辍学生辍学情况调查报告

2024-08-20

辍学生辍学情况调查报告(精选8篇)

篇1:辍学生辍学情况调查报告

中学生辍学问题的调查报告

——家庭教育对农村中学辍学学生的影响及其对策的研究

随着教育法的初步普及,我们在中学教育阶段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我们不能不看到,农村也包含社区的,中学生中途辍学的现象仍然十分严重。我们从家庭、学校、社会和学生自身等几方面分析探索蕴含在辍学现象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有的放矢,固执利导,并提出解决中学生辍学问题的建议和对策,十分重要。

一、农村(社区)中学生辍学的原因分析

1、家庭因素

农村家庭特定的生产生活的大环境影响透明化。一家有事全村皆知,是造成学生辍学的重要原因。城镇社区,虽然生产生活的环境比较封闭,但是面对下岗职工的生活窘境,也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子女处境低下,心态脆弱,一遇风浪就放弃学业,中途辍学。目前,我国农村的大部分地区,生产方式仍以家庭为单位的手工劳动为主。到了农忙季节,急需人手,中学生正处在读书与务农两者间的年龄区段,条件稍好些的鼓励孩子读书,条件稍差些的扯孩子后腿,回家种地。即使住在城镇社区的职工,也是下岗容易就业难,各自家庭微薄的收入难以抵挡正在飞速上涨的物价需求,他们和农村一样,无法回避生活困窘的挑战。在他们的眼里,对知识、科技、文化的内在需求不高,接受良好教育的动力不足,因此他们认为“孩子读书不读书一样,上学不如挣钱实惠。”“孩子学得好与不好一样,即使家里砸锅卖铁,孩子辛辛苦苦念完了大学,可是找工作更是不容易。那已不是砸锅卖铁的事了,难啊!”

在相对不太富裕的农村环境中,邻里关系的交往格外重要。农村家庭的孩子一般也有群体交流的生活习惯,从众心理特别强。当一个村子里出现一个或几个不愿上学的孩子的时候,这种不良现象就会影响一群孩子,尤其是看到同班的同伴进城打工的过年回家,一个个的都很时尚,很体面,大包小兜的净是奇贵珍物,上些学生,也包括学生的家长,但更无法安心自己的学业。坐在枯燥的教室里,上课读书的心态产生动摇,暗中便被金钱至上的社会风气所征服,甚至先后就随其打工的同乡同伴辍学下海捞钱去了!

农村家庭陈旧落后的教育法制观念是造成农村孩子辍学的思想根源。(当然也包括那些下岗职工),在教育观念上,许多家长素质低下,多有“恨铁不成钢”“棒打出孝子”的思想;在教育方式上简单粗暴,说打即揍,常常会令孩子自尊心受挫。当孩子身心受到极大的伤害时,孩子的第一选择就是“书,不念了!”最后导致辍学;甚至个别家长就盼着孩子说个“不念”二字,这样可以解脱家长智力投资的负担,又能弄到好处。不但不需为孩子承担巨额学资,反倒可以多一个为家庭创收的成员。何乐而不为呢!

农村也包括社区家族观念强烈,“重男轻女,财丁两旺”的风气在农村依然普遍存在,根深蒂固。在男孩、女孩之间,仍是男孩优先,女孩次之,供孩子读书也是男孩优先,女孩靠后。男孩子学好了自家受益,女孩子学好了人家受益。这样的观念最终导致一个个女孩失学的悲剧在农村,在社区不断上演。究其根本,农村和一些社区的家庭守旧落后的思想观念。倒是造成这些孩子辍学的思想根源。

另外,一引动家庭经常易主的,父母离异的子女,因孩子直接生活在无人呵护的不良家庭环境中,其孩子的身心常常受到家庭暴力的冲击,随时处在惊恐不安的家庭**状态,便孩子常常“是人在课堂,心在家”,无法让孩子进入学习状态,久而久之,致使这样的孩子学业欠帐,心灵受伤,无奈辍学,也是一个根本原因。

2、学校因素

由于学校的教育模式,离不开本系统的成绩至上的价值取向,应试教育贯穿始终。素质教育说有实无。教育的重心不可避免地偏向于好学生,致使学习的学生得不到关注。家庭条件较差的学生得不到应有的关爱,而一度成为辍学在即的“后备军”。

课程的设置,全国一刀切。农村课程与城市课程没有区别,或者说“城市课程”占领了“农村课程”市场,长期处于以城市代替农村的课程导向,致使教育课程内容“过难、过繁、过深、过多”的现象发生,使农村中学的每一个学生整天整天地埋没在汪洋学海之中,偏离了寓教于乐的农村学生发展的基础,致使一些学生把自己的学业当作苦役,而最终厌弃学业,最后走上放弃学业的辍学之路。

提高教师素质,改进课堂教学效果,这对于抑制学生辍学,也会起到“从源头做起”的有效举措。让老师的普照全班每个学生的求知心灵。特别是家庭环境较差、个人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更要给予关爱,不但要阳光普照,还要细雨润梧桐,让每一个学生都在同样的教育环境中受到同等的关爱。从根本上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控制学生辍学的欲望,使全体学生都能健康活泼地在宽松有序的班级学习环境中茁

壮成长。从这个角度出发,一个会做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善于协调各学科任课老师在转化学生思想工作中的一致性,适时提高教师专业技能,降低、缓解学生辍学的比率,是我们第一个班主任的主攻目标。

农村地区由于自然环境、交通状况、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办学条件一般较差,在生源分布面广,校车接送学生上学放学的过程中,费用较高,一般家庭有些难以招架,加上每日一餐,其学生的学业费用支付有些家庭昌十分困难的,如果政府部门能对此有些相应的补救措施,必然会增强学校对学生特别是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的吸引力,从而降低学生辍学的发生比率。当然也可加大社会宣传,让社会有识之士,为学业有困难的学生奉献爱心,慷慨解囊,支助家庭条件差但学习兴趣浓的学生度过难关,完成学业。从而堵住学生因经济问题而辍学的滋生渠道。

3、社会原因

“新读书无用论”悄然抬头,“念得起大学就不起业。”思潮席卷大地。困惑着每一个学生家长的梦想与追求,由于农村传统观念的影响,供孩子是为让孩子跳出农家大门的唯一出路,花钱送子女求学,图的就是子女大学毕业后是否被安排一个好工作。但随着国家政策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政府实行读大学的自己掏腰包,毕业分配亦是自己的梦自己圆。可这自主择业的制度却给广大学生家长带来了不小的困惑。也与人们传统的读书观产生冲突,新的读书无用论的思想在农村或社区重新滋生漫延。一些贫困农民和下岗职工“读书无用论”“文盲无害论”“一切向钱看”等错误观念象“流感”一样

在漫延。这种认识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传递给了那引动“学而无趣”的坐在教室里“受罪”的孩子们,两代人逐步达成共识,与其读书受罪,不如早些打工挣钱。最后使学生走上辍学的道路。

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社会劳动力市场管理的混乱,造成了“童工”遍地,学生辍学现象频频发生的不良社会环境,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外出打工挣钱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在农村中学,一些成绩较差,升学无望的学生,因受“读书无用论“的影响,失去了学习的信心,从而为弃学而去的孩子提供了一个较为理想的落脚点,许多学生就是在这急功近利的社会环境里,走上了辍学做童工挣钱的道路。

学生自身不成熟及其厌学和逆反心理是造成学生辍学的主要心理因素,现在社会及家长仍然都把主要的教育目标和淘汰方式倾注在课业成绩上,成绩差的学生每次试后都要面对“这次考得怎么样啊?”“考第几名啊?”的痛苦对答中,致使学生饱受学业失败之苦。成绩排队,奖优罚劣,学生脸上没面子,一个幼小的心灵深受其害,从而导致这些学生对学业没有信心,对课堂没有兴趣,对老师没有感觉。由此形成一个恶性的循环,一个难以解开的死链。然后从厌学开始,先是缺课,然后逃学,逐步向辍学靠拢的普遍规律。这些人追求自由,反对来自家庭、学校、班级对他们的思想束缚,甚至将辍学当作对学校、对老师、对家长的一种报复,有时还会沾沾自喜,自以为胜利的感觉。究其原因,还是社会在学生成长中,学习成绩的高低是决定优等生还是差等生的唯一评价依据,而不是学生有哪些优点,哪

些特长,善长什么,有什么能力,不是关心他们身心有什么变化,有什么困难需要帮助等。致使大部分学习成绩差的学生难以面对家长,面对老师。他们会感觉到不被关注,没有人关爱,没有人理解,最后导致厌学、辍学现象的发生。

二、减少和控制在校生辍学的对策研究

首先,大力宣传党和国家对教育法所规定的方针政策,对违背和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行为,进行适时而有效的抵制。

其次,注重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关心他们的生理发育及心理变化,有的放矢,因势利导;关爱他们的成长,珍惜他们每一点一滴的进步,增强他们对一些不健康社会现象的分辨能力,免役能力,防治能力。构建以学生为主体,以老师为主导,以学校为桥梁,以家长为纽带的链条联络模式,深入开展各项活动,不断开拓第一个学生奋发学习,展露才华的空间。让他们学得生动,练得主动,让更多学习有困难的农民子女,下岗职工子女,坚守学习阵地,不向困难低头。

其三,创设学习乐园,增强学校班级对每一个学生的吸引力,感染力,震撼力。让那些因厌学而走进辍学边缘的学生,改变心态,留在校园。创造一个放开眼界读书,奋发进取;挺起脊梁做人,求实创新的学习氛围,不断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激发他们的求知兴趣,让每一个学生学得快乐,学得主动,学得轻松。为使更多的学子真正成为又红又专的祖国栋梁之才而努力奋斗。

篇2:辍学生辍学情况调查报告

根据县教育局2011年工作部署会议和相关文件精神的安排要求,我校高度重视控辍工作,成立了“校长包全校,副校级领导包年组,课任教师包班”的控辍三级网络管理模式,加大了学校的控辍工作力度。结合县教育局“动员辍学生返校月”活动,以尚宪君校长为首的学校领导班子集体对我校控辍工作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和周密的部署,针对每学年第二学期是农村中学生流失最为严重的阶段,也是学校控辍工作关键时期,我校采取以班级控辍小组为单位、副校级领导包片、所有任课教师全员参加的,对已经流失或者存在潜在流失动向的学生进行了重点摸排式走访动员工作。“动员辍学生返校月”活动已经结束,现将我校的学生辍学情况报告如下:

一、2011年3月未返校报到情况统计公示

经过学校政教处和学籍员王永红老师与2011年3月1日对全校各班人数进行了核查,发现全校开学初未返校报到的人数为:23人。【3(7.2)+1(7.3)+1(8.1)+1(8.2)+2(8.3)+1(8.4)+1(9.1)+5(9.2)+4(9.3)+4(9.4)】

其中:

1、七年级4人,约占17.4%;八年级5人,约占21.7%;九年级14人,约占60.9%;

2、男生14人,约占60.9%;女生9人,约占39.1%;

3、农村20人,约占87%;街道3人,约占13%。

二、采取的措施以及动员走访过程

以班级控辍小组为单位、副校级领导包片、所有任课教师全员参加的,对已经流失或者存在潜在流失动向的学生进行了重点摸排式走访动员工作。1、2011年2月18日,九年级全体教师以班级为单位分成四组,由田永涛副校长和高明远主任带队,对九年级各班学生进行了走访; 2、2011年2月22日,全体七八年级教师以班级为单位分成八组,由高明远主任和都书海主任带队,对七八年级各班学生进行了走访;

3、开学后学校控辍办公室根据统计对各班未返校报到的学生进行了公示,并且设计印制了《平岗中学各班未返校报到调查表》,下发达有流失情况的班级控辍小组组长手中,要求各班级控辍小组要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走访,并且如实填写《平岗中学各班未返校报到调查表》。

4、针对开学后班级控辍小组走访仍然没有起到明显效果的辍学学生,要求班主任进一步加强电话家访巩固“疗效”,同时学校控辍领导小组和学校控辍办公室开始进行新一轮的控辍家访活动。

三、动员返校情况

通过反复不断地坚持不懈的诚心努力,开学初的“动员辍学生返校月”取得了较为可喜的成绩:七年二班的徐萌、孙美琪、孙金辉;八年一班的崔健伟;八年三班迟金帅;九年二班汪文强、张程;九年四班朱强、张东等九名同学成功返校就读。【其中七年三班未返校报到的唐诗琦同学转出。】七年级终于实现了无流失现象!

四、辍学学生名单及原因

八年二班

张志雪:厌学;

八年三班

欢:厌学,自身残疾,家长因素

孟祥月:厌学,贫困,家长因素;

八年四班

刘亚欣:贫困; 九年一班

孟祥涛:厌学;

九年二班

思:厌学

赵梓彤:厌学;

九年三班

爽:厌学

赵思涵:搬家,家长因素;

刘金鹰:厌学

刘林鹰:厌学

九年四班

永:搬家,家长因素;

屈丰国:厌学

从我们采集的数据来看,现阶段中学生的辍学原因趋向复杂,在辍学原因调查中,辍学学生真正因贫困读不起书的,仅列第4位。

(一)厌学是导致农村学生辍学的主要因素

1、学生厌学的主观原因。大多数辍学学生是由于基础较差,学习成绩低,跟不上学习进度,因害怕老师、同学看不起,不肯求教,问题越集越多,上课越来越听不懂,学习没兴趣,导致厌学;一些学生出现理想信念危机,读书无目的,无远大抱负,没有追求知识的渴望,不愿克服学习中的诸多困难,又经不住社会闲散生活的诱惑,学习无兴趣;一些学生或由于交友不慎,或受“校痞”及校外的“村痞”等人的勾引和威胁,不愿或不敢向老师及家长说实话,由怕学到厌学。

2、学生厌学的客观原因。

目前,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都把“普九”放在重要位置,采取多种措施保证学生入学、升学,降低了小学生入学、升学的“门槛”。农村适龄儿童包括一些适合特种教育的智商较低或大脑开发较晚的孩子100%进入小学,从一年到六年“一路顺风”,(小学不提倡降级)毕业后100%升入中学。由于农村小学 无升学压力,加之一些教师不负责任,不注意发现问题,不注重能力的培养,导致一部分学生学习基础不牢,适应能力差。这样,农村小学教育掩盖的诸多矛盾在学生升入中学后立刻暴露出来,学生对知识容量的增加、老师授课方式的转变表现出严重的不适应症,或听不懂老师讲课,或跟不上学习进度,或学习方法不得当,导致厌学。

(二)家长对学生辍学的漠视纵容了学生辍学的行为。

1、受“读书无用论”的影响。目前,社会上存在“读书无用”,就算是大学生也找不到工作,严重影响了人们对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正确认识。受这种社会环境的影响,很多家长不能正确认识和评价上学读书的意义和作用,把供孩子读书作为孩子就业的“充分条件”,认为念书就是为了拿到“铁饭碗”。既然念完大学都找不到工作就没必要念书,更何况自己的孩子学习成绩较差,还不一定考上大学,不如让孩子回家种地,学点手艺。一旦孩子主动要求辍学,欣然允诺。少数家长看孩子学习成绩一般,干脆诱导孩子辍学。就这样一些家长不但不反对孩子辍学,反而劝孩子不要学了。有的家长说:“念也考不上,考得上也供不起,供得起也找不到工作”,“好多有钱的大老板文化都不高”。

2、学不致用是造成家长对辍学漠视的重要原因。一些家长、学生感到,农村学校的教学内容和农村经济发展、发家致富相脱节,缺乏本地特色。毕竟大部分农村学生要回到农村生活。农民说:无论是搞蔬菜大棚,还是家禽畜养殖,孩子学的知识大部分用不上。从实用的角度,尤其是升学无望的情况下,农民当然不希望孩子念这种花钱没用的“破书”。

3、就读高中、大学高额费用的影响。想读大学,就得考上“重点”高中,而时下读重点高中的费用是越来越高了。据估算,读完三年高中,少说也得3万元钱,这对年人均收入仅几千元的农村家庭来说,实在是难以承受;读大学则费用更高,家境一般的农家连想一想都觉得头皮发麻。既然可能考不上重点高中,既然读完大学还不一定找到工作,那么,“上学还不如趁早学艺”,早早赚钱。于是,学习没了动力,辍学也就顺理成章了。

(三)社会环境缺氧,是中学生失学辍学的环境因素

教育目标是培养人,塑造人,使人成为能够自主建构的社会人才,社会应为学生的自主建构提供良好的环境,然而事实却恰恰相反,不良的社会环境的影响,使他们原本就脆弱的价值观念与成长空间缺氧。

家庭因素:①农村劳动力的转移,致使孩子离开父母,寄托其他人照顾。造成学生不认真读书,从而辍学。②由于人们家庭观念和婚姻观念的转变,致使单亲家庭与日俱增,而单亲孩子在心理和生活上都缺少同龄孩子应有的正常生活,他们的逆反心理非常强,很容易因一些小事而辍学。③还有一些家庭父母忙于挣钱,家庭条件好,对孩子的教育只是要钱给钱,要穿给穿,对孩子的成长进步采取放任自流,从而使孩子早早接触社会,从而导致厌学辍学。

社会因素:以前网吧、游戏厅在农村还比较少,而现在农村乡镇有许多网吧、游戏厅(而且还存在许多隐蔽的黑网吧和游戏厅),而这些网吧还疏于管理,造成大量孩子迷恋其中,从而失去对学习的兴趣,每到寒暑假就有大部分学生因迷恋网吧而辍学,而对这些现象的治理还是学校无能为力的。

人为因素:部分学生受经济浪潮的冲击,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但是,这股经济大潮也同时过早地把中学生推向了市场经济,通过耳闻目睹,使他们的幼小心灵中过早地产生了发财致富的念头。同时社会中存在的形形色色“有钱能使鬼推磨”的事,致使学生过早地接受了这种发财致富的“洗礼”,从而想尽早投入到经济浪潮中以实现自己的“价值”,认为在学校学习反而是在浪费时间,同时一些用工单位招工时比较随意,根本不考虑学生是否已经初中毕业就招收了,所以单凭教育系统的一己之力,很难做好此项工作。这也就是我们有时在饭店、发廊等场所能看到这些辍学生的原因了。

(四)教育自身原因

其一,教育评价制度的因素,是造成学生产生厌学心理的一个重要因素,尤其是考试制度。不可否认,考试制度,对于提高学校教学质量,调动学校教师工作积极性起到了重要作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弊端也逐渐显示出来。“中考”就是“几人欢喜几人忧”的集中表现,因此,正负面的影响显而易见。

其二,学校办学行为不规范。迫于当前社会形式,学校为了生存,不得不去应付各级各类大大小小的排名,难免在推行素质教育时流于形式。

其三,工作方法不当。师资队伍良莠不齐,个别教师对歧视学习成绩差和爱捣乱的学生爱心不足,恨心有余,缺乏必要的关心和帮助,挫伤了后进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和学习积极性,这些都加剧了学生的辍学。

其四,我们在对待学生辍学的问题上,往往是发现学生辍学再去做工作,没有提前发现学生的思想动态,造成工作的被动。

五、今后的打算、建议及意见

鉴于以上辍学现状及原因,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斟酌再三,提出自己的几点整改建议。我想,应该将学校、家庭和社会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共同解决这个问题。三者之间若能建立起健康、长效的沟通机制,相关问题的处理就能事半功倍了。

(一)政府是“控辍保学”的先行官。

1.应进一步完善控制辍学督查制度,加大督查力度,加大《义务教育法》的宣传力度,要达到妇孺皆知的地步,并逐步建立健全控辍保学长效机制。

2.政府要主动承担起普及义务教育的责任,并依法开展保学工作;让学校、家长明确各自的责任,并实行责任追究制。通过政府行为让辍学学生及其家长都知道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是依法强制性教育,擅自辍学中止九年义务教育是违法的,并对随便招收辍学生务工的单位要深追、严惩;对不送子女入学的家长,规定限期送子女入学,如若不然,应立即反映到相关执法部门,进行惩处。

3.要落实各项扶助贫困生基金,使其真正用于解决贫困生的学习费用。

(二)努力增强学校和课堂对学生的吸引力

1、认真实施素质教育,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有效教学。尽可能运用先进的教学方式和手段,使知识 “有形”、“有声”、“有味”、有趣,提高知识的亲和力,让孩子走近知识;努力与社会各界沟通协调,创造条件,为学生营造新的教学环境,把课本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现实化,让孩子“亲历”知识,在观察、触摸、体验中提高;转变教学观念,侧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对学生不仅要“授之以鱼”,而且要“授之以渔”,保证学生离校后升学有实力,发展有潜力,致富有能力。

2、在农村中学教学内容中提倡农科教结合。端正农村教育的办学方向,积极改革农村初中人才培养模式,为农业服务,为农村服务,为农民服务。农村中小学教育阶段应增加职业技术教育内容,增强农村义务教育课程、教材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性,把文化知识教育与实用生产技术培训结合起来。

3、努力创设、打造“和谐校园”、“平安校园”的氛围,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在活动中看到自己的闪光点。在活动中发挥自身优势,体现自身存在的价值,享受属于自己的成就感。

4、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和教育教学水平,由“教书”深入到“育人”,对学习困难学生、调皮的学生应多给予关爱。教师要做到关爱每一个孩子,不对任何一个孩子表现出冷漠和轻言放弃。

(三)有关执法部门应加大执法打击力度,还适龄青少年一个健康成长的“碧海蓝天”

目前,一些游戏厅、网吧虽然挂有“未成年人不准入内”的牌匾,但却是“卖羊头挂狗肉”,实际上店主是来者不拒,“多多益善”(更有甚者是存在隐蔽性的黑网吧、游戏厅);街头巷尾的棋牌游戏等公共娱乐场所对于青少年来说都是一种极大的诱惑。诸如此类的地方,执法部门应该加大力度进行规范,为学生创设一个和谐安静的社会环境。

学生辍学情况调查报告

篇3:苏北农村地区辍学情况调查报告

经调查, 目前苏北农村地区的中学生辍学现状非常严峻, 比如一所乡镇初三的一个班级, 初一开学有四五十人, 但是却只有两三个人升上了高中。有的村很多学生在初中就已经进城务工, 很多未满十八岁已经结婚生子。苏北农村地区中学生辍学率远远高于国家控制的3%的标准, 已经高达30%-40%, 特别贫困地区甚至可能超过50%。高辍学率背后的原因有哪些呢?以下是笔者对辍学原因的分析。

二、辍学原因

(一) 家庭原因

1. 重男轻女思想

重男轻女思想随着时代的进步正在逐步淡化, 但是仍影响着农村较贫困家庭家长对孩子优先上学权的选择。

2. 家庭贫困

现在虽然有对贫困家庭的扶助政策, 但对于有些家庭来说则相当于杯水车薪, 并不能完全解决上学产生的费用问题。

3. 父母知识水平不高

很多父母由于自身知识水平有限, 因此往往不能够正确认识知识对人的思想和能力的塑造作用, 更多着眼于知识所产生的经济效益, 而农村很多方面的劣势使得父母的愿望难以达成,

4. 父母忽视孩子的情感需求

一方面, 家长之间的吵嘴、打架甚至离异, 给孩子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 致使孩子灰心沮丧, 敏感自卑, 精力难以集中, 对学习失去兴趣而辍学;另一方面, 很多父母背井离乡外出打工, 造成留守儿童无人或者疏于看管, 长期的散漫状态致使学生对学校诸多规矩更加抵触;另外, 有些家长整天忙着挣钱, 家庭条件较好的就会用钱来弥补对孩子的亏欠, 致使孩子娇惯散漫, 无心学习。

5. 现实压力不断加大

邻里之间常常在金钱上进行攀比, 孩子毕业后, 还要面临结婚的高支出等问题, 这些都使家长希望孩子早点挣钱, 减轻压力。

6. 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冲突

农村挣得都是血汗钱, 而且在用于必要的物质消费之后, 基本上都所剩无几, 所以他们会力求把钱花在刀刃上, 而教育是长期投资, 能否收到回报还是未知数, 所以他们更愿意把钱省下来, 而且孩子辍学以后还能再挣一份, 减轻家庭负担。

(二) 学校原因

1. 学校管理问题

有的学校上网、谈恋爱、打架等问题蔚然成风, 学习氛围比较差。而这些学校往往管理更加严格, 但基本上是以“求稳”为宗旨, 只要学生不闹出事, 学校就会选择睁一只眼, 闭一只眼, 这相当于对学生行为的放纵, 更增强了学生的逆反心理。

2. 教师素质问题

由于农村地区教师教学压力较大, 而发展潜力有限, 所以很难引进到素质较高的教师, 即使引进到, 最终很多也会流向城市, 导致农村教师素质普遍不太高, 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教师的知识水平有限, 所以在授课的过程中, 内容枯燥, 形式单一, 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是教师的道德素质问题, 有的老师显得特别的粗暴, 不仅会用具有侮辱性的语言, 甚至体罚学生, 令学生在厌倦老师的同时, 更加厌倦学习。

3. 教学设施

受经济条件影响, 农村很多学校仍采取传统的教学方式, 即黑板授课, 这不能够满足现代化水平下学生对先进教学设备的要求。

4. 片面追求升学率

农村地区由于很多方面不占优势, 所以更加注重在教学方面进行弥补, 但只是通过过分加强知识课的方式, 而忽略了校园文化建设和为孩子们提供一个较为轻松愉悦的环境。

(三) 社会原因

1. 法律的约束力不够

《九年义务教育法》虽然早于1986年就已经颁布, 但是法律宣传、约束并不到位, 所以老百姓对此了解的并不多, 法律意识淡薄。政府对于不遵守法律的家庭也未采取相应措施。

2. 社会不良诱惑不断增强、增多

网吧、不健康光盘、书籍等的逐渐泛滥对学生来说都是极大的诱惑;街头巷尾的赌博也使学生整天耳濡目染;疏于管教和暴力影视的影响使学生更加崇尚武力。这些使学生染上很多恶习, 更难沉下心学习, 甚至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3.“读书无用论”思想冲击

随着市场化经济的不断发展, 人们看到了更多发财致富的契机, 读书的至高地位受到了挑战, 人们不再把读书看成是唯一出路。而且随着时代的进步, 社会对知识的要求越来越高, 可是农村地区由于环境、师资等条件限制, 决定他们很难考取理想的高中和大学, 甚至毕业以后还要面临工作难的困境, 这时更是产生了“读书无用论”思想, 加上用人单位对童工的限制并不是很严格, 更是为辍学推波助澜。

(四) 教育自身问题

当前教育评价制度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1.

在应试教育现状下, 以升学率来评价学校好坏, 以分数评价学生优劣, 所以学校会大搞题海战术, 考试公布成绩并进行排名, 随之而来的是学生沉重的学习负担和心理负担。

2. 学校和教师角色和任务的异化。

学校、教师本来都应该作为学生的良师益友的形象存在, 但是教育评价机制使得他们将孩子作为实现高升学率的筹码, 一味的从升学率出发。面对激烈的竞争, 学校向教师要求升学率, 教师就不得不把压力施加在学生身上。这既加重了学生的负担, 也加重了教师重优忽劣的现象, 有些学校甚至放弃升学无望的学生提高升学率, 师生之间形成了较为畸形的关系, 影响了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 使得学生厌学心理加重。

三、关于缓解苏北农村地区中学生辍学问题的建议

鉴于以上辍学现状及原因, 笔者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希望社会、家庭、学校能够形成合力, 共同致力于该问题的解决。

(一) 政府是“控辍保学”的先行官。

政府要主动承担起普及义务教育的责任, 将控辍保学工作落到实处。

1. 首先对于家庭, 一是要进行九年义务教育法的宣传工作, 让家长和学生对九年义务教育有全面而深刻的认识;二是加大督查力度, 对违反义务教育法擅自辍学的家庭进行适度惩戒;三是加大对贫困家庭扶助力度, 并建立监督机制, 防止贪污、挪用、走后门等不良现象, 使钱能够用于扶住真正贫困的家庭;四是通过电视、广播、报刊等形式向父母宣传一些积极的教育方式, 以及不当教育方式的危害性。

2. 其次对于用人单位, 如果出现招收童工的事件则进行严惩。

3. 最后对于学校, 一是严禁补课, 如果发现不符合规定的补课对主要负责人严惩;二是禁止体罚学生或恶性语言的侮辱, 如果发现并证实, 就对教师进行相应惩罚;三是加大教育投入, 改善学校教育环境尤其是教育设施;四是对于致力于农村教育的教师给予一些鼓励性政策, 并严把质量关。

(二) 家庭是“控辍保学”最有力的保证

学校和教师多鼓励家长改变放养式的教育方式, 对孩子进行适当的约束和监督, 多关心孩子的学习, 了解他们在学校的状况, 经常和孩子进行交流。

父母应自觉观看一些教育类节目, 经常向孩子传递正能量, 告诉他们知识的重要性, 进行鼓励式教育, 不打击孩子的学习积极性。

(三) 教育评价机制要转变

评价机制的转变才能带动社会、学校和家长观念的转变, 当评价机制有效地转变了才能全力推进素质教育, 实施公平教育。

1. 开展多维度评价

学生具有个性的差异, 所以可以从多角度去看待和考评一个学生的综合能力, 不要紧紧围绕学习成绩来评价学生, 如可以从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往能力、审美能力、运动能力等多个维度来评价学生, 让学生的各方面都能得到开发, 进而去全面认识自己。逐步取消各级各类的排名, 避免单一的成绩评价机制。

2. 革新“中考”“高考”这类教育选拔制度, 剔除它“指挥棒”的作用

在初中、高中阶段国家都致力于培养文化型人才, 但是农村地区在各方面都落后于城镇, 不具有竞争力。所以, 应该开展农村教学改革, 根据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和农民的实际需求, 在保证执行义务教育计划的前提下, 调整部分教学内容, 对学生进行一定的职业技术教育, 可让有意愿的学生自主选择自己的发展方向, 同时改变一考定终身的做法, 减轻学生压力。

3.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通过各种活动可以发现学生在艺术、科技、体育等方面的才能, 弥补其他方面的不足, 从而增强学校和学生的双向认同, 激发学习热情, 找到自我价值, 增强自信心。

4.

在对教师的考评中, 也不应该将升学率作为唯一评价标准, 而要将升学率、及格率、学生对教师的满意度, 甚至辍学率放到一起考评。

(四) 政策需要转变

1. 经常对农村地区的教师进行培训, 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增强教学能力。

2. 因材施教, 宽容并允许差异。对于一些情况比较特殊的学生, 比如对于聪明但调皮的学生较多的的班级, 可以分配较少的学生, 采取特殊的教学方法。

3. 重视幼儿园和小学教育, 从小为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 并让学生意识到“读书有用”。

(五) 防患于未然

1. 学校要经常邀请家长到学校开家长会, 了解孩子近况, 使学校和家庭加强联系, 进行共同教育。

2. 学校和政府一起努力, 共同净化学校周边的不良环境因素, 尤其是网吧、游戏厅, 更要严抓、严打。

3. 多开展积极有益的社会活动, 转移学生的注意力, 同时进行正确引导, 增强对事物的辨识和对不良事物的抵制能力。

四、结语

农村学生的辍学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 尤其是党中央提出建设新农村的战略思想, 农村教育的发展是最重要环节, 因此, 改变农村教育现状, 控制学生辍学是现在我们学校的首要工作任务, 为此我们要坚定信心, 结合实际情况采取有效措施, 确实要把控辍工作做为教育教学工作的突破口, 强抓在手、落到实处。最后, 愿辍学生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 重返校园, 也愿今后的教育向着更健康、更和谐的方向发展!

摘要:古语云:“万般皆下品, 唯有读书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教育更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但近年我们却发现, 农村地区的中学生辍学现象反而出现了不太乐观的趋势, 不少未成年人纷纷走进工厂, 涉足社会。这无疑是国家发展的障碍, 社会和谐的隐患, 家庭期许的遗憾。因此, 找出辍学原因, 防辍控辍已成为当务之急。

关键词:苏北农村,辍学原因,对策

参考文献

[1]魏爽.农村中小学生辍学问题的成因与对策[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9, (06) .

[2]廖其发.关于我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辍学问题的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4, (02) .

[3]王玉华.对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现象的思考[J].成功 (教育) , 2009, (10) .

[4]靳建洲.农村中学生辍学问题研究[J].法制与社会, 2011, (16) .

篇4:辍学生辍学情况调查报告

【关 键 词】农村;义务教育;辍学;对策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2)02-0086-02

一、现状分析

甘肃省西和县位于陇南东南部,属国扶贫困县。全县总面积1861平方公里,辖20个乡镇,总人口38.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6.4万人。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341所,其中幼儿园7所,小学教学点114所,完小193所,九年制学校8所,独立初中13所,农职业中学1所,职教中心1所,普通完中4所,教职工3667人。在校学生93186人,其中初中学生22701人,小学生61209人。由于诸多因素的困扰,西和县曾一度徘徊在贫困的阴影里,曾先后被列为省扶、国扶贫困县。 [1]

西和经济发展缓慢的原因比较多,有历史遗留问题,有地域影响,但其中一个根本原因就是教育基础薄弱、劳动力素质和创新能力不高。这种情况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2]例如,西和县较为普遍的缺少教室的情况,在西和县姜席中学很明显。西和县第二大镇姜席镇惟一的一所初中有1794名学生,共22个班级,但该校教室仅有19间。随着教育资源的缺乏出现了许多辍学学生,给社会的稳定带来隐患。大量辍学的青少年进入社会后,由于无相应的知识技能,他们只能游逛街头,出入网吧,接触一些不良事物。由于年龄幼稚,加之本身缺乏对事物的判断力,容易受到诱惑而做出违法的事情。比如:很多人在刚界法定婚龄或未到婚龄便匆匆步入婚姻。这种情况造成的后果是:农村青年生育年龄提前;下一代的教育质量无法保障。从国家发展来看,农村高辍学率必将产生一大批新型文盲,从而制约我国向现代化农业大国发展的脚步。

二、学生辍学的主要原因

(一)主观层面

1. 学生厌学情绪普遍。厌学情绪的形成会造成一个怪圈:因为学习不好,长时间受到家长的漠视、教师的批评、同学的歧视;尤其他们在学习中无法满足成功的愿望,导致品尝到的只是失败感、乏味感。逐渐形成学习无价值、自己是学不好的“差学生”等观念,又作用到学习行为上,如此恶性循环,很快就患上了厌学症。

2. 家长对学生重视程度不够。农村家长自身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极少了解孩子的思想,加之现在的学生怕苦怕累,遇到困难绕道走,从而产生厌学心理。有许多家长不想送子女读书,认为读书无用,还不如帮助家里干农活。在甘肃的不少地区,一个家庭供养一个大学生可能要付出全家人的努力,而现在的就业现状导致孩子可能大学刚毕业即失业。对那些费尽心血让子女上完大学而又找不到工作的农民来说,读书不能带来经济上直接的、明显的实惠,同时很多家庭会出现“读书致贫”、“读书返贫”的现象。最终这个问题就会导致家长主观意愿上的“学生辍学”的增多。

3. 教育教学方法失策。在农村学校,由于信息闭塞,有很多农村教师教学方法呆板,课堂效率低下。课后为了补救,不顾学生的课外活动,一味拖堂、加课,给学生布置大量的课外作业,使学生疲于应付,从而出现厌学心理。教学管理机构相继对教师提出相应的教学指标要求,教师又对学生施以学习重压,部分学生难以承受,于是产生厌学心理。

(二)客观层面

客观层面的原因也是农村辍学率高的另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 家庭经济条件导致的辍学。尽管农民的总体生活水平较以前有了提高,但是甘肃的农民还远没有达到富裕的程度。对那些成绩不好的学生家长而言,早一年辍学,反而能节省很多“不必要的开支”,并且会给家庭带来额外的打工收入。同时,为减少经费开支,许多乡镇撤掉原来的村小,只在镇上建有小学。很多小学生的上学路程需要步行几十里,对学生来说也很疲乏,家长也很担心。为此,相当一部分地区从小学三年级甚至一年级开始采取寄宿制的方式,而寄宿制带来的费用给家庭也造成了较大负担。学生们在生活上花销较大,家长无法接受,导致一些学生在小学阶段就辍学在家。

2. 农村师资力量不足。农村师资不足问题的出现与现今大学生的就业观有一定关系,很多大学生毕业后,高不成低不就,他们不愿到农村就业,情愿在外漂泊;还有些师范毕业生有意回乡任教,但政府由于教师工资、住房、福利待遇开支问题需加大财政负担而无法接受。政府为节省这部分开支甚至招收所谓的“合同制教师”,一些非师范专业的人也从事起了教师职业,教师队伍长期得不到更新。这就出现了教育资源浪费和师资力量缺乏并存的怪现象。

3. 教育现实中的乱收费问题。在新课程改革开始以来,学生入学的费用基本免除了,但是新的矛盾突出表现在义务教育阶段“一费制”收费政策在一些地方落实不到位,一些学校违反规定,实行潜规则收费或在“一费制”以外,采取“捆绑”收费或强制、变相强制等方式向学生收取服务性费用,或向学生强制订购书刊杂志、教辅用书,都给学生家庭造成了负担。

(三)其它原因

1. 农村中小学教师自身教育观念落后的影响。受传统应试教育及“跳龙门”思想的影响,教师大多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在教学中按常规思维给学生贴上不同的“标签”,对成绩欠佳的学生动辄呵斥、打骂,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学生的学习不成功,并最终使他们失去学习兴趣。

2. 农村性别差异现象存在,重男轻女现象是农村学生流失的又一原因。有相当一部分的农村家长认为,女孩长大嫁外人,给她读书是给别人养好媳妇而不利于自家,甚至有家长认为给女孩读书不如攒钱给她将来办嫁妆。九年义务教育在这些人面前仅是几行失效的文字。

四、学生辍学的对策

1. 对于厌学的学生,教育应以人为本,让素质教育落到实处,让真诚、理解、尊重贯穿我们教育的始终。教育的关键不在于对其增加学习的压力,而是要培养其学习的良好习惯和兴趣,教给科学的方法,提高学习能力。教师和家长要戒急、戒惩、戒弃。教育的“急”和“惩”会使孩子产生严重的挫折感,从而失去自信和自尊。教育孩子要有良好的心态和科学的方法,与孩子做朋友。勤于交流,及时了解孩子的困难,并及时帮助。为了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变厌学为爱学,使学生生动活泼、自觉主动地完成学业,以鼓励为主,不能用惩罚代替教育,在遇到挫折或学习效率不高时,要有持之以恒的决心,不轻言放弃。

2. 改进教师培训方式,扩大教师培训范围是解决农村地区师资匮乏的最有效方式。在不能聘请到师范专业学生的情况下,鼓励现有教师自我提高,大力支持教师走出去参加专业及教育理论学习。教师观念的转变和素质的提高,可以让教师在降低辍学率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3. 教育管理部门积极参与,转变管理职能,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全面检查督导学校德育工作,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立志做人。开展多形式多内容的有意义活动,结合时事政治,根据县情镇情,进行现场参观,组织演讲比赛、演唱会、体育运动会、手工制作比赛,让儿童少年充分发挥个性特长,觉得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更要让学生家长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懂得教育的理念就是育人。

4. 切实改善办学条件,增加受惠学生人数及受惠的内容。5.12大地震给西和县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损失,同时让一些农村学生面临辍学的困境,尤其是中学毕业班的学生,更处于毕业再升学和就业无出路的艰难时期。面对这种情况,西和县扶贫办和市、省扶贫办积极争取、协调,现将10名受灾贫困生送往宝鸡希望学院学习,同时对一些有困难的学生实行“减、免、补”政策,形成全社会对义务教育工作的支持,加强助学贷款的宣传力度。

5. 正确对待差生,用爱心铺平差生的心路。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对于成绩暂时差的学生,我们不能歧视他们,要付出更多的爱心。为此,我们积极探索出一套辅导差生的经验,努力培养差生的个别兴趣,消除其心理障碍,鼓励他们要有必胜的信心。这种以鼓励表扬为主,兼有诱导式的教育效果很好。

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需要高素质的人才,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则依赖良好的教育。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全国人口的2/3以上,农村中小学学生占全国中小学的比例是75%。[3] 接受教育是每个社会成员都平等享有的权利,并通过这种权利的享有最终促进社会公平。只有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辍学问题认真思考及研究,才能使社会处于真正的和谐发展之中。

参考文献:

[1]王景英.农村初中学生辍学问题研究[M].2003.

[2]袁桂林.农村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管理体制现状及多元化发展模式初探[J].东北师大学报,2004(01).

篇5:学生辍学情况报告制度

为了切实贯彻《义务教育法》,巩固提高“两基”成果,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学生完整接受九年义务中的小学教育,防止学生辍学,特制定本制度。

一、教师要不断端正教育思想,转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改进教学方法,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决不以学习压学生,更不能因故劝其休学、退学等,把学生距之门外,违者追究责任。

二、教师利用班、队会及思品课时间向学生宣讲《义务教育法》的有关内容,帮助教育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明确四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树立为祖国的需要,为四化建设而学习的思想。

三、利用家长会和家访时间向大家宣传《义务教育法》的内容,提高家长的法制观念。保证《义务教育法》的实施。

四、班主任在第一时间掌握班级学生情况,对流动学生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向学校汇报情况。

五、班级发现辍学生,要及时进行家访,积极做好辍学生的劝返工作,同时要将辍学生情况报告学校。

六、学校对流动学生要进行登记造册,新生无故不到校或在校生无故不到校上课超过五天的,要进入辍学处理程序,开展有效的劝返工作。

七、学校不隐瞒学生辍学问题,按规定及时向当地政府 和教育局报告辍学情况,积极依靠乡镇和村级组织,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动员家长劝返辍学学生。

篇6:辍学生辍学情况调查报告

内容提要:农村中学生辍学现象尤为严重,其辍学有明显的地域特点,辍学有显的姓别区别,辍学有明显的年龄特点,与年龄成正比。学生流失的原因错综复杂,有社会、家庭、教育内部的原因,其中家庭因素占主要原因,建议通过完善法律制度,强化毕业证书的管理和用途的落实,强行推行九年义务教育,通过大力宣传,推行职业技术教育,通过强化教师队伍的管理,促进九年义务教育的推进,以达到提高学生巩固率的作用。

关键词:辍学特点辍学原因对策建议

一、调查时间:2008年9月1日——2008年10月1日

二、调查地点:陕西省安康市某农村中学,部分乡村

三、研究对象:陕西安康农村中学在校学生及往届辍学学生。

四、调查方法:问卷调查个别访谈

五、调查人:柳老师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经验的必要手段,教育是促进社会进步,经济繁荣的具大力量,是个人和国家发展的先决条件。在当前,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人类知识迅速增加的形势下,一个人如果不接受教育,就不可能立足于社会,但近年来,辍学的人越来越多,结果令人担心!他们为什么辍学呢?为了找出学生辍学的原因,切实解决他们的辍学问题,我在我校在校学生和学校所属辖区往届辍学学生中进行了走访调查,我将所得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村中学生辍学现状

我采取抽样调查的方式,调查了当地外出务工人员,其中100中有40人都是未满18周岁初中生,他们占了务工人员的40%。还在部分乡镇抽样调查了饭店、酒家、理发店、美容店,发现占总数的20%的从业人员系辍学初中生,由此观之,“辍学”的确是当前十分严重且十分棘手的大问题。请看如下分析。

(二)农村中学生辍学特点

1、辍学有明显的地域特点。

辍学地区分布不均衡,辍学学生家长受教育程度层次不同。流失学生较高的大都是距离乡镇较远的地区,自然条件差,显得相对落后的地方,学生年流失率在15%以上,而乡镇中心及周围学生流失很少,在3%以内,基本达到了“普九”要求。同时调查显示,学生家长受教育程度越高,子女辍学的越少,受教育程度越低子女辍学率越高。

2、辍学有明显的姓别别特点。

中学生辍学女生辍学多于男生,特别是初中初二以后,女生辍学现象明显增加,主要原因还是本地家长不重视女童教育,女童教育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再加上农村女孩大多过早的婚嫁,这是引起女童辍学的主要原因,另外女生没有学历出门打工能够容易的找到工作,这又引起了女生对学习的意义产生了怀疑,认为上不上学都一样,导致了女童辍学较严重。

3、辍学有明显的年龄特点

随年级年龄的增长,学生的流失人数也呈递增趋势,特别是学生在初二以后,初三流失最严重。

4、学生辍学自己决定的人为数多。90%的学生选择辍学都是由自己决定的,家长虽然支持学生上学,但是学生不上家长没有强硬的手段督促促学生上学,学生不上家长就顺其自然,由学生决定,几乎没有学生的辍学是由家长决定的。

(三)、学生辍学原因分析

造成初中生辍学的原因复杂多样,是学校、家庭、社会和学生自身素质等各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通过可归结为以下三方面原因:

1、社会原因:首先,新的“读书无用”观念在农村一些地区尤其是发达地区农村滋生蔓延,已成为农村学生辍学的又一个主要原因,这种影响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第一、农村打工族的影响,很多农民没有文化,很多没有毕业的初中学生,甚至是未成年学生,没有知识出门打工,也找到了工作岗位,还有一份不低的工资,学生对上学的兴趣就大大减低了,认为老师所讲,课本所学和生活没有太大的关系,故而早早出门打工,成为农村辍学的主要原因。

第二、农村中小学教学质量普遍较低,每年能考上大学的人太少,许多人感到升学无望,读书也同样没有前途,何必花掉不少钱。第三、当前大中专毕业生不包分配,毕业后就业困难。许多大学本科毕业生找不到工作,不少毕业生只能回到老家找乡镇企业或当地的民办中小学任职,每月收人不超过1000元。就业难成为高校扩招后毕业生出路的难题,这种情况使许多农民丧失了不惜借贷送子女上学的信心。

第四、在上述情况下,许多父母亲便只好让自己的孩子没有读完初中就辍学打工去,这样不仅省去了学杂费的负担,还对家庭有所补贴。

第五、教育执法没有落到实处,控辍保学工作主要由学校去做,当多次家访无效,学校无能为力时,没有更有力的措施来履行法律赋予的权力和义务,对于学生中途辍学,不能按《义务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的要求,对辍学学生的监护人进行处罚。

2、家庭原因

其一,家庭困难是农村学生辍学的原因之一,因为还有许多家庭人均收入不到350元,送子女上学确实力不从心,再有就是许多家庭都有下岗职工,经济困难,所以学生会因凑不够学费而导致辍学。其二,留守学生无人监管,学生上学成绩好坏根本从不过问,导致了学生辍学。有个别家长或监护人因自身素质的问题,把不送孩子上学看成是自己的家事,别人无权干涉,对学校、教师的劝返工作抵触甚至无理刁难。

其三,现在独生子女较多,生活条件都较好,普遍存在对孩子的溺爱,所以当孩子学习成绩不好,产生厌学情绪时,家长多不做耐心的思想工作,家长与孩子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对子女放任自流。其四,有的家庭离异给孩子造成的心理压力很大,负面影响也很大,所以,有的孩子会以不念书等方式来逃避问题,这也是他们辍学的一个原因。

3、教育内部原因

近几年在推进素质教育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受诸多因素的影响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造成学生失去学习兴趣,最终辍学。主要表现在:其一,是现行的考试制度有很大弊端。不可否认,考试制度,对于提高学校教学质量,调动各级工作积极性起到了重要作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弊端也逐渐显示出来。面对考试,教师承担着工作和教学成绩的双重压力,为取得好成绩,教师的压力又转加到学生身上。部分教师为追求教学成绩,对后进生缺乏正确的引导与教育,往往会有简单粗暴的做法,从而使学生厌学情绪愈加强烈,辍学也就成其必然的选择。

其二,是学校办学行为不规范。为提高教学成绩,一些学校急功近利,推行素质教育流于形式。在考试复习上,搞题海战术,甚至违反规定,利用节假日补课。

其三,是教师工作方法不当。有的学校还根据考试成绩给学生排名,存在着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排座位,个别教师歧视学生,对差生爱心不足,恨心有余,缺乏必要的关心和帮助,大大挫伤了后进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和学习积极性,这些都加剧了学生的辍学。教师在对待学生辍学的问题上,往往是发现学生辍学再去做工作,没有提前发现学生的思想动态,造成工作的被动。

(四)、当前控辍保学工作的主要做法

近几个学年,教育局一直高度重视控辍保学工作,从县局到学校到教师层层做好控辍保学工作。一是纳入目标考核,把各初中学校的巩固率做为对各单位考核的重要内容,各学校也将学生的巩固率纳入教师班级量化,直接和教师个人利益挂钩;二是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教育系统部分学校采取学生评价教师的做法,将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作对教师业绩考核的一部分,和教师切身利益挂钩;三是改革课堂教学模式。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努力研究和探索师生互动,合作探究式的课堂教学方法;四是建立学困生档案。要求各学校要关心关爱学困生,建立学困生跟踪档案,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充挖掘用他们的闪光点,帮助他们树立在校学习的自信心;五是对初中贫困生实现“两免一补”和“营养计划工程”保证全县没有因家庭经济原因而辍学的学生。六是加大学校投资力度,改善办学条件,促使学生上学。

四、相关对策和建议

要提高国民素质,实现双高“普九”,针对农村初中生流失的现状严重,提如下建议:

1、建议国家和省市出台相关法律,强化初中和高中毕业证的用处,强行推进九年义务教育。

出台法律规定,将初中毕业证书作为公民依法服兵役、应聘工作岗位、学习驾驶证和申请公民结婚的首要必备条件。公民没有取得初中毕业证书,不得结婚生子,这将会有力推进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施。

2、大力宣传,营造依法控辍的社会氛围。通过广播、电视等媒体进行《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努力营造依法治教的社会舆论氛围。加大对违反《义务教育法》的惩罚力

度,将违反义务教育法的家长视其情节轻重,处以一定数量的罚金,同时规定对违反义务教育法的家长,不得享受国家对农村实施的各项惠农政策,比如扶贫搬迁,退耕还林等政策。

3、强化政府行为,将控辍保学工作纳入教育执法的轨道。义务教育是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打基础的,必须有政府的支持。建议出台相关文件,要求各用工单位必须招收具备初中毕业以上学历的学生。适时组织教育、工商、公安等职能部门对各用工单位进行执法检查。对未能让被监护人接受义务教育的监护人实行必要的教育、劝说乃至惩罚等措施,使其履行好监护责任。

4、改革教育体制,推行文化和技能教育

我们应该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在学生上完小学后,我建议学生上到初二,可以上学生自由选择学文化或者学技能,建议学生在初二时进行分班,开设各种职业教育班,这样又推进了九年义务教育,也发展了职业教育,可以真正做到使每个学生均有所得。

5、加强学校和家庭的联系,形成合力。通过家访、举办家长座谈会、开办家长学校等形式,对家长进行社会形势教育,提高家长素质,掌握科学的教育孩子方法。让家长了解当今社会用人既讲学历,又不唯学历,要想将来真正在社会上找到自己的出路和岗位,必须要有实际能力,具有较高的素质。而这些,必须靠学生时期扎实的基础知识换取,学生只有对今天的学习充满热情,才能对明天的社会充满信心。

6、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把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作为推进控辍保学工作的基础性工程来抓,促使广大教师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使中小学生都能受到良好的教育和影响。引导教师不断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进教学方法,对教育思想不端正、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以及排挤学生的行为及时加以纠正。在广大教师中大力提倡敬业、奉献、钻研、协作和创新精神。同时,鼓励教师参加进修学习,在教师中形成一种爱学习、肯钻研的良好风气,提高教师教学技能和教育科研的能力。

篇7:辍学生辍学情况调查报告

普底乡教育管理中心、普底乡人民政府:

普底民族小学2015年秋季学期在校学生928人,2016年春季学期转入本校20人,转出外校13人,休学1人,辍学3人,本学期实际人数931人。其中辍学生为杨静梅、杨晓龙、杨雪雪。现把以上辍学学生辍学情况和劝返情况向贵单位汇报。

辍学学生基本情况如下:

一、杨静梅

1、基本信息

杨静梅,女,苗族,生于2001年11月17日,身份证号:***242,学籍号:G***242,家庭住址:大方县普底乡联丰村田坝组,家长杨学林。

2、入学信息

杨静梅,2010年9月于普底乡红丰小学入校就读;2015年秋季学期,红丰小学四、五、六年级拆班并入普底民族小学,杨静梅插入普底民族小学2010级(1)班。

3、辍学情况

2016年2月28日,我校如期开学,开学会议上,高校长对“控辍保学”工作作全面安排部署;

2月29日学生报到注册,可是杨静梅迟迟未到校报名; 3月1日正式上课,杨静梅依然未到校报名,班主任陈家艳老师就问学生,知不知道她的去向,普底乡联丰村凉风组(与田坝组相邻)的学生反映,杨静梅已经“结婚”;

3月1日,就打电话(***)给杨静梅家长,询问具体情况,其母亲含糊其辞,只说了孩子去了大方姑妈家,其姑妈家没有电话,无法联系。

4、家访动员返校情况

2016年3月2日,陈佳艳老师(班主任)、辛来美老师(科任教师)去联丰村田坝组杨学林家进行家访,了解孩子(杨静梅)的去向。接访人杨子芬(杨静梅母亲)表示:杨静梅没在家,已经去了大方她的姑妈家,无法联系;杨静梅不想上学;杨静梅的确已经同大方县达溪镇某青年已经订婚;希望孩子能回学校读书。

陈佳艳老师、辛来美老师向杨静梅母亲宣传,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有关规定,孩子应该接受教育。

2016年3月2日,高永芬校长特意到普底乡联丰村办公室反映杨静梅未到校读书的基本情况。

2016年3月2日,王会东副校长、辛来美老师、陈家艳老师仨人再次登门家访。

杨静梅已从大方县达溪镇回来,表明不是去其姑妈家,而是去“男朋友”家,并一直低头默默哭泣;王会东副校长给杨静梅讲了,成家(成婚)、打工都不是她现在该去作的事,返校读书,才是最好的选择;家访期间,杨静梅答应周五(2016年3月4日)返校读书;家长杨学林(杨静梅父亲)答应督促孩子2016年3月4日返校。

2016年3月10日,高永芬校长、陈家艳老师、辛来美老师仨人就杨静梅2016年3月4日到学校读书仅仅一天以后,再也不肯返校就读进行家访动员。杨静梅不在家,其母亲杨子芬接访;杨子芬表示不知孩子去向,也没去寻找;高校长一再要求其家长,要尽快找孩子,确保孩子安全,尽量动员孩子返校;老师们要求如果有孩子的下落,尽快联系陈家艳老师。2016年3月11日,高永芬校长就学校教师多次家访动员杨静梅返校就读未果,电话向普底乡人民政府黄海东乡长汇报。

二、杨雪雪

1、基本信息 杨雪雪,女,苗族 ***82x

生于2000年10月14日,身份证号:

家庭住址:黔西县红林乡穿洞村,家长陈中文。该学生从小就同姨妈姨夫共同居住(姨父王俊文,家庭住址:百里杜鹃普底乡永兴村苦李冲组),户籍口就与姨父姨母一起,在普底乡永兴村苦李冲组,2016年2月,户口迁往黔西县红林乡穿洞村穿洞组,与自己的生母户口一起。

2、入学信息

杨雪雪,2010年9月于普底乡永兴小学入校就读;2014年秋季学期,普底乡永兴小学被拆除,全部学生并入普底民族小学,杨雪雪插入普底民族小学2010级(2)班。

4、辍学情况

2015年9月(2015年秋季学期),杨雪雪有辍学动向,于是杨娟老师多次跋山涉水去永兴村苦力冲组王俊文家进行家访,并电话至其生母杨华英,经过多次劝返,杨雪雪勉强返校就读。

2016年春季学期,我校2月29日学生报到注册,可是杨雪雪迟迟未到校报名。

3月1日正式上课,杨雪雪依然未到校报名,班主任杨娟老师就电话家访其姨父王俊文(电话***),王俊文表示杨雪雪已经送去交给她的生母,户口也迁至黔西县红林乡穿洞村穿洞组,与杨雪雪早就“没有了关系”,也没有联系方式。

3月1日,学校王会东副校长再次电话家访其姨父王俊文(电话***),证实以上情况属实。

3月2日,高永芬校长、王会东副校长、杨娟老师、成婷老师四人一行乘车一个多小时到黔西县红林祥乡穿洞村穿洞组杨雪雪生母杨华英家进行家访,得知杨雪雪已经随同俩姐姐去福建省福州市一个木材加工厂打工,其母亲杨华英还告诉其姐姐的电话号码(***),老师们与之通话,问其务工地的详细地点及工厂名称,其姐姐无法说清楚,要求杨雪雪接电话,杨雪雪拒绝接电话。

3月3日,高永芬校长如实向普底乡教育管理中心罗飞老师汇报了杨雪雪辍学及家访动员情况。

三、杨晓龙

3、基本信息

杨晓龙,男,苗族,生于2002年01年01日,身份证号:***029,家庭住址:黔西县红林乡穿洞村大坝组,家长杨建军。在普底民族小学入学期间,暂住普底乡联丰村田坝组其外婆家。

4、入学信息

杨晓龙,2010年9月于普底乡红丰小学入校就读;2015年秋季学期,红丰小学四、五、六年级拆班并入普底民族小学,杨晓龙插入普底民族小学2010级(3)班。

3、辍学情况

2016年2月28日,我校如期开学,开学会议上,高校长对“控辍保学”工作作全面安排部署;

2月29日学生报到注册,可是杨晓龙迟迟未到校报名,班主任成婷老师电话家访其外婆杨仲秀(电话***),其外婆表示,杨晓龙已经随同父母去外省打工了; 3月2日,由于没有杨晓龙家长的联系方式,高永芬校长,王会东副校长、成婷老师、杨娟老师四人去了黔西县红林乡穿洞村田坝村进行家访,看见杨晓龙家只有一间不足15平方米的小房子,房前屋后长满了青草,空无一人。

3月2日,由于杨晓龙家空无一人,高永芬校长,王会东副校长、成婷老师、杨娟老师四人就去了其伯父家进行询问,其伯父家破屋烂壁,并表示侄儿杨晓龙从未回过家,杨晓龙的父母一直在浙江打工,也从未回过家,还表示兄弟间不和睦,杨建军家的事并不会去管,拒绝家访签字。

3月3日,由于几次几处家访均未果,成婷老师又分别两次去普底乡联丰村田坝组其外婆家进行家访,但都吃了闭门羹,家里空无一人,电话也不接(***)。

3月3日,高永芬校长就把杨晓龙辍学的事实如实上报普底乡教育管理中心。

以上是普底民族小学2016年春季学期三位辍学学生的基本情况,由于学校已经尽到劝返责任——三番五次家访动员孩子返校就读,但依然没法劝杨静梅、杨雪雪、杨晓龙返校,所以特别向百里杜鹃普底乡教育管理中心、百里杜鹃普底乡人民政府汇报,望贵单位做出指示。

普底民族小学 2016年3月22日

附:

1、家访记录

篇8:辍学生辍学情况调查报告

一、研究目的与内容

(一)研究目的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要全面提高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水平。教育一直是民族地区农村义务教育的短板,调查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辍学现状显得极为重要,研究和分析调查获得的第一手资料,为降低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辍学率提供对策,提高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水平。

(二)研究内容

1.调查民族地区义务教育阶段的辍学率,旨在考察小学和初中两个不同阶段的辍学率情况,探寻辍学现象与学段的关联性。

2.调查辍学学生的性别比,考察辍学现象与性别的关联性。

3.调查辍学学生的生源地,比对城市、乡镇和农村不同地域学生辍学现象。

4.调查辍学学生所在的学校类型,了解教育办学特色、教学质量等学校文化与辍学现象的关联性。

5.调查辍学学生去向,以劳动法规定的16岁劳动年龄为界线,考察辍学与打工劳动赚钱的关联性。

6.调查辍学学生的家庭背景和父母态度,考察辍学与个人及家庭的关联性。

7.调查民族地区的民族风俗,考察民族地区学生辍学现象与民族风俗的关联性。

二、研究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思路

本研究着眼广西少数民族自治县为研究层面进行规划研究思路,以富川瑶族自治县为个案设计调研方案,通过实地调查、访谈和问卷调查等手段深入到民族社区、学校、教育部门,从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辍学存在的问题入手,分析成因,研究降低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辍学的对策,以提高民族地区的整体教育水平和质量。

(二)研究方法

1.采用实地调查法,深入民族生集中的学校、村落进行调查。主要调查和采集2012年至2014年这三年的数据。

2.采用问卷与访谈法,根据研究内容设计问卷、访谈提纲,调查获得一手资料和数据。

3.采用文献法,到民族地区教育部门、学校查阅相关资料。

课题组于2014年7月—2015年4月以广西少数民族自治县为面,调查包括龙胜各族自治县、金秀瑶族自治县、恭城瑶族自治县、三江侗族自治县、融水苗族自治县、罗城么佬族自治县、巴马瑶族自治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隆林各族自治县、凌云县伶站瑶族乡、河池市东兰壮族自治县、八步区黄洞瑶族乡、昭平县仙廻瑶族乡、钟山县两安瑶族乡、蒙山县夏宜、长坪民族乡等19个少数民族自治县(乡)。以富川瑶族自治县为点,深入民族村落、学校、教育部门进行调研,获得第一手资料。涉及瑶族、苗族、壮族、侗族、么佬族、仡佬族、毛南族等少数民族。

共发放调查问卷380份,回收有效问卷360份,有效率为95%。根据问卷反映的情况,课题组还对辍学学生及家长进行访谈,收集到大量的原始资料,并对资料进行整理、统计和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

(一)义务教育阶初中辍学率高于小学,中学近3年的辍学率呈上升趋势,小学近3年的辍学率呈下降趋势

统计结果表明辍学率与学段有一定关联。首先,初中辍学率高于小学,初中和小学辍学率分别为1.51%、0.54%;其次,小学辍学率呈下降趋势,初中辍学率呈上升趋势,小学近三年辍学率分别为0.6%、0.53%、0.48%,初中辍学率分别为1.15%、1.6%、1.79%。可见,学段低,辍学率低;学段高,辍学率也高。

通过调查,分析小学辍学率低于初中的原因主要由以下几点:一是国家实施免费义务教育,父母不需为小学生交杂费和书费。二是国家实施计划生育政策,很多民族地区农村家庭的孩子为1-2个,孩子数量比以前大大减少。三是国家实施优惠政策,为农村小学生提供免费营养餐。四是家长态度转变,儿童在学校有老师管理,比辍学留在家里强。五是学校管理措施有力,教师积极进行家访做思想工作,劝辍学儿童回校读书。六是小学阶段的学业压力小,学生能顺利升学。

初中辍学率高于小学,经济条件是其中一个原因,但不是影响初中辍学的主要因素。国家实施免费义务教育,免学生的杂费和书费,而且国家补助农村学校初中生每天3元生活费,寄宿制初中生另补助每天7元生活费。这样算来,非寄宿制农村初中生每天补助3元生活费,寄宿制农村初中生每天补助10元生活费,学校以饭票的方式发补助给学生。按照这样的免费义务教育和补助政策,农村学生的生活应该不算困难。

但是在这样的国家优惠政策下,初中辍学率仍存在,平均辍学率为1.51%,且近三年有上升趋势。学校上报给教育部门的辍学主要原因是学生厌学,表面上是由于学生自己本人不愿意学习造成的辍学,课题组更侧重于寻找学生厌学的主要原因。调查发现,造成厌学而辍学的原因多种多样,有学生本人、社会、学校、教师、家庭等方面的原因。

(二)义务教育阶男生辍学率高于女生,小学近3年的男、女生辍学率差距较小,初中近3年的男、女生辍学率差距较大

辍学现象与性别有一定关联。首先,男生辍学率高于女生,小学、初中阶段男生辍学率分别为0.58%、0.63%,女生辍学率分别为0.42%、0.37%;其次,小学男、女生辍学率差距较小;初中男、女生辍学率差距较大。可见,义务教育阶段男生辍学比例较高。

调查发现,小学男生辍学主要集中在5-6年级,初中男生辍学主要集中8-9年级,都集中在高年级。男生遇到的学业困境比女生大,辍学男生想更快走进社会挣钱。

(三)义务教育阶辍学学生主要集中在镇和乡村,乡村学生辍学率高于镇的学生

辍学率与生源地有一定关联。辍学学生主要集中在镇和乡村,生源地来自镇和乡村的比例分别为20%和78%;乡村学生辍学率高于镇的学生,高58个百分点。

调查发现,教育资源的不平衡,影响辍学率高低;教育资源越差,辍学率越高。乡村地域文化底蕴不高氛围不足、经济状况相对较低等因素也导致乡村的辍学率高。

(四)义务教育阶辍学学生所在的学校主要集中在镇和乡村,乡村学校的辍学率高于镇的学校

辍学现象与学校类型有一定关联。辍学学生所在的学校主要集中在镇和乡村,镇学校和乡村学校的辍学率分别为20%和78%;乡村学校的辍学率高于镇的学校,高58个百分点。

调查发现,办学有特色和教育质量较好的县城民族学校或县城普通学校,学生辍学率低。这些学校校园文化氛围浓郁,教学质量高,奖励机制完善,课外活动丰富多彩。如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的民族中学,以“自我学习、自我管理”为特色,每学年开展民族活动艺术节,每周末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大大缓解了紧张枯燥的学校生活,也有效减少了寄宿制学生周末出去闲逛和上网的机率。他们的做法和经验值得向同类民族学校推广。

相对于县城学校,镇学校和乡村学校办学无明显特色,教育教学质量较差。这些学校除了硬件设施差,跟不上信息技术的发展之外,师资力量还很薄弱。如学科教师不均衡,图音体、地理、英语老师配备不足,教师年龄结构40岁以上的约占80%。由于学校离县城较远,待遇低,很难召到特岗教师,即使召到1-2个老师也留不住。校长没有招聘教师的人事权,人事都由教育局统一安排。有些校长无奈表示,他们的学校就像一个养老院,很多教师都等待退休,原来有几个教学好的年轻老师很快就被抽调到县城学校。可见,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发展也是辍学率升高的一个重要因素。

(五)义务教育阶辍学学生去向主要是外出打工,在家务农、在家闲着、随亲、结婚等去向占小部分比例

辍学现象与劳动赚钱有很大相关。学生辍学后去向主要是外出打工,占62%;在家务农、在家闲着、随亲、结婚等去向占小部分比例,总共占38%。

调查发现,辍学外出打工的学生受其往届辍学学生的影响,经亲戚、父母、同学、朋友介绍到经济发达地区打工,收入大概每月2000-4000元,这是一个很大的诱惑。他们初中没毕业就出去打工,收入也不错。他们打工回来有的还善意嘲笑自己的老师经济收入也不比他们多。可见,社会的诱惑力和乡村教师的经济收入过低,间接地影响了辍学率的高低。

(六)义务教育阶辍学学生大部分家庭经济状况一般,大部分父母想关心孩子学习,但无暇顾及

辍学现象与家庭背景高度相关。大部分辍学学生家庭经济状况一般,父母大多数外出打工,想关心孩子学习,但无暇顾及。

调查发现,几乎所有辍学学生的家长都在外地打工,无暇顾及孩子学业。等到孩子要辍学,他们的劝说也无用,只能任其发展。农村家庭父母外出打工和留守儿童的现象在中国已存在多年,这个问题没有解决,一直还是影响辍学率高低的重要因素。

(七)义务教育阶辍学现象受民族风俗的一定影响,但关联性较小

民族地区辍学现象与民族风俗低相关。虽然民族地区较偏远的山区少数民族还保留自己的民族风俗,如瑶族和苗族的婚宴风俗,但多数民族学生与汉族学生差异不大,汉化程度较高。

四、建议与策略

(一)新建或恢复独立教学点,方便学生入学

撤点并校是我国在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后,应对学生数量锐减、部分学校资源浪费、教育投入效率不高而制定的政策。经过十多年的事实证明,撤点并校政策的负面影响大于正面影响,是造成民族地区学生辍学率升高的一个主要原因。例如,一些长期关注义务教育发展状况的学者引用历年《中国教育统计年鉴》和《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的有关数据,并运用辍学率计算公式进行核算后提出了“近四年来全国小学辍学率大幅度回升”的判断,认为上述情况是“大量撤并小学和教学点带来的严重后果”。教育部门与地方政府应该从实际出发、从调研出发,放慢撤点并校的步伐,新建或恢复原有的老百姓确实需要的教学点,方便学生入学。对于偏远山区和资源匮乏的教学点,需要大力投入资金建校,改变教育理念滞后、课程设置陈旧、师资力量不足的现状,努力提高教学点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待遇。

(二)采取针对性策略,促进学业困难学生发展

基于学生的学习成效视角,学业困难是指因学习者内在和外在因素导致的、暂时不能达到预设的学习目标的现象。针对不同学业困难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引导方式促进学生发展。例如,对于学习动机不足的学生,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召开主题班会、邀请社会人士、校友介绍学习的意义、价值、案例,以激发学生学习意愿,开展持续性的学习活动。对于学习自我效能感不足的学生,教师可以引导他们设计学习效能手册,促进其增强自我效能感。对于由于学习资源不符合学习风格和学习兴趣而造成学业困难的学生,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种类与其学习风格、学习兴趣等优势相符的学习资源;定期分析学生学习资源使用情况,增补受学生欢迎、具有显著的提升学习成效作用的学习资源。

(三)提高民族地区教育拨款,解决民族学生读书困难

我国农村地区,特别是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教育投入不足,校舍破陋、教学资源匮乏、教师待遇得不到保障,留不住好教师,吸引不了优秀的青年教师等问题。通过国家教育拨款委员会和地方教育拨款委员会负责预算,政府部门负责执行预算,提高对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的教育拨款,大幅度提高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生的生活补助,解决学生读书困难,解决家长后顾之忧,能在一定程度留着学生。

(四)提高乡村学校教师收入,实行国家教育公务员制

教育的根本问题其实是教师问题,我国教师待遇低、素质不高,特别是民族地区农村教师的待遇低,素质不高。根据木桶原理,如果民族地区、农村地区、偏远落后地区教师待遇问题不解决,我国教育很难有根本改观。我国1993年颁布实施的《教师法》第二十五条明确规定:“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然而,这一规定在很多地方都没有得到真正执行。

我国义务教育存在严重的地区、乡村和校际差异,国家希望通过教师轮换来缩小校际的差异,可教师轮换很难推进的根本原因在于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教师收入也存在很大差异。在日本,公立学校的教师待遇基本一致,乡村学校教师的收入要高于城市教师的收入,这种收入体系让教师轮换有了现实可行的基础,由此推进教育公平。新加坡和韩国把教师列为国家教育公务员,在教师享有教育公务员的待遇同时,对其提出明确职责要求。只有真正解决教师问题,才能解决我国的教育问题。只有提高乡村学校教师的收入,使其等于或高于城市教师的收入,实行国家教育公务员制,才能切实保障教师的待遇,同时规范教师队伍的建设和管理。

摘要:通过对广西19个少数民族自治县(乡)义务教育阶段的辍学率、辍学学生的性别比、生源地、学校类型、学生去向、家庭背景和父母态度、民族风俗等方面进行多层次的调查与分析,提出针对民族地区降低辍学率的对策。

关键词:辍学率,民族地区,对策

参考文献

[1]胡瑞文,朱曦.从人口普查数据看我国小学辍学率的走势[J].上海教育科学,2013,(5):5-9.

上一篇:参加实践活动总结报告下一篇:高三语文文科附加题