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体育局2006年教育工作总结与2006年工作思路

2024-08-24

教育体育局2006年教育工作总结与2006年工作思路(精选6篇)

篇1:教育体育局2006年教育工作总结与2006年工作思路

2006年工作总结s0100

2006年,在区委、区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区各乡镇的大力配合下,全区各校围绕“创建省级教育强区”,致力于教育“规范化、均衡化、信息化”三推进,扎实开展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现将有关工作简要总结如下:

一、创建省级教育强区,教育事业再上新台阶

2006年12月28日,省教育强区评估验收组在听取了区政府创建省级教育强区的自查自评报告、走访了26所各级各类学校、翻阅了大量创强台帐资料并与一线教师座谈之后,一致认定**区达到了省级教育强区的标准,通过了创建省级教育强区的自查自评报告中24条达标、1条基本达标的自评结果。

区委、区政府将创建省级教育强区工作列为2006年全区十大为民办实事工程之一。2006年3月9日,区委、区政府召开了创建省教育强区工作动员大会,全面部署了创建省教育强区的目标任务、工作责任、保障措施和方法步骤。区政府与各乡镇政府、部门签定了《**区创建教育强区工作责任书》,全面落实建设任务,制定出台了《中共衢州市**区委、衢州市**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教育发展争创省教育强区工作的实施意见》、《**区创建省教育强区工作实施方案》、《衢州市**区2006—2007年幼儿教育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等有关文件。

全区以创建教育强区为契机,努力推进教育事业新发展。在各级政府和全区学校的共同努力下,2006年,全区新增省级教育强乡3个(石室乡、沟溪乡、七里乡)。通过“创强”,全区中小学基础设施建设得以全面加强。全区先后投入“创强”基建经费2147万元,其中新建教学综合楼11801平方米,投资1338万元;完成改食堂工程6926平方米,投资400万元;完成改宿舍工程8612平方米,投入275万元;破旧房改造,包括学校操尝道路维修和墙面粉刷等投入134万元;学校教学装备配置得以优化。区、乡(镇)先后筹措资金560多万,专门用于教学仪器、各类教学器材及图书配备,使我区各中小学的教学仪器,音、体、美、劳、卫生器材,图书配备达到或超过国家或省定标准。各乡(镇)中心小学以上学校在全市率先完成了“校园网、多媒体教学设备、校园电视播放、校园音响”四大系统的装备建设;各类教育得以协调发展。通过“创强”,全区成人教育与学前教育快速成长,全区新增农村等级幼儿园7所。石梁镇、石室乡、姜家山乡等3个乡镇通过省一级成人文化技术学校评估,航埠镇、黄家乡、花园乡、九华乡、姜家山乡、万田乡、华墅乡、七里乡、沟溪乡通过省二级成校评估。

二、理顺市区教育管理体制,实现平稳过渡

2006年,市委、市政府决定对市、区学校实施调整,理顺办学体制。为确保“理顺”工作顺利进行,维护稳定大局,我局一是抓调研,认真研究了“理顺”工作的可行性、实施方案、进度安排、以及可能出现的调整后的学校布局问题和在职教师、退休教师的稳定问题,并提出了合理化建议,为最大程度的保障教师的合理权益作了积极的努力;二是抓配合,《中共衢州市委衢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理顺市、区有关管理体制的意见》(衢委发[2007]56号)文件出台后,引起了一定的波动,特别是石梁片区的60多个行政村联合盖印上访,要求保留石梁中学高中部,造成极大影响,针对以上情况,局党委、班子成员以大局为重,召开专题会议并多次下校走访、宣传政策,在学校领导班子的配合下,较好的解决了矛盾;三是抓稳定,对于划入学校,重在班子稳定、待遇稳定、人心稳定。同时,认真研究落实兴华中学、石梁中学两校高中教师的过渡方案。强调一切以学生利益为重,明确要求广大教职员工不得发表不利于稳定的言论,尽最大努力保证过渡期间兴华中学、石梁中学两校高中学生的教育权益不受损。

2006年6月29日晚,市区两级教育行政部门受两级政府委托,召开了涉及“理顺”学校的移交工作会议,明确从2006年7月1日起,市区两级所涉移交学校纳入新的管理范畴。12月31日,市区两级有关学校教职工的行政关系、工资关系正式完成移接交工作。所涉学校人心稳定,工作正常,预示着**区的义务教育工作稳健迈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三、落实拾四项工程”,“教育公平”取得实效

根据全省统一部署,全区启动了“农村学校食宿改造”、“经济困难家庭免费就学”、“爱心营养餐”、“教师素质提升”四项工程。其中,农村学校食宿改造工程已基

本完成任务;继续落实家庭经济困难子女资助扩面工程,惠及学生5335人次,免收费用122.7175万元;同时,在以七里乡中心小学为试点的基础上,全面启动了经济困难学生的爱心营养餐工程,3443人次贫困学生享受每周三餐荤素搭配的营养餐(100元/学期),改善了学生的营养状况,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教师素质提升工程按省市统一部署落实到位,完成了全区2065名中小学教师四门省定课程的集中培训,完成了盛市级农村骨干校长和骨干教师的推荐工作。

四、加强队伍建设,健全人才保障机制

进一步完善**区学校干部梯队建设,全区以民主推荐为基础,筛选出学校中层以上领导的培养对象110人,构建了学校后备干部人才库,并举办了2期学校后备干部培训班,为优化学校干部队伍结构奠定了基矗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了优秀教育人才的培养、管理及考核。10月份,对第一轮优秀教育人才进行了全面考核,启动了第二轮优秀教育人才评选,共评出区第八届教坛新秀22人,第三届学科带头人39人,全区优秀教育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强化师德师训工作,在启动“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的同时,组织全市区小学教师继续开展以“三新一德”为重点的新一轮全员培训,逐步把继续教育的重点从学历补偿教育转到专业成长上来,努力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加强了人事工作的规范管理,根据《**区教职工聘任制实施意见》,认真做好教职工校际交流聘任工作,修订农村教师进城选调办法,对夫妻双方在**区农村中小学任教的双教工,在选调进城时给予加分倾斜,为夫妻双方在**区农村中小学任教且年龄在100周岁以上的双教工设立的“**区农村教育事业奉献奖”,以体现人文关怀、稳定农村教师队伍。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得到加强,完成了全区3000多本人事档案、全区退休教职工情况和全区教职工增资后工资卡片的整理登记。

五、强化教育教学科研,深入推进课程改革

强化教育科研,拓展教育科研阵地,倡导理论研究与行为研究同轨进行。全区教师教科研意识进一步加强,校本教研、论文质量及课题档次继续保持全市领先地位,一年来,全区有17人次在课题研究方面获二等奖以上,占全市的1/3;省级立项课题5个,占全市的1/6强;在由新星学校承办的全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展示活动中,我区共获教学设计一等奖11人次,占全市的三分之一。注重互动与交流,各类学科教育教研活动次数多、质量高,深化了教师对新课标的理解。强调引导和示范,组织了全区小学校长展示课和全区中小学、幼儿园教育学科带头人送教下乡暨新课改展示活动和全省实验学校学术年会等活动,课程改革向纵深两个层面推进。重视课改质量跟踪,组织实施了中小学部分学科的质量检测,为课改教学目标体系的完善和课改共性问题的解决寻求对策。以信息化建设为抓手,夯实课改向农村推进的硬件基矗目前,全区包括简易型在内的多媒体教室占中心小学以上的班级比在04年40%的基础上增至89%,全区全面实现光纤接入,启动了名师资源共享工程,为加快课改向农村完小推进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矗

六、加强党建和行风建设,不断增强教育系统执政能力

扎实有效的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争当时代先锋,争创教育强区为主题,认真组织了教育系统三个批次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活动。“三服务”活动贯穿始终,机关党员按要求认真开展了“访贫问苦送温暖”活动,参与“送温暖、送营养、送文化下乡”活动,并对全区37位贫困退休教师进行走访慰问,据统计,全局机关党员共走访慰问困难户103户,送慰问金8.43万元,各项慰问物资价值2万余元。结合先进性教育活动学习型机关创建,不断加强干部职工的政治学习;结合党风廉政建设和机关效能建设开展法制教育,增强法制意识,依法执政能力不断提高;强化效能建设,信访工作水平、机关服务形象得到进一步提升。

2007年工作思路

2007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和全面推进拾四项工程”建设的关键之年,能否在2007年完成省万校标准化验收,关键看今年。同时,通过近几年来全区基础设施、教仪装备建设的不断加强以及2006年教育创强的实施,**教育发展已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根据市教育局的部署并结合**自身实际,2007年,**教育总体上要从“建设”转向“管理”,并通过管理水平的提高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努力提升教育的内涵品质。

总体目标:

努力构建“和谐发展、均衡优质”的现代教育体系,高质量普及十五年义务教育,加大农村学前教育发展力度,强化标准化学校建设,进一步优化农村学校布局;切实加强学校管理和教育

人才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积极探索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新路子,全面提高办学的规范化程度,努力争创“教育无乱收费”区,力争在“构建和谐教育,推进城乡均衡,打造人文**”方面取得新成效。

事业目标:

1、学前教育:学前三年入园率达90%。

2、义务教育:小学入学率、巩固率、初中入学率、巩固率、三残儿童入学率均达100%。

3、成人教育:深入实施“万名农民素质工程”,培训人数达2142名。

4、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力争幼儿园达89%,小学达98.5%,初中达98.5%。

5、基础教育“六项工程”:

(1)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扩面工程:资助3000名中小学生,资助比例占全部学生数的9%,实现应保尽保;

(2)爱心营养餐工程:为2700名左右农村学生送营养餐,实现应送尽送;

(3)食宿改造工程:改造面积13368平方米,其中宿舍8680平方米、食堂4688平方米;

(4)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全员培训教师2200名;

(5)名师资源共享工程:力争完成优秀课堂实录30节摄制任务;

(6)万校标准化建设工程:力争按规划完成9所学校的建设任务。

主要工作:

一、实现“四个突破”,提升**教育的整体水平

(一)在“规范化办学”方面实现新突破,努力提升教育形象

牢固确立“办人民满意教育”的理念,深入、持久地开展教育的“规范化”建设。在依法保障教育投入的基础上,紧紧抓装收费”、“办班”两个关键环节,严格规范招生行为、规范办学行为、规范收费行为、规范非正常教学时间办班行为。依法加强对学校财务、基建、资金使用、大宗物品采购等工作的管理;加强信访和档案工作,将信访工作和规范学校档案管理、规范学籍管理作为提升学校管理水平的基础工作抓紧、抓实;深化教育行风建设和校(政)务公开,进一步规范教育信息公开,强化教育电子政务建设与安全管理,建立网上评审系统,进一步加大网上来信来访的查处力度,发挥群众监督的力量,促进教育管理的规范化和民主化。

(二)在“教育教学管理”方面实现新突破,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配合做好第二届衢州市名校评选工作,着力提高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水平和管理水平;深入研究教育教学规律,依托课程改革,规范课程设置;严格专任教师任课原则,确保学科专任;树立“细节决定成败”意识,细化“环节管理”,加大“过程管理”力度,规范教育教学行为,不断提高基础教育质量。

继续开展教育强镇(乡)创建活动,以创建促提高,加快各类示范学校的建设步伐,进一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城乡共享的成果。

(三)在“教学手段现代化”方面实现新突破,努力提高教育的现代化水平

以提高全区教师信息化教育装备应用能力为突破,充分发挥现代化教育教学设施的作用。将教育教学中信息技术以及各类电教设备的应用作为考核的重要指标纳入教育督导评估,以机制和制度促进全区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工作健康发展。通过实施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新新”工程(即以“新技术”推进“新课程”),使全区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优化课堂教学行为的能力有明显提高,使教育信息化真正成为**区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四)在农村的“学前教育”方面实现新突破,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坚持思路创新,体制创新,用好、用足政策,大力发展农村幼儿教育,发挥各乡镇中心幼儿园的示范作用,扩大农村幼儿园办园规模。筹建**学前教育管理中心,促进全区幼教事业的快步、健康发展;全面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强化办园资格审验制度,加强督查整改,进一步规范幼儿园的办园行为和教育教学行为;通过培训,鼓励进修,施行教师资格认定等方式,快速提高农村及民办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整体素质;通过依托社区建立社区早教活动示范基地,大力普及科学育儿知识,提高家庭教育水平;依托**教育网,创办“**幼教网”,构建覆盖面广、时代性强的**学前教育网络平台。

二、抓实八项工作,提升**教育的内涵质量

(一)加强事业发展和布局调整规划

实施**教育发展“十一五”规划。围绕“万校标准化建设”,推进新一轮布局调整,继续按照“四个集聚”的思路,进一步调整完善农村中小学布

局。重点抓好学校配套项目建设。2007年按照万校标准化建设规划和**区学校布局调整规划,重点抓好航埠镇中心小学、航埠镇河东小学、沟溪乡中心小学、石梁镇中心小学、九华乡中心小学、航埠镇初中、教工幼儿园等学校的配套建设。通过新建配套学校校舍使农村中心小学、初中学校的校舍基本达到标准化建设的要求。同时按照学校布局调整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撤并有关完孝村校加大城乡教育对口支援力度,积极探索边远山区、农村学校提升办学品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新路子。做大做强农村的中心小学,整体改善提高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

(二)抓实“四项工程”建设

扎实推进农村中小学“四项工程”建设,在2006年“两改”的基础上,继续按照“重点建设布局调整保留学校的农村乡镇初中、乡镇中心小学食堂寝室,改造、维修农村完小食堂寝室”的工作思路,抓好农村学校的食宿改造工程。进一步重视弱势群体的受教育权,关注并解决好流动人口子女、贫困家庭子女的入学问题,同时,配合市区户籍制度改革,着力做好进城务工创业人员子女的就学工作,积极探索和优化经济困难家庭学生的“资助扩面工程”和“爱心营养餐工程”的科学化操作程序,加大教育扶贫力度,努力做到不让一个适龄儿童少年因贫而失学。

抓住契机重点落实好“教师素质提升”工程,特别要落实好“教师素质提升工程”的校本培训。针对目前农村教师编制偏紧,教师培训“工学”矛盾比较突出的现实,认真分析,精心组织,确保不让一个教师漏训。同时,充分发挥教育城域网远程教育的优势,通过组建“教育博客”、建立分布式教育资源库、构建**区立体式的“名师资源库”等平台,并结合城乡教师支教活动,在区域内部广泛而又持久的实施教师素质提升工程。

(三)抓实“六大校园”创建

创建“六大校园”,是促进学校规范化办学,特色化竞争的有力抓手。在巩固2006年“平安校园”创建的基础上,通过开展“共建和谐家园”读书教育活动,切实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廉政文化进校园工作。并围绕“五大**”创建,结合贯穿“千镇连锁、万店放心”、“农村垃圾集中整治”、“环境优美村”建设等一系列工作,全面推进“生态校园”、“文明校园”、“书香校园”和“数字校园”建设,构建“环境与人”和谐发展的校园氛围。

(四)抓实新课程改革

围绕中考“改革”,明确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的地位及作用,从而进一步构建与之相适应的评价体系,引导学校建立起科学的“质量观”。根据省有关学业考试的要求,着重加强各学科如何提升初中毕业生学业方面整体性水平的研究。对照我省三个新课改“国改区”的先行做法与经验,结合实际,研讨学业考试的内容、表现形式及目标指向。落实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目标,切实降低低分率。

着手准备对三年课程改革进行阶段性总结,注重把广大教师的真实体验提练成理性认识,形成包容性较强的共识,完成30节优秀课堂实录的制作。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新课改,促进广大教师对课程改革的认识更全面,实践更到位。

(五)抓实人才队伍建设

在2006年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校长队伍和后备干部队建设。进一步完善校长管理机制通过强化校长队伍教育教学的本位意识,努力打造一支学者型的校长队伍。着力加强后备干部的培养,拓宽选人用人视野,办好后备干部培训班,发现和选拔优秀人才进入领导岗位。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实施《**区中小学名师评选管理办法》,做好柯城区首届中小学名师评选工作,以评优、评先、评名为龙头,进一步促进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抓好党员队伍建设,巩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与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配合庆祝建党85周年,开展各项有关的教育活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深入开展师德群体创优活动。推进教育人事制度改革,推进内部分配制度改革,提高教师尤其是农村教师待遇,调动教师积极性,稳定师资队伍。进一步完善中小学教师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制度,使评审条件和评审程序更加合理、科学。

(六)抓实学校安全工作

牢固“生命第一、安全第一”的管理意识,全面加强学校安全工作。着重加强学校安全工作制度的管理和防范体系的建设,研究制定出新形势、新环境下的安全工作应对体系,建立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安全监督长效机制,重视和加强学校安全员队伍的建设,实施安全工作一票否决制。不断强化广大师生的安全意识,积极推广安全工作的先进思路与好的做法。细化安全工作考核标准,加大安全工作监督力度。在全区学校中组织开展食堂分级量化管理工作和“健康教育促进学校”评比活动。

 

;

(七)抓实教育督导工作

严格依法加强教育督导工作,健全和完善教育督导制度,强化区政府的教育督导职能,充实教育督导队伍,按照“监督、检查、评估、指导”的要求,巩固教育强区创建成果,提高教育督导水平。积极发挥教育督导在推进我区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努力推动我区教育事业全面、协调、持续发展。

(八)抓实教育施政能力建设

加强机关党建工作,探索建立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长效机制。扎实做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进一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各项规定,规范领导干部从政行为。强化教育宏观管理和服务,深化教育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积极推进政务公开和政务信息化。深入开展教育宏观政策研究,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增强宏观决策和宏观调控能力。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加强机关效能建设,进一步推进学习型机关建设,进一步转变职能和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和水平。

重视发挥教育系统工会、共青团、妇委会等团体机构和民主党派的作用。切实做好档案、保密及离退休干部等工作。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研究掌握教育舆情,积极整合内部宣传资源,充分利用外部各种媒体,做好教育宣传和信息工作,努力营造有利于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

篇2:教育体育局2006年教育工作总结与2006年工作思路

2005年,在区委、区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区各乡镇的大力配合下,全区各校围绕“创建省级教育强区”,致力于教育“规范化、均衡化、信息化”三推进,扎实开展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现将有关工作简要总结如下:

一、创建省级教育强区,教育事业再上新台阶

2005年12月28日,省教育强区评估验收组在听取了区政府创建省级教育强区的自查自评报告、走访了26所各级各类学校、翻阅了大量创强台帐资料并与一线教师座谈之后,一致认定**区达到了省级教育强区的标准,通过了创建省级教育强区的自查自评报告中24条达标、1条基本达标的自评结果。

区委、区政府将创建省级教育强区工作列为2005年全区十大为民办实事工程之一。2005年3月9日,区委、区政府召开了创建省教育强区工作动员大会,全面部署了创建省教育强区的目标任务、工作责任、保障措施和方法步骤。区政府与各乡镇政府、部门签定了《**区创建教育强区工作责任书》,全面落实建设任务,制定出台了《中国共产党衢州市**区委、衢州市**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教育发展争创省教育强区工作的实施意见》、《**区创建省教育强区工作实施方案》、《衢州市**区2005—2007年幼儿教育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等有关文件。

全区以创建教育强区为契机,努力推进教育事业新发展。在各级政府和全区学校的共同努力下,2005年,全区新增省级教育强乡3个(石室乡、沟溪乡、七里乡)。通过“创强”,全区中小学基础设施建设得以全面加强。全区先后投入“创强”基建经费2147万元,其中新建教学综合楼11801平方米,投资1338万元;完成改食堂工程6926平方米,投资400万元;完成改宿舍工程8612平方米,投入275万元;破旧房改造,包括学校操尝道路维修和墙面粉刷等投入134万元;学校教学装备配置得以优化。区、乡(镇)先后筹措资金560多万,专门用于教学仪器、各类教学器材及图书配备,使我区各中小学的教学仪器,音、体、美、劳、卫生器材,图书配备达到或超过国家或省定标准。各乡(镇)中心小学以上学校在全市率先完成了“校园网、多媒体教学设备、校园电视播放、校园音响”四大系统的装备建设;各类教育得以协调发展。通过“创强”,全区成人教育与学前教育快速成长,全区新增农村等级幼儿园7所。石梁镇、石室乡、姜家山乡等3个乡镇通过省一级成人文化技术学校评估,航埠镇、黄家乡、花园乡、九华乡、姜家山乡、万田乡、华墅乡、七里乡、沟溪乡通过省二级成校评估。

二、理顺市区教育管理体制,实现平稳过渡

2005年,市委、市政府决定对市、区学校实施调整,理顺办学体制。为确保“理顺”工作顺利进行,维护稳定大局,我局一是抓调研,认真研究了“理顺”工作的可行性、实施方案、进度安排、以及可能出现的调整后的学校布局问题和在职教师、退休教师的稳定问题,并提出了合理化建议,为最大程度的保障教师的合理权益作了积极的努力;二是抓配合,《中国共产党衢州市委衢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理顺市、区有关管理体制的意见》(衢委发[2004]56号)文件出台后,引起了一定的波动,特别是石梁片区的60多个行政村联合盖印上访,要求保留石梁中学高中部,造成极大影响,针对以上情况,局党委、班子成员以大局为重,召开专题会议并多次下校走访、宣传政策,在学校领导班子的配合下,较好的解决了矛盾;三是抓稳定,对于划入学校,重在班子稳定、待遇稳定、人心稳定。同时,认真研究落实兴华中学、石梁中学两校高中教师的过渡方案。强调一切以学生利益为重,明确要求广大教职员工不得发表不利于稳定的言论,尽最大努力保证过渡期间兴华中学、石梁中学两校高中学生的教育权益不受损。

2005年6月29日晚,市区两级教育行政部门受两级政府委托,召开了涉及“理顺”学校的移交工作会议,明确从2005年7月1日起,市区两级所涉移交学校纳入新的管理范畴。12月31日,市区两级有关学校教职工的行政关系、工资关系正式完成移接交工作。所涉学校人心稳定,工作正常,预示着**区的义务教育工作稳健迈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三、落实拾四项工程”,“教育公平”取得实效

根据全省统一部署,全区启动了“农村学校食宿改造”、“经济困难家庭免费就学”、“爱心营养餐”、“教师素质提升”四项工程。其中,农村学校食宿改造工程已基本完成任务;继续落实家庭经济困难子女资助扩面工程,惠及学生5335人次,免收费用122.7175万元;同时,在以七里乡中心小学为试点的基础上,全面启动了经济困难学生的爱心营养餐工程,3443人次贫困学生享受每周三餐荤素搭配的营养餐(100元/学期),改善了学生的营养状况,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教师素质提升工程按省市统一部署落实到位,完成了全区2065名中小学教师四门省定课程的集中培训,完成了盛市级农村骨干校长和骨干教师的推荐工作。

000名中小学生,资助比例占全部学生数的9%,实现应保尽保;

(2)爱心营养餐工程:为2700名左右农村学生送营养餐,实现应送尽送;

(3)食宿改造工程:改造面积13368平方米,其中宿舍8680平方米、食堂4688平方米;

(4)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全员培训教师2200名;

(5)名师资源共享工程:力争完成优秀课堂实录30节摄制任务;

(6)万校标准化建设工程:力争按规划完成9所学校的建设任务。

主要工作:

一、实现“四个突破”,提升**教育的整体水平

(一)在“规范化办学”方面实现新突破,努力提升教育形象

牢固确立“办人民满意教育”的理念,深入、持久地开展教育的“规范化”建设。在依法保障教育投入的基础上,紧紧抓装收费”、“办班”两个关键环节,严格规范招生行为、规范办学行为、规范收费行为、规范非正常教学时间办班行为。依法加强对学校财务、基建、资金使用、大宗物品采购等工作的管理;加强信访和档案工作,将信访工作和规范学校档案管理、规范学籍管理作为提升学校管理水平的基础工作抓紧、抓实;深化教育行风建设和校(政)务公开,进一步规范教育信息公开,强化教育电子政务建设与安全管理,建立网上评审系统,进一步加大网上来信来访的查处力度,发挥群众监督的力量,促进教育管理的规范化和民主化。

(二)在“教育教学管理”方面实现新突破,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配合做好第二届衢州市名校评选工作,着力提高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水平和管理水平;深入研究教育教学规律,依托课程改革,规范课程设置;严格专任教师任课原则,确保学科专任;树立“细节决定成败”意识,细化“环节管理”,加大“过程管理”力度,规范教育教学行为,不断提高基础教育质量。

继续开展教育强镇(乡)创建活动,以创建促提高,加快各类示范学校的建设步伐,进一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城乡共享的成果。

(三)在“教学手段现代化”方面实现新突破,努力提高教育的现代化水平

以提高全区教师信息化教育装备应用能力为突破,充分发挥现代化教育教学设施的作用。将教育教学中信息技术以及各类电教设备的应用作为考核的重要指标纳入教育督导评估,以机制和制度促进全区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工作健康发展。通过实施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新新”工程(即以“新技术”推进“新课程”),使全区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优化课堂教学行为的能力有明显提高,使教育信息化真正成为**区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四)在农村的“学前教育”方面实现新突破,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坚持思路创新,体制创新,用好、用足政策,大力发展农村幼儿教育,发挥各乡镇中心幼儿园的示范作用,扩大农村幼儿园办园规模。筹建**学前教育管理中心,促进全区幼教事业的快步、健康发展;全面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强化办园资格审验制度,加强督查整改,进一步规范幼儿园的办园行为和教育教学行为;通过培训,鼓励进修,施行教师资格认定等方式,快速提高农村及民办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整体素质;通过依托社区建立社区早教活动示范基地,大力普及科学育儿知识,提高家庭教育水平;依托**教育网,创办“**幼教网”,构建覆盖面广、时代性强的**学前教育网络平台。

二、抓实八项工作,提升**教育的内涵质量

(一)加强事业发展和布局调整规划

实施**教育发展“十一五”规划。围绕“万校标准化建设”,推进新一轮布局调整,继续按照“四个集聚”的思路,进一步调整完善农村中小学布局。重点抓好学校配套项目建设。2006年按照万校标准化建设规划和**区学校布局调整规划,重点抓好航埠镇中心小学、航埠镇河东小学、沟溪乡中心小学、石梁镇中心小学、九华乡中心小学、航埠镇初中、教工幼儿园等学校的配套建设。通过新建配套学校校舍使农村中心小学、初中学校的校舍基本达到标准化建设的要求。同时按照学校布局调整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撤并有关完孝村校加大城乡教育对口支援力度,积极探索边远山区、农村学校提升办学品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新路子。做大做强农村的中心小学,整体改善提高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

(二)抓实“四项工程”建设

扎实推进农村中小学“四项工程”建设,在2005年“两改”的基础上,继续按照“重点建设布局调整保留学校的农村乡镇初中、乡镇中心小学食堂寝室,改造、维修农村完小食堂寝室”的工作思路,抓好农村学校的食宿改造工程。进一步重视弱势群体的受教育权,关注并解决好流动人口子女、贫困家庭子女的入学问题,同时,配合市区户籍制度改革,着力做好进城

务工创业人员子女的就学工作,积极探索和优化经济困难家庭学生的“资助扩面工程”和“爱心营养餐工程”的科学化操作程序,加大教育扶贫力度,努力做到不让一个适龄儿童少年因贫而失学。

抓住契机重点落实好“教师素质提升”工程,特别要落实好“教师素质提升工程”的校本培训。针对目前农村教师编制偏紧,教师培训“工学”矛盾比较突出的现实,认真分析,精心组织,确保不让一个教师漏训。同时,充分发挥教育城域网远程教育的优势,通过组建“教育博客”、建立分布式教育资源库、构建**区立体式的“名师资源库”等平台,并结合城乡教师支教活动,在区域内部广泛而又持久的实施教师素质提升工程。

(三)抓实“六大校园”创建

创建“六大校园”,是促进学校规范化办学,特色化竞争的有力抓手。在巩固2005年“平安校园”创建的基础上,通过开展“共建和谐家园”读书教育活动,切实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廉政文化进校园工作。并围绕“五大**”创建,结合贯穿“千镇连锁、万店放心”、“农村垃圾集中整治”、“环境优美村”建设等一系列工作,全面推进“生态校园”、“文明校园”、“书香校园”和“数字校园”建设,构建“环境与人”和谐发展的校园氛围。

(四)抓实新课程改革

围绕中考“改革”,明确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的地位及作用,从而进一步构建与之相适应的评价体系,引导学校建立起科学的“质量观”。根据省有关学业考试的要求,着重加强各学科如何提升初中毕业生学业方面整体性水平的研究。对照我省三个新课改“国改区”的先行做法与经验,结合实际,研讨学业考试的内容、表现形式及目标指向。落实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目标,切实降低低分率。

着手准备对三年课程改革进行阶段性总结,注重把广大教师的真实体验提练成理性认识,形成包容性较强的共识,完成30节优秀课堂实录的制作。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新课改,促进广大教师对课程改革的认识更全面,实践更到位。

(五)抓实人才队伍建设

在2005年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校长队伍和后备干部队建设。进一步完善校长管理机制通过强化校长队伍教育教学的本位意识,努力打造一支学者型的校长队伍。着力加强后备干部的培养,拓宽选人用人视野,办好后备干部培训班,发现和选拔优秀人才进入领导岗位。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实施《**区中小学名师评选管理办法》,做好柯城区首届中小学名师评选工作,以评优、评先、评名为龙头,进一步促进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抓好党员队伍建设,巩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与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配合庆祝建党85周年,开展各项有关的教育活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深入开展师德群体创优活动。推进教育人事制度改革,推进内部分配制度改革,提高教师尤其是农村教师待遇,调动教师积极性,稳定师资队伍。进一步完善中小学教师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制度,使评审条件和评审程序更加合理、科学。

(六)抓实学校安全工作

牢固“生命第一、安全第一”的管理意识,全面加强学校安全工作。着重加强学校安全工作制度的管理和防范体系的建设,研究制定出新形势、新环境下的安全工作应对体系,建立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安全监督长效机制,重视和加强学校安全员队伍的建设,实施安全工作一票否决制。不断强化广大师生的安全意识,积极推广安全工作的先进思路与好的做法。细化安全工作考核标准,加大安全工作监督力度。在全区学校中组织开展食堂分级量化管理工作和“健康教育促进学校”评比活动。

(七)抓实教育督导工作

严格依法加强教育督导工作,健全和完善教育督导制度,强化区政府的教育督导职能,充实教育督导队伍,按照“监督、检查、评估、指导”的要求,巩固教育强区创建成果,提高教育督导水平。积极发挥教育督导在推进我区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努力推动我区教育事业全面、协调、持续发展。

(八)抓实教育施政能力建设

加强机关党建工作,探索建立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长效机制。扎实做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进一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各项规定,规范领导干部从政行为。强化教育宏观管理和服务,深化教育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积极推进政务公开和政务信息化。深入开展教育宏观政策研究,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增强宏观决策和宏观调控能力。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加强机关效能建设,进一步推进学习型机关建设,进一步转变职能和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和水平。

篇3:教育体育局2006年教育工作总结与2006年工作思路

公布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结果, 针对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存在的问题, 提出进一步改善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对策, 举办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总结暨论文报告会议。加强学生营养改善工作, 研究制定城市学生营养改善指导意见, 组织开展全国学生营养知识网上有奖问答活动。大力推动《中小学生近视眼防控工作方案》的落实, 召开全国中小学生近视眼防控工作经验交流会议。推进学校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 制定印发大学生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组织开展中小学控烟宣传教育活动和“世界艾滋病日”主题宣传活动。加强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 认真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与预警工作, 继续组织实施中西部地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专项培训工作, 开展学校食品卫生安全专项检查。加强学校卫生队伍建设, 制定印发《加强高校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意见》, 举办高校卫生保健人员院前急救培训班, 举办地市级教育行政部门卫生管理人员培训班。继续推动学校生活卫生设施改善工作, 制定印发《农村寄宿制学校生活卫生设施建设与管理指导意见》。

篇4:2006年信息产业工作思路

督促各部门工作,抓好政务公开

办公厅是信息产业部负责日常行政工作和协调、服务各司局的单位。首先会加强对部里2006年重点任务的分解督办,将整个信息产业部今年的17项工作重点归纳为12个方面,分配和督促各个司局完成今年的各项工作。由于2005年中办、国办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行政务公开的意见》,信息产业部的政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也设在了办公厅,所以,办公厅今年另外一项工作重点是持续抓政务公开的工作。今年,办公厅将健全政务公开工作制度;拟制定《信息产业部政务公开内容目录》;拟制定《信息产业部政务公开暂行办法》;继续改进政府网站的栏目设置、信息数量及更新周期、行业特色、公众互动、在线办公等项目。

新闻宣传和展览工作一直是办公厅的工作重点。今年,信息产业部单独以部名义主办的全国性展览会有1个,参与主办的有11个,作为指导或支持单位的有4个,如:中国国际通信设备及技术展览会、中国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上海国际工业博览会等。而今年部里最重要的展览工作是组织参与并协助香港筹备世界电信展。

综合规划司司长王建章

做好信息产业“十一五”规划

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年,所以综合规划司也将在今年做好“十一五”行业规划和专项规划的编制。综合规划司司长王建章说,今年综合规划司将完成信息产业“十一五”行业规划的修改和报批发布,组织全行业开展“十一五”规划宣贯。

另外,综合规划司今年还有5项重点专项工作,包括: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和特色园区的建设,依托基地、园区建设,进一步优化国内产业布局。年内完成首批国家产业基地的滚动调整工作;深入推进数字电视产业相关工作,配合推动接收终端设备、机卡分离标准出台,并做好标准后续产业化推进工作;完成第三代移动通信二期工程的前期组织,力争年内启动;不断提高第三代移动通信的商用化能力;配合部内司局做好2006年度集成电路产业研究开发专项资金指南的制定及项目的评审工作。

“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工作也属于规划司的工作范畴。王建章说,今年规划司要积极参与各种形式的国际合作和交流,继续深入开展大湄公河次区域、上合组织的各项工作,为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创造条件。做好行业利用外资的工作,引导外资投向集成电路、软件、基础元器件、设备仪器和关键材料等核心基础产业,提高外资利用水平和质量。

政策法规司副司长郭福华

两法两条例,建立法规制定思路

政策法规司是信息产业部研究制定政策法规的部门单位,副司长郭福华介绍了今年政策法规司的工作重点。由于2005年政策法规司研究提出了《电子信息产业法制建设指导意见》,为电子信息产业法制建设提出了较为科学的立法设想,并推出了以两法两条例为架构的制定思路,即《信息产业促进法》、《信息化法》、《软件产业与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条例》和《信息技术应用促进条例》,今年政法司的工作重点也将围绕这两法两条例的研究、提出、制定工作展开。郭福华说,政策法规司今年要做好《软件与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条例》起草审查、指导督促和修改完善工作,组织做好相关专题研究和论证工作,做好《软件与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条例》起草审查、指导督促和修改完善工作,组织做好相关专题研究和论证工作;而对于《信息技术应用促进条例》,重点要做好立项研究和可行性研究,在条件成熟时上报国务院法制办,争取列入国务院2007年立法计划。

除了政策法规的制定工作外,加强对信息产业创新能力建设的研究也是政法司的今年工作重点。由于“自主创新”对于信息产业全行业来说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今年政法司将对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地区等地区进行深入调研,研究为产业创新能力建设创造良好的政策与法制环境。郭福华说,政法司要多听取地区企业的意见,以典型企业、跨国公司等作为重点,调研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机制和创新环境,摸清创新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和需要解决的政策法规问题。

科学技术司副司长韩俊

围绕自主创新

“技术创新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今年信息产业工作中的重中之重,科学技术司的工作更是如此。科技司副司长韩俊说,今年科技司将制定和落实支持自主创新的政策,为信息产业技术创新创造环境、提供指导。

今年科技司将集中力量突破核心和关键技术,支持数字电视、半导体照明、汽车计算平台、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开发应用配套集成电路的研发;引导更多社会资金,加大对以Linux为代表的开放源代码软件的开发和应用;支持新型显示器件的研发和产业化;推动下一代网络、宽带无线移动通信、家庭网络、智能终端、信息技术应用与数字内容等领域技术突破。

为了加快实施标准战略,支撑产业自主创新和发展,配合“电子强国”战略,科技司今年还将支持地方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重点推进粤、港、澳三地快速通关的RFID标准研究和应用。加快推进珠三角音视频产业开发、湖北武汉二维条码产业开发和安徽合肥中文语音识别产业开发与标准研究、制定和应用有机结合、互动发展的试点。

另外,配合一些法案和条例的实施工作,科技司还将配合《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管理办法》的颁布实施,加快电子产品安全、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电子信息产品关键环保材料、电子信息产业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电子信息产品清洁生产等标准体系的研究,以及相关标准的制定。积极参与《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的立法工作,加快推进信息产业知识产权的保护、应用、预警和服务工作。继续推进软件正版化工作,今年的重点是要大力推进企业(包括国有、外商外资、民营企业)的软件正版化工作。

经济体制改革与经济运行司司长周子学

扩大经济调节手段争取国家扶植

经济运行司每年会负责统计我国信息产业各项工作情况。2006年,我国信息产业的调控目标为:工业增加值:11000亿元,同比增长22.17%;销售收入:46600亿元,同比增长21.32%;利税:1850亿元,同比增长6.2%;与国家增长15%的目标一致,不断改善贸易结构。

在这样的调控目标下,今年经运司的工作重点是建立统计法规执行检查制度,健全经济运行统计分析网络系统,提高行业统计分析水平,完善软件统计体系,以游戏软件为突破口,形成软件产品和信息服务的综合统计体系,做好电子信息产品加工贸易单耗标准的制定工作。经运司司长周子学还说,今年,经运司将扩大经济调节手段,加强国家政策扶持。具体说来,经运司将加强与有关部门研究协商,推动国家扩大出口退税率17%的产品范围;研究提出电子信息产业税制改革的建议方案,争取增值税转型率先在产业试点;对大企业研发给予重点扶持,争取国家财政设立专项扶持资金。

电子信息产品管理司副司长肖华

加强产品管理

作为和终端产品关系最为密切的产品司,在2006年的工作中,会继续去年产品司在软件和集成电路行业的推进工作。产品司副司长肖华说,今年,产品司将积极推动《软件产业与集成电路产业促进条例》、《信息技术应用促进条例》的起草工作;进一步完善支持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的有关政策;研究出台《关于支持电子基础产品发展的政策建议》;推进软件正版化工作和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研究拟订有关信息技术产品的政府采购、反信息技术垄断、信息安全产品测评和审定等管理办法,推进《税控收款机产品序列号管理办法》和《电子游戏机产品管理办法》的制定和颁布实施。

而在一些具体的领域,产品司还将推行产用结合,推动信息化重大工程建设。这其中包括:继续支持和推进城市应急联动与社会综合服务系统建设;推进金卡配套产品的研发与产业化,推动IC卡的广泛应用,积极推进电子标签应用示范工程建设;组织好第二代居民身份证芯片模块和读写机具的研发、产业化和应用推广;配合国家税务总局做好“金税三期”的实施工作,做好税控收款机生产企业的资质认定、监管以及产品序列号的分配和管理工作。

无线电管理局副局长谢飞波

加强管理监督

无线电管理局副局长谢飞波说,今年无线电管理局的工作主要集中在下面几个方面:加快无线电管理法制建设,积极推动《无线电管理条例》的修订出台;加强频率和卫星轨道资源的统一规划、合理利用和科学管理,积极进行超宽带(UWB)、宽带无线接入等新技术、新业务频率规划工作;加强无线电技术设施建设,加强无线电监测,维护好空中电波秩序;加强对对讲机、业余电台的管理工作力度;开展水上无线电业务专项整顿,保障重点无线电业务使用安全;加强频率占用费的管理力度等。

人事司副司长王耀光

做好职业培训

由于我国信息产业发展迅速,人才缺口严重,人才出现“断层”、供需不对口的现象,人事司今年将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职业技术教育培训工作。人事司副司长王耀光说,今年,人事司将继续会同教育部、劳动保障部、国防科工委、交通部、卫生部,积极组织实施职业院校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工程(教职成[2003]5号);会同教育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学技术部、人事部、劳动保障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外国专家局,认真落实关于加快软件人才培养的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教高[2003]10号);积极配合劳动保障部组织实施的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工程,努力加大电子信息产业高技能人才培训项目的实施力度(劳社部发[2003]26号);密切配合人事部组织实施的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大力开展信息技术领域的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国人部发[2005]73号)等人才认证工作。

信息化推进司司长陈伟

信息化建设新农村

今年,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五次会议通过了《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2006-2020》,信息化推进司今年的工作还是集中在信息化发展基础、农村信息化、企业信息化和城市社区信息化的推进工作上。

篇5:教育体育局2006年教育工作总结与2006年工作思路

2006年工作总结

2006年,局组宣科本着务实、求真、创新的工作作风,严格贯彻执行市教育主管部门和区委区政府党建、宣传工作要求,落实区教育局《2006年组织宣传工作意见》,紧紧围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这条主线以及全区教育改革发展大局,抓住组织工作的重

点、难点、热点问题,以党建为抓手,以宣传为辅助,不断加强领导班子、干部队伍、人才队伍和基层组织建设,为建设文明、和谐、均衡发展的庐阳教育,实现实现我区教育改革快速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2006年组宣科工作突出三大亮点:

一、“五个加大”推进两支队伍建设

1、加大干部培训力度。严格落实市教育局师培处干部培训计划,制定《庐阳区教育局“十一五”干训计划》,积极组织干部参加各级各类的培训,提高干部的自身修养及管理水平。今年5月和11月,分别组织24名中小学校长参加了2006年小学校长提高培训和中小学校长岗位培训。8月下旬举办了庐阳区教育系统第四期校园级干部培训班。

2、加大“两支队伍”建设力度。06年组宣科按照局党委要求,积极抓好干部队伍建设,对拟提拔的中层干部进行了民意推荐测评及考核,并根据实际考核情况,提拔任用了21位校级干部。同时做好后备干部的培养和锻炼,积极做好人才梯队的建设,为我区基础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储备。积极组织区教育系统优秀人才参加“合肥市第五届专业技术拔尖人才”选拔,我区共有5名同志被评“合肥市第五届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人才的岗位辐射作用。

3、加大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力度。加大干部交流力度,从老城区学校选派10名优秀副校级和中层干部,到杏花上划8所学校担任校级干部,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4、加大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力度。认真贯彻落实《干部任用条例》,增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透明度,增强依靠制度选人用人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开展干部任前谈话,促进干部队伍健康发展。

5、加大基层党支部建设。4月下旬举办了“庐阳区教育系统第二届党支部书记培训班”。对杏花八所学校进行了党支部改选,健全上划学校基层党组织建设,提高党的基层组织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推荐淮三小唐永龙书记参加区第七届书记讲党课决赛获得特等奖。

二、认真做好新形势下的老干部工作

2006年局党委高度重视老干部工作,在老干部工作管理中以为老干部作好服务为宗旨,以老干部满意不满意为工作标准,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到老干部中去,紧紧抓住落实老干部政治、生活待遇这条主线,着力解决老干部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探索老干部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爱护老干部的价值资源,我们争取做到以高度的责任感,以爱心、诚心、虚心、耐心去面对每一位老干部,扎实做好老干部工作。制定了“领导干部联系老干部制度”。在政治待遇上,为老干部征订了报刊杂志,组织部分老干部代表参加市委组织部、市老干局举办的“合肥形式报告会”,听取市委副秘书长汪德满同志分析当前经济发展形式;组织离休老干部观看“长征胜利70周年”电影展,举办离退休同志文艺汇演。在生活待遇上,为老干部征订《老年保健知识集萃》;组织老干部定期体检;每逢佳节单位领导组织相关同志上门慰问离退休老同志,使他们在晚年期间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乐。

三、教育宣传成效显著

2006年教育宣传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充分利用省市各家宣传媒体、庐阳教育信息网及《庐阳教育》,进一步加强教育宣传工作,全面、准确、及时地宣传教育工作的方针政策、工作思路和重大部署,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教育的良好氛围,促进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组织策划了区教育系统整治“四乱”活动、“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策划出台了《庐阳区教育局“关爱教师,创建和谐校园“活动实施意见》,配合各科室做好相关活动的宣传报道,使庐阳教育宣传做到“报纸有文字、广播有声音、电视有图像”,扩大了庐阳教育的社会影响力。同时注意加强通讯员队伍建设,举办了庐阳区首届通讯员培训班。

2007年工作思路

2007年,组宣科将继续沿承2006年的工作宗旨,充分发挥组宣科的职能作用,增强服务意识,继续加强组干工作的严谨性和专业化,进一步发挥教育宣传的舆论堡垒作用,为全区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力量。

2007年组织工作总体目标:以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思想政治建设为根本,全面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加强两支队伍建设,规范党员管理,力争全年工作实现“一个促进、两个到位、三个创新”:

一、通过创建和谐校园,促进干部

队伍素质整体提升

以庐阳区教育局“关爱教师,创建和谐校园”活动为切入口,引导各校(园)领导立足本职岗位,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提高学校(园)管理的人文性和艺术性,实现干部队伍素质的整体提升。作为服务职能部门,组宣科将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关心校园级干部的身心健康,定期到校园通过谈心、访谈等形式,同时借助“民主生活会”、“

民主测评”、“优秀管理者评估”的机制,帮助校(园)级干部进一步完善工作方法,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努力做到“用程序选拔干部,用制度管理干部,用培训提高干部,用实绩评价干部,用温暖关心干部”。

二、管理到位、服务到位,为干部队伍创设和谐工作氛围

1、以加强效能建设为目标,充分发挥组宣科职能作用,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坚持“热情、耐心、不推诿”的工作原则,全面关心干部的思想、工作和生活,为他们的成长进步创造条件,并充分调动各方面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做到服务到位。

2、“以领导班子好为关键,以党员队伍好为基础,以工作机制好为动力,以发展业绩好为重点,以群众反映好为目的”作为统揽基层党建工作的总抓手,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更好地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严把新党员入口关,加强审阅材料的严谨性,做到管理到位。

三、创新工作机制,不断增强组宣工作生机和活力

1、创新后备干部的培养、调研工作。以干部任用条例为依据,以德、能、勤、绩为标尺,以年轻化、专业化、革命化为准则,做好后备干部培养和调研。在局党委的指导下,科室相关同志下到校园接触、了解中层干部和下派挂职的同志,发现人才,选拔人才,为能干事、想干事、干好事的人才提供施展个人才华的舞台。

2、创新校园级干部培训工作。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是提高校(园)级干部执行政策、方针、路线的重要渠道,07年将按照与时俱进的原则,创新培训形式,慎选培训内容,合理安排培训时间,健全培训管理制度,做到学与用、知与行、说与做的统一,充分发挥校园政治学习的主阵地作用,进一步开展“书记讲党课”宣传教育工作,是培训工作做到深度化和广度化,达到提高校园级干部整体素质的目的。

3、创新干部队伍交流机制。加大干部交流工作宣传教育,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做好干部交流的前期辅助工作,通过交流进一步提高领导干部在管理中的应变能力、大局意识和纪律观念,同时积极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

2007年宣传工作将围绕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心任务。紧紧抓住教育均衡发展、新课程改革、教育科研、学校管理、校园文化、队伍建设等重点工作,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唱响主弦律,打好主动仗,创新思路,突出特色,深入挖掘,及时宣传推介工作中的新举措、新经验、新亮点,进一步加大对优秀教师、德育标兵等先进人物典型事迹的挖掘推介力度,弘扬高尚师德,树立良好形象,引导全系统干部教师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贯彻和落实区教育局党委的各项工作任务上来,大力宣传我区教育战线上的先进典型和成功经验,客观展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成就,努力营造关心教育、支持教育、发展教育的良好氛围。积极建设德才兼备、富有敬业精神、创新精神的通讯员和信息员队伍,加强宣传制度管理,明确激励奖惩机制,继续加大外宣工作力度,办好《庐阳教育》,推动我区教育工作再上新台阶,实现新突破。

篇6:2006年教育局党建工作总结

上一篇:中国女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现状与对策研究下一篇:英语介词的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