程系教师皇甫志远: “专、精”兼备的一技之长

“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一技之长并非普通意义上的技术技能,只有“专”与“精”兼备才能称得上“长”。在世界技能大赛中,代表国家拿到金牌的,往往都是那些够专注、能坚守、有耐心、敢创新,以及不断突破自我的人。

我认为,要将学生培养成为大国工匠,首先,教师自身必须具备工匠精神,要够专注、能坚守、有耐心、敢创新。教书育人、传授技能是教师的本职工作,所以教师必须坚守在岗位上,专注做好本职工作,不被外物迷失本心。

其次,虽然职业院校的学生基础差,个人行为规范不够严谨,但教师一定要有耐心、不抛弃、不放弃,以身作则,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他们。

最后,在快速发展的今天,知识技能更新的非常快,作为专业教师,更应该不断地接触新兴事物,不停的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不被社会所淘汰,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好就业,不失业”。

机电工程系学生姚尚尚:工匠精神指引我成长

我以个人为例浅谈对工匠精神的理解。在初高中阶段,由于对文化课提不起兴趣,经过慎重考虑打算选择职业院校就读,进入了郑州商业技师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

最初,由于对学习内容不了解,学习态度也不够端正,总是认为“差不多”就可以,实操课上也得过且过,认为只要完成老师布置的课程任务就可以。以硬线配盘为例,我就想着能把线接上,不乱能通电就好,结果配出来的线歪歪扭扭,甚至有交叉,简直就是一团乱麻。而老师配出来的线却都工工整整、横平竖直,完全不存在交叉。如此一来,老师就只能不厌其烦地一遍又一遍教我,这让我发现自己不够专注、不能坚持,也让我看到老师的专业敬业和精益求精。

此后,我的学习态度开始改变,对自己的要求也在逐渐提高,意识到要干一行,爱一行,干一行,精一行,在将来才能有所建树。虽然我现在还有所不足,但我相信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在“精益求精、严谨、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的指引下,我一定会取得更好的成绩,做一名合格的职业院校学生,做一名高技能技术人才,一名光荣的大国工匠,为实现“中国制造梦”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园林建筑系主任郭正恩:技能大赛是培养工匠精神的最佳载体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职业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与经济发展对技能人才的需求还有相当距离。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它更注重技能人才的培养。市场需要要求职业院校毕业生能够与工作岗位无缝对接,因此职业院校必须从学生在校时期就注重对其注入工匠精神的理念,使学生养成对学习、工作的高标准、严要求,让每一个人能够以敬畏的姿态对待自己的职业。技能人才恰恰是工匠精神的最佳传承者,他们唯有脚踏实地、专注持久的锻炼技术,方能在所处领域成为专家和品牌。

我认为技能大赛是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最佳载体。

首先,大赛的初衷就是激励从业人员刻苦钻研、勤练技能,以提高一线作业人员的技能水平。在各行业营造“岗位练兵、岗位成才”新风尚和“尊重技能人才、争当技能人才”的良好氛围。

其次,每一个赛场都是学生们的专业技术课堂,评委都是来自各个行业的顶级“匠人”,充分实现“以赛促教、以赛促练、以赛促学”。

最后,赛前培训更是培育工匠精神的有效方式。在培训中的各项学习工作过程中做到精益求精,力求严谨,一丝不苟,耐心,专注,坚持,专业,正是工匠精神的实质所在。

园林建筑系老师张庆新:把工匠精神融入教学实训

完美的产品需要一流的技工,而一流的技工必须具备高超的技能和优良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需要培育,技工院校是培养高级技工的主要阵地。我们在培养学生技能的同时,应强化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职业素质培养,将工匠精神纳入思想教育、各类主题活动、社团建设、实习实训之中,融入职业素养课之中。同时,也要积极探索,铺设强化工匠精神培养的有效路径。

第一,教学是根本,改革教学是培养创造力的最坚实一步,“心灵手巧”是创新者最本质的写照。为此,让实践教育贯穿中职教学中。

第二,将工匠精神文化有效融入校园文化,通过校园文化日积月累的熏陶,在学生身上积淀工匠精神的底蕴。

第三,将工匠精神充分地渗透到专业课程教学和实训教学中,通过富有特色的专业教育,使学生具有成长为技能大师的理想和信念。

第四,将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作为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重要途径。通过实施深层次的产教融合工程,使学生在实际工作场景中体验职业文化,锻造工匠精神。

旅游烹饪系主任韩枫:树立优秀典型,培养大国工匠

为培养更好的、具有工匠精神的技能人才,我认为职业院校要具备以下条件。

首先,作为职校教师应具备的工匠精神。敬业,热爱本职工作,工作有主动性、有奉献精神、全身心投入;精业,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知识、技能水平,精心准备每一堂课、每一次实习,做到准确、完美。

其次,培养学生要从兴趣开始,培养出学生对职业的兴趣,是培养优秀工匠的基础。因学生质量参差不齐,整体培养有一定的难度,我们可以从少而精开始,以点带面,以个别专业带动全系。

最后,打破局限性,对现有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进行优化调整。给学生一些自由支配的时间,增加专业技能的学习训练时间和场地,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但要匹配完善的管理制度和相应考核办法。如选拔优秀学生作为重点培养对象,开设技能大师小课堂,制定专业培养标准,并培养他们参加各类比赛、竞赛活动,树立学生典型,形成学院学习技能、实践技能的良好氛围,进而培养出更多具有工匠精神的高技能人才。

旅游烹饪系老师李梦涵:爱岗敬业是工匠精神题中之意

弘扬工匠精神,离不开职业教育。我认为工匠精神尤其应该传达给即将实习的学生。目前学校分配出去的实习学生,能够完成实习阶段任务的少之又少,尤其是实习的第一个月,是辞职的高峰期。

“水土不服,辞职;跟同事闹矛盾,辞职;被经理指责,辞职;上班单位离住宿的地方远,辞职;宿舍住的人太多,辞职;好朋友没有分到一起工作,辞职……”这不仅给实习单位造成困扰,也会影响学校的品牌建设。这就是学生缺失工匠精神的现象级表现。

所以,对于即将实习的学生,应注重提升职业素养、提高工作质量,降低辞职率,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开设一门课程——岗前培训,主要给学生传达工匠精神,教育学生爱岗敬业。例如学习面试技巧、着装礼仪;培养自我保护意识,学习社会生存常识;提前了解实习单位情况,做好思想准备等等。

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五大精神:热爱祖国、热爱企业、热爱学校的崇高精神;积极乐观的工作精神;谦虚好学勇攀高峰的追求精神;团结互助,互帮互爱的团队精神;承担责任,全力以赴地执著精神。

商业贸易系副主任赵凌:工匠精神是深入钻研的务实精神

工匠精神是深入钻研、务实的精神,从教学管理到具体教学实践,从学院、教师到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学成果转化,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只有每个层面都发挥出这种钻研、务实的精神,协同运作,教学效果才会更显著。

首先,做好教学管理注重提高学生与教师两个教学参与主体的内在驱动力,采取有力措施促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工匠精神从来不是从外植入的,而是一个人的内在追求驱动。对教师而言,自我职业发展的需要以及有效的激励措施,才能辅助教师提升自己的内在驱动力。钻研教学、教研创新、教师队伍的活力和创新发展能力是教学发展的原动力。学院应注重营造以教学质量提高为导向的工作环境和氛围,增强对教师的人文关怀,减轻不必要的额外工作,把教师的精力收拢到务实教学、静心教研,教学质量才会有质的提升;对于学生而言,教师深入备课、规范优质教学才能有效地收拢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其次,以就业为导向,做好技工院校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方向以及达成的技能等次的定位。技工院校培养的是职业化的基层劳动者,这是一个基本定位,各专业从人才就业需求入手,深度调研企业需求,倒推出技能培养的着力点;梳理课程体系,调整教学计划,创立特色技工教育,与其他各层次的培训、学历教育区别开来;定位精准,动态调整,与行业更新和发展相适应,教师也在确定的课程体系下,精钻2~3门课程,成为在某专业培养方向上的行家,定期入企业社会实践,才能使教学与企业用工需求真正接轨,才能为企业输送合格实用的劳动者。

商业贸易系教师黄银生:多渠道共促学生培养工匠精神

我认为培养工匠精神,职业院校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是知晓学生学什么。具体来说,要先学做人,再学技能。要先培养学生的职业品质,引导他们对职业技能要有不懈追求和执著的坚守,对职业要敬畏、对作品要负责,多注重细节与品质。另外,在课程设置上应以行业当前的主流应用为基础,进行改革,以培养企业急需的人才。

二是指导学生制定职业规划,明确职业目标。职业院校学生大多正值15~16岁的年纪,对未来的概念较为模糊,毕业时又将面临工作,所以在校期间,让他们树立清晰的人生目标,并有计划、有步骤地去完成,是教师的必备课。要将本专业的社会发展现状和前沿知识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帮助学生完善职业规划,从专业前景及专业素质等方面给予学生指导,培养职业兴趣,制定职业目标。

三是加强校企合作、改变教学模式,增强学生专项技能的培养。要能够根据学生的兴趣与特长,对他们进行针对性的培养。多与社会上的企业连接,研读他们的人次培养体系,和教学实践有效嫁接。

四是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校园文化活动,增强荣誉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艰苦奋斗和自强自立意识。创造平台,打破专业壁垒,实现专业间的合作、校与校的合作与交流等,开阔学生的视野,营造出学技术、练技术的育人氛围。

商业贸易系学生王朝阳:精益求精是成长为“大国工匠”的必备要求

我理解的工匠精神都是从班主任吉老师身上学来的。入校二年来,在吉老师的带领下,我的专业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我们班也拍出了很多优秀的作品,如《商院有个神奇牌》《影视男神女神嗨起来》《青春校园》《青春是什么》等一系列的作品。我们在创作中找到了学习的兴趣,明确了专业的发展方向,在学习中劲头越来越足。

通过拍摄作品,我发现一部好的作品,离不开很多专业设备的支持,更离不开对作品付出心血的多少与认真的态度。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工匠精神,对我们学生来讲,就是在专业学习上克服苦难、用心钻研。我清楚地记得,在做《青春校园》这部片子时,剧本不停地改,拍摄不停地做,音乐听了不下千遍,剪辑点对了不下百遍,遇到很多困难,例如设备使用不当、学生演员不到位、资金困难等等,但班主任一直帮助我们解决问题,也身先士卒陪着我们熬夜、加班,并不断鼓励我们要做得更好。重于经过多日的不懈努力,片子终于做了出来,并且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通过这部片子,我收获良多,也成长进步了很多,充分领悟了对待工作要一丝不苟,做起事情要满怀激情、精益求精,我想这就是对工匠精神最好的诠释。

数控车焊系副主任王志明:执著专注,精益求精

我认为工匠精神的内涵要素包含以下几点。

一是精益求精。做技术的,要有钻研和创新精神,不断地学习才能用好技术。做服务的,要主动迎合用户的心理需求,努力把服务精细化。对教学而言,每一步骤都要认真筹备、组织和实施;对教师而言,要刻苦钻研、努力创新,以高标准要求自己,尽最大努力把工作做到最好,让学校、家长和学生都满意。

二是细心之外还要有耐心、专注和坚持。身为教师要静要稳,必须专注于教学和教育,然后全心全力地精雕细琢,不管什么艰难险阻,都要坚持下去,那才有成功的可能性。例如,对待一位问题学生或者是没有班级管理经验的新任班主任,我们不能轻易放弃,要有足够的耐心,善于发现每个人身上的闪光点,发挥其特长。

三是专业和敬业。只有专业才能打造卓越的产品,只有敬业才会让你出类拔萃。教师本职教书育人,不能仅满足于普普通通的工作表现,而且要时刻以“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激励自己,不断在实践教学中创新发展。特别是对于学生,除了培养其专业能力,更要加强德育教育和职业指导,培养他们的敬业精神,使家长满意、企业满意、社会满意。

数控车焊系学生鲁献伟:技能大赛开启“匠心”之门

2015年我参加了第一届国家技能大赛,并获得了优异成绩,这个过程对我认知工匠精神的内涵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比赛前,我一直犹豫是否参加,在老师的鼓励下,我果断报名。每天下课后到车间找老师进行辅导,反复练习,找同学陪着我一起练,在加快速度的同时提高质量。那些天,我真正体会到,只有辛苦付出,才有真正收获。那段时间是探索的过程、是付出的过程、是互助的过程、是快乐的过程,更是收获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理论和实践结合的重要性,了解团结互助的关键性,这会书本上没有的专业技能,用到平时接触不到的工具。我也发现即使你很出色,也不要认为自己每件事都比别人做得好。做事方法有多种,遇到困难不妨试试别人的建议。

我认为职业院校的学生,要有想法、有目标追求,有学好一门好手艺的工匠精神。对于职业学习来说,工匠精神除了要依靠职业教育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家长和学校要从小培养学生工匠精神,让学生从小认识到坚持、细心、严谨的重要性,并身体力行实践。只有这样,在未来的职业教育中,学生才能更快地融入到“工匠”的角色中,更好地学习。

医药化工系主任王红心:工匠精神之职业敬畏

工匠精神包含的内容很多,这里我想重点谈谈对职业的敬畏。敬畏职业,源于对生命的敬畏。古人云:“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遇有逾规,亦不出大格。”敬畏是一种态度,是对职业的一种信念。

首先,教师要对职业敬畏,要保持工作热情,把关爱学生作为主要职责。从情感上打动从制度上约束用行为引导,将教育教学中的各类小事、细节做实做好,争取在班级管理中行之有效。我认为不做好工作誓不罢休的精神就是源于对工作的敬畏,是应该在教师队伍中倡导的工匠精神。

其次,学生要对学业敬畏。敬畏身份,学生认清自己的身份,在穿衣打扮上就会注意,就会少有上课睡觉、迟到等情况;敬畏纪律,纪律是学习的保障,班级内有一个或者几个学生不遵守纪律,就会蔓延到整个班级;敬畏同学,尊重同学、互相学习,不会因为贫富、美丑而有差别,大家在人格上彼此平等,学会与同学和睦相处,学会用恰当的方式解决同学之间的冲突和纠纷;敬畏老师,和谐师生关系是教育的基础。学生应该对教师保持应有的尊重,见到老师要问好,要信任老师,不能从思想上与老师对立。

医药化工系老师杨海科:教职工是践行工匠精神的先行者

我认为,每一位教职工都要成为践行工匠精神的先行者,要立足岗位,坚定理想信念、崇尚劳动、敬业守信,精益求精、敢于创新。作为一名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言传身教,让学生树立自尊、自信、自爱;在掌握技术技能中,养成严谨、细致、专注、负责、诚实、创新等精益求精、锲而不舍的工作态度,以及对工作的认同感、责任感、荣誉感、使命感、逐步成长为支撑“中国制造”走向“优质制造”“精品制造”的主力军。

一是要让工匠精神在学校扎根、开花、结果。比如,我们要搜集整理有关工匠精神、大国工匠等一系列宣传材料作为新生入学教育的第一课,成为他们在学校教育阶段自始至终的必修课。

二是在课程中,特别在德育、实操课中应加入工匠精神这方面内容,使工匠精神融入到学生的血液中,让它成为职业教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三是工匠精神的核心是爱岗敬业。建议学校加大对立足本职,爱岗敬业、刻苦钻研业务,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业绩的教职工表彰和宣传力度。

在教学、招生、培训方面,一是学校要培养出具有高技能的人才和工匠,需加强对高级工、高级技师的重点培养,打造一支饱含工匠精神的领军队伍。

二是随着新农村的建设,郑州市郊几个县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失地农民的行列,还有一部分没考上高中,又错过技能教育的人,这部分人急需短期培训、尽快就业,职业院校应给予培养平台和空间。

三是学校应牵头建立技术交流的平台,把民间的能工巧匠,特别是有特殊技能,特色才艺的人吸引到学校来,给他们一个展示才能的机会。与长期工作在生产一线,有丰富经验的技术骨干建立技术交流的平台,进而与企业建立合作的平台,帮助企业解决一些技术难关和实际问题。

篇5:工匠精神树立新理念

关键词:高校教师,工匠精神

2016年3月5日,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报告中首次谈到“工匠精神”。培养“工匠精神”, 符合各行各业实际发展需要。优秀的匠师产生优质的产品, 工匠精神是优秀品质的象征。新时期的“工匠”, 不是单纯的指手工劳动者, 代表的是做事精益求精, 不断追求品质的人。高校教师的工作需要获得学生的好评, 同行的推崇、社会的认可。他们也是“工匠”。高校教学名师张征说, 站在课堂上就是教书匠, “匠”就要“匠心独运”, 把讲课变成艺术, 让自己的语言成为可以欣赏的东西[1]。

一、“工匠精神”的时代内涵

“工匠精神”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 是工匠们不断雕琢产品, 不断改善工艺, 使产品不断升华的过程[2]。但工匠精神又不只是精益求精。中国古代工匠精神还体现在“强力而行”的敬业精神和“兴利除害”的爱国为民精神[3]。工业化时代的来临, 工匠精神渐渐淡化, 短时间、高效率、低成本的生产理念产生。当智能制造时代来临, 市场不仅需要高技术水平、高质量产品, 还需要有人文情怀, 具有工匠文化的产品。人们再次呼唤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内涵发展至今, 是对古代工匠精神精髓的传承和发扬。“工匠”如果没有爱国为民精神, 没有社会责任感, 就生产不出精益求益, 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优质产品。新时期的工匠精神需要具备创造, 创新、坚持不懈、执着追求的精神。它不再只是对手工制作的精益求精, 它是顺应时代的需求, 结合高新的技术和理念, 产生的一种职业态度, 一种优秀品质, 一种文化理念。

二、高校教师需具备“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 不仅与企业发展有关, 与我们高校工作者也息息相关。中国从制造大国变成制造强国的发展道路, 也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快速、高效发展之路。提升高校教育品牌离不开优质的师资力量, 社会和学生对精品教师的呼声越来越高。高校教师需要工匠精神, 才能成为高素质高标准高要求, 成为拥有崇高追求, 把教育工作做到极致的“匠师”。中国古代著名教育名师有孔子, 孟子等, 近代有蔡元培, 张伯苓等, 当代教育名师有魏书生、李吉林等。这些名师都一生执着于教育事业, 兢兢业业, 潜心教学, 深受学生的尊敬和爱戴。他们是拥有匠心、匠技、工匠文化的教师。这些正是新时期高校教师所缺乏的。教师要重拾工匠精神, 这是我国时代精神的需要, 也得到了当代学术研究的印证[4]。广大的教育工作者, 尤其是处于基层学校的广大教师朋友们, 都应该努力成为拥有工匠精神的教育家, 以自身高度的人文修养、严谨踏实的科学精神、崇高美好的精神境界、健全完美的人格力量引领、帮助和教化每一个学生[5]。

三、高校教师“工匠精神”的体现

在教育界有这样一批教师, 他们全心全意投入教学, 在工作中追求极致, 充分体现高校教师的“工匠精神”。

(一) 不忘初心, 保持一颗纯粹的教育心

高校教师的根本任务不只是教书育人, 还要立德树人。高校教师是否潜心育人直接影响高校学生的培养质量, 影响教育事业的发展, 乃至影响整个社会的进步, 因此, 教师在工作中保持一颗纯粹的教育心, 时刻提醒自己为人师表, 对教育工作充满热情, 从内心真正把教育工作当成事业追求;自觉践行“以生为本”的教育思想, 将“一切为了学生”落实到每个细微之处, 真心热爱学生;心中有师德, 具备崇高的道德品质, 不断提升道德修养, 成为师德高尚的教师。

(二) 坚持不懈, 持之以恒的科研精神

高校教师既要教学, 又要从事科研工作。先进的科学技术、理论知识正是源自于一大批从事科研的教师。他们在搞科研过程中从不抱有“差不多”, “涂于应付”的心态, 他们不怕苦不怕累, 抱着”十年磨一剑“的勇气, 敢于面对失败和困难, 耐得住寂寞, 忍受住孤独, 静得下心做学问, 做实验, 有甘于坐冷板凳的持之以恒精神和为科研事业奉献的精神。

(三) 追求完美, 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

高校教师”制作“的产品就是“学生”。他们必须具备对“产品质量”达99.99%的追求, 才能培育出一批批优秀的人才。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他们的教育教学一旦教育中出现瑕疵和缺陷, 就会产生更多的“问题”学生。因此, 他们都有追求完美, 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 努力克服教育教学过程中产生的职业倦怠和成就感不高等问题。为了培育出优秀的学生, 他们具有终生学习的理念, 不断提升自己, 才能更好得满足新时期学生的学习需求。

(四) 改变思维, 树立创新意识

没有创新能力的高校教师, 也无法培育出创新型人才。现在部分高校课堂还是和中小学授课模式一样, 教学氛围沉闷枯燥。同样的教材和知识一讲就是好几年, 学生都换了好多届, 知识还是没有更新。工匠型教育名师善于改变陈旧的思维方式, 紧跟时代和社会发展的步伐, 掌握不断更新的多媒体技术和网络信息, 了解新时期的学生特点, 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研究。

新时期高校教师面临的教育环境已经产生较大变化, 学生有多渠道掌握最新的信息和知识, 教师只有付出比以往更多的努力, 才可以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信息需求。因此, 为了能培育更多优质的人才, 高校教师应全身心投入到教育事业中, 将成为“工匠型名师”作为奋斗目标。

参考文献

[1]张征.仰首希望, 俯身前行[N].中国人民大学校报, 2011-10-24 (04) .

[2]牛怀岗.浅议学术期刊编辑的“工匠精神”[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5 (9) :90.

[3]薛栋.论中国古代工匠精神的价值意蕴[J]职教论坛, 2013 (34) :95.

[4]王加强.教师教育:重拾工匠精神[N].中国教育报, 2016-04-28.

上一篇:高中英语作文教学课件下一篇:低保复审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