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师如何开展课题研究

2024-07-21

幼儿园教师如何开展课题研究(精选6篇)

篇1:幼儿园教师如何开展课题研究

幼儿园教师如何开展课题研究

在拙文《幼儿教师开展课题研究之选题方法》中,笔者曾反复谈到过,教师开展课题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优化自己的教学行为,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正如世界学前教育机构欧洲理事会在一份文件中提到的那样:“教育研究对教育之真正影响在于它对教师的教育观点和态度的影响”。教师在其中的得益会直接影响教育过程和水平,这种价值在研究过程中就已产生。而这种价值体现的大小应该与课题研究的水平成正比,可以说,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准备如何做,具体怎么做,即掌握课题研究的设计、操作方法,对于保证课题研究的质量和水平,对于研究者正确对研究对象实施影响,以及随之而来的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都具有实质性的作用。

谈及课题研究的设计、操作方法,首先是课题研究的设计。研究的设计是研究工作中重要的一步,它是否完善,不仅直接影响课题的研究目标是否能达到,研究的结果是否科学、可靠,而且也影响整个研究工作是否能顺利进行,是否有效率。对于一个幼儿教师,它的作用不但可以使自己对整个研究工作有一个完整的概念,工作起来更有条理,更有秩序,而且也可以向审阅、批准自己研究的机构和领导证明自己研究的可行性,这样以便得到经费和时间上的支持。

研究设计的具体体现就是做一个缜密、清晰的研究计划,也就是写出计划的细节,如你要做些什么事,打算如何做,做完后会有什么结果,需要多少投入等。它的基本要素和开题报告或课题论证书是一样的。无非包括研究的目的、意义、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分析,预计的突破,阶段性成果和最终成果,经费预算等等。下面将围绕研究计划设计的要求,谈具体的操作办法。

一、界定研究的现象和范围 关于这一问题,实际上我们在确定课题时就已涉及,这里有必要强调的是它们的界定和表述。作为教师,研究的问题应该限定在一定的范围之内,不能太宽,也不能太窄。研究范围的大小取决于研究的时间、地点、经费的多少,研究者的人数和水平。对它们进行语言表述的时候,要考虑到研究的焦点和覆盖范围,并对重要概念进行定义,使这些概念在研究中具有可操作性。

比如有老师进行的“幼儿入园心理适应问题研究”,就应该说明幼儿是指的哪一年龄的幼儿,入的幼儿园是什么类型的幼儿园,全托还是白托,城市还是乡村,因为不同条件下幼儿的心理适应是不同的;另外,“心理”包括哪些方面,是否指情感、意志和认知,“适应”指的是一种什么状态,“不适应”指的又是什么状态,“问题”指的是什么,“研究”是什么类型的研究等等,都需有明确的定义,不能含糊其辞。这些概念都需要通过理论的学习而逐步明确,这就是研究的过程,通过科研提高素质的过程。有老师经常在研究报告中有这样的结论:本班智力正常的幼儿比例是多少,智力一般幼儿的比例是多少等。这种表述很容易使人对其含义的科学性、准确性表示怀疑,应在表述时对涉及的概念如“智力正常”、“智力一般”给予明确定义。

二、确定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界定了研究的问题后,就应该在设计中确定研究的目的与意义,也就是研究的现状和趋势,要解决的问题,涉及的学科领域,国内外研究的水平,存在的问题,本课题的学术思想、立论根据,主攻关键及独到之处,研究的实际意义和理论价值。换句话说,研究的目的是指研究者研究此课题的动机、原因与期望,研究的意义是指研究的结果对有关人员、机构以及有关问题的作用。

研究的目的可以是个人的目的,如我对这个问题比较感兴趣;也可以是实用的目的,如要解决某个方面的具体困难,完成某项工作;还可以是纯科学的目的,如为某研究领域提供新的信息、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等。有位教师具有美术方面的特长,本身又对幼儿园环境的布置非常感兴趣,于是她就把自己的手工特长与优化幼儿的生活、学习环境结合起来,开展了“优化幼儿园环境的研究”,这项研究实际上就具有“个人的目的”与“实用的目的”。

三、了解研究的背景

这个问题简单地讲就是通过查阅各类文献,收集有用的信息,并作评判性分析。它至少应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前人有关的研究成果;研究者的个人经验;研究者自己对此研究的有关概念框架。这样,研究者在课题设计时就应对有关的成果进行文献检索,了解该课题有关的内容和研究方法,了解它是否处在一个宽厚的理论基础之上,自己的研究具有多大的研究价值。在通过图书馆和计算机网络的查找后,将这些资料的题目和内容提要附在研究设计的后面,并注明出处。文献的性质、数量和组成形式是论证一个课题是否可行的重要标准。

在文献检索时,我们经常会想到一个问题:我应该检索多大范围的文献,才掌握了该领域的真实动态?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这确实是一个很难把握的问题。一般的经验是,首先检索与自己研究问题有关的领域,同时关注相关领域的主要理论和研究发现。比如我们要研究某社区幼儿早期教育资源开发、利用的问题,检索的重点就应该放在前人对社区教育的研究以及早期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上,同时兼顾了解该社区所在地的基本情况(政治、经济、文化、家庭、组织)、教育的整体状况、社区组织结构的整体状况、国家和地方政府对社区建设的政策和措施。

在计算机网络时代,文献检索的工作已变得很方便、快捷了,利用任何一个搜索引擎就可以很快地浏览到有关的信息,我们不妨多加利用。

了解研究的背景不仅仅是罗列有关的理论和发现,而是要批判性地阅读,进行评判和选择,同时,还要把自己对与研究问题有关的观点进行梳理,形成研究的重要知识来源。我们可以通过在纸上用文字、符号进行梳理的简洁、直观的方式,使自己平常头脑里的想法明朗,加深理解,使之形成自己的理论假设。

四、确定研究的对象

研究的对象必须具有典型代表意义。才能保证研究结果的可靠性。这也就是抽样的问题,有关抽样的方法,在各式各样的统计学书中都有详细的介绍,如随机抽样、概率抽样。分层框架抽样等,很多很多,本文只就其中三种抽样的思考过程举例说明:

例一,我们打算对本省的农村学前班的保育工作进行研究。事先我们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到,有的学前班保育工作做得“很好”,有的“一般”,有的“不太好”。现在我们希望对整体情况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但如果对所有的学前班都进行研究,样本很大,工作量也很大,时间、精力、财力都不允许,所以我们可以采取“极端个案抽样”的方法,在“最好”和“最差”的学前班中选择一至两个,进行密集的现场调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研究问题可以集中在:一般认为学前班保育工作“好”与“不好”的具体标准是什么?是来自家长,来自教师,来自幼儿的身心发展状况,还是其他专业人员?在什么情况下,具备什么条件,农村学前班的保育工作会很好或很差?如果我们知道在这种表现比较明显的情况下,一个学前班的情形会如此,那我们就可以推测一般的学前班也会如此。然后我们可以探寻在此类情况下提高农村学前班保育工作质量的可能性,如果在此类极端的情况下提出的工作措施有利于现状的改变,那么也就可以设想在其他一般的情况下,这种种措施也是有效的。例二,如果我们要对一个地区的幼儿教育状况进行调查,就可以在事先按照一定的标准将全地区的幼儿园进行分层,然后在不同的层面上进行目的性抽样,这样做的目的是了解同一个层次内的具体情况,从而比较不同层次的水平,进而达到对总体的了解。如我们可以按照经济状况分为发达地区、中等地区。欠发达地区三层,也可以按照沿海、内陆、山区、草原等地形特征分层,还可以按照人口数量的多少分层。例三,某幼儿园要进行为期一年的新的活动方案的实验,并想通过实验后分析幼儿的认知能力是否有明显提高,在选择实验对象时,为了避免时间的推移以及偶然因素的影响,如实验对象身心各方面发生变化等在实验中称为“自变量混淆而影响对因变量变化结果的解释,从而降低研究内在的效度”的状况出现,就采用随机选择实验组并设立对照组的方法。抽样的方法和策略很多,在此不能详细介绍,但特别要提出来的是,教师在确定研究对象时,要始终坚持教育科学研究的伦理道德问题,比如遵守对研究对象的承诺,是否为之保密、是否打算与对方分享研究成果、是否公平公正对待实验对象等,都要在事先明确,防止合作研究后出现署名纠纷、设置实验班从而侵犯了对照班应有权利等事件的出现。

五、研究方法的选择与运用 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同样很多,每种方法都有不同的作用与操作要求,以及需要不同的主客观条件,选择哪种方法要根据研究的目的和类型来定,各类方法既是独立的,在课题研究中又要与其他方法配合使用。关于这一点,有关的书籍也有详细介绍,不再重复。

在确定了基本的研究方法后,还要考虑研究过程中所采用的一些具体方法,如抽样的方法,收集数据的方法,数据的定性与定量的方法等。现根据两项课题的研究类型介绍具体资料整理操作方法:

其一,一幼儿园医务室保健医生,因为职业的特点及各级卫生防疫站的督促,一直很注意各种数据资料的登记、整理,在此工作的基础上,她开展了《幼儿集体生活中保健干预措施的研究》,6年的时间里,她利用各种工作表格,做了这些内容的数据统计:幼儿生长发育的状况及评估;幼儿常见病、多发病(如砂眼、龋齿、肠炎、感冒等)的季节、人数、治疗情况、保健措施;每周营养量计算及分析,最后,在研究报告里,她以严谨、翔实的数据分析,提出了幼儿园保健措施干预(如吃预防药、打预防针、开展卫生指导)的最佳时机和预防途径(晨检、消毒、营养)的最合理形式,具有较高的价值和临床意义。

其二,一所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开展民族艺术与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研究多年,他们通过幼儿园各个环节的活动,进行本民族的艺术教育,积累了很多原始的文字材料,如教学日志、教学笔记、备课资料、活动总结等。但是,在对课题进行总结时,却不知道如何着手。后经讨论,选择了根据资料内容所呈现的意义而整理的办法,即围绕活动的主题,再按照内容本身的前后顺序(如时间序列、因果关系、情境程序)进行,信息比较密集,资料的精优又得到了浓缩,操作性较强。

六、研究结果的检测和评估

这一部分是衡量整个研究的真实性、可靠性、代表性及有关伦理道德问题的标准,也是幼儿教师开展课题研究最难的部分,所以必须认真思考,细致对待。

关于研究结果的检测和评估,分为质的方法和量的方法两种。质的方法中主要以检测效度、信度及推论进行,主要操作方法在有关书中有所涉及,在此不可能赘言,但要强调一点──其总的目的是检测研究的结果是否反映了研究对象的真实情况,是否具有可重复性,是否对研究范围之外的人和事具有借鉴意义。

量的方法则是数据的统计方法,现以三个研究案例说明。某教师针对一幼儿经常打人的行为,决定研究降低该幼儿打人频率的教育措施,她参照有关理论,制定了几条措施逐一实验。她用四周的时间,通过观察、实施措施、停止措施、再次实施措施的过程,记录幼儿打人的频率,作曲线图,分析该幼儿每周、每天平均打人的次数,看是否能使该幼儿打人的次数稳定下降,从而检测实验措施的有效性。这就是ABAB循环法,具有一定的研究效度。

某幼儿园要证明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是否有效,随机选择一实验班一对照班进行对比实验,也就是检验两个独立样本在因变量上是否具有显著差异,就采用U检验法(非参数分析方法之一种),使验证的结果具有参考意义。

另一幼儿园要进行增强幼儿某方面能力的培养实验,于是设计“单组前后测”的类型,即实验前用一是表测幼儿的能力,通过一年的实验(教育干预),再用同一量表测,采用“符号检验法”进行相关数据差数的检验,这是另一检测和评估的方法。

这里谈到了用量表进行测试的问题,我们应该知道,这种用一组测试题(标准化试题或教师自编题)去测定某种教育现象的实际情境,从而收集资料数据进行研究的方法,是教育科研课题实验研究法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手段,但是因为它的编制、测试和解释过程科学性、专业性要求很高,所以必须谨慎使用。对幼儿教师来说,可以了解几种常用的测试量表,在必要的时候,在有关人员的帮助下,选择使用。国内常用的幼儿发展与教育研究测量表有:中国比奈测验;韦克斯勒智力量表;中国儿童发展量表CDCC等,教师不妨在相关的书籍中作深入了解。有的老师因为自己研究的课题没有适合的量表可用,想自己设计量表进行测试,这在理论上讲是完全可以的,但由于编制量表是科学性和专业性要求非常高的工作,所以务必要谨慎、小心,否则将影响研究的结论,甚而影响整个课题的研究水平。

幼儿教师开展课题研究之选题方法

从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幼儿教育走过了一条艰辛而充满希望的改革之路,其具体表现就是,国家、政府日益重视以立法来维护儿童的各项权利,并通过一些具体的教育目标和措施来规范社会、教育机构、教师、家长的教育行为,并在幼儿教育领域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在理沦与实践的过程中,逐步澄清一些观点,使教育的内容更加有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方法更加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但是,在实际组织和运作中,还存在很多值得深入探讨和研究的地方,诸如,如何真正维护儿童的人格尊严,如何合理满足幼儿的生理需要和情感需求,如何优化幼儿任何时候任何空间的生存环境,如何让每一个幼儿在各自的水平上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上述种种,都为幼儿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提出了具有创造性和挑战性的研究课题。从笔者的工作范围和视野看,完成、解决这些课题的责任不可能也不应该仅仅落在专业学前教育研究人员的身上,而更多地应该由教育教学第一线的教研员、教师、园长,甚至保育员、医生等等来承担,这是由教育科学研究区别于其他专业科学研究最基本的特征之一,即它的群众性所决定的。笔者试图应这些人群(以下统称为教师)参加教育科学研究的要求介绍部分方法技术。

作为一门以演绎为主的经验科学,教育科学研究属于社会科学研究的范畴,它的三个基本要素即客观事实、科学理论和方法技术是必不可少的。其中方法技术包括很多,如:如何选题,如何提出假设,如何确立依据,如何制定计划,如何检测效果,如何撰写报告等等。本文只就第一个问题,即如何选题进行介绍。

我们都知道,社会科学研究与自然科学研究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区别,其中最大的区别可能就在于它们研究的对象具有本质的不同。如自然科学研究:物体在不脱离地心引力的情况下,是一定会自由落地的;还比如,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 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进行常规化、规范化的课题研究,其目的不是追求形式上或功利上的数量和形式,而是培养自己的科学精神,即实证的精神。学会理性地判断问题,科学地解决问题,而且懂得一切结论都应该经过研究和探讨,不能凭空想像,对任何东西既不盲干,也不盲从,还要尊重科学,遵守科学规则。这是从根本上提高自己素质的一个途径,这也是教师进行教育科学研究时必须明确的。现在在各种类型的课题申报表中,一般在起始页里就有需要课题申请人签名的承诺,其承诺的内容大致有:保证如实填写各项内容,承诺各种有约束的儿童观的对策和措施,幼儿园课程与教具、学具、玩具的研究、开发等,都将成为研究的热点。幼儿教师师资培养的模式正在发生转变,因此师资队伍建设面临的挑战也容易成为热点。联系时代特征及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进行有利于促进幼儿健康发展的活动探讨也将成为热点。2001年9月5日在日内瓦召开了第46届国际教育会议,会议提出:力的协议,遵守课题管理的有关规定,认真开展研究,取得预期成果等。这是在课题研究前首先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道德及纪律的规范。

下面就幼儿教育科学研究课题的选择谈几个问题。

一、确定课题的来源

教育研究课题的来源其实是非常广泛的,概括起来说,有几个方面:

第一,从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改思路,以及国内外教育改革的趋势找热点、焦点和重点。我国近段时间内,尤其是“十五”期间,教育改革的趋势是怎样的呢?有专家认为,我国教育科学研究将继续“九五”期间向教育改革实际中的理论问题研究转型的发展趋势,更多地表现出日益务实的学术风气。教育基本理论研究在继续宏观层面的反思和探索的同时,将进一步从宏观领域转入微观的、深入的和细化的具体学术问题的研究。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将成为研究的热点。具体在幼儿教育中,学习、领会、落实国家有关幼儿教育的法律法规,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及其解决的具体途径,改变陈旧国际社会不仅要使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而且还要提高教育质量,使每个人都能够适应并参与现代社会的生活,学会和睦相处。在谈到这一问题时,联合国教科文总干事说:“在当今世界的某些地区,人们和睦相处的基础还很脆弱,这些地方的人们正受到战争、内乱、不公正、贫困、种族歧视以及各种暴力的影响,而教育对于消除这些影响可以发挥重要作用。”这是国际教育界教育理念的体现,我们在选择课题时,可对其教育思想、教学模式、教育内容进行方法层面上的研究。另外,在幼儿教育实践中,我们还可以发现很多值得研究的热点。比如,家长对幼儿教育机构的要求与幼儿教育机构本身的特点经常发生冲突的问题,或桎梏了幼儿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或误导了幼儿园办园宗旨的确立,甚至影响到了幼儿园师资及园舍水平的评价,是目前很多幼儿园困惑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但遗憾的是,针对这一热点而进行的有专业水平、实践价值和有相当说服力的拒绝或肯定某些行为的研究结论还未出现。

第二,在教育实践中找难点问题,寻找研究的突破口。我们都在教育教学第一线,什么问题是难以解决的,什么问题是我们感到困惑的,什么问题是解决得不好甚至走入了误区的,其实都深有体会。如果我们有能力,又有兴趣,不妨试着选择这一类的课题进行研究。从综合性的研究看,幼儿园办园质量的评价是一个比较难的课题。幼儿园的好坏长期以来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如何看待幼儿园的教育作用,如何把家长、社会对幼儿园的评价与幼儿园自身性质统一起来,不仅在实践中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而且在理论上也是一个长期研究和争论的大课题。《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幼儿园的教育内容……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其实这里讲到的问题就正是我们评价幼儿园好坏的基本观点。但是我们在实践中却又发现,问题远没有这么简单,因为在教育实践中确实还缺乏客观、科学、可操作的评价标准和方法,这样,即使基本观点是正确的,我们的期望还是会落空。从单项的学科研究看,也还缺少既体现教改思路,又真正为幼儿所喜爱并接受的教育活动设计。比如幼儿园的节日庆祝活动设计,对幼儿进行表扬与奖励的形式设计等。有人认为教育活动设计不能称为教育科研课题,它只是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之一,充其量只能算教改活动。这话有一定的道理,但笔者认为,作为在幼儿园第一线的教师,能够从事以改造或直接改变教育现象和过程为主要目的的研究,是值得肯定和鼓励的。况且,如果有一系列的教育活动设计,有研究计划和研究方法,并且为那些基础理论寻找到了各种实际应用的可能性途径,也应该承认它的课题研究性质。因为,教育科研的根本目的就是优化教育行为,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还诸如,对世界上公认的、有真正教育价值的教育家的理论运用,教师个人化的、针对特殊儿童的教育措施等都是教育实践中的难点。

第三,从教育教学中实际存在并尝试解决的问题中找课题。

前面讲过,教师的教育科学研究活动其最终目的不是为课题而课题,而是要解决实际问题,促进本职工作,而教育活动异常复杂,面临的实际问题很多,可供选择的课题也就很多。如,幼儿园内目前师生负性负担过重的问题。作为教师和成长中的幼儿来说,有一定的负担不是不可接受的,也未必是坏事,但是,这种负担必须是正性的。教师为提高教育质量而花费大量的时间学习,为有效地促进每一个幼儿的发展而付出额外的劳动,幼儿为健康的成长而占用了一定的生活时间,都是正性而必要的负担,但是在实际中,幼儿园里经常有使人紧张的气氛,教师要完成国家规定的任务,还要设置自己的特色课程,幼儿应付完常规课程又要去应付特色课程,使人不得不考虑他们的承受力。所以可以面对这种实际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以调整课程内容。

当然,在教育实践中找到准备研究的课题要有本地、本园、本人的特色,这样才便于扬长避短,充分利用自己的教育资源。第四,从教育科学规划指南中找课题。教育行政部门、科研机构,根据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都要提出教育科研的问题与任务,各种学术团体、各种教育报刊也会定期地提出该领域的选题范围,这也就是它们发布的研究指南。一般来说,在制定指南的过程中,各学科组、各研究领域,都会考虑热点问题,焦点问题,以及难点问题,所以是选题的最方便来源。

二、确定课题的步骤

可以用演绎式理论梳理自己确定课题的思路,先自问:这是一项有意义的研究吗?我有兴趣吗?我有能力完成吗?这就是说,教师在提出课题时,要从课题的必要性、可能性及研究价值几方面综合考虑。首先,提出问题。

教师要想提出教育研究的问题,必须要更新已有的思维方式,不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对一些习以为常的东西,或专家认同的东西,要持大胆质疑和批判的态度,其思维方式有: 1.这个问题是在实践中常常遇到并又感到棘手的,用常规的方法处理,效果往往不好,教师就应该不回避矛盾,提出解决问题的课题来。如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扩展幼儿生活的经验,提供促进语言发展的条件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教师,一个重要原因是从幼儿的安全考虑,教师不能也不敢在生活中为幼儿提供过多的机会。于是有教师提出“多媒体技术在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中的运用”课题,多媒体技术不仅为幼儿提供了大量生动具体的画面,丰富了幼儿的生活,而且避免了时间、空间的限制,保证了幼儿的安全。

2.这个问题经过探索,已有了初步的结论,但我能否再进一步深入,吸收好的,使理论、措施更完善。如感觉统合的教育研究,有教师就在港台地区实验总结的基础上,结合本园的经济实力及园舍条件,提出了“感觉统合研究与幼儿园体育活动”的课题。

3.这个问题经过长期的教育实践,已经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模式,这也就是幼儿园工作的常规,但常规也不是固定的,我们还可以考虑它是否是最好的,是否可以有变式,是否可反常式而行之。如幼儿园一日生活环节的结构,对于养成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形成幼儿园良好的秩序,使教师的组织有规可循,具有一定的规范作用。但这个常规也不是不可以变的,如有的教师根据不同幼儿学习的特点,研究在生活时间内实施教学内容,把教学时间集中成块,增加让幼儿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空间的问题,提出“优化一日生活环节,促进幼儿个性发展”的课题,具有较好的实验效果。

4.把国外、省外、园外成功的经验应用到自己的教育实践中。如目前比较热门的蒙台棱利教学法、瑞吉欧教育理念等。只是在移植这些理论方法时,应该在完整、准确理解的基础上吸收精华,而不是赶时髦,凑热闹。其次,分析问题。

研究课题来自问题,但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作为研究的课题。好的课题有两个条件:一是问题有明确、具体的限定,这体现在课题名称的表述上;二是问题的前提必须正确,问题的答案必须存在,也就是研究目标要明确。在这基础上进行分析后,提出假设,形成课题。以一位老师的课题形成过程为例。该老师针对所教幼儿的行为表现及发展变化不理想的现实,提出“提高大班幼儿教养质量的实验”课题,但是有老师认为,提高幼儿的教养质量,是整个幼儿园不同年龄班需共同研究的课题,不能仅仅只在大班进行,况且提高质量的途径也很多。于是该老师将课题改为“提高幼儿园教养质量的实验”。这时,有人提出,提高幼儿园的教养质量包括很多方面的因素,如课程设置、教育策略、幼儿园环境、幼儿园师资等等,一个幼儿园的老师不可能有如此多的时间和精力完成。该老师默认这点,于是又将课题改为“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提高学习质量的实验”。后该老师经过认真的分析和考虑,正式将课题名定为“在教学活动中促进大班幼儿发展的实验”,使得研究的内容和范围更加紧凑。在对问题有了透彻的了解后,接着就要根据事实和已有的资料对研究的问题进行综合思考,提出一种或几种解决问题的推测性的初步想法,它一般包括两个事件或概念之间的关系,用“如果——那么”表述。

如上述课题,实验的假设就是:①让幼儿在有兴趣的情景下学习;②组织好各领域内学习内容的层次;③教师要不断引导幼儿亲自尝试;④及时掌握幼儿成长结果的信息,调整指导方式。

再次,筛选问题。

是所有的问题都值得我们去研究,不是所有的问题我们都能研究得了的,所以对将要研究的课题进行筛选是必要的。筛选的标准有三:是否有意义;是否有创新;是否可行。科学研究的目的在于揭示事物发展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所以研究的问题要有意义。如生活技能的训练,对于幼儿园来说,绝对有必要,但无必要专题对“洗手及步骤教学”进行研究,生活中幼儿很容易地学会的东西,不必要再浪费过多的精力,就如在目前幼儿发展水平的情况下,还花很多时间去教幼儿区别公鸡和母鸡的外形特征,反复讲电视机的用途一样。进行课题研究,总得研究新的东西或从新的角度才对,而不是对已知事物的简单再认识。如有的老师研究幼儿道德行为的发展,研究幼儿交往的特点,研究幼儿德育的重要性等,都是在重复别人的结论或论述,研究的结果不是别人早已经完成的就是早已经知道的,意义就不大。另外,在确定自己的研究课题时,要考虑自己——课题主持人以及课题组成员之间的知识结构、专业结构和年龄结构,还要有课题完成的时间、人力、财力保证,这是进行课题研究的必要条件。如果想申报某一级规划课题,就还要有其他的准备,这几年国家和省级课题申报,就非常强调 申请人具有与申请课题相关的研究成果积累,以及曾经承担并完成过课题的经历,这是保证所立项的课题能达到预期目的的一项措施,应该说是有道理的。最后,陈述选题。也就是对自己的选题进行详细说明,写成开题报告或填写课题申报表。它的主要内容大致如下:①课题名称:简明、具体、确切反映所要研究的内容、范围及要完成的任务。②研究意义:主要阐明本研究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如对现状不满意,所以要研究改变,重点在理论上丰富什么,在实践中加强什么。③研究现状、趋势:包括前人及其他人研究的基础、结论及分歧点,本研究领域的动向。如国外做了什么类似的研究,某人提出过什么观点,某机构正在做什么等。需指出的是,这类论证都要列出文献索引,指明来源。④研究目标:课题要解决的问题,将在哪些方面创新和突破。如分析上述研究的缺陷,提出本课题的假设。⑤研究内容:研究准备在哪几方面进行。如有的要调查现状,要提出对策,要检验对策的有效性和可行性等。⑥研究方法:采用的主要方法。如文献研究法、调查法、实验法等。⑦条件分析:课题组人员的结构、资料准备、学术经历、成果等。⑧研究步骤和时间分配:研究分阶段进行,每一段的任务、分工及职责要明确,并根据需要和工作量安排时间,一般在时间上应留有余地,以免届时完不成任务。⑨经费预算:完成课题要进行的工作所需的经费。如调研费、会议费、资料费等。⑩成果形式:有专著、论文、研究报告、示范课等。

三、选定课题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教育研究的实践表明,开展教育科学研究,教师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教师置身于现实的开放的动态的教育情景中,能够随时随刻体察教学活动、背景以及有关现象的种种变化,在教与学的互动过程中,不断地及时地解决新问题,能够依据自身丰富的工作经验直觉地对假设、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作出判断。显然,这是专业研究者所无法替代的。所以教师选题,要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

2.因为教师所处的位置和本职工作的特点,可利用的资源和条件都有限,所以不宜选取一些很大的题目进行研究,现在热门的“课程模式”、“课程标准”等课题,教师做起来困难还是较大,不如选小题,小题大作,小题深作,题目小,不一定价值小。

3.教师有心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的工作,还必须要有平时的积累,它既包括专业理论及其相关知识的积累,也应包括教育实践的经验积累及观点积累。如此,才能做到研究时心中有数,论证有高度,有说服力。

幼儿教师开展课题研究之设计、操作方法

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罗慧

在拙文《幼儿教师开展课题研究之选题方法》(见《学前教育研究》2002年第2期)中,笔者曾反复谈到过,教师开展课题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优化自己的教学行为,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正如世界学前教育机构欧洲理事会在一份文件中提到的那样:“教育研究对教育之真正影响在于它对教师的教育观点和态度的影响”。教师在其中的得益会直接影响教育过程和水平,这种价值在研究过程中就已产生。而这种价值体现的大小应该与课题研究的水平成正比,可以说,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准备如何做,具体怎么做,即掌握课题研究的设计、操作方法,对于保证课题研究的质量和水平,对于研究者正确对研究对象实施影响,以及随之而来的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都具有实质性的作用。

谈及课题研究的设计、操作方法,首先是课题研究的设计。研究的设计是研究工作中重要的一步,它是否完善,不仅直接影响课题的研究目标是否能达到,研究的结果是否科学、可靠,而且也影响整个研究工作是否能顺利进行,是否有效率。对于一个幼儿教师,它的作用不但可以使自己对整个研究工作有一个完整的概念,工作起来更有条理,更有秩序,而且也可以向审阅、批准自己研究的机构和领导证明自己研究的可行性,这样以便得到经费和时间上的支持。研究设计的具体体现就是做一个缜密、清晰的研究计划,也就是写出计划的细节,如你要做些什么事,打算如何做,做完后会有什么结果,需要多少投入等。它的基本要素和开题报告或课题论证书是一样的。无非包括研究的目的、意义、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分析,预计的突破,阶段性成果和最终成果,经费预算等等。

下面将围绕研究计划设计的要求,谈具体的操作办法。

一、界定研究的现象和范围

关于这一问题,实际上我们在确定课题时就已涉及,这里有必要强调的是它们的界定和表述。作为教师,研究的问题应该限定在一定的范围之内,不能太宽,也不能太窄。研究范围的大小取决于研究的时间、地点、经费的多少,研究者的人数和水平。对它们进行语言表述的时候,要考虑到研究的焦点和覆盖范围,并对重要概念进行定义,使这些概念在研究中具有可操作性。

比如有老师进行的“幼儿入园心理适应问题研究”,就应该说明幼儿是指的哪一年龄的幼儿,入的幼儿园是什么类型的幼儿园,全托还是白托,城市还是乡村,因为不同条件下幼儿的心理适应是不同的;另外,“心理”包括哪些方面,是否指情感、意志和认知,“适应”指的是一种什么状态,“不适应”指的又是什么状态,“问题”指的是什么,“研究”是什么类型的研究等等,都需有明确的定义,不能含糊其辞。这些概念都需要通过理论的学习而逐步明确,这就是研究的过程,通过科研提高素质的过程。

有老师经常在研究报告中有这样的结论:本班智力正常的幼儿比例是多少,智力一般幼儿的比例是多少等。这种表述很容易使人对其含义的科学性、准确性表示怀疑,应在表述时对涉及的概念如“智力正常”、“智力一般”给予明确定义。

二、确定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界定了研究的问题后,就应该在设计中确定研究的目的与意义,也就是研究的现状和趋势,要解决的问题,涉及的学科领域,国内外研究的水平,存在的问题,本课题的学术思想、立论根据,主攻关键及独到之处,研究的实际意义和理论价值。换句话说,研究的目的是指研究者研究此课题的动机、原因与期望,研究的意义是指研究的结果对有关人员、机构以及有关问题的作用。

研究的目的可以是个人的目的,如我对这个问题比较感兴趣;也可以是实用的目的,如要解决某个方面的具体困难,完成某项工作;还可以是纯科学的目的,如为某研究领域提供新的信息、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等。

有位教师具有美术方面的特长,本身又对幼儿园环境的布置非常感兴趣,于是她就把自己的手工特长与优化幼儿的生活、学习环境结合起来,开展了“优化幼儿园环境的研究”,这项研究实际上就具有“个人的目的”与“实用的目的”。

三、了解研究的背景

这个问题简单地讲就是通过查阅各类文献,收集有用的信息,并作评判性分析。它至少应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前人有关的研究成果;研究者的个人经验;研究者自己对此研究的有关概念框架。这样,研究者在课题设计时就应对有关的成果进行文献检索,了解该课题有关的内容和研究方法,了解它是否处在一个宽厚的理论基础之上,自己的研究具有多大的研究价值。在通过图书馆和计算机网络的查找后,将这些资料的题目和内容提要附在研究设计的后面,并注明出处。文献的性质、数量和组成形式是论证一个课题是否可行的重要标准。

在文献检索时,我们经常会想到一个问题:我应该检索多大范围的文献,才掌握了该领域的真实动态?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这确实是一个很难把握的问题。一般的经验是,首先检索与自己研究问题有关的领域,同时关注相关领域的主要理论和研究发现。比如我们要研究某社区幼儿早期教育资源开发、利用的问题,检索的重点就应该放在前人对社区教育的研究以及早期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上,同时兼顾了解该社区所在地的基本情况(政治、经济、文化、家庭、组织)、教育的整体状况、社区组织结构的整体状况、国家和地方政府对社区建设的政策和措施。

在计算机网络时代,文献检索的工作已变得很方便、快捷了,利用任何一个搜索引擎就可以很快地浏览到有关的信息,我们不妨多加利用。

了解研究的背景不仅仅是罗列有关的理论和发现,而是要批判性地阅读,进行评判和选择,同时,还要把自己对与研究问题有关的观点进行梳理,形成研究的重要知识来源。我们可以通过在纸上用文字、符号进行梳理的简洁、直观的方式,使自己平常头脑里的想法明朗,加深理解,使之形成自己的理论假设。

四、确定研究的对象

研究的对象必须具有典型代表意义。才能保证研究结果的可靠性。这也就是抽样的问题,有关抽样的方法,在各式各样的统计学书中都有详细的介绍,如随机抽样、概率抽样。分层框架抽样等,很多很多,本文只就其中三种抽样的思考过程举例说明:

例一,我们打算对本省的农村学前班的保育工作进行研究。事先我们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到,有的学前班保育工作做得“很好”,有的“一般”,有的“不太好”。现在我们希望对整体情况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但如果对所有的学前班都进行研究,样本很大,工作量也很大,时间、精力、财力都不允许,所以我们可以采取“极端个案抽样”的方法,在“最好”和“最差”的学前班中选择一至两个,进行密集的现场调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研究问题可以集中在:一般认为学前班保育工作“好”与“不好”的具体标准是什么?是来自家长,来自教师,来自幼儿的身心发展状况,还是其他专业人员?在什么情况下,具备什么条件,农村学前班的保育工作会很好或很差?如果我们知道在这种表现比较明显的情况下,一个学前班的情形会如此,那我们就可以推测一般的学前班也会如此。然后我们可以探寻在此类情况下提高农村学前班保育工作质量的可能性,如果在此类极端的情况下提出的工作措施有利于现状的改变,那么也就可以设想在其他一般的情况下,这种种措施也是有效的。

例二,如果我们要对一个地区的幼儿教育状况进行调查,就可以在事先按照一定的标准将全地区的幼儿园进行分层,然后在不同的层面上进行目的性抽样,这样做的目的是了解同一个层次内的具体情况,从而比较不同层次的水平,进而达到对总体的了解。如我们可以按照经济状况分为发达地区、中等地区。欠发达地区三层,也可以按照沿海、内陆、山区、草原等地形特征分层,还可以按照人口数量的多少分层。

例三,某幼儿园要进行为期一年的新的活动方案的实验,并想通过实验后分析幼儿的认知能力是否有明显提高,在选择实验对象时,为了避免时间的推移以及偶然因素的影响,如实验对象身心各方面发生变化等在实验中称为“自变量混淆而影响对因变量变化结果的解释,从而降低研究内在的效度”的状况出现,就采用随机选择实验组并设立对照组的方法。

抽样的方法和策略很多,在此不能详细介绍,但特别要提出来的是,教师在确定研究对象时,要始终坚持教育科学研究的伦理道德问题,比如遵守对研究对象的承诺,是否为之保密、是否打算与对方分享研究成果、是否公平公正对待实验对象等,都要在事先明确,防止合作研究后出现署名纠纷、设置实验班从而侵犯了对照班应有权利等事件的出现。

五、研究方法的选择与运用

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同样很多,每种方法都有不同的作用与操作要求,以及需要不同的主客观条件,选择哪种方法要根据研究的目的和类型来定,各类方法既是独立的,在课题研究中又要与其他方法配合使用。关于这一点,有关的书籍也有详细介绍,不再重复。

在确定了基本的研究方法后,还要考虑研究过程中所采用的一些具体方法,如抽样的方法,收集数据的方法,数据的定性与定量的方法等。现根据两项课题的研究类型介绍具体资料整理操作方法:

其一,一幼儿园医务室保健医生,因为职业的特点及各级卫生防疫站的督促,一直很注意各种数据资料的登记、整理,在此工作的基础上,她开展了《幼儿集体生活中保健干预措施的研究》,6年的时间里,她利用各种工作表格,做了这些内容的数据统计:幼儿生长发育的状况及评估;幼儿常见病、多发病(如砂眼、龋齿、肠炎、感冒等)的季节、人数、治疗情况、保健措施;每周营养量计算及分析,最后,在研究报告里,她以严谨、翔实的数据分析,提出了幼儿园保健措施干预(如吃预防药、打预防针、开展卫生指导)的最佳时机和预防途径(晨检、消毒、营养)的最合理形式,具有较高的价值和临床意义。

其二,一所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开展民族艺术与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研究多年,他们通过幼儿园各个环节的活动,进行本民族的艺术教育,积累了很多原始的文字材料,如教学日志、教学笔记、备课资料、活动总结等。但是,在对课题进行总结时,却不知道如何着手。后经讨论,选择了根据资料内容所呈现的意义而整理的办法,即围绕活动的主题,再按照内容本身的前后顺序(如时间序列、因果关系、情境程序)进行,信息比较密集,资料的精优又得到了浓缩,操作性较强。

六、研究结果的检测和评估

这一部分是衡量整个研究的真实性、可靠性、代表性及有关伦理道德问题的标准,也是幼儿教师开展课题研究最难的部分,所以必须认真思考,细致对待。关于研究结果的检测和评估,分为质的方法和量的方法两种。质的方法中主要以检测效度、信度及推论进行,主要操作方法在有关书中有所涉及,在此不可能赘言,但要强调一点──其总的目的是检测研究的结果是否反映了研究对象的真实情况,是否具有可重复性,是否对研究范围之外的人和事具有借鉴意义。

量的方法则是数据的统计方法,现以三个研究案例说明。

某教师针对一幼儿经常打人的行为,决定研究降低该幼儿打人频率的教育措施,她参照有关理论,制定了几条措施逐一实验。她用四周的时间,通过观察、实施措施、停止措施、再次实施措施的过程,记录幼儿打人的频率,作曲线图,分析该幼儿每周、每天平均打人的次数,看是否能使该幼儿打人的次数稳定下降,从而检测实验措施的有效性。这就是ABAB循环法,具有一定的研究效度。

某幼儿园要证明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是否有效,随机选择一实验班一对照班进行对比实验,也就是检验两个独立样本在因变量上是否具有显著差异,就采用U检验法(非参数分析方法之一种),使验证的结果具有参考意义。

另一幼儿园要进行增强幼儿某方面能力的培养实验,于是设计“单组前后测”的类型,即实验前用一是表测幼儿的能力,通过一年的实验(教育干预),再用同一量表测,采用“符号检验法”进行相关数据差数的检验,这是另一检测和评估的方法。

这里谈到了用量表进行测试的问题,我们应该知道,这种用一组测试题(标准化试题或教师自编题)去测定某种教育现象的实际情境,从而收集资料数据进行研究的方法,是教育科研课题实验研究法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手段,但是因为它的编制、测试和解释过程科学性、专业性要求很高,所以必须谨慎使用。对幼儿教师来说,可以了解几种常用的测试量表,在必要的时候,在有关人员的帮助下,选择使用。国内常用的幼儿发展与教育研究测量表有:中国比奈测验;韦克斯勒智力量表;中国儿童发展量表CDCC等,教师不妨在相关的书籍中作深入了解。有的老师因为自己研究的课题没有适合的量表可用,想自己设计量表进行测试,这在理论上讲是完全可以的,但由于编制量表是科学性和专业性要求非常高的工作,所以务必要谨慎、小心,否则将影响研究的结论,甚而影响整个课题的研究水平。

2004-07-25 《学前教育研究》)

分享: 喜欢 0 赠金笔

篇2:幼儿园教师如何开展课题研究

————诸幼家长工作辅导资料

2008.6

一、家长工作的必要性、进行家长工作的责任、义务及好处。

1、幼儿教师为什么要开展好家长工作?

原因很简单,做好家长工作可以让工作开展的更顺利。开展家长工作是幼儿教师不可回避的一项重要而繁杂的工作。家长是幼儿教育最终的“买单”者,家长决定要把孩子送到哪一所幼儿园,甚至更多的家长已经意识到“选一所好的幼儿园,不如为孩子选一位好的老师……”因此,一位能够做好家长工作的老师,给家长留下的第一印象就是——这是一位好老师!

一个小班的家长,爸爸五十岁才有孩子,而妈妈也已经四十才生,宝宝又独苗苗。(父母都是文艺工作者,妈妈是个演员,爸爸是个编导,会十余各乐器,曾多次在全国获奖……)每一次看到老师都会不停地向老师介绍她宝宝的特点和曾经的“光辉”。她对宝宝的期望就更高了,而且很大声地对我们说:“我就住在X X幼儿园边儿上,我送宝宝来这个幼儿园要过一个天桥的,我为什么不愿意去那儿呢?因为那个幼儿园的老师太„刺儿‟了,文化高有什么用……”

现在的家长真是太历害了——文化“高”,水平“高”,要求高,意见也“高”。另外,家长“一传十,十传百”的宣传要比幼儿园花钱打广告、做宣传更实在更有效。这学期来我们幼儿园报名的很多家长都是朋友、同事、邻居介绍来的。因此,无论对幼儿园还是幼儿教师来说,做好家长工作非常重要,而每一位老师也应该善于做好家长工作,较好的开展家长工作在教师的工作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也是十分必要的。

2、用好“家长”这把“双刃刀”。

家长是把“双刃刀”,家长工作做好了,可以减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减少误会,当你做得不够细致、不太合人意的时候,家长也会体谅和理解你的;甚至可以让家长们帮助我们开展教育教学工作(他们很乐于做这些事情,而且还会认为你是一位很好的老师)。也就是说,家长工作做好了,当出现和发生对你不太有利的事情的时候,就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而对你有利的事情会越来越多,包括得到园长和同事们的认可。

然而,家长工作做不好,家长们的反应和表现同样也会给我们的日常工作带来许多不便,甚至原本很小的一件事,却影响了你多年来的努力和心血。

做好家长工作很难吗?也难,也不难!说它难,是因为:要想做好家长工作,需要对幼儿进行仔细的观察、需要踏实地工作、需要频繁地与家长交流、需要对家长们耐心引导、需要不怕被人笑、需要不怕辛苦……

3、开展家长工作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

二、幼儿园教师开展家长工作需要掌握的基本理念和原则。

1、家长工作是什么?

简单地说,开展家长工作就是要让家长认识到和感受到你所做的一切都是全心全意为了他(她)的孩子好。对于某些家长,你甚至要让他(她)认为,你对他(她)的孩子最好、最关心。

2、老师和家长的关系:

老师自己要明确,并且要努力让家长也明确这一点——家长和老师是朋友,是能够一起见证孩子成长并一同分享孩子成长快乐的朋友。老师是为了家长的孩子更好而努力工作,辛勤耕耘的,家长应该待老师像朋友那样真诚;家长也不是生来就是挑老师的毛病的,只要家长知道老师是为了自己的孩子好,他(她)心中必定充满了感激,所以老师也应该待家长像朋友那样热情。家长和老师的劲儿是往一起使。

3、平等对待的原则:

开展家长工作,一定有些家长很支持你的工作,也会有家长真的让你很头疼。但这和孩子无关,不可以将对家长的看法加在孩子的身上。而且,就算某个孩子实在是太出众了,让人一看便喜欢得不得了,在家长面前,一定不能表现出对某个孩子特别的喜爱和关照。也就是说,不能让家长感到不平等,不能让家长觉得自己的孩子受到冷落;也不能在家长面前将幼儿进行比较,这对于被相比之下表现较弱的孩子的家长来说,是个不小的打击和难以接受的事情,所以要减少比较,或者说尽可能地减少比较,最好不要进行比较。

4、经常换位思考,理解家长。

我们应该学会站在家长的角度来看事情、想问题。说得严重点儿,就是要把所有的家长都看作是“最挑剔的家长”

三、开展家长工作的方式。

开展家长工作的方式多种多样,它们有着共同的目的:

1、为了向家长传达某些事情、某些理念或指示。这时,老师是传达者,要求家长能认真地听,目的是让家长领会你的意思。

2、为了了解和分析家长的心理及幼儿的情况。这时老师更多的是一位倾听者。作为倾听者,老师要尽量听家长把想要说的话说完,并在最后简单发表自己的意见或不发表意见(不带感情色彩地重复家长所说过的话,表示你在听,而且已经知道了……),总之(只要你还有时间)尽可能不要打断家长的话,否则一个急于表达但却没有表达出来或没有表达完全的人,是不会听进任何话的。(这就像往杯子里倒水一样,先把杯子里原有的水倒出来,才能往里面倒新的水)

3、为了做好沟通而共同讨论。这时,老师需要和家长互动起来。我们老师经常是“家长说你也说”两个人都说个不停,但谁都没听进对方的话,这样的讨论就不成功了,或者说是在浪费时间。我们的老师时间很有限,有时不适合讨论就不要去讨论。例如当遇到某位家长总是不停地在讲的时候,建议老师就做一个倾听者,就不要与之讨论了。

开展家长工作、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的方式特点:

A家访——能够了解幼儿的生活环境,生活习惯,家长对幼儿的关注程度及教育程度;

B家长会——家长比较集中,主要是传达某些信息;与其他方式相比,开家长会比较省时省力,能够达到较好的效果,但费心思,一般要两个小时,需要精心准备。(一个好的家长会,要以让家长们一学期都没有疑问没有意见!)

C电话(短信)——便于沟通、讨论、解释……方便且及时,是针对个别幼儿和家长使用的方法。可以将说不出口的话发短信;过年过节可以将同一短信发给全班的小朋友和家长,也是可以懒中取巧的好办法。(电话沟通时,要注意把握时间,有些家长在老师带班的时间打电话,这是不可以的,除非家长有很紧急的事情需要立刻与老师沟通,否则只能是老师在带班时间打电话给家长,要让家长明白:带班时间是两个老师带三十几个幼儿,如果一个老师在接家长打来的电话,那么三十几个孩子就只有一位老师照看了,所以请家长在老师方便接电话的时间打电话。如幼儿早餐时间的十几分钟,幼儿午餐及午睡时间,老师备课及下班后的时间等。)

D网络(网站及电子邮件)——教学内容、育儿方法的交流;与家长保持长期联系的好方式。

E书信——给那些常外出、不能见面但需要沟通的家长,篇幅较长,较正规,易保存。

F宣传单(通知单)——教学内容、育儿方法的交流、通知及注意事项的说明。G纸条——便条,短小亲切;省时;是针对个别幼儿和家长使用的方法。H问(答)卷、调查表——调查某项内容、收集资料、了解情况;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其中问卷需要家长写出具体要求或内容,而调查表应多以选择题为主,这样才比较方便统计和整理,也有两者合二为一的表格。(多发放些幼儿在家表现、幼儿心理发展调查等问卷,会让家长感觉幼儿园教育教学很专业,很科学化。)

I家长借书角——向家长传援科学育儿的好办法,登记工作较烦琐,注意保管书籍和资料,避免丢失。

J家委会——可以让家长们更深入地了解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及幼儿情况,但更重要地是为了让家长参与和协助老师开展工作。如协调工作,减少老师与家长之间的误会;分担工作,减轻老师们的工作量等。家委会人数按每个班幼儿人数十分之一的比例即可,也有的班按班级幼儿人数的五分之一选家长代表。家长代表可选择比较有时间、能积极参与班级活动的、比较能说爱说会说、较受园领导重视、较有组织能力的、或者能对班级帮助较大的家长。

K家园联系手册——定时发放、收回,属于常规工作,但要引起家长的重视,要求家长认真填写。(家园联系手册是目前孩子在幼儿园生活的、唯一的、三年都有的记录,是孩子从幼儿园毕业后,唯一能拿出来回忆和给别人观赏的幼儿的生活记录和幼儿发展评价。所以请每一位老师都要认真填写,可以将家园联系手册上所要的内容做为半日活动来进行,将填写工作与日常工作相结合,有效地工作可减轻老师的烦躁心理,认真地填写家园联系手册是非常必要的。)

L家长宣传栏——要选择较好的位置,是向家长传达事情的最佳方式,省时省力,是向家长树立良好的专业形象的好方法,但要养成家长看的习惯。一般一周换两次较好(包括通知在内)。

M面谈——可详细地进行说明、解释和讨论,是让家长感受“你是全心全意地为她宝宝好,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她的宝宝好”的最佳方式;面谈时最好不要有其它家长在场。

N日常早送晚接的短时交流——每天早上送来时要注意观察幼儿的身体等情况有无异常(划伤、虫咬、过敏、淤血等,特别要注意头、脸、眼等重要部位),以免晚上来接幼儿时被家长“冤枉”,(现在很多保姆或老人来接送幼儿,爸爸妈妈没有那么多时间照顾孩子,可对孩子的关心还是有的,保姆或老人怕孩子的爸爸妈妈责怪自己没有带好孩子,就将在家中发生的一些事儿推到幼儿园,把责任推给老师……因此,早接时的观察是很必要的。)如果有时间,还可询问幼儿在家的表现、情绪等。早上是观察和倾听的时间。晚上家长来接幼儿时,可向家长说一件好玩的、可笑的、幼儿今天发生过的事和情况,一般三五句话便可。后面将在“与家长谈话的若干话题”中详细说明。

O家长活动——亲子活动、节日大型活动、主题活动(展示会、集体外出参观、主题小结活动)、开放日、家长助教等,都是我们幼儿园常开展的活动项目。

四、事半功倍巧作做工。

(一)、了解家长心理,分析家长类型。

严厉型的家长往往对幼儿的要求多于对孩子的帮助,对幼儿的约束和批评也比其他区域类型的家长多。我们从孩子们的日常表现中可以观察到这一点,严历型家长教养下的孩子比较独立,动手能力和自我服务意识相对较强,做事比较有序……但也存在胆小、没自信、爱看别人的脸色行事和自我否定的倾向。民主型家长对幼儿的表扬和批评相对适中,遇事能和孩子商量,能够给孩子较多的自我选择、自己作主的机会。民主型家长教养下的孩子比较有自信、敢于尝试、做事积极、爱参与、有创造性、喜爱帮助别人,同时很喜欢谈价钱讲条件,比较自主。

放任型家长往往对孩子评价很少,对幼儿的表扬、批评、帮助和管教(教育和引导)很少,在这种类型家长教养下的孩子比较自由散漫、任性和具有攻击性。这类家长由于对幼儿的关注程度不够,很少会真正地与老师沟通,往往就是有理讲不通、对老师的无理要求较多,认为教孩子就是老师的事儿,甚至是“神龙见首不见尾”,三年下来也见不了几面的那种。

娇惯型家长常会无原则地表扬自己的孩子,对孩子的关心和帮助很多,是真正地将自己的孩子当成了别人不能碰不能说的宝贝,甚至会将所有事情替幼儿做了。在娇惯型家长教养下的孩子,往往依赖性特别强、动手能力差、做事不积极,不参与、爱发脾气耍小性子、听不得批评,但也颇具同情心,难缠型家长这类家长往往对老师不够信任,甚至带有敌意——认为把孩子放在老师手中会让孩子受很大的委屈,认为老师对自己的孩子“很不好”。因此表现出来的就是,一见面就说自己的孩子如何如何,希望老师怎么样做、老师应该怎么样做、老师一定要怎么样做……我给这类家长取了个名字,叫“难缠型”家长。配合型家长这类能对老师工作真正地支持和理解的家长对老师有一定的信任,认为老师有一定的专业水平,会考虑老师的建议,这很难得;但他们很有自己的想法,并存在着与老师观点不太一样的看法,他们对老师提出的要求多是希望老师能多些关注自己的孩子、更好地教育自己的子女。若提出难度较大的要求,可能是因为对某些教育理念不清,或有误区。这将这类家长称为“配合型”的家长。“无所谓”家长这类家长和我们前面讲到的“神龙型”家长很像。他们有这样的表现,原因有很多,可能是自己实在太忙、孩子太多,或是真得很相信老师、相信幼儿园,总之像是对自己孩子的事儿不关心。所以对老师说过的事情并不看重,老师的建议他们不太会去想是怎么回事儿(不考虑),要求家长配合完成的事总是拖三落四,但也通常不对老师有什么要求。这类家长我叫“无所谓”家长。“理想型”家长 这些家长往往会主动地帮助老师做些事情,常把“辛苦了”和“谢谢”挂口边,孩子受伤也会表示“不要紧、没关系”,能够积极地配合老师,对于老师布置的“任务”和“作业”总能很好地完成,我将这类家长称为“理想型”家长。其实就算是非常理想型的家长,能够非常支持老师的工作,都是因为家长对自己孩子的关注程度很高,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质量和素质培养的期望很高,老师一定要有很扎实的专业基础和很好的教育理念才能“征服”这类家长,获得这类家长们的尊敬。

(二)、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家长,运用不同的沟通方式,因人施法。

(三)、与家长谈话的若干话题

话题自然是要家长们都很关心的事儿,也就是和他(她)宝宝有关的、真实的事儿。早送晚接时间也是能够与家长直接接触,与家长进行沟通的良好时机。特别是在晚上家长来接幼儿时,可向每位家长说一件好玩的、可笑的、幼儿今天发生过的事和基本情况,一般三五句话便可。可说的话题较多,如:

1、对进餐有问题、较困难或进餐比较好的幼儿家长说幼儿的进餐情况:今天 X X X吃了两碗饭,我们老师在全班小朋友面前表扬他……今天中午吃的是XX,可能他不太喜欢吃,吃得不多(没吃完),回家可能会饿,晚上得让他多吃点儿……

2、对没有良好午睡习惯或午睡情况异常的幼儿家长说幼儿的午睡情况:今天 X X X起来的可晚了,叫也不肯起来,睡得好香呀……今天 X X X没睡(没睡多长时间),晚上回去可能会悃……今天 X X X睡觉的时候打呼噜了(睡姿不对或可能有鼻炎等)……

3、对幼儿书包里衣服带得不合适的家长说幼儿的穿衣问题:能不能把干净的衣服放在塑料袋里,这样我们可以把脏的衣服和干净的衣服分开放……这种天气带一件长裤就行了,多带几件衣服,宝宝很爱出汗(很爱玩水;在幼儿园活动量很大,要常换衣服,衣服不够换)……给宝宝带一条毛巾吧,户外活动时我们给他放在背上,也可以随时给他擦汗……

4、对在幼儿园表现无太大异常的幼儿家长和非常注重幼儿“学本领”的家长说幼儿的学习情况:今天我们学了AAA,宝宝学得可快了,她的兴趣很广,专注力很好……XXX的节奏感真好,我们今天上了节音乐课,老师让他到前面带着小朋友们一起打节奏……XXX还是年龄小一些,我们玩游戏的时候他总是要跑掉……XX上课不认真,总和别的小朋友开小会(说这话时要注意语气,有些家长不能接受这个事实,那就不要这样说或不说)……尽量说一些宝宝进步了的地方,老师表扬和鼓励幼儿的事情,老师给了宝宝哪些机会锻炼他的哪些方面的能力等等……

5、对攻击性较强的幼儿家长说幼儿的安全问题:对攻击性较强的幼儿家长要提前打好“预防针”,因为这样的宝宝不但会伤害其他幼儿,而且自己受伤的机会也多过其他幼儿,所以要在日常的接送过程中让家长了解自己孩子的情况,并向家长表示“我们每时每刻都在为宝宝的安全着想、我们也在想办法怎么去解决这件事情……”和家长交谈的时候可以这样说:真是不好意思,每天不是跟你说宝宝受伤的事儿就是向你投述宝宝打人的事儿……其实小孩子都是这样的,都有这个阶段,我们还是多向他进行安全教育,您在家里说,我们在幼儿园说,大家一起努力……宝宝总是打人也是因为他还没有学会其他的解决问题的方式,我们还得多引导他,这是急不来的事儿……在幼儿园里,让我多给宝宝喝点水、多吃点饭、多学点东西都行,这是我可以做到的事情,可是小朋友打人和被打是我不能控制的,我们努力减少这类事情发生,但不能保证这类事情决不发生……

6、对比较溺爱孩子的家长说幼儿的能力培养:现在的孩子大都是娇生惯养,家长怕孩子吃苦,怕孩子多做事儿,宝宝往往到了四岁还要别人喂饭、五岁还有不会穿鞋袜系鞋带的,这为我们的日常教学活动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家长们的这种溺爱心理我们可以理解,但他们的这种溺爱行为我们决不能接受,我们老师应该引导家长,让家长知道他心目中的爱往往阻碍了孩子的发展、剥夺了孩子成长和发展的机会。我们可以旁敲侧击地对家长进行教育:多让宝宝自己吃饭,拿勺子筷子实际上是对孩子握笔的能力训练,为以后的书写打基础作准备的……这些事儿多让宝宝自己做,都说心灵手巧,手巧心才灵嘛!他自己可以做的,不信你让他试试……替孩子穿衣服提裤子,好像是帮了他,其实有两个方面对孩子不好,一个是他自己没穿,学不会不说,连穿衣服时可以发展他的特定动作的机会都没了,另一个是养成了他从小就不爱做事儿,不会做事儿的依赖心理……现在让他多做点事儿,是为了让他以后活得更轻松,不然现在要做的要学的留到以后再做再学,那得累死宝宝了……

7、和家长聊聊有趣的事儿:每一天都会有很可笑很有趣的事情发生,把这些事记在心里,和家长们一起分享吧,在开心之余,家长会很感激老师的。

8、向挑剔的家长“倾诉”你的辛苦:这当然不是要你向家长们发牢骚,而是比较技巧地向家长们传达一个信息——我们老师很辛苦,我们很敬业,我们对您的宝宝真的很关注、照顾得很周到……特别是那些对老师要求很多很高很无理的家长。建议你这样做:有些家长可能在送孩子的时候或在电话里向你要求“让他多喝点水、要经常给他换衣服,湿衣服穿了会生病的、吃药的时候要先XX后XX再XX,不要吃错了、你要记得不能让他……”这些家长都是还对你不太放心,或是认为你对他(她)宝宝的关注程度还不够,那么在来接幼儿的时候就要将他(她)“吩咐”过的事儿再跟他(她)说一遍:“今天宝宝喝了很多水,每一次我都特别注意他喝了多少水……今天给宝宝换了三次衣服,户外活动两次,中午睡前看他还有点汗就又给他换了,一会他要是在外面玩就再给他换一次吧,湿的衣服已经和干净的衣服分开放了……今天的药喂了,先XX后XX再XX,就按你说的那样喂的,(千万别直接说你按她说的那样喂的,把喂的过程说得越‟复杂‟越好)没吃错,你就放心吧……今天我特意观察了宝宝……总之,要通过你的语言表述让家长知道她提出的要求多么繁杂,而且老师要面对很多家长的这样要求,而你全都做到了,从而让家长体会到老师是很辛苦的。当然,有些家长无论你做得多么好也不会买帐,那我们就不要理她,我们做老师的也不是有很多时间和家长说个不停,老师也要拿出点威严来,让家长明白老师很辛苦,是要得到大家的尊敬的!

9、当家长问起自己的孩子时:家长常会向老师问这样的问题:“我宝宝在幼儿园的表现怎么样?老师你觉得我宝宝还有哪里需要改(不够好)的地方?你觉得我宝宝是个怎么样的孩子?你看我宝宝有什么问题?”等等。其实,无论对你的工作满不满意,对你是否信任,家长对老师心目中的宝宝是时刻都很关注的。哪怕是真心想自己的孩子有提高和进步的家长也希望从老师的嘴里听到宝宝好的方面。任何一个家长都不愿接受在老师的心中自己的孩子是个不完美的宝宝。因此在回答家长的这类问题时就要很小心了。我不是教你只向家长说好的方面,而不说幼儿的其他表现,只是我们老师可以用很委婉的言辞对幼儿进行描述,以便家长更容易接受另一个自己的宝宝,并且不会在老师的话中感受到老师对她的孩子是不满意的,是有偏见的。(这样的误解常有发生)。

老师在回答这类问题之前可以这样参考这类的话对家长说:“让我们用更多的精力去发现孩子们的可爱和他们的潜能吧,鼓励他们,引导他们,让他们心中充满自信,充满光明,充满欢乐,这样孩子才有更大的兴趣去学习,才有更大的力量去战胜困难……每一个生命都有特殊的潜能,而教育的任务就是要开掘每一个孩子的创造力,不要只把眼光放在孩子的不足上……教育遵从一个基本的思想原则,这就是去发现每个学生的长处,并且最大限度地去发展这个长处。而往往人们的观念,恰恰与此相反,认为教育的任务是去发现孩子们的短处,再想方设法去弥补孩子的短处。在这样的观念之下,孩子们不仅在教育中被放在了被动的位置,而且往往被挫伤了学习的兴趣,甚至会产生不可改变的对于教育的抵触心理。这种状况直接影响着孩子们能力的开发与培养……努力发现孩子的长处,激发的是孩子的自信。而专门注视孩子的短处,激发的是孩子的自卑……每一个孩子都是富有创造力的生命,关键在于我们能否发现他们的天赋。让孩子知道自己的潜能,让孩子建立起坚实的自信,让孩子从事属于他们自己也属于这个社会的富有个性的创造!这就是我们应该做的,而不是去研究孩子的问题。

然后再对家长说出你对她宝宝的观察和了解情况:“孩子在幼儿园和在家里肯定是不一样的(先给自己找好台阶下,万一你对她孩子的评价差得很远,这句话可以帮你不小的忙)。通过这几天(这段时间)的观察,目前为止我认为你的宝宝属于……类型的孩子。比如宝宝做事的时候会……”记得在说孩子有需要改进的地方之前,先说孩子的长处和优点。

四、具体实施方案 家长会

(1)开家长会必须说明的事儿。A老师与家长之间的关系。B教育理念。

C赢得家长们的信任,让家长放心。D关于幼儿的吃饭问题。E幼儿之间的冲突问题。F安全问题。

G家长应该注意和配合的事项。H教师的工作。

I自己动手、爱劳动的重要性。J幼儿园的卫生问题。K幼儿一日生活安排。

L与家长之间的沟通、表扬、认同、建议。M向家长进行工作汇报。N联系方式。O幼儿情况反馈。P总结。Q活动安排。(2)各年级家长们关注的事。

小、中、大班的家长们所关心的事是不同的。

如:小班幼儿的家长,特别是刚入园的小班幼儿的家长们,对孩子的吃了多少、穿得怎么样、睡了没有和是不是给别人打了更关注一些,他们大都关注的是老师对她宝宝照顾的好不好,而对学了什么,学会了没有等问题,并没有关注得那么强烈;

中班幼儿的家长们则对自己孩子的安全问题更紧张,经过一年的小班生活后,家长对幼儿园的生活和学习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对幼儿园环境越来越熟悉也变得越来越“调皮”的幼儿,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安全问题,随着幼儿人数的增多和幼儿活动范围的不断扩大,中、大班的孩子比小班的幼儿更容易出现“受伤”的情况,而中班的家长们大都会对自己孩子的安全(包括孩子之间的争吵)担心;

大班幼儿的家长相对更注重孩子的学习了,大班毕业后就要上小学了,孩子能不能适应小学的生活,在幼儿园里学了什么,有没有学会,学习习惯好不好等学习问题成为家长最关注的事情。

当然,有很多家长会在大班下学期的时候考虑是让孩子上幼儿园还是让孩子上学前班?现在有些学前班办很热火朝天,就是抓住了家长们的心理,如果我们不采取相应的措施,作相关的教育和宣传,恐怕上幼儿园大班的孩子会越来越少了。在大班,幼儿的流动量是很大的,教大班的老师一定重视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做好家长工作,给家长以正确的指引和帮助,(3)各年级、各学期开家长会应有不同的侧重点。

并不是说小、中、大班的家长只会关注某一方面的幼儿的情况,不会担心其它的事情,而是在幼儿处于特定的状态和时期下,家长对孩子的关注必定会有所不同。针对不同时期家长们关注各类事情的程度不同,我们开展的家长会也应该有所不同,也就是说,每一个学期,甚至每一次的家长会活动都应该针对家长工作中的不同总是,有不同的侧重点。下面的表格仅供大家参考:

家长会 上学期

小班

中班

大班

A、B、E、J、F、B、D、K、K、F、Q、O、K、L、Q、H A、O、Q、B、D、G、I、O、C、B、Q、O、N、K、L、M、L、K、E、P、M、H、P、F、O、Q、P、安全顾虑及教育重点

家长对老师的幼儿安全及学什么、怎么学的下学期

解决的问题 信任问题。和教的问题。问题。幼小衔接

问题

篇3:中学教师应如何开展小课题的研究

一、“小课题”的选题

1.选题范围要小。

“小课题”是范围非常小的课题, 是针对教师日常教学中发现的实际问题, 如果选择课题的研究范围比较大, 则单靠自己是无法独立完成的。 因此, 选题范围一定要小。 例如, “十二五”我校参加的国家试点课题研究项目, 我们研究的是总课题中的一个子课题, 而分到课题组的是子课题中的子课题。 《提高学生运算能力的研究》、《初中英语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化学教学中帮助学生寻找规律, 巧用规律》、《提高学生物理解题能力的研究》等, 这些课题由于研究范围有限, 通过个人操作就能够完成, 并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 是组织“小课题”研究的选择目标。 当然在选题时一定要注意课题研究内容符合自己的学科特点, 符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

2.与教学实践相结合。

一线教学工作者所选择的小课题内容应与教学实践相结合, 符合教学实际, 研究出的教学成果才能较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 提供强有力的帮助。 一些范围大、理论性强的课题研究对教师来说就不太适合了, 不但研究难度大, 而且实际操作困难, 实用性不大, 这样就不符合研究的初衷。 如“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学法指导探究”, 这样的课题研究目标范围大, 达成难, 操作难, 需要整个语文组完成, 只靠一个人的力量是很难完成的。 就不如“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阅读方法探究”具有可操作性, 应用于教学实践中。

3.与个人实际情况相符, 不要好高骛远。

“小课题”研究要切合个人实际, 因为学科特点不同, 每位教师的研究专长不同, 知识量、教学能力也有区别, 有的老师擅长写作, 有的老师擅长实际操作, 有的老师则在汇总和方法研究方面比较擅长。 因此, 在选择课题时范围要尽可能选择自己学科教学实践和本校实际情况, 要与自己的特长相结合的课题作为自己的研究目标, 才能发挥课题研究时自己所长, 未来的研究成果才有自己的教育实践, 才能很好地服务于自己的教学工作。

二、“小课题”的实验操作与研究

1.制订详细的研究方案, 研究过程和方法。

在小课题正式开始研究之前, 与大课题研究一样, 首先要制订研究计划和一个详细的研究方案, 然后确定好时间和研究进度。 最重要的是过程和方法, 因为课题的研究成果来源于过程, 因此在后期研究中要按进度有序进行。

2.课题研究需要坚持不懈。

研究计划和方案制订好之后, 就应该有序地进行课题研究, 不能拖拉与懈怠。 其实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会发现, 某一过程中断或拖拉, 就很容易松懈下来, 越拖越多, 欠账以后, 后面的研究就很难完成。 所以, 要加强自身约束, 克服惰性心理, 踏实、持久地开展研究工作, 这需要坚韧性和研究反思。

3.合理分配时间, 要挤出时间开展课题研究。

对一线教育工作者来说, 教学工作是最重要的, 我们不可能脱离教学。 而教学是要花费很多时间的, 因此用来课题研究的时间很少, 需要挤出时间进行研究。 我们研究的课题大部分是小课题, 很多内容也都是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发现的问题, 有或多或少的解决思路和方法, 只要不拖拉和懈怠, 充分利用有效的时间是可以完成课题的研究工作的。

4.课题研究过程中需要资料的收集、整理和详细的记录。

课题的研究成果也就是课题研究过程中材料的积累, 而记录和整理是课题研究过程中重要的一环, 它包括课题计划、方案、研究过程记录、相关的论文和体会、阶段总结报告等材料。 最终的研究成果不是体现在华丽的词语, 而是在于研究过程中详细的材料积累和记录, 它是研究心得、研究结论重要的依托。 因此, 课题研究教师要注意收集资料, 将收集来的资料分类、归档。

5.依据课题研究实际过程撰写研究报告和论文。

一般情况下, 课题的研究分为几个时间段, 研究教师都要对每一时间段内研究的得失认真进行总结, 根据前一阶段的研究得失从而改进后面的研究计划和过程。 课题研究结束后, 首先要将积累的材料和记录、 阶段总结拿来, 认真筛选和研究, 撰写符合实际的严谨的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和论文不需要华丽的词语表述, 怎么做就怎么写。 只有通过平实的、经过实践的研究报告和论文才能令人信服, 才能真正体现教师教科研能力和水平。 这样的研究报告和论文才有学术价值, 才有利于学术的交流和推广。

三、成果形成后的完善与运用

课题研究结束后, 结题了, 形成成果了, 就认为课题研究完成了, 并把它就此束之高阁, 其实不是这样的。 因为每一项课题研究都有一定的时限性, 特定的时间内研究成果是无法做到完美的, 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足。 而我们就是要在推广成果的同时, 根据研究的不足之处不断完善研究成果, 不断深入研究, 达到更深层次的研究成果, 以便服务于教学, 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篇4:浅谈幼儿教师如何开展课题研究

一、建构理论框架

实际上,建构理论框架的工作在于选课题、分析有关的资料,对结果做出初步的判断时就已经开始了,因为这既是教育研究的内在要求,也是课题研究的必然归宿。有理论支撑的研究和无理论支撑的研究是不可同日而语的。我们进行课题研究,是一种有目的的理性活动,因此在问题形成和发展时必须依赖理论思考。目前我国幼儿园正在广泛进行课程改革实验,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受到普通运用,这说明理论对实践、对研究的重要。但笔者认为,作为幼儿教师来说,课题研究的目的不是为了建立理论,而是为了解决问题,所以课题研究中的理论建构,不需要对理论进行证实,而只要它对具体问题进行合理的解释和说明,“有效”、有“解释力度”就可以了。

构建理论的方法简单说来有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前者是从现有的、被有关学科领域认可的概念、命题或理论体系出发,通过分析原始资料对其进行逻辑论证,然后在证实或证伪的基础上进行部分的创新;后者即是从原始资料出发,通过归纳分析,逐步产生理论。构建理论的过程是个很复杂的思维过程,也是一个很专业的技术过程,但它又是课题研究不可少的过程,它和课题主持人的教育理论素养和教育实践经验有关,同时也与阅读文献资料,进行教育调查有关,必须十分认真地对待。比如,在进行幼儿园课程设计的研究时,先可以通过阅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写的丛书、我国教育类中文核心期刊和《教育大辞典》,了解影响我国幼儿园课程设计的几种主要理论(如福禄日尔、杜威、蒙台梭利等),以及过去和当前国内外课程改革的主要思路,再在对自己园内外各种因素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确定设计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的理论框架。

二、掌握表述准则

1遵守学术规范。为了保证教育科学研究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作为一门成熟的社会科学,教育科学研究在已形成了一套系统的理论和包括了不同的研究流派基础上,进行课题结果的表述时,还应该遵守必要的学术规范。这就是说要有自己独立的研究方法,提出的理论、假设应该是可以通过实验、实践验证的,并且具备自己规范化的术语和专业的表达方式。

有老师在总结自己的实验,说明幼儿的认识能力得到了普遍提高时,以“孩子们更好奇了,更聪明了,反应更快了”这样的句子来表述,既显得罗嗦,无条理,还降低了研究的层次,是很不可取的。

2谨慎形成结论。一般来说,教育管理、教育实验是不允许失败的,这是由教育的对象区别于其他研究的对象决定的,就像抽烟对人的危害、早恋对学生的影响,都是不允许做实验的,这是教育学术的道德问题。同样,在进行表述时,无论是使用描述性语言还是分析性语言,研究者都应该避免对被研究者直接进行价值评价。笔者曾看到过一篇对某地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学习兴趣的课题研究报告,在这篇报告中,研究者使用了这样的句子:“……交通闭塞,经济贫困,教育落后……封闭的地理环境,安贫守旧的传统观念,形成了他们既固执又自卑的心理……”这是非常不恰当的。其实研究者如要反映这种状况,可以更加具体地描述这里的交通、经济水平,如到县城的时间、距离,人均收入,平均受教育年限,以及用中性的语言描述该民族的性格特征。

3避免抄袭。正如前面已经提出过的,幼儿教师开展课题研究,刻意追求理论上的建树没有必要,更多的是运用和借鉴他人的理论或观点解释来说明问题,可以说,学术研究不可能让每个人都从头开始,总要引用前人的成果,学术研究必须在别人的基础上展开。因此,将自己的研究置于别人曾做过或说过的成果情境中,不但必要,而已在应该。因此,灵活而正确地运用别人的观点和成果,是尊重原作者,避免抄袭的唯一的途径。

三、规范基本部分

在对研究课题作了一些大致的分析后,我们就可以开始构思研究报告的主体部分了。其实,在考虑研究步骤时,对报告的主要内容设计就应该及早进行,哪怕是草拟个粗浅的报告提纲,以便以后不断修改,也是为以后的撰写提供便利。一篇规范的研究报告是具有基本的格式要求的,虽然在撰写时,不必要拘泥于这些格式,但作为一项严肃的学术工作,还是应遵守一些基本要求。

首先,报告应具有下述内容:

1对本研究内容现状的深刻了解;

2理论假设是否成立,或是否建立和完善了教育理论;

3对教育现实的促进作用是否实现;

4是否提出了新的教育方法和措施。

其次,它一般应由下述部分构成:

题目摘要、引言(又称前言)、研究的方法、研究结果、评价讨论或小结结论、参考文献附录。

篇5:教师如何开展课题研究

――校本培训材料

今天我们探讨的主题是《一线教师如何开展课题研究》。说起课题研究,老师们可能感觉它离自己的距离很遥远。课题研究,一向给人的感觉是学究、古董型的,它讳莫如深,抑或“威严无比”。总之,“对于课题研究,如高山仰止,我,一介普通教师,没有高深的理论素养,担任着形形色色、忙碌的教学、管理任务,我能做课题研究吗?”这是我们未进入研究前常有的想法。

一、正确认识课题研究

1、什么是课题研究

我的理解是把日常工作科研化,用最新的教育、教学理论来审视、指导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通过开展课题研究这种比较科学、规范的形式来解决我们工作中的问题和困惑。课题研究同时也是把我们自己的日常工作总结、归纳成有一定理论依据的经验,然后再指导具体的工作,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使教学更有效的过程。说白了,课题研究就是在一定理论指导下,有计划地开展我们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并在工作中不断地反思,改进自己的工作方式,从而提升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水平的过程。

科研培训参考书对这个问题有一个很好的阐述:“一线教师参与教育科研活动,实际上是要求在更高的水平层次上展开教学活动,即从强化日常教学中蕴涵的科研成分着手,以科研的思路去重新审视教学过程,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并通过教学实践使其得到验证与完善,从而使教学工作逐步向最优化方向发展,同时也使自身的素质水平得到提升与飞跃。”

2、一线教师开展课题研究的有利条件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带来了教育理念、内容、方式方法等方面的巨大变化,给教师的创新性工作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怎样开发校本课程,如何指导学生探究性学习,怎样提高小组讨论的有效性,怎样教好综合课程,在新课改中教师角色有哪些变化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大家去探索、去研究。

另外,相对于专家、专门的科研人员,一线的教师更有研究的优势。研究并不是学者们的“专利”,最贴近教育实际、最贴近学生生活的,无疑是我们这些天天泡在课堂上、天天与孩子们打交道的教师,我们工作在第一线,有着丰富的经验,有着第一手翔实的材料(这些正是教育科学研究的源头活水)。我们的针对自己在教育实践中遇到的研究更具有实际价值。

3、一线教师开展课题研究的重要性

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时代发展很快,教育改革的步伐也很快。在信息化的社会里,要立足就必须有不断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有勇于实践、创新的能力。为了适应素质教育对我们老师提出的新要求——教育、教学工作的模式由“经验型”转向“科研型”,近年来我在教育教学上积极参与教科研的实践,学习理论,更新观念,以科研带教研,教研促教改,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成了搞教育科研的最大受益者。

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林崇德教授在1985年一次学术报告中提出:“教师参加教育科学研究,是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的观点。对此,我深有同感。做课题要理论支撑,因此我们必须查阅、收集、学习大量的资料、书籍,有益于我们逐渐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做课题要大胆实践,在“做中学”、在“做中反思”,随着课题研究的进程,很容易形成反思教学的习惯,这就是科研意识。

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做课题研究主要是为了解决在教育、教学中发现的问题,遇到的困惑。这些问题包括自己教学实践的问题、学生行为习惯问题、道德表现问题、班级管理问题等。一线教师要搞课题研究,不外乎通过联系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开展实实在在的课题研究,解决自己教学实践中的一些问题,改变一些教育现状,促进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使自己有收获,促进自己由“教书匠”向“科研型”教师转变。

二、如何开展课题研究

做课题是一个较为长久的过程,一般来说,做一个课题主要分三大步:第一步选题、立项;第二步就是实践操作;第三步是分析、总结。

(一)如何选题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育科研课题的选择非常重要,选题作好了,应当说研究就成为可能。

1、课题从哪里来?

应从自己身边选题,从教育教学实践的困惑中选题,把教学需要做为第一选择,从自己的专业特长、爱好兴趣、研究能力出发,在学科间寻找交叉点与结合部,围绕热点问题下功夫、做文章,并注意做到题目小一点、格调新一点、讨论透一点,切忌假、大、空。如何寻找课题的灵感呢?

首先我们要有问题意识。要做教育、教学的有心人,平时时时处处留心观察,在工作中要多问几个为什么,要善于发现工作中的问题,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教学中有很多问题都是值得我们研究的。如我们平时总是赞叹某位教师教学语言具有艺术性:一段深刻精辟的阐述,让学生终身难忘;一个生动形象的比喻,让学生茅塞顿开;一句恰如其分的赞扬,让学生信心倍增。那么这样有魅力的教学语言是否值得我们去研究,在不同的学科中它又有什么不同的特点?能否总结出来让大家学习?于是,我们就可以根据问题确立一个课题:《教师魅力教学语言研究》。关注教学,变困惑为课题。我们在学科教学、班级管理、师生交往中都有很多“困惑”。如“我反复讲了好几遍他为什么还不会?”、“为什么学习不好的学生学习习惯都差?”、“如何既提高优秀学生的成绩又照顾学生的差异?”等等。面对这些“困惑”,我们不能只是说说议议,而应该去深入探究这些困惑背后的真实原因,可以确立《如何调动学生课堂的主体参与意识》的课题。

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近两年来,我校开展了教育叙事研究,各位教师将教学过程中发现的新问题、激发出的新思考、新创意记录下来,通过讲自己的教育故事和案例来阐述自己新的思想理念。这实时的反思就是经验总结,往上升华就是课题研究。观察中小学相关研究,真正引起共鸣的是那些既有实践经验又有理论高度的专家型教师的案例,而且课题研究越深入越是这样!因为这是教师真正能够模仿,真正能够受益的。

(二)做好方案

一个详尽的课题方案,是课题研究成功的保障。设计方案的基本框架:

(1)课题名称(2)问题的提出(3)研究的依据和研究假设(4)研究的内容(5)研究的方法(6)研究对象(7)研究步骤(8)研究保障(9)成果预测(10)课题组的组成及分工(11)经费预算(12)资料附录

(三)开展实验 准备阶段:

1、理论准备。收集、查阅、分析有关课题的资料,通过阅读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书籍、报刊和杂志,熟悉与课题相关的理论知识、研究方法等。

2、方案设计。确定研究的内容、目标、步骤、研究保障等,修正、完善课题的研究方案。

3、课题论证。请有关专家对课题的科学性、可行性进行论证。如何进行论证?第一,阐明你为什么要研究这个课题;第二,你所研究的课题,主要解决什么问题;第三,解决主要问题的难点是什么,怎样解决,如何突破;第四,前期成果有哪些?所以在论证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周到,能让大家很清晰地知道你这个课题所要解决的是什么,难点是什么,表明你可以解决。

实践阶段:

1、根据课题研究的内容、策略进行扎实的实践,不走过场、不玩花哨。

2、记录、收集实验的原始材料,包括阶段性报告、总结、个案分析数据等。

3、发挥团队作用,民主合作、群策群力,不惟书、不惟上,只为实。总结阶段:

1、整理资料,总结研究实验情况,对相关数据做理性分析,做好结题准备。

2、撰写科研报告、研究论文,全面展示研究成果。成果有以下类型:(1)教育科研报告。用约定俗成的格式规范描述教育研究工作的全过程和研究结论,包括调查报告(含观察报告、测量报告)、实验报告、行动研究报告、经验总结报告、结题报告等几种类型。(2)教育研究论文。对某些教育现象、教育问题,进行比较系统、专门的研究探讨,提出新观点,得出新结论,作出解释和论证的一种理论性文章。包括经验性论文、研讨性论文、评述性论文、学术性论文。

(四)对研究者的要求

1、要让自己做个有心人。让自己做个有心人,做个易感、善感、会感的人。研究无处不在,很多东西可以研究,我们应该做个有心人,捕捉生活中的点滴,抓住生活中的细小问题,鼓励自己勇敢地进行尝试,进行摸索,让自己做一个敢于研究的人。

2、要给自己一个确定的目标。确立课题之后,要把它作为自己教学生涯的又一起点,给自己确立一个目标,鼓励自己坚持不懈地围绕这一目标去实践,去探索,去研究。要相信自己在逐渐的摸索过程中,一定能看到七彩的阳光。

3、不断加强理论学习。要通过学习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素养,为做课题寻找理论支撑,确定好我们课题研究的基点,以顺利开展课题研究工作。

4、要坚定自己的信念。静下心来,给自己一份信念,用爱去做,用心去做,相信在这份信念的支撑下,自己的努力定会有所收获,自己的生命一定会展示得更有价值。

篇6:幼儿园教师如何开展课题研究

内容提要:课题研究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点,也是教师踏上“幸福的研究路”的必经之路。通过课题研究,教师能提升教育教学水平,从而激发学生热情、挖掘学生潜能、塑造学生人格,进而丰富自己的情感、满足自己的精神追求、提升自身的生命价值、实现自己的幸福理想。

课题研究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点,也是教师踏上“幸福的研究路”的必经之路。教师要关注自身实践中有意义的事件和日常工作中有价值的困惑,在看似无问题的“教学惯性”中发现问题,在问题成堆时聚焦某一个问题,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热情,挖掘学生潜能,塑造学生人格,进而丰富自己的情感,满足自己的精神追求,提升自身的生命价值,实现自己的幸福理想。这是教师科研的真正境界。

下面从选题、开题、结题三个环节谈谈如何进行课题研究。

一、课题研究如何选题

选题,是课题探究的第一步。选题水平是中小学教师科研能力的重要标志,选题过程本身也是中小学教师提高科研能力、走向专业化的重要一环。中小学教师要有效地开展科研,必须首先学会如何选题。

(一)选题原则

1.价值性原则

选题的价值性原则,是指所选研究课题必须要具备一定评定标准的理论学术价值或实践应用价值。科学研究本身就是一种目的性和针对性很强的探索活动,这就要求作为科研起点的选题,必须符合教育科学理论自身发展的需要,利于验证、批判和发展教育理论,完善教育科学本身的理论体系;必须符合教育实践应用的需要,利于指导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2.科学性原则

选题的科学性原则,是指所选研究课题必须符合教育科学理论及规律,必须具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和科学根据。一方面,中小学教师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直接选定的研究课题,必须具有丰富、可靠的事实依据和很强的针对性。另一方面,选题的指导思想必须是正确的、科学的,要有一定的科学理论作支撑,否则将经不起推敲,徒有立论,而毫无意义可言。

3.创新性原则

选题的创新性原则,是指所选研究课题必须具有新意,有独创性和突破性,也就是所选的课题是别人没有提出过的,或者是在别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新的观点,是解决别人没有解决的问题,它是新颖的。

4.可行性原则

选题的可行性原则,是指所选研究课题必须具备保证其正常开展并取得预期成效的现实条件。要充分考虑到整个科研过程的各种必要条件,包括主观和客观两方面的条件。主观方面的条件主要包括研究者自身的知识结构、理论修养、研究能力、科研品格、兴趣爱好等;客观方面的条件主要包括保证课题顺利开展的资料、设备、时问、人员、经费和必要的行政支持与研究时机等。

(二)选题路径

1.从教育实践中选题。教育实践是课题研究的第一源泉。中小学教师天天生活和工作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对教育教学的直接感受最多、最深。要充分利用自己的有利条件和优势,从课堂中、教材中、学生中、管理中寻找那些最实际、最有效的研究专题,使课题研究与实践和谐地统一起来。

2.从社会需要中选题。我国当前的社会正处于迅猛的改革之中,它向教育界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而迫切的研究课题,如素质教育问题、创新教育问题、减轻学生负担问题、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等,这些问题都有待于教师进一步深入地研究。

3.从科学理论中选题。教育教学理论和同教育教学相关的理论,也是教师选择研究专题的另一重要渠道。在我国,学科教育理论已具备雏型,但还未形成完整的科学。而与教育相关的学科虽然多已相当成熟,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学科的进步,任何学科的任何理论都会有新的空白点需要填充。这些正是教师应该关注的课题。比如以接受美学的理论为依据研究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问题,依据人类文化学学说研究教科书中的文化内涵和表现形式等。

4.从学术信息中选题。当前,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学术的发展变化都日新月异,新的信息有如潮涌,这也为教师的研究提供了极好的条件。新的学术信息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来自新概念、新理论,二是来自新事实,新动态。作为教师要有一种研究者的敏感,及时捕捉新的信息,并将其与教育教学研究相联系,从中发现新的研究专题,使自己处于教育研究领域的前沿。

其实,选择课题的渠道还有很多,如从有关部门发布的课题指南中得到专题,从先进的经验和方法中提炼专题,从学科教育史料中发现专题,从个人兴趣特长中确立专题等。

二、课题研究怎样开好题

课题研究的开题关键是课题研究方案(开题报告)的撰写。

一份完整的开题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题名称

课题名称就是课题的名字。这看起来是个小问题,但实际上很多人写课题名称时,往往写的不准确、不恰当,从而影响整个课题的形象与质量。这就是平常人们所说的“只会生孩子,不会起名字”。那么,如何给课题起名称呢? 1.名称要准确。准确就是课题的名称要把课题研究的问题是什么,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交待清楚。比如“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验研究”,这里面研究的对象是小学生,而不是中学生或者大学生,研究的问题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主要方法是实验研究,这就说的很清楚,别人一看就知道这个课题是研究什么。而有些课题名称则起的不是很准确,比如,“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这个名称,就没有把研究的对象、问题说清楚,你是中学生或者说是小学生、大学生,是所有的学科或者是单指语文、数学等。总之,课题的名称一定要和研究的内容相一致,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要准确地把你研究的对象、问题概括出来。

2.名称要规范。规范就是所用的词语、句型要规范、科学,似是而非的词不能用,口号式、结论式的句型不要用。因为我们是在进行科学研究,要用科学的、规范的语言去表述我们的思想和观点。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个题目,作为课题的名称就不是很好,因为课题就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正在探讨,正开始研究,不能有结论性的口气。

3.名称要简洁。不管是论文或者课题,名称都不能太长,能不要的字就尽量不要,一般不要超过20个字。

(二)研究意义

首先要介绍国内外对此课题的研究情况。这部分要有理论方面的,也要有实践方面的,要认真查阅资料,了解前人或他人对本课题相关问题做过的研究,如:研究的指导思想、研究的范围、研究的方法、研究的成果等。在此基础上阐明本课题研究要在哪些方面有所发现、创新。然后陈述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总之,这部分要回答“为什么要研究这个课题”的问题。

(三)研究目标

课题研究的目标也就是课题最后要达到的具体目的,要解决哪些具体问题。相对于目的和指导思想而言,研究目标是比较具体的,不能笼统地讲,必须清楚地写出来。只有目标明确而具体,才能知道研究的具体方向是什么,研究的重点是什么,思路就不会被各种因素所干扰。

(四)研究内容

有了课题的研究目标,就要根据目标来确定这个课题具体要研究的内容,相对研究目标来说,研究内容要更具体、明确。并且一个目标可能要通过几方面的研究内容来实现,他们不一定是一一对应的关系。有些教师在确定研究内容的时候,往往考虑的不是很具体,写出来的研究内容特别笼统、模糊,把研究的目的、意义当作研究内容,这对整个课题研究十分不利。因此,我们要学会把课题进行分解,一点一点地去做。

(五)研究方法

任何科学研究除了要应用哲学方法和一般科学方法之外,还要有具体的研究方法、技术手段。“研究方法”这部分,主要反映一项课题的研究通过什么方法来验证我们的假设,为什么要用这个方法?以及要“做什么”、“怎么做”。教育研究的方法很多,包括历史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实验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理论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等。一个大的课题往往需要多种方法,小的课题可能主要是一种方法,但也要利用其它方法。

(六)研究步骤

课题研究的步骤,也就是课题研究在时间和顺序上的安排。研究的步骤要充分考虑研究内容的相互关系和难易程度,一般情况下,都是从基础问题开始,分阶段进行,每个阶段从什么时间开始,至什么时间结束,都要有规定。

(七)成果形式

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包括报告、论文、专著、软件、课件等多种形式。课题不同,研究成果的内容、形式也不一样,但不管形式是什么,课题研究必须有成果,否则,这个课题就没有完成。

(八)组织机构和人员分工

方案中,要写出课题组长、副组长、课题组成员以及分工。课题组组长就是本课题的负责人。课题组的分工必须分得明确合理,争取让每个人了解自己工作和责任,不能吃大锅饭。但是在分工的基础上,也要注意全体人员的合作,大家共同研究,共同商讨,克服研究过程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

(九)设备条件和经费预算

任何研究都需要一定的设备条件和研究经费,教育研究也不例外。对课题研究有价值的资料,如有关测验题和问卷题等研究工作与材料、经费预算及没备条件的需要,必须写清。但要实事求是,不能多多益善,胡写乱要。

三、课题研究结题应注意什么

(一)结题所需的材料

教育科研结题是整个课题研究的工作总结,是对研究成果的鉴定。对一个教育科研课题的结题工作,需要哪些材料呢?一般需要准备如下材料:

1.结题申请报告;

2.课题立项申报报告;

3.课题立项批复通知;

4.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总结;

5.课题研究终结性结题报告;

6.附件:

(1)课题成果;

(2)课题的有关研究材料等。

(二)结题专家组构成

对一个课题的结题,主要是对这一个课题的成果进行鉴定,所以,结题也需要成立一个专家组,以完成对课题成果的鉴定工作。专家组的构成一般由学科专家和具有一定科研能力和水平的人员构成,也可以与课题组协商确定人员构成。

(三)结题材料的提交和审阅

1.结题材料的提交

在提交结题申请报告后,经上级主管部门进行审核,同意后即可提交结题材料。在提交结题材料时,一般要准备专家组人手一份,以利于专家组对材料的审阅。

2.专家组审阅结题材料

在收到课题提交的结题材料后,即由专家组对结题材料进行审阅。一般而言,专家组主要是审核材料中对课题的研究情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课题的选题意义如何;

(2)课题的研究设计是否科学、合理;

(3)课题的研究过程包括管理过程是否科学;

(4)课题的研究方法是否正确,特别是有关变量的投放、控制、资料和数据的收集是否科学、充分等;

(5)课题的研究成果如何,特别是有无充分的数据、资料加以说明和论证所取得的成果,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课题研究成果的价值如何等;

(6)课题研究的特点有哪些?

(7)课题研究还存在哪些问题,对课题的进一步研究有什么建议等。

专家组在完成上面几个方面的工作后即可要求召开结题论证会议。

(四)召开结题论证会

在专家组审阅完结题材料后,就可以召开结题论证会议了,结题论证会议一般由专家组组织召开,由课题组负责提供会场及会议接待工作。

结题论证会议议程一般如下:

1.专家组听取课题小组对课题研究的简要说明或简要介绍,也可以对结题材料进行补充说明。

2.如有必要专家组也可以进行听课或到有关科室查阅核实有关数据,也可以召开小型教师学生座谈会、听课等。

3.在专家组完成听课或召开小型座谈会,听取课题组简要介绍后,就可以要求课题组就课题研究的有关问题进行答辩了。

4.在完成答辩会后,专家组召开会议,进一步讨论对课题成果的评价。

5.专家组向课题组公布及提交对课题研究成果的评价结果,专家组的评价结果可以作为课题研究的成果认证依据,也可以作为有关科研评奖依据。

以上是结题论证会的一般议程。

(五)结题工作应注意的几点

1.课题组在提交结题申请前,应先对结题材料进行充分准备,特别是结题报告的撰写(结题报告的撰写方法见“案例二”)

2.对课题的研究结果要客观、如实地进行反映,正确认识课题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失败也是一种成功,它是以后对同类课题进一步研究的宝贵经验。

●操作点化

优秀教师搞好课题研究需要以下五步骤:

第一步:确定研究问题

这是课题研究的开端,也是课题研究的关键性的一步。课题研究要关注各种富有意义的教学现象、事件,更强调在研究中体察教育中的特殊行为或思想现象。课题研究的问题应是具有研究意义的教育现象、事件。它包括两重含义:一是该问题困惑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二是该问题是普遍现象或典型问题,对教师具有实际意义。确定了研究问题,教师的课题研究才有了方向。

第二步:筛选研究对象

筛选研究对象是研究顺利开展的保证。选择对象不仅与问题典型与否有关,更与师生良好的沟通、足够的热忱密切相关。课题研究的对象可以是课堂,也可以是学生;可以是群体,也可以是个体。教师要根据自己的课题目标,有效地确立具体的研究对象。

第三步:进人研究情境

能够直接进入教学情境是课题研究的捷径和优势所在。对情境进行研究的过程,就是教师自身进行教学活动、了解研究对象的过程。这是教师获得真实资料的第一来源。对于课题中的个人研究,自己就是教学情境的组成部分,自然可以得到原汁原味的资料;小组研究,可以通过设计教学方案、备课、听课、评课等教研活动获得资料。

第四步:分析研究资料

课题研究离不开对具体教学问题的分析、研究。这个过程既是教师进行反思的过程,又是教师与这些教学现象、事件进行对话的过程。教师每一次分析、研究资料的过程,都是与文本进行新一次的对话,都会产生新的认识和感悟,进而寻求合理的意义解释和问题解决方案。当然,分析研究资料特别要注意避免主观臆断和闭门造车,要让资料说话。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将搜集到的资料编排成有序的现象、事件,让结论在动态的教学与分析研究中生成。

第五步:撰写研究报告

上一篇:描写秋天景色的初中作文600字下一篇:党旗永不褪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